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生活打磨的诗

2024-05-01

被生活打磨的诗(共6篇)

篇1:被生活打磨的诗

@@紧跟的风声

这个时候

夜还未褪去昨晚的睡衣

有灯光照料着晨起忙碌的身影

一位中年男子打小巷经过

携带一串清脆的脚步声

揭开了晨曦的面纱

冬意渐浓

风肆意地摇动楼下的冬青树

敲打着窗棂

楼房、树木、南国的紫荆花......

都在此时相邀着苏醒

同时苏醒的

还有画册中的一头小兽

感觉它正蹒跚地向我走来

情急之下

我用院中储藏的草料安抚了它

篇2:被生活打磨的诗

有披着月光通宵达旦的饮料瓶

有夹着单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窗帘布

也有手握钉锤敲打雨滴的棉布鞋

她是唯一的一瓶化妆品,被命运安排

陈列在小区的一隅,很是养眼

南来北往的风声要路过那里

千奇百怪的蜜蜂驻足留恋

时而也有蝴蝶携带着花香打那儿经过

但唯一吸引她的.就是她的同类

她将一瓶美容霜小心翼翼地用了六年

怎么用的,这个只有那瓶美容霜知道

有一天,她的老公心疼地从口里掏出一句话

“不要开了,亲爱的,这个美容院要是再开下去的话

胃就彻底地坏了,相信老公,我会努力的 ......"

打那以后,她发现门前的草木葱郁了

一夜之间,木棉树捧出了很多希望

随之,她被香水盒打包精心地存放在衣橱里

一放就是三年,现在诗歌找到了她

诗几乎是她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推心置腹的情人

她从诗歌里找到了一个全新的自己

感觉生活就像一片片冬天的雪花

篇3:被生活

最初看到“涨”声一片, 我们就皱皱眉可是“豆你玩儿”、“蒜你狠”让我们大开眼界, 稍作平息就来了“糖高宗”、“姜你军”, 才怒吼了一句“苹什么”, 结果“油你涨”、“辣翻天”来势更加凶猛。忽然我们明白了, “神马都是浮云”!

让物价居高不下的, 不仅仅是油价、电价, 更要命的其实是“路价”。全世界最多的收费公路都在这个神奇的国度, 这些收费公路动辄收费三五十年, 简直比贩毒还暴利!由此导致, 一集装箱的衣服从上海运到纽约竟然远比运到北京还便宜!超市里的一袋牛肉干, 其零售价之中真正的成本不到10%!而368万元的天价“过路费”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让我们看到了其中的蹊跷。

正是因为这种神奇的成本之外的成本, 我们竟然同时出现这边农村的菜价跌到白菜价, 烂在地里卖不出去, 农民欲哭无泪;那边城里的菜价却还在天上, 老百姓过日子都紧巴到买菜都得动一番心思, 只能无奈兴叹!

……

不知不觉中, 我们已经进入了“被时代”, 然而“被”的总是弱势的一方。他们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 甚至连定义权也只能任由掌握权力的另一方拿去, 而这也突出体现在个别政府的公信力缺失上。小康生活指的是一种比较好的生活状态, 本应该有明确的数据指标, 白纸黑字不能糊弄人。但是当前在一些扭曲的“政绩观”下, “被小康”的情况出现了, 部分官员绞尽脑汁, 虚构数据, 并且将这种糊弄人的数据作为向上级邀功求赏的“筹码”, 试图以此作为“加官进爵”的“敲门砖”, 因此, 扭曲了的“政绩工程”屡见不鲜。这就是一种政府公信力的缺失。

如今“升学率、就业率”已经成为各地各主管部门宣扬“政绩”的重要指标, 教育部门看重升学率, 高校重视就业率这是明摆着的事实, 而这些数据直接关系到高校的专业设置, 教育部门的财政经费划拨等利害关系。因此, “被就业”的现象算是“应运而生”了, 通过各种手段得出来的虚假数字能够带来什么, 而真实的就业情况多么严峻是摆着社会面前的事实, 我们不能“视而不见”。

我们的老百姓不会像欧洲人一样去关心“财政紧缩”, 也不会像美国人那样嫌自己的领导不够“务实”, 更觉得全世界为了智利的几个矿工获救那么“沸腾”有点莫名其妙。我们的老百姓本来很知足, 很“淡定”, 并不贪心, 要求的也并不过分, 我们只是希望收入多一点、物价稳一点、房价涨得慢一点, 但是越来越搞不明白, 为什么这点简单的愿望却那么遥远。

篇4:被生活打磨的诗

心与灵/或远或近/总有一份挂牵/靠一种信念/支撑到今天/总像在梦境/过去的轨迹/所有的欢喜悲忧/都与得失相连/爱与恨/都是一种俗缘/全在一念间/感恩的泪/伤心的悔/丰富了人性的两面/接纳与消化/坦然面对/今生不会亏欠/好与坏/似乎不用太在意/它们仅是概念/尘世中/有喜剧悲情/更有苦辣酸甜/拼搏的身影/洒下了汗水/走过了才是关键

在这首题为《有感》的诗里,诗人抓住“心与灵”、“爱与恨”、“好与坏”这几个“人性关键词”,展开他的诗意思绪,从而获得一种生命智慧,也获得一种生命快乐。没有被生活打磨并被生活照亮的心灵,是绝对写不出这样的诗来的。

故乡的油菜花/在春风吹拂下/成片吐着花蕊/那金黄色的娇艳/与碧绿的厚重相互辉映/搭配得如此完美/让人不忍她憔悴/我躺在花丛中/感受她卑微里的华贵/解脱般陶醉/我奉上漂泊的心/让蜜蜂带他飞/寻得一份感悟/把灵与心捎回

金黄的油菜花,那是土地的颜色,也是生命的颜色。诗人的故乡就在洞庭湖平原。祖祖辈辈的洞庭湖人种稻谷、种油菜,也种下生活的热烈和向往。成片成片的油菜花铺开来,那是大地最美丽的诗歌。诗人在《油菜花》丛中,感受“她卑微的华贵”。一个能从“卑微里感知华贵”的人,即使他不写诗,也会是一个生活中的诗人。

篇5:胡颖函:被打磨出来的黑珍珠

但凡有爆发力的人往往具备沉静的内核,她会把积聚的力量交付于舞台,直到追光灯打在身上,璀璨夺目,像一颗美丽的黑珍珠。

点滴累积的进步

在走上少模T台前,胡颖函不算一个自信的孩子。

女儿内向、不自信,让胡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从小,胡颖函要什么妈妈都会努力去满足她。对这个女儿,她有些愧疚—出生时,由于早产,胡颖函在医院的保温箱里待了很多天,这导致她的皮肤早早就变成了欧美流行的小麦色。可在亚洲,女孩都以白为美。从小知道自己的这点“与众不同”,她有些在意,问妈妈:“皮肤黑是不是就不漂亮了呀?”

妈妈希望女儿能自信一些,甚至可以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任性一点,但胡颖函总是依赖于妈妈来做决定。去拍艺术照时,在镜头前,她左扭也不是,右扭也不是,摄影师的指点反而让她更焦灼,总是展现不出自己最好的那一面。休息间隙,她胆怯地问守在一旁的妈妈:“我该怎么摆动作?”

而作为一个爱美的女生,她却总是很难选出自己喜欢的衣服,“穿这件好吗?”她望向妈妈的眼神里写满了胆怯与不知取舍。

“需要带女儿去见见世面,培养自信。”胡妈妈一边心里盘算着,一面努力寻找各种方式去锻炼女儿,比如让她去学跳舞,带她参加各种比赛。

2013年,她们来到了Showkids的舞台上。彼时,6岁的胡颖函正在学跳舞,老师告诉她们:可以去参加一个少儿模特大赛,这是重庆最高端的少儿时尚赛事,此前举办过两届,累积吸引了上万个孩子参加。

这么多人,我能做到最好吗?站上海选的舞台前,胡颖函心里还在打鼓。可出乎所有人意料,当音乐响起她走出第一步开始,因为紧张导致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她竟然发挥出百分之百的实力,进了前2 000名、前700名,杀进前200名,最后凭借优美的民族舞舞姿和不怯场的临场反应以及大家风范,她捧得季军的奖杯。专业评委们掷地有声地评价她:“有特点,有那种范儿!”

原来谨小慎微的女儿还有这么霸气的一面,“一化好妆,站上舞台,竟有种国际范儿呢!”妈妈惊喜不已。

比赛中获得的肯定不仅让胡颖函越来越自信,也让胡妈妈越来越清楚女儿的优势。于是在接下来的三年,除了胡妈妈怀第二个女儿时暂停了参赛,每一届首席少儿模特大赛,胡颖函都一场不落地参加。

拼孩子的实力,还拼父母的精力

女儿找到了奋斗和展示的舞台,心灵手巧的妈妈也发掘出自己的长处:给女儿亲自缝制每一件战衣。积攒了几年经验,胡妈妈竟然不逊色于一些专业设计师,“我现在看见一块布料,脑子里就会自动去设计出适合她的礼服来。”

有一次,胡颖函参加一个舞会,组委会要求孩子们穿特别的衣服。胡妈妈找来报纸,剪碎成条,再一条条地粘上,用了整整两天时间,终于“缝制”出了一条样式简单但看上去酷极了的蓬蓬裙。

“这真是在拼家长的精力,每天都要动脑筋。”听上去像抱怨,妈妈却非常享受这种和女儿一起成长的经历。为了迎战2016Showkids夏季赛重庆赛区的决赛,让女儿脱颖而出,妈妈绞尽脑汁终于灵机一动,“有了,做一条玫红色曳地长裙,华丽又有舞台范儿!”在泳装秀环节,胡妈妈也别出心裁,在泳装上装上尾巴,形成一个羽毛扇子的形状。她像一个专业的设计师,对着记者侃侃而谈当初的构想。但与服装设计师不同,这样的设计因为带着浓浓的母爱,女儿演绎得更加用心。

心思细腻又性格开朗的胡妈妈,还通过比赛结交了不少朋友。为了给女儿租一件与舞台相称的礼服,胡妈妈跑了好几家礼服店但毫无收获。另一个参赛的孩子章文朵儿的外婆看到焦急的她,于是悄悄托了很多关系为胡颖函找到了礼服。孩子们既是对手又是朋友,但一起成长,才能真正理解到比赛的含义。

这件礼服,胡妈妈又连夜做了修改,终于贴合了女儿的身材。对于自己的辛苦,她淡然一笑,摆摆手,“这不算什么,女儿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她更感谢的是化妆师和造型师,“没有他们,女儿不会有那样的国际范儿。”

妹妹的偶像

在T台上获得了认可,得到了自信,现在的胡颖函今非昔比。

她开始把臭美表现出来。每天早上起来搭配,哪条裙子搭配哪双鞋子,她会和妈妈一起商量,甚至提一些任性的小建议。每次出门,也不再胡乱弄一下就完事,她会对着镜子保证自己每个细节都大方贴切。对于女儿的变化,妈妈最开心:“整体效果是漂亮的,方方面面是积极的。”

曾经被嫌弃的黑皮肤,也成为胡颖函的骄傲。搭配复古妆,在T台绚烂舞台的映衬下,她看上去更大牌,更像一个小女王,“我现在好喜欢自己的黑皮肤!”

看到姐姐的转变,2岁的妹妹恨不得把姐姐当做偶像,姐姐的打扮风格、她的说话方式、她要去参加怎样的活动,妹妹都乐意去模仿。这一次参加首席少儿模特大赛,妹妹也主动提出参加,哪怕只是在T台摆一个萌萌哒的造型。“我姐姐哪样都很棒!”说到姐姐,她两眼放光。

姐妹俩之间的黏糊劲儿,实现了妈妈当初的心愿。2008年,一场悲痛的汶川大地震让妈妈看到生离死别的悲壮,她下定决心“再生一个,以后也互相有个照应”,于是胡颖函有了这个可爱的妹妹。

两个女儿,两件贴心小棉袄,每次她稍有不舒服,两个女儿都会围着她嘘寒问暖。而作为世界上最亲的彼此,姐妹俩的心里永远都装着对方。胡颖函最喜欢的礼物,永远是妹妹送给她的小饰品。每当妹妹陪妈妈逛街时,总会带回两份漂亮的小饰品,一个是妹妹的,一个是妹妹主动要求给姐姐买的。

“姐姐在上学,还没回家,现在买了也送不到她手上啊。”胡妈妈逗小女儿。

“那就放在姐姐房间,等姐姐回来呗。”2岁的妹妹奶声奶气却一本正经地说。

让自己变得更好

在妹妹眼里,姐姐就是最闪亮的星星。胡颖函的“星范儿”也的确被慧眼识珠。今年夏天,在北京参加完Showkids全国总决赛后,胡颖函被浙江卫视一导演相中,参与到百集少儿励志剧《少年志》的拍摄,在片中反串出演一名太子,那是一个同龄的悲情男孩。

她天生就是演员,情绪拿捏得十分到位。在皇阿玛驾崩的那场戏,导演一喊“哭”,胡颖函的泪水就排山倒海般袭来,满是悲情,感动了和她对戏的演员,连周围的工作人员也红了眼睛。

可问到“会让女儿往明星路上发展吗?”胡妈妈赶紧摇头,“能通过一次次比赛来提升自己更重要。”至于未来的路,或许漫长或许曲折,但聪慧、有天分的孩子,更要学会用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用一场场大赛来磨练自己。

“你已经是冠军了呀!”记者不解。

此时,已经做好造型的胡颖函浅笑盈盈,脸上的红晕在布景灯光的映衬下十分好看。“可我想让自己变得更好!”

篇6:一条被篡改过的诗注

张元济作于1937年10月14日的《挽陈伯岩》七绝四首(《诗文》第39页)第四首云:

频年烽火隔乡关。满地残花色自殷。

为报返戈同杀敌。应报泉下一开颜。其诗注曰:

公籍义宁。久为红军所占。自移军陕北。其余部尚有占据山乡者。此亦输诚请缨杀敌。而公亦不及见矣。

原书不用新式标点,用旧式圈点,这里照录。诗的第四句中“报”字为“教”字之误。这还只是小误而已,诗注则被删改得与原稿大相径庭,令人吃惊。请看,张元济原稿为:

君籍义宁,久为红军所扰。自瑞金散出,移军陕北,宗旨一变,近且共赴国难。其在赣边残部亦请改编国军,同出御侮。而君亦不及见矣。

陈伯岩,名三立,江西义宁人,戊戌变法时期维新志士,晚清著名诗人。’张元济与他有数十年的交往,1932年夏秋二人同住庐山,过从甚密。1937年10月,陈三立在日军占领下的北平贫病中去世。张元济所写挽诗除这四首绝句外,另外还有三首五律,颂扬老友的气节人格,寄托自己的哀思悲情,十分感人。上述七绝,更是引申出抗日救国的重大话题。张元济对国共合作、“共赴国难”积极赞成。并把“红军”、“移军陕北”等当时还十分忌讳的词句写入诗注。清晰地表达了作者拥护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立场。在张元济1949年以前的诗文中,这样的话似乎绝无仅有,值得珍视,对研究张元济的思想轨迹极其重要。可惜被人篡改得走了样!诗注与其他被乱删乱改的诗文一样,出于张元济一位亲密友人之手,深深地打上1960年代初特定岁月的印记。“扰”、“残部”、“自瑞金散出”、“宗旨一变”、“改编国军”等字句,删改者也许认为对红军有“大不敬”之嫌,出于“为贤者讳”目的,于是改的改,删的删。“共赴国难”,不见了;“同出御侮”,变成了“请缨杀敌”。殊不知,那是1930年代常用的词语,改了反而失去了时代特征,也不符合张元济的思想。“君”改“公”,叫人匪夷所思。文献失真,更是可怕的学术危机!《张元济诗文》里好些涉及太平天国的秦始皇的诗文,都被动了“手术”,历史文献还有什么可信之处?这恐怕不是危言耸听吧。

《张元济诗文》已出版二十余年,人们常常引用其中一些被篡改过的作品,已经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全文引录这条诗注的专著就有:(新西兰)叶宋曼瑛著《从翰林到出版家——张元济的生平与事业》(张人凤、邹振环译,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2年1月,第247页)、隗瀛涛著《智民之梦——张元济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7月,第242页)。至于用其大意者就更多了。2007年陕西师大出版社出了一本叫《诗史阅世》的书。其实就是1986年版《张元济诗文》的翻印本,只是编排次序略有不同而已。且不说编者、出版者未经作者后人授权,也未经原出版社同意,侵犯了著作权,更严重是该书重复《诗文》包括上述诗注(第219页)在内的大量错误,用“影响恶劣”四字来称毫不为过。看来订正1986年版《张元济诗文》,今天显得格外重要了。

值得庆幸,北京商务印书馆与张元济嫡孙张人凤先生合作编辑《张元济全集》,工程早已启动。《全集》第1卷至第3卷(书札)已经出版,诗文和其他部分也将陆续问世。上述诗注当然将按原稿改正。一条被篡改过的诗注恢复原貌,反映了思想的“回归”——近代文献整理必须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后人绝没有随意改动前人著作的权利,不管他是什么人。

上一篇:清单招标后甲供材料的优缺点下一篇:创园林学校 建绿色乐园省级园林式单位申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