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培训总结

2024-05-14

质量培训总结(共9篇)

篇1:质量培训总结

施工质量培训总结

今天的培训课程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钢筋工程、模板工程及砼工程。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也算是在一个工程项目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这三段工程只有每一段都保质保量的完成才能更好的确保项目的工程质量。

钢筋工程的施工,在钢筋进场卸货之前需要检查钢筋的出厂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出厂的检验报告、钢筋标识牌等。钢筋进场后,必须在12小时内上报监理进行验收,检查的内容主要有钢筋的品牌是否符合合同的规定;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和片状老锈、对钢筋的直径验收,而且应在24小时之内完成报验、见证取样、见证送检。

关于钢筋的绑扎搭接主要分两种情况。竖向钢筋:直径14以上的采用电渣压力焊;其余的采用绑扎搭接连接方式,在连接区域需要有加密箍筋。水平钢筋:底板内直径25以上的钢筋可采用套筒连接,直径25一下采用焊接连接,18m以内的采用闪光对焊连接;梁内水平钢筋按照闪光对焊连接。18m以上可采用套筒连接方式,而且钢筋搭接处的接头率不能为100%。对于剪力墙柱的箍筋的绑扎,箍筋的弯钩绑扎的地方应是绕柱子均匀分布。钢筋绑扎完成后找项目的监理验收。

钢筋的吊运也要有一定的规定,长条钢筋采用塔吊直接吊运,严禁单股钢丝绳吊运。箍筋的吊运要采用事先焊接好的料斗吊运,严禁装载超过料斗的上口,防止因为钢筋的不规范吊运而导致安全事故。

模板工程中主要的是模板的加固工程,梁侧模上下口采用收口木方,并用步步紧或卡箍进行加固:梁底模采用两条纵向木方,横向钢管直接支撑梁底,间距≤1200mm。梁底模厚度≥40mm实木板,如梁底采用小于40mm模板,则在梁底加2根木方。在电梯间、地下室的外墙、斜屋面板的地方采用三段内置式对撬螺栓,提高防渗隔音的功能。内墙则一般采用宽螺纹冷挤压对撬螺栓,采用长螺纹螺帽或双螺帽,提高滑移性能。在设置对拉螺杆时,层高在2900mm及以下的墙柱最少设置5排对拉螺杆,层高2900~3200的墙柱必须设置6排,自上而下第一排螺杆离地≤200mm,一、二排间距≤450mm,二、三排间距≤450mm,最上道距顶板≤300mm,其余均分,模板根部应进行水平加固,转角部位的对拉螺杆距阴角≤200mm。为了防止外墙接缝的错位,每层的外墙柱的模板必须下挂20cm。

对于混凝土工程,在原料进厂前需要检查原料的配合比、送货单、坍落度。混凝土进行浇筑前现场的人员要有:监理、施工员、实验员、材料员,工人有:混凝土工、杂工、木工、钢筋工。混凝土浇筑的泵管不准直接搁置在钢筋上,采用支架架空。混凝土泵管架设位置的模板支撑加固:在泵管两侧,平行泵管设两道斜撑,该跨设扫地杆,减少泵管抖动对支撑的不利影响。在超高层施工时,泵压大,为防止泵管爆裂伤人,地面路边泵管采用麻袋覆盖铁丝扎实。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泵管拆除清理后堆在指定位置,下一层板面必须冲洗干净,表面无落地混凝土,水泥浆等。而且还应及时的进行实测实量及缺陷检查,修复之前须申报质量缺陷修补专项方案,在工程师的见证下进行修补。

吴哲

2014.8.22

篇2:质量培训总结

培训的第一部分就是对客户要微笑进行服务。微笑是对人表示的第一个好印象,要知道做销售,是要跟不同的人打交道的,有了微笑,至少面对的客户他不会一开始就拒绝你。本身自己作为销售员,在进行销售的时候,微笑服务就是必要的技巧,这也是一种礼貌素养。微笑面对总比你气势丈人要好。经此一培训,我更加明白微笑服务的重要性,更懂得在以后的销售工作中,要去做的第一要事,就是对客户要微笑示人,得让客户觉得你的服务态度是良好的,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培训的第二部分就是销售中的说话技巧。这就不是跟平时一样随意聊聊天就行了,做销售的时候就要去抓住重点,紧跟重点说话,不要自己说自己的,让客户听你说废话,而是要符合客户的观点,适当去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不能客户说什么,你这边就觉得是什么,不能被牵着鼻子走,但也不能不顾客户意就去销售自己的产品,一定要客户自愿去了解你的`销售产品。

在这里的说话,就是很不同的了,很多东西都有忌讳,不该去表达的就不要去说出来,不然平白的得罪客户,那就很不幸了。这部分的培训,就让我这个销售员知道自己在说话方面是有缺陷的,之前自己去做销售的时候,就很容易说错话,所以销售量就不好。

培训的第三部分就是找客户时,要去对客户提前进行了解,才能有把握一些。培训中有说到对客户一定要细心,一次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自己要去销售的对象进行一个了解,才能够让客户去信服我们,不然还没开始,可能客户就已经放弃了自己的产品。

篇3:注重培训管理 提高培训质量

一、情感管理

做好背景板。“场景布置”是很好的教育工具。每期培训开班前, 我们十分关注背景设计。或做一张风景纸塑板背景, 拉一条主题鲜明的横幅;或以紫绒幕布为背景, 将培训横幅的文字贴成半椭圆形状;或改变就坐方式, 以盆景花木为背景, 屏幕上显示本期培训相关主题字样等。培训场景布置得是否恰当, 直接影响教师的授课状态及学员学习的心情。温馨的培训场景布置将产生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的效果。

开班仪式。每期培训, 都要举行开班仪式。由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亲自主持, 分管副校长解读“课程设置”和“班级学员行为准则”;特邀区教育局分管副局长或人事科科长等领导来参加“开班仪式”, 并作重要讲话。领导的高度重视, 课程的科学设置, 管理的规范操作, 熏陶感染, 激发动力。让学员觉得“每次培训都是自己职业生涯中的新起点”。

上好第一课。邀请省市区不同层面的教育专家为培训班学员作“专业精神养成”专题报告。90学时的短期集中培训安排大学教授讲《优秀教师的修养与训练》等专业课, 或邀请特级教师作《在阅读中成长》等专题讲座, 鼓舞人心, 勉励进取。让参加培训者感觉到“培训只是一个开端, 对于培训给予的清泉, 要让它细水长流”。

亲和学员。能在很快的时间内熟悉学员, 记住他们的名字;将学员的电话号码输入组班教师的手机, 若是大班额, 将班级组长及所有班干部的联系方式存入手机;创设情境, 表达“进了一家门, 亲如一家人”的意愿!

二、课程管理

(一) 课程内容

为使培训课程内容更具有针对性, 我们从了解学员的培训需求入手, 从显性需求、隐性需求和供给创造需求三个层面, 具体分析培训对象不同层面的学习需求。如果是基础层面, 最好让他们学到经验上的一招一式。如新教师培训, 课程设置就要考虑与之有共同类似经验的内容;如果是骨干教师培训, 就要夯实“内在”知识, 课程设置就要力求做到超越“知识、技能”层面的引导。

在对两届小学语文骨干教师进行“培训意见反馈”统计的基础上, 我们了解到“小学语文教学老大难的问题”依次是:习作教学、口语交际、略读教学、识字教学。针对“问题现象”, 我们有针对性地设置“十二五”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90学时集中培训的课程。同时关注近三年新教师见习期培训考核情况, 针对“存在问题”, 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专业发展90学时集中培训的课程是在前六期小学语文教师普及培训内容的基础上, 增设了为期2天的“回宫格”硬笔书法技能培训。

又如第二期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发展普及培训的课程内容, 也是针对前期调查问卷中提出的“教学问题”来设置的, 增设了“竖笛进课堂”技能培训, 还添加了一次关于奥尔夫教学法的“合唱教学”专题培训。

(二) 课程形式

“光听讲座, 收获往往是肤浅的;只有参与体验, 收获才是深刻的。”在培训过程中, 我们采用的是“理论引领”“教学观摩”“磨课研讨”“课堂演练”“观点论坛”“团队参与”等形式, 强调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1. 团队参与式

在区级骨干教师培训中, “教师专业精神”是培训板块之一。为了让每一位学员在轻松愉悦的团体活动中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有个清楚的认识, 我们尝试着让小学语文和小学美术两个骨干班的学员合在一起, 分成八个小组, 采用“参与式培训”, 让学员就“制约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因素”和“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对策”等话题开展头脑风暴式的思考。通过研讨, 实现思维碰撞;通过交流, 共同提炼观点。让学员以此规划自身专业发展, 并认识到“合作研讨, 产生1+1>2效应。”“科际沟通, 实现资源共享”。……此类参与式培训活动, 培养了学员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2. 案例研究式

“十二五”教师专业发展普及培训, 在课程设置上十分关注理论与实践统一。案例培训式需要培训者储备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知识, 从而突出案例的实践性特点。以案例为抓手, 在具体的案例剖析中巧妙地渗透教育教学新理念, 以参训学员共同对话的民主方式进行, 确保学员广泛地参与与投入, 最大限度地引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如开展教育教学问题的研讨 (学科知识技能和课堂管理等方面) 。首先是案例叙述 (抛出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现象) ;接着展开探讨:这个事件关键在哪里?可以怎样做?可以这样做的背后价值是什么?最后聘请学科专家面对面点评。

案例研究式培训, 是事与理有机结合的培训模式, 是教师在大量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需要结合一定的理论进行反思的学习方式。此类培训, 充分关注一线教师的教学困惑和实际需求, 以平等、民主的对话引起教师的学习兴趣, 让教师从案例里发现自己的价值所在;使教师伴随着案例分析, 经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洗礼, 自然而然地实现由“我被培训”到“我要培训”的心理和观念的转变。

3. 观点论坛式

在“课堂教学能力”培训环节, 发现骨干班学员备课时过于依赖教参、依赖网络, 导致教学内容、学习策略依教参画瓢。甚至在课堂上出现“媒体秀”“情境秀”“生成秀”等种种作秀现象, 教学丧失了个性。于是就组织学员开展“人要有点儿自己的东西”的话题论坛。参训学员在针锋相对的观点的陈述过程中, 舍弃虚浮思想, 获得了一页属于别人不太留意的生活发现, 一种不同于他人的思维习惯, 一方属于自己的反思空间。

在深入新教师课堂调研时, 发现大多新教师因经验少而难以调控教学节奏, 导致课堂教学低效或无效。于是每学年的第二学期开学初, 安排新教师就“有效课堂”这一主题开展教学沙龙活动。每位学员选取课堂教学中发生的小故事自由叙述、各抒己见。选点虽小, 但折射出来的教育意义却很大。在彼此的倾听与交流中, 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 网络沟通式

为了加强学员间的资源共享与沟通交流, 各组班老师为培训班建立一个班级公共邮箱, 并及时把培训资料、学员作业、培训感悟等上传到邮箱, 供学员浏览、学习和借鉴。有些班级还建立班级QQ群, 方便学员讨论问题、共享资源。

利用网络, 及时沟通信息。我们在第一时间把培训有关的信息发布到QQ群, 并结合短信通知, 让学员之间能快速获得相关的信息, 既快捷又方便;在沟通某一“问题现象”时, 我们约好某一时间, 让学员们把自己的想法、好主意随时在线交流。

利用网络, 共享教育资源。班级公共邮箱或QQ群及时上传有关专家报告或学员的课题研究成果、教育教学信息等, 学员们不仅能即时了解课改的进展, 随时分享培训资源, 而且还可以根据个人研究的需要贮存可用信息, 并逐渐建立成一套高效的属于个人所有的“资料系统”。

三、班级管理

明确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既是培训项目设计师, 又是学科培训的理论、实践导师, 更是师训员、总务员、联络员、勤杂工……每一位班主任都是人力资源师。

我们设计了《黄岩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90学时集中培训班主任工作流程》;制定了《黄岩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职责》和《黄岩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负责人与班主任工作职责》。明确规定项目发布前一个月、培训班开班前一周和开班前一天, 班主任必须做好的15项准备工作;培训过程中必须做好的11项具体工作;培训结束后必须做好的2项后续工作。

在班级管理中, 班主任要使每个工作环节无缝对接;学会换位思考, 工作有预见性, 要预见各种可能性并做好准备;树立“以学员为中心”的培训理念, 善于留心, 关注细节。我们还让学员参与自主管理, 设立班委和组长, 培训的组织安排、活动主持、评课研讨、新闻报道、后勤服务等工作努力让学员全程自主管理。

班级管理的成功秘诀在于班主任要亲和学员、细心服务、勤奋做事。勤奋做事, 要做到今天的事马上去做, 明天的事准备去做, 复杂的事认真去做, 困难的事抢着去做, 学校的事带头去做, 个人的事抽空去做。

在培训工作中, 让班主任 (培训者) 觉得有学术成就感, 而不只是在做事务性的事儿, 任何人的专业地位都是自己创造得来的!

四、质量管理

(一) 成立“黄岩区教师教育质量监控中心”

为了加强培训管理, 提高培训质量, 黄岩区教育局成立了“黄岩区教师教育质量监控中心”, 由分管副局长担任监控中心主任, 教育局人事科长和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担任副主任。教师培训工作在教师教育质量监控中心的监控与指导下有序开展。

(二) 制定《黄岩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培训质量管理制度》

培训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培训项目负责人要根据参训对象的层次和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 根据培训课程设置遴选相应课程的优质授课教师。培训项目负责人或班主任必须有一人在培训现场听课, 掌握授课教师的授课情况和学员的学习情况, 并及时了解参训学员对课程安排与授课质量的评价。

加强培训质量的反馈。学校师训处在培训结束时发放培训意见反馈表, 由学员对课程设置、每位授课教师的培训效果和培训管理进行评价, 征集学员对本期培训中存在问题的建议;在培训结束后10天内, 由学员在浙江省教师培训管理平台上对培训项目进行评价。学员对培训的反馈评价为今后的培训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篇4:优化培训体制,提高培训质量

新员工是一个企业向前发展的后备力量,他们为企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促使企业蓬勃发展;新员工是一个企业不断上升的动力,他们为企业插上了强大的翅膀,推动企业振翅高飞。所以,新员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然而更好的对企业入职的新员工进行培训,让每一个新人都挖掘自己的潜能,发现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才能,成了每个企业都必须重视的问题。通过对新员工进行培训,企业不仅可以帮助新员工完成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也可以促使企业自身利益达到最大化。

一、新员工入职培训的作用

1.让一个职场新人完成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身份蜕变。将职场新人的思维方式从一个学生转变成一个职场人,把职场新人的奋斗目标与企业的发展连结在一起,提高职场新人为企业服务的理念。

2.完成一个职场人的专业化打造,增加自身的竞争力。挖掘自身优势,打造专业性强的职场人。

3.丰富职场新人的工作经验,帮助职场新人更快的胜任本职工作,加入企业的主力军团队,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二.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方式

1.第一阶段培训

1)企业文化培训: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和其他有形与无形的内外影响力。价值观是企业文化之核心,新员工进入企业,首先会感受到企业文化的氛围,其次要认可企业的价值观,要融入这一团队中。每个企业的经营理念都是彼此不相同的,当新员工一进入企业,企业就要把本企业正确的理念传授给员工,让员工主动与企业协调工作,让员工的职业目标具化并与企业的发展连结在一起,在他们自身能力发展与完善的同时,也让企业的发展加速前进。同时,企业文化培训可以让员工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使他们在感受到家的温暖的同时,也将爱回馈给这个家。

a、集中对新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宣讲,通过一些优秀的案例,向员工宣扬企业优秀的文化,弘扬企业优秀的精神。

b、请一些入职一到两年的优秀员工为企业新人授课,讲述自身的收获和经验,这不仅可以给授课人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还让新人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一个具象的展望。

c、通过激励模式,请一些在岗位上表现不佳的员工为新人授课,这样不仅让表现不佳的员工提升了对自己的认知度也起到了激励自己的作用,他们通过自己的遗憾与不足给入职的新人敲响警钟,让新人在职场探索的路上少走一些弯路。

2)拓展训练:

现在的新员工很多都很年轻,刚从学校出来,他们身上多的是激情和自由,少的是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的品质,因此对新员工进行拓展培训很有必要。把新人组织起来,送到拓展训练营,进行集中的拓展训练。通过训练课程能够有效地拓展人员的潜能,提升和强化个人心理素质,帮助企业人员建立高尚而尊严的人格;同时让团队成员能更深刻地体验个人与团体之间,下级与上级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唇齿相依的关系,从而激发出团队更高昂的工作热诚和拼搏创新的动力,使团队更富凝聚力。在培训过程中,也可以将企业文化渗透其中,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拓展培训期间,建议利用晚上的训练休息时间,开展多样化的各类活动,以丰富生活,比如可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展演讲竞赛、辩论赛、小型联欢会等,这样既能加强新员工之间的熟悉与交流,丰富新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能为企业发现一些优秀的人才。

3)职业化培训:

职业化培训是为了使新员工尤其是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完成角色转换,成为一名职业化的工作人员。请专业的职业培训师集中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薪酬和晋升渠道、劳动合同与福利、各项保险、社交礼仪、人际关系、沟通与谈判、科学的工作方法、职业生涯规划、压力管理与情绪控制、团队合作技能等。

职业化培训的形式一定要多样化,不宜用宣讲式,尽可能采用互动式,让新员工在互动的过程中领悟所学的知识,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自如。职业培训结束时要对新人的培训成果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采用让每一个新人以一位管理者的身份去制定一个团队管理方案。这样不仅可以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其中,还可以培养员工在未来的工作中换位思考的能力和以全局眼光去审视问题的大局观念。

2.第二阶段培训

1)职业技能培训:

技能培训主要是结合新员工即将上任的工作岗位而进行的专业技能培训,“师徒制”就是职业技能培训有效形式之一。职业技能培训要通过以下两个阶段进行:

a、第一个阶段是集中培训,即将岗位技能要求相同或相似的新员工集中起来进行培训,这种培训主要是以理论培训的方式展开,培训文本是部门下发的正规教材。这样可以扩大技能的传播范围,节约培训成本,并为之后的实操培训打下良好的基础。本阶段的培训要分阶段进行,阶段结束时,要及时进行阶段性测验,考察新员工对所培训知识的掌握情况。若在测验中发现对某部分知识存在普遍掌握不充分的现象,还要对该部分进行重复性的讲解,让知识的传播达到效益最大化。在理论培训的过程中,还可以将学员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即将授课的课题,然后通过小组成员查找资料和相互之间的配合来完成课题的讲解与授课,授课人也由小组成员担任。这样不仅可以激发新员工对知识获取的主动性和对知识汲取的渴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授课的能力与组织能力。

b、第二个阶段分散式培训,即由技能熟练的老员工对相应岗位的新员工进行指导,并确定指导责任制,一名老员工可以指导一名或多名新员工。在本阶段的培训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考核机制,师父要为徒弟制定一套培训计划并将计划与目标严格到每一天进行执行,徒弟也要严格跟进师父的步伐。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阶段性测试,该测试要由部门分配人员进行,若测试不合格,要对师父和徒弟进行考核,若成绩优异,也要对师父和徒弟进行绩效考核加分,充分做到奖惩结合。

2)建立学习库:

通过网站的形式建立一个学习库,学员可以在网站上下载公司的文件和资料,资料库要细化到部门和岗位,并有专人对资料库进行及时的更新与管理。在该学习库上开辟一个学习与职业交流的论坛,可以让员工在论坛上发表工作经验和提出自己的疑惑,并自发组织论坛主对论坛进行管理。

3.第三阶段培训

这一阶段的培训是对前面培训的检验与巩固,将新人推上岗位,进行独立顶岗,关键性岗位要进行双人互保定岗工作。顶岗时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回馈体系,定期进行反馈和答疑工作。阶段性进行理论和实操的培训,当新人真正进入岗位顶岗后,会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发现自身掌握不足的技能,所以,阶段性的培训会起到查缺补漏和巩固技能的作用,加速新人成为一个经验丰富员工的步伐。

三、新员工培训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关注新员工的心理状态,不良的心理状态对于员工的个人发展、企业的人才培养、生产绩效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在企业中的作用,使员工保持健康、向上、乐观的心态,是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的一个重要条件。长期以来,人们普遍更关注员工的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节奏加快,压力加重,企业员工容易出现心理紧张、挫折感、痛苦、自责、丧失信心等不良心理状态,员工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21世纪企业面临的新课题。对企业来说,做好员工的心理健康工作,是企业的主要内容,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如何保持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是优秀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既要加强企业管理者与员工沟通的同时也要加强员工心理健康的宣传和疏导。

2、重视新员工的个性化,企业的新员工将要面临充满个性的九零后一代,对于这一代人的管理,企业要充分的尊重每一个新员工的个性,给他们信心与鼓励,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在企业里找到展现自己的舞台。

3、奖惩结合,企业的奖惩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企业在实施奖惩制度中,要做到以奖为主、以罚为辅、赏罚分明、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篇5:质量受权人培训总结

培训时间:2014年 培训内容:

1、广东实施质量受权人制度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经验

2、中外GMP认证检查中对质量受权人的要求

3、质量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4、谈谈如何有效发挥质量受权人法定作用的体会)

本次培训共计三天,内容丰富,但主题均是围绕质量受权人如何正确履职展开,个人觉得最大的培训收获有以下三点:

1、2010年版GMP第二条要求“企业应当建立药品质量管理体系”,这是过去GMP从来没有的要求。但到底什么是质量管理体系?体系应该包括哪些要素?如何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我一直都觉得比较茫然,不知如何着手,只是在参加培训前根据咨询公司老师的指点做了一些工作,也不知所建立的体系是否健全、有漏洞。参加这个培训后我豁然开朗,原来GMP、ICH Q10的要求都只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部分内容,GMP称为“规范”,ICH Q10称为“体系”,都不能称之为“标准”,只有ISO9001才称之为“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检查我公司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健全、不漏项,必须检查是否同时符合GMP、ICH Q10的所有要求,也就是必须符合ISO9001的要求。

今年下半年,准备再次学习GMP、ICH Q10及ISO9001:2008标准,对照标准要求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梳理,检查是否健全,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查漏补缺。

2、质量受权人制度的特点:专业、独立、权威、体系、团队。

篇6: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总结

1、什么是ISO9000?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m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的简称.是国际标准化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织.ISO9000标准是一个系统性的标准,涉及的范围、内容广泛.可以针对不同的组织,实施质量管理。在组织系统内部.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强调计划和协调.使企业能行之有效地、有秩序地开展各项活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对从设计开发到生产、安装及服务等全过程提出的要求,适用于出版社的管理、经营活动。对稳定和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改善内部管理、降低管理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引入出版流程.制定出符合出版社特点的流程管理体系.以及保证企业持续改进、不断满足顾客需求的纲领。出版社生产经营的终极目标.就是要通过不断满足读者的需求.得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ISO9000族正是基于企业行为管理的理念.满足企业需要.

2、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的产物

随着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许多国家和企业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选择和控制供应商,纷纷制定国家或公司标准,对公司内部和供方的质量活动制定质量体系要求,产生了质量保证标准。

3、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的产物

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为了适应产品和资本流动的国际化趋势,寻求消除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的措施,ISO/TC176组织各国专家在总结各国质量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ISO 9000系列国际标准。

4、四个核心标准: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 业绩改进指南》; ISO19011《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的学习,我认识到质量是成功的伙伴,贯标是质量的保障。如今,贯彻标准已被众多企业所看重,成为企业证明自己产品质量、工作质量的一种护照。有专家认为,贯标为广大企业完善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供了科学指南,同时为企业走向市场找到了共同语言。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将加快推进国际标准化进程,贯标变得更加迫切。毋庸置疑,贯标不是万金油,不能包治百病,但通过贯标,增强了企业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与管理意识,明确了各项管理的职责和工作的程序,促使企业的管理工作由人治转向法治,真正做到了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

篇7:全面质量管理培训总结

金秋九月,是一年一度的全国质量月。此间,我有幸参加了连云港市质量协会组织的全面质量管理知识培训,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通过本次培训,我学到了许多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对全面质量管理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也学会用简单的统计技术分析方法。

企业是质量的生命,质量的控制与质量的改进是企业的原动力。而企业要持续发展,应该遵循一个科学的管理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是以组织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收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全面质量管理主要强调全过程、全企业和全员的质量管理,是由过程质量管理来保证的,与生产经营中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环节都要密切相关。培训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与质量相关的基本概念、质量管理的实施与推进、质量工具下面就培训的几个要点及体会做一下阐述:

一、质量的相关概念

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的载体不仅仅限于产品或服务,而是泛指一切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其固有特性是指事物本来就具有的,而不是被赋予的;要求是来自相关方,包括顾客、雇员、供应商、合作伙伴、社会等。质量与企业的所有相关方利益攸关,从质量与企业关系方面看,提高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从质量和员工的关系看,提高质量有利于员工的发展;从质量和顾客的关系看,提高质量是顾客满意的保证;从顾客与其他方的关系来看,企业只有合法经营并持续提供满足要求的产品,企业才可持续发展。

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包括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程序就是PDCA循环,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置ACT,也称戴明环。每PDCA循环一次,产品质量、过程质量或体系质量就会提高一步,PDCA循环是上升的循环。

质量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质量方面所共有的价值观、信念、共识和行为规范的组合。质量文化是组织文化的核心部分,具有凝聚功能、约束功能和辐射功能。

ISO9000标准在总结各国质量管理活动的基础上,提出了质量管理八大原则,即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此八大原则给企业提供有作为和没有作为的准则和依据,构成了质量文化的基本内容。

二、质量管理的实施和推进

此部分主要是通过学习几种主要的质量推进方式,为实现全面质量管理提供保障。

方针目标管理起源于美国,是一种以自主管理为核心的综合管理方法,是使整个组织的人员的活动协调一致以便使组织能够达到关键目标,并对环境做出快速反应的一种系统的管理方法。方针目标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强调系统管理和重点管理,注重“措施管理”和“自我管理”。方针目标管理将组织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并制定出实施计划,建立目标责任制。

现场管理是运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的各生产要素包括人、机、料、法、环、测(5M1E)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以达到优质、高效、低耗、文明、安全生产的目的。现场管理的几项主要方法有目视管理、防错法、5S活动、全面生产维护。

QC小组(QC Circles)活动全称是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使员工参与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织形式。QC小组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的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利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QC小组活动有明显的自主性、广泛的群众性、高度的民主性和严密的科学性。

精益管理源于日本丰田生产方式,其基本理念是在生产各环节消除一切不必要的浪费,消除价值链中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活动,聚焦于成就完美的的长期目标。企业追求精益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企业实施精益管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征程。

三、质量工具与方法

质量工具是把某些成功的管理实践进行整理和程序化的处理,使之成为普通适用的方法。在管理实践中广泛采用各种质量工具和先进方法是全面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质量工具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可以帮助解决质量问题的思路的工具,例如头脑风暴法、亲和图等,这些工具并不直接针对过程或产品中的数据,而是强调一种创造性思维,二是涉及如何分析和处理过程或产品中的数据波动,是以统计技术为核心,用于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的各个阶段,以帮助我们系统的识别、分析、诊断和改进产品或过程。运用质量工具可以提高管理活动的效率,考虑问题更加全面,有助于科学决策;运用质量工具能把过程和产品的状况更好的向管理层表达及与业务方沟通;运用质量工具能够使更多的人参与质量管理活动。

四、体会和感悟

通过培训,加深了我对质量的认识。质量不仅仅是我们对有形产品的满意程度,而是各个相关方面对产品产生各个环节的符合要求的程度。从我目前从事的文件管理工作而言,产品质量信息不仅仅是就是提供文档信息,而且还包含了我们提供的服务质量信息;我们提供的文档信息不仅要满足公司员工的使用需求,也要满足国家相关标准法规,满足公司管理程序要求。我认为要做好文档管理工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 提高思想领悟,认识到任何工作失职都是工作质量低下,工作不到位造

成的。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质疑的工作态度。

 勤于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把工作做好,除了主观上不犯意识怠慢的错

误,还要求具备完成工作的基本素质,如果工作的基本流程、业务水平都不知晓,就无法完成工作,更无从谈及提高工作质量。

 凡事都应该有目标,有目标才有作为。岗位有岗位目标,层层分解后又

有各个流程、各个步骤的操作目标和质量目标。只有将目标了然于心,才能更好的做好岗位业务工作。

 在工作中能够学会运用质量工具来提高工作质量。通过开展QC小组活

动,能够普及质量常识,提高全员质量意识,主观能动的解决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通过5S活动,能够规范整理现场环境,创造美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提高员工素养,从而达到提高工作质量的目的。

 开展广泛的沟通与互动。只要工作,就会有办事结果的优劣之分,只要

工作开展,就必须相互沟通,沟通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推诿扯皮。开展沟通和互动,在公平公正的氛围中互动检举,可以自我认识到自身

不足,又能借助他人的监督力量,改正自己的不足,且有助于提高工作水平。

篇8:农机技术培训关键要提高培训质量

1 农机技术培训三大主体存在的实际问题

1.1 农机主管部门

首先农机主管部门只看重农机技术培训人数, 忽视农机手培训质量。表现在每年只下达给基层农机部门农机培训人数, 而没有农机技术培训质量的考核检查方法。

其次是先进的农机技术培训设备设施缺乏。缺少电化教学设备、教具、实物和模型等, 农机培训教材老化落后, 缺少实用新教材。

再次是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经费短缺, 有的基层农机部门根本没有。目前, 除了上道路的拖拉机驾驶员培训可以按规定收费外, 其他农田作业的拖拉机、耕整机、微耕机、收割机及插秧机等机手的培训, 归属于公益性工作。要开展这些农机技术培训, 需要一定的工作经费;否则难以开展培训, 更谈不上培训质量问题。

1.2 农机工作者 (农机培训教师)

一是有的基层农机部门农机工作者年龄老化, 知识陈旧。如有的县受人员编制的限制, 农机部门近十多年没有补充年轻人;原有的农机工作者年龄老化, 有的退休了, 出现了断层现象。

二是有的农机教师, 农机培训的授课方法还是老一套。即三尺课桌、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和一张嘴巴。教师站着讲, 学生坐着听。

三是有的农机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有的为完成培训任务而工作, 领导抓一抓, 就动一动, 工作不主动;有的在评职称前积极干, 评完后歇一半;有的缺乏钻研精神, 只懂得一些书面知识, 动手解决农机技术问题的能力差。

1.3 农民机手

一是有些农民学习农机技术意识淡薄。购置农机后, 不愿参加培训。在农机使用中, 如遇到技术问题, 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二是有些农民农闲时忙于打工赚钱, 不愿耽误打工时间去参加培训。

三是有些农民要求农机培训时间短, 培训地点近, 要求教师传授农机技术快而实用, 但这需要协调和统筹安排。

四是不认真阅读农机使用说明书。据了解, 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机手不看不读农机使用说明书, 不懂农机使用、维修保养、故障排除及安全知识等。

2 提高农机技术培训质量的关键

(1) 上级农机主管部门不仅要下达农机技术培训人数, 而且要制订农机技术培训的质量考核检查方法。如对农机培训质量, 可按培训人数的10%或5%, 进行电话或上门抽检, 即对农机手的培训时间、学习内容及掌握的农机技术进行询问等。

上级农机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协调, 将农机培训工作经费列入预算, 并统一添置先进的农机培训设备设施。对基层农机教师要进行培训, 提高教师的素质。

农机主管部门要派出农机专家, 深入基层和农村, 了解农民需要哪些农机技术知识, 然后编写通俗易懂、实用性强的农民喜欢的农机技术培训教材。

(2) 农机教师要增强工作责任心。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是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的, 是向农民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 宣传农机化法律法规, 向农民传授农机化技术;所以农机教师不仅要有为农民服务的思想, 而且要有为农民服务的本领。做到“三会”:会讲会做会写。并认真钻研农机新技术, 学习农机新知识。

(3) 农民机手要自觉参加农机技术培训。每年当地农机管理部门都会对农机手进行农机技术培训, 农机手要自觉报名参加, 消除那种培训耽误时间的错误观念。其实, 农机手参加培训, 可以全面系统地学习农机专业知识、操作技术、维护保养、安全生产、排除故障等技术知识, 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措施。按农机法律法规的要求, 农机手除参加培训学习外, 还要考取驾驶证和操作证, 对新购的拖拉机、收割机等还要主动去农机安全管理部门办理牌证手续。

农机手参加培训和购置农机后, 还要仔细阅读农机使用说明书, 充分了解农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弄懂农机每个部位的作用, 看懂农机正确操作使用方法、使用注意事项和维护保养及安全生产知识, 了解各种故障表现形式、排除方法、“三包”规定, 维修网点的地址、联系电话等, 这样农机出了毛病才能及时解决。

3 创新农机技术培训方法和途径, 提高农机技术培训质量

基层农机部门要根据农民及农事季节的具体情况, 创新农机技术培训方法和途径, 提高农机技术培训质量。

3.1 加强集中培训, 办好“固定课堂”

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机化技术学校的设施设备, 办好“固定课堂”。在春耕、“双抢”和秋收冬种前的农闲时间, 在农机化技术学校内对农机手开展集中培训, 办好“固定课堂”。

目前农村新机手多, 他们缺乏农机技术, 渴望学习农机技术, 农机学校要根据农机手的要求, 有针对性地举办农机技术培训。如春耕前, 开设水稻插秧机技术培训、拖拉机农田作业技术培训;“双抢”前, 开设水稻联合收割机技术培训、植保机械技术培训、农机抗旱技术培训等;秋收冬种前, 开设水稻收割机技术培训、油菜机械化种植技术培训等。通过农机学校举办的“固定课堂”培训, 提升农机手的技术水平, 使农机手达到“三懂四会”的要求:即懂农机构造、工作原理、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知识;会操作、会调整、会保养、会排除一般常见故障。

3.2 开展巡回培训, 办好“流动课堂”

一是进村入户办好流动课堂, 开展“家教”式培训。目前农村中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机大户及一般农机户购买的农机具数量多, 诸如拖拉机、插秧机、机动喷雾器、收割机、油菜开沟机等, 他们需要全面掌握各种农机具使用技术。因此, 当地农机管理部门应派出农机技术人员, 进村入户开展巡回培训, 办好“流动课堂”, 并把农机技术资料发给农民, 使农民觉得这样的资料易懂易学, 解决实际问题, 它是一份不花钱、不误工、永不走的“良师”, 以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 使他们购机舒心、用机放心。

二是以村组为单位, 办好“流动课堂”。由于农业机械分散在千家万户, 农机手集中参加“固定课堂”的培训, 有一定困难;因此, 为解决这一问题, 方便农民、服务农民, 减轻农民机手的负担, 当地农机管理部门应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乡村, 进村入户, 开展农机技术巡回培训, 办好“流动课堂”, 解决农机手跑远路、学习不方便的问题。

要根据村组农民拥有的农机种类、型号、数量等开展巡回培训, 办好“流动课堂”。由村组干部负责召集农机手, 农机部门或农机学校制定巡回培训计划, 分期分批、一个村一个组地巡回培训, 使农民机手能就近、就地参加培训, 农民既方便又学到了农机技术。

三是农忙季节期间, 巡回田间地头, 举办“流动课堂”。农忙季节, 农机分散在田间地头, 流动作业。为不耽误农时, 当地农机管理部门应组织农机技术人员巡回田间地头, 面对面地对农民机手进行培训, 手把手传授农机技术。这样农民既不耽误农时, 又能及时学习掌握农机技术, 提升农机技术水平。

3.3 强化技能培训, 办好“操作实践课堂”

操作实践课可进一步巩固和丰富农机理论知识, 提升农机手的技术水平。“操作实践课堂”可以在农机学校内进行, 也可以在农民家门口进行, 还可以在田间地头进行。“操作实践课堂”的内容主要有农机的安装、调整、维护、保养、故障排除以及操作使用等。也可以根据农民的需要, 提供相应的农机技术知识, 农民需要什么技术, 就现场传授什么农机技术。在实践课堂现场, 农机技术人员要向农机手讲解农机的操作规程, 并进行操作示范, 然后, 再由农机手上机进行操作, 农机技术人员在现场指导, 及时纠正农机手不正确的动作, 直到农机手熟练掌握农机操作技术为止。

实践证明“操作实践课堂”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如农机手所说:“说一千道一万, 不如现场动一遍。”这样可以切实提高农机手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4 结束语

篇9: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

关键词:一线操作人员?技能水平?质量?员工培训?模式创新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至关重要的一环。中航飞机西安飞机分公司(以下称“公司”)作为生产型企业,主体人员为技能操作人员,随着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各机型生产研制速度加快,难度加大,生产任务繁重,对在岗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新入职员工的岗位适应性要求随之提高。新工艺的推出、新方法的运用、新设备的投产、新材料的应用更加凸显出操作人员这个“内核”与生产现状这一外部条件不匹配,这种矛盾得不到有效解决,导致产品质量问题频发,损害了公司的利益和形象,也使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受挫。如何有效提高其技能水平、劳动素养,探索操作人员技能培训的新方法、新手段,形成较为特色的培训模式,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产品质量已成为培训工作中躲不开、绕不过的课题。

2014年,中航飞机西安飞机分公司培训中心(以下称“培训中心”)以新招聘操作人员培训和一线操作人员的AO/FO(AO:用于指导产品装配的工艺文件;FO:用于指导产品零件制造的工艺文件)培训为试点,创新培训方法和手段,完善培训制度体系,使技能操作人员的培训达到强化理论、提升技能、胜任岗位、适应发展的目标,最终达到了提高操作人员技能水平、提高产品实物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一、以岗位能力为导向开展新员工培训

以2014年新招聘的257名操作人员培训工作为试点,改革新员工培训。培训中心在整体策划、环节设置、资源调配等多方面工作中,进行面向对象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系统改革,试点“分类、分段、滚动式”培训新模式。

“分类”是在详细分析员工现有能力的基础上,将人员分成不同类别;“分段”是针对不同类别的操作人员,在不同的培训时间段设计不同的培训内容开展工作;“滚动”是根据考核结果,实现人员类别间相互流动。本次试点,培新中心将新招聘操作人员分为A、B、C三类,培训阶段分为入职教育、岗前培训、岗位培训三个阶段。

通过在入职教育中树职业规划、岗前培训中补专业基础、岗位培训中增岗位技能,切实提升了培训实效,实现了培训与生产的对接,使新入职操作人员岗位与培训相融合,快速合格上岗,为日后成为生产一线主力军和优秀技能工人打下扎实基础。

二、以产品和“技能点”为关注点开展一线操作人员AO/FO培训

将各单位一线操作人员按照培训前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程度进行分类;把培训阶段分为策划试点、扩大试点到全面推广三个阶段;按照操作人员培训过程中技能掌握状况分为“学习中”“新上岗”“符合要求”以及“标杆”人员四个状态,人员在考核过程中依据每个状态的达标条件将在不同状态间进行流动。

在培训内容上,首次提出技能点(操作类岗位工作所涉及影响产品加工质量的主要操作环节)的概念,并以产品和技能点为关注点,按照产品图样、规范、质量标准要求组织操作人员围绕技能点进行培训与考核。通过培训项目的实施,改变在岗工人凭经验、按习惯干活的不良操作流程,将操作人员掌握的技能点融入到以SQCDP(安全Safety、质量Quality、成本Cost、进度Delivery、人员People)为核心的生产现场管理中,将其技能状态进行显性化动态管理,促进班组人员技能的整体提高。

三、完善培训制度体系,采取多样培训手段,提升培训实效

1.完善培训制度体系,编制《公司员工培训手册》

为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培训中心组织完善和新制定了一系列培训制度,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调动操作人员、培训管理员和单位各方培训积极性,提升培训效果。制定了操作人员学制培养办法,将操作人员的培养与职业技能等级晋升挂钩;围绕SQCDP管理方法,设置模块化、标准化培训课程,完善工长、班组长培训内容;结合公司实际,修订《员工教育条例》等15份管理制度,重新梳理了《员工培训工作流程》等29个工作流程。将全公司涉及培训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编制成册,制度护航培训,保障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2.在生产一线探索建立“卫星培训点”

以620厂房生产现场为试点筹建“卫星培训点”——620实训基地,它是针对072工程飞机关键技能点差异及对生产一线工人专项培训而建立的。基地设立了理论研讨区、新型工具应用区、基本操作实训区、液压系统实训区、其他系统实训区、结构模块区、型架模拟区和展板区等八个区域。“卫星培训点”遵循一线操作人员在岗位干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结合生产现场进行AO操作指令培训、工艺规范培训、生产关键装备技术操作培训,是“实景培训”模式的践行,是解决“谁用人、谁培训、在哪培训”系列问题的探索。

3.运用电视手段加强培训教材建设

针对某型号对飞机起落架安装、涂密封胶等典型生产工序,试点培训视频教材建设。用视频拍摄的方法将生产中规范的操作过程记录下来,再结合生产指令内容,进行配音整理,制作了《×型号飞机主起落架安装》和《飞机结构密封连接典型操作程序》两部培训视频教材,使操作细节和注意事项清晰准确,重点突出,解决了用传统讲授方式无法呈现的关键操作环节的培训问题,增加了培训内容的表现形式。

4.建立质量警示室,增加质量案例培训

创建了质量警示室,将质量案例固化展示,在操作人员培训中增加质量案例培训,通过大量详实的历史资料、典型质量事故、质量隐患的案例,对员工进行直观、形象的质量警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员工对质量生产的认识,加强全员质量意识。

5.关注产品质量,开展专项问题培训

针对新型号研制过程中由于人员技能导致的质量、技术与管理问题,开展专项问题培训,培训实施中与相关部门和专家共同分析、制定培训方案,编制培训资料,专项组织开展了大飞机涂胶、装配、运输等专项知识与技能培训,提升操作人员技能水平,保障研制工作顺利进行。

6.依托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高端引领培训

在培训中心建立了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依托大师工作室对企业的优秀操作人员开展拔高式培训。充分发挥大师工作室成员攻坚克难的本领,让他们参与飞机研制的课题攻关,以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行技能大师与培养对象“一对一”导师制培养,缩短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周期;通过开展技术交流和学习传承了绝活绝技;工作室成员参编出版航空系列教材,推动了理论教学与研究。

7.以波音项目为载体带动实景教学培训

借鉴波音实训中心建设的经验,针对公司重点工种、专业,在厂内或厂外建立实训中心。以波音项目铆装钳工为切入点,采用现场实景教学,将公司波音生产线平移到培训室,实现培训与生产的对接。通过培训,建立全流程、体验式、模拟化、适应岗位现实需求的新型培训平台和内容体系,形成技能人才产出的前沿阵地。

8.用团队竞赛比武促班组团队技能提升

组织开展各类人员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积极营造“比、学、赶、帮、超”氛围,搭建技能人才成长平台,为操作人员营造一个创新和竞争的空间,激励员工积极学习技能,努力争当技术能手。2014年公司组织职业技能竞赛,在个人比赛基础上,首次增加了团队比武项目,通过团队相互学习、协助、竞争,达到相互借鉴、取长补短、锻炼队伍的目的。

四、新培训模式取得明显培训效果

在采取了“分类、分段、滚动式”培训模式,在内容上引入了“AO/FO”培训内容,培训手段也更加多样化后,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新操作人员经过培训进入工作岗位后,在对其持续跟踪过程中得到了如下反馈。

1.上岗时间明显缩短

经统计,24个单位,涉及铆装钳工、钣金工、数控铣工等22个工种共计214名新员工能独立上岗。这214名新员工A类人员105人培训周期为3个月,B类人员109人,培训周期为5个月。与过去“一刀切”的培训相比,新员工上岗时间大大缩短。

2.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提高

统计、对比独立上岗的A类105人9~12月、B类109人11~12月的个人和单位一次交检合格率发现:A类人员月人均一次交检合格率为96.96%,高于单位月人均单位88.71%,38人个人一次交检合格率增幅大。

3.参加技能竞赛获奖增多

A类人员入岗后,机加23厂组织2名数控铣工参加本单位青工技术比武取得较好成绩。技装64厂组织铣工刘超参加2014年陕西省黄河、秦川杯、西航杯钳工技术比武,获得第十名的佳绩。

与此同时,对于在岗操作人员的AO/FO培训也尝试了这种新的培训模式,此项培训目前还在深入进行,培训结果也在持续跟踪。

五、小结

目前,我们正在扩大“分类、分段、滚动式”培训模式的应用范围,并将继续深入开展一线操作人员AO/FO培训,丰富它的内涵,以达到提升公司操作人员技能水平、提高产品实物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培训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促进了“培训是生产第一道工序”这一培训理念的提升,落实了“干什么、学什么、考什么、谁用人、谁培训”培训原则的实施,推进了公司操作人员技能培训的开展,促进了操作人员技能水平和质量素质的提升,建立了有效的技能培训体系。这对提高公司生产效率、稳定产品质量、完成生产任务起到了积极的推进和保障作用,满足了生产急需。同时培养了一批有真才实学、质量意识强的操作技能人才,为企业发展建立和储备了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聂桂荣.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员工培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培训,2014(10).

[2]高岩.解析“新常态”下企业培训的三个误区[J].现代企业教育,2014(10).

上一篇:学生会编辑部工作计划怎么写下一篇:人物描写句子摘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