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与儿童

2024-05-16

诗歌与儿童(精选十篇)

诗歌与儿童 篇1

一、阅读引路, 激发兴趣

1. 精心选择, 适合儿童阅读的儿童诗。

孩子身边订阅的报刊杂志, 不尽其数, 儿童诗也频频入眼, 但其实, 并不是所有的儿童诗都可以拿来让孩子们欣赏和阅读的。我们所选的儿童诗, 不但读起来要琅琅上口, 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更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提高学生欣赏儿童诗的能力。

2. 灵活组织, 采用多种方式展开阅读。

儿童诗具有丰富、律动的音乐性。诗中精心设计安排的节奏、韵律、反复、摹声等, 更是为诗句平添了许多魅力, 令人爱不忍释。诵读则是让孩子感悟诗的韵律美感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作为语文老师, 我们要做有心人, 开辟各种阵地、创设多种情境, 为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 使孩子乐于诵读儿童诗, 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儿童诗丰富的音乐感, 学会了分行, 学会了按韵律的感觉断句、停顿和重音。

二、放飞想象, 激发灵感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如是说。每一个儿童的心中都有一个梦, 他们梦想蓝天, 向往大海;他们思维活跃, 可塑性大;他们异想天开, 没有框框。世界在他们的眼中是那么的美丽多姿!我们教学时就应因势利导, 努力让孩子张开想象的翅膀, 不知不觉地进入迷人的诗的形象中, 从而比谁想得远, 比谁想得奇, 比谁闭上眼睛后脑中的图画美。当他们陶醉其中“乐而忘返”, 当他们在思绪万千时动笔, 才会碰击出童心、童真、童趣的火花。

1. 用图画唤起想象。

图画是用线条、色彩描绘形象的, 是唤起儿童想象最直接的形式。例如:提供给学生三幅图:第一幅是一只蜜蜂停在一朵花上;第二幅是空白的;第三幅是花枝上已没有了花, 只有小蜜蜂还在旁边徘徊。然后让学生发挥想象画出第二幅图。大家兴趣很浓, 纷纷动起手来。有的是花被一个小女孩摘走了;有的是被风刮落了;还有的说是花瓣在风爷爷的帮助下去找小蜜蜂了, 可是没找着……一些配有图画的童诗, 由于它是诗意的分解图, 诗意内容的图像化, 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 学生也都是很感兴趣的。我们往往还可以在朗读之后, 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为诗歌配上图画。

2. 用表演或朗读唤起想象。

在粗读之后,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登台表演或朗诵。通过相互启发, 想象诗歌内容, 学生在高涨的情绪中容易展开想象的翅膀。比如, 当孩子们吟诵着《剌勒歌》中“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时, 我要求他们闭上眼睛开始想象大草原的美景:蓝蓝的天空, 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微风吹动着茂密的牧草, 还有不时露出牧草深处的牛羊……

三、指导技巧, 激发创作

有一位评论家说过:“只读不写, 眼高手低;只写不读, 眼低手也低。”这正道出了读与写的关系。读是写的基础, 孩子写诗后会更爱读诗, 这是写和读的良性循环。我们很欣喜地看到现行国标本教材中精心编排了诗歌的相关内容, 有较多朗朗上口的韵文和诗歌。我们关注到了这一资源, 在教好这些儿歌、儿童诗的基础上, 抓住时机, 引导学生当起了小诗人。

1. 描绘一种生活。

校园里, 家庭中, 社会上, 孩子们的生活精彩纷呈, 他们不仅用好奇的大眼睛看世界, 更是用纯真的心体验生活的可爱美丽, 几行小诗, 便是他们美丽快乐生活的写照。如:学校要举行跳长绳比赛, 每个班都组织了长绳队, 瞧, 一首《跳长绳》的儿歌由学生脱口而出了:一根长绳空中舞, 啪啪啪啪响不停。两人甩, 八人跳, 我钻进, 他跳出。欢声笑语响校园, 一轮一轮永不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玩中学, 乐中学, 孩子的诗歌天性得以充分的激发和张扬, 何乐而不为呢?

2. 点燃一个联想。

童诗要有丰富的想象, 鲁迅曾说:“孩子常常会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 想到地下面的情形, 想到花卉的用处, 想到昆虫的语言, 他想飞到天空, 他想潜入蚁穴……”我们不可否认, 就想象力来说, 成人远远不会像儿童那样, 也就是说, 儿童较之成人, 想象力的可挖掘性会更深更强。关键在于如何启发、引导他们把这些丰富的想象写出来。现行教材中有很多联想丰富的诗歌, 让学生听这些诗, 吟诵这些诗就会打开孩子想象的闸门, 步入多彩的想象世界, 令其激动不已, 浮想联翩, 以致产生创作的欲望, 可谓水到渠成

诗歌与儿童 篇2

六一儿童节诗歌朗诵《我长大了》

曾经

在众多人的关爱下

我们丫丫学语,蹒跚学步。

曾经

在众多人的呵护下

我们开始迈开人生

感谢老师传授我们知识。

感谢伙伴让我们学会了分享、承担。

爸爸妈妈,我们郑重的向你们宣告:我们长大了,请收起你们劳累的翅膀,我们有足够的勇气抵挡成长的风浪!

亲爱的的老师,我们郑重的向您宣告:我们长大了!我们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每天都有一个新进步!

亲爱的爸爸、妈妈、老师请你们放心,我们是已经启航的小船,将勇敢的驶向大海,迎接风浪!

六一儿童节领导讲话

目录

部分经费。特别是在当前校园安全工作遭遇严峻考验的情况下,我们积极筹措资金,为全镇中小学、幼儿园解决添置安全设施、增配保安的相关经费,为打造平安校园,确保少年儿童的生命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

少年朋友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你们正生活在一个日益强大的新中国,正处在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时代,你们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在这美丽的校园里,有着优越的学习条件,有着良好的生活环境,在知识的海洋里你们可以尽情地遨游,在父母、老师的怀抱里你们可以快乐地成长。同时,你们也是肩负重任的一代,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将落在你们的身上,祖国未来的发展要靠你们去奋斗!党和人民对你们寄予无限的厚望。衷心地希望你们能珍惜幸福的童年,珍惜读书的机遇,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坚强的意志,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做合格的小公民;希望你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奠定个人成长基础,增强为社会服务的本领;希望你们锻炼强健体魄,提高健康素质,做

搏击风雨的雄鹰;希望你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不断锤炼自我,增长才干,做新时代的弄潮儿,时刻准备为祖国的美好明天贡献力量。

老师们、(请收藏好范文 网..)朋友们,少年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在此我希望广大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加强自身修养,以正确的言行引导孩子,以高尚的情操陶冶孩子,教育孩子热爱祖国、尊敬父母、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勤劳自立。同时我也希望社会各界能继续关心支持少年儿童事业发展,努力为少年儿童的健

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切实在全社会形成共同关心和支持少年儿童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最后,祝小朋友们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学习进步!祝广大教师、各界朋友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健健康康成长。做一个理想远大、品行端庄、学习优秀的人。

同时我也希望老师们一如既往地爱学校、爱事业、爱孩子,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面向每一个学生,珍惜每一个教育机会,上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件事,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祝各位老师、同学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老师们工作顺利,平安幸福!再次祝同学们节日快乐!

谢谢大家。

的“六一”也是六年级同学在母校度过的最后一个儿童节,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希望你们记住母校,记住老师、家长的殷切希望,升入初中后更加刻苦学习,开拓进取,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回馈社会。

同学们,你们生活在太平盛世,所以你们是幸运的一代,是幸福的一代,更是肩负重担的一代,祖国的未来要靠你们去建设、去开创。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盛则国盛,愿你们珍惜这童年美好的时光,脚踏实地、拼搏进取、锻炼体魄,刻苦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用真才实学振

兴我们伟大的祖国!

最后,再次祝所有的小朋友们节日快乐!祝全体教师 谢谢大家!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分别荣获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实验教学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少先队工作也取得了可喜成绩:四年级一班“奋飞”中队被评为县级优秀少先队中队;代安琪、孙玉涵等三名同学被县少工委评委四好少年;解纯涛等300多名同学被评为校优秀少先队员。在此,向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受到表彰奖励的同学能戒骄戒躁,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没有受到表彰奖励的同学不要气馁,要有一种比、学、赶、帮、超的精神,争取明年的今天赶上或者超过他们。

同学们,“六一”是你们最快乐的节日,“六一”也是老师们最高兴的日子。你们能够快乐地成长、全面地发展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心愿,为此我谨代表学校向全体少先队员们提出几点要求:

一、要珍爱生命,志存高远。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有生命才能实现人生理想。希望大家“常把安全记心间,平安过好每一天”,用崇高的理想实现生命的价值。

二、要珍惜时间,发愤学习。你们一定要以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发奋读书,刻苦学习各门功课,打好知识基础。还要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校外活动,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敢于创新,不断提高实践能力。

三、要从小锻炼,强健体质。当代的少年儿童不应该做温室里的花朵,而要做搏击风雨的雄鹰。要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断增强体质。要磨练勇敢顽强的意志,不向困难低头,不被挫折压倒,以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迎接美好的未来!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子里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祝全校的少年儿童度过一个健康、快乐、有意义的“六一”儿童节!

儿童诗歌创作与课堂教学 篇3

一、增设第三课时诗歌创作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课程功能的改变。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机遇,加大了课堂教学的自主性和自由度,从目标到内容、方法到评价都留有充分的弹性和余地。这样,任何一位有思想有创意的教师多了用武之地,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拓展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

有时候一篇课文讲完了,学生和我都仿佛意犹未尽,我就给课文“加尾巴”,来个延伸——增设了第三课时:或仿写或改写或进行诗歌创作。

一连担任了六届广州市儿童诗歌大赛的评委,也担任广东省“诗润南国”大赛评委,我看到很多很童稚、很“天然”、很美妙的诗歌。我总是很感动——孩子们童真的梦想里,有多少小手需要我们去牵引?我们真应该把写诗的权利还给孩子。

“引导儿童自己去进行调查研究并得出结论,尽量少地告诉他们,尽量多地让他们发现”。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教师要有火眼金睛,及时地把课文提炼出来,给孩子们进行“二度开发”。如二年级上册儿歌《假如》学习后,可以请孩子们仿写“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又例如学了二年级下册儿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师完全可以抓住契机指导孩子们写《要是你在城市迷了路》。再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关于金秋时节的,里面有古诗、有散文,还有儿歌《听听,秋的声音》,学毕可以指导孩子们继续探寻,然后进行续写。如果孩子们喜欢,甚至还可以辅导孩子们写《听听,春的声音》《听听,冬的声音》等。到了六年级上册,看第一单元的《山中访友》《山雨》等,多美的大自然,多动人的文字!只要老师指导得法,孩子们一定能写出美而独特关于大自然的诗篇。这样一来孩子们在实践过程中就能实现“文化知识与人类及儿童经验世界的丰富关联”。

二、儿童诗歌创作在课堂上的实施

儿童诗歌创作课模式多样,但殊途同归。不管模式如何,它必定是个有生命的课堂,因为“师生思维活跃,随时面临新的情况和意外的挑战”。

例如学生学习了《雨点儿》,我立即想到要上一节诗歌创作课。

我在多年的作文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深知孩子们对诗意的悟性和对诗歌的喜爱。我利用课室里仅有的资源以及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浓浓的诗情画意,从而在40分钟内完成一首诗歌作品并且品赏同学的诗篇,达到一个点亮诗情到诗歌创作到诗歌欣赏的完整的过程——这就是《雨点悠悠伴我飞翔》。

课的伊始,我以实物盆花、水、杯子给学生带来发散性思维训练,学生从实到虚,想象的空间无限地扩大。当学生回答到“杯子里盛满了爱心”“杯子里盛满了希望”时,我知道,他们的诗意正在萌芽。引导孩子们找出诗歌的特点,一下子仿佛很难入手。我把问题分细,从“读、听、写”三方面来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很快就得出了诗歌的“押韵,节奏,凝练”等特点。

在资源有限的课室里,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孩子们仿佛都陶醉在春天如魔术师般的春雨中。在毛毛细雨的感染下,孩子们互说着对雨点儿的种种情思。课堂立体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凸显了。当创作诗歌的题目一出示,孩子们已经没有任何的困难,诗行在他们笔下缓缓流出。一节课,每个学生能创作出一首精美的小诗。当写满小诗的各色雨点卡贴到黑板时,亦真亦幻,情思在瞬间“陌生化”,缤纷的诗意溢满了课堂。

最后,我还指导孩子们读诗品诗,让诗意无限延续。

三、集体创作也有趣

集体创作一首诗?对!且看: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了,/跑道边的滑梯再见了。//叮铃铃叮铃铃,/上课了,/操场上的足球再见了。//……花园里的蝴蝶、蜻蜓再见了。//……大树下的蚯蚓、蚂蚁再见了。//树上小鸟叽叽喳喳连连问:/“你要急着上哪儿?”//“小鸟小鸟告诉你——/这是我的小秘密!/我要回我的‘大果园,/和同学们尽情摘甜蜜的知识果!”

这是我担任一个一年级教学班时集体创作的小诗《这是我的秘密》。少年儿童这个特殊的人生阶段,写出真实的心灵显得特别珍贵。假如个别孩子觉得个人创作有难度、或者容易生腻,教师不妨改变一下方式——进行集体创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到艺术语言的发源地去,即到大自然,到美的世界中去”。那天下课时,我和孩子们一起到学校的各个角落去体验,操场、小花园、金鱼池等都留下我们的欢声笑语。可不一会儿,大家听到上课铃声,都自觉地回到课室。在课堂上,我请孩子们交流讨论刚才做了什么玩了什么,我逐渐把有价值的回答写在黑板上。

我又问孩子们:“刚才你们怎么会不约而同地回课室?”答案当然是“听到了上课的铃声”,我却追问:“但是风儿不知道呀,鱼儿不知道呀,秋千也不知道呀……你走了却没有告诉它们……”在我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不再见”,有的孩子说那是“课间快乐十分钟”,当一个孩子说到“不告诉别人的叫做‘秘密”的时候,我惊喜地在黑板上写下了题目“这是我的秘密”。至此,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好效果,一首集体创作的小诗也出生了。

这是有生成的课,由于教学过程中的互动,课堂上既有资源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

四、不写诗还可以编诗

孩子是活生生的个体、不是傀儡,所以我还是比较坚持孩子应该有自己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有自己选择与发表主见的时候。

只要是孩子自己感悟、自己写的诗,尽管三言两语也值得表扬。儿童诗歌创作课不一定每节课都教孩子如何读诗写诗,还可以采取多种的形式使孩子们“更喜爱”。例如可以指导孩子编诗集。诗集内容可以完全是自己写的,也可以是摘抄别人的,还可以分门别类:如写生活感悟的分一本,写猜字谜的分一本。或给它配上插图,一诗一画,厚薄随意。诗集可能得通过好几周才能完全编好,让孩子们真真实实地感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诗集出来后,孩子们可以互相交换读,甚至相赠。

诗歌与儿童 篇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体目标第五条明确指出:儿童要“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运用语文。”可见,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而小学诗歌教学对实现上述目标具有重要价值。诗歌体裁包括刻画人物、抒发感情、描写景物、叙述事情、阐发哲理,等等,另一方面,诗歌的表达追求精炼、含蓄,善于借助比喻、夸张、描摹、借代、烘托、拟人等修辞手法,创设意境,留下空白,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诗歌这一特殊形式来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在小学语文诗歌的教学中,激发儿童的兴趣,发展儿童想象思维能力,提高儿童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目标。

然而,当前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现状却令人担忧。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枯燥地讲授。教师仅仅满足于填鸭式教学,照本宣科,这是许多教师的传统课堂教学风格。二是教师只关注成绩和所谓的标准答案。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在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儿童想象力的培养往往被忽视。三是在教学中教师仅仅满足于让儿童明白诗歌的字面意思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四是让儿童死记硬背诗歌。其实,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重要内容的诗歌,其创作、鉴赏与想象有着密切的关系。假如诗歌创作缺乏想象,我们几乎很难看到无数精彩的诗歌作品,假如诗歌鉴赏时没有想象,我们几乎领略不到诗歌中的意象美、形象美和意境美。正是因为有了想象,读者才能跨越时空的限制,走近作者,身临其境,实现审美愉悦与精神熏陶。因此,在小学诗歌教学中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培养儿童想象力的途径

(一)引导儿童把诗歌描绘的景象画出来。

小学阶段的儿童很天真,而且活泼好动。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善于凭借具体的形象材料进行思维。让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亲自画一画,将会有更好的理解。对于儿童画出来的画,教师不必做太多的评价,应注重儿童画画时的思维想象过程,对诗歌内容的掌握情况,是否思考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色,儿童在此过程中,能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和记忆。

如教学《家》这首诗时,在诵读之后,便可要求儿童凭借想象画出诗歌所描绘的景象。“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儿童凭借想象,可以将凝固的语言文字展示出直观的画面。

(二)引导儿童进行情节表演。

诗歌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思想感情不能只按字面意思来叙述,必须用富于情感和想象的语言来表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儿童根据诗歌内容,把诗中所描绘的情境变成鲜明生动的画面。根据儿童好奇、爱动的心理特征,设计一些富有情趣的表演活动,把枯燥、机械的回答变成有趣的儿童游戏。这样,不仅激发儿童学习兴趣,而且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让儿童在笑声中学,笑声中记。

如教学《小儿垂钓》后两句时,也可采用讲解与表演相结合的方法。“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在指导儿童理解字词,观察插图以后,可这样设计教学:一个小男孩正侧身坐在池塘边钓鱼,这时,一个问路人经过跟他说话。这时,可设问:如果你是诗中钓鱼的小孩,遇到这样的情况,你的心情如何?你会想些什么?又会如何做呢?这样,让儿童的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并把所想象的内容表演出来。

(三)教师潜心挖掘诗歌中的想象因素。

1.联系生活实际,挖掘诗歌中的意境美。

诗歌用意象来表达诗人眼中和心中的世界。而意境是在情景交融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境”———境界,“意”———诗人感情,挖掘诗歌中的意境美就是抓住诗歌中的意象,然后去理解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儿童抓住诗人所描写的景象,并结合诗人的情感,将一个个孤立的意象加以组合,放飞儿童的想象,把诗歌中的文字变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深入到诗人所描写的意境中。

如教学《望洞庭》后两句时:“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登上岳阳楼,远远望去,那山不再是山,那水不再是水,它们成了“白银盘里的一青螺”。教学设计:(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头脑中想象———在白银做成的银光闪闪的盘子里,放上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色田螺。这时,你感觉如何?(2)儿童通过学诗看图,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意境,之后,让儿童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的小短文,这样,给了儿童广阔的联想境地,生成诗歌优美的意境。

2.展开想象,挖掘补充文本空白。

诗歌当中,作者经常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儿童对文本空白处进行挖掘、填补,启发儿童想象。这样,既可以完整全面地把握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又能极大地激发儿童思维,培养儿童的想象能力。

如教学古诗《游子吟》,正当儿童为伟大的母爱感动时,及时唤醒儿童诉说母爱的欲望,并给予儿童将情感喷发出来的时机,儿童借机重新拾起朝夕为自己操劳的母亲的琐事进行书写,形成思想积淀。

(四)丰富教学方式,培养儿童想象力。

诗歌教学中,教师要丰富教学方式,从以下三方面来培养儿童的想象力。

1.重视肢体语言运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要以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传播知识。但是,单凭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来进行师生间的交流,这是远远不够的。不难想象,如果教学过程中,教师眼神冷漠呆滞,身姿僵硬木然的话,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难以调动起来。教师运用肢体语言带给儿童声感、形感的刺激,让冰冷、呆板的语言文字符号动起来,使儿童获得形象化的感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肢体语言,使它与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有效结合。

如教学《游园不值》,教师一边讲解主人爱惜青苔怕踩坏了它,一边小心翼翼地做着动作,轻轻地敲着柴门却很久没人来开,满园的花开得真美,一枝红杏从墙头伸出来,教师露出喜悦的神情,仰头去闻一闻那花香。

2.重视文本插图的把握。

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每篇诗歌都有相应的插图,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儿童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有限的画面,容易引发人们的想象,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全方位、多角度地挖掘好课文插图这一资源,充分重视和利用文本插图组织教学,发挥插图的最大作用,对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师引导儿童凭借文字,借助画面,展开想象,想一想小动物们快乐玩耍的场景,可设问: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小画家”吗?它们会画些什么?这样既延伸了课文内容,又有效培养了儿童的想象力。

3.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 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多媒体辅助教学正成为语文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教育技术的运用, 直接影响着教学环境。在教学当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小学语文诗歌教学, 让诗歌文字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这对于激发儿童想象力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如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与故友的离情别绪,完全寓于水天一色的景色之中。在教学中选用与所教古诗的诗意相协调的古筝乐曲《送别》,那舒缓、轻悠的旋律不但能拨动儿童的心弦,唤起儿童的情感,使儿童如临其境,还能很自然地将儿童带入古长江之滨,黄鹤楼下,仿佛看到了一代诗仙与故友握手话别后,长时间伫立江边,目送帆影消失在水天之间。

(五)改写诗歌,拓展想象。

小学语文教材里的诗歌和儿童的现实生活有一定联系,引导儿童将所学诗歌的内容编成故事,展开丰富想象,儿童想象的空间就会变得更加广阔。

如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情景。教学中,教师可让儿童根据诗意展开想象,把诗歌改写成一小篇记叙文,指导儿童抓住文中的“喜”字,引导儿童从“漫卷”、“放歌”、“纵酒”等词去进行改写。这样,不但能加深儿童对诗歌的印象,而且能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的诗歌教学方面,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调动儿童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教学中善于反思,总结经验,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引导儿童发散思维,充分想象,以达到培养儿童思维和想象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福智, 阎莉.诗歌想象刍议[J].理论新视野, 2011:26.

[2]徐艳.小学教育[J].江苏教育, 2011:11.

[3]刘耀星.小学教学研究[J].语文天地, 2011:21.

[4]张辛华.新诗教学[J].江苏教育, 2011:11.

[5]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6]杨一青.小儿童古诗词必读[M].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1.

[7]吴天靖.想象力[M].白山出版社, 2004.

[8]周文.想象力的开发与训练[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1.

[9]小学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诗歌与儿童 篇5

六一甜美的歌声使

我们那一颗颗晶莹剔透、 纯洁无比的心翼翼的绽开,

六一的梦悄悄绽放在我们身边!

六一的祝福温暖我们的心田!

六一的欢笑洋溢在我们周围!

六一的我们被霞光笼罩!

这是全世界小朋友的节日!

是所有小朋友热盼的节日!

可汶川的小朋友却不能这样欢畅!

关于六一儿童节的诗歌 六一儿童节诗歌

因为他们失去了温馨的家园,

我们要用:

无数透明的心,

展翅高飞的白鸽,

带去我们所以的祝福!

让白云载着我们的歌声,

送进汶川的帐篷里!

希望在汶川大地上的校园中,

早日听见雄壮的国歌声!

早日看见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

关于六一儿童节的诗歌 六一儿童节诗歌

我们是祖国含苞的小花,

明天将姹紫嫣红,分外妖娆。

我们是中华优秀的儿女!

我们要用无穷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

举起山,挑起河,

捧起现代化的祖国,

飞向金色的目标……

中国所有的小朋友要团结、奋进、加油!

灿烂的明天是属于我们的!

祝福所有的小朋友!

祝所有小朋友六一节快乐!

关于六一儿童节的诗歌 六一儿童节诗歌

2、…………………………………………………………………………………………………………

公园里万紫千红

花儿朵朵

开得真美

每一朵温柔的笑靥里

都有孩子们的影子

3、 …………………………………………………………………………

[翅膀]

那小小的 长了翅膀的心

恨不得 飞到太空去

因为

晚上天空的星星

眨眼诱人

想摘满满的

一花篮

送给老师和小朋友

4、……………………………………………………………………6

关于六一儿童节的诗歌 六一儿童节诗歌

[激动的眼睛]

在繁花喧嚣的日子里

六月告别春风的季节

一颗颗晶莹剔透

纯洁无比的心翼翼的绽开

翠绿色的幕幔缓缓开启

舞台上粉黛浓妆的小天使

咿咿呀呀地细诉着

满树都是鲜艳的故事

天空湛蓝如水

是谁 用润湿的红手帕

捂住自己激动的眼睛

5、……………………………………………………………………………………

七律 儿童节的公园

百花开放笑声甜,

拂面浓馥六月天。

对对白鸭游碧水,

双双木桨荡画船。

嫦娥羡慕儿童节,

织女思凡懒做仙。

关于六一儿童节的诗歌 六一儿童节诗歌

敢问瑶台谁是主?

新蕾初绽正童年。

6 激动的眼

睛 ……………………………………………………………………… 在繁花喧嚣的日子里

六月告别春风的季节

颗颗亮闪闪的

致洁无比的心依依绽开

翠色幕幔徐徐开启

舞台上粉黛浓妆的小天使

咿咿呀呀地细诉着

满树都是鲜艳的故事

天空湛蓝如水

是谁?用润湿的红手帕

捂住自己激动的眼睛

7、………………………………………………………………………………………

六一”的太阳 为什么这样辉煌? “六一”的花朵 为什么这样芬芳? “六一”的红领巾 为什么这样鲜艳? “六一”的孩子们 为什么这样欢畅…… 你知道,他知道, 大家全知道。 全世界少年们的节日 已经来到, 全世界最天真的节日 就在今朝。 “六一”的歌声 为什么这样

关于六一儿童节的诗歌 六一儿童节诗歌

动听? “六一”的舞蹈 为什么这样多情? “六一”的故事 为什么这样引人? “六一”的集会 为什么这样欢腾…… 你清楚,他清楚, 大家都清楚。 歌舞、故事、集会 表达儿童的幸福, 今天的小苗, 必将长成参天大树。 我们是出巢的小鹰, 明天将飞得很高很高。 我们是含苞的小花, 明天将姹紫嫣红,分外妖娆。 我们就是我们, 红领巾在胸前燃烧。 请看明天 我们将举起山,挑起河, 捧起现代化的祖国, 飞向金色的目标……

8、…………………………………………………………

清晨,我们放飞一群白鸽

我们放飞一群白鸽

在六.一儿童节的清晨

初升朝阳的晨晖

照彻

无数透明的心空

展翅高飞的白鸽

带走了

关于六一儿童节的诗歌 六一儿童节诗歌

我们所有的

祝福理想希望与憧憬!

鸽哨

响在五星红旗

冉冉升起的校园上空

我们向着庄严的国旗

顶礼

优秀中华儿女的鲜血和生命

染红了国旗

也赢得了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关于六一儿童节的诗歌 六一儿童节诗歌

应有的主权与尊重

祖国高于一切的信念

深深

植入了我们心中

胸前的红领巾的火红中

民族魂

获得了新生

一串鸣唱的白云

在万里晴空中

巡行

我们象小树幼苗花朵

关于六一儿童节的诗歌 六一儿童节诗歌

成长在

祖国的温暖的怀抱中

明亮的教室里

我们汲取着知识的营养

热闹的操场上

我们放飞着童年的心情

奇异的网络中

我们苦练着高科技的本领

童真的幻想中

我们

一次次登上了金星水星

关于六一儿童节的诗歌 六一儿童节诗歌

六.一

我们的节日

鲜花彩旗美丽的气球

欢笑着

我们幸福的心情

可我们更愿把

我们花朵一样的笑脸

编成一个巨大的花环

由全世界儿童

共同举起

我们一起

关于六一儿童节的诗歌 六一儿童节诗歌

告别贫困

告别战争

告别歧视

告别一切罪恶的狰狞

在这个蔚蓝色的星球上

创造出一个地球村的高度文明

我们放飞一群白鸽

在六.一儿童节的清晨

让白鸽

带着我们稚气的宣言

飞向世界各地

关于六一儿童节的诗歌 六一儿童节诗歌

飞向未来时空

9、……………………………………………………………… 幼稚是会生长,会成熟的,只要不衰老、腐败,就好。

歌舞欢腾,六一儿童庆佳节;阳光灿烂,万千新花正宜人。

祖国花朵,满园向阳花;未来主人,一代接班人。

儿童的生命是无限的。

孩童的动作,是清洁,是正直。

孩子,是人类纯洁而天真的花朵。

10、…………………………………………………………………………………………………………

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朦朦胧胧的聪明,一种永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

儿童的生活,是游戏的生活;儿童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

关于六一儿童节的诗歌 六一儿童节诗歌

儿童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国家最宝贵的财富。

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

儿童是人类最珍贵的天然资源。

好好学习,立凌云志,当一代新人;天天向上,做栋梁材,创千秋大业。

爱劳动,爱科学;讲道德,讲文明。

勤奋学习学三好,刻苦钻研登高峰。

宏伟理想鼓斗志,幼小心灵开红花。

年少宏图远,人小志气高。

从小爱科学,长大攀高峰。

立凌云之志,做栋梁之材。

儿童节快乐,永远童真的你!

关于六一儿童节的诗歌 六一儿童节诗歌

小朋友们节日快乐。

儿童节快乐!愿你永远拥有一颗童心,天天笑哈哈。

祝小朋友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祝你六一儿童节快乐!

祝小朋友们节日快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个个儿像模特。

你好呀!祝“六一”

浅谈儿童诗歌创作启蒙 篇6

关键词:读诗;模仿;观察;营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277-02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儿童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湿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据统计现行的人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一到六年级教材入编的诗歌共156首,其中古诗61首,儿童诗95首,可见小学阶段是很重视诗的教育作用的。

“读诗的孩子聪明,聪明的孩子爱诗”,多赏读儿童诗不仅能提高学生鉴赏诗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启迪学生的心智。著名诗人马尔夏克说过:“孩子们是最爱诗的,七岁以前,他喜欢带韵脚的诗;七至十一岁,爱有情节的故事诗……”从马尔夏克的话中,我们能感受到孩子们是天生的诗人。我在教学中也欣喜地发现,我的学生也爱诗,更爱写诗。我在教学中尝试着启蒙学生写诗,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惊喜。我采取了这样一些方法:

一、为学生播下诗的种子。

刚开始学诗,有很多同学认为诗不可触摸,很神秘,至于写诗就更难了。其实,学诗是很快乐的事,写诗很容易。但是,要写好诗,读诗是很重要的。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话形象、传神地写出读诗和写诗的关系,所以,要写好诗首先就要认认真真地读诗。

诗是凝练的语言艺术,内容高度浓缩,内涵极其丰富,需要反复朗读,才能了解诗意、体会诗情、领略诗境。最初,我努力创设一个听诗、读诗、赏诗的氛围,如采取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配乐读、表演读,班级诗歌朗诵比赛等多种形式的读诗活动,使学生在诵读中领略诗境,在反复朗读中感受诗带来的语言之美、想象之美,在感情朗诵中感悟诗人美好的情操,就这样在“润物细无声”中为孩子的心灵悄悄播下诗的种子。

二、教会孩子从模仿开始

我们常常说:“童言无忌”,孩子的语言往往充满童稚、童趣,如果转化为诗意的语言,就成了优美的儿童诗。那么,如何转化呢?

刚刚指导学生写诗时,他们总会感到诗歌很神秘,创作出来的作品既无“诗意”,连“童趣”也被吓跑了。什么是开启写诗的第一把钥匙呢?那就是模仿。从心理学的角度说,人要学会一种技能,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而且需要不断地模仿。在儿童诗创作辅导中,我尝试着让学生模仿写诗,从而降低难度,激发兴趣。我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

1、试着让学生填词补句

学习语文,就是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段,从段到文。我想学写儿童诗应该也一样,应当从填词补句开始。可以在诗中留下空白处,让学生发挥想象填写,填上空格。

例如:花儿的梦是红的,/( )的梦是绿的,/露珠的梦是( ),/娃娃的梦是( )。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填好后,告诉学生他们已经创作了一首诗,学生非常兴奋,写诗的信心倍增,感到写诗原来这么简单,从而消除了学生对诗的神秘感。

2、在诗中补上相应的诗句

还可以给学生出示一些残缺的诗句,让学生依照例句,发挥想象,在诗中补上相应的诗句。比如为下面的诗歌补句子。

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清风, 。

如果我是 , 。

如果我是 , 。

这是一些模仿的方法,学生刚写出来,不管好差,都要予以鼓励,并慢慢引导他们在模仿的基础上写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样学生就能满怀信心地迈出儿童诗写作的第一步。

3、进行段落模仿

每一首诗里都有一个或多个可以训练语言的积累点、训练点,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把握这些点,进行段落模仿也是仿写诗的好方法。出示一个段落,让学生揣摩诗的结构、形式等,指导学生仿写其他段落,这样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进行小范围的仿写,既强化了阅读的快乐,又减轻了写的难度。学生乐意写,也愿意写,让学生减少了习作的畏惧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为以后的创作打下基础。

4、变课文为诗文

要进行仿写,就要认真揣摩,可以教学生尝试着模仿课文中诗的结构、句式、意境等,来写儿童诗。也可以让他们试着将一些课文改编成诗歌。改编课文,首先让学生在对比中分清诗歌与其他文学体裁的不同,了解诗歌几个特点:(1)抒发了强烈的情感;(2)创造了悠远的意境;(3)开展了丰富的联想、想象;(4)语言极为精炼。

当学生了解了诗歌与文章的区别后,就可以教学生把一些课文转换成诗文,并且在文体间的对比中学会诗的分行,学会按韵律的感觉、断句、停顿等。

作为老师,我们要做有心人,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诗的形式,运用多种方式让孩子模仿,让学生乐于创作儿童诗,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喜爱上儿童诗。

三、开启学生“异想天开”的想象力

要写好出一首好诗来,想象是很重要的。小学生最富于想象和联想,丰富大胆的想象,往往让我们成年人望尘莫及。孩子在想象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想象,就是儿童诗的项链。初写儿童诗,教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如颜色、形状、功能等,来展开想象,把事物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想象可分直接直接想象和间接想象,写诗的时候,如果想象层次越深,诗就越有意趣,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

1、提供意象,缀词成句训练

(1)、直接联想:

枫叶——手掌 雨滴——项链 皱纹——小溪

镜子——照相机 雷声——敲鼓 星星——印章、金币

彩虹——拱桥、颜料盒、围巾

(2)、间接联想:

落叶——黄蝴蝶——思念大地妈妈

芽——树的眼睛——看风景

涟漪——池塘微笑——荡漾着快乐

螃蟹——横着走——横行霸道

2、诗意创新训练

例:生硬的:新种草地,乱踩重罚!

诗意的:(小草睡觉,请勿打扰!)

(1) 生硬的:校园鲜花,严禁乱摘!

诗意的:( )

(2)生硬的:过道走廊,不得喧哗!

诗意的:( )

(3)生硬的:攀爬树木,违者严处!

诗意的:( )

想写诗需要大胆的想象,只有驰骋想象,才能写出好诗来。这样的练习在无形中能开启学生“异想天开”的想象力,还能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使学生觉得原来写诗这么有趣啊。

四、教会学生诗歌创作的技巧

让孩子在品读和仿写中感悟诗歌,领略诗的窍门。教会学生初步了解儿童诗的创作技巧,比如有直述法、比拟法、夸张法、对比法、反复法、对答法、仿声法等。在教学生写诗的时候,教会他们把不是人的事物人格化,把自己思想和情感融入文字之中,将无情的物,比拟成有情的人来描述;赋予事物人的语言、人的动作、人的情感、人的感觉……例如:“微风吹来,碧绿的柳树就摆动他们柔软的腰肢,和小朋友打招呼” 小学生想像无限,看法新、奇、善,可以写出活泼可爱、富有情趣的儿童诗。

五、带领学生观察生活

写诗,要有诗的味道。要写出诗味,这就需要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事物,用诗意的眼睛来看世界。引导学生积极调动多种感官,根据味觉、触觉、听觉、视觉等来开展相关联想、相似联想,多角度、多方位地看世界。并鼓励他们把看到的、闻到的、听见的,让自己有特别感觉和想法的通通写出来。尝试写诗时,一定要指导学生用美的眼睛看事物,用诗意的语言来写诗。比如写春这个话题,我是让学生排好队,带他们到校园中以及校园周边的田野走一走、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议一议、说一说,然后让他们写文章,写诗歌,学生很起劲。虽然他们自己天天经过的地方,但大多视而不见,一点拨,就觉得景象太美了,内容太丰富了,很多作品就这样通过观察创作出来了。

六、努力营建诗意的氛围

我在班上鼓励每个同学有一个诗歌搜集本,不仅搜集日常遇到的好诗,还要记录下自己写的诗句,同学们都很积极,时常在班上交流自己的诗歌搜集本。同学们还自由组合成小组,被命名为各种“诗社”,如:“葵花诗社”,“蓝天诗社”……各个“诗社”都有诗歌专辑,办的各具特色。我们还在教室里开辟了“好诗园地”。小诗人们在闲暇之余,有灵感就吟诵,有感觉就动笔写,有作品就让老师修改,而老师一发现有灵性的作品就在“好诗园地”展示,使学生得到很大的激励。大自然的每一个变化,心灵的每一次律动,都可以在学生的诗作中寻到足迹,这时,诗便成了学生表达的需要,渐渐地写诗成为他们的一种表达习惯。

略谈儿童诗歌文体特征及教学策略 篇7

一、猜测阅读

看到题目, 先别急着往下读 (读经典的文本, 最好都能有这样的阅读习惯) 。如教学林良的《沙发》。读完题目, 可以让学生想想诗人会怎样下笔;看到家里的沙发, 你会想到些什么?……也许学生见到沙发的模样会说“请坐, 请坐”, 因为心中有一份传统美德;但我们万万想不到在诗人眼里, 这居然是“抱抱你的/姿势”。在猜测阅读中, 可以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童诗的“意想不到”, 而童诗独特的思维和视角, 也就在不经意间和学生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

二、整体观照

儿童诗歌一般都短小、有趣, 忌讳割裂, 不适合进行分析性阅读。课堂教学中宜从诗歌的整体入手, 要求学生在整体阅读中体会诗歌大意, 在整体观照中领悟诗歌内涵与情感, 最后通过整体诵读达到对诗歌的理解。

在这一点上, 诗歌教学包括古诗和现代诗歌教学都是一致的。以五上的《最后一分钟》为例, 这是一首现代抒情诗。在通读全诗后, 可以引导学生说出最初的、最直观的、最真实的感受:“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分钟?”由于学生个体原有文化积淀和认知水平的差异, 他们的感受是参差不齐的。大部分学生感受到这最后一分钟是难忘的、激动的、高兴的, 这是比较浅层次的感受;也有小部分学生感受到这是漫长的、崭新的一分钟, 这是比较深层次的感受。但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 都是贯穿诗歌始终的情感线, 也是贯穿教学始终的气脉。有了整体观照为基础, 就为深入研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意象感知

意象是诗歌重要的组成部分。诗歌依托生动的意象完成诗意的传达。因为诗歌讲究含蓄和跳跃, 所以有些意象并不那么容易为孩子所直接感知, 教学时需要教师借助相应的教学手段, 将抽象的意象具象化, 通过想象, 将静止的文字还原成生动的声音、形象和色彩。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体验

儿童诗中的意境往往是非常生活化的, 课前或课中带领学生进行适当的体验, 或开展游戏, 或引导表演, 都能让学生顺利地进入诗歌意境, 与诗中人物展开情感交流。如《雨后》一诗描写了一群孩子玩水的热闹景象, 尤其表现了兄妹俩的快乐与矛盾之心。可以让学生趁雨后玩玩校园里的积水, 体验丰富了, 学生很自然地就把诗中的人物转换成他们自己, 感情到位, 朗读也就有声有色了。人教版低年级教材中类似的儿童诗歌比较多, 如《比尾巴》《鞋》等, 都可以采用游戏或表演的办法, 让学生加深体验, 更好地学习。

(二) 图像补充

有些诗歌的意象不是学生所熟悉的, 教师就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引领学生丰富想象, 感受诗歌的意境。如《最后一分钟》, 香港百年的屈辱史是学生所陌生的, 然而只有感受百年来曾经的痛苦, 才能体会此时此刻的欢乐。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文字, 补充鸦片战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和租界内中国人的种种屈辱, 帮助学生进入诗歌意境。当然, 诗歌的想象是无尽的, 适当的图像补充只是一种引领、一种载体、一种铺垫, 而不能完全代替, 更不能就此剥夺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

(三) 阅读链接

当诗歌内容比较抽象时, 可以引进新的阅读资源进行支持和补充。如在教学《最后一分钟》时, 笔者就准备了关于香港回归和虎门销烟的阅读材料作为补充, 帮助学生理解“虎门”“紫荆”等意象。

(四) 诵读

儿童诗歌的朗读比起古诗来有更多的自由, 它不受格律的限制, 更多的是依情感的起伏变化而定, 甚至有的儿童诗歌在分行时就考虑到其中的情感元素了。指导诵读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边想象边自然地按自己体会到的节奏表达情感, 童诗的趣味就流露出来了。

有些诗歌甚至可以有多种读法。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 依着各自的理解读, 反而更能读出童诗真正的趣味。如上海的卢雷老师在一次讲座中曾经谈到一首儿童诗的教学。“绿水草, 红金鱼, 小弟弟, 数金鱼, 一二三, 三二一, 一二三四五六七。”这样的诗歌该怎么读呢?他让一年级的学生自己读。结果有一生读成“一二三/四五六/七——/”, 理由是有一条金鱼藏起来又游出来被发现了。由此, 我们可以发现, 原来此首诗歌的言语秘妙就在这, 虽然只有简单直白的几个字, 却生动刻画出金鱼在鱼缸中游动嬉戏的情状。而朗读就是打开这首诗歌言语秘妙的钥匙。这也提醒我们关注童诗教学的另一重要任务——言语实践。

四、言语实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儿童诗歌教学也同样要重视言语实践。

(一) 根据诗歌的体裁特点开展言语实践

学生对诗歌的言语实践最重要的方式是诵读。在儿童诗教学中, 教师要安排不同目标、不同形式的读, 使课堂书声琅琅、诗韵悠悠。

同样以《最后一分钟》为例, 在“初读诗歌、读通诗句”板块, 在自由朗读的基础上, 笔者安排了“读准短语, 发现规律”这一环节。请学生读第一行词语:脊 (jǐ) 梁、悄 (qiǎo) 然落地、旗杆, 在朗读中完成多音字正音。又请学生读第二行词语:风雨归程 (chéng) 、叩问 (wèn) 、嘴唇 (chún) 、伤痕 (hén) 、灵魂 (hún) 、沸腾 (téng) 、钟声, 在朗读中扫清字词障碍, 并且渗透诗歌的一大特点——押韵。紧接着安排“送词回诗, 读顺诗句”环节, 将最后一个字韵母相同的词语, 送回诗行的末尾, 再读诗歌, 读出韵味。

(二) 根据诗歌的表达特点开展言语实践

许多优秀的儿童诗都是学生语言学习的范本。在《最后一分钟》一课中, 诗歌的第二小节“最后一分钟/是旗帜的形状, 是天地间缓缓上升的红色, 是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 是展开的, 香港的土地和天空, 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 是寂静中谁的微微颤抖的嘴唇……”是这首诗歌中最具特征的诗歌语言形式。在学生充分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 笔者引导他们发现诗歌的语言规律, 感知诗歌的语言形式。同时, 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 在想象中提炼诗歌的意象, 尝试仿写, 用诗歌的语言将画面定格。

(三)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展言语实践

对小学生来说, 比较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在诗歌学习时, 可以通过比较, 发现诗歌语言表达的共同点, 也可以通过比较, 发现诗歌语言表达的独特之处。同时, 还可以适时进行中外同题诗歌、同一作家的多篇诗作、古诗和现代白话诗等的拓展比较阅读, 在诗文比较中加深对诗歌艺术的理解和体会。

模仿是儿童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有了范本依托, 学生容易通过模仿进行语言积累、内化和迁移。诗歌的模仿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观察视角的独特性。同一样事物, 诗人看到的、感受到的是哪一点?我们怎么就没想到呢?如果让我们来观察, 会看到什么, 有什么感受?从观察视角入手, 把学生的思维打开, 练习观察与思维的独特性。其次是模仿诗歌的表达形式。诗歌表达形式的独特性体现在用词上, 也体现在分行上, 甚至体现在文字的排列上。通过让学生多读、背诵, 体会诗歌形式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引领学生适当模仿, 从而提高表达质量。

网络环境下小学低年级儿童诗歌教学 篇8

自从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 儿童诗歌教学仿佛进入了一个新纪元。笔者通过学习理论、实践课例操作、反思感悟等形式, 将儿童诗歌的课型定为创作课型。笔者先侧重低年段的实践, 将信息技术与儿童诗歌教学紧密结合。经过反复探索和实践, 笔者把网络环境下的低年级儿童诗歌教学模式定为三阶段及目标 : 丰富媒体情境中感悟儿童诗歌的意境美——模仿想象中感知儿童诗歌的语言美——协作交流中体验儿童诗歌的创作美。下面将对以上三阶段目标作具体阐述。

一、丰富的媒体情景帮助学生感悟儿童诗歌的意境美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诗人“情动而辞发, ”诗中蕴涵着强烈的感情,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披文入情”, 才能使学生领悟诗人的感情, 进而领悟诗的意境。准确领悟意境美的前提是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词讨论, 品味领悟诗意。这是教学中较关键的一步。然而, 传统纸质的文章只有冷冰冰的文字描述, 对青少年学生来说, 还不具备感染力与冲击力。多媒体技术则不同, 它让学生置身于一个文画音形相结合的世界, 同时调动了学生各方面的感官参与, 让学生与诗人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 形成语感, 深深体味诗歌的意境美。网络环境改变了传统、枯燥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获取和保持知识, 感受艺术的美, 他们得以将文字配以声、像与色, 使之图文并茂, 声形共呈。声像同时呈现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纸质阅读, 是创设情景最好的手段。生动有趣的画面, 加上配音, 比传统的儿童诗歌教学增加了许多乐趣, 大大延长了低年级学生的有效注意时间。多媒体技术可以大胆整合资源, 于是笔者把多首儿童诗歌同时在一个环节里边呈现, 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诗歌的有效情景。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如新授《冬·腊梅》一诗:空中飘洒着雪花, 白袍覆盖着山崖, 小河关上玻璃门窗, 大地展出银色图画。仍有腊梅独立雪中, 圣洁、无瑕。

一开始, 就为学生提供了一幅屹立在冰天雪地中的腊梅形象, 并伴以婉约动听的古筝曲, 通过图像和音乐体现了诗歌的意境美, 使学生大大加深了对诗歌的浓浓兴趣。

又如梁老师在执教《四季的风》时, 通过播放“风”的声音让学生聆听, 借助听觉触发学生对于风的感性认识, 从而使学生思维迸发, 用“风”说说四字词语, 老师相机引入一首“风”的儿童诗歌, 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风”的美!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与意境呈现, 学生的思维空间就这样被打开了, 想去感受诗歌美的欲望就此产生了。

二、通过网络环境, 在模仿想象中感知儿童诗歌的语言美

模仿是学生获得诗歌语言美的重要手段。在传统教学中, 师生也是通过模仿, 即反复吟诵来形成语感和体悟语言的。虽然, 儿童诗歌不像古诗词那样晦涩难懂, 但是, 单调的文字使得诗歌的语言美不易被学生所感受。通过发挥多媒体网络的优势, 改变传统的诗歌教学方式, 为学生提供一个“文画音形结合, 语境与意境结合, 感知、理解与想象结合”的优良的学习环境。丰富的多媒体手段使文本与学生的大脑想象形成匹配度, 让学生从单纯的语言模仿上升到情感碰撞, 与诗人的情感交融, 产生共鸣, 并有自己的独特想象与感悟, 从而再造作品。并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从原来的知识水平起步, 异步进入学习状态, 在认识材料的不同界面上, 充分展开自主学习, 体会作者的感情和用词之精妙。

再以《四季的风》一课为例, 在学生读好“春风轻轻地吹”这个句子后, 引读“吹绿了——, 吹红了——, 吹来了——, 吹醒了——”。这是对传统教学方法——“诵读感悟”的保留。过后, 老师展示了大量预先在多媒体上搜索的精美图片, 当学生看到了图片后, 佳句妙语随即拈来, 不断补白。孩子们无限的想象空间随即被打开。语文因灵气而有生命, 而学生也因信息技术使灵气得到张扬。思绪可以任意驰骋, 灵气焕发了光彩。

三、学生在网络中协作交流, 体验儿童诗歌的创作美

在传统教学时代, 学生也可以写出自己创作的诗歌。但是, 运用网络平台后, 不管是创作的呈现方式、生成状态, 或者是评价策略, 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1. 呈现方式的不同

如果在以前的传统教学中, 笔者们只会给出一个生硬的标题, 就要学生进行“艰苦卓绝”的凭空想象。但现今, 为了使学生拓展学思空间, 可以尝试让学生从各自的学习起点出发, 进行个性化的拓展阅读。教师在拓展教学中, 充分利用多媒体与网络的便利, 非常用心地给孩子们搭建创作诗歌的脚手架。网络在此时发挥出强大的作用, 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资源, 如:图片、视频、音频、文字等, 形象地让学生多元感知, 加强了认知能力, 不受时空的限制。运用了大量的图片和诗歌作品, 来打开孩子的思维。从开始的补白, 到后来个性化创作, 让孩子创编出不同的诗句, 收获想象力的自由绽放。孩子的精彩创编, 给课堂碰撞出绚丽的火花。

如, 笔者要学生尽情创作有关《四季》的诗歌, 给出了四个表现四个季节明显特点的景物特征图片外, 还配上了《秋日私语》钢琴曲渲染气氛, 学生的感官都被调动起来了, 灵感迸发, 顺利地完成了诗歌创作, 充分体现了协同创作的有效性。值得一提的是,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鼓励学生的创作热情, 笔者特意创作了一首下水诗, 叫《夏日阳光》。

树叶间隙的阳光 ,

带着夏的味道。

抚平了点点烦躁,

就连鸣叫的知了,

也仿佛融进这夏日的阳光。

不到10分钟, 孩子们便完成了各个季节的诗歌创作, 下文笔者将会挑选几首作品呈现给大家。这些都体现了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

2. 生成状态的不同

手写当然也能实现诗歌的创作, 但是低年级学生由于识字的局限性, 单纯的手写方式使他们在创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障碍, 从而降低了创作的欲望和成效。然而运用电脑打字则不同, 他们不需要认完全部的字, 只要使用电脑打写即可以选出要运用的文字, 这些文字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产生了创作的无数可能性, 实现了超前创作, 打写出了高质量的作品。如:

(1) 春天的魔术师

春风像一位魔术师,

它吹过草坪,

把草染绿了。

它掠过花园,

把花吹红了 ,

它还踏着轻轻的步伐来到森林,

用魔法棒把茂盛的树林变得更生机勃勃。

(2) 美丽的夏日

夏日,

是那热闹的季节!

为什么呢?

因为夏日红似火的太阳挂在天上,

因为夏日的游泳池里总是有着小朋友的欢笑,

更是因为夏日的蝴蝶、蜜蜂都在快乐、勤劳地采蜜。

夏日,

一定是个热闹的季节!

(3) 听听秋的话音

听听,

秋的话音,

谷子弯下了腰,

“哗哗”

诉说着沉甸甸的喜悦。

(4) 冬

北风呼呼吹,

雪花纷纷飘。

树林披银装,

一片白茫茫。

这些作品中许多文字学生还不会书写, 如果在传统写作环境中, 就会导致许多作品夭折。

3. 评价策略的改变

孩子的精彩创编, 汇集成文字, 借助网络这个平台, 得以更好更快地抒发和表达。传统的教学方式, 是老师一人批改全班的文本, 历时较长, 形式单一。网络平台, 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学关系, 让师生地位置换。教师退居幕后, 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生在作品中实现共享和合作交流。过去教师的“一家之言”, 被如今学生的“博采众长”所取代。网络的便利在于可以及时和无限次的修改和分享。在这平台上, 孩子既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 灵感浮现, 即作修改;又可以畅读他人的杰作, 不足之处, 便提建议。这时, 教师可以随时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同学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的交互功能, 进行合作学习, 实现共同进步。

总而言之, 儿童诗歌是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 它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方式, 迎合了孩子们的口味, 为初入学堂的儿童提供了学习语言的范例, 它承载陶冶儿童情操、开发儿童思维、发展儿童语言的重任。借助网络环境实现儿童诗歌教学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在感悟意境美、品味语言美、体验创作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从有了网络环境的支持, 小学低年级儿童诗歌教学变得兴趣盎然, 不管是意境创设、语言品味还是创作交流方面, 教与学都变得得心应手, 收到了极高的教学成效。坚持使用网络环境, 将给儿童诗歌的教学增添色彩。

摘要:因为儿童诗歌承载着开发儿童思维、陶冶儿童情操、启迪儿童语言、培养儿童语感的重要使命, 儿童能从诗歌里获得精神和力量, 获得内心的美。但传统的教学中, 学生面对的只有刻板的文字, 不能很好地调动自己的感官, 以建立更多的感知, 无法与作者快速产生共鸣。笔者大胆地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儿童诗歌教学中, 给儿童诗歌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 让传统儿童诗歌教学得到了必要的补充。

关键词:儿童诗歌,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张鸿苓.语文教育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

儿童阅读与阅读儿童 篇9

儿童阅读的兴起意义重大,宣示着社会对童年的重视与再认识。

我国儿童阅读的兴起,国际儿童阅读的大环境起了推动作用。在欧美发达国家,儿童阅读得到了高度重视,已经作为一项重要教育政策来实施。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布什总统上任后,提出“不让任何一个孩子落在后面”的教育改革方案,并且将“阅读优先”作为政策主轴。德国有很多非政府的全国性文化团体,受到政府很大的重视和倚重,成立于1988年的“促进阅读基金会”,其历任名誉主席都由德国总统担任。日本文部省把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拨款资助民间团体举办儿童说故事活动。2001年底,日本《儿童阅读推进法》颁布,指定4月23日为日本儿童阅读日。即便我国的台湾地区,对儿童阅读的研究起步也较早,1996年提出“书香满宝岛”活动,从2000年8月起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

有个叫孙一丹的小学生曾在美国夏威夷州的Noelani小学学习了一年,这是奥巴马总统曾经就读的学校。我们且从她的记叙中得窥一斑:

……在北京几乎天天都有的语文课,在这儿并不很受重视,每周也就是一两节,取而代之的,则是各种各样的读书课。

在这儿根本没有语文课本,只是有时老师会发一些检查我们单词的应用的小卷。而各种各样的读书课却是大抢了风头。

…………

总之,这里的语文课似乎并不像正规的语文课,而是货真价实的“读书”课。

———孙一丹《一丹卧底美国小学》

儿童阅读的兴起,优秀作家、作品的涌现是前提。儿童文学的兴起,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开始关注儿童,开始对儿童的尊重是分不开的。没有对儿童的尊重、自觉,就不可能有儿童文学。有学者指出:“在我国,真正的儿童读物是从‘五四’运动以后出现的。这之前,也有给儿童阅读的书籍,极大多数是强调‘文以载道’的道德训诲,如《小学》《圣谕广训》《三字经》《神童诗》《幼学琼林》《高厚蒙求》之类的读物。这些读物从成人的心理、意志和文化出发,将他们的阅读经验用以支配儿童的阅读经验,体现了封建社会的儿童观和儿童阅读观。这些读物,从根本上背离了儿童的阅读需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儿童读物。”(李雅《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儿童读物的出版与阅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方面,我国原创儿童文学获得长足发展,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家和作品;另一方面,许多优秀的国外名家名作得以引进,为大家所熟悉、喜爱。

儿童阅读的兴起,当然也是因为一批有识之士充分认识到阅读对于童年成长之不可替代的作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明确规定了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应达到145万字,提倡读整本书。梅子涵、朱自强、阿甲、徐冬梅、彭懿、朱永新等一批人通过不同平台积极鼓呼,获得广泛响应。

儿童阅读的兴起,最主要的,当然与儿童自身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呼应分不开。正是他们的喜爱、呼唤,增强了先行者们的信心和力量,也唤醒了更多成年人的目光和行动。

二、儿童阅读的特点

1.季节性

儿童阅读具有自身先在的季节性特点。国外有学者指出,中国儿童的阅读存在“超前性”的问题。卢梭有句名言:“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这说的就是要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尊重儿童的心理需求。表现在阅读上,就是要让孩子阅读与其年龄相应的书籍,不要急于将那些成人文学名著推荐给孩子,逼迫着他们阅读,那样,很有可能会败坏孩子的阅读胃口。儿童文学是专为着儿童而创作的,是最适宜儿童的读物。

2.自由性

儿童的阅读一直受着成人本位的干涉,儿童没有选择权、决定权。作为学生的儿童,在语文教材的学习上,必然地多少承受着某种强制性要求,那么,教材之外的儿童阅读,应该还孩子更多的自由。

儿童阅读的自由性,首先表现在阅读书目的选择上。成人的推荐、指导不是以限制的方式来表现,而是一种协商,最终是否阅读某本书的决策权在儿童手中。

儿童阅读的自由性,也表现在阅读方式、方法的选择上。儿童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

3.丰富性

如果说,教材突出的是规范性和典型性,那么,作为教材之外的读物,就应该突出其丰富性和多样性,要让儿童体会到不同的表达风格、语言趣味、内容风采。

4.游戏性

台湾的林文宝先生有一个观点,阅读是一场游戏。我很是赞同,尤其对儿童而言。当下教科书的一个局限,在儿童的趣味性上明显不够。“诗言志”“文载道”,是我国历来的传统,很多作品背负了知识传授、道德说教的使命。

游戏性首先指阅读的内容。幽默有趣是儿童文学尤其是低幼文学的重要特点。周作人曾用“无意思之意思”形容理想的幼儿文学,因为“非教训的无意思,空灵的幻想与快活的嬉笑,比那些老成的文字更与儿童的世界接近了”。因此,我们在选择作品时,应先把“有意思”放在首位考虑。

游戏性也指阅读过程中的方式、方法。我们组织、陪伴儿童阅读时,应该想方设法让儿童的阅读过程快乐起来,通过多种方法帮助儿童展示阅读的收获,让他们享受到阅读的愉悦,整个阅读过程应该轻松、低压迫甚至零压迫。

5.摇篮性

这一特点与儿童阅读的“季节性”特点紧密相关。儿童是最需要呵护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剔透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又是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就会摔碎,就不复存在。”成人的世界复杂纷繁,其中的残酷性没有必要让儿童过早了解,以免儿童对这个世界产生畏惧。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即便描写生活的忧伤、打击、磨难,也总会给人温暖和力量,总会让儿童得到心灵的抚慰,去勇敢地面对生活,战胜挫折,阳光成长。

三、儿童阅读的开展有赖于成人的阅读儿童

儿童阅读活动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儿童的了解、理解程度,取决于我们是否真正走进了儿童的内心世界,是否尊重他们的天性,是否懂得他们的需要。因此,儿童阅读的开展需要我们认真阅读儿童。

有的成年人自负地以为,自己的阅历和知识经验远远高于儿童,根本无须用心费力地走近儿童。其实,儿童与成人是两个世界,成年人只有心怀虔诚地真正靠近,才会赢得儿童的心,也才会读懂儿童。

不朽童话《小王子》里说:“如果你对大人们说:‘我看到一幢玫瑰色的砖盖成的漂亮的房子,它的窗户上有天竺葵,屋顶上还有鸽子……’他们怎么也想象不出这种房子有多么好。必须对他们说:‘我看见了一幢价值十万法郎的房子。’那么他们就会惊叫道:‘多么漂亮的房子啊!’”

作家郑春华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还曾被拍成动画片。有一回,作家说,直到今天,还有人问她那个《“小头”儿子和“大头”爸爸》怎样。她说,说错的永远都是大人,至今没有一个孩子错过。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阅读儿童,需要我们去实际地与儿童交朋友,听他们谈天说地,与他们玩耍嬉戏,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像前辈斯霞老师那样,与孩子心心相通。

阅读儿童,需要我们认认真真地关注儿童的生存面貌、阅读状态。当下,随着信息传播节奏的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儿童的心灵面临着快餐文化的侵蚀,粗鄙化、偶像化、浅表化阅读比比皆是。孩子们已经很少有时间去体验内心的波动,去丰富自己的心灵。而应试的压力,又使得他们时常陷入童年的忙碌、恐慌、焦虑和无奈。请看:

要期末考试了

我连看会儿书都不行

书柜上的那个位置已被抽空

爸爸你又绑架了

我的安徒生

———王立春《爸爸绑架了安徒生》

儿童阅读的推动,必须直面严峻的现实。

阅读儿童,需要我们专心虔诚地阅读那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童谣、诗歌、童话、小说、戏剧、传记……透过那些经典作品的描写,去感受、探求儿童的宇宙。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感性儿童心理学”。教育学者李庆明先生说:“通过儿童文学可以很直观地、诗意地去观照儿童科学所无法触及的细腻、微妙的充满活力的儿童世界。”

诗歌评判与诗歌创作 篇10

一曰境界高。所谓境界,即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比如思想境界、艺术境界,等等。近代学者、文学评论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借用宋代词人的词句写的三种境界比较有代表性。“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是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是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是第三境界。大凡有诗歌创作实践的人,对以上三种境界都会有切身的感受。开始作诗,创作欲望高,又担心自己写不好,信心和希望若有若无,几分痴迷,几分迷茫,的确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觉。进入状态后,总想着把诗写得更美一点,更纯粹一点,说是对语言的锤炼,实则是磨砺思想或者说是折磨思想的一个过程。得不到好句子,常常是连觉都睡不好,真可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思想的过程,又是一个发现甚或不断发现的过程;而发现,每每在不经意中巧遇新鲜的东西,这时候,你就会激动起来,眼睛一亮,豪情万丈,你可能会旁若无人地唱上一段什么歌,甚至手舞足蹈起来,说得严重一点,有那么一点神经质,这就应了哪句话:“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三种境界,都离不开两个东西,即人品与作品。也就是说,境界是作者的人格特质与品格高下的重现,同时也是作品品格高下的展示。

二曰感怀深。有一句老话叫“诗言志”,志,即源于心怀的感动。触景生情,感怀弥深。艾青的名篇《礁石》即可证明这一点。从诗人所讴歌的“礁石”的形象上,可以鲜明地感受到诗人崇尚的饱经磨难而又坚贞不屈的伟大气质与精神。只要感怀深,哪怕语言朴素一点,形象简略一点,也仍然能使人不能忘怀。感怀是心灵的到达,一切矫揉造作,搔首弄姿,只能使人生厌,使人反胃。意大利诗人但丁在他的名篇《神曲》中有一句诗说:“他是诗人,不是写诗的人。”这是什么意思呢?诗人难道不是写诗的人?从字面上讲,诗人不就是写诗的人吗?但丁不是在玩文字游戏,这里,前一个“诗人”的“诗”字是指真正的诗,而后一个“诗”字则只是形式意义上的诗。“诗人”,就是忠实于自己的体验感触,不写自己真实的心灵颤动以外的东西。

三曰情操美。情操是由感情和思想综合起来的不轻易改变的心理状态。“对真、善、美、圣的寻求,对纯情的执著,对正义与正直的坚持,对罪恶的愤怒,对生命的喜悦,对亡故的哀伤,对国家民族复兴的企愿,对众生忧患的悲悯……莫非优美之情操。”而那些以诅咒自己文化的优良传统为荣,狂妄的自我膨胀,沉沧于迷幻药之类的东西而沾沾自喜还以为值得大写特写等等,无疑为情操之卑劣。我们在评判诗歌的时候,必须做到爱憎分明。

四曰语言精。一首诗,是由语言构成的;语言,是由一个一个的字连缀的。语言精,就是要善待每一个字,选好每一个字,用好每一个字。就像我们欣赏建筑之美,不能忽视每一块砖所起到的作用一样,我们要让每一个字找到应有的位置。语言精,就是要准确、凝炼、有新鲜感、有跳跃性。古人常提到“诗眼”这两个字,现在我们把它称之为“警句”。诗人田间说:“警句是诗的眼睛,明亮发光。”臧克家说:“诗要有警句,如果把诗中的每一个字比作砖瓦,那么,警句就是梁柱。”所以,在诗篇中创造出具有深刻哲理意味的警句,有助于提高诗的品味,提高诗的感染力。现在有些诗歌中,通篇都是对琐屑、无聊和乏味的日常生活细节的描述,东拼西凑,鸡零狗碎的。而且,这些诗中的描述不是去揭示日常生活的真相,而是对之摆出一种洋洋得意、津津乐道的姿态,仿佛他们已经看透了生活,看破了红尘。这绝不是一种新的艺术创建,而是一种传统的劣根的生活态度的回潮和反弹,它借一种无聊的话语,在伸张一种卑鄙的趣味,一种粗蛮的生活态度。这无疑是不可取的。

五曰形象活。有一个谜语,谜面是这样的:“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四季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个谜语的谜面就是一首诗或者说具备了诗的某些特征,它容易使人记忆,为什么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借助了形象来说话,很容易刺激人的听觉,随之实现听觉到视觉的转换。山、水、花、鸟、人,还有色彩,还有声音,还有人的走动,这些形象的自然切入,叫人耳目一新。所谓“诗中有画”,其实也就是要求有具体的形象感,使人读后栩栩如生,若有一幅画面浮现眼前。如果把创作诗歌比作制作豆腐的话,形象就好比制作豆腐时所用的石膏。如果没有石膏,豆腐就会散架,不管你将那豆腐块切得多么碎小,石膏都含在豆腐里,哪怕你肉眼看不见。可以这么说,你不会使用形象,你就没有完成诗歌创作的准备,在这种情况下,你硬着头皮写下去,必定会打乱仗。中国自古有“赋、比、兴”三种写诗的方法,叙物以言情,索物以托情,触物以起情。汉字本身就是最有形象感的文字,它所具备的结构之美,是任何拼音文字所不能达到的,要说诗歌的形象美,汉字就给了我们天生的姿态。无论欣赏诗歌,还是诗歌创作,我们都应该有一种自豪感,带着一份好心情。

六曰结构紧。新诗以分行排列为外观特征,它的结构与传统诗最大的不同在于增加了排列美这一要素。从一个字到整篇排列,或整齐谐和,板块醒目;或参差不齐,错落有致,根据诗的需要和个人的审美取向,你可以自由选择、自由发挥。视觉美,在未通读正文的情况下,给你一种文字的排列所独有的美感。你可以眯着眼看,或者用眼睛就那么扫视一下,这种形体美,会刺激你的阅读兴趣。诗如何分行,每行以多少字为宜,并没有一定之规。散文中有“形散神不散”之说,书法中有“形断意不断”之说,诗的分行与之相通:形断意不断,意断形相连。

七曰音韵畅。所谓音韵,即诗歌的音乐性,就是指诗歌在形式和语言所具有的与音乐相同或相近的艺术特质。音韵是诉诸听觉的艺术。正象音乐必须通过演奏、歌唱来表现一样,诗歌也只有在吟唱、朗诵中才能充分发挥其抒情的、审美的艺术效果。从诗歌的发展历史看,音乐性是诗歌先天的素质。就新诗而言,尽管它打破了传统诗那种一定的韵式,并不等于不要音韵感,事实上,音韵美正是诗歌语言与散文语言的重要分水岭。现在音韵的运用又有了新的分野和新的认识,不过,无韵的自由诗仍然要有节奏感和韵律感才行,它以感情起伏为节奏,而在形式上,则消失了韵脚。至于有的人不懂韵而排斥押韵,那是一种不聪明的表现。

八曰风味醇。风味是一首诗能否具有魅力的主要决定因素。风味醇,就是风味醇郁。醇,有许多的近义词,醇厚、醇美、醇香、醇正。也就是说,风味,你不仅可以品,可以闻,还可以听,可以看,可以悟,可以思。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对某些作品风味的肯定,也就是对这些作品的作者的人格的肯定。通常情况下,这样的判断,很少出现偏差。

如果说诗歌评判是诗歌创作的准备的话,那么,诗歌创作则是对诗歌评判的重构与完善。诗歌创作有无规律可循?这其实是一个不便回答的问题。每一位诗人都在按自己的方式进行创作。排出表面的繁复,笔者以为,吸收传统,借鉴现代,让诗歌返璞归真,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从题目入手。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往往容易忽略题目的重要性,或以清一色的名词作题;或写出的题目总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等等,这些题目都很难调动人们阅读的兴趣。当然,这并不是说,别人写过的题目就不能再写了,如果能出新,也未尚不可;如果是炒现饭,那就有点煞风景了。有一个说法,题目要当诗来写,或者干脆说,题目,是诗的一半。有了好题目,你就会激动不已,你就会按捺不住,你就会以一种良好的状态投入到这首诗的创作中去。比如《花朵的方向》。花朵有方向吗?从语法的角度讲,似乎是一个病句。花朵有色彩,花朵有香味,花朵哪里有什么方向?不,花朵有方向,它的方向是向上的,因为光合作用,它每时每刻都在向上,这个题目给了我们多少想象的空间:花朵有根,植根大地;花朵向上,有太阳、有天空,更有诗人的目光。又比如《停在记忆上的云》。记忆是保持在脑海里的过去事物的印象。一朵云,停在了记忆上,它是什么样的颜色?什么样的状态?或许每个人回答都不一样,看到这样的题目,首先就叫人沉默。从题目入手,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是有一个题目突然从心里冒出来,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灵感吧;二是有了一个挥之不去的形象,再考虑围绕这个形象作一个什么样的题目;三是有了某样一种氛围,暂定一个题目,然后边写诗边修改题目。强调题目的重要性并灵活地运用于诗歌创作,常常会使读者在阅读的阻碍中获得发现的惊喜。

用形象说话。一首诗有没有生命力,在于它有没有形象。形象能给人色彩感、画面感、动态感。在我们的生活经验中,就有许多美好的形象留在我们的记忆中,你说记忆深刻也好,你说刻骨铭心也好,形象的穿透力,常常会使我们惊讶不已。我们的记忆,因为有形象来帮忙,才找到了一个又一个支点。来看《火焰》。火焰很平常,大家都见过。可要写特殊的火焰,第一朵火焰,人类的第一朵火焰,燧木取火,这属于历史知识的范畴了,我们谁都没有能力去讲述这段历史,而我们感兴趣的是那第一朵火焰像“试翅的黑蝴蝶”。黑蝴蝶,便是我们要捕捉和描绘的形象。第一朵火焰叩响天空/烧毁了一片森林/回响的空旷里/飘满试翅的黑蝴蝶/纷纷扬扬/是一些故事的种子/认识了火焰/其实就是掌握了光明/太阳的微笑/曾是红色的狡黠/使我们的祖先/学会了思考和拼搏/作为火焰的映衬/黑夜与寒冷目光炯炯/像一对谪仙/从另一侧面为我们指点生活/还有饥饿/把我们每个人都培养成/火焰的捍卫者。这首《火焰》,除了黑蝴蝶,还有许多与之相关联的形象,天空、森林、种子、太阳,还有“红色的狡黠”,黑夜与寒冷也拟人化了,可以“目光炯炯”,像一对受了处罚下界到人间的神仙,为我们指点迷津。用形象说话,代替了我们口舌的笨拙,同时又使我们的思想有了一个舞蹈的空间。

靠语言造型。写诗,对语言的要求是极高的。它不仅仅是停留在句子通顺、语法规范的层面上,而是要洗炼、独到、本质、纯粹。用语言造型,是对一首诗的整体关照。选择什么样的词语,准确地说,是选择什么样的字,在字的组合中结构什么样的形象,折射出什么样的思想,语言起着关键的作用。一个字的重复,一个字的变化,都是很有讲究的。现以《小孩与桌子》为例:小孩的头/撞在了桌子上/桌子未笑/小孩哭了/妈妈拿过木尺/连连敲打桌子/桌子未哭/小孩笑了。全体只有两段、八句,记述的事情也很简单:小孩的头撞在了桌头上,疼得哭起来;妈妈用善良的、欺骗的手段用木尺敲打了几下桌子,小孩不哭了。小孩的头撞在了桌子上,可见小孩还小,一、两岁吧,只有桌子那么高。这是诗中的暗示。关键是字的变化,使这首诗在童趣中多了一些机警,桌子未笑/小孩哭了/……桌子未哭/小孩笑了。无非是将“笑”与“哭”换了一下位置,效果就出来了。自然,桌子既不会哭,也不会笑,可小孩由哭变笑,这首诗也就完成了。另有一首《门》:我想把门关上/然后坐在谛听里/细品你不期的脚步/与叩门的声响/我又想把门打开/好让你梦幻般的眼睛/和我灼热的心/来一次自然的碰撞/到底是打开/还是关上/我来不及想/却又想了一个晚上。这首诗写了一种等待,等待谁?诗中没有说出来。也许是朋友,也许是恋人,这都不重要。关键是把那种“等待”写得有了味道。不知道是把门打开好,还是关上好,接着又说“来不及想,却又想了一个晚上”。来不及想,时间那么短;一个晚上,时间又那么长,门到底是个什么状态?这其中有太多的暗示。诗的语言,不能容忍多出一个废字。长思考,短文字,这样才有了语言的张力。

以情感取胜。写诗,要有感情投入,这是不言而喻的。没有感情,诗就没有了灵魂,而感情的基础是思想。来看《瓶子在清晨碰撞》。瓶子是什么样的瓶子?你可以把它想像成啤酒瓶子,是液体被人吸干了的空啤酒瓶子。那空瓶子在清晨碰撞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诗记下了一个真实的片段。一个收废瓶子的人在他的竹篓里装瓶子,那两只竹篓分别架在自行车后座两边。就那瓶子碰撞的声响,使诗人的内心隐隐作痛,想到了生活的艰难。诗人不知道这许多的空了的酒瓶子能卖多少钱,也许够不上一包上好的烟钱,或者等于半个月的早餐(或许每次只能吃一块钱一碗的面条)。但诗人被他那种用平静的心态享受生活的精神感动了,于是有了写作的冲动,记录下最本质的生活。瓶子不经意的碰撞/好响/这分明是窗外的事物/正在行走的事物/行走的瓶子和人/悄悄中/带着某种液体的重量/急骤的脚步声/像砂砾一样杂乱无章/我不能很好地去倾听/城市的清晨/仿佛瓶子的破碎/撒落些什么/沿着记忆的街道/我让疲惫临风而舞/渐渐模糊的空洞里/开满失眠的灯光/我无法将瓶子进行概括/瓶子太多/而且各式各样/都有精美的包装/人们反反复复将它们搬运/用尽气力/朝着梦中的方向/瓶子在清晨碰撞/在梦的边缘碰撞/掌握瓶子的人/变得一天比一天匆忙/而瓶子在破碎前总要碰撞/我不知道它们停顿在什么地方。要想以情感取胜,必须注重生活的积累,从细微处着眼,多观察、多思考、多记录。厚积薄发,乃是诗歌创作之精要。

还有一点是不能忽视的,就是要从写短诗开始,并从中锤炼语言,塑造形象,完成情感的酵化。多写短诗,或许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

摘要:诗歌评判与诗歌创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纵观诗歌的流程,异态纷呈,波澜壮阔,从旧体诗、近体诗(格律诗)到新体诗和新诗(自由诗),按历史发展的演变,出现了不同的分类。本文拟就新诗的评判标准和创作方法展开讨论。

关键词:诗歌评判,诗歌创作

注释

1引自高凖《试论诗的评判标准》,载《诗刊》2001年第2期。

2同上。

3黄明山:《花朵的方向》,载《飞天》1992年第5期。

4参见黄明山《幸运的翅膀》,载《飞天》1995年第5期。

5黄明山:《火焰》,载1998年8月8日《文艺报》。

6引自《中国诗歌精选》,中国作家协会选编,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7引自《中国当代青年诗人诗萃精评》,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上一篇:事业单位内部下一篇:求新务实寓教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