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针灸之精髓

2024-05-03

传统针灸之精髓(精选6篇)

篇1:传统针灸之精髓

跟师心得体会

传统针灸之精髓

高刘生

邳州市中医院

时间匆匆,转眼间,针灸科开展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已有半年,通过向王老学习临床,析难释疑,不通而通,不明而明。开展 “学术继承”的中医新模式,传承祖国医学之精髓。在将近半年的跟师过程中,我本人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中医诊治疾病讲求“形神合一”,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类比之下,单纯的针刺操作技术就好比是“形”,是具体可见的;而针刺手法则好比是“神”,是无行可征的,就像是中医讲求治神一样,需要医者较高的个人修养和造诣。

对于每个医生来说,掌握单纯的针刺手法技术是不困难的,但是,会扎针并不能等同于会治病,很多时候,即便是我们辩证准确,选穴合理,针刺治疗之后却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疗效。原因到底在哪儿呢?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手上没有真功夫,我们的针刺是有形却无神的。当然,临床中这种针刺可以治愈疾病,可是,多数是简单的疾病或程度较轻的疾病。由此看见,针灸的学问博大精深,远不止会用针、会辨证、会治疗那么简单。真正的针灸是需要手法的。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于针灸研究的深入,许多新型的针刺疗法不断衍生,其目的无非是丰富针灸的知识体系,提高临床疗效。可是,诸多新方法很多没有被我们所真正掌握就被应用于临床治疗之中。可是会用不等于取得佳效,良好的临床疗效不是诸多疗法作

跟师心得体会

用堆加的结果,相反,这些新疗法的不正当运用却影响了疗效,更加重了病人的负担。新型疗法有它们的作用和意义,但我们不要忘记,针灸本身就是一种双向的良性调节技术,过多过频地使用新疗法就是喧宾夺主,没有将针灸的巨大作用发挥出来。仔细想想,我们连自己手头上的针都用不好,却着眼于穴位注射、电针等新疗法,那样岂不是辜负了老祖宗千百年来给我们传承下来的这份宝贝?所以,我个人提倡,应该让针灸回归传统。追本溯源,研习古代传统针刺手法才是发展针灸,振兴中医的正确取向。

王老注重针灸手法,恰当的运用手法疗效卓著,每每应手而效。王老强调针刺补泻,得气之后方行补泻手法,我们临床很多在刚进针时就行补泻手法,有的甚至根本不行手法,从插入到起针什么都不干,理由是没时间行针,好一点的用电针代替说那就是行针。这根本就是舍本逐末的行为。我们知道针入肌肤,调节人体气机,协调阴阳是针灸治病的原理,而得气和气至病所是治病的关键。我们用针使针下得气后,却不能让气随意行,气至病所。我们能使针下沉紧,却做不出“烧山火、透天凉”等能使病人感到或热或凉的显著效果,原因就是我们对于课本上的传统针刺手法根本就没有掌握,更别提很好的运用了。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真正的针灸不是“插秧疗法”,它是需要手法的。

目前,针灸在国内外医学界备受关注,有人提倡针灸传统针刺手法已经过时了,我认为针灸绝不能摒弃传统针刺手法,因为它是针灸

跟师心得体会 的精神内涵的精华部分。针灸属于中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而中医的根基便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所以,忽略传统的针灸根本就是躯壳而已。摒弃传统针刺手法就是忘本,是与中医发展背道而驰的愚蠢之举。说到传统针刺手法,被誉为“西北针王”的郑魁山老先生(已故)便是一大代表和传承人。他生于中医针灸世家,从小博览群书,积淀了丰厚的中国古文化,继承了多种传统针刺手法,尽心研习针灸技术,行医数十年,推陈出新,在应用和传播传统针刺手法和家传手法的基础上,创立了针灸“八法”,穿胛热、温通法、温补法、过眼热等多种手法,丰富和发展了传统针刺手法这一宝库。几十年以来,他提倡传统针刺手法的运用,治愈了无数病人,享誉海内外。

作为一名针灸科医生,我们肩负着治病救人,振兴中医的责任。为此,我们要认真传承老一辈经验,打好基础,积累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学好本专业的操作技术,不断去实践,多临床,多总结,重视我们的传统针刺手法,用心的去研究它,让我们的针灸回归传统,让中医回归传统,让中医针灸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不忘根本,勇于创新,这样才是真正的振兴中医。这样的我们才是真正的中医医学生,而不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掘墓人”。

篇2:传统针灸之精髓

传统文化之一 陶瓷

传统文化之二民间玩具。

传统文化之三皮影

传统文化之五脸谱

传统文化之六年画

传统文化之七刺绣

江苏苏绣,湖南湘乡,广东粤绣,四川蜀绣被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绣。苏绣绣工精细,针法活泼,图案秀丽,色彩雅洁,善于绣猫。粤绣构图丰满,形象逼真,活泼欢快,施针简洁,以绣百鸟朝风 ”龙“ ”凤“著称。湘乡形象生动,施色鲜明,针法多变,层次分明,擅长绣狮虎。蜀绣针法严谨,平齐,色彩明快,尤善绣鱼,芙蓉鲤鱼为代表作。没想到这刺绣学问可还真大,真的是值得学习研究呀!

篇3:传统武术打斗精髓——冲撞

关键词:传统武术,打斗,冲撞

1 传统武术的实际背景———军事和民间游斗

首先,肯定地说军事中武技的运用其直接目的就是杀敌保己取得整体胜利。其特点实是需要兼顾整体、马上步下都要懂的体系。那时,成千上万人,一齐进步,若一个人回头,多人怀疑,若想转身、跳跃、借力、翻滚,只有死路一条。更不要说别的花法了。这个需要在锻炼时提高个人的打斗能力,同时也需要整体整场的配合。而不是电影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当这种训练和打斗模式的承载者进入民间武术后,其整体思想和打斗直取目标的技术体系,对民间武术造成根深蒂固的影响。一般人观念中所承认的,或者心中所想的传统武术,实际上属“两两相当”(捉对厮杀、双人较高下)的“游场”争斗。这些,古人都已划分明确界限。比如《水浒传》燕青打雷,就是“两两相当”的争斗,所较试的是为争名誉、讲实力、论技术、印证技艺的比试,并且基本上属于公平争斗。这种武术实际上和军队中的生命格杀,已经有很大区别。而我们现在所传承的传统武术实际上基本是由以上二者所融汇组成。军队人员的退伍,使得军事武术对传统武术还有很大的影响。而民间武术家的参战,之后又归于民间的做法,使得二者直接影响了传统的武术体系。交汇整合后传统武术的印痕表现一方面由繁到简直接击杀,另一方面则又有游场搏斗的战术思想。

2 传统武术的打斗模式———冲撞

除了受战场上搏杀技术的影响———直接有效,在其发展体系的形成中,受民间的游场打斗的烙印尤为深刻。现在一些影响力较大的拳种如形意拳讲究“六合劲”中“硬打硬进无遮拦”,“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八极拳的讲求寸截寸拿、硬打硬开、其整体冲撞、发力爆猛、大有“晃膀撞天倒,跺脚震九州”之势。太极拳更有练成“一个劲”后的松活弹抖。年代并不久远也算的上传统拳法的大成拳,甚至到了抱定“间架”直接扑撞对手的技击要求。心意六合拳更是讲究步到人翻“步步不离虎扑”内外六合劲发惊炸的冲撞颤抖力。当年卢嵩高在上海教拳时,为了很快出效果仅在一些入门者中苦练“溜鸡腿”的冲杀腿法基本功半年后,就有一般拳手把所谓高手冲撞飞起的表现。乔凤杰先生在《中华武术与传统文化》中,就提出一定要固定“间架”,并且在研究生的格斗课中以抱定“间架”舍身前冲的速成训练,让个别学生在对一习武多年的大师时竟然冲击倒对方的佳绩而让人咋舌。由此,笔者认为传统武术打斗的真正精髓是冲撞无疑。当然这种冲撞也不是毫无目标,不成体系的瞎跑乱打。而是在其系统训练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类似猛冲硬打的局面,实是粗中有细,以简驭繁的表达。

传统武术冲撞的训练需解决的第一步是接手问题。这也是传统武术的弱项,也是传统武术时代背景的局限。以前,在民间传统武术很大程度是平时的防身、或者处理生活中的突发事件。所以,尽管传统武术号称“全身都是拳、挨着何处何处打”,但在真正的平等对阵和游场相击时,还是有所区别的。资料显示,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散打初兴时,有练几十年的老拳师被练几个月散打的揍得鼻青脸肿的表现。而一些网上的报道更有一些散打搏击冠军被地痞揍的无还手之力的事实。实际上这就是接手和节奏的不适应,甚至是应用的机缘不对。

传统武术最有效的接手分两种:一是主动,我主动出击,第一下出手半真半假,目的是让对方有反应(打动不打静),然后全力出击,一旦接手,就近身靠打冲撞发力解决问题。二是被动,对方来势来招我或缠或截,后而整体冲进去打。这步要求手熟。这些都为近身的冲撞打基础。

真正的游场打斗,整体冲撞要求步法移动要快。例比现代的搏击运动,其弊端就是连击连动的节奏慢。这是因为多数传统武技要求的是一击必杀或者是单动的功力产生杀伐的打效果。所以传统拳师花很大精力练习腿部功夫,目的有二:一是增强下盘爆发力,利于发劲,很大程度上也是为整体冲撞服务。古云“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父”,“脚打七分手打三”大多是强调步法的整体要决了。但是,有个误区是,步法尽管重要却不是万能的。更不象小说中的凌波微步,乾坤大挪移之类。因为在真正的实战打斗中,或者进入白热化阶段,除了刚开始能移动调整外,最后的接触绝对是靠实力和功力。当然这和现代搏击在擂台上的实战区别是很大的。

传统中有一秘典,就是距离冲撞到位后,拼的是你的急出急收、变化招式,连续动作的能力。这个急出急收,是近身时急出急收。而大家都在寻找机会进攻,或者还没有完全接触,这时步法的移动可控制到最佳距离,即可以靠步法后退、前进的调整。稍远时步法几乎占十成重要,而一旦靠近,击打就完成。李小龙在《李小龙技击法》中说,近身发力是他的秘密,一旦接触打斗就结束了。可以看出最后的靠近是冲撞的深入打法,在充分利用惯性冲撞的基础上,传统中所说的,惊炸劲、撞劲、抖劲、甭劲,千百种的劲都可以用出来,更可以七拳出击。因为,这个是传统武术家花毕生精力所追求的。但是,那种端着功架、桩法往前冲,或者一闭眼猛冲撞式的,绝对不行。所以,传统武术的系统训练一定要一体而用。

3 例比现代搏击———观念不同发展趋势迥异

随着时代的发展,拳法不仅仅只在民间解决一些纠纷原本在军队中的那种一击必杀的思想在新的社会体制下,也务必做出先的抉择。社会和法制的文明,使得武术必须以新形势取得发展。武术的技击由“散手”发展更名到“散打”,也标示着传统武技向现代擂台转变的成熟。由于现代的搏击项目,特别是中国的散打虽然从传统起步,但借鉴了比较多的西方格斗项目体系,所以使得在擂台上的搏击尽管也是实战武术的类型,却和传统武技的冲撞模式有了很大不同。

传统武术的一击格杀的思想,在擂台上已经不太适应。这种类似比赛功力型的打斗和擂台上要求观赏性和时间性的规则相比,只能由那些传统武术的继承者默默修炼。除了社会的不允许,擂台上的比赛一般人都能看得清楚明白,而且相对保证人的安全,而不是杀伤杀死对手。由此而衍生的,就是击打的频率更快,技术的变化要多、要精彩,而传统武术的以简驭繁,以少打多的思想在擂台上存活的几率不大。这样一来,各自发展的方向就有所迥异。

传统武术所承载的不单单是技术,而且蕴含了文化、修炼甚至牵涉到宗教的内练、医学等方面。所以,传统武术的练习没有速成,因为它是按照全方面的修炼进行的。甚至如王岗教授说的武术绝对“由外及内的练化方式蕴藉了武术技术不断体悟式的习练过程”,这个过程如果没有,它就不是传统武术也很难谈得上修炼。现代的散打却没那么多负担,只管按着年轻人的体力倾情打造。在某种程度来说,散打运动员必须按照教练员的意志训练,而不是自己去“悟化”,这也与现代竞技体育基本上在拼科技的趋势相符合。由此擂台上很难出现像传统武术的到四、五十岁才会有成的那种修炼者。

4 现代背景下传统武术的打斗走向

尽管传统武术有其自身的独特内蕴,但是无论怎样诠释它最终面临的问题还是要发展,而作为其精髓的冲撞打斗模式,除了平时的防身以及处理突发事件外,更应该在比赛场上出现。所幸的是国家武管中心和一些省份把传统武术作为较高规格的锦标赛,纳入了常规赛事,并且比赛规则基本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传统武术的特色。国家武管中心也在洪浩教授的倡导下,单列出了显示传统武术功力和技巧的比赛———传统武术功力大赛。尽管这些有把传统武术的打斗和练习割裂的做法毁誉皆有,但作为新时代的新的尝试,我们都应以积极的心态和包容的态度去支持、参与。

在民间,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传统武术家和武术单位,也对传统武术的打斗做了一些不同的尝试。香港的梁敏滔先生提出“中国功夫应该以打活靶心(核心)为主要目标作为切入点”,在综合了很多传统武术的特点后,作标注以中线理念和要害理念为传统武术的实战构思,不但在护具、规则等方面体现传统武术的技击特色,而且经过大量的实践后,在推广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传统武术家马明达教授不但呼吁在拳脚上归于传统、保留特色,而且在冷兵的格斗上倡导回归传统,保留传统的冲击特色,积极和日本等国际相关项目接轨、交流。民间布衣武术家、以轨迹理论诠释拳学的传统格斗改革者李紫剑先生,以20余年的实际教学经验教授2万余名的弟子来践行传统武技的冲撞打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武林风》栏目组在制定“百姓擂台”格斗规则时,很好的采纳了李先生的规则和建议。

笔者认为,以上的传统武术打斗发展历程尽管有所突破,其实质仍然相对薄弱,不但需要相关的传承者的努力,也需要官方的大力发展与支持,不能说在奥运会上或者别的影响力较大的赛事上展现,最少也要稳固保留中国武术特色的基础上,向前更近一步。

参考文献

[1]王岗.中国武术技击要义要义[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2]王岗.中国武术文化要义[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乔凤杰.武术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4]乔凤杰.中华武术和传统文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篇4:“传统的魅力”饱览民间音乐精髓

现代大型民族乐团所演奏的交响性作品,是在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基础上建构起来的。为了传承中国传统民间音乐,香港中乐团成立了民间音乐小组,演奏地方性的广东音乐、潮州音乐、汉乐及江南丝竹等民间传统音乐,重塑音乐的根源。

本次音乐会由民间音乐小组组长阎学敏担任排练指导,两位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同于2006年加入乐团的二胡演奏家黄乐婷以及唢吶演奏家罗行良担任主奏,与民间音乐小组一同为观众献上韵味盎然的民间音乐作品专场。

篇5:沉淀传统文化精髓打造村小特色

响水小学一直着力打造学校特色,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各项工作取得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校在办出自己独特的风格,提高办学品位,谋求学校、教师、学生更好发展做着不懈的努力。学校根据自身、学生群体的特点和地方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集体智慧,在全乡农村小学中,已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和风格。

特色办学做法

1.秉承文化墙、体育墙文化,彰显校园个性

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是德育教育的场所。将 “仁义礼智信”传统文化精髓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规划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墙,通过序言导入,江西名人简介到中国古代文化名人“仁义礼智信”故事讲述,以中国书画形式展示,成为中心小学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在全乡农村小学中独树一帜。

通过文化墙丰富多彩的故事内涵、人物形象,传统教育精髓流入师生心中,塑有理想的教师,育有特长的学生,办有特色的学校,努力把学校办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农村品牌学校。我校立足实际,充分利用宣传墙报,和各式各样的温馨提示牌,做到 “让每堵墙都会说话,让每个景点都有寓意”。

2.搭建书画、诗词诵读平台,构建特长教育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写字和诗词诵读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坚持开展写字活动。为了让学生受到传统书法教育,能写出一手好字,让有书法特长的教师担当指导老师,落实抓好每天中午15分钟的练字时间,以语文老师牵头,打造成特色课外活动。

(2)积极开展诗词诵读活动,不断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

我们提出“感恩励志讲奉献,读书写字学做人”的办学理念,思想意识上要求“感恩励志讲奉献”,行动上要求“读书写字学做人”,读写做合。在书法教育方面,要求学生“写字从

一笔一画训练,做人从一言一行开始”。从分班进行写字练习,抽调专门教师执教,在四

4、六年级中选出表现突出学生参加学校书法兴趣班学习练习。每月,以班为单位收集整理学生书法作品,在校橱窗中展示。师生作品每学期展览数期。每学期开展一次师生书法大练兵活动,邀请有书法特长老师现场指导,学生可进一步了解熟悉中华经典,既练习展示了书法技能,又在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5、绿化校园环境

学校教学楼、综合楼建筑风格独特,绿化现代化感强,校园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学校校园建设总体规划融入学校办学理念,与校园文化建设相得益彰。特别在校园绿化工作得以拓展,为营造出农村特色的园林式校园,而不断努力中。

6.强化办公室、班级布置,张扬文明风尚

教师办公室的布置,以文明办公室月月评为契机,充分调动全体教师营造文明,卫生,优雅办公环境的积极性,发挥创造力和集体智慧,提升品位,提高效率。各办公室布置儒雅,宁静,从形式到内容都独具匠心。

在各个班级外墙上面的班牌,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儿童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用儿童的眼光理解生活的意义,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独具匠心。每个班级都有本班的班训,形成各班强大的凝聚力,在文明、快乐氛围中学习,成长。

在班级特色的创建过程中,以办刊,班级墙壁为载体,各班展示学生书画作品,记录学生成长故事,读书感悟等丰富内容。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选择和个性解读,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的特长发展,张扬学生个性。

7.宣导少先队广播文化,倡导现代文明

2010年,学校利用广播系统,在少先队和辅导员的精心安排下,每天根据作息时间安排,课间操期间有学生广播员,播报值日快报内容,让文明班级评比成为一项长效活动。定时播放风格多样,健康向上的少儿歌曲,有效的传播了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提升了全体师生的文艺格调。散发出具有农村风格的文艺气息。该系统走在农村小学中前列。

设立红领巾广播站投稿箱,调动全体师生写作积极性,有力的推动优秀稿件的产生,倡导出一大批有活力的小记者,提升了写作水平,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

8营造安全环境,创建平安学校

学校定期开展安全隐患的排查活动,对围墙进行了加固,2010年对学校的电路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加强了对房屋电源电线、围墙等危险源的排查与维修,在校门口悬挂了安全警示牌等。协同当地派出所同志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了排查与整顿。

首先,建立学校安全领导机构,落实领导安全责任制,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状”,开展定期安全检查和日常巡视相结合的方法。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到目前为止,中小学没有发生有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和治安案件。

9开展全员参与意识,宣导情感教育

以少先队牵头,在各班主任的精心配合和组织下,每周一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提升师生觉悟。让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环保行动,敬老活动,走进乡村、走进家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在活动中循循善诱引导着孩子们的行为,用人性化的教育呼唤着他们生命中的“善”。

10.建立特色图书室,宣扬全员读书活动

学校图书室全天对学生开放,允许学生节假日借书带回去看。学校阅览室有大量的学生书刊并有专人管理,极大的满足学生阅读兴趣。并开展专题读书活动和经典诗词诵读等读书活动和作文竞赛。

一个人要构筑自己的文化力量需要做许多努力,但最重要的莫过于读书,不仅仅是读狭义的教科书,而是读一切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素养书籍’。

篇6:传统针灸之精髓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包容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发展史的古老国家,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我们现在提倡的热爱祖国、勤奋节俭、尊师重教、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礼貌待人、诚实守信、见义勇为、严己宽人、先人后己、勤学不倦、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等优良传统美德和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某些内涵,都可以从古代浩如烟海的思想宝库中找到渊源。作为中国人,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我们的传统美德以德作为根本,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品德,树立以道义为重的人生观。

今天在这里我特别要提的是包容。包容乃是传统美德的精髓。讲到包容,同学们一定会想到一个词——“有容乃大”。这个词出自《尚书.君陈》: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意思是说对于顽冥不化的人,你不要忿然忌恨。因为对一个人不能求全责备,要求他尽善尽美。要懂得忍耐,就会有补益;宽容,德行才算伟大。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胸怀宽广,宽容无私,包容一切,才能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学会包容别人,就是学会善待自己。怨恨只能让我们生活在黑暗之中;而包容,却能让我们的心灵获得自由。今天,我想跟大家说说,发生在我身边“包容”的故事。

那天早上,我正准备交作业本的时候,一个值日生由于一时疏忽,一不小心把我的作业本碰到地上的一滩水里。“呀!这可怎么交给老师作业啊。”我尖叫道。值日生连忙说:“对不起,我帮你捡起来。”他边说边帮我捡,当本子捡起给我时,我一看,本子已经湿的并且脏的不成样了,我便生气的向值日生吼去:“你赔我本子,把所有的作业重新给我补上,字必须写的工工整整的,写不好重写。”值日生不停地向我道歉,满脸的委屈。当我生气的走向自己的座位时,不小心碰到了一位男生的胳膊肘,他正在写字,这一碰他的笔一下子就移位了,在他那洁净的小本子上烙上一个深深的钢笔印……

我心想:“妈呀,完了,肯定皮肤免不了一阵毒打”,我心里越想越害怕,我正想跑,但意想不到的是,却听见这位男生说:“没关系,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听了这句话,我连忙对他说:“谢谢你!”他愣住了,不明白我的意思,我连忙跑到值日生那儿说:“我错了,你是无意的。”说着,我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回家后,我把事情一五一实地告诉了妈妈,你知道你学会了什么吗?是宽容,你懂得了宽容别人,在适当时宽容别人,自己也会快乐。

包容是一种厚德载物的美德。人之处世,有喜有忧,有顺有逆,有欢有悲„„包容就是以常人的心态去面对周围发生的不正常的事,这些事中可能有别人的错误、失误,也有可能是刻意的伤害。如果我们用包容去应对那些不正常的事,尤其应对那些刻意的伤害,也许会被人嘲笑为懦弱,也可能失去一时的利益和面子,甚至是所谓的“自尊”,但得到的一定会更多,譬如人心、情感、敬慕、一颗永远没有的自愧、自疚、自亏的平静的心。

包容也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有了包容的胸怀,能容天地,容江海。有了包容的胸怀忧烦急躁可以戒除,悔憎恨怨可以抑制,妒嫉猜疑可以避免。包容是海纳百川,是厚德载物;包容是睿智恢弘,是宁静致远。,“只要人人能多一份包容,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可见,懂得包容的人,人生就会高雅;习惯包容的人,人生就会灿烂。所以,包容自然能成为中华传统美德之精髓。

上一篇:听红烛杯大赛课心得体会下一篇:善良与我同行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