与动物的诗歌

2024-04-10

与动物的诗歌(共14篇)

篇1:与动物的诗歌

与动物有关的诗歌

1、一只幸运的老虎

就当武松的名字是一座山

老虎往《水浒传》里走上一遭

竟能在生命终结时

在英雄的眼中看清自己

到最后以死酬谢

成就英雄一世的美名

夜风再次飘过景仰冈

依然能嗅到混着酒香的空气

曾怎样被老虎吸入体内又缓缓吐出

2、一只想象的天狼

想必是地上的狼都变成了羊

才想起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当真射中一只想象中的天狼

却不知星星的心要有多疼

3.华南虎

在桂林

小小的动物园里

我见到一只老虎。

我挤在叽叽喳喳的人群中,

隔着两道铁栅栏

向笼里的老虎

张望了许久许久

但一直没有瞧见

老虎斑斓的面孔

和火焰似的眼睛。

笼里的`老虎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

安详地卧在一角落

有人用石块砸它

有人向它厉声呵斥

有人还苦苦劝诱

它都一概不理!

又长又粗的尾巴

悠悠地在拂动,

哦,老虎,笼中的老虎,

你是梦见了的山林吗?

是屈辱的尽灵在抽搐吗?

还是想用尾巴鞭击那些可怜而可笑的观众?

你的健壮的腿

直挺挺地向四方伸开,

我看见你的每个趾爪

全都是破碎的,

凝结着浓浓的鲜血!

你的趾爪

是被人捆-绑着,

活活地铰掉的吗?

还是由于悲愤

你用你同样破碎的牙齿

(听说你的牙齿是老钢锯锯掉的)

把它们和着热的血咬碎......

我看见铁笼里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

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

像闪电那耀眼刺目

我终于明白......

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

恍惚之中听见一声

石破天惊的咆哮

有一个不羁的灵魂

掠过我的头顶

腾空而去

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

火焰似的眼睛。

还有巨大而破碎的

滴血的趾爪!

1973年6月

萤(绿原)

蛾是死在烛边的

烛是熄在风边的

青的光

雾的光和冷的光

永不殡葬于雨夜

呵,我真该

自己底灯塔

自己底路

篇2:与动物的诗歌

印度,那是古人心目中的西天

于是,玄奘不远万里

跋涉的是极乐世界

在这里,东传而来的经文与动物

如同人一样

带着智慧与佛性

平等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佛教,在岁月中演变成印度教

而动物,仿佛

永远也未曾有过改变

一个模糊了的国度

始终

带着一种神秘

给予你无限的想象空间

沙漠在这里蔓延,而骆驼与人

结成了最好的伙伴

旷野间

老人、妇女和小孩

还有动物,共享着一处篝火

在人与动物的对视中

我们读懂了生命的.尊重与存在

拉贾斯坦,总是带着质朴与自然

那些佩戴头巾的贵族

和荒野中衣着鲜艳的牧民

舞动着黄色的裙摆

低矮的房屋

简陋的院落外,却有着

篇3:论动物意象在古代诗歌中的作用

关键词:动物意象,古代诗歌,作用

“意象”一词早在《周易·系辞》就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它出现在中国古代文论中, 则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形象。西方诗学意象规则更多地强调意象的主体性意义。意象大致可分为原始形象、比喻性意象、审美意象三类, 它作为一种文化象征符号, 深深植根于民俗生活之中, 传达着人类共通的思想感情。与其他意象相比, 动物意象是动态、活脱的。

探讨动物意象在古典诗歌中的作用, 一直是高中语文选修 (诗词鉴赏) 关注的热点文学现象。关于最古老歌谣《诗经》和《乐府诗集》的研究成果可谓“夥颐”, 我仅就动物意象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作用作初步探索, 为广大教育者深入研究古代诗歌史提供参考。

一、动物意象的功用表现

从先秦、汉代乃至魏晋六朝, 中国古代社会一直保持着悠久的农耕文明历史。勾栏瓦舍、城镇化进程的正式迈步则需耐心追溯至唐宋时期。中古以前, 村社乃是中国形社会基本特征、长期维系封建社会阶级统治稳定的支柱。何谓村社?村社, 指聚族而居的聚落共同体。统治者要避开“两耳塞豆、不闻雷霆”的尴尬局面, 一个聪明而直接的办法就是采集民歌以“兴观群怨”、明得失、振朝纲。“风、雨、雷、电、草、木”这类古典朴素自然意象是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 而动物意象群体则更倾向于活跃在村社之间。鉴于此点不同, 动物意象在古典诗歌的选择和使用成了部落文化、城镇文化与村社文化三者的一道重要分水岭。例如《诗经·黄鸟》篇:“睍睆黄鸟, 载好其音。有子七人, 莫慰母心。”巧妙利用“黄鸟”意象, 体现传统村社文化中的人伦关系。婉转黄鸟, 成了诗人婉讽的托物。谢无量先生在其《诗经研究》曾论《诗经》的道德观说:“谨慎的德性但能存心恭敬, 行为自然合乎规矩。”再援引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里《孔雀东南飞》一例, 这首诗歌讲究的是另一类交往伦理:理性克制。美丽的孔雀是夫妻美好感情的象征, 孔雀的徘徊不去暗示着缠绵爱情遭封建礼教扼杀的怨恨。

二、动物意象是图腾崇拜的生命符号

所谓图腾文化, 就是由图腾观念衍生的种种文化现象, 也就是原始时代的人们把图腾当做亲属、祖先或保护神之后, 为了表示自己对图腾的崇敬而创造的各种文化现象。动物意象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经历了从图腾符号向一般符号的衍变。二十世纪《诗经》文化人类学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前五十余年为第一阶段, 最后二十年为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的研究者闻一多先生著有《说鱼》, 写于1945年。闻一多先生认为鱼是一种隐语, 表示匹偶和情侣。主张读诗不能断字取义, 呼吁注意宗教民俗文化内涵。鱼羊为鲜, 《诗经》、《乐府诗集》中的鱼在祭祀诗歌中寄托着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热忱向往, 鱼多, 象征子嗣绵延;鱼游, 象征男女欢爱;鱼跃, 象征龙门升迁;鱼烹, 象征来有嘉宾。正如自然景物有独特的“气象文化”一样, 动物意象的使用不仅仅是具象的表达, 更积淀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符号, 进而上升为中华文明的智慧图腾。

三、动物意象是抒情言志的情感桥梁

诗歌意象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历史积淀的文化符号, 更是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传情表意的工具, 可以“兴、观、群、怨”, 也可用以明朝政得失, 进而抒怀述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是诗歌常见的两种表达手法。诗是精粹的语言, 动物的意象有时是诗人自身的化身, 有时是情景气氛的渲染者。中国古代诗歌讲究含蓄蕴藉, 有时候诗人的主观心绪不便于直接倾泻, 于是就需要借助意象来传达情意。北宋词人欧阳修就是一位善于化用意象、典故的著名词人, 他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全词巧妙运用杨柳堆叠的意象, 巧妙传达抒情女主人公心头的烦恨愁恼。还引用前文所举过的一则例子———乌鸦, 汉乐府民歌《战城南》中的乌鸦哀鸣, 既渲染出战争后死寂悲凉的画面, 又反映诗人对战争的极度反感与厌恶情绪;《枯鱼过河泣》中的那条会说话的鱼儿, 俨然在代替百姓泣诉黑暗社会的种种勾当与罪行, 言人所不能言……正是一系列动物意象的使用, 《诗经》乃至汉乐府民歌的创作者的情感才有了抒发的出口, 增添了诗歌的多义性、朦胧性, 将现实生活的愤懑和悲怨推向了一座高峰。

综上所述, 动物意象如鸿雁、黄雀、玄鸟等意象的引入, 结合自然意象, 实际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直观体悟, 天人一体。至于与抒情主人公主观情感上的联系, 大抵是某类直觉感受的暗合。这点, 就类似于神话的起源, 也是人类不自觉地运用艺术手段对自然界的现象予以加工描述, 意象的功用是对古典诗词中传统“比兴”手法的补充, 更直白地说, 《诗经》中的“比”即是针对意象的使用方式。“以彼物比此物”, 古诗中所取彼物往往是某类意象。可见, 研究动物意象, 有助于提高教者对于古典诗词的认知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青.浅说《诗经》中的鸟、鱼和鹿[I].铜陵学院学报, 2007 (02) .

篇4:与动物的诗歌

【关键词】动物隐喻词语 隐喻认知 动物商标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09)09-0022-03

引言

西方社会对隐喻的探究源远流长,经历了修辞学研究、语义学研究和多科学研究等三个时期。尤其20世纪70年代以来,隐喻成为哲学、符号学、认知心理学、语用学、语义学阐释学等众多学科研究的热点,造就了一个“隐喻的时代”(李国南 2001:41)。传统的语言学将隐喻视作一种语言现象,视作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是语言装饰的手段。而当代认知语言学则认为,隐喻不仅仅属于纯语言范畴,而应属于更广的思维和认知的范畴。换言之,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一种基本的思维、认知和概念化方式(Ungerer & Schmid, 1996: 118-122; 蓝纯,1999:7)。由此可见,隐喻根植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是人类赖以形成、组织和表达概念的基础与手段。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隐喻的本质是指借它类事物理解和体验该类事物”(Lakoff & Johnson, 1980:5)。这里所说的“它类事物”指的是人类所熟悉的领域,即隐喻的“始源域”(source domain);而“该类事物”则是指人类所陌生的领域,即隐喻的“目标域”(target domain)。隐喻的形成是从始源域向目标域之间的投射,即人类通过熟悉的概念来理解另一个不熟悉的领域。动物作为人类十分熟悉的事物之一,是人类实现隐喻化的一种重要的始源域,对人类的思维和认知具有重要的意义。人们常用动物词汇喻指周边的人和事。本文拟通过对英汉动物词语的隐喻认知的分析,进一步讨论包含动物隐喻的商标的翻译。

1 英汉动物词语的隐喻认知对比分析

英语及汉语中都不乏用动物来构成隐喻的现象。由于人的认知能力、思维过程大致相同,并且享有共同的世界知识和社会经验,进而对动物的感知和认知也有相似之处。但是受到英汉两民族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民族风俗习惯、社会地理环境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两种语言中关于动物的隐喻表达方式亦存在着许多个性和差异。

1.1 语义重合:英汉动物词隐喻认知的对应性

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词汇的隐喻有些是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也就是说,英汉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全部或部分重合。例如:英语单词“pig”(猪)喻义“贪婪的”、“肮脏的人”;“ass”(驴)指代“笨蛋”、“傻瓜”;以“wolf”(狼)比喻“残忍凶狠的人”等,汉语喻义也基本对应。特别是以“fox”(狐狸)喻义“狡猾的人”,英语和汉语中有着惊人的一致。例如: Be on your guard! He's a sly old fox. 提高警惕,他是一个狡猾的老狐狸。

1.2 语义碰撞:英汉动物词隐喻认知的非对应性

所谓语言碰撞时指一种语言中的某个动物词语能够在另一种语言中找到对应词,这对词虽然字面意思完全相同,但其联想意义却不完全相同甚至相反。(王璐:2005:111)非对应的动物隐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2.1 喻义对应,喻体不对应

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有用不同喻体表达相同含义的现象。例如:英语中用“as timid as a hare”形容一个人胆子小,汉语里则用胆小如鼠来比喻。类似的例子还有“as strong as a horse”(健壮如牛),“a cat on the bricks”(热锅上的蚂蚁),“as slippery as an eel”(像泥鳅一样狡猾)等。

1.2.2 喻体对应,喻义不对应

英语和汉语中有时存在着相同的一个喻体,但在各自的语言中喻指的含义却不同,甚至大相径庭。例如:

从表中可以看出,“dog”(狗)和“owl”(猫头鹰)这两个在英语中具有积极喻义的动物词在汉语中的意义却截然相反。人们常用“狗仗人势”来形容坏人依靠某种势力欺侮人;猫头鹰在中国文化中被认为是“不祥之鸟”,是厄运和死亡的象征,民间有“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的俗语。反之,汉语中象征着美丽、吉祥、尊贵的“peacock”(孔雀)、“dragon”(龙)、“bat”(蝙蝠)、“magpie”(喜鹊)在西方文化中都有消极的象征意义,有“blind as a bat”、“proud as a peacock”等习语。

1.2.3 喻体和喻义都不对应

有些动物词语在中国文化中几乎没有什么喻义,但是在西方文化中却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同样,在汉语中的某些动物隐喻在英语中往往找不到与之对应的喻体和意义。如英语中用“crocodile tears”(鳄鱼的眼泪)喻义“假慈悲”;用“eager beaver”(卖力的海狸)比喻做事过于卖力气以讨好上司的人,这些在汉语中都没有相对应的喻义。而在汉语中象征“长寿”的“crane”(鹤)或“tortoise”(龟)在英语中几乎没有象征意义。

2 动物商标的英译策略

英、汉民族在与动物长期的相处过程中,对动物形成了深厚的民族感情和特定的联想,动物词在两个民族中都有一些特殊的隐喻。因此中西方文化中都有很多以动物来命名的商标,以期通过动物喻体的象征意义体现商品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但英汉动物词语的隐喻认知差异给动物商标的翻译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极其容易引起商标的误用和误译,产生文化冲突。这种现象在中国出口商品的商标英译中尤为突出,因此主要以中文商标的英语翻译为例。

2.1 动物商标英译存在的问题

一个成功的商标译名除了要达到音、形、意的完美结合外,还应考虑译名是否符合销售市场消费群体的文化传统和审美心理等方面,否则不单无法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甚至会损害企业形象。如我国著名鞋油品牌“金鸡”牌,被译成“Golden Cock”,忽略了“cock”在英语中有“男性生殖器”的喻义,造成了对男性消费者的冒犯,给人粗俗的感觉。又如“white elephant”在英语中指“无用而累赘的东西;成为负担或招致亏损的财产”将“白象”牌电池直接翻译成“White Elephant”后,这个产品在英语国家很少有人问津,谁都不愿意买个无用而累赘的东西回去。再如,将“蝠王”这个商标直接用拼音“FUWANG”标注,虽然避免了使用“bat”(蝙蝠)这个在英语中具有“黑暗、邪恶”喻义的动物词,但是同时也失去了商标本身的文化内涵和产品特色。

2.2 动物商标的英译策略

从上述问题可以看出,商标的翻译不是生搬硬套,也不是简单的词对词的翻译,更不是拼音的直接标注。在动物商标的英译过程中应充分注意英汉动物词的隐喻映射,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分析英汉动物词语的隐喻认知差异,灵活运用多种翻译方法,最大限度的体现原来商标中所承载的所有信息及功能。

2.2.1 直译法

对于在英语和汉语中文化内涵相似的动物商标,可以采用直译法。既保留了原名,也能避免商标原语的文化亏损。如“天鹅”牌(Swan)、“鹿王”牌(King Deer)、“七匹狼”(Septwolves)、“熊猫”牌(Panda)、“金鱼”牌(Goldfish)等。但英汉语中隐喻的认知意义能重合的动物词毕竟有限,更多的动物商标需要用别的翻译方法。

2.2.2 转译法

有些动物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象征意义相同,但喻体却不同。这种情况我们通常采取“换译”,“替代”或“归化”的翻译方法或策略,即把英汉中引起误解的喻体换成能产生类似联想和含义的喻体。“使之本土化,来‘将就’读者的变通转换”切忌生搬硬造的直译,否则可能使人感到不习惯。(孙艳 2008:4)例如:3.1中提到的“白象”牌可以转译成“White Bear”,因为“bear”(熊)在西方文化中形象是憨态可掬、受人欢迎的,俚语中“bear”还有“佼佼者”的意思。该商标通过转译转换了形象,成功的打开了欧美市场。

2.2.3 改译法

这一方法主要针对英汉动物词中存在的相同喻体表达不同含义的情况。对原语中出现的在目标语中有文化冲突的词用它的近义词来代替。如3.1中的“金鸡”牌可以改译成“Golden Rooster”。类似的例子还有将“Flying Pigeon”(飞鸽)改译为“Flying Dove”,用象征“温和、和平”的“dove”代替有“傻瓜、好斗的人”等喻义的“pigeon”更贴近目标语市场的消费者的审美心理。又如现在十分受欢迎的卡通人物“喜羊羊”,在用作商标时被译成了“Pleasant Goat”。“goat”在英语中不仅指山羊,还有“老色鬼”之意,如此翻译大大损害了原商标想要传达的“快乐、机智、可爱”的含义,建议改译为“Pleasant Lamb”,“lamb”除了有“小羊、羔羊”之意外,还有“温和的人、可爱的人”之意。

2.2.4 意译法

某些动物词在原语文化中可以表达美好的喻义,但在译语文化中却出现了语义空缺。如汉语中的“鸳鸯”是经常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中的鸟类。鸳指雄鸟,鸯指雌鸟,一旦结为配偶,便陪伴终生。中国人常用其喻指恩爱的夫妻。但其英语译名“Mandarin Duck”却没有相关的联想意义,所以“鸳鸯”牌翻译时可以采用意译法,译为“Love Bird”才能传递其在原语文化中的特殊内涵。又如,“玉兔”牌,不应译成“Jade Rabbit”,汉语中的玉兔并不是指“玉做的兔子”而是指的是月宫中嫦娥仙子所养的兔子,也用以指月亮。传说月中有白兔,因用为月的代称。所以译为“Moon Rabbit”更为传神。

3 结论

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大量的动物隐喻词语,它们具有对应性,更具有非对应性。在进行动物商标的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英汉两个民族动物隐喻的差异与商标翻译的联系,运用多种翻译方法,尽可能的使原语商标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最大限度地在译语商标中体现出来,从而使商品能成功打开海外市场。

参考文献

1 李国南. 辞格与词汇[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 Ungerer F. & H. Schmid.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 London: 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 1996.

3 蓝纯. 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4).

4 Lakoff. G. &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8.

5 王璐. 汉英色彩词汇联想碰壁与跨文化交际 [J]. 山东社会科学. 2005,(3).

篇5:守护动物生命的诗歌

村长说:

那可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不就是几个地瓜嘛

让它掘呗

山里有竹鸡

村长说:

那可是国家三级保护动物

不就是几个水果嘛

让它啄呗

山里有山羊

村长说:

那不是国家保护动物

拿锄头去砸吧

**,那可是管制的东西

一天

一群很有官威的有钱人

带着一群光鲜的.少女﹑贵妇

拿着比**更管制的东西

村长媚笑的跟随

点头哈腰

带走一些村长常说的二级三级的保护动物

村长说:

那是为我们除害

一次

山里的狗蛋进城

被一只穿衣服的狗咬了一下

他还了一脚

让一个脸上直掉粉的贵妇

逼着下跪﹑给狗道歉

说就是卖了他也赔不起

可村长没说穿衣服的狗是几级的保护动物啊

这年头

有些动物

很高贵的受保护着

有些人

篇6:有动物的春天诗歌

1、春鸟

春鸟是金嗓子的好伙伴

每天一大早

就把我从梦中唤醒

妈妈说春鸟是在召唤我

她要我和她一道到大森林里去

倾听大自然动人的合唱

2、美丽的春天

当冬天的脚步走远

大家都知道

春天到了

百花绽放

小鸟歌唱

躲在被窝里的孩子

也出来玩耍

小动物不再沉睡

大家都和我打招呼

可爱的松鼠还对我眨眨眼

植物们开始发芽

开出美丽的花朵

结出神秘的果实

小朋友开始有活力

身上的衣服

一件一件的脱

天气越来越暖和

大家也越来越开心

你看

美丽的花朵和活泼的鸟儿

不就是证据吗?

春天

是我一年中最期待的季节

也是最活泼的季节

他用他温柔的声音

唤醒了大地

唤醒了动物

也唤醒了每一个人

3、燕子

不论是什麽时候,

身上总是带把大剪刀,

是替我剪头上的杂草,

还是替彩虹小姐做衣裳。

4、春天的脚印

看,小松鼠岀来了!

快乐地又蹦又跳。

看,小燕子飞回来了!

叽叽地叫着春天的歌;

人们身上的衣服,

越开越薄;

小动物身上的绒毛,

越来越少。

听,沙沙的`春雨声,

滋润着河边的小草;

听,温和的春风,

把所有的小动物都唤醒!

走到田野里,

到处都是金灿灿的油菜花;

走到城市里,

到处都是青翠的香樟树。

闻,路边的小花,

它们个个都散发着清香;

闻,温暖的空气,

蕴藏着太阳的香气息……

看,小河解冻了!

快活的流淌着;

看,天气变暖了,

我们高兴地跳着!

5、春天的歌谣

春在枝头飘绕

春在花间闪耀

春在燕翅声声歌唱

春在鸽哨翩翩舞蹈

春给西山一片绿涛

春给长河一串欢笑

春给田野沸腾喧嚣

春给古城百媚千娇

春雷擂响鼙鼓

春风奔走呼号

春雨播洒歌谣

春潮汹涌如涛

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染绿了人们的每个细胞

一只希望的鸟儿在北京人的心头

正悄悄地筑巢

6、春天的雨伞

哗啦,

哗啦,

下雨了;

燕子飞到树枝上,大树伞!

蚂蚁爬到蘑菇下,蘑菇伞!

青蛙举起了荷叶,荷叶伞!

小鸡钻进妈妈的翅膀,妈妈伞!

瓢虫飞到花瓣下,花瓣伞!

乌龟和松鼠找不到雨伞,真着急!

嘿!

篇7:赞美动物生命的诗歌7篇

总是喜欢抚摸你软软的黑色毛发

你则像个婴儿似的乖巧听话

时常眯起眼睛亮出你的招牌动作

房间里摆满了猫样饰品

指甲上夸张的画着猫的图案

有时你小女人似地温柔依偎在我的脚边

有时又很孩子气地咬着我的手露出几个尖尖的牙印

可能是和人类相处的太久了

你祖先的样子你早以忘记

但你却记得人类是你的朋友

于是你开始学会了依赖

你害怕了孤独

你开始寻找生活的方式

你忘记了原有的技能

你改变了你的性格

你习惯了成为别人的宠物

只是你忘记了人类也有可能成为你的敌人

你忘记了在宠物的行业里

你远不如狗有利用价值

今天我又在楼道里捡了一只流浪猫

不知还有多少的流浪猫无家可归疯狗

守在门口的疯狗

失去了家,失去了安全感

眼前是铁锹和锄头的围攻

它的眼是红色的火焰

燃烧!燃烧!燃烧!

疯狂的燃烧着大脑

和不受大脑支配的一生

它撕咬,它咆哮

它恨一切,因为这一切北方的狼

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骨子里带着几分轻狂。时而在宁静的湖边徜徉,时而在茫茫的草原上流浪。有时带着几丝惆怅,抑或带着几许忧伤,偶而带着几多嚣张,兼或带着几缕迷惘。人生的号角已然吹响,前进的战鼓依然嘹亮。北方的狼已经不再属于北方,北方的狼决定南畔孤身独闯。跋山涉水有时尽,攀登高峰无尽长。对酒当歌几何有,譬如朝露苦多尝。然而不论是海枯石烂,不管是地老天荒,故土难离乡难忘,落叶归根是衷肠。纵然是远隔千山万水,即便是相差万里城长,北方的狼都时刻思念寒冷的北方,因为它始终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春鸟

春鸟是金嗓子的好伙伴

每天一大早

就把我从梦中唤醒

妈妈说春鸟是在召唤我她要我和她一道到大森林里去

倾听大自然动人的合唱《小鹿》

花的影、叶的影,给你被一件

斑斓的彩衣.你站在那儿,和无边的森林

融合在一起.然而你还像一株飞跑的树,高昂着你枝枝丫丫的角,闪进密密的大森林里.一会儿和这棵树,一会儿和那棵树,交谈着春天的消息.《红蜻蜓》

低低地飞,低低地飞,你这红靖蜒,你丢失了什么?

飞得这样低,飞得这样低。草坪里,铺着嫩绿。花丛里,漫着香气。湖面上,闪着涟漪。

红蜻蜓,你丢失了什么?是被晒干的露水,还是雨天的记忆?

你也许没有找到你丢失的东西,你飞得倦了,伏在我家的竹篱上,静静地休息。

我悄悄地悄悄地走近了你,一把捏住了你透明的双翼。

天,下起了小雨,一滴,一滴,提醒着我,快快回家去!

当我刚刚跑回家,窗外就下起了大雨。

我把红蜻蜓,放在绿纱窗上,它望着窗外迷迷蒙蒙的天地。

难道它还在寻找寻找它丢失的东西?

妈妈,是您告诉了我,它在寻找丢失的爱,那世间最珍贵的东西。

雨过天晴。我推开窗子,放走了那红蜻蜓,让它飞向晴朗的天空和开花的土地。《花朵开放的声音》

我坚信

花朵开放的时候,有声音。

它们唱歌,演奏音乐,甚至呼欢呼、喊叫。

蜜蜂能听见,蝴蝶能听见,那只七星瓢虫也能听见。

为什么我却听不见?

篇8:与动物的诗歌

D.H.劳伦斯是20世纪著名的动物书写诗人,在他的动物书写诗歌中,动物不分高低贵贱,都是他讴歌的对象。这种“众生平等”观即使在今天看来也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著名的生态伦理批评家史韦兹“敬畏生命”的生态整体观认为:“成为思考型动物的人感到,敬畏每个想生存下去的生命,如同敬畏他自己的生命一样,他如体验他自己的生命一样体验其他生命”,这种“众生平等观”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倡导人与动物、自然和谐相处。D.H.劳伦斯将这种生态伦理观融入到他的动物书写诗歌中,如同体验他自己的生命一样体验其他的生命,并进行着交流。

二、劳伦斯的创作背景

劳伦斯的动物书写诗歌中的生态伦理观与他所处时代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他的切身生活经历不无联系。众所周知,工业革命始于英国,它一方面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英国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英国成了一个城市国家,中世纪那种田园般的农业社会被一个发达的工业社会所取代。”。再者,达尔文的进化论否定了人高高在上的地位,一切生物都是进化而来,适者生存。劳伦斯正生活于这样的时代,再加上由于受肺病的困扰,劳伦斯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游走在远离城市的生态荒野中,与妻子在意大利的陶斯别墅生活期间,他们过着农夫一样的生活,养马、鸡等动物,体验着当地印第安土著人的生活。在工业化的大背景下,受到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以及诗人自身在城市和荒野中生活的经历,劳伦斯坚信人类要想获得新生,必须抛弃工业文明,重返自然的怀抱。

三、劳伦斯动物书写诗歌中的“众生平等观”

劳伦斯擅长对生态原野中花鸟虫鱼的描写,大到大象、狮子、马、驴、山羊、鲸鱼、海豚,小到火鸡、乌龟、鱼、蛇、鹰、蝙蝠、蜂鸟、蚊子等,这些动物无不跃然纸上,形容具备。劳伦斯喜欢“故意从一个非人类的视角来探索自然世界”,在表达动物的欢快和神圣时,他仿佛是其中一员。在《小鱼儿》一诗中,劳伦斯这样写道:“小鱼儿高高兴兴/在大海中/小小的、敏捷的生命微物/他们的小生命对自己来说就是欢乐/在大海中。”劳伦斯赋予小鱼以情感,他体会到小鱼在大海中畅游的快乐,感叹微小生命的奇妙;在《傍晚的牡廘》一诗中,劳伦斯描写了牡廘的美,表达了与牡廘和谐共处的神圣感:“哦,是的,作为男性,我的脑袋既不光洁,也没有鹿角?/我的臀部也不轻盈?/他奔跑时与我用的不是同一股风?”诗人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一只雄鹿,这变形来得惊奇自然而又彻底,“从外形到环境到感觉完全融入牡廘的世界”。

劳伦斯笔下的动物都有一种神秘的色彩,劳伦斯对它们充满了敬畏与爱。在《鲸鱼莫哭》一诗中,完全是出于对鲸鱼的崇拜,他让罗马神话中的女神维纳斯与鲸鱼在大海里嬉戏,可见鲸鱼不再是被打入地狱的恶魔,而是爱神与之共舞的天堂,因而何须哭泣!在著名的《蛇》诗中,诗人对蛇饱含敬畏之情。在诗中,诗人叙述了当蛇饮完水离去钻进“可怕的黑色洞穴”的时候,诗人感到一阵“莫名的恐惧和反感”,于是捡起棍子砸蛇没有砸中,却后悔不迭:“我立刻感到懊悔,/我在想,我的行为是多么无聊、粗俗、低劣啊!/我鄙视我自己,憎恶那可恨的人类教育的声音。”可见诗人下手砸蛇的原因归根结底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而在诗的结尾,诗人写道:“因为他又一次让我感到他像是一位王者,/一位被流放的国王,被废黜到了地狱,/而今该是他重新加冕的时候。”此处诗人通过人的卑劣来反衬蛇的高贵,“重新加冕”表达了诗人对蛇的敬畏与爱。

综上所述,在劳伦斯的动物书写诗歌中,诗人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或把自己视为动物的同类,与动物同呼吸、共命运,甚至对野生动物和通常为人类所厌恶的动物也充满敬畏和爱,由此可见劳伦斯诗歌中的“众生平等”观,即所有动物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和“人类与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谐共处”的生态整体观是一致的。劳伦斯的动物书写诗歌中的生态伦理观和他所处的英国工业革命时代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游走在远离城市的生态荒野中的生活经历不无关联,从他的动物书写诗歌不难看出他对动物的敬畏与爱以及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和对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生态理想的向往。劳伦斯动物书写诗歌中的“众生平等观”给泰德.休斯等后继英国动物书写诗人以影响,同时也给当代的动物书写诗歌创作和文学生态学跨学科研究以启示。

参考文献

[1]Bridget Keegan&James C.Mc Kusick(eds.).Literature and Nature:Four Centuries of Nature Writing.New Jersey:Prentice-Hall,Inc.,2001.

[2]Lawrence D.H.The Complete Poems of D.H.Lawrence,Wordsworth Editions Ltd.,2002.

[3]D.H.劳伦斯.灵船——劳伦斯诗选[M]吴迪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4]苗福光.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劳伦斯[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

[5]史韦滋著,陈泽怀译.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

篇9:与动物的诗歌

关键词:库切;《耻》;动物情节;生存困境

南非作家库切是一位在世界文坛享有极高声誉的小说家、文学评论家。2003年,库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非洲大陆第五位获此殊荣的作家。库切成长于南非开普敦荷裔律师家庭,作为白人后裔,库切从小接受英式教育。库切长期身处欧洲文化边缘,而白人身份让库切与无南非主流文化格格不入。库切身处欧非文化的夹缝,经受着“离散”的痛苦,并将这些感受反映在其作品中。库切的小说中充满了白人群体对有色人种的肆意压迫,有色人种对白人群体的报复与反击。库切笔下的人物身处困境,在“离散”中落魄、沉沦、身处困境、倍受打击。充满焦虑的动物也难逃厄运。无论在《幽暗之地》、《等待野蛮人》、《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中,还是在《男孩》以及“布克奖”获奖作品《耻》中都充满了人对动物的侮辱和滥杀。库切通过关注人与动物的关系,探索人与动物的生存困境,思考对人类发展的困惑。本文基于动物批评理论,通过剖析《耻》中主人公卢里与动物的关系,关注卢里的动物情结,探究卢里与动物的共同困境。

一、隔离

主人公卢里原本是大学教授,在南非的社会体系中拥有安全、稳定、权威的社会位置,对学生、对情人拥有绝对话语权。由于与梅拉妮的不伦关系,卢里失去了这一切,并陷入生存困境。梅拉妮是卢里陷入生存困境的直接诱因,而社会的隔离是导致卢里生存困境的根源。白人卢里有着前卫的欧式浪漫,然而在刚刚结束殖民统治的南非大陆,隔离才是长期的社会主题。白人与黑人之间相互隔阂,复杂的种族与阶级关系将卢里的浪漫击得粉碎,让卢里陷入生存的困境,变得冷漠。身处南非隔离的社会,白人惧怕黑人所带来的威胁。隔离促使白人露茜通过养狗来保护自己。隔离迫使露茜将狗训练成“一闻到黑人的气味就要起来”[1]p129的动物,隔离迫使卢里不得不接触遭到遗弃的狗,开始一段新的生活。

隔离让卢里陷入人生困境,隔离迫使动物变成了维护隔离社会体系的工具。在后殖民主义隔离的社会中,卢里与黑人之间缺乏交流,卢里与动物之間也存在着严重的情感和道德隔阂。作为曾经的社会精英,卢里“是秉承了人文精神的知识分子。能否将同情、怜悯、关爱与关怀大写,将它们的施予对象由我、我的亲人、我的族人扩散开来……散播于异族人甚至其他生命,构建和谐共存的生存模式,是库切作品关注的一大主题”[2]。然而冷漠的卢里没有将“同情、怜悯、关爱”之心“扩散开来”,对以狗为代表的“其他生命”并没有与生俱来的爱怜与同情之感。无论在情感上还是道德上,卢里与动物都是完全隔离的。当卢里被迫离开自己曾任教的大学,来到了女儿露茜的农场,卢里认为动物是低下的生命,它们没有完善的灵魂。卢里对狗十分厌烦——“半夜里,他被一阵狗叫声吵醒了。其中有一条狗特别地叫个没完,就是不肯住口。”[1]p78

动物解放理论的提出者辛格在《动物解放》(Animal Liberation)中指出:“如果一个人不想违背平等原则,也不想违背功利主义原则,或想把平等原则和功利原理贯彻到底,那么我们就必须把动物的苦乐利益也当作道德计算的相关因素。”[3]卢里显然不是将“动物的苦乐利益也当作道德计算”的践行者。针对动物权利问题,卢里多次与女儿露茜及贝弗·肖争辩。卢里认为人和动物分属于“不同层次的生灵”,人和动物的隔离不可避免,人不会真心改变动物的境遇,动物福利关注者像“基督教徒”虽然心怀美好的愿望,但私下里干着虐待动物的勾当。因此,在投奔女儿之初,卢里与动物都身处困境。卢里失去了社会地位和话语权沦为隔离社会的离散者。而动物虽然通过扮演守卫隔离体系的工具换取了生存的机会,但却无法充满尊严的活着。

二、守护

库切习惯于在小说中将的人的生存状况和动物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与库切作品中众多的主人公一样,卢里对动物的认可、尊重和守护伴随着困境中身份的颠覆与重构而发生。在隔离的南非大陆上,卢里经历了从社会精英到边缘化他者的身份地位转变。卢里虽然承受着道德之耻,却依然向往着尊严的生活。卢里的社会身份的重构艰难而复杂。随着新的生活的展开,卢里开始感受到生活的不易,对动物的认识发生了改变。在露茜的推荐下,卢里决定以志愿者的名义加入贝弗·肖的动物诊所。卢里还接触到一条名叫凯蒂的斗牛犬,并发现自己与凯蒂有着类似的经历。凯蒂曾作为“人类家具的一部分”[1]p92,是经过人类以自身的价值取向和审美需要驯化和调教后的动物,扮演着人类工具的角色。凯蒂曾参与构建到人类的生活体系尊严地活着,而当凯蒂老体弱,它遭受了主人抛弃,流落在外在。在某种程度上,凯蒂和卢里同是脱离社会体系、为体系抛弃的离散者。他们都有共同的困境——逃离旧的体系,融入新的生活。凯蒂最终为露茜所收留,获得了人道关怀而免遭痛苦的权力。同为被抛弃者,卢里离开了曾经尊严地生活过的城市,流落到露茜的农场,寄人篱下,风光不再。露西对卢里的收留行为帮助卢里逃离了学院体系的谴责和社会道德体系的责难。卢里和凯蒂都在露西的庇护下获取的些许的尊严。相似的经历让卢里与凯蒂惺惺相惜,卢里第一次表现出对动物的亲切感。

牛津大学教授劳里·马奎尔(Laurie Maguire)在论述动物研究(animal studies)时提出,我们不仅要研究人对动物的影响,而且要它们“对我们的影响”[4]。动物在接受卢里、露茜的保护的同时,也通过它们的方式回应卢里,守护卢里的尊严,试图在生存困境中拯救这一家人。不久,三个黑人非法侵入露茜住所,露西的狗狂吠不已,试图提醒卢里一家人灾难将至。卢里和露茜终究敌不过手持暴力工具的黑人,在两人彻底陷入困境时,牧羊狗奋不顾身的扑向入侵者,全力守护卢里一家人。在这场灾难中,卢里一家和狗共同抗争生存困境,一共七条狗殒命。卢里清理狗的尸体时发现,尽管狗中弹,“仍然龇着血肉糊糊的牙”。库切将卢里捍卫女儿的尊严的行动与狗全力守护陷入困境的卢里一家人的举动进行了类比,将同在困境中的人和动物相互守护,建立联系。

动物对卢里的另一次回应发生在露茜被黑人男孩偷窥的事件中。此时黑人已经控制了农场,卢里与露茜进一步失去了话语权,生存困境加剧。卢里牵着凯蒂溜达,无意中发现黑人小孩在偷窥女儿露茜,于是暴跳如雷想狠狠地“抽他一顿”。老态龙钟的凯蒂居然一反常态,凶狠而敏捷的撕咬男孩。男孩竭力反击,它依然不依不饶。直到主人露茜极力劝阻,凯蒂才“不情愿地松了口”。卢里何尝不想撕咬这个侵犯女儿尊严、霸占女儿农场的“野蛮”黑人?库切借助老狗凯蒂表达了白人卢里在困境中的抗争,宣泄卢里的压抑。困境中人与动物共受苦难、相互守护。

三、关怀

卢里在经历与动物情感上的隔离、相互守护依存之后,他开始像辛格一样“考虑具有感受痛苦能力的所有生命个体的利益”,开始“给予非人动物以道德关怀”[5]。在充满隔离的非洲大地,异化的卢里和动物都身处困境,是受害者。卢里在与黑人的抗争中获得的生存的权利,如何逃出耻辱获取尊严是他所面临的困境。而动物在卢里、露西的关怀下或缺了些许尊严,但无法逃脱遭受杀戮的命运。卢里无法于杀戮的困境中拯救动物的生命,于是,卢里选择通过拯救动物的尸体给予动物到的关怀,进而弥补社会给动物带来的尊严的缺失。卢里直言:“他可不愿意把如此的羞辱强加于这些尸体。”[1]p167尽管卢里的道德关怀维护了动物的尊严,然而,在隔离的南非社会中卢里无法改变动物的困境。库切认为:“在他的世界中,受苦的肉体是认识论的试金石、是对怀疑论的终极审判。”[6]守护卢里及露茜尊严及“受苦的肉体”的狗被黑人入侵者的枪打的血肉飞溅,贝芙·肖诊所的狗被注射致命药而死亡。卢里极力拯救,却无济于事。

卢里对动物关怀反应了困境中人类对自己道德的反思。库切将人类的生存困境与动物的生存困境并置,通过动物的悲怆遭遇的描述,引发文化反思,揭露着殖民主义和种族隔离所带来的社会危机,预示着卢里的命运。小说中卢里前后对动物情感的变化反差巨大,这反映了库切对人类社会缺乏仁爱与缺乏怜悯之心的失望。伴随着话语权及社会地位的散失,卢里经历了自己社会身份的转变,从南非社会的的中层人士彻底沦落为社会边缘的离散者。卢里与动物共同遭遇羞辱,见证了人类虐待动物。通过从暴力实施者到暴力受害者的转变,卢里逐渐完成了深层次的道德觉悟,以新的态度处理自己与动物的关系。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不可承受之轻》中说:“对于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验,根本性的考验,在于如何对待那些需要他怜悯的动物。”[7]身处生存困境中的卢里显然通过了考验,最后怀抱着一只同处生存困境、即将面临“无可避免”死亡的狗。卢里“很清楚”,这只与自己建立深厚感情的狗“将为他而死”。狗曾经是卢里尊严的捍卫者。而在小说的最后,库切却将它比喻成温顺的小羊,而卢里在捍卫动物尊严时又表现地如此软弱与无奈。库切通过这一切宣告:在残酷的现实之下,卢里和动物都身处生存困境并且无力抗争。身处生存困境的卢里和动物都无法逃脱困境改善生活,充满尊严的活着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参考文献:

[1]库切.耻[M].张冲,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2]邵凌.库切小说的动物意象、女性话语与人文关怀[J].世界文学评论,2010(2).

[3]何怀宏.生态伦理——精神资源与哲学基础[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382.

[4] Maguire,Laurie.How to Do Things with Shakespeare[M].London Blackwell Publishing,2007:183.

[5]黄晓行,李建军.关于动物道德地位的伦理辩护[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1(6).

[6]楊铭瑀.论库切的动物权利焦虑[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篇10:动物生命诗歌

土耳其风的女浴常

银鱼,堆成了柔白的床巾,

魅人的小眼睛从四面八方投过来。

银鱼,初恋的少女,

篇11:金波动物诗歌

给你被一件

斑斓的彩衣.

你站在那儿,

和无边的森林

融合在一起.

然而你还像一株飞跑的树,

高昂着你枝枝丫丫的角,

闪进密密的大森林里.

一会儿和这棵树,

一会儿和那棵树,

篇12:大班诗歌教案《小动物告别会》

授课班级:大

(五)班 课 型:示范课 授 课 人:李 静 时 间:2014-11-11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萌发热爱大自然、热爱冬天的情感。

2.学习诗歌,并练习用诗歌语言和格式仿编、续编新的诗歌。

3.能用连贯的语言,大胆的在小朋友面前表达和表述自己创编的新诗歌。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习诗歌,能熟练并有感情的朗诵诗歌。难点:能根据诗歌格式仿编新诗歌。

教学准备:雪花指偶、课件、小动物头饰、图片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启发法

活动准备:

一、出示雪花指偶,引出活动内容 提问:

1.现在是什么季节?

2.冬天到了,外面有哪些变化?天气怎样? 3.你们知道小动物是怎样过冬天的吗?

二、播放课件,幼儿欣赏

1.出示图片,幼儿讨论交流动物过冬的方式。2.完整播放课件,幼儿欣赏。

3.提问:这些小动物在做什么?有哪些小动物在告别会上说了话?说了什么?

4.引导幼儿用儿歌中的语言回答问题。5.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告别会吗? 6.教师分段播放课件,幼儿学习朗诵诗歌。7.幼儿集体朗诵诗歌。

三、仿编诗歌

1.师:还有一些动物也来参加告别会了,它们会说什么呢? 2.引导幼儿用诗歌格式仿编,并朗诵自己仿编的句子。

四、表演《小动物告别会》

篇13:与动物的诗歌

动物园是饲养和展示野生动物的公共活动场所, 是野生动物迁地 (移地) 保护的方式之一, 它面向公众具有传播动物知识的科普教育作用, 也为野生动物的科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平台。动物保护是动物园的主要职责和功能之一, 与科研机构、保护区等保护机构相比, 动物园在动物保护中具有特殊的作用[1]。动物园是多种动物汇集的场所, 野生动物是动物园的主体, 也是动物园展示的主要内容。动物园所面对的是广大公众, 在参观动物园后, 人们可以了解相关的动物知识, 为动物保护打下广泛的群众基础。动物园通过饲养并繁殖一定种类、数量的野生动物, 可以保存一些在野外濒临灭绝的物种。然而, 单纯的依靠官方或政府进行组织是不能充分实现动物园的动物保护功能的, 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靠广大公众的支持, 但目前公众不能完全理解动物园的动物保护工作和意义, 动物园动物保护领域的公众支持建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保护方与支持方的相互沟通和理解。本文提出了几点动物园动物保护公众支持建立的途径, 以期为动物园更好的开展动物保护工作提供一些建议。

2 动物园动物保护功能概述

动物园经营的大背景是全球60多亿人类的存在、活动及其欲望的影响所导致的令人担忧地生物多样性锐减的环境。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消失和破碎、人类蓄意的捕杀行为、与外来物种 (包括驯养的和引进的) 的竞争、环境污染以及人为造成的气候变化等等, 使得许多野生物种从地球上消失了, 动物灭绝的速度呈现出快速而大比率的趋势。因此, 动物园的任务主旨一直贯穿着保护、教育和研究工作, 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

作为动物园的基本功能之一, 动物保护功能本身就是动物园存在的基础前提, 可以说, 动物园本身就是动物保护的起始地, 其自身就是保护中心, 支持许多形式的保护活动。国外学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对动物园的存在抱有质疑, 正因为动物园具有了保护野生动物的功能, 是野生动物迁地 (移地) 保护的一种形式, 它的存在才具有了不可替代的意义, 这也是动物园一直延续至今的意义。动物园的保护工作主要包括适当的捕获动物并进行储备, 以此建立一个安全网, 防止野外物种的灭绝;维持这种状况并适当地尽可能地引入动物;提升公众的环境意识;为动物保护领域作出显著贡献。

从动物园正式建立并向公众开放以来, 到动物园的游览者的数量总是令人惊愕的, 动物园确实提供了一个关于认识和保护野生物种的大众教育的显著机会。可以说, “每一位到动物园游览的游客均是一个证明关于保护神奇大自然、自然选择产品以及相关信息的机会[5]。”很长一段时间, 动物园变得更像是保护公园, 将动物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展示, 甚至趋向于与植物及其所在的生境一起让游客观赏其自然习性。但是, 大多数到动物园游览的游客只是出于好奇心, 主观思想上并没有直接意识到动物园的动物保护功能, 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寻找一些途径来传达动物园的有效保护功能。动物园在动物保护领域具有协调作用, 动物园的动物保护工作集中于日益需求的以下几个领域, 如何对待和照顾动物;游览者及饲养者自身直觉的理解动物的热情;动物园严格执行国家和政府的各项标准并进行实践;坚持动物园自身需求的一系列管理。

3 动物园动物保护的公众支持的建立

3.1 动物园动物保护功能的公众认识

在理解保护这个概念之前, 人们需要知道如何定义一个确切的有机体的特征、行为、习性和对其他有机体及环境的影响等等这些概念。进一步说, 人们必须学会更好的理解种群的大小, 种群在过去几十年中的改变及产生改变的原因, 之后人们才会重视动物园所面临的困境, 才会致力于拯救生物多样性。游客通过学习建立对其他生命的天生的好奇心来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 动物园可以通过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性概念的交叉来带动游客学习保护的兴趣。

3.2 公众支持建立的途径

3.2.1 标识牌、解说系统的直接信息传达

所有的动物园都设有对每一种野生动物物种进行介绍和说明的标识牌和解说牌, 以便人们在观赏动物的同时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动物, 标识牌和解说系统的设计直观的向公众进行了信息的传达——在自然界除了我们人类, 还有许多其他物种的存在, 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环境, 自然环境并不是我们人类所独有的。

动物园正是通过提供关于物种及其自然习性的知识提升了公众教育并唤醒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标识牌和解说系统的有效利用依赖于规划设计人员的创意和构思, 尽管目前文字类的说明牌、宣传橱窗对游客的吸引力普遍不高, 但是通过有趣味性的标识牌和解说系统的展示和说明, 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向公众传达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

3.2.2 动物标本馆、自然博物馆和科普馆的主观映象传递

动物标本馆、自然博物馆和科普馆是对动物园里展出动物的补充, 由于多方面的因素, 不是所有的物种都能以活的姿态在动物园里进行展示, 标本馆、博物馆和科普馆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 可以扩大展出动物的种类和丰富度。运用硬、软件先进设备、设施, 通过标本、图片、视频以及多媒体进行丰富多彩的生动展示。对比较珍贵的野生动物制作说明图片, 对动物园的起源、发展、功能、作用、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入园史、认养动物情况等作简要介绍, 让游客在欣赏动物照片的同时阅读文字, 使其对不同动物有较全面的了解。充分利用死亡动物毛皮标本、动物骨骼标本、动物内脏标本、动物衍生物及身体某部分组织的标本进行直接的、系统的动物知识介绍。这样游客就能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生活史和进化史, 了解自然创造的万物, 在科普教育的同时也能激发公众对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热爱之情, 从而让公众意识到动物保护的必要性, 减少人们滥捕滥杀、嗜食野生动物的行为, 增强动物园的吸引力。

3.2.3 动物表演及动物与游客互动的趣味引导

动物表演应该本着向游客传达野生动物的可爱性的思想, 动物遵循人类的意愿并模仿人类的一些行为和动作说明在一定程度上人类与动物是可以通过某些特殊的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的, 人类与野生动物并不是敌对的关系, 应该是朋友、伙伴关系。

动物园内一些动物与游客互动的项目设置可以增进游客对动物的情感意识, 参与性的活动则能够起到很好的互动效果。但前提是这些项目的设计原则应该完全符合保护动物的主旨, 在可操作和可控制的前提下进行, 游客与动物的亲密接触能让游客体会到动物的可爱之处, 引导并唤起游客保护动物的意识。

3.2.4 互联网的宣传和推广

在当今的信息和数字化时代, 互联网是我们广泛而又快速传播信息的手段, 动物保护工作同样也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一工具。通过互联网, 动物园通过提供诸如动物园介绍、物种幸存计划和繁殖培育等案例来描述其保护工作。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尽可能地形成一个庞大的动物园网络, 让公众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轻易地了解和掌握动物保护信息, 并自愿加入到动物保护工作中来。

4 结语

动物园动物保护领域的公众支持建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动物园并不是直接积累保护利润, 它只能减少潜在的生物保护发展的困难, 其保护能力也是有局限性的, 无论是公益性质的动物园还是私营性质的动物园, 公众的支持对动物园事业的发展和野生动物的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动物园只有不断增加引起重视的保护活动和研究领域才能圆满完成其野生动物的迁地 (移地) 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文东.动物园建设与动物保护[J].林业规划调查, 2003, 28 (1) :78~80.

[2]徐国煜.仿生态改造城市动物园[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6 (3) :32~33.

[3]王兴金.论科普建园——城市动物园的发展策略探讨[J].野生动物, 2003 (1) :26~29.

[4]Patricia G, Patrick, Catherine E et al.Conservation and educa-tion:prominent themes in zoo mission statements[J].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007, 38 (3) :53~59.

[5]Mark R Stanley Price.Zoos as a force for conservation:a simpleambition-but how?[J].Oryx, 2005, 39 (2) :109~110.

[6]Rob Thomas.Internal drive vs.external directive:the delivery ofconservation through zoo-based research-a response to Rees[J].Oryx, 2005, 39 (2) :134.

[7]Jeffrey A McNeely.Zoos in the 21st Century:catalysts for con-servation?[J].Oryx, 2008, 42 (1) :155~156.

[8]Brian Bertram.Misconceptions about zoos[J].Biologist, 2004, 51 (4) :199~206.

篇14:人与动物的世界

*“喂,你好,请问是中国电信吗?” “是的,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的?” “是这样,我这里的网线稍微有点长,你那边能不能拉过去一点?”“嘟嘟嘟……”

*经济不景气,蚂蚁们更忙碌了,只有兔子悠闲地晒太阳。蚂蚁问:“小兔,怎么没见你拔萝卜啊?”兔子说:“旧城改造,我换了三套新房子,出租两套,租金足够家用了。兄弟,学着点吧,瞧你那一大家子都挤在一间房里,蚁族的滋味不好受啊!”

*抄作业其实不叫抄作业,语文上叫借鉴,数学上叫类比,英语上叫copy,地理上叫迁移,生物上叫转录,物理上叫参考系,历史上就叫文化大统一……

*曹操带儿子曹冲拜访刘备。曹操走到门口大声喊道:“曹操携幼子前来拜访! ”刘备回答:“来就来,还带什么水果啊!”

*新生开学,一同学背着行李来到宿舍,问一位躺在下铺睡觉的舍友:“你上铺没人住吧?”睡觉的同学迷迷糊糊地随口说了句:“没有。”那同学听了使足全身的力气把一大包行李扔到了上铺,结果上铺没床板!

*老虎感冒了,想要吃掉熊猫。熊猫哭了:“你感冒了,干吗要吃掉我?”老虎说:“广告上说了,感冒就要吃白加黑!”

上一篇:彩旗飘飘教学设计反思下一篇:关于坚持成功的经典句子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