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贵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2024-05-03

袁贵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通用8篇)

篇1:袁贵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为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常委xx同志在我某某视察时的指示精神、某某某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座谈会精神和全某《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方案》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某地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高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结合我某地工作实际,以培养青少年的基本道德观念、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社会责任感为宗旨;以18岁以下青少年为重点对象;以学校德育教学改革、少先队建设、开展读书活动和道德实践活动等为主要内容;以实践基本道德规范为着力点,坚持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和“三贴近”的原则,从基础工作做起,从具体事情抓起,整章建制、规范行为,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广泛参与、入心入脑,引导广大青少年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活动安排

(一)加强学校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1、针对不同教育阶段加强和改进德育教学内容。具体安排五项工作:

(1)小学德育教学要从最基本的礼仪礼节、社会生活常识和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为主要内容,做好打基础的工作。

(2)中学德育教学要以社会公德、遵纪守法、“五爱”为主要内容,引导他们提高思想觉悟,逐步树立“三观”。

(3)高中德育教学要在抓好前两个阶段德育工作巩固提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的基本知识、基本观点教育、加强国情教育和成就教育,逐步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4)职业学校要注重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创业精神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

(5)中小学校都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某地教育局牵头,团某地委、文明办参加)

2、大力开展以“五讲五做”为主题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具体安排八项活动。

1)广泛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各中小学校每年要组织祭扫一次烈士墓,参观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一次文艺演出,组织一次运动会,看一场好电影,参加一次公益性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陶冶和提高。

2)广泛深入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加强好书推荐、好书点评、好书导读等方面的工作,引导广大青少年多读文学经典名著,多看文艺经典名品。要把读书活动与各有关方面组织开展的主题教育、丰富多彩的各种团队活动结合起来,使读书活动的主题更加突出,内容更加鲜活,形式更加新颖,真正为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

3)利用学雷锋活动日、清明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八一、一二.九等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征文、演讲、歌咏、舞蹈和社会活动,在活动中增强爱国主义,培养良好道德品质。

4)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四进”实践活动,重在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

5)组织开展鸡东某地第四届“四有”少儿标兵和第二批百校百名“五小”公民形象大使评选活动。培养品德优良、勤奋好学、遵纪守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楷模。

6)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红领巾助残”、“红领巾夏令营”、“艰苦磨炼营”等社会实践活动,重在培养社会实践能力。

7)举办全某地第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

8)围绕“五讲五做”开展其他符合学校、学生特点的实践教育活动。(某地教育局、某地委宣传部牵头,团某地委、某地妇儿办、某地文明办参加)

(二)切实加强社区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某地委宣传部、民政、教育、共青团等部门协调指导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完善组织机构,切实加强社区团组织建设,保证青少年德育工作有组织管,有人负责抓。逐步构建青少年德育工作社区化,社区活动教育化,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网络。

1、加强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

社区要协调教育部门、中小学校和驻区单位,依据社区内的企业、街道、学校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尽可能地开辟青少年活动阵地。

2、组织青少年参加社区开展的各种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以春节、五四青年节、七一等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组织社区青少年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使社区青少年在活动中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2)组织社区青少年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主题教育,号召青少年使用文明用语,拥有文明行为。制作宣传牌、警示牌。

3)以镇中社区、警民社区、北华社区为重点,开展“青年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强化青少年的文明意识,促进青少年志愿者健康成长。

4)开展城区青少年“三下乡”活动,强化青少年服务意识。使青少年在活动中深入社会,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在服务社会、传播文明的实践中长才干、做贡献。

5)组织社区青少年开展“提升鸡东人形象”主题系列活动,以广场文化活动为主。(社区管委会牵头,某地教育局、某地文明办、团某地委参加)

三、保障条件

1、着眼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成长过程的序次,搞好新《中小学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实施工作,规范学生言行,要体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某地教育局牵头,团某地委参加)

2、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配套设施,为广大青少年参观学习创造条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面向广大青少年开放要实行优惠政策,学生集体参观学习实行免票,持学生证和18岁以下身份证的个人参观学习实行半票。搞好鸡东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举办好专题展览、巡回展览,扩大和延伸教育功能。(某地委宣传部牵头,某地财政局、某地教育局、某地文体办、团某地委、某地妇联参加)

3、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文化体育活动。增加图书馆、体育馆的开放时间,节假日要全天开放,收费实行免费或半费。各中小学校要充分发挥阅览室、微机室、实验室、语音室等专业教育的功能,安排好青少年学生的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生活,节假日期间要全天开放,提高校内各种活动场所或相关设施的利用率。(团某地委、某地教育局牵头,某地财政局、某地文体办、某地妇联参加)

4、大力加强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管理,创造良好育人环境。采取对网吧实施监控、上网实名制等措施,加强对社会网吧的管理,切实把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等规定落到实处。对网吧实行总量控制,取谛无证照经营或违法行为严重的非法网吧,规范其从业行为。做好软件开发的调研论证工作,开发鉴别和封堵一些网站特别是国外网站“黄赌毒”内容的软件。(某地教育局、某地公安局牵头,某地广播电视局、某地科学技术与信息产业局、某地文体办、文管所参加)

5、加强文化、影视、出版工作和某场监管,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动员和组织作家、艺术家创作生产一批儿童艺术作品。某地电视台要办好儿童专题、专栏节目。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堵源截流,标本兼治,坚决查缴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出版物,净化文化某场,防止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的侵蚀。(某地教育局、某地广播电视局分别牵头,某地公安局、某地文体办、团某地委、某地文联参加)

四、组织领导

为协调各有关方面推进落实,成立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某地委宣传部社宣组。某地领导小组要定期听取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加强督促检查,掌握工作进展情况。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深入试点单位搞好调查研究,及时发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成效。

五、几点要求

1、提高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领导的指示和某某某委要求上来。各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当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它作为一件大事摆上重要日程,成立组织机构,要配有专人负责。

2、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分头组织实施。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和分工,要按照《方案》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更加具体的实施方案,分头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的方案于1月15日前报某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3、加强协调配合,合力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党政各部门及社会方方面面,工作难度很大。各有关部门既要按分工抓好自己牵头工作的落实,又要紧密配合,协调运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4、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社会宣传和舆论引导。某地电台、电视台、报社等新闻单位要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宣传,及时宣传报道工作进展情况和先进经验,创造有利于工作发展的舆论氛围。

篇2:袁贵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结合我县工作实际,以培养青少年的基本道德观念、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社会责任感为宗旨;以18岁以下青少年为重点对象;以学校德育教学改革、少先队建设、开展读书活动和道德实践活动等为主要内容;以实践基本道德规范为着力点,坚持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和“三贴近”的原则,从基础工作做起,从具体事情抓起,整章建制、规范行为,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广泛参与、入心入脑,引导广大青少年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活动安排(一)加强学校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1、针对不同教育阶段加强和改进德育教学内容。具体安排五项工作:(1)小学德育教学要从最基本的礼仪礼节、社会生活常识和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为主要内容,做好打基础的工作。(2)中学德育教学要以社会公德、遵纪守法、“五爱”为主要内容,引导他们提高思想觉悟,逐步树立“三观”。(3)高中德育教学要在抓好前两个阶段德育工作巩固提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知识、基本观点教育、加强国情教育和成就教育,逐步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4)职业学校要注重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创业精神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5)中小学校都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县教育局牵头,团县委、文明办参加)

2、大力开展以“五讲五做”为主题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具体安排八项活动。1)广泛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各中小学校每年要组织祭扫一次烈士墓,参观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一次文艺演出,组织一次运动会,看一场好电影,参加一次公益性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陶冶和提高。2)广泛深入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加强好书推荐、好书点评、好书导读等方面的工作,引导广大青少年多读文学经典名著,多看文艺经典名品。要把读书活动与各有关方面组织开展的主题教育、丰富多彩的各种团队活动结合起来,使读书活动的主题更加突出,内容更加鲜活,形式更加新颖,真正为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3)利用学雷锋活动日、清明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八一、一二.九等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征文、演讲、歌咏、舞蹈和社会活动,在活动中增强爱国主义,培养良好道德品质。4)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四进”实践活动,重在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5)组织开展鸡东县第四届“四有”少儿标兵和第二批百校百名“五小”公民形象大使评选活动。培养品德优良、勤奋好学、遵纪守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楷模。6)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红领巾助残”、“红领巾夏令营”、“艰苦磨炼营”等社会实践活动,重在培养社会实践能力。7)举办全县第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8)围绕“五讲五做”开展其他符合学校、学生特点的实践教育活动。(县教育局、县委宣传部牵头,团县委、县妇儿办、县文明办参加)(二)切实加强社区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县委宣传部、民政、教育、共青团等部门协调指导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完善组织机构,切实加强社区团组织建设,保证青少年德育工作有组织管,有人负责抓。逐步构建青少年德育工作社区化,社区活动教育化,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网络。

1、加强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社区要协调教育部门、中小学校和驻区单位,依据社区内的企业、街道、学校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尽可能地开辟青少年活动阵地。

2、组织青少年参加社区开展的各种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1)以春节、五四青年节、七一等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组织社区青少年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使社区青少年在活动中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2)组织社区青少年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主题教育,号召青少年使用文明用语,拥有文明行为。制作宣传牌、警示牌。3)以镇中社区、警民社区、北华社区为重点,开展“青年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强化青少年的文明意识,促进青少年志愿者健康成长。4)开展城区青少年“三下乡”活动,强化青少年服务意识。使青少年在活动中深入社会,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在服务社会、传播文明的实践中长才干、做贡献。5)组织社区青少年开展“提升鸡东人形象”主题系列活动,以广场文化活动为主。(社区管委会牵头,县教育局、县文明办、团县委参加)

三、保障条件

1、着眼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成长过程的序次,搞好新《中小学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实施工作,规范学生言行,要体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县教育局牵头,团县委参加)

2、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配套设施,为广大青少年参观学习创造条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面向广大青少年开放要实行优惠政策,学生集体参观学习实行免票,持学生证和18岁以下身份证的个人参观学习实行半票。搞好鸡东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举办好专题展览、巡回展览,扩大和延伸教育功能。(县委宣传部牵头,县财政局、县教育局、县文体办、团县委、县妇联参加)

3、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文化体育活动。增加图书馆、体育馆的开放时间,节假日要全天开放,收费实行免费或半费。各中小学校要充分发挥阅览室、微机室、实验室、语音室等专业教育的功能,安排好青少年学生的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生活,节假日期间要全天开放,提高校内各种活动场所或相关设施的利用率。(团县委、县教育局牵头,县财政局、县文体办、县妇联参加)

4、大力加强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管理,创造良好育人环境。采取对网吧实施监控、上网实名制等措施,加强对社会网吧的管理,切实把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等规定落到实处。对网吧实行总量控制,取谛无证照经营或违法行为严重的非法网吧,规范其从业行为。做好软件开发的调研论证工作,开发鉴别和封堵一些网站特别是国外网站“黄赌毒”内容的软件。(县教育局、县公安局牵头,县广播电视局、县科学技术与信息产业局、县文体办、文管所参加)

5、加强文化、影视、出版工作和市场监管,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动员和组织作家、艺术家创作生产一批儿童艺术作品。县电视台要办好儿童专题、专栏节目。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堵源截流,标本兼治,坚决查缴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出版物,净化文化市场,防止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的侵蚀。(县教育局、县广播电视局分别牵头,县公安局、县文体办、团县委、县文联参加)

四、组织领导为协调各有关方面推进落实,成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委宣传部社宣组。县领导小组要定期听取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加强督促检查,掌握工作进展情况。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深入试点单位搞好调查研究,及时发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成效。

五、几点要求

1、提高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领导的指示和省市委要求上来。各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当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它作为一件大事摆上重要日程,成立组织机构,要配有专人负责。

2、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分头组织实施。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和分工,要按照《方案》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更加具体的实施方案,分头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的方案于1月15日前报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3、加强协调配合,合力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党政各部门及社会方方面面,工作难度很大。各有关部门既要按分工抓好自己牵头工作的落实,又要紧密配合,协调运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篇3:袁贵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4. 社会预防

社会作为青少年成长的外部场所, 要想让青少年能有一个健康科学的成长环境, 党政企就必须做好良好全面的保障工作。针对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 政府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来打击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违法犯罪行为并严查甚至取缔不正当的娱乐场所。另外在打击的同时, 要给青少年提供更多积极向上的活动场所和优秀文化产品等充满正能量的资源来丰富青少年的业余生活。用健康的“精神产品”来充实青少年的头脑, 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品位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 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预防教育做好后勤保障。

青少年是国家政治建设、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青少年作为21世纪的主人, 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教育和培养好青少年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大计。因此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甚至每一个社会人, 都需要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预防教育, 减少犯罪而努力。

摘要:预防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预防青少年犯罪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维护社会稳定, 为社会经济文化创建良好环境的重要课题之一。将思想道德中的预防教育运用到青少年犯罪的预防中是十分有效和必要的。

关键词:思想道德,预防教育,青少年犯罪

参考文献

[1]郑永廷.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M].广东教教育出版社, 2000, 87.

[2]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 2000.

[3]郑永廷.张静.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J].思想理论教育, 2005, (05) .

[4]周长庚.新世纪预防青少年犯罪战略构想[J].青少年犯罪研究, 2001, (01) .

篇4:袁贵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近日,教育部内部审计工作视频会议在京召开。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按照“三严三实”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决策部署,不断完善制度、健全机制,进一步加强教育内部审计工作,为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袁贵仁指出,加强内部审计,是规范权力运行的重要手段,是强化过程监管的重要方式,是提高资源绩效的重要保障。要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使内部审计发挥更主动、更关键、更积极的作用。

袁贵仁对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五方面要求。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领导机制,行政“一把手”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依法依规直接领导内部审计工作。要独立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依法独立开展,不受干涉、不受干扰。要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加强审计人员教育培训和轮岗交流。二是巩固深化基础业务。要巩固深化工程项目审计,对重大建设项目要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注重审计控制与审计评价相结合。要巩固深化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定完善相关制度规定。要巩固深化预算管理审计。加强预算编制管理审计和预算执行过程审计,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预算执行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加大重点领域审计力度。要以严格落实“八项规定”、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推动建立长效机制为重点,加大公务支出审计力度。要以规范预算编制执行、完善内部管控机制、提高使用效益为重点,加大科研经费管理审计力度。要以规范资产管理、严格工作规程、促进保值增值为重点,加大国有资产管理审计力度。四是积极拓宽审计范围。要探索开展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等政策措施的跟踪审计。要适时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反映制约改革发展的政策规定,推动解决存在的问题。要通过推动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建立健全规范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五是着力强化结果运用。要狠抓整改落实,严格追责问责,探索向社会公开直属高校和直属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

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主持会议。中山大学、重庆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和东南大学作会议交流发言。教育部各司局主要负责人,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审计、财务部门负责人及各直属高校领导班子成员,学校全体审计干部,学校纪检、人事、财务、资产、基建、后勤、产业等部门负责人等共2000多人分别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参会。

篇5:大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也是当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欲成才先成人,“德”乃为人之本。著名诗人但丁说过:“道德常常可以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一个人即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如果思想不端正、作风不正派、志向不远大、爱国不强烈,必定难有大作为。因此,成才固然重要,但成人是基石。那么,何为成人?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不是与生俱来的先天禀赋,而是后天精心培育和锤炼的结果。青少年时期是培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黄金阶段,大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提升青少年道德素养水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不仅是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也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题中之义。二是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着力完善德育体系。人的成长是有规律的。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爱国情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养成良好道德品质、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意识,是一个通过教育逐步培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毛主席说过,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我们要根据青少年学生在不同教育阶段的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接受能力,科学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探索适合学生不同年龄段特点的道德教育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道德教育,使之紧贴时代、紧贴发展、紧贴实际,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科学编纂符合浙江实际的学生德育教材,加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中小学德育课教师的专题培训和骨干培训,进一步夯实青少年德育教学的基础。要依据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合理规范各阶段德育目标内容,科学设置德育课程,适时推广一批德育精品课程,形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机统一的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也强调,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精神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紧紧围绕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核心问题,坚定不移地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切实增强他们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着力强化德育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导向。我们之所以矢志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目的不只是为了让青少年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只有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所以,我们必须把成人与成才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自觉把德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自觉融入到青少年教育全过程,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入开展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浙江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学生把成人与成才结合起来,促进青少年知行合一、德才并进、全面发展。

三是坚持学校德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着力优化德育环境。青少年兴,则国兴;青少年智,则民族智。当前,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日趋复杂,特别是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各种思想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社会文化越来越多元多样多变,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迅猛发展对青

少年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这要求全社会要共同关注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一方面,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扎实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使广大青少年从小就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基础;另一方面,要广泛动员家庭和社会的力量,调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各类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建立起教师与家长、学校与社区经常沟通的渠道和机制,形成共同推进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合力和关心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近年来,浙江在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实践,比如宁波推行的“社区四点钟学校”,免费接收放学后的小学生,由退休老同志和大学生担任义务老师,组织他们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受到了广泛赞誉和欢迎。

四是深化教育改革,着力创新德育模式。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浙江已实现了基础教育由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向普及学前三年到高中段十五年教育的跨越,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跨越。我们要积极顺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把创新德育工作模式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抓手,把思想道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全面贯彻落实到“教育强省”建设过程中,努力把德育工作推向更高的水平。为此,我们要进一步丰富和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方式,继续深化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全面实施学生成长记录和家校联动制度,努力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要按照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为国家培养各类合格人才的原则,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教学改革,减总量、调结构、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使德育融入到高中教学各环节;要继续深化完善本科高校“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促使对学生的评价更全面,学生综合素质体现得更充分;要创新大学生德育工作模式,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德育更好地涵养年轻一代,把他们培养成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浙江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篇6:袁贵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 夏宝龙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也是当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欲成才先成人,“德”乃为人之本。著名诗人但丁说过:“道德常常可以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一个人即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如果思想不端正、作风不正派、志向不远大、爱国不强烈,必定难有大作为。因此,成才固然重要,但成人是基石。那么,何为成人?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不是与生俱来的先天禀赋,而是后天精心培育和锤炼的结果。青少年时期是培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黄金阶段,大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提升青少年道德素养水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不仅是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也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题中之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也强调,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精神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紧紧围绕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核心问题,坚定不移地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切实增强他们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着力强化德育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导向。我们之所以矢志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目的不只是为了让青少年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只有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所以,我们必须把成人与成才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自觉把德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自觉融入到青少年教育全过程,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入开展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浙江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学生把成人与成才结合起来,促进青少年知行合一、德才并进、全面发展。

二是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着力完善德育体系。人的成长是有规律的。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爱国情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养成良好道德品质、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意识,是一个通过教育逐步培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毛主席说过,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我们要根据青少年学生在不同教育阶段的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接受能力,科学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探索适合学生不同年龄段特点的道德教育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道德教育,使之紧贴时代、紧贴发展、紧贴实际,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科学编纂符合浙江实际的学生德育教材,加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中小学德育课教师的专题培训和骨干培训,进一步夯实青少年德育教学的基础。要依据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合理规范各阶段德育目标内容,科学设置德育课程,适时推广一批德育精品课程,形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机统一的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三是坚持学校德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着力优化德育环境。青少年兴,则国兴;青少年智,则民族智。当前,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日趋复杂,特别是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各种思想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社会文化越来越多元多样多变,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迅猛发展对青少年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这要求全社会要共同关注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一方面,充分发挥

学校的主体作用,扎实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使广大青少年从小就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基础;另一方面,要广泛动员家庭和社会的力量,调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各类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建立起教师与家长、学校与社区经常沟通的渠道和机制,形成共同推进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合力和关心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近年来,浙江在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实践,比如宁波推行的“社区四点钟学校”,免费接收放学后的小学生,由退休老同志和大学生担任义务老师,组织他们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受到了广泛赞誉和欢迎。

四是深化教育改革,着力创新德育模式。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浙江已实现了基础教育由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向普及学前三年到高中段十五年教育的跨越,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跨越。我们要积极顺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把创新德育工作模式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抓手,把思想道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全面贯彻落实到“教育强省”建设过程中,努力把德育工作推向更高的水平。为此,我们要进一步丰富和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方式,继续深化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全面实施学生成长记录和家校联动制度,努力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要按照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为国家培养各类合格人才的原则,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教学改革,减总量、调结构、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使德育融入到高中教学各环节;要继续深化完善本科高校“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促使对学生的评价更全面,学生综合素质体现得更充分;要创新大学生德育工作模式,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德育更好地涵养年轻一代,把他们培养成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浙江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和浙江省教育规划纲要,切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重要任务来抓,把青少年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更为突出的位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篇7:袁贵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忙于工作却忽视了对青少年的传统道德教育,使很多家庭的孩子出现了严重问题。主要表现是自私、自利、冷漠无情、叛逆顶撞父母和老师,当他们的愿望没实现的时候就埋怨社会和家庭,自悲自弃,做出许多过激行为,甚至违法犯罪,他们的行为破坏了很多家庭的幸福,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危害,使很多家长即痛心又无奈。

中学阶段是人生打基础的黄金时期,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民族的盛衰和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善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大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也明确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他曾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明确指出:“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它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为此,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其中又以培养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为首。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树立探索精神;开发创新思维,形成崇尚真知,热爱生活,追求真理的创新精神。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并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共同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一、当前中学生思想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现

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在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在自我把握、如何选择等方面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中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强,觉得自己长大了,开始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然而他们的思维尚欠深刻全面,社会阅历不足,自制力不够,思想道德的形成出现一定的偏差。主要表现有:

(一)自我意识突出,自私自利行为普遍。

少数中学生以自我为主义,缺乏合作精神。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大部分中学生、特别是作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在家中更有一种独特的优越感,致使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得到强化,从而持有过度的“自尊感”。时时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不懂谦让,私心也较重,总是享乐为先而免谈节俭,吃要好的,穿要名牌,整天零食不断,花钱大手大脚,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在承担责任、关心他人、勤俭节约、自我管理等方面明显存在先天不足的情况。许多中学生能明辨道德是非,但不要求付诸自己的实践,往往强调“人人为我”,而较少想到“我为人人”,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自我中心主义”逐渐形成,就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一切为我”,常常以自己的价值标准评判一切事物,很少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学习上更是“各自为政”,排除异己,缺少合作精神。而这一切对于他们未来生活中面临的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无疑是一种潜在的阻碍。更有甚者,一切以我为中心的价值观,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正确学习目标和对人生价值的判断。做事摇摆不定,陷入众多的矛盾困扰之中;对远大理想时时动摇,学习缺乏动力;心理压力过大,消极心理强,又不能及时有效地作自我调节,容易产生封闭心理、逆反心理,甚至是犯罪破坏心理。

(二)公德意识不强,缺乏感恩精神和责任意识。

部分中学生文明礼貌意识不强,不遵守道德、诚信原则。表现为不尊重家长和教师、同学,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不愿自觉和老师交流思想,遇到老师后不打招呼,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不文明用语。有的学生在考试中作弊,部分学生有吸烟或赌博现象。还有些学生自律能力不强,不尊重或欺负弱小的同学。更有甚者,少数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从而与人直接交往的机会减少,以至与家庭成员之间、邻里和同学之间的感情联系变得越来越少。既减少了对现实生活中的关怀,又忽略了他人对自己的关怀。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不懂得感恩,认为父母、教师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缺乏责任意识。认为社会的不良风气、环境的恶化、他人的不幸是别人的事情,根本没有认识到“我”的发展和他人、社会、自然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三)自律能力较差,心理素质脆弱。

盲目的偶像崇拜,使一些中学生丧失了理智。如疯狂的“追星族”、“发烧友”,大多是情窦初开,不谙世事的中学生。对有的港台歌星、国际球星崇拜到了疯狂的程度,他们把明星当作生活的全部,当作仿效的对象,而对董存瑞、雷锋等老英模淡漠了,认为“过时”了。在目前教育改革进程中,尽管素质教育、“减负”表面上如火如荼,但是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仍在发挥作用,学生们只重视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对其他素质的培养,特别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时因为考试不理想、挨老师批评,或者和同学闹矛盾等,他们很容易焦虑、空虚、怀恨在心、难以把握自己,出现离家出走甚至自杀事件等现象。

(四)知行不统一,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脱节。

由于大部分中学生在理论上的知识较为丰富,但缺乏社会实践活动,往往言行不一,“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有的中学生还实行双重道德标准,要求他人遵守纪律,关心集体,而自己却一切为自己着想,自私自利,对集体和公共事物漠不关心。他们渴望独立,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但事实上,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变幻复杂的外界社会的影响下,很容易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念。这是因为他们的道德标准未曾通过现实生活中真实事件的检验而生成为他个人的体验,所以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脱节也就不难解释了。

二、影响中学生思想道德的因素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与学校形成整体协调和有力配合,但现实并非如此,学校、社会、家庭三方的配合不够协调,是直接导致中学生思想道德缺失的主要原因。

(一)学校对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

学校的德育内容、德育活动、德育教育的方式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是对于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体。第一,教师与学生接触面广、机会多、时间长,因而对学生了解比其他教育者更全面、正确。第二,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占有特殊地位。教师不仅是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的导师,而且也是指引他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进步的长者。然而,部分学校领导对德育工作重视不够,重智育轻德育、重一般号召轻个别教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的现象比较普遍;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不新,不够适应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新特点,不够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够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学校不少教师的思想境界不高,不愿同学生和家长交心谈心;“应试教育”导致学校重智育轻德育。不可否认,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依然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问题出在过分地强调考试的功能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恶性竞争”。它使教育的内容片面化,导致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同时,由于高考是一种淘汰教育,是一种面向少数学生的教育,无形中使得学校忽视了对大多数学生的全面培养。现在中学生的苦恼,主要来自于学业的压力和担心成绩不理想、考不上大学。中学生愿意参加的活动,也大多选择与学业有关的活动。出于安全方面的压力,学校对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重视不够,不敢带学生走出校门,甚至连春游、秋游都渐渐成为一种童话般的幻想。

(二)家庭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的不良影响

有人说:“孩子是家长的翻版”。这说明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产生较深的影响。所以不同的家庭对子女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民主型家庭中的孩子自尊心强、性格开朗随和、有较强自觉性、聪明伶俐、有是非鉴别的能力,是因为父母处世公平合理,有错误也公开承认,讲道理,对子女注重方法;而放任型家庭的孩子显得有个性,但多不良行为和习惯,又不接受指导,自我为中心,爱乱说乱动,思维不着边际。因此在良好家庭影响下孩子个性良好,而有缺陷、不良家庭必然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许多家长不能做到言传身教,有的经常赌博,有的言行粗鲁,有的家庭不和,有的对长辈不尊敬;还有是教育方法不当,许多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往往以钱物代替对子女的表扬和奖励,以打骂代替对子女的批评和约束,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当今父母关注孩子的重心是智力的开发,评价孩子的首要标准是学习成绩。表现在家庭教育中就是淡化了德智体全面发展,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只要成绩好,就什么都好,忽略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往往给学生定下不切实际的学习目标,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和思想包袱。许多家长过分溺爱学生,对学生的要求百依百顺,助长了学生的不良习惯。部分家长身体力行不够,个别家长自身素质不高,法律意识不强,道德水平低下,对子女的负面影响较大。

(三)社会对中学生道德形成的负面影响

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好奇心使其试图从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的交叉中,找到一条实现认识价值的道路。于是他们把着眼点转向了社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西方资产阶级的道德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不可避免地渗透进来,直接冲击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观,影响了良好道德人格和品质的养成。旧的体制已经打破,新的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这中间会有许多空隙和漏洞,于是一些封建道德残余和不法分子,便趁机沉渣浮起,兴风作浪,污染社会空气,腐蚀人们的灵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体,带来经济规律所产生的一些弱点和消极方面,如果缺乏引导和约束,很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等不良倾向,使人们在经济大潮中腐化堕落下去。社会上这种消极现象将直接影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社会舆论也是影响中学生思想道德一个重要因素,社会舆论也即是众人的议论、群众言论,它反映了社会公众或者是肯定、赞扬,或者是否定、贬斥的态度。而形成社会舆论的手段主要有报刊、广播、电视、电影、文艺等宣传工具,也包括人们的评价和议论。良好的社会舆论能形成肯定的环境,对中学生的道德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催人奋进,勇往直前;否定的环境则产生消极的作用,使人颓废,陷入迷途。所以,全社会要都要多管齐下,为中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四)网络发展对中学生道德形成的错误影响

“网络是一个„天使‟与„恶魔‟同在,鲜花与陷阱并存的世界”,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是一个新的信息源,有利于现代素质的培养,又是一个新的伤害源,使用不当会危及身心的健康。另外,游戏软件的制作、引进、发行及管理方面,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网络游戏软件大多是从境外涌进来的,内容以打斗、暴力居多,渗透着西方的文化观念、历史观念和价值观念,对青少年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极为不利。网上游戏对自控能力较弱的青少年而言,过多的沉溺其中,就会带来学习成绩下降、旷课、逃学等危害,严重者甚至走向违法犯罪。但那些只求牟利的网吧和电子游戏厅,想方设法诱惑未成年人沉溺其中,网上暴力和网上色情充斥其间,已成为青少年成长路上可怕的“网络陷阱”。

四、进一步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其主阵地的作用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学校应按照新时期“三个面向、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正确育人观,培养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学校要规范青少年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组织各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和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例如举行法制报告会,利用广播、黑板报、团队活动等多种渠道加强德育教育。精心挑选适合青少年学生的读物,引导青少年学生阅读优秀作品。充分利用活动载体加大舆论的力度,努力营造“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社会氛围,要求学生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并组织学生学习、领会诚信的内涵和要求,使其自觉践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德准则。充分利用校园报、校广播站、宣传橱窗、班报等媒介,宣传古今中外有关诚信的人和事,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班会,使学生懂得:诚信乃立身之本,是最宝贵的美德,守住了诚信,就守住了人品,守住了人格。

在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必须树立自觉的政治意识和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从当前国内受市场经济、商品大潮冲击的时期,一部分人政治信念淡薄,国外西文反华势力处心积虑跟我们争夺下一代的背景来说,培养这种自觉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责任感就尤为重要。作为学校和教师来说,应该把这一点作为不可忽视的、紧迫的战略任务来抓。首先,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这是作为学校的教育者必须具备的政治条件。学校教育要为社会主义造就新一代人,作为教师应当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只有自己真正充满信心,才能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确立政治目标,从而激励学生为推动时代进步而发奋学习。其次,教师要善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不高,只凭直观感觉、经验体会来论是非,往往道理讲不清,是非辨不明,工作上无所适从,甚至对有些问题总是认识模糊,难免受错误思想和理论的影响。第三,关心国内外形势,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学校的德育工作渗透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每一个学科、每一堂课、每一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无不与德育有关,所以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能自觉克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的只问分数、不问政治的倾向,关心国家大事、社会现象和校园里课堂外的所有与培养下一代有关的情况,做到因势利导,自觉地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要求的一代新人。教师必须注重师德修养,充分发挥为人师表的楷模作用。在改革开放这一历史转折关头,加强师德修养尤为重要。而为人师表则是师德的重要标志。人民教师之所以光荣,是因为他们是全社会精神文明的表率。我国自古就有为人师表之说。现在讲为人师表,是指在理想、道德、情操、纪律等方面,教师不但要为学生作榜样,而且要为全社会作榜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只有具有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优良人格和品质,才能为人师表,成为学生做人的楷模。

(二)高度重视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让孩子在优良的家风熏陶下健康成长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学校道德教育十分重要的合作者,所以21世纪的家长应注重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可以这样说,家庭教育是在点点滴滴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家长的世界观、方法论、理想、信念,家长的政治态度、政治表现,家长的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以及家长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品质,都要有意无意地起着作用。由此可见,家长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应注重自己个性心理品质。一个家长是要有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有高尚的情操和气节;有坚强、刚毅的意志品质;能支配、控制、调节个人行为;兴趣广泛,信念坚定;性格开朗,心胸开阔,就会对孩子的心理品质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父母之情,是家长最基本的心理素质。深厚的父子感情、母子感情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基础和开始。因此,作为父母,要有效地对子女表达内心的情感,去感染和培育子女的情感、情操。父母的性格特点,也对子女有着长时间的熏陶过程。家长是善良开朗、豪爽活泼、踏实认真、乐于助人、谦虚自信的性格的人,往往会受到子女的敬佩,会成为子女的楷模。

(三)严格加强网络的管理,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

所有的中学生都可持卡上网,既要满足了青少年渴望通过网络了解信息,学习知识,游戏交友的合理要求,又要严格把关,通过技术手段屏蔽不健康内容,使网络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有益的朋友;还要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风气。教给未成年人安全上网的技术和方法,倡导“网络文明”,提高他们抵制腐蚀和抗拒诱惑的能力。

(四)积极推进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共同做好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学校要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及社会人士座谈会,使学校、家庭、社会及时沟通,互提建议。每学期学校与其家长信函联系一次,对每期评定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分别将情况通报给家长。建立德育教育基地,不断丰富德育内容。讲学生身边的革命历史,讲李向群、夏明翰等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让学生被身边的事、身边的人感动,激发他们的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从小树立学习榜样,追随英雄的足迹,追求高尚人格。切实加强德育的学科渗透教育。指导学生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观察世界,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经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德育实践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历史人物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日以及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对中学生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

(五)抓好学校德育教育

⒈理想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 我们的共同理想集中到一点就是要使我们的祖国强大,人民富裕,使我们的民族自立于世界强大民族之林。爱国主义精神是每个公民崇高的思想感情,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道德传统,是一种对祖国的责任感,是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热爱之情。

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学校应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就是课堂教育、班团教育课、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每周一下午第四节班团活动课,应每次播放中央台的一周时事评述。每天早晨的升旗活动,每周一早晨的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是升华爱国主义情感的一种机会,当五星红旗在旭日下伴着国歌声冉冉升起,在同学们庄严肃目的注视下,心中升腾起一种祖国的神圣感,对祖国崇敬的心情油然而起。为祖国奋斗,为祖国奉献,祝愿祖国繁荣昌盛。

⒉理想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中央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非常重视,专门发表了文件。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有机结合,促进了良好人格的培养。学校应积极开展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在工作中突出理想教育、公民教育、人格教育、情感教育、生活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经过努力把“合肥中学生形象”作为道德教育的目标,“目标远大,情操高尚;勤奋好学,富有智慧;身心健康,勇于超越;礼仪文明,热心公益;遵规守纪,实践成才。”

⒊理想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想必须建立在深厚的基础上,它在现实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学校在立足校园阵地的同时,还应建立多个校外实践基地。如创新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军训基地、文化实践基地、劳动基地等。我市高一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就是到部队军营进行一周的军训。军训坚定了同学们的理想信念,磨炼了意志,培养了作风,炼就了独立生活能力。这种形式还应多元化开展。

⒋理想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相结合自我教育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己提出目标,主动采取措施,自觉接受教育,通过活动培养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形成自己良好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促进崇高理想的实现。我们充分相信学生是学校的主人,教学活动、班级活动应是学生的自主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开展自我教育。学可以校通过“风华广播台”、“文学社”、“中学生记者团”、“集邮协会”、“影评协会”、“红十字会”等学生社团,加强学生自我教育的阵地。学校学生管理的主要方面都由学生在实行。如:早晨校园管理,午间校园管理实行班级值周;晚自修纪律实行学生干部轮值;学生宿舍、教室、自行车、食堂用膳纪律、课间操检查评分都由学生在实施管理,初步形成学生自我管理的网络。

⒌理想教育与主题教育相结合主题教育是开展理想教育的重要载体。利用主题教育,充分发挥同学们的聪明才智,主题鲜明,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表现了朝气蓬勃的校园生活,展示了同学们的精神风貌,启迪了同学们的心智,反映了风华正茂的一代青少年的理想境界。我们开展过“三自”(自信、自学、自律);“三求”(求实、求精、求美);“三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三新”(学习新知识,倡导新思维,培养新技能);“三创”(创之梦、创之行、创之美)等主题教育,无不给同学留下深刻印象并深受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很好的作用。

6、礼仪教育

(1).完善礼仪教育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环境、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接受能力等,重新组合具有层次性、系列性、科学性和针对性的教育内容;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原理,研究制定适合各学段学生水平和礼仪规范层次目标。

(2).健全长效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礼仪教育融于社会日常运行系统之中,更多地综合运用政策、行政、宣传等导向作用,激励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和投入,并将之作为考核相关部门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教育部门要专设礼仪教育办公室,明确礼仪教育负责人;要尽快健全礼仪教育机制和体制,在制度规范、方法手段、队伍建设、评估激励、经费投入等方面进一步改进和落实。

(3).提高教师礼仪素质。教育部门要开展“抓教师队伍整体发展,落实局部人员岗位责任,开辟教师自我发展局面”的三个层次的实践活动,加大力度组织一级二级培训,力争做到“礼仪教师培训上岗”;鼓励和倡导礼仪教师、班主任承担礼仪教育科研课题,逐步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礼仪教育学科带头人。

(4).营造礼仪环境。社会各组织机构要切实发挥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共建,整合现有的社会教育资源,为未成年人提供礼仪教育基地、活动场所和设施,完善社会监管机制,通过开展建设、净化、防护、监察工程,加强对互联网、电视、图书广播、新闻传媒等的领导和管理,努力构建一个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立体化的礼仪支持性环境,形成教育合力。

(5).礼仪教育课程化。按照中央《意见》的要求和新课程“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开展礼仪教育课程化建设,把文明礼仪教育做为一门学校必修课程,纳入常态化教育教学管理,做到“有课时,有教材,有师资,有教案,有活动,有实效”。

篇8:加强青少年生态道德教育之我见

生态道德教育总的要求是热爱自然, 保护生态, 改善环境。热爱自然, 就是要青少年建立对自然的感情, 把自然看做是相互依存的朋友, 保护生态, 就是要维护生态的平衡, 同一切破坏生态的行为作斗争, 改善环境, 就是要优化、美化自己的生活、生存空间。它的内容包括:1.珍爱生命。在整个生态系统中, 任何一个生命都是不可缺少的, 不论是动物、植物还是微生物, 不论是濒危灭绝的珍稀物种还是大量存在的普通物种, 都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发挥着自己的作用。2.节约资源。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而自然资源无论是可再生的还是不可再生的, 总是有限的, 而且地球对环境污染的吸收能力以及对资源枯竭的承受能力也是有限的。人类要在地球上永远地生存下去, 要做到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节约资源。3.抵制污染。人们造成的污染在很多方面都大大超出了自然的消解能力, 给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有些甚至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所以要规范人类生产、生活的行为, 也要治理各种污染, 防止潜在的污染出现。4.植树护林。绿色植被是地球之肺, 没有绿色植被便没有人类, 便没有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命。它能保持水土、净化空气, 承载生命、美化生活。没有绿色植被地球便不成为地球, 人类便不复存在。

青少年生态道德教育是一个大的系统工作, 也是一个认知和实践的过程。生态道德教育必须要以活动、情境为中心, 对于青少年来说, 他们的认识模式更倾向于直观、具体、有趣和生动的形象情境。开展长期的、具体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 要从实践中让青少年获得道德知识, 接受道德熏陶, 形成道德信念和习惯。

1. 生态道德教育应该活动有载体, 实践有基地。

保护江河行动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 可把它作为推动青少年生态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从小事做起”、“几元钱捐植一棵树”等简便易行的方式, 使广大青少年参与到生态建设中来, 从中受教育、长智慧。绿化实践基地是青少年接受生态道德教育, 参与生态建设实践的生动课堂。如在“植树节”期间组织青少年参加营造“青年林”、“伴我成长林”等活动, 学校也建立“青少年生态林”、“小小气象站”等。

2. 利用各种节日, 开展内容丰富的生态道德教育。

可利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植树节”、“爱鸟周”、“护林防火周”等一系列环保纪念日, 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参加一次绿色夏令营、做一次环保调查、参加一次生态监护、认识一种动植物、阅读一本环保书籍、写一篇环保作文”的“六个一”活动。通过“当环保小卫士”、“创绿色校园”, 举办生态建设展览和讲座等活动, 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与, 使他们在接触大自然的实践中, 全面、科学地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道德理念。

3. 加大生态道德教育公益广告的宣传力度。

努力丰富公益广告的题材、品种和样式, 提高公益广告的制作质量和观赏力。有关部门可组织相关科技工作者或学者编写适合青少年阅读、具有较强感染的生态道德教育读本, 让生态文字走近青少年。

4. 提高生态道德教育在中小学教

上一篇:碎念,回忆散文下一篇:同事考试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