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古典园林主要特点

2024-04-20

欧洲古典园林主要特点(精选6篇)

篇1:欧洲古典园林主要特点

江南古典园林特点.txt15成熟的麦子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逊;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水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蜜蜂在花丛中忙碌,那是在教我们勤劳。江南古典园林特点

发布: 2010-9-02 08:32 |编辑: cici2010 |查看: 472次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古典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它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影响着亚洲汉文化圈内的一些国家,甚至还远播欧洲。它历史悠久,持续时间长,分布范围广,是一个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风景式园林体系。在众多类型的园林中,私家园林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官僚、文人、地主、富商所私有。中国的封建时代“耕、读”为立国之根本。农民从事农耕生产,创造物质财富。读书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掌握文化,一部分则成为文人。以这两者为主体的“耕、读”社区即是封建社会结构的基本单元。文人与官僚合流的士居于“士农工商”这个民间社会等级序列的首位。商人虽局末流,由于他们在繁荣城市经济,保证皇室、官僚、地主的奢侈生活供应方面起的重要作用,大商人积累了财富也相应地提高了社会地位,一部分甚至靠捐官制度侧身士林。官僚、文人、地主、富商兴造园林供一己之享用,也作为夸耀身份和财富的手段。他们的身份与财富为造园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为了逃避现实,隐逸江湖,寄情于山水之间,他们开始在自己的生活居地周围经营起具有山水之美的小环境,这就是私家园林的开端。唐朝是中国园林全面发展的时期,光在洛阳一地就有私家园林千家之多。宋朝都城汴梁除大建皇家园林外,私家园林也有数百家。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为两宋的一 脉相承,更广泛地普及于全国各地。但由于各地区经济、文化发达的程度参差不一,私家园林在数量上有多寡之分,在艺术上也有高下之别。江南地区是当时全国的经济中心,北京地区是政治中心,这两个地区的园林无论在数量或质量上都居于全国首位。从乾隆年间到清末,民间的私家造园活动遍及于全国各地,在一些少数民 族地区也有相当数量的私家园林建成,从而出现各地不同的地方风格。在这些众多的地方风格中,江南、北方、岭南是比较成熟的。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上,私家园林长期发展的结果形成了这三地风格鼎峙的百花争艳的局面。这三大地方风格集中反映了民间造园艺术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私家园林集中在南方,是因为南方地区具有造园的自然、经济、与人文之诸多方面的条件。江南江流纵横,河网密布,水源十分丰富。气候温和,空气湿度大,适宜生长常青树木。植物花卉品种多。另外江苏,浙江一带多产石料,南京、宜兴、昆山、杭州、湖州等地多产黄石,苏州自古出湖石,湖石采自江湖水涯,经过长年流 水冲刷,石色有深浅变化,表面纹理纵横,形态多玲珑剔透,历来为堆山之上品用料。也宜罗列庭前成为可欣赏之景观。江浙一带是鱼米之乡,手工业发达。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城市得以繁荣。经济发达为造园提供了物质条件。18世纪中叶,乾隆皇帝六下江南,遍游名山名园,江南掀起造园热潮。另外,江南自古文风盛 行,南宋时盛行文人画与山水诗,随着宋朝廷的南迁临安,大批官吏、富商云集苏杭,造园盛极一时。明清两朝以科举取士,江南中举进京为仕者为数不少,这批文人告老返回故里后多购置田地,建造园林。尤其在清朝后期,由于北方战乱,官僚商贾纷纷南逃,在江浙一带购地造园,偷安一方。这批人懂书画好风雅,不但精心 经营自己的宅邸,还亲自参与设计,这个时期在造园的数量与质量上都达到一个高峰,使江南一带成为私家园林的集中地区。

江南的私家园林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就把文化与意境融合在了其中,意境是中国古代艺术所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以中国古代绘画而论,艺术家在他的作品中所描绘的不仅是有形的物境,而且还通过这些艺术形象去表现一种思想、一种情感。这就是无形的意境。园林本身也是一种艺术,中国自然山水园林从一开始就与山水 画、山水诗文不可分离,所以意境也成了古代园林所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园林中的山水植物,各种建筑和他们所组成的空间,不仅是一种物质环境,而且还应该是一个具有意念的环境。他们在追求这一点时运用了象征与比拟、建筑形式与布局、引用各地名胜古迹、应用诗情画意等多方面的手段。

从中国古代早期的神话、宗教中可以发现人们很早就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思想与愿望。孔子就以山水比拟人格,他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喜好自然山水,乃至在园林中堆山开池不仅表现出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喜爱,而且还带有仁智者的神圣色彩。南方园林中常常运用荷花或岁寒三友等植 物来比拟一种人的品格情操,还以它们所具有的人文象征内容去陶冶人们的精神。

例如拙政园十八曼佗罗花馆,清光绪年间,旧园主张履谦在此种山茶十八株,名东方亮、洋白、渥丹、西施舌等,并建馆,以山茶名之。山茶花朵硕大,有粉红、大红、紫红、白里透红等色,花美叶茂,枝软形奇,英姿神韵,色香俱绝。人称山茶“常共松杉守岁寒”,像松柏一样经冬历霜,它冒着料峭春寒怒放,“独能深月占 春风”,别具风采。清初诗人吴伟业有《拙政园山茶花》诗:“拙政园内山茶花,一株两株枝交加。艳如天孙织云锦,赪如姹女烧丹砂。吐如珊瑚缀火齐,映如螮蝀凌朝霞。„„”在这些山茶花中蕴涵了许多园主等文人的思想与情感,他们或浪漫,或励志,或寄幽情,或挥洒谈笑,尽情挥洒着他们的才情和遗志。馆中一幅对联 写到:“小径四时花,随分逍遥,真闲却、香车风马;一池千古月,称情欢笑,好商量、酒政茶经。”全联描写的正是封建士大夫的生活享乐图,他们陶醉在风花雪月的美景中,逍遥欢笑,称心惬意。

拙政园小飞虹是另一处运用比拟的景致。它以天空的彩虹来喻凌跨碧水的桥梁,是象形比喻式题咏。取南朝宋鲍照《白云诗》句意,云“飞虹眺秦河,泛雾弄轻弦 ”。彩虹色彩绚丽,廊桥桥栏为卍字形,朱红色油漆,色彩十分鲜艳。桥身中段较高,两端斜搁池岸,其形若虹。倒映水中恰如一条彩虹,微风吹拂,碧波荡漾,桥 影若隐若现,宛如飞虹。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曾这样歌咏:“雌蜺鲢蜷饮洪河,落日倒影翻晴波。江山沉沉时未雩,何事青龙忽腾翥。知君小试济川才,横绝寒流引飞渡。朱栏光炯摇碧落,杰阁参差隐层雾。我来仿佛踏金鳌,愿挥尘世从琴高。月明悠悠天万里,手把芙蕖照秋水。”简直有羽化登仙的感觉了。这一处建筑仿 效天上的彩虹而建,沟通两岸,即做了建筑上的连接,又给人一个形象的比拟景观。可以说是匠心独俱。在小飞虹景观的斜面还有一处“听松风处”。周遍多植苍劲的长松,是赏景听松风的佳处。这里借用松风之声渲染园景的诗情画意,将自然界的风、松、水声引到游览者的面前,领悟到山林野趣。此处意境取自晋代嵇康所做 古琴曲《风入松》,是取意于大自然。听松风处一幅行草匾额写到:“一亭秋月啸松风”。描写了秋天冷月洒满庭院,风入古松,景色清幽,充满天籁之音。突出了这里多松的自然景色。松的高洁之姿和傲霜的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斜倚听松风处听松观小飞虹,真是一志趣颇佳的境地。

私家园林中的建筑与布局也是特别追求意境美的。白居易曾经这样描绘他的宅园:“沧浪峡水子陵滩,路远红深欲去难,何如家池通小院,卧房阶下插鱼竿。”造园时他们考虑到怎么样在自家的小园池中,卧房阶下就能营造出如沧浪峡水子陵滩的环境气氛。在这些文人的住宅和园林里,住房要隐蔽,读书处求宁静,待客厅堂需 方便,而游乐区域又讲求自然山水之趣。

怎样在几十亩乃至几亩之地的不大范围里去安置这些建筑而能使他们各得其所呢?从苏州的一些著名私家园林实例中可以看到这方面的一些经验。

一是在布局上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手法。首先表现在建筑布局不用传统的宫室、寺庙四合院中轴对称的规整形式,而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布置,按功能的需要,穿插安置不同形式的厅堂、楼阁、亭榭、画舫。其次在这些建筑物之间多用曲折多弯的小路而切忌用径直的大道相联,道路有露天的石径、小道,也有避雨遮日的廊子。廊子形式多样,有的沿墙而建,有的呈折线形,有的随山势地形之高低而成爬山廊或跌落廊,有的驾凌水面而成水廊。沿着这些曲折弯曲的道路或廊,造园者巧妙地创造出具有不同景观的景点,他们或者是一栋亭、榭,或者是古木一棵,翠竹一丛,堆石一处,只要布局适宜,安置得体,皆可成景,使人一路走来,步移景异,可 观赏的不同景致在有限的范围里扩大了空间,延长了观赏的时间与内容。留园是一座较大的私家园林,建于清代,它的主要入口正处于两旁其他建筑的夹缝之中,仅宽8米,而从大门至园区长达40米。造园者在这狭长的地段里安排了由曲廊相连而组成的三个空间。进门一个小天井,经过曲廊进入有花木布置的第二个空间,再经过小廊到达第三个空间,这里有一株古木,枝叶苍劲。连接小廊的是一座小厅屋,厅墙上开空格窗,窗外才是留园的主体。在这里,应用厅、廊、墙组成不同的空 间,以这些空间的转合、明暗与大小的变化,再加上古木景点的布置,使这一夹缝中的狭长入口变得妙趣横生。

第二是善于仿造自然山水的形象。自然山水自有它们本身的生态形象,要把它们再现于私家园林的环境中,不能按比例缩小尺寸而是采取经过概括、提炼对自然形象进行再创造。这就是要求造园者对自然山水的形态进行观察与研究、总结,提炼出它们在造型上的规律,按园林的需要将它们典型地再现,这样才能以小见大,得自 然之神韵。

从堆山的手法上来看,无论用土用石,切忌二峰并列或列如笔架的呆板形式,应该像天然山脉一样,有主有从,有高有低。如果以土为主的堆山,则可以在山上广植花木,使山体郁郁葱葱,并可在山的上下散置少量石块,如同石自土中露出。如以堆山石为主,则在石间培以积土,种植少量花木,使其具有自然生气。若用石太 多,虽属乖巧灵石,也会失去自然之意。例如耦园黄石假山,东侧为主山,较大,上建石室;西侧小山作为陪衬,上筑平台;主次两山间有谷道。山间散植各种花木,两山有主有次又联系紧密。山体既苍翠富有生机还显露着黄石的刚硬苍健。气势雄伟,峥嵘峭拔,集绝壁、蹬道、悬崖、谷道、石室于一体,有“湖石精品在环 秀,黄石精品在耦园”之称。可谓私家园林中假山的经典之做。在私家园林中往往喜欢在堂前屋后,廊下墙角立置单一或成组的石头而成一景,这种石头犹如独立之雕刻,十分注意本身的造型,或挺拔峭立,或浑厚滋润,或玲珑剔透,有的还在石旁、石下配置花草,组成形色俱佳的观赏景物。留园的冠云峰就是这样的石头景观 中的经典之做。冠云峰在苏州各园湖石峰中尺度最高,旁立瑞云、岫云两峰石作陪衬,相传这是明代徐氏东园旧物。“冠云峰”,取《水经注》“燕王仙台有三峰,甚为崇峻,腾云冠峰,交霞翼岭”句意名之。其峰形态奇伟,嵌空瘦挺,孤高磊落,独立无倚。“瘦、皱、漏、透、清、丑、顽、拙”八字占全,真是太湖石观赏之 最佳作品。也是园中寄情吟叹的上等景观。

再如造水之法,私家园林当然不可能有北海、圆明园、清漪园等皇家园林那样宽大的水面,在这些小园中只能靠人工挖地造池。这类水池形状切忌正方,以曲折自然为好,因为天然湖水绝无规整之形状。在比较大的水面上宜用石桥将水面分隔为大小不等的部分,以免单调。为了使死水变活,往往将池中一角变为细弯水流,折入 山石间或亭榭等建筑的基座之下,仿佛池水从这里流出,水有源而无头。为了使水面增加情趣,往往在池中种植水生植物,但此

类植物不可满布,即使是美丽的莲荷,也应疏落有致。例如网师园,水体面积并不大,仅400平米左右。池岸虽略近方形但曲折有致,驳岸用黄石挑砌或叠为石矶,其上间植灌木和攀缘植物,斜出松枝若干,表现了天然水景的一派野趣。在西北角和东南角分别做出水口和水尾,并架桥跨越,把一弘死水幻化为“源流脉脉,疏水若为无尽”之意。水池四周之景 无异于四幅完整的画面,内容各不相同却都有主题和陪衬,与池中摇曳的倒影上下辉映成趣,增添了园林的活泼气氛。在每一个画面上都有一处点景的建筑物同时也是驻足观景的场所:濯缨水阁、月到风来亭、竹外一枝轩、射鸭廊。沿水池一周的回游路线又是绝好的游动观赏线,把全部风景画面串缀成为连续展开的长卷。

第三是十分讲究园林的细部处理。私家小园没有皇家园林那样广阔的环境,没有宏伟的建筑群组,只有曲折有致的空间,只有近在眼前的各种建筑和山水植物,所以要做到经看、经游,除了在布局、在模仿自然山水上下工夫之外,还十分讲究园中建筑、山水、和植物的细部处理。私家园林中建筑类型不少,有厅、堂、楼、轩、榭、舫、亭、廊等等。以亭而言,有方亭、长方亭、圆亭、五角亭、六角亭、梅花亭、十字亭、扇面亭、套方亭和套圆亭等等不同的形式,分别被安置在园中合宜的位置。计成在《园冶》中说:“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斯园林而得致者。惟榭祗隐花间,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景山颠,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或假 濠濮之上,入想观鱼;倘支沧浪之中,非歌濯足。亭安有式,基立无凭。”可见亭是一种灵活多变、适应性极强的建筑,其建造之法由“景”来决定。无论亭是建在山颠,还是筑于水畔或道旁,其经营意匠讲究的都是籍景成亭,得景随形。要合宜而立,得自然之势,成天然之趣。

在园林中,山石水池都是自然山川的模写,所以山上建亭,不但丰富了山的轮廓,而且使山石有了生气,为人们观赏山景提供了合宜的尺度,同时在园林空间构图上还常常起到控制制高点的作用,从而形成山石景物的重心所在。例如拙政园“雪香云蔚亭”和“待霜亭”。雪香云蔚亭在野水环绕的小岛西北角土山上,野趣盎然。亭旁植梅,绿萼花白,素雅宜人,“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有“花外见晴雪,花里闻香风”的风韵美。待霜亭取唐韦应物《故人重九日求桔》中的“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诗意。此地植柑橘数本,以“待霜”名亭,含蓄而发人暇思。本意点出橘红时的佳境,霜降橘始红,所以必须待之,表达一种意境含蓄而 简捷。亭在池西土山之上,四周夹种橘树,更有乌柏成林。待霜亭与雪香云蔚亭隔壑而望,相映成趣。雪香云蔚亭平面呈长方形,而待霜亭呈六角形,一方一圆,交相辉映。是苏州园林中假山上做亭的经典范例。

水是风景园林构成中的重要元素,因此,水边常常建有亭榭。临水建亭大都借助水的特性创造环境气氛。水中可见浮光倒影,可观鱼荡舟,可濯足品茗。水亦潺潺湍流,或淙淙如说似诉,或丁冬如音似乐。水畔之亭即是充分结合这些特点,利用波光水影和水色水声去创造意境。狮子林中的真趣亭,临水而建,背倚暗香疏影楼,入亭可全揽园中景致,东面可观假山石洞,正面有折桥与观瀑亭横穿水面,西面有问梅阁、飞瀑亭以及山间湍流的瀑布。是观赏园景的理想位置。全亭装饰富丽堂皇,亭内匾额为乾隆皇帝御笔“真趣”二字,为乾隆皇帝游玩狮子林有感而书。从对面假山远观真趣亭,金碧辉煌,尽显高贵,亭影倒映水面,又有四周古树参天,一派幽居逸趣。

另外还有许多亭运用有限的空间,尽量扩展可观景致。运用借景,框景,移步换景等多种手法,把有限的亭的空间发挥的丰富多彩。例如拙政园“梧竹幽居”,北面可观竹,西面可观荷与一览中部全园,远借北寺塔,是苏州园林中经典的一例借景。亭南面、北面植有慈孝竹、梧桐、枫树。取唐羊士谔《永宁小园即事》诗句意,云:“萧条梧竹月,秋物映园庐”。秋天,桐花乱洒,翠叶萋萋,枫叶吐红。微风拂动竹梧,如细雨沙沙轻落。真是园中观景的佳妙之处。

江南私家园林对引用各地名胜古迹方面也有所运用。各地名胜古迹产生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都带有各种不同的历史内容。运用在园林环境中,既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又有抚今追昔的沧桑感。同时对一些自然景观的模仿也起到了弥补园林中天然环境不足的短处。

拙政园中的荷风四面亭当是一处引用巧妙的景观,亭处广阔浩淼的水中,夏日四周皆开荷花,真如清李鸿裔诗云:“柳浪接双桥,荷风来四面。可似澄怀园,近光楼下看。”美不胜收。亭抱柱一扶对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全联句式仿济南大明湖历下亭刘风诰所撰名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 湖。”原联挂汇泉寺薜荔馆,此馆面湖而立,游人至此,可坐观全湖胜景,故联语贴切佳妙,自然流利。此联借用原联出句,只改一“壁”字,对句则化用唐李洞《山居喜故人见访》诗“看待诗人无别物,半潭秋水一房山”句,依然保持原联妙处,对仗工整。此处景点成功引用它处名胜,点缀了园林中的山色,而且也融合的 恰倒好处。

另一处引用自然风光的经典范例是留园“五峰仙馆”。馆前厅山是写意的庐山五老峰。庐山,莽苍苍,树茫茫,山峦云遮雾绕,在古人心目中,那是隐士和仙人的乐园,非凡夫俗子之居所。五老峰,如五老人相逐、罗列之状,悬崖峭壁,云雾舒卷,横隐苍穹,云光山色连成一片,像一枝巨大的芙蓉,伸向鄱阳湖的万顷碧波。而 五峰仙馆前的假山为层次结构,玲珑峭削,藤挂峰石,松咬岩中,富有天然趣味。山有东西两洞,可循石径盘曲而上。这一处景致把烟雾浩瀚的庐山五老峰写意地搬在了堂前,有馆在仙山,人在云雾的神仙般奇妙的境界。

中国的园林还经常应用诗情画意来表达意境。这种诗情画意除了用景观空间来表达以外,还常常依靠悬挂在建筑上的题额、楹联来点明,用附在建筑上的诗词、书画来渲染,从而使他们更加富有情趣和发人遐思。

拙政园西区有一塘池水,水中满植莲荷,夏去秋来,荷花谢了,莲蓬摘了,留下满塘残败荷叶,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所以池边建有一阁,取 名为“留听阁”,在阁中饮茶,细听秋雨之声,自有一番清幽的意境。与词阁不远处另有一座扇面小亭,每当夜深人静,清风徐来,明月当空,水天上下相映,好一派清净幽寂,小亭取大词人苏轼词《点绛唇·杭州》中“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句,取名为“与谁同坐轩”,可谓精确地点出了此景的意境。卅六鸳鸯馆中有一幅 对联云:“燕子来时,细雨满天风满院;阑干倚处,青梅如豆柳如烟。”欧阳修《蝶恋花·几日行云何处去》云:“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集联抛却了原词中思妇怨女之春愁,描绘了花香鸟语的春景。《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云:“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又《渔家傲·四月园林春去后》云:“香 满袖、叶间梅子青如豆”,“青梅如豆柳如丝,日长蝴蝶飞”,欧阳修词直接从南唐冯延巳的《阮郎归》词中脱化而出,写仲春景色,豆梅柳丝,日长蝶飞,花露草烟。联语捕捉了足能体现春景的形象特征,将春色描绘得绚烂多彩而又生机勃勃。

网师园月到风来亭,以欣赏自然界的风月为主题。亭高据池中半岛,池水清澈,涟漪荡漾,“近水楼台先得月”,最宜于秋夜欣赏月光波影。唐韩愈《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北楼》诗有“晚色将秋至,长风送月来”的诗句,描写了秋夜清趣。而宋理学家邵雍的《清夜吟》则更耐人含味:“月到天心处,风来水 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欣赏天光行云、月色清风之时,境与心得,理与心会,清空无执,淡寂幽远,清美恬悦。这种自在雅逸的情怀,是一种生活情趣,也是禅趣。

留园远翠阁楼下匾额题:“自在处”。为明代文徵明所题。宋陆游有:“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的诗句,借花的姿心自在之态,表达出自我的自在心态。此阁上层宜远眺,下层可近看,自成美景。前有石砌蔷薇花台,当春花“红残绿暗”之时,蔷薇花事正繁,成丛蔓生的蔷薇,清馥可人。其花成簇而生,密密疏 疏,狂蔓依墙,延及四邻,自由自在,可谓言附其实的自在之所。

江南的私家园林历经千百年的发展和演变,在其身上沉淀了太多的文化与思想的精华。他们千姿百态的风韵中有着人们发掘不尽,感受不完的美。它就像是一部绵长的诗歌,越读下去越有让人意想不到的精彩内容。无论从景观、布局、建筑、艺术还是文学方面,都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同时也是后人可以不断继承发展 的文化遗产。

篇2:欧洲古典园林主要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围墙之特点

前言 凡园之围墙,多于板筑,或于石砌,或编篱棘.夫编篱斯胜花屏,似多野致,深得山林趣味.如内,花端、水次,夹径、环山之垣,或宜石宜砖,宜漏宜磨,各有所制.

作 者:陈伟志 冯斌 吉立峰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刊 名:艺术界英文刊名:ART LIFE年,卷(期):“”(4)分类号:关键词:

篇3:欧洲古典园林主要特点

勒·诺特尔出现前, 意大利园林已经度过了最辉煌的时代, 从而由文艺复兴时期走向巴洛克式, 开始出现繁复的装饰风格。意大利园林最初传播到法兰西地区时, 法国的文艺复兴从意大利得到触发。但传播者设计水平早已不如早期大师, 不能很好的根据法国地区平阔地形因地制宜改善意大利台地园。最初主要是一些内容和手法的单纯模仿。后期法国园林中逐渐引入了雕塑点缀, 花圃也出现在花园之中, 只是图案与装饰手法还比较单一。开阔的水池和河渠成为了重要元素, 甚至成为控制全局的轴线。

而勒·诺特尔的出现生逢此时, 他学习并改进了意大利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又称为“广袤式”的园林, 不同于意大利立体空间的塑造,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更注重平面的舒展与铺展。意大利园林往往需借助地形, 因此对于台地园而言最重要的是选址, 建筑也往往占据着立体空间中控制性的位置。而法国园林不局限于空间竖向需求, 有些园林甚至建造于沼泽湿地之上, 但往往平坦开阔。

就时代风格划分而言, 园林本质上没有“古典主义”, 只存在文艺复兴时期与巴洛克时期。法国古典主义 (理性主义) 的定义要放在更广阔的欧洲去考虑, 同一时期其他国家大多处于巴洛克时期与巴洛克风格的影响之下。而法国古典主义在巴洛克初期, 由布瓦索等人奠定了基础, 并在路易十四时代由勒·诺特尔发扬光大, 最后由勒·诺特尔的弟子勒布隆协助完成《造园的理论与实践》。到17世纪, 法国中央集权加强, “古典主义”成为“宫廷主义”, 装饰的比重再次上升。勒·诺特尔式园林形成之时, 正是欧洲艺术上的巴洛克时代 (约1660~1770前后) 之初, 勒·诺特尔式园林给巴洛克艺术带来了高贵典雅的风格。一方面由于勒·诺特尔式园林的特征迎合了教皇、君主及贵族们的喜好;另一方面, 17世纪下半叶, 法国不仅在军事、经济上成为全欧洲首屈一指的强国, 在政治及文化方面也成为全欧洲效仿的榜样。

2 勒·诺特尔园林在意大利的发展

法国古典主义与意大利园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两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相互汲取对方优势, 相互渗透设计风格。勒·诺特尔曾先后两次前往意大利旅行, 第一次旅行尚处于勒·诺特尔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之前, 而第二次旅行时, 他已有了自己对于园林营造的看法与认知, 更多的是对于传统意大利园林辩证的学习与批判。

勒·诺特尔式造园在意大利北部的伦巴地区比较盛行, 原因是因为该地区地势比较平坦, 适合这种广袤式园林的建造与发展。代表作有米兰的卡斯特尔拉佐别墅、威尼斯的彼萨尼宫。

到了16世纪, 彼萨尼家族的圣斯特凡诺分公司已经在斯特拉的布伦塔多洛运河附近拥有了一处庄园, 这个庄园在17世纪时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建, 建筑规模也被扩大。随着家族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 以及家族成员社会地位的逐渐显赫, 彼萨尼出现了一位威尼斯公爵, 家族的势力也在1735年达到了高潮。彼萨尼家族认为需要彻底的重建整个庄园以匹配自己在该区域的重要职位。

彼萨尼家族在1720年任命了Girolamo Frigimelica Roberti (1653~1732) 担任庄园设计与建造的负责人, 并为此进一步收购了老别墅周边的土地。Frigimelica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亲自监督了马厩、厢房、迷园中的小塔, 以及别墅围墙的建造。1735年, 建筑师Francesco Maria Preti (1701~1774) 被任命继续完成彼萨尼宫的设计, 他开始改变其前任的设计方案, 并于1756年完成新的设计。1807年拿破仑·波拿巴从彼萨尼兄弟处购得别墅与花园, 在次年送给了他的继子———一名意大利总督。在此期间, 花园得到了改造与修缮。

彼萨尼宫总体上地势平坦开阔, 从入口进入便能看到平铺的水轴与远处白色的宫殿, 整体视平线的布局结构使庄园在进深与面宽两个方向都体现出良好的空间感受。水轴宽阔而宁静, 建筑仿佛浮于水面, 显示出受法国园林影响的宏伟的尺度感。由于当地地形条件, 园林效仿法国静水效果, 犹如镜面, 倒映出蓝天白云, 天地之间更融合协调。

彼萨尼宫的迷园充满乐趣, 是Frigimelica于1720年组织修建的, 为了满足彼萨尼家族的娱乐与会客的需求, 在法国园林盛行欧洲期间, 迷园在原始基础上进一步加大, 并重新组织了形状。只有一条道路能通向中心的小塔, 迷失其中的快乐成为游览庄园难以磨灭的印象。勒·诺特尔将丛林变为充满乐趣的小林园或者小迷园, 成为法式花园中最吸引人的存在。

18世纪, 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对彼萨尼宫有了进一步的影响。园林中点缀了带有花纹的花坛与巨大的雕像。从前景向远处的延伸更是直接反映了法国凡尔赛模式在意大利地区的应用。设计师将法国园林与传统的围墙花园结合, 强调了通过门窗对外的视线效果。由于从拿破仑时代开始的历届所有者均显示出了对于园林的热爱, 高度重视了盆栽植物与温室大棚的建设, 以及宏伟树木的种植, 花园景观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与保存。

3 勒·诺特尔园林在荷兰的发展

凡尔赛宫与勒·诺特尔式园林刚开始时并没有在荷兰地区引起广泛的传播, 而是在凡尔赛宫面世并进入全盛期后几十年才被荷兰人与荷兰设计师所了解。即使如此, 资料中仍没有对勒·诺特尔造园的新样式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直到威廉三世营造宫苑时, 才开始逐步、小规模的引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荷兰园林的宅邸四周需要用深深的水壕沟包围起来, 这种壕沟也兼做鱼池。庭园布局一般沿袭了马洛特初期的法国风格, 采取对称规则的布局。后期的荷兰私人庭园中, 富商们都装饰了丛林、林荫道、河渠等。而由于地形与用地范围的限制, 荷兰式园林更加小巧紧凑。

在植物造景方面, 荷兰继承并发展了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许多特点。自17世纪~18世纪, 荷兰大量的种植了柑橘树, 在主要的庭园中都设置了柑橘园, 这与凡尔赛宫中所看到的柑橘园感觉十分接近。而荷兰园林中对于植物的造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绿篱或其他植物往往被修剪成极有“人工感”的绿色造型。另外, 荷兰园林往往都有林荫道, 赫特鲁宫 (HET LOO) 如同小凡尔赛一般, 从入口处发散出三条林荫道与城市道路相接, 荷兰人喜欢先通过一条长长的林荫道, 再到达自己的府邸。

当威廉三世 (1650~1702) 被任命为海尔德兰的领主时, 他获得了在Veluwe进行狩猎的权利。这是一个人烟稀少但是野生动物极为丰富的地区, 同一时期的一个英国人曾经藐视:这是世界上最好的猎国, 但却没有其他好东西。威廉王子正好是一个对狩猎充满激情的人, 他认为需要在该地拥有一处狩猎的住所。1676年一所别墅被改造为威廉三世的狩猎行宫。但是他的审美需求显然更高, 1684年他购置了赫特鲁宫, 并期望在城堡附近建造一个更加富丽堂皇的“狩猎小屋”。

赫特鲁宫内直至18世纪末还保留了一些美丽的规则式园林。这座巴洛克花园被称为“荷兰的凡尔赛”, 但是实际上, 赫特鲁宫仍是规则的巴洛克式勒·诺特尔园林, 强调完美的对称结构, 配以辐射的碎石林荫道, 以及点缀其中的喷泉、水池与雕像。花园中的雕塑也反映了主人对于自我抱负的展现, 海格力斯雕塑代表着新生力量的崛起, 这与凡尔赛宫中太阳神雕塑有着相同的意义。勒·诺特尔在凡尔赛宫的主轴通过运河与对称一直延伸到远处, 消失在视线之中, 显示出了绝对的君权神授的威严雄伟之感。而马洛特 (Daniel Marot) 与德高斯 (Desgotz) 却没有模仿这样的景观, 虽然在他初期的理想化中, 轴线也得到了加强。主花园采用了传统的矩形花坛而不是造型精美的花坛, 使得整个园林看起来更具有文艺复兴时期的特征。橘树被栽植进木质的种植箱中, 以便在冬天可以过冬。小路延伸进树林之中, 为园主人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从整个园林的尺度以及风格来看, 这都不像一座为国王设计的花园, 更像是一个地区领主的别墅庄园。

4 勒·诺特尔园林在德国的发展

德国园林相对于欧洲其他国家, 起步略晚, 因此起初更多的是聘请法国或者荷兰的造园家为其修筑花园宫殿。

德国勒·诺特尔式园林中最突出的还是水景的运用。在园林中, 我们可以看到法国式的喷泉, 意大利式的水台阶以及荷兰式的水渠, 而且处理得非常恢宏、壮观。此外, 绿阴剧场也是德国园林中常见的要素, 比意大利园林中的剧场更大;又比法国园林中的绿阴剧场布局紧凑:结合雕像的布置, 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同时兼有实用功能。现在德国一些园林中的绿阴剧场还能举行露天演出活动。还有的绿阴剧场中的雕像从近到远逐渐缩小, 在小空间中创造出深远的透视效果, 是巴洛克风格强调透视原理的典型实例。

4.1 德国海伦豪森花园

1665年, 哈罗瓦王家计划在现汉诺威附近兴建一座夏宫。最初由意大利建筑师奎利尼为约翰·弗里德里希公爵设计了带有花园的宫殿建筑, 称为海伦豪森。1666年开始兴建这座据说是勒诺特尔设计的恢宏的花园。实际上, 勒诺特尔完成了花园的设计图, 整个工程都是由造园家夏邦尼埃父子负责兴建的。1680年, 索非公爵夫人扩建了花园, 并将这座宫苑作为汉诺威宫廷的夏宫。

整座园林都体现出了法国古典主义风格与荷兰园林风格。荷兰园林为了防卫需要, 在周边挖掘了水壕沟, 这种手法在海伦豪森宫殿得到了体现。其实类似的设计也出现在凡尔赛宫等法国古典主义名园中, 只是后期将壕沟填补用于植栽。海伦豪森的园林也继承了勒·诺特尔园林的手法与要素, 宫前大花园占地52 hm2, 是早期巴洛克园林艺术的典型。一眼望去, 但见草坪、花坛、水池、路径竟像是用直尺和圆规作出般的整齐, 而且对称于中轴线, 就连树木都修剪成几何形状。园中有82 m高的喷泉, 气象万千, 各处点缀着大理石雕塑, 丰姿多态。园林整体为“放射规则式”, 体现了早期巴洛克风格的特点。同法国古典园林一样, 园林似乎是室外的建筑, 核心建筑附近花园精巧细致, 之后逐步放松, 远处则为自然式的山林草地。海伦豪森与勒·诺特尔设计的榆树林荫大道相连, 而花园更是因为其水景的恢弘而闻名于世, 中央喷泉可喷射高达几十米, 残存着的一部分阶梯式瀑布布满了宫殿东侧翼屋的墙面, 它由一排小水池组成, 流水从各个水池一个接一个地往下流淌着。整体风格不同于早期意大利园林的精细, 而更偏向法国尺度宽大的水景。

4.2 德国纽芬堡宫

纽芬堡宫苑是1663年为选帝侯埃玛纽埃尔 (Max Emmanuel) 兴建的。数年后建成了一座规模不大的花园。1701年, 此园又经过荷兰造园家的改造与扩建, 最终形成现在这座恢弘壮丽的宫苑。荷兰造园家在宫殿前后和花园四周开挖长达数千米的水渠, 反映出荷兰勒诺特尔式造园在德国留下的痕迹。

1715年, 由法国人吉拉尔出任宫廷造园的总工程师, 他在纽芬堡花园中完成了杰出的水景工程和喷泉设计, 如宫殿前庭的泉池中喷出的水柱高达25 m, 十分壮观, 使这座宫苑一时名声大振。1722年前后, 工程全部竣工, 为此还举行了盛大的宫廷庆祝晚会。

纽芬堡宫苑最突出的特征也体现在联系各个庭院空间的纵横交织的水渠上, 由此可见荷兰勒·诺特尔式园林风格在德国的影响。王宫的建筑主体是典型的巴洛克风格, 屋顶却保留了德国建筑的特色。巴洛克式宫殿建筑群, 是德国最大的巴洛克建筑群。

而纽芬堡宫也有宽阔的水面水景, 非常类似法国园林中的运河, 甚至延伸进城市水系之中, 成为城市公共公园的一部分。喷泉开放时, 水柱直冲云霄, 十分壮观。一潭清水, 天鹅野鸭, 冲天的喷泉, 浓荫掩映的笔直人工河, 构成一幅宁静典雅的风景图。

参考文献

[1]针之谷钟吉.西方造园变迁史——从伊甸园到天然公园[Z].

[2]Tommaso Formenton.Villa Pisani[Z].

[3]DR.A.W.VLIEGENTHART, DRS.A.M.L.E.ERKELENS, N.CONIJN.HET LOO——Palace and garden[Z].

篇4:欧洲古典园林主要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特点

中国古代园林关于植物的记载最早见于宋代,在明代的《群芳谱》、《园冶》、《长物志》中都有所论及,清代的《广群芳谱》、《花镜》中开始有了更为详细的说明。根据文字的记载和对中国古代园林植物配置的研究,分析其主要有以下特点:

1.文化内涵

中国古人造园时喜欢选用有吉祥寓意的植物造景,例如榉树有中举的含义、石榴多子、牡丹富贵等。植物被造园者赋予了诸多情感,通过植物造景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使园林景观进入了艺术美与理想美相结合的境界。他们也喜欢取植物名称的谐音或解字栽种,如“前榉后朴”:前门栽植榉树,后门植朴树,用意是祝愿子孙们读书中举,后门有仆人伺候。反之,苏州人常将银杏称为白果,白果有白白无成果之谐音,所以家中不愿种植。

2.具有诗情画意

中国古代山水画对中国园林的发展有巨大影响,不仅山水形态有所借鉴,同时也十分注重诗情画意。造景时,构图遵循国画原理,注重姿态、疏密有致、高下有序,融入造园家的个人喜好和审美品味。

在宋代文献中,海棠被认为足以与牡丹媲美。在此小院的空隙中栽植了西府、垂丝、贴梗三株海棠和一丛绿竹,开花时娇艳妩媚占尽春光,使小院充满了春坞的氛围,就应了“海棠点点要诗开”的意境。

看松读画轩是网师园中部主景区中一座南向的小厅,名为看松读画,四周却没有一幅画,原来站在窗口向南看则是一副天然图画。庭院南边是自然式的湖石树坛,坛内栽植了苍劲的白皮松、圆柏等,又将曲折的小桥、湖池以及水边的花草、亭廊、山丘作为背景,远处有山,近处有水,古木鲜花,好一副美丽的江南山水图画。

3.遵循的形式美法则

我们常谈论的美包含内容美、形式美和意境美。中国古典园林中蕴含着许多形式美,形式美是是各种美形式的概括和归纳,这些规律是人们在创造美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的。

(1)多样与统一

多样与统一是古典园林植物造景中最基本的艺术法则。变化过多会失去整体感,显得杂乱无章,过于单一又会显得单调没有心意。处理好多样与统一关键是把握好两者间的“度”。苏州怡园画舫斋堂前栽种名贵花卉牡丹,前院配有含笑、山茶,高大乔木有桂树、紫薇、白皮松等,营造了绿树成荫,花开四季的美景,真正做到了“统一中富有变化,变化中追求统一”。

(2)调和与对比

调和与对比也是古典园林植物配置常用的艺术手法。对比主要是通过植物的色彩、体量、线条等在构图上形成反差,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常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主题,但是在对比的同时也要注意相互间的调和,不能太过突兀,最好能给人轻松舒适的感受。过分的调和会显得平淡无趣,过分的对比会让人感到不安。网师园以“小山丛桂轩”前后小院与山石、山石与水体、建筑与植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又采用近似的色调和相似的风格进行调和,使人身心愉悦。

(3)均衡与稳定

均衡是指在园林种植设计中各要素之间取得视觉上的平衡,稳定则是在立面上表示轻重关系的重量感,两者截然不同却不可分割。例如网师园的池山,山体周围选择了与山体体量、质感、色彩相均衡的植物,整个布局稳定自然。在苏州园林中一些道路两旁,如一边种植体量较大的乔木,另一边则会种植数量较多体量较小的花、灌木,给人以均衡感和稳定感。

(4)节奏与韵律

几乎所有的艺术形式都离不开节奏与韵律。在植物配置时,主要是利用一种或几种植物,按一定形式组合在一起,当这个形式有条理的反复出现时,就产生了韵律。韵律是不同节奏的巧妙结合,节奏与韵律相互依存。如拙政园绿漪亭河边列植的柳树与碧桃,搭配翠绿的竹子,美感油然而生,形成了很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以“个园”为例,分析植物配置的特点在古典园林中的运用

从文化内涵上看,个园以竹文化为主题进行植物配置,园主认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的枝干有节,译为“气节”,隐喻士人的坚贞不屈;竹干空心,象征虚心、谦逊的美德。个园宜雨轩前的花坛上栽植了大量的桂花,桂花译为“贵”,欢迎贵宾来园,表达了主人好客之情,中秋佳节贵宾前来赏月,丹桂飘香,对月饮酒赏桂,别有一番情趣。

个园园主受文人雅士“诗中吟竹,笔下画竹”的影响。个园“四季假山”各具特色,分峰用石结合不同的植物配置:春景为石笋与竹子,夏景为太湖石山与松树,秋景为黄石山与柏树,冬景的雪石山不用植物以象征荒漠疏寒,这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实为独一无二的例子。植物配置的恰当与否也是园林布局成败的关键。

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们的审与时俱进,形式美法则也必然会变。这就要求在美化环境的大前提下能够适应人类社会发展,同时赋予其新的生机与活力。中国园林能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分不开,特别是绘画、诗词,给造园者提供了极好的借鉴,作为景观设计人员的我们应加以吸收和发扬,结合植物配置的特点运用各种形式美法则创造出不同的园林美。

篇5:欧洲古典园林主要特点

特点: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所描绘的大观园乃“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园林,和谐完美,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同时也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和自然美的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含蕴。在第十七回中,“先令匠人拆宁府会芳园城垣楼阁,直接入东府后花园中。宁府东边所有下人一带群房尽已拆去。会芳园本从北拐角墙下引来一段活水,其中竹村山石以及亭榭栏杆等物皆可挪就前来。”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理性思想。计成在《园治》中反复强调“体宜因制”的造园思想与创作思路,《园治》中用一句高度概括的话叫做“境由人作,宛自天开”,而大观园将其发挥的淋漓尽致。以已有建筑为据,以原有自然风景为景,巧加组合改造、加工、剪裁,从而形成精练概括的风景,典型化的自然。

例子:

1.古钟园。园内曲径通幽,路面以石板、卵石铺设,亭、榭、阁、桥、路、沟、渠的布局结构和飞檐翘角的建筑设计以及绿化的总体布局,集中突出了“青瓦白墙、青铜银杏”的特征,重现出古色古香的明代园林风格和生活情趣,系一座仿明建筑的古典园林。古钟园小瓦白墙,古朴典雅。全园辟有钟亭、文源馆、藏拙苑、宝宝村四大景区。园内建有“蟠龙岛”、“起凤台”、“听雨亭”、“聚秀堂”、“真趣轩”、“十一曲河心桥”等九座亭、七座桥,还有一舫三廊等古建筑。环绕4大景区的还有“竹坞”、“南石山”、“挹翠亭”等诸景点缀全园。园虽小而景全,物虽朴而质美,虽云小观,亦堪悦目赏心。

2.苏州拙政园:其特点主要是:以水见长;自然典雅;庭院错落;花木为胜。也正是明代古典园林的鲜明特征。拙政园为中西东三部分,中部以远香堂为中心,倚玉轩、小飞虹、香洲等组成了不同的景区,中间有荷风四面亭。拙政园西部穿过别有洞天,有宜两亭、三十六鸳鸯馆等景致,聚游、停、坐、思于一体。在《红楼梦》中,曹雪芹造景大观园时,有着明显对拙政园的局部仿制。拙政园为《园冶》规范的“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先乎取景,妙在朝南,倘有乔木数株,仅就中庭一二“的基本要求。

对当代的意义:

古典园林是我们传统的园林,其中有其意蕴在里面,在我们这个节奏较快的现代社会中,很多人都忽视了古文化追求简洁明了的设计,这并没有错,只是,古建筑的美也是我们有目共睹的。我们现在的设计要结合古代的设计,我们可以不借鉴其传统的外表,但是形散神不散,借景、对景等手法,或透或漏的造园原理才是古典园林的精髓。我们要找到的是就解决使用功能,而不是一味的去追求那种古典的感觉。面对许多西方的建筑,我们不应泛滥的仿照,而要从我们的祖先开始研究,那些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的美肯定是有道理的。从本质到表层,更好的结合传统与现代才能更好的传承与发扬我们的文化,才能将文化与实用更完美的契合。园林是人类追求最理想的人居环境的产物,创造更加舒适宜人的小气候环境,是享受园林生活乐趣的前提。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光影、气流、温度、湿度等影响人体舒适度的气候因子,成为十分重要的设计依据,影响到园林空间、地形、水系、色彩等设计元素的处理手法。为人或动物,以及植物群落提供更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已成为众多现代园林作品的出发点。

明代染织、服装的特点: 服装:

基本款式:1交领式衣衫;2盘领衣;3上衣与下裳相连的来腰袍裙;4对襟合领或对襟直领式衣服;5背间中缝直到下面的斜领大袖袍

官服:官服以袍衫为尚,头戴梁冠,着云头履。梁冠、佩绶、笏板等都有具体安排。

皇帝戴乌纱折上巾、穿绣龙袍;官吏穿补服、戴乌纱帽; 民服:明代一般男子服式主要有:直身、罩甲、襕衫、裤衫、裤褶、曳撒等,多承袭前代,仅在色泽、长短上有所变化。而作为明代男子主要首服的巾帽,则有很大发展,特点突出。女子冠服:大凡皇后、皇妃、命妇,皆有冠服,一般为真红色的大袖衫、深青色的背子、加彩绣帔子、珠玉金凤冠、金绣花纹履;帔子;蹙金。

便服:命妇燕居与平民女子的服饰,主要有衫、袄、帔子、背子、比甲、裙子等。普通女子服饰多以紫花粗布为衣,不许金绣。

染织: 丝织:

明代的染织工艺被称为明锦明锦有三类首要品种,即库缎、织金银、妆花明锦的团组织有团花、折枝、缠枝、几何纹等缠枝是明锦的首要组织,具备时代独特的地方明锦花纹丰富多彩、有云龙凤鹤、花草鸟蝶、吉祥锦纹等、其造型敦普大方,富于程式化的装饰美。明代织造所用的染计有:苏木,黄 ,明矾, 栀子,靛子,槐花,乌梅, 碱,木紫,茜草等.随著织造工艺的发达,染色工业日益兴起,许多地区出现 分工很细各有专职的染坊,如 坊染天青,淡青,月白;红坊染大红 ,桃红;杂色坊染黄, 黑,紫,古铜,水墨,血牙,驼绒, 青,佛西 等色.刺绣:

以“顾绣“为有名。以“顾秀”为有名。明嘉靖时,顾氏一家几代均擅长刺绣。顾名世之子的妻子,刺绣更为精巧。顾秀是一种画绣,所绣花卉、人物、翎毛、山水,“劈丝细过于发,针如毫。”因而名噪一时,为人所重。此种刺绣以制作欣赏品为主,加以文人雅士的评赏和赞美,故当时影响很大。

对当代的意义

1明代纹样丰富多样,可以把传统纹样的特点用于当今服装设计中去,无疑会给设计注入新的设计灵感。2明代丝织、刺绣业发达,在现代设计中可以大胆使用,将现代布料与传统丝织相结合,达到古今交融的高度。3明代服装款式多样,其中水田衣、比甲最具特色,现代设计中可以借鉴各种款式,在服装合身舒适的同时,符合现代审美要求。

篇6:欧洲古典音乐

亨德尔:皇家烟火音乐(据说当时弄出了火灾)、弥塞亚、水上音乐(旋律直白形象)、D大调第五号大协奏曲、G小调第六号大协奏曲、C大调大协奏曲“亚历山大的盛宴”、快乐的铁匠

帕哈贝尔:卡农

海顿:创世纪(咏叹调与合唱)、104部交响曲(如45“告别”、82“熊”、83“母鸡”、94“惊愕”、101“钟”、104“伦敦”)、奏鸣曲(我也不记得多少部了)、皇帝四重奏(第二乐章悠扬变奏,今被引用为德国国歌)

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其中《春》第一乐章最有名、还有《冬》的经典冬雨演绎等等)

莫扎特:第20、21、23、27钢琴协奏曲(20、21的第二乐章优美„„唯美)、第40、41交响乐、弦乐小夜曲(共四个乐章,都很熟悉的)、D小调幻想曲、魔笛、费加罗的婚礼(序曲很好听)、单簧管协奏曲、长笛与竖琴协奏曲、星星变奏曲、四重奏(如:罗迪、米兰、维也纳、海顿、霍夫美斯特、普鲁士等,还有嬉游曲推荐)

利奥波德·莫扎特(神童莫扎特之父):玩具交响曲

贝多芬:九首交响乐(当然三“英雄”、五“命运”、六“田园”最著名啦)、小提琴奏鸣曲“春天”“克鲁采”、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钢琴奏鸣曲、浪漫曲两首

舒伯特:A大调五重奏“鳟鱼”(第三乐章“幽默曲”最有名)、D小调第十四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小夜曲、音乐瞬间、多首艺术歌曲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四把竖琴绝无仅有)、罗马狂欢节序曲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有熟悉的婚礼进行曲)、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三个乐章都很有名,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交响曲(比较著名的有第三“苏格兰”和第四“意大利”)

勃拉姆斯:第一(又称“贝多芬第十交响曲”,第四乐章五分三十秒起旋律模仿欢乐颂)、二、三、四交响曲(四是最深刻的,很好听,气势磅礴)、匈牙利舞曲(原为钢琴曲,后被改编为弦乐版本,2、6较有名)、学院庆典序曲(少有的欢快)

肖邦:19首夜曲(前三首最著名)、第一叙事曲、4首即兴曲、多首诙谐曲、多首圆舞曲、多首大圆舞曲(又名波兰舞曲、波罗乃兹)、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多首练习曲(如:黑键、离别、革命、蝴蝶、枯木、海洋)、多首前奏曲(如:雨滴)、第一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二协奏曲的第二乐章都柔美至极,唯美)、引子与辉煌大圆舞曲(肖邦极少有的大提琴与钢琴作品)

舒曼:童年情景(第七首“梦幻曲”最经典,还有“竹马游戏”、“在火炉边”等)、狂欢节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第六首较有名)、钟(改编自帕格尼尼小提琴曲)、爱之梦、献辞、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很特别,加入诙谐曲)、B小调钢琴奏鸣曲、旅行年代(欧贝曼山谷、埃斯特哈奇庄园的喷泉)

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每个乐章都好听)、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是著名的炫技“钟”)、24首随想曲(第24首最著名,被众多作曲家改编,其中拉赫马尼诺夫的最成功)、摩西幻想曲

罗西尼:弦乐奏鸣曲(1-6全集,每乐章都很好听)、威廉·退尔序曲、塞维利亚理发师、贼雀序曲

比才:卡门第一|二组曲(共八首,推荐间奏曲、哈巴涅拉、夜曲、波西米亚舞曲)、阿莱城姑娘第一|二组曲(共八首,推荐夜曲、小柔版、间奏曲、小步舞曲)

苏佩:轻骑兵序曲、维也纳早中晚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天鹅湖(推荐:圆舞曲、四小天鹅)、胡桃夹子(推荐:花之圆舞曲、糖梅仙子之舞)、睡美人(推荐:玫瑰柔板)、第五交响曲(第三乐章舞曲风格)、第六交响曲“悲怆”(每个乐章都令人难忘)、钢琴套曲《四季》(“六月”船歌最经典)、如歌的行板、弦乐小夜曲、忧伤小夜曲、1812序曲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第二乐章很著名、其他三个乐章也很熟悉)、第八交响曲(第三乐章一听难忘)、斯拉夫舞曲、大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深刻)、母亲教我的歌

德彪西:夜曲(第二乐章“节日”好听)、大海、牧神午后(根据象征派作家马拉美同名作改编、其中的长笛值得一听)、意象集、版画集、儿童园地、贝加马斯克组曲

拉威尔:鹅妈妈组曲、波莱罗、茨冈、库普兰之墓(共六首、四首有钢琴、弦乐版本)、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有钢琴、弦乐版本)、由拉威尔改编成弦乐版本的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色彩斑斓)、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优美舒缓)、水的嬉戏

斯美塔那:我的祖国(第二乐章“伏尔塔瓦河”很有名)、被出卖的新娘

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培尔·金特组曲(较著名的有晨曲、阿尼特拉舞曲、在山神庙、索尔维格之歌)、抒情小品集、霍尔堡时代组曲(前奏曲悦耳)

西贝柳斯:芬兰颂、悲伤圆舞曲、小提琴协奏曲

弗雷:西西里舞曲、梦后、帕凡(孔雀)舞曲 格鲁克:奥菲欧与尤利迪西

拉赫马尼诺夫:帕格尼尼狂想曲(变奏18较著名)、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很美)、第三钢琴协奏曲、双钢琴(OP5,OP17)、练声曲

格林卡: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天方夜谭(小提琴主题伴随四个乐章)、西班牙随想曲

圣桑:动物狂欢节(其中“天鹅”最著名、“水族馆”也不错)、骷髅之舞、影子与回旋随想曲

小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蝙蝠序曲、春之声圆舞曲、维也纳森林故事圆舞曲、埃及进行曲、皇帝圆舞曲、电闪雷鸣波尔卡、南方的玫瑰圆舞曲、前进波尔卡、安锐波尔卡、拨弦波尔卡(与约瑟夫·施特劳斯共同创作)、吉卜塞男爵、晨报圆舞曲、维也纳糖果圆舞曲、维也纳气质圆舞曲、天佑皇帝约瑟夫一世万岁进行曲(有德国国歌片段)、游览列车波尔卡、享受生活圆舞曲、爆炸波尔卡、你和你圆舞曲、柠檬树花开何处圆舞曲、音乐美酒和女人圆舞曲、艺术家生涯圆舞曲、闲聊波尔卡、奥菲欧四对舞

约瑟夫·施特劳斯:奥地利村燕圆舞曲、水彩画圆舞曲、无忧无虑快速波尔卡、小磨房波尔卡

老约翰·施特劳斯:拉德茨基进行曲、中国人加洛普

瓦尔托伊费尔:溜冰圆舞曲、西班牙圆舞曲

伊凡诺维奇:多瑙河之波圆舞曲

莱哈尔:金银圆舞曲

约纳森:杜鹃圆舞曲

安德森:打字机、蓝色探戈、快乐雪橇、调皮的节拍器

萨拉萨蒂:卡门主题幻想曲、流浪者之歌

马斯奈:沉思

多普勒:匈牙利田园幻想曲

蒙蒂:查尔达什舞曲(伦敦小提琴之声有48把小提琴绝妙演绎)

巴伯:弦乐柔版 瓦格纳:漂泊的荷兰人(前奏曲)、罗恩格林(第一幕序曲)、纽伦堡的名歌手(序曲)、帕西法尔(序曲、圣星期五的奇迹)、汤豪舍(前奏曲)

马勒:第一进行曲、旅行者之歌(声乐套曲,古斯塔夫·马勒作词)、交响曲

R斯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作品30(开头被选为一电影配乐)、唐璜 作品20、梯尔·艾伦斯皮格尔的恶作剧 作品28、玫瑰骑士圆舞曲

法雅:爱情魔术师

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曲(降E大调“浪漫”)

维尼亚夫斯基:华丽的波兰舞曲(炫技的)

普罗科菲耶夫:罗密欧与朱丽叶(芭蕾舞剧选曲)、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认识每一件乐器的音色)

肖斯塔科维奇:钢琴协奏曲、第二圆舞曲(法国小提琴家安德烈·里欧协乐团有经典演绎)

埃尔加:小提琴小品爱的致意(又称爱的礼赞)、威仪堂堂进行曲、新颖主题变奏曲“谜语”、大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深沉)

弗兰克: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有名)

马斯卡尼:乡村骑士间奏曲

韦伯:邀舞、魔弹射手

布里顿: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和彼得与狼类似介绍乐器音色)

霍尔斯特:行星组曲(“木星”乐章很著名的!熟悉的旋律在三分十五秒出现)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和暴风雨奏鸣曲的第三乐章

巴达尔切弗斯卡:少女的祈祷 * 贝多芬:G大调小步舞曲 * 门德尔松:无词歌第20号 * 门德尔松:春之歌 * 勃拉姆斯:第5号匈牙利舞曲 * 门德尔松:猎人之歌 & 肖邦:E大调练习曲 & 韦伯:邀舞 & 姆斯基-柯萨科夫:野蜂飞舞 & 舒伯特:音乐瞬间 * 门德尔松:乘着歌声的翅膀 & 肖邦:降E大调...[01] 01.帕赫贝尔:卡农

02.格里格:“清晨”皮尔金组曲

03.维瓦尔第:四季小提琴协奏曲“春” 04.柴可斯夫基:天鹅湖“情景” 05.莫扎特:小夜曲 06.贝多芬:月光奏鸣曲

07.德沃夏克:第九号交响曲“新世界” 08.华格纳:女武神 09.卡尔欧菲:布兰诗歌 10.盖希文:蓝色狂想曲 11.亨德尔:水上音乐

12.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

[02] 01.贝多芬:第五号交响曲“命运” 02.莫扎特:第21号钢琴协奏曲 03.巴赫:小步舞曲

04.柴可斯夫基:胡桃钳“特巴雷克舞曲” 05.穆梭斯基:展览会之画 06.莫扎特:法国号协奏曲 07.西贝流士:卡列里亚组曲

08.约翰.施特劳斯:春之声圆舞曲 09.约翰.施特劳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10.勃拉姆斯:大学庆典 11.雷可莱:小鼓

12.圣桑:动物狂欢节“天鹅” [03] 01.马斯奈:泰伊思螟想曲

02.拉赫曼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 03.巴赫:G骇之歌 04.李斯特:爱之梦

05.萧邦:降E大调第二号夜曲 06.莫扎特:A大调短笛协奏曲 07.佛汉威廉斯:绿袖子幻想曲

08.柴可斯夫基:胡桃钳“糖梅仙之舞” 09.阿尔诺尼:慢板

10.巴赫:耶稣,人们仰望喜悦 11.圣桑:动物狂欢节“水族” 12.瓦德菲尔:溜冰者圆舞曲

[04] 01.柴可夫斯基:第一号钢琴协奏曲 02.贝多芬:悲怆奏鸣曲 03.麦尔斯:短歌

04.威尔第:曼陀玲协奏曲 05.莫扎特:第25号交响曲 06.柴可夫斯基:睡美人圆舞曲 07.穆梭斯基:基辅城门 08.柯普兰:众人信号曲 09.威廉斯:奥林匹克鼓号曲 10.门德尔松:乘着歌声的翅膀

11.莫扎特:第41号交响曲“朱彼德” 12.西贝流士:芬兰颂

[05] 01.贝多芬:第六号交响曲“田圆” 02.亨德尔:萨巴女王驾到 03.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协奏曲 04.柴可夫斯基:如歌行板 05.帕格尼尼:常动曲 06.亨德尔:皇家烟火 07.萧邦:即兴曲

08.柴可夫斯基:弦乐小夜曲 09.艾尔加:爱的礼赞 10.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 11.马斯奈:领袖

12.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夜曲” [06] 01.莫扎特:第40号交响曲 02.柴可夫斯基:胡桃钳进行曲 03.苏佩:轻骑兵序曲

04.海顿: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 05.奥芬巴哈:天堂与地狱

06.比才:阿莱城姑娘“法兰都舞曲” 07.克拉克:小号即兴曲 08.鲍凯利亚:小步舞曲

09.普罗利菲夫:交响组曲“基杰中尉” 10.哈尔都量:盖聂“剑舞” 11.马勒:第一号交响曲“巨人” 12.霍特斯:行星组曲 [07] 01.巴赫:布兰登堡协奏曲

02.圣桑:第三号交响曲“管风琴” 03.莫扎特:一个音乐玩笑 04.萨替:第一号吉姆培迪诺 05.萧邦:第三11号圆舞曲

06.维瓦尔第:四季小提琴协奏曲“秋” 07.德彪西:月光

08.贝多芬:第七号交响曲 09.贝多芬:第八号交响曲 10.门德尔松:春之歌

11.德沃夏克:母亲教我的歌 12.韦伯:邀舞

[08] 01.巴赫小调触技曲与赋格曲 02.拉威尔:波丽路

03.勃拉姆斯:第六号匈牙利舞曲 04.理查史特劳斯:查拉图如是说 05.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 06.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 07.华尔顿:加冕进行曲

08.约翰.施特劳斯:香槟波加 09.巴赫:士诺圣母颂 10.德彪西:棕发少女 11.艾尔加:“谜”变奏曲 12.威尔第:阿伊达进行曲

[09] 01.舒伯特:鳟鱼五重奏 02.巴赫:第二号管弦组曲 03.萧邦:E大调练习曲“悲伤” 04.西贝流士:黄泉的天鹅

05.海顿:第94号交响曲“警愕” 06.海顿:第101号交响曲“时钟” 07.罗西尼:弦乐奏鸣曲第四号 08.奥芬巴哈:船歌 09.舒曼:浪漫曲 10.克莱斯勒:爱之悲 11.克莱斯勒:爱之喜 12.舒伯特:圣母颂

[10] 01.勃拉姆斯:第五号匈牙利舞曲 02.莫扎特:费加罗婚礼 03.科札特:波斯市场

04.艾尔加:威风凛凛进行曲 05.比才:卡门组曲

06.伯恩斯坦:豪勇七蛟龙 07.苏莎:永恒的星条旗

08.萧邦:第三号波兰舞曲“军队” 09.李斯特:匈牙利舞曲 10.约翰史特劳斯:爆炸波加

上一篇:诚信考试作文500字下一篇:人民代表大会新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