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化学方程式教案

2024-04-16

热化学方程式教案(通用8篇)

篇1:热化学方程式教案

Ⅰ.知识回顾

一.反应热焓变

1.反应热通常情况下的反应热即焓变,用ΔH表示,单位___。

旧键的断裂___能量;新键的形成___能量,总能量的变化取决于上述两个过程能量变化的相对大小。吸热反应:__者>__者;放热反应:__者<__者。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

放出热量吸收热量

前者为反应

3.放热反应ΔH为“或ΔH吸热反应ΔH为“”或ΔH?H=E(的总能量)-E(的总能量)

?H=E(的键能总和)-E(的键能总和)

4.常见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⑴常见放热反应①②⑵常见吸热反应①②

5.反应热的测量仪器叫量热计

二.热化学方程式及其书写

篇2:热化学方程式教案

2.书写注意事项:

⑴应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固体(),液体(),气体();不用↑和↓(因已注明状态)。(若为同素异形体、要注明名称),因为物质呈现哪一种聚集状态,与它们所具有的能量有关,即反应物的物质相同,状态不同,△H也不同。

⑵要注明反应温度和压强。因为△H的大小和反应的温度、压强有关,如不注明,即表示在101kPa和25°C。⑶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而是表示,故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相同物质的化学反应,当化学计量数改变时,其△H也同等倍数的改变。

如:2H2(g)+O2(g)=2H2O(l)ΔH=-571.6kJ/mol

H2(g)+1/2O2(g)=H2O(l)ΔH=-285.8kJ/mol

⑷△H的表示:在热化学方程式中△H的“+”“-”一定要注明,“+”代表,“-”

代表。△H的单位是:或。

⑸热化学方程式具有加和性,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反应逆向进行时,△H值不变,符号相反。

三.燃烧热和中和热

1.燃烧热是指kJ/mol。

几个注意点:

①研究条件:25℃,101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

④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外界压强一般指25℃,101kPa.所谓完全燃烧也是完全氧化,它是指物质中的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稳定物。如:C→CO2(g)、H→H2O(l)、S→SO2(g)

2.中和热是。

中和热的表示:(一般为强酸与强碱)H+(aq)+OH-(aq)=H2O(l)△H=-57.3kJ/mol。

弱酸、弱碱电离时要吸热,△H>—57.3KJ/mol

3.中和热的测定

实验原理:△H=-4.18m(t2?t1)

n(H2O)?10KJ/mol-3

实验用品:

实验步骤:⑴准备(保温);⑵量取盐酸(定量、测温);⑶量取烧碱(定量、测温);⑷混合(测温);⑸

计算,分析误差。

四.盖斯定律: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是______________的。这就是盖斯定律。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的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五.能源

百年时间,但化石燃料是一种的资源。所以必需重视开发新能源。

新能源有等,这些新能源的特点是。

思考:把下列14种能源按要求填入下表,并指出哪些是不可再生能源。

煤、石油、水力、汽油、铀、薪柴、酒精、天然气、液化气、热水、煤气、蒸汽、风力、电

II.突破重难点

重难点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焓变

【例题1】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能量一定高于M;

B.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一定不必加热就可以发生。

重难点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例题2】已知在25℃,101kPa下,1g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表示辛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8H18(l)+12.5O2(g)=8CO2(g)+9H2O(g)ΔH=-48.40kJ/mol

B.C8H18(l)+12.5O2(g)=8CO2(g)+9H2O(l)ΔH=-5518kJ/mol

C.C8H18(l)+12.5O2(g)=8CO2(g)+9H2O(l)ΔH=+5518kJ/mol

D.2C8H18(l)+25O2(g)=16CO2(g)+18H2O(l)ΔH=-11036kJ/mol

【变式训练】25℃、101KPa时,1g甲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同时放出22.68kJ热量,写出该物质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重难点3反应热计算

【例题3】拆开lmolH—H键、lmolN-H键、l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

1molN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591UP有效学习的平台(),1molH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例题4】已知:BaSO4(s)+4C(s)=BaS(s)+4CO(g)?H??571.2kJ·mol?1

Ba(s)+S(s)+2O2(g)=BaSO4(s)?H??1473.2kJ·mol?1

Ba(s)+S(s)=BaS(g)?H??460kJ·mol?1

请回答:C(s)和O2(g)反应生成CO(g)

【变式训练】已知CH4(g)+4NO2(g)=4NO(g)+CO2(g)+2H2O(g)△H1=-574kJ·mol-1

CH4(g)+4NO(g)=2N2(g)+CO2(g)+2H2O(g)△H2

若1mol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867kJ,则△H2=。

【例题5】盖斯定律在生成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以利用盖斯定律间接计算求得。

⑴由于C燃烧时不可能完全生成CO,总有一部分CO2生成,反应C(s)+1O2(g)=CO(g)的反应热无法直接2

测得,但该反应的反应热可由以下两个反应的反应热计算求得:

C(s)+O2(g)=CO2(g)ΔH=-393.5kJ·mol—1CO(g)+1O2(g)=CO2(g)ΔH=-283kJ·mol—12

写出C转化为CO的热化学方程式:。

⑵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的反应热小而且转化速率慢,有时还很不完全,测定反应热很困难。通过下列两个

反应可以间接求得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反应热:

C(s、金刚石)+O2(g)=CO2(g)ΔH=-395.4kJ·mol—1C(s、石墨)+O2(g)=CO2(g)ΔH=-393.5kJ·mol—1①石墨和金刚石相比,的稳定性更大,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②理论上能否用石墨合成金刚石?,若能,需要的条件是;若不能,理由是。

【教师点拨】

【例题6】已知1molCO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放出283kJ热量;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6kJ热量;1molCH4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放出890kJ热量。

⑵若1molCH4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水蒸气,放出热量890kJ。(填“>”、“<”、“=”)⑶若将amolCH4、CO和H2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时,则放出热量Q的取值范围是。

⑷若将amolCH4、CO和H2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且CO2和水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则放出热量Q的的取值范围是:。

重难点4中和热

【例题7】含1molBa(OH)2的稀溶液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114.6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Ba(OH)2(aq)+2HCl(aq)=BaCl2(aq)+2H2O(l)△H=+114.6kJ/mol

B.Ba(OH)2(aq)+2HCl(aq)=BaCl2(aq)+2H2O(l)△H=-114.6kJ/mol

C.1/2Ba(OH)2(aq)+HCl(aq)=1/2BaCl2(aq)+H2O(l)△H=-57.3kJ/mol

D.1/2Ba(OH)2(aq)+HCl(aq)=1/2BaCl2(aq)+H2O(l)△H=+57.3kJ/mol

【例题8】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填“偏大”、“偏

小”、“无影响”)。

(4)实验中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

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

(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均填“偏大”、“偏小”、“无影响”);用50mL0.50mol/L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均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例题9】燃烧0.10g酒精(C2H5OH)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的热量能使100g水升高温度7.12℃,计算酒

-1精的燃烧热。(水的比热容为4.184J·g-1·℃)

III.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仅指反应放出的热量

B.热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个数

C.所有的燃烧都是放热反应

D.热化学方程式中分子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分数

2.()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1①C(s)+O2(g)===CO2(g)△H1C(s)2(g)===CO(g)△H22

②S(s)+O2(g)===SO2(g)△H3S(g)+O2(g)===SO2(g)△H4

1③H2(g)+O2(g)===H2O(l)△H52H2(g)+O2(g)===2H2O(l)△H62

④CaCO3(s)===CaO(s)+CO2(g)△H7CaO(s)+H2O(l)===Ca(OH)2(s)△H8

A.①B.④C.②③④D.①②③

3.()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2(g)+1/2O2(g)=H2O(l);△H=-285.8kJ/mol

CO(g)+1/2O2(g)=CO2(g);△H=-283.0kJ/mol

C8H18(l)+25/2O2(g)=8CO2(g)+9H2O(l);△H=-5518kJ/mol

CH4(g)+2O2(g)=CO2(g)+2H2O(l);△H=-890.31kJ/mol

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A.H2(g)B.CO(g)C.C8H18(l)D.CH4(g)

4.()已知充分燃烧ag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C2H2(g)+5O2(g)=4CO2(g)+2H2O(l)ΔH=-4bkJ/mol

B.C2H2(g)+5

2O2(g)=2CO2(g)+H2O(l)ΔH=2bkJ/mol

C.2C2H2(g)+5O2(g)=4CO2(g)+2H2O(l)ΔH=-2bkJ/mol

D.2C2H2(g)+5O2(g)=4CO2(g)+2H2O(l)ΔH=bkJ/mol

5.()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共价键的键能是两种原子间形成1mol共价键(或其逆过程)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现已知H—H键键能为436kJ/mol,H—N键键能为391kJ/mol。根据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

A.431kJ·mol—12NH3(g);ΔH=-92.4kJ·mol—1,计算N≡N键的键能是—1—1—1B.946kJ·molC.649kJ·molD.896kJ·mol

6.()25℃,101k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kJ/mol。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2+——A.2H+(aq)+SO2BaSO4(s)+2H2O(1)?H=-57.3kJ/mol4(aq)+Ba(aq)+2OH(aq)===

B.KOH(aq)+1/2H2SO4(aq)===1/2K2SO4(aq)+H2O(l)?H=-57.3kJ/mol

C.C8H18(1)+25/2O2(g)===8CO2(g)+9H2O(g)?H=-5518kJ/mol

D.2C8H18(g)+25O2(g)===16CO2(g)+18H2O(1)?H=-5518kJ/mol

7.()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ΔH的绝对值均正确)

A.C2H5OH(l)+3O2(g)=2CO2(g)+3H2O(g)ΔH=-1367.0kJ/mol(燃烧热)

B.NaOH(aq)+HCl(aq)=NaCl(aq)+H2O(l)ΔH=+57.3kJ/mol(中和热)

C.S(s)+O2(g)=SO2(g)ΔH=-269kJ/mol(反应热)

D.2NO2=O2+2NOΔH=+116.2kJ/mol(反应热)

8.()已知:2CO(g)+O2(g)=2CO2(g)ΔH=-566kJ/mol

Na2O2(s)+CO2(g)=Na2CO3(s)+1/2O2(g)ΔH=-226kJ/mol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的燃烧热为283kJ

B.右图可表示为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C.2Na2O2(s)+2CO2(s)=2Na2CO3(s)+O2(g)ΔH>-452kJ/mol

D.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6.02×10

9.()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H2O(g)=H2(g)+

H2(g)+1

21223O2(g)△H=+241.8kJ/molO2(g)=H2O(1)△H=-285.8kJ/mol

当1g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时,其热量变化是。

A.△H=+88kJ/molB.△H=+2.44kJ/molC.△H=-4.98kJ/molD.△H=-43kJ/mol

10.已知: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现有甲烷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0.75mol,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18g,并放出515kJ热量,则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1.已知CaCO3(s)═CaO(s)十CO2(g)△H═+175.7kJ·mol-1;C(s)十O2(g)═CO2(g)△H═-393.5kJ·mol-1求ltCaCO3分解生成生石灰理论上需含杂质为10%的焦炭多少千克?

12.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为:

(1)CH3COOH(l)+2O2(g)==2CO2(g)+2H2O(l)△H1==-870.3kJ/mol。

(2)C(s)+O2(g)==CO2(g)△H2═-393.5kJ/mol。

(3)H2(g)+1/2O2(g)==H2O(l)△H3=-285.8kJ/mol

试计算下列反应的反应热:C(s)+2H2(g)+CO2(g)==CH3COOH(l)△kJ·mol-1。

13.已知:O2(g)=O2+(g)+e-△H1=+1175.7kJ·mol-1

PtF6(g)+e-=PtF6-(g)△H2=-771.1kJ·mol-1

O2+P1F6-(S)=O2+(g)+P1F6(g)-△H3=+482.2kJ·mol-1

则反应O2(g)+PtF6(g)=O2+P1F6-(S)的△H=__________kJ·mol-1。

14.CO、CH4均为常见的可燃性气体。

(1)等体积的CO和CH4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之比是。

(2)已知在101kPa时,CO的燃烧热为283kJ/mol。相同条件下,若2mol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为1molCO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6.30倍,CH4完全燃烧热化学方程式是:。

篇3:剖析热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一、新教材引入△H的必要性和依据

在化学反应中,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 还伴随有能量的变化, 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 称为反应热。这种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反应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可用热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在旧教材中热化学方程式是这样表示的:

C (固) +O2 (气) =CO2 (气) +393.5kJ

上式表示标准状态 (即反应体系在压强为101kPa和温度为25℃时的状态) 下, 1mol固态碳和1mol氧气反应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时放出393.5kJ的热量。《国标》规定, 热量 (Q) 应当用适当的热力学函数的变化来表示, 例如用“T.△S”或“△H”表示 (△S是熵的变化, △H是焓的变化) 。

在中等化学中, 一般仅研究在一定压强 (即恒压条件) 下, 在敞开容器中发生的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因此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在过程中的热力学能 (旧称内能) 变化“△U”等于传给系统的热量“Q”与外界对系统所作功“W”之和, 即:△U=Q+W.当系统处于恒压过程时, 则有:

若系统在反应过程中只有体积功, 即:W=-P (V2-V1) =- (P2V2-P1V1) , 则有:

依据焓 (H) 的定义:H=U+PV, 显然:

即有:QP=△H

式中“QP”叫恒压热, 是指封闭系统不做除体积功以外的其他功时, 在恒压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上式表明, 恒压热等于系统焓的变化。所以, 在中等化学所研究的反应范围之内, Q=QP=△H, 这就是新教材中引入△H的依据。但需注意的是, 限于中等化学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教材不便引入焓的概念, 而仍称“△H”为反应热, 教学中也不必引申。

二、引入△H后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方法

新教材引入△H这个物理量后, 热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同旧教材相比发生了如下变化。

1.根据《国家标准》, 在热力学中将内能U改称为热力学能。其定义为:对于热力学封闭系统,

式中“Q”是传给系统的能量, “W”是对系统所做的功。Q、W都是以“系统”的能量增加为“+”来定义的。引入△H以后, 当反应为放热反应时, △H为“-”或△H<0 (表明系统能量减少) ;当反应为吸热反应时, △H为“+”或△H>0 (表明系统能量增加) 。

2.在旧教材里, 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聚集状态用中文表示, 如固、液、气等。根据《国家标准》, 应当用英文字母 (取英文词头) 表示, 如“s”代表固体 (solid) 、“l”代表液体 (liquid) 、“g”代表气体 (gas) 、“aq”表示水溶液 (Aqueous solution) 等。

3.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的单位不同。旧教材中反应热的单位是J或kJ, 而△H的单位为J/mol或kJ/mol。

根据引入△H以后的这些变化, 类似以下热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已经废除:

C (固) +O2 (气) =CO2 (气) +393.5kJ

C (固) +H2O (气) =CO (气) +H2 (气) -131.5kJ

正确的表示方法为:

在化学方程式中用规定的英文字母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然后写出该反应的摩尔焓[变]△rHm (下标“r”表示反应, “m”表示摩尔) 。实际上通常给出的是反应体系处于标准状态 (指温度为298.15K, 压强为101kPa时的状态) 时的摩尔焓[变], 即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 以“△rHmΘ”表示 (上标“Θ”表示标准) 。方程式与摩尔焓[变]间用逗号或分号隔开。例如:

C (s) +O2 (g) =CO2 (g) ;△rHmΘ (298.15K) =-393.5kJ/mol

C (s) +H2O (g) =CO (g) +H2 (g) ;

△rHmΘ (298.15K) =+131.5kJ/mol

由于△rHm与反应体系的温度和压强有关, 对于非标准状态下的反应体系,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还应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但中等化学所用的△rHm的数据, 一般都是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 因此可不特别注明。考虑到这一点和中等化学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新教材中将“△rHmΘ (298.15K) ”简写为△H来表示。例如:

C (s) +O2 (g) =CO2 (g) ;△H=-393.5kJ/mol

总之, 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不断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 作为跨世纪的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品质, 开创新世纪化学课堂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胡美玲.中等化学应贯彻“量和单位”系列国家标准.化学教育.2004 (.5) .

[2]乔国才.关于高中化学新教材中热化学方程式书写问题的探讨.人教网.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0~3102-93《量和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

[4]量和单位国家标准实施指南.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6.

篇4:热化学方程式易错点

例1 已知在1×105 Pa、298 K下,2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 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H2O(g)=H2(g)+[12]O2(g) ΔH=+242 kJ·mol-1

B. 2H2(g)+O2(g)=2H2O(l) ΔH=-484 kJ·mol-1

C. H2(g)+[12](g)=H2O(g) ΔH=+242 kJ·mol-1

D. 2H2(g)+O2(g)=2H2O(g) ΔH=+484 kJ·mol-1

易错选项 D 原因分析:没有理解ΔH的正、负所代表的化学含义。

解析 由题意可知,水为气态,B选项错误;H2与O2反应生成水蒸气的反应为放热反应,ΔH应为负值,C、D选项错误;该反应的逆反应ΔH为正值,故A选项正确。

答案 A

点拨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最常见的错误:(1)未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或有的注明,有的未注明;(2)“+”“-”号使用不清;(3)没有注意ΔH与化学方程式计量系数的对应关系等。

2. 燃烧热、中和热与反应热的关系

例2 25 ℃、101 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1、285.8 kJ·mol-1、890.3 kJ·mol-1、2800 kJ·mol-1,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s)+[12]O2(g)=CO(g) ΔH=-393.5 kJ·mol-1

B.2H2(g)+O2(g)=2H2O(g) ΔH=+571.6 kJ·mol-1

C.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 kJ·mol-1

D. [12]C6H12O6(s)+3O2(g)=3CO2(g)+3H2O(l)

ΔH=-1400 kJ·mol-1

解析 燃烧热是指在101 kPa时,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对C元素而言,稳定的氧化物指CO2(g);对H元素而言,稳定的氧化物指H2O(l)。所以A、B、C项均错误。

答案 D

例3 已知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现有以下四个热化学方程式,其中反应热为57.3 kJ·mol-1的是( )

①H2SO4(aq)+2NaOH(aq)=Na2SO4(aq)+2H2O(l) ΔH1

②H2SO4(aq)+Ba(OH)2(aq)=BaSO4↓+2H2O(l) ΔH2

③NH3·H2O(aq)+HCl(aq)=NH4Cl(aq)+H2O(l) ΔH3

④NH3·H2O(aq)+CH3COOH(aq)=CH3COONH4(aq)+H2O(l) ΔH4

A. ①② B. ③ C. ④ D. 以上都不对

易错选项 A

解析 中和热特指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1 mol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对应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ΔH=-57.3 kJ·mol-1。据此分析,①中生成2 mol液态水,②中生成水的同时生成了BaSO4沉淀,③和④中有弱碱或弱酸的参与,①②③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 D

点拨 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燃烧热和中和热都是正值,并且都是定值;反应热既有正值(正号不能省略),又有负值,符号不表示大小而表示吸热或放热。反应热的数值随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而变化,一个“可逆的”化学反应,它的正反应和逆反应的焓变大小相等、符号相反。

3. 反应热与化学键键能的关系

例4 已知H2(g)+Br2(l)=2HBr(g) ΔH=-72 kJ·mol-1。蒸发1 mol Br2(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 kJ,其它相关数据如下表:

[&H2(g)&Br2(g)&HBr(g)&1 mol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kJ)&436&[a]&369&]

则表中[a]为( )

A.404 B.260 C.230 D.200

易错选项 C 原因分析:忽略1 mol Br2(l)转化为1 mol Br2(g)需要吸收能量。

解析 本题考查反应热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键能的关系。由题意可知Br2(l)=Br2(g) ΔH =+30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可得:H2(g) + Br2(g)=2HBr(g) ΔH = -102 kJ·mol-1。436+a-2×369=-102;a=200。故D选项正确。

答案 D

4. 盖斯定律的运用

例5 已知,在298K、100kPa时:

①2H2O(g)=2H2(g)+O2(g) ΔH1

②Cl2(g)+H2(g)=2HCl(g) ΔH2

③2Cl2(g)+2H2O(g)=4HCl(g)+O2(g) ΔH3

则ΔH3与ΔH1、Δ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ΔH3=ΔH1+2ΔH2 B. ΔH3=ΔH1+ΔH2

C. ΔH3=ΔH1-2ΔH2 D. ΔH3=ΔH1-ΔH2

易错选项 B 原因分析:没有理解盖斯定律的内涵。

解析 反应③可由反应②×2与反应①相加而得,即ΔH3=ΔH1-2ΔH2。

答案 A

点拨 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与反应过程无关,这就是盖斯定律。

1. 合理进行方程式的叠加:热化学方程式的叠加类似于整式的运算,叠加时应遵循数学的运算规则,当需要将某一热化学方程式乘以某一化学计量数时,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和ΔH需同乘以该化学计量数。

2. “ΔH”在进行加、减、乘等运算时,一定要注意其符号的改变,即ΔH的运算包括数值和符号的双重运算。

【练习】

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 kJ·mol-1

B. 500℃、30 MPa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催化剂500℃ 30MPa] 2NH3(g) ΔH=-38.6 kJ·mol-1

C. 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该反应的ΔH>0

D. 同温同压下,Cl2(g)+H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的ΔH不同

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ΔH能正确表示物质的燃烧热的是( )

A.CO(g)+[12]O2(g)=CO2(g) ΔH=-283.0 kJ·mol-1

B.C(s)+[12]O2(g)=CO(g) ΔH=-110.5 kJ·mol-1

C.H2(g)+[12]O2(g)=H2O(g) ΔH=-241.8 kJ·mol-1

D.2C8H18(l)+25O2(g)=16CO2(g)+18H2O(l)

ΔH=-11036 kJ·mol-1

3.一定条件下,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放出热量为Q kJ(Q>0),经测定完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需消耗5 mol·L-1的KOH溶液100 mL,恰好生成正盐,则此条件下反应:C4H10(g)+[132]O2(g)=4CO2(g)+5H2O(g)的ΔH为( )

A.+8Q kJ B.+16Q kJ

C.-8Q kJ D.-16Q kJ

4. 红磷 P(s)和Cl2(g)反应生成 PCl3(g)和 PCl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ΔH表示生成 l mol 产物的数据)。

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P和Cl2反应生成PC1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2)PC15分解成 PC1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3)P和C12分两步反应生成1 mol PC15的ΔH3= ,一步反应生成1 mol PC15的ΔH4 ΔH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 (1)已知0.4 mol液态肼和足量H2O2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 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2)已知拆开1 mol H—H键、1 mol N—H键、1 mol 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 kJ、391 kJ、946 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3)已知化学方程式:H2(g)+[12]O2(g)=H2O(g),该反应的活化能为167.2 kJ·mol-1,其逆反应的活化能为409.0 kJ·mol-1,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4)已知1摩尔白磷转变成相应物质的量的红磷时放出29.2 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5)已知S(s)+O2(g)⇌SO2(g)当有4NA个电子转移时,放出297.23 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6)已知0.5 mol甲烷与0.5 mol水蒸气在t ℃、P kPa时,完全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吸收了a 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7)氢氧化钾稀溶液与硝酸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的热量。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8)1 g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Q kJ的热量。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9)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6O(l)+3O2(g)=2CO2(g)+3H2O(l),完全燃烧一定量的无水酒精,放出的热量为Q kJ,吸收生成的CO2消耗50 mL 8 mol·L-1的NaOH溶液时恰好生成正盐。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参考答案】

1. C 2. A 3. D

4. (1)2P(s)+3Cl2(g)=2PCl3(g)

ΔH=-612 kJ·mol-1

(2)PCl5(g)=PCl3(g)+Cl2(g)

ΔH=+93 kJ·mol-1 25% 大于

(3)-399 kJ·mol-1 等于

5. (1)N2H4(l)+2H2O2(l)=N2(g)+4H2O(g)

ΔH= -641.6 kJ·mol-1

(2)N2(g)+3H2(g) ⇌2NH3(g)

ΔH=-92 kJ·mol-1

(3)H2O(g)=H2(g)+[12]O2(g)

ΔH=-409.0 kJ·mol-1

(4)P4(s,白磷)⇌ 4P(s,红磷)

ΔH = -29.2 kJ·mol-1

(5)S(s) + O2(g) ⇌SO2(g)

ΔH = -297.23 kJ·mol-1

(6)CH4(g)+H2O(g)=CO(g)+3H2(g)

ΔH=+2a kJ·mol-1

(7)KOH(aq)+HNO3(aq)=KNO3(aq)+H2O(l)

ΔH = -57.3 kJ·mol-1

(8)CH4(g)+2O2(g)=CO2(g) +2H2O(l)

ΔH=-16Q kJ·mol-1

(9)C2H6O(l)+3O2(g)=2CO2(g)+3H2O(l)

篇5:热化学教案

考纲导引 考点梳理 1.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2.初步了解用焓变和熵变判断简单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1.化学平衡常数 2.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基础知识梳理】

一、化学平衡常数 1.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其平衡常数用生成物平衡浓度(气体平衡分压)的方次之积与反应物平衡浓度(气体平衡分压)的方次之积的比值来表示,这时的平衡常数称为浓度平衡常数(压强平衡常数),用Kc(Kp)表示。

对:aA(g)+bB(g)cC(g)+dD(g),.平衡常数K与温度有关,与浓度和压强无关。

.平衡常数 K的大小,可推断反应进行的程度。K越大,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K越小,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小,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小.平衡常数表达式表明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达成平衡的条件。在某温度下,某时刻反应是否达平衡,可用该时刻产物的浓度商Qc与Kc比较大小来判断。当Qc>kc,υ(正)υ(逆),未达平衡,反应正向进行; 当Qc=kc,υ(正)=υ(逆),达到平衡,平衡不移动。

平衡常数数值的大小,只能大致告诉我们一个可逆反应的正向反应所进行的最大程度,并不能预示反应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如2SO2(g)+O22SO3(g)298K时Kp=3.6×1024很大,但由于速度太慢,常温时,几乎不发生反应。

3.根据平衡常数进行的有关计算 1.自发过程

(1)含义:在一定条件下,不需要借助外力作用就能自发进行的过程。(2)特点:

体系趋向于从 状态转变为 状态。

② 在密闭条件下,体系趋向于从 状态转变为 状态。、化学反应方向进行的判据

焓判据

放热过程中体系能量 △H <0,具有自发进行的倾向,但有些吸热反应也可以自发进行,故只用焓变判断反应的方向不全面。

熵判据

熵:量度体系混乱(或有序)的程度的物理量,符号S(同一物质,三种状态下熵值:气态>液态>固态)

熵增原理:在与外界隔离的体系中,自发过程将导致体系的熵增大。即熵变(△S)大于零。

熵判据

体系的混乱度(既熵增),△S 0,反应有自发进行的倾向,但有些熵减反应也可以自发进行,故只用熵变判断反应的方向也不全面。

判据——自由能判据

符号:△G,单位:kJ·mol-1 公式:△G=△H—T△S 应用: △G<0 能自发进行 △G=0平衡状态 △G>0 不能自发进行 具体的的几种情况: 焓变

(△H)熵变

(△S)反应的自发性 <0 >0 任何温度都能自发进行 <0 <0 较低温度下能自发进行 >0 >0 高温下能自发进行 >0 <0 任何温度都不能自发进行 注:过程的自发性只能用于判断,不能确定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和过程发生的速率。化学平衡常数应用

判断化学反应可能进行的程度

K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及平衡移动方向

对化学反应aA(g)+bB(g)cC(g)+dD(g)的任意状态,浓度商Q= ①若Q=K,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②若Q<K,平衡正向移动; ③若Q>K,平衡逆向移动。

利用K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计算化学反应中某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25 ℃时,密闭容器中 X、Y、Z 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物质 X Y Z 初始浓度 /mol·L - 1 0.1 0.2 0 平衡浓度 /mol·L - 1 0.05 0.05 0.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反应达到平衡时,X 的转化率为 50% B .反应可表示为 X + 3Y2Z,其平衡常数为 1600 C .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 Z 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 .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答案】C 【解析】选项中有一明显的错误,就是 C 选项中平衡常数增大,增大压强不可能使平衡常数增大。其他选项均为平衡中的基础计算和基础知识,关键是根据表中数据(0.1 - 0.05)∶(0.2 - 0.05)∶(0.1 - 0)= 1 ∶ 3 ∶ 2 可推导出: X + 3Y 2Z。

二、化学平衡的计算 模式(三段式)

mA(g)+nB(g)pC(g)+qD(g)起始量 a b 0 0 转化量 mx nx px qx 平衡量 a-mx b-nx p x qx 对于反应物: n(平)= n(始)-n(变)对于生成物: n(平)= n(始)+ n(变)基本步骤

⑴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起始加入量。⑵确定反应过程的变化量。⑶确定平衡量

⑷依据题干中的条件建立等式关系进行解答。NH4I 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 NH4I(s)NH3(g)+ HI(g);

② 2HI(g)H2(g)+I2(g)c(H2)= 0.5 mol·L - 1,c(HI)= 4 mol·L - 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A . 9

B . 16 C . 20 D . 25 【答案】 C

【解析】根据题意

2HI(g)H2(g)+ I2(g)平衡浓度: 4 mol·L - 1 0.5 mol·L - 1 起始浓度: c(HI)=平衡量+变化量= 4 mol·L - 1 + 0.5 mol·L - 1 × 2 = 5 mol·L - 1 则 c(NH3)= c(HI)起始浓度= 5 mol·L -1 K = c(NH3)·c(HI)= 5 mol·L - 1 × 4 mol·L - 1 = 20 mol2·L - 2,故 C 项正确。【感悟高考真题】

1.(2011·江苏高考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下,反应MgCl2(1)==Mg(1)+ Cl2(g)的

B.水解反应NH+4+H2ONH3·H2O+H+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C.铅蓄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和充电时的阳极均发生还原反应

D.对于反应2H2O2==2H2O+O2↑, 加入MnO2或升高温度都能加快O2的生成速率

篇6:热化学方程式教案

(1)内容

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或者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终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2)理解

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的,没有物质的变化,就不能引发能量的变化。

(3)盖斯定律的重要意义

有些反应进行得很慢,有些反应不容易直接发生,有些反应的产品不纯(有副反应发生),这给测定反应热造成了困难。如果应用盖斯定律,可以间接地把它们的反应热计算出来。

2 高一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1)计算依据

①热化学方程式。②盖斯定律。③燃烧热的数据。

(2)计算方法

如已知

①C(s)+O2(g)===CO2(g) ΔH1=-393.5 kJmol-1

②CO(g)+12O2(g)===CO2(g) ΔH2=-283.0 kJmol-1

若C(s)+12O2(g)===CO(g)的反应热为ΔH。

根据盖斯定律,知:

ΔH1=ΔH+ΔH2

则:ΔH=ΔH1-ΔH2=-393.5_kJmol-1-(-283.0_kJmol-1)=-110.5_kJmol-1。

3.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已知金刚石和石墨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金刚石,s)+O2(g)===CO2(g) ΔH=-395.41 kJmol-1, CO2(g)、H2(石墨,s)+O2(g)===CO2(g) ΔH=-393.51 kJmol-1,则金刚石转化为石墨时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看来更稳定的碳的.同素异形体为__________。

答案 C(金刚石,s)===C(石墨,s) ΔH=-1.90 kJmol-1 石墨

解析 由盖斯定律,要得到金刚石和石墨的转化关系,可将两个热化学方程式相减:

C(金刚石,s)===C(石墨,s) ΔH3=ΔH1-ΔH2=-395.41 kJmol-1+393.51 kJmol-1=-1.90 kJmol-1。即C(金刚石,s)===C(石墨,s) ΔH=-1.90 kJmol-1 可见金刚石转化为石墨放出热量,说明石墨的能量更低,较金刚石稳定。

4.已知:

(1)Zn(s)+1/2O2(g)===ZnO(s) ΔH=-348.3 kJmol-1

(2)2Ag(s)+1/2O2(g)===Ag2O(s) ΔH=-31.0 kJmol-1

则Zn(s)+Ag2O(s)===ZnO(s)+2Ag(s)的ΔH等于( )

A.-317.3 kJmol-1 B.-379.3 kJmol-1

C. -332.8 kJmol-1 D.+317.3 kJmol-1

答案 A

篇7:热化学方程式教案

选修4 化学反应与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1)本节教学内容分析

前面学生已经定性地了解了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通过实验感受到了反应热,并且了解了物质发生反应产生能量变化与物质的质量的关系,及燃烧热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本节介绍了盖斯定律,并从定量的角度来进一步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伴随的热效应。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盖斯定律。教科书以登山经验“山的高度与上山的途径无关”浅显地对特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进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盖斯定律。然后再通过对能量守恒定律的反证来论证盖斯定律的正确性。最后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盖斯定律的应用,并以此说明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利用反应热的概念、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通过三道不同类型的例题加以展示。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概念、应用定律、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本节引言部分用几句简短的话说明了学习盖斯定律的缘由以及盖斯定律的应用,本节内容中,盖斯定律是个难点,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科书以测山高为例,并用能量守恒定律来论证。最后用co的摩尔生成焓的计算这个实例来加强学生对于盖斯定律的理解。学生在掌握了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的基础上,利用燃烧热的数据,就可以进行简单的热化学计算。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让学生掌握一种着眼于运用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2)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程标准》 《模块学习要求》

了解反应热和含变得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1.能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2.了解盖斯定律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3)本节在本章及本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本章通过化学能与热能转化规律的研究帮助学生认识热化学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率的实际意义。

在必修化学2中,学生初步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的知识,对于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有了一定的认识,本章是在此基础上的扩展与提高。引入了焓变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到在化学反应中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的,二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质为主。而能量的多少则是以反应物和产物的物质的量为基础。把对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定性分析变成了定量分析。解决了各种热效应的测量和计算的问题。在这一节里,我们将进一步讨论在特定条件下,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以热效应表现时的“质”“能”关系,这既是理论联系实际方面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规律和特点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内容是第一章的重点,因为热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反应热效应的计算。反应热的计算对于燃料燃烧和反应条件的控制、热工和化工设备的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4)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反应途径与反应体系

2.理解盖斯定律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3.能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从途径角度、能量守恒角度分析和论证盖斯定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盖斯定律的有关计算,培养计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盖斯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其应用的学习,感受化学科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同时养成深入细致的思考习惯。

2.通过加强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5)学习重点

1. 盖斯定律的涵义和根据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计算;

2.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进行反应热的计算(不同质量反应物与能量变化、生成物的量与能量变化的关系等)(6)学习难点 盖斯定律的应用(7)教学方法

a.类比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途径角度理解盖斯定律

b.推理法-从能量守恒角度理解盖斯定律

c.言语传递法-适时引导

d.实践训练法-例题分析、当堂训练

教学中还要注意的问题:

1、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反应热、燃烧热、盖斯定律等理论概念,熟悉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重视概念和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2、进行有关燃烧热计算时,要强调以1mol纯物质为标准,因此须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和反应的△h相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出现分数形式)。同时还要注意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等之间的换算关系,但还要强调是以1mol纯物质完全燃作标准来进行的。

3、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与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联系很紧密,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4、可以适当补充一些不同类型的习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以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发生燃烧的反应为例,不仅巩固、落实了知识和计算能力,还能通过计算的结果说明这些物质燃烧时,其△h的数值都很大,进一步认识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燃料。唤起学生资源利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5、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解题模式:审题→分析→求解

(2)有关热化学方程式及有关单位书写正确。

(3)计算准确

(4)反思解题关键处(燃烧热的标准、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错误易发处 2.教学过程(1)教学流程图

环节一 知识铺垫: 与旧知识“燃烧热”相衔接,减少学生的陌生感,且为学生设计测定“h2(g)+1/2o2(g)==h2o(g)△h1=-241.8kj/mol,h2o(g)==h2o(l)△h2=-44kj/mol

那么,h2的燃烧热△h应该是多少?

做好知识与理解的铺垫

环节二 创设情景 如何测出这个反应的反应热:c(s)+1/2o2(g)==co(g)δh1=? 引入新课

思考并回答:①能直接测出吗?如何测? ②若不能直接测出,怎么办? 环节三 盖斯定律 的引出 分析教材中的插图1-9,在进行类比,得出盖斯定律,并从能量守恒角度加以理解

环节四 盖斯定律 适当练习,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通过练习,的应用 加深对概念本身的理解盖斯定律和加强概念的应用。环节五 小结盖斯 定律、作业(2)教学过程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环节 教学内容 c 教师行为 e 学生行为 e 教学意图 1 知识铺垫 情景创设:

下列数据表示燃烧热吗?为什么?

h2(g)+1/2o2(g)==h2o(g)△h1=-241.8kj/mol

那么,h2的燃烧热△h应该是多少?(已知: h2o(g)==h2o(l)△h2=-44kj/mol)

思考:

不是,因为当水为液态是反应热才是燃烧热。

h2(g)+1/2o2(g)==h2o(l)△h=△h1+△h2=-285.8kj/mol 初步了解”途径“,为理解盖斯定律做铺垫 2 新课引入 情景创设:

如果2mol碳不完全燃烧成2molco时,会有多少能量损失呢? 思考并回答:

①能直接测出吗?如何测? ②若不能直接测出,怎么办? 分析讨论;通过什么途径来得知能量的损失。(1)实验测定

(2)通过热化学方程式得知。3 盖斯定律的引出

教师引导思考--观察教材p11图1-9 类比--①c(s)+1/2o2(g)==co(g)δh1=? ②co(g)+1/2o2(g)== co2(g)δh2=-283.0kj/mol ③c(s)+o2(g)==co2(g)δh3=-393.5kj/mol 引导学生从能量守恒考虑理解盖斯定律。回答思考结果

[学生活动]讨论发现:由碳生成co时的反应热的计算方案: ① + ② = ③,则 δh1 + δh2 =δh3 所以,δh1 =δh3-δh2 =-393.5kj/mol+ 283.0kj/mol=-110.5kj/mol 学生归纳:得出盖斯定律

不管化学反应是分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4 盖斯定律的应用 列举例题 例题1 这个热化学方程式说明了什么? 分析回答:

石墨不会自动变成金刚石;石墨与金刚石的能量相差不远。巩固理解 5 小结:归纳盖斯定律及其应用。学生总结: 深刻体会理解 盖斯其人简介: 附件1 学习过程反思与评价

1.在今天的探讨活动过程中,你觉得自己

a.很喜欢这种探讨学习的方式、感到这样学到的知识更不容易忘却

b.不喜欢这种方式,还是老师讲授的好,感到这样上课浪费时间,处理习题少。c.能够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d.仍然不知所措,被动接受和记录老师和同学得出的结论 e.你还有什么想法和建议

2.今天这节课你感到快乐吗?什么时候最快乐? 3.上完这节课你有什么遗憾吗? 附件2 知识考察 检测题: 课后作业:

1、书写盖斯定律内容:

2、教材p14第6题

3、补充作业:由金红石?tio2?制取单质ti,涉及到的步骤为:

tio2ticl4ti 已知:① c?s?+o2?g?=co2?g? ?h=?393?5 kj·mol?1 ② 2co?g?+o2?g?=2co2?g? ?h=?566 kj·mol?1 ③ tio2?s?+2cl2?g?=ticl4?s?+o2?g? ?h=+141 kj·mol?1 则tio2?s?+2cl2?g?+2c?s?=ticl4?s?+2co?g?的?h=。

答案:?80 kj·mol?1 第二课时

(重点在反应热的计算上;包括盖斯定律的应用;进行不同类型习题的巩固练习上;注意计算格式,书写规范性-计算过程带入单位)[复习]盖斯定律的内涵、燃烧热的定义。[例1] 在 101 kpa时,1。6gch4 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放出 89.0 kj的热量,ch4 的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燃烧热为多少? 1000 l ch4(标准状况)完全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为多少?

ch4(g)+2o2(g)= co2(g)+ 2h2o(l);δh=-890 kj/mol 即ch4 的燃烧热为 890 kj/mol。

1000 l ch4(标准状况)的物质的量为:

n(ch4)=v(ch4)/ v m=1000l / 22.4l·mol-1 = 44.6mol 1mol ch4 完全燃烧放出 890 kj的热量,44.6 molch4 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44.6 mol×890 kj/mol=3.97×104kj 答:ch4的燃烧热为 890 kj/mol,1000 l ch4(标准状况)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为 3.97×104kj。[解] 根据题意,葡萄糖的燃烧热为2800kj/mol。

g葡萄糖的物质的量为:n(c6h12o6)= m(c6h12o6)/m(c6h12o6)=100g/180g·mol-1=0.556mol。1mol c6h12o6完全燃烧放出 2 800 kj的热量,0.556 mol c6h12o6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0.556 mol×2800 kj/mol=1560 kj。(2)18g水为1mol,生成6mol水放热为2800kj,生成1mol水放热为2800kj×1/6=466.67kj.答:(1)100g葡萄糖在人体中完全氧化时产生1560 kj的热量。(2)466.67kj.例3.科学家盖斯曾提出:”不管化学过程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这个总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利用盖斯定律可测某些特殊反应的热效应。(1)(s,白磷)+(2)

则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相同的状况下,能量较低的是_________;白磷的稳定性比红磷___________(填”高“或”低")。解析:依题意求:

据盖斯定律有:

=(?2983.2+4×738.5)kj/mol=-29.2kj/mol,即。

白磷转化为红磷是放热反应,稳定性比红磷低(能量越低越稳定)。

例4.要使1000g水由25℃升温至100℃,须燃烧多少摩尔甲烷?这些甲烷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多少升?(水的比热容为4.18j/(g·℃);甲烷燃烧热为890.31kj/mol)当堂练习--教材p14--1、2、3、4、5 附加当堂巩固练习

1、已知25℃、101kpa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石墨)+o2(g)=co2(g)△h=-393.51 kj/ mol c(金刚石)+o2(g)=co2(g)△h=-395.4 kj/ mol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2、已知2h2(g)+o2(g)=2h2o(l)△h=-571.6 kj/ mol co(g)+1/2 o2(g)=co2(g)△h=-283.0 kj/ mol 某h2和co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出113.74kj的热量,同时生成3.6g液态水,则原混合气体中的h2和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已知1mol白磷转化成1mol红磷,放出18.39 kj热量,又知:

p4(白,s)+5o2 = 2p2o5(s)δh1,4p(红,s)+5o2 = 2p2o5(s)δh2,则δh1和δh2的关系正确的是(b)a.δh1>δh2 b.δh1<δh2 c.δh1=δh2 d.无法确定 [解析]设想p4(白)转化为p(红),由题意第一个反应放的热量大于第二个反应,故δh1<δh2。

4、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汽放热241.8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若1g水蒸气转化成液态水放热2.444kj,则反应h2(g)+1/2 o2(g)=h2o(l)的△h= kj/mol。氢气的燃烧热为 kj/mol。

5、已知ch4(g)+2o2==co2(g)+2h2o(l);△h=-890kj/mol,现有ch4和co的混合气体共0.75mol,完全燃烧后,生成co2气体和18g液态水,并放出515kj热量,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写出求算过程。教学评价

学习过程反思与评价

1.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你觉得自己

a.不喜欢这种方式,还是老师讲授的好,感到这样上课浪费时间,处理习题少。b.能够积极思考

c.仍然不知所措,被动接受和记录老师和同学得出的结论 d.你还有什么想法和建议

2.今天这节课你感到快乐吗?什么时候最快乐? 3.上完这节课你有什么遗憾吗? 知识考察

[作业] p13 7、8、9、10、11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作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1、100g碳燃烧所得气体中,co占1/3体积,co2占2/3体积,且 c(s)+1/2 o2(g)===co(g)△h=-110.35 kj·mol-1,co(g)+1/2 o2(g)===co2(g)△h=-282.57kj·mol-1

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较,损失的热量是()

a、392.92kj b、2489.44kj

c、784.92kj d、3274.3kj

2、火箭发射时可用肼(n2h4)作燃料,二氧化氮作氧化剂,这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汽。已知:n2(g)+2o2(g)==2no2g)△h=67.7kj·mol-1 n2h4(g)+o2(g)== n2(g)+ 2h2o(g)△h=-534kj·mol-1 则1mol气体肼和no2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a、100.3kj b、567.85kj c、500.15kj d、601.7kj

3、已知:ch4(g)+2o2(g)==co2(g)+2h2o(l)△h=-q1kj·mol-1 2h2(g)+o2(g)==2h2o(g)△h=-q2kj·mol-1 2h2(g)+o2(g)==2h2o(l)△h=-q3kj·mol-1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 后恢复到到常温,放出的热量(单位:kj)为()a、0.4q1+0.05q3 b、0.4q1+0.05q2 c、0.4q1+0.1q3 d、0.4q1+0.2q3

4、充分燃烧一定量丁烷气体放出的热量为q,完全吸收它生成的co2生成正盐,需要5mol·l-1 的koh溶液100ml,则丁烷的燃烧热为()a、16q b、8q c、4q d、2q

5、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 cuso4(s)+5h2o(l)△h=+q1kj·mol-1。室温下,若将1mol无水硫酸铜溶解为溶液时放热q2kj,则()a、q1 >q2 b、q1=q2 c、q1

6、下列热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是

a、h2(g)+ cl2(g)===2hcl(g)△h=-184kj·mol-1 b、ch4(g)+2o2(g)==co2(g)+2h2o(g)△h=-802.3j·mol-1 c、co(g)+1/2 o2(g)===co2(g)△h2=-293kj·mol-1 d、2h2(g)+o2(g)==2h2o(l)△h=-571.6kj·mol-1

7、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zn(s)+1/2 o2(g)===zno(s)△h1; hg(l)+1/2 o2(g)===hgo(s)△h2;则zn(s)+ hgo(s)== hg(l)+ zno(s),△h值为()a、△h2-△h1 b、△h2+△h1 c、△h1-△h2 d、-△h1-△h2

8、已知h2(g)+ cl2(g)===2hcl(g)△h=-184.6kj·mol-1 , 则hcl(g)==1/2h2(g)+1/2cl2(g)的△h为()a、+184.6kj·mol-1 b、92.3kj·mol-1 c、-369.2kj·mol-1 d、+92.3kj·mol-1

9、已知:a(g)+b(g)==c(g)△h1;d(g)+b(g)==e(g)△h2;若a、d、混合气体1mol完全与b反应,放出热△h3,则a、d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h2-△h3):(△h1-△h3)

b、(△h3-△h2):(△h1-△h3)c、(△h3-△h2):(△h3-△h1)d、(△h1-△h2):(△h3-△h2)

10、已知①2c(s)+ o2(g)===2co(g)△h=-221.0 kj·mol-1,②2h2(g)+o2(g)==2h2o(g △h=-483.6kj·mol-1 则制备水煤气的反应c(s)+h2o(g)==co(g)+h2(g)的△h为()a、+262.6kj·mol-1 b、-131.3kj·mol-1 c、-352.kj·mol-1 d、+131.3kj·mol-1 11、10g硫磺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气态so2,放出的热量能量使500g h2o温度由18℃升至62.4℃,则硫磺的燃烧热为 ,热化学方程式为。

篇8:热化学方程式教案

一、“点燃”和“燃烧”的化学反应

这类反应一般这样叙述:“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点燃……”“……在空气中或氧气燃烧”或“……燃烧”等。很多同学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 对“点燃”和“燃烧”理解不透, 标注反应条件时, 两者混淆, 经常出错。现就这个问题阐述如下:

1. 点燃

“点燃”是用热源使反应温度升高, 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 从而使反应进行。这是物质燃烧时所需要的温度条件。点燃只是用来引发反应 (也可以是加热引发反应) , 当物质被引燃后, 即可除去热源, 不需要伴随化学反应的全过程。例如, “点燃蜡烛”“点燃木炭”“给木炭加热”“用玻璃棒引燃白磷”等。

2. 燃烧

“燃烧”是化学反应中见到的现象, 是物质被点燃后发生反应时产生的现象, 它不是反应条件。因此, 理解了二者的区别, 在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时就不至于写错反应条件了。对于这类反应, 反应条件只能写“点燃”, 而不能写“燃烧”。

因此, 以上反应, 都应标注“点燃”而不应标注“燃烧”。学生理解了二者的区别, 书写这类方程式时就不会出现错误了。

二、“加热”和“高温”的化学反应

“加热”和“高温”都是指反应过程中持续不断地提供热能的实验操作, 它需要伴随整个化学反应的全过程, 是吸热反应。它们的区别在于:

1. 加热

加热的温度低, 一般指不超过500°C。这类反应书写时应标注的条件是“加热”或“Δ”。初中化学中大致有以下几种反应:

(1) 实验室加热固体制取氧气的反应, 条件是“加热”。

(2) 氢气作还原剂的反应, 条件是“加热”

(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ΔCu+CO2

(4) 其他几种常见的加热反应

2. 高温

“高温”一般认为在800°C以上。这类反应要求温度高, 普通加热不能反应, 反应条件必须注明“高温”。初中化学涉及的“高温”反应条件的有以下几类:

三、“微热”的反应

化学反应中有些“微热”, 这只是为了提高反应速度或物质的挥发速度, 不是必备的反应条件, 针对这类反应, 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 原则上不注明。

例如: (1) 在盛有稀硫酸的试管里, 加入一根生锈铁钉, 稍加热, 过一会儿取出, 用水洗净, 观察铁钉表面变化。

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为:现象Fe2O3+3H2SO4=Fe2 (SO4) 3+3H2O此反应中的“微热”是为了提高反应速度, 因此, 不注明反应条件。

(2) 把少量硫酸铵放在试管里加入3mL氢氧化钠溶液, 在酒精灯上微热, 把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观察试纸颜色变化, 反应方程式为: (NH4) 2SO4+2NaOH=Na2SO4+2NH3↑+2H2O

此反应中的“微热”是为了加快氨水的分解及挥发, 便于检验生成物。在本反应中, 不是反应条件, 故不应注明。另外, “自燃”的化学反应, 一般也不注明反应条件。

综上所述, 学生理解了“燃烧”“点燃”“加热”“高温”“微热”“自燃”这些反应条件的区别和联系后, 就避免了因标注反应条件出错而引起的化学方程式出错的问题, 还能根据类似的规律, 归纳出相关的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为学好化学方程式打好基础。

摘要:化学反应方程式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 初中化学中涉及的反应很多, 其中常见的一类反应就是有关“热”现象的反应。在多年的教学中, 发现很多学生对这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时, 由于条件注错, 导致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出现错误, 在几年的教学中, 总结了这类反应的特点。

关键词:燃烧,加热高温,微热

参考文献

[1]闵恩泽, 吴巍.绿色化学与化工.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

[2]徐汉生.绿色化学导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

上一篇:医疗服务安全预案下一篇:校园淘宝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