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动式管理之我见

2024-04-24

走动式管理之我见(精选8篇)

篇1:走动式管理之我见

走动式管理之我见

2月19日,控股集团下发了《关于推行“走动式管理”工作方式的通知》,决定在全集团推行“走动式管理”工作方式,我认为这一决定符合当前集团实际,十分必要。

“走动式管理”的提法来自西方先进企业的管理理念,最早由管理学大师帕斯伊尔提出,现已被无数企业奉为“管理圣经”。“走动式管理”其本质是讲求一种和谐的非正式沟通氛围,强调管理者身先士卒,深入基层,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体察民情,并与之保持密切的联系,给予关心和激励。

走动式管理的目的是通过走动强化管理者的责任心、增强管理者的使命感,通过走动加强高管与普通员工之间的情感交流、关注普通员工的幸福度,它突出细节,注重小事,最后凝聚成了“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得更精彩”的工作理念。

麦当劳曾有一段时间面临严重亏损的危机,其创始人克罗克发现,经营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司部门经理习惯于躺在舒适的椅背上对下属指手划脚,把许多宝贵的时间耗费在抽烟和闲聊上,于是克罗克想出一个“绝招”:将所有经理的椅子靠背锯掉。经理们被迫纷纷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了解情况,现场解决问题,终于使公司扭亏为盈。这一成功经验起码给我们下面四点启示。

一、走动加深情感。在走动中了解员工,贴近员工,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加深管理者与员工的感情,缩短认知上的差距,建立良性互动关系,树立统一的价值观和管理服务理念,进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工作合力。

二、走动提高时效。大量的管理工作在现场、在基层,矛盾和问题也集中在现场、在基层。不到现场抓管理,则耳不聪、目不明;不到现场和基层搞服务,则路不明、效不显。管理者要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资料,发现推广经验,制止消灭问题,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走动促进精细。管理者不需要事必躬亲,但一定要明察秋毫,能够在注重细节当中比他人观察得更细致、更周密,因此只有每件事都向前“走动一步”,管理工作才能真正做细做到位。

四、走动发现人才。企业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优秀人才是企业的宝贵财富,高管经常下基层,有利于发现和提拔优秀人才,培养和储备有发展潜力的人才,这对企业人力战略也是一个有力的保障。

要使“走动式管理”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必须树立一种意识、注意两个关键、做到三个结合、把握四个要素。

一种意识:就是领导带头。“走动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上而下,领导率先垂范,常抓不懈,具体工作制度化,而不能是一阵风,更不能是形式主义。

两个关键:凝神倾听和将心比心。一要善于倾听,用真诚和尊敬的态度与下属交谈;二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帮助下属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与下属员工建立信赖合作关系。

三个结合:要结合客户需求、难点问题积极“走动”,仔细调查,深入研究,有的放矢地制定解决措施和服务政策;要结合当前市场竞争面临的新形势、出现的新情况,联系实际,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要结合市场未来变化的新趋势,把“走动式管理”与市场战略的制定紧密联系起来。

四个要素:其一是“看”,就是要勤观察,靠自己的双眼观真相;其二是“问”,对工作中的细节要多加关注、询问,了解工作进展的真实情况;其三是“查”,对布置的工作要严查,加强政策的执行力,确保各项任务的贯彻落实;其四是“追”,对发现的问题要追踪,及时进行处理。(文/金桥学校 倪申发)

篇2:走动式管理之我见

麦当劳之父克罗克当年发现职能部门经理整天呆在办公室,习惯躺在舒服的椅子靠背上指手画脚,把宝贵时间耗费在抽烟和闲聊上。克罗克下了一个怪命令:把所有经理的椅子靠背都锯掉。这后来被管理学者总结为“活计划—走动式管理”。

美国著名零售企业沃尔玛,能够在30天内跃居为世界最大零售商,也与其独特的管理方式分不开。其中之一就是将办公室的门全拆了,甚至将一些管理人员的办公桌都搬走,其目的很明确:不让管理者坐在办公室里,一定要到商场内走动。

企业做大后很容易染上官僚作风。高高在上、照本宣科。每天开开会、听听汇报、接接电话、喝喝茶、看看报表。殊不知,管理是一门实践艺术。就像学书法一样,即使看再多的字帖、阅读再多的教材、看别人练再多的字,如果你不亲手去练习,你就永远学不会、写不好。所以管理者做事不能完全依据下级的工作汇报。如果你是一名企业中层管理者,将听取下级汇报掌握的信息不加验证直接汇报给上层,可能会导致企业决策的偏离。

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检查,检查就是要求频繁深入一线。因为员工往往只做你检查的事,而不会主动做你希望他们做的事。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不同,检查重点当然也不同。一个不主动且不善于检查工作的管理者,显然不是一个称职的管理者。

一个能干的管理者可借助“走动式管理”比他人先知先觉,发现问题。管理者的“嗅觉”和“触觉”也会因此变得更加敏锐,管理工作会变得简单有效、另辟蹊径,这是一切改革、创造和创新的源头。经常到群众中去,与群众打成一片,倾听群众呼声,是“走动式管理”的又一特征。管理者与员工的信任危机往往使管理工作付出更多成本,只有信任,才能使管理变得流畅和简单。才能充分了解员工,最大程度激励员工,发挥他们的能量。

篇3:谈走动式教学管理

1. 走动式管理的本质

“走动式管理” (MBWA:Management by wandering around) 是组织实施的一种加强机构主管、员工与顾客三方沟通的管理体系, 其本质是追求一种和谐的沟通氛围。著名管理学大师汤姆·彼得斯 (Tom Peters) 在1983年出版的《追求卓越》 (In Search of Excellence) 及其20年后出版的《追求卓越的激情》 (A Passion for Excellence) 中, 均厚重地阐发了走动式管理的本质。汤姆·彼得斯说:“头号的管理效率问题实际上很简单, 那就是, 管理人已经和自己的员工以及自己的客户失去了联系。我所说的保持接触和联系, 不是指通过计算机打印文件或者没完没了的会议所进行的接触和联系, 而是指真诚的和发自内心的交流和沟通。”

2. 走动式教学管理的本质

常规、单调、机械的教学模式, 使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产生厌倦情绪, 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亲其师则信其道”, 学生首先是喜欢上了他们的老师, 然后才喜欢上了他们所教的课程。在师生之间架起一道心灵沟通、情感融汇的桥梁, 尤为必要。

走动式教学管理的本质在于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真诚的和发自内心的交流和沟通, 及时地了解教与学的真实情况、发现问题所在, 以便及时地解决问题;同时通过交流沟通, 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励,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相长。

二、走动式教学管理的方式

1. 课堂上的走动式教学管理

课堂上的走动式教学管理主要包括两部分, 即课堂上的“问答”和课堂上的“目光接触”。

(1) 课堂上的“问答”

课堂上的“问答”分为两种形式, 一是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二是学生提问, 教师回答。

“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 可以使教师比较清楚、直接、客观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或学习进展, 学生回答也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复习及预习的重要性, 并努力做好准备。这其中应注意的地方是教师的提问应尽可能涵盖所有的学生, 问题的难易程度也要适当把握, 不可只固定地提问几个学生, 也不可只提问让学生感到自信心不足或十分紧张的问题。

“学生问, 教师回答”, 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并充分调动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通过对学生问题回答过程中的思考也会发现一些自身备课的不足之处, 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也会更深一层。

(2) 课堂上的“目光接触”

“目光接触 (eye contact) ”在西方的课堂教学中一直被十分重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和善地对每位学生在适当的时间间隙内进行目光接触的话, 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目光接触是一种善意的交流, 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鼓励, 无疑会增加学生对老师的好感, 并做出善意的回报。

2. 课堂外的走动式教学管理

课堂外的走动式教学管理是教师在课堂外通过与学生的接触、交流, 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认知、理解, 进而促进课堂教学的管理活动。

课堂外的走动式教学管理, 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即“家访”和“闲聊”。

(1) 家访

家访 (home visit) 可以显著地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了解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 二是了解家庭主要成员对待生活、知识的态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家庭主要成员 (如学生父母、兄长等对其成长影响比较大的成员) 对生活、知识的认识和态度, 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家访可以直接、真实地了解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

(2) 闲聊

“闲聊”不是“乱侃”, 而是课堂之外在一种较为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与学生进行随意式的聊天、沟通。“闲聊”的内容可以是课本上的东西, 也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课本之外的东西。通过闲聊, 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更加丰富化、立体化, 学生也会增强对教师的好感和信任, 进而喜欢教师的课程。

三、走动式教学管理中应注意的环节

走动式教学管理中, 有两个环节尤为重要, 它们直接影响了走动式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果。这两个环节是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 一是要求教师的“朋友”角色定位, 二是要求教师的“老师”角色定位, 而且这两种角色定位不可分离。

1.“朋友”角色定位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拥有独立人格、会思考、有思想的独立个体, 他们不是教师的产品。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的朋友一样, 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灵魂, 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真诚交流沟通的前提和平台。

每个合格的教师均应该做到这一点。

2.“老师”的角色定位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所在, 学生虽然拥有独立的思考能力, 但限于其知识、阅历的有限, 他们的思维、行动不一定行驶在最科学、健康、正确的道路上, 作为教师负有引导学生改进的义务。

注意这种“引导”不是“命令”, 真正的“引导”应该是“苏格拉底Socrates;”式的通过问答的形式使对方发现、改进、纠正乃至放弃原来的观念并帮助他们产生新思想。通过问答, 学生可以自己思考、反省并进而发现可以改进的地方, 走上更加健康的道路。这种改进不是强迫性的, 是学生自己发现并努力实现的, 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排斥, 并且会长久地坚持。

像对待朋友一样尊重学生, 倾听他们的内心、他们的激情和困惑;同时通过问答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引导, 引领学生健康地成长。

四、走动式教学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走动式教学管理的意义和作用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通过与学生之间真诚的交流沟通, 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困难等方面的真实情况, 从而避免“戴有色眼镜”看问题或者“先入为主”带来的教学弊病;通过学生的反馈, 教师也可以发现自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以便及时改进。二是走动式的交流沟通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是一种十分积极健康的情感激励, 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情绪会大为改观, 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成长上得到安慰和鼓励, 或者从学生身上吸取营养和力量, 教与学效果的提高不言而喻。

五、走动式教学管理的局限和展望

当今, 走动式教学管理最大的局限性在于教师资源的匮乏, 较低的师生数量比使得教师往往分身乏术。

走动式教学管理要求教师要投入相当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 现在的教学环境是教师在剔除备课、讲课、批改作业的时间外, 几乎已经没有自己的时间, 更难以抽出时间对学生进行“家访”和“闲聊”。较为可行的办法就是教师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 通过“问答”和“目光接触”的形式与学生进行适度的沟通交流。

随着国家师范免费教育政策的实行, 相信会有更多的优秀人才投入到祖国的教育事业, 走动式教学管理这一人性化的素质教育方式也会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

参考文献

[1]潘菽.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2]邱兴元.教师素质培训与研究.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0.

[3]李守愚.教育教学研究.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0.

[4]北京市教委.探索者的歌:北京特级教师素质教育报告.北京:同心出版社, 2002.

篇4:走动式管理

彼得斯认为,走动式管理要完成三大目标:(1)倾听;(2)指导;(3)协助。

顾名思义,走动式管理不是呆在办公室里翻阅各种数据和报告,而是到员工中间、客户中间以及供应商中间,直接地面对面地同他们交流。在走动中,领导者的主要角色是倾听者。通过倾听,领导者可以从员工、客户和供应商那里得到第一手准确信息。在面对面的交流中,领导者以现场解答和阐述的方式,把公司的价值观念传递给员工、客户和供应商,促使他们认同和接受公司的价值理念。走动式管理目的不在走动,而在以员工的朋友姿态出现,调查问题并给予员工直接帮助,解决员工工作中的困难。

走动式管理不是视察活动。走动的目的是“要发现员工的工作进展如何以及他们在工作中都遇到了什么样的麻烦,通过询问来指导他们做一些重要的事情。”可见,走动式管理的前提假设是估计到员工在工作中可能会有一些东西妨碍他们完成任务,因而需要管理者走动,帮助员工解决困难,指引员工而不是命令、干涉、剥夺员工的自主权来解决问题。

走动式管理不是管理者越俎代庖,剥夺员工的权力,它只提供一些有助于扩大员工自主空间的建议,它不是命令员工应该干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措施,而是提高员工的自信心和自治力。在走动式管理中,领导者不是指挥者而是参谋。总之,优秀的走访者会在公司愿景下扩大员工的自主权而不是使之缩小。

走动式管理应该是一种经常性的管理活动,而不是“国事访问”。走动式管理不需要提前通知被走访者,不需要做准备,因为它是为了看到被有意无意隐蔽起来的真实情况。要使走动式管理听到组织的真实声音,最好的办法就是经常性走动。这样做可以有效消除“礼节性拜访”或者“恩赐式关怀”的缺陷,达成与员工面对面交流的目的,也是获得真实信息、强化公司共同愿景的良药。要扩大走动式管理的效力,不在于宣传,而在于领导者身体力行。只有领导者养成走动的习惯,员工才能知道领导人就在身边。即便一时半会儿看不见领导人的身影,员工也深信他们会随时到自己身边来。

走动式管理既然不是视察工作,那么它就不能有太多的礼节和规矩。走动式管理的规则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管理者不会带着随从一同前往;其次,走访遵循从基层开始的顺序,管理者会选择先去一线现场,而不是会见领班工头,更不是去找部门经理;第三,穿着不能过于严肃庄重,休闲服T恤衫都是合适的。

篇5:走动式管理

这是世界上流行的一种新型管理方式,它只要是指企业主管身先士卒,深入基层,体察民意,了解真情,与部属打成一片,共创业绩。

走动式管理(Management by Walking Around,MBWA)

走动管理(management by wandering around,简称MBWA)是指高阶主管利用时间经常抽空前往各个办公室走动,以获得更丰富、更直接的员工工作问题,并及时了解所属员工工作困境的一种策略。

走动管理的概念起源于美国管理学者彼得思(T.J.Peters)与瓦特门(R.H., Jr.Waterman)在一九八二年出版的名著《追求卓越》(In Search of Excellence)一书。书中提到,表现卓越的知名企业中,高阶主管不是成天待在豪华的办公室中,等候部属的报告,而是在日理万机之余,仍能经常到各个单位或部门走动走动。该书作者因此建议,高阶主管应该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时间要走出办公室,实际了解员工的工作状况,并给予加油打气。走动管理在一九八○ 年代蔚为风潮,并与management by walking around一词交互使用。

走动管理不是到各个部门走走而已,而是要搜集最直接的讯息,以弥补正式沟通管道的不足。正式的沟通管道透过行政体系逐级上传或下达,容易生成过滤作用(filtering)以及缺乏完整讯息的缺点。过滤作用经常发生在超过三个层级以上的正式沟通管道中,不论是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的讯息传达,在经过层层转达之后,不是原意尽失就是上情没有下达或下情没有上达;另外,透过正式沟通管道搜集到的讯息,缺乏实际情境的辅助,不易让主管做正确的判断,往往会因而失去解决问题的先机。走动管理就是要上层主管勤于搜集最新讯息,并配合情境做最佳的判断,以及早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敏锐的观察力是走动管理成功的要素。在走动的过程中,主管必须敏锐的观察到工作的情境与人员,及其所透露出的讯息;同时也透过询问、回答、肢体语言等,对讯息做出及时的回应。主管的态度也很重要,如果让员工或同仁有被视察的感觉,主管就很难获得想要获得的讯息;如果来去匆匆,也难达成预期的效果。同时,主管也不必期望每次都能获得新的讯息,只要有机会获得最新讯息,就有机会防患事发于未然,不必等到事发之后在焦头烂额的处理。走动管理最适用于离第一线比较远的高阶主管,组织比较庞大的单位由于层级较多,高阶主管更需勤于走动,协助其做政策性的决定。至于其他层级的主管离工作现场比较接近,平时就应该透过敏锐的观察,搜集必要的讯息。走动管理是一种方法或技术,不是一种理论,强调高阶主管应及时搜集第一手的讯息,至于其他经营管理事项,则仍应采取其他适当的方法或技术。

走动式管理是REM精细管理的重要保证。

企业的员工作业劳动在现场,企业的矛盾问题集中展现的现场,不到现场抓管理,耳不聪,目不明,遥控器失灵。尤其是到煤矿井下现场管理,苦脏累险难,但是不到现场,或者只是下井到现场而不走动,一切管理都无从谈起。现场走动式管理是精细管理成功见效的关键要素和最重要的支持保证。阳煤集团通过对工作现场的每个岗位、每个人、每个地点、每件事进行严密闭合的控制调节,实现精细管理的目标,把过去对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现场、深入群众、转变作风等一般性号召变为精细化的现场走动式管理系统。

(1)制定走动式管理的标准体系。一是走动式管理次数的具体要求。二是班次或时段,按照巡查不空岗的要求,合理安全巡查班次。三是时间跨度。四是管理内容。五是区域范围。六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定量指标。七是奖罚标准。

(2)建立调控考核体系。主要有五个环节构成,一是登记环节,各级干部走动前都要按照管辖范围和责任体系,在各自调度站或醒目处设置悬挂走动式看板,并在A卡上登记所到的具体地点。查找出的问题,严格执行巡查每班两汇报制度。二是处置环节。在走动式管理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带着问题下,发现问题查,解决问题上的原则,能现场解决的问题,要在现场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要及时反馈,并通过碰头会、分析会,以及巡查问题反馈通知单,及时进行解决,找出原因,分清责任,严格奖惩,形成闭合。三是旬分析调控环节。每旬由责任部门在认真收集各单位、各系统走动式管理情况的基础上,对走动式管理的进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写出通报,提出整改意见。四是月考核环节,每月由组织、人事部门对各级干部的走动式管理情况进行汇总,并报考核办,进行严格考核,考核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五是讲评环节,各单位每月要定期召开走动式管理讲评例会,由主要领导对各级干部的走动式管理进行简要讲评、奖优罚劣,安排部署下一步走动式管理工作的重点。

(3)设置图表管理系统.为实现走动式管理的记载齐全、内容详实、讲评有据、管理精细,特设置五种走动式管理图表,并要逐日、逐旬、逐月填报。一是区域图,即岗位分布覆盖图,具体

明确管辖范围及岗位所处位置。二是责任体系图,即体现管理结构及职责分工情况统计表,具体解决谁管谁的问题,管理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形成细化量化的逐级管理责任体系。三是走动式管理A卡,即每次走动式管理的效果和总体评价表,走动管理的管理者与现场作业的工人,要实现双向监督、互动互签、相互制约。四是登记表,即走动式管理的详情登记表,具体掌握各级干部每次所到的时间、地点、所查问题隐患、分析过程、处理结果。五是网络图,即实现管理层级的清晰化、公开化,具体标明各级干部到达走动巡查的地点、岗位。

走动式管理,促使所有的管理干部,都能尽职尽责,实现动、静结合,用60%精力放在现场走动管理上,用40%的精力分析问题,思考现状,研究对策,提出思路,最大限度地实现零缺陷、零漏洞、零空白的全过程全天候流程控制。

“走动式管理”要走动

博锐管理在线,2005年8月10日,作者:尚阳,杭州尚阳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提起跑市场,很多企业的领导都感到力不从心——每天工作很忙,有很多事情要处理,哪里有时间亲自去跑市场?有时候即使兴之所至,到了市场上也不知如何入手,感觉好像没什么效果。笔者认为,有这样想法的领导是因为对经常跑市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实际上,领导跑市场是现代企业“走动式管理”的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它不仅对企业营销意义重大,它对企业战略、管理沟通,甚至人才队伍建设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现代企业如果没有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理念,企业领导如果没有敏锐的市场感觉和快速准确把握市场变化的能力,企业就会在竞争中成为慢鱼,很容易被快鱼吃掉。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谁能在第一时间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抢占先机,占据主动。在企业对市场信息快速反应体系未建立或未完善时,领导亲自去市场,就能从市场一线了解到、感受到市场的最新信息,对企业贴近市场、服务市场、快速反应,正确及时地营销决策提供至关重要的依据。

企业领导不亲自跑市场,为什么会难以把握准确的市场信息呢?一是由于很多企业营销体系管理层级过多,企业老总听到的是通过层层汇报上来的市场信息,这些信息往往有遗漏、偏差,甚至有虚假成分;二是由于人的本性对信息有选择性知觉作用,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人们往往会选择那些对于自己有利的信息,而舍弃一些对自己不利的信息,这就是所谓的“报喜不报忧”,而这些“忧”的信息对于领导准确把握市场真实情况又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企业老总将这些失真的、不准确的信息作为决策依据,作出来的决策肯定是不正确的或者是有偏差的。所以,如果老总经常去市场跑跑,通过自己亲自看、听、问、感觉、分析和判断,就能较准确的把握市场信息,避免出现因为市场信息的不准确、不全面造成的决策失误。娃哈哈老总宗庆后说过,他从来不看那些长篇大论的市场汇报,他一年有200多天都是在市场上跑,所以他得到的大量市场信息都是来自亲身感受,很多新产品的开发以及打压竞争对手的重大决策都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所以往往是快速、有效的。

企业老总跑市场,除了对企业营销上意义重大以外,对企业战略也有重大的意义。首先,企业战略的制定离不开企业老总亲自对市场的调研、分析和判断,在市场信息准确把握之后才能形成正确的决策。其次,当战略制定后,企业老总经常去市场上跑跑,看看市场的反应,可以了解、验证战略的正确性,及时作出必要的修正和调整,如果执行上有偏差,通过对市场原始信息的把握而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在战略实施过程中,老总跑市场可以使企业战略从高空落地。在市场一线检查战略的贯彻落实情况,不仅可以鼓舞士气,还可以了解客户和消费者的反应,以确保战略目标准确、有效实施。

麦当劳之父克罗克当年发现职能部门的经理整天呆在办公室,存在着人浮于事的官僚主义,习惯躺在舒服的椅子靠背上指手画脚,把许多宝贵的时间耗费在抽烟和闲聊上。克罗克下了一个怪命令:把所有经历的椅子靠背都锯掉。这后来被管理学者总结为“活计划——走动式管理”:常到各公司、各部门、各市场走走、看看、听听、问问。

企业领导和销售人员的经常沟通是非常必要的,领导跑市场使老总和一线销售人员从单向“沟通”变成了双向沟通,上下互动,信息渠道更加畅通。通过和最底层销售代表的沟通,企业领导就容易与销售人员进行沟通,因为了解了他们之所想,就会急他们之所急,就会与他们有共同语言。老总既了解了销售人员的思想动态,鼓舞了士气,又能了解到很多真实的市场信息,更能够通过“放大效应”树立企业家“平易近人,求真务实”的管理想象。企业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优秀的销售人才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企业老总经常到市场去走访,有利于发现和提拔优秀的销售人才,培养和储备有发展潜力的人才,这对企业人力战略也是一个有力的保障。

跑市场的中医之道

既然领导跑市场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有的领导可能也想抽空去跑跑市场,但或许他会问,市场到底该怎么跑呢?

笔者认为,领导跑市场要掌握四多原则:一要多看,看自己及竞品的市场铺货率、占有率怎样,有没有上升或下降的趋势,看终端陈列和宣传到不到位,人员到不到位以及政策到不到位等;二要多听,听销售人员、经销商、消费者对公司产品、服务、品牌、价格、广告、促销和各种销售政策的意见和建议;三要多问,问销售人员、经销商所掌握的竞争对手的最新动态,问销售人员在想什么,对公司对于销售奖励政策有没有意见,问经销商、消费者对于公司产品、服务有何意见和建议;四要多想,想市场终端的表现有没有完整体现公司的战略意图,公司与销售人员、经销商、消费者的沟通是否充足、及时和有效,如何提高销售人员和经销商的积极性、消费者的满意度,有什么新发现、新感觉、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提高销量等。对领导跑市场,笔者有一个重要心得——领先客户调查法,因为领导跑市场调查面有限,选择有代表性的优秀客户、典型、重点对象进行访谈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到更多、更深、更精辟、更有价值的市场信息。企业领导在市场上多看、多听、多问、多想可以得到大量市场第一手资料和切身的感受,在对间接的市场信息(如报表、汇报、商业情报等)进行甄别、分类、筛选、组合、提炼时,才能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找到真正最有价值的市场信息,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先人一招,胜人一筹。

宗庆后如何跑市场

娃哈哈老总宗庆后跑市场,几乎成了营销界的佳话。宗庆后是个大忙人,上百亿资产的企业里他事必躬亲,要管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常有忙不过来的时候,但有一件事他是长期坚持的,那就是亲自跑市场,十几年如一日——一年中他有200多天在市场一线跑。娃哈哈能以超常的速度发展成为中国食品饮料行业的龙头企业,在世界饮料界也占有一席之地,他总结成功时说是在市场上跑出来的,他对市场的准确把握和良好感觉无不来源于跑市场。他认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就是市场营销和产品研发,只有牢牢抓住市场这个龙头,重视产品研发,才能保证企业快速发展。

宗庆后经常对媒体说他是靠感觉做市场的,他一般不相信所谓的规范市场调研,对于有些公司花很多钱请国际、国内知名的营销管理咨询公司做市场调研,动辄就是厚厚一大本的做法很不以为然,他觉得没有多少实际价值,他说市场的情况他下去转一圈回来就有感觉了。其实是他在市场上跑的过程中,能获取很多第一手的市场信息,比如新产品口感好不好,包装好不好,广告效果怎么样,竞争对手在做什么活动,经销商对公司政策的意见等多方面有效信息,他再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进行市场决策。20世纪80年代末,在中国碳酸饮料市场出现了“水淹七军”(8家主要碳酸饮料企业除健力宝之外,其余7家都被“两乐”兼并,几乎是全军覆没)事件。一直到1998年以前,再也没有人敢去尝试生产中国人的可乐,虽然也有不少企业依然做着“复兴民族可乐”之梦,但对前景顾虑重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乐百氏花重金请麦肯锡做了一个大规模的市场调查,得出的结论就是“两乐太强大,生产民族可乐已没有空间和可能”。在这种背景下,宗庆后经常跑市场,潜心研究两乐在分销渠道上的空白点、中国消费者的需求特点。多次的市场调研之后,他总是难以下定决心,还是一位重点经销商(领先客户)的建议让宗庆后下了最后的决心,并找到了正确的市场切入策略:“农村包围城市”、“中国人自己的可乐”。结果,1998年6月,非常可乐一炮打红,而且一路高歌猛进,直到现在和两乐分庭抗争,三分天下。

在娃哈哈里,每个销售人员每隔3天就会读到一篇《销售报道》,这份通报就是宗庆后亲自写出来的。在通报里,不仅有全国各个市场的销售状况评比和分析,还有对于各个时期市场形式的分析和判断;不仅有娃哈哈各系列产品的销售思路、方法、政策,还有公关广告活动、促销活动、品牌建设等多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一个娃哈哈营销教案式全书,娃哈哈营销“羊皮卷”。这么密集、系列的销售指导文件,即使说宗庆后是个营销感觉派,但如果他没有用大量的时间跑市场,仅凭“闭门造车”的主观想象是决然写不出来的。

宗庆后跑市场的过程是他理性和直觉相结合的过程。他对一个销售政策还没有眉目的时候,就会到市场上去找感觉,等到他销售政策制定出来后,他又会到市场上去验证,看看又什么需要调整、补充的。勤跑市场使他的思路越来越清晰,结论越来越准确。宗庆后良好的市场直觉,跟着市场的感觉走,正是他长期坚持跑市场磨炼出来的,娃哈哈的成功与宗庆后长期坚持亲自跑市场是分不开的。

以上文章均发表于《销售与市场》2005年第四期(中旬刊)

篇6:“走动式管理”学习心得—

—苏翠华

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企业,要想有长足的发展,最宝贵的莫过于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不断地学习和创新,吸收和借鉴适合自身发展的更多更好的方法和技巧。我们学校的发展方向是力求学校上规模、员工水平、学生上素质。昨天下午,招办的李主任针对“走动式管理”的专题,给我们进行了详尽生动的培训。短短两节课的时间,使我们对工作状态下的自我管理和素质提升方面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首先,“走动式管理”是一种倍受推崇的管理模式,它可以加强我们与管理对象之间的沟通,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环节,使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准确性更强的一手资料,从而使我们可以及时做出相关决策,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这一点也是被很多行业里的龙头单位用显著地发展和壮大充分证明了的事实。期间,连校长所讲的0.7的6次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学校的管理模式基本以学生—组长—班长—班主任—处长—校长的状态呈现,由于此信息链对象较多和其他方面的因素的各种影响,最终得到的信息可能会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从而直接会最终决策的准确性。所以我们把“走动式管理”的管理模式引用到我们学校的工作中来,是有很大的必要性的。不管是领导决策层还是一线工作的老师们,都可以走动起来,主动深入到我们工作的第一线,认真地去了解最真实最准确的信息,以更好的开展并适时 调整我们的工作。如是,我们每一个层面的工作都一定会有大幅度的发展和提升。

其次,李主任所讲的关于“走动式管理”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各方面都会有发展和提高,这就需要我们有打破原有某种意识和习惯的勇气,坚定的接受新的思想并努力付之一行动。在走出去的过程当中,我们必须杜绝主观臆想的现象,要学会合理地与我们的管理对象的自主空间结合,不能打乱对方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并要注意,我们所谓的“走动式管理”并不是一种走走看看蜻蜓点水的工作,更不是国事访问流于形式,而是要放低姿态、发自内心的走到一线,以服务者的身份,与我们的走访对象展开真诚全面的沟通,从情感上赢得走访对象的认同和跟随。这样我们才可以收集到最真实的一手信息,顺利开展我们的工作。“走动式管理”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模式,但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不会有什么真正地意义。所以,认可了这种工作模式,就一定要坚持下去,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和计划,有条不紊的开展我们的各项工作。再次,明确了“走动式管理的”现实意义,积极主动地行动落实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主要内容。周密全面的行动计划,是保障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对于贯彻落实“走动式管理”这一主题活动,针对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为自己制订了以下工作计划:

一、首先明确自己的走访对象和目的 作为一线授课教师,我们的直接管理对象是学生,也我们第一要关注走访的对象,这其中包括不同层次和不同职务的学生。课下的走访了解是为了了解学生们课堂之外的一些情况,包括对老师教学态度、授课方式等方面的建议,以便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好授课方式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除了走访学生之外,我们还应该多和班主任教官进行沟通对话,对学生的家庭状况、兴趣爱好、心理动向等做一下了解,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再者,作为技能性学校,向用工单位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是我们教学工作的最终目的。所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明确我们教学的方向和重点,也是我们工作的一个方面。

二、“走动式管理”的具体方案

作为一线授课教师,在完成每天基本的备课授课任务之后,利用每周二、四下午第二节课的时间(如有特殊情况另行安排时间),到任教班级里做辅导工作,在不打扰同学们学习的前提下,和之前锁定的目标学生进行朋友式的交流,多倾听,以服务者的身份出现在同学们中间,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和对自己的建议。还有就是课下时间和学生们一起玩玩游戏,谈谈心,以知心姐姐的形象走进学生们的心里。每周一、三下午第二节课,和班主任教官沟通学生们的生活、心理动向等情况,及时反映上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商讨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关于和企业的沟通,采用查看网上相关单位招聘人员要求和与就业办沟通等方式进行,阶段性了解用工单位的用人需求。最后,对于“走动式管理”的工作模式,重要的不是理论的搜集和整理,更重要的是悟透其内涵及其积极的现实意义之后的有序行动。而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一切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有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努力调整心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如果可以恰到好处的坚持落实“走动式管理”的工作模式,相信不仅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对自身的业务和素质提升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推动作用。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一直坚持归零心态,不断汲取新的知识营养,并最大程度的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不忽略每一个提升自己的细节。

篇7:洗煤厂走动式管理

1.管理人员每班对分管各个岗位全面巡查,包括文明生产、劳动纪律、上岗情况、安全隐患和设备运转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2.各管理人员对所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调度室,按照性质不同分为自行处理、调度室协调处理,工区处理三大类。调度室组织值班领导及安监员进行隐患鉴定,能自行处理的 问题未处理,每条对责任人罚款20元。

篇8:数学课堂里的走动式管理

上图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三视图.老师在课堂里讲述了三视图的画法, 并且也强调了图中尺寸应把握的原则: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但从学生作业反馈的情况看, 错误率非常高, 于是利用课余时间给这些学生补课.可是花费了不少时间效果并不佳, 学生很反感老师侵占了他们的娱乐时间.老师也很委屈, 她是牺牲了自己休息时间给学生补习啊.能不能不要侵占学生的课余时间, 在课堂里就提高学生知识的接受效率呢?我尝试了在数学课堂里实行走动式管理, 取得一定的效果.

二、走动式管理的概念

走动式管理的概念起源于美国管理学者彼得斯与瓦特门在1982年出版的名著《追求卓越激情》一书.书中提到, 表现卓越的知名企业中, 高阶主管不是成天待在豪华的办公室中等候部属的报告, 而是在日理万机之余, 仍能经常到各个单位或部门走动走动.该书作者因此建议, 高阶主管应该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时间要走出办公室, 实际了解员工的工作状况, 并给予加油打气.

敏锐的观察力是走动管理成功的要素.我们把走动式管理从企业移植到数学课堂中来.在走动的过程中, 老师必须敏锐地观察到课堂的情境与学生透露出的讯息;同时通过询问、回答、肢体语言等, 对讯息做出及时的回应.走动式管理要完成三大目标.

1. 倾听

老师和学生毕竟属于不同的类别, 学生可以不了解学生, 但老师却不能不洞悉自己的教育对象.走到学生中间去, 才能知道学生的心声, 每个时期每一天学生的状态都不同, 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

(1) 全面关注

走动式管理并非只是在课堂里走来走去, 而是要在走动的过程中捕获学生的信息, 及时做出反馈, 关注课堂里的每一个细节, 针对这些细节安排合理的教与学.

(2) 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

学生的个性千姿百态, 学习成绩参差不齐, 要照顾到每一位学生, 老师不仅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还要练就一双能弹拨每一位学生心弦的灵巧的手.不同的学生被放在不同的教学点上,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有机会发挥.

2. 指导

学生的问题各有不同, 倾听的收获———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无论是学生的自由讨论, 还是请他们回答问题, 趁热打铁总是效率最高的.如果过了这个时段, 学生就不在那个状态中了.有时并不需要老师直接给出答案, 将他们引入合适的途径, 他们自会找到正确的路径.

(1) 同时处理多种情形

每个学生的问题总是不尽相同, 在走动的过程中, 一一给予指导, 相比学生跑到办公室来找老师, 省时省力多了, 学生也容易克服对老师畏惧的心理压力.

(2) 建设性地批评学生

学生有错要批评, 但没有一个学生会喜欢被人批评.科学地批评是一门艺术.有的人适合全班性批评, 大多数学生对轻轻地走到他的面前, 用眼睛真诚的注视着他, 悄悄地告诉他哪里出现了问题的老师心存感激.

3. 协助

有多少学生会把老师的话当“圣旨”, 其实这样的学生几乎不存在.他们更喜欢自己琢磨出来的道理, 自己体会出来的感受.在这思考的过程中, 老师给予必要的指点, 让他们自己经历从零开始的喜悦, 正如老师预料中到达胜利的彼岸, 这既是老师期待他们掌握的知识, 也是他们自己渴望拥有的成功.学生快乐了, 老师成功了.

(1)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使课堂生动有趣

新课程强调,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师生双方相互交流, 相互沟通, 相互补充,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丰富教学内容, 求得新的发现, 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2) 创造契机保证流畅的过渡

常常会在课堂里出现一些尴尬:老师讲得头头是道, 学生却置若罔闻;有个异样的声音从学生中传出来, 他有不同的观点;问题难度太大, 学生无从下手等等.走到学生中间去, 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学生会对上课的内容置若罔闻呢?说明老师不知道学生心中知识层次的深浅;为什么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呢?因为老师没有关注这些孩子的思想;为什么学生会无从下手呢?老师选择的问题不适合这些学生.老师通过走动式课堂管理, 了解学生心中的实际状况, 对教学作适当的改动, 就能针对学生的胃口, 成功过渡酸涩的环节.

三、走动式管理在数学课堂里的实施方式

1. 走动式批改

顾名思义, 走动式批改就是在教室里边走动边批改学生的课堂练习.一节课往往设计有学生的练习, 与其让老师站在讲台前远离学生, 不如走下讲台, 走到学生中去, 看看他们的作业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这一招其实非常管用, 学生不动, 老师动, 几分钟下来, 就对学生的状况摸得一清二楚.无论是全班性知识的补充还是个别辅导, 都能够立竿见影.

2. 走动式询问

老师课堂提问的时候, 是站在讲台上好呢, 还是走到学生面前去好?大部分的孩子需要给些鼓励, 给些暗示, 站在他的面前效果当然好于前者.孩子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透过这个窗户, 你清晰地看到了他的学习状态.如果他掌握某些知识的程度比较低, 老师可以给他适当的暗示, 如果他情绪不佳, 老师可以给他必要的鼓励, 如果他想偏了, 老师可以提醒他.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他, 成就他.

3. 走动式讨论

学生讨论与老师无关吗?老师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气氛明显热烈, 讨论的广度和深度都要比没有老师参与的小组大且深.经常可以看到的是学生讨论不起来, 或者讨论的问题也不是老师要求的内容, 有的流于形式, 有的成了学生讨论游戏的场所.老师的作用非同一般, 他可以让学生安静下来, 也能让讨论的主题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并且直达议题的高潮.

四、数学课堂里走动式管理带来课堂的高效率

1. 全面准确的信息量———及时反馈学生的接受情况

老师也许洋洋洒洒地结束一堂生动的数学课, 可是学生掌握了吗?回家作业能检验学生课堂的接受效率, 可是等到第二天反馈的信息, 老师往往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去改正.一堂数学课的重点是有限的, 如果老师对每个学生都摸透了, 那么在课堂里就解决了问题, 不会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家去.老师轻松了, 学生也减负了.

2. 无处不在的监督力———老师的眼睛游走在每一个学生的身边

老师总让学生感到敬畏, 有老师的地方, 学生总会收敛起调皮的一面, 而把优秀的一面展示给老师.想睡觉的学生看你在边上怎么也得打起精神来, 懒得动脑筋的看你盯着他, 不好意思傻愣着.

3. 容易接近的亲和力———增加老师的亲和力, 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中小学生明显对喜欢的老师的课感兴趣, 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琢磨消化学到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热爱孩子的老师被孩子热爱, 也连带热爱他所教的学科.和老师的距离太远, 老师无法了解学生, 学生惧怕老师, 那他就会惧怕数学, 惧怕深入地钻研数学, 只能做到浅尝辄止.

4. 省时省力的高效率———提高数学课堂的利用率, 向45分钟的课堂要效率

有的课堂里5分钟可以解决的问题放到课外一小时可能都补不回来.学生讨厌老师课后揪住他们不放, 老师也不乐意增加额外的工作量.学校要求老师拿出学生的成绩来, 老师黔驴技穷只好下课抓学生补课, 学生越来越厌学, 老师越来越厌教.走到学生中间去, 抓住课堂的每一分钟, 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经验的数学老师常让学生在课堂里完成一份试卷的选择填空题, 既减轻了学生回家的作业负担, 又提高了学生作业的质量.走动式管理要走到学生的心里去, 才能把教学工作安排到实处.

五、问题的解决

回到我们最初的三视图问题中来, 改变原有的上课模式.在课堂里增加这些环节.

1. 必须有学生针对性练习的时间

2. 老师在学生练习时边走动边批改, 及时掌握学生出现的问题在哪里, 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

(1) 基本形状有没有出错, 某行某列有几个立方块?

(2) 三视图的排列位置是否出错?

(3) 尺寸原则有没有问题:长对正了吗, 高平齐了吗, 宽相等了吗?

(4) 图画完后, 作答了吗?

这些问题在老师走动式批改中得以修正, 不必等到第二天作业批改后返回订正.

3. 对同类问题的举一反三:直三棱柱和四棱锥的三视图

扫视课堂一圈, 从刚才的作业反馈中了解每一位同学对这个问题的掌握程度.请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低到高谈自己的想法.在询问过程中, 答案在不断地完善, 学生出现的错误在逐渐减少, 掌握的层次在逐渐提高.个别有特殊情况的学生也在走动中被发现, 被唤醒, 被激活.

4. 把直三棱柱转换一个方向, 三视图明显发生了改变

请学生们组成小组进行讨论, 老师走入不同的小组倾听他们的发言, 并给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对力量薄弱的小组特别关注, 对讨论到位的小组提出更高的要求.老师了解了不同小组的谈论细节后, 请他们分别发表自己组的看法, 老师点评, 把三视图这一节课的教学难点得以解决.

经过这些环节的演练, 学生作业中的错误会下降很多, 基本上只有极个别学生的作业需要返工了.

上一篇:5五年级美术上册德育渗透计划下一篇:昆仑山口西MS 8.1地震同震影响场的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