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茶周记

2024-05-05

家乡的茶周记(共11篇)

篇1:家乡的茶周记

在慢生活的兴化,“喝茶”并不是纯粹就是喝茶,还有吃早饭的意思。兴化人悠闲的生活中,早上“皮包水”,下午“水包皮”的习俗似一粒种子,深深植入其中,使人们的心中流淌出一股暖流,流淌出一股浓浓的情意,兴化的早茶让兴化人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让兴化人的生活充满了艺术般的情趣。

茶馆在兴化几乎随处可见,无论是大街亦或小巷,走几步就可以看见一个茶馆。“兴化人家”这个茶馆位于闹市区,步入其中,仿佛穿越了时光,雕花的屏风,古色古香的桌椅,各色灯笼形状的吊灯各具特色。十几张圆桌摆放在大堂里,人们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时不时拿起筷子,吃上几口小菜;时不时举起茶杯,喝上一口清茶,真是好不惬意。

我与六七位同学随便找了一张桌子坐下,拿来菜单便开始点餐,大家七嘴八舌,很快就点好了。烫了烫筷子,泡了一杯龙井茶,坐等服务员上菜。

兴化早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烫干丝了,如果来兴化吃早茶,不品尝一下烫干丝的话,就等于没吃过兴化早茶。烫干丝的师傅把百页细细地切成丝,泡入水中,等客人上了桌,师傅便会从水里抓上一把,放入盘中,用开水浇烫,再用大手快速拧干,这个过程需反复三次,干丝才算烫透。接着在干丝的周围摆上花生米、生姜片、芹菜、大蒜,再搁一勺白糖,淋上麻油,浇上卤汁。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烫干丝就呈现在食客的眼前了。

包子是兴化早茶的压轴戏。兴化的包子独具风味,皮薄馅多。咬上一口,包子里的汤汁就会慢慢溢出,快速吮吸一口,那滋味只有吃过兴化包子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兴化早茶如同润滑剂,拉近了兴化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兴化这座小城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在这座小城里生活每个兴化人都会从心底里发出对自己家乡的赞美。

篇2:家乡的茶周记

从我记事起,每当吃过晚饭,总看到一个情景:父亲拿着茶具,坐在椅子上,烧水、烫杯、放茶叶,用开水洗一遍茶叶,再用第一次泡的茶倒出来洗杯子,然后拿着小杯子闻一闻茶香,最后再次倒入开水泡茶.....而母亲则在一边坐着,耐心的等着品茶。当时的我,一看到爸爸泡茶,就知道可以看电视了,于是一个箭步冲到电视机前打开电视,一边品着茶,一边欣赏着电视节目。这真是一种生活的乐趣。唐代的孙淑曾在《对茶》中说道:“小阁烹香茗,疏帘下玉沟。灯光翻出鼎,钗影倒沉瓯。”这诗就如同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写照。

茶的品种有很多,喝法也是千奇百怪。但为什么偏偏是潮汕工夫茶成为“茶中之王”呢?工夫茶的喝法就是博大精深的。首先,要把茶倒进茶壶里,这叫“请君入瓮”。然后用沸水冲泡,再用壶盖拂去壶中的泡沫,接着是烫杯,潮汕人可以同时一手洗两个杯,动作迅速,声调铿锵,姿态美妙。最后是分茶,就是把茶依次平均地倒入茶杯,这一过程叫“关公巡城”。当茶快倒完时,我们会让茶壶在茶杯上轮流滚动,还要用力地点,这叫“韩信点兵”。

其实,在品茶的过程中可以让你紧张的神经得到放松;有时约上几个朋友,边品茶边聊天,彼此也增进了友情。所以,工夫茶讲究的是一种文化、交友、享受......

篇3:家乡的茶作文

夜凉如水,深蓝色的夜空里,不见星星,只有盈盈的月光依旧。坐在古旧的木质小凳上,依偎在外婆身旁,我手捧着一杯暖暖的茶,静静地看着她,看她烘制着青豆,也看着拙劣锅炉里的木条,缓缓地化为火焰后的余灰。金色的火苗闪烁着,照在外婆的脸上,明灭不定。烘青豆用的金属盘与锅炉的缝隙里,腾腾的热气在微凉的夜里打着旋儿往上扑,终消失不见,就像那段属于童年的记忆,那段关于故乡的回忆,明明当有很多,却也只剩下那碗茶。

那是一碗怎样的茶呢?我也说不上来,只知道那碗茶很香,微咸,带着家的`味道。茶里放了烘好的青豆,盐腌过的枳实皮,还有炒熟的野芝麻,配上茶叶,在滚烫的开水里沉浮,又归于沉静。零碎的芝麻就像零碎的记忆,一点点在脑海里浮现。

多少年未曾见过外婆烘制青豆了呢?已记不清了。不过烘青豆似乎是这块故土的习俗,因为依稀里,我仿佛还能看见家家户户将碧绿碧绿的青豆从毛茸茸的外壳中被剥出,豆儿嫩嫩的,还带着青涩而朦胧的外衣,被平铺在金属锅上。或许不能称之为“锅”,那只是块被围起了四周的金属盘罢了。盘下的炉灶里,木材被火焰侵蚀着,劈啪作响,迸射出如烟花般一瞬美丽的星火。腾腾的热气传递到金属盘上,烘烤着小巧的青豆。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中的青豆外衣一点点变得褶皱,原本嫩嫩的豆儿随着水分的丧失而慢慢变得坚硬,也愈发小起来。

馋嘴的孩子,如儿时的我,在陪伴大人们烘烤的同时,小抓一把,攥在手心里,时不时嚼一粒,也颇有一番趣味。还未完全烘制成功的青豆尚带着炉灶里烫烫的火气,热红了小手心儿,连带着也将那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热气带进了心里。

茶里的青豆是我的最爱,至今未曾改变,倒是那盐腌的枳实皮,如今却见得少了。不是说不爱吃了,只是如今家里已不再有那株树了。

小村镇的开发,拆掉了过去的房子与院子,连带着对过去的故土那最后一点记忆也快没了。小时候的日子还真是无虑,无虑到如今的我几乎快对故土没什么印象了,只余下过去小院子里的枳实树和那股清香了。过去的房子似乎是二层半高,好看与否已记不清了,但尚记得后面的院子挺宽敞,在过去种着不少果树,其中枳实树尤得我心。算不得高大的枳实树,长得与橘树无差,不过古人也曾说过:“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家乡虽不是淮北,但枳实长得像橘倒是真没说错。

每年四到五月,院里的枳实树便开了满满一树的白花,纤长柔弱,淡香环绕,像极了江南娉婷的女子,婉约而淡雅。待一树花谢,果便开始结成,陆陆续续,从六月直至十一月,由青及黄。至于我所说的泡茶喝,是取其未黄之时,愈青愈香,味道也愈佳。将它的皮剥下,以盐相腌,放个几天,便可用于泡茶了。不过,由于瓤着实太酸,无他用,只好扔掉,也怪可惜的。

如今想起那个小院子,能想起的也只剩这株树了,枳实的香味,直到现在也依然未曾忘却,偶尔见到,除惊喜外,也多了分怀念,怀念当初的那个院子,那段时光。

杯里的茶水已喝干了,豆却尚未烘好。从过去的回忆里回到现实,腾腾的热气依旧在向上扑着,我捧着手里的杯子,起身回到新落成的房子里,那儿还有些烧开的热水,可以让我再泡一杯茶,再陪着外婆坐一会儿。

篇4:家乡的茶作文

桥梁,茶在潮阳人的生活里可谓骨肉相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邻里乡亲,只要是到家里做客,主人都会出于礼貌,热情的为其沏上一杯茶,即使是一个再贫苦的人家里也绝不会没茶。茶也是连接邻里乡情的重要方式。正所谓“金邻里银亲戚”,每当邻居来时,沏上一杯茶,浓浓的温暖便在其中……

礼仪,潮汕人更注重细节。又如喝茶时,长辈没喝,晚辈便不可动手去端茶杯,喝的时候也不能一口闷,要慢慢品味,表示对屋主的尊重等等这些细节,都蕴含了潮汕人的礼貌,彬彬有礼。

明镜,茶,使人回味无穷,对于智者,更是能从中品味出人生的道理。苦尽甘来是茶带给人们的普遍看法,小孩总是不喜欢喝茶,因为茶没有他们所想要的甜蜜的感觉。而对于青少年,茶是一种解渴的饮品,而对于持家的潮汕妈妈,她们更是把茶当做“消磨时光”的道具,潮汕男人都知道,生活总会带点苦涩,茶给予他们以回忆苦涩的机会,更能够忆苦思甜,努力拼搏。

“茶”是潮汕人民血液中固有的东西,茶圣写的《茶经》更是给潮汕人民以启示,人们赋予它以更多变的形式,并将它们留在潮汕,让子子孙孙能够永远不忘记先人的教导。

人们总是说:“潮汕人真聪明,真懂得做事。”真的是潮汕人聪明吗?我想,也许吧!但茶教给他们更多的道理,是茶中的深刻道理使潮汕人民更经得起磨练。喝茶,总是要先经过沸水的考验,洗掉身上的涩味。

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从幼稚到懵懂,再到冲动,最后沉寂,变成一个成熟稳重的人。茶的美味,是必须经过层层磨难,层层烈火的烘焙,最后还要经过沸水才能成就一杯好茶。

篇5:我爱家乡的茶作文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去商南茶坊踏青,我走在茶坊的小路上,看到那刚探出头的小草,还有茶树上新发出来的嫩芽,在这个干旱的春季,凭着它们顽强的毅力,生长出来,那嫩绿的颜色,毫无保留地装饰着美丽的春天。正如诗人白居易笔下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柳树和嫩嫩的茶芽也在告诉我们:万物复苏的春天已经悄然来到!

微风拂过,送来缕缕清香——顺着香气,我们穿过茶林,眼前的风景瞬间变了,映入眼帘的是密密层层的粉红。美丽的桃花,翠绿的茶林,让我忍不住张开双臂尽情的拥抱大自然,然后索性躺在桃林下,欣赏着桃树上粉红的桃花,在无限的静谧中,幸福之感涌上心头,阳光也如同妈妈温暖的双手温柔地抚摸着我,蓝天安祥极了,偶尔有几只从南方回来的燕子从我上空飞过。

这时,有一群小朋友从远处拽着风筝跑了过来,不时的往天空看一看,看谁放的风筝最高;有的小朋友在地上打滚,尽情的放松;有的小朋友在草地上尽情的奔跑,释放学习的压力……

篇6:我爱家乡的茶作文

咸茶是用茶叶磨成糊的,也可以加上生芝麻、生薄荷,撒下盐,用开水冲制,盖上盖,泡上片刻。然后一碗一碗的盛起。撒下芝麻、花生、虾仁。一碗碗美味可口的咸茶就上桌了。每逢亲朋好友到家来,嫁女娶媳妇,或是宝宝满月,都会擂上咸茶招待客人,咸茶一上桌,一时就满堂飘香,令人未喝就满口生津。

外婆经常来我家,她一来,就有咸茶喝了,我特别高兴,小时候,我看到外婆坐在小板凳上,双腿夹住一个陶制的擂钵,握一根半米长的檑棍,频频旋转。我看了觉得很有意思,就抢着要擂,可我却转不动,没几下,擂钵却让我敲破了。我虽不会擂,但我爱喝,特别是在夏天,放学回家,满头大汗,外婆说:“悦,喝碗咸茶。”喝下一碗咸茶,感觉十分舒服,它既解渴又解饥,真是妙不可言。因为从小爱喝咸茶,大人们给我起了个外号:咸茶婆。

篇7:我爱家乡的茶作文

我的故乡武夷山上有许多茶叶,其中最有名的是武夷岩茶。武夷岩茶属于乌龙茶,绿叶红镶边,形态艳丽,深橙亮黄。每当春天来临,春雨纷飞时,武夷岩茶的每一片叶子都会争先恐后地探出头来,喝着雨水,高兴的直唱歌。早春后,岩茶越长越旺盛,叶子由嫩绿变成翠绿色,茶叶就可以摘捡起了。

我小时候很喜欢泡茶,爸爸工作也要用到茶叶。每一次,爸爸把茶叶拿回来,我都要去泡一泡当我把开水倒入辈子的时候,汤色像玛瑙一样。我喝了喝,呀!刚入口时满口的苦味,但喝进去就觉得一阵阵清香徘徊在嘴里,我忍不住喝了一杯又一杯。我发现它既有红茶的甘醇,又有绿茶的清香。喝完了岩茶,过了很久,清香甘爽的味道还是回味悠悠。我还记得美食大师袁枚说过:“尽尝天下之茶,以无疑山顶所生,冲开白色者为第一。”我想:“我家乡的武夷岩茶真的是很棒的!”

篇8:家乡的茶小学作文

春天,村庄里弥漫着淡淡的花香,那是乡亲们房前屋后种着的果树开花了。洁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田野里金黄的油菜花,紫色的草籽花,山上油桐也开得正欢,更有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热烈地怒放着。山上的茶叶绿得发亮,看着那晶莹的绿,叫人立刻就想咬进嘴里嚼一嚼。

奶奶把嫩嫩的茶叶采摘来,放到一个倾斜的大锅里面(那大锅是被火烧得滚烫滚烫的)茶叶就在锅里面蹦跳起舞。外公长着老茧的手快速地翻滚着茶叶,慢慢地,茶叶缩起了身子不再舞动。这时候外公把茶叶起锅了,放在通风的地方让它散热。接着外公依然有力地反复旋转着揉茶叶,直到清香的汁水渗出来。

该是茶叶第二次入锅的时候了。这时候锅无需很热,微微的火星让锅保持着一定的温度。让茶叶随着外公的节奏慢慢地翻滚、旋转。茶叶在外公奇妙的手下转变着形状,有起的小细条,慢慢地,慢慢地变成了圆形,茶叶总算炒制完成。、

篇9:家乡的茶作文500字

春天的乐趣,莫过于摘茶了。奶奶,姑姑,妈妈,我早早地便去了茶园操练身体——摘茶去了。我提着桶子,走在后面,很不情愿地走着。茶树上,到处都是细嫩的茶叶。妈妈告诉我,像那种大叶不要摘,不然揉茶时会破坏茶叶的口感。我放下桶子,用手把一朵很嫩很绿的叶子摘下,大约有四五片吧,堆在一起。我又去摘我发现的另外许多茶叶,不一会儿,我的手上便拿满了许多黄绿色的茶叶,我将它们小心翼翼地放入桶子。我抬头仰望山上更大的茶林,不由发出感叹:“唉,这要何年何月才能摘完啊!”我又看到了许多嫩叶,便继续摘茶去了。大约过了半个上午,桶里便装满了茶叶。奶奶笑盈盈地提着桶子回家揉茶去了。回到家中,我迫不及待地喝了一口茶,不时,感到一股清香,回味无穷。“啊!还是家乡的茶好喝!”

夏天的乐趣,便是在茶林里玩捉迷藏了。到了七月份,茶林里满是大片的成熟的叶子,那是乡亲们摘茶时留下的。现在,人躲在茶树后,几乎都看不见了。我和伙伴们一玩就不想回家,甚至从正午一直到晚霞出来时,我都是在茶园度过的。

秋天,便只能观赏这片茶园,或在茶园散步,享受田园风光。

冬天,特别是满山是雪是,打雪仗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篇10:家乡的茶作文500字

要去茶馆我要说说茶馆的发展。

从资料显示,茶馆起于唐代,繁荣于宋代,那时候人们安居乐业,喝茶就是一种悠闲生活的体现。后来,世事变迁,茶馆慢慢衰退,直到近代开始慢慢繁荣起来,现在大有发展之势,就看我们杭州吧,茶馆越来越受人们喜欢,每到休息天,茶楼里就没有空位了。人们坐在环境优美的西湖边,悠闲自得,畅想人生,真是赛过神仙啊!茶楼由古代的方桌和方椅,改成了现代的垫子,由古代的茶厅变成了现代的大包箱,由古代茶楼点菜的规则,变成能茶楼吃自助餐,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由古典的茶楼风格变成了现代茶楼的风格。等等等等,还有许多地方有了大变化。

茶楼有这么大的变化,当然也少不了茶叶啦!茶有很多种,有开化龙顶、福建铁观音、杭州龙井等等,茶是一种文化,是一种艺术。古人以茶会友,以茶传道,而我们现代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看着茶楼里的客人谈天说地,评古论今

也是一种享受。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成为人们交流的桥梁。

篇11:家乡的茶作文500字

“自古岭北不产茶,唯有泾阳出砖茶”。这是对泾阳县茯茶的赞美。我的家乡在咸阳,咸阳泾阳县的茯茶,可谓是家喻户晓了!前一段时间热播的《那年花开月正圆》让茯茶的名气越来越大。

茯砖茶,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因其是在夏天三伏天加工而成的,其香气和作用又类似茯苓,且蒸压后的形状呈砖头状,故称“茯砖茶”。又名“封子茶”“泾阳砖”,是在加工茶类中黑茶紧压茶的一种。

都说年迈的老人最喜爱喝茶,但是在我家,孩子们都喜欢与老人一同喝茯茶。茯茶都以“金花”来看它的好坏,所谓“金花”是一种有益菌,是国家二级机密保护菌种,在大自然,只有千年灵芝才有。用水煮好的茯茶,香气纯正而又持久,陈香显露,茶水的色泽清澈,红浓又明亮,滋味醇厚又有一种绵滑的感觉!

茯茶不仅味道优良,茶香迷人,而且还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他补充膳食营养,故而有“生命之茶”的美誉;它消食健胃,特别适合老年人喝;它降血糖,对人体有很大好处;它降血压,能防止血小板黏附聚集,抑制动脉平滑肌细增生……

上一篇:淘宝小卖家推广计划下一篇:关于失恋后想念对方的思念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