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段落大意

2024-05-22

《老人与海》段落大意(共6篇)

篇1:《老人与海》段落大意

根据老人与鲨鱼的搏斗情节,可把全文划成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后来它就慢慢地沉了下去),老人与第一次与一头鲨鱼的搏斗。

第二部分(“它咬去了大约四十磅”~他连一只鸟儿也看不见),写老人杀死一条鲨鱼之后的心理活动。

第三部分(他已经在海里走了两个钟头~也许结果会很好的),写老人与两条星鲨的搏斗。

第四部分(“下一个来到的鲨鱼是一条犁头鲨”~“鲨鱼才又向他扑来”),与犁头鲨的战斗。

第五部分(“老头儿看见两上褐色的鳍”~“即使现在也能行”),老人又与另两条星鲨搏斗。

第六部分(“他不愿再朝那条死鱼看一眼”~“我多么希望我不必再跟它们斗呀”),写筋疲力尽的老人的心理活动。

第七部分(“可是到了半夜时候”~“没有其重无比的东西在旁边拖累它了”),与群鲨的搏斗。

第八部分(“船还是好好的”~结尾),与鲨鱼搏斗了一夜的老人回到家里。

故事梗概

桑提亚哥是古巴的一个老渔夫,他年轻时非常出色,强健有力,他曾经和一个黑人比赛掰腕子,比了一天一夜,最后终于战胜了对手。到了晚年,他的经历和反应都不如从前,老婆死后,他一个人孤独地住在海边简陋的小茅棚里。

有一段时间,老渔夫独自乘小船打鱼,他接连打了84天,但一条鱼也没有捕到。本来一个叫曼诺林的男孩子总是跟他在一起,可是日子一久曼诺林的父母认为老头悖运,吩咐孩子搭另一条船出海,果然第一个星期就捕到三条好鱼。孩子每次见到老头每天空船而归,心里非常难受,总要帮他拿拿东西。

篇2:《老人与海》段落大意

运用准确的语言概括段落的内容,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提高这种能力,重要的是多读多练增强语感,并辅之于行之有效的方法,便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抓“段眼”。段眼就是一段文字的中心句,或能涵盖大意的一句话。段眼作为一段的中心句,该段中其他句子的表达都围绕此句展开,因此找准中心句有助于培养概括能力,也便于概括段落的内容,或直接用中心句,或对中心句稍加整理即可。就结构而言,中心句一般用在段首,个别的用在段中,少数的到段尾才抖搂。如《苏州园林》的第8段:“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只要抓住首句这个中心句就可以了。

二、抓占中心位置的人、事、物、情、理。有的段落没有中心句,但往往有占中心地位的人、事、物、情、理,整个段落都是紧紧围绕这些来写的,抓住他们,概括段落内容就较容易了。如:“他就捡起一柄塑像用的木质小刀来。小刀在柔软的泥土上轻轻拂过,使像的肌肉产生一种细腻的光泽。老人的手指活泼起来,眼睛里放着光芒。‘还有这里„„这里„„’他又修改了几处地方,再退一步,细细观察。又把架子转过背来,喉咙里喃喃地发出奇怪的声音。有时他欣然微笑,有时他眉头紧皱,有时捏一点泥,加到像身上去,又轻轻抓掉一些。”这段文字中占中心位置的是“他”,全段都是围绕“他”写的。对这样写人的段落可按“谁+怎样+干什么”来概括。该段可概括为“他聚精会神地塑像”。

三、抓上下文联系。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一篇文章的段落是密切相关的。有些段落是对下文的领起,有些段落是对上文的小结。在概括上有领起段或下有总结段的段落时,可联系上下文借助这些领起段或概括作用的段落来概括。如《北京立交桥》的15段回忆了未建立交桥时的交通状况,举出了久困车上、憋不住尿、民警轮下殉职的例子。第16段对上段做了形象地总结:“这种路口堵塞现象,人们给起了个生动的名字:‘动脉栓塞’”。据此可将15段文字的意思概括为:北京未建立交桥时路口的堵塞现象非常严重。

四、归纳。有些段落运用列举的方法,把一些有某一共同点的人或事物写在一段内。概括这类段落内容可通过归纳,概括出所写人或事物的共同点,也就概括出段落内容了。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第一段:“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书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本段写了6个人物,他们的共同点是从卑微经过艰苦磨练而达显贵。所以段意可概括为: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艰苦磨

怎样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概括能力

岳麓区莲花镇中心小学 洪 灿

摘要:培养高年级学生的概括能力,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概括能力的培养要由易到难,逐步深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几种方法。关键词:培养

高年级 概括能力

综合运用

我们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要教学生归纳中心,总结写法。在作文教学中,也通常要求学生先编写提纲,这些都要用到概括。概括就如同剥笋一样,一层一层地去掉老皮,最后留下核心部分,即精华部分。所以概括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这就要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训练。

高年级正是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阶段,这一训练就是培养学生把文章由厚读薄,即培养学生高度的概括能力。概括能力的培养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呢?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遵循教给学生方法的原则, 曾多次探讨、实践,收到一定成效。

一、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胆量:

很多学生怕发言,尤其是要他们对文章片段或全文进行概括,他们就结结巴巴,要么就干脆不说。针对这种情况,我是这样做的:让他们先把段意写下来,再在全班交流。这样,学生心里有底了,说起话来胆子也大了。

二、概括能力的培养要由易到难,逐步深入:

1、概括能力的培养先从概括段落大意入手。归纳段意一般要做到如下三条:一是要恰如其分地概括出全段的重点内容,二是简练,言简意明,不能罗嗦;三是通顺明白,不能含糊其词。其实培养学生概括段意的训练从低中年级就开始了,但是真正要做到以上几点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在高年级阶段还需要继续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例如五年级下学期有一篇题为《将相和》的文章,学生通过粗读就不难发现,文章写了三个故事。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把文章划分为三个段落,并分别用一句话来概括每个故事的大概内容。如果更简练一点,可以给每个故事取个小标题,像“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样更加简明,并能突出重点。

2、概括能力的培养要逐步深入。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之后,可以开始训练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学会抓住中心句进行概括。很多文章,是按照总分总、总分、分总的叙述顺序来结构文章的。这样的文章,在开头或结尾一般有表示主要内容或揭示文章写作目的的句子,即文章的中心句。如果读到这样结构的文章,只要找到中心句,也就能快而准地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比如五年级上期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学生初读时就很容易发现文章“总分”的这种结构,再细读文章,就对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珍贵文物、毁灭经过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这时,学生就不难看出课文开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即文章的中心句。我们就可以用这个句子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文所提供的内容学会抓住总起、概括等有提示作用的关键词语,就有助于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例如:六年级上册的《索溪峪的野》这一课,第一段就出现了一个“野”字。继续往下读,我们会看到像“随心所欲、不拘一格、蹦跳而出、返朴归真”这一类的词语。认真去体会,不难理解索溪峪那种野性的、天然的、不加雕琢的美。

3、学会抓记叙文的六要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例如学习五年级上册的《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我们可以让学生先找出文章的六要素:时间:1941年秋;地点:晋察冀根据地;人物:六班的战士;事情的起因: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经过:六班的战士诱敌上山、把敌人引上绝路、在顶峰歼灭敌人;结果:英勇跳崖。然后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综合概括为:1941年秋,日寇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六班接受了七连交给的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并诱敌上山、把敌人引上绝路、在顶峰歼灭敌人、最后英勇跳崖的感人故事。

4、学会把各段段意串联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文章分成几个部分。分段可按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总分顺序等划分。分段以后,用一两句话说出每段的大概意思。然后将各段的段意合并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例如:六年级下册一篇题为《手指》的文章,是很明显的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就可以按总分总的顺序划分段落。第一段总领全文,第二段分别写了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不同特点,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分好段、概括段意之后,再根据题目要求,合并段意,即可概括出文章大意为:手上的五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根根有力量,没有美丑、强弱之分。

篇3:解析雅思阅读段落大意匹配题

作为雅思阅读的必考题型之一,段落大意题是许多考生的“心腹大患”。这种题型考查考生对文章和段落整体结构的把握能力,虽然将备选答案以选项形式给出,但通常选项数目会多于段落数且完全乱序排列,因此要在众多迷惑选项中淘出“真金”并非易事。

解题步骤

这种题的解题思路主要是以下三个步骤:

1、 将例子所对应的选项和段落标号划去。一般来说,考官会预先给出文中某一段(多数为第一段)的答案作为例子。由于是主旨题,所以任何选项只能使用一次,考生可以先利用此规则将范围缩小。

2、 通读选项,划出各选项的关键词。选项的关键词多为起到概念性作用的名词。这样可以在阅读文章之前就通过选项对文章整体结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提高解题速度。

3、带着关键词回原文进行跳跃式阅读(skimm-ing),抓住每段的主题句或段落核心词,重点关注各段首句、第二句和末句。

把握主题句

一般来说,多数段落会有一个段落主题句或核心词,如果能准确地将其抓住,题目自然就迎刃而解了。如果把握不住主题句,应该重点阅读各段的首句、第二句和末句。因为通常来讲,学术性文章的阐述思路主要有两种:演绎型(Deductive)和归纳型(Inductive)。

演绎型的思路为先表达论点,接下来以一些例子或论据对论点加以说明。所以演绎思路的文章,主题句多为各段首句,即论点句。有时,文章中间段落的首句可能仅起到过渡作用,这时主题句往往是第二句。而归纳型的思路是先列出大量论据,最后总结出一个核心观点。所以归纳思路的文章,主题句往往为末句。综上所述,首句、第二句和末句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主题句所在位置几率最高的三句话。其中,首句尤为重要,因为演绎思路明显更为大多数西方人所青睐。雅思阅读文章中最典型的三种主题句类型为:

(1)定义型主题句

代表句式:This is,That is,...is called/known as/defined as...,namely...

(2)总结型主题句

代表句式:...show/indicate/imply/suggest/demonstrate that...

(3)强调型主题句

代表句式:...stress/emphasize/focus on/concentrate on...

当考生发现类似句型时,将其认真阅读,通常都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找出答案。

抓出特点选项

除了抓主题句的技巧外,许多有特点的选项也可以帮助我们缩小范围,提高解题速度。如出现number、data、figure等词的选项一般对应数字相对集中段落;出现rate、ratio、percent、percentage等词的选项一般对应出现比例关系的段落;出现past、present、future等词的选项通常对应出现相应时间的段落。如果大家把握住这些特点,也可以帮助我们缩小找寻范围,节省宝贵的解题时间。

另外,段落大意题极为关键的一点是它可以为我们解细节题提供一个综合的定位基础,从而全面节省我们的解题时间。笔者建议英语基础相对较好的考生,做每篇文章的题目之前先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迅速地将文章进行跳跃式阅读,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各段大意,为做题打好基础。而了解段落大意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变相做快速跳跃式阅读的步骤,通过解题掌握了文章结构和段落大意,之后再做其他细节题,常常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如果一篇文章既有主旨题又有细节题,那么考生不妨先做主旨题即段落大意题,这样可以为解细节题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提高解段落大意题的能力对于提高雅思阅读的综合解题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制定复习计划

笔者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复习计划:

考前三个月,精背四、六级词汇或雅思词汇,选背剑桥雅思真题中的词汇。另外要适当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建议每天读5篇左右的英文报刊文章,阅读材料可以从过往雅思考试选材较多的杂志的网站中选,如www.nationalgeographic.com,www.nature.com,www.popularscience.com,www.newscientist.com,www.economist.com等。这些文章一般篇幅较长,考生可以将其分成每篇1000字左右(与雅思学术类阅读文章字数相仿)的几部分进行阅读。最好能够准备一个闹钟,先定5分钟时间,然后在5分钟以内用跳跃式阅读进行快速阅读(精读各段首末句或抓主题句),练习在短时间内快速把握文章结构,掌握文章段落大意的能力。比如可以在阅读中划出各段的主题句或段落核心词,也可以在纸上以简练的词语对各段进行归纳。接着可以再定8~10分钟的时间,相对精读,练习抓细节的能力。这样坚持一个月,就会发现快速阅读的能力有明显提升。

考前两个月时,可以参加一个强化培训班。课堂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根据个人情况,制订一个上课期间的复习计划,配合老师的授课进行同步复习。

考前一个月时,精做《剑桥雅思考试全真试题解析》2、3、4、5。先按照真实考试时间在一个小时内做完一套真题(或每20分钟做一个section),然后对照答案,将错题标出。接着精读文章,回文章中去找到题目的对应点,翻译对应语句,特别要认真检查做错题的原因(建议大家参考由新东方出版的雅思真题辅导书,即《剑桥雅思全真试题解析4精讲》和《剑桥雅思全真试题解析5精讲》)。通读整篇文章时划出生词并进行记忆。将错题比较集中的题目稍作整理并进行分析,另外对照笔记,熟练掌握解题技巧。最后还可以浏览一下哪些文章容易经常考到,这些文章的主题、段落分配、题目类型,以及这些题目在文章中的大致位置等等。

篇4:小学生归纳段落大意

一、摘句法

摘句法是较为简便、易于掌握的一种,就是从文中摘录现成的句子作为段意。摘录的句子一般是这段课文的中心句,或者是文章中承上启下的句子。例如

二、舍次留主法

几个自然段合起来成为一段时,要舍弃次要内容,抓住主要内容来归纳段落大意。舍弃次要内容后,保留的主要内容应明确、完整、简要。怎样才能做到“明确、完整、简要”呢?

一是对写物的段落可用“这一段主要写什么(指物)怎么样”来表达。如《小狮子爱尔莎》中第二段段意可归纳为“这段主要写小狮子爱尔莎成长”。第三段段意可归纳成“这段主要写小狮子爱尔莎回到大自然”。

二是对写景的段落可用“这一段主要写(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什么)景色”来归纳段落大意。如《观潮》一文中第三段段意就可归纳成“这一段主要写钱塘江大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又如《海滨小城》第一段段意归纳“这一段主要写海滨的景象”。

三是对写人的段落可用“谁(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什么”或“怎么样”来归纳段意。如《西门豹》一课中第二段可以归纳为“这一段主要写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四是对写事的段落可用“这段主要写什么事的起因(经过或结果)”来归纳段意。如《捞铁牛》一课中第一段段意归纳为“这一段主要写捞铁牛的起因”。

当然,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不只是以上两种,遇到实际情况,还要灵活运用才行。

如何概括段落大意,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训练:

1、知道概括段意的要求。

(1)让学生知道概括段落大意要完整。

就是概括的段意要完整,不要把内容遗漏。有些段落课文文字较长,但层次很清楚,不过,学生不容易把握住主要内容。在这个情况下,可以先分层,概括出层意,理解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层意概括出段意。

(2)让学生知道概括段意要简要。

怎样才能把握住“简要”呢?要采用比较选择。概括段意时,要用简要的语言把主要内容交代清楚,交代完整,没有必要在段意中作详细的描绘。

2、交给概括段意的方法。(1)摘句法。A 找现成的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作段意;先概括后具体或先具体后概括的段落,用概括的一句作段意。

B 摘过渡句:过渡句有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起下句为下一段的段意。

(2)串连法(串连层意、句意、关键词)。

该种方法适用于段中无重点句,各叙述层次地位相当时概括段意使用,往往可抓住一段中的几个要点,把它们串连起来。

(3)根据文章中心“取主舍次”法。

归纳段意,一定要抓住每段的主要意思,选准角度,语言要明确、完整、简洁。为了做到这点,可指导学生用“去旁枝,抓主干”的方法进行归纳。

(4)综合法。

有的段落既没有中心句,各自然段的意思也没有主次之分,但都围绕一个共同的内容来写的。遇到这种情况,便可指导学生采用综合概括法来概括段意。

(5)缩句法。

有些段落句子不多,但较长,可指导学生用缩句的方法来概括。

一般来说,写人的文章离不开记事,往往是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反映人物的某一特点。这两种体裁的文章可以采用同一种概 括段意的方法——把一个事情过程的意思,也就是每段内容意思用简洁语言概括出来。因此,可以这样的模式来尝试概括段意:谁在什么地方(或什么时间)干什么?结果怎样?

而状物、写景的文章往往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如外形、性能、用途等。这类体裁的文章概括段意时不可用标题或问题式来概括。我设计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怎么样,再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完整。

概括段落大意:

概括段意,先要读懂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抓住内容要点,再准确地进行概括。自然段的段意,是根据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归纳出来的。意义段的段意,是概括各自然段的段意综合归纳出来的。所以概括段意时,要一边读,一边想,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几个自然段合并起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经过分析、思考、综合,就可以正确地概括段落大意了。具体的方法是:

1、摘句法。摘句法,就是摘取最能概括段的主要内容的句子作段意。一般地说,中心句、重点句和过渡句能够概括主要内容,就摘取这样的句子做段意。用摘句法概括段意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看看所摘的句子能不能准确、精练地概括段意。二是如果所摘的句子较长,可以进行适当的删减,但不能改变原意。

2、连词法。有的段落没有中心句、重点句和过渡句,但出现一些能表现段的主要内容的词语。连词法就是连接重点词语,归 纳段意的方法。用连词法概括段意要注意两点:一是所选词语要准确,串连起来能反映段的主要内容。二是句子要通顺、明白,不能出现别扭、累赘的语病。

3、归并法。有的意义段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概括段意时要归纳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然后再归并出意义段的段意。运用归并法概括段意时,一定要抓住段的主要内容,不要面面俱到。用归并法概括段意要注意两点:一是归并各自然段段意要语句通顺、明了。二是可以对原自然段段意的语句进行删减增补。力求做到语句连贯、衔接自然。

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审题概括法。

有些记叙文的题目,标题就十分明确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伟大的友谊》标题点明了中心。我们可以考虑用扩句的方法,在题目的基础上,加上适当的词语,扩展成意思完整的句子,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当然,用这种方法概括中心思想,还要先认真阅读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仔细考虑题目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

2.摘句法。在阅读和分析文章时,找出文章中心句,对概括中心有很大的帮助。

有的文章在开头和结尾点明中心思想。如《桂林山水》一课,开头就点明了“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中心。《一夜的工作》一文结 尾一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点明了中心思想。有的中心句在文章的中间,有的中心句在文章中反复出现几次。

从表达方法上看,记叙文的中心句又往往在文章的抒情或议论部分。如《少年闰土》一课,“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高墙上的四角天空。”这段议论的句子含蓄地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当然,找到了中心句后,我们还必须仔细分析。它是否完整地概括了中心思想。一般情况下,我们还需要对中心句进行适当地加工、修改,才能准确、完整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4.主要内容概括法。

5.有的文章中心思想往往不是一目了然的。一般记事的记叙文,是在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写人的记叙文是通过主要人物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言行来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在阅读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进一步推敲,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半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通篇写了小女孩悲惨的遭遇。同学们读后会产生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在这基础上,理解到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为了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中心思想也就十分明确了。

概括文章中心:

一篇文章写了什么,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那么,怎样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呢?

首先,对一篇文章一定要逐字逐句地认真阅读,一边读,一边想,弄清楚全文写了什么,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其次,在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再根据不同的文章进行具体分析,运用不同的方法,掌握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的原因,从而用概括的语言归纳出中心思想。

归纳中心思想主要有三点要求:

1.确切。即能准确、恰当地找出文章所反映的思想感情。

2.完整。即用恰如其分的句子把作者在文章中所反映的主要思想感情不遗漏地表达出来。

篇5:《老人与海》段落大意

摘 要: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主要学科,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重要平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是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所学课文内容进行归纳段落大意,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了解所学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课文的中心思想,提高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方法;段落大意

归纳段落大意是一种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概括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了解课文中心思想和写作意图的重要手段,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始终非常重视这种训练形式,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归纳段落大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例,简要阐述了引导学生归纳段落大意的具体做法。

一、利用摘句法归纳段落大意

摘句法是归纳段落大意的重要方法,也是较为简单的一种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在课文中存在很多现成的句子,这些句子有的是这一段落的中心句,有的是这一段落的过渡句,无论是中心句还是过渡句,都在段落中对于全段内容起着总结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正确把握这些中心句或过渡句,并把它们摘录出来,作为总结归纳这一段大意的主体,也是一种好方法。但这种简单易学的方法并不是通用的,它仅仅适合那些含有中心句或过渡句的段落。

如,《威尼斯的小艇》一课的第四自然段,主要描述了船夫在众多的船只和极窄的水面上急速行驶的情景,归纳这一段的段落大意不必对本段所有内容进行总结概括,仅仅抓住本段的中心句,也就是本段开始的第一句话“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来进行概括总结即可。利用这种方法进行归纳段落大意,并不是普遍现象,毕竟这种情况占少数,因此,在阅读中要正确认识哪些句子是中心句或过渡句,并善于利用中心句或过渡句来进行段落大意的归纳,这样既能降低归纳段落大意的难度,又能提高学习效率。

二、通过提问整理归纳段落大意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遇到的段落形式主要包括叙述性段落、说明性段落和议论性段落,对于这些段落教师都可以在学生归纳段落大意时采用提问的形式,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对段落的主要内容和要表达的中心问题进行问答,最后将自己的答案进行总结整理,从而归纳出段落大意。这种问答式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也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

如,在学习《再见了,亲人》一课时,这一课的前三个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讲述中朝人民的鱼水深情,在总结第三自然段的段落大意时,我们就可以运用提问整理法,首先提出问题:这一段主要讲述的人物是谁?他们干了些什么?(朝鲜大嫂背着孩子拄拐给志愿军送行)他们为什么来送行呢?(志愿军亲人就要走了)然后根据我们的问答整理出本段的段落大意:志愿军亲人要走了,朝鲜大嫂给他们送行。通过这种方法归纳段落大意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归纳段落大意时有章可循,并且这种方法简单易学,对学生归纳出段落大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利用合并归纳法总结段落大意

在阅读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很多段落并不是表达同一个意思,有的往往是多种意思并列存在的,这些并列的意思没有主次或先后之分,这就给我们归纳段落大意带来了困难,无法进行取舍。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在指导学生归纳段落大意时要注意不要随意舍弃,而是利用合并归纳方法将这几个并列的意思合并起来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段落大意。如,在教学《鲁滨逊漂流记》一课的第六自然段时,这一段描述的几件事都没有主次之分,我们可以将这一段的每句话进行归纳,第一句主要讲了鲁滨逊捕鱼打猎;第二句主要讲了鲁滨逊蓄养羊群;第三句主要讲了鲁滨逊种植小麦;第四句主要讲了鲁滨逊吃上了粮食。教师在总结归纳段落大意时就可以把这些进行合并,归纳成:这一段主要讲述了鲁滨逊通过捕鱼打猎、养羊、种麦等方法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通过这种方法归纳段落大意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这一段的几句话必须意思相近,没有主次之分,这就决定了这种方法具有局限性。

四、利用留主舍次法归纳段落大意

在较长的段落中往往表达的意思不止一个,这些意思有时是并列的,需要进行合并归纳,但是有时又不是并列的,有主次之分,对于这样的段落很显然无法采用合并归纳的方法,而要采用留主舍次的方法,即将段落的主要内容归纳出来,对于次要内容可以舍弃,这样既简化了归纳的过程,又归纳总结出段落的核心意思。如,在归纳《少年闰土》一课的“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这一自然段的段落大意时,通过仔细阅读就会发现这一段虽然文字较多,但主要写了两层意思,一是我和闰土见面的情形;二是闰土见到城里人的情形。很显然第二层意思不是本段的重点,第一层意思才是本段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归纳段落大意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留主舍次法去掉第二层意思,只保留第一层意思,从而将段落大意归纳为:我和闰土见面的情形。通过这种方法进行归纳段落大意时一定要注意将主要内容归纳准确完整、简明扼要,切忌模糊复杂。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归纳段落大意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归纳段落大意的教学环节,积极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熟练掌握摘句法、提问法、合并归纳法、留主舍次法等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篇6:《老人与海》段落大意

广州市黄埔区第八十六中学 赵安西

概括段落大意是理解掌握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总结中心思想的前提。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常见方法:

一、综合法。就是围绕文章的中心进行概括。如

A typical Chinese family in the past was quite large with many children, uncles and aunts living in the same courtyard.Parents and their children lived with their grandparents.Most Chinese families consisted of three generations who shared the same roof.But now the Chinese family has changed a great deal.The traditional large families are gradually disappearing and instead, with the housing reform and due to the family planning, one-child family with only the parents and a child is quite common in today’s society.With the change of the family structure, however, a few disadvantages have arisen.First, with only one child in a family, it’s easy to find a spoiled “Little emperor” everywhere.Second, who will take care of the old people in the future? Though one-child family may bring about these serious problems, I feel quite sure that we will find solutions to them.本文讲了三层意思。第一段讲了过去典型中国家庭模式(a typical Chinese family in the past);第二层讲现代中国家庭模式的变化形式(the changing form of the modern Chinese family);第三层讲了家庭结构的变化所带来的不利之处(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change of the Chinese family)。

这样综合三层的意思,短文大意可以概括为:

As time goes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Chinese family is changing.In the past, a typical Chinese family was quite large, but now it has changed into a smaller one, which has brought many disadvantages to our society.二、摘引法。就是摘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或重点句(首起句、总结句、中心句)来概括。

Disadvantages of life in big cities Although big cities provide people with many conveniences, they certainly have their own disadvantages.Traffic is the first and often most serious problem.The majority of people spend a great deal of time on their way to work or coming back from work.During the rush time, all the streets are jammed with packed buses and endless lines of bicycles and cars, and almost avoidable traffic accidents occur, resulting in broken limbs and tragic deaths.Air pollution comes second.Factories and moving vehicles are constantly giving off smoke and harmful gases.There is no way to get fresh air except to go out of the city on weekends or holidays.If the weather is bad, you will find the whole city overcast with smog.As a result, pollution induced diseases are now a common occurrence.However, noise, and violence are to be found in every big city and the situation seems to get worse year by year.In short, life in big cities is rather unnatural and unhealthy.To me, it is silly of people to choose to live in big cities.通过阅读全文,不难看出短文中每一段的首句即为该段的中心意思。将每一段段落大意放在一起便可以作为这篇段文的概括:

Although big cities provide people with many conveniences, they certainly have their own disadvantages, such as the problems of traffic, air pollution, noise, and violence in every big city, and the situation seems to get worse year by year.三、取主法。就是短文中有几层意思,取重要的层次作为短文大意中心部分。如:

Swimming is an elegant sport.Floating in the cool water, man feels free, relaxed and happy.It seems as if all the worldly affairs were gone and he were in the wonderland of quietness and beauty.When you are swimming, every bone and muscle is in motion.You will feel your heart beating hard, about 2 to 3 times faster than usual, which is good for your health.Besides, your lungs are trained when you are almost breathless.Their capacity is gradually being enlarged red, providing you with much more oxygen in a single breath.When it is burning hot in summer, you go to a swimming pool or seaside and jump into the clean cool water.You can enjoy lying gently on the water surface with every organ of your body totally relaxed.The beautiful blue heaven is high over your face, with white cotton-lid fluffy clouds swirling flexibly.Now and then some birds skim over the water or sing a merry song, and then merge in the distant blue.The trees along the river or lake are waving their leaves and their murmuring makes you feel that you are closer to nature.本文列举了“游泳”的诸多好处。

第一小段写了Man feels free, relaxed and happy by swimming;

第二小段写了两层意思。第一层写Swimming can make every bone and muscle in motion and your heart beating faster, which is good for your health.第二层写swimming can increase your capacity of your lungs, which provides you with much more oxygen in a single breath.第三段与第一段遥相呼应,细致地描述游泳的益处。但联系全文我们可以确定第二小段中的第一层和第二层的所表达的游泳的益处是主要的。因此,段落大意可以概括为:

Swimming has many benefits to people.It can not only make you feel free, relaxed and happy, but can also accelerate your heart-beating and promote your every bone and muscle in motion and increase your vital capacity.四、合并法。就是把一段的几层意思合并起来进行概括。

Whenever a college student is asked,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summer vacation?” the most probable answer might be, “I’m going to travel.” It sounds that every college student is fond of traveling.Why? Because travel has many advantages.First of all, travel can make us know more — the knowledge of geography, the knowledge of customs, cultures and lifestyles of different places and countries.Secondly, we can make friends and practice a foreign language through traveling.Finally, travel is one of the easiest ways of pastimes.We can enjoy various food and beautiful sceneries.In a word, we can benefit from travel in more than one way.Traveling is worthwhile.本文主要阐述了“旅游”的各种好处,如:Firstly, travel can make us know the knowledge of geography, the knowledge of customs, cultures and lifestyles of different places and countries.Secondly, we can make friends and practice a foreign language through traveling.Finally, travel is one of the easiest ways of pastimes.We can enjoy various food and beautiful sceneries.综上所述,归根结底,一句话,本文主要讲:Travel can give us all kinds of advantages.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合并本文的大意:

Travel has all kinds of advantages.First, it can make us know much different knowledge and customs of different countries.Second, we can make friends and practice foreign languages through traveling.Lastly, travel is one of the easiest ways of pastimes and appreciating beautiful sceneries.五、提炼法

即在短文中找出几个关键词,然后以这几个词为中心,概括短文要点。请看下面一篇文章:

How to protect children Web fans from unsuitable material On-line while encouraging them to use the Internet has long been discussed in the US.For some parents, the Internet can seem like a jungle, filled with danger for their children.But jungles contain wonders as well as danger and with good guides, some education, and a few precautions(预防), the wilds of the Internet can be safely navigated(操作).” Kids have to be on line.If we tell our kids they can’t have chances to the Internet, we are cutting them off from their future.” said an expert.Most kids have started to use search engines.Many for them are great for finding tons of interesting Internet sites, and they can also locate places where you might not want your kids to go.There are search engines designed just for kids.Certain software contains only sites that have been selected as safety.The most popular way to limit chances would be to use what is known as a “content screener”.But this can’t be wholly reliable.And the best thing parents can do is to talk to their kids and let them know what is OK or not OK to see or do in the Internet.Another way is that mum or dad is nearby when the child is surfing the Internet.我们从本文的每段中提炼出以下几个能概括本文中心思想的单词:

discussion – wonders – danger-search engines – guides 然后,我们再以这几个词为中心进行拓展。归纳概括此文如下:

上一篇:高二数学制定学习计划的注意点下一篇:将进酒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