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2024-04-19

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精选6篇)

篇1: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从学校提出课堂文化建设,我一直在思考自己的班级如何做出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学校编纂的一套校本课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其中以经典古文,古诗词为主。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国人不断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包容宽厚、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诚信报恩、精忠爱国,勤俭朴实,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我决定探索以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学习型语文课堂,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

从二年级起,我开始开展经典背诵活动。首先与家长沟通,以自身体会,与家长在Q群,飞信上充分讨论背诵古文的好处,尤其是小学时期孩子的学业负担相对较轻,能大量诵读,可以有效减轻中学时期的学习压力。常常诵读,也相当于记忆锻炼体操,常常记忆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记忆力,取得家长们的共识,就等于成功的一半,大部分的背诵是回家完成的,家长是主要的监督者。

我分成几步走:

第一起步阶段:从最简单的五言唐诗开始,先是一周两首布置下去,让学生背诵。到时候检查,检查形式以抽查,互查为主。

第二阶段:背诵《弟子规》,这部分内容比起四行的唐诗来要难背多了,同时也更容易遗忘。我根据内容,分成若干小段,结合学生课业负担,逐步推进。同时不断的复习前面背会的内容。

第三阶段:背诵校本课程之外的比较浅显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加入了一些课外有趣的内容《三十六计》。这里面每一计都是成语,富含古代军事哲理,学生今后生活,写作都能用得上。

第四阶段:古文,例如《大学》、《醉翁亭记》等。这一部分是背诵中最难的部分。

为了展示我们多年来坚持经典背诵的成果,我于二年级下学期,三年级下学期做了两堂公开课,公开课的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互动性原则:新课堂文化呼唤着合作学习,新课堂文化下,合作学习的互动观与传统的互动观不同,不再局限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是将教学互动进一步拓展为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尚未开发的宝贵人力资源。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于学习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与同伴的社会相互作用是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化赖以实现的基本关系。背诵的形式设计多样化:齐背、小组背、大组背、男女生互背,一对一答,开火车每个人轮背。

2.目标性原则:新课堂文化下的课堂教学,都要围绕着三维目标的实现和达成,不仅强调学生获得认知方面的发展,而且力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乐趣。融知、情、意、行于一体,兼顾认知、情感和技能多种教学目标的协同达成,在背诵中,孩子们满脸笑意,朗朗背诵,每个人都熟练自如,沉浸在成功,被欣赏的喜悦之中。

3.因材施教原则:新课堂文化理念倡导人本教育。在新课堂文化的实施中,教师应该以人为本,在和谐、平等的教学互动中,既顾及了全面,又照顾到个体。这就要求学校教师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教师的教学目标定位于全体同学。经典背诵的展示过程完全以全体学生为主体,没有举手抢答。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部分好中差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一个诗教最为发达的文明礼仪之邦。几千年来,诗歌灌溉了我们伟大的民族和辉煌的历史,热爱诗歌,诵读诗歌,使千百代炎黄子孙一直沐浴在中华文明的温馨里。然而,毋庸讳言,我们学校近几十年来,对传统的东西抛弃较多,对它的弘扬和发展不够,传统文化的断层现象显得日益严峻。难怪一些仁人志士引吭高问:为什么我们中小学语文教育如此远离诗歌和诗意?(古诗词在语文教育中严重缺失,小学一到六年级课本只收古诗34首)许多有识之士不禁扼腕叹息:现在的孩子接触的伪劣文化太多了。许多教育界泰斗大声疾呼:培养21世纪需求的人才,传统文化是非补不可的一课。为此,中国文化界耆宿赵朴初、叶至善、启功、张志公、吴冷西、曹禺、冰心、夏衍等于98年向全国政协提出了关于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一所由老舍之子舒乙任校长的“传统文化学校”、“现代私塾”——“北京圣陶实验学校”,于98年9月在北京正式开学。学生入学,除了修习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中小学课程外,还要学习《诗经》、《三字经》,背唱经典古诗150首。同年,中国青基会推出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全国数十万学生踊跃参加。99年春节期间在北京音乐厅举行的“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连演七场,场场爆满。江总书记到会,并在会见演创人员时谈到了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精辟见解,向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发出了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号召。

在这种背景下,我校将 “大量诵读古诗文”课题纳入朝读课程资源开发的探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让中华灿烂文化走进学生心灵,让他们在口诵心惟、含英咀华中受到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菁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珍惜自己民族优秀文化,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这项课题从2006年下半年市教科所批准立项、开题,至今已基本完成实施阶段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下面我们将课题实验的运作情况作一简单汇报。

一、加强实验领导

课题立项后,我们成立了以校长刘大兵为组长,以副校长范守慧、教导主任尹业胜、教科室主任邹先菊为具体操作的课题指导小组,还聘请了县教科所主任朱敬华同志任课题研究顾问。在实验过程中,多次召开课题研究会议,请市教科院兰所长、曹所长作指导,落实本课题的实施和解决实施中碰到的问题。课题组经常跟踪、督促实验工作,对各实验阶段情况及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保证了课题实验规范有序,顺利进行。

二、加强理论学习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学习理论是教育科研的起点和基点。不学习理论就谈不上教育科研,没有理论的指导,教育科研就会陷入盲目性,只能在黑暗中徘徊,劳而无获。因此,我们十分注重抓实验教师的理论学习,经常选编一些与实验课题相关的文章,组织教师学习。通过学习,大家认识到“大量诵读古诗文”这个选题有价值,不仅理论上容易理解,而且在实践上易于操作,实验意义深刻,越研究越有内容,形成了比较强烈的科研意识,增强了完成课题实验任务的信心。

三、扎实开展实验

1、调查研究,制定方案,选编教材。

调查是教育实验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各项实验的基础。在实验准备阶段,我们要求各实验班都要对学生阅读课外古诗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课题组也对部分学生作了关于农村小学生背诵课外古诗情况的问卷调查,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撰写了调查报告。

通过调查研究,在县教科所朱敬华同志、市教科院兰所长、曹所长等同志的指导下,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总体实验方案。在方案中,对课题的提出,理论依据,实验目的作了深刻地阐述,对实验步骤,各阶段工作内容,实验途径,措施等作了详尽安排。

为了使实验顺利开展,针对学生手头古诗读本少的问题,我们按“与教材相结合、与生活相联系、与学生水平相适应、典范与通俗相结合”的原则,力求有系列地选编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240首》实验教材。

2、构建诵读古诗实验模式

在实验中,全体实验员在诵读古诗的意义、方法、途径,激发读诗兴趣,古诗配读,课外古诗阅读指导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探索,初步构建了“激趣——导法——引背——活用”的诵读古诗教学模式。

(1)激趣。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因此,我们首先注重激发学生自读古诗的兴趣。如在实验的起始阶段,我们给学生讲“诗的故事”、“诗坛趣话” ;先读浅显的诗,使学生感到读诗并不难,尝到读诗的甜头,以此来调动学生自读古诗的兴趣。

(2)导法。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大量诵读古诗文”的关键就是掌握一定的“法”才能完成一定的背诵“量”。因此,在实验中,实验教师都非常注重导之以“法”,具体分三个层面进行:

第一步:学诗授法。就是以课本中的古诗教学为主渠道,注重读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依“法”习得。如在实践中,教师摸索出了按“细读——精读——感悟”三程序进行的自读古诗的一般方法:①知诗人,解诗题;②抓字眼,明诗意;③多诵读,悟诗情。

第二步:配诗悟法。就是学完课本中的一首古诗后,补充另一首便于比较的课外古诗,让学生运用学法自学。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使学生逐步体会、巩固读诗的门径。

第三步:展读用法。即充分利用“黑板报”,开辟“每周一诗”栏目,有系列地每周刊出一首古诗,教师稍作点拨、引导,让学生欣赏诵读,自悟其意,自得其乐。

(3)引背。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读诗方法后,我们注重引导学生背诵一定量的古诗。一是引导学生总结出一般的背诵方法。如“词语组块背诵法”、熟记诗“头”背诵法、联想画面背诵法等,学会了方法,让学生有系列地背。

(4)活用。就是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体验,注意创设一定的情境,指导学生在口头表达中、作文中比较恰当地运用古诗。但我们不作过高地要求,不作硬性规定,以免学生望“诗”生畏。实践证明,效果还是不错的,有小部分学生能引用古诗,写出精彩生动的作文。

此外,在指导学生大量诵读古诗文时,我们注意不增加学生的背诵负担,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将古诗文诵读纳入朝读课程,保证教师有时间指导学生大量诵读古诗文;二是利用语文课前1—2分钟时间,让学生背古诗、检查背诵情况。这既保证学生有时间大量诵读,又不增加学生负担。

3、开展丰富多彩的“以赛促读”活动

为了检阅小学生诵读古诗的成果,激发、维持学生的读诗兴趣,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赛诗”活动。学生人人参与,评出班级背诗能手及学校古诗文诵读大王。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读诗成果得到交流、展示、评比,强化了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

四、实验初步成效

“大量诵读古诗文”课题实验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预期的成效,达到了实验目的。具体表现在:

1、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大量诵读古诗文”课题的深入开展,不但拓宽了语文教学时空,而且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后勤工作、校园美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带动了各项课题实验的全面展开。师生精神面貌得到较大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正在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我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大量诵读古诗文”实验,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兴趣,形成了诵读古诗的良好氛围。很多学生不满足于教师指定的背诵篇目,自己找来其它诗文诵读。二是开拓了学生知识视野,学生知道的“诗的故事”、“诗坛轶事”多了;学生知道、了解的诗人多了;学生背诵的古诗多了。最多的能背诵上百首,最少的能背20多首(弱智除外),在限定5分钟时间内,最快、最熟练的学生能背45首。有的甚至能把《春江花月夜》、《木兰诗》、《将进酒》这样难理解的长诗流利地背下来。三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古诗文的方法,并能运用于课外自读古诗。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古诗运用于作文之中。个别学生对写古诗产生了兴趣,从测试、比赛的情况看,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文言感悟力都有较大地提高。

3、转变了教师观念,提高了教研水平。

通过课题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了,教学水平提高了,教研能力增强了。每位教师都撰写了多篇实验论文或实验心得。我们编辑了一本实验成果专辑,可以说,通过课题实验,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培养和锻炼了一支骨干教师队伍。

浅谈经典诵读在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收藏本文

分享

历史的长河自盘古开天地以来,源远流长至今已奔腾浩渺了五千余年,在这段悠久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那些永恒传唱的不朽的国学经典,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这些经典,不仅浓缩着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蕴含着我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质,是我泱泱华夏智慧的结晶,更是指导我们如何做人的典范。故,我中华向来被誉为“礼仪之邦”。然而,从二十世纪开始,由于国际国内诸多因素的影响,使我们的传统文化经历了一场世纪性的浩劫,经典贤德几乎损失殆尽。到今天,我们的物质文明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随处可见人文缺失、谈吐粗俗、人心浮躁、道德搁浅的现象,有时甚至连维系社会的最基本的诚信都成了问题,如何提高国人的素质,就成了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国学大师南怀瑾说过:“在心灵纯净的童年时期记诵下来的东西,如同每天的饮食,会变成营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长大后会在学习、工作、待人接物中自然而然的运用出来。至于成年后再读这些书,因为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犹如脾胃不健康的人,即使面对丰盛的美食,也难以吸收其营养了。”因此,许多教育专家,学者纷纷倡导经典的诵读活动,旨在通过诵读培养中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本文共计3页)......[继续阅读本文]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江泽民同志也曾指出:“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

现今,社会上、校园中的问题青年、问题学生愈来愈多,原因不在智力上,甚至也不是知识够不够的问题,而是文化教养的问题!我们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经典诗文积累甚少。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热爱祖国、勤奋节俭、尊师重教、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礼貌待人、诚实守信、见义勇为、严已宽人、先人后已、勤学不倦等优良传统美德,都可以从我国浩如烟海的思想宝库中找到其渊源。解读它们,传承它们,也就意味着解读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把这些语言文化的精髓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也就意味着在孩子心灵的田园里播下一粒粒传统文化的种子,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了中国灵魂、拥有了民族品格、拥有了伴随终生的“精神护照”。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而物质文化建设则是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上。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思想源泉,同时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能促进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的形成。

1.以经典诵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研究

引导学生进行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终生受益,培养他们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发育努力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

(1)经典诵读有效考级活动的模式的研究

我们已编制了经典古诗文考级的校本教材,要求各年级扎扎实实地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但是我们设想在借鉴其它学校的古诗文考级活动的基础上,针对当前的减负增效的形势,能探索更有效的活动方式,既培养学生的兴趣又提升实效,从而形成我们自己的活动特色。

(2)经典诵读活动与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研究

我们设想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能根据教材与学生年龄的特点,开设专门的经典诵读的导读课,提升学生经典诵读的能力与良好的阅读习惯,实践并形成经典诵读导读课的模式。

2.以经典文化传承为主色调的校园环境的创设的研究

校园环境的建设是校园文化中的硬件部分,它看得见摸得着,我们的校园面积不大,有一幢新造的教学楼,但校园的美化还是一道空白。因此我们设想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创设以经典文化传承为内容的校园文化墙

自去年9月份以来,我们已着手在校园的部分地块进行了以国学经典为内容的布置,我们想继续收集以勤学、励志、感恩为主题内容的经典文化内容,形成一道以经典文化传承为教育内容的文化墙。(2)以经典诵读为内容的班级环境的布置。以经典诵读的内容、学生诵读的成果展示及其勉励勤学的名人名言为主体的班级环境的布置

3.经典诵读与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相结合的实践与研究

中国经典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是起源于过去、融合现在与未来的动态的主流观念和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存在,广泛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传授知识、不是培养能力,而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因此,经典诵读与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相结合,才能真正显示经典诵读的意义。

(1)开展《三字经》、《弟子规》的诵读活动,并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 范养成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

我们将有选择地撷取《三字经》、《弟子规》中的部分内容,根据学生年段的不同,制订不同的背诵要求,并且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达到以读促行的良好效果。(2)结合《二十四孝图》,开展系列的感恩教育

将《二十四孝》图中的总分内容作为校园文化墙的一部分,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二十四孝的解读后,培养学生孝敬长辈、感恩父母的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4.经典诵读促进学生大课间活动

开展大课间活动是学校阳光体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特别是“体艺2+1”活动开展以来,各个学校更是开展得如火如荼。跳绳,作为一项简单易行的活动,被大部会学校采纳为学生必备的一项体育技能。为此我们便设想,将经典诵读与学生的跳绳相结合,朗朗上口的古诗文、民间流传的童谣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边唱边跳的内容,并在全校形成一定的规模,这样可以使跳绳进一步花样化、情趣化、特色化。主要设想:

(1)收集民间流传的童谣及其适于跳绳的古诗词,将其绘编成册,形成《龙游县马叶小学跳绳歌谣集》。

(2)边唱边跳的花样跳绳的探索。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合肥市葛大店小学于2009年5月通过区特色学校评估,被认定为包河区特色学校,当时确定的办学特色为“以少先队工作为抓手的和谐教育”,在当时特色评估的反馈会上,专家们提出该特色过于空泛,不容易出成效。在经过长时间的调研和探索之后,我们与家长、社会多方沟通,反思到原校园特色可操作不强,且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上见效不大,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校是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的乡镇小学,其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属外来人口。这部分孩子家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主要以打工为生,由于生活条件有限,又整日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更谈不上科学地教育孩子,再加上学校大班额现象严重,许多孩子日常行为习惯较差),在汲取周边学校的精华之后,也为了较快地转变学生行为习惯差这一现象,我们果断地将办学特色的方向稍作变更,以“经典诵读”带动学生文化修养、构建终身和谐教育成了我们新的工作方向。

在确定了此特色之后,学校加快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速度,一方面从教师素质突破入手,给教师们进行专题的校本培训,并配备了大量的诵读教本,还在每个办公室安装上电脑,连接网络,方便教师及时查询各类信息,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素质;另一方面从学生入手,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需求还是大量存在的,一些学生在我们开展经典诵读之前,就通过自学等方式大量的汲取了古典文化的精髓,这部分同学能明显感觉到,个人内涵比较突出;此外,我们也争取到了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支持,家长们对于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与文化底蕴非常配合,有条件的家长陪同孩子学习,部分缺乏必要条件的家长也通过多种方式给学生找来相关书籍,供孩子学习使用。

为了让学生们更快的融入到办学特色中,学校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并积极落实:

1、校领导是活动的组织者,语文老师是活动的主要实施者,所有任课教师都是活动的参与者。活动的具体牵头部门是学校教科室及语文教研组,教导处、大队部协助。

2、每班每周都要将诵读篇目抄录在黑板的一角,采用让学生自由诵读与指导诵读相结合。

一、二年级主要诵读童谣、儿歌、《三字经》等诵读篇目,每周背诵一篇,共背诵35篇;

三、四年级诵读成语、谚语、格言警句及部分古诗词诵读篇目,共背诵33篇;

五、六年级诵读《论语》、《大学》、《老子》及部分古诗词诵读篇目,共背诵35篇,三至六年级每周背诵两篇。每生每日做到四诵:晨诵,即每天早晨学生一到校就开始晨读;课前诵,即每堂课的课前三分钟诵读;午诵,即每天中午收听校园广播站播放经典诗文吟诵的音乐作品,学生跟读、跟背、跟唱;路诵,即每天中午、下午放学时,以班级为单位,边走边齐背古诗文。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经典诗文,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在学校形成书声朗朗的良好氛围,并不断巩固学生诵读内容。

3、大胆创新古诗文诵读的方法,尝试开展经典诗文特色活动:教学经典诗文与练笔相结合,以诗促写,通过自创小诗、自编儿歌、改写、扩写、续写、仿写、写“学经典、背经典”的感受、诗文配画,画填诗、办与古诗文相关的板报、专栏、以及个人小诗集等形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古诗文诵读能力。

4、创设一种富有古诗文学习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古诗文学习积累的主题系列活动,开展各类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古诗文学习实践活动,为学生的诵读提供资源和帮助。

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欣喜的看到了成效:学生的文化素养明显提高了,文化底蕴加厚了,校园里充满了浓浓的书香味儿,学生的道德情操被悄无声息地陶冶着,真正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包河区 “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中,我校的《读唐诗》节目获得了全区一等奖、在包河区举行的安徽省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合肥市包河区站比赛中,该节目也荣获了三等奖的好成绩。

随着“经典诵读”活动的逐步推进,下学期,我校将在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中,以《中华传统礼仪与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这个课题为抓手,将经典诗文中蕴含的传统礼仪教育融入到各科教学中,并开展以此为主题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逐步了解中华礼仪的内涵,不断调节和修正自己的日常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教会学生懂礼貌,做文明人,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来获取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存在不少困难,第一,师资力量不够,相对于城区或已长时间开展此项工作的学校来说,我校教师的文化底蕴仍然有提升空间,缺乏专家引领,在这里,我也期望我们区教育局、教研室能对我们乡镇学校的专家引领上加大扶持力度,让我们的孩子也能像城区的孩子一样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第二,缺乏必要设施,我校目前缺乏功能用室,一些活动只能限制在教室内完成,这对于学生的积极性仍然是有一定挫折感,当然随着我校新校舍的启动,这些硬件设施将逐步解决;第三,开展的活动不足,在经典诵读教学方面,我们区走在了合肥市的前列,目前为止,我校也只参加了包河区的经典诵读活动,更高层次的活动或者竞赛,我们无缘参与,希望上级主管部门也能多开展活动,这样更便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

校园文化建设,任重道远,乡镇学校的校园文化更是如此,但是我们相信只要一直不停地坚持下去,学校的办学品味、校园的文化氛围、学生的综合素质终能达到教育和谐。

篇2: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一)

我们每次在背诵古人留下来的经典,都只是死记硬背,对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和诗句的意思根本不了解。自从我看了《国学小名士》这个节目之后,让我受益匪浅。

《经典诵读》是我们必须要牢记的国学文化,里面精美的词句,警示的格言,都能让人们的灵魂得到很大的升华。对传统的经典能做到耳熟能详,就等于我们在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可是我们每天的时间都白白的浪费掉,我们根本达不到那种境界。

选手张天娇满腹经纶,拥有强大的诗词储备量,她回答的答案被评委们认为重复,但她仍旧坚持自己的答案,对评委解释说:“上一次回答的是“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相思。”而这一次是“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侯。”评委们又改变了意见,认为这句话通过。我想向张天娇学习,希望自己能把《经典诵读》熟练的背诵下来,并且能熟知他们所表达的意思。《经典诵读》中有很多优美的诗句,如“言必行,行必果。”“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已经成为我们交流时的口语。

在《国学小名士》上有评委说:松这个植物古人非常喜爱,因为他蕴含了坚强、正直、坚持不懈、认真对待事物的品质,这就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这个节目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从文言文到白话文,从过去的语言发掘出另外无价的语言。这种语言的精华汇成了《经典诵读》这一文化的瑰宝。他应该让世界关注,让外国人知道它是中华文化的化身,让外国人知道中国最靓丽的风景——诗词!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二)

我在寒假的时候看了老师给我们推荐的《国学小名士》的朗诵大赛节目,让我受益匪浅。我觉得他们都有各自的长处,有各自的风格。他们知道古文,了解古文,我佩服她们对答如流,不慌不忙的就把诗句背了出来,我要向她们学习。总决赛我全程看完,我非常震撼,潍坊的选手刘康宁夺冠,她反应极快,吐字清楚流利,令人心服口服。

他们做了一些公益活动,他们关爱空巢老人,让老人们感觉到了亲人般的温暖,他们尊敬师长,还去照顾得了绝症的病人,不怕脏不怕累,这是中华美德的良好品质,我们能做得到吗?

从一个简单的测试中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比如捡纸团测试。选手们看到地上有纸团之类的垃圾就都毫不犹豫的捡起来扔进了垃圾箱,这是一种良好的习惯,而我们不但没这样做,还随地乱扔垃圾,这样的坏习惯要马上改掉,要做一个爱护环境的好孩子。还有“美德大考验”通过就餐考验她们谦让的美德,还考验她们和长辈一起进餐的礼貌用语等,她们表现得特别棒,自叹不如,而我们是让妈妈给我们拿好碗筷,还把饭菜夹在碗里,好像温室里的幼苗,我们已改茁壮成长,学会自立,要学着怎样去照顾别人。他们还为了帮助别人渡过难关,宁愿去借钱,而我们又做了什么呢?

篇3:千年敦煌壁画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敦煌石窟艺术属于一门多学科艺术, 它是建筑艺术、宗教艺术、壁画艺术民族艺术与雕塑艺术的结晶, 敦煌石窟艺术历经千年, 时间跨度上从北魏、西魏直至北宋、西夏等贯穿十六个朝代, 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 在世界文化遗产中也占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敦煌壁画为研究古代宗教、文化、军事以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提供了宝贵的形象资料, 同时, 敦煌壁画也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形象资料, 并且也影响着中国美术史、艺术史以及宗教史,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以及研究价值[1]37。

有着丰富内容的敦煌壁画艺术, 融合了中西绘画艺术的许多精华, 这也是敦煌绘画艺术特色之一, 敦煌壁画的发展是一代代绘画艺术家辛勤汗水的结晶, 也是古代艺术家不懈努力的艺术成果。佛教题材是早期的敦煌壁画艺术的主要内容, 古代壁画艺术家们将中国文化艺术与西域佛教画艺术在技法、形式、内涵上进行了有机的融合, 不断发展演变, 历经几百年的历史, 其艺术特色以及民族风格, 进入唐代以后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完善了敦煌艺术。敦煌石窟内容丰富、色彩斑斓, 一个个生动感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让人在浏览之余不禁心中产生无尽的遐想和震撼, 其独特的审美效果以及艺术特质使人难以忘怀。

以敦煌的飞天为例[2]28, 飞天是敦煌艺术的标志。飞天, 是佛教中乾闼婆和紧那罗的化身。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 是一对夫妻, 后被佛教吸收为天龙八部众神之一。乾闼婆的任务是在佛国里散发香气, 为佛献花、供宝, 栖身于花丛, 飞翔于天宫。紧那罗的任务是在佛国里奏乐、歌舞, 但不能飞翔于云霄。后来, 乾闼婆和紧那罗相混合, 男女不分, 职能不分, 合为一体, 变为飞天。现在, 把早期在天宫奏乐的叫“天宫伎乐”, 把后来持乐器歌舞的称“飞天伎乐”。敦煌飞天产生于盛唐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壁画艺术水平已达到了高峰, 因而创造出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飞天形象。敦煌550多个石窟里的4000余身飞天, 不再是有男有女, 而是清一色都是少女形象, 体型苗条, 面部丰满, 神态潇洒, 情状温柔。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敦煌飞天中第一次出现了裸体飞天。他们身上不长翅膀, 不饰羽衣, 手持各种乐器, 身披长巾飘带, 奏乐、散花、飞舞。向人们形象地表现出一群少女凌空飞舞, 自由翱翔的动人情景。

敦煌壁画主要以佛画为主, 于敦煌石窟内墙壁上绘制, 由于敦煌石窟崖体不易雕像, 崖体属酒泉系砾石岩层, 所以古人留下的大量壁画都是抹泥绘画, 这些绘画最大幅达40余平方米, 气势磅礴, 所有现存石窟壁画占地面积也约有五万余平方米。凿窟彩绘, 代代相因, 时间跨度上从北魏、西魏直至北宋、西夏等贯穿十六个朝代, 历千年而不衰。敦煌壁画的内容主要有佛像画、器物画、建筑画人像画、动物画、花鸟画等, 所表达的题材主要是佛教史迹故事、民族传统神话故事、因缘故事、寓言故事等。

千年敦煌壁画, 几个世纪的风霜雪雨, 多少卓越艺术家的创造融合, 跨越了多少艺术流派以及艺术风格, 创新了多少艺术手法, 逐步形成了汇聚各家之所长, 表现手法独特, 艺术造诣较深的敦煌壁画艺术, 千年敦煌壁画, 其艺术价值对后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其构图方式、传神写照以及线描造型等方面对现代绘画艺术影响非常深远[3]156。

二、敦煌壁画的“传神”艺术

古代敦煌壁画的工匠们运用无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造出许许多多人物形象以及感人的故事, 精工细琢的彩绘, 高超的表现手法, 卓越的艺术境界, 将我国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充分发挥运用到了极致, 形成了绘画艺术的最高审美境界“传神”。这里所讲的传神, 也就是艺术的灵魂, 具体地说, 就是运用生动灵活的人物形象, 运用人物的神情、风姿、神态等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人物的内心世界、精神情感等通过栩栩如生的外部形象得以展现, 这就是传神艺术, 这就是将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充分发挥运用到了极致。在长期的摸索与实践中, 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积累和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以及许多先进的思想。荀子在战国时代就提出了“形具而神生”, 运用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来启迪后人, 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第一个运用在绘画艺术上的是东晋画家顾恺之, “以形写神”的观点就是顾恺之提出来的。传神艺术到了南北朝时期各类绘画开始广泛地运用, 并且范围突破了人物画的范畴, “气韵生动”, 南齐谢赫将其列为绘画的六法之首。敦煌壁画上下千余年, 千百年来, 各朝各代的绘画工匠们创造出许许多多的人物形象以及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 形象动人, 内容丰富多彩, 传神佳作不胜枚举, 每个朝代都有每个朝代的传世之作。在早期的壁画作品中, 表现人物形象的作品比较多, 工匠们主要通过形象的刻画来体现人物不同的性格, 或温和、或威猛、或慈祥、或虔诚, 天王力士、佛、菩萨、供养人等人物形象应有尽有, 不同类型的人物, 蕴含着不同的神韵, 同时, 同一类型的人物, 其表现手法也不尽相同, 如菩萨形象各有英姿, 或清秀欢快、或丰盈庄静, 比丘形象或高鼻多髭、或浓眉大眼, 但这不是主流。在探索人物形与神的多样性方面, 隋代之后开始不断发展, 更加注重外形的塑造以及内在精神世界的刻画, 菩萨的形象也越来越具体, 越来越个性化, 同一迦叶, 有忧愁、也有喜悦, 同一菩萨有绰约温婉, 也有庄严静穆;形象不同表达的内心情感也不一样。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 唐代以后文化艺术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 唐代壁画突破了类型性格的规范, 同时, 在表现技法上将外来艺术和西域民族艺术有机融合, 在形与神的刻画上有了更高的水准与要求, 更加追求形神兼备的艺术风格, 将传神艺术引领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敦煌壁画的传神艺术, 有着强烈的时代特色, 它反映了各个时代不同阶段的审美理想。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自身特点, 每个时代都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意识形态的发展, 它不但继承了先辈们的艺术成就以及传神艺术的基础, 而且还不断创新, 不断发展, 不断探索, 不断追求, 使得传神艺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不断深化, 更加细致地刻画人物内心世界, 创作方法更加新颖、灵活, 既表现出写实风格, 也增添了许多的浪漫手法, 感人肺腑, 扣人心弦, 使得敦煌壁画的“传神”在魏唐两代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 艺术上获得了辉煌成就, 凸显出很强的艺术魅力。

三、敦煌壁画的色彩艺术

敦煌壁画色彩独具特色, 在视觉效果上赋予了壁画更多的活力以及更多的真情实感。在壁画整体造型中色彩的渲染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物体固色是敦煌壁画赋彩的着重表现, 这是对传统赋彩规律的继承, 绘画中许许多多的人物以及建筑其色彩效果都遵循这种传统的色彩规律, 主色红、黄、蓝、绿、褐、紫等运用娴熟, 使用渲染和叠晕的技法, 调制出绚丽的组合色, 你看那雪白的菩萨、石绿色的马, 还有那两面明王半红半绿, 色彩结构鲜明形象逼真, 作品的色彩效果运用到了极致, 给人以美的感觉。

敦煌壁画色彩艺术舍弃了逼真描摹以自然对象为依据的艺术风格, 弘扬了一种自由的精神境界, 丰富的色彩结构, 震撼的艺术效果, 多种主题的表达, 立体的色彩空间, 自然地表达内心的情感世界, 敦煌壁画的色彩发挥了色彩的独特魅力, 空间整体艺术具有强烈构成意味, 创造了气势磅礴的艺术世界。例如:敦煌壁画的创造者为了刻画宗教极乐世界, 依据主观直觉运用最有力的色彩对比红与绿、黄与蓝等表现士气盎然、热烈、欢乐, 渲染气氛激发人的视觉[4]76。

在世界绘画史中, 色彩占有着很关键的地位, 研究色彩已经是绘画的高层次阶段, 色彩推动了绘画艺术向着更高的目标发展。但是, 我国绘画技法传统理论却对色彩表示“淡化”与“轻视”, 传统绘画排斥色彩, 有些人认为, 色彩是西方“油画”以及“西画”才可以运用的, 这种观点对传统绘画健康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和影响。敦煌壁画高度的色彩感染力, 丰富的色彩与色调, 体现出强大的艺术审美价值, 反映了在色彩领域, 我国传统绘画由低向高的发展进程。隋、唐时期就已经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高级阶段, 创造了世界美术史的奇迹, 敦煌艺术将绘画艺术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它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是不可取代的[5]128。

四、敦煌壁画装饰性的立体艺术

敦煌壁画满壁是画很少有空白之处, 结构繁复, 构图却秩序井然, 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画上内容丰富多彩, 并且自成一体, 每个洞窟在整体结构上都比较严谨, 观赏比较容易的重要壁面为主画, 其他的内容和题材互相配合, 在视觉效果上均衡、整齐, 看似统一却又富于变化, 艺术结构富有装饰性, 给人一种既具有立体感又比较严谨的审美效果。

敦煌壁画的表现空间运用了鸟瞰式散点透视表现手法[6]5, 这种表现手法是继承和发扬了秦汉时代的传统, 神和人的活动都是在富有特色的境界之中, 在特定的空间中, 人物和景色并置排列, 整个画面自然协调, 而在空间关系上, 景与人物之间却又主观排列, 独具匠心非常奇妙。敦煌壁画中藻井图案属于图案艺术中的佳品, 多层正方形的重叠, 藻井外环绕乐伎十二身, 华丽清晰, 疏密有致, 其间又充织丰富的文饰, 画面静动相宜。在敦煌壁画中, 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觉到民族艺术与宗教艺术的交融, 敦煌壁画的各种结构方式以及表现风格, 都离不开古代各个时期的文化艺术土壤, 离不开古代各个时期社会生活的熏陶, 它记录了各个时期文化艺术的发展演变, 同时, 对于当代艺术的发展, 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千年敦煌壁画传承了千年的文化艺术传统, 继承和发扬了多种民间艺术, 融合了中西绘画艺术的许多精华, 以其精湛的表现手法, 卓越的艺术境界, 将我国绘画艺术运用到了极致, 运用无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形成了绘画艺术的最高审美境界“传神”。敦煌壁画超越了壁画的形式, 吸收融合外来艺术, 结合民族艺术创造出一种特有的布局法则, 敦煌壁画色彩独具特色, 色彩结构鲜明形象逼真, 作品的色彩效果运用到了极致, 给人以美的感觉。在敦煌壁画中, 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觉到民族艺术与宗教艺术的交融, 画上内容丰富多彩, 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千年敦煌壁画创造了世界美术史的奇迹, 敦煌艺术将绘画艺术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它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是不可取代的。

参考文献

[1]胡朝阳.论敦煌壁画中的简约化与整体化现象[J].敦煌研究, 2007 (2) .

[2]沙武田.包罗万象的敦煌石窟壁画艺术[J].图书与情报, 2006 (4) .

[3]李少白.锦绣西部文明之旅.河西走廊长城探秘[J].数字生活, 2008 (10) .

[4]杨雄敦.煌西晋墓画[J].内蒙古社会科学, 2005 (1) .

[5]胡朝阳.胡同庆.论敦煌壁画中的简约化与整体化现象[J].敦煌研究, 2007 (2) .

篇4:悠久的历史

尼罗河流域的农业活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纪。在此期间,大量撒哈拉沙漠的居民涌入了尼罗河谷。人们在这里修建运河及其他水利工程,向更广阔的地区疏导每年泛滥的洪水。灌溉令农业蓬勃发展,为一个伟大文明的诞生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古埃及年历表

约公元前3000年前王朝时期伊始,历经第一王朝和第二王朝后,上埃及和下埃及统一。

公元前2600~公元前2130年古王国时期,从第三王朝至第八王朝,建造萨卡拉阶梯金字塔和吉萨大金字塔群。

公元前2130~公元前2040年第一中间期,第九王朝和第十王朝,埃及分裂为多个王国。

公元前2040~公元前1640年中王国时期,从第十一王朝至第十三王朝。第十一王朝期间,来自底比斯的国王重新统一了国家并将首都迁往底比斯。在此时期,外来侵略者希克索斯入侵埃及。

公元前1550~公元前1070年新王国时期,从第十八王朝至第二十王朝。雅赫摩斯及阿蒙诺菲斯在位期间,将埃及从希克索斯的统治中解放,国家版图扩张到最大。

公元前1070~公元前712年第三中间期,从第二十一王朝至第二十五王朝。

公元前525年埃及落入波斯帝国的统治。

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他死后,由托勒密王朝继续行使权力,直至埃及被古罗马帝国征服。

篇5:五千年历史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夏桀七年修瑶台,仅供花容月貌美女乐.商汤网开一面任鸟飞,右相伊尹商家福 “酒池肉林”焚纣王,可怜梅伯遭炮烙 百姓烧菜迎武王,牧野大战除民害 幽王“烽火戏诸侯”,“千金一笑天下平” 东周平王当箭靶,天王虚有实却无,五霸演春秋,宋齐晋楚秦。[另一种;齐晋楚越吴] 战国七雄相对立,齐楚燕韩赵魏秦。长江之内设郡县,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赢政 孟女哭夫动天地,焚书坑儒阿房骊墓功过平布衣将相治天下,天下谁手气量定 二刘玄缤互相残,刘秀求佛定东汉 二虎卓布亡于色,三国血战如秋雨 英雄辈出似牛毛,三雄江山三废送 禅皓岂知父母心,手捧江山送司马 懿昭藏心得天下,平庸炽邺坐天下 乱中王睿静尘埃,二晋王家前后串 有德不给平民施,裕赠毒酒崇文归天

二八五年十六国,九朝后继天下分

亲兄都相残,终归钱权色

“糠拌豆粉”警天下,“隋律”内重而外轻

广轼扬坚夺父位,荒淫冷酷万人恨

三兄火并玄武门,“皇位”就是无人性

管他宫廷内变何火热,只要平民安居世代乐

二二六年二三帝,越富越足越昏庸

炫耀富贵食其子,玄宗强占儿媳妇

五代五三年,七七载十国,乱如江南七月雨

“光义”赵构南北宋,不知艰辛恒丙帝

“保机元吴阿骨打”,一统送终大蒙国

蒙人久睡一日醒,神威冲天天下显

妥欢贴睦耳,皇宫内外吸血虫,吸倒了百二六载元江山 子兴起义,重八坐王,“官逼民反”和尚知

贤慧大脚马皇后,劳费身心为国事,离开人世五十一 偷鸡摸狗魏盅贤,“千岁太监”活七年

崇祯坐位赶奸官,才能有限失江山

爱新觉罗统天下,帝王功过人心知

鸦片枪炮大中国,革命军阀苍生亡

纵看一部血史书,勇者不善善者苦

乱中干草,树皮充饥,狼烟八面圈百姓

合中妻妾,妃子嬉淫,朱门酒肉送江山

人生要有福,不要贪图金钱和权色 知足者,常乐也!

篇6: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故事精选

朝廷的腐败,地主豪强的压迫,再加上接二连三的天灾,逼得老百姓没法活下去了,纷纷起来反抗。

先是吴郡一带农民起来攻打县城,杀了官吏。会稽人许生在句章(今浙江慈溪)起兵,没有几天工夫,聚集了一万多人。汉灵帝下令叫扬州刺史和丹阳太守发兵围剿,被起义的农民打败。许生的声势越来越大,还自称“阳明皇帝”。

公元174年,吴郡司马招募人马,联合州郡官兵打败了许生。吴郡的起义军虽然被镇压下去,但是更大的武装起义却正在酝酿着。

巨鹿郡有弟兄三个,老大名叫张角,老二叫张宝,老三叫张梁。三个人都挺有本事,还乐意帮助老百姓。

张角懂得医道,给穷人治病,从来不要钱,所以穷人都拥护他。

他知道农民受地主豪强的压迫和天灾的折磨,多么盼望有一个太平世界,让他们安安乐乐过日子。他决定利用宗教把群众组织起来,创立一个教门叫太平道,收了一些弟子,跟他一起传教。

相信太平道的人越来越多。张角又派他的兄弟张宝、张梁和弟子周游各地,一面治病,一面传道。大约花了十年工夫,太平道传遍了全国。老百姓不论是信或者不信,没有不知道太平道的。各地的教徒发展到几十万人。

当时,郡县的官吏也只认为太平道是劝人为善、给人治病的教门,谁也没有认真过问。朝廷里有一两个大臣看出苗子,奏请灵帝下令禁止太平道。汉灵帝正忙着建造他的林园,也没把太平道放在心里。

张角他们把全国八个州几十万农民都组织起来,分为三十六方,大方一万多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都推举一个首领,由张角统一指挥。

他们秘密约定三十六方在“甲子”年(公元184年)三月初五,京城和全国同时起义,口号是:“苍天当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苍天”,就是指东汉王朝;“黄天”,就是指太平道。他们还暗暗派人在洛阳的寺庙和各州郡的官府大门上,用白粉写上“甲子”两字,作为起义的暗号。

可是,在离开起义时间还有一个多月的紧要关头,起义军内部出了叛徒,向东汉政权告了密。朝廷立刻在洛阳进行搜查。在洛阳做联络工作的马元义不幸被捕牺牲,和太平道有联系的群众一千多人也遭到杀害。

由于形势突然变化,张角当机立断,决定提前一个月起义。张角自称天公将军,称张宝为地公将军,张梁为人公将军。三十六方的起义农民,一接到张角的命令,同时起义。所有起义的农民头上都裹着黄巾,作为标志,所以称做“黄巾军”。

各地起义军攻打郡县,火烧官府,打开监狱,释放囚犯,没收官家的财物,开放粮仓,惩办官吏、地主豪强。不到十天,全国都响应起来了。各地起义军从四面八方向洛阳涌来,各郡县的告急文书像雪片一样飞向京都洛阳。

汉灵帝慌忙召集大臣,商量镇压措施。

汉灵帝拜外戚何进为太将军,同时派出大批人马,由皇甫嵩、朱儁(音jùn)、卢植率领,分两路去镇压黄巾军。

但是,各地起义军好像大河决了口子一样,官府哪儿抵抗得了。大将军何进不得不叫汉灵帝下了一道诏书,吩咐各州郡自己招募人马,对付黄巾军。这么一来,各地的宗室贵族、州郡长官、地主豪强,都借着打黄巾军的名义,趁机抢夺地盘,扩张势力,把整个国家闹得四分五裂。

黄巾军面对东汉朝廷和各地地主豪强的血腥镇压,坚持了九个月艰苦顽强的战斗。在紧张战斗的关键时刻,黄巾军领袖张角不幸病死。张梁、张宝带领起义军将士和敌人进行殊死搏斗以后,先后在战斗中牺牲。

上一篇:2024年春季开学学校安全下一篇:周必大《行舟忆永和兄弟》阅读练习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