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歌初

2024-05-23

儿童诗歌初(共11篇)

篇1:儿童诗歌初

你和我

咫尺之间

却隔着

一道厚厚的玻璃门

你的身影苗条轻盈

在门的那边

清晰可见

你我相互招呼寒暄

声音却被隔绝

紧接着

隔着门

那握在掌心的手机

将彼此真心问候送达

有一丝尴尬

但也平添了一分浪漫

这一次见面

是你我一起

横跨了整个炙热的南昌城

在车站上下奔走后

上天的馈赠

我从未想过

你我会以这种方式相见

几经波折

却独一无二

很庆幸

你我都在坚持

还好你我都没放弃

喜欢一个人

始于颜值

陷于才华

忠于人品

茫茫人海初相见

不愿忘点点滴滴

那惊鸿一瞥

或永驻心间

篇2:儿童诗歌初

The Frst Encounter

The lyric lad intones under the moon

Can I have a chance to meet you, I croon

If it were a love from the love divine

I would cherish you, and cherish you fine

I read your solitude in your heart sole

I see your loneliness deep in your soul

If I were in my former life

A lilac in the rain

I drooped low, for you

If I were in my present life

A poplar in the wind

I stood high, for you

Should mountains have no peeks

Should terrains have no cracks

I would not part from you

初相遇

月下吟诗的少年

怎会让我遇见你

若是上天的.旨意

我会好好珍惜你

读你的寂寞在心底

懂你的孤独于魂里

若前世我是

一株雨中的紫丁香

忧郁,为你

若今世我是

一棵风中的小白杨

挺拔,为你

哪怕山无棱角

哪怕地无裂痕

篇3:儿童诗歌初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初

免麻疹疫苗后1个月来本接种点接种的儿童及其监护人。

1.2方法

问卷调查, 询问儿童监护人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后有无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 以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

2结果

2.1不良反应发生率

本次共调查567名儿童, 发生不良反应136人, 发生率23.99%。主要症状有发热129人, 皮疹82人, 腹泻3人, 诱发哮喘1人。发热129人中, 低热 (37.1~37.5℃) 17人, 占13.18%;中度发热 (37.6~38.5℃) 53人, 占41.09%;高热 (≥38.5℃) 59人, 占45.74%。发生皮疹82人中, 皮疹少许者17人, 占20.73%;皮疹较多者55人, 占67.07%;严重皮疹 (类麻疹样反应, 出现色素沉着) 10人, 占12.20%。

2.2发热和出疹的关系

有不良反应的136名儿童中, 发热兼皮疹78人, 占57.35%;发热无皮疹51人, 占37.50%, 无发热有皮疹4人, 占2.94%;腹泻3人, 占2.21%。发热和皮疹2种症状无明显联系 (χ2=0.03, P>0.01) 。见表1。

2.3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

有不良反应136名儿童中, 第5~8天出现症状的有100人, 占73.53%;其次为当天至第2天, 有17人, 占12.50%;见表1。不良反应的出现与接种后时间有明显关系 (χ2=41.50, P<0.01) 。

注: () 内数字为构成比 (%) 。

3讨论

根据本次调查, 儿童初免麻疹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99%。有不少家长认为麻疹疫苗有不良反应而拒种, 影响了五苗覆盖率。我们医务工作者应做好接种前告知工作, 正确掌握禁忌证, 特别是对鸡蛋过敏者, 注射时剂量、部位要准确无误, 尽可能减少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1]。

麻疹疫苗的不良反应一般是在接种后1周左右出现不易被人觉察的低热反应, 大多不超过2d, 不经处理即可恢复, 仅个别儿童可有高热反应, 或出现一过性皮疹[2]。本次调查为回顾性调查, 被调查对象存在回忆误差, 或忽视了儿童接种后轻微的身体变化, 或把适逢在免疫接种时期偶合的病症误为不良反应。

儿童患麻疹后易出现呼吸道、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 甚至危及生命[3]。同时, 儿童住院治疗需支付很大一笔医疗费用, 儿童监护人因陪护而误工, 或出现精神紧张、心理担忧等。而接种麻疹疫苗后仅少数儿童出现发热、皮疹等反应, 很少有严重的症状出现, 权衡利弊, 接种麻疹疫苗仍是预防麻疹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但是, 对麻疹疫苗接种后存在一定比例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 期待研制出不良反应小、免疫原性好、免疫持久性强的更好的麻疹疫苗, 减少复种次数, 使儿童能放心、安全地得到免疫保护, 同时也有利于我们基层工作的开展。

摘要:目的了解常熟市儿童初次免疫麻疹疫苗后的不良反应, 进一步做好接种前告知工作, 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方法对麻疹疫苗注射儿童监护人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567名儿童, 有136人发生不良反应, 发生率为23.99%;接种后第5~8天发生者最多, 占73.53%;出现发热兼皮疹症状最多, 占57.35%。结论儿童初免麻疹疫苗后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发现较严重的反应及时对症处理;期待开发研制新型免疫原性好、免疫持久性好而不良反应少的麻疹疫苗。

关键词:麻疹疫苗,发热,皮疹

参考文献

[1]迮文远.计划免疫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7:309.

[2]刁连东.麻疹.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1:218.

篇4:初入学儿童德育培养之初探

一、模仿启蒙法

初入学儿童,特别是没有条件接受正规幼儿教育的农村孩子,是非、真假、美丑、善恶观念十分模糊,而这个阶段,他们的模仿力很强,客观因素容易在先入为主的心理作用下。对他们步入人生的思想品德乃至一生的思想观念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作为学生心目中偶像的老师,从接受学生的第一天起,就应在他们面前树立起一个良好的形象,把衣服穿得大大方方的,让他们看看老师怎样“打扮”的;用白线把黑板分成几等份,板书时留足天头地角,字写得横平竖直,使他们学会怎样在作业本上书写:有时下课,故意把教具丢在教室里,让学生帮着去拿,然后说声“谢谢”,使他们学会礼貌用语:有的学生迟到了,就对着全班同学问一声,老师迟到过吗?久而久之,学生更加敬重老师,在他们眼里,老师就是自己的榜样,千方百计学着老师的样子做人。这样产生了很好的模仿效应,为培养唯美是学、唯先是学的品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赶星追月法

孩子对影视中的英雄和自己身边的“英雄”都饶有兴趣。视其为“王子”极力效法。而这些“王子”的影响,有的是正面的,有的是负面的。老师的责任在于正确引导。因此,我抓住孩子们心理上的这个特点,在班内开展了“小明星”活动,在教室的墙壁上开辟了明星专栏,哪一个同学在某个方面做得好,就分别誉其为遵纪星、卫生星、好学星、助人星、新风星………把他的照片贴在星座上,标上名字,号召大家学习他,并且实行动态管理,今天是星座上的星,明天不是了,就暂时换下来;在几个方面做得好,就可以拥有几个星。

这样,全班开展赶星追月的活动,正面效应越来越大。

三、氛围陶冶法

环境移人,对孩子尤显重要。于是,我在教室、宿舍、公共场所都努力造成一种生动活泼的氛围,贴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语、Wt学方法小学生守则、作息时间表。在教室设置痰盂、废纸篓、果皮箱。让少先队员戴上红领巾,教导他们进老师宿舍喊报告,课堂上有事先举手,中午休息时做眼保健操,课间唱歌,放学回家站队,举办小画片、小制作展览,开展捐小人书大家读活动。还和家长联系,控制孩子看电视时间,帮其选择收看内容,使他们目力所至,听力所闻都是健康向上的东西。使其在自自然然无意识状态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四、活動升华法

随着孩子感性知识的增多,沿着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个体到群体的规律,通过各种活动把思想品德教育逐步引向深入。

我们在班内成立领读小组、帮带小组,鼓励大家结对子,找朋友;开展“今天我值日”、“抬水浇花”、“捏泥娃娃”活动,培养他们独立做事、合作共事、从小学科学的情趣;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开展人人做小先生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有锻炼机会。这些活动由互相检查作业,结伴登山到以“五爱”、“五自”为中心的校内外实践活动。逐步提高思想品德教育层次,使每个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形成都经历一个逐步升华的过程,由量变到质变,由感性到理性,产生渐变到突变的飞跃。

五、制度规范法

制度是一个相对系统的轨迹,对自我意识很差的八九岁儿童,过早地用制度约束,不仅收效甚微,还会扼杀孩子烂漫的个性,不利于培养既有统一意志又有独立人格的思想道德,只有通过无数个在成人看来十分幼稚的个体教育活动,使他们育了一定的生活积累,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之后,自我意识再行之以律,方能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因此,十多年来,我总是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或升入二年级后,才逐步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也就是在完成了扶着走、引着走的过程后再施之以导着走的方略,把思想品德教育引入系统化、规范化,进入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中,一是定好制度的“度”,既不偏严,又不偏宽,顺势而行,乘风扬帆;二是抓好落实,加强检查督促,加大表扬、批评以至奖励、处罚的力度。

篇5:冬雪初至,我心飞翔诗歌

雪花,轻飘,掉落脸颊,

一丝寒冷,一丝寂寞,

仰望天空,

一颗一颗,

载着梦想,降临世界。

在这北方的城市,

雪似乎很平凡,

像我一样,

茫茫人海,

我又在哪里呢?

一束阳光,

投射到洁白的雪上,

让我豁然开朗,

或许,

雪的到来,不是一种寂寞,

而是一种美丽。

又有一朵雪花降落,

晶晶莹莹,

闪耀着银色的光芒,

这,

便是梦想的颜色。

冬雪初至,

我心飞翔。

雪来了,

无声无息,

秋的金黄,秋的寂寞,

都被这一片雪白遮掩,

世界,

粉妆玉砌,

大街上,房顶上,

都洋溢着冬的韵味。

原来微波荡漾的湖水,

也穿上了透明的厚衣,

那些勇敢的冬泳者,

正在与寒冷挑战,

这,

也是一种冬的精神。

岸边,

柳树的枝条紧紧裹着一层白雪,

在寒风中飘摇,

远远看来,

在阳光的.照射下,

是一种魔幻的银。

或许,

在女孩的世界里,

冬天,

总有一种童话的意蕴,

而雪,

就是那心中的天使。

冬雪初至,

我心飞翔。

篇6:人若初相见的诗歌

没有最初的念如诗如画

时间再变,岁月循环

篇7:人若初相见的诗歌

没有最初的念如诗如画

时间再变,岁月循环

留下一片残缺的脸

★ 人生若如初相见爱情诗歌

★ 人若初相见的诗歌

★ 你若不来,我怎会老去

★ 人生若只初相见

★ 诗若寒兮诗歌

★ 若爱,请深爱诗歌

★ 若相惜,莫相离诗歌

★ 夏若颜的诗歌欣赏

★ 爱若成可悲爱情诗歌

篇8:儿童诗歌初

一、战争战役的空间分布

“安东、平、营、檀、妫、蔚、朔、忻、安北、单于、代、岚、云、胜、丰、盐、灵、会、凉、肃、甘、瓜、沙、伊西、北庭、安西、河、兰、鄯、廓、迭、洮、岷、扶、柘、维、静、悉、翼、松、当、戎、茂、巂、姚、播、黔、驩、容为边州”, 据此我们将初盛唐诗歌中战争战役的空间分布范围大致划分为十一个区域, 即东北 (主要包括今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北部、朝鲜半岛中北部等地) 、北疆 (主要包括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内蒙古、蒙古高原等地) 、西域 (主要包括今新疆、甘肃中西部、青海东部、中亚东部等地) 、南疆 (主要包括今云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巴蜀 (主要包括今四川、重庆等地) 、关中 (主要包括今关中平原、汉中盆地等地) 、晋洛 (主要包括今山西中南部、河南等地) 、冀鲁 (主要包括今河北中南部、山东等地) 、荆湘 (主要包括今湖北、湖南等地) 、江淮 (主要包括今安徽中北部、江苏中北部等地) 、江南 (主要包括今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其中前五个区域主要是边地, 多外战;后六个区域主要是内地, 多内战 (1) 。

图表1统计了初盛唐诗歌中可大致判明名称与性质的战争战役分布状况。按照战争战役数量多少排列, 十一个区域的顺序为晋洛 (29次) 、冀鲁 (22次) 、关中 (16次) 、北疆 (15次) 、西域 (15次) 、江淮 (14次) 、江南 (14次) 、荆湘 (12次) 、东北 (9次) 、南疆 (7次) 、巴蜀 (3次) 。由此出发, 我们可以看到初盛唐诗歌中的战争战役在总体上呈现出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一) 内地面积小于边地, 内战数量多于外战。

就空间范围而言, 边地远大于内地, 边地面积 (超过600万平方公里) 为内地面积 (约200万平方公里) 的三倍以上, 初盛唐描写外战的诗歌也占战争诗歌总数的六成以上, 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就战争数量而言, 初盛唐诗歌中的外战有52次, 内战却有62次, 边战数量只有内战数量的八成。这种反差现象的出现可能与三个因素相关:一是较之地广人稀, 经济落后、资源贫乏的边地, 内地则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资源丰富, 故内地争夺更加频繁、激烈, 中唐之前我国历史上的大战、名战多发生在内地, 如长平之战、巨鹿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二是内地多为王朝主要统治区, 范围相对固定, 地理与行政区划细致, 郡县、城乡、山水等多有明确称谓, 战争发生地被细化分布;边地多为王朝边缘统治区, 稳定性不足, 范围不固定, 领土常旋得旋失, 屡有盈缩, 地理与行政区划相对粗略, 许多地方称谓不一、不定乃至无明确称呼, 战争发生地被简化分布。三是相对路途遥远、风俗迥异、环境恶劣甚至带有一定危险性的边地, 唐前期诗人对路途较近、风俗相似、环境优美并更加安全的内地接触较多, 故内战数量多于外战。

(二) 外战北方多于南方, 西方多于东方。

就南北而言, 北方外战明显多于南方, 初盛唐诗歌中东北、北疆、西域战争共计39次, 战争诗歌共计266首;而南疆、巴蜀战争只有10次, 战争诗歌49首。这种差异的形成可能与两个因素相关:一是从夏商周三代到安史之乱前长达2000多年的时间里, 北方一直是我国经济、政治重心所在, 周秦汉隋唐等统一王朝的都城也都位于北方, 而北方也是外族侵袭的主要方向, 故沿长城一线延伸的东北、北疆、西域等地为战争频繁的边防重地;而南方开放较晚, 中唐之前其经济力量、政治地位、文化影响等不如北方, 处于相对边缘位置, 边防力量也相对薄弱 (2) 。二是北方游牧民族军力强大, 进攻性强, 常南下掠夺侵略, 匈奴、突厥等统一外族更是中原王朝的严重威胁, 北方外族甚至能灭亡西晋等中原王朝;而南方少数民族军力相对薄弱, 进攻性不强, 长期未形成统一政权, 对中原王朝的威胁不大, 因此南方边战远少于北方。就东西而言, 西方则多于东方, 初盛唐诗歌中西域战争诗歌多达91首, 东北战争诗歌只有21首, 这主要由于周秦汉隋唐等中原王朝作为经济、政治中心的都城多位于关中长安附近, 偏于我国西部, 常面临距离较近的西方外族直接威胁, 故边防力量较强, 边战较多;东方距都城较远, 外族对统治中心的直接威胁较小, 边战较少。 (3)

(三) 内战北方多于南方, 西方与东方相当。

就南北言 (以秦岭、淮河为界) , 北方内战多于南方, 初盛唐诗歌中关中、晋洛、冀鲁战争共计68次 (4) ;而荆湘、江南、巴蜀战争只有29次。这种差异的形成可能与两个因素相关: (1) 中唐之前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北方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政治重心, 人口众多, 文化发达, 得之可进卷全国, 失之则偏安难求, 合之可一图四方, 分之可割据一隅, 因而争夺激烈, 战争频繁。 (2) 初盛唐四方诗人多集中于长安、洛阳等北方都市, 内地活动范围也以北方为主, 文士北上应科举、求仕进、迁官职等, 都是正常情况下的长期选择;而南下或为猎奇漫游, 或为失意贬谪, 或为避祸逃难, 多为非正常情况下的短期选择, 如杜甫闻官军收蓟北即做归北计“剑外忽传收蓟北……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因而唐前期诗人对北方的接触较南方为多, 诗歌中的北方内战多于南方。就东西而言 (以太行山、大别山为界) , 西方内战与东方相当, 初盛唐诗歌中关中、晋洛、荆湘、巴蜀战争共计59次;冀鲁、江淮、江南共计51次。这可能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内地东方与西方均开发较早, 经济发达, 战争频繁, 如北方关中、冀鲁等东西部地区早在周代便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而巴蜀、江南等东西部地区则是秦汉之后南方区域经济重心所在, 因而西汉刘邦可据西方关中而统一全国, 东汉刘秀可据东方河北而统一全国。二是内地东西方交通较南北方便利, 水路有长江、黄河等河流相通, 陆路少秦岭等山川阻碍, 初盛唐诗人对内地东西方均有较多接触, 诗歌中的东西方内战次数相当。

(四) 重视战略枢纽地区。

初盛唐战争诗歌中一些地点曾被多次提及, 如阴山、辽水、天山、潼关、洛阳等。这些地点不独为诗歌意象, 也多为战略枢纽所在, 按照方位及性质不同可大致分为两类。

一是边疆战略枢纽地区, 这些地区多以山水为界, 以关城为防, 是抵御外族的前线, 如东北的辽水 (王宏《从军行》、常建《吊王将军墓》等) 、燕山 (虞世南《从军行·其二》、骆宾王《边夜有怀》等) 、北疆的阴山 (卢照邻《结客少年场行》、万齐融《仗剑行》等) 、雁门 (卢照邻《战城南》、王昌龄《塞上曲》等) 、西域的天山 (李白《战城南》、杨师道《陇头水》等) 、玉门 (刘希夷《从军行》、虞世南《出塞》等) 、西南的松州 (杜甫《黄草》、杜甫《警急》等) 、南疆的泸水 (李白《书怀赠南陵常赞府》、高适《李云南征蛮诗》等) 。

二是内地战略枢纽地区, 又可细分为三类: (1) 东西对抗的战争枢纽地区, 即关 (山) 东与关 (山) 西势力对峙争战的主要区域多集中在豫西走廊, 它以洛阳为中心, 东至荥阳, 西达潼关, 南抵南阳, 北伸河东, 楚汉战争、唐夏成皋之战、安史之乱等均曾以此为主战场, 写这一区域战争的初盛唐诗歌有王珪《咏汉高祖》、刘长卿《吴中闻潼关失守因奉寄淮南萧判官》、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十二》等。 (2) 南北对抗的战略枢纽地区, 即江 (淮) 南与江 (淮) 北势力对峙争战的主要区域多集中在黄河长江之间, 东至淮河流域, 中达汉江流域, 西抵秦岭地区, 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淝水之战等均曾以此为主战场, 写这一区域战争的初盛唐诗歌有孙逖《丹阳行》、李白《赤壁歌送别》、李白《送张遥之寿阳幕府》、杜甫《八阵图》。 (3) 地区战略枢纽, 它们是除上述两类以外的各个区域的中心城市或边界地带, 如关中长安、江南建业、冀南邺城、晋冀之间的太行山等, 写这些地区战争的初盛唐诗歌有李白《北上行》、杜甫《留花门》、杜甫《释闷》、吴筠《建业怀古》等。

二、焦点区域的时代转移

初盛唐时期权力中心大致经历了关中本位———京洛轴心———地方分立的转变。关中本位阶段指高祖、太宗及高宗前期, 唐廷中央军力及政治权威强大, 以长安为中枢核心, 关陇集团为主要统治支柱, “其将相文武大臣大抵承西魏、北周及隋以来之世业, 即宇文泰‘关中本位政策’下所集结团体之后裔也。”京洛轴心阶段指高宗后期、武周、中宗、睿宗及玄宗时期, 唐廷中央军力及政治权威依旧较强, 以长安、洛阳为中枢核心, 关东、江左等区域人士跻身统治中心, 关陇集团失去昔日独尊地位, “自武曌主持中央政权之后, 逐渐破坏传统之‘关中本位政策’……迄至唐玄宗之世, 遂完全破坏无遗。”地方分立阶段指肃宗时期与代宗初期, 唐廷中央军力及政治权威衰弱, 权力分散到地方, 初现藩镇分立及割据之端倪。

初盛唐诗歌中战争战役焦点区域的转移与权力中心的变迁基本相应, 也大致经历了关中本位———京洛轴心———地方分立的转变。高祖、太宗及高宗前期 (618—670) 主要有唐初统一战争、漠北平东突厥、薛延陀之战、西北平吐谷浑、西突厥之战、东北平高丽、百济之战等。这一时期唐廷通过内外征战以关中一隅并吞四方, 迅速恢复隋朝旧域并进而开疆拓土, 内足以靖叛乱, 外足以制侵犯, 且有余力经营四方, 战争胜多败少, 屡败强敌, 控制区域和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武功显赫, 威慑四方。诗歌中战争战役焦点区域为关中及拱卫关中的北疆与西域, 如李世民《经破薛举战地》、李靖《舞剑歌》、《薛将军歌》、《高昌童谣》等。高宗后期、武周、中宗、睿宗及玄宗时期 (670—755) 主要有平定徐敬业、唐宗室起兵之战、镇压江南、岭南等地民众反抗之战、漠北与后突厥之战、西北与吐蕃、突骑施、大食之战、东北与契丹、奚、渤海之战、西南与南诏之战等。这一时期唐朝内可以靖叛乱, 而外渐不足以制侵犯, 少有余力经营四方, 战争胜败参半, 疆域屡有盈缩, 能够基本维护内地安全, 保有前期边疆扩张的主要成果, 武功也有可圈可点之处, 威势尚存。诗歌中战争战役焦点区域在关中及拱卫关中的北疆与西域之外, 又增加了晋洛及拱卫关东的东北, 如李隆基《行次成皋途经先圣擒建德之所缅思功业感而赋诗》、张九龄《奉和圣制幸晋阳宫》、李白《幽州胡马客歌》、王翰《凉州词·其一》、高适《燕歌行》、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等。肃宗时期与代宗初期 (755—765) , 主要有平定安史叛乱之战、平定永王李璘起兵之战、平定刘展等军阀之战、平定浙东、皖南等地民众反抗之战、西北与吐蕃、回纥之战、西南与南诏之战等。这一时期唐朝内不足以靖叛乱、外不足以制侵犯, 战争败多胜少, 唐朝直接控制区域大减, 边疆失去了大量前期扩张领土, 内地也开始出现藩镇分立及割据端倪。诗歌中战争战役焦点区域扩散分布各地, 内地关中、晋洛、江南、江淮、冀鲁等成为战争多发地, 而之前边地北疆、西域、东北等战争多发地则少有涉及, 如李白《送张遥之寿阳幕府》、杜甫《石壕吏》、张巡《守睢阳作》、刘长卿《奉送贺若郎中贼退后之杭州》皇甫冉《和袁郎中破贼后经剡中山水》等。

结语

由上可知初盛唐 (618—765) 诗歌中的战争战役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出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一) 内地面积小于边地, 内战数量多于外战。 (二) 外战北方多于南方, 西方多于东方。 (三) 内战北方多于南方, 西方与东方相当。 (四) 重视边疆及内地战略枢纽地区。初盛唐诗歌中战争战役焦点区域的转移与权力中心的变迁基本相应, 也大致经历了关中本位———京洛轴心———地方分立的转变。高祖、太宗及高宗前期诗歌中战争战役焦点区域为关中及拱卫关中的北疆与西域;高宗后期、武周、中宗、睿宗及玄宗时期诗歌中战争战役焦点区域在关中及拱卫关中的北疆与西域外, 又增加了晋洛及拱卫关东的东北;肃宗时期与代宗初期诗歌中战争战役焦点区域扩散分布各地, 内地关中、晋洛、江南、江淮、冀鲁等成为战争多发地, 而之前边地北疆、西域、东北等战争多发地则少有涉及。

参考文献

(1) 这种区分只是大致倾向, 而不是绝对界限, 实际上边地也有内战, 内地也有外战, 但数量较少。

(2) 如唐玄宗时期的范阳、平卢、朔方、安西、河东、陇右、河西、北庭等节度使均位于北方, 南方只有军力相对薄弱的剑南节度使和岭南五府经略使。

(3) 隋唐时期高句丽一度成为中原王朝主要用兵方向, 但为时较短且高句丽主要处于防御地位, 并未形成严重边患。

篇9:唤醒初入学儿童的道德意识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初入学儿童;道德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0)05-0042-03

温家宝总理说:“如果我们的国家有比黄金还要贵重的诚信,有比大海还要宽广的包容,有比高山还要崇高的道德,有比爱自己还要宽广的博爱,那么我们这个国家就是一个具有精神文明和道德力量的国家。”初入学的儿童的道德观念比较淡薄,但他们受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影响,道德观念上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幅丰富多彩的画。作为教师应该引领儿童不断地完善、丰富自己头脑中道德的内容,自我不断地完成新画。教师应改变以往德育的说教、空洞、机械等缺失,以《品德与生活》教材为载体,以儿童的生活为出发点,增加教学实践的机会,尊重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采用富于魅力的言说方式,创设浓郁的诗意氛围,有效引导学生感受德育的诗意并在生活实践中获得道德感悟。

新课程更加关注回归儿童当下的真实生活,道德教育是在儿童生活的基础上展开的,道德教育在生活化的德育理念的指引下开始了新的旅程,即引领儿童过有道德的生活。而使儿童过有道德的生活关键是要唤醒儿童的道德萌芽。

一、结合家庭生活,把“爱父母”引入课堂,促进道德生命种子的萌发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因此,爱父母是一切情感的基石。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应用父母的情感去感化孩子,培植亲情,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他们珍惜真情、关心他人,施爱于社会,奉献于大众。初入学儿童情感的可塑性很强,让他们从小关注自己的家庭生活,有利于培养他们爱父母的亲情意识,更有利于唤醒他们的道德意识,培植他们道德生命种子的萌发。像《品德与生活》第二册中的《我的一家》、《我是家中小成员》、《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过家家》这四个主题活动都是以家庭生活为核心,教学时应以情感为线索,逐层展开,逐步深入,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习沟通,学会负责。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是“小太子”、“小公主”,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捧在手心宠着,稍有不顺心就任性、胡闹,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感受的专横性格。加上现在社会上离婚率高,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心理更是非常敏感、极端。结合家庭生活,把“爱父母”引入课堂,培植孩子道德生命种子的萌发,已经成为我们教育面临的迫切要思考、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班上有个叫露露的女孩子,由于父母性格不合而离异,她幼小的心灵笼罩上了阴影,心中充满了对妈妈的恨,每次妈妈来看她,她总是不理不睬,有时甚至对妈妈又踢又抓,弄得她妈妈每次满怀希望来,泪流满面走。我跟她沟通了好多次,效果也不太明显。在教学《品德与生活》第一册中《我从哪里来》时,我特意请了包括露露妈妈在内的几个家长,露露妈妈朝女儿笑笑,可露露却将脸扭了过去。上课时,我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胎儿在母体里生长以及胎儿的出生过程,特别是怀孕初期母亲的妊娠反应及后期行动、生活的不便,让学生深切感受生命是来之不易的。接着,请家长代表在课堂讲述养育孩子过程中一些难忘和艰辛的事例,让学生更热爱父母,学会感激。轮到露露妈妈,她还没说话就流下了泪,她回忆了露露小时候一次高热痉挛的事,她说当时吓坏了,因是夜里,她慌得连鞋子都没穿就冲出了家门,到医院才发现自己的脚上血迹斑斑,在医院抱着露露一夜,也哭了一夜,那时她唯一的希望就是求老天把所有的病痛降到她头上,让孩子赶快好起来。我看到露露的眼睛红红的,头慢慢低了下去。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说一说每天爸爸妈妈都为自己做了些什么,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句什么话,让学生把对父母的爱表达出来。孩子们用稚嫩的话语急切地诉说着自己对父母的爱,我看到露露欲言又止,就用目光鼓励她。可能她对妈妈那朦胧的恨其实是积聚太久的爱,就见她跑下座位,冲到了她妈妈的怀里大哭起来。我想不仅是露露,其他学生心中那颗“爱父母”的道德种子也一定开始生根、发芽。

二、关注学校生活,把“爱集体”引入课堂,为道德生命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

低年级孩子,尤其是刚入学的学生,集体观念比较淡薄,他们在家是一个个小太阳,一家人都围绕着他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是他们的服务员,书包有人帮着整理,铅笔有人专门削,甚至早上起来穿衣、洗脸都有“服务员”忙前忙后。到了学校,常常是手中的废纸、零食袋随手就抛到了地上,不知道班级是一个整体,没有集体荣誉感。往年,我作为一年级班主任都是亲自动手,每天扫地,捡废纸,排课桌,夏天常常是大汗淋淋,冬天弄得满头满身都是灰尘,后来我发现这些并没有感化孩子,他们只是习以为常地做着“观众”,丝毫不懂得珍惜老师的劳动,常常是这边扫完,那边又抛出来了。无论怎么三令五申不准扔废纸都没有用,说明他们心中还没有集体意识或集体意识很淡薄。

今年开学时,我并没有急于去教授学生知识,而是利用品德课和主题班会,将《品德与生活》第一册中第二课《我们的校园》提前教学,通过开展“参观校园”的游戏,带领学生熟悉校园环境与设施,让学生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等活动去体验感悟校园的美丽,并让他们找一找与校园的整洁美丽不和谐的地方,使学生知道废纸、零食袋在校园中是不美观的,破坏设施、损坏花草树木是不道德的。校园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家,我们是这个大集体中的一员。在班级,我将学生排好值日,每天我带领值日生一起清扫教室,让他们体验劳动的辛苦,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还开展了争做“班级小主人”、“排好桌椅我最行”、“我是班级美容师”等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的情感和爱护班级环境的集体意识,引导学生过积极向上的集体生活,为他们的道德生命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

三、关注同学生活,把“爱同学”教育引入课堂,为道德生命的成长提供和谐的环境

学会关心是德育的基本问题。加强对学生的爱心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心意识,与学生一起来创造爱的文化、爱的环境,对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对创造和谐的教学关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近代教育学家夏丏尊说:“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心灵的易感性和同情心都是在儿童时期形成。如果儿童蹉跎,那么所荒废的就无法弥补。”古人也曾说:“少小若成性,习惯成自然。”因此,爱心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幼儿园、初入学的孩子抓起。

班上曾有个叫房轩宇的女孩不幸得了脑瘤,手术后,因头发都被剃光了,心情很烦躁,又因爸爸妈妈都要上班,一个人在家很孤独,所以很长时间都不配合吃药治疗,家长非常心疼也很着急。我得知后,结合《小手拉小手》这一课,在班级成立了“爱心互助组”,放学后轮流到她家陪伴她,给她讲故事、唱歌,和她一起做游戏。节假日,让学生通过“情感热线”把对她的祝福与关心写在卡片上由我交给她,因为低年级的孩子小,所以我让他们可以就写一句话,甚至可以画一幅画,在同学们一颗颗纯真的心关爱下,房轩宇的脸上又露出了笑容。正是因为有了同学之间的关爱,才使得学生的道德生命的成长有了一个和谐的环境。

班主任是学生爱心火把的点燃者,要引导学生由爱班级的同学到爱校园的同学,再到爱全球的小朋友。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我带领孩子时刻关注着那场夺去很多可爱生命的灾难,在震后组织学生为灾区的孩子捐钱捐物,看着孩子们一个个踊跃地抱来了自己的储蓄罐,拿来了自己心爱的玩具、喜欢的衣服。我欣慰地发现孩子们的道德生命已经开始成长。

四、关注生存环境,把“爱环境”教育引入课堂,使道德萌芽的成长有了责任意识

地球给予了我们生命和生活环境,人类所有的财富——吃的、穿的、用的都是从地球上汲取来的。然而,有的人却用毁灭和破坏来回报地球,使地球失去了往日的灿烂,失去了有效的免疫机体。我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日趋荒漠化的土地,被砍伐的森林,灭绝的动植物……还带领他们到学校不远处的盐河。这条河曾经是南北运盐的主干道,以前的河水是清凌凌的,能清晰地看见河底快活游动的鱼儿,河两岸居民洗衣服、吃水都靠这条河。可现在离它老远就闻到一股臭味,河水黑乎乎的,河面上常年漂着红红绿绿的烂菜叶、塑料袋,每当化工厂排放污水时,河面上就会漂着奄奄一息或已经被毒死的可怜小鱼。

通过参观,学生明白了一支烟、一节电池、一个塑料垃圾袋都是污染环境的东西。而这些每时每刻都发生在我们身边,于是引导学生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他们爱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就显得尤为必要。《品德与生活》第二册中《别把花草弄疼了》这一课,主要是通过了解花草树木的作用,培养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为了达到活动目标,我在课前先布置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请教父母或老师等方法了解花草树木的作用,懂得花草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并带领学生到校园里去欣赏花草树木,感受它们的美丽与作用。然后用低年级孩子感兴趣的活动“戴头饰表演花草树木”,在介绍交流中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热爱花草树木的情感。接着,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一些破坏花草树木的现象和行为,让学生想象假如世界上没有花草树木会怎么样,特别是“我们用哪些方法保护花草树木”这一环节。学生在想方设法保护花草中也有了一定的爱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除了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我还在班级开展了“杜绝吃野生动物”、“做环保小卫士”、“弯弯腰,动动手,我是学校的小主人”一系列活动,成立“班级环保小队”、“护花小队”(我们教室门前有一个小花圃,以前花开时常有孩子偷偷地采摘),带领孩子们主动参与绿化、给小树苗浇水、净化校园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在参与生活、体验生活中提高认识,让孩子在道德生命的成长中渗透爱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五、关注生命互动,把“守诚信”教育引入课堂,为道德生命的成长提供纯天然的养料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曾说“人无信不立”。它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诚信,就无法在这个社会上立足。所以,“守诚信”教育更应成为当今道德教育的纯天然养料。

初入学的孩子年龄小,常常说过的话就忘记了,借的铅笔没还,读读的书忘了读,椅子忘记放到桌斗下,废纸忘记没放进纸篓而扔在了地上……这样的情况数不胜数。年龄小固然是其中的原因,但如果教师不能好好引导,学生长大后就可能延伸成诚信的缺失。低年级学生对诚信这样的字眼还不太能够理解,需要教师用实际的行动去诠释,帮助学生培育诚信的幼苗。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告诉我们触及灵魂的教育是一种生命的互动,而不是单纯的说教。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说话算话,给学生树立诚信的榜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进行教育。

对班级的一些规章制度,我在开学初就和学生约法三章,谁违反了谁就要被罚值日,没想到第一个被罚的是我自己。那天学校要求将甲流感防控宣传单贴在教室墙上,我一忙给忘了。班级被扣了5分。当着全班的面我检讨了自己的错误,并让学生说说该怎么罚我。孩子是善良的、是宽容的,很多孩子说算了,老师也不是故意的。可我坚决惩罚自己扫了一个星期的教室。从那天开始,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学会对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负责了。早上、中午到校常常看见几个学生主动拿着抹布在擦玻璃,扫地,课间有的孩子悄悄跑去清洁区检查,忘带作业、说话不算话的变少了。我不能说我的一次被罚对学生有多么大的影响,但却确实触及到了他们灵魂深处那根爱集体、学会负责的弦,并且班级越来越多的学生已被拨动,正演奏一曲和谐动听的“诚信”乐曲。在师生生命的互动中,为学生道德种子的萌发提供了充足的纯天然养料。

篇10:天晴初遇另一半爱情诗歌

有时觉得一个人挺好

饿了,尽可满足

困了,融入黑夜

没有什么牵挂

也不想去依赖什么

自由自在

也不会期待某一天

有一个如风的影子

闯进我的.生命

使我的生活

多一点烦恼

少一点平缓

色彩由黑白

调制成斑斓

也许会有那么一个

傻傻的我所期待的女孩

恰好阻断了我前进的脚步

也许会有那么一个

可人又是那么活泼饿的女孩

让我觉得生命也会有所属

也许会有那么一个

令我转过身去会心痛的女孩

无时无刻会觉得十分美好

那之后会发生什么

我不会妄加猜测

也不想去猜

最后是我

还是我和她

怎样的云彩

怎样的天空

是否和我有关

她是否会出现

我是否会心痛

和什么相逢

才会出现那么一刻

不要想

篇11:儿童诗歌初

诗歌赏析的常见题型

一、主旨情感类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目,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写的形象特点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

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或者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题格式:这首诗通过()形象或景物,写出了()的情境或氛围,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应答材料:(情感类)忧国忧民,或怀古伤今,或建功立业,或忆友怀旧,或思念亲人,或寄情山水,或怀才不遇,或蔑视权贵,或相知相见,或离情别恨。例1: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绝句两首(其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山青花欲燃”这句中“燃”字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作出分析。(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1)暗含了山花的颜色:在青翠欲滴的山岭衬托下,红色的花朵就像一团将要燃烧的火焰一样,画面感强烈,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2)一种漂泊在外的孤独感和强烈的思乡之情。例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2)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二、表现手法类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从诗歌的整体构思上来把握,不能只答其中一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找出全篇诗歌所用的表现手法后,还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一下运用的好处。

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答题格式:这首诗运用了()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应答材料: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夸张、对比、象征、比兴、托物言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小中见大、虚实相间、怀古伤今、借古讽今。例3: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问:“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参考答案】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例4: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按要求回答问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问: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表现手法上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三、想象描述类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诗化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主要提问方式: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你的话把诗中的画面描绘出来。例5: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问: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象,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歌前两句呈现的画面具体描绘出来。【参考答案】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例6:阅读《山居秋暝》(王维),完成下面题目。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

【参考答案】竹林里传来一阵阵欢歌笑语,那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衣归来了;荷叶纷纷向两边摆动,那是打鱼人收起渔网,划着船穿过荷塘顺流而归了。

四、品味炼字类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练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上去把握它的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是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中“某”词为什么不能换成“某”词?这个词为什么用得十分传神?这个词在诗中有什么特定的含义?你最欣赏的是哪个字?请赏析。例7:阅读(宋)周敦颐的《题春晚》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问: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 【参考答案】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象。

例8:赏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按要求回答问题。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1)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

(2)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

【参考答案】(1)满压(2)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而“留连”不

五、名句赏析类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

常见提问方式:这句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画线的千古名句?你从这句名诗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这句话在现在赋予了什么新的含义?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明理由。

例9:阅读杜甫的《望岳》,完成题目。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问: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这句话表达了希望登上绝顶、俯视群山的意愿,或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或抒发了攀登人生顶峰的凌云壮志。例10: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问题。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画线句,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②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必然有“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应考策略

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 ①送别类。以抒发离情为主。

②怀古类。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为主。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

④战争或边塞类。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向往或对国家的忠勇之情为主。⑤闲适类。表达清闲恬淡心情或对田园、隐居生活向往之情为主。

⑥借景抒情类。借景物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为主。⑦托物言志类。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为主。⑧爱情类。

⑨民生类。抒发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为主。二找意象。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因此将诗歌当中较常出现的意象的喻意做一个小结,作为一种诗歌鉴赏必须积累的知识进行归纳。

比如说梅的清高芳洁、傲雪凌霜、坚强、不屈不挠;兰、荷的高洁;笛声的思乡怀远;竹的气节、劲健、积极向上;菊的高洁、脱俗、隐逸;松的坚贞、傲雪斗霜、有凌云志;柳的柔情、惜别怀远;梧桐的凄凉、悲伤;桃花的美人之喻;杨花的离散、漂泊之意;杜鹃的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牡丹的富贵、美好;禾黍代表国家昔盛今衰之悲情;青鸟往往与男女恋情与婚嫁有关;鸾鸟、凤凰喻忠臣、贤士;鹧鸪、寒蝉喻离愁别绪、羁旅伤感之情;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之人;月喻思乡怀远;飞星传恨;日落、夕阳、秋天、流水代表生命短暂,时光飞逝;灞桥易水多怀送别有关;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也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多指乡思乡愁;杜康喻酒;贾生、屈原指怀才不遇之人;陶朱、猗顿喻富商巨贾;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三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四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⒈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说明等五种。

⒉修辞手法:夸张、拟人、对比、比兴、比喻、借代、设问、反问、对偶、反复、重章叠唱等。

⒊表现手法:象征、烘托、对比、想象、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卒章显志、明贬实褒、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即事抒怀、欲扬先抑、以乐景写哀情等。五下结论。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六品风格。

诗歌鉴赏的最后,或者说到了细微之处,要让学生体会出作者的语言风格及语言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而与相关的一些术语有: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丽、恬淡、凄美、明快等。

语言表达效果: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公元765年,杜甫迫于无奈辞官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1.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旅夜”的情景,其中描写近景的一联是: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3.写出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它好在哪里。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甲】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写出甲诗中表现自然景物之间亲密融洽关系的词语。(答出两个即可)

2.甲、乙两首诗都写了荷花,但写法上各有不同,请指出。

3.宋朝杨万里的这两首小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试作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游)

雪晓②清笳③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人名,陆游的朋友。②晓:光明。③笳: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乐器。④觉:醒。⑤漏:古代计时器。

1.陆游的这首“记梦”词,上片写,下片写。2.词中描写作者身处冷落环境的诗句是: 3联系你读过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说说“鬓虽残,心未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四、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优美怡人的风景画,画中分别描写哪四种景物?突出了它们的什么特征?

2.这首诗作于杜甫入蜀以后,从第四句中的“归”可以看出,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2.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田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其意,欲辨已忘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灵的宁静,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乐趣。

B.“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于作者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这一景象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D.本诗描写了恬静、闲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

2.古人往往以所喜爱的花来表明自己的志趣。你觉得诗中的“采菊”与“真意”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钱唐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第二至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燕啄春泥,乱花迷眼。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3.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为什么?

4.在前六句诗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杨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九、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梅花是中国人非常喜爱的花,有国花之誉。下面几段诗、词、歌、曲、文都与梅花有关,主仔细阅读这几段材料,进行比较,然后答题。

[材料一]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材料二]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万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

[材料三]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封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歌剧——(《江姐》主题歌《红梅赞》)

[材料四] 蔷薇露,荷花雨,菊花霜冷香庭户①。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马致远《落梅风》)① 香庭户]指女子闺房

[材料五] 梅树干„„或用勾勒皴擦,增强质感;或以墨笔直接挥写,以篆书笔法入画。老干多,用笔宜苍老;新枝多挺直,用笔宜挺健。老干黑色略淡中见浓黑、焦墨;新枝则中锋入画,黑色宜浓宜焦,笔笔见书法功力。枝干疏密聚散,穿插交错,茂密繁杂,以“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美学原则,进行描绘,造成画面上的动感和节奏感。(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丹青不知老将至》)

1.材料二《卜算子 咏梅》中,押韵的是哪几个字?请写出来。

2.材料一《梅花》中加点的“独自”突出了梅花凌寒而放的形象。材料二哪一个词语有同样的表达效果?请指出。

3.材料三《红梅赞》中写道:“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封脚下踩。”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各有一个诗句所表现的意境与这个句子一样。请写出两个诗句。

4.《卜算子 咏梅》和《红梅赞》两段材料都歌颂了梅花的品格和精神。请和饱含深情的语言抒写出这种品格和精神,表达对梅花的赞美之情。字数在30个左右。

5.如果根据前三段材料作梅花图,画面中的梅花一定是热烈、乐观、无畏的;如果根据第四段材料中的“梅梢月斜人影孤”作梅花图,画面中梅花会是怎样的呢?请你也用两三个词语概括出来。

6.上面五段材料都与梅花有关,但材料五与前四段材料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行文风格明显不同。请你试作简略分析。字数在30个左右。

7.梅与兰、竹、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它们的品格历来为人们所赞美,留下了不少诗文名句。请你根据记忆或查阅资料,在兰、竹、菊、松中任选其一,写一个诗文名句。

8.人们常说“梅虽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的背景使梅凌寒开放、暗香浮动的形象更加鲜明。如果你是画家,除了可以以雪为背景外,还可以选择什么来作为背景?为什么?请简要表述你的理由。字数在30个左右。

十、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这首诗写了生活中怎样的细节? 2.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 案

一.参考答案:1.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2.抒发了诗人孤独(凄凉、失意等)的情怀3.略(2分;只要能言之成理即可)二.第1题找出关键词语,其实就是对全诗的整体理解,解答时要善于抓住将自然景物拟人化的词语,“如惜”、“爱”、“立”。第2 题比较甲、乙两诗不同的写法,甲诗写的是小池中的荷花,乙诗写的是西湖中的荷花,这样比较就抓住了解题的要领。甲诗是从小处入手,细致入微;乙诗是从大处着眼,境界开阔。第3题属于开放性鉴赏,无论喜欢哪一首,都是可以的,只要赏析合理到位,没有固定答案。

三、参考答案:1.梦境(梦醒后的)感想(各1分,具体写出其主要内容的,均给分)2.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2分,多写或少写的扣1分)3.人虽老,为国收复失土的雄心仍在。(2分,要求说出鬓残,未死的含义,“心”的具体内涵,语句通顺。其它表达相同意思的答案,均给分)

四、参考答案:1.桂花、(春)山(涧)、(明)月、(山)鸟(共1分,写出3个即可,但写人或夜,此题不得分);幽静(1分,能体现“静“即可)2.①写出了诗人闲适、安逸的情趣;②诗人的心境与环境和谐统一,营造了静谧的氛围。(共2分,答出心境、环境各1分,意思对即可)

五、参考答案:1.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写出“荒凉萧条、物是人非”意思的可记分)2.抒发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感。

七、参考答案:(1)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2分)。(两点各1分,计2分。意思对即可)(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两点各1分,计2分。意思对即可)

八、参考答案:1.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2.对故乡无限依恋(对故乡思念)

二、参考答案:1.早莺争树(莺争暖树)草没马蹄2.C(2)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该题4分,(1)题2分,3.题2分,言之有理即可。)4.可以让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含不尽之意见于方外”的效果。或:诗贵含蓄,这样含蓄地结尾,常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三、参考答案:(1)对自己无最遭贬的怨愤之情。(答出“怨愤”之意,即可给分。2分)(2)第六句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大雪阻路,马难前行,虚写诗人留恋长安,不忍离去的感情。(意思对即可。实写与虚写的内容各1分。共2分)

七、参考答案:1.桂花、(春)山(涧)、(明)月、(山)鸟(共1分,写出3个即可,但写人或夜,此题不得分);幽静(1分,能体现“静“即可)2.①写出了诗人闲适、安逸的情趣;②诗人的心境与环境和谐统一,营造了静谧的氛围。(共2分,答出心境、环境各1分,意思对即可)

八、参考答案:1.写了作者寄家书时“临发又开封”这一动作细节。2.表达了作者作客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评分:本题2分,答对一问得1分,意思对即可。

九、参考答案:1.边塞秋色思乡之情2.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上一篇:青春飞扬 演讲稿下一篇:我的敬老故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