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高考语文总复习 教材文言知识整合(选修)伶官传序

2024-05-24

【全程复习方略】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高考语文总复习 教材文言知识整合(选修)伶官传序(精选2篇)

篇1:【全程复习方略】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高考语文总复习 教材文言知识整合(选修)伶官传序

【全程复习方略】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教材文言知识整合(选修)伶官传序 新人教版

一、古今异义 1.与其..所以失之者 古义:

今义:连词,比较两件事而决定取舍的时候,用在放弃的一面(后面常用“毋宁、不如”等呼应)2.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古义:

今义:意志和气概;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志趣和性格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

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方法)处理 二、一词多义

1.兴 忧劳可以兴国()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兰亭集序》)()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

2.告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苏武传》)()

3.归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天下同归而殊涂()4.易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翻译:

五、语句翻译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翻译:

2.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翻译:

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翻译: 4.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翻译:

答案解析

三、答案:(一)1.(1)用木匣子装(2)推究 2.(1)向前(2)向东(3)在夜里(二)使„„兴;使„„亡(三)1.(1)有勇有谋的人物(2)微小的事情 2.作乱

四、答案:

1、2判断句 1.梁王,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起来的。2.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3.被动句 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4、5状语后置句 4.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

5.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有智慧、有勇力的人常常会被他所溺爱的事物困扰。

五、答案:1.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采分点:原、所以)2.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采分点:恨、与、其、乃)3.以后庄宗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从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采分点:以、告、及;状语后置句)4.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吗?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采分点:岂、抑、本、迹)

篇2:【全程复习方略】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高考语文总复习 教材文言知识整合(选修)伶官传序

一、古今异义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①相发挥..②

①古义:

今义:江河和山岭,多指国家或国家的政权 ②古义:

今义: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 二、一词多义

1.起 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坐须臾,沛公起如厕(《鸿门宴》)()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2.比 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祭十二郎文》)()

3.特 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廉颇蔺相如列传》)()诏书特下,拜臣郎中(《陈情表》)()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

四、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此山当是其一也。()翻译: 2.信造化之尤物也。()翻译: 3.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者也。()翻译:

4.若稍饰以楼观亭榭。()翻译:

五、语句翻译

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翻译: 2.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翻译:

3.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翻译:

上一篇:企业上报材料清单下一篇:担保公司出具的担保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