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儿童诗歌

2024-05-03

经典儿童诗歌(通用18篇)

篇1:经典儿童诗歌

美·希尔沃斯坦

我做了一个捉月亮的网,

今晚就要外出捕猎。

我要飞跑着把它抛向天空,

一定要套住那轮巨大的明月。

第二天,假如天上不见了月亮,

你完全可以这样想:

我已捕到了我的猎物,

把它装进了捉月亮的网。

万一月亮还在发光,

不妨瞧瞧下面,你会看清,

我正在天空自在地打着秋千,

网里的猎物却是个星星。

篇2:经典儿童诗歌

溶溶的月光

像银亮的春水

洒在每一片绿叶上

闪着耀眼的光辉

叶子一动不动

做着恬静的梦

梦见月光化作露珠

一样的晶莹

一样的玲珑

在晨风中摇落

一滴滴

叮咚

叮咚

星星

荷兰:伊迪丝

当夜色降临,我站在台阶上倾听。

星星蜂拥在花园里,而我站在黑暗中。

听,一颗星星落地作响!

索德格朗

你别赤脚在这草地上散步,我的花园到处是星星的碎片。

春天

金波 晨光叫醒了风,风叫醒了鸟,鸟叫醒了云。云变成了雨滴,滴落在大海上,海水变蓝了,洗亮了升起的太阳。太阳睁着亮眼睛,望着树,望着花,望着鸟,到处花花绿绿,到处热热闹闹。

草原

日本:金子美玲 露水晶莹的草原上,如果光着脚走过

我的脚一定会染得绿绿的吧 一定会沾上青草的味道吧 如果我就这样走啊走 直到变成一颗树 我的脸蛋儿 会变成一朵美丽的花儿 开放吧

妹妹的红雨鞋

林焕彰 妹妹的红雨鞋,是新买的。雨天,她最喜欢穿着 到屋外去游戏,我喜欢躲在屋子里,隔着玻璃窗看它们 游来游去,像鱼缸里的一对 红金鱼。

我回家把鞋脱下 姐姐回家把鞋脱下 哥哥爸爸回家 也都把鞋脱下

林武宪 大大小小的鞋 是一家人 依偎在一起 说这一天的见闻 大大小小的鞋 就像大大小小的船 回到安静的港湾 享受家的温暖

跌倒

(牧也——台湾)风,跌倒了 才有了美丽的落叶 云,跌倒了

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 太阳跌倒了 才有了静谧的夜晚 所以

我们不再害怕跌倒 让我们在跌倒时 用最美的姿态 站起来

猫和老鼠 猫饿了,就打电话给老鼠。叮铃铃,叮铃铃

篇3:语文课堂中儿童诗歌教学策略研究

一、掌握儿童诗歌教学价值

语文儿童诗歌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 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国家的关注与重视, 因为它能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在国际经济不断发展的推动下, 不断改革与创新我国的教育事业, 有助于推动我国的综合发展。在当下的语文教材中, 儿童诗歌所占的比重在逐渐增加, 而且也引起了更多语文教师的重视。这正符合了新课程改革情势下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儿童诗歌的内容很广泛, 既有美丽的大自然, 又有学生所熟悉的生活风貌。通过学习, 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 又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是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眼下的社会发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而儿童诗歌能以其特有的方式影响和熏陶学生的情感, 使其进一步树立健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3) 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 针对儿童诗歌所特有的韵律特点, 教师可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 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 儿童诗歌教学, 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相应地提高。可见, 儿童诗歌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二、落实儿童诗歌教学策略

1. 引导学生感受儿童诗歌的语言美

儿童诗歌富有很强的节奏美感。因此, 在实际的诗歌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诗歌本身的节奏和韵律, 从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需要教师用恰当的语言来形容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这样, 才能为学生学习诗歌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教师朗读诗歌语音的变化, 使学生的情感跟着发生转变, 体会到诗歌的魅力, 使学生轻松地接受诗歌、了解诗歌, 并乐意去学习诗歌。当然, 要让学生对诗歌有深入的认识, 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欣赏诗歌。首先, 让学生听教师阅读, 对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产生整体的感受, 然后再跟读, 注意诗歌节奏和韵律变化, 使他们能感知诗歌中的语言美, 激发他们去细读诗歌并品味语言的美感, 还可以为写作积累一定的知识。例如, 学习诗歌《小小的船》时, 由于诗中叠词的运用比较丰富,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时, 要强调注意在叠词处进行停顿, 以及朗读的音调和速度, 以便学生能感受到诗歌的内在韵律, 通过朗读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 引导学生感受儿童诗歌的意境美

在儿童诗歌教学中, 想要学生感受诗歌所蕴含的意境之美, 想要学生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善于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品读, 帮助学生以点带面, 理清诗歌的语言特色及思想内涵。例如, 诗歌《一株紫丁香》描写了学生在教师的窗前栽下一株紫丁香, 体现了学生热爱教师、赞美教师的一片真情。这篇诗歌充满了童真和童心, 朗读时可以结合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相应的图片或画面, 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辛苦和付出, 更加激发学生尊敬教师的感情。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印象, 使学生能够读通、读懂、读出诗歌所蕴含的意境美。再如, 《蟋蟀》这篇儿童诗歌, 主要描写了小朋友捉蟋蟀的情景, 诗中“躲在墙角, 连连叫着”等词语运用得非常贴切, 既能够突出蟋蟀的生活习性, 又写出了小朋友的天真童趣。因此, 在诗歌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 通过品味, 感受诗歌的灵气。儿童诗歌的世界非常奇妙, 能够使每位学生从中寻找到自己的快乐。

3. 引导学生感受儿童诗歌的现实性

在实际的儿童诗歌教学中, 想要启发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中的童趣, 最好的办法就是使学生能够将诗歌中的内容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例如, 儿童诗歌《什么是好孩子》, 讲述了作为一个好孩子应该具备哪些特点。若是家长和教师用语言告诉孩子们, 还不一定能够引起孩子的共鸣。然而, 以诗歌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他们必定会认真阅读, 对照自身, 反思自己, 从而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 努力做一个好孩子。

三、结束语

总之, 语文课堂中的儿童诗歌教学是一个既综合又复杂的过程, 也属于一种情感教学, 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 需要语文教师能够认真对待, 勇于探索和创新, 在促进语文教学的同时,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彭永帆, 孙杨帆.例谈小学高年级儿童诗的有效教学[J].教学与管理, 2015 (23) .

篇4:儿童诗歌一组

吕嘉俟

滴嗒

滴嗒

下雨了

天上落下

一串串

水葡萄

【点评】异想天开,令人击掌。见到把雨滴比作“葡萄”的吗?只有无比清澈的池水才能映出高枝之花、天外之星。

胡苍剑

水里的鱼像飘落的树叶

飘落的树叶像摆动的鱼

鱼是水里的树叶

树叶是岸上的鱼

【点评】这已是一首完整的好诗,构制出一个互相错位的抽象画面,诗的触角超出了孩子理性的认识。

抓泥鳅

吕陈华

放学啦

抓泥鳅去

小河边都是我们的人

抓不到泥鳅

我们就抓起了人

摔倒了

爬起来

满身都是泥

河边有一群大泥鳅

【点评】这本来就是农村孩子生活中的一个极其平常的场景,小诗人以自己敏锐的感觉发现了美,突然笔锋一转,一场极富童趣的混战开台了:“摔倒了/爬起来/满身都是泥”,这也不奇特,是真实的描述,奇就奇在最后一句:“河边有一群大泥鳅。”读到这里,谁都会忍俊不禁笑出声的。这就是小诗人独特的发现。

影子

陈晓波

我走它也走

我停它也停

影子是太阳的儿子

太阳出来了

影子就生出来

太阳落山了

影子就跟太阳妈妈回家了

篇5:经典现代儿童诗歌

一双机灵的眼睛,

粉红的耳朵。

虽然爱做坏事可我还是喜欢你们。

如果我到了你们的王国,

一定要你们,

刷牙。

还要教会你们,

自己劳动,

做事不要偷偷摸摸。

我还要给你们,

介绍个朋友——

篇6:儿童经典朗读诗歌

天上那俏丽的小星星看到了,

在那繁华的大街上。

无数的路灯,

是那么的豁亮。

好像在对小星星说,

这里才是你的家。

天上那俏丽的小星星看到了,

在那幽静的乡村小路上。

无数的花花卉草,

是那么的芳香。

好像在对小星星说,

这里才是你的家。

天上那俏丽的小星星看到了,

在那辽阔的大海上。

无数的小鱼儿露着头,

是那么心爱。

好像在对小星星说

这里才是你的家。

那边才是小星星的家哪?

小星星想啊—想自创儿童诗

终于他想到了,

浩瀚无量的宇宙就是小星星的家。

篇7:儿童经典散文诗歌春天

在开满花的春天里,

蜜蜂忙碌着

蝴蝶正起舞

是花儿的娇羞,

藏起的春天里,

篇8:经典儿童诗歌

一、编排体系新颖系统, 诵读学习层层深入

这套读本一共六本, 每个年级一本。每本按每学年32周设定章节, 分上下学期, 每学期16周即16个章节安排内容。

在编排体例上, 我们从儿童的视角出发, 增强趣味性、系统性。本套读本以“每日一诵读”、“每周一大家”和“每月一名著”的方式, 将引导学习者步步深入、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 做到时时处处都有经典的伴随。

“每日一诵读”就是每天选择一个适合本年段学生诵读的内容让学生每日诵读, 并开创性地以周一到周四安排新内容自学;周五, 我们设计了“一周内容大回放”, 老师带领学生回顾、深化、检测前四天的学习内容, 让学生的学习积累更高效。

“每周一大家”就是每周给学生介绍一个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大师。因为考虑到儿童特点, 所以按时间顺序, 以大家生平简介、主要作品、相关趣味故事的形式进行呈现。

“每月一名著”就是每一个月选择一本适合本年段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 以作者简介、作品简介、阅读指导、阅读检测、相关作品推荐等形式呈现。

二、遵循儿童认知特点, 由浅入深精选经典

中华传统经典浩如烟海, 选取哪些内容才能真正贴近儿童?在《小学生经典诵读》篇目选择上, 我们遵循儿童认知特点、学生年龄特点的原则,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相互交融地选编名篇名句。

(一) 每日一诵读

1. 一年级每日诵读一首诗

周一到周四以“分类呈现”的方式安排学生每日自主诵读一首古诗, 认识五个诗中生字。周五老师带着复习回顾。

2. 二年级诵读成语

周一到周四安排学生每天自主“分类”积累4个成语。周五“一周大回放”里, 我们安排了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外, 还用“填一填”、“连一连”和“找一找”等方式检测学生积累掌握本周学习成语情况。

3. 三年级歇后语、对联、谚语、《增广贤文》

三年级上册安排有歇后语、对联, 下册安排了谚语、《增广贤文》。周一到周四每日两到三则, 周五复习检测。这一年级的内容十分丰富, 而且非常贴近学生生活, 生动有趣, 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高。

4. 四年级诵读四本经典著作名句

四年级上册安排的是《论语》, 下册安排《道德经》、《大学》和《中庸》, 周一到周四每日一句。我们选择与学生立志、求学、为人、处世结合紧密的内容, 以原文和译文相对应的形式呈现。

5. 五年级诵读古典诗词

五年级上册我们安排的是分类古诗欣赏, 除了古诗原文, 还特别加入了对诗文的解说、赏析, 以期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五年级下册我们以时间为暗线, 作者为明线, 安排了47首词让学生诵读积累。

6. 六年级诵读古文

六年级“每日一诵读”安排的是古文, 所选篇目大部分出自《古文观止》。我们采用“以句带篇”的方式, 周一到周四每天安排一句古文名句, 并附以注释、赏析, 周五附录一篇精彩的原文。每日一句是保底, 全文出现是拓展。我们以这种名句带出名篇的方式, 引起学生诵读古文的兴趣, 为后续大量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二) 每周一大家

在“每周一大家”这个版块里, 一年级到四年级按时间顺序介绍从老子到梁启超等128位中国古代大家;五年级介绍鲁迅、老舍、矛盾等32位近现代大家;六年级介绍荷马、莎士比亚等32位外国大家。

(三) 每月一名著

根据学生年段特点, 结合课标要求, 每月安排了一部适合各年级学生阅读的现当代国内外儿童文学名著。这样下来, 每个学期4部, 每个年级8部, 六年保底可以阅读48部著作。

三、培养阅读方法, 巧设阅读评价

这套《小学生经典诵读》不仅仅通过三大板块呈现了学习内容, 它更包含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它将“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延伸相补充”以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支撑”这三种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的教育思想, 在书中得到了有机的融合, 实现了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

1.家校结合, 家长孩子共成长

周一到周四的“我能读 (背) 给爸爸妈妈听”, 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学国学, 受熏陶, 共同进步。周一到周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周五大回放”又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能力。

2.巧设评价, 让阅读有法

周五的“一周内容大回放”, 针对周一到周四的内容设计了“猜一猜”、“填一填”和“连一连”等有趣的活动, 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回顾, 实现迁移运用, 把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相结合。

在“每月一名著”里, 我们首先设计了“作者简介”、“作品简介”和“阅读指导”等环节, 指导学生如何去理清作品人物关系、事件脉络等, 关注阅读过程, 教给孩子阅读方法。其次, 我们特别设计的“阅读检测”环节, 通过填空、判断、思考等形式, 让学生自己检测, 体验学习成就感, 培养学习兴趣。

3.增设典故、故事, 增强阅读趣味性

在整套书中, 我们在“每周一大家”后面增设了大家小故事;在二年级成语单元后, 每周安排一个成语小故事;四年级的理解名句里, 我们也结合故事引导学生理解那些富含哲理的古语。这样下来, 整套书安排了近300个有趣的小故事, 增强了整本书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孩子们都非常喜欢。

四、关注细节, 编写有心

在编写的过程中, 我们坚持从儿童视野出发, 不论是内容选择还是编排体系, 都贴近儿童年龄特征, 符合儿童诵读习惯。同时, 我们在编写的时候更是注意细节, 让整本书处处满足儿童阅读需求。

1.在最初的版本, “每周一大家”我们只介绍人物生平, 推荐其代表作品或呈现与其相关的名言。但是在后来的试用过程中, 我们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回访调查, 发现这些内容稍显枯燥, 学生阅读起来不感兴趣, 而且读了也不容易在脑中留下印象。后来我们就给每位大家增加了一个典型故事, 通过故事, 让这些人物的事迹在孩子们脑海中扎下根来。

2.二年级的“每日一诵读”是诵读成语, 所以我们在一二年级的“每周一大家”故事中, 有意识地安排的都是和这个大家有关的成语故事, 如:老子的“紫气东来”、孔子的“韦编三绝”、孙子的“三令五申”等等。三年级我们积累对联, 而学生对对联理解较为困难, 恰好三四年级的“每周一大家”大概介绍到宋元明清时期, 而这段时间的大家们大多又擅长对对子, 所以, 我们在安排这些大家故事的时候, 又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对联趣事, 增强可读性, 又便于学生理解。

3.我们在编写“每月一名著”的“阅读分享”这一版块时, 一开始我们只编写了“测试达人”, 用填一填、连一连和选择题、判断题等形式检测学生对整本书内容的阅读情况。后来, 我们觉得, 应该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阅读, 并有自己独特的阅读见解, 这样才能达到阅读润心、阅读润行的目的。所以, 后来我们又增加了一个“分享交流”的环节, 也就是老师在检测学生阅读情况的时候, 不要仅仅满足于对内容的检测, 多了阅读后动手 (做一做、演一演、画一画) 、动脑 (想一想) 、动嘴 (说一说、辩一辩) 等环节, 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质量。

4.整本书的插图和封面都是我们学校编写团队的美术老师白茹完成的。为了让每一幅图都能充分表现文字内容, 白老师提前认真诵读了每首诗词、每个小故事, 甚至是需要绘图的每本名著, 先后画了500多幅草稿画, 最后精选了200多幅。

在编写中,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总之, 我们整个编写团队是用心在编写这套适合小学生自主诵读、适合教师教学、适合家长陪读的经典读本。

篇9:诗歌与儿童

小学语文教师,可能就是这种结合的最直接的推手。

一、我对诗歌的理解

诗歌的诞生和发展源远流长。从最初的劳动号子到文人笔下的唯美表达,诗歌就是一种情不自禁的言说,情感、志向、理趣,自然而然地言说出来,这是诗歌的传统和本质。余光中曾发过这样的感叹:“我打出的喷嚏是彩虹,我咳出的是音乐。你要问我为什么作诗,其实是不得不为之。”可见,自然而然是诗歌产生的最合理的土壤。

举个例子吧。伟人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时见到故友柳亚子先生,柳先生向毛索句。毛先生微微一笑,点上一支香烟,拈笔铺笺,信手潇洒,书赠了他九年前写的一首词——《沁园春·雪》。柳亚子阅毕大喜,背着毛泽东将这首词寄给了《新华日报》。该词见报,蒋介石蒋先生读后百感交集,敬佩有之,恼怒有之,立命陈布雷等文坛巨匠次韵和之,结果是东施效颦,无人能望其项背。为什么会是这样?毛先生作为一代英才和领袖,心鹜八极,神游四方,看到江山如画,想到君王迭替,一种为共产党人自豪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在心中激荡升腾,随后又自然而然地行之于笔端。情之所至,已臻绝唱,这是不能复制的。反观蒋之文人,并非不能为词,勉强而为之,不能自然而然,所以笔下只能是矫情呻吟,难成上品。

现如今,诗歌走向更广阔的视野,成了人们抒发和宣泄情感,表达和交流情感的重要载体。但是它的本质和土壤依然如故。

二、儿童的语言

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个语言人,都有自己的语言生态以及语言特点。最理想的语言就是最简洁的语言,最准确的语言,最诗化的语言,以及最能表现生活之美的语言。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领导年岁已高,每次发言时不愿意带老花镜,于是让秘书将他的发言稿字体放大。结果一篇不长的稿件,打印出来居然有了一本书的厚度。他的秘书看着这些硕大的字体,发出了一声感叹:“这些字恐怕有半斤重吧。”说完,在场的人都笑了。这句话说得很含蓄也很有诗意。一个“重”字,简洁,传神,有生活质感。

作为儿童,他们的语言特质又是什么呢?儿童正处于语言形成时期,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缺乏应有知识和能力支持,语言审美能力较差。所以他们的语言就是稚拙自然的、简短的、不连贯的,甚至可能是不知所云的(在成人看来是这样),但有时可能是极具创造力的诗化的语言。

儿童想象力丰富,喜欢新事物,乐于参加活动,模仿能力和创造力强,比较容易在各种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学习语言,在使用中学习语言,在参与游戏的活动中去感知语言。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的责任是能在孩子最纯粹的年代,模仿能力最佳的时期,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在各种语言环境中、在生活中去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三、诗歌与儿童的天籁之音

前面说过,自然而然是诗歌的特质,而儿童的语言学习也同样应该是自然而然的过程。

我们做的,就像是培育一株小苗,不是去揠苗助长,不是去过量施肥浇水,不是去过度地给予阳光,也不是刻意地去矫正。

首先,我们应该肯定的是他们浅易简洁的语言表达。老舍先生在《儿童的语言》一文中说:“用不多的词,简短的句子,而把事物巧妙地、有趣地述说出来,恰足以使孩子们爱听。”这就是我们要做的。

什么是巧妙地、有趣地述说呢?我们看个例子:“秋风吹,雁南飞,整整齐齐排好队。个个不离群,好像亲兄妹。”既简洁浅易,又形象。

其次,我们应该规范和提高孩子们的诗性语言。我们要善于捕捉并且鼓励孩子们那些不经意的最美的、最闪光的语言,即使这些语言还有些粗糙,这如同一块璞玉一样。只有如此,才能使孩子们既保持了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语言特性,又能体会到祖国语言的健康美与纯洁美。发现并维护孩子们原生态的语言,这将对他们语言生命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再进一个层次,老师应该让学生成为诗性语言的发现者、崇拜者、模仿者。不论散文还是诗歌,无论什么形式的文学作品语言,都无一例外地散发着诗性的光辉。举几个例子:

“豌豆花问蝴蝶:你是一朵飞起来的花吗?”这种语言既符合儿童的天真口吻,又规范优美,诗意盎然。再如, 在山坡的北面,青草间开满簇簇的兰花,乐乐还来不及惊讶,就听见飞飞在后面喊:“下雪了。”真的下雪了,天空飘满白色的雪花,乐乐在空中接住了一片,“啊?是白色的蒲公英!”看看,多么天真,多么烂漫。

还有《爸爸来信》一诗:“妈妈,你脸上的笑,是爸爸寄来的吧?”多美的语言。

作为教师,我们就应当让孩子们能够发现、享受这些语言的魅力,让他们也能去模仿,让学生能在生活之处发现不平凡的地方,能将简单的语言变得生动有趣。

如果教师成为学生“诗性”的守护者和引导者,那是学生的幸运,也是教育的幸运。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保护,少一些粗暴与践踏,或许孩子们的笔下就会多一些诗性的天籁,少一些空洞刻板的死句。

许多知名作家在回忆自己的语文教师时,并无太多的感激,甚至还有人戏谑,如果不是她教我语文,兴许我在文学的道路上会发展得更好。

问题出在哪里?很简单,出在语文老师对学生语言的态度。在应试教育下,许多语文老师肯定与赞赏的是学生对老师格式化语言的记忆与重复,而对那些稚拙粗糙而具有灵性的词句和童真思维给予了无情的扼杀,因为肯定的是可以得到高分,否定的是可能背离标准答案。且不说这种教学泯灭了儿童的语言天性和创造力,同时也是背离了语文的本性。要知道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这种教育环境下,语文教师忽视,甚至淹没了孩子的诗性,就这样孩子慢慢地丧失了文学天赋和文学个性。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成了“屠夫与幸存者”“渔夫与鱼儿”“猎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作家就成了漏网之鱼——幸运之鱼。

此番言论无疑伤害了教师,否定了教师的价值,但毋庸置疑的是此种现象的确广泛存在。这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悲哀与无奈。回想自己的教育行为,又哪能逃脱这种教学惯性的桎梏呢?自己总是有意无意地表扬那些 “文笔不俗”的孩子,每次念佳作,翻来覆去的就是那几个老面孔。对那些“语感不强”的孩子,很少给予他们鼓励。有的孩子对名词不感兴趣,有的孩子动词总是用不准,有的孩子总是喜欢用句号,仿佛这世上只有这一种标点符号!这是为什么呢?想想,其实这些都是孩子学习语言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是他们语言习惯在表达上的投射,是他们思维方式的体现,也是在学习和模仿阶段的正常表现。孩子在语言中所犯的错误对教师而言就是一种信号。语文教学中的标准化、格式化、绝对化无疑就是一张毁坏语言生态的天罗地网。“一塌糊涂”“一派胡言”“要有比喻,要有排比”等等,更是收缩这张网的大手。

记得作家毕淑敏在一次演讲中,遇到一个愤世嫉俗的青年咄咄逼人的问题:“人生有什么意义?请你务必说真话,因为我们已经听过太多言不由衷的假话了。”毕淑敏听了缓缓地说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答案——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就当所有人哗然时,她补充道:“人生是没有意义的,正因为人生没有意义,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智慧,让人生变得五彩斑斓!”是啊,生活是平凡的,就看你有没有智慧。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做的其实很简单,就是俯下身来,和学生一起,去还原孩子的童真,去守护语言的诗性乐园,与他们一起在里面打滚,在里面欢唱。

篇10:经典儿童诗歌

男:八万里长城,撼为天人。

女:多少年来,欺凌、压迫与痛恨同在,

男:多少年来,反抗、坚持和希望始终。

女:鲜血染红的旗帜,是属于中国的魂,

男:汗水浸润的镰锤,是属于中国的根。

女:抛洒的青春和热血在我们心中烙下印记,

男:牺牲的身躯和性命在我们脑海许下承诺。

女:那印记,是中国结;

男:那承诺,是富强国。

女:祖国啊,我爱你,你用生命保护着你的子女;

男:祖国啊,我爱你,你将尊严赋予了你的后裔。

女:我骄傲,因为我是中国人!

男:我自豪,因为我有中国心!

女: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男:共产党人如火燎原。

女:那红歌、那长征、那卫兵、那故事,(持续升调)

在我身旁久久回响,

不舍、难舍!(带挽留感)

男:这崛起、这抬头、这飞越、这发展,(持续升调)

于我心中紧紧萦绕,

不分,难分!(带挽留感)

女:(深情地)祖国,我爱你!

男:(深情地)祖国,我爱你!

合:(高昂地)祖国,我爱你!

篇11:经典儿童诗歌

画上蝴蝶

画上雄鹰

扇动羽翼

高呼——我要飞翔

在绿色草地上

画上雀跃的身影

画上奔跑的蜗牛

挥动双手

向未来投奔

在校园的墙壁上

写下一个名字

写下一个秘密

暗自伤神

篇12:诗歌朗诵儿童诗歌

有时变小,

影子老跟着我,

总也摔不掉。

我走他走,

我跑他跑,

跑到树阴下,

影子不见了。

刚离开树阴,

它又紧跟着,

走到河边,

影子掉进河里了。

也好,也好,

它时时躺在地下,

想必太脏了,

篇13:经典儿童诗歌

自从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 儿童诗歌教学仿佛进入了一个新纪元。笔者通过学习理论、实践课例操作、反思感悟等形式, 将儿童诗歌的课型定为创作课型。笔者先侧重低年段的实践, 将信息技术与儿童诗歌教学紧密结合。经过反复探索和实践, 笔者把网络环境下的低年级儿童诗歌教学模式定为三阶段及目标 : 丰富媒体情境中感悟儿童诗歌的意境美——模仿想象中感知儿童诗歌的语言美——协作交流中体验儿童诗歌的创作美。下面将对以上三阶段目标作具体阐述。

一、丰富的媒体情景帮助学生感悟儿童诗歌的意境美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诗人“情动而辞发, ”诗中蕴涵着强烈的感情,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披文入情”, 才能使学生领悟诗人的感情, 进而领悟诗的意境。准确领悟意境美的前提是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词讨论, 品味领悟诗意。这是教学中较关键的一步。然而, 传统纸质的文章只有冷冰冰的文字描述, 对青少年学生来说, 还不具备感染力与冲击力。多媒体技术则不同, 它让学生置身于一个文画音形相结合的世界, 同时调动了学生各方面的感官参与, 让学生与诗人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 形成语感, 深深体味诗歌的意境美。网络环境改变了传统、枯燥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获取和保持知识, 感受艺术的美, 他们得以将文字配以声、像与色, 使之图文并茂, 声形共呈。声像同时呈现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纸质阅读, 是创设情景最好的手段。生动有趣的画面, 加上配音, 比传统的儿童诗歌教学增加了许多乐趣, 大大延长了低年级学生的有效注意时间。多媒体技术可以大胆整合资源, 于是笔者把多首儿童诗歌同时在一个环节里边呈现, 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诗歌的有效情景。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如新授《冬·腊梅》一诗:空中飘洒着雪花, 白袍覆盖着山崖, 小河关上玻璃门窗, 大地展出银色图画。仍有腊梅独立雪中, 圣洁、无瑕。

一开始, 就为学生提供了一幅屹立在冰天雪地中的腊梅形象, 并伴以婉约动听的古筝曲, 通过图像和音乐体现了诗歌的意境美, 使学生大大加深了对诗歌的浓浓兴趣。

又如梁老师在执教《四季的风》时, 通过播放“风”的声音让学生聆听, 借助听觉触发学生对于风的感性认识, 从而使学生思维迸发, 用“风”说说四字词语, 老师相机引入一首“风”的儿童诗歌, 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风”的美!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与意境呈现, 学生的思维空间就这样被打开了, 想去感受诗歌美的欲望就此产生了。

二、通过网络环境, 在模仿想象中感知儿童诗歌的语言美

模仿是学生获得诗歌语言美的重要手段。在传统教学中, 师生也是通过模仿, 即反复吟诵来形成语感和体悟语言的。虽然, 儿童诗歌不像古诗词那样晦涩难懂, 但是, 单调的文字使得诗歌的语言美不易被学生所感受。通过发挥多媒体网络的优势, 改变传统的诗歌教学方式, 为学生提供一个“文画音形结合, 语境与意境结合, 感知、理解与想象结合”的优良的学习环境。丰富的多媒体手段使文本与学生的大脑想象形成匹配度, 让学生从单纯的语言模仿上升到情感碰撞, 与诗人的情感交融, 产生共鸣, 并有自己的独特想象与感悟, 从而再造作品。并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从原来的知识水平起步, 异步进入学习状态, 在认识材料的不同界面上, 充分展开自主学习, 体会作者的感情和用词之精妙。

再以《四季的风》一课为例, 在学生读好“春风轻轻地吹”这个句子后, 引读“吹绿了——, 吹红了——, 吹来了——, 吹醒了——”。这是对传统教学方法——“诵读感悟”的保留。过后, 老师展示了大量预先在多媒体上搜索的精美图片, 当学生看到了图片后, 佳句妙语随即拈来, 不断补白。孩子们无限的想象空间随即被打开。语文因灵气而有生命, 而学生也因信息技术使灵气得到张扬。思绪可以任意驰骋, 灵气焕发了光彩。

三、学生在网络中协作交流, 体验儿童诗歌的创作美

在传统教学时代, 学生也可以写出自己创作的诗歌。但是, 运用网络平台后, 不管是创作的呈现方式、生成状态, 或者是评价策略, 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1. 呈现方式的不同

如果在以前的传统教学中, 笔者们只会给出一个生硬的标题, 就要学生进行“艰苦卓绝”的凭空想象。但现今, 为了使学生拓展学思空间, 可以尝试让学生从各自的学习起点出发, 进行个性化的拓展阅读。教师在拓展教学中, 充分利用多媒体与网络的便利, 非常用心地给孩子们搭建创作诗歌的脚手架。网络在此时发挥出强大的作用, 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资源, 如:图片、视频、音频、文字等, 形象地让学生多元感知, 加强了认知能力, 不受时空的限制。运用了大量的图片和诗歌作品, 来打开孩子的思维。从开始的补白, 到后来个性化创作, 让孩子创编出不同的诗句, 收获想象力的自由绽放。孩子的精彩创编, 给课堂碰撞出绚丽的火花。

如, 笔者要学生尽情创作有关《四季》的诗歌, 给出了四个表现四个季节明显特点的景物特征图片外, 还配上了《秋日私语》钢琴曲渲染气氛, 学生的感官都被调动起来了, 灵感迸发, 顺利地完成了诗歌创作, 充分体现了协同创作的有效性。值得一提的是,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鼓励学生的创作热情, 笔者特意创作了一首下水诗, 叫《夏日阳光》。

树叶间隙的阳光 ,

带着夏的味道。

抚平了点点烦躁,

就连鸣叫的知了,

也仿佛融进这夏日的阳光。

不到10分钟, 孩子们便完成了各个季节的诗歌创作, 下文笔者将会挑选几首作品呈现给大家。这些都体现了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

2. 生成状态的不同

手写当然也能实现诗歌的创作, 但是低年级学生由于识字的局限性, 单纯的手写方式使他们在创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障碍, 从而降低了创作的欲望和成效。然而运用电脑打字则不同, 他们不需要认完全部的字, 只要使用电脑打写即可以选出要运用的文字, 这些文字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产生了创作的无数可能性, 实现了超前创作, 打写出了高质量的作品。如:

(1) 春天的魔术师

春风像一位魔术师,

它吹过草坪,

把草染绿了。

它掠过花园,

把花吹红了 ,

它还踏着轻轻的步伐来到森林,

用魔法棒把茂盛的树林变得更生机勃勃。

(2) 美丽的夏日

夏日,

是那热闹的季节!

为什么呢?

因为夏日红似火的太阳挂在天上,

因为夏日的游泳池里总是有着小朋友的欢笑,

更是因为夏日的蝴蝶、蜜蜂都在快乐、勤劳地采蜜。

夏日,

一定是个热闹的季节!

(3) 听听秋的话音

听听,

秋的话音,

谷子弯下了腰,

“哗哗”

诉说着沉甸甸的喜悦。

(4) 冬

北风呼呼吹,

雪花纷纷飘。

树林披银装,

一片白茫茫。

这些作品中许多文字学生还不会书写, 如果在传统写作环境中, 就会导致许多作品夭折。

3. 评价策略的改变

孩子的精彩创编, 汇集成文字, 借助网络这个平台, 得以更好更快地抒发和表达。传统的教学方式, 是老师一人批改全班的文本, 历时较长, 形式单一。网络平台, 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学关系, 让师生地位置换。教师退居幕后, 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生在作品中实现共享和合作交流。过去教师的“一家之言”, 被如今学生的“博采众长”所取代。网络的便利在于可以及时和无限次的修改和分享。在这平台上, 孩子既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 灵感浮现, 即作修改;又可以畅读他人的杰作, 不足之处, 便提建议。这时, 教师可以随时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同学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的交互功能, 进行合作学习, 实现共同进步。

总而言之, 儿童诗歌是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 它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方式, 迎合了孩子们的口味, 为初入学堂的儿童提供了学习语言的范例, 它承载陶冶儿童情操、开发儿童思维、发展儿童语言的重任。借助网络环境实现儿童诗歌教学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在感悟意境美、品味语言美、体验创作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从有了网络环境的支持, 小学低年级儿童诗歌教学变得兴趣盎然, 不管是意境创设、语言品味还是创作交流方面, 教与学都变得得心应手, 收到了极高的教学成效。坚持使用网络环境, 将给儿童诗歌的教学增添色彩。

摘要:因为儿童诗歌承载着开发儿童思维、陶冶儿童情操、启迪儿童语言、培养儿童语感的重要使命, 儿童能从诗歌里获得精神和力量, 获得内心的美。但传统的教学中, 学生面对的只有刻板的文字, 不能很好地调动自己的感官, 以建立更多的感知, 无法与作者快速产生共鸣。笔者大胆地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儿童诗歌教学中, 给儿童诗歌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 让传统儿童诗歌教学得到了必要的补充。

关键词:儿童诗歌,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张鸿苓.语文教育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

篇14:大公鸡(儿童诗歌)等

早早起来把时报,

头上戴顶大红帽,

身上穿件花旗袍,

一双爪子到处刨,

勤劳勇敢最自豪,

飞到墙头把歌唱,

唱出生活的美好。

爸爸的歌,妈妈的歌

罗晓航

当我寂寞的时候,

爸爸为我唱支歌。

歌儿带我到绿色的原野,

小花长得多快活。

当我烦恼的时候,

妈妈为我唱支歌。

歌儿带我到村前的池塘,

白鹅戏水多活泼。

唱呀唱呀,欢乐飞上蓝天,

唱呀唱呀,心灵开出花朵。

爸爸的歌,妈妈的歌,

永远永远,响在我心窝。

体育老师

刘汉儒

教学生举重要举起顽强,

教学生跳高要跳过梦想,

教学生标枪要投向未来,

教学生跑步要冲刺辉煌。

站着像一座俊美的山岗,

笑着像一朵奔放的山茶,

跑步像一只飞翔的雄鹰,

说话像一只温柔的绵羊。

爷爷感恩

丁志强

秋后霜打柿子红,

爷爷采摘喜盈盈,

留一些果实挂树梢,

给鸟儿当食粮好过冬。

林中鸟儿四季忙,

保护田园除害虫。

哎!留下果实为感恩,

年年会有好收成。

海峡情相思梦

付云青

你问天,你问地,

天地知道我们根脉相依。

你问日,你问月,

日月见证我们骨肉远分离。

你问山,你问水,

山水铭刻我们同胞的情谊。

你问风,你问雨,

风雨诉说我们伤痛在一起。

我问云,我问雾,

云雾迷梦,遮断回家的甜蜜。

我问春,我问秋,

春去秋来,何时月圆归故里?

我问花,我问叶,

花谢花落,重复了多少四季?

我问心,我问梦,

梦牵魂绕,游子的心盼归期。

一夜秋雨,

洒落多少相思的泪滴。

一朝春风,

吹来多少春天的消息。

海峡情,相思梦,

冰雪消融,相拥今天的美丽。

海峡情,相思梦,

情深梦近,走来具备的欢喜。

好朋友

李兹明

小鸟是我们的好朋友

它给我们春天亲切的问候

大树是我们的好朋友

它给我们夏天绿荫的温柔

好朋友就要和谐相处

好朋友永远手拉着手

小河是我们的好朋友

它给我们秋季金色的丰收

白云是我们的好朋友

它给我们冬日银装锦绣

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

我们一齐放开幸福的歌喉

走进大自然

华也

春天也好,雨天也好,

走进大自然告别烦恼。

去林中听小鸟唱歌,

去田野看蜜蜂舞蹈。

啦啦啦——

大自然是幸福的乐园,

放松心情,盛开欢笑。

晴天也好,雨天也好,

走进大自然把快乐拥抱。

去山上捡矿石的标本,

去郊外看青青秧苗。

啦啦啦——

大自然是校外的课堂,

增长知识,感受美好。

老鼠吹牛

丁志刚

小老鼠,爱吹牛,

狮子胡须我敢楸,

老虎屁股我常摸,

我与豹子常打斗。

哎吆,哎吆,

只听花猫一声叫,

吓得浑身只发抖。

小老鼠,爱吹牛,

逮住刺猬咬几口,

大象嘴里能拔牙,

黄狗不是我对手。

哎吆,哎吆,

一见花猫跑过来,

慌忙钻进洞里头。

最美丽(儿童歌曲)

王荣元

春天里小草最美丽,

夏天里荷塘最美丽,

秋天里原野最美丽,

冬天里雪松最美丽。

啊,祖国的景色最美丽

美丽绽放在笑容里……

高山上的小溪最美丽,

沙漠里绿洲最美丽,

大海上航船最美丽,

草原上奔马最美丽,

啊,多彩的世界最美丽,

美丽在动听的歌声里……

我们的笑脸

胡泽民

太阳是我们的笑脸

月亮是我们的笑脸

蓝天是我们的笑脸

白云是我们的笑脸

我们的笑脸灿烂的笑脸

我们的笑脸美丽的笑脸

哪里有我们的笑脸

哪里就流动花季的色彩

哪里有我们的笑脸

哪里就唱响动人的诗篇

星星是我们的笑脸

火炬是我们的笑脸

朝霞是我们的笑脸

鲜花是我们的笑脸

我们的笑脸幸福的笑脸

我们的笑脸开心的笑脸

哪里有我们的笑脸

哪里就掀起欢乐的海洋

哪里有我们的笑脸

篇15:儿童励志诗歌朗诵

春天的嫩叶,

一只只毛茸茸的手掌;

秋天的红叶,

一张张金黄的请贴。

春天请你去播种,

秋天请你去收获。

而冬天的雪片呢?

送你一篇圣洁的童话,

篇16:儿童励志诗歌朗诵

小河很喜欢唱歌,

一边走,一边唱,

碰到了大石头,

歌声更加嘹亮。

从山上唱到海边,

一点儿也不休息,

他喜欢在高低不平的路上,

张开喉咙大声唱,

他说:

平坦的道路,

篇17:冬天儿童诗歌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

飞扬,飞扬,飞扬,

——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 飞扬,飞扬,飞扬,

篇18:经典音乐在儿童成长中作用的研究

音乐对于人的思维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给人们带来了无数的欢乐和欢笑。研究表明, 儿童接触音乐会给其带来多方面的益处。人大脑的一些区域会受到音乐的影响而变得更灵活。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 长期接触古典音乐, 能是的思维变得灵活, 同时能调整思维模式, 并且促使大脑更有效的对信息进行存储和处理。同时, 研究人员还发现, 经过音乐训练的儿童, 在很多主要课程上也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和没有接触音乐的儿童比其成绩明显提高。现阶段对儿童音乐教育研究的还较少, 但是早教专家和神经学学家的观点一致认为:音乐对儿童创造丰富的学习环境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很多家长问我, 孩子听一些古典名著是不是就行了, 就能让孩子受益。我认为这样太夸张了。其实孩子只有积极的参与到音乐当中, 才能从音乐中受益。实事求是的说, 孩子听音乐, 玩各种各样的音乐游戏, 接触各种类型的音乐乐器, 也会对其产生良好的效应。这种积极参与音乐的活动不仅有助于促进孩子的智力向更高层次发展, 而且为他们将来的音乐欣赏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1. 音乐与儿童情绪和智力之间的联系。

音乐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不断的发展起来的。很多学者对音乐的由来进行了研究, 它们发现音乐最初是人类早期用来进行交际的方法, 之后逐渐演变成音乐。后来, 我们的祖先又用唱歌来警示迫在眉睫的危险, 用唱歌来分享成功的喜悦, 用唱歌来宣泄心中的愤怒。正是由于音乐能表现丰富的感情, 满足人们情感的宣泄和表达, 才不得的一代一代的沿袭下来, 并扎下牢固的根。随着人类的发展, 就具有了音乐处理方面的特殊功能。然而, 大脑中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对音乐负责的区域, 而是各个区域的相互协调配合, 共同来对音乐、情感、认知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处理。

1.1 音乐和智力的关系

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社会心理学家希思 (Chip Heath) 教授最近接受传媒采访所谓“莫扎特效应”是指聆听古典音乐能够起到提高智力的神奇功效。这个说法缘起于拉舍尔 (Frances H.Rauscher) 等人的系列研究, 他们从1993年到1998年在《自然》等专业刊物上先后发表了三篇研究报告。最初的实验是让36名大学生聆听10分钟的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 在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后发现, 聆听莫扎特的音乐能促进空间相关的作业能力, 智商测试 (IQ) 提高了8或9分。其理论依据是, 音乐与人类的空间认知能力分享着共同的神经机制。

1.2 音乐和情感的关系

音乐是什么?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为什么音乐能表达人们的感情呢?因为音与音之间联接或重叠, 就产生了高低、疏密、强弱、浓淡、明暗、刚柔、起伏、断连等等, 它与人的脉搏律动和感情起伏等等有一定的关联。特别对人的心理, 会起着不能用言语所能形容的影响作用。因此, “音乐是感情的语言”“乐与情通”。音乐可以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产生许多影响。不同的节律、旋律、音调和音质, 对人体能起到兴奋、抑制、松弛、镇静、催眠等不同作用。如快速的、愉快的旋律可加强肌肉的张力, 振奋精神;音调柔和、节奏徐缓的乐曲, 可产生镇静、安神作用, 使呼吸平稳;优美的曲子使人感到轻松愉快。不同的曲调也可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人们认为E调安定、D调热烈、C调和顺、B调哀怨、A调抒情、G调浮躁、F调激荡等。古希腊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推崇C调, 认为C调最宜于陶冶情操。

2. 经典音乐对儿童成长的作用

2.1 有利于儿童智力发展

科学家对人大脑的研究发现, 大脑的右半球主要侧重于对图片、影像、音乐等的感受, 同时对认识面孔、空间、距离等综合能力也有较强的作用。所以挖掘右脑非常的重要, 可以提升对知识的掌握, 并且更好的学习理性知识。从智力角度来说, 智力的发展和学生的想象、观察、感知等有关, 并对幼儿成长起到一定的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好听的音乐能更快的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美幻的旋律能提高儿童的听辨能力, 从而激发儿童的兴趣。兴趣被激发, 儿童自然而然就会去记音乐的歌词、动作、旋律等, 记忆能力逐渐得到了发展, 自然就促进了记忆力的发展。

古典音乐有助于大脑的调节, 促进智力的提高。斯佩里对大脑的研究发现, 人类的大脑可以分为两个半球, 而左半球主要的作用是管理人的数学、逻辑、语言等内容, 也被称为数字脑, 而右半脑的主要作用是负责一些非语言信息, 又被称为模拟脑。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柴诺夫博士通过研究认为, 以优美的音乐使大脑左半球进入“假消极状态”后人的记忆力是平常记忆力的2.17—2.5倍。

2.2 有利于身心健康

经典音乐的欣赏同时也是一种美感教育, 经典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它把旋律、节奏、歌词、声调等等有机的整合在一起, 产生的旋律能打动人心, 拨动心灵, 使人产生情感上的体验。古典音乐激发情感, 同时还能像体育一样能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对于经典音乐来说, 它是一种内在的运动, 能促进人的情感健康, 而体育运动是外在的运动, 它能强健人的身体。但是他们又有共同的特点就是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我们都制定常常唱歌的人心态很好, 显得年轻, 为什么呢?就是音乐的怡情健身作用。所以, 音乐对于儿童的良好身心具有重要的作用。

2.3 使儿童学会合作

儿童在经典音乐的欣赏中, 可以接受音乐中的知识, 培养音乐素养, 培养心理素质。当今社会是竞争与合作的社会, 要想成功就必须有合作的精神。儿童在学校中都是集体活动, 集体生活就少不了相互的接触, 相互的配合。在学校中儿童的相互合作通常是通过合唱, 集体舞蹈等进行合作的。例如, 儿童经典歌曲《找朋友》, 儿童就可以根据歌词学到很多知识, 就会和同学们相互的合作, 相互的配合。

2.4 有利于丰富想象力, 增强观察力

很多人觉得, 儿童蹦蹦跳跳, 唱唱是儿童的一种天性, 是一种自发的娱乐方式。不用去认真的对待, 其实音乐是对儿童进行艺术培养的最重要的方法。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 它通过各种音符、节奏和旋律把艺术形象塑造的淋漓尽致。利用经典音乐来对儿童进行教育, 不但能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陶冶他们的思想感情, 激发他们奋发向上, 而且能达到丰富想象力, 增强观察力之效果。儿童在音乐的学习中, 如果不认真, 不仔细, 就不能掌握有效的技巧。在经典音乐的演奏中, 儿童不仅要看谱曲, 还要用脑子指挥手去弹奏, 同时还要考虑音乐的表现轻重与缓急, 还要发挥想象力, 对乐曲进行理解。这样儿童就能眼、手、脑、耳等共同参与, 锻炼了想象力, 增强了观察力。

2.5 有利于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由于少年儿童阶段形象思维在其发展中占有优势, 所以其对各种艺术形象非常崇拜和喜欢接受。同时, 艺术形象都是源于生活的, 而又高于生活, 也就是典型化的现实, 因此都具有声、形、色等并茂的特点。这些都符合儿童的心理特性, 因此对儿童的吸引力非常的大, 能引起他们的共鸣。这些都增加了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能力, 提高了思维能力。例如, 经典音乐《龟兔赛跑》中, 这就是非常生动的音乐素材, 音乐家用大管和单簧管分别演奏乌龟和白兔, 再配上故事和歌词, 很容易引起儿童的想象, 从而把音乐的美好意境和思维融合起来, 进而体验这种美好的意境。

通过意识分析可以看出, 经典音乐的作用不仅有助于促进儿童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意识, 还可以培养其对美好事物的良好情感, 对丑陋事物的厌恶情感。从而使得儿童向着思想健康的方向发展, 使其对生活充满期望和向往。使其行为举止变得文明礼貌, 仪表变得端正自然, 对人接物也谦逊有礼, 从而使其真正成为为祖国做贡献的人才。

摘要:儿童时期是听觉、视觉、记忆力、形象思维等发展的重要阶段, 也是人格形成的敏感期和关键期, 让儿童接触大量的经典音乐、世界音乐名著、经典文学、美术作品等, 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就接受文化艺术的熏陶, 这就好比是在春天里播下希望的种子, 种子会慢慢的生根发芽, 开花结果。儿童进行经典音乐欣赏, 是让其受到艺术的熏陶, 使其智力得到提升, 情感变得丰富, 思维变得灵活, 个性得到发展, 顺利的向成人阶段迈进。

关键词:经典音乐,儿童成长,作用,研究

参考文献

[1]肖海燕;浅谈小学音乐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作用[J].现代阅读, 2012, 08.

[2]朱婷.谈音乐对儿童智力开发的作用[J].歌海, 2009, 04.

上一篇:当坚持的梦想不一定能实现时下一篇:百依百顺成语含义及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