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简历

2024-04-13

机电一体简历(共14篇)

篇1:机电一体简历

姓名:xxx

国籍: 中国

无照片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壮族

户口所在地: 清远

身材: 156 cm 47 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6 岁

培训认证: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工业/工厂类:采购员、采购助理

工作年限: 8

职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 随时

月薪要求: 20xx—35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广州市某电子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20xx—06~20xx—06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电器 ,电子,通信设备

担任职务: 自主经营者

工作描述: 公司产品营业销售、客户跟进、货款结算等一系列工作跟进。

公司名称: 某电机(香港)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20xx—10~20xx—04

公司性质: 中外合资

所属行业:电器,电子,通信设备

担任职务: 采购员

工作描述: 依据生产计划部门的生产需求作成采购订单、下达订单、跟进订单交货期、到货确认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广州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11~20xx—09

公司性质: 中外合资

所属行业:电器,电子,通信设备

担任职务: 生产计划员/成本管理员/采购助理

工作描述: 依据营业部的营业需求作成生产计划,对生产进度进行跟进及合理安排生产在库品

离职原因

背景

毕业院校: 清远市技工学校

最高学历: 中专

毕业:20xx—07—01

所学专业一: 机电一体化

所学专业二: 日语

受教育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20xx—02

终止年月:20xx—01

学校(机构) 专 业:华南师范大学日语大专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语言能力

外语: 日语 一般

国语水平: 良好

粤语水平: 良好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本人对相关部门间的协助沟通流程运作有一定的了解,熟悉生产计划的作成、生产物料的安排、生产进度的跟进及生产在库品的合理安排管理较熟悉。

详细个人自传

希望工作地区:广州市

篇2:机电一体简历

姓 名:

出生年月:1988年3月

毕业院校:曲阜行知学院

学 历:无

联系电话:

性 别:男

政治面貌:团员

专 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手 机:

电子邮件:

教育经历

8月-12月 曲阜行知学院就读于

数控调试与维修专业

在校奖励情况与实践经验

校内实习:1数控车床、铣床、普通车床操作 2车床装配与维修 3实物测绘与制作 校外实习:现已组装GSVM5030立式铣床光机十 余台及电气柜

技能水平

掌握了KND/GSK/FANUC/西门子等系统的数控编程与操作,CAD绘图与设计,电气控制,PLC控制及PLC编程语言,车工、钳工操作,

机电一体化简历

现已掌握了数控机床的精度与调整、盘接数控机床电气柜以及整机调试。

并掌握了恒压供水的工作原理及安装与设计。

自我评价

我是一名大专学生,学的是数控调试与维修专业,我对这一专业充满了热情、信心和向往,虽然对专业知识还有点欠缺,希望走到工作岗位来丰富自己的学识,让自己的技能得到升华。

求职意向

篇3:机电一体简历

关键词:机电接口技术,机电一体化,发展

一、机电一体化系统组成

单纯的机械技术只能形成纯机械产品, 机械技术与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结合后就能够生产出具有机电一体化特征的多功能机电一体化产品。

机电一体化系统由五部分组成, 分别是动力源、控制系统、传感器、驱动系统、和执行机构。机电一体化的组成部分都有各自的分层, 例如动力源和驱动系统以及传感器组成的驱动反馈层, 有控制系统控制整个系统的控制措施, 而执行机构则为直行车。机电一体化的系统运行是按照控制层获得命令将信息放大驱动反馈给执行层, 执行层执行命令动作后将结果经过驱动层反馈给控制层。

机电一体化系统内部之间的信息和能力的交互和传递是通过各种机电接口来实现的, 不同的机电接口有不同的用处。接口可以起到连接作用, 能够将每个子系统的特性和优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达到系统最优化, 激发出系统最大潜力, 子系统之间的机电接口决定着整个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性能。因此, 机电接口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二、机电一体化接口技术的内涵

1. 机电一体化接口的作用

首先, 机电一体化能够实现行电平转换和功率放大, 由于控制设备的电平具有不定性, 而微机芯片一般是固定的电平, 故此需要进行必要的电平转换, 在大负载的条件下, 机电接口需要进行功率放大;其次, 机电一体化能够对干扰信号进行隔离, 可以开用光电耦合器等将微机系统和控制系统加以隔离;最后, 机电一体化能够实现微机系统和被控对象之间设置A/D和D/A转换电路, 当被控对象的检测控制信号刚好为模拟量的时候, 保证危机处理量与模拟量之间的相互吻合。

2. 机电一体化接口的分类

(1) 动力接口

动力接口是指动力源连接到驱动系统的接口, 主要是为了提供相应的动力给驱动系统。根据系统所需的动力类型不同, 因而也有不同种类形式的动力接口, 例如交流电、直流电、液压、气动等。所有的动力接口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能够承载较大的负荷, 通过较大的功率。

(2) 机-电接口

机-电接口是存在于驱动机构与执行系统以及传感器间的一种机电一体化接口。主要作用是将驱动系统得到信号反馈变成执行机构所需的信号, 或将执行机构执行命令的机械信号变化成传感器需要的信号, 起到一种转换作用。

(3) 智能接口

智能接口一般存在于驱动系统与传感器之间、传感器与控制系统之间、驱动系统与控制之间。只能接口的主要作用是智能分析各系统之间的信息形状, 将统一信息以不同方式传递到不同系统中, 使得整个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不同技术有机的集合起来, 形成完整的系统。

(4) 人-机接口

人机接口是操作者与控制微机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接口, 分为输入与输出接口两大类。输出接口的接收者是人工操作者, 通过输出接口输出的信息以便于人工掌握机电系统的运行状态和运行参数, 输入接口的接收者的机电系统, 操作者输入控制命令, 让整个系统按照命令运转起来, 实现所要达到的目的。其中输入几口中含有拨盘输入接口和键盘输入接口两种形式, 输出接口一般常用的输出设备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结构简单, 性价比高, 使用广泛。

3. 机电一体化接口的内涵

机电接口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 研究这门技术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让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各子系统能够更好地进行信息与能量的交互和传递与融合, 实现机电一体化最优化运行设计。接口技术是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接口技术的研究也是促进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的重要技术之一。换句话说, 接口设计从根本上决定了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

三、机电一体化发展及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最为重要的阶段。在20世纪中叶, 电子技术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 当人们试着将电子技术利用到机械工业, 从而刺激了电子技术与机械产品的有机融合。到了20世纪中后期, 机电一体化经过20多年的发展, 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的性能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技术更为成熟, 产品性能趋于完善。20世纪90年代后期, 光学技术、电子通信技术以及微细加工技术的高速发展并且渗透进入了机电一体化, 使得机电一体化出现了微机电一体化和光机电一体化等新兴分支, 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度发展阶段, 90年代后期, PLC采用面向现场总线网络的体系结构,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EIC三电一体化。我国的机电一体化起步较晚,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致力于机电一体化的研究, 如今已取得了一定成果, 并广泛存在于我国的机械工业之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者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 数控机床与机器人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 为机械工业带了不可忽视的经济利益。模块化能够利用标准单元迅速进行开发, 得到出新产品, 还可以同步扩大生产规模。系统化则能够使机械系统体系采用更加开放, 寻求多子系统的综合管理和协调平衡控制。机械绿色化是工业时代的必然发展趋势, 是人类保护环境资源的必要手段。基于网络的各种监视和远程控制技术发展的如火如荼, 机电一体化产品远程控制设备必然要朝着网络化的方向去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耗能少、体积小、运动敏捷, 在各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势必也会成为机械工业中的发展主流。

参考文献

[1]高德成.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问题分析与技术探索[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1 (6) :16-18.

[2]亢金月.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与融合[J].机械与电子, 1996, 4:17-20.

[3]邹慧君.机电一体化系统概念设计的基本原理[J].机械设计与研究, 1999, 3:14—17. (4) .

篇4:机电一体简历

【关键词】机电接口技术;内涵;机电一体化

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中,主要包括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机械技术等,所以,在设计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时候,必须对各种学科之间的特性展开研究,并且明确这些特性之间的物理关系,进行正确处理,有效分析各学科特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耦合关系,确保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合理、可靠。此时,机电接口技术应运而生,是融合多种学科与技术的重要手段,在机电一体化发展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机电接口技术内涵与分类

(一)內涵

机电接口主要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中机械装置与控制微机之间的接口,其是基于机电一体化而产生的。机电接口根据信息传输方向的不同,可以分为信息采集接口、输出接口[1]。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传感器是一种较为常用的设备,在输出信号的时候,一般采用模拟量方式进行检测,时刻掌握发电机转速,并且检测差动变压器位置。然而,在输出控制量的时候,存在一个比较特殊的形式,就是数字系统。

机电接口技术主要就是研究机电系统各项组成技术与子系统连接问题的综合技术,其主要包括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机械技术等,共同构成了一个综合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实现了信息的交互与融合,在机电系统设计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机电接口主要是由硬件与软件共同构成,在机电系统运行中,与环境及操作者之间成立一种有效连接,在物理通道中展开信息与能量的输入、转换及传输。在信息转换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有效的交互与调整,实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协调与综合,保证各系统的有效运行,充分发挥系统功能,实现预期的工作目标。

(二)分类

目前,机电接口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智能接口、动力接口、机电接口、人机接口[2]。智能接口应用较为复杂,不同技术形式产生的信息形式也不同,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要求展开相应的改变。在各种信息转换与传输的过程中,智能接口可以确保不同技术与子系统的有机结合,构成一个完整系统。动力接口可以有效连接动力源与机电系统,之后给予机电系统相应的驱动动力。在机电系统中,动力类型有很多种,主要包括直流电、交流电、液压等,在系统中运用不同动力类型的时候,需要选用不同的接口形式,确保系统可以正常运行。机电接口的作用就是实现各种驱动系统的有效连接,并且将驱动信号转变成执行信号,在转变的过程中满足传感器运行要求。人机接口是机电系统与操作者之间存在的接口,通过这一接口,可以在操作者眼前呈现系统运行状态,并且有效监控系统运行,实现人性化操作目标。

二、机电一体化发展及其发展趋势

(一)机电接口技术对机电一体化发展的影响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一些事物的要求也在明显提高。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传统机械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们日益增长的技术需求,需要对其进行改进与完善。从而在此形势下,机电一体化技术应运而生,其主要包括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机械技术等,充分满足了现代社会发展的技术要求。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初始发展中,只是将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进行融合,接口十分简单、便捷[3]。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不再是简单的机电一体化产品,逐渐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其系统内部接口也日益复杂。

现阶段,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越来越深入、成熟,然而,简单的技术研究已经无法满足系统的运行需求,需要充分重视其复杂性研究。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而言,其复杂性较强,如果只是单纯研究系统设计及其集成理论,根本无法充分实现系统的作用,为此,需要加深对机电接口技术的研究,在设计方面,加强对有关理论的融合,确保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全面实施。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向智能化、系统化、微型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其系统内部接口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确保接口技术与系统技术的有效融合,还要确保信息传输的顺畅。

(二)机电一体化发展历程及趋势

机电一体化发展主要经历3个阶段。一是,在20世纪50年代,电子技术发展越来越成熟,人们尝试在机械工业中应用电子技术,进而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融合,初步产生机电一体化概念。二是,在20世纪80年代,机电一体化已经发展了30来年,不管是技术还是产品性能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技术更加成熟,产品性能更加健全。三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微细加工技术、电子通信技术、光学技术等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逐渐融入发到了机电一体化当中,使得机电一体化技术越来越成熟。我国机电一体化起步比较晚,现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机械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机电一体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制造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促进了机械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系统化发展使机械系统更加开放,为多子系统的协调发展与综合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在绿色生产概念下,机械绿色化也是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的重要手段[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对信息能量的不断融合,实现了各系统的不断交互,为机电系统设计优化提供了可靠保障。同时,机电一体化技术越来越向网络化、智能化、模块化、绿色化、微型化等方向发展,在机械工业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并且促进了机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浩彬.机电接口技术的内涵与机电一体化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4):89-89.

[2]景新疆.机电接口技术的内涵与机电一体化发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33):805-805.

[3]王旻,许凯.接口技术在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5):124-125.

篇5:机电一体化简历

姓 名

xxx

性 别

民 族

汉族

年 龄

26

现居住地

北京

电子邮件

婚姻状况

未婚

移动电话

【求职意向】

目标职位

机械维修钳工

薪酬待遇

面议

工作性质

全 职

目标地点

北京

【教育经历】

20xx、09-20xx、07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

工程制图及CAD、机械基础、金工实习、机电专业英语、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单片机接口技术、自控原理与微机控制、电机与拖动、供配电技术、电梯原理及安装维修、制冷与空调设备原理与维修、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消防系统工程,维修电工实训等课程。

【实践与学习经历】

20xx年01月至20xx年09月 XX公司机械维修钳工

主要工作内容:

1、工作前先确定修理方案,组织好工作场地,清除障碍物,切断修理设备的电源并挂上警示牌。

2、检查设备内部要用安全电压行灯或手电筒,禁止用明火。

3、拆卸设备部件应放置稳固,用吊车吊物时应绑、挂牢固,在吊起部件下检修时,必须用道木或支架垫稳。使用千斤顶必须垫平垫稳。

4、拆卸、搬运需多人操作时,必须有专人指挥密切配合,旋转机构要卡死。

5、在修理带有油压、风压、气压的设备和管道时必须先清除压力。

【自我评价】

篇6:机电一体化求职简历

姓名:应届毕业生求职网

国籍: 中国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广东省

身材: 172 cm?65 kg

婚姻状况: 已婚

年龄: 35 岁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工业/工厂类:厂长 经营/管理类 总经理、副总等

工作年限: 14 职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 随时

月薪要求: 8000--1 希望工作地区: 广东省 重庆

个人工作经历: 1994.03-.02 五金工艺厂 五金车间车间主任

1996.03-.08 某摩托车公司 冲压焊接部焊接主管

2003.09-.05 五金工艺公司 五金分厂厂长

2004.06-.01 某摩托车公司 五金件公司副总经理

2006.01-.02 某摩托车公司 冲压焊接部经理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北京建设大学(汽车学院)

最高学历: 本科 毕业- -07-01

所学专业一: 机电一体化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1987.09-1990.07 蓬安徐家中学 学生

.09-2001.07 北京建设大学 本科

.05-1998.08 日本》铃木侏式会社》 管理研修生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 一般 粤语水平: 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本人有丰富的摩托车车架、配件生产、焊接、组装、夹具制作、摩托整车、车架开发设计等能力。且有过硬的五金工艺产品、模具制作、设计技能和实践管理经验。

并具有一定的大型企业管理基础熟悉ISO9001、ISO14000、6S现场管理,精益生产、全面质量管理等管理体系。多次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于工作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并获各种荣誉证书。

开车是我生活追求的目标,我要像“车”一样不断前进,来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如果有幸成为贵公司一员,我将为贵公司带来意想不到的发现,希望有一个效劳的机会。不要在乎我的过去,请相信的我未来。(国内、外均可)

诚盼佳音!

本人有驾驶B、E牌资格。

自我评价

性格:外向、忠实、正义、大方

爱好:开车、足球、看书

个人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

篇7:机电一体化技术简历

语言能力(QQ个性签名网 www.QQ0762.com/)

外语: 英语 良好 粤语水平: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掌握Word、Excel等办公系统软件,和pro/e, CAD/CAM软件SolidWork等工业制图软件和ps等美工制图软件,工作认真,有毅力。能吃苦,善于与人交流,待人和善,

个人自传

本人拥有电工上岗证,电工中级证,电工高级证(已考过,待发证),计算机一级证书,党校培训结业证书

篇8:机电一体化系统简析

1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结构组成

机电一体化系统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 综合运用机械、微电子、计算机、传感测控、接口、信息转换及软件编程等多种技术, 将机械装置、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总称, 它具有自动化、智能化和多功能的特性, 机电一体化产品由以下5部分组成。

1.1 机械系统

机械系统主要包括机身、机械传动和联接等机械部分, 是实现产品功能的基础, 因此在结构、材料、几何尺寸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满足机电一体化产品高效、多功能、稳定可靠、节能和轻巧等多种要求。

1.2 动力系统

动力系统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动力和能量, 用于驱动执行机构工作完成预定的主功能, 动力系统主要包括电动、液压、气动等各种类型的传动装置。

1.3 传感与检测系统

传感器用于将机电一体化产品所需的各种参数转换成可以测定的物理量, 同时利用检测系统对这些物理量进行测定, 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运行控制所需的各种信息。它是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的关键环节, 其功能越强, 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就越高。传感与检测系统一般由测量仪器或仪表组成, 要求其具有体积小、便于安装、精度高、灵敏度高、精确度高和抗干扰等特点。

1.4 信息处理及控制系统

信息处理及控制系统主要是由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和接口部分组成, 用于接收传感与检测系统反馈的各种信息, 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 来实现相应的控制功能。为了与计算机进行数据通信, 数据格式及接口均采用同一标准。

1.5 执行机构

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种类和作业对象不同, 执行机构存在较大差异。执行机构通常采用机械、液压、气动等机构, 它在控制系统的作用下完成要求的动作, 从而实现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主功能。执行机构是产品主功能的直接执行机构, 其性能好坏直接决定产品的性能, 因而是机电一体化产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上述5个组成部分在工作中相互协调, 共同实现相应的功能。在结构上通过各种接口及其相应的软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从而构成一个内部匹配合理、外部效能最佳的完整产品。

2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是由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个学科综合在一起, 它的发展带动了其它相关技术的发展。根据国内外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和新技术的发展, 机电一体化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 智能化

智能化是机电一体化产品与传统机械产品的主要功能区别之一, 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计算机处理器运算速度的逐步提高和信息传感技术的集成, 极大地推动着机电一体化产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可以模拟人类智能,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进行简单的判断、决策能力, 从而在一不定期程度上取代了人的部分劳动, 机器人及数控机床就是智能化应用的明显例子。

2) 系统化

机电一体化系统可以将多项功能的控制和管理进行多种组合, 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并且其产品的通信功能大大加强, 未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更加注重人机对话功能, 将人类的智慧融入产品当中, 从而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3) 微型化

所谓微型化就是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变得体积更小、运动更加灵活, 可以进行更加细微的操作, 因此在系医学、航空航天等领域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微型化的发展瓶颈在于如何实现机械技术微型化, 当前微型化产品的加工一般采用超精密技术, 包括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

4) 模块化

模块化发展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一个发展趋势, 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当前各类机电产品种类繁杂、形态各异, 如何使这类产品具有较强的通用性、互换性、易延展性, 这给科技人员提出了一个较难的课题。只有通过制订一系列标准规范, 尤其是在各类接口方面进行规范, 才能实现产品软件、硬件的互换性、通用性, 为模块化工作奠定的基础。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厂家都可以利用这些模块化的产品部件开发新产品, 避免浪费重复开发的资源,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品的制造成本,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5) 网络化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机电一体化带来重大影响, 使其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各种远程监控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远程论断、远程控制、远程协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极大的方便。

6) 绿色化

众所周知, 绿色产品给我们带来的是健康和希望, 绿色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全世界都在为产品的绿色化、环境的绿色化而努力,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也必然是一种发展趋势, 如果减少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制造、使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是这类产品研发的一个课题。

综上所述, 机电一体化产品是多种学科技术的综合, 是机械工业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给机械工业的发展带来了质的飞跃,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一定能在多个领域为机械工业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是未来机械工业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重要技术。

参考文献

[1]李运华.机电控制[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3.

[2]芮延年.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3]王中杰, 余章雄, 柴天佑.智能控制综述[J].基础自动化, 2006 (6) .

[4]章浩, 张西良, 周士冲.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农机化研究, 2006 (7) .

[5]梁俊彦, 李玉翔.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科技资讯, 2007 (9) .

[6]高钟毓.机电控制工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篇9: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电子科技;智能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O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123-01

一、机电一体化初步认识

日本在1971年提出一个新的英文集成词“Mechatronics"词语首位Mech来自于Mechanics,词语尾部tronics来自于Elactronics。在我国我们把它译为机电一体化。在1981年德国工程师协会,德国的工程师专家提出“有关大学精密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议书”中,把精密工程技术定义为光—机—电一体化的大综合。包括机械,电工和电子几光学等技术及其它们的组合。在我们国家认为机械发展新阶段是机电一体化阶段。

二、机电一体化国内发展情况

1.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我们国家CIMS高科技经过很多年的技术与理论准备得到快速发展,2000年,我国已有20多个省市,200多家各不相同的企业通过实施CIMS应用示范工程并取得了相当大的经济效益。

2.工业机器人。

1986年起,我国将机器人研发列入国家科技计划。2000年,医用机器人成功为51位患者做了极其具有危险性的开颅手术,该医用机器人是由我国海军总医院和北京航天航空研究所联合开发研制出来的。以上所有表明我国的机器人研制及其应用目前已经跻身于国际先进水平。

三、机电一体化国外发展情况

1.几乎所有的制造业领域都或多或少有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存在。

2.从机电一体化单机向整个制造业的集成化过渡。

3.机电一体化领域中加入了激光技术。

4.微細加工技术与设备方面备高速发展。

四、机电一体化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1.智能化。

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发展方向即智能化。在机电一体化建设者的研究和开发中,他们越来越重视人工智能化领域。他们普遍认为人工智能化会给世界带来更大的改变。

2.绿色化。

21世纪机电一体化的的发展方向是立志于能够提供一种智能化的产品,这种产品因应具有较高的原料利用率、优良性能、对环境较低污染、环境较为舒适、相当低的能源消耗和可回收利用的特点。

3.网络化。

21世纪网络的普及范围之广泛,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4.微型化。

近年来,微机电系统受到重视,原因在于它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技术的新尖端分支。它包括了微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微机械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将较大尺寸机械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这始终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难点。微电机一体化系统可以进入一种空间,原因在于它的体积较小能源消耗较少,并且这种空间是我们所知道的一般机械无法进入的,而且易于进行较为精细操作,因而在生物医学、信息技术、工农业、航天航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我国着重要发展的微机电一体化系统有:微型机器人、专用集成微型仪器、纳米卫星等。

5.模块化。

在如今的市场上,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很多,生产此类产品的商家也很多,这就或多或少会造成产品不统一的问题,因而将机电一体化产品进行单元化显得尤为重要,此举动将会避免许多问题的发生并且会给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业带来方便,使其可以更快更好地发展。

6.多样化。

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机电一体化装置将会越来越注重与强化其与生命体的相似性,它将会高度的依赖于信息,而且具有十分高的智能性,有灵活适应环境的能力,它可以根据需要和具体的条件进行决策指挥并完成某项任务。总而言之,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范围必将向多样性的方向发展。

7.系统化。

将来的机电一体化必将会更加得注重一种关系,它就是我们人类与生产出得产品的关系。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包含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机电一体化产品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另一层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与开发出各种各样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参考文献:

[1]王剑彬.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 中南工学院科技通讯,1995,11(2):4-7.

[2]冯正进. 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J]. 工业工程,2000,3(1):1~4.

[3]李菲文. 新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方向[J].机械与金属,2001,(3):40-43.

篇10:机电一体化专业简历

应聘职位:机械设备维修类:技工类 机电工工业/工厂类 质检员

个人工作经历:参加校内每学期各个工种的实习,学校自己有实习车间,每学习一个工种都是实际操作,本人基础知识扎实,熟悉操作流程、能熟练完成安排学校的实习操作。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本人在校期间,虚心求学,刻苦认真基础扎实,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较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能力,有高度的责任心,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重视团队合作精神。

详细个人自传:本人性格稳重大方,性格开朗、细心、工作负责,有团队精神,勇于承担工作的压力。本人专业基础扎实,机械绘图等.简历自我评价

真诚`自信`充满亲和力的我相信一定会给公司带来不少冲劲.学习能力强。喜欢与人沟通`热情开朗`热爱交际也为我做销售行业带来了很大优势.我相信机遇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只要肯用心就一定能成功!

个性活泼开朗,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人热情乐于助人。

工作态度积极,有热情能处理好人际关系。

在工作那种做到实事求是,能胜任自己本职工作,努力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本人综合素质佳,能够吃苦耐劳,忠诚稳重坚守诚信正直原则,勇于挑战自我开发自身潜力;

篇11:机电一体化大专简历

户口所在: 湖南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未婚 民 族: 汉族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 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 工程/机械绘图员:机械设计,质量管理/测试经理(QA/QC经理):

工作年限: 0 职 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实习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1500--2000 希望工作地区: 东莞,佛山,深圳

工作经历

三一重工中心液压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2008-01 ~ -01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机械/机电/设备/重工

担任职位: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学历: 大专 获得学位:  毕业日期: 2009-06

专 业 一: 机电一体化 专 业 二: 模具设计与制造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06 2009-06 公办 机电一体化 - -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一般 粤语水平: 一般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 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篇12:应届生机电一体化,简历

姓 名: 小兵

性 别: 男

民 族: 汉族

出生年月: 1985年2月

婚姻状况: 未婚

身 高: 172cm

体 重: 72kg

户 籍: 江西南昌

现所在地: 福建厦门

毕业学校: 江西江业职业技术学院

学 历: 中专

专业名称: 机电一体化

毕业年份:

工作经验: 五年以上

最高职称: 高级职称

求职意向

职位性质: 全 职

职位类别: 技工-钳工/机修工/钣金工

职位名称: 机修工 ;

工作地区: 福建厦门 ;

待遇要求: 2000-3000元/月 可面议 ; 需要提供住房

到职时间: 可随时到岗

技能专长

语言能力: 英语 0 ;

电脑水平: 二级

教育培训

教育背景: 时间 所在学校 学历

9月 - 206月 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中专

3月 - 12月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 专科

培训经历: 时间 培训机构 培训主题

10月 - 月 江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机电一体化

工作经历

所在公司: 江西涤纶厂

时间范围: 2010月 - 208月

公司性质: 国有企业

所属行业: 机械制造、机电设备、重工业

担任职位: 技工-钳工/机修工/钣金工

工作描述: .9至今 江西省南昌“江西涤纶厂”(江西龙鹏特种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机修保全.车间团支部书记。 包括实习在公司近6年的时间里,将原本快淘汰的机械进行改进,加进保养与整修,自承包制实行后,所车间原来运转效率的69提升至现在的89. 努力配合厂党委.团委开展各项新职工的培训.创新.以及发展优秀共青团成员。 本人具备扎实的机械电气类的.维护,保养.修理的实践经验. 数年年如一日的钻研技术。 注:因本人技校期间为国企定向招生的人员.故学习方案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所以在校期间已经积蓄相当相富的经验.

自我评价:

A.具有较强的管理经验.组织能力.

B.扎实的机械电气类的维护,保养.修理的实践经验.

C.擅长口头表过能力,人际关系处理,有较好的销售与业务能力.

d.适应能力强.吃苦耐劳.严格遵循领导安排与分配.

联系方式

手机: 15900xxxxx2

篇13: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传感器,发展趋势

0 引言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1 机电一体化认识

日本在1971年提出一个新的英文集成名词“Mechatronics”词首Mecha取自Mechanics(机械学),词尾tronics取自Electronics(电子学)。我国经常译为机电一体化或机械电子学。在1981年德国工程师协会,德国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协会共同组成的精密工程技术专家组提出的“关于大学精密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议书”中,把精密工程技术定义为光-机-电一体化的综合技术。它包括机械(含液压,气动及微机械),电工与电子,光学等技术及其组合,其核心为精密工程技术。在当前“信息爆炸”的形式下,相对于专门型人才来说,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在中国,我们认为机械发展新阶段是机电一体化阶段。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也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但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只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机械工程技术有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力。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能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即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眼神,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2 机电一体化的设计过程

机电一体化的机械动力部分由一般电动机演变为控制电动机,里程碑式地引入了电子和计算机等先进技术,代替人完成机器的检测与控制等工作。在知识经济中体现了制造业高科技化,促进了高科技产业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它是一种用于机电产品最优设计的方法学。它包括4个基本学科:电气、机械、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如图1所示。

机电一体化系统和多学科系统之间的区别不在于它们的组成要素,而在于这些组成要素设计的次序。一直以来,多学科系统设计使用一种按学科顺序设计的方法。比如,机电系统的设计一般通过以机械设计开始的三个步骤完成。当机械设计完成后,设计电源和微电子系统,接着是控制算法的设计及其实施。按学科顺序设计的方法的最大缺点是对整个过程中各个点的固定设计导致新的限制,这种限制源于对这些点的设计,而且会传递到下一个学科点的设计。使用并行方法进行预先设计可以使产品更具协同性。它补充了信息系统以指导设计,这种指导贯穿于设计的各个阶段,而不只是预先设计阶段,从而使之更加综合。在将机械,电气及计算机系统和信息系统进行集成以设计制造产品和过程时,需要进行协同。最终产品的功能应大于其各部分功能之和。如果没有协同组合的话,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的性能特征是很难实现的,机电一体化的关键要素如图2。

机电一体化系统是在物理系统中使用信息系统的结果。物理系统包括机械系统,计算机系统,执行器,传感器和实时接口。机电一体化系统不只是机电系统,而且还是一个控制系统。传感器和执行器用来把能量从动力大的一边(通常是机械的一边),转换到动力小的一边(通常是电气和计算机的一边)。上图中的机械系统不仅包括机械零部件,还可能包括流体,气动,热,声,化学及其它学科。传感技术已经出现了新的发展以适应对特殊监测应用解决方案不断增长的需要。

2.1 机电一体化中的集成设计问题

由于机电一体化方法内在的并行性,或同时性工程,所以样机试制阶段的建模与仿真很重要。因为模型来自于各学科的综合应用。所以应用一种可视化的编程软件是很重要的。这样就涉及到了框图,流程图,状态转换图和波特图。机电一体化是一种设计哲学,其产品或设备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们内部的智能,这是将执行器,传感器,控制系统和计算机组合设计实现的。系统的集成是通过硬件(部件)和软件(信息处理)的联合实现的。硬件集成是将机电一体化系统看成一个整体系统来设计的,将传感器,执行器和微处理器融入到机械系统中,软件集成主要基于高级控制功能在设计时应首先分析客户要求以及系统集成的技术环境。在制作时应考虑了解客户,市场分析,优化性能,生命周期性能,质量,可靠性和销售。

2.2 机电一体化关键要素

(1)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包括信息传输的所有方面,从信号处理到控制系统到分析技术。信息系统结合了以下四种学科:通讯系统,信号处理,控制系统和数值计算方法。在机电一体化应用中,我们最关心的是建模,仿真,自动控制和用于优化的数字方法。(2)自动控制:控制系统工程学是在19世纪晚期产生的学科,认为在低阶系统(三阶或三阶以下)系统的稳定性依赖于特征方程的根和劳思(Routh)判据,这是一个很好的判断系统稳定性的分析工具。(3)最优化:就是先确认最优轨迹,最优轨迹是根据系统的要求即约束条件确定的,然后设计控制系统,在设计控制系统的时候应使系统的各参数最终满足控制要求,使误差最小化,或者说使目标函数的扰动最小化,可用最优化过程反复迭代公式(Pk+1=Pk+τ·S k)这里k是迭代次数,S k是P空间内的探索方向,τ是该方向上的探索步长空间内的探索步长,当P值不能再改进时这个过程结束,此时为最优化。(4)机械系统:机械系统考虑力作用下物体的特性。这样的系统按其性质可分为刚性的,可变形的和可流动的。大多数机电一体化系统应用的刚体系统,都依赖于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5)电气系统:电气系统由两个分支组成:电源系统和通讯系统。通讯系统以低能量的电信号形式在各点之间传输信息。诸如信息存储,处理和交换是通信系统的常见组成部分。电气工程的这个领域也称电子学。另一方面,电源系统用来在各点之间有效的传递大量的电能,而不是信息,例如:发电机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而电动机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 传感器和变换器

仪器仪表在现代科技领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传感器是与仪器仪表紧密相关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件,其作用是为特定工业过程提供收集不同信息的机制。传感器广泛应用于过程检测以及工况评价方面,为用计算机系统对制造作业作较高级的监控提供便利,可应用于过程前,过程中及过程后。有时,传感器可以将一种物理现象转化为决策分析的可用信号。智能系统用传感器来监测由环境变化影响的特定场合,然后通过校正动作对其控制。

实际上在所有的应用中,传感器是将各种现实世界的数据转化为电信号,因此可定义为:传感器是一种把被测物理量转换成输出信号的装置。因此传感器也可以称为变换器,应用范围广泛,甚至可以用于分辨那些人类感官无法觉察到的环境变化。它们作为一次元件,连续的将变化着的信息转变成另一种形式,也就是说,传感装置检测被测量,并将其转换成系统可接受形式的信号,通常为电信号。整个系统的最大准确度由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其内部噪声干扰所决定。在测控系统中,任何参数的变化,不论是在被测量中还是在信号修整中,都会直接影响系统的准确度。传感器和变换器是现代控制系统(电,光,机械或流体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传感器和变换器选用的程度取决于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和复杂程度。要构成一个复杂控制系统,测量装置必须能够满足快速,灵敏和精确的要求。随着使用要求的不断提高,传感器的体积也不断的小型化,并通常将多个传感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组合固定在一起。传感器的分类:根据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形式,电源,工作模式以及被测变量可将传感器分为以下两大类。模拟传感器:模拟是指连续的,不中断的一系列事件。典型的模拟传感器的输出与被测变量是成正比例的,输出信号以连续方式变化,根据其幅值取得信息,通常其输出要经过A/D转换后输到计算机。数字传感器:数字是指一系列离散的事件,各个事件前后分开,如果传感器的逻辑电平输出是数字的,则称其为数字传感器。数字传感器有着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的特点,与计算机监控系统相连时不需要任何转换器。

4 A/D,D/A转换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主机输入数据或向外部发布命令,都是通过接口及输入输出通道进行的,完成信息传递和交换的装置称为过程输入输出通道。这些通道是联系主机与被控对象的纽带和桥梁。生产对象的各种模拟信号,不能直接输入计算机,而要经过模/数转换,转换成数字信号,才能输入计算机进行加工处理。同样,经过计算机加工处理得到的数字信号,也不可能直接作用与被控对象。而要经过数/模转变成模拟信号,才能输出到被控对象。

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任务是将模拟量即连续量转换为数字量以便于计算机进行存储,计算和处理。由于绝大多数物理量都是模拟量。因而数据采集系统不但本身就是一种独立系统,而且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极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个典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如图3所示。其工作原理是作为系统输入的物理量(压力,温度,湿度,位置等),首先由传感器变成点信号,然后送到放大器和滤波器。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一般比较微弱,放大器的作用是将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放大到适当的大小。以利于进一步处理。滤波器的作用是消除干扰信号。然后,信号送到模拟多路开关,它在计算机的控制作用下对各个模拟通道进行分时处理,将各通道信号接到后面的采样保持电路和A/D转换器。采样保持电路在规定的时刻对送来的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并在A/D转换期间保持被采样的电压不发生变化。A/D转换器在保持时间内完成模/数转换后将数字量送到计算机。采样保持电路及A/D转换的定时和控制信号均由计算机产生。计算机对A/D转换器送来的各路数字量进行各种处理计算,然后用分时方法将处理结果送到各路D/A转换器变成模拟信号去完成各种模拟控制。有时为了提高速度和精度,数据采集系统不用模拟多路转换开关,而是每条通道用一个A/D转换器。

4.1 传感器的作用

传感器是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环节。如没有传感器对生产过程的原始参数进行精确可靠的测量,那么无论是信号转换,信息处理,或数据的显示与控制,都将成为一句空话。可以说,没有精确可靠的传感器就没有精确可靠的测量系统。

4.2 A/D转换器的原理

经过多路转换开关和采样/保持的模拟量必须被变成数字量才能送入计算机。完成这一转换任务的器件叫做模拟/数字转换器,简称A/D转换器。如图4是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原理图。由图4可以看出,由N位寄存器,N位D/A转换器、比较器以及控制逻辑四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当启动信号作用后,时钟信号在控制逻辑作用下,首先使寄存器的DN-1=1,N位寄存器的数字量一方面作为输出用,另一方面,经D/A转换器转换成模拟量Vx后,送到比较器,在比较器中与被转换的模拟量Vx进行比较,控制逻辑根据比较器的输出进行判断。若Vx≥Vc,则保留这一位;若Vx<Vc,则DN-1=0。DN-1位比较完毕后,再对下一位DN-2进行比较,使DN-2=1,与上一位DN-1一道进入D/A转换器,转换后再进入比较器,与Vx进行比较,……,如此一位一位地继续下去,直到最后一位D0比较完毕为止。此时,N位寄存器中的数字量即为Vx所对应的数字量。一个N位的A/D转换器只需比较N次,即可得到结果,而计数式A/D转换器,则需要比较2N-1次。因此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速度比较快,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4.3 D/A转换器的原理

D/A转换器的作用是将数字量转换为模拟量。它实际上是一种由二进制译码控制的电流叠加电路。通常包括四个组成部分:精密的电压基准;模拟二进制数字电压(或电流)开关;产生二进制权电流或权电压的精密电阻网络;提供电压或电流输出相加的运算放大器。其原理如图5为倒T型电阻D/A转换器。其输出电压表达式很容易用基准电流和响应的倍数表示出来。与权电流型的D/A转换器相比,倒T型电阻D/A转换器具有电路简单、转换速度快的优点,但其转换误差较大。在实际的D/A转换器中,开关S是电子式的模拟开关。为了减小转换误差,开关必须具有导通电阻小,截止电阻大的特点。

5 机电一体化综述

机电一体化系统开发过程的第一步就是分析客房需求以及系统集成的技术环境。解决问题的复杂技术系统往往是一个具有数字或模拟形式并由复杂软件支持其硬件的机械、电子、液压和热动力部件的结合体。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使用传感器从技术环境中收集数据和信息。接下来的一步就是使用建模和描述方法的完善形式,以一种集成的方式来涵盖这个系统的所有子任务。这包括在初始阶段对子系统间必要接口的有效描述。数据经过处理和解释转化为执行器的动作。机电一体化系统能够缩短开发周期,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在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中,有必要在不同的专家组之间协调知识和需要的信息。并行工程是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以特殊方式融合的一种设计方法。传统设计和制造间的障碍得以排除。

6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如下:

6.1 智能化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者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诚然,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是,高性能、高速的微处理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赋有低级智能或人的部分智能,则是完全可能而又必要的。

6.2 模块化

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从电气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带来的好处可以肯定,无论是对生产标准机电一体化单元的企业还是对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业,规模化将给机电一体化企业带来美好的前程。

6.3 网络化

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等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是家用电器网络化已成大势,利用家庭网络(home net)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appliance system,CIAS),使人们在家里分享各种高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快乐。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6.4 微型化

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cm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6.5 绿色化

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一方面,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下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

6.6 系统化

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强,一般除RS232外,还有RS485、DCS人格化。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另一层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各种机电一体花产品。事实上,许多机电一体化产品都是受动物的启发研制出来的。

7 结束语

篇14:论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

关键词: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

一、煤矿机电一体化的研究意义

1.1增加了劳动收入

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行业中的运用极大的提高了煤矿的开采下效率 ,增加了煤矿开采的产量 ,企业的生产效益大幅度提升 ,随之而来的是劳动者收入的增加 ,进而促进了居民的消费。同时煤炭行业的兴盛带动了其它行业的蓬勃发展 ,进而促进了社会的经济发展。

1.2保障劳动者地生命安全

近年来 ,煤矿行业中事故时有发生。保证劳动者安全生产已成为社会最关注的话题之一。传统煤矿挖掘中。矿工经常处于潮湿阴暗的环境中 ,高负荷的劳作 ,简陋的施工环境 ,这些都是悬在劳动者头上的一把刀 ,随时都会危及劳动者的生命安全。煤矿机电一体化的运用 ,有效的减少了工人们再矿井中作业的时间 ,同时煤矿机电一体书自身具备的监控系统 ,能实时监控开采过程 ,降低了风险发生的概率 ,从而保障了工人们的生命安全。

1.3极大的提高了劳动效率

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劳作模式 ,降低了工人们的劳动强度 ,同时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二、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具体应用

2.1 监测监控系统

煤矿生产中 ,最重要的就是保障生产者的生命安全。监控安全生产系统就是煤矿机电一体化的一个重要运用。随着科学的发展 ,我国从国外引进了一批先进的监控系统来保证煤矿开采安全进行。同时 ,我国也自主研发了一系列的监控系统 ,其中比较著名的是 KJ90 和 KJ95 系统。实践证明 ,安全监控系统在煤矿开采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2 电牵引采煤设备

在矿井综合采煤的应用中 ,最典型的一个应用就是电牵引采煤机。相比于液压牵引机 ,电牵引采煤机具有以下优点 :

1)可开采大倾角煤层 ,并且自身带有防滑装置

2)寿命长 ,运行可靠。实际工作中 ,电牵引采煤机智慧磨损整流子和电刷 ,而不会损坏其他部件。因此 ,电牵引挖煤机维护起来成本更低 ,使用寿命更长 ,故障更少。

3)牵引特性更好。电牵引采煤机不仅能在向前工作中提供牵引力 ,还可以在向下滑的时候发电制动 ,并给电网反馈能量。

4)动态性好 ,反应灵敏。电牵引挖煤机的电控系统可以有效并适时地调整系统的各种参数 ,使之高效的进行生产 ,而且操作简单。在我国 ,煤矿行业中 ,国产采煤机占据了主导地位 ,各个采煤机生产商都对电牵引采煤机进行了研发 ,并被广泛用于实际的开采中 ,这对我国采煤行业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3 矿井运输

目前来说 ,带式输送机是运用最广泛的原煤运输装置。带式输送机具有运输量大、连续运输、操作简单、运行安全等优点 ,同时它具有易于实现自动化的特点。因此 ,带式输送机已成为煤矿机电一体技术的研究重点。

2.4 矿井提升设备。

目前国内常用的提升机为内装式提升机 ,这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典型设备。它将简化了机械结构 ,让滚筒和驱动成为一个整体。矿井提升体又传统的模式实现了数字化提升。

2.5 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

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的研发起步相对较晚 ,国内自主研制的液压支架电业控制系统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目前所使用的液压支架电液系统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的。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就是将液压控制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 ,让定压双向邻架或是自动移架 ,从而避免对支架和顶板产生冲击。

三、煤矿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意义

3.1提高了矿山开采的经济效益

机电一体化不仅是机械设备上的一次全新的进步,同时也给煤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一方面采煤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其次,煤矿工人的劳动强度适当得到了减轻;再次,机电一体化在煤矿中的应用,降低了矿山的开采费用,使煤矿的经济效益得到了增加,同时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地方经济的进步。

3.2提高了安全的煤矿开采工作环境

煤矿工作本身就是一个高危险性的工种,每年煤矿的事故都会有所发生,煤矿的工作安全性时刻危及着人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在安全方面有了很大的保障。

四、煤矿机电一体技术的前景以及发展方向

目前来说,国内研发的煤矿机电一体化设备都具有程序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特点 ,兼具操作简单、维护方便、性能可靠,体积小等优点。煤矿机电一体技术在煤炭行业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企业的效益大幅度增加 ,同时降低了工人们的劳动强度。

4.1 以计算机为核心技术 ,自主研发的煤矿机电一体设备

计算机 ,已经成为信息化时代的标志 ,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必然紧紧围绕着计算机发展 ,因此将计算机技术和煤矿产业紧密结合起来 ,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矿机电一体设备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

4.2 产品信息化

煤矿机电一体设备是一项综合的技术 ,为了适应其发展的要求 ,应增加设备的通信功能。

4.3 煤矿机器人

机器人已经运用到社会的很多方面 ,机器人具备智能化 ,更适合矿井工作 ,从而极大的降低煤矿行业中的安全风险 ,因此煤矿机器人必然成为今后研究的热门项目。

五、结论

煤矿事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所具有的智能化、信息化、程序化以及运行简单、维护方便、体积小等特点 ,必然会让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未来发展中得到广泛地运用。机电一体技术在煤炭行业中的运用使得开采煤矿的安全性能大幅度增加 ,并且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的生产下频率。关注国内外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动向 ,自主研发先进的机电一体化设备 ,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也将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煤矿事业的发展,机电工程在其中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机电工程涉及的专业和领域较多,其在技术方面也有了较快的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机电工程的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煤矿领域中,我国的煤矿电气传动和自动化方面的应用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也带来我国煤矿行业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实效性和安全性都在煤矿行业中得以体现出来,因此把握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工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冯锦鹏。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的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7)。

[2]雷福海。论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J]民营科技,2012,(4)。

[3]赵旭。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管理及应用[J]科学之友,2012,(7)。

[4]郭敬林。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的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12,(2)。

[5]王梅菊。煤矿机电一体化的应用现状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2,(7)。

上一篇:一同成长作文500字下一篇:台大教授王晓波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