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考数学复习

2022-09-14

本文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及观察研究, 力求以谈话的方式与各位教师、同学们探讨如何提高高三数学复习的效果。

1 把握高考命题脉搏, 明确学习方向

通过对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卷的分析, 高考命题的总体发展趋势为:重点不回避, 入口宽, 出口窄, 回归基础, 其一, 不回避以前考过的重要内容;其二, 逐渐减少数学的运算量, 加大数学的思维量, 其三, 降低试题的入口难度, 其四、注重解题通性通法, 淡化特殊技巧。当然也有试题的入口难、运算量大的情况出现。但在数学试卷中也有一些试题新颖、灵活、有创意, 这些试题既考查了高中数学的主体内容以及考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情况, 又考查了考生继续学习的潜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还有一些试题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和开放性。

今后几年的高考命题将会更多的吸收一线中学教师参加命题, 考虑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高考命题必须要坚持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又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高考题对中学数学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所以, 无论复习哪部分内容, 我们都应该认真的分析、研究近几年的高考题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 提高效率。并认真学习、研究考试大纲和近年的高考试题, 明晰高考数学命题走向。

2 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 不脱离课本、老师, 以不变应万变

首先考生要狠抓基础知识的复习, 吃透课本上的例题、习题, 以不变应万变。虽然高考数学试题不可能考查单纯的背诵、记忆的内容, 也不会考查课本上的原题, 但通过对试卷分析不难发现, 许多题目都能在课本上找到“根源”, 不少高考题就是对课本原题的变型、改造及综合。高考是针对大众的考试, 绝不会从天边拈出来偏、怪题。对课本上的题目熟悉了, 对高考题就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至少不会惧怕。而相当一部分学生会抛开课本、脱离老师复习。如上课时不听老师讲题, 而是自己在下面做其他题目, 进行“自主复习”, 对大部分考生而言, 这样将得不偿失。不能脱离老师主要是因为老师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 他们抓纲悟本, 所选择的题目多是针对性极强的题目, 考生跟着复习, 可少走弯路, 可很快提高复习效果。如果盲目地“自主”复习, 又缺乏系统、缺少针对性, 很可能忙了一场, 最终做功为零。复习不能抛开课本, 因为高考出题以课本为参照。因此要回归课本复习, 要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 对基本方法和技巧还不能回忆出的, 要及时补上。不要强记题型、死背结论, 应将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还有一点值得同学们借鉴, 就是在复习时应学会以退为进的策略。在实践中, 总有不少考生将基础抛在一边, 专攻难题, 结果是自信心受挫, 高考时原本该得的基础分也失掉了。所以建议同学们在复习时以退为进, 不指望将所有的题攻下, 将时间用在巩固基础、对付“跳一跳便可够得到”的题上, 这样复习, 高考时很有可能超水平发挥。

3 要精选题目, 针对性做题

高考数学复习最忌“怕”、“厌”, 是由于题海战造成的“硬伤”。在以往的教学中, 有不少学生 (包括有的老师) 认为复习数学就是不断地做题, 从而陷入题海战, 题做多了、麻木了, 就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高考时原有的水平不可能发挥。因此题海战不可取。建议考生在做题时首先应精选题目, 注重题目的典型性和针对性, 提倡删除繁题、难题、偏题和陈题, 倡导精选创新题、应用题、探究题和情景题, 突出问题的训练价值, 从而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则, 考生在做题复习时, 要明确不是为做题而做题, 而是要从题目中抓住解题方法, 由一个题带动多道题, 如做综合题和基础题。建议在复习时, 经常要和同学交流意见, 这样可取得“1+1>2”的效果, 从而进一步开拓解题思路。

4 要重视已作试卷的评析, 发挥“错题本”作用

高三复习, 试题要做几十套, 不少同学只是重视得了多少分, 而忽视了作试卷的真正意义, 只重数量不重质量, 做过之后不问对错就放到一边, 这种做法很不科学。有人把试卷看成是一张一张的网, 每次考试都相当于在捕鱼。如果发现有鱼从渔网上漏掉, 就要及时修好渔网, 下次捕鱼时才不至于有鱼再从这个洞里漏掉。学习知识也是这样, 做题的目的是培养能力, 是寻找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的有效途径。俗话说“吃一堑, 长一智”, 多数有用的经验都是从错误中总结出来的, 因此, 发现了错误及时研究改正, 并总结经验以免再犯, 时间长了就知道做题的时候有哪些方面应引起注意, 出错的机会就大大减少了。如果平时做题出错较多, 就需在试卷上把错题做上标记, 在旁边写上评析, 然后把试卷保存好, 或者专门备一个“错题本”, 每过一段时间, 就把“错题本”或标记错题的试卷看一看。在看参考书时, 也可以把精彩之处或做错的题目做上标记, 以后再看这本书时就会有所侧重。查漏补缺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除了把不同的问题弄懂以外, 还要学会“举一反三”, 及时归纳、总结。例如做一道题你从不同角度想出3种方法, 与做3道同类型的题用的时间可能差不多, 前者的效果肯定比后者要好得多。高考碰到平时做过的陈题、可能性不大, 而解题所需的知识、方法和能力要求都不会超出大纲, 都会在平时复习中经常遇到, 关键是要能触类旁通。

5 以考促学, 掌握考试技巧, 寻找得分途径

考试是一门艺术, 高考要想取得好成绩, 不仅取决于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过硬的解题能力, 而且取决于临场的发挥以及试题的解答结构。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 有的学生在模拟考试时成绩很好, 而高考成绩不理想。究其原因, 主要是: (1) 自己的期望值过高, 一旦在答题过程中遇到障碍挫折就影响自己的情绪; (2) 字小或书写不工整, 平时自己的老师熟悉了自然能看懂, 但高考改卷老师可能看不清而影响分数; (3) 解答题过程不规范, 层次不清晰, 造成高考改卷老师看不到得分点, 而影响实际得分。因此, 我们要把平常的考试看成是积累考试经验的重要途径, 把平时考试当做高考, 从心理调节、时间分配、节奏的掌握以及整个考试的运筹诸方面不断调试, 逐步适应。一般说来, 考试时首先要调整好心态, 不能让试题的难度、分量、熟悉程度影响自己的情绪, 力争让会做的题不扣分, 不会做的题尽量得分。然后认真、仔细读题、审题, 细心算题, 规范答题。其次, 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讲究快速、准确。平时做题应做到:想明白、说清楚、算准确, 即注意思路的清晰、思维的严密、叙述详略得当条理性强、层次清晰、书写规范、得分点位置突出、结果准确。

总之, 高考复习中按照以上五个方面认真扎实的复习, 将会提高数学复习的效果, 最终在高考中会取得满意的成绩。

摘要:本文主要从把握高考命题脉搏, 明确学习方向;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 不脱离课本、老师, 以不变应万变;不搞题海战, 要针对性做题;重视已作试卷的评析, 发挥“错题本”作用;以考学考, 寻找得分途径这五个方面来谈高考数学复习。

关键词:谈高考,数学,复习

上一篇:浅谈中职校园文化创建中的班级文化下一篇:供应链信息共享中障碍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