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化学教案范文

2022-06-04

教案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设计,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只有合理挖掘或注入思政元素,才能实现专业内容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元素化学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元素化学教案范文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

了解离子的概念及其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常识性介绍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能力目标

通过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想象和描述以及原子和离子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初步学会科学抽象的学习方法;

通过对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性。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课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是在学习了第二章分子和原子的基础上进行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与原子构成。形成了原子结构理论的知识体系,本节之所以放在第三章讲述,目的为了分散知识难点,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以充分的发挥。通过对前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前18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进一步了解元素性质与其原子结构的关系,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以及化合价的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本节课的内容抽象,学生难理解,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还会进一步讲述原子结构理论,所以本节课知识只要求学生达到了了解的水平即可。 教法建议

本节课文谈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体积很小,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之一,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而电子是怎样在核外空间运动的呢?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教师既不能套用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在体会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又不能不以宏观物体的运动状态为例来描述原子中核和电子的行为。否则会影响学生对核外电子分层运动的表象的形成。我们可以借助与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来描述,让学生明确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是没有固定轨道的。 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是分层运动的,核外电子根据能量的差异和通常运动的区域离核的远近不同,分属于不同的电子层。 介绍原子结构示意图,例如 圆圈内填入+8,表示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弧线就表示电子在核外一定距离的空间(设想是球形),弧线上的数字表示电子数。同时还要简要介绍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理解,减少死记硬背。即: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低的电子先排在离核近的电子层中,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当电子将离核最近的电子层排满后,才依次进入离核稍远的电子层。

通过对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投影展示)进行对比观察,找出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核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介绍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都是8个(氮原子的最外层为2个电子),为相对稳定的结构,不易失电子,也不易得电子。所以稀有气体元素如氦,氖,氩等它们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将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他们原子结构联系到了一起。通过分析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并与具有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的稀有气体元素相比较得出,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少于或等于4个,易得电子。所以,金属元素原子与非金属元素原子化学性质较活泼,易形成化合物。这样为介绍离子化合物及共价化合物做好的理论准备工作。在讲述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时,可借助课件的动画演示氯化钠和氯化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离子化合物及共价化合物的微观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同时,也为下一节化合价的学习,起到了桥梁作用。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他的原子结构密切相关。 难点:对核外电子分层运动想象,表象的形成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构成原子的微粒有哪几种?

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

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新课引入]:我们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相对来说,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那么电子是怎样运动的?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又是怎样排布在核外空间的呢?

[视频演示]:原子的构成

板书: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1.核外电子排布

[讲述]对于氢原子来说,核外只有一个电子。电子的运动状态没有固定的轨道。它在核外一定距离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是一个球形。对于多个电子的原子里。它的电子是怎样运动的呢?

[视频2]: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结合视频2讲述: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通称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我们将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的运动区域叫做电子层。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依次向外类推,分别叫做二,三,四,五,六,七层,即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在能量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的。

[板书]

(1)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因为电子的能量不同,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

(2)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电子层上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电子层运动。

(3)离核最近的电子层叫第一层,离核最远的电子层叫第一层。

怎样表示核外电子的排布呢?

2.原子结构示意图

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氯原子的结构并讲述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

氯原子结构示意图:

用圆圈表示原子核,在圆圈内用正数+17表示质子数,用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第一电子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展示:前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生练习]

1)下列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 2 )在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下面标出该原子的元素符号

3)画出钠原子,氯原子,氖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展示前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投影展示)

[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对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示意图进行观察对比,分析讨论,找出各类元素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及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元素的分类及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关系。

(1)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氦为2个)是一种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3)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易获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思考: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什么呢?

小结: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即结构决定性质。

画出Na、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讨论]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得到电子后,是否显电中性?应当叫什么?如何表示?

4.离子:

(1)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叫做阳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叫做阴离子。

(2)离子符号的写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写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所带电荷的正负。而所带正负电荷的数目,有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例如: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失2个电子后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镁离子的符号为Mg2+。氧原子最外电子层电子数为6,得2个电子后,带2个单位得负电荷,所以氧离子符号为O2-。

[课件演示]Na+及Cl-得形成过程。

[思考讨论]铝离子,镁离子,硫离子,氯离子的符号如何写?离子与原子有何区别和联系?镁离子和镁原子是否属于同种元素?为什么?

(3)离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投影展示] 原子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结构 质子数=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电荷数 电性 不带电 带正电 带负电 表示法 Na Na+ Cl- 联系

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设问]不同元素的原子是怎样形成化合物的呢?

5.离子化合物

(1)定义: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

[课件演示]氯化钠和氯化镁的形成过程。

(2)构成离子化合物的微粒是离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6.共价化合物

(1)定义: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叫共价化合物。

[课件演示]HCl和H2O的形成过程。

(2)构成共价化合物的微粒是分子。

[小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板书设计:

第五节 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1.核外电子的排布:

(1)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因为电子的能量不同,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

(2)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电子层上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电子层运动。

(3)离核最近的电子层叫第一层,离核最远的电子层叫第一层。 2.原子结构示意图

氯原子结构示意图:

用圆圈表示原子核,在圆圈内用正数+17表示质子数,用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3.元素的分类及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关系。

(1)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氦为2个)是一种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3)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易获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4.离子:

(1)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叫做阳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叫做阴离子。

(2)离子符号的写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写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所带电荷的正负。而所带正负电荷的数目,有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离子化合物

(1)定义: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

(2)构成离子化合物的微粒是离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6.共价化合物

(1)定义: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叫共价化合物。

(2)构成共价化合物的微粒是分子。

小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探究活动

原子的秘密与科学家

形式:课外分组查阅资料,课上汇报讨论 目的: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感受科学家们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也对原子结构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二篇:化学常见元素

拓展

一、常见的一些元素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O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N

3、自然界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单质硬度最大的元素是:C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5、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 F

6、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Cs

7、单质密度最小的元素是:H

8、焰色反应呈黄色的元素是:Na

9、焰色反应呈紫色的元素是:K

拓展二:常见的等电子、等质子微粒

1、核外有10个电子的微粒

①阳离子:Mg2+Na+Al3+NH4+H3O

阴离子:N3-O2-F-OH-NH2-

分子:NeHFH2ONH3CH4

2、核外电子数为18个电子的微粒有:

阳离子:K+Ca2+

阴离子:P3-S2-HS-Cl-

分子:ArHClH2SPH3SiH4F2H2O2

3、常见的等质子微粒

离子:F

分子:

C2H6CH3OH N2H4

第三篇:元素教案 (2)

课题2

元素

龙头中学

汪秋娟

教材分析:

本课题包括三个部分,即元素、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 课时分配: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 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素知识的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含量,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与他人相处。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物质所含元素含量的确定,养成更加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 【教学难点】

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含义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数=核电核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为8的是(氧)原子,而不是其他原子

碳原子质子数为(6),而不会是其他数值

﹝导入新课﹞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我们再来看一下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二氧化硫分子、一氧化碳分子,这些分子中都有共同的(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原子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即核电核数为8。化学上将质子数(即核电核数)为8的所有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同样的,将质子数为1的所有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将质子数为6的所有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从而引出课题---------元素。

一、元素

1、定义: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核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提问并举例:C和O(×)

Ne和H2O(×)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宏观概念 (这是元素定义必须注意的三点)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变化,(原子)不发生变化,那么元素是变化还是不变化呢?(课本59页)

+

氧气→二氧化硫

(S)

(O2)

(SO2)

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原子和元素都不发生变化。

2、元素与原子有什么区别呢?

微观,既讲种数又讲个数

宏观,只讲种数,不讲个数

① 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② 水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氢氧元素组成

水由氧和氢两种元素组成

3、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4、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前四位是:氧、硅、铝、铁

二、元素符号

1、书写

首大二小

H

O

N

Na

Al

Ca

Fe

Zn

2、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宏观:表示一种元素 O氧元素 微观表示一个相应的原子 O一个氧原子

②宏观:还表示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如金属,碳,硫,硅等

③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仅表示微观意义相应个数的相应原子 4H 5N 6Na 练习题

⑴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O表示——;——。2H表示——。 ⑵将下列写错的元素符号改正过来

铜CU 锌ZN 银AG 氯cl 钙ca ⑶写出氮、氯、硫、磷、锰、铜、镁 的元素符号 板书设计 元素

一、元素

1、 定义: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核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微观,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宏观,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3、 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

4、 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前四位是:氧、硅、铝、铁

二、元素符号

1、书写 首大二小

2、元素符号意义

①宏观:表示一种元素 微观表示一个相应的原子

②宏观:还表示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如金属,碳,硫,硅等

③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仅表示微观意义相应个数的相应原子

很多年以前,我还是一个顽童。在一个炎炎夏日,我曾经不止一次一丝不挂地跳进这池塘,追逐过游鱼,捉过青蛙,逮过蝴蝶,摘过莲蓬,挖过莲藕,也掐过荷叶,采过荷花。那时候仿佛爱什么就追什么,喜欢什么就要什么,心里要求不高,没有那么多的欲望,也没有那么多顾虑,似乎与世无争,仿佛无欲无求,心里纯洁得像白云,感情简单得如白纸,天真无邪得好像我就是一个主宰者,而池塘就是整个世界。这里是那么神秘,又是那么神奇,这里既有幽静的诗情画意,又有热闹非凡的花鸟虫鱼。水是流动的诗,鱼是水中的鸟,荷是纯情的少女,蝶是多情的公子,黄鹂和燕子是行吟诗人,青蛙和知了是不倦的歌手。我曾经在水里静静地观看那柔若无骨的荷花,也曾经把莲蓬里的莲子想象成一位位神童,曾经趴在岸边对着泥洞里的青蛙默默地观望,也曾经把莲叶当遮阳伞顶在头上观察那飞来飞去欲停未停的美丽蜻蜓。我曾经把荷花当成天上的仙女,也曾经把荷叶上的水珠当成未经定型的珍珠

第四篇:元素教案一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编写

四川 蒋寿康 第四节 元素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什么是元素

2、了解元素和原子的区别

3、知道不同原子的判定依据是质子数不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原子的不同形态的比较归纳元素的定义,并能根据元素的定义,判断物质的组成情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比较和归纳是学习的重要方法 教学重点: 元素的含义 教学难点: 元素的应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课件1】前面我们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知道,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问:小孩在成长中经常会缺钙,缺钙的时候吃些什么呢? 展示【课件2】缺钙吃什么好?

学生回答问题:以上的钙锌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钙元素

锌元素

【师】问:什么是元素呢?它跟原子有什么关系吗? 学生交流:(有的学生预习过,知道概念,但不会明白具体意义) 【师】不知道没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下元素 请同学们先思考下,前面我们在学习相对原子质量的时候,曾经提到过一种碳原 子的质量的十二分之一,这一的一种暗示什么意思呢? 展示【课件3】相对原子质量的依据

强调:一种碳原子是指原子核中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原子,并提出问题,是不是有其他的碳原子呢?

【课件4】碳原子ABC和氧原子ABC 归纳:碳原子中质子数都是6,这些碳原子总称碳元素,氧原子的质子数是8,这些氧原子总称氧元素,因此,元素指的是……..

1、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课件5】

【师】注意这里的质子数相同就是同种元素,如果质子数不同,那就不是同种元素。比如核电荷数为1的所有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

核电荷数为6的所有的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那么我们判断不同原子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 答案:质子数 (或者核电荷数) 下面我们来看看资料 【课件6 7 8 】

该组课件说明不同的物质中有同类的原子,这些同类原子统称一种元素,并且解决了前面的问题。

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段落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元素,并且知道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那么元素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能够说1个元素或者几个元素吗? 下面我们来看看元素有什么样的特点:

2、元素的特点: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课件9】指出元素只有种类之分,没有个数。 比如:KMnO4是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

KMnO4是由一个钾元素、一个锰元素、四个氧元素组成

前面的说法是正确的,后面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请同学们判断下面的题目: 【生】学生练习:

【课件10】练习题2个

通过这些练习同学们知道了元素的特点,不能有个数之分,但是原子既有种类,又有种类,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元素和原子的区别; 【课件11】完成填表明确区别 段落小结:

【师】在认识了元素后,我们就可以用元素来说明物质的组成情况了,在说明组成的时候要注意是宏观的表达还是微观的表达;比如: 水由什么组成? 水由什么构成?

而水分子由什么构成?

【课件12】

【生】完成问题然后交流

老师给出结果,然后请同学们接着完成下面的相关练习,加强巩固 【课件13】练习题

【课件14】思考题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变化了吗?元素变化了吗? 得出结果,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并用于练习 【课件15】习题拓展

【生】学生练习,小组讨论 给出结果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元素,并把元素的拓展知识进行了了解,请同学们下来后认真复习,理解元素的知识对后面的学习非常重要。

板书

第四节

元素

一、 元素

1、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内涵: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2、元素的特点: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第五篇:初三化学《元素》学案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了水的组成、原子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节的学习,将引领学生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为今后学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打下基础。同时元素作为“双基”知识,是构成学生化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因此,这部分知识对学生十分重要。

2、重点难点: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的学习重点是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记忆与书写。由于元素的概念较抽象,易跟原子混淆,我确定元素的概念为本节的学习难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初三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新标的要求,我确定本时的教学目标为:

⒈知识与技能

⑴初步掌握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⑵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⒉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知识,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过程。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

⑵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培养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和意识。

三、教学方法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借助多媒体,采用了“自学辅导,当堂达标”教学模式,以学为主,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我确立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自学、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

四、教学过程

流程设计:

先是简单导入、认定目标,接下来我把本部分内容分成两个模块进行学习:第一模块是元素的概念,第二模块是元素符号的书写、记忆和意义。每个模块一个小循环,每个小循环都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精讲点拨---巩固应用四个环节进行的,最后是达标测试,反思小结。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㈠情境导入

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的:多媒体展示一杯水,水中有许多水分子,你能根据图示,说出水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吗?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过渡:水中这许许多多的氢原子都属于氢元素,许许多多的氧原子都属于氧元素,那么,什么是元素?从而导入本节题。这样从学生熟知的水和已有知识出发引入题,贴近学生生活,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元素知识的强烈愿望,增强学习的动力。

认定目标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默读。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本节的学习目标,明确努力方向。

﹙三﹚堂达标

下面我们进入第一模块的学习。

上一篇:药品用药禁忌范文下一篇:优生优培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