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美纽斯的名言

2024-04-25

夸美纽斯的名言(通用8篇)

篇1:夸美纽斯的名言

夸美纽斯的名言警句

1、太阳底下再没有比教师这个职务更高尚的了

2、凡是生而为人的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

3、假如要去形成一个人,那便必需由教育去形成。

4、学校是造就人的工场。

5、教师应该是道德卓异的优秀人物。

6、青年人应当不伤人,应当把个人所得的给予各人,应当避免虚伪与欺骗,应当显得恳挚悦人,这样学着去行正直。

7、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

8、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

9、耐心去打开潜在学生身上的知识泉源。

10、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11、凡是生而为人的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

12、职业本身就责成一个教师孜孜不倦地提高自己,随时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

13、要使我们的学生在这个教学场所不是为学校而学习,而是为生活而学习。要使从这里出来的青年都是有活力的,对一切事情都能胜任、精练而又勤奋的人。

14、时间应分配的精密,使每年、每月、每天和每小时都有它的特殊任务。

15、不学无术的教师,消极地指导别人的人是没有躯体的人影,是无雨之云,无水之源,无光之灯,因而是空洞无物的。

16、学生之所以善恶学问,原因在教员自己身上。

17、没有德行,文学技巧算得什么呢?凡是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一句古话说),那便不是进步而是退步。

18、“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这是很对的。因为如果你从磨坊取去了水,磨坊便会停止,同样,如果你给学校去掉了纪律,你便算是去掉了它的发动和力量。

19、有人说,人是一个“可教的动物”,这是一个不坏的定义。实际上,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20、你们不要以为自己有知识就够了,你们要用你们的全力,去增进别人所得的教导。

篇2:夸美纽斯的名言

(一)泛智论和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所谓“泛智”,是指广泛的、全面的智慧。一是普及教育,二是“人人均需学习一切”。

(二)论教学原则

1、便易性原则。使教学的过程来得容易而且快意。

2、彻底性原则。教学应该只教真正有用的学科;教学应该考虑整体性;教学应该注意彻底打好基础。

3、简明性与迅速性原则。教学应该采用班级授课制。

(三)论道德教育

篇3: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应是周全的教育, 所有的人, 都应在智力、德行和信仰方面得到培养。所谓教育, 应包括智育、德育和宗教教育, 除了这三种教育外, 也还要顾及到身体是否健康。

他认为在智力, 德行, 虔信三方面的教育, 应尤其重视德行和虔信的训练, 他认为只有知识的进步而无德行和虔信方面的进步, 便不能算是进步。

一、泛智论

他企图以泛智论为基础建立他的哲学体系。作为“泛智论”的核心的则是他的泛智教育。所谓泛智教育, 就是要求人们学习广泛的知识。 所谓广泛的知识, 并不是要求人们确切地或深刻地懂得一切艺术和科学。泛智教育是指:“我们希望人人都去学习的是存在中的一切最重要的事物的原则、原因与用途。”“我们希望, 把一切知识领域中的精粹的总和灌输给他们的头脑。要是他们知道一切必须熟悉的东西, 理解一切事物的原因, 懂得一切事物的真正有益的东西。”2

夸美纽斯在泛智教育的教学内容中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 就是所学习的东西, 一定是对生活有用的东西。泛智教育不是为学习而学习, 而是“为生活而学习”。

在泛智教育中, 还应包括对于学生的行动的训练, 为其将来的生活做准备。

从泛智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来讲,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已大大超出了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思想范畴, 它已在很大程度上是近代型的思想。这种与生活相联系的教育思想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蒙旦等人的思想精华。 但是夸美纽斯到底还是一个没有超出宗教教义羁绊的神学家, 在他的教学内容中, 还包括“笃信宗教的本质、核心与内容。”夸美纽斯身上的旧时代的负担使他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常常处于矛盾之中。

在泛智教育中, 还包括了各种语言的学习。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的语言达到完善的程度, 使他们能够准确地运用语言。应学习的语言, 出本民族语外, 就是拉丁语、希腊语和希伯来语。

二、教学方法

夸美纽斯主张的教学应通过感官来进行, 以及教学应能使学生积极、自觉、主动地学习, 教学应贯彻主动的发展原则等等。

在教学中他往往把演绎法和归纳法结合起来。演绎法即一切知识都应该从有关事物的不变的原则去推演。归纳法即任何知识都不应该根据书本去教, 而应该实际指证给感官和心智。

夸美纽斯关于教学的系统性原则, 也是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要把从前所学的与后来所学的结合起来, 这种结合是学科前后联系本身的要求, 是学科体系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也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即儿童的智力是在合理的教学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是符合教学的科学规律的。

夸美纽斯提出把艺术和科学当作一种百科全书式的整体来教, 这是非常值得人们注意的。这一点, 说明了知识的相互联系, 相互渗透。夸美纽斯告诫老师, 不要把知识当做一种无联系的杂乱无章的一堆木头, 而应使学生看到其中的确实关系和联系。

从这个原则出发, 他要求一切可以联合在一起的事物、科目都应该联系在一起进行教学。

夸美纽斯正确看待记忆的问题。他认为, 所学的知识, 只有牢固的把它们记住, 才算是属于自己的东西。他认为记忆是理解的前提,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 才能自然而牢固的记住。

夸美纽斯在教学理论上一个较为突出的贡献就是他对于班级授课制的确认和发挥, 并给予理论的证明。他提出了班级授课的基本要求。应该按年龄的顺序来划分班级, 每年开学的时间应有统一的规定。教学的时间应该做详细的划分, 务使每年、每月、每日、每时, 都有一定的工作。各个班级的功课都应该仔细地分成阶段, 要有严格的教学计划, 并按计划进行教学。

三、学制

根据儿童心智发展的进程, 它把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划分为四个时期, 即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相当于这个时期的学校是母育学校、国语学校、拉丁语学校和大学。在这四级学校里, 儿童的智力根据各级学校的教学任务和学习内容而使儿童的心智得到循序渐进的发展。

夸美纽斯是一位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 他对人类充满了热爱, 尤其对穷人, 被压迫的人, 充满了同情。他继承路德的普及教育思想, 认为人人都应受教育。

四、结论

夸美纽斯提出了很多重要的理论, 但他的教育思想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受基督教神学的影响, 他的思想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另外, 他没能结合当时的社会根源深度剖析广大底层人民没能接受教育的深层次原因。他的思想对当时的社会是具有启示意义的, 但是当今的社会他的自然适应性原则与这个时代有一定的矛盾。他根据自然来对人的发展阶段进行划分, 是受到当时的社会条件限制的, 如今在高度发达的科技社会, 他的思想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但真正适合现在儿童发展的理论还是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究才能得到的。

摘要:夸美纽斯作为一位新旧交替时代的人物, 他的思想对于当时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他提出很多著名的教育理论为后人对教育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影响了历史的发展和社会教育的发展走向。在现在社会, 他的思想仍具有很大的影响。

篇4:与夸美纽斯的共鸣

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大胆的向传统教学模式发起挑战,呼吁增开地理实验课、实践课,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突破地理教学瓶颈。

关键词:夸美纽斯;实践;兴趣;效率;实验

今天无意中翻看了《大教学论》,可能是缘分让我邂逅了这位17世纪捷克著名的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我与本书中所传递的教育思想产生了共鸣,如找到知音般激动。

本人涉足地理讲坛已8年有余,与刚参加工作时的稚嫩相比,增添了不少的对教育的困惑,也因此促使我不停地探索问题的根源。

一、目前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生活经验的缺失致使缺少了最基本的地理素养

地理是一门充斥着生活气息、非常有意思的科学,《大教学论》中如是说:“无论什么东西不可单因它在学校里有价值去学习,这样一个学生学的知识,才不至于一出学校立刻就消失掉了。”可见,像地理这种源于生活的非纯理论的学科,又担负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生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学科,不能完全指望闭门造车,缺少了生活经验的支撑,地理学起来是抽象的、晦涩的、无趣的、无用的。当今我们提出素质教育,这是教育界的多么让人激动的事情,教育就是要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地理又何尝不是呢?《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序言中这样说:“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须。”克林顿总统也提出:2000年所有美国学生都要具备运用地理学的能力。我国素质教育也一直在提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而且高考题的命题特点也非常明显得体现了地理的生活气息。

而我们的学生现在又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三分之二的同学不知道什么时候种小麦、收小麦;大多数同学不知道农业生产过程,也就不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四分之三以上的同学不能完整的背出24节气;一半的同学想象不出什么是地上河;三分之一的同学不能区分不同的地貌;更有甚者,相当一部分同学不能正确的认识各种自然灾害,也缺乏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能力。刚刚做过一道题:蜂农为了“追花夺蜜”,往往要不停的迁徙放蜂,并附有我国东线放峰线路图。问到:说出蜂农“追花夺蜜”应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及理由。有约五分之一的同学答到:“采用航空运输,理由是便于追上蜜蜂!”这样的回答让人哭笑不得,这难道不是生活经验的缺失?

2、学生缺乏地理学习兴趣

虽然在我国高中地理《课标》中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调查、地理专题研究”的思想,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我们的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自然、体验社会,我们目前的学校教育还存在较多的功利色彩,所以使得学校教育变成了学生非常痛恨而又不得不在的场所,变成了他们兴趣的屠宰场,远远没有实现既定的三维目标。

二、关于地理教学的畅想

1、开设地理实验课、实践课,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创新能力

因为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在我们的童年时代,整天在广阔的田野里玩耍,身上沾满了泥土的气息,见证了春华秋实、和日月轮回,也正是在那些时候,我获得了宝贵的生活经验,从小学自然课里的24节气,到初中生物课里的植物的生长规律到动物的解剖结構,再到物理的杠杆原理等等,宝贵的生活经验让我学起这些知识来格外轻松,也乐此不疲。如果我们有条件开设实践课的话,我会第一个带着我的学生走进田野,走进工厂,钻进大山,沐浴江河,让大自然成为我们的课堂,用实践去检验课本的理论,那该有多美好!

当然仅靠实践是远远不能满足地理教学的需求,很多地理过程比较抽象,历时比较漫长或不容易被观察到,那么我们可以采用模拟实验的方式。例如水土流失的过程,洪涝灾害的发生过程,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等,在实验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分析每种现象的成因、危害等,相信学生会有说不完的话。而不是现在毫无逻辑关系的背诵。

2、借助地理微课形式,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实践和实验课在学习地理时也具有其有限性,例如:地球运动、地质作用的发生过程、雨带的推移等知识,我们无法用实验完成教学任务,目前的学习主要是基于课本,部分学生缺乏时空想象能力,因此非常苦恼。中国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于2012年9月10日开始开展第一届中国微课大赛,教育部也在同年12月开展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微课通过视频、动画演示等多种形式,将抽象的、漫长的地理现象、地理过程、地理变迁短时间内呈现给学生,生动形象,效果显著。

3、借助生活现象,积极营造学习地理的氛围

作为地理老师,要用一双专业的眼睛看世界。台风来了,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气旋的相关知识;寒潮来了,我会让学生描述冷风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征;沙尘暴来了,我会让学生推测其发源地、成因、危害及防御措施,强调人地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总之,看到什么现象,都要在课前几分钟与同学们探讨,实践证明,学生对结合生活现象的探讨要比对单纯的讲解知识感兴趣的多。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优秀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而不是把现成的结论、对真理的正确证明过程告诉学生”。地理教师应当抓住时机创设适当的情景,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思考的支点,自觉地引起学生的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兴趣。但愿我会成为这样的老师!

以上是受大师的启发而对地理教学的思考,时代不断的发展,教学的方式也应该不断地变化,但是丢必须植根于生活。

参考文献:

[1]《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2]《地理课程标准》.

篇5: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一)论泛智教百和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所谓“泛智”,在夸美纽斯看来,是指广泛的、全面的智慧。而泛智教育则是实现泛智理想的工具。泛智教育强调2点,一是普及教育,一切男女儿童,不论贫富贵贱,;二是“人人均需学习一切”。对此,夸美纽斯作了明确的说明:“我们希望有一种智慧的学校,而且是全面智慧的学校即泛智学校,也就是泛智工场。在那里,人人许可受教育,在那里可以学习当前和将来生活上所需要的一切学科,并且学得十分完善。”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用一名话概括了他的泛智教育思想,那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他有时又把泛智教育称作“周全的教育”,并通过对“周全 的教育。的解释进一步阐明其泛智教育主张。他强调,周全的教育并非要求”人人懂得(确切地或深刻地懂得)一切艺术与科学“。实际上也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因为每种科学都是极广泛极复杂的,而人生又是短促的。周全的教育旨在借助学校做到,”(1)通过科学与艺术的研究来培植我们的才能;(2)学会语文;(3)形成诚笃的德行;(4)虔诚地崇拜上帝。“夸美纽斯还具体地谈了泛智教育的3个特点,一是”认识事物“。泛智教育强调”把一切知识领域中的精粹的总和“灌输给学生,”使他们知道一切必须。熟悉的东西,理解一切事物的原因,懂得一切事物的真正有益的运用。“二是”行动熟练“。泛智教育强调知行结合,要求它所培养的青年都是有活力的、对一切事情都能胜任、精练而又勤奋的人,同时还要求青年在行动中表现出诚实的德性和对上帝的热爱。三是,语言优美”。泛智教育要求它所培养的学生在语言方面能达到令人满意的能言善辩的地步。

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强调2点:一是强调教育要遵循自然秩序,另一是强调教育要依据儿童天性。

夸美纽斯认为,秩序是“事物的灵魂,”世界之所以稳定正是由于有了秩序的缘故。他说:“我们通过考察知道,真正维系我们这个世界的结构以致它的细微末节的原则不是别的,只是秩序而已。”因此,教育改革的基础也应当是“万物的严谨秩序”。在夸美纽斯看来,“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只要把握住秩序的原则,泛智教育的目的是完全可能实现的。夸美纽斯解释道:所谓“秩序”就是,按照地点、时间、数目十大小和重量把先来的和后来的,高级的和低级的十天的和小的、相同的和相异的种种事物加以合适的区分,使每件事物都能好好地实践它的功用。“夸美纽斯通过大炮、马车、钟等例子,说明一切事物 只要按照秩序和谐组合就能发挥其正常功能,同样地,学校教学也需要”把时间、科目和方法巧妙地加以安排“。

夸美纽斯还认为,教育应当考虑儿童的性格和年龄特征。他发现,”有些人是伶俐、有些人是迟钝的;有些人是温柔和顺从的,有些人是强硬不屈的;有些人渴于求取知识,有些人较爱获得机械技巧。“教育对他们应当区别对待。此外,他还要求学校教学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凡是超出了他们的理解的东西就不要给他们去学习“(二)论教学原则 3条教学原则:

1、便易性原则。夸美纽斯认为,便易性原则旨在使教学的过程来得容易而且快意。为此,教学应该尽早开始;应该使学生的心灵有接受教学的适当准备;教学应该由一般到特殊;教学应该是由易到难;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应该过重;教学的进展应该是缓慢的;教学应该按照学生的年龄和天性采用适当的方法;教学应该通过感官去进行;教学应该教那些有用的知识;一切科学、艺术和语言都应该用同样的教学方法。

2、彻底性原则。教学应该只教真正有用的学科;教学应该考虑整体性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教学应该注意彻底打好基础;教学的基础应该扎实;教学应该从基础开始;教学应该尽可能把各个 部分联系起来;在教学中一切后教的都以先教的为依据;教学应该极力注意相似学科之间的相似之点;一切学科的安排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特点;教学应该有适当的实践。

3、简明性与迅速性原则。教学应该采用班级授课制;每门学科只应该使用一种教科书;在教学中全班学生都应该得到同样的练习;一切学科都应该采用同样的方法去教;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开启学生的悟性;一切相关的事物都应该联合起来教;每门学科都应该分成明确的步骤去教;教学应该抛弃一切无用的事物。(三)论道德教育

4、夸美纽斯认为,人类有了道德,也就”高出一切造物之上“。因此,他强调指出,道德应当通过学校这个”人类的锻炼所“来培养。在夸美纽斯看来,学校应当着重培养的德行是”持重、节制、坚忍与正直“。他要求学校培养学生学会对事物作健全的判断,使正确的判断成为学生的”第二天性“;要求学生了解”一切不可过度“的道理,学会节制;要求学生正直待人,不损害他人利益,乐于助人,避免虚伪与欺骗;要求学生学会坦率大方地与人交往并养成忍劳耐苦的品格。

5、至于如何进行德育,夸美纽斯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德育应当尽早进行,”应该在邪恶尚未占住心灵之前,早早就教“;德行应当通过练习养成,”可以从服从学会服从,从节制学会节制,从说真话学会真实,从有恒学会有恒";道德教育需要榜样和教诲,儿童必须非常用心地避免不良的社交;道德教育需要用纪律制止邪恶的倾向。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1.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他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永生做准备;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现实的人生服务,培养具有“学问、德行和虔信”的人。

2.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夸美纽斯认为,“教育适应自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育要适应大自然的发展法则;二是教育要适应儿童个体的自然发展,即适应儿童的天性、年龄特征。3.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

夸美纽斯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认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应当是给人以广泛的知识教育,教育应当“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普及教育的主张,论述了关于统一学制的设想。

夸美纽斯还论述了普及教育的必要性,认为人应该成为理性的动物;论述了普及教育的可能性,认为一切人都能接受共同的教育;论述了普及教育的主要场所,应该设在公立的初等学校里,这是因为处理共同的事务,需要适当的制度。

为了使国家便于管理全国的学校,为了使所有的儿童都有上学的机会,夸美纽斯主张建立全国统一的学制。他把人生分为四个时期,主张按这种年龄分期设立相应的学校。4.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根据学年制,每年招生一次,学生同时人学,以便使全班学生的学习进度一致,学年结束时,经过考试,同年级学生同时升级:各年级应在同一时间开学和放假;他还强调学校工作要有计划,使每月、每周、每日、每时都按计划进行各项工作。5.论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夸美纽斯在感觉论的基础上论证了直观教学的必要性,要求“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尽量放到感官跟前”。

(2)循序渐进原则。夸美纽斯主张要合理地安排教学科目的顺序,做到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同时也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3)巩固性原则。夸美纽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加以练习和运用。(4)主动性与自觉性原则。夸美纽斯主张“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5)量力性和因材施教原则。夸美纽斯提出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及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

6.论道德教育

夸美纽斯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在他看来,德育比智育更重要。夸美纽斯把世俗道德的培养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部分。他把智慧、勇敢、节制、公正称为基本的德行,作为自己的道德教育内容,并在德育内容中纳入了一个在当时是崭新的概念——劳动教育。他提出的德育方法主要有:尽早开始正面教育;从行动中养成道德行为的习惯;榜样;教诲与规则;避免不良社交和惩罚。7.教育管理思想

主张国家设置督学,对全国的教育进行监督,以保证全国的教育得到统一的发展;主张建立统一的学校制度和学年制度,并从理论上阐述了班级授课制的作用和意义;对学校各类人员提出了不同的管理性规定;非常重视纪律和规章制度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夸美纽斯说过:“如果要使一个嫩芽变成一棵树就需要培植,浇水,篱围保护并且以支柱把它撑起„„”“对于父母,儿童应当比金、银、珠宝和宝石还珍贵”

“上帝既已将这种责任交拖给父母,他们就应明智地承担起来并应备加勤勉地把一切属于知识和敬畏上帝的事灌输到儿童柔弱的心灵之中„„”

他称儿童为“上帝的种子”,是“无价之宝”,一方面,儿童产生于父母的实体本身,是父母实体的一部分,生来是没有被玷污的纯洁的“种子”,具有谦虚、善良、和睦、可亲等美德。另一方面,儿童必然会发育长大,成为未来的学者、哲学家和科学家以及国家的领导者,所以儿童也就是国家的未来。由此,夸美纽斯要求父母应该加倍的热爱儿童,要求国家更多的关心儿童的成长。1.胎教

认为教育应当从胎儿时期就开始。孕妇的心理状态对胎儿的影响很大,如果孕妇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经常处于恐惧、愤怒、仇恨、悲哀、忧伤的不良情绪中,就会生一个怯弱的,易激动的婴儿,甚至可能造成死胎或生下孱弱婴儿。因此,孕妇的情绪要稳定,行为要谨慎、敏捷,生活要有规律。夸美纽斯在17世纪前期就明确提出这个问题,实在难能可贵。2.德育

他认为德育还应包括:节制、整洁、礼仪、尊老、不伤害他人、不嫉妒、质朴大方、爱劳动„„尤其要重视节俭和勤劳,这是一切品德的根基

在德育方法上他重视榜样、教导、训练、惩罚、表扬等方法的作用。3.智育

具体内容包括:

(1)自然事物;(2)光和光学方面;

(3)地理学方面;(4)时间和年代;

(5)家务和家庭;(6)国家及有关知识。

这样可以帮助幼儿通过感官积累对外部直接的初步观念;发展语言能力;训练手的初步技能。给他们打下各种科学知识的最初基础。

4.体育

在体育中,他敢于向旧传统挑战(西欧中世纪学校中没有体育)。他提出:

“健康的精神高于健康的身体”;“一种愉快的心情就是一半健康”;“精神快乐是人的生命源泉”。

婴儿出生后的主要问题是合理喂养,饮食要有营养。另外,要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为此要求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为儿童以后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打好基础。

婴儿应由母亲亲自哺乳;幼儿的食物应该是软的、甜的、易消化的,不宜吃刺激太强的食物;幼儿生活应有规律,情绪愉快;要给儿童充分活动、游戏的机会,利用玩具、音乐、看图画等促使他们活泼健康的成长。

5.游戏教育

夸美纽斯重视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意义。

他指出,爱好活动、喜欢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游戏的时候,智慧总是在紧张的活动,甚至可以得到磨练;游戏可以使儿童“自寻其乐,并可以锻炼身体的健康、精神的活泼和各种肢体的敏捷”。儿童从游戏里可以学到许多日后所需要的有用事项。

因此,他在论述幼儿的智育、语言发展、体育和德育时。都提到了要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6.入学前准备

夸美纽斯还认为,母育学校还应该为儿童做好上小学的准备工作。

首先,家长应以快乐的心情告诉儿童上小学将带来的愉悦,消除儿童对学校的焦虑感和恐惧感,唤起儿童对学校生活的向往。

其次,要激发儿童的求知欲望,唤起儿童上学校学习的兴趣。再次,要培养儿童对学校和老师的信任感和敬爱感。7.教育原则

(1)主动性原则

在教育方法方面,他从唯物主义思想出发,强调儿童参与的主动性,“凡是儿童喜欢的东西,只要对孩子没什么坏处,就应当让他们从玩中得到满足。”他主张在实践中让儿童通过自己的体验、观察进行学习,如学光学,可以观察太阳、天空、日月星晨、天空、颜色、镜子等。他主张教育时要注意适合儿童的方式。孩子是好动的,他的活动不应加以限制,最好是以游戏方式进行。

他认为这样做一则,可以锻炼身体,使身体健壮起来;二则,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最后还可以使儿童身心都能灵活起来。他认为“教与学的活动是另人高兴的和愉快的一种纯粹的消遣和心智的爱好”这种思想到现在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2)循序渐进原则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他认为从应当充分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情况进行,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3)因材施教原则

在教导儿童认知事物的方法上,夸美纽斯主张“不要把这类的教导精确地分配在某几年或某几个月”,每个家庭有其自己的特殊情况,有自己的教育观点和方式,而每个幼儿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性,他们的天赋能力不等同,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来教育,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不要给儿童太大的压力,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4)直观性原则

幼儿爱好活动,他的所有知识都通过感官获得。他以玩具、图片教育孩子,注重材料的直观性,还亲自为孩子编了《世界图解》。这本书出版后译成多国文字,在这本书的影响下,各国也都为儿童编写了类似的儿童读物,对培育儿童德、智、体起着巨大作用。8.评价

篇6: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

在中外教育史上,夸美纽斯在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方面是一位集大成者。在幼儿教育方面同样是贡献卓著,影响深远。

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母育学校》一书中。以泛智论、自然适应性原则、人文主义、唯物主义感觉论为指导,他专门而详细地论述了家庭教育形式下学前教育的诸多问题。

(一)幼儿的价值

在《母育学校》一书中,夸美纽斯指出,儿童是无价之宝,是“上帝的种子”,在上帝的眼中他们具有不能估计的价值,他们是清白无罪的。“不仅如此,上帝还警告那些要欺侮儿童的人,哪怕是是最小限度,命令这种人尊敬他们向尊敬他一样并且用严厉的惩罚谴责任何人对儿童中最小的一个冒犯。”在他看来,儿童比金银、珍宝还要珍贵。儿童“是上帝生气勃勃的形象”,“是上帝指定给父母的独特财产”,永远在上帝的保护之下。他还把儿童比作一面镜子,“人们可以从中注视谦虚、有礼、亲切、和谐及其他基督徒的品质”。

由此可以看出,夸美纽斯充分认识到了幼儿的价值,他对儿童的认识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原罪论”认识下的儿童观。尽管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那也正说明他对儿童的无比的尊重与热爱,无疑具有进步意义。

(二)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立足于其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的深刻认识。他指出,“不付出勤勉的劳动而能把儿童教养成人,那是不可想象的。”尤其是人虽生而具有虔信、德行和智慧的种子在身上,父母如果不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虔信、德行和智慧就不能自发地为人所具有。然而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会受到很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如力不从心、家务所累,认为子女教育无关紧要。这就有了学校,然而学校也早成了“折磨人的场所”,老师们力不胜任,行为恶劣、懒惰、卑鄙下流对于优良的方法一无所知。“但是上帝却为我们这一代保留着良好的教育方法。”

上帝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交给了父母,为了崇高的目的,父母都要承担起对子女的教育,使他们在虔信、德行和智慧方面获得进步,成为一个忠实的、能够智慧地管理自己各种事务的有才能的人。

“任何人在幼年时代播下什么样的种子,那他老年就要收获那样的果实。”在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指导下,夸美纽斯借用自然界生物生长的例子,论证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他指出:“一切存在着的东西的本性都是在娇弱的时候容易屈服,容易形成,但是到了长硬之后就不容易改变了”。所以人类的教育也应始于幼儿时期。此外,他还指出,“假如我们希望在追求智慧上得到巨大的发展,便应从婴儿时期就把他们的能力引向这个方向”。总之,“学习的秩序应从婴儿期开始”。同时,夸美纽斯认为儿童是未来社会的成员,学前教育对国家有重要意义,“整个国家的基础在于童年的正确教育”。

(三)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及方法

夸美纽斯认为,为儿童奠定体力、道德和智慧发展的基础,是学前阶段教育的主要任务。因此,学前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体育、德育和智育。1.体育

夸美纽斯认同“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这一观点,并以之提醒父母们教育子女首要的事情就是保护他们的健康。

(1)强调幼儿身体健康从胎儿时期就应开始注意。提出孕妇应该注意饮食、防治疾病,行动谨慎,生活规律,并要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波动,否则不良情绪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不利影响。

(2)喂养方面,强调母乳喂养,认为这是母亲的责任,也有利于婴儿的健康;婴儿稍大一些应添加易消化的辅食;断奶后提供丰富多样的、低刺激性的饮食。

(3)注意安全。夸美纽斯指出,幼儿身体幼小柔嫩,“比玻璃还脆弱”,易受到伤害。因此,必须处处注意保护幼儿的安全。(4)提出合理安排幼儿作息,使其规律生活,保持愉快的心情。他认为合理的生活有利于幼儿的健康,而“一种愉快的心情就是一半的健康”。2.德育

夸美纽斯非常重视幼儿的道德教育,在《大教学论》中描绘母育学校的任务的时候,他说:“道德学的基础应当格外坚实地打好,因为对于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我们希望德行的实践能够成为他们的第二天性。”他认为,“成年时还未受过管理的,到老年就会没有德行”。因此,强调必须在幼年生活的头几年,就奠定他们的每种良好德行的基础。具体内容包括节制、整洁、尊长、服从、诚实、正直、仁爱、勤劳、慎言、忍耐、谦恭、乐于助人、有礼节。

有关德育的方法,夸美纽斯提出可以通过榜样示范、教导、训练、惩罚、表扬等手段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他认为儿童好模仿,因此强调为他们作出良好的榜样,并在他们做得不恰当时及时教导。他还重视训练的作用,提出“要规定适当的训练”,使他们按照要求去做。必要的时候可以训斥甚至体罚,但反对威吓,还提出惩罚之后要适当地表扬,因为“许多有益的结果是来自聪明的表扬”。3.智育

在夸美纽斯看来,智慧是虔信和德行的基础,“比宝石和珍珠还珍贵”。他认为学前阶段智育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幼儿的感官、观察力,获得各领域基础知识,同时发展语言和思维,为以后阶段的系统学习作准备。他曾说过:“必须把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所当具备的全部知识的种子播种到他身上。”智育的内容,就是他所说的初步的全部人类知识:玄学、物理学、光学、天文学、地理学;年代学、历史学、算术、几何学、静力学、机械学、辩证法、文法;修辞学、诗歌、音乐、经济学、政治学、道德学、教义。概括起来,包含:各类自然事物;各类自然科学知识;各类社会科学知识;音乐知识;语言;绘画写字。

夸美纽斯认为,通过这种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启蒙教育,就可以为儿童奠定各学科知识最初步的基础。

有关智育的方法。受培根唯物主义感觉论的影响,夸美纽斯认为感觉是知识的主要源泉,对幼儿“进行教导的主要媒介应当是感官知觉”,尤其是视觉。因此,他认为应当发展幼儿的体外感官,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引导幼儿通过感官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知识。这是智育主要的途径与方法。

语言方面,提出要先教幼儿清楚准确地发出字母、音节和单词的音,然后说出其在家中所见的以及作业用的一切东西的名称。同时,还应打下发展思维的基础。其次,还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因为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有限,“凡是超出了他们的理解的东西就不要给他们去学习”;不同孩子能力发展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注意因材施教,避免强求一律。

(四)活动与游戏

夸美纽斯认为,幼儿天性好动,血气旺盛,成人对幼儿的活动不应加以限制,而是应该让他们常常有事情可以做,“像蚂蚁一样不停地忙碌”。“凡是儿童喜欢的东西,只要没有害处,那么就应该让他们通过玩儿得到满足。”他认为给儿童以活动的自由有三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锻炼身体,增进健康;二是可运用和磨练思想;三是可练习四肢五官,使之趋于灵活。

在夸美纽斯看来,游戏是最适合幼儿的活动方式。因为幼儿在游戏的时候会心无旁骛,全神贯注,他们受到自然本身的激发去做事。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就能够受到一种积极生活的锻炼,学会克服困难。在幼儿游戏的同时,作为父母,应该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和指导,或者是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去。

关于幼儿的玩具,夸美纽斯指出,幼儿在游戏中喜欢模仿成人所做的事情,成人尽管不应去阻止,但一些真的工具(如刀、斧之类的)可能会伤到幼儿。因此,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些替代性的玩具,如小的铁刀、木剑、锄头、小车、建筑物等。儿童也可以用泥土、木片、木块或石头去搭建小房子。

(五)进入国语学校的准备(幼小衔接)

夸美纽斯在《母育学校》的最后两章谈论了幼儿从母育学校进入国语学校的问题。首先就是入学年龄,他认为幼儿应该在满6岁之后再进入国语学校接受教育,因为孩子在6岁之前需要更多的照顾和看护,大脑也还未凝固。他还提出了判断孩子具备入学能力的三个标志:(1)是否真正获得在母育学校应学会的东西;(2)对问题是否有注意和辨别、判断的能力;(3)是否有进一步学习的要求和愿望。他认为,父母应该做好准备再送孩子入学,否则就是不明智的。夸美纽斯的主要贡献是在历史上首次从普及教育角度将学前教育纳入统一学制;首次深入系统研究家庭条件下学前教育。第一部幼儿教育著作和看图识字课本,其在学前教育方面的成就,可谓是前无古人,后近两百年没有来者。近代著名的幼儿教育家福禄培尔、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理论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篇7: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本站推荐)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是泛智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大教学论》(1632)《世界图解》(1658)、《母育学校》(1628)等。

(一)论泛智教百和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夸美纽斯从17世纪30年代起就开始研究泛智“(pamsophia)问题。所谓”泛智“,在夸美纽斯看来,是指广泛的、全面的智慧。而泛智教育则是实现泛智理想的工具。泛智教育强调2点,一是普及教育,一切男女儿童,不论贫富贵贱,”人人均应受教育“;二是”人人均需学习一切“。对此,夸美纽斯作了明确的说明:”我们希望有一种智慧的学校,而且是全面智慧的学校即泛智学校,也就是泛智工场。在那里,人人许可受教育,在那里可以学习当前和将来生活上所需要的一切学科,并且学得十分完善。“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用一名话概括了他的泛智教育思想,那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他有时又把泛智教育称作”周全的教育“,并通过对”周全 的教育。的解释进一步阐明其泛智教育主张。他强调,周全的教育并非要求“人人懂得

(确切地或深刻地懂得)一切艺术与科学”。实际上也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因为每种科学都是极广泛极复杂的,而人生又是短促的。周全的教育旨在借助学校做到,“(1)通过科学与艺术的研究来培植我们的才能;(2)学会语文;(3)形成诚笃的德行;(4)虔诚地崇拜上帝。”夸美纽斯还具体地谈了泛智教育的3个特点,一是“认识事物”。泛智教育强调“把一切知识领域中的精粹的总和”灌输给学生,“使他们知道一切必须熟悉的东西,理解一切事物的原因,懂得一切事物的真正有益的运用。”二是“行动熟练”。泛智教育强调知行结合,要求它所培养的青年都是有活力的、对一切事情都能胜任、精练而又勤奋的人,同时还要求青年在行动中表现出诚实的德性和对上帝的热爱。三是,语言优美“。泛智教育要求它所培养的学生在语言方面能达到令人满意的能言善辩的地步。

夸美纽斯倡导的泛智教育和泛智学校是对旧的教育和旧的学校的一种否定和改革。夸美纽斯强调说:”改良学校是可能的。“但这种可能性是建立在新的教育原则--”教育适应自然“基础之上的。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强调2点:一是强调教育要遵循自然秩序,另一是强调教育要依据儿童天性。

夸美纽斯认为,秩序是”事物的灵魂,“世界之所以稳定正是由于有了秩序的缘故。他说:”我们通过考察知道,真正维系我们这个世界的结构以致它的细微末节的原则不是别的,只是秩序而已。“因此,教育改革的基础也应当是”万物的严谨秩序“。在夸美纽斯看来,”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只要把握住秩序的原则,泛智教育的目的是完全可能实现的。夸美纽斯解释道:所谓“秩序”就是,按照地点、时间、数目十大小和重量把先来的和后来的,高级的和低级的十天的和小的、相同的和相异的种种事物加以合适的区分,使每件事物都能好好地实践它的功用。”夸美纽斯通过大炮、马车、钟等例子,说明一切事物

只要按照秩序和谐组合就能发挥其正常功能,同样地,学校教学也需要“把时间、科目和方法巧妙地加以安排”。

夸美纽斯还认为,教育应当考虑儿童的性格和年龄特征。他发现,“有些人是伶俐、有些人是迟钝的;有些人是温柔和顺从的,有些人是强硬不屈的;有些人渴于求取知识,有些人较爱获得机械技巧。”教育对他们应当区别对待。此外,他还要求学校教学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凡是超出了他们的理解的东西就不要给他们去学习”(二)论教学原则

夸美纽斯十分重视对教学问题研究。他在《大教学论》的第1上就明确地提出,《大教学论》所阐明的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目的在于“使男女青年,毫无例外地、全都迅速地、愉快地、彻底地懂得科学,纯于德行,习于虔敬”。为此,夸美纽斯提出了3条教学原则:

1、便易性原则。夸美纽斯认为,便易性原则旨在使教学的过程来得容易而且快意。为此,教学应该尽早开始;应该使学生的心灵有接受教学的适当准备;教学应该由一般到特殊;教学应该是由易到难;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应该过重;教学的进展应该是缓慢的;教学应该按照学生的年龄和天性采用适当的方法;教学应该通过感官去进行;教学应该教那些有用的知识;一切科学、艺术和语言都应该用同样的教学方法。

2、彻底性原则。夸美纽斯认为,彻底性原则旨在“使每个人的心理不仅能够明白他所学过的东西,而且更多都可以;因为他容易回忆一切从教师或从书本所学过的,同时,他又能对于他知识所涉必到的客观事实作出健全的判断。”为此,教学应该只教真正有用的学科;教学应该考虑整体性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教学应该注意彻底打好基础;教学的基础应该扎实;教学应该从基础开始;教学应该尽可能把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在教学中一切后教的都以先教的为依据;教学应该极力注意相似学科之间的相似之点;一切学科的安排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特点;教学应该有适当的实践。

3、简明性与迅速性原则。夸美纽斯认为,简明性与迅速性原则旨在消除教学过程中的阻碍和延误,直接奔向预定的目标。为此,教学应该采用班级授课制;每门学科只应该使用一种教科书;在教学中全班学生都应该得到同样的练习;一切学科都应该采用同样的方法去教;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开启学生的悟性;一切相关的事物都应该联合起来教;每门学科都应该分成明确的步骤去教;教学应该抛弃一切无用的事物。

(三)论道德教育

夸美纽斯认为,人类有了道德,也就“高出一切造物之上”。因此,他强调指出,道德应当通过学校这个“人类的锻炼所”来培养。在夸美纽斯看来,学校应当着重培养的德行是“持重、节制、坚忍与正直”。他要求学校培养学生学会对事物作健全的判断,使正确的判断成为学生的“第二天性”;要求学生了解“一切不可过度”的道理,学会节制;要求学生正直待人,不损害他人利益,乐于助人,避免虚伪与欺骗;要求学生学会坦率大方地与人交往并养成忍劳耐苦的品格。

篇8:浅析夸美纽斯“泛智”教育思想

关键词:夸美纽斯,泛智,教育思想

一、生平简介

夸美纽斯, 原名扬·阿莫斯·考门斯基, 于1592年3月28日生于摩拉维亚的乌尔斯基-波罗特附近的一个兄弟会会员家庭, 父亲为磨坊主。12岁时, 夸美纽斯失去双亲, 寄养于亲戚家, 是兄弟会资助他接受了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中学毕业后, 他游学于德国的海尔朋学院, 专攻哲学与神学。在那里, 他遇到了名师爱尔斯底特, 从而开始主义教育方法的问题。转入海德堡大学后, 他因病肄业。随后回国, 在中学母校任教。两年后, 他被推选为兄弟会牧师。1618年, 他又担任富尔内克城牧师, 同时兼任当地兄弟会学校校长。期间, 用业余时间攻读了很多哲学和教育学著作。

1618年, 欧洲爆发了30年战争 (1618-1648年) , 天主教同盟军打败了捷克军队, 捷克丧失了独立。新教派更是惨遭迫害。在战争中, 夸美纽斯的藏书和手稿付之一炬。他妻子、孩子死于战争带来的瘟疫。1628年, 夸美纽斯随同其他捷克兄弟会成员被迫离开祖国, 避难于波兰黎撒, 开始了他终身流亡的生活。

在黎撒, 他先后撰写了《母育学校》、《语言学入门》、《大教学论》、《物理学概论》、《泛智先声》等著作。其中, 《大教学论》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代表作, 是他留给人类的宝贵的教育理论财富, 为历代教育家所瞩目。

17世纪30年代后, 夸美纽斯致力于泛智教育思想的研究。写成了《泛智学校》和《世界图解》。1654年, 夸美纽斯从匈牙利回到黎撒。1656年, 在黎撒毁于波兰与瑞典的战争后, 他定居荷兰的阿姆斯特丹, 并在那里出版了《夸美纽斯教育论著全集》。

1670年, 夸美纽斯在阿姆斯特丹去世, 终年78岁。死后遗留著作有265种之多。他一生为祖国复兴、民族解放、捷克兄弟会生存而努力奋斗, 为改革旧教育, 建立新的教育科学体系而辛勤劳动, 是一位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家, 也是一位追求真理和人类进步事业的社会改良家。

二、思想产生的基础

1、捷克兄弟会的影响

夸美纽斯生长在捷克兄弟会家庭和捷克兄弟会环境之中, 他接受教育的经费是捷克兄弟会成员资助的, 他本人还担任过兄弟会牧师和兄弟会学校校长。捷克兄弟会是一个比较温和的新教教派组织, 会员多为贫苦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下层居民, 其宗旨是:实行平等互助原则, 帮助贫病会友, 关怀儿童生活, 普及初等教育等。兄弟会内部奉行互助共济生活原则, 教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并且经常帮助贫困会员。其成员十分重视儿童的教育, 主张人人受教育。兄弟会学校招收学生不论贫富、男女, 一律平等。学校教学采用班级授课形式。捷克兄弟会的这种生活环境为夸美纽斯“泛智”教育思想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土壤。

2、生活时代

夸美纽斯生活在17世纪, 这个一个介于文艺复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之间的时代, 也就是欧洲的封建社会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社会逐渐形成的时代。

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向封建主义和天主教神学体系发动的文化革命运动。人文主义教育便应运而生,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层出不穷。反对经院主义教育的空洞的学习内容, 反对摧残儿童身心的禁欲主义、强制教育、古典记诵和教条灌输的拉伯雷;反对死记硬背, 认为“死记硬背, 并不是完善的知识, 这只是把别人要求记住的东西保持在记忆里罢了”的蒙田。夸美纽斯正是吸取了他们的经验, 结合个人的就经历, 建立了新兴资产阶级新的教育学体系。夸美纽斯是恩格斯笔下这样一类人的代表:他们活跃在自己的那个时代的运动中, 活跃在实际的斗争中。正是他所生活的时代造就了他的成就, 也正是那样流离颠沛的生活让他目睹了更多教育的弊端, 成就了“泛智”思想的诞生。

三、“泛智”教育思想

1、“泛智”教育的涵义

自1634年开始研究“泛智论”, 夸美纽斯在以后的三十多年里, 试图建立一个概括关于上帝、自然和社会的普遍知识的百科全书式的“泛智”体系。所谓“泛智”原意即广泛、全面的智慧、科学, 也就是广泛、全面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和得到充分发展的智慧。“泛智”教育, 就是使所有的人获得广泛、全面的知识, 并使智慧得到普遍发展的教育。夸美纽斯认为, “我们希望有一种智慧的学校, 而且是全面智慧的学校。即泛智学校, 也就是泛智工场。在那里, 人人许可受教育, 在那里可以学习当前和将来生活上所需要的一切学校, 并且学的十分完善。”[1]他提出, “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不仅有钱有势的人的子女应进学校, 而且一切城镇乡村的男女儿童, 不分富贵贫贱, 同样都应进学校”[2]。所谓“泛智”, 用夸美纽斯的话来说, 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它包含着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教育内容泛智化, 夸美纽斯对几乎以《圣经》为唯一教育内容的旧教育极为不满, 指出在那些学校学习的学生都没有受到周全的教育。他认为人们所受的教育应当是周全的, 要“学会一切现世与来生所必需的事项”, 即百科全书式的知识, 从而“懂得科学, 纯于德行, 习于虔敬”;二是教育对象普及化, 夸美纽斯指责当时的学校只是为富人、贵人设立的, 穷人、贱人被排斥在校门之外。他要求学校向全体人们敞开大门, 不论富贵贫贱, 一切男女青年。

国破人亡的经历让夸美纽斯寄希望于教育, 他认为良好的教育是复国的必用手段。他认为:“假如要形成一个人, 就必须由教育去形成”[3]于是, 他想利用“泛智”教育, 来改革传统落后的封建教育, 从而建立自己所期望的资产阶级新的教育体制, 最近达到复国的目的。

2、“泛智”教育的内容

夸美纽斯主张“泛智”教育有以下三方面内容:认识事物、行动训练和语言优美。

认识事物, 即学习“一切知识领域中的精萃的总和”, 包括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生活及历史知识。他主张学生应掌握“—切必须熟悉的东西.理解一切事物的原因, 懂得—切事物的真正有益的运用”。如果能这样, 那么“每人的意识便成了全知的上帝的最精确的模式, 成为他造物的明镜, 最准确地反映了世界”。这也反映了夸美纽斯教育思想宗教性的一面。

行动训练, 就是在认识事物时必须从事实践活动, 即实际运用知识。这一观点是针对当时经院教学远离实际、学用脱节的弊端而提出的。泛智教育强调知行结合, 只有通过行动训练, 学生进入社会才能适宜于任何工作, 同时可让学生用诚实的德行和大家感到愉快的语言美化工作。行动训练希望它所培养的青年都是有活力的、精干而又勤奋的, 并且可以胜任一切工作的人。

语言优美, 即:“使所有的人语言完美, 达到能善于言词, 令人愉快”。泛智教育要求它所培养的学生在语言方面能达到能言善辩的水平。夸美纽斯强调不仅能用一种语言完美地表达, 他甚至还要求人们使用三种语言:拉丁语、希腊语、希伯来语。不过, 他是从学习宗教的角度来阐述其作用的:拉丁语是当时欧洲普遍使用的, 希腊语用来保存和解释新约的奥秘, 希伯来语用以理解旧约名言。这种观点, 也明显地体现了其教育思想的宗教性。

3、“泛智”思想的意义

夸美纽斯从宗教、人的心理、儿童的性格等不同角度论证了人人均可享受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他的教育理论不是以少数人的利益为出发点, 而是期望人人都可以接受平等且完善的教育。“泛智”思想是对封建教育体制的否定, 同时是对封建教育方式的改革。

四、“泛智”思想的弊端

1、夸美纽斯受基督教根深蒂固的世界观的影响, 其教育

思想中渗透着神学的思想, 有明显的宗教性。他认为, 没有上帝就没有人类, 人存在的最终目的就是皈依上帝。其思想还有明显的阶级性, 他认为不同的阶级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不同的:权贵和富人的子女接受教育, 是为了更有智慧, 成为领袖人物;地位较低的人接受教育, 才能自愿地谨慎地服从他人。

2、在教学方法原则和方法上, 夸美纽斯的观点有其机械化和简单化的一面。

他认为, 一个教师可以同时教上百甚至是几百个学生。他忽略了教学的效率和科目的独特性。教师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工具, 在讲授知识的同时, 教师应当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 过于庞大的学生数量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同时, 学生在课堂上的数量还应取决于教师所教授的科目。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可以允许数量较多的学生同时参加, 但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则要求小班教学, 有利于学生的参与。

五、“泛智”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影响

1、夸美纽斯在人类教育史上的另一大伟大贡献就是在其“泛智”思想中, 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主张。

义务教育是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2006年9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式颁布实施。通过普及义务教育, 可以更好地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以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促进现代化的建设。虽然我国义务教育的行动上的开展与夸美纽斯对义务教育理论上的提出, 有很长的时间间隔, 但是其思想的指导意义并没有减弱。义务教育为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夸美纽斯在其“泛智”思想中, 强调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

在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同时, 我们更应该注重儿童心身的发展。在我国, 从1949年至今, 八次课改的经历告诉我们, 在某种意义上, 儿童心身的健康比知识的积累更重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第八次课改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 “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被提上了历史日程。在我们的改革中, 执行者应当认真地去分析夸美纽斯的“泛智”思想, 它带给我们的将不仅仅是理论的借鉴, 或许应该上真正行为上的改变。

虽然, 夸美纽斯和他的“泛智”思想诞生于几百年前, 但是他和他的思想却并没有随时间一起流逝。在当时, 夸美纽斯所倡导的泛智教育和泛智学校是对旧的教育和旧的体制的一种否定和改革。今天, 夸美纽斯和他的思想仍然影响着教育, 甚至引领着改革。他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家。

参考文献

[1][捷]夸美纽斯著, 傅任敢译:《大教学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年。

[2]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年。

[3]单中惠、朱镜人:《外国教育思想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

[4]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

[5]藤大春:《外国教育通史》,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4年。

[6]李文奎:试论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0 (1) 。

[7]李毅: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5 (2) 。

上一篇:凤凰旅游地产考察报告下一篇:庄重的近义词及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