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针灸疗法

2024-05-07

疲劳/针灸疗法(精选三篇)

疲劳/针灸疗法 篇1

关键词:慢性疲劳综合征,针灸治疗,临床用穴

慢性疲劳综合征 (CFS) 是近十几年来新命名的一种疾病, 以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严重疲劳为主要表现, 常伴随有记忆力减退、头痛、咽喉痛、关节痛、睡眠紊乱及抑郁等多种躯体及精神神经症状。慢性疲劳综合征确切病因尚不十分明确, 部分医家认为与烦劳过度、情志不畅、禀赋不足或大病后失于调理等因素有关[1]。针灸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但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用穴繁多, 缺乏系统总结, 给临床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现就近十年来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用穴状况概述如下。

1 背俞、夹脊穴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腰背部的穴位, 夹脊穴旁通督脉, 与足太阳膀胱经相通, 二者均具有调理脏腑, 调和阴阳气血的功效, 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兰氏[2]选取五脏背腧穴, 于心俞、肝俞、肺俞、脾俞、肾俞等穴施以艾炷非斑痕灸, 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患者疲劳、睡眠、肌痛等症状得以较好的缓解。陈氏等[3]通过对经络热度感测量把穴位分为“实”穴和“虚”穴, 并在五脏背俞穴进行针刺治疗, “实”穴则泻之, “虚”穴则补之, 治疗60例, 其中痊愈28例, 显效18例, 有效13例, 无效1例, 临床总有效率达98.3%。王氏[4]临床选取64例病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选取百会、双侧肝俞、脾俞、肾俞进行温针灸, 对照组选取百会、四神聪、太阳、内关、神门、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穴进行针刺, 平补平泻,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8%, 对照组总有效率71.9%。丁氏[5]选取60例病例, 治疗组以五脏背俞穴为主穴, 对照组则选取非穴位点, 在距离俞穴外侧大约1~2cm处, 选取相应的点进行针刺, 进针后不要求得气, 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67%, 对照组有效率83.33% (P<0.01) 。张氏[6]选穴大椎、心俞、肺俞、脾俞、肝俞、肾俞等, 采用皮肤针叩刺拔罐法, 先进行皮肤针叩刺至出现微小的出血点, 然后用火罐拔罐, 每次出血量1~2ml。qd, 5次为一疗程, 治疗CFS 30例, 总有效率90%。

张氏[7]将6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选取华佗夹脊穴进行温针灸, 对照组选取百会、太阳、印堂、攒竹、内关等穴,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 对照组总有效率76.7%。张氏[8]收集临床29例CFS患者, 在患者背部膀胱经和督脉进行走罐, 皮肤潮红后再沿督脉两侧膀胱经处熏灸, 灸至背部发热, 二者交替进行, 隔日1次。同时每日选穴合谷、曲池、内关、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冲、中脘、章门、关元等进行针刺, 10次为1疗程, 治疗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达93.3%。刘氏[9]将40例CFS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针刺大椎、至阳、心俞、膈俞、命门、肾俞、长强等穴, 并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第1、2侧线从第7颈椎至长强穴走罐, 隔日治疗1次, 5次为一疗程。对照组口服中药采力合剂 (黄芪、人参、地黄、山茱萸、杜仲、枸杞子、当归、龟甲、淫羊藿、茯苓、大枣等组成) 25 ml, bid, 4w为1个疗程, 2个疗程后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 对照组总有效率64%, 具有显著差异。

2 八会穴

杨氏等[10]收集临床30例病人, 选取章门、中脘、膻中, 膈俞、阳陵泉、太渊、大杼、悬钟等八会穴进行针刺治疗, 并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中Ig A、IgG的水平, 3个疗程后患者血中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升高, 痊愈8例, 显效9例, 有效10例, 总有效率为90%。

3 八脉交会穴

张氏[11]将25例CFS患者辨证为心脾两虚型、气滞血瘀型、肝气郁滞型、肺肾阴虚型, 然后分别取八脉交会穴内关、公孙;后溪、申脉;外关、足临泣;列缺、照海等穴进行针刺, 并配合足三里、气海、合谷穴进行点穴2min, 总有效率96%。

4 四关穴

贾氏[12]选取四关穴治疗71例CFS患者, 并施以提插补泻手法, 痊愈28.2%, 显效45.1%, 有效22.5%, 无效4.2%。赵氏[13]选取临床35例CFS患者, 以四关穴、百会、四神聪、三阴交为主穴, 并在足三里, 关元穴施灸, 背部督脉, 膀胱经和华佗夹脊及膀胱经第2侧线交替走罐, 30d为一疗程, 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总有效率为94.29%。

5 其它特定穴

足三里、三阴交、百会、关元、气海等穴在治疗CFS方面亦有着相当高的使用频率。据符惠果等[14]搜集1998~2008年间针灸治疗CFS的相关论文40篇统计, 在所选穴位中, 选用频次较多的腧穴为:足三里 (29次) 、三阴交 (25次) 、百会 (19次) 、关元 (15次) 、内关 (12次) 、大椎 (10次) 。

杨氏等[15]采用穴位埋线方法治疗81例CFS患者, 主穴取足三里、三阴交、关元、百会、印堂、膻中、气海、血海、膈俞并随症配穴进行穴位埋线, 总有效率达93.8%。谢氏[16]将60例CF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选取百会、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 得气后加用电针, 同时配合耳穴心、肝、神门、皮质下、交感用王不留行籽按压, 双耳交替。对照组口服酸枣仁汤和甘麦大枣汤。2个疗程后观察, 治疗组治愈8例, 显效13例, 有效7例, 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4例, 显效10例, 有效10例, 无效6例,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王氏[17]选取64例CFS患者施以腰背部, 头部按摩, 按摩完后取穴太阳、曲池、合谷、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冲 (均双) 、百会进行针刺, 虚证加针中脘、关元、气海, 实证加针期门、章门, 总有效率达92.5%。鄂氏[18]将64例CFS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按摩组和普通针刺组, 针刺按摩组选取神门、内关、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平补平泻, 并配合头部、腰背部、下肢等部位的按摩, 手法以补法为主, 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 针刺按摩组总有效率达96.97%, 普通针刺组为77.42%。

沈氏[19]将临床50例CFS病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取神门、合谷、内关、足三里、悬钟、三阴交为主穴, 并行捻转和开合补法, 同时内服中药补中益气方并随症加减, 对照组单服补中益气方加减, 一个月后观察疗效, 治疗组愈显率80%, 对照组愈显率50%,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王氏[20]收集临床12例CFS患者, 以双侧合谷、内关、三阴交、足三里、心俞、脾俞、肾俞及大椎穴为主穴, 配合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认定的益寿回春汤治疗, 结果总有效率达91.7%。黄氏[21]选取“引气归元” (中脘、下脘、气海、关元) , “腹四关” (双侧滑肉门、双侧外陵) , 采用薄氏腹针并配合体针百会、太阳、风池、臂臑、曲池、合谷、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 (均双侧) 对38例CFS患者进行治疗, 2个疗程后显效73.68%, 有效18.42%, 无效7.89%, 总有效率92.11%。马氏[22]治疗53例CFS病人, 以足三里、三阴交、大椎、关元、百会为主穴, 大椎、关元、百会行温和灸, 并随症配穴, 针灸的同时服用中药汤剂, 以当归补血合柴胡疏肝散为主,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因子及体液免疫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CD4水平下降而CD8水平升高, CD4/CD8比值下降, 治疗前C3、C4的水平均升高, 治疗后明显下降, 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治疗前后血IgG、IgA、IgM含量无明显改变 (P>0.05) 。

6 结语

针灸推拿科特色疗法 篇2

令患者裸背俯卧于床上,取督脉大椎至腰俞的脊柱部位。常规消毒后在治疗部位涂抹生姜汁,再在治疗部位上撒上督灸粉,之后在其上覆盖桑皮纸,然后再在桑皮纸上铺生姜泥如梯状,最后在姜泥上面放置三角锥形艾柱,然后点燃艾柱上中下三点,连续灸治三次后把姜泥和艾灰去除。然后用湿热毛巾把治疗部位擦干净。灸疗后局部皮肤红润,4---6小时后慢慢起小泡。第二天放掉水泡中的液体。

二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先将贴敷部位用75%乙醇或碘伏常规消毒,然后取直径1厘米,高度0.5厘米左右的药膏,将药物贴于穴位上,用5厘米×5厘米(小儿患者可适当减小)的脱敏胶布固定。贴敷的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肓、大椎、中府、膻中等。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取穴,临床常用穴位有风门、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

三电针疗法:电针疗法是指在刺入人体穴位的毫针上,用电针机通以微量低频脉冲电的一种治疗方法。使用方法:

在使用电针机前,必须先把强度调节旋钮调至零位(无输出),再将电针机上每对输出的两个电极分别连接在两根毫针上。一般将同一对输出电极连接在身体的同侧,在胸、背部的穴位上使用电针时,不可将两个电极跨接在身体两侧,更不应让电流从心脏部位穿过。通电时调节电钮,使电量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切忌由大到小,或忽有忽无,忽小忽大。电量的大小因人而异,一般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度。临床治疗,一般持续通电15分钟左右,从低频到中频,使病人出现酸、胀、热等感觉或局部肌肉作节律性的收缩。单穴使用电针时,可选取有主要神经干通过的穴位(如下肢的环跳穴等),将针刺入后,接在电针机的一个电极上,另一极则接在用水浸湿的纱布上,作为无关电极,固定在同侧经络的皮肤上。如果在互相邻近的一对穴位上进行电针时,两根毫针之间要以干棉球相隔,以免短路,影响疗效,损坏机器。治疗结束后,应先将电量降至零值,关闭电源,然后从针柄上除去电极夹,并将刺入组织的毫针拔出。术终还要注意清点针数,检查针刺部位,以免发生遗针或继发出血。流的一种治疗方法。

四艾灸疗法:是一种用艾绒制成的艾炷或艾条,或掺合其他药物对准或放置在体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燃烧之,使其发生特有之气味与温热刺激,作用于腧穴治疗疾病的治疗方法。

艾灸常用方法

1、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

2、间接灸:用药物将艾炷与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如生姜间隔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等。

(1)隔姜灸: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住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到的呕吐、腹痛、腹泻及风寒痹痛等。

(2)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俞腧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结核及初起的肿疡等症。

(3)隔盐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

(4)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施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多用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症。

五梅花针疗法:为丛针浅刺法,是集合多支短针浅刺人体一定部位和穴位的一种针刺方法,是我国古代“半刺”、“浮刺”、“毛刺”等针法的发展。叩刺方法:

叩刺法有压击法和敲击法,压击法即拇指和中指、无名指掌住针柄,针柄末端靠在手掌后部,食指压在针柄上。压击时手腕活动,食指加压,刺激的强度在于食指的压力,适合于硬柄针。敲击法即 拇指和食指捏住针柄的末端,上下颤动针头,利用针柄的弹性敲击皮肤,刺激的轻重应根据针头的重量和针柄的弹力,靠颤动的力量来掌握,适合于弹性针柄。根据患者体质、病情、年龄、叩打部位的不同,有弱、中、强三种强度。叩刺部位须准确,每叩刺一针之间的距离约在0.3-1.0cm之间。一般每日叩刺一次,连续治疗7-10日为一个疗程,如系慢性顽固性疾病,可持续多治疗几个疗程,疗程之间可间隔3-5日。刺血拔罐法治疗各种痛症疗效特佳,在应用刺血拔罐时,针刺皮肤出血的面积,要等于或略大于火罐口径,出血量须适当,每次总量成人以不超过10ml为宜。此疗法临床常用于蛇串疮,神经性皮炎,斑秃等疗效显著。

六拔罐疗法:是利用罐内的负压,使罐吸附于施术部位,造成瘀血现象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拔罐方法:闪火法:用7~8号粗铁丝,一头缠绕石棉绳或线带,作好酒精捧。使用前,将酒精棒稍蘸95%酒精,用酒精灯或蜡烛燃着,将带有火焰的酒精棒一头,往罐底一闪,迅速撤出,马上将火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此时罐内已成负压即可吸住。此法可避免烫伤,临床较常用,一般留罐10---20分钟,适用于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及感冒,慢性支气管炎等内科疾病效果显著。

七中药离子导入:是将中药与电脑中频疗法融为一体的治疗方法。

操作流程:

1、开启电源,输出旋钮应在零位,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施治部位,冬季应注意保暖

2、选好电极、衬垫,确定放置方法,先将衬垫用使用的中药汤剂浸湿,金属板极不可直接接触患者皮肤;

3、缓慢增加电流,至患者最大耐受量为止;

4、治疗中根据患者适应程度,可逐渐增减电流强度,至患者耐受量;

5、治疗完毕,缓慢将电流降至零,关闭电源,取下电极板,整理好设备,摆放整齐,擦拭干净,备用。此法具有消炎、消肿、镇痛、疏通经络、松解粘连,调节和改善局部循环的作用,对治疗各类关节炎,软组织损伤类疾病具有满意疗效。

癫痫的针灸疗法 篇3

1.湖南吉首大学医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2.湖南省脑科医院癫痫中心,湖南 长沙 410007

【摘 要】:查阅近10年来相关文献,归纳不同针灸疗法临床治疗癫痫的现状及进展,分析针灸疗法抗痫的多种作用机制与优缺点,并提出针灸治疗癫痫的疗效评估体系和临床研究科学化有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癫痫;针灸疗法;进展;机制

【中图分类号】R245; R74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3(上)-0067-03

癫痫是突发性短暂的脑功能失调的病症,属中医“痫病、痫证”范畴。目前,西药治疗仅可使70%患者的癫痫发作得到控制,但长期服药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和产生耐受性。针灸治疗始见于《灵枢》“暴挛痫眩,足不任身,取天柱”的记载。晋代《脉经》取阳陵泉(绝骨)治疗“癫痫”;《针灸甲乙经》中仆参等5个(位的主治涉及本证,《针灸资生经》则用灸百会、中脘、风池的方法治疗“痫疾”。现代针灸治疗癫痫的报道首见于50年代初,现将针灸治疗癫痫的疗法及作用机制归纳如下:

1 标本缓急、分期论治

1.1 发作期

按照“急则治其标”原则,癫痫急性发作期以解痉醒脑为主。

治法:醒神开窍。

选(:以手厥阴、督脉及足少阴经(为主。合谷、内关、水沟、百会、后溪、涌泉、腰奇(。

操作方法:毫针泻法。水沟用雀啄手法,以[球充泪为度。针刺合谷(双)、下关(强捻转刺激。医者意守针下,辨别气感,根据针下之感,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持续捻针,促其清醒。清醒后再针百会、太冲、涌泉、腰奇四(,医者集中精力,意守针(,嘱患者意守针下,随着运针而变换意守之(,得气后酌情留针。

方义:内关为心包经络(,可调理心神。水沟、百会为督脉(,后溪通督脉,督脉入络脑,故针刺可醒脑开窍。涌泉为肾经井(,可激发肾气,促进脑神的恢复。

1.2 间歇期

按照“急则治其标”原则,间歇恢复期以熄风豁痰、健脾补肾为主。

治法:豁痰开窍,熄风定痫。

主(:以督脉、任脉和手、足厥阴、足阳明经(为主。印堂、鸠尾、间使、太冲、丰隆。

配(:痰火扰神者,加曲池、神门、内庭;风痰闭阻者,加合谷、阴陵泉、风池;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足三里;肝肾阴虚者,加肝俞、肾俞、太溪、三阴交;瘀阻脑络者,加膈俞、内关。

操作:毫针刺法,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攻补兼施。

方义:印堂可醒脑调神开窍。鸠尾为为任脉络(,任脉为阴脉之海,可调理阴阳,平抑风阳。间使为心包经(,可疏通心包经气血。太冲平熄肝风。丰隆为豁痰化浊的要(。

2 (位疗法、形式多样

近20多年来,各种(位刺激的方法涌现很多,在减少癫痫发作次数、减轻发作程度和缩短发作持续时间、延长癫痫发作间歇时间方面,有较好的作用效果。针灸作为治疗癫痫的辅助疗法,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安全性好无毒副作用和联合药物治疗疗效值得肯定。其治疗原则为:理脾胃, 化痰浊, 平肝风, 宁心神, 通调阴阳。

2.1 体针

《中医纲目》记载,癫痫是由督脉气阻滞、头中气乱所致;《针灸甲乙经》有督脉(治痫的记述。督脉通络于脑,“脑为元神之府”,因此针灸治癫痫多取督脉(。

治则:涤痰熄风,开窍定痫。

主(:大椎、腰奇、水沟、后溪、腰奇。

配(:百会、陶道、鸠尾、内关、神门、丰隆、筋缩、太冲、三阴交;昼发加申脉,夜发加照海。

操作:以常用(为主,据症情酌取备用(2~3(,大椎(以26号针,上斜30°角进针1.5寸左右,当病人有触电感,即退出几分留针。腰奇亦须深刺、重刺(针深1.0~1.2寸)。常用(留针15min,备用(一般不留针。大椎、腰奇去针后可加拔火罐。每日1次或隔日1次。鸠尾(以艾卷雀啄法灸之,余(均针刺施泻法。先针水沟,持续运针,刺激强度须适当增大,继用他(。体虚发作后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留针15min。

方义:鸠尾为任脉之络,水沟位于督脉,二(合用,任督相配,协调阴阳逆乱,开窍醒脑;腰奇系古人治痫证之经验要(;丰隆调理脾胃、豁痰化浊;太冲平熄肝风。如偏于痰热火盛,加大椎以泄热定痫;日间发作,为病在阳跷,因申脉通于阳跷加申脉;夜晚发作,为病在阴跷,加与阴跷脉相通之照海。

注意事项:大椎、腰奇(均需粗针深刺时,获得针感即可,切忌乱插乱捣,以防发生意外事故[1]。

2.2 头针

头针法是近年兴起的治疗癫痫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在病灶相应区针刺疗效较佳。其机理是利用对大脑皮质的头皮投射区的刺激,达到调节脑脑神经功能抑制发作[2]。

主(:运动区、病灶相应区(依据脑电图表现,确定其病灶部位,在相应的头皮区域取(,常分额、顶、枕、颞等区)、癫痫区(风池向内1寸再向上1寸,在斜方肌尽头处)。

配(:情感区(在运动区前,距该区4.5cm的平行线上)、感觉区、额中线、顶中线、晕听区、舞蹈震颤区。

操作:主(每次只取一区,根据症状(如精神运动性癫痫加情感区,肢体感觉异常加感觉区等)或疗效情况酌配备用(1~2(。以26号或28号毫针,进针达到所需深度(长度),快速大幅度捻转1min,频率200次/分钟以上,留针30min,每隔10min以同法运针1次。亦可接通G6805电针仪,密波脉冲频率50次/秒以上,输出量以患者能耐受的强度为宜,时间30~120min。

注意事项:本法所用的头针(区中要注意(区的定位。进针时针尖最好能触及骨膜,此时病人多有痛感,应预先给患者说明[3]。

2.3 (位注射

常用(:分2组。①间使、外关;②神门、后溪。

备用(:分2组,与上对应。①鸠尾、百会、章门、太冲、阳陵泉;②大椎、鱼际、阳溪、三阴交、足三里、丰隆。

操作:备选药液:0.5%普鲁卡因生理盐水溶液、维生素B1和B12注射液、归红注射液、牛黄醒脑注射液。任取一种,每次选一组((常用(均取,备用(取1~2()。以5号针头深刺得气或出现感传后,推入药液。普鲁卡因每(注入5ml(间使、足三里须10ml),维生素B1每(0.3~0.5ml。每日一组,交替轮用,10次1疗程。

注意事项:①本法亦用于预防癫痫大发作;②鱼际、阳溪进针较痛,应快速进针以减轻痛感;大陵、间使三阴交等,易刺中神经,如出现麻电感,应略提起针尖,待此类针感受消失后再注入;③普鲁卡因应预作过敏试验。

2.4 (位埋植

就是在相应(位埋植羊肠线、药线或抗癫痫药物的方法。以达到控制癫痫发作的目的[4]。

常用(:分4组。①合谷、后溪、内关、足三里;②哑门、大椎、间使、曲池;③鸠尾、腰奇、心俞;④脊中、筋缩。备用(:大椎、膻中、长强、中脘、丰隆。

操 作:可根据临床发作类型选取常用(,以躯体阵挛—强直为主取第①组,以感觉障碍为主取第②组,以内脏障碍为主取第③组。综合性的取第④组。备用(据症酌加,前三组用缝合针埋植法。第4组用止血钳埋植法。备用(用18号穿刺针刺入(位下肌膜层,待有麻胀后抽出针芯,将2-3号肠线推入(位,盖上消毒敷料,并加以固定。每次选1个常用(,1~2个备用(,间隔20天至30天埋线1次[5]。

注意事项:①本法虽总称为(位于埋植法,但具体操作规程不同,应根据不同症情和(组分别选用;②要注意无菌操作和预防感染。

2.5 拔罐

常用经(:督脉、膀胱经、会阳、长强、大椎、鸠尾。

操 作:嘱患者伏卧,头胸部降低,臀部垫高,并使两股略分开,暴露会阳、长强等(。于两侧之膀胱经自大椎与大杼(至长强与白环俞(处采用走罐疗法至皮肤红紫为度。再在所选(区进行严密消毒,然后取三棱针对准会阳(双侧)、长强,迅速点刺,深约0.3cm。立即用抽气罐吸拔。留罐3~5min后起罐。吸拔物为血液和淡黄色粘液,以粘液出尽为止。每周治疗1~2次,癫痫发作频繁者,可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2.6 芒针

常用(:神道透腰阳关、神道透大椎、腰奇透腰阳关。备用(:额三针、昼发加申脉,夜发加照海,体虚加是三里,关元,失眠加神门、三阴交;痰多加丰隆、膻中。

操作:常用(及备用(之额三针一般均选,余(据症而加。背(用0.6~1.5尺芒针进行透刺。额三针取双侧眉冲沿膀胱经透刺2针,以此连线的等边三角形另一顶点处沿督脉经透刺,余(按常规刺法。针刺得气后,背部(位以中等频率捻转1min,平补平泻法。余(位据证用补法或泻法,留针30min。每隔1~2天1次,15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6]。

注意事项:①操作者须一定经验,并须谨慎操作避免意外;②要注意严密消毒。

2.7 (位敷贴

常用(:膻中(肚脐眼)

药物:吴茱萸、白胡椒、冰片。

操作:以上诸药等份适量碾粉后以生姜汁调糊,覆盖于肚脐[中用创口贴固定。每隔3天替换1次,每月3~5次[7]。

2.8 耳针

选穴:神门、心、胃、皮质下、脑、肝、肾、脾。

操作:每次选4(,每日针1次,强刺激,留针30min。亦可采用耳(压籽方法。

2.9 刮痧疗法

头部:全息(区—额中带、额旁1带(右侧)、额顶带后1/3。癫痫发作时加顶颞前斜带(双侧)。督脉—人中、百会支风府。背部:督脉—大椎至身柱。膀胱经—双侧心至肝俞。奇(—腰奇。胸部:任脉—膻中至鸠尾。上肢:心经—双侧灵道至神门。下肢:胃经—双侧丰隆。肝经—双侧太冲。肾经—双侧涌泉。

3 作用机制

3.1 抑制痫性放电,改善异常脑电图:针刺治疗后高波幅慢波或高波幅棘慢综合波减少或消失[8]。

3.2 提高机体免疫力:癫痫患者特是原发性癫痫患者存在IgA缺陷和细胞免疫障碍,自身抗体阳性率也高于正常。针灸治疗可使免疫球蛋白增高,细胞免疫功能增强。

3.3 调节脑内神经递质的含量与功能:针刺可通过神经-体液途径调整脑内的代谢状态,使兴奋性氨基酸含量下降,抑制性氨基酸水平相对或绝对升高,于是异常兴奋的传导得以抑制,从而起到防治癫痫的作用。增加脑内单胺类物质,降低乙酸胆碱含量,调整脑内阿片肽物质释放[9]。

4 展望

近年来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证实:针灸治疗癫痫具有疗效明显,操作简单、安全无毒副作用、经济价廉及疗效持久等优点。针灸疗法在减少发作次数、减轻发作症状、延长癫痫发作的间歇时间和减少西药剂量和副作用方面,均有明显的作用。但在针灸疗效的评价、临床研究设计科学化、提高针灸疗效的可信度和保证随访率等方面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针灸治疗癫痫的作用机制亦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注意采用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观察,减少误差,建立疗效客观评价体系,规范化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杨白燕.针刺治疗癫痫病的临床观察.光明中医,2007,22(1):42-43

[2]李效芳,马志刚.头皮针治疗癫痫40例[J],中国针灸,2000,(08):312-32.

[3]李红,张家维.头(为主埋植药线治疗癫痫112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4,(6):38-40.

[4]许云祥,张家维.(位埋线疗法在癫痫的治疗中的应用[J].中医药信息.2003,20(1):35-37.

[5]张静.(位埋线疗法为主治疗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型癫痫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6):28-30.

[6]陈幸生.芒针治疗癫痫70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1988,(2):26-27.

[7]孙曙霞. 针刺配合药物贴脐治疗癫痫48例.[J]上海针灸杂志,1997,(10):52-53.

[8]邓元江,刘卫英,梁伟雄.(位埋线对实验性癫痫大鼠脑电图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03):19-22.

[9]温晓妮,针刺督脉(位治疗癫痫的机制分析,陕西中医,2007,7(2):18-20.

上一篇:空洞无物下一篇:钢结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