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2024-04-26

初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共14篇)

篇1:初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初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一项系统性研究工作,是资源开发利用,制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的重要依据。本文首先介绍了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有关的.几个概念,进而对当前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了评述,总结了国内一些有代表性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关系。

作 者:徐燕 周华荣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11 刊 名:干旱区地理  ISTIC PKU英文刊名:ARID LAND GEOGRAPHY 年,卷(期):2003 26(2) 分类号:X171 关键词: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指标体系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可持续发展  

篇2:初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摘要: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工作历经30余年,已初步形成一套基本成熟的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技术体系.本文根据多年工作的实践.结合当前我国地表水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实际,分析了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作 者:廖岳华 樊娟 陈世雄 罗岳平 LIAO Yue-hua FAN Juan CHEN Shi-xiong LUO Yue-ping 作者单位: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长沙,410014期 刊:安全与环境工程 Journal: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年,卷(期):,17(3)分类号:X824关键词:地表水 环境质量评价 水质监测指标 单因子评价法

篇3:我国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现状

关键词: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1 引言

在我国, 城镇化、现代化、工业化的进程不断推进, 不同来源的含有重金属的污染物质源源不断地进入到环境土壤中。土壤重金属的环境质量评价是土壤环境保护、实施土壤环境综合治理的基础工作[1]。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一方面可以了解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 遏制土壤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可以预防以及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并对其恶化的环境土壤进行修复。我国现行的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 (GB15618-1995) 是1995年制定的评价标准, 已经不能够完全地适应当前的土壤环境管理需求, 评价重金属污染的指标太少, 对新出现的污染物还没有评价的依据, 缺少有效的监管。

鉴于土壤重金属污染变成当今污染面积最大、危害程度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 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因此, 国内外提出的重金属污染的评价方法也越来越多。本文主要介绍我国目前主要采用的重金属污染的评价方法。

2 重金属污染的评价方法

2.1 单因子污染指数法

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是我国目前常用的一种方法, 是以土壤元素背景值为评价指标来衡量重金属元素的累积污染程度[2]。在《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166-2004) 中有明确的规定,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Pi为土壤单项污染指数;Ci为土壤污染物实测值;Si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1995) 中Ⅱ类标准的标准最低值。如果Pi≤1.0, 则重金属含量在土壤背景值范围之内, 没有受到人为的污染;如果Pi>1.0, 则表示土壤受到了污染, 并且Pi越大, 说明污染得越是严重。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特定区域单一因子污染内梅罗指数反应了各污染物对土壤的作用, 同时突出了高浓度污染物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按内梅罗污染指数, 划定污染等级[2]。内梅罗指数土壤污染评价标准见表1。

2.2 污染负荷指数法

此方法是Tomlinson等提出来的一种评价方法, 公式如下:

式中, Ci为元素i的实测值 (mg/kg) ;C0i:元素i的评价标准 (mg/kg) ;N为评价元素的个数;m为评价点的个数, 也就是采样点的个数;CFi为元素i最高污染系数;PLI为某一点的污染负荷指数;PLIzone为评价区域内的污染负荷指数。PLI指数越大, 表示土壤受到的污染就越严重。污染负荷指数评价标准见表2。

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反映各个重金属对区域污染的贡献程度以及重金属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特征, 缺点是不能反映重金属的化学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 而且忽略了不同污染物源的背景差别[3]。

2.3 地积累指数法

德国科学家Muller于1969 年提出了地积累指数模型, 近年来在国内也常被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评价[5,6]。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Ci为土壤污染物i实测含量的统计平均值 (mg/kg) ;Bi为i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值 (mg/kg) ;K为修正各地岩石运动引起的背景值变化而取的系数 (一般取值为1.5) ;根据地积累指数值Igeoi把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分为7个等级, 如表3所示。

地积累指数是反映土壤中重金属富集程度的常用指标, 但是侧重单一的金属, 没有考虑生物有效性和各因子不同污染贡献比以及地理空间差异[3,4]。

2.4 环境风险评价法

环境风险评价法是Rapant等人在2003年提出的一种土壤质量评价法, 用环境风险指数来表征环境污染的风险。该方法规定了相应的环境风险的划分标准, 可以定量地度量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或者沉积物样品的环境风险程度大小[7]。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IERi为超临界限量的第i种元素的环境风险指数;ACi为第i种元素的实测含量 (mg/kg) ;RCi为第i种元素的临界限制 (mg/kg) ;IER为表示待测样品的环境风险。

这种方法目前在国内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面还很少被研究者使用。它虽然能反应污染物对环境现状的危害程度, 但是不能够体现重金属污染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特征。

2.5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是用于土壤或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的一种方法。由Hakanson提出, 是目前在国际上比较常用的评价方法, 它结合了环境化学、生物毒理学等各方面的内容, 以定量的方法划分出重金属潜在的危害程度。首先测得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通过与土壤中重金属的背景值的比值得到单因子污染系数, 然后再乘以单因子毒性响应系数, 得到潜在的单因子生态危害指数。最后加权得到此区域内土壤重金属的生态危害指数[8]。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Cfi为重金属的富集系数;Csi为重金属的实测含量;Cni为计算所需要的参比值;Eri表示潜在的生态危害系数;Tri为单个污染因子的毒性系数 (Hg、As、Cd、Cr、Ni、Pb、Zn的毒性响应参数分别为:40、10、20、2、2、5、1) ;Rr表示土壤中多种重金属的综合生态危险指数。按照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土壤污染情况, 将生态风险划分为5个等级, 如表4所示。

这种方法把土壤重金属含量、生态效应、环境效应和毒理学统筹联系起来考虑, 综合反映重金属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潜力, 应用比较广泛。缺点是其毒性和加权的评价带有很大的主观性[9]。

3 结语

以上只是把目前国内常用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进行总结, 归纳他们的优缺点, 在实际评价的时候, 还需要根据土壤环境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郭嘉庆, 张帆.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J].农业资源和环境, 2012 (4) :209~210.

[2]国家环保总局.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5.

[3]范拴喜, 甘卓亭, 李美娟, 等.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 (17) :310~315.

[4]Forstner U.Lecture notes in earth sciences (contaminated sediments) [M].Belin Springer Verlag, 1989:107~109.

[5]彭景, 李泽琴, 侯家渝.地积累指数法及生态危害指数法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中的应用及探讨[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07, 14 (8) :13~17.

[6]李娟娟, 马金涛, 楚秀娟, 等.应用地积累指数法和富集因子法对铜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安全评价[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6, 16 (12) :135~139.

[7]Papant S, Kordik J.An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map of the slovak republic:application of data from geochemical at ases[J].Environment Geology, 2003 (44) :400~407.

[8]刘文新, 亲兆坤, 汤鸿霄.乐安江沉积物中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生态学报, 1999, 19 (2) :206~211.

篇4:我国环境风险评价及其应用研究

【关键词】环境 风险评价 环境管理

一、环境风险评价内涵和类型

1.在我国实施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消耗自然资源的速率也变得更快。在此过程中排放的大量有害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特别是在近年,由于一些突发性较强、破坏性较大以及影响较为深远的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和财政损失,甚至引发了较大的政治危机事件。

我国在2006年1月8日實施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环境保护部门也连续发布三个相关环境保护文件,针对我国环境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开展针对性的环境检查,并查找存在的隐患,提出相关整改建议,从而有效防止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2.环境风险评价内涵界定

环境风险评价从广义上来讲就是对一个区域性的开发行为,或者是对一个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以及建成以后所引发的环境问题。环境风险评价就是对这种环境问题对居民身体健康、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生态环境系统等各个方面所造成的危害所进行的评价,特别是在各类环境事故发生以后,环境风险评价要对这种环境影响采取相应对策,最低限度降低其影响。

3.环境风险评价类型

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对环境风险问题进行了风险评价。第一,如果从环境风险评价的范围内对其进行分类的话,则环境风险评价可以分为宏观风险评价和系统风险评价以及微观风险评价三种类型;第二,如果按照环境风险事件发生的类型进行环境风险问题分类,则环境评价可以分为非突发性环境风险评价和突发性环境风险评价两种主要类型;第三,如果按照环境风险评价的应用领域来对环境风险评估进行分类的话,则环境风险评估可以被分为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和有毒害化学品生态风险评价以及自然灾害危害风险评价三种主要类型。

二、我国环境风险评价步骤和方法

1.环境风险识别

所谓环境风险识别主要是指,在环境影响识别和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对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辨识,环境风险识别主要包括了风险因子识别和项目筛选两个内容。

所谓项目筛选法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使用核查表进行筛选。第二是运用概率风险评价法,例如德尔斐法等对此进行筛选。

2.环境风险的预测和估算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尤其是有关于系统安全工程学科知识的升级,涌现出了多种科学有效和预测方法;虽然目前这些尚在运用中的风险预计方法能够对环境风险评价事故做出比较科学、合理的判断。但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但由于环境其相关的风险性、危害性、区域差异等特点,一般统计方法很难实现。

3.环境风险评价

(1)社会风险主要是描述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事故所造成后果之间的相互关系。通常利用余补累积分布函数来表示人口分布资料,以实现对社会风险的描述。

(2)个人风险是指长期生活在某一特定地点的人员,由于没有采取防护措施而遭受得特定危害(特定危害指的是死亡)的概率。通常利用风险等直线图来表示个人风险,其风险值大小和工厂距离有关。风险等直线表征在此区域内,个人受到的风险大于或等于此风险值。三、环境风险评价应用分析

环境风险评价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伴随着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的不断深入,更多学者加强了对环境风险评价的应用方面的研究。本文以某化学厂的氯气泄漏事故为例,对其环境风险进行评价。

1.源项

在考虑到30吨液氯储槽泄漏事故发生以后,假设发生了严重的液氯储罐破裂并泄露的事故以后,此次事故将泄漏液氯量为30吨,泄露的时间是30分钟,则根据类型调查,我们可以得出破裂泄漏事故发生的概率为1.33×10-3×a-1。

2.大气扩散计算模型选择

在本文中,将采取采用多烟团模式对大气扩散进行计算。

在这个公式中,ci(x,t-ti0)表示的是在第t时间里,第i个烟囱在下风的方向x距离的地方所产生的浓度贡献;表示平均风速;x表示下方向的距离;而Qi则表示的是第i个烟团源强,i表示烟团释放数;则分别表示x,y,z三个方向的扩散参数。此时,则毒气致死率计算可以为Y=(Ai-5)+Biln[Cnte],在这个公式中,C为有毒气体浓度(可以通过烟团模式进行计算出来);Y是一个中间变量;te是表示和有毒气体接触的时间,A,B,n则主要是取决于有毒气体的性质。

有毒气体所造成的致死率通常是和有毒气体的接触时间、毒气浓度和毒气性质直接相关,中介变量Y和有毒气体致死百分率的关系是可以通过查表直接获得的,在该厂氯气泄漏事故中,Y的计算值是-1.0,可以通过查表得到液氯储槽泄漏事故发生以后的致死百分率为16%。

3.计算结果及初步分析

烟团模式计算了该厂的下风位置不同距离里面的地面空气中的氯气浓度,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现在假设每30秒钟将会释放一个氯气化学烟团,在在30分钟之内,总共可以释放出60个烟团,假设其平均风速是2.4米每秒,在这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计算出,在不同气象条件下,该厂的下风不同位置的氯气浓度。如果按照所计算的氯气浓度值,进一步计算出中介值Y的值,计算中接触时间te为30秒,通过查表以后,我们可以得到此次事件的百分死亡率,并进一步可以计算出,如果发生液氯储槽泄漏事故的话,在各种气象条件下,在下风的不同距离中人员的致死百分概率的大小。最终计算出该事故的最大风险值是可以每年导致4.43×102人死亡。

四、总结

通过环境风向评价,我们可以计算出各种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并可以初步确定事故风险的程度和范围,并可以在此基础上采取一些合适的减缓措施,从而降低这种风险发生概率和造成的影响,把人身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申海玲.程声通.环境风险评价方法探讨[J].环境科学,2008.

[2] 钟政林.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进展,2009.

[3] 陆雍森.环境评价[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O07.

[4] 张忆普.环境影响评价使用方法[M].江西科学教育出版社,2009.

[5] 林玉锁.国外环境风险评价的现状与趋势[J].环境科学动态,2007.

作者简介:

篇5: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论文

1.1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城市生态环境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经过人类的加工与改造所建立的适合人类生活与生产的生态系统。因此,建立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①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必须科学、客观地进行选取,以期真实反映评价区域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②完整性原则,评价指标应能够完整地涉及城市生态环境的各方面,正确反映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③独立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具有相对独立的内容与评价内涵,避免各模糊指标的重复选取;④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需具备相当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便于获取且指标均可量化,便于客观、真实反映城市生态环境质量;⑤动态性原则,评价指标需注重其动态性,综合考虑城市生态系统的动态发展规律及其可预测性。

1.2城市生态环境指标体系的构建

结合上述评价指标选取原则及成都市现状,确定成都市生态环境指标体系。该指标体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2大类指标,其中自然环境指标层细分为自然指标和生态指标2类,社会经济环境指标层细分为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每个指标有对应的具体指标。

1.3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由于各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不一,故各个指标的权重将直接影响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准确程度。本文在参考众多前人研究基础上,将AHP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层次分析法)和Delphi法(德尔菲法,专家调查法)相结合,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2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2.1评价方法

AHP是指把一个多目标的、复杂的决策问题看作一个系统,通过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投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用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以此来确定最优方案。用AHP作系统分析,根据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分为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指标和经济指标4个组成部分,然后向下构造更加具体的指标体系。环境质量系统包括4个层次:总体层、系统层、要素层、目标层,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将有关的各个因素按照不同属性自上而下地分解成若干层次,同一层的诸因素从属于上一层的因素或对上层因素有影响,同时又支配下一层的因素或受到下层因素的制约,并且最终把系统分析归结为最底层相对于最高层的相对重要性权值的确定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序问题。

2.2数据标准化处理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四川统计年鉴》、《成都统计年鉴》、《四川省水资源公报》、《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公开指数(AQTI)报告》。

3评价结果

基于上述评价指标及各指标权重,对成都市2008~2012年期间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进行计算,成都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较好,且呈现出越来越好的发展趋势。从各年子目标层的得分进行分析,成都市生态环境指标、经济指标及社会指标3方面均呈逐渐改善趋势,只有自然环境指标稍有下降。

4结语

运用AHP对成都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其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这验证了AHP对城市生态环境评价的实用性与有效性。

篇6:论旅游环境质量评价研究发展

旅游环境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旅游开发对环境的破坏污染及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已十分明显,对旅游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尤显重要.本文对旅游环境质量评价内涵进行了阐述,对其研究发展进行了综述.

作 者:金涛 吕焕哲 作者单位:金涛(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常德,415000)

吕焕哲(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湖南,长沙,410000)

篇7:濠河水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研究

濠河水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研究

通过对濠河9个采样点水质样品的分析,结果发现除灰堆坝外,其余采样点的溶解氧均值均在4mg/L以上,而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的监测结果表明灰堆坝也显示较高含量水平.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濠河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各采样点均处于中度污染状况,其中灰堆坝接近严重污染程度.

作 者:白晓龙 杨春和 刘威 杨百俐 邱晶晶 BAI Xiao-long YANG Chun-he LIU Wei YANG Bai-li QIU Jing-jing 作者单位: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环境与资源系,江苏,南通,226007刊 名:广州化工英文刊名: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年,卷(期):200937(9)分类号:X8关键词:濠河 水环境 综合污染指数 评价

篇8:我国各地区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环境污染情况也越来越严重。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以及人民生活的重要问题,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整个社会向节能、环保、低碳转变。只有了解各地区的环境现状, 才能是顺利开展环保工作。因此, 研究当前我国各地区环境污染程度, 找出其主要污染源, 才能制定相应的治理对策, 有利于环境的改善,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 关于环境质量的研究有很多, 许多学者使用不同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 徐德明等利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测算了晋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得出2005年晋城市大气环境达到二级标准[1];王红芳等用BP神经网络的方法对西安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 得出该地区环境污染严重[2];丁继红等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计算出环境污染的综合指标, 用来评价全国的环境质量[3];朱秀华等使用对应 分析的方法对沈阳、广州、桂林等七座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 主要分析了这七座城市环境污染的成因[4]。

综合以上我国近期的研究成果, 可以发现对环境质量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用某种单一的方法对全国或部分省市的分析, 很少有学者综合几种方法对我国各地区的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因此, 本文尝试综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对应分析方法的优点, 对我国31个省市的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首先用主成分分析对各地区的环境质量进行分类, 再用对应分析找出不同污染程度地区的主要污染源, 以期能够更加全面, 细致的揭示我国目前的环境现状, 这同样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1 数据说明与方法介绍

1.1 数据说明

本文参照周雅莉等[5]以往研究文献, 主要采用污染物排放量指标来衡量环境质量, 其中污染物排放又分为生活排放和工业排放两个方面, 所以本文选用:工业废水排放总量 (万吨) 、生活污水排放总量 (万吨) 、工业废气排放总量 (亿标立方米)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万吨) 、烟尘排放量排放总量 (万吨) 来衡量环境质量, 分别用X1, X2, X3, X4, X5来表示, 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 是全国31个省市的2009年的截面数据。为了后面对应分析的需要, 我们将全国31个省市按统计年鉴上顺序依次编号, 整理结果见表1。

1.2 方法介绍

主成分分析也称主分量分析, 是一种常用的综合评价的方法。其主要思想就是从具有一定程度相关性的多个指标中, 尽可能快地提取信息, 通过降维技术把多个指标简化成几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 而这几个综合指标能够反映出原始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 最后根据这几个综合指标来评价研究对象。其中, 这几个综合指标就是主成分。主成分分析原理简单, 广泛用于各个领域的综合评价, 其优点是能够消除多指标间的相关性, 是一种比较客观的研究方法。因此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对我国各地区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对各地区的污染程度进行分类。

但是主成分分析只能对样本或变量给出大致的分类和排名, 不能说明样本和变量间的相互关系, 因此在具体研究中有必要引入对应分析。

对应分析也叫相应分析, 它是在R型因子和Q型因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它把R型因子和Q型因子结合起来研究变量间、样品之间、变量与样品间的关系, 并将这三种信息表示在同一张图上, 从而进行分类。其主要特点就是能够揭示行变量和列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即对应分析能将行变量和列变量进行配对, 做相应性研究。它既可以处理定性变量也可以处理连续性的经济统计数据。

2 各地区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

2.1 各地区环境质量的主成分分析

本文对《中国统计年鉴2010》中描述各地区环境质量的五个指标的截面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 目标是对各地区的污染程度进行分类, 在进行分析之前用

stata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KMO检验, 检验指标间的相关性是否适合做主成分分析。检验结果见表2。

由表2 可以看到所有变量的KMO值都大于0.65, 综合的KMO值为0.731 5, 适合做主成分分析。

通过stata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求出相关矩阵。如表3所示。

用stata软件对标准化值进行分析, 计算主成分的特征值和贡献率并提取主成分。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以看到前两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7.64%, 即这2个主成分可以代表这5个指标的87.64%的信息量, 因此我们提取两个主成分。其对应的主成分见表5:

由表5可以看到第一主成分在各个变量上分布比较均匀, 因此我们可以把它称为综合的污染成分;第二主成分在X1和X2上有较大的正载荷, 在X5上有较大的负载荷, 其他变量上较小的负载荷, 结合各变量的实际意义可以把第二主成分称为废水等液体污染成分。

用stata软件分别计算各地区的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得分, 可以分别排序。本文给出综合得分图, 见图1。

从上图可以看到:广东、江苏和浙江等的两个主成分得分都很高, 即其污染程度很高;内蒙古、山西、河北、贵州等地区第一主成分得分较高, 第二主成分得分很低, 说明这些地区主要是非废水类污染严重;西藏、海南、青海、北京等地区的第一主成分得分最低, 第二主成分得分也不高, 说明这些地区的污染程度较低。

可以看到主成分分析能够对我国各地区的环境质量进行分类, 大致分成污染严重的地区和污染较低的地区, 但是对于污染严重的地区不能识别到底是哪种污染源起主要作用, 比如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区是污染严重的地区, 但是, 它们是因为同一种污染物导致的污染吗?因此有必要引进对应分析, 才能识别各地区不同的污染源, 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环保工作。

2.2 各地区环境质量的对应分析

我们用SPSS16.0软件对各地区和污染源的数据进行对应分析[6]结果见表6。

从表6 可以看到前两维的惯量分别为:0.052 43和0.028 96, 其占总惯量的比例分别为0.643和0.355, 累计占总惯量的比例达到0.988, 说明其他维的作用很小, 使用二维图就可以充分的反映行列变量之间的关系了, 所以我们给出各地区和污染源的二维图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到全国31个地区根据不同的污染源可以近似分成三大类。第一类:非废水类污染严重地区。内蒙古、山西、河北与二氧化硫、工业废气和烟尘三大污染源很接近, 说明这三个地区主要是非废水类污染严重地区;第二类:废水类污染严重的地区。其中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西和重庆等是工业废水严重地区, 天津、吉林、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和广东等地区是生活污水严重地区。第三类:污染程度较低的地区。北京、海南、西藏、青海等地区是与五大污染源较远的地区, 所以这些地区是污染程度较低的地区。

2.3 实证结果分析

从以上两种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到, 主成分分析和对应分析对我国各地区的污染程度分类基本一致, 对应分析还找出了污染严重地区的主要污染源。实证结果表明:

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辽宁等地区主要污染源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我们发现除了河南, 这些地区都是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人口密集的大型省市, 也是全国有名的工业区工业污染严重的企业较多的地区, 中小型企业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并不重视,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给这些地区的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内蒙古、山西、河北、贵州等地区主要是非废水类污染, 污染源主要是二氧化硫、废气和烟尘。而废气和烟尘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烧煤和汽车尾气, 其中烧煤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核心。

青海和西藏属西部地区经济较落后, 已有的工业也很少, 海南由于地理位置的因素属于亚热带地区, 也是一个非工业化地区, 所以这些地区的环境较其它地区好。

3 结论

本文选取了5个指标描述各地区的环境质量, 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31个地区的环境质量进行了大致分类, 区别出了污染严重地区和污染较低的地区;再通过对应分析的方法对各地区与污染源进行了对应分析, 找出了污染严重地区的不同污染源。结果表明: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辽宁等地区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内蒙古、山西、河北、贵州等地区主要是非废水类污染;海南、西藏、青海等地区污染程度较低。

我们发现除了少数几个城市污染程度较低, 全国大部分地区污染程度还是很严重的,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现状, 我们应该坚持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政策, 制定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治理政策, 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

参考文献

[1]徐明德, 王雪芹.晋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模糊评价[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18 (34) :93-94.

[2]王红芳, 康慕宁, 邓正宏.BP神经网络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 9 (7) :97-100.

[3]丁继红, 年艳.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剖析——以江苏省为例[J].南开经济研究, 2010 (2) :64-79.

[4]朱秀华, 晓旭.对应分析法在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2010, 31 (1) :89-94.

[5]周亚莉, 袁晓玲, 薛义明, 等.陕西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9, 24 (3) :36-41.

篇9:初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关键词:土地资源 生态安全 评价研究

中图分类号:X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0-121-02

1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概念界定

张虹波,刘黎明等人认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源于近年来兴起的“生态安全”研究。

高桂芹,韩美认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是特定研究区域内土地资源所处的生态环境,是在一种没有或少污染威胁的健康平衡、可持续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土地可长期保持足够的有效生产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从而维持土地固有的生态功能和可持续利用性能,维持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复合体长期协调发展。

董飞,宋戈认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是指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使土地资源生态状况能持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土地资源的利用同社会经济发展能保持相互协调的关系,土地资源处于一种不受生态环境的制约与威胁的健康平衡的安全状态。

综上所述,可认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主要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三者共同组成一个复合人工生态安全系统,该系统为人类提供能够持续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状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是对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价值及其生态环境质量所进行的评价,其着重点在土地生态系统自身安全性及其为人类所提供生态服务的可持续性。

2 相关理论研究成果

目前国内,虽然研究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但学者们已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主要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侧重于构建指标体系和确定安全阈值。

一般国内学者研究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的过程大致是:针对研究区土地资源的特点及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建立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生态评价的指标体系主要有:(1)“三成分”指标体系——经济发展水平指标、社会生活水平指标、生态环境质量指标。(王发曾,1991)(2)“五成分”指标体系——人口、能源与交通、自然环境、社会福利、经济发展。(3)牛文元的指标体系——生存支持系统、发展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过程支持系统、智力支持系统。(1997)(4)“经济学”指标体系——“投入-产出”或“生产-消费-污染”指标体系。

构建指标体系后,初步探讨确定指标安全阈值,提出研究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状态处于哪个等级并进一步研究评价结果能否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该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的选择不仅要考虑生态环境状态,更要反映出对生态安全有潜在影响的重要因素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另外也要考虑生态安全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根据区域性、科学性、整体性、可度量性与可操作性等原则,结合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模型,同时考虑到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各评价因子的复杂关系和研究区域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水平以及国内相关成果,从土地生态安全的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三方面建立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例如:高桂芹,韩美等人选取指标并用生态安全模型对研究区的生态安全值进行计算,探讨了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的量化方法。张虹波,刘黎明等人基于PSR概念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黄土丘陵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安全阈值的确定进行了初步探讨。鉴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动态特性,提出了基于状态评价模型和趋势分析模型相结合的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评价方法。张婷婷,吴胜军等人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建立黄石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指标权重,对该市进行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肖笃宁,陈文波等人提出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具有宏观性和针对性的特点,评价标准则具有相对性和发展性,并以干旱内流区为例,探讨了生态安全保障措施。

此外,学者们同样重视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平台研究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如:郭斌,任志远等人采用遥感影像确定模型中的自然组分数据,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得到了生态安全状态与土地利用格局间的内在联系。蒙吉军等人以GIS和SPSS软件为平台,通过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指标标准阈值的确定、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模型的建立,研究了鄂尔多斯市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刘建军,李春来等人基于土地质量评价的“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应用GIS技术对贵阳市区农业土地资源进行了综合质量评价。卢金发等人借助GIS技术编制完成了研究区生态安全评价图。

综上可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的过程和方法不断的拓展,逐步深化。学者们越来越重视借助计算机技术平台,使得研究的领域更宽泛、研究的结果更准确。

3 发展趋势展望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是生态安全研究的基础和核心,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和保障。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类似土地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等问题与日俱增。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与挑战。随着土地退化的不断加剧和土地持续利用管理理念的提出,土地质量问题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土地资源生态安全问题逐渐使人们担忧。

学者们在此期间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使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在理论、方法和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目前对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的影响机理和实践等研究方面较少。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的影响机理与尺度效可能会成为未来的研究重点。此外,在评价方法上,会更深入、广泛地结合数学方法,并借助计算机技术平台,使得评价结果的精度和准确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參考文献:

[1] 张虹波,刘黎明,张军连,等.黄土丘陵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及其动态评价[J].资源科学,2007(06).

[2] 高桂芹,韩美.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05,12(5).

[3] 李国智,杨子生.中国土地安全研究进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12):5-12.

[4] 刘勇,刘友兆,许萍.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J].资源科学,2004,26(3):69-75.

[5] 张建新,邢旭东,刘小娥.湖南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评价[J].湖南地质,2002,21(2):119-121.

[6] 罗贞礼.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指标的系统聚类分析[J].湖南地质,2002,21(4):252-254.

[7] 张婷婷,吴胜军,杜耘,等.黄石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安全评价[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0(2).

[8] 肖笃宁,陈文波,郭福良.论生态安全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3):354-358.

[9] 郭斌,任志远.3S支持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测绘科学,2010,35(2).

[10] 蒙吉军,赵春红,刘明达.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以鄂尔多斯市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1(04).

[11] 刘建军,李春来,邹永廖.GIS支持下的农业土地资源评价 研究——以贵阳市区为例矿物学报[J].矿物学报,2001(01).

[12] 卢金发,尤联元,陈浩,等.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生态安全评价与土地利用调整[J].资源科学,2004(3).

篇10:农民工回乡创业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摘 要:建立了农民工回乡创业环境质量期望模型,介绍了联合分析方法的优点及其使用流程,并利用联合分析法对农民工回乡创业期望因子和属性水平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际调查及数据分析,得出了创业技能培训服务、税收减免政策、金融扶持政策、项目支持、创业园区成熟度、交通设施便利程度等6个属性水平的效用值,并由此确定了各种属性水平的相对权重。研究结果表明,创业者较重视的是税收减免政策、金融扶持政策创业园区成熟度、交通设施便利程度,而对创业技能培训服务和项目支持考虑较少。最后以某一创业地区的创业环境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五点法将创业者对创业环境质量评价进行量化,并建立了创业环境质量的评价矩阵,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的创业环境进行了整体评价,为构建良好的农民工回乡创业环境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三农”问题;农民工;回乡创业;创业环境;质量评价;联合分析法;效用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2.04.028

Study on Environment Quality Evaluation for the Migrant Workers Returning to Hometown for Entrepreneurial -Based on Survey of 236 Entrepreneurs in Jiangxi Province

LI Li-qun

(School of Economic Management, 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Guangdong 512005,China)

Abstract: The quality expectations model of the migrant workers returning to hometown for entrepreneurial was established, the paper described the the advantages and the use process of conjoint analysis method, migrant workers home business expectations factors and attribute levels of the migrant workers returning to hometown for entrepreneuria were studied.The utility value and the relative weight of entrepreneurial skills training services, tax breaks, financial support policies, project support , the maturity of the business park,and transport facilities were obtained by the survey and data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ax cuts, financial support policies, the maturity of the business park,and transport facilities were important foctors, but entrepreneurial skills training services and programs to support were considered less.Finally, a case study of one venture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the quality evalu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was quantify based on five-point method.The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evaluation matrix was created,these effort was for the overall evaluation,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building the good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Key words: agriculture-countryside-farmers issues;migrant workers;returning to hometown for entrepreneurial;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quality evaluation;conjoint analysis;utility

农民工回乡创业给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提供强劲动力,而且在解决“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巨大作用,已成为现代农村经济运行的一种新形式[1-3]。然而这些积极作用的形成,是在农民工回乡成功创业的基础上才能得予实现。农民工回乡创业是否能够成功,其主要因素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创业主体自身因素,主要是指创业主体的从业经历、文化背景、管理能力等。另一方面是创业地点的创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是指交通设施完善程度、创业园建设情况等;创业软环境是指创业技能培训服务、金融支持力度、税收减免程度、项目支持对口程度等[4-6]。

近年来,课题组在江西省内调查了236名农民工,这些农民工是打算回乡创业、或已经回乡创业、或曾经回乡创业的群体,调查了这一创业群体对创业环境的期望和要求,通过分析创业环境对回乡创业影响程度,来评价当前创业环境的质量。

创业环境质量期望模型

农民工回乡创业对创业环境质量的期望是指农民工在打算回乡创业之前希望创业环境质量的满意程度。

由图1可见,农民工(创业主体)对环境质量的期望主要来自于以前创业过程的经历、主体属性和他人经验。当现实创业环境质量大于农民工创业环境期望质量时,表明农民工对创业环境较满意;当现实创业环境质量小于农民工环境期望质量时,则表明创业环境质量达不到农民工创业的满意程度。这时要让农民工回乡创业,就必须通过缩短现实环境质量与期望质量的差距来提高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满意程度[7-9]。基于联合分析的回乡创业影响因子研究

2.1 数据来源与影响因素的选取

课题组对江西省回乡创业农民工和在外务工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一共调查访谈了236位农民工,将访谈中所提及的创业环境期望因素与当前国内相关文献中其他学者所研究的影响因素相结合,将创业技能培训服务、税收减免政策、金融扶持政策、项目支持、创业园区成熟度、交通设施便利程度等6个影响因子作为研究对象[10-12]。

2.2 联合分析方法及其使用流程

为分析创业环境各种影响因素的权重,利用联合分析理论对其进行分析。

联合分析方法亦称为结合分析,它是一种分解模型,早期是用于市场营销研究领域中,通过研究被调查者对某一产品或某一种服务各属性因素偏好程度,从而对产品或服务的进行价值判断[13],联合分析法的使用流程所图2所示。

联合分析法的基本假设包括:(1)所研究的产品或服务是各种属性因素的集合;(2)产品或服务的效用是所有这些属性因素的相关函数;(3)产品或服务的效用能够预测被调查主体的行为。由于联合分析法中,随着影响因素和属性水平的增加,模型中所分析的数据将呈现几何级增长[14-15],因此,在效用分析中应设置适当的影响因素,对于创业环境质量的评价,确定影响因子及其属性水平,如表1所示。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利用表1所列举出的影响因子和属性水平,可组成种创业环境,然而在现实中大部分创业环境是不存在的。结合实际,利用SPSS进行正交化处理[16],得到12个在现实中最可能出现的创业环境,这12个创业环境不同属性的水平如表2所示。

依据上述属性水平,对236名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首先得出农民工对12个创业环境进行评价选择顺序,然后利用联合分析法对各出行者的效用进行分析,可得到全体被调查者对于各种影响因子的效用值,如表3所示。

利用Spearman的rho检验和Kendall的tau检验方法,对联合模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所得到的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 可得:Spearman的rho检验和Kendall的tau检验是非常显著的,模型的拟合精度相对较高,则认为联合分析模型所做出的假设和得出的效用值是合理的,可以体现回乡创业者的选择创业环境的偏好结构[17]。

为了研究6个影响因素所占的权重,利用P.Green和Y.wind的研究结果,各因素的重要性权重值计算公式为:

Wi=max(Ui)-min(Ui)(1)

从效用理论可得:效用值是回乡创业者对创业环境的主观评价,其大小定量化地反映了回乡创业对创业环境的期望度。某一创业环境因子效用值越大,说明回乡创业者对此因素期望越高。从图3可得到创业者较重视的是税收减免政策、金融扶持政策创业园区成熟度、交通设施便利程度,而对创业技能培训服务和项目支持考虑较少。

根据创业者对各种影响属性的效用值,则可得到各属性对创业者的相对重要性权重值计算公式为:

结果见表5。

示例分析

3.1 评价模型和评价矩阵

为了研究农民工创业者对创业环境的整体评价,分别调查创业者对各属性因子的评价。运用五点法将属性因子评价进行量化[11,18-19],表示为G=(9 7 5 3 1),如表6所示。

假定调查第个人关于个因子的评价,则可以建立评价矩阵:

(3)

式中,rij(1≤i≤5;1≤j≤k)表示创业者对于第J个因子评价程度I占总调查人数的比例,如r23表示创业者对“ 金融支持”属性因素评价程度“好”占总调查人数的比例[20]。因此有第k个影响因子的评价向量E表示为:

E=G × R(4)

则根据各影响因子权重,总的评价结果可表示为:

U= G × R × W(5)

将G=(9 7 5 3 1)和式(3)代入式(5),可得到总体评价的效用值U:

U= G × R × W

式中,U表示总体评价的效用值。

对236名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得出创业环境质量评价矩阵为:

则可以得出有第个影响因子的评价向量E表示为:

E= G × R

W=(5.04% 19.28% 27.93% 3.01% 19.45% 25.29%)

根据公式(5),可以得出创业者对创业环境质量的评价为U= G × R × W=5.12>5,对照表6,说明回乡创业者认为该区域创业环境为一般。

研究结论与相关建议

笔者从农民工回乡创业所期望的创业环境质量出发,运用联合分析方法对创业环境质量的各属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并计算出了各属性的效用和权重,最后运用五点法将各属性效用进行量化,并对创业环境质量进行了整体评价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农民工回乡创业所期望的环境质量属性权重从大到小依次是:金融支持额度、交通设施便利程度、创业园成熟度、税收减免、创业培训服务、项目支持。

建议相关地方政府可以运用联合分析评价方法对本地创业环境进行评价,通过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改善农民工回乡创业环境,以吸引更多的农民工回乡创业,这样既可以缓解 “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问题,又能有效地促进城镇化、推进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 陈文龙.鼓励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实证研究――以山西永济市栲栳镇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2-20.[2] 杨恒生.留乡创业农民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探讨[J].开放导报,2010(3):32-35.[3] 王展祥.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与中国城镇化发展研究[J].当代经济探讨,2009(9):63-66.[4] 杨新萍,朱红根,李冬文.返乡农民工加入创业园区意愿分析――基于江西省463个农户调查数据[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26.[5] 陈力,王庆民.农民工返乡创业可行性研究――以重庆市涪陵区为例[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1-54.[6] 朱红根.外部环境与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江西省1 145个农民工样本调查数据[J].经济问题探索,2011(6):59-64.[7] 朱红根,康兰媛,翁贞林.劳动力输出大省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江西省1 145个返乡农民工的调查数据[J].中国农村观察,2010(5):38-47.[8] 王霞,翁贞林,朱红根.返乡创业农民工人口学特征与创业政策满意度相关性的实证研究――基于江西省15县调查[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3):40-44.[9] 徐晋,骆建艳.基于SWOT模型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体系构建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天府新论,2010

篇11:初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对人居环境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和探讨,并就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提出从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水平和城市人居环境居民满意度两个方面建立主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模型,对于科学研究和评价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 者:王洪海 范海荣 姜铭阅 WANG Hong-hai FAN Hai-rong JIANG Ming-yue 作者单位:王洪海,姜铭阅,WANG Hong-hai,JIANG Ming-yue(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土木建筑系,河北,秦皇岛,066004)

范海荣,FAN Hai-rong(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团委,河北,秦皇岛,066004)

篇12:初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摘要:环境质量评价问题是当前环保界、政府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课题.目前该问题的研究基于定量化分析,广泛采用了大量的现代数学方法,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对基于模糊数学和灰色理论的环境质量评价数学方法及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指出了其优点和不足,同时对环境质量评价理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对其方法提出了改进设想.因此,本文的`研究对有关环境质量评价的探讨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作 者:吕钱英    黄雯    邱淑芳    LV Qian-ying    HUANG Wen    QIU Shu-fang  作者单位:吕钱英,LV Qian-ying(东华理工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江西,抚州,344000)

黄雯,邱淑芳,HUANG Wen,QIU Shu-fang(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信息工程系,江西,南昌,330013)

篇13:陕南三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生态环境概况

陕南面积7.02平方公里, 占全省面积的34.12%;2011年末总人口930.71万人, 占全省人口总数的24.14%。陕南位于我国南北过渡的中间地带,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 其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水资源很丰富。陕南地区金属矿藏丰富, 占全国发现矿藏的64.4%;金、银、铜、铁、硫, 汞锑、铅锌等矿产的藏量在全国位居前列。陕南的水能资源藏量丰富, 汉江、丹江和嘉陵江流域水能总蕴藏量占全省总量的55.9%。陕南汉中是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江的发源地, 自宁强起源流经汉中、安康地区进入湖北。陕南东部地区有长江支流——丹江, 经由商洛地区流入湖北。

陕南的生物资源拥有黄姜、杜仲、绞股蓝等各类中药材资源3000余种, 是我国重要的“天然药库”、“中药材之乡”。茶叶主产区分布在大巴山和汉江、丹江两岸的丘陵和低山区, 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养蚕种桑传统悠久, 是我国东桑西移的主要接续地。板栗、核桃、食用菌等具有大规模种植条件, 魔芋为全国四大种植区域之一。

陕南旅游资源独特, 特别是两汉、三国古迹遗存多, 是文化旅游的胜地。同时, 陕南也是我国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最丰富、特色最突出的地区, 金丝峡、南宫山、牛背梁等形成陕南特色鲜明的旅游精品景区。旅游产业是陕南最有条件、最有可能率先突破发展的产业之一。

评价方法

生态环境评价的方法很多, 本文采用城市生态环境适宜度指数法。此方法主要通过对城市生态环境指标体系的确定, 依据指标权数及其基准值, 建立城市生态环境适宜度模型, 利用模型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评价。

1.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环境的评价方法很多,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分类进行构建。本文把城市生态环境看成是一个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复合而成的人工生态系统, 遵循科学性、目的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的原则, 建立陕南三市生态环境适宜度指标体系, 简称“二生一环”。即生产位指标、社会位指标、环境位指标, 见表1。

2.评价模型

(1) 单项指标适宜度模型

单项指标适宜度模型, 可分为正向指标, 即指标值 (Aij1) 越大越好的指标。其计算模型见公式 (1)

另一类为负向指标, 即指标值 (Aij2) 越小越好的指标。其计算模型如公式 (2)

式中:Pi1, Pi2为i指标的适宜度指数;Aij1, Aij2为i指标的现状值;Bi为i指标的基准值;Wi为i指标的权重。

(2) 指数组适宜度模型

生产、社会、环境指标组适宜度模型计数法见公式 (3)

式中:Pj为生产、社会、环境适宜度指标组指数;k为其指标组中指标个数。

(3) 城市生态环境适宜度综合指数模型

城市生态环境适宜度综合指数模型用公式 (4) 计算

式中:P综为城市生态环境适宜度综合指数模型;Pj为生产、社会、环境适宜度指标组指数;Wj为指标组的权重。

(4) 陕南三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本文数据取自《2011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2011陕西统计年鉴》。首先, 用式 (1) 计算表2中的各市单项指标适宜度指数;其次, 建立“二生一环”指标组适宜度模型, 用式 (3) 计算出指标组适宜度指数见表3;最后建立城市生态环境适宜度综合指数模型, 并计算。评价标准见表4。

总体来说, 陕南三市的生态环境都过了及格线, 汉中的适宜度综合指数好于安康、商洛。这主要是汉中的环境指标适宜度指数高于安康、商洛。分析数据可以看到, 安康、商洛的空气污染综合指数和城市垃圾处理率的指标与汉中的距离较大, 安康、商洛无害垃圾处理还在空白状态。

陕南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

1.发展生态经济。陕南地区产业发展所依托的生物和矿产资源, 大多数分布在重点生态保护区和水源涵养区,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大。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提高资源的生产率;要发展低碳技术,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促进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进一步下降;积极发展绿色产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绿色品牌。

2.提高环境质量。一是要提高主要污染物的达标排放率, 二是要加强污染的治理。

3.保护青山绿水。陕南产业发展所依托的生物和矿产资源, 大多数分布在重点生态保护区和水源涵养区,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大。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新陕南, 确保一江清水供北京。

4.完善法律法规。研究制订适合陕南区域的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资源、促进生态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法规, 加强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立法, 对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案件要依法严厉查处。

摘要:文章用生态环境适宜度指数法, 对陕南三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汉中、安康、商洛生态环境综合质量指数分别为Ⅱ、Ⅲ级标准, 相对较好。结合陕南的区位特征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提出了发展生态经济, 完善法律、法规, 加强生态法制宣传教育等措施, 保护陕南的青山绿水。

关键词:陕南三市,生态环境,适宜度

参考文献

[1]杨楠, 王小文, 卓悦.陕南地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及对策[J].水土保持通报, 2008, 28 (4) .

[2]吴治花.张家口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J].环境卫生工程, 2009, 17 (2) .

[3]王丽霞, 任志远.陕西省各地市生态环境质量与差异分析[J].干旱区地理, 2005, 28 (4) .

[4]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主编.中国城市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2.

篇14:初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关键词:化工产业 产业生态化 层次分析法

现今,产业生态化逐渐成为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的潮流。产业生态化是一种产业化和生态化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其理论与研究方法都具有创新性。产业生态化就是把作为物质生产过程主要内容的产业活动纳入到生态系统中,把产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置于生态系统物质、能源的总交换过程中,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消耗、高利用和废物的低排放,能够更好地解决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因此,产业生态化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有效途径。

1 化工产业生态化的内涵的界定

化工产业生态化是将环境保护纳入化工产业经济运行机制,结合生态效率的理念,要求化工企业减少产品和服务的物料使用量、减少能源使用、减少有毒物质、加强物质循环、最大限度可持续地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产品的耐用性和服务强度。并且,按照产业生态学的原理,建立企业之间废物的输入和输出关系,构建更大范围的产业链和产业网,实施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2 指标体系的构建

构建化工产业生态化水平的指标体系的思路如下:依据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结合化工产业自身的特点,按照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构建指标体系。可以采用“目的树”的分析方法,首先确定产业生态化的总目标,然后将它分解为经济、资源、环境、科技四个子系统,逐级发展,推导出各子系统的评价目标,最后提出描述和表达目标的各项指标,即最后一层的具体指标。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参考了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指标,并且结合了化工产业的特点,除此之外还考虑到了数据的可获性。构建完成后的化工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指标体系基本框架如表2-1所示。

3 指标权重的确定与分析

3.1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到的指标层各指标项的权重如表3-1所示。

3.2 结果分析 经过分析,本文从三个方面选了21个指标来评价化工产业的生态化发展水平,从表3-1可得,每个指标的权重分布不一,最大的为0.261157,最小的为0.008126。因此,可以看出这21个指标对化工产业生态化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不同。三个系统指标的权重:资源再循环与再利用指标0.61750>污染控制指标0.29687>资源减量化使用指标0.08563。

从表3-1可以看出,化工产业生态化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资源的再循环与再利用程度,在所有因素中占得比重也是最大的。化工企业只有提高了资源的再循环与再利用程度,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生态化发展水平。

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废气的排放程度成为所有指标比重最大的,即化工企业产生的废气的排放严重影响了化工产业的生态化进程。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的权重位居第二位,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固体废物能否继续进行综合利用,关系到化工产业能否顺利的进行生态化发展。原材料和能源的重复利用率在指标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因此,提高原材料和能源利用率迫在眉睫。工业废水排放是否达标关系到化工产业生态化发展能否顺利得到实施。单位工业增加值SO2排放量也是关系到化工产业生态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国家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SO2排放量居第3位,化工危险废物产生量占全国工业行业总产生量的60%以上,居第1位。各种烟尘粉尘废弃物的排放同样影响化工产业生态化的发展,从统计资料可以看出我国的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对这些废弃物的控制并不到位。

由上述分析可知,中国化工产业及能源化工产业既是能源、资源消耗大户,也是环境污染大户,单纯的依靠传统的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以及严重污染环境的方式来发展化工产业,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化工产业的生态化发展的全面要求。

参考文献:

[1]Frosh R.A.GaloPoulos N E.Strategies for manufacturing[J].Scientific Ameriean,1989,261(3):144-150.

[2]邓南圣,吴峰.工业生态学一理论与应用[M].北京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00.

[3]周哲,李有润,沈静珠等.计算机与应用化学[J].2001(3):193-

198.

[4]伍静.我国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5.

上一篇:吕大爷 我身边的正能量下一篇:xx年学校工会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