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风采游记作文

2024-04-18

大自然的风采游记作文(精选11篇)

篇1:大自然的风采游记作文

大自然的风采游记作文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大自然之旅的脚步自然也跟着来了。

星期六,我们进行了小记者采风活动。随着客车的驶动,星星点点的人群与车辆从我眼前穿梭而过。路旁百花争艳的花朵尽显妸娜。随着车内一首《隐形的翅膀》。我们带着歌声飞到了春天的大自然。

张家洼植物园

下车之后,我们欢快的跑进植物园。跑着,跑着许多小记者眼睛聚在了一个焦点。那儿开满了玉兰花。红的,白的,粉的,风儿穿梭在颜色之间。仿佛有了具体的形象。小记者们赶忙拿出相机将这一美丽景色定格在一瞬间。再看那,园林工人正在播洒珍珠似的雨帘。此时的小草小花穿上了晶莹剔透的`珍珠大衣。

在对面有一个湖,呈碧绿色。太阳的一缕光丝反射在湖面上,使湖水也有了独特的魅力。此时的湖面因为有了风的拂动不再是名镜似得。而是一圈圈的波澜向前推动。因此我们取名为翡翠湖。粉红色的玉兰错落在柳树间,几面柳树里又镶嵌着一面小湖。一句诗正好应证了这个奇特的景致。“四面荷花三面柳”,柳树被风儿一吹如发丝般飘飞在空中不知谁吟了一句“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也夸美了。

走在一片草坪中,遍地随风飘落的杏花瓣,构成白与绿的世界。弯曲勺子形的松树落下的松针形成肥沃土壤的松针土。奇形怪状的树木覆盖在小山坡上,使山坡也披上了碧绿衣衫。其有一些字母树。如;L形,I形,V形。呀!还有一些“手指树”。像人的双手似的。植物园中的景致因为有了小记者们的欢声笑语而活了。

雪野三峡风景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连绵的高山嵌满了碧绿的珍珠。碧绿的深潭反射着欢声笑语。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如今的碧绿湖山庄这个“陋室”是“青山绿水酒飘香,登山踏水游仙境。”

老师为我们摇秋千,荡呀,荡呀,荡漾在师生母女情中。

校长与我们聊天,聊呀,聊呀,聊在欢声笑语中。

登上天绿湖山庄,周围有着万里长城似的防护墙,有一个小湖,呈土黄色,我想:既然这里是小三峡,那就叫小黄河吧!走着陡耸的小路放眼望着一幅山水图。心中不由的感叹:大自然好美呀!

雪野水库

我们一边散步,一边随着雪野湖的风一直走到尽头。雪野湖宛若大海,但与大海不同的是:大海一望无际,而雪野湖却能看到湖的边际有着似隐似幻雾一般的尽头;大海是蔚蓝色的,而雪野湖是碧绿色的。这时,张开双手,随风行走,放松身心。看到,湖面上有一个孤立的小岛。不谓“万绿丛中一点红”。

拨一拨海水,抓一把沙子,看一看湖景。吹一吹“海风”,这不正是游山玩水的较高享受么?

游仙境流连忘返,大自然的采风活动使我领悟到了大自然的风采。

篇2:大自然的风采游记作文

暑假的一个周末,夏天的燥热被一场大雨驱散了,带来了一阵凉爽,更留下了清新怡人的空气。我的爸爸今天在家休假,他站在窗户边上望着窗外雨后的景象。

我在感叹了一句空山新雨后之后,从房间里拿出了口风琴准备奏上一曲。在父亲的极力邀请下,我只好陪着父亲一起去爬山。虽然那天的天气凉爽,然而走了一会儿之后依旧是汗流浃背了起来。我们在山脚下望着翠绿的小草在随风摇摆,好像是在欢迎我们似的。

我和父亲便踏着石阶拾级而上。小路的两旁,是一排排挺拔的大树,像一个个士兵整齐地站着,嫩绿的叶子从树枝里冒出,像一个个新生的.婴儿一样,晶莹剔透。父亲指着叶子说:“看,这就是自然的脚印。”我点点头,似乎明白了什么。清凉的空气迎面扑来,其中还夹杂着花香,令人心旷神怡,仔细一看,才发现是身边的小花。它们虽然不出名,但却朴实自然。父亲说:“大自然的美随处可见,只要我们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来观察它,就会找到。”我侧过头,对父亲微笑。

不知不觉,原来我们已经来到半山腰,我已经累得快走不动了,于是我们便找了一块大石头,坐在上面休息,忽然从不远处传来一声清脆的昆虫的叫声。它的叫声开启了森林演奏会的序幕,这边落,那边起,此起彼伏。于是,我也坐不住了,拿起口风琴,也为演奏会献上一曲,其乐无穷。父亲也忍不住称赞我吹得好。过后,父亲又指着一群蚂蚁,它们不停地搬动着食物,父亲说:“你要像它们一样努力,不要放弃,知道吗?”我明白父亲的意思,收拾好东西,就艰难地踏上了到山顶的路。父亲一路上拉着我,与我一起克服重重困难,达到顶峰。

终于到达山顶,我很兴奋。从山顶上往下看,山里的树木层层叠叠,确实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山下的景观一览无遗,是如此美丽,雄伟壮观。父亲十分高兴,不停赞叹着山的美丽。

篇3:大自然的风采游记作文

一、写景:抓出特点,一线串珠。

游记与一般的景物描写存在着不同之处,做好“选”“画”“串”三方面的工作尤为重要。旅游中见到的景观很多,如果通通写进游记,文章肯定会冗长而不知所云,所谓“选”,就是看哪些景观与中心联系得最紧密,哪些景物最能突出景点的风格。如写桂林之秀,自然离不开写漓江之水;写黄山之奇,自然离不开峭壁之松;写张家界之奇,则离不开金鞭溪的水与黄龙洞的石。第二步是要将景画活,要围绕景观特点从不同角度展开,或绘声绘色,或动静相衬,使其个性突出,具体可感。老舍先生在《林海》一文中,就宛如一位技艺高超的丹青妙手,在他的调色板上,“深的,浅的,明的,暗的”,变化无穷,绿得难以形容;写花的文字也颇具特色,说“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写作对象本是极为广阔,可作家透过“绿叶”与“花儿”,绘出了大兴安岭非同寻常的美丽。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必须突出时间或空间线索,或由高到低,或由远到近,或由物到人,或由动到静,或移步换景,将精美景物巧妙串联起来。这样,结构才会浑然一体,内容也会锦上添花。

二、抒情:情景交融,神形兼备。

游记不能只是客观地描写亭台楼阁或奇山异水,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融入自我真情,主观地突出景观的特色,将自然风光升华为人文山水。辛弃疾笔下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便是成功的典范。动笔之前,得想一想景物牵动了你何种情思,触发了你什么灵感,给予了你什么力量。眼前之景若能够触动内心之情,景物自然会鲜活起来。中考佳作《上海之歌》里的这个片断的情感便较为充沛:

耀眼的光辉顿时洒向东方明珠,使剔透的球体再次复苏,重现它们的本色,犹如水晶般散发异彩、夺人视线,将阳光反射向四周……东方明珠的确具有别具一格的“磁性”与独特的魅力。她让人心动,让人为之感叹!渐渐地,红与白完美融为一体的巨型建筑物便占据了我的双眼。在她与我之间,浦江上仿佛铺出了一条碎光闪烁的路,让人忍不住飞奔而去。

在考生笔下,东方明珠真真切切,光彩四溢,尤其是“为之感叹”“占据了我的双眼”“忍不住飞奔而去”等语句的出现,将作者对东方明珠及对上海的极度热爱之情自然地寓于字里行间了。

三、语言:善引辞章,巧注文蕴。

不管是山水景观,还是人文景观,往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游记中适当地引入一些与景观有关的神话传说、名人轶事、乡土民俗、诗词典故等,不仅会让景观透出几分神韵,还会让文章染上浓郁的文化色彩,平添亮点。另外,与景物描写有关的文章,往往离不开修辞,我们可以用比喻将景物描写得美不胜收,可以用拟人将景物描写得情感动人,也可以用排比将景色描写得如在眼前。如课文《济南的冬天》里对山的描写: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上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篇4:让作文展示个性的风采

一、观察生活世界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作也有这样的表述:“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里其实已经表明:要写出个性化的作文,应该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多角度的观察能力作为前提。具备敏锐、深刻的观察能力的人,才能对事物看得全面、精确,才能更好的抓住事物的特征和本质。

学生作文时无话可写、言之无物、空洞乏味、个性缺失的毛病,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他们的观察能力较弱甚至没有,对自己熟悉的生活不重视,对生活的体验程度肤浅,对生活中的细节缺乏关注。古人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经验,这里的“行万里路”其实就是通过游历来观察世态人情、人间悲喜。苏辙曾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评论司马迁:“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虽说是在评论司马迁文章之气,但“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豪俊交游”是新鲜有滋味的生活,也是其观察的重要内容。而今“行万里路”对学生来说可能不容易做到,但如果学生对家人的故事、校园的文化、社会的风采能够细心的观察,就已经在为作文甚至人生搜集素材和积累经验了。只有懂得观察同作文的联系,认识到观察生活的重要性,才能成为有心人,随时随地捕捉到“貌不惊人”却又“异彩闪耀”的生活素材,才能真正完成个性写作的第一前提。有学生在作文中写了这么一段话:

如梦江南(节选) 王琦

两三位游人匆匆而过,那把雨伞却依旧缓缓而移,木制的伞柄,绣花的雨布。那绣花应是最巧的花了,仿佛让人看到那双纤纤玉手正在一针一线地比划着、飞舞着,绣女脸上泛起了红晕,汗密密的渗在发问,一件精美的刺绣又完成了,不知会引起多少赞叹。那位女子的步伐细碎而轻盈,宛如走在云端,如此精致的鞋子,现如今很难买到了,那衣服也是量身订做的,飘逸的神韵是如此动人。女子如云的黑发盘在脑后,簪子发散着幽幽的光亮,明亮的眸子宁静深远,宛如无波的湖面,女子是祥和的,就像这江南的雨;女子的笑容是荡漾的,一笑仿佛鲜花在瞬间开放。似乎平和与宁静是江南女子的特征,也似乎只有这特征才配得上这如梦的江南,女子和江南一样,都是一个美梦。

这篇文章不得不说观察得非常细致,江南女子的一针一线,一颦一笑跃然纸上,令人心动。虽说是高中生,但能作这样观察的还在少数,因此这样的文章我觉得应该大加提倡。如果学生都能将目光放开,变无意观察为有意观察,主动去搜寻精彩的瞬间、生活的色调、生命的意义、社会的变革,那么还怕无米下锅、无物入文吗?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从小事入手,从细节出发,如成长的烦恼、同学的情谊、成败的体验、集体的力量等;另一方面还可引导学生去关注并思考一些更有深度的问题,比如素质教育、农民负担、腐败现象、升学压力、就业难题、庸俗文化泛滥、贫富差距加大、精神家园丧失……这些我们天天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现实,为什么不能进入学生的视野,进入语文教学课堂,反映在学生的笔下,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思考结论呢?

二、阅读丰富心灵

人类获得知识的来源一是生活一是书本。如果说观察生活是当下,是亲身参与或体验,带有一定的局限,而阅读书本则无比自由,打破时空,超越自身。一个人的写作素养不是凭空养成的,而是在静静的广泛的阅读中不知不觉形成。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在大量阅读并吸收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写出好文章。读书讲究博览,这早已成为定论。虽然精读和背诵很有益处,但如果没有“读万卷书”作为依托,精读和背诵必然也会受到很大限制。即使像王勃、李白、苏轼这些世所罕见的文学天才,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也是在大量阅读经典著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人生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的感悟,通过对芸芸世界无常命运的超脱,并最终回归到天地自然,才有他们的不朽之作。因此,广泛阅读也是个性化作文的必经之路。

阅读不能局限在课内,而应“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只有依靠大量阅读,没有捷径可走。”《语文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课外阅读,甚至明确规定“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英国作家约翰逊说:“为了写作,一个作者的绝大部分时间要花在阅读上,一个人要翻遍半个图书馆才能写成一本书。”我们不要求也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作家,但要写出像样的文章,不读书或是少读书是行不通的。

可以说阅读帮助学生丰富生活,开阔视野,积累素材,提升思想。一部凝聚着作者人生经验、心灵感悟的作品,是将他的思想和智慧呈现到读者面前,面对这样的作品,我们只有认真的阅读,才能有所领悟和收获。也只有经过一个认真的心智活动过程,从语言到情节,从结构到人物,从思想到文采,从创意到风格等等彻底弄个明白,才能接近作者的精神世界,思想认识才能逐步提高,语言功底才能日渐深厚。书读得多,读得深,读得透,在写作上才能有好的思想,好的内容,好的语言。有学生在读了《西游记》之后说:“《西游记》中的三个徒弟,在我看来,是玄奘精神的三个侧面:悟空——开路者的勇敢;八戒——行路者的坚持;沙僧——寂寞者的隐忍。”“没有诱惑无法显示出坚持的可贵,没有犹豫无法彰显出坚持的艰难,西行的八戒,虽动摇的最多,却也坚持到了最后。”(郝晓光)读了《呐喊》后有学生说:“‘呐喊’这两个字,并非只是振臂高呼而己,也包括了喊过之后对于国人的麻木而感到悲哀的意味。因为,‘呐喊’还可以这样理解‘口内口咸’,也就是喊完之后痛哭流涕而至嘴中感到苦涩的咸味。”(沈霖超)读了韩寒的小说后有学生说:“读着读着,我们开始有一种要学习并超越他的冲动——我们,是否也该像韩寒一样,用文字,用思想,对这个世界咆哮——用我们最有力的声音。”(张亚琴)阅读让学生有这样的领悟和智慧,能展示出如此的个性,算是有功了。当然广泛的阅读还应该包括从网络、影视、报刊等各种媒体和社会生活中获得力量和智慧。如果人长期进食少,定会导致营养不良影响健康;如果学生长期不读书,必然也无法获得作文的营养,更不用说个性作文了。

除了广泛阅读,我们觉得还应该让读书成为学生和观察一样的自己的日常习惯甚至嗜好。鲁迅曾说有两种读书,一是职业的,一是嗜好的。前者“大概是勉勉强强的”,“带着痛苦的”。而嗜好读书就全然不同,他做了个精彩的比喻,“就如打牌,天天打,夜夜打,有时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真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赢钱”,而是“妙在一张一张的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同样,嗜书者“在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一个在每一页都能获得趣味的嗜书的学生在自己写作时会觉得言之无物,缺乏个性吗?

三、学会独立思考

观察是发现生活,阅读是积累知识,思考则是对生活体验和知识素养的深化。如果说观察还只是停在现象的表面,阅读也只是在学习他人的思想,可能会被他人思想淹没的话,思考则是保持自身独立人格重要条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少国家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写作是思想者和学习者双重参与的过程。而现今学生作文中有些看似自己的观点,实则人人皆知的道理,原因正是缺少独立思考,缺少自己的思想,不思考或是少思考浅思考是没有成效的。

个性化写作最主要的是“独具慧眼”。个性化写作就是要促使学生成为一个自主独立的思想者。思想是立文的根本,也是立人的根本。有思想的作文才有内容,有深度,有个性。思想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文的质量,因此,提升思想是提高作文质量的重要途径,主要应在思想的灵活性、独特性、深刻性、严谨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思想的灵活性就是要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同一个事物或问题,古人所说的“一树梅花万首诗”就是这个意思。如作文题“窗外”,可以对“窗”进行灵活性处理,发散性思考,常见的有教室或房间窗户,其他特殊的可以是汽车窗、火车窗、飞机窗甚至潜艇窗,或是心窗,天窗,铁窗,防盗窗,鸟窗,windows视窗甚至UFO的窗子……这样思路就可以很开阔了。思想的独特性要求丢掉常规,超脱普通。如在上文所提到的“窗”的选择上若是写铁窗,就可以细致描绘一个囚犯的心理;若是写UFO的窗子,就可以虚构一个科幻故事。这都是较为独特新颖的构思。思想的深刻性是指思考问题的深入,抓住规律和本质。还是拿上文的“窗外”来举例,有学生写了司马迁和李陵两人都被关在铁窗里的各自心理活动,互为补充,这就比只写铁窗中的司马迁来得更为深刻,更有感染力。思想的严谨性是说思考符合规律,概念明确,判断恰当,结构严谨等,此方面的道理较明白,不再赘述。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发现不少学生对当前的教育体制、素质教育、男女关系之类敏感的话题发表的看法较有思想,甚至有些能对历史的沿革、文化的继承能发表独到的见解,对生命的体验、人生的感悟也能有深入的剖析。如有学生在作文中这样评述:“精卫是只傻鸟,它不晓得填了东海,水便流到别处,又是一片海。可是我还是想见到流水改道,东海挪位。”“我不将苦难当作高贵来看。高贵的,到底是忍受它们的人。”(陈恺)有学生对张铁林、斯琴高娃等明星改变国籍发表自己看法:我爱中国,那是一种对母亲般的爱;我也向往美国,那只是一种好奇的想法。不管我身在何处,都永远是堂堂的中国人。(陆芳勤)有学生对淤泥也发表感叹,写出它的独特:“藏身于深处/不见天日/相貌虽丑陋/不知其奉献何其大/践踏于人群/不闻赞美/身影虽渺小/不知其美丽环于身”。(顾倩莹)还有学生对影子也进行思考,写出它的美丽:“影子常把发霉的记忆底片拿到阳光下晒干,不奢求一影成三,只是想建立属于自己的阳光地带。”“它爱阳光却从不会正视阳光,默默地,等下一个晴天。影子是最靠近路的,所有的血迹斑斑,坎坎坷坷,它总是悄悄地铺平。”(吴雨靖)思想的光芒得以闪现。

四、表达自我真情

具有个性的人,必然是独立自主,独立思考的人,个性作文也就是“有我”和“着我色彩”的作文,表现“我”的个性倾向、个性特征和个性心理状态,写“我”的喜怒哀乐,抒“我”的爱恨情仇。以“我”为本,尊重自己的主观意愿;以“真”立言,听从自己的心灵话语。

冰心曾说过:“真的文学,是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叶圣陶也说:“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陈日亮在评论王立根的《作文智慧》这本书时指出:“所谓作文智慧,智性慧心首先必须出自本性和真心,否则就会落入耍笔墨,逞巧慧。这弄得好也可能博得几分彩,但弄不好的肯定是大多数。”有一次布置了一篇“又是春天”的作文,按说春天给人的是百花盛开,温暖和煦的美好形象,当然也有学生写春天黛玉葬花的情节或是其他悲剧故事,这已经是突破常规了,但有一位平时作文很一般的学生却别具匠心,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说春天是怎样的天气变化大、易生病菌而让自己不断感冒,深受其害,以致于现在一到春天就心惊胆战的事情,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因为是亲身经历,而且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体验,文章显得与众不同,个性鲜明。

作文应该将矫情和伪饰过滤掉,将真情和实意保留。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有自我表达机会,我们发现学生在网络上灌水、写日记、给同学写信或者在同学毕业册上留言等等,常常比交给教师的作文精彩得多,有个性得多,因为此时他们无须承载什么健康的思想、高尚的主题这些内容,而是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在自由的状态中,学生更愿意写出真实的“我”。班上有一女学生很有个性,非常喜欢篮球,对篮球比赛和一些运动员的情况了如指掌,在随笔中有很多篇都在写篮球。学了《鸿门宴》之后竟然将项羽和科比进行比较,称赞其都是孤胆英雄,但科比似乎比项羽多一些团队精神,因为科比助攻的数据也非常可观。应该说这样的比较似乎比较牵强,但不得不说是写出了自己的心得。在此后又用诗词的形式对NBA巨星乔丹进行评论,《永遇乐 乔丹怀古》:“花甲篮坛,英雄无觅,芝加哥处。叱咤赛场,光辉已被,岁月冰封去。斜阳脉脉,公牛犹存,昔时乔神曾驻。想当年,闪转腾挪,赢得荣誉无数。几多春秋,王者归来,演绎空中漫步。急流勇退,群雄四起,王朝已落幕。可堪回首,后生可畏,风采今日不复。凭谁问,乔丹老矣,尚能饭否?”(陈瑛)这样的球迷是极具个性魅力的,这样的文章也是带着自身特色的。像这种真实的“我”、个性的“我”的出现是多么令人欣喜。

五、养成创新意识

敏锐的观察、广泛的阅读、深刻的思考、鲜明的自我已经将个性支撑起来,如再辅之以新颖的形式,则会使文章更能吸引人打动人。作文中的创新主要是从立意、选材、构思、结构、文体等方面来考虑,具体来说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标题应抢眼,讲究美感别致;开头应新颖,讲究先声夺人;结构应清晰,讲究整齐严谨;结尾应点睛,讲究余味无穷;语言应精炼,讲究生动传神;形式应脱俗,讲究耳目一新等。

写作是充满创新性的心智活动,是个体单位的脑力劳动,只能依循个人总体思维意识去活动,去创造。“一切文章写作的天性就是独创和出新。它是既不能踩着别人脚印走,也不能踩着自己脚印走的。这样,它就必须是反模仿,反模式,反复制的;它也不能进行‘标准化、流水线、成批量’的现代化工业生产!”但如果带着创新意识去仿有时也能收到奇效,在一次学校组织的春游后,有学生竟然仿照《腾王阁序》写了篇《游春赋》:“吴中宝地,锦绣故园。岁和气清,春风拂游人之面;落英缤纷,彩蝶舞碧泽之畔。会此时也,徜徉于虞山之间,泛舟于尚湖之上,亦以快哉!我辈同游,共享青春之甘美;携手放歌,同唱造化之浩大。白衣青衫,同学少年,纵扁舟而临水色,驭彩骏而撷幽兰。观大泽之阔则慕沧海之广,赏白鹭之秀则思鸾凤之艳。姜尚何人,且吟愿者上钩;一杆直线,钓得八百周室。观之青史,英雄几人;少年得志,必在今朝。愿同游诸君,乘风破浪,直挂云帆,驾骐骥,御长风,览尽长安之花,位列凌烟之阁,此人生之乐也。”(于阳)这样的文章虽是模仿,但比起众多流水账式的游记不知要精彩多少,创新的意识不容抹杀。

在后来的一次作文训练中,让学生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虽说是老生常谈,但要求写出个性,写出创意。有一位同学来了个自传,也非常精彩,不妨一看:

春辉自传 钮春辉

春辉余者,年十九,铜罗人也,生于乡闾。辉少笃学,以勤勉闻于乡,或曰:“此子当可待成器也!”

辉性温文冲淡,不露喜怒,故与人交,鲜有不和者。然修竹纤绵,终不低头,柔铁绕指,仍存刚性,辉亦决不可轻侮,尝有市井少年唬之曰:“钱来,不则吾将殴汝。”辉奋起而击,终慑退之。

辉嗜书。常语曰:饭可一日不食,书不可一日不看。最爱武侠、玄幻,读之尝废寝忘食,得凤歌之大作《昆仑》,引为至宝,通宵达旦而拜读之。故时人谓之“书痴”、“书狂”。为书痴狂,幸何如哉!与辉交且善者,皆书中蛀虫,相与评论江湖,纵谈古今,岂非人生一大快事哉?

辉为人狂狷不羁,常因不修边幅,为同窗长辈所笑,而自曰魏晋遗风。自辉任一班班长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清静无为,殊无建树,在其位而不谋其政,实为渎职。然辉以一人之力,独当一班搬水之重任,风雨无阻,寒暑不断,一日不敢有懈怠,谨以此略表歉疚。

辉所学甚为驳杂。善好古文,唐诗宋词略有涉猎,二十五史亦浅读之。辉之读书,只观大略,不求甚解,故虽有广见而无辟论。然终探骊者众,得珠者一二,此亦不为憾事也!

及辉长,勤奋无少加,然则于学业进境日少,颇有江郎才尽之叹。古语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此非天意哉?然则阿Q之崇高精神不可不扬之,常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大器晚成”等语自勉……

这样的文章其实已经具备了细心观察、广泛阅读、深入思考、书写自我的基本特点,并能够求新求变,展现出了较高的写作能力和独特的写作个性,是值得肯定的。如果学生在碰到任何一个题目时都能有一种创新意识、个性理念,那么该会有多少让人惊喜的作文出现啊。

篇5:游记作文 自然之旅

王昱娟

我们同晨风上路了。汽车经过漫长的颠簸,终于稳住了脚。走下车,我睁开惺忪的双眼,仿佛无意间扑进了一幅巨大的画卷,清凌凌的水,碧茵茵的山,淡雅清新的色彩令我心旷神怡。

这就是武汉的著名风景区——东湖和磨山。褪去了一身烟华,滤过了一时浮躁,这城中山水显得愈加超凡脱俗,以一种优雅的姿态在我身边静默着。当我走上绿树成荫的长堤,心中所有的烦恼和纷争都随风而去,用一颗澄澈的心去拥抱这一派澄澈的天地,收获的,不止是一份纯净。我看见过水光潋滟的西湖,玩赏过烟波万顷的梁子湖,却很少看见过东湖这样的水。东湖的水真静哪!静得宛如一壶未开封的陈年美酒,醇香诱人;东湖的水真柔啊!柔得就像小婴儿的脸蛋,细腻光滑;东湖的水真亮哪!水波在阳光下荡漾,好似无数的星星在水面嬉戏,跳跃成一片晶莹。走到磨山脚下,我眼中顿时盈满绿意,那数不清的的葱茏的树呀,就像伏着一层层碧绿的波浪。走在山间,四周是参天的古木,繁茂的枝叶肆意地生长着,在我们头顶织成了一面厚实的大网。几缕阳光从叶缝间漫不经心地洒落,把山林点缀得更空灵了几分。乍一看,身旁的大岩石竟也披上了一层茸茸的青苔,山间便处处弥漫着自然的呼吸。

渐渐的,丛林深处传来渺茫的歌声。循着歌声走去,飞檐翘角的楚天台在树梢隐约可见。我兴致勃勃地登上台阶,楼内正上演着大型编钟演奏。凤冠霞帔的演员专注地弹着古筝,吹着长萧,伴着编钟浑厚的敲击声,婉转悠长的歌声飘荡在梁柱间,时而似汨汨流淌的小溪,时而如旅雁哀鸣。我也深感有一股亘古如斯的风从耳旁畔拂过,让我恍惚间竟若置身于长烟落日的边塞,随后又走进了琐窗朱户的亭台。

篇6:自然博物馆游记作文

进入博物馆大厅首先见到的就是猛犸象的骨骼化石标本,进入到里面的古生物展厅就更震惊了,全是大大小小的史前动物的化石标本。大到体积庞大的恐龙,小到一片树叶、一个贝壳,还有各种各样的水生动物的化石和标本。看得我眼花缭乱,恨不得长出来10双眼睛才够看。

除了各种化石的标本,还有植物、昆虫、和鸟类等等的标本。看够了这些,进入下一个展厅我看到好多漂亮的石头,各种各样颜色形态的石头和结晶体让我目不暇接,了解了这些才知道我们国家的矿藏资源是多么的丰富。

篇7:自然博物馆游记作文

进了大厅,有三个楼层,我们先从一楼开始转起。看见了雄壮的大白熊和雄伟的大棕熊。有许许多多的恐龙化石,其中最引起我注意的是一个脖子长长的恐龙,感觉它的外表很好玩。还有两只电动恐龙。

我们参观完一楼到了二楼。二层是生命展区,进入生命展区就像是穿越了时空隧道。主要讲动物的起源演化。有很多好看的东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些石头和水晶。我有很多喜欢的石头和水晶:彩色方解石;水胆水晶;紫晶......还有珊瑚;脊板顶珠珊瑚;扇形珊瑚,贝壳,塔斯玛尼亚鲍螺;法螺一家四口;鹦鹉螺,方铅矿,还有呆萌的鱼......接着还有一些蛇,蟒,鳄鱼,恐龙,鸵鸟,狼,牛,等。引人注目的还有蝴蝶,好几墙,各式各样,见过的,没见过的都很漂亮。有两个能动的恐龙,惟妙惟肖特别的逼真。有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三层家园生态是肯尼斯贝林先生捐赠天津的动物标本。我最喜欢麋鹿,袋鼠。

篇8:让作文亮出风采

一、阅读为本,实现素养积累

阅读是架起由模仿到创作的桥梁,是构建作文与生活的媒介,是让作文亮起来的有力依托。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教师借助课本,通过典型课文或片段讲解,不仅是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真实性以及表达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目的是使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在写作上得到运用,让学生尽量把教材上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即,学以致用,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体现。

例如,学过《社戏》一文后,以“童年”为话题进行作文,很多学生无形中就模仿了《社戏》的写作风格,学着用质朴的语言表现童年的天真烂漫,纯真无私。解除强加给学生的作文“指导”章法,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愿意写的事。以“我”为先,使他们的笔端流泻出活泼的个性,即“向生活靠拢”,引导学生崇尚真实,大胆地展现自我。初中学生正处于主体意识觉醒的阶段,引导他们写出个性,写出亮丽的风采。

二、创设情境,激发写作需求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好动好说,表现欲强、形象思维强等特点,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为写作积累素材。例如,根据班级发展情况、学生心理特点,开展“男生、女生”,“自尊、自卑”、“批评与自我批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等讨论辩论活动。把做人与作文紧紧联系,让学生写生活、写自己,在作文中审视自己的做人,在做人中悟出怎样作文,真正达到“文者气之所形”。学生通过对人生的思考,在作文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作文自然“言之有物”。在教学中不仅要创设写作情境,更要善于捕捉写作契机,把同学关心的事,大到国家社会、小到班级同学作为写作的源泉,为作文增加素材,增加亮丽的色彩。

三、引导方法,增加知识容量

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容量,丰富词汇的积累,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采取以下做法:(1)鼓励学生积极借阅图书室的图书进行阅读。(2)利用每周的课外活动时间,安排学生到阅览室进行课外自主阅读。为了避免学生读书的盲目性,使课外阅读能真正落到实处,每次让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兴趣爱好让学生选好书,然后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让他们运用所学的读书方法进行有目的地阅读。(3)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采蜜本”,鼓励学生把课外读物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摘抄下来,也可把对文中主人公的评价及自己读完后的感受写出来,随时翻阅欣赏,细细品味。(4)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成果汇报”活动。在活动中把自己的“采蜜本”拿出来相互交流欣赏,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树立读书信心,享受读书带来的成就与快乐。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写起作文来,那些优美词句就如泉水一般涌出,运用自如,得心应手,为文章增添一抹亮色,佳作接连不断涌现。

四、拓展视野, 积累感性体验

叶圣陶先生指出:“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怀着真挚的感情去观察、体验生活,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尽可能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接触自然、深入社会、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景物映入学生的脑海。丰富学生的感性体验,丰富感性知识,丰富自己的语言。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生活,把社会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同时,把自己与当今的世界,自己生活的社会,人民的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开阔眼界、接触社会、熟悉生活、了解自然、认识新事物、新现象,从而使课堂教学得到升华。同时,把语文教学引向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从而在社会交际中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实践证明,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参观、访问、搞社会调查、接触实际、接触社会、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了解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建设,能开拓知识领域、开阔眼界、丰富生活,激发与发展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进一步培养学生写作的动机,使学生有机会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可以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实现认识上的飞跃。从而提高获得知识、驾驭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手脑并用的能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不断追求新知、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精神。

例如,《那一刻,我做出了无悔的抉择》、《清洁工人的人格魅力》、《关注中国》等优秀佳作,就是在实践中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捕捉镜头,捕捉到当今社会关注的环境问题,触动他们的心弦,引发他们深思,让他们感受到生态环境的不容忽视,让他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从《关注中国》习作中又让我们感受到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他们关注着祖国的命运,从中透露出他们的拳拳爱国之心,感受到学生们对祖国的热爱,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怀,读来让人感到回味无穷。

五、培养意识,开展作文评议

“议”即交流。组织学生定期开展作文评议课,在评议中,学生的作文水平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每周固定一节课作为作文评议课,组织学生自评、他评,教师应担任倾听者的角色,只在学生们“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予以点拨。在评议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和同学作文中的优缺点,能够有较全面的认识,同时,因是经过自己和同学共同努力探索发现的,会倍加珍惜,修正也会更加彻底。在评议中每四人一组,针对作文进行自评、他评,提出优缺点及修正意见或建议,让学生畅所欲言,最后,让每组抽一名学生代表本组进行总结性发言,教师概括总结。经过长期坚持,学生可以做到,对一篇作文能够客观公正地给予评价,能够吸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写作中不再是胡编乱造,虚构素材,在写作中能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来写,是真情实感的流露,笔触虽还很稚嫩,但有可取之处,亮丽佳作也不少。

例如,经评议修改后的习作:这种鬼天气活像个大冰窑,再加上濛濛细雨,就显得更冷了。我值勤守在学校大门口, 冷得手指发僵, 两条腿不停地发抖,牙总是喜欢上牙打下牙的。很想时间快点过去,快到关校门时, 来了个初三的同学,个头大大的直向我走来。按学校规定,这时来是不准进学校的, 我应该管还是不管呢?我在发愣时,听见“站住”的一声, 打破了刚才的寂静,我便向两边看谁叫的,我……原来是我,在这时我的心里象有只小鹿在乱撞,我也管不得那么多了,便象大将军审犯人一般,连珠带炮地把他说一通,谁知他理也不理,直向里走。我用双手拦他,他却把我一把推倒在地,我十分气愤,但又害怕他那块头,我真希望有老师在,我一定狠狠地告他。我倒在地上,当时下着细雨,雨水把我的衣服淋湿了,我觉得更冷了……我真希望有人帮我,拦住那人,可是没有,我望着他走远的背影渐渐消失……职和责联系着,我却无法完成这使命,天更明更亮了,我的心里却存留着那高大块头的背影,使我感到害羞和惭愧……

六、评价鼓励,提高写作兴趣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及时有效的评价不但能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为学生指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从而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欲望,评价学生的作文,首先要肯定优点,其次要指出不足之处,并寄予希望修正。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作出适当的评价,尤其是表扬和鼓励,可增强学生内心的成就感,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所以,首先是对学生作文的每一点进步,或者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中的某一长处常常给予夸奖,在眉批或总批中加以鼓励,在给成绩时,不以一把尺子量全体,而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进步进行衡量。其次,在批改中善于抓住学生的“点睛”之笔给予肯定,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最后,在批改中针对学生的思想倾向,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做人。让作文从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到意蕴、立意、主题,真正做到从内到外亮起来。让学生从“怕”写转变为“爱”写。

篇9:在作文中展现学生的个性风采

“八股算是死了,不过,它正如童话里的妖怪,被英雄剁成几块,它老人家整个儿是不活了,那一块一块的却活着,从那妖形妖势上看来,可以证明老妖的不死。”重温周作人的《论八股文》,我惴惴不安地发现这个老妖怪居然还活着。从教十年,我批改过的作文也不少,可是掩卷而思,为什么这些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而张扬个性的好作文简直是凤毛麟角。我的心好沉重啊!

八股的弊端不仅仅是造成文章形式上的千篇一律,更在于它钳制了丰富多元的思想,扼杀了千姿百态的个性,使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变得精神妄说猥琐﹑奴性十足。文化的先觉者对它展开了猛烈的批判,称之为“八股妖孽”,然而对它的批判不等于它的死亡。现在它又复活在我们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作文模式、行文思路、思想倾向莫不晃动着八股文的影子。

真正的文章,说到底是生命的表白、激情的飞扬、个性的展现。如冰心之清丽,如张爱玲之苍凉,如鲁迅之深刻犀利。人教版语文教材则强调指出:个性是作文的灵魂,独创是作文的真正价值所在。叶圣陶更是指出,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从生活的感受中拉出缕缕情思,并让它们去唤起读者共鸣。生活感受是写作的原动力,有了这个动力,你才能体会到提笔作文的欣喜和庄严,才能使写作成为生命的体验和人格的锤炼。可是,现在我们学生的作文不再抒写生命的感悟,而是观点与材料的组接,作文不再洋溢着性灵之美,而成了千人一面的新八股,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局面啊!哪一个语文老师愿意看到这种景象呢?我们在痛心之余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这种局面,还作文以性灵之美呢?

一、培养学生积累提炼素材的能力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对生活中落花流水的欣赏,对社会冷暖温凉的体验,都成了作文素材的来源。我从学生步入初中的第一天起,便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有感情的抒写生活的能力,有了这些感情和体验的积累,写出来的文章就有血有肉。从一根小草被风吹断产生对弱小者的同情,看见一个乞丐就试着编织人家悲惨的命运。由一次批评悟出人生的哲理,由一次考试失利归纳出学习成败的因素,这便是对素材的提炼。善于对生活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学生的作文就进入了新的领域,写出来的便是主题鲜明的文章了。记得在一次劳动之后,我让学生写了一篇关于劳动的作文,有一个学生这样写到:“这次劳动,我与张路两人合挖树坑,他向左挖,我向右挖,这样,我们两人联合挖树坑的速度明显要比其他单干的同学快的多。由此,我感受到合作的乐趣,也领悟到在现代社会中,要想成功,就必须有合作的精神。”

二﹑培养学生真诚的写作态度

作文要充溢着性灵之美,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是必要的。我们要充分引导学生以自己真情实感去体味生活,关注社会,关注现实。作文应有感而发,不能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庄子曾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一篇作品能够打动读者,其主要原因就在作者的人格和情感的流露,从这个意义讲,明代袁宏道所提出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笔”,正是我们指导学生作文要遵循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我指导学生写随笔时就强调:不拘文体,不拘开工,不拘内容,总之不拘一格写随笔,但是要有真情实感。一时间,佳作纷呈, 初二·一班的张勋根据自己近来的网上遭遇写了《网络惊魂》真诚的展示一段心路历程。一开始是抱着浪漫情思上网:“那次经不住好友的一再怂恿,终于变成了一名校园‘网虫,说句真话,我上网的目的也是想交几个朋友,说不定还会发生一段浪漫的网上情缘呢!”最后以受骗结局,对上网有了清醒的认识,而李密的《此情可待》中,倾诉了对友谊的虔诚:“我们知道,为了遇见对方,我和穗穗都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在即将会面的路上,以一颗泪的单纯与温柔,张望。”这两篇随笔都已给同学们树立了一个典范。

三、重视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特征,在写作时也就体现为不同的创作个性,作文的价值在于学生个性的抒写,因此,它非常重视学生独立的人格形式,这就必然要求学生写作文要抛弃外在的功利性束缚,保持一种领导自我的独立意志,尽可能进行个性化的表达,确立自我意识,从而显示出其精神品质的内存价值。其实,培养学生如何写文章实质就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而中学生作文中的假、大、空,从表面上看好像是一个作文问题,而实际则是作者丧失了个性的表现。在这个意义上,培养学生独立健全人格非常重要。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要始终强调以人为本,以人格的塑造为指归,以作文体现出学生的人格深度和精神力度作为衡量作文的优劣标准,培养学生真诚的写作态度,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学生就会写出独抒性灵、个性飞扬的好文章。

篇10:小学生游记作文:游自然博物馆

十·一黄金期间,爸爸带我游览了平邑天宇自然博物馆。据说这个博物馆投资了两个多亿呢,面积和展品数量都居世界第一。

我们首先参观了矿石展厅。黄水晶彩夺目,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方解石色彩缤纷,每一块都是由许多块小的方形的石头组成的,有的如玫瑰一般艳丽,有的像梅花一样清淡,有的似枫叶一般火红,有的像水仙一样洁白……五颜六色,让人目不暇接;绿莹石晶莹剔透,像翠菊一样碧绿碧绿的.。还有那变化万千的钟乳石,有的像低眉合掌的观音,有的像张牙舞爪的巨龙,有的像连绵起伏的山峰,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我们又参观了化石展厅。展厅中央立着一具禽龙的骨架化石,它仿佛在昂着阔步向前走,样子十分威猛。这里还有一具象牙化石,一根象牙竟有四米多长,可想而知那头大象有多大了。更让我惊奇的是这里竟有蚊子的化石,一只蚊子不足一厘米长,竟然连翅膀的纹络都看得清清楚楚,真是不可思议呀!

参观虽然结束了,但大自然的神奇至今让我惊叹不已!

篇11:清新自然之间尽显佳喻风采论文

摘要:散文《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文中把画荷塘、绘月色描绘得清新自然、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主要从三个方面尽显佳喻风采,即:奇特新颖的通感——传神;形神兼备的博喻——绘景;形象生动的人喻——灵动。

关键词:通感 传神 博喻 绘景 人喻 灵动

一幅清新、美丽的景象映现眼前: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色溶溶,像梦幻,像歌声。这里有画、有诗、有情,更有深邃的意境,使人沉醉于素淡朦胧、和谐宁静的月色之中,久久不愿离去,这就是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如此引人入胜、留恋忘返的佳境是作者以诗人灵敏的触觉、游目骋怀的观察、瑙珠严辨的品味,更是十多处精巧比喻的妙用产生的艺术效果。

一、奇特新颖的通感——传神

钱钟书说,通感就是指“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即把一种可感的形象转化为另一种可感的形象的方法,其特点是感觉的转移。而最能体现朱自清比喻精妙的就是那种“以耳为目,以声类形”的比喻——通感。由于作者对描写对象有极其深刻的体会,因此突破了一般经验而产生一种奇特、新颖的手法,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荷香本是嗅觉的可感形象,作者却把它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使其转化为听觉交织在一起,让读者自然而然地品味出荷香的幽雅淡远,启迪读者更加深远地联想和想象。微风轻拂,暗香浮动,若有若无,时断时续;远处高楼之上似有人在吟唱,隐隐约约,忽近忽远。缕缕花香扑鼻,恰如歌声阵阵悦耳,美感互通,思绪悠远,令人恍如置身香气四溢的林园、余音绕梁的歌海之中,花香清幽,歌声渺茫,沉醉其中,物我两忘。又如:“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流动的.波光本是无声的,作者却以音乐的灵动写月色之变幻,以名曲之和谐喻月影之默契。月色并不均匀,忽明忽暗,并与树影相映相生、自然交融;而在这明暗交错之间似有音乐流淌,强弱有致,高低起伏。以“名曲”绘“和谐的旋律”,于不知不觉之间将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独具风致,轻盈雅致。

作者就是运用了这种古典诗歌中常有的“通感”的艺术手法,通过感觉的转化,摹拟了香和光时断时续、似有若无的形态,使难以描摹的感觉,通过另一种可感形象而具体化了。

二、形神兼备的博喻——绘景

博喻,就是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的描绘,说明同一个本体。 博喻绘景,景物多姿多彩;博喻摹声,声音逼真传神;博喻写人,人物形神毕肖;博喻说理,道理具体明白;博喻抒情,情思隽永动人。如:“……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喻花瓣之光润,星星绘月色笼罩之下荷花之光泽,刚出浴的美人极言荷花纤尘不染之洁净、娉婷婀娜之体态。这一组比喻分别从质地、色泽、品德、情态等多方面描绘出一朵朵不胜娇羞、风情万种、品高质洁的出水莲蓉,似颗颗明珠撒落池中,恰点点星光碧空闪烁,如曼妙佳人莲步摇曳……绘形绘色,表里兼具,相得益彰。再如作者描写荷塘之上的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轻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月光如水,静静倾泻,似牛乳沉过花叶,若轻纱笼着幽梦。牛乳状月光之洁,轻纱描月光之淡。皎皎月色,如轻纱遮面,柔和朦胧,亦真亦幻,恍如仙境。

同一景物多重比喻,形神兼备,浮想联翩,唤起了读者诗意般的遐想。这或许就是博喻的魅力。

三、形象生动的人喻——灵动

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态,用人的各种特征来描写景物,绘其形,摹其态,寓于情,寄于思,使本来没有思想情感的日月星辰、山河川流、花草树木染上一抹人性美的色彩,又是朱自清此散文成功的又一亮点。

如对“荷叶、荷花”的描写:“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袅娜”地开着的,“写绽放的荷花有如热情的倩女,正充分展现,显示其美丽;袅娜传神地绘出柔美的姿态”;“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写含苞待放的蓓蕾,有如娇羞的处子,遮掩着内心的秘密。

上一篇:四届一次教代会会议议程下一篇:封建文化的高峰——五彩缤纷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