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中的主要人物

2024-04-21

老人与海中的主要人物(精选8篇)

篇1:老人与海中的主要人物

成语中的主要人物

煮豆燃萁(曹植)破釜沉舟(项羽)纸上谈兵(赵括)背水一战(韩信)指鹿为马(赵高)围魏救赵(孙膑)卧薪尝胆(勾践)负荆请罪(廉颇)闻鸡起舞(祖逖)三顾茅庐(刘备)望梅止渴(曹操)完璧归赵(蔺相如)惊弓之鸟(更赢)程门立雪(杨时)毛遂自荐(毛遂)胸有成竹(文与可)草船借箭(诸葛亮)铁杵成针(李白)精兵简政(李鼎铭)四面楚歌(项羽)草木皆兵(符坚)赤壁之战(周瑜)约法三章(刘邦)老马识途(管仲)滥竽充数(南郭)老骥伏枥(曹操)逼上梁山(林冲)草船借箭(诸葛亮)明镜高悬(秦始皇)开门见山(愚公)名落孙山(孙山)悬梁刺股(苏秦)班门弄斧(鲁班)纸醉金迷(孟斧)百步穿杨(养由基)杯弓蛇影(杜宣)

鞭长莫及(伯仲)不寒而栗(火纵)车水马龙(马皇后)出尔反尔(孟子)唇亡齿寒(宫之奇)打草惊蛇(王鲁)出人头地(欧阳修)东窗事发(秦桧)东山再起(谢安)分道扬镳(元志)风声鹤唳(符坚)汗流浃背(曹操)

鹤立鸡群(嵇绍)鸡鸣狗盗(孟尝君)口蜜腹剑(李林甫)口若悬河(郭象)洛阳纸贵(左思)门庭若市(邹忌)南辕北辙(季梁)怒发冲冠(蔺相如)骑虎难下(杨坚)日暮途远(伍子胥)如火如荼(夫差)投笔从戎(班超)

兔死狗烹(范蠡)退避三舍(重耳)望洋兴叹(河伯)嫣然一笑(宋玉)偃旗息鼓(赵云)阳春白雪(宋己)叶公好龙(叶公)夜郎自大(夜郎)一败涂地(刘邦)一筹莫展(蔡幼学)一鼓作气(曹刿)一箭双雕(长孙晟)一目十行(萧纲)一窍不通(纣王)一丘之貉(杨恽)一日千里(周穆王)以德报怨(孔子)以身试法(王尊)越俎代庖(许由)亦步亦趋(颜回)易如反掌(褚遂良)朝三暮四(狙公)中流砥柱(大禹)众叛亲离(邹吁)

自惭形秽(王济)捉襟见肘(曾参)鞠躬尽瘁(诸葛亮)入木三分(王羲之)精中报国(岳飞)江郎才尽(江郎)凿壁偷光(匡衡)乐不思蜀(刘禅)初出茅庐(诸葛亮)围魏救赵(孙膑)图穷匕见(荆轲)东施效颦(东施)

南柯一梦(淳于棼)赴汤蹈火(嵇康)杀妻求将(吴起)铁杵成针(李白)程门立雪(程颐)画龙点睛(张僧繇)孺子可教(张良)髀肉复生(刘备)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神机妙算(诸葛亮)嗟来之食(韩信)一字千金(吕不韦)狡兔三窟(孟尝君)旁若无人(荆轲)焚书坑儒(秦始皇)刮目相看(吕蒙)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一身是胆(赵云)才高八斗(曹植)单刀赴会(关羽)胸有成竹(文与可)约法三章(刘邦)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暗度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病入膏肓(晋景公)力透纸背(颜真卿)泰山北斗(韩愈)韦编三绝(孔子)东床快婿(王羲之)学富五车(惠施)一毛不拔(杨朱)不求甚解(陶渊明)割席绝交(管宁)扑朔迷离(花木兰)司空见惯(刘禹锡)拔山扛鼎(项羽)罄竹难书(隋炀帝)退避三舍(晋文公)运筹帷幄(张良)项庄舞剑(刘邦)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景皓)高山流水(俞伯牙 钟子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悬梁刺股(苏秦 孙敬)多行不义必自毙(共叔段)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 诸葛亮)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篇2:老人与海中的主要人物

摘要:本文对著名作家沈从文本人以及其作品《边城》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括,并结合故事情节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翠翠、大老天宝以及二老傩送进行了一系列评述。

关键词:《边城》、爱情、悲剧

《边城》是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的一部代表作。沈从文先生是湖南凤凰县人,他出生于行伍世家,身上流淌着汉、苗、土家等民族的血液,湘西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少数民族长期被歧视的历史,使他本人以及其作品都有一种极其独特的风格和感觉。在沈从文先生众多的作品之中,《边城》便是他对湘西世界的一种极好的展现,也是最能表现出一种人性美的作品。

《边城》主要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湘西偏远的小镇——茶峒的凄美的爱情故事。故事主要围绕老船夫的孙女翠翠和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大老天宝和二老傩送展开。天宝和傩送兄弟两个同时爱上了翠翠这个纯真善良的姑娘,翠翠虽然喜欢二老傩送,但由于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翠翠一直把这种感情压抑在心中,错失了一份美好的爱情,也酿成了天宝淹死、傩送出走的悲剧。最终,老船夫也由于心力交瘁而去世,留下翠翠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小说的最后写到: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给小说悲剧性的结尾带来了一丝淡淡的希望。虽然留给翠翠的是无尽的等待,但至少还保留着一种希望。我想,也正是由于这种希望,翠翠才能支撑下去吧。

在这里,我想对这个爱情故事中的三个主要人物:翠翠、大老天宝和二老傩送进行一点评析。

首先是大老天宝。天宝是一个敢作敢为的人,同时又是一个胸怀宽广的人。毋庸置疑,他深深地爱着翠翠,并且走了“车路”,向翠翠提了亲。后来,天宝知道自己的弟弟傩送也喜欢翠翠之后,便相约去“决斗”,“决斗”的方式便是唱歌。在“决斗”时,天宝让弟弟先唱,弟弟唱完之后,天宝自知比不过,并且翠翠深爱的是自己的弟弟时,天宝忍痛割爱,选择了退出,成全傩送和翠翠。然而,天宝最后却死于意外,这让人不免有些遗憾。

然后是二老傩送。傩送是一个心地善良,敢于追求,蔑视金钱和地位、责任感很强的人。当为翠翠唱歌的时候,傩送倾注了自己浓浓的爱意,用自己的歌声打动了翠翠;当王团总以碾坊作为陪嫁时,傩送不为所动,仍然追求着自己的真爱;当得知哥哥天宝闯滩而死的时候,傩送心怀愧疚,最终选择了出走。这一切都体现了傩送是一个性情中人。

最后我要着重谈谈翠翠这个主人公。从一定层面上来说,翠翠这一人物形象是沈从文先生一生坎坷经历的一种折射,是沈从文先生追求的爱与美的化身。翠翠是一个刻画十分到位的文学典型。第一,翠翠具有显现出特征的性格。一方面,翠翠有着和当地人一样的淳朴和自然,对美好的爱情充满了渴望;另一方面,翠翠她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受到了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一直在压抑着自己的感情,并没有十分明显地表现出对二老傩送的爱。第二,翠翠具有显示出生命斑斓色彩的性格,既有反抗叛逆、日渐成熟的进步之心,又有纯真善良、美丽朝气的少女之心。第三,翠翠具有显示出灵魂深度的性格,应该说,翠翠是那个时代女性渴望自由的爱情与婚姻却又受到文化的一种压抑的矛盾心理的代表。第四,翠翠具有蕴含深刻历史真实的性格,在翠翠的身后还站着一个一生坎坷却又对理想人生充满向往的沈从文,这使翠翠的形象更加真挚感人。

总之,不管是《边城》的故事内容还是其对人物的刻画,《边城》都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美的体验,我们也能够感受到小说主人公的心情。我相信,每一个读过《边城》的人都会得到一种心灵的涤荡与净化。

参考文献:

篇3:浅析《复活》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复活》问世于十九世纪末期, 是托尔斯泰穷尽十年心血而作的一部小说, 在这部小说里:有具有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典型的忏悔形象的聂赫留朵夫形象;还有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受尽屈辱和迫害的玛斯洛娃的劳动女性形象;此外, 作者还描绘了一系列代表教会、沙皇残酷统治的人物等等。这是作者对十九世纪人民生活状态、政治体制、文化生活的一种再现。作者将每一个作品中的人物, 作为揭露社会黑暗面的切入点, 全面系统的从各个角度对当时的社会进行抨击, 这是这就作品的伟大之处。同时, 作者树立的一个个鲜明而又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 也是这部作品值得剖析的地方。本文将通过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剖析, 来分析十九世纪俄国的社会、人民与生活。

一、聂赫留朵夫:灵魂复归之路

有学者曾说, 聂赫留朵夫并不是聂赫留朵夫, 而是聂赫留朵夫们。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他是当时俄国社会中贵族的代表, 从小养尊处优, 生活在社会的上层, 他是他那个阶层的代表。显然, 聂赫留朵夫的生长经历与社会阅历, 也是他所在阶层大多数人的人生。因此, 聂赫留朵夫的人生转变与忏悔, 也是他所代表阶层应有的、而且是正在经历的人生。

虽然他身为贵族, 但是在他在上大学的时候, 他“原是赫伯特·斯宾塞的热烈的信徒”, 他有着高尚的思想和自己的满腔热情, 他相信这个社会是有“正义”的容身之处的, 他也曾把自己的土地分给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由此, 可以看出, 年轻时的聂赫留朵夫在思想上要求进步的, 他后来所犯下的罪并不是他与生俱来的习气造成的。此外, 在爱情方面, 他对姑妈家的玛斯洛娃的爱情也是真诚的, 年轻时的他, 身上没有他那个阶层所特有的轻浮之气, 而是真诚和富有爱心的。但是当他参军之后, 再次来到姑妈家的庄园时, 几年的参军生活, 己让他变得面目全非, 他变成了他那个阶层典型的人物:享乐、利己;最明显的表现在他对玛斯洛娃的爱情上。他诱奸了他曾经相爱的玛斯洛娃, 在这之后, 他还启图用钱来偿还玛斯洛娃;而与此同时, 他还与一位贵族的妻子有染, 并准备向一位贵族小姐求婚。此时的聂赫留朵夫己经完全没有了三年之前的信仰, 而变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坠落贵族的代表。

当他在法庭上再次看到玛斯洛娃时, 他的内心受到强烈的撞击。他没有想到的是, 这一次“邂逅”在他人生当中起了转折的作用。看到十年前他曾引诱的玛斯洛娃时, 聂赫留朵夫的内心十分复杂, 他突然被自己所造成的“孽债”感到自责, 进而, 他也对自己十年的生活有了一个大概的概括, 那便是:坠落。他在精神上意识到, 曾经的自己是那么的不可原谅, 是那么的可耻。聂赫留朵夫在精神的突然惊醒, 让他开始正面面对自己和玛斯洛娃的爱情与责任:面对己经没有了生命权利的玛斯洛娃, 他深深的意识到, 自己正是造成玛斯洛娃悲剧的源头, 而他有责任让玛斯洛娃回到正常的人生轨迹上来, 这是聂赫留朵夫对自己道德与良知的审视, 更是他救赎之路的开端。在对玛斯洛娃的救赎之路上, 上诉虽然失败了, 但是聂赫留朵夫的人生忏悔才刚刚开始。

在对社会的关注上, 聂赫留朵夫似乎也有了不同以前奢靡的生活态度的认识, 在玛斯洛娃让他走上“救赎”之路之后, 聂赫留朵夫开始关心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们。当他看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的艰辛生活时, 他开始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所在阶级的十恶不赦, 并且对贵族阶级深深地厌恶, 他开始了对自己阶层的批判。当他在为玛斯洛娃奔走时, 他看到了监狱里肮脏、恶劣的环境, 以及法律对平民的不公平待遇, 他开始对底层大众关心起来。当他目睹了农民贫困的生活现实, 儿童与妇女不堪生活重压而夭折之时, 更加重了对自己所在阶层的愧疚。

最终, 痛苦的聂赫留朵夫在《圣经》里找到他精神的复活之路。当他到寒冷而又贫瘠的西伯利亚之后, 他与社会底层人民和先进的革命者有了深入的接触, 他的灵魂复归之路才真正的找到了住所。“别了, 旧生活, 永别了。”他决心与自己以往的生活与阶层决裂, 开始了一种不同于自己以往的人生之路, 他开始为社会沉思, 为受压迫的人民申诉。就像《福音书》中他找到的消灭恶势力的方法, “在上帝面前承认自己有罪, 宽恕一切人, 照上帝的意旨为人幸福而工作”。至此, 聂赫留朵夫的灵魂复归之路得到了升华, 而他也终究找回了年轻时的自己。

二、玛斯洛娃:灵魂之重生

毫无疑问, 玛斯洛娃在这部作品中, 是那个时代和社会的牺牲品。她是十九世纪生活在下层社会的女性的代表, 她受尽封建社会身体与精神的凌辱, 是那个时代女性与俄国人民悲惨生活的结合体。玛斯洛娃这一形象并不仅仅是一位劳动妇女, 更是那个时代黑暗统治下, 所有下层人民的描写。

玛斯洛娃本是一个纯洁的少女, 她本就是社会底层的一员, 在半是侍女半是养女的身份下, 她老实本分的生活着, 她是一个有着善良心地的人, 年轻的她对爱情也一样憧憬, 在她的眼中, 一切都是美好的, 没有丝毫的杂质与肮脏。但是当她爱上了那时还很纯洁的聂赫留朵夫之后, 她的命运便改变了。也许玛斯洛娃不知道, 这是她人生当中的转折点, 从此, 她的灵魂开始有了偏差, 以至最终坠落。当聂赫留朵夫引诱她并抛弃她之后, 她悲剧的人生便开始了, 当她发现自己怀孕后, 面对社会的残酷无情, 她也曾想到过自杀, 那是她对爱情对那个社会强烈的不满。但是, 她仅仅是个女人, 没有身份、没有权势、甚至没有自尊的她被社会抛弃了, 她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她开始妓女的生活, 这是生活重压之下, 她无奈的选择, 同时, 这也是她对社会的一种报复。她由一个天真纯洁的少女, 变成了一个受尽凌辱、仇恨社会的娼妓, 她的生活就像十九世纪俄国黑暗的统治, 她只是芸芸众生受苦受难群众中的一员, 她的命运是俄国很多人正在经历的, 她是那个时代悲剧百姓的代表。心灵麻木的玛斯洛娃对社会己经丧失了信心, 她坠落、仇恨社会与生活, 并用自己的身体去向社会的不公反抗, 而她的代价是沉重的, 她蒙憋了自己的灵魂。

虽然玛斯洛娃沦为社会上可耻的娼妓, 但是她终究本是善良的。当她尝尽了生活的苦难, 受尽了精神的凌辱, 她却并没有丧失人性。当她在监狱里时, 她还经常关心别人, 对那些需要帮助的朋友伸出了双手, 甚至在最后她还放弃了对聂赫留朵夫的仇恨。她的灵魂开始复苏, 这光亮虽然微小, 但是她的灵魂之辉, 却是玛斯洛娃重生之路的象征。

这部小说无情的讽刺和揭露了沙皇俄国时期的社会现状, 通过对受害者的深切同情展露出当时社会的无情, 批判了沙皇专制以及其他的官僚制度对大众人民的种种不公和伤害。托尔斯泰“撕毁一切假面具”的“最清醒的现实主义”在这部作品中得到完美体现。托尔斯泰用他的人性论的观点诠释了聂赫留朵夫的思想变化, 在经历了那些后, 也许涅赫留朵夫追求的不仅仅是玛斯洛娃, 追求的更是一条在寻求重生, 精神复活的道路, 在这条路上, 他做了, 也去积极的改变了。那夜, 涅赫留朵夫读了一整夜福音书, 经历了这一切, 他这次突然看懂了圣经和其中的教训, 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明白了只有精神上重生才能真正的复活。

摘要:《复活》这部作品, 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十分成功的作品之一。小说中作者塑造的聂赫留朵夫, 是一位灵魂忏悔的贵族形象;而玛斯洛娃却是一个社会的底层妇女形象;此外还有谢基尼娜、西蒙松等一些代表俄国黑暗教会、贫苦农民的形象。在《复活》这部作品中, 作者通过对其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向我们展示了十九世纪俄国黑暗的统治, 同时, 这也是作者在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的一种申诉。

关键词:《复活》,俄国文学,人物形象

参考文献

[1]蒋承勇, 主编.外国文学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183-185.

[2]杨正先.托尔斯泰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5-6.

[3]吴岳添, 赵一凡, 章国锋, 石南征, 主编.世界长篇名著精华[M].漓江出版社, 1992:842-845.

篇4:老人与海中的主要人物

关键词:宫本百合子;乙女;无产阶级运动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8-0154-02

宫本百合子(1899-1951)是日本著名的無产阶级革命作家。出生于东京,原名中条。父亲中条精一郞是日本有名的建筑师,母亲葭江是明治著名的国粋主义学者、日本弘道会的创立者西村茂树的女儿。葭江对文学抱有极大的热情,但由于受时代的制约,只好将自己的文学梦想寄托于女儿百合子。宫本百合子自幼接受精英教育,在少女时代熟读了俄国文学作家托尔斯泰的作品。17岁的宫本百合子在《中央公论》上发表了《贫穷的人们》,被誉为天才少女,从此走上了文学道路。宫本百合子的文学创作大致分为四个时期,经历了从人道主义向无产阶级的转变。

一、小说的创作背景

《小祝的一家》发表于1934年,是宫本百合子无产阶级文学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这一时期是宫本百合子文学创作的第三个时期,正处于无产阶级作家同盟解散到被镇压的大约12年间。《小祝的一家》是以当时日本著名无产阶级诗人今野大力为原型写成的一部作品,描述了他一家人的生活状态。今野大力在旭川的一家邮局工作,当时,左翼杂志寄往邮局,警方下令禁止,反而令当时的今野大力对这些杂志产生了兴趣,他开始阅读这些刊物。受左翼杂志的影响,他参加了无产阶级作家同盟。1932年春天,文化运动遭到镇压,许多作家被检举,今野大力也是其中的一个。

而在小说中,男主人公勉是一个诗人,可在当时的社会诗人是根本赚不到什么钱的。他参加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处境并不安全。由于曾经被检举患上病痛,此时家里已是家徒四壁。他收到父亲贞之助的来信,责问他为何不再寄钱来,抱怨光子已经成为家里的累赘,扬言若再不寄钱就将光子打包寄给他。贞之助靠每天到街上卖豆丝维持生计,勉的弟弟勇在一家银行当小勤务员,妹妹绚子一直疾病缠身,一家人生活非常困顿。起初,勉也向家寄钱,但是后来实在是无能为力了。收到父母的来信后,勉与妻子乙女商量后将老家的5口人接来东京生活,一下子增加了5口人,生活变得更加困窘。勉因为工作原因受到压迫,不得不搬出另住,乙女在吃茶店当女侍支撑着一家。贞之助起初瞧不起儿子,觉得他年近30还一事无成且生活清贫,着实没有出息。可是住到一起后,他亲眼目睹和亲历了许多事情,加上乙女在一旁的劝说,贞之助慢慢理解了自己的儿子。他明白了儿子工作的价值,正在为改变这个社会而努力,现在的贫穷是因为社会不好。小说真实地描述了这7人的家庭生活,歌颂了在贫穷生活中夫妇间忠贞爱情。

二、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

乙女是一家肉铺的闺女,在这家医院当看护生。勉作为家中的长子,自幼承担赚钱养家的任务。从两人的家境来说,乙女的家庭条件要好于勉。相识之后,勉常借一些杂志给乙女看,乙女怀着很大的兴趣阅读,甚至要求借阅马克思的《资本论》。阅读这些杂志对于乙女而言无疑是认识了一个新的世界。但是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乙女未必能够理解书中的意思,当勉问她看明子了没,她加重语气回答:“不明白!”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从渴求知识、敢于挑战这一点来看,她有一种不服输的品质。相识发展到结婚时,勉认为自己不是娶牲口,也并不想把心爱的人变成自己的附属品,他十分尊重和爱护乙女。在日本社会,女人嫁给男人后便是男人的附庸,男人是天,女人处在从属地位。而勉的思想比较进步,他认为结婚不是为了谁依附谁,两个人在家庭是平等的。而乙女也是一样,坚持不要男家聘礼,说如果不答应的话就出走,结果就真的跑到当时已身在东京的勉那里去了。由此可看出乙女对勉的感情是真挚的,并且是一名勇于追求自己幸福的独立女性。

勉在无产阶级文化团体里工作,被检举后由于挨了一记很重的耳光引起了中耳炎。乙女为了为了治愈勉的病尽了最大的努力。为了照顾勉,只好把光子送到爷爷家。最初她也能稍微汇点钱给他们,到了晚秋她也用毛线打了斗篷寄给光子,后来,生活越发贫困,也就无法接济家用了。面对贫穷的生活,自始自终,乙女都没有过一丝的抱怨。将老家的人全接到东京后,7口人生活在一起后,生活愈发困难。绚子患上严重的结核性腹膜炎,不得不住院治疗。于是只能让贞之助去找在东京唯一的亲戚堪吉帮忙,为绚子治病。此后,堪吉的第三个老婆阿石便不时地来串门,并常以恶言戏弄乙女以及阿真。阿石虽为她们揽来一些针线活,但也从她们好不容易得到的少许工资中强收份子钱。乙女下定决心去当吃茶店的女侍,一是为了离阿石远一点,二是因为勉为了能够安全地进行活动迫切需要另找住处,需要一笔费用。勉在乙女还在犹豫不决的时候搬到别处了。她深切感受到无产阶级运动的价值和勉的价值,她没有因为丈夫的离开而抱怨。由此可看出乙女是一个坚强且有着独立思想的女性,她默默地为勉奉献,无论勉做出怎样的决定,她都理解,更不愿给他添麻烦。

贞之助是个有些迂腐又有些持强的人。当勉不再寄钱来时,他就写信责备勉并要挟他。当他来到东京与儿子共同生活后,他从心里是瞧不起勉的。当勉上班出门时,他不会多看一眼;对于勉快到30岁了却还穿着磨损的大衣上班,过着如此清贫的日子它打心眼里瞧不起,认为勉没有出息。后来,贞之助亲身经历了许多事,态度才开始转变。巨大的贫富差距、富人对穷人的欺压、为给女儿绚子治病他到处求人,贞之且助觉得如果变成勉说过的世道可就好了,他认识到儿子所做事情的价值。

三、乙女与宫本百合子

乙女嫁给一位从事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丈夫,生活困窘不说,还时常面临很大的危险。丈夫由于工作的原因遭受到迫害,家人也跟着生活在惴惴不安中。家里少得可怜的一点钱也必须用于丈夫上下班的交通费。全家人的饮食状况非常差,比方说做酱汤时为了减少酱就多加了几把盐。乙女为了使丈夫干好革命工作,把家庭的担子全部压在自己肩上。

乙女这一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有着极大的意义。宫本百合子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希望通过文学来改变社会下层贫苦人的生活。随着战争的爆发,许多作家开始转向,她依旧坚持自己的文学道路,反对战争,呼吁和平。不仅如此,她还着力妇女文学创作。宫本百合子的多部小说都是以自己的亲身亲历为素材创作的。她呼吁男女平等,鼓励女性追求自由,实现自身价值。《小祝的一家》虽以日本著名诗人今野大力为原型,歌颂了不畏困难、勇敢奋斗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者,但同时也赞扬了为无产阶级文学运动背后辛勤付出的人。宫本百合子1932第二次结婚,嫁给了比自己小9岁的宫本显治。宫本显治致力于无产阶级运动,1933年被捕入狱。而宫本百合子自己也遭到检举、入狱及禁止执笔。即便如此,宫本百合子并未屈服,在丈夫被关的12年中,两人书信往来频繁,这无疑是夫妇间纯洁真挚爱情的最完美写照。对丈夫充分信任、不畏强暴、默默付出的乙女正是宫本百合子化身。

本文结合小说创作的背景对《小祝的一家》的主要人物进行了分析。小说真实地反映了一家人的家庭生活,展现了夫妇间忠贞的爱情,同时揭露了战争给人们的生活所带的不幸。

——————————

参考文献:

〔1〕宫本百合子.宫本百合子全集(第四卷)[M].新日本出版社,昭和54年.

〔2〕蔵原惟人.小林多喜二·宫本百合子论[M].新日本出版社,1990年.

〔3〕本秋多五.宫本百合子研究[M].新潮社,昭和32年.

篇5:传奇人物:《老人与海》缩写

传奇人物:《老人与海》缩写

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获奖之作就是《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是根据一位古巴渔夫的真实经历创作的,以摄象机般的写实手法记录了桑提阿果老人捕鱼的全过程,塑造了一个在重压下仍然保持优雅风度、在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的老人形象。这部小说创下了人类出版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个纪录:48小时售出530万册!作品在当年就获得了普利策奖,两年后又获得了诺贝尔奖。

桑提阿果是古巴的一个老渔夫,他年轻时非常出色,强健有力,他曾经和一个黑人比赛掰腕子,比了一天一夜,最后终于战胜了对手。到了晚年,他的经历和反应都不如从前,老婆死后,他一个人孤独地住在海边简陋的小茅棚里。

有一段时间,老渔夫独自乘小船打鱼,他接连打了84天,但一条鱼也没有捕到。本来一个叫曼诺林的男孩子总是跟他在一起,可是日子一久曼诺林的父母认为老头悖运,吩咐孩子搭另一条船出海,果然第一个星期就捕到三条好鱼。孩子每次见到老头每天空船而归,心里非常难受,总要帮他拿拿东西。

桑提阿果瘦削憔悴,后颈满是皱纹,脸上长着疙瘩,但他的双眼象海水一样湛蓝,毫无沮丧之色。他和孩子是忘年交。老头教会孩子捕鱼,因为孩子很爱他。村里很多打鱼的人都因为老头捉不到鱼拿他开玩笑,但是在曼诺林的眼里,老头是最好的渔夫。他们打鱼不但是为了挣钱,而是把它看作共同爱好的事业。孩子为老头准备饭菜,跟他一起评论垒球赛。老头特别崇拜垒球好手狄马吉奥。他是渔民的儿子,脚跟上虽长有骨剌,但打起球来生龙活虎。老头认变自己已经年迈,体力不比壮年,但他懂得许多捕鱼的决窍,而且决心很大,因此他仍是个好渔夫。

老人和孩子相约第二天,也就是第85天一早一起出海。当晚老头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少年当水手时远航非洲见到在海滩上嬉戏的狮子。醒后他踏着月光去叫醒孩子,两人分乘两条船,出港后各自驶向自己选择的海面。

天还没有亮,老头已经放下鱼饵。鱼饵的肚子里包着鱼钩的把子,鱼钩的突出部分都裹着新鲜的沙丁鱼。鱼饵香气四溢,味道鲜美。

正当桑提亚哥目不转睛地望着钓丝的时候,他看见露出水面的一根绿色竿子急遽地附入水中。他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捏着钓丝。接着钓丝又动了一下,拉力不猛。老头明白,一百英寻之下的海水深处,一条马林鱼正在吃鱼钓上的沙丁鱼。他感觉到下面轻轻的扯动,非常高兴。过了一会儿他觉得有一件硬梆梆、沉甸甸的东西,这分明是马林鱼的重量,他断定这是一条大鱼。这激起他要向它挑战的决心。

老人先松开钓丝,然后大喝一声,用尽全身的力气收拢钓丝,但鱼并不肯轻易屈服,非但没有上来一英寸,反而慢慢游开去。老头把钓丝背在脊梁上增加对抗马林鱼的拉力,可是作用不大,他眼睁睁地看着小船向西北方飘去。老头想鱼这样用力过猛很快就会死的,但四个小时后,鱼依然拖着小船向浩渺无边的海面游去,老头也照旧毫不松劲地拉住背在脊梁上的钓丝。他们对抗着。

这时,老人回头望去,陆地已从他的视线中消失。太阳西坠,繁星满天。老人根据对星的观察作出判断:那条大鱼整夜都没有改变方向,夜里天气冷了,老头的汗水干了,他觉得浑身上冷冰冰的。他把一个麻袋垫在肩膀上的钓丝下面减少摩擦,再弯腰靠在船头上,他就感到舒服多了。为了能坚持下去,他不断的`和鱼、鸟、大海对话,不断的回忆往事,并想到了曼诺林,他大声地自言自语:要是孩子在这儿多好啊,好让他帮帮我,再瞧瞧这一切。

破晓前天很冷,老头抵着木头取暖。他想鱼能支持多久我也能支持多久。他用温柔的语调大声说:鱼啊,只要我不死就要同你周旋到底。太阳升起后,老头发觉鱼还没有疲倦,只是钓丝的斜度显示鱼可能要跳起来,这正是他求之不得的事。他说:鱼啊,我爱你,而且十分尊敬你。可是今天天黑以前我一定要把你弄死。鱼开始不安分了,它突然把小船扯得晃荡了一下。老头用右手去摸钓丝,发现那只手正在流血。过了一会他的左手又抽起筋来,但他仍竭力坚持。他吃了几片金枪鱼肉好增加点力气来对付那条大鱼。

正在这时钓丝慢慢升起来,大鱼终于露出水里。在阳光下,这浑身明亮夺目,色彩斑斓。它足有18英尺长,比他的船还要大。它的喙长得象一根垒球棒,尖得象一把细长的利剑。它那大镰刀似的尾巴入水中后,钓丝也飞快地滑下去。

老人和大鱼一直相持到日落,双方已搏斗了两天一夜,老头不禁回想起年轻时在卡萨兰卡跟一个黑人比赛扳手的经历。他俩把胳膊肘放在桌上划粉笔线的地方,前臂直,两手握紧,就这样相持了一天一夜。八小时后每隔四个钟头就换一个裁判,让他们轮流睡觉。他和黑人的手指甲里都流出血来。

有一次黑人喝了甜酒使出全身力气,竟把他的手压下去将近三英寸,但桑提阿果又把手扳回原来的位置,并且在第二天天亮时奋力把黑人的手扳倒,从此他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老人和大鱼的持久战又从黑夜延续到天明。大鱼跃起十几次后开始绕着小船打转。老人头昏眼花,只见眼前黑点在晃动,但他仍紧紧拉着钓丝。当鱼游到他身边时,他放下钓丝踩在脚下,然后把鱼叉高高举起扎进鱼身。大鱼跳到半空,充分展示了它的美和力量,然后轰隆一声落到水里,浪花溅满老头一身,也溅湿了整条小船。

鱼仰身朝天,银白色的肚皮翻上来,从它心脏流出来的血染红了蓝色的海水。老头把大鱼绑在船边胜利返航。可是一个多小时后鲨鱼嗅到了大鱼的血腥味跟踪而至抢吃鱼肉。老头见到第一条游来的鲨鱼的蓝色的脊背。他把鱼叉准备好,用绳子系住。待鲨鱼逼近船尾去咬大鱼的尾巴时,老头用刀杀死了两条来犯的鲨鱼,但在随后的搏斗中刀也折断了,他又改用短棍。然而半夜里鲨鱼成群结队涌来时,他已无对付他们了。

船驶进小港时,人们看见船旁硕大无朋的白色鱼脊骨。望着那副骨架,老人自问是什么打败了他,结论是:什么都不是,是我出海太远了。

篇6:《老人与海》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圣地亚哥

马诺林

老人与海内容简介

圣地亚哥

乐观、自信的“硬汉”形象。

圣地亚哥一生虽然厄运重重,但他从不怨天尤人,垂头丧气,而是乐观自信。在面对其他捕鱼人的嘲笑、在连续84天以来捕鱼一无所获、在他唯一的伙伴小男孩不得不离开的情况下,他并没有消沉颓废,没有放弃追求,他保持这种自信与希望。

在第85天继续出海,他相信好运会到来,甚至去订了张末尾是85的彩票。“他的希望和信心从来没有消失过,现在又像微风初起的时候那样的清新了。”在海上,他仍然关心喜欢的棒球比赛结果,甚至想有台收音机。而当他的大马林鱼被鲨鱼吃掉所剩无几时,他也没有沮丧。

而是给自己鼓劲:想点开心的事吧,丢了四十磅肉,你航行起来更轻快了。在残酷的命运面前,无论是在无奈的生命环境下还是在激烈的生死存亡搏击中,圣地亚哥没有半点的气馁、消极,“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老人显示出的是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这种乐观并不是对生活、对对手的盲目乐观,而是在一切重压下的优雅风度。他对待胜利与失败、苦与乐,有自己一套独到的生命哲学。圣地亚哥是位乐观自信的硬汉子。

<<<返回目录

马诺林

勇气、忍耐、执着。

马诺林这个角色勇气、忍耐、执着。虽然在小说中着笔甚少,但他却出现在情节发展的关键之处。从结构上看,马诺林从小说一开始就出现了;当圣地亚哥只身在海上时,他又出现在老人的思想意识里;老人捕鱼归来,马诺林又去安慰他、陪伴他。

从社会关系上看,小孩马诺林是圣地亚哥的徒弟。他们彼此非常了解、亲密无间。老人丧妻无子,生活全凭马诺林照顾。从与老人出海捕鱼这一事件上看,马诺林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他离开了老人的小船,才使老人独自一人出海。

老人出海,又是马诺林去送行,老人归来后,又是马诺林去照顾他,给他送饭,同他讨论以后的打算。由于他决定回到老人的船上,使得这一捕鱼事件同以后的事件之间有了明显的分界。可以说,没有小孩马诺林,老人圣地亚哥的故事无法开始。

没有小孩马诺林,老人的故事也无法结束。既然马诺林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辅助角色,那么对它的研究就必须同主人公圣地亚哥联系起来。尽管评论者以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圣地亚歌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也有细微的差别。

<<<返回目录

老人与海内容简介

桑提亚哥是古巴的一个老渔夫,他年轻时非常出色,强健有力,他曾经和一个黑人比赛掰腕子,比了一天一夜,最后终于战胜了对手。到了晚年,他的经历和反应都不如从前,老婆死后,他一个人孤独地住在海边简陋的小茅棚里。

有一段时间,老渔夫独自乘小船打鱼,他接连打了84天,但一条鱼也没有捕到。本来一个叫曼诺林的男孩子总是跟他在一起,可是日子一久曼诺林的父母认为老头悖运,吩咐孩子搭另一条船出海,果然第一个星期就捕到三条好鱼。孩子每次见到老头每天空船而归,心里非常难受,总要帮他拿拿东西。

桑提亚哥瘦削憔悴,后颈满是皱纹,脸上长着疙瘩,但他的双眼象海水一样湛蓝,毫无沮丧之色。他和孩子是忘年交。老头教会孩子捕鱼,因为孩子很爱他。村里很多打鱼的人都因为老头捉不到鱼拿他开玩笑,但是在曼诺林的眼里,老头是最好的渔夫。他们打渔不但是为了挣钱,而是把它看作共同爱好的事业。孩子为老头准备饭菜,跟他一起评论垒球赛。老头特别崇拜垒球好手狄马吉奥。他是渔民的儿子,脚跟上虽长有骨剌,但打起球来生龙活虎。老头认变自己已经年迈,体力不比壮年,但他懂得许多捕鱼的诀窍,而且决心很大,因此他仍是个好渔夫。

老人和孩子相约第二天,也就是第85天一早一起出海。半夜醒后他踏着月光去叫醒孩子,两人分乘两条船,出港后各自驶向自己选择的海面。

天还没有亮,老头已经放下鱼饵。鱼饵的肚子里包着鱼钩的把子,鱼钩的突出部分都裹着新鲜的沙丁鱼。鱼饵香气四溢,味道鲜美。

正当桑提亚哥目不转睛地望着钓丝的时候,他看见露出水面的一根绿色竿子急遽地附入水中。他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捏着钓丝。接着钓丝又动了一下,拉力不猛。老头明白,一百英寻之下的海水深处,一条马林鱼正在吃鱼钓上的沙丁鱼。他感觉到下面轻轻的扯动,非常高兴。过了一会儿他觉得有一件硬梆梆、沉甸甸的东西,他断定这是一条大鱼。这激起他要向它挑战的决心。

老人先松开钓丝,然后大喝一声,用尽全身的力气收拢钓丝,但鱼并不肯轻易屈服,非但没有上来一英寸,反而慢慢游开去。老头把钓丝背在脊梁上增加对抗马林鱼的拉力,可是作用不大,他眼睁睁地看着小船向西北方飘去。老头想鱼这样用力过猛很快就会死的,但四个小时后,鱼依然拖着小船向浩渺无边的海面游去,老头也照旧毫不松劲地拉住背在脊梁上的钓丝。他们对抗着。

这时,老人回头望去,陆地已从他的视线中消失。太阳西坠,繁星满天。老人根据对星的观察作出判断:那条大鱼整夜都没有改变方向,夜里天气冷了,老头的汗水干了,他觉得浑身上冷冰冰的。他把一个麻袋垫在肩膀上的钓丝下面减少摩擦,再弯腰靠在船头上,他就感到舒服多了。为了能下去,他不断的和鱼、鸟、大海对话,高中作文,不断的回忆往事,并想到了曼诺林,他大声地自言自语:“要是孩子在这儿多好啊,好让他帮帮我,再瞧瞧这一切。”

破晓前天很冷,老头抵着木头取暖。他想鱼能支持多久我也能支持多久。他用温柔的语调大声说:“鱼啊,只要我不死就要同你周旋到底。”太阳升起后,老头发觉鱼还没有疲倦,只是钓丝的斜度显示鱼可能要跳起来,这正是他求之不得的事。他说:“鱼啊,我爱你,而且十分尊敬你。可是今天天黑以前我一定要把你弄死。”鱼开始不安分了,它突然把小船扯得晃荡了一下。老头用右手去摸钓丝,发现那只手正在流血。过了一会他的左手又抽起筋来,但他仍竭力坚持。他吃了几片金枪鱼肉好增加点力气来对付那条大鱼。

正在这时钓丝慢慢升起来,大鱼终于露出水里。在阳光下,这浑身明亮夺目,色彩斑斓。它足有18英尺长,比他的船还要大。它的喙长得象一根垒球棒,尖得象一把细长的利剑。它那大镰刀似的尾巴入水中后,钓丝也飞快地滑下去。

老人和大鱼一直相持到日落,双方已搏斗了两天一夜,老头不禁回想起年轻时在卡萨兰卡跟一个黑人比赛扳手的经历。他俩把胳膊肘放在桌上划粉笔线的地方,前臂直,两手握紧,就这样相持了一天一夜。八小时后每隔四个钟头就换一个裁判,让他们轮流睡觉。他和黑人的手指甲里都流出血来。赌注给黑人的渔民喝了朗姆酒使出全身力气,竟把他的手压下去将近三英寸,但桑提亚哥又把手扳回原来的位置,并且在第二天天亮时奋力把黑人的手扳倒,从此他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冠军”.

老人和大鱼的持久战又从黑夜延续到天明。大鱼跃起十二次后开始绕着小船打转。老人头昏眼花,只见眼前黑点在晃动,但他仍紧紧拉着钓丝。当鱼游到他身边时,他放下钓丝踩在脚下,然后把鱼叉高高举起扎进鱼身。大鱼跳到半空,充分展示了它的美和力量,然后轰隆一声落到水里,浪花溅满老头一身,也溅湿了整条小船。

鱼仰身朝天,银白色的肚皮翻上来,从它心脏流出来的血染红了蓝色的海水。老头把大鱼绑在船边胜利返航。可是一个多小时后鲨鱼嗅到了大鱼的血腥味跟踪而至抢吃鱼肉。老头见到第一条游来的鲨鱼的蓝色的脊背。他把鱼叉准备好,干掉了第一只鲨鱼。几小时后又两条鲨鱼逼近船尾去咬大鱼的尾巴,老头用刀系在船桨上杀死了两条来犯的鲨鱼,( )但在随后的搏斗中刀也折断了,他又改用短棍。然而半夜里鲨鱼成群结队涌来时,他已无对付他们了,但他坚持搏斗,甚至把船舵都打断了,最后鲨鱼还是吃光了老人两天的辛劳,只剩下鱼头和鱼尾……

船驶进小港老人回到窝棚,天亮后人们看见船旁硕大无比的白色鱼脊骨,大家都惊叹老人桑提亚哥。

一天早上,孩子来看望老头,见到他疲倦得熟睡不醒时不禁放声大哭。老头醒来后,孩子给他端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两人相约过几天一起去打鱼,孩子说他还有很东西要学。孩子离去后,老头睡着了,他又梦见非洲的狮子……

篇7:老人与海鸥主要内容

只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几年了,每到冬天老人都会来翠湖喂海鸥,久而久之和海鸥结下了深刻的情谊。后来,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就在老人遗像前为老人送别。读完之后我被老人和海鸥的这份情谊所震惊。

这个生活很简朴的老人,每个月只有三百零八元的退休工资,他的衣服都褪色了,也不愿花钱买衣服,每天不辞辛苦步行二十余里来喂海鸥,他都不肯坐车来,省下钱只为给海鸥买饼干,因为他知道饼干是海鸥的最爱,他还时常为海鸥做“鸡蛋饼干”。老人对海鸥的那份无私的爱,又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善良的老人,纯洁的海鸥,彼此间有真情共同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那份相知与相守、牵挂与依赖,让我们猛然领悟,人与动物自然和谐共处,原来是如此美好!

篇8:老人与海中的主要人物

与传统文学中对人物形象创造模式相反的是,劳伦斯在《恋爱中的女人》这部作品中非常成功地塑造出了心理状态不断变化的人们,而这样的变化体现在神话意象写法中便是神话原型与神话情节之间的交替变化。比如在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这部作品中,作者仅仅是根据自身强烈的俄狄浦斯情结来对小说主题进行描写,那么在《恋爱中的女人》中,劳伦斯借助了很多《圣经》中的情节与人物来表现自己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这也是劳伦斯值得后人称赞之处。

二、波基——亚当

波基是《恋爱中的女人》这部小说中的男主人公之一,他的原型在作品中相对模糊,这主要是因为作者劳伦斯在刻画这一形象时从自身出发,赋予了波基这一人物复杂的艺术审美。在《恋爱中的女人》第十三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劳伦斯把描写的重点放在了厄修拉与波基的争执上,波基对于爱情的态度是比较复杂且固执的,他曾经不止一次向厄修拉说 :有一个最终的我,超越个人,超越责任的我。同样也会有一个最终的你,我希望见到的便是最终的你,不是在爱情的任何地方,而是在未来更加遥远的地方,在那里没有语言也没有君子协议,在那里我们是两个完全未知的人,两个陌生的动物,我希望接近你,你也希望接近我。

波基所说的这样一种两性关系和《圣经》中所描述的两性关系是非常相似的。波基提到的“最终的你”与“最终的我”是赤裸的无知的两个人,他们在一起的原因并非是爱情,而是人作为动物的一种占有欲,这与亚当和夏娃相同。在伊甸园内亚当与夏娃相处并非是爱情的结果,而是两性之间在自然状态下的一种非常和谐的模式。在这一章节中,米诺的意象也是非常重要的,米诺是一只调皮的公猫,而它对于母猫的暴力态度激怒了厄修拉,但波基却觉得公猫和母猫之间维持纯粹平衡的欲望是它们保持和睦关系的最佳方式。

在《圣经》中,夏娃是上帝使用亚当的肋骨制造的,所以男性的权力意志从古至今都凌驾于女性之上。波基与厄修拉争执的关键也在这里,波基觉得,亚当在不可摧毁的天堂中供养着夏娃 ;厄修拉却非常反对这样无理蛮横的男权意识,最后两个人在争执这种不满时被女房东打断。劳伦斯所描写的波基,性格乖张但放荡不羁,虽然身处于英国大工业时代的社会环境之下,波基的内心却非常向往悠然的田园乡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冷漠之中,波基希望为自己寻求一个心灵的栖身之所,所以在面对富家女赫曼尼的追求时,波基最后选择了来自普通家庭的厄修拉。抛开物质的享受,追求精神与爱情的自由是劳伦斯笔下波基一生的追求。

三、赫曼尼——夏娃

夏娃在偷吃智慧树上的禁果以后,受到了上帝的惩罚,而在《恋爱中的女人》这部小说之中,我们可以直接地看到赫曼尼这一苦恋但最后却没有得到善果的形象,这可以说是劳伦斯匠心独运的一种象征手法。在各种文学作品以及人们的观念之中,大家都已经接受了《圣经》中所描写的智慧树便是我们常见的苹果树这样一种观念,所以在小说中提到“那永恒的苹果”这一词时,恰恰与《圣经》中的禁果相呼应。

赫曼尼在小说的开始时便被劳伦斯非常直接的描写了出来 :她飘然走过,好像对附近视而不见,苍白的脸向上扬起,并不注意周围的事物。她的地位在文化知识界中是得到大家认可的,她是一位文化意识的传播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赫曼尼从小说一开始便以一个知识女性的身份展示在读者的面前,她对于战争、人性以及自然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观点,显然赫曼尼的形象和现代女性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但是面对波基这样一个反理性主义者,他们之间产生了很多不可化解的纠结与矛盾。

另外,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上,赫曼尼不管是针对情敌厄修拉时表现出的傲慢,或者是面对自己的爱人波基时所表现出来的疯狂,都体现出了理性社会中人们冷漠的一面。赫曼尼在与波基的争论中,用蓝色的青金石砸向波基,进而得到了一种好比是性爱一样美妙的快感,波基忍着伤痛逃到山谷内,赤裸着躺在自然的怀抱里,才让自己的身心真正地得到了放松,这也说明了波基的生命状态恰恰和《圣经》内的亚当相同,在伊甸园内无忧无虑的生活,不会被任何世俗的烦恼所折磨。

四、杰拉尔德——该隐

《圣经》创世纪第四章记载,亚当与夏娃在偷吃了智慧树果实后被逐出伊甸园,从此到人间饱受尘世之苦。之后亚当与夏娃生下了该隐和亚伯,该隐负责农耕,亚伯进行放牧。丰收之后,该隐向上帝献出瓜果蔬菜,而亚伯献出了肥牛乳羊,上帝不喜欢该隐的贡品,该隐由此对弟弟怀恨在心,找机会杀了自己的弟弟。上帝便惩罚该隐做一个逃亡者与流浪汉。

劳伦斯在小说中设置了很多伏笔来体现出杰拉尔德的该隐原型。杰拉尔德与该隐一样都是长子,都对自己的弟弟不满。在童年时,有一次杰拉尔德与弟弟玩枪,他让弟弟朝枪口看,这只装有子弹的枪突然走火,将弟弟的脑盖打飞了。虽然小说中说明了这是一次意外事故,但是我们也能够从中看出杰拉尔德对自己弟弟的态度,以及他自身的孤僻冷漠的性格。

另外,劳伦斯在小说中已经明确的说明了,杰拉尔德和戈珍之间一开始便是彼此喜欢的,戈珍喜欢杰拉尔德健壮的身体以及所表现出来的阳刚男人气概,而杰拉尔德冷漠的内心也因为戈珍而逐渐打开。就像回归于放逐流亡之前的田野上一样,杰拉尔德在戈珍的身上寻找到了短暂的幸福。两性关系的和谐让杰拉尔德对戈珍非常迷恋,但是时间的推移让二人之间产生了很多问题,杰拉尔德的花心让戈珍非常反感,也常常表现出没有安全感的样子,进而逐渐将感情转移到了另一个人身上。杰拉尔德和戈珍之间的关系降到冰点,而此时杰拉尔德自己也感觉到已经无法从戈珍的身上找到原来有过的幸福,逐渐产生出了仇恨与不安,最后他将自己的生命永远结束在了山谷之中。劳伦斯在小说中通过对雪山山谷、十字架上的耶稣像等死亡意象的描述,直观地为我们展示出了男女两性关系从美好和谐到破裂的过程,就如同该隐被上帝流放与诅咒一样,杰拉尔德也走向了死亡。

五、结语

通读《恋爱中的女人》这部作品,我们能够很直观地理解劳伦斯对于世界与人性的看法,了解其独有的见解。劳伦斯对于毁灭人性的现代文明社会体现出了非常强烈的批评意识,同时体现出了对于人性与自然本性的强烈关注,他对于社会、民族、爱国主义以及死亡等人性问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在这位伟大作家具有神话倾向的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找出它的特征,即是神话和哲理紧密相连,神话原型对小说的哲理性起到了深化作用,哲理内涵借助神话人物得到彰显,二者相互呼应彼此联系,小说中用于表达人物形象或者作者观点的神话意象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人物个性,也让作者的思想内涵变得更加直接和形象。

摘要:在现代文学思潮日新月异、不断交替的今天,不管是站在人本主义的视觉来挖掘人的内心活动,或者站在科学主义的角度来分析人的心理发展,往往都能够和神话学相联系。而在劳伦斯的经典作品《恋爱中的女人》中,其中几位主要人物形象都与《圣经》中的形象有很大的联系。笔者经过研究分析,现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了小说中的人物在《圣经》中的代表原型,并对其展开了文化层面上的解读,希望能够让更多的读者可以从劳伦斯的小说中理解到其运用神话因素所表达的思想内涵。

上一篇:食品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名录下一篇:一只小白鼠的观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