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湖南高考语文复习方略中

2024-04-22

谈湖南高考语文复习方略中(精选11篇)

篇1:谈湖南高考语文复习方略中

谈湖南高考语文复习方略(中)

4.辨析病句题:掌握类型,遵循规律

关于“辨析病句”的能力,《考试大纲》规定考查的语病类型有六个小类: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我们遇到这类题目时,不妨从三个角度进行思考,即对不对(语法)、好不好(修辞)、合不合(逻辑),这样可能要快捷明确些。

5.排序题:注意对象、照应和语体风格

如2007年湖南高考第5小题:

某校邀请著名学者刘教授来校讲学,在向全校师生作介绍时,校长的话中有这样一段:“刘教授是我校的校友,他长期从事学术研究,成果丰富,贡献卓著,去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A.这既是他本人的荣耀,也是敝校的荣耀 B.这既是他的光荣,也是我们学校的光荣

C.这既是我校的自豪,也是他本人的自豪 D.这既是他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的骄傲

A项“荣耀”“敝校”是书面语,且“敝校”与语境不合;C项顺序不当,且“自豪”用于“刘教授”不当;D项“骄傲”一词适用对象不妥,且后一句有点言过其实。

二、名句名篇默写题要理解意思,落实到位。

湖南省考试院的《补充说明》指出了默写范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古诗文背诵篇目。考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时要按范围、按要求落实。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如:2006年湖南高考要求默写“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与“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许多考生就将“扈”“纫”“佩”“酾”“槊”等字写错了。

2007年分为古诗默写和古文默写,其中“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和“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就是着重于篇,而不是着重于句。因此,考生必须关注全篇的理解和记忆。

考纲里要求默写内容40篇(首),考生适宜在每天晨读或相对清闲时加强记忆,默写的内容要与教材全等,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哪些会考,哪些不会考。从命题趋势看,湖南高考越来越着重于“篇”,这也体现了湖湘文化的求真务实。

三、文言文阅读题宜整体把握,学会与课文联系,注意古今异义词。

高考文言文选段虽是陌生文本,但大多是课文中出现过的文言词语,考试时要善于根据熟悉的.语句推断陌生的词语。近几年湖南高考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题一般是从文本里选一例句,然后从课文里选一例句,而课文的例句又是常见的,且考纲还规定了范围,只要平时注意积累,考试时学会推断联想,应该不是难事。

湖南2005年选取了叙议结合的《记旧本韩文后》,2006年选取以议论为主的《湖南文征序》,2007年选材出自《韩非子新校注》。原因是许多考生对以记叙为主的文章能阅读理解,但遇到如融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的文章,便感到力不从心。考试院试图通过这些选文,使文言选文趋于多样性,对中学文言文教学有一个积极的影响。2007年还增加了一道文言简答题,说明对文言文的考查要求较前两年有所提高。

考生复习文言文时,对古代散文尤其是札记类散文应有所偏重,注意特殊用法,注意古今不同之处。对于新增加的简答题应从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作答。在读懂文字的基础上,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这个要求似乎很高,但是考生不必过于担心,一是既然要求读懂,文言文语段不会太难;二是作为新的题型,必然有个过渡阶段,要求也不会太高。考生应从课本的思考练习题中得到启发,如事物的指代、前后的照应、情与景、人与事、事与理的关系等。

篇2:谈湖南高考语文复习方略中

四、现代文阅读题要注重文本,理清层次。

自起,湖南高考科技文选材一直徘徊在生物科学领域。20摘选中西医方面的文章,是早期教育,是基因组图谱,是嗜盐菌实验,而且题型一直没有变化,皆是从四个方面设四道题。第一道题一般是对概念进行考查,要注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第二道题主要考查筛选辨别文中信息的能力,要注意是否暗换主体、因果倒置的错误、以偏概全等问题;第三道题主要考查对语句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要注意概念的严密性和条理性;第四道题一般是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的能力,要注意是否强加因果,是否无中生有,是否夸大其词把将然说成已然等。

文学作品阅读,则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兼而有之,说到底还是考查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年的《翡冷翠山居闲话》,20的的《贝多芬:一个巨人》,20的《在山阴道上》,20的《忆刘半农君》等皆是这样。特别是自年来,设题则更贴近中学语文教学,从词语的语境义、语句的隐含信息、文章的主题、行文的思路结构、作者的情感态度、标题等方面设题,不偏不怪,体现了湖南人务实求真的精神。我们在复习时一定要从文本出发,整体把握主旨、层次,既要注意文学作品语言的规范性、实用性,又要注意其文学性,因为文学作品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

五、文章赏析题宜抓住要点,述评结合。

湖南赏析题的设置是从年开始的。2005年是对语言描写、肖像描写以及侧面描写的赏析,2006年是对谋篇布局的技巧、联想的巧妙运用以及景物描写的.特色赏析,年是对人物形象的表现艺术和主要修辞手法的赏析。那么,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赏析角度没有重复,我们在复习时既要掌握基本技巧和要求,又要有所侧重。

既然是“赏析”,就要有“赏”有“析”,“赏”要扣点,要有叙述,或概要,或引用,“析”要紧扣“赏”(叙述)进行,要有自己的见解,要有一点文学常识,要有自己的体会和见地。但是,别忘记“不同于小作文”,并不等于没有中心和条理。2007年湖南高考文章赏析题分值是14分,虽然比2006年减少3分,但内容和要求仍然没有变,仍然是一道大题。《考试说明》指出,“文章赏析”不是简答,也不同于小作文,它是对考生阅读与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重点应落在赏析上。

六、作文题要强化文体意识,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2005年湖南高考作文以“跑的体验”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在审题、立意、选材、文体等方面,对考生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同时又保留了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其导向性特别强,兼具“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和“命题作文”的限制性,并克服了它们彼此的不足。

2006年将“引导语直接引出话题”改为命题(标题)作文,要求考生“联系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并列出了“意气”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所注的三个义项:“①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②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这些义项对应了考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直指年轻人成长过程中的“精神面貌”“交友”和“处事”三个重要方面,引导考生思考:或是对年轻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精神面貌最有感触,或是对年轻人的交友有着独特的认识,或是对年轻人的偏激有着铭心刻骨的记忆等。

2007年的高考作文则要求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解读并剖析近几年的湖南作文题,我们不难读出一种自觉于人文的关怀,即在试图强化高考作文检测功能的同时,命题者开始自觉地站在考生的立场上,同考生一起去开眼看世界,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青年人自我的健康成长。从某种角度说明,作文应立足于现实,关注社会、民生,关注自身成长,培养正确的是非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近几年的湖南高考作文,无论从试题看,还是从评卷情况看,都要求考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感受,要求考生有自己的认识,这实际上是对虚假为文的反驳,考生在平时要关注身边的人和事,要有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人生态度。

篇3:浅谈高考地理复习方略

一、认真落实三轮复习法

按计划、按规定的时间, 保质保量完成预定的三轮复习, 从容应考。

二、做到“六个重视”

(1) 重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设计时尽可能多地预设学生的读、写、思考与交流等活动点, 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 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2) 重视讲评课的关键性。高三地理复习是“复习—练习—讲题—考试—讲试卷”的不断循环。讲评课在整个教学课时中占的比重很大, 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在试题分析讲解前必须精心备课, 注重试题讲解的方法和必要的技巧, 教会学生运用地理思维答题, 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3) 重视课后反思。上完一节课后, 教师要及时根据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和预设情况之间的差异, 认真反思课堂生成、教学活动的整体效果、与预期效果之间的差距, 及时做出新的构思与调整, 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提高学生复习的效率。

(4) 重视图表, 回归课本。在最后冲刺阶段, 需要将知识内化, 方法就是重新回归课本, 温习错题、查漏补缺, 以达到知识的升华、能力的升级。这一阶段重新阅读过去的各种练习题和月考试题是查漏补缺的最佳途径, 对过去做错了的题目认真研究, 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 并及时补救。新课改高考地理试题都十分重视的学生读图、用图和绘图能力的考查。冲刺阶段应该回归到教材中, 把各种比例尺地图、地形图、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统计图表等重新温习一遍, 同时要强化区域空间定位, 掌握地球上的一些重要经纬线通过的地形区、城市、河流等, 最终在心中形成较稳定的经纬网地图。

(5) 重视考试说明的变化和区域热点素材的了解与渗透。及时了解高考内容变化, 如果考试说明有所变化, 那么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我们该如何应对?要研究考试说明和考试说明的说明, 还要关注典型例题的变化。近年来, 高考试题往往以区域热点材料为背景, 综合考查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等。

(6) 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关系维系下的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 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的永恒话题。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前提和保障。

三、培养学生“四种能力”

(1) 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是地理思维的基本素养之一, 是高考地理能力考查的重要方面。地理考试几乎是无图不成题, 特别是那些无图考图的试题, 对地理空间思维的要求很高, 往往成为学生答题时的“门槛”。地理空间思维、空间定位能力是在长期积累、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素养, 从开始学习地理起, 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2) 读图、识图的能力。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看图、析图、绘图、忆图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而读图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对高三学生来说, 要养成图不离手的好习惯, 形成稳定的心理地图。

(3) 应用地理专业术语的能力。高考试题所要考查的各种能力最终要以文字反映在试卷上, 学生依据所学知识, 运用恰当的地理专业术语表达出来, 答案更为简洁准确。

(4) 掌握选择题分类解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方法, 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包括审清题干的习惯、善于抓住信息的习惯、前后互推的习惯、展开联想的习惯等。其次是读图法, 应先读图名再细辨图例。最后要利用辅助图像法、图表信息法、区域特征法、地理规律法、排除法等。

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 坚持课前预习和朗读。

(2) 强调学生的自我反思与及时纠错, 建立纠错笔记。

(3) 及时纠正学生重“资料”轻“教材”、重“知识点”轻“知识面”、重“难题”轻“基础题”、重“数量”轻“质量”、重“练习”轻“反思”、重“自己”轻“老师”的心理误区。

(4) 直面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审题不清急应战、审题不仔细、答题匆匆, 往往造成已知不用、凭空想象、彼此失孤、遗漏问题、画蛇添足、思维惯性、内容误判的失误。思考问题不全面、理解不到位、联系不到位。答案书写不规范, 要点不全, 逻辑混乱, 无针对性。

摘要:笔者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 总结了一些粗浅的高考地理复习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本文主要从教师要认真落实三轮复习法、应做到“六个重视”、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高考,地理,复习

参考文献

[1]郝保文.教育学纲要[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 2003.

篇4:高考语文复习方略探究

关键词:高考语文 科学 计划 针对 扎实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考试内容包括所有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要达到这一较高要求,一方面靠扎扎实实的学习和积累,另一方面还要在高考复习过程中选择科学方法全面系统地复习和训练。事实证明,抓住规律稳扎稳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鉴于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下复习方略,收到了比较理想的复习效果。

一、注重复习的科学性

科学备考的前提是在认真研究考纲和考试说明的基础上,确定教学思路。《语文教学大纲》是语文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而《考试说明》是依据《大纲》编订的,也是高考命题的直接依据。为了少走弯路,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复习的效率,在复习中首先要引导学生研究“两纲”(所谓“两纲”是指《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尤其要研究《考试说明》中所列的考项,要明确目标,逐项对照,务求落实;对《考试说明》中新修订的内容,要有足够的重视。其次,要引导学生研究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创新的基本思路及命题规律,总结各种题型的解题规律,掌握答题技巧。再次,要引导学生研究往届高考试题,因为高考命题的基本特点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而且往届高考试题是众多专家认真研究的结晶,较之其他个人命题或地区性命题具有更大的可信度、更强的典型性和更高的训练价值。据此,要抓住试题中稳定的部分,落实“稳定部分”的知识点,确保拿到基础知识分。此外,还要让学生熟悉考题框架,熟悉各类题型,消除学生对试题的陌生感和畏惧心理。

二、注重复习的计划性

要使复习有条不紊,环环相扣,不但要有宏观上的总体安排,还要有微观上的局部操作程序。一般说来,语文总复习安排四个阶段为宜.

第一阶段要有效的使用课本,这个阶段的复习,重在掌握课本知识,提高能力。课本中的知识大多较为分散,必须对其进行归纳梳理,才能显示出课本的优势。。如高中语文课本里170篇(首)诗文,可按小说、散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戏剧、诗歌、词、散曲、应用文、文言文分成11类进行复习,分类梳理过关,分类加深和扩展,这样就会使课本知识系统化,避免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纵观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直接来自课本的虽然不多,但很多题是课本知识的巧妙迁移和合理深化。所以语文复习备考,要善于把课本当作“例子”,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功能的复习与训练,做到“迁移”由课本出发,“加深”从课本实现,“综合”以课本为例。一句话,就是“科学利用课本,注意对接高考”。

第二阶段要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对知识点进行专题复习,使各知识点形成体系。针对考点,强化训练,侧重于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能力,一般来讲,一个考点的复习训练就是一个循环周期,大体上可以分为五步进行:讲、练、改、评、补。

第三阶段是综合训练阶段,通过一系列的练习,进行限时限量的训练。通过一定数量的仿真套题训练,侧重于培养学生应试的技巧、方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同时还要训练学生良好的应试心理和心态。一般一套仿真综合题的训练作为一个循环周期,大致又可以分四个阶段:练、改、讲、补。这一阶段的复习旨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各种能力,做好考前的练兵。

第四阶段自由复习阶段,学生查漏补缺,迎接高考。

二、注重复习的针对性

在复习备考中要集中力量,强化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缺陷,不要轻易放过木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就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基础知识、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和作文。

对于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注意长短线结合,对字音、字形、词语、病句等内容在第一轮复习之后,穿插在下面各专题的复习中,进行不间断的训练,反复抓,抓反复。在穿插复习的过程中注意精选题目,做到短平快,尽量不影响专题复习的正常进行。

文言文翻译是对考生文言能力的一种综合考查,也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由于这类试题有沟通古今的作用,考生在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中,既要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对很多考生来说,译句的难易程度,主要取决于对文言词语和句式的理解。而理解文言词语是文言语句翻译的关键。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夯实课本中的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材料尽管取自“课外”,但所考的知识点在“课内”,因此,较为典范的史传散文要熟读成诵;单元基础知识要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常用文言实词表中的实词的词义、《考试说明》中所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结合课文中的例子逐个整理消化。只有夯实课本基础,才能形成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当然也要掌握一些译文言文的方法,用顺口溜的形式便于记忆: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要体现,碰见虚词要分析,领会语气重流利。

对于诗歌鉴赏,可以分三步进行复习:首先进行题型示例,精选出诗、词、曲鉴赏题作为例子,让学生对这类题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消除其神秘感。其次把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表现手法等整理出来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领悟诗歌中的意象,体会其思想感情,把握其表现手法。最后归纳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理清鉴赏思路,注意答题的针对性和完整性。

作文是高考考试的半壁河山,作文训练要从整体上考虑,由于高三年级模拟考试较多作文训练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形式:一是灵活性训练,这主要是指平时综合性仿真套题、'历次大型模拟考试中的作文训练,这种训练一般随考题而进行。二是规范性训练,教师要根据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作文训练计划。计划的制订要综合考虑记叙、议论、说明等各种文体,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各种表达方式,开头、展开、收束等篇章结构,各种类型作文材料的审读等几个方面,每一次作文在都力求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四、注重复习的扎实性

语文总复习制定了计划,除了时间和内容的安排,还有教学方法的安排。某一阶段某一单元某一课时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必须具体缜密,切实可行。笔者在教学中注重过程管理,主要从四个方面落实教学任务:

1、细化内容。化虚为实,化大为小,每节课要求学生干什么,都有明确的目标,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认真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力争把目标落到实处;

2、序化训练。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练习上做到训练有序,合理安排各个考点的训练思路、训练内容,做到层层深入,不断推进,反复强化;

3、量化分析。对平时的每次练习考试,我们都进行全面的数理分析,认真统计分析每个学生答题情况,找出学生学习中的“软肋”,建立学生的学情档案,确定下一步的教学思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4、深化辅导。课后辅导是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一环,尤其对后进生来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针对学生的学情,采取“盯”的战术,主动找学生交流,把工作做到学生心里,把学习任务落到实处。

篇5:谈湖南高考语文复习方略中

一、(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没 有 天 堂 赵鑫珊

在东西方宗教中都有一个假设:在地球之外某个地方有一个天堂,那里尽是金碧辉煌,尽是山珍海味,没有尘世的种种苦难或悲惨。这假设中的天堂,纯属子虚乌有,纯属幻想。要知道,除了地球,我们没有其它任何星球可去!

月球、火星、金星„„是万万去不得的。人类只能生存在地球上;在别的星球上,人类无法生存,更无幸福可言——这就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句口号的涵义。

如果人类能够快乐地生活在月球、火星或金星上,并且还可以把60亿人统统移民过去,那么“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就是多余的。

摆在人类面前的出路只有两条:坚决控制地球上的人口,下决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或将人类统统移民到别的星球上去居住。

但这后一条出路几乎是不可能的。比如,在月球表面上如何建造密封式的居住空间就是个大问题。月球上没有大气,它是一个完全没有生命的世界——夜间极冷(-166℃),白天奇热(99°C)。

在世界工业化之前,地球只能供给10亿人的温饱。假设我们现在决定不搞工业化,那么50亿人就必须离开地球。而在决定哪50亿人离开地球这场混战中,我们所有的人都会死去。

把我们的工厂搬离地球生物圈,进入太空,让它们高悬在我们头顶上几千公里之外,那也是不现实的。

火星同样不适合人类生存。那里的昼夜温差达100°C,气候极寒冷而且干燥,大气非常稀薄,主要是二氧化碳;火星大部分的水贮存在冻土圈的地壳层中,地表到处是干旱的荒漠。

更有甚者,金星的表面温度高达465°C,大气压力比地球高出90倍。这样的生存环境,简直像个酷热的地狱。今天的金星地层还在不断发生地震,熔岩四溢,且伴有雷鸣闪电。

过去,金星上也有氧气,两极也有冰雪,只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日渐积聚,形成温室效应,入射的太阳光不能向外散发,表面温度日渐增高,氧气的生成越来越少,两极的冰雪全部融化、蒸发。从此河川消失,地面日渐沙漠化,生物亦被一扫而空,成了今日干旱的不毛之地。如果21世纪地球的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金星的今天便是地球的明天。为此,我们大家有理由不寒而栗。

最近我读了一些鼓吹人类到地球以外的行星上去另谋生路的文章,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艺术和人类学教授透纳的《到火星上去生活》,文中乐观地声称,将火星改造成一颗可供人类居住的行星正在变得越来越可行。他的口号是:“把火星改造成花园吧!”

——通篇都是诗人的幻想,而不是严谨的科学论证。

如果我们对火星或金星的严酷自然环境缺乏想象力,那就请把目光转向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吧。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的蒙古语意思是“进去出不来”。这是一片32万平方公里的死亡沙海!我可不愿看到整个地球有朝一日变成塔克拉玛干。

在宇宙太空中,地球原是一条很安全、很舒适的小飞船。如今它因人类的错误触了点礁,漏了些水,人类理应积极行动起来,亡羊补牢,拨正航向,这才是惟一的出路,而不是弃船逃走。

听听在航天飞机上负责地球观测、摄影的飞行专家斯普林格说的话吧:

“实际上,在飞船上你能一瞬间瞥见整个大陆,至少是从东到西的大陆。你能看到,最有价值的财富是陆地;你还能看到,地球环境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当你看到到处都有被砍伐了森林的地块时,心里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迫使人们认识到,我们必须开始保护我们的环境,要比现在做得更好些。”

因为,天堂是没有的。

(选自《天地徜徉录》,有删改)

1.作者在文章开头描述东西方宗教中“天堂”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的结构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以从内容和形

式两方面分析。开头的作用一般是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文章开头描述东西方宗教中美好的“天堂”,接着进行了否定,有引出话题、突出人们幻想的天堂是虚幻的作用。下文写“除了地球,我们没有其它任何星球可去”,并详述了其它星球的恶劣环境,因此开头的关于“天堂”的描述还有为下文做铺垫、做对比的作用,也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参考答案:①描述“天堂”中的情境,与下文月球、金星、火星的情况作对比,②突出所谓“天堂”的虚幻性,引起下文。2.结合文意,简要分析两处画线部分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答: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语言特色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确认画线部分所用的修辞手法,其次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分析其表达效果。参考答案:①运用了拟人(或“比拟”)手法,将金星比拟成对人类抱有敌意的生命体,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金星不适于人类生存的情况。②运用了比喻手法,以小飞船喻地球,用触礁、漏水喻地球灾变,强调了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以及人类积极行动起来保护环境的必要性、紧迫性。

3.文中为什么重点介绍金星的情况?

答: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的思路和结构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文

段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观点进行分析。文章的中心是否定“天堂”“移民外星”之说,告诫人们善待地球。金星的名字很美、很温柔,更能引发幻想移民外星的人们的想象。但是它的大气和地表环境都很恶劣,根本不适于人类生存。金星经历了一个环境由好变坏的过程才变成了今天干旱的不毛之地,作者担心如果21世纪地球的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金星的今天便是地球的明天。因此写金星的情况能更好地警示人们保护地球。

参考答案:①描述金星大气与地表的状况,从而论证人类移民外星球的不可能性;②金星环境原来与地球相似,后来因二氧化碳的积聚导致温室效应而成为不毛之地,这样写更能警示人们要保护地球环境。4.请结合文章探究“没有天堂”这一标题的意蕴。

答: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注意“不同的角度”可以是正面的角度、反面的角度等;“不同的层面”指的是文本可达到的层次,如浅层、深层,实用层面、美学层面、哲学层面等;“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就是要尽量多从上述角度揭示更多的内容。解答本题要结合文章的中心,思考哪里“没有天堂”,没有什么样的天堂,没有天堂该怎么办等问题。参考答案:①东西方宗教中的“天堂”是虚幻的;宇宙太空中没有其它星球适合人类移民和生存。②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人类应面对现实,放弃各种幻想。③地球已经出现各种问题;人类应该立即行动

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保护地球。

二、(2011·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题。

生物能源在我国农村被广泛使用。直接燃烧秸秆做饭烧水是最普遍的使用方式,但这种方式,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随着生物能源技术的发展,利用农村丰富的秸秆资源,为农户乃至县镇居民生活提供清洁、高效的生物能源已成为可能。

在A市J庄我们参观了户用秸秆气化炉的适用。这种气化炉比家用的液化气罐大不了多少,它通过燃气管和焦油滤清器接到灶台上。滤清器由两个串联的圆柱体小罐(直径约10厘米、高约30厘米)组成,能解决气化过程中因焦油含量高而导致管道堵塞和二次污染的问题。这种气化炉适用燃料广泛,秸秆、树枝、杂草都可粉碎使用。这类燃料的热值比原煤低一些,但一般原煤燃烧有20%~30%的灰分,而这种炉子的灰分只有2%~3%。一个四口之家,只需一吨秸秆(干物质)就能满足一年烧水做饭的能源所需。

生物质发电,也是开发利用生物能源的重要途径。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和生物质气化发电的技术,目前都比较成熟。国外重点发展的是较大规模的直燃发电系统。在S县我们参观了国家发改委核准的一个直燃发电示范项目。该项目去年并网发电,已稳定运行9个多月,累计发电量达1.5亿千瓦时,实现了我国生物质发电规模化发展过程中零的突破。

利用生物能源还可直接制取液态燃料。在D县我们参观了一个通过秸秆酶解来生产燃料乙醇的示范项目。秸秆本身包含纤维素、半纤

维素和木质素,如不将它们分离开是没办法酶解的。以前用酸解法分离,产生大量废水,环保问题很难解决,现在用汽爆工艺代替了酸解工艺。汽爆之后,就可利用其中的纤维素进行酶解(酶解所用的纤维素酶是自行研制的)。酶解后纤维素就变成葡萄糖,同时加入酵母,就将葡萄糖变成工业乙醇,然后提纯、脱水,就生产出燃料乙醇。汽爆所用燃料,可全部使用秸秆废渣。两吨渣子可顶一吨原煤,基本不含硫,很清洁。这个示范项目的几个关键技术已通过中国科学院技术鉴定。

农村生物能源供给使用体系的构建,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还很多,但无疑具有广阔前景。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焦油滤清器的研制,使柴草直接燃烧所产生的灰分远远少于原煤。B.我国生物质直燃发电和气化发电在规模发展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

C.利用秸秆酶解生产燃料乙醇的示范项目所采用的生产工艺利于环保。

D.我国农户、村镇、县市能源供给使用体系的构建已取得了重要成果。【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能力。A项原文第二段中说“秸秆、树枝、杂草都可粉碎使用”,而不是直接燃烧。B项原文第二段说我国直燃发电有突破,气化发电原文没有提及。D项没有表述,属于无中生有。

2.文中谈到秸秆酶解生产燃料乙醇有“几个关键技术”。请根据文意

简答这是些什么技术。

答:

篇6:谈湖南高考语文复习方略中

一、古今异义 1.与其..所以失之者 古义:

今义:连词,比较两件事而决定取舍的时候,用在放弃的一面(后面常用“毋宁、不如”等呼应)2.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古义:

今义:意志和气概;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志趣和性格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

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方法)处理 二、一词多义

1.兴 忧劳可以兴国()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兰亭集序》)()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

2.告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苏武传》)()

3.归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天下同归而殊涂()4.易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翻译:

五、语句翻译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翻译:

2.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翻译:

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翻译: 4.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翻译:

答案解析

三、答案:(一)1.(1)用木匣子装(2)推究 2.(1)向前(2)向东(3)在夜里(二)使„„兴;使„„亡(三)1.(1)有勇有谋的人物(2)微小的事情 2.作乱

四、答案:

1、2判断句 1.梁王,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起来的。2.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3.被动句 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4、5状语后置句 4.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

5.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有智慧、有勇力的人常常会被他所溺爱的事物困扰。

篇7:谈湖南高考语文复习方略中

歌鉴赏

(衡阳市八中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生查子•独游西岸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1)在诗人笔下,青山、明月是怎样的形象?(3分)

(2)简要分析“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0、(1)貌似傲慢却又充满情意的青山,(1分)高洁而又善解人意的明月,(1分)是诗人想像中理想人格的化身,没有世俗偏见,高洁、正直而又纯洁,是作者被贬独游时的知音。(1分)(2)“夜夜”表非止一夜,“听读”写明月默默地听着词人读《离骚》。(1分)诗句表现诗人被贬独游的孤独、忧愤,(1分)对明月相伴的感谢之情(1分)以及和屈原一样的矢志不渝的爱国之情。(1分)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1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7分)

虞美人•寄公度

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①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曾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⑴ 词上阕点明了季节的句子是 ;“背飞双燕”一语,在词中的寓意是。(2分)⑵ 试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首词。(5分)

10.⑴芙蓉落尽天涵水/朋友离别。(2分)⑵要点:上阕实写日暮独倚楼头所见苍凉的秋景;(2分)下阕虚拟岁暮朋友登楼远眺,遥赠我江南春梅的情景。(或,下阕从对方着笔,想象朋友登高望远,赠我江南春梅的情景)(2分)虚实结合的描写中,见秋水冬雪、花

用心

爱心

专心

(澧县一中、岳阳县一中2012届高三11月联考)(共2小题,共12分)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7分)

南乡子 朱熹

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风月从今别一川。离绪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毡。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目断晴空雁字连。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的首句“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或结句“目断晴空雁字连”。

答: 10.【答案示例】

首句:这首词的首句写景,景中含情,观景的眼界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以“落日”起笔,既点明黄昏的时间,又烘托气氛,重点落在“楼船”,点出别离主题。“稳过”的“稳”建立了“楼船”和“江天”的关系,也流露了作者对待离别的情绪基调。(3分)景物是壮观之景,情感是豁达之情。(2分)貌似与词人离情别绪无关,实则为写离别做好铺垫。(2分)结句:结句将人的视线上引于晴空,既照应首句的落日,又将感情向大境界升华。(2分)“目断晴空”这个特写镜头表达作者对友人深深的思念,突出自己与友人难舍难分之情。(2分)“雁字连”,是在一片清澄中显出的自然界景象,雁南飞,又将北归,人之离别,正处于自然界的物候大循环之中,反衬作者思念而不得与友人相见的惆怅。(3分)

(此题有一定的开放度,考生只要紧扣诗句,重点抓住诗歌之“情景”两大方面,或是从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合情合理的分析即可)

(长郡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10.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7分)

鹧鸪天(元代)魏初

去岁今晨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1)综观全词,“心事”具体指的是什么?(3分)(2)词中用了哪种手法写“心事”?(4分)

10.(1)想家,想与家人团聚,安享天伦之乐;厌倦奔波与飘泊(仕途),希望归隐田园。

(2)用去年团圆的欢乐与今年分离的痛苦作对比写“心事”;用“两鬓秋霜细有华”“儿

用心

爱心

专心

女团圆夜煮茶”的细节写“心事”;通过写归鸦反衬自己的不归,来写“心事”。(答成写景烘托心事也可)

用心

爱心

篇8:谈湖南高考语文复习方略中

只有建立在学生的真实基础上的教育教学, 才能获得应有的教育教学效果.为使备考有成效, 我们首先深入了解学生基础知识状况、数学通性通法的掌握情况、接受能力强弱等, 然后以学生实际确定教学基础点和因材施教措施.为掌握学情, 我们狠抓了以下五个环节.

1.每学年开始我们进行一次摸底测试, 认真分析试卷, 拿出学生知识缺陷一览表, 年级组再综合评估, 对学生情况初步定位.

2.课堂上观察学生听课情绪的“晴雨表”, 统计回答问题的正确率, 把握学生的接受能力.

3.两周内完成全班半数以上的师生交谈, 沟通教与学的桥梁.

4.每月一次问卷调查, 统计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学校对教师的教情进行问卷调查, 做好统计分析, 将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要求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 实现师生互动, 以便教学中及时纠正和补充.

5.统计作业错误, 估计学生的运算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考纲考情, 狠抓过程落实

(一) 把握考点, 狠抓课本

1. 教师必须做到把握高考考查的知识和考点.

根据高考考试大纲与课本的关系, 必须做到三对照:考试大纲与课本的对照, 考试大纲与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对照, 近几年高考试题与课本的对照.通过考试大纲与课本的对照, 把握高考考查的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等在课本中是如何体现的, 明确研读课本重点和方法.通过考试大纲与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对照, 把握必考的知识点、考点、考查方法 (考查的形式和角度) 、必考考点和可能考查的考点.通过近几年高考试题与课本的对照, 把握必考考点已考过和未考过的形式、角度, 从而确定必考考点可能考查的形式和方法.

2. 学生必须做到认真研读课本.

在备考过程中, 学生必须根据教师在课堂上所剖析的高考试题涉及的课本相关知识点和考点, 认真研读课本中相应内容.遇阅读理解问题及时请教, 对落在课本上的高考重点、难点、考点、易误点做到都熟悉, 不留空缺.

(二) 策略合理, 备考有序

1. 遵循备课程序.

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教师必须在备课上下工夫.加强集体备课, 在集体备课中坚持以个人备课为基础, 以《考纲》为依据, 以知识为主线, 讲练结合, 以练为主, 做到“五个统一”, 即目标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统一、考试及讲练统一, 大统一为原则, 小灵活为补充.

2. 合理设计教学基点.

克服学生基础薄弱与考纲要求高的矛盾, 达到使学生既能听懂教学内容, 又能适应高考, 既能注重基础知识, 又不降低高考要求, 这才是课堂教学的基点.

3. 以学生为主体.

在复习课堂教学中,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参与课堂各种活动.能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达的尽量让学生表达;能让学生作结论的尽量让学生作结论, 这样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才能掌握得牢、运用得熟.

4. 规范课堂教学.

对于高三教学来说, 要求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 在课堂上讲清楚.主要应讲清: (1) 试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 (2) 怎样审题、破题; (3) 运用了哪些方法;关键、本质是什么? (4) 可能出现的问题.只有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推理运算准确, 表达规范, 学生才会听明白, 这样在答题中就不会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局面.

5. 做好阶段检测讲评.

在备考过程中的阶段检测主要是做好单元检测和强化训练.既要精选好题, 又要做好讲评.讲评必须做到三点:一抓“通病”与典型错误, 二抓“通法”与典型思路, 三是指导学生反思总结.教师必须及时总结得失, 对存在纰漏的知识点和环节, 要评析到位, 要求学生训练到位.

6. 设计有效纠错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 穿插高考中的误点题型, 将易错点、易漏点板书出来, 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 并将这些问题整理成册发给学生, 以便学生练习备查.用好经典题、误点题, 在课后展示给学生, 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灵活性, 并要求学生都备有好题本、错题本, 建立错题档案.

三、敢于下手, 沉着应考

1.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解题程序训练.要求学生做到按解题程序完成习题训练任务, 形成“审题———析题———设计解题方案———规范表达解题过程———验证作答”的解题程序意识.

2.在模拟考试阶段要求学生严格按高考要求对待考试, 规范操作, 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答题习惯.

3.在考试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三点:

(1) 合理分配时间, 科学安排答题顺序.每次考试可先通览全卷, 尽量从卷面上获取最多的信息, 分清会做、会做一部分与不会做的题, 大致确定所需时间, 答题顺序如何安排因人而异.

(2) 答题做到“一慢一快、分段得分”.对拿不下来的题也要通过分段得分, 常用缺步解答、跳步解答、退步解答、辅助解答等方法.

(3) 答卷做到稳扎稳打, 尽量一次成功.相信第一感觉, 在无铁证的情况下, 绝不能轻易改动第一结论, 只有这样才能取胜.

总之, 高考拼的是实力, 比的是自信, 在同一起点上与时间赛跑.只要我们在备考中注重基础, 求真务实, 掌握方法, 以平和的心态对待高考, 定能如愿以偿.

摘要:把握方向, 强化基础, 培养能力是高考备考的总规律.实际上就是要在备考过程中, 对每一个考点做到“讲清楚, 听明白, 练到位”, 使学生学有所获, 会表达自己获得的知识技能.

篇9:高考数学五月复习方略

2、研究近三年高考命题,仔细琢磨,整体把握,分类解析,重点突破。

3、这阶段许多考生备考状况杂乱无章,没有头绪心中无底,最需要做的是再次梳理知识网,归纳方法,及时查漏补缺。

4、适量模拟练习,保持应试活力,吃透评分标准,事半功倍。要限时完成,防止形成拖拉作风。

5、合理饮居,调节身心,充满自信,笑到最后。

篇10:谈湖南高考语文复习方略中

(时间:80分钟 分值:84分)

(对应学生用书P435)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冤 家 毛 姆

现在,他们兄弟俩终于都过世了。一个画家和一个医生。

画家一直自以为有绘画的天才。他自大、骄傲而且易怒,向来看不起他兄弟那副庸俗、多愁善感的德性。然而,他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才气,如果不是他兄弟的接济,他早就要三餐不济了。奇怪的是,尽管他的画从技巧、内涵各方面看来都是极粗俗、拙劣的作品,他还是持续地画着。偶尔举办几次画展,总是刚好卖出两幅画,每次都是如此,一幅不多一幅不少。终于,医生也绝望地认清他兄弟的“天分”了。在不断地接济和支持之后,医生发现自己的兄弟天生就只能当个二流的画家,心里着实十分难过。可是他一直隐埋在心里。

医生去世的时候留下所有的遗产给他的兄弟。画家在医生的房子里发现了二十五年来他卖给那个匿名者的所有作品。起初他疑惑不解,最后他给自己找到了解释——这狡猾的家伙终于做了一次正确的投资。

(1)请简要分析“起初他疑惑不解,最后他给自己找到了解释——这狡猾的家伙终于做了一次正确的投资”中体现出来的“画家”的心态。(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联系文本与生活实际,探究医生哥哥为画家弟弟的付出是否有价值?(7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画家盲目自信,毫无自知之明而产生的自豪心态。一直自以为有绘画的天才,觉得他哥哥还是有眼光的。

(2)①有价值。守护了弟弟一生的兴趣与梦想,让弟弟终生在自信中度过,这种付出包含了哥哥对弟弟的无私的爱,令人感动。告诉我们在困境中要给予亲人尽可能的爱与关怀。让他们体会到平凡生活的幸福。

②无价值。哥哥的一味善意隐瞒,没有适当的提醒,使得弟弟始终没有醒悟,也没有取得成绩:这种帮助助长了弟弟的盲目自信与狂妄自大;假如没有哥哥的暗中接济,也许弟弟早已改变志向,知难而退,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了。告诉我们,爱亲人,要讲究方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退刀记 [新加坡]希尼尔

干了多年的店员,遇到的怪事可真不少。就说前些时候吧。一位老妇人来到了柜台前,硬说要把东西退回。

“老太太,这把刀子你已经用了一个时期了,退不得的呀!” “可是——可是这种刀子太阴冷,用了令人厌恶心寒!”“哼哈,老太太,您看看,这类牌子与款式,市面上流行得很啊!” “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以前被用来杀了不少人呢。” “不可能吧?这是最新设计的。”“有,有,杀了人……” “您看见了?”

“哦,这——倒没有,我若看见了,我也没命了。” “那可别乱说,小心警察找你问话。”

“但,我老伴,还有幼弟全家是被杀过的!”“全家!真的?报警了没有?” “没有!不可能的……凶手还歪曲了真相……”

“哦——”

我不知如何接下去才好。老妇人看到我态度坚硬,没有意思接纳她的退货,也就怅然离开了。

临走时,我想想,不可能吧!这么一把小刀子,杀不了这样多人的。我拉开喉咙问道:“老太太,是在哪儿发生的啊?” “南京。”“什么?南京街?”

我蹲下,把那种款式的刀子从柜台里取出,研究了好一阵子,没什么特别的,只是刀锋较光亮了些吧!还有一排小小横行的字样:日本制造。(1)概括小说的主旨,并结合文本说说其构思上的独到之处。(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日本侵华战争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我们应如何正确面对那一段历史?(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通过一位老妇人经过南京大屠杀事件,要求退还日本制造的刀子,表现出老妇人对侵略者的不满与痛恨。构思上的独到之处是设计悬念:“这把刀子太阴冷,用了会令人厌恶、心寒!”“不过,以前被用来杀了不少的人呢。” 设悬,“日本制造”在最后解答上文中的悬念。双线交织:明线是买刀退刀,暗线是老妇人对日本侵略者的不满与痛恨的感情。

(2)日军侵华,南京30万名手无寸铁的同胞遭惨害——“老妇人”没有忘记,她也永远不会忘记!因为“她”的“老伴”和“幼弟全家”是那时被杀的。在“日本制造”的东西日益被世人使用的今天,在“南京大屠杀”不断离我们远去的时候,我们仍要关注“刀锋较光亮”的日本刀!年轻一代既不能对历史无知和漠视,又要以宽容的心态面对历史,化仇恨为动力,建设好我们的祖国。只有祖国富强了,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对 岸 [印度]泰戈尔

我渴望到河的对岸去。

在那边,好些船只一行儿系在竹竿上;人们在早晨乘船渡过那边去,肩上扛着犁头,去耕耘他们的远处的田;在那边,牧人使他们鸣叫着的牛游泳到河旁的牧场去;黄昏的时候,他们都回家了,只留下豺狼在这满长着野草的岛上哀叫。

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据说有好些古怪的池塘藏在这个高岸之后。

雨过去了,一群一群的野鹜飞到那里去。茂盛的芦苇在岸边四周生长,水鸟在那里生蛋;竹鸡带着跳舞的尾巴,将它们细小的足印在洁净的软泥上;黄昏的时候,长草顶着白花,邀月光在长草的波浪上浮游。

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我要自此岸至彼岸,渡过来,渡过去,所有村中正在那儿沐浴的男孩女孩,都要诧异地望着我。

太阳升到中天,早晨变为正午了,我将跑到你那里去,说道:“妈妈,我饿了!”一天完了,影子俯伏在树底下,我便要在黄昏中回家来。

我将永不像爸爸那样,离开你到城里去做事。

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选自《新月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版)(1)本文以一个小孩的视角行文,有哪些好处?(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联系我国文学作品中类似的描写,探讨“对岸”是怎样的理想生活以及作者的追求。(200字左右)(7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借写孩子单纯的渴望,描绘了一个晨耕暮归的美好的“对岸”世界;表现出一种对新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2)“对岸”的生活,是理想中的远离尘嚣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我国文学作品《桃花源记》(或《边城》)虚构的世外桃源,与之相似。“我”想象“对岸”是一块自由的乐土。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飞禽走兽自在生息,长草在月光下也呈现异彩。“对岸”乐土令人神往,作者甚至甘愿做一个渡船的船夫,为理想而不懈追求。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4月9日,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3 000多名师生举行例行升旗仪式。礼毕,在“如何树立远大理想”的主题演讲中,高三文科班学生江成博完全跳开老师“审过”的演讲稿,慷慨陈词,激烈批评现行升学和教育制度,抨击父母强加给自己的所谓理想,现场一片哗然。校方知道换了讲稿,没有关掉麦克风,更没有让他停止演讲。事后,学校对其进行了“谈话式批评教育”,还跟他开诚布公地探讨“现在的理想不是自己想要的”这一问题。同时,校方表示,本着宽容的态度,不会对这名“言论不当,用词过激”的同学进行处分。

(《扬子晚报》4月11日)(1)给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就此事,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高三学生升旗仪式上抨击现行教育。

(2)①可以从赞成江成博同学的行为来谈。江成博在全校师生面前亮出自己的观点,有勇气,有思想,值得赞许。敢于跳开老师“审过”的演讲稿,不让老师充当自己的“思想保姆”,捍卫了自由表达的权力。②可以从对江成博这一行为的辩证认识来谈。既肯定其捍卫学生自由表达的权利,不使这种权利被一些“庄重场合”屏蔽,大胆发出自己的声音,又否定其“偷梁换柱”的偷袭行为,这一行为是对演讲规则的违反,这是一种违规的表达方式,不值得提倡。③可以从对校方态度的肯定来谈。能本着宽容的态度,不处分这位同学,表现出了校方可贵的理性和克制。尊重来自受教育者的声音,事后还跟他探讨问题,这些行为体现了人性化的教育方式,远胜于粗暴的否定,这种作法值得提倡。④可以从挖掘事件背后的原因来谈。探讨中学生理想教育中的问题,家长对学生的思想束缚,施教过程中对学生声音的忽视。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论语》中有两处“和”的论述,一是孔子弟子有若说的,一为子曰。(1)“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学而》)(2)“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1)这两个选段在谈到“和”时,有什么不同?(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根据材料中关于“和”的理解,阐述“和”在充满竞争的现实社会人际交往中的作用。(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选段(1)是将“和”与“礼”一起谈论的,并将“和”上升到治国之道(或答为“先王之道”)。选段(2)是将“和”置于君子与小人的区分中来谈论的,既讲究和谐也明辨了差异。

(2)(示例一)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和”是人际关系的黏合剂,能消融工作中的强烈冲突,使人享受到竞争背后的丝丝温馨。

(示例二)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现实,一味的毫无原则的“和”实际上是一种妥协,这种“和”能消解人的斗志,不利于个人和群体的进步与发展。(示例三)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既要追求发展,也要讲究和谐,但对君子可以讲和谐,而对小人就不能毫无原则地讲和谐。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理欲之辨曾吸引了众多思想家的关注。到了宋代,理学思潮形成,并占据了主导地位。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大声疾呼“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朱子语类》卷十三),认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同上)自朱熹之后,理学家进一步夸大了“人欲”的危险与罪恶,表现出禁欲主义的倾向。“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虽然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不良影响也是明显的。很多思想家对这一主张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清人戴震就曾指出“舍人欲无天理”、“理者存乎欲者也”(《孟子字义疏证》卷上),认为理学家的主张会导致“丧尽天良”(同上)的后果。

在现代社会,同样存在理与欲之间的矛盾。当今学者更愿意客观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来说,都应当正确处理欲望与规范的关系。只有这样,人的正常需求才能最终得到合理的满足。(1)结合文段,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朱熹在理欲之辨上的观点。(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举例探究在现代社会中人应该如何客观辩证地看待理与欲之间的关系。(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人的生理正常需要范围内的“人欲”是值得肯定的,除此之外的人欲都是违背了“天理”;人应该注重“天理”,抵制“人欲”。

(2)在现代社会,人应该具有一定的欲望,追求卓越;在追求满足个人的欲望的同时,又要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两者不可偏废。如在体育竞赛中,运动员志在摘金夺银,这是人的一种欲望的表现,理应得到肯定与尊重;但如果为了这一目的而服用兴奋剂,就违反了体育精神和比赛规则,是不允许的。又如人类为了谋生存、求发展,必须利用自然,但如过度地向自然索取,以致进行破坏性、掠夺性的开发,造成严重的环境危机,放纵欲望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1)“然则管仲知礼乎?”(子)曰:“邦君树塞门,管仲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仲亦有反坫。管仲而知礼,孰不知礼?”

(2)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从这两段文字看,孔子对管仲这个人物有怎样的评价?(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孔子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孔子具有怎样的仁爱观?(150字左右)(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认为管仲不知礼,肯定管仲有仁德。

(2)一方面,孔子认为,要治国平天下必须德才兼备;另一方面,孔子否定管仲“知礼”,是指管仲超越了一个臣子的本分,也像国君一样建“反坫”“塞门”(国君享有的建筑),在孔子看来,是违背了“礼”的等级,但是孔子不否定管仲是个“仁者”,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匡正天下,使华夏民旗免于衰落,像管仲这样能够“尊王攘夷”,反对使用暴力,使社会安定的人,就不必像匹夫匹妇那样,斤斤计较他的节操与信用。

篇11:谈湖南高考语文复习方略中

历史串线复习法。历史串线记忆怕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纵向串线记忆民,一种是横向串线记忆。纵向串线复习是按时间、朝代、年代的演变进行一块块纷繁细碎历史史实的记忆。比如:以重大事件为线索,以近代外交为线索,等等。一纵一横,一经一纬,织成一张完整的历史记忆之网。

例如:复习中国历史,可按图示进行彩珠结网串线记忆。

上一篇:嘉庚语录有哪些下一篇:功果信根,非信不成-随笔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