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活动室布局图

2024-04-14

幼儿园活动室布局图(精选10篇)

篇1:幼儿园活动室布局图

幼儿园食物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食品卫生工作是幼儿园安全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我园全体师生食品卫生的安全,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的稳定,特制定我园食物中毒处理预案。

一.食品卫生预防处理领导机构: 组 长:张灵芝 副组长:石彩云 组 员:各年级长 二.预防办法和措施

1、幼儿园加强食品卫生工作的管理,进一步完善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有效措施,责任到人。

2、加强幼儿园食堂从业人员的管理。按规定做好从业人员的体检和日常晨检工作,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严禁无健康证人员在幼儿园食堂上岗工作。

3、加强幼儿园食品操作程序的日常管理。幼儿园食堂、食品供应部门严格把好食品质量关,杜绝不洁、变质及三无产品流入学校;规范 食品加工、操作程序,做到煮熟烧透,加工好的食品及时放入密封间;严格熟食间的管理,防止熟食二次污染;做好留样食物的记录并签名,留样食品必须保留48小时;严格操作环节中的消毒工作,消毒方法得当、时间保证。

4、加强师生的教育。教育师生不吃无证摊贩的不洁食物,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应急处理

1、信息报告(即时报告在园的最高行政领导)

(1)幼儿园健全安全紧急情况报告制度,严格落实值勤人员,构建“安全工作绿色通道”,确保安全紧急情况信息报送渠道畅通。

(2)幼儿园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后,应立即启动本预案,并及时向幼儿园长报告,如幼儿园负责人都不在则迅速向其他行政人员报告。

(3)在半小时之内以口头形式报告浮屠镇卫生监督所。处臵完毕1小时内以书面形式报告。

(4)上报时做到及时、准确、全面、不漏报、不虚报。报告内容为: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事故的简要情况、采取的主要措施、目前的状况等。

2、事件处理程序

(1)停止食用中毒食品 ;拨打“120”,及时将病人送至医院进行治疗,安全救护组要积极做好中毒幼儿的就医陪护工作。

(2)对中毒食品控制处理; 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设备和现场。要负责安慰管理好幼儿,不使幼儿走散。

(3)协助调查 ;幼儿园要配合食药监部门、卫生部门进行调查,按食药监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保健教师要做好食物中毒事件的专项登记工作,包括:班级、人数、姓名、发病日期、主要症状、处理情况等,并积极协助区食品监督所、区疾控中心等部门做好调查工作,在区食品监督所等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相关工作。

四、善后处理措施:

1、园领导和相关教师到医院看望和慰问中毒师生和家属,并向医生了解中毒伤害情况;

2、园工作小组根据中毒原因和医疗诊断,作出初步事后处理方案。

(1)及时评估分析 中毒事件应急处臵工作基本完成后,要对事故情况以及对社会政治稳定可能构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分析,并全力做好各项善后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2)由区应急办、食药监部门、卫生部门适时公布情况。

(3)收集社情动态 ;幼儿园要做好当事幼儿家长的情绪稳定工作,关注本园师生动态并加以引导。

3、4、安抚慰问师生 ;认真做好安抚慰问工作,做好宣传工作,消除社会恐慌。汇总情况 对处理工作进行总结评估。

篇2:幼儿园活动室布局图

1.了解寻找、观察、捉蚂蚁的方法。知道蚂蚁的外形特征、食性和运动方式。

2.产生探索蚂蚁等昆虫的运动方式的兴趣。

准备

1.幼儿每人准备一个昆虫盒(或废旧小瓶、小盒)。

2.请幼儿为蚂蚁准备一些食物,并了解一些有关蚂蚁的知识。

3.放大镜、白纸、彩色水。

过程

1.捉蚂蚁。

――启发幼儿选择墙角边、草地上、水泥地上、花园里等不同的地方投放食物,并耐心等。

――在等待的同时,设想蚂蚁喜欢吃什么,蚂蚁生活在哪里。

――发现蚂蚁出来觅食后,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蚂蚁怎样找食物,怎样搬运食物,它们会把食物搬到哪里去。

――每人捉1―2只蚂蚁放在昆虫盒里带回活动室。

2.观察蚂蚁。

――交流捕捉经验:在哪里发现蚂蚁的,蚂蚁喜欢吃什么?

――用放大镜观察蚂蚁,说说蚂蚁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

――向大家介绍自己了解的有关蚂蚁的知识,如:蚂蚁身体的结构,蚂蚁触角的用处,蚂蚁的力气很大,蚂蚁会合作搬运东西等。

3.留下蚂蚁行进图。

――在桌子上铺上大白纸,洒上一些蚂蚁爱吃的食物,将蚂蚁放在纸上,观察蚂蚁是怎样运动的。

篇3:图布局FR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近年来对信息技术可视化的研究越来越广泛, 信息技术可视化也在各个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信息可视化充分利用了人类视觉感知系统, 将信息以图形化方式进行展示, 直观快速地解释信息的意义。

绘图技术是信息可视化与应用数学的一个交叉领域, 主要研究从图到几何空间的映射关系。绘图技术的内容极其丰富, 主要是根据不同的实际应用需求, 满足绘图的基本要求。从图布局的观点来看, 在图的绘制中, 主要解决的是图中节点的布局问题。

2 FR算法的基本模型

1984年, Eades首次提出了用弹力模型实现图布局算法。弹力模型即力学中常用的虎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 物体的形变跟引起形变的外力成正比。Eades将图中的边看成力学中的弹簧, 利用弹力关系决定图点的布局。

弹簧模型提出后, 许多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典型的算法有Fruchterman和Reingold提出的FR算法。

FR算法在经典弹簧算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引入了力导引模型。力导引模型建立在粒子物理理论的基础上, 将无向图中的节点模拟成原子, 通过模拟原子间的力场来计算节点间的位置关系。算法通过考虑原子间引力和斥力的互相作用, 经过不断的迭代计算, 系统最终进入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FR算法也没有太严格地遵照物理规则来进行模拟, 而是进行了一些简化。FR算法在所有的实体之间计算排斥力, 而吸引力只在相互连接的实体之间进行计算。

FR算法的每次迭代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计算节点之间相互的排斥力, 然后是计算图中有边连接的节点之间相互的吸引力, 最后综合吸引力和排斥力, 并通过最大位移来限制移动的距离。

对于一个高度为H, 宽度为W的显示区域, 其中任意节点v有两个布局参数 (分量) :节点的位置pos和所受合力产生的位置偏移量disp。

FR的基本定义如下:

显示区域:

其中:W和H是显示区域的宽和高;

平衡距离:

其中:|V|是图中节点的个数, k也称为理想距离;

节点之间的几何距离:

相邻节点u和v之间的吸引力函数:

节点u和v之间的排斥力函数:

FR算法的伪代码如下:

在FR算法中:cool (t) 为模拟退火函数。

3 应用模拟退火算法进行优化

模拟退火算法来源于固体退火原理, 将固体加温至充分高, 再让其徐徐冷却, 加温时, 固体内部粒子随温升变为无序状, 内能增大, 而徐徐冷却时粒子渐趋有序, 在各个温度中都达到平衡态, 最后在常温时达到基态, 内能减为最小。

在图布局算法中, 常采用模拟退火算法, 在算法中给出“温度”和“冷却”的概念, 用于限制节点的最大位移, 并且最大位移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大而减小。这是因为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大, 图形的布局效果越来越好, 相应需要的调整也更加细微。“温度”应该从一个初始值开始逐渐衰退到0。温度控制节点的位置移动范围, 使得布局越来越好, 调整越来越小。

模拟退火算法遵循Boltzmann函数:

其中:p (E) 指出状态E的能量值的概率分布, 作为温度T和Boltzmann常数k的函数。一方面, 对每一个温度, 各个能量E有非零的概率, 因此, 系统能以较高的温度改变它的状态。另一方面, 在降低温度时, 系统趋向于非常低的能量状态, 当全局能量最小时, 达到温度零。

在本算法中, 采用了线性算法。首先设置一个初始温度, 即节点允许的最大位移量。如果初始温度足够高, 节点可以任意地移动。因此, 将节点初始最大位移量设置为绘图矩形区域长边的1/2, 其后是温度减少的过程, 典型的是一个多项式算法。

本文使用线性数, 温度下降过程的表达式为:, γ称为冷却系数, 在0.6到0.95之间, 一般使用用γ=0.8。

按照式上述公式, 模拟退火算法的迭代次数由初始温度、冷却系数、迭代终止下界决定。初始温度T0一般设置为显示区域边长的1/2, 每次迭代后, 温度T的值乘以冷却系数, 因冷却系数小于1, 温度T的值递减, 直至温度Tn到达迭代终止下界。迭代终止下界是一个很小的值, 即节点的最小位移量。

我们用FR算法对100个节点的图进行了布局计算。迭代300次后的执行效果见图 (b) 。可以看到, 布局效果并不太好。

模拟退火算法的迭代次数由初始温度、冷却系数和迭代终止下界决定。在计算中, 初始温度T0设置为显示区域边长的1/2, 冷却系数为0.9, 迭代终止下界为1。因此迭代了315次。显然比前面不用模拟退火算法循环300次的效果要好了许多。

由运行测试与分析, 模拟退火算法在FR算法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它能有效地防止节点位移的振荡, 因此, 在按循环次数迭代时, 也引入了模拟退火算法来限制节点位移的最大偏移量, 按循环次数使节点位移最大偏移量递减。

4 结束语

篇4:幼儿园活动室布局图

关键词:区域活动;合理布局;幼儿活动

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改革与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区域活动已经成了当前幼儿园推进幼儿教育改革与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活动形式。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合理的区域活动布局能为幼儿提供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空间,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

一、合理规划活动区域对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现行的幼儿教育不仅注重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动态,更注重幼儿个体的发展与能力培养,提倡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由幼儿自主选择学习。区域活动是一种强调教育环境,注重幼儿教育主体与开放教育的活动。目前,幼儿园积极开展区域活动,开展方式主要依托于情境、道具来实现活动的多样性与自由性,教师可利用其独有的教育价值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由此可知,抓好区域活动布局的建设工作,是保证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布局现存的问题

1.区域布局过于主观化

在进行区域活动布局时,部分教师都是根据自己的想法与意愿,结合活动环境的结构布置固定的游戏形式,并没有充分考虑这种布局是否符合幼儿的意愿与兴趣,最终导致许多区域活动的设置成为摆设。

2.材料投放目的不明确

游戏区域的材料更新频次太长,且素材单一、缺乏多样性,导致幼儿兴趣缺失;许多材料层次分辨不清,有些材料并不适合幼儿通过游戏进行学习。

3.教师自身定位不准确

许多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无法正确自我定位,常常主观性地将幼儿分成若干组,然后分别根据区域内容进行辅导,使区域活动变成分组活动,区域布局毫无目的性可言;还有部分教师在安排幼儿进行区域游戏之后,放任幼儿在区域内自行玩乐,偏离开展区域活动的目的。

三、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合理规划活动区域的布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表示,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整体性的发展,要相互渗透,整合各领域各个目标,全面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不能片面追求某一方面。因此,在规划活动区域的布局时,应该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1.各领域合理设置,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当中,一直暗含着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教师以教育为基础,适当把握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当中所蕴含的价值,为幼儿创造合适的活动区域。基于兼顾五大领域的理念,在区域活动中,应该设置三大类区域:(1)学习性区域。以教育目标为前提,结合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适当的活动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进行自主学习活动,这个区域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与对环境的认知能力;(2)社会性区域。在这个区域要设置适当的角色扮演环境,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3)运动性区域。这个区域中进行游戏时要注意幼儿的年龄与爱好,提供多种安全的适合幼儿的运动器械,培养幼儿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身体素质。

2.合理布置环境,让幼儿与环境有效互动

活动种类的多少与活动区域的大小并没有硬性规定,只要能够以“全面发展”为原则,包括动作、语言、科学和社会性等方面,使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按照《指南》要求开展活动,使幼儿各方面都得到平衡有效的发展。让幼儿与环境互动的前提是幼儿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读懂环境。区域活动的环境对于幼儿来说相当于一个指示牌,如果这个“指示牌”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就会朝着预期的目标在区域内进行活动;反之,幼儿就会曲解“指示牌”的意思,按照自己的理解行动,偏离活动目标。

案例:某幼儿园小班教师布置了一个剧场活动区,区域的两边是由积木搭成的台阶,中间的舞台上面摆放着很多表演道具。在活动中幼儿跟着背景音乐的节奏反复上下台阶,甚至都没有理会舞台上的表演道具,教师预期的活动目标完全达不到标准。后来有经验的教师建议该小班教师将积木台阶撤掉,让几个教师一起坐在“舞台”的椅子前面安静地等待。果然,幼儿拿起了道具随着音乐的节拍跳舞。在这个案例中,首先该教师没有进行语言上的指导,造成幼儿对于区域主体的误解;其次,以台阶包围舞台的形式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创造的,这个设计的出发角度是成人眼中的舞台,因为成人知道需要通过舞台两侧的台阶才能进入舞台,但是在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中对于剧场并没有太大了解,只知道台阶意味着上楼与下楼,因此,造成幼儿反复上下台阶的现象。

因此,教师在对活动区域进行设计时,要合理地考虑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以幼儿为本地设计活动区域环境,做到环境能与幼儿对话,这样才能让幼儿在不同的环境中积累经验,从而全面发展。

3.以幼儿为本,进行活动区域布局

活动区域的布局设计应“以幼儿为本”,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合理设置区域情景。设置清晰的活动区域范围与界限,使幼儿能够轻易辨认每一个区域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书柜、地毯等设备作为各活动区域之间的“隔墙”,让幼儿能清楚知道自己的需求应该到哪一个区域内得到满足。

案例:一位幼儿园教师常常对幼儿说“不可以这样!你看你……”“拼图应该在桌上玩,不然会弄丢的!”“不要乱跑,会撞到人!”就这样,该教师每天都在花大量的时间纠正幼儿的行为或者维持活动秩序,她无法理解为什么幼儿总是不听话。直到有一次她仔细看着活动区域的布局,才发现自己所安排的环境就是造成幼儿“不听话”行为的真正原因。教室中最大的缺点就是各区域之间完全没有隔离,幼儿可以四处奔跑,同时也使幼儿不知道何种活动该在何处进行,因此造成许多不必要的吵闹与破坏,加大了管理的难度。于是,该教师针对这个问题,找来分区专用的隔离板,并将它们涂上不同的颜色,不仅将各个区域进行明确划分,还为教室增添了活泼的色彩。经过一个星期的适应以后,教师发现幼儿的行为真的改变了不少,都变得开始喜欢探索并且非常乖巧能干。

4.宽松的心理环境,为幼儿保留独处空间

为了让幼儿能够感到放松与自由的氛围,需要安排他们独处的时间与空间,教师需要在活动室里布置一个相对安静且安全的区域,让幼儿在此区域内能够放松自己。幼儿在进行自己的“独处”活动时,往往是因为在周围环境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需要“独享”的过程。因此,教师需要为幼儿创造独处条件,根据幼儿的需要在活动区域内开辟“独处角”“涂鸦墙”“放松屋”等场所,这些空间能够满足幼儿独处的需要,例如,“涂鸦墙”能够让幼儿通过画画发泄自己的情绪,“放松屋”能让幼儿如同在自己家中一般躺着或坐着,放松自己的心情。还可以在充满阳光的玻璃窗旁打造一个小小的图书馆,将柔软舒适的沙发椅放在书柜旁边,创造出温暖柔软的感觉。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想要休息时,就可以在此区域内安静地看书或者看风景。

总之,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的发展是教育的基本任务,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因此,幼儿园的活动区域合理布局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园自身条件,为幼儿创设一个科学的活动环境,并且积极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创设环境,使活动区域真正成为幼儿喜爱的学习园地。

参考文献:

[1]许冰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对区域活动的再思考[J].福建教育,2013(37):20-22.

[2]徐艳贞,赵汝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引领下的区域活动指导[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06):73-75.

作者简介:石少婷,女,1975年11月出生,本科,就职于福建省沙县实验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园区域活动生活化实践研究。

篇5:幼儿园活动室布局图

活动目标

1、自制墨迹图进行创造性想像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

2、利用辅助物在墨迹上进行拼砌,发展编讲能力。

3、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活动准备

1、教师曾示范制作墨迹图,以引起幼儿操作和想像的兴趣。

2、白纸、颜色水、辅助物、铺垫的桌布。

活动过程

1、自制墨迹图,引起幼儿兴趣。

(1)回忆墨迹图制作的方法。

(2)提出制作墨迹图应注意的事项。

(3)幼儿自制墨迹图,教师巡回指导。

2、根据墨迹图上的墨迹进行想像。

(1)启发幼儿看一看,说一说自己的墨迹图像什么,并说出想像依据。

(2)动墨迹图,变换角度看看它还像什么?鼓励幼儿尽量想得和别人不一样。

(3)教师小结:从不同角度看墨迹图,它所表现的内容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3、利用辅助物丰富墨迹图后进行编讲。

(1)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像,利用辅助物在墨迹图拼砌,使画面更完整、更丰富,并提出讲述要求,如什么时候?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或在什么地方?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等。

(2)请幼儿根据丰富后的墨迹图进行编讲。

4、向同伴或老师讲述自己图画中的小故事。

活动延伸

(组合编故事)将幼儿制作的墨迹图布置在语言区中,引导幼儿与同伴的墨迹图组合在一起,编出一个更好听的故事。

篇6:幼儿园活动室布局图

激发幼儿看书的愿望,让他们喜欢看书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具有动力作用,也就是说人的兴趣可以直接转换为动机,成为激发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推动力。所以组织幼儿阅读时,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为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中班幼儿,我常常采用设置悬念的方式引起孩子的阅读兴趣。比如在给孩子讲《小公鸡借耳朵》的故事时候,讲到最精彩处嘎然而止,“小公鸡没借到耳朵,那它该怎么办呢?”“最后小公鸡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了呢?”用悬念的方法引导孩子关注图书中的故事情节,让孩子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寻求答案。渐渐的我们的“爱书吧”热闹起来了,孩子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体验到了图书的奥秘。同时我还引导幼儿用表演、游戏的方式来表达对图书内容的理解,巩固阅读兴趣。如:在阅读《三只蝴蝶》时,我和孩子们一起扮演小蝴蝶,通过讲述和表演,让孩子体验三只蝴蝶之间相亲相爱、团结互助的情感。

交互阅读

从孩子的年龄特征看,我们发现他们阅读的理解力有限,而且持久性较差,这就决定了快乐阅读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阅读,不是单一的个体行动,需要成人和同伴的扶持。所以我们老师要参与幼儿的阅读,并随时给予指导,通过与幼儿共同阅读,从而为幼儿树立一个正确看书、认真看书的榜样。及时鼓励认真看书的幼儿,使幼儿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同时,我在区域活动中开展幼儿结伴阅读。能力强的幼儿一起阅读,老师为他们提供感兴趣的图书,阅读前,给他们提一些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阅读。能力弱的孩子一起阅读,老师为他们提供平时比较熟悉的幼儿用书,为他们的阅读降低难度,同时我常常参与他们的阅读并进行随机指导。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这种交互式阅读的方式也不断的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孩子们的自主阅读成分逐渐增加,逐步过渡到了以孩子为主的阅读活动。

启发幼儿思考,在阅读过程中,要提出一些问题让幼儿动脑筋思考

促使幼儿对书中的故事进行思考和提问,这会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书的内容和语言。如:在集体阅读《会动的房子》时,我及时向孩子提问,“小松鼠的房子为什么会动呢?这是什么原因呢?”指导幼儿边看边想,启发他们合理想象,从画面上的动物的神态、表情去了解其内心活动。如:阅读《大灰狼该不该救》时,我就对幼儿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认为大灰狼该不该救呢?为什么?”引导幼儿进行分析思考,点出故事的主要思想,使幼儿能围绕主题概括出图书的主要内容,使他们感到会看懂图书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当幼儿读完一本书时,应与幼儿交流读后感

一方面可以了解幼儿的阅读情况,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幼儿的思想感受,让孩子通过阅读得到情感的培养。如:在集体阅读《三只蝴蝶》时,幼儿体验到了朋友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快乐,有了要交朋友的愿望。于是阅读时我就让幼儿带着任务去看书,幼儿看完一个故事后请幼儿讲给小伙伴听。无论讲得是好是坏,我们都要鼓励幼儿,得到大家的赞许与肯定,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就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运用生活经验理解画面的信息,以此拓展幼儿的经验

如:在阅读《三只蝴蝶》时,幼儿在看到三只蝴蝶在风雨中,谁也不愿意离开谁时,我能及时运用幼儿生活经验让孩子讨论:“如果你是三只蝴蝶里的一只蝴蝶你会怎么做呢?”,让幼儿在阅读中联系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在阅读《动物尾巴的功能》时,幼儿发现小动物的尾巴有不同的作用,谁也不能缺少自己的尾巴。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不仅能从画面上理解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还会运用自己想到的方法去保护小动物。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注重阅读的分享过程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活动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在认识书时我以充满童趣的话语告诉幼儿书的封面是宫殿大门,封底是宫殿的后门,每一页是宫殿里的房间,里面装着许多故事和字宝宝,既生动又有趣;给每个幼儿的右手食指贴上小红点表示火车头,用开小火车的游戏练习阅读划指法,幼儿很喜欢;学动词时看字做相应动作,看到动物字词时则模仿动物形态表演。活动后,我又提供一些简单的道具,开始了表演游戏,当孩子们戴上头饰,拿上道具表演故事时,台上台下相互呼应,时而全神贯注,时而手舞足蹈,乐不可支,幼儿对这些游戏的浓厚兴趣,不知不觉中也有效地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

指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家庭,是人一生教育的起点;父母,是孩子一生教育的第一位老师;早期阅读教育兴趣的培养也需要家庭环境中进行。为了更好地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家长应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分层次地选择一些多元化的阅读材料讲给幼儿听,这样不仅密切了亲子关系,培养了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培养了孩子的阅读兴趣。第二,孩子故事听得多了,看得多了,慢慢地就有了自编故事的欲望。这时家长应耐心地听孩子讲述他的小故事,而且也别忘了对他进步的肯定;家长讲完一个故事后,也可同孩子交流一下读后感,家长要注意倾听,及时帮助孩子引导话题,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第三,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家长应以游戏方式、玩具性质引导幼儿自由地去阅读书籍,并适当地进行复述故事,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背景,展开丰富的想象,推测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等手段来帮助幼儿获得阅读的快乐,提高阅读兴趣。

篇7:幼儿看图讲述活动的教学策略

幼儿的语言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在与他人之间的语言交流过程中获得发展的。看图讲述活动的关键就在于为幼儿创设正式的口语表达情景,使幼儿有机会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对某一图片、实物或情景的认识和看法等,学习表达的方式和技能,从而培养幼儿的独立构思和表述一定内容的语言能力。从小班幼儿泛灵性和好模仿的特点出发,我们在看图讲述活动中常采用情境观察、游戏表演、排图讲述等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创设语言情境,运用问题设疑等方式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在模仿讲述的基础上鼓励幼儿自由想象.完整讲述图片内容看图讲述一般都以图片为凭借物,决定了幼儿讲述的内容范围和指向。相对正式的语言情境,要求幼儿使用较为规范的语言来表达个人对图片的观察和理解。而小班的孩子,语言经验相对贫乏,讲述往往比较简单,更多的是模仿他人的讲述。为了调动小班幼儿参与讲述的积极性,我们采用了情境教学的方式,从观察图片画面入手,引导幼儿想想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让幼儿在一定的情境中想象故事发生的情节以及角色间的对话。如讲述《乐于助人的小象》前,我们先让幼儿观察公园的图片,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在公园里玩的经验,说说在山坡上走路的感觉,在公园里看到的一些成人活动。让孩子们讲述这些亲身经历,一方面创设了身临其境似的故事情境,调动起了孩子们讲述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帮助孩子们整理了原有的语言经验,为下面的讲述活动做好铺垫。然后,我们出示“山羊公公背着米吃力地爬坡”和“小狗不小心把水桶掉进河里”的图片,请幼儿观察画面讲述公园里发生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重点引导幼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处在情景中的山羊与小狗的状态和动作。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讲述其中的一个画面,也可以同时讲述两个画面,能力弱的孩子可以模仿能力强的孩子讲述。为了满足每一个孩子的讲述需要,我们还采用好朋友结伴讲述、小组交流等方式,鼓励幼儿猜想谁会来帮助它们,怎样帮助它们。最后,我们出示小象分别帮助它们的两幅图片,引导小朋友完整讲述故事.看图讲述的指导要点,一是要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画面,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说清楚画面所展示的故事情境.二是要用比较恰当的语言讲述图片中的主要人物、事件;三是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人物的状态和动作即细节的描述。在小班的看图讲述活动中,指导孩子完整表达语句非常重要,这需要教师适时的帮助和引导。

二、巧用游戏策略,运用情境表演等方式拓展幼儿的讲述空间,在角色体验的基础上鼓励幼儿扩展讲述,提升讲述经验.幼儿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游戏正是孩子语言表达最好的活动载体。在孩子初步了解熟悉了看图讲述内容的基础上,我们提供相关道具,引导幼儿开展情境表演,在情境表演中模仿角色对话,体验角色情感,提升讲述经验。

还以《乐于助人的小象》为例,在请幼儿说出“小象看到山羊公公背着米袋子很吃力地走着,小象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时,老师扮演山羊公公背着米袋子一边擦汗一边吃力地走着,请幼儿扮演小象,表达对山羊公公的关心和帮助,如有的说“山羊公公,你累得满头大汗了,我帮你把米袋子送回家吧”,有的说“山羊公公,我力气大,我用长鼻子帮你把米袋子驮回家吧”……这种赋予孩子一定角色身份的对话,使孩子用自然的语言真切地表达出角色的情感,语言讲述也比较到位,每个孩子都能用不同的语言和恰当的语气表达出对山羊公公的关心和帮助。在教师和个别幼儿示范表演之后,我们请小朋友自由结伴扮演山羊公公和小象,使每个孩子都有表演讲述的机会,个性化地表现故事的内容和情节。

小班孩子的情境表演相对简单,主要就是表现故事角色的对话和动作。适当的头饰和道具能够有效地帮助孩子进入角色,使孩子大胆投入地表演,提升了孩子的讲述经验。三·灵活使用图片,运用排图、拼图等方式拓展幼儿的想象空间,在积累讲述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讲述,丰富幼儿的语言经验.在以往的看图讲述活动中,尤其是小班的讲述活动,教师完整示范讲述图片内容,始终被认为是一个很重要、不可忽视的环节。这种示范讲述确实帮助幼儿整理、丰富了语言表达的内容,使幼儿能围绕故事情节这根主线有序地讲述,但是,这种示范讲述也存在弊端,即造成幼儿讲述内容雷同现象。我们在组织看图讲述的过程中,灵活使用图片,引导幼儿采用不同的排图顺序讲述不同情节的故事。仍以看图讲述《乐于助人的小象》为例。我们设计了“小狗和小象在公园玩”“山羊公公背米”“小象帮助山羊公公”“小狗浇花”“小象帮助小狗取水桶”五幅图。孩子们可以按照“山羊公公背米”——“小象帮助山羊公公”——“小狗浇花”——“小象帮助小狗取水桶”——“小狗和小象在公园玩”的顺序讲述,也可以按照“小狗和小象在公园玩”——“山羊公公背米”——“小象帮助山羊公公”——“小狗浇花”——“小象帮助小狗取水桶”的顺序讲述,还可以按照“小狗浇花”——“小象帮助小狗取水桶”——“小狗和小象在公园玩”——“山羊公公背米”——“小象帮助山羊公公”的顺序讲述……同样的故事图片,不同的讲述顺序,不同的情节内容,孩子们在排图讲述的过程中充分体验了创新讲述故事的乐趣。而老师的加入和指导,更帮助了孩子不断地扩展讲述内容,丰富了语言经验。如讲述“小狗和小象在公园玩”时,不同的图片顺序就有不同的讲述方式。在故事开头,可以这样讲述:公园里到处开满了鲜花,小狗摘了一束鲜花送给小象。小象说:“不行,花儿摘下来,别人就看不见了。我们来给花浇浇水吧。”在故事中间和结尾,可以这样讲述:小狗为了感谢小象的帮助,摘了一束鲜花送给小象。看图讲述的组织形式有独特的结构,一般都从观察理解讲述内容出发,在运用已有经验讲述的基础上,引进新的讲述经验,并巩固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篇8:幼儿园活动室布局图

【关键词】绘本 幼儿 看图讲述

《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在语言部分开宗明义地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而看图讲述是一个很好地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手段之一,能够促进幼儿观察力的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幼儿思维力与想象力的延伸,幼儿良好品行与情感的表现等。可以说看图讲述对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起到综合训练的作用,因此,看图讲述是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理解图片表达的意思,在图片所隐含的线索中将图片完整连贯讲述的一种语言活动,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一种常用教学内容。

看图讲述,重点就在图,老师们常常为没有高质量的图片供孩子讲述而苦恼。要么精美但内涵不足,要么画面塑造,完全自制又实在没有那么多精力。笔者在近几年的工作中发现绘本画面精美,富有内涵,画面精美,风格各异。但是绘本总体篇幅很长,作为讲述活动的素材是否合适?结合不同年龄的孩子,在活动组织上又有什么差异?笔者在多年实际工作中,总结了以下经验。

一、 图片内容及篇幅应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一)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选取图片

看图讲述活动所选图片需与幼儿年龄特点和心智发展水平相一致,从幼儿具体需要与生活经验出发,选择的图片内容要有利于幼儿的接受和发展,避免内容过浅或过难。

小班年龄段幼儿集中注意时间很短,有时课上到一半孩子们便不认真听讲了。于是我在观察中发现色彩鲜艳的物品往往能延长孩子们的注意时间,所以在选择图片时,我以形象生动、色彩丰富的图片为主,内容贴近幼儿生活,以单幅或简单重复的多幅为主。例如看图讲述《大家来煮汤》来源于绘本《好喝的汤》,教师选取了简单重复的画面,以累加的形式出现故事角色。图片所呈现的动物形象比较可爱,而有关食物的故事又是小班幼儿最感兴趣的,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

中班幼儿能看懂图片的大致内容,能根据连续画面提供的信息说出故事情节,他们掌握的词汇量迅速增加。因而我们在角色的选择上要以具体形象、丰富生动、情节变化强的图片为主,数量上不宜超过6幅。例如看图讲述《狼大叔的红焖鸡》,我们选自于非常奇怪的一本绘本,狼是凶猛没有可爱之处的坏形象,在这本书里,狼却奇怪变成了超乎我们想象的可爱形象,虽然是作者有意为之,但还是让我们耳目一新。故事中出现的词汇“蹑手蹑脚”“肥肥又胖胖”“痛痛快快”等可以让幼儿在原有讲述的基础上丰富讲述内容,让幼儿的词汇得到增加,提升讲述水平。

对于大班幼儿,图片所表现的故事情节应该更具变化,趣味性要更浓厚,情感上让幼儿有更多体会,图片不宜超过8幅。例如大班看图讲述《山猫和田鼠》,选自于绘本《山猫怎么办》。山猫这一角色非常滑稽,它夸张的表情尤其吸引幼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让孩子们感受到其中的幽默。而且幼儿可以根据画面线索联想角色的心理变化、动作、对话等,为幼儿提供充分想象的空间。从孩子们的表述中我们发现他们能够运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如果……就……”等复杂的关联句式,完整、连贯地讲述图片内容,体现了幼儿较强的逻辑能力,使得图片之间的关联性更加流畅。

(二) 针对教育价值选取图片

合理的图片能够挖掘出一定的教育价值,帮助幼儿进行社会情感、知识技能、态度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教育,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例如小班看图讲述《你好》来源于小熊宝宝绘本系列,它让幼儿在感受小动物温馨可爱的同时,愿意用语言和肢体动作和同伴朋友们打招呼,感受交往的快乐。中班看图讲述《猪先生去野餐》的图片来自日本美籍图画书画家庆子·凯萨兹同名绘本,这本书比较幽默生动,情节引人入胜,内容积极健康,传递了一种乐观向上的、美好的情感,对幼儿健康个性的塑造非常有益。而大班看图讲述《鸭子骑车记》,书中讲述的是一只勇敢的、敢想敢做的鸭子从不敢骑车到熟练骑车这一经历,让孩子们相信自己只要有梦想,勇敢的坚持,保持自信乐观的态度,别说是那台巨大的拖拉机,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二、 图片呈现应有利于幼儿理解

巧妙地呈现图片对幼儿的讲述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在图片的呈现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图片内容进行合理设计,要考虑到图片出示的时间是否恰当,图片的前后顺序是否适宜以及图片出示的数量上都要进行细心琢磨,以便更好地帮助幼儿提升观察水平和讲述能力。

(一) 整体出示

在一些画面单一、情节较为简单的讲述活动中,教师可一次性将所有图片全部出示在幼儿面前,让孩子们整体观察,了解图片表达的内容,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讲述障碍,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能够把握幼儿现有的观察能力,为后续的细致观察做好准备。

(二) 局部放大

一些比较重要的图片,因原图较小,不便幼儿观察与讲述,教师可将图画进行放大处理,让幼儿细致观察,充分把握故事情节中发展的重要变化。例如选自绘本《蚂蚁和西瓜》的图片中蚂蚁如何合作搬动西瓜是活动观察和讲述的重点,可在画面中,同西瓜相比蚂蚁体积太小,不便于幼儿观察,因此教师将这部分图片中的蚂蚁进行了放大处理,让幼儿更加细致地观察到蚂蚁的动作、神态,也提示幼儿这幅图的重要性。

(三) 合并画面

一些有相近情节的画面,如果单独排版,会让幼儿感到视觉疲劳,但是如果有所删减,则会影响故事结构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将这部分画面进行合并处理,让幼儿通过自主观察,把握故事的连续发展。例如看图讲述《像狼一样嚎叫》中将莫卡逃离小主人后做的几件事合并在一幅图上,让幼儿对比观察,连贯讲述。

三、 提问设计应有利于激发幼儿表达和讨论的兴趣

(一) 提问应有趣味性

任何活动都应以兴趣为前提,激发幼儿的学习欲,这也是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主动性的动力。教师只有抓住了幼儿对活动参与的兴趣点,才能激发幼儿积极参与,在活动中与教师有效互动,达成活动目标。记得在组织幼儿进行看图讲述《大家来煮汤》活动之前,教师抓住幼儿对美食的兴趣,结合图片中不同动物的特点用“呼噜呼噜”“哧溜哧溜”“吧嗒吧嗒”等象声词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对画面中的情节产生兴趣,愿意用简短的句式讲述图片内容。活动中教师以“我们一起来做一锅好喝的汤吧!”添加互动情节,让幼儿亲自动手添加食物做好喝的汤,幼儿在切身感受故事情节的过程中练习讲述,寓教于乐中将故事内容复述出来。

(二) 提问应有启发性

这一类问题本身的答案没有一定的标准,只是为了让幼儿能够拓展思维,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幼儿能够敢于表达发现,对自己的回答充满自信。例如在看图讲述《小老鼠分果果》的教学中,教师提了这么一个问题:“你能帮助小老鼠想个办法,让它把果果运回去吗?”幼儿通过自己的大胆猜想,给出了不同的方法。有的说用小车运回去,有的说请小伙伴帮忙一起滚回去,还有的说可以用根绳子拉回去等,大家各抒己见,想出了不同的方法帮助小老鼠。幼儿的思维得到不断启发,能更加激励幼儿大胆讲述,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

(三) 提问应有多样性

问题的抛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既能让幼儿围绕问题寻找答案,也可以让幼儿在不同形式的问题中感受到活动的多变有趣。例如教师在涉及关于《獾的美餐》的讲述中,将獾遇到三种不同的动物后产生的美食联想进行提问:第一种方式以教师主动询问“獾遇到了鼹鼠后,它是怎么想的”;第二种方式以幼儿小组讨论“你们一起想想獾碰上了老鼠后发生了什么事”;第三种方式则完全让幼儿自由讲述“獾有没有成功地把小兔子吃掉,为什么”。当然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但是对于活动中随时出现的不同情况,教师要适时做出调整,根据每个孩子的语言发展情况,将问题的难易程度进行调整,以达到适应每个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

(四) 提问应有开放性

开放性问题的提出可以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故事的发展,一般会以两种结果让幼儿进行推测讲述内容。例如在看图讲述《1只小猪和100只狼》的活动中,说的是1只猪被100只狼围攻的故事,最后小猪想了个办法逃脱狼口,教师抛出问题:“狼有没有吃掉小猪,为什么”。有的幼儿说吃掉了,因为有100只狼小猪是无法逃掉的。有的幼儿说没有吃掉小猪,小猪想了办法摆脱了狼的围攻。这两个答案都有各自的道理,故事情节中两个角色的不同看法可以引申出故事不同的结局。教师并没有局限于故事原来的结尾,而是让幼儿自由发散,顺着自己的想法完成故事结尾的讲述,充分认可了幼儿的自主阅读讲述的能力,大大提升了幼儿想象力。

四、 评价过程应有更大的教育价值

活动评价是帮助幼儿提升讲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评价中幼儿可以了解自己讲述中的利弊,根据教师或者同伴给出的合理建议丰富自己的讲述内容,使得自己的表达更加生动。在评价形式上教师不能局限于主动评价,而应让幼儿自评或者同伴参与评价的方式进行,培养幼儿耐心倾听、相互学习的习惯。当然幼儿的自评和他评有时也只是简单的判断性评价,例如幼儿时常给出的评价语言是“他说得很好!”“我觉得这句话很好听!”过于笼统的评价没能真正体现评价的价值,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如“你觉得这句话好在哪里?”“他说的这个句子里用了什么词语?”“你能把他说得好听的地方念一念吗?”“还有什么地方可以说得更生动些?”让幼儿能够更加具体的感受语句的优美所在,[KG*4]体会其中值得自己学习与改进的地方,[KG*2]也让幼儿学[LL]会了评价的方法,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词汇量,提升表达能力。

看图讲述活动除集体教学活动之外,还有很多培养途径。例如在班级墙面布置一块讲述板,上面适时地粘贴不同的画面,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能够自主观察,与同伴自由讲述,增进同伴间的交流。在家园宣传栏上给家长介绍一些引导幼儿看图讲述的技巧,提升家长指导幼儿看图讲述的能力,也进一步增加了亲子间的情感。有时候结合节日选取一些图片,能够融合节日气息,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大胆表现、表达。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幼儿渐渐学会了细致观察、生动讲述,思维力得到拓展,讲述水平得到提高。我相信只要用心,就一定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 周兢.学前儿童原因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 唐实平.幼儿园看图讲述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4).

[4] 叶钟.在看图讲述中提高幼儿自主阅读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J].幼儿教育研究,2015(4).

篇9:幼儿园活动室布局图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有趣的墨迹图

活动目标

1、自制墨迹图进行创造性想像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

2、利用辅助物在墨迹上进行拼砌,发展编讲能力。

3、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教师曾示范制作墨迹图,以引起幼儿操作和想像的兴趣。

2、白纸、颜色水、辅助物、铺垫的桌布。

活动过程

1、自制墨迹图,引起幼儿兴趣。

(1)回忆墨迹图制作的方法。

(2)提出制作墨迹图应注意的事项。

(3)幼儿自制墨迹图,教师巡回指导。

2、根据墨迹图上的墨迹进行想像。

(1)启发幼儿看一看,说一说自己的墨迹图像什么,并说出想像依据。

(2)转动墨迹图,变换角度看看它还像什么?鼓励幼儿尽量想得和别人不一样。

(3)教师小结:从不同角度看墨迹图,它所表现的内容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3、利用辅助物丰富墨迹图后进行编讲。

(1)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像,利用辅助物在墨迹图拼砌,使画面更完整、更丰富,并提出讲述要求,如什么时候?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或在什么地方?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等。

(2)请幼儿根据丰富后的墨迹图进行编讲。

4、向同伴或老师讲述自己图画中的小故事。

活动延伸:(组合编故事)

将幼儿制作的墨迹图布置在语言区中,引导幼儿与同伴的墨迹图组合在一起,编出一个更好听的故事。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篇10:检察院内设机构职能及布局图建议

检察院内设机构职能及布局图

基层检察院的内设机构的存在问题有:基层检察院科室过多,官多兵少;重复审查,效率低下;职能交叉,力量内耗;分工过细、人浮其事;机构繁杂,缺乏统一;司法与行政主次不分,业务部门力量薄弱等严重问题。为此,依据司法机关的属性,制定检察院内设机构职能及布局图如下:

针对中国司法机关严重“地方化、行政化、大众化”的弊端,建议对基层检察院予以改造,实现3个基层检察院合并一个地区检察院,或一个中级检察院加上一个郊县检察院组建一个地区检察院,本文以三个县级基层检察院合并组建一个模范地区检察院为例,设置内设机构,配备相应人员,明确相应职能。该地区检察院管辖三个县的辖区(每个县人口为100万),每个县由地区检察院派驻:重案厅1个、公诉厅2个、公益厅1个。地区检察院共设置检察长1人,副检察长3人,主任检察官4人,检察官42人,执行处(特工)56人,辅助人员若干。具体布局如下:

地区检察院(检察长)

一、重案检察署(副检察长)

(一)重案一厅:(主任检察官1人、书记员1人)18人 1.重案一室:(检察官1人,书记员1人,侦查员6人)2.重案二室:(检察官1人,书记员1人,侦查员6人)

(二)重案二厅:(主任检察官1人、书记员1人)

3.重案三室:(检察官1人,书记员1人,侦查员6人)4.重案四室:(检察官1人,书记员1人,侦查员6人)

(三)重案三厅:(主任检察官1人、书记员1人)

5.重案五室:(检察官1人,书记员1人,侦查员6人)6.重案六室:(检察官1人,书记员1人,侦查员6人)

(四)执行处:(处长、政委)20人

1.情报组(6人); 2.特勤组(6人); 3.预审组(6人)

二、刑事公诉署(副检察长)

(一)公诉一厅:(主任检察官1人、书记员1人)10人 1.公诉一室:(检察官1人,书记员1人)2.公诉二室:(检察官1人,书记员1人)3.公诉三室:(检察官1人,书记员1人)4.公诉四室:(检察官1人,书记员1人)

(二)公诉二厅:(主任检察官1人、书记员1人)5.公诉五室:(检察官1人,书记员1人)6.公诉六室:(检察官1人,书记员1人)7.公诉七室:(检察官1人,书记员1人)8.公诉八室:(检察官1人,书记员1人)

(三)公诉三厅:(主任检察官1人、书记员1人)9.公诉九室:(检察官1人,书记员1人)10.公诉十室:(检察官1人,书记员1人)11.公诉十一室:(检察官1人,书记员1人)12.公诉十二室:(检察官1人,书记员1人)

(四)公诉四厅:(与上面公诉厅设置相同)

(五)公诉五厅:(与上面公诉厅设置相同)

(六)公诉六厅:(与上面公诉厅设置相同)

三、公益检察署(副检察长)

(一)公益一厅:(主任检察官1人、书记员1人)8人 1.公益一室:(检察官1人,书记员1人)2.公益二室:(检察官1人,书记员1人)3.公益三室:(检察官1人,书记员1人)

(二)公益二厅:(主任检察官1人、书记员1人)4.公益四室:(检察官1人,书记员1人)5.公益五室:(检察官1人,书记员1人)6.公益六室:(检察官1人,书记员1人)

(三)公益三厅:(主任检察官1人、书记员1人)7.公益七室:(检察官1人,书记员1人)8.公益八室:(检察官1人,书记员1人)9.公益九室:(检察官1人,书记员1人)

四、案件监管厅:(主任检察官1人、检察官3人、书记员2人)

负责:案件质量检查和考评;处理各项法律上(如:公安对不捕提请复议的;被害人对不诉提请复议的;请求抗诉的)的复议和复核工作,负责处理对采取逮捕、羁押、监居、扣押物品、冻结存款等有异义的投诉。

以下为检察院内设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

五、检务处:人事科、检纪科、监所科。负责:检察院职能。检察官及其他人员的人事、培训、违纪监督工作;及监所监督。

六、检察技术中心:物证组、鉴定组、法医组,录音录像组。

七、办公室:秘书科、后勤科、车队、财务科、法警队、书记员办公室

一、层级设置:

设立“中央检察院----专区检察院-----地区检察院”三个层级。以各省为单位设立专区检察院;以2--3个县、地级市加上郊县设立地区检察院。上图案例即是以3个县级检察院基础上设立的模范地区检察院。

检察院内设机构采取:“院---署---厅---室 ”制,各级检察院都相同。

二、部门职责:

重案检察署:负责侦查:1.贪污贿赂及渎职侵权案件;2.不宜由普通警察部门侦查的重大案件。(不宜由警察部门侦查的案件有:涉及党政官员和人大代表犯罪的案件,涉及司法人员犯罪的案件,涉及地方保护主义的案件如:伪劣商品、逃税、侵犯知识产权等警察部门难以公正执法的案件;)3.其他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检察院认为需要自行侦查的案件。负责该类案件的立案、侦查、逮捕、起诉一体化,形成打击犯罪的合力。该署由副检察长领导,各厅设立主任检察官1名,各厅配备2个检察室,每个检察室由1名检察官领导。在检察室配备书记员1名,侦查员6名。小案件由检察室单独承办;重大案件由检察厅承办。因地区检察院管辖3个县,故在每个县设立一个重案检察厅。执行处是特警编制,设立:情报、特勤、预审、以及向各检察室派驻侦查员,负责为重案侦查提供技术支持和强制力保障。刑事公诉署:负责公安等普通警察部门办理刑事案件的批准逮捕、提请延长侦查羁押期限和移送起诉或不起诉的案件,审查决定是否逮捕、延长、提起公诉或不诉,并出席法庭支持公诉;对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而不立案的及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实行监督,对确有错误的刑事判决、裁定提出抗诉、追捕、追诉等工作。在每个县设立2个公诉厅,公诉厅配备主任检察官1名,检察官4名。

公益检察署:负责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政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或者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依法提出抗诉;对侵害公益的案件以国家代表人的身份提出诉讼;或以检察意见、纠正违法通知、民事抗诉程序中的当事人和解等方式实施民事行政监督。特别是把工作重点放在:公益诉讼和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上。1个县设立1个公益检察厅。

三、权力划分: 检察官有权决定:立案和传唤; 采取强制措施(逮捕、取保、监居)由检察官提议,主任检察官批准; 侦查终结(起诉、不起诉、撤案)由检察官提议,主任检察官初核,检察长决定

四、检察官会议:

检察官会议: 由检察长1人、副检察长3人、主任检察官3人,检察官5---7人共同组成。

参加检察官会议的5---7名检察官,从全院检察官名单中随机抽取5--7名,抽取的普通检察官担任检察官会议成员的任期1年。职责:讨论本院承办的重大案件,讨论检察官对检察长决定提起书面异议的事项,讨论后表决的决议对全院具有约束力。

一、为何要叫重案检察厅,而不叫职务犯罪侦查局? 答:重案检察厅的管辖范围有三块:1.是贪污和渎职,2.是党政要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人的犯罪案件,3.是不宜由警察部门侦查的案件。他的管辖范围超过了职务犯罪侦查的限制,因此,称之为重案检察厅。

重案检察厅实施的是侦、捕、诉一体化,通过侦控一体化,形成打击合力,才能有效打击贿赂等经济犯罪,打击贪官和奸商等强势集团,适应即将修改的刑诉法要求证人出庭作证的需要,在重案检察厅,检察官既是侦查员也是公诉人,可以充分熟悉案情,避免传统公诉模式,公诉人的信息之来源于书面笔录的弊端,全面掌握案情可以更好地应对证人或疑犯在法庭上的翻供或伪证。

二、为何要扩大检察机关的自侦范围? 答:传统的贪污贿赂和渎职案件由检察机关侦查,但将检察机关的侦查权限制在狭窄的领域弊端非常明显。(1)大量的贿赂案件与非国家工作人员的贿赂和公司企业职务侵占案件密切相关,缺少查处这些犯罪的权力,导致难以发现受贿罪的线索。一些渎职案件,也往往以其他犯罪为前提条件,比如追究环保局的渎职罪,往往要先行查处相关企业的污染环境罪,才能证明环保局渎职案,查处工商局渎职,往往要先行查处伪劣商品案,才能证明工商局有渎职行为,等等,扩大案件侦查范围有利于更好地打击贪腐和渎职。(2)一些案件警察部门难以公正查处,比如市长涉嫌交通肇事罪的,处于市长领导之下的警察很难公正执法,毕竟儿子查老子不符合常理,与此类相同的还有其他党政要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司法人员等,这些特殊人员之犯罪,往往普通警察部门碍于上下级隶属关系影响,难以公正执法,如此,由超脱行政系统的检察院查办则是上策。(3)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检察院认为需要自行查办的,如,在招商引资成为硬任务的前提下,对企业排污、造假、偷税等行为,地方地府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往往限制警察办案,有些地方甚至规定警察非经许可不得前往某些大企业查办,而这些企业之行为往往严重危害公共健康和安全,如三鹿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某些地区假货泛滥等等,对这些案件具有独立于政府的检察院完全可以成功查办,从而可以尽可能少的减少犯罪对社会的危害,赋予检察院对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的侦查权则是顺理成章的事。扩大检察院自侦范围,可以健全刑事诉讼法关于检察机关立案管辖权的规定,检察院不仅可以就渎职等国家工作人员的犯罪进行立案侦查,对于其他犯罪,如果检察院指令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的,检察院可以自行立案侦查;对于一些重大、疑难的案件,如果检察院认为由自己立案更为合适的,也可以由自己直接立案侦查。这样就可以防止出现公安机关对一些案件拒不立案侦查,而检察院却束手无策的情况。再者,通过扩大检察院自侦权,可以有效弥补贫困地区警力的不足,和办案能力上的缺陷。

三、为何要实现重案检察厅的侦捕诉一体化,和公诉厅的捕诉一体化?

答:在犯罪手段日新月异的时代,出现了高智商犯罪、有组织犯罪和利用职权实施犯罪等新的犯罪形态。这些新型犯罪往往不会留下物证,而极大依赖于口供。而要获得口供离不开及时采取强制措施和审讯。事实上检察院主要部门。为此,只有实行重案厅侦捕诉一体化和检察官与侦查员的紧密配合,才能形成侦检合力-----准确及时采取强制措施和充分全面掌握全部案情,从而能够有效查明事实,在法庭上胸有成竹应对疑犯翻供和揭露为证,从而有力打击新型犯罪,在缺少物证的情况下,凭借言辞证据也能将罪犯绳之以法。

侦查监督科是负责对公安机关等侦查部门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审查决定是否逮捕;公诉科是负责对公安机关等侦查部门移送起诉或不起诉的案件,审查决定是否提起公诉或不诉,出席法庭支持公诉。在检察实践中就势必出现重复阅卷、讯问、熟悉案情,分别装订卷宗(副卷),多数同一案件就是两个部门在分别重复办理,办案效率极其低下,浪费人力物力等现象,使人员紧张的矛盾更加突出。捕者不诉,导致对后续工作难以掌控,一旦出现被判无罪可能出现相互责怪的现象;公诉科失去批捕权,导致不能对公安部门有效制约,现实中导致公诉对捕后的审查期间退查泛滥,有时高达百分之八十以上,原因就是因为对捕时证据上侦监的要求与公诉人不一致所造成的,捕诉分开只是掣肘而不是制衡也,因为检察权同属于检察长的领导,这种内部部门的分开是毫无意义的,真正有效的是修改刑诉法时,确立侦查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搞外部权力制衡,也劝劝检察院放弃纯粹相互掣肘的捕诉分开制度,进一步削弱了以公诉为核心的检察权。

四、为何要以“检察官会议”取代“检委会”? 答:现行检委会是由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委会委员等固定人员组成。其缺点有:1是把大量的普通检察官排除在会议成员之外,违反检察官平等原则,走的依然是行政化的按照行政级别召开中层干部会议的路子,不能体现司法属性,而司法属性要求司法官员的平等第一。2.检委会是个具有固定成员的组织,该组织成员日常工作中都属于检察长下级,因而该形式极异被检察长操控,从而失去会议决策制的意义。

所以,采取检察官会议制度,从普通检察官中随机抽取5-7名检察官参加会议,任期1年,可以有效实现检察官之间的平等,同时因随机抽取制度,具有随机性,使得检察官会议成员不确定性,使得检察长难以一手操控该会议,使得检察官会议更能有效公正地解决法律争议的问题,而不是行政模式下的一言堂。

五、为何要设置“执行处”? 答:“执行处”这一词汇来自香港廉政公署,廉政公署90%的人力集中在执行处,从事案件查办工作。这一高效率的机构已经成为高效反腐的代名词。在重案侦查署下设立执行处,不仅是占执行处这一好名称,更主要的是弥补中国检察机关自侦案件办案过程中的致命缺陷-------缺少科技含量。

执行处设立的组成人员应当是:特工。包括情报组6人,分为2个小组,每小组3人,专门从事犯罪情报的收集、执行跟踪、监听、卧底、监管线人等秘密侦查活动;特勤组6人,主要是抓捕逃犯和极其危险的疑犯,协助执行搜查,排除妨碍等强制活动,配备狙击枪、破门器等特种武器;预审组:集中检察机关的审讯精英,具备犯罪学、心理学、侦查学、审讯学等知识结构,用以支持重案厅所承办案件中极难的审讯工作,全面提升检察机关的审讯水平,检察机关主办得贿赂案件极大依赖口供,建立一支专攻审讯的队伍是高瞻远瞩之举也。当然,重案检察室的侦查员作为执行处的派驻人员,.归执行处统一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执行处与法警队有何区别,从以上执行处的工作目标既可以看出,执行处非现行检察机关的法警所能担负,警察机关的法警来源于工人招干和专业军人,在检察院法警实际从事的是驾驶员或保安员或者电脑游戏员等工作,因此执行处的特工绝非原法警所能担任的。因而法警队划归办公室做原来的事务,而执行处是一个新设机构,必须从社会从新高标准招募精英加盟。

六、为何要设立案件监管厅?

答:1.是提高案件质量。案件监管厅将案件评查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为此专门安排经验丰富、精通业务的检察官从事评查工作,在月底、季度末进行逐案评查,还对部分案件全程跟踪评查,并按时发布案件检查通报,使得案件质量有统一标准。

2.维持检察官岗位不空缺。检察官专业化程度较高,非普通人立马能代替,但是检察官总有生病、培训、结婚等请假事项和因为违纪或犯罪而被停职或罢免的,但检察工作不能因此受到影响,因而案管厅检察官可以作为蓄水池作用,用来临时替补不能正常工作的检察官工作,保证检察事业的稳步进行。3.实现权力制衡的作用,通过案件检查可以不断提高起诉水平,及时发现漏捕漏诉的对象,检查扣押款物有无及时处理,有无罪名认定错误,及时对公安部门不服不捕、不诉检察决定时予以复议,决定是否抗诉,及时复议当事人或被害人对不诉的异议等工作,可以有效制约案件的承办部门依法办案,不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实现检察院内部权力的有效合理的制衡。

七、为何要叫“公益检察署”而不叫“民事行政检察署”?

答:“民事行政检察科”的主要业务是提请对民事和行政判决的生效判决的抗诉,以便再审。理论上很好听,不过其主要弊端至少有:1.抗诉破坏了判决的既判力,如果“民行科”业务发达,则意味着多数生效判决处于效力不确定状态,而诉讼的终结目的就是定纷止争,过多的抗诉与诉讼目的背道而驰。2.民行判决,完全有当事人可以自行上诉,在实际中当事人也不会放弃正常上诉途径,而找检察院在判决生效后抗诉的,检察院作为第三者扮演着可有可无的角色,现实中“民行科”业务在日益萎缩就是明证。由此,可见“民行”的抗诉业务是个夕阳产业,是个凋敝的业务,而出路在何方,在于广阔的公益诉讼,因为检察官本身就是经国家授权代表公共利益而担当诉讼的,公益诉讼范围包括:提起环境污染之诉、提起国有资产流失之诉、提起食品安全之诉、提起为弱势群体维护权利之诉、提起针对政府的不作为或乱作为的违法之诉、提起红头文件滥发且违法的清理之诉 等等,这才是“民行”的主流业务,才是检察院取得民心,扩大影响,树立形象的正道,也才是司法机关应当去担当的主题。

充分利用检察院可以立案(法院对多数案件不予立案)的特权,将一些被限制在法庭之外的法律纠纷,引入法庭,通过诉讼解决争议,才是维稳和护法的明智之举。

上一篇:感恩节作文书信格式下一篇:遗梦小城之剑川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