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大学生村官张雪学习心得

2024-04-09

向大学生村官张雪学习心得(通用12篇)

篇1:向大学生村官张雪学习心得

遥观巍峨高山,初虽惧,但吾心以恒,终将克之。从迈出校门到步入社会,进入大学生村官这个行业已经2年多了,深入基层仔细总结,我觉得我们当前最紧缺的就是社会经验与处理事情的办法,基层中许多新的矛盾与问题需要我们用新的方法去解决,面对新的问题,我们或许会手足无措,倍感焦急。每当此时,我们应当静下心来多角度勤思考、多实践,找到解决困难的最好办法,这样才能让自己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遇事勤思考,便能有所悟。我们大学生村官都是怀着一颗炙热的心到基层一线工作,都很想多为基层做好事、解决基层所遇到的问题,但每当基层工作遇到难题,我们第一反映常常是被这些难题所吓到。如果此时心太急,不仅想不出办法解决问题,自己的积极性也会受挫。所以,不管遇到多难的问题,我们要静下心来,多分析、多思考,多从群众的角度去思考,学会借鉴他人经验与领悟总结,终会探索出一些最适合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时刻谨记着有时候不是你不够优秀,而是你太急了。

勇于实践,才能见实效。我们大学生村官到基层一线工作,思想还没有被条条框框所禁锢,要努力追求创新的想法与思考。我们不能仅仅只停留于“想”,经过综合各方面因素后,只要能科学可行,都要努力去落实自己的想法,大胆的去尝试。无论是产业的创新还是农村发展方向的改变,我们只有勇于实践,敢做为,才能见到实效、才能真正为农村、农民的改变推波助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方得始终。不急不燥,不卑不亢,珍惜当下。大学生村官这个特殊的群体,要求着我们不只是做好工作,还要努力学习,更好地为基层做贡献,对组织负责,对自己负责。看着周围的同事稳定下来的越来越多,我们这个热闹的群体越来越小,自己开始越来越着急。工作开始多了份烦躁,生活开始多了份压力,把自己逼得越来越紧。这时候不妨把自己得节奏放缓慢些吧,人生路上我们一直在找命运给自己的安排,殊不知此时此刻就在安排里。许多时刻,我们都需要多一点从容,心不动则人不妄,过好自己的生活,因为你的优秀足够让自己相信你想要的一切,从来虚左以待,终将如期而至。

我们大学生村官是一股充满着无限青春活力的基层建设力量,在当下将改革进行到底的道路上我们要积极充当先锋队,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拥有一颗奉献的心。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只要我们大学生村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们终将征服挡在我们眼前的高山,克服困难、不断成长,无悔这一段青春。

篇2:向大学生村官张雪学习心得

做一名反省自己的大学生村官。不忘初心,提升自我。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清楚的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使我们有弥补机会,大学生村官要时刻回顾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是否符合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村官身份,是否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是否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在自省中,审视自己,剖析自己,不断改进。

做一名认真履职的大学生村官。不忘初心,真情服务。履职是一种责任,要主动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与“大学生村官”的身份联系起来,就是宣传贯彻好党的惠农政策,确保政策不走样、不打折扣。铭记职责,敢于亮出身份,就是要兑现承若,接受群众监督,赢得群众信任;敢于担起责任,就是要勇于创新,敢想敢干,对自己负责,对群众负责;敢于带头作表率,就是要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学习,带头不传谣言,带头文明言行,带头想群众致富的法子,做好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表率。

篇3:向大学生村官张雪学习心得

体验是主体内在的历时性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体验, 既是一种活动, 又是活动的结果。体验, 作为一种活动, 即主体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作为活动的结果, 即主体从其亲历中获得的认识和情感[1]。大学生村官的体验过程就是在实地观察农村各项活动事物, 用简单的方法学习和认识事物, 参与其中, 思考和内化为今后行动的过程。大学生村官的体验过程不是一般的体验学习。体验是大学生村官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应用, 也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

体验式学习理论是美国人大卫·库伯 (David kolb) 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库伯基于杜威的“经验哲学”、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及勒温的“体验学习模式”, 提出了著名的四阶段体验学习圈, 在这个模型中包括: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和行动应用, 这四个环节是循环往复的, 在现实中表现为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2]所以, 体验式学习应从具体的体验开始, 进而发表看法, 然后反思, 再总结形成理论, 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促进大学生村官了解和掌握农村农务农活基本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大学生村官通过体验的方式迅速掌握所在地基本的风俗习惯及农民生产方式。这个过程便称为“大学生体验式学习方式”。本文中将人分为内在与表象, 模型如图1所示。人的内在是一个人的能力、素质、价值观等, 而表象是一个人的行为, 人的行为是其内在的体现, 行为又可具体表述为“情理行为”与“工作行为”。体验式学习指的是大学生村官通过与当地村民交流, 观察和分析他们的行为来认识他们内在。在这认识的过程中有一个表象驱动的概念, 即正确的行为必定出于正确的能力和素质。表象驱动的好处是, 不必理解具体的内在。图1中“大学生村官能力素质1”中的“1”代表大学生村官自身素质, “当地农民A”中的“A”代表当地农民的自身素质。

二、大学生村官体验式学习模式

工作能力是指对一个人担任一个职位的一组标准化的要求, 用以判断这个人是否称职, 包括知识、技能及行为是否能够配合其工作。一般来说, 能力包括必备的知识、专业技能、一般能力等。简单地说, 工作能力是一个人有适合的能力担任一个职位。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能力与农村经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体验式学习过程由以下四个阶段组成:

(一) 观察阶段

观察阶段是体验式学习的启动阶段。如图2所示, 此时大学生村官只是单向观察和接受当地的风俗习惯与生产方式。该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是: (1) 大学生村官带着自己的价值观, 以自己的认知分析和判断问题的对与错, 从而产成成见, 甚至对当地生产生活方式产生抵触行为。 (2) 缺少合适的机会体验当地生活和生产活动。 (3) 自身被当地的风俗习惯所同化, 失去身为大学生村官的优势。因此体验阶段既要学习和了解当地的生产生活方式, 又要坚持自身的价值观和先进的理念。

(二) 实践阶段

实践阶段是大学生村官利用所观察到的行为模仿并与当地村民交流的阶段。实践阶段影响后续的思考和最终的实施, 共有两个作用: (1) 可以验证自己观察到的是否正确。 (2) 可以融入当地村民中。实践阶段的特点是:表象驱动, 即利用人的情理行为与他人交流。此阶段大学生村官利用所学的能力A与村民交流。此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融入当地村民中, 并且验证所观察到的内容。

(三) 内化阶段

当人对所要从事的活动产生某种愿望与需求后, 便不知不觉地进入一种境界, 置身于特定的教育环境中感受、体验、探索, 进而达到自我感知、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内化效果。分析融合阶段是体验内化的前提, 也是体验内化的源泉。此阶段是大学生村官分析当地风俗习惯和生产方式的阶段, 既要保留自身原有的技术和思想的优点, 又要接纳新的技术和思想。此阶段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大学生村官之间的相互讨论, 以及咨询专业心理医师。大学生村官由自身素质1转变成以自身素质1为主, 带有村民素质A的综合素质。

(四) 影响阶段

影响阶段阶段是个体形成的一定认识和心理品质, 以相应的言行举止等外部表现显示出来的阶段。大学生村官要通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影响村民, 将先进的思想和技术通过村民可以接受的方式传播出去。此阶段经过大学生村官的影响, 村民的素质由自身素质A转变成以自身素质A为主, 带有大学生村官素质1的综合素质A1。

价值观的形成与个体的行为方式有着重要的关系, 而人的主要行为方式主要由当地的生产方式决定。目前社会的生产工具等有了较大发展, 生产方式主要由人主动选择。因此可以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影响村民, 村民的价值观同样会影响生产方式。为此, 大学生村官可以通过先进的价值观引导当地农村居民, 让村民自己选择和发展新的生产方式。

三、体验式学习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重要作用

(一) 改变对农村的认知偏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 有自己看待事物的标准、价值观。大学生村官由于个体生活环境的差异, 所了解的农村是各不相同的。大学生村官对农村认识的偏差不是由于农村经济发展快慢引起的, 而是由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第一, 从没有经历过农村生活的大学生村官。第二, 不在本地农村土生土长。第三, 在本地农村长大, 但是长期在城市求学, 不了解本村文化。

(二) 提高职业素养

经过职业素养培养、职业行为培养、实战中感受而形成的人才, 是社会及广大农村所需要的人才。大学生村官已经具备了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 这是形成业素养行为的前提和基础。职业素养行为的养成, 离不开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提高, 更离不开社会体验, 体验式学习是职业素养行为养成的根本途径。

(三) 调整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体验式, 一种是目标导向式。所谓体验式就是走一步看一步, 在过程中不断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所谓目标导向式, 就是先为自己设定长远的人生规划, 然后循序渐进地接近或者实现自己的规划。体验式学习让大学生村官在体验中学习, 通过亲身体验, 亲自解决体验中出现的问题, 从而在面临选择时, 能够自己决策, 进行自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体验式学习是进行生涯规划的工具, 体验式学习使大学生村官探索世界, 拓宽新视野, 使大学生村官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生涯[3]。

四、结语

大学生村官不仅仅是做好服务工作就可以的, 懂农林牧渔等方面技术, 在体验式学习中获得真知, 切切实实地为农村发展作出实质性贡献, 才是大学生村官工作与学习中应落实的关键点。大学生村官也要做好与村民之间的沟通交流, 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及时掌握信息, 为民服务。

摘要:本文就当前部分大学生村官对基本农情不熟悉, 不能深入融入农村, 而村官培训体制中缺乏相关专门培训等问题, 提出了大学生村官体验式学习模式。体验式学习以活动为载体, 使大学生村官快速融入当地农村生产与生活中。体验式学习模式可以提高大学生村官与当地村民交流的能力, 也可以提高大学生村官融入当地农村生活和生产的积极性。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体验式学习模式,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姚琳.体验式教学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中的应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3, (03) .

[2]Kolb, D.Experiential learning:Experience as the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M].New Jersey:PrenticeHall, 1984.

篇4:向大学生村官致敬!

也许青锐本期关注的大学生村官并非都是“一颗红心,满腔热血”的党员,但是在这个最“接地气”的行业里,每个人都在田间地头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向他们致敬!

“书记必须操心!”

2008年的夏天,杨丽即将从西南科技大学毕业,偶然的机会从高中同学那里听说了“大学生村官”这个新名词。年薪两万一千元的铁饭碗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是个不小的诱惑,杨丽就抱着试一下的心态给同学发了简历和材料,请他代为报名。经历几轮考试、面试、审查,她“意外”地考上了。

“复审要看你是不是党员,在学校获得过哪些荣誉,本科学历也很重要,大专招的特别少。我在大学里一直是班干部,成绩是专业里的前几名,得过奖学金、

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支书,国家励志奖学金,参加过很多演讲比赛、辩论赛。大三成为预备党员,大四刚毕业就转成正式党员,很幸运时间刚刚好。”

2008年9月,杨丽成了陕西省第一批大学生村官。那一年有一万多人报名,最终录取了2000人。根据报名,会将每个村官分派到各个街道办事处,再由街道办分到下属社区。经过两年地努力打拼,2010年9月杨丽被调到明德门北社区任居委会党支部书记。

明德门北社区有4000多户,共有居民14000多人,是个老龄化的大社区。社区不比街道办,工作繁琐复杂,家长里短,是非矛盾各类问题都有可能遇到。居委会的15个工作人员清一色是“娘子军”,而且大多是高中学历,杨丽自觉和她们交流起来有点困难,“有时候有些事明显是她们错了,自己却听不进去,我就需要想点办法。”

有一次杨丽和社区的一个同事在说工作的事,同事拒绝了杨丽给安排的工作,两人因为说话语气不好,大吵一架,“她骂人,我开始没理,后来她朝我摔东西,我没忍住俩人就动起手来,旁人拉也拉不住。”事后杨丽非常后悔,“我作为书记,作为一个管理者太不应该了,我的工作就是维护社区的和谐安定团结,遇到这种事必须忍。当时可能是以前受的委屈一下子在那一刻爆发了。”回到家杨丽哭了一晚上,委屈到想辞职,“人家在社区怎么就顺顺利利,为什么困难老来光顾我呢?!”思前想后,杨丽第二天组织开会专门向那为同事道歉,并指出了两人都有不对,“作为管理者,考虑问题必须全面,操心是必须的,书记不操心,难道等下面的委员来操心吗?”

上任不满一年,杨丽做出的成绩可真不少。

评优秀模范社区时,因为同事的电脑知识和文字水平比较差,准备的资料都不符合要求,还得她重新做一遍,“我就想还不如自己辛苦一点把所有东西都弄好,就忙了三个星期没有休假,最后审查顺利通过。”付出总会有回报,杨丽坦然地说,“之前受的委屈都不算啥。

明德门北社区是西安第一批科普示范先进社区之一。独有的科普大学会请老师每星期二给社区居民讲一些课程,普及知识。“今年还有电视台来我们的科普画廊和科普宣传栏拍宣传片,要给国家上报,听说反映还不错。”

不仅积极参与评选各种先进,杨丽更加注重社区群众的生活,和群众打成一片。

“我们社区有群众自发组织的秧歌队、锣鼓队和秦腔艺术团,跟其他社区相比算是一大特色。我就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经常组织一些活动,前不久还在离我们社区很近的城墙上搞了一个‘庆五一,迎世园’的文艺汇演,演出整整有六个小时!群众反响特别好!居委会还掏钱做了横幅、展板,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是我们明德门北区的艺术团体。”

明德门北社区老人很多,杨丽觉得老年人成天坐在麻将桌旁对身体不好,今年4月初联系了车,组织老人去野外看桃花,虽然去的时间有点早,桃花还没开,但老人们还是很开心地和杨丽合影留念,“老年人年纪大,出去的机会少,拉他们出去活动活动,接触大自然,有益身心健康。”

现在是杨丽任村官的第三年,面临续签或者另行择业的选择问题,她决定继续在这里干下去。对她来说,社区虽小,但包含的东西太多太多,这是一个浓缩的小社会,遇到的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非常锻炼人。“刚毕业时很容易害羞,见了生人不知道怎么交流” ,现在杨丽走在小区里,可以很自然地和每一个居民打招呼。经过三年的基层锻炼,她得到了很多人认可,群众都说“书记年纪虽小,工作一直都很踏实认真”,社区的姐姐对她的工作和生活都很关照,刚来时偶尔犯错误的时候会很包容地给她指导,甚至给她介绍对象,“我很感恩!”

“村民想招我当女婿”

“村民们都对我很友好,大娘们总想把我招为女婿呢,”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南方村的大学生村助理苏伟安下村已经半年了,在这段时间里,他不仅适应了村里的工作,更用自己的能力赢得了村民的认可,而在前不久的村“两委”换届过程中,学生味还很浓的“村官”成为换届选举工作的主力成员,从“门外汉”变成了村民心目中能干的“小书记”。

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系的苏伟安是南方村的大学生村助理,半年来,俨然已成为村民眼中的“红人”。苏伟安说,虽然自己是本地人,但是刚开始的时候,村里的工作还是让他觉得不适应,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其实,苏伟安有一手绝活,就是会修多种电器,如电脑、电视、打印机等。凭着这门技术,他从一开始维修村委会的电脑、打印机,到上门为村民修理各种家用电器,很快他就和村民拉近了距离,成为村民口中的“小书记”,不仅村民之间的纠纷找他调解,村委会也很放心地让他独立完成各项工作。

苏伟安刚开始当村助理也犯了很多错,像采购时买了无用的东西;在公告文件中画蛇添足地增加几个字,结果给村委会惹上麻烦,“但是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和村民们包容了我,我也从这些错误中学到很多。”

苏伟安目前感到最自豪的事是村里不久前发生失窃事件,村委会为了增加治安人员和巡查班次而发愁。后来采纳了他的建议,配置了一套先进的治安监控系统,这样才花费两万多元,省去了增加治安队员的庞大开支,而且只需要三个人轮流巡查就行,效果更好。

“两个人改变了我”

彭琳被选聘到机场村任主任助理,到村里的第一感觉就是路远、人穷。当村官,最初她只为积累工作经验,计划踩着大学生村官加分等优惠政策跃过龙门,考上公务员,就混天过日子了。但是,一件件事情慢慢地改变了她的思想。

那是第一次到村里工作,中午下班的时候,彭琳见到一个农民:烈日当头,他就只为了卖掉那两斤多土豆,被太阳晒得漆黑而粗糙的手拿着一个冷馒头在津津有味地啃着,眼睛还四处张望着看有没有人会买他的土豆……彭琳和他聊了会儿天,知道他家就靠种地为生,菜不卖出去,生活就会成问题,而且,这都中

午十二点过了,他还没有吃早饭,为了节约钱,也只是买了一个几毛钱的冷馒头暂时应付一下。那一刻,彭琳仿佛被什么东西深深的刺痛了,原来农民朋友还生活在这般困难的境地。

刚到村里不久,彭琳经常跟着党支部书记何书记去处理一些矛盾纠纷,老书记的威望、老练、处事艺术都深深地让她折服。一次偶然,彭琳和一个村民聊天聊到何书记,这位村民跟她说,“我们的老书记到了买养老保险的年纪,却因为积蓄不够而要向别人借钱才能买。”我真的感到很意外,区区几千元钱书记怎么会缺呢?但是看看书记的老房子,看看书记平时简朴的穿着,再看看其他村的书记主任个个开小车、住好房,彭琳心里更多了一份敬仰。

篇5:向大学生村官张雪学习心得

有的人对大学生村官寄予厚望,把他们视为建设新农村的生力军,但也有的人提出质疑,认为“大学生村官不接地气、难以扎根基层”。如何回应这些质疑?还需要大学生村官制度和大学生村官自身用实际行动来回答。

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至今,在推动农村建设和发展方面做出的成绩有目共睹。例如从大学生村官成长为“第一书记”、乡镇干部的桂千金。还有广西陆川县乌石镇副镇长、陆河村党总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官梁丽娜,他们都是大学生村官的优秀代表,用实际行动和群众的满意度回应了质疑。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从象牙塔到偏远乡村的环境转变、缺乏对基层工作了解和知识储备、身份上“非官”“非农”的尴尬处境、期满后的出路问题,都是大学生村官的困扰。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大学生村官录用制度和分流导向制度,拓宽大学生村官的上升渠道,让他们“心头有梦”,充分调动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培训指导、考核奖惩、经验帮带等有效措施,帮助大学生村官“脚踏实地”,为他们的发展保驾护航。

篇6:学习大学生村官张雪梅心得体会

3月12日,张雪梅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巴中市隆重举

行,报告会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市里设主会场,各县(区)设分会场,各乡(镇)设收听收看点,12000多名党员干部参加今天的会议,现场不断响起热烈的掌声,无数听众泪洒现场。身患重病的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那么不平凡的事迹,从平凡中我读懂了张雪梅的伟大,从点滴中,我感受到张雪梅的高尚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下面, 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从以下三个方面向张雪梅同志学习:

第一、学习她把“工作不分你我,做好才是效果”作为职

业操守,解决思想方面存在的庸俗、松散、浮躁问题。解决思想庸俗,信仰不坚定,政治上不成熟,意志上堕落的问题;解决思想松懈,懈怠泄气,工作目标模糊,缺乏工作斗志,责任意识不强的问题;解决浮为名,躁为利,不分时间地点乱抱怨,不分时间场合乱谈论,不分是非曲直乱发泄,思想不纯洁,灵魂不清洁的问题。扎扎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全部的爱献给广大民众。

第二、学习她“如果有一天我真的离开了这个世界,我最

大的遗憾就是为群众做的事太少了!”这种大公无私、默默奉献的精神,作风方面存在的宗旨意识缺失、岗位意识缺失、吃苦意识缺失的问题。解决公私不分明,个人利益至上,特别是当公与私发生冲突的时候,没有公大于私,公战胜私的勇气和魄力的问题。解决真干事少空吼多,对人没有真情谊总是带着假面具,在做人上不做真丈夫偏要做假好人,在对事上不敢真批评,在执行上真动作少敷衍多的问题。解决服务意识淡薄、不知道该为谁服务,服务手段缺乏,不知道怎样服务,服务态度不好,语言生硬,不够耐心细致的问题;解决岗位意识不强,工作责任心不够,工作作风漂浮,不按时上下班,上班无精打采,不在状态,不虚心、不安心、不用心的问题;解决执行力不强,不思进取,占位子、守摊子,遇到矛盾绕道走的问题;解决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愿下村,不敢下村,怕苦怕累,贪图享乐,关心群众冷暖疾苦少,疏远与群众联系,对解决一些特殊困难群体实际问题的措施不力,害怕解决具体问题等。以“亲情式沟通、算账式对比、参与式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群众工作法严格要求自己。

第三、学习她“我要用笔,记录下自已同癌症抗争点点滴滴,告诉世人——癌症并不可怕!”这种直面困难、坚强乐观的执着追求,治好“两种病”。一是治好平安病。治好求稳怕乱、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停步不前、不求干得好只求过得去,不思进取、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现象。二是治好麻木病。治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意识麻木的现象;治好缺乏政治敏感性,只占位子不守摊子,得过且过,执行政策不力的现象;治好缺乏工作紧迫性,主动作为意识差,不思上进,碌碌无为,麻木不仁的现象。彻底改变“见到好事就上,遇到困难就让”的工作作风,做到面对困难不低头,面对逆境不折腰,始终以昂扬向上、坚强乐观的精神风貌面对生活和工作,努力

篇7:向大学生村官张雪学习心得

今年我院组织了护理安全学习,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不仅开拓了视野,而且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更新了观念,使工作思路更加清晰明确。作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一名护士,学习期间,我总结了如下心得体会:

一 转变服务理念,全员培训动员。工作人员要不断地学习护理安全有关的理论知识及工作标准要求,更新自我的服务理念。科室工作人员一定要认识到该工作的重要性,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摒弃以往等、靠思想,共同探讨制定下收下送的具体实施方案,主动出击,专人负责,有求必应。为临床工作赢得时间,满足临床各项需求,真正做到为各科室提供优质、高效、充足、安全、快捷的服务,提高临床科室的护理满意度。

二 重视科室文化建设,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为了打造CSSD护理品牌,做深、做细这项工作,开展“责任高于一切,忠诚重于能力”为主题讨论会,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实行“服务诚心、接待热心、解释耐心、事事尽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把科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以满足各科室对供应室所提供的各项消毒灭菌服的需要。

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 每月派专人到临床科室征求意见,了解临床科室对所供应物品的使用情况及需求;了解专科器械使用情况并掌握专科器械的结构、保养、灭菌方法,专人负责,确保及时供应。记录科室反馈情况,归纳总结,发现问题,一定要在科室开会中及时解决。以确保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进行,真正为临床的一线工作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

四 提高了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 消毒供应室在开展此项活动中始终坚持以“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积极地为各科室提供优质安全护理服务。为实现医院感染安全管理,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保证了临床多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的灭菌质量。

提高护士整体素质优化护理队伍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的医院的声誉。因此,我们着重提高护士的理论与技术操作水平,加强护理人才培养,为了做好护士的在职继续教育工作,我们定期开展业务学习活动,每季度对护理人员进行一次理论与护理操作考核。

六 加强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的学习。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纵规程,不断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质量监控措施治理,加大关键质量控制力度,科室建立质控小组,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和各环节质量治理,把质量题目消灭在萌芽状态,消除和减少隐患的发生。

篇8:教师向学生学习

一、向学生学习是教育民主与科学的必然要求

就知识、能力、阅历等而言, 教师显然在学生之上;但就道德而言, 却很难说教师就一定比学生高尚。须知“人之初, 性本善”, 在很多方面, 学生要比我们纯洁得多, 可爱得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教育的过程并不是外加给学生“美好道德”, 而是让学生尽可能保持童心的过程。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放弃了对学生的教育责任。保持学生的童心, 发展学生的个性, 培养学生的能力, 都离不开教师的教育。但这种教育, 不应是教师的居高临下与学生的俯首帖耳, 而应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再明确一点说, 就是民主的教育, 就是教师在向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育学生。

向学生学习, 是教育走向民主的必然要求。陶行知先生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呼唤过:“我们希望今后办训育的人要打破侦探的技术, 丢开判官的面具。他们应当与学生共生活、共甘苦, 做他们的朋友, 帮助学生在积极活动上行走。”“人只晓得先生感化学生锻炼学生, 而不知学生彼此感化锻炼和感化锻炼先生力量之大。”“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 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这样告诫青年教师:“只有当教师在共同活动中做孩子们的朋友、志同道合者和同志时, 才会产生真正的精神上的一致性……不要去强制人的灵魂, 要去细心关注每个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 关注他们的特性、意向和需求。”

向学生学习, 就是还教师以真实, 还教育以科学的过程。当我们以学习的态度, 以质朴、真诚但不乏缺点的“真人”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时, 学生就会把我们当做可以信任、可以亲近的朋友, 而朋友般平等的感情, 无疑是教育成功的前提。所谓“还教育以科学”, 就是面对现实中弥漫的“假教育”, 教育者以自身的诚实一方面破除着“假教育”的负面影响, 同时又以真诚培养着真诚。言行一致, 表里如一, 自己不相信的绝不教给学生, 勇于向学生承认自己的过失, 这应当成为教育工作者起码的职业道德。难怪, 始终为教育民主而大声疾呼的李镇西老师也是童心教育的亲身实践者!向学生学习, 即使从教育科学的角度看也是对学生最有效的教育。学生从教师身上, 看到什么叫“人无完人”, 什么叫“知错就改”, 什么叫“见贤思齐焉”……教育者对自己错误的真诚追悔和对高尚人格的不懈追求, 将感染着、激励着学生在人生的路上不断战胜自我, 一步步走向卓越。

二、向学生学习是提高教育教学实效的要求

一些高明的教师, 在遇到难点或重点时, 往往把球“踢”给学生, 让学生当学生和老师的老师。学生为了当好老师, 必然要费尽心机。学生在充当教师的过程中, 陡然升起一种自豪感, 从而产生责任感和自信心。这样留下的印象自然就会深刻许多。在强烈的动机支配下的学习效果, 是消极被动状态下接受知识所永远无法比拟的。

山东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最大的成功在于, 教师敢于将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 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者, 而是以民主开放式的思想和行动去开启学生的智慧。在他们的课堂上, 没有讲台, 没有权威, 没有高高在上的老师, 更没有滔滔不绝的单向讲解, 而只有师生间无所不在的双向交流, 老师更多地是在认真的倾听与适当的点拨, 从而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的“导师”和知识建构的引路人。正是由于教师让出了课堂的“霸主地位”, 师生之间成为合作、互助、学习的关系, 才使其课堂教学能够结出如此的累累硕果!

三、向学生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反思与学习。古人云:“教学相长也。”如果“教”离开了“学”, 不学而“教”, 那么“教”便会陷入十分窘困的境地。因此, 教师必须在教的同时不断加强学习。学的途径很多, 如书本、报刊、生活等, 但由于教学工作的特殊性, 最能见效的还是首推“教”的主体向“学”的主体——自己的教学对象学生学习。只有我们低下身子以学习的态度对待学生, 才能真正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与行为, 才能以学生的视角来审视与拷问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也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真正成为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者。同时, 向学生学习也才能增强教师的学习紧迫感与自身专业发展的使命感!

新课程努力突破由“学科中心”所必然导致的“教师中心”、“教科书中心”、“课堂中心”, 提倡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 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转变学习方式。可见, 教师向学生学习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而课程改革也为教师向学生学习提供了大的背景条件。

教师向学生学习要真正从理论落实到实践, 从理念变为行动, 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对自身的传统角色定位必须有根本的改变。

教师向学生学习, 意味着教师必须“走下神坛”, 走到学生中来, 走近学生的生活, 走进学生的心灵, 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平等首席”。也就是说, 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 是一种享受, 进而实现教师由权威向非权威的角色转换。为此, 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 与学生共建课堂, 一起学习、快乐与分享, 实现教师由导师向学友的转变;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 还要交换信息, 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 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 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从而实现教师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的转变;课堂教学中, 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 让学生解决问题, 它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因为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 就是对教师的挑战, 也是教师向学生学习的最好机会, 开放的课堂中, 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成为应战者, 进而实现教师由挑战者向应战者的转变;教师应允许学生缺点的存在, 允许奇才怪才的发展, 应给学生引路, 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 多一些爱心, 多一些对问题学生的理解与关怀, 实现教师由园丁向人生引路人的转变。这样, 我们将学生变成“教师型学生”的同时也将自己变成“学生型教师”。

除此以外, 教师必须给学生以时间, 还学生以充分的话语权。那种独占课堂45分钟的教师是不可能向学生学习的。只有让学生充分表达, 才能发现其思想的火花, 才能激活教师的思想, 进而引起师生的思想共鸣, 达到提升自己思想的目的。

教师还必须给学生以空间, 主动为学生搭建活动的平台, 给学生以展示其创造性思维与活动的机会。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属于全体同学, 其黑板再也不是教师的专有“领地”, 而是全体同学与教师共享的地方, 全体同学也可以在这个原本神圣的地方展示自己独到的见解与风采。这样, 师生才能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教师向学生学习, 不仅仅是向那些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学习, 而且应向那些后进生学习。有的教师对向后进生学习, 往往信心不足:他们不给自己制造麻烦已不错了, 他们身上又有什么东西值得学习呢?尽管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但这种想法却是失之偏颇的。后进生并非一切方面都差, 他们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而这些闪光点则会对教师的思维有某种启迪, 对教学工作有较大益处, 教师应加以留心, 加以发展, 加以学习。教师应充分重视“差生”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提出的看法和意见, 了解他们的学习心理, 这对于根据他们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 改进工作, 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是颇有益处的。

美国社会学家在《孤独的人群》中指出:传统时代是年轻人向老年人学习, 工业时代是同辈人彼此学习, 信息时代是老年人向年轻人学习。教师作为学生年龄上的“长者”向比自己“年轻”的学生学习, 正是时代的要求。

篇9:大学生村官学习心得

为期一周的培训紧凑灵活,课程安排包括理论讲授、实地考察、分组讨论、经验交流等方式,学习了农民精神培育、强农惠农政策解读、创业意识与理念、互联网思维下的营销变革、专业合作社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建设、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形势与任务;实地现场观摩培训基地及遵义市湄潭县新农村建设发展现场、生态文明经济区发展情况,重点参观了解湄潭县兴隆镇田家沟村新农村建设情况、万亩茶海种植基地发展情况和阳春白雪茶叶加工公司企业文化建设;100名学员分为五组对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讨论,交流自身工作方法、创业经验及发展规划;同时也进行了创业实操和训练,优秀村支书、大学生村官经验交流。培训时间虽然不长,但增长了见识,感触颇多,对我日后开展工作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一周的学习,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增长了见识。参加此次培训,自己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从刚到培训基地的那一刻起就触动很大,拿自己任职的村与核桃坝村来比较,差别很大。核桃坝村这里不像是在农村,而像是在旅游休闲庄园,这里环境优美、交通方便、街道卫生整洁、经济发展水平高,这里因茶出名,因茶富裕,全村发展围绕茶叶,种茶、制茶、售茶、茶旅游等等。还有离培训基地不远的兴隆镇田家沟村,通过实地参观田家沟新农村建设,见到幢幢小洋楼、宽敞水泥路、丰富多彩的村民文化生活图片资料,给了我们新农村建设的方法和经验,也给我们留下的诸多思考。

二、坚定了信念。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开展工作会遇到更多的困难,有时下村民小组开展工作,和村民交流沟通,他们会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我,怀疑我们不能干好农村的工作。通过此次培训交流,我看到了许多优秀的大学生村官们一如既往的扎根农村的决心,特别是贵州毕节优秀大学生村官周靖农村工作成绩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想在未来的路上,我一定会坚定信念,克服困难,扎根农村,服务基层。

三、收获了友谊。云南和贵州两省100名大学生聚在一起,相互交流经验。大家凭借自己任职村的优势,发展各种产业,有牛羊养殖的,有茶叶种植的,有柴鸡养殖的,有有机蔬菜种植的,也有药材种植的等等,通过一周的时间相处,尤其是学员交流讨论活动中,大家都介绍自己发展的产业,交流自己创业故事经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进步。每人交流一个经验,多少个学员一起交流,就可得到多少个经验。一周的时间不仅学习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相互间也交流了工作经验、创业经历。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我的手机电话薄里多了号码、QQ里多了好友、心里多了满满的友谊。

四、充实了自己。整个培训课程安排得紧凑,张晖老师的创业意识与理念课程,用模拟创业办公司的方式方法为我们讲解有关大学生村官创业应该考虑和注意的事项,并利用创办帽子公司这样一个创业实操与训练让我们真真实实地感受创业的艰辛和取得成绩后的快乐,从中我有几点感悟:一是创业不能畏首畏尾,不能精于算细账,需要有魄力,机遇来了要勇于抓住;二是作为大学生村官创业要立足任职村实际,选好项目,同时要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解决启动资金问题,保证后续发展有基础;三是创业需要团队,单打独斗不能长远,要善于运用“村三委”和“大学生村官”这两个团队的力量;四是创业要密切关注市场动向,研究市场需求,运营依市场而改变。刘英杰老师的农民精神的培育给了我一个全新的思路,农村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培育农民精神,避开农民的缺点方能做好农民工作,促进农村发展。百度营销师杨博老师的讲解让我打开了农产品销售多渠道的思维。刘登高老师农民合作社创办的知识讲解给我指明了创办农民合作社的方向,给了我“携手创品牌、抱团进市场、带头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思路。两路口村党总支书记唐书浪、毕节市优秀大学生村官周靖交流给我们的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以及工作经验,增强了我们农村工作的信心。特别是唐支书留给我们的三个问题-“上任前想到了什么?在任间干了什么?离任后留下了什么?”引人深思。

篇10:大学生村官学习心得

“岗位培训”,让技能“过得硬”。

每年县委组织部要对新聘大学生村官进行岗前培训,把大学生村官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计划,针对大学生村官岗位特点,以涉农法律法规、支农惠农政策、村级事务管理和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分层分类开展培训,实现能力素质和知识储备的有效对接。采取专题讲座和参观考察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大学生村官“回炉”专攻农业知识,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此外,结合大学生村官工作实际,将培训课堂搬进农田,转到项目建设、调解村民矛盾的现场,利用“导师帮带”模式让大学生村官学到了农村工作的真经。

“人文关怀”,让身心“留得住”。

在大学生村官岗位分配时,按照“便于工作、利于管理、适宜生活、保障安全”的原则,吸纳镇(中心)党(工)委的意见建议,考虑任职村的需求,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做到人尽其用。在生活上,按时足额发放生活补贴和安置费,及时办理养老保险、医疗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及时了解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做到思想上解困、工作上减压、生活上关心。建立了大学生村官QQ群,经常性开展热点话题、农村工作和政治思想方面的在线讨论交流,帮助提升能力水平。

“联系帮带”,让工作“干得好”。

建立大学生村官“3+1”帮带制度,由1名镇(中心)班子成员、1名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镇(中心)干部、村支书(村主任)分别联系1名大学生村官,结成对子,传授农村工作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帮助大学生村官转角色、提能力。注重压担培养,根据专业特长和自身特点,安排参与村(社区)中心工作和处理一些急、难、险、重工作任务,把他们培养成为村务管理型、致富带头型、科技服务型人才。注重锻炼培养,结合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和全县“百千万”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引导他们“多敲群众门”、“多走田间道”、“多问农家事”,在实践中发挥才智、历练本领、增长才干。

“拓展平台”,让优秀“流得动”。

篇11:大学生村官党校学习心得

一、注重思想培养、增强党性意识、加强职业观念

两个月的学习培训,充分使我对党、对大学生村干部这个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是对党,我更加坚信我们党的领导。我们党已经成立八十七年,在全国执政五十九年,拥有七千多万党员,党的自身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党的十七大指出,我们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自身建设的主线。“打铁先得自身硬”,中国共产党要担当起带领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使命与重任,首先要把自身建设好。这就需要固本培元。不仅要巩固自身本来好的东西,还要把这些好的东西发扬光大。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她的“本”和“元”就是她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之中,从“两个务必”到“求真务实”,从“群众利益无小事”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种崭新的形象与氛围越来越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拥戴与支持。因此,我们要坚信共产党的领导,确保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毫不动摇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

二是通过两个月的学习培训,使我更加热爱大学生村干部这个职业。大学生村干部是个新兴的职业,他区别于以往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十七届三中全会党中央把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工作中来,是我们党关注农村问题、发展农村、发展民生的重大举措,中央有关部门已经作出部署,从2010年起,每年选聘2万名,连续5年共选聘10万名大学生到村任职。解决“三农问题”,使农业由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农民由传统农民转变为现代农民,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农村和农民迫切需要有现代知识、现代思想、现代眼光的新农村建设者。另一方面,在基层和工农一线培养锻炼干部,是党的干部工作的一贯方针和优良传统,加强基层干部的素质,加强年轻干部熟悉了解基层工作的经验,了解民生,了解国情、民情。大学生到农村“做官”,应该说是时代的呼唤,农村、农民的期盼,是国家对大学生的殷切希望。“大学生村干部”不仅仅是个职业,更加是个事业!祖国需要我们、农民需要我们,农村是大学生施展才能的舞台,是我们青年一代实现自身价值的地方。

二、深入理论学习、培养基层工作能力

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十分重视我们大学生村干部班的培训工作,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作了精心的设计。此次村干培训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针对农村基层工作所涉及的内容为重点,以培养我党年轻基层干部、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等工作、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探索培养新兴具有基层经验的年轻干部的新途径为根本目的,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考查相结合,使我们每一位学员都能从此次培训中有所收获。就我个人而言,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我的理论知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一是通过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深入学习,我已能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上掌握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重大命题,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明确了其历史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今天,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明确其历史定位,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的迫切性,对于统一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在全面分析我国当前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和基本国情、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积极吸收人类现代文明成果、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基础上得出的新结论。科学发展观是对共产党执政、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二是通过《国际金融危机与河南经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河南经济发展》了解了河南的经济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更加深了我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认识,明确了今后我对所在的郑州高新区的建设和发展的目标。通过《物权法》、《法律与民俗的冲突与平衡》、《我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河南的农民工问题研究》、《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与思考》等课程的学习,使我更深入的掌握了在基层农村工作的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增强了处理农村工作的能力,培养了成为复合型管理人才的素质。为今后更好的服务“三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研讨,我对如何提高我党基层执政水平有了新的认识。基层农村工作对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有更高的要求。作为大学生村干部首先必须端正态度,只有在主观意识上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努力工作,尽职尽责。其次,农村也是创造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开拓视野,让我们真正把身放在农村,把情系在农民,把心放在发展上去,加强学习、加强锻炼,得到迅速和健康的成长。特别是省委副书记、省长郭庚茂同志在开学伊始给我们做的生动的报告,更加深了我对我省发展的认识,增添了我们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更加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省长孔玉芳同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叶青纯同志等领导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我们做的重要报告,更加使我珍惜本次学习机会。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加强研讨、坚持了选修课和远程报告的学习。注重个人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三、加强实践、认真警示、增强党性素养

在社会实践方面。省委党校在对我们学员进行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还为我们安排了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3月20日清晨,我们村干班在省委党校张主任及班主任的带领下来到了新乡,对刘庄和京华村进行了为时一天的参观考察。学习了解了他们的发展模式和情况,村民的好书记史来贺同志的那种“一心为公、全新全意为村民,一生心系刘庄,关心群众,勤劳朴实,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深深感动着我,今天的刘庄,是史书记51年担任刘庄村书记取得成绩的最好见证……

在郑州市少管所进行的警示教育,三个曾经我党的高级干部通过现身说法,曾经人民的公仆、党的好干部、因为不洁身自好,而成为今天的人民罪人,不仅辜负了国家、党、人民的信任和培养,更加伤害了自己的亲人,使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给我们做了一次深刻的警示!

在省委、省政府开展的“讲、树、促”活动中,我们村干班集体去兰考县参观学习了焦裕禄同志的生前事迹。再次加深了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努力成为“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焦裕禄似的好干部。认真响应党的号召,牢记主席的教导,努力成为服务基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排头兵。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全面发展。

四、掌握本领、提高素养、服务“三农”

通过本次的培训更加使我认识到,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干部,是新的条件下的新生事物,对提高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被选拔到农村做“村官”的大学生,如何能够更加健康茁壮地成长?通过对大学生“村官”管理教育工作的实践,大学生村干部应具备以下的素养。

1、坚持面向实践,实现社会角色的转变。

在大学时期,大学生都是朝气蓬勃的青年、意气风发的学生,学习是每个人的主要任务。从莘莘学子到农村干部,首先是进入新的社会角色。不管过去学的是什么,现在担负的都是农村干部这个角色,面对的是农业和农村工作,所以要扑下身子尽快投入新的角色,适应新的环境。其次是接受新的任务。目前我们国家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有知识、有技术的大学生到农村这个广阔天地发挥自己的才能。需要每个人摆正位置,尽心尽力,尽责尽职。不但要学会在工作中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还要勇敢地担负起社会责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从高从严要求自己,尽心尽力干好每项工作。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坚持面向实践,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和提升为工作成果,是每个大学生“村官”必须具备的能力。

2、坚持学以致用,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大学生“村官”走上岗位以后,首先要对自己所任职村的经济、地理、人文等情况展开深入的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把自己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理清思路,发现问题,尽快熟悉村级组织运作机制,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在思考和处理问题特别是重大问题时,要有远见卓识,不要目光短浅;要三思而后行,不要随心所欲;要锻炼自理能力,克服依赖思想;要理性、理智,不要盲目和感情用事。要加强道德和法制观念,做事要有责任心,要考虑到行为的后果,不做鲁莽草率的事情,使自己由“成人化”向“成熟化”转变,思维由感性向理性转变。

3、坚持深入基层,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篇12:中小学应当向大学学习什么

中小学与大学的纷争

当前, 中小学与大学的纷争主要集中在高中与大学方面。高中和大学是紧密相接的两个学校教育阶段, 因其在学生成长等方面的重要性而备受社会关注。高中既是基础教育的一个出口, 又是大学的一个入口;既表达着基础教育的结果, 又肩负着向大学输送合格学生的使命。对高中教育、大学教育以及人才与高考选拔等方面问题的社会批评和不满, 使得高中与大学之间彼此指责之声不绝于耳。其焦点主要体现在学生品行、人格、创新与实践能力、心理健康、身体素质等方面。例如, 大学指责高中德育乏力、学生缺乏独立自主性、实践和创新能力差、高分低能等等;高中则以大学的教学、管理乃至组织、结构、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指责大学将高中百里挑一选出的优秀学生培养不力, 质量不高。

对于高中和大学的纷争, 目前, 我们一方面从高中与大学的中介环节——高考进行了改革探索, 在高考制度、机制、内容、目标等方面进行了尝试, 如大学自主招生等;另一方面从高中和大学两者本身进行了改革探索, 大学从规模、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调整, 例如大学的扩招、合并等等。高中从实施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等方面开展了系列改革, 改变高中片面追求升学率等现象。然而, 当前各方面的改革不尽如人意。据有关媒体透露, 大学自主招生后, 一方面遇到政策和操作方面的困难, 另外诚信问题以及学生素质问题仍是大学抱怨的焦点, 有的甚至指出“确实没有太多能力特长突出的学生以供学校挑选, 在这种背景下, 以学习成绩为基础的选拔不失为稳妥之举。”于是, 拥有自主招生权的大学竞相举办选优考, 提高“门槛”, “自主招生”几乎变成“小高考”。大学自身的改革在人力资本理论的影响下, 尽管规模和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但发展速度与稳定性、长期目标与近期目标、数量与质量、公办与民办、国家化与民族化等等的矛盾期待解决;微观层面,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专业目录化和专业灵活化、课程体系的规划性与人才发展的自主性多样性、教育的人文性与功利性等矛盾也不容忽视。高中的问题更为突出, 目前素质教育推进如履薄冰, 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状改变不大。

大学对中小学的影响

第一, 教学与课程及其管理方面。教学与课程改革同是中小学和大学改革的永恒主题。当前, 大学的自主学习, 尤其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模式深刻影响到中小学的教学。中小学的研究性学习无论作为一门课程、学习方式, 还是一种理念都带有大学科学研究的明显印痕。同时, 自主合作学习及学生管理中的“引领制”还深受大学导师制的启发和影响。目前, 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改和高中正在推进的课程改革更密切了大学与中小学的联系。一方面, 大学专家开始走进中小学校进行课改引领;另一方面, 在课程实施中, 大学的学分制、选修课制以及社会实践等, 也开始出现在义务教育和高中的课程与教学管理中。

第二, 在学校制度建设方面, 大学重视科研、社会服务功能, 倡导的自治和自主地位以及开放型管理组织制度等都深刻地影响到中小学的学校制度。科研是大学的灵魂, 科研工作、研究型专家学者、研究型大学历来备受推崇。目前中小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教科研处”“科研型教师”等称谓替代过去“教研工作”称谓, 并提出“科研兴校”, 突出科研的功能和地位, 争取课题立项、校本研究等方面, 就足以看出大学科研对中小学的影响。社会服务是大学的重要责任。尤其是近代大学走出“象牙塔”的束缚, 直面社会生活, 成为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 在知识创新、传播、保存, 文明的传承进步, 人才的培养发掘, 科技的发展更新, 国际文化交流沟通等方面为社会提供着更多更广的服务。目前, 中小学学校制度改革趋向之一, 正是从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方面探讨现代学校制度改革。其主张一方面向社会提供开放式服务, 加强社会参与, 强调社区是学校管理和建设的参与者, 认为社区是学生的校外学习环境, 要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育人模式;另一方面, 认为学校是开放化的学习机构, 强调学习型学校建设, 使学校成为社区学习中心, 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虽然中小学不可能在开启智慧、追求真理、传播知识、弘扬文化等使命上像大学那样具有无与伦比的地位, 但在终身学习理念下, 也无法置身于大学社会服务思维的影响之外, 可以说, 目前中小学强调社区建设功能也正是大学社会服务功能的泛化。大学的自治权利和自主地位是大学的本质, 也是大学自身成功改革与发展的规律使然。目前, 大学的学术自由、教授自治以及相对于国家、政府、市场的独立自主性深深影响着中小学学校发展, 例如教师委员会自治组织、政府行政职能与学校教育职能的分离与新型政校关系的建立、校本管理机制的建立、学校依法自治的民主管理运动、教师教学科研自主权的谋求等深受大学的影响。

大学风骨对中小学发展的启示

大学是能深刻影响中小学发展的。大学和中小学都担负着培养人的使命, 有着骨子里一脉相承的天然的密切联系。当前, 大学的理性、独立、自由、宽容、开放、民主、批判与创新精神等品质对中小学发展有着有益的启示。

其一, 大学最具理性。每每走进大学就有一种被解放灵魂, 又被催发理性的冲动。大学是人类极度渴望理性并且长期坚持守护理性的产物。现代大学在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形成过程中, 理性无时不贯穿其中, 恪守理性是大学发展遵循的至高原则。在高等教育哲学里, 大学被视为理性的产物与工具, 是探索高深学问和真理的场所, 且不计功利得失地、独立自主地探索纯粹的知识学问。这就是大学的气质, 一种有别于其他场所和机构的神韵之源。知识与理性在大学的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中始终是基本材料和工具, 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始终以知识和理性为基本活动。理性既是一种方式、精神, 又是大学本体的存在, 可以说大学就是执著追求理性的结果。因为有了知识和理性 (尤其是大师) 大学才更像大学。在大学里, 知识和学问具有超强的合法性, 是分配资源、待遇, 调整教师身份的权威机制。这启示我们学校就是崇尚知识与理性的地方。这对目前中小学改革与发展很有启示意义。原来以为有了教材、教师、学生这三要素就是教学, 有了教学的地方就是学校, 现在看来这远远不是学校的本质特征, 而张扬理性精神, 追求知识与理性, 无论是从价值观还是方法论上看都应是中小学改革与发展的根本和关键。一所学校无论特色多么鲜明, 内涵多么丰富, 一旦没有了对知识与理性的追求, 没有了对人才成长的渴望, 那么学校也就不再是学校。这是中小学改革与发展需要关注的永恒主题。

中小学的功能主要体现为教育教学。中小学理性精神主要体现为教育教学及其管理的理性。中小学教育教学与管理理性的不足, 一方面表现为我们熟知的科学精神不昌, 经验主义大行其是。另一方面, 长期以来, 中小学受政府、社会的影响甚重, 以致遗忘甚至丢失了自身理性精神的秉持, 过度强调适应政府和社会的需要, 甚至出现过学校政治化、产业化的倾向, 使得中小学深陷社会的尘嚣和功利中难以自拔, 或在各种社会思潮中风雨飘摇。许多知名的历史名校之所以风雨百年而不衰, 就是由于有理性精神的支撑, 可以说理性精神才是学校大厦的支柱。在此笔者并不否认政府、社会、市场对学校发展的影响, 也不否认学校改革与发展适应政府、社会需要, 这些都是外在方面的因素, 它们强调的是学校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社会化、标准化, 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教育教学与管理理性主张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个性的人;主张探索知识与真理;主张实施素质教育;主张学校自治;主张遵循教育教学的本质和规律, 使学校成为纯洁的真理圣地和知识殿堂。理性才是推动学校发展和维系学校存在的根本内因。其实, 学校教育也就是政府社会外在功利因素与内在理性精神的协调统一, 正是由于学校社会化与个性化、标准化与多样化的悖论存在, 才使学校充满着矛盾和活力。目前, 新课改应该说是从课程与教学方面纠正过去理性不足而政治和社会功利功能过重以及唯经验主义盛行的一种努力和尝试。

另外, 当前中小学理性还存在异化为服务应试的工具化倾向。多少年来,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弦一直紧绷着, 成为撞击的是非地带, 尽管几经努力, 却几乎很少有实质性的突破。理性精神 (如创造性、综合素质、个性发展等特征) 未能体现出来。中小学理性异化实质上是过度追求适应和服务社会的结果。过度依附于社会和政治体制, 独立性不高, 教育教学理性得不到彰显和弘扬。一方面, 由于没有超越世俗生活的地位, 仅仅服务于具体的功利现实需要, 实用主义弥漫, 意识形态僵化, 理性精神枯萎。与之相适应的灌输式教学便成了最好的选择, 以致教师和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不高、视野狭隘、思维古板、悟性迟钝。另一方面, 由于学校没有成为社会 (社区) 的文化中心, 造成了活力的缺乏, 带来理性精神不昌的恶性循环, 学校只是单一的服务于应试的机构, 丧失了育人的广泛基础。

其二, 大学最具批判与创新精神。大学是探索高深学问和普遍真理的场所, 是创新精神的具体体现。原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 大学就是传递深奥知识, 分析和批判现存的知识, 探索新的学问领域。譬如, 某事件、政见或现象在社会市井中无关紧要、习以为常, 可到大学里就会被批个淋漓尽致, 骂个狗血喷头。甚至连别的国家开个会、发表个言论都会震得大学教授和学生们涌向街头, 这就是大学。大学, 决不只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学堂, 而更是人们质疑、批判、否定、更新知识的自由殿堂。大学里没有什么清规戒律, 没有禁区, 什么都敢批判, 什么都敢创新。大学里没有什么不敢说的, 也没有什么不敢做的, 甚至连死都不怕 (教授跳楼、大学枪击事件不就时有发生吗) 。一切人们习以为常的学说、理论、思想等都会在大学里被深究、批判、颠覆、创新, 这成为大学思想活力和生命蓬勃的源泉。据统计, 在国家的科技创新成果中, 来自大学的比例占据一半还多。古今中外的大学都说明许多新的思想、科技都发源于大学。这对中小学很有启示意义。虽然中小学不具备大学那样的资源条件, 也不必过分强调批判与创新的功能, 但由于中小学面对的是迅速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 因此, 其担负的使命并不逊于大学。培养批判创新精神应是中小学发展的生命活力的源泉。中小学培养学生的批判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批判创新的意识方面, 包括问题意识、质疑意识、发散思维、挑战性、冒险性等方面。目前, 在中小学的教学与管理中, 学生的批判创新精神还没有被充分重视, 甚至还被统一化、标准化、模式化的思维和做法遮蔽,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其三, 大学最具独立、自由、宽容、民主、开放精神。这是大学理性和批判创新精神的土壤和温床。现代大学不屈从任何外在权威和诱惑, 具有相对于国家、政府、社会、市场的自主性。大学的信念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无条件地追求真理。大学里, 教授们在研讨会上批你、校务会上骂你, 会后照样是同事, 是朋友, 即使争论得面红耳赤、头破血流, 也不肯附和你的观点;教授们宁肯徒守四壁、特立独行, 也不肯摧眉折腰, 躬身屈体;教授们可以抽烟, 可以喝酒, 可以骂市长, 但骨子里却透出一股超凡脱俗的儒雅、理性、自由、宽容。大学里, 哪怕是墙角钻出的一棵小树都有它自由的空间, 哪怕是树枝上的一个蜂巢都有它存在的理由, 这就是大学。大学是自由表达和争论、独立思考、独立行为的地方。大学具有高度的自治权利和自主地位, 教授们具有高度的学术自由和学术自治。

大学的独立、自由、宽容、民主、开放精神启示我们:学校是文明之所, 应自觉高居于世俗生活之上, 不屈服于特定利益群体, 不做物欲的傀儡;学校还是精神自由成长的地方, 同时, 精神所具有的超越性, 使学校亦应是一种抑制物欲、给人超越现实的精神提升的地方。学校应立足于生命的独立自由成长, 精神人格的升华, 做社会 (社区) 的活力之源、智慧之所。衡量一个学校不是看它的升学率、物质条件, 其核心还是内在的精神品质。有了这种精神品质, 能让人自主获得智慧, 获得幸福, 获得旺盛的生命力、创造力。

目前, 中小学校的主要问题是官僚化体制普遍存在。由于学校具有行政级别, 一些地方的教育行政官员大多是按行政级别被安排到相应的学校做校长或副校长等职。同时, 由于校长是行政指定的, 对学校的教师而言, 校长的产生于他们无足轻重。一者他们没有参与的平等权利, 再者即使他们是优秀的教师或教育管理者也很难挤上校长这一职位。因此, 许多学校缺乏真正的教育专家型校长。政治家和官员办学替代了教育家办学, 不但使得教师的民主意识丧失殆尽, 教师的自治权利和自主地位被搁置, 甚至连教师的人格尊严也被磨灭。长期以来, 不但造成了学校理性精神的不昌, 还造成教师丧失独立的思想和判断, 失去头脑, 失去灵魂, 瓦解了学校应有的独立、民主、自由、开放的精神品质。学校是平等、自由、民主、开放的精神之所, 每一个人、每一种思想、每一个观点都是自由的。这样才会有独立的创造和思想的生命力。

上一篇:浅谈幼儿的家庭教育下一篇:布鞋随笔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