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爱慕男子语录

2024-05-07

女子爱慕男子语录(通用4篇)

篇1:女子爱慕男子语录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唐 李商隐 无题

追忆

人海茫茫恨悠悠,相思泪珠似水流。

天涯寻觅难聚首,缘来缘去空等候。

泪涟涟兮心悲愁,凄凄切切念不休。

爱悠悠亦恨悠悠,爱恨交织泪痕留。

情缘未了心依旧,刻苦铭心爱永久。

篇2:女子爱慕男子语录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北宋 柳永 蝶恋花

凤求凰·琴歌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日见许兮,慰我徬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篇3:女子爱慕男子语录

关键词:中国女篮,男子化,特点

1 前言

中国、韩国、日本无疑是亚洲女篮三巨头,然而与欧美国家相比仍有着不小的差距。差距在哪里?现代篮球运动“更高、更快、更强”的发展趋势已被大众普遍认可,在这样一种趋势下,欧美国家的女子篮球运动大力发展“男子化”。尤其是在NBA的耳濡目染下,男子化的思想作风,男子化的技术特点,男子化的临场心理更是贯穿比赛始终。通过对中国队的比赛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目前中国队新老队员的配合不默契,失误多,篮板球失利,体能跟不上。因此如何推进女篮“男子化”的进程也是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女子篮球运动“男子化”特点为主要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阅读、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2.2.2 观察法

观看16届女篮世锦赛、16届亚运女篮比赛录像,观察比赛中女子篮球“男子化”的技战术特征。

2.2.3 问卷调查法

制定相关的调查问卷,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江苏省南京等地的高校高水平女子篮球队员,苏州、无锡地区的少体校篮球队员、教练员,苏州大学、上海体院篮球专修班部分学生发放问卷。总计发放问卷90份,回收试卷86份,回收率95.5%,有效试卷82份,有效率为91.1%。

2.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对调查所得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和分析

3.1 女子篮球运动“男子化”的表现

关于女子篮球运动“男子化”的具体表现,蔡卫清[1]总结了如下几个方面:(1)篮球技术全面,技能运用自如;(2)投篮方式多样化,技艺水平高;(3)拼抢篮板球积极,防守凶狠强悍;(4)攻防转换速度快,开始注重身体对抗;(5)斗志昂扬,作风顽强,敢拼敢抢。[1]

3.2 女子篮球运动“男子化”的特点

3.2.1 女篮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男子化”特点

世界女篮运动员体格的增强,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是促进女篮技术动作和风格“男子化”的基础[3]。能够媲美男子的快速奔跑能力、出色的灵敏素质及身体协调性,惊人的爆发力及弹跳等,这些“硬件”能够促使女子篮球运动员敢于尝试男子的技术动作和战术配合[3]。

3.2.2 女篮运动技战术的“男子化”特点

中国女篮或许没有美国、巴西、俄罗斯女篮那样得天独厚的身体条件,但是后天磨练全面精湛的技术,制定合理有效的战术,通过这些“软件”的配合,总有办法缩小、弥补差距。技战术的“男子化”特点有以下几点:

3.2.2.1 控球技术

随着比赛节奏的加快以及篮球场上越发激烈的争夺,球赛中对球的控制、调动就显得尤为重要。技术的全面发展,技术的精细化都有助于更好地发扬女子篮球灵活多变的特点,而男篮队员的动作幅度比较大,更有利于摆脱防守,这点值得女篮借鉴。此外,掌握、运用各种组合技术,能使攻击更为有效,从而提高个人突破的能力。

3.2.2.2 投篮方式的多样化

无论制定什么样的战术,归根结底就是要让球出手中篮。投篮作为最有效的得分手段应该要全面、多样化。如今,女篮投篮技术已经改革,过去的“三八式”投篮已被单手肩上投篮取代。单手投篮更有利于打“空间差”、“时间差”,而单手投篮对于力量的要求也较双手要高,尤其是现在外围远投的距离在拉长,我们甚至可以看见女篮在三分线外跳投,这也是现代女篮运动向“男子化”过渡的结果。

3.2.2.3 争抢篮板球

篮板球在比赛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掌握好篮板球是赢得比赛的关键之一。但是篮板球几乎成为中国女篮的顽症,其一是缺乏本能反应,整体篮板球意识薄弱,没有强烈积极的争抢欲望。这一点恐怕要向以“敢打敢拼,永不言弃”著称的韩国女篮学习;其二是没有凶悍的挤位、卡位,冲抢、挡抢篮板球跳不起来,这与启动速度慢、缺乏爆发力、身体对抗薄弱有关。

3.2.2.4 防守技战术

近来比赛中越来越多的是采用一对一的盯人防守,一是对体能的要求更高,二是讲究个人与整体的统一。首先要提高个人的盯防能力,其次在协防这一块要下苦功。美国队是最早研究攻击性防守的,在局部地区采用以多防少,对持球队员严密夹击,其他队员错位抢断。

3.2.2.5 进攻战术特点

美国女篮依靠身体素质的优势实行“抢投”战术,韩国女篮则是依靠内外线的掩护,寻找时间差、空间差远投、中投。世界各国的女篮队伍都有自己特定的战术风格。中国女篮采取“两大三小”的阵容,阵地进攻时,内线移动能力更强、活动范围更大,通过积极地策应、掩护与外线配合,创造传切、突破的机会。内线多依靠陈楠,而外线依赖苗立杰,以陈、苗两人为核心,基本战术配合机动打法。场上不难看到苗立杰抢断快攻的身影,也不难看到她篮板球积极“一传”,从防守转变到进攻的一系列快速转换,这也契合了“男子化打法”的特点。

3.3 对女子篮球运动“男子化”发展趋势的思考

3.3.1 亚洲国家女子篮球运动“男子化”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通过第16届亚运会的情况来看,中、韩女篮表现比较突出,而日本女篮从战绩来看要稍逊一筹。韩国女篮作风顽强,敢打敢拼,防守凶悍,是一支特点鲜明的队伍。在中国对阵韩国的决赛中,中国队历尽艰辛,最终以70:64取胜。中国队的获胜主要是依靠对韩国队严密的防守,控制了对方的3分球,从而限制了她们的得分。通过录像观察也能发现男篮的技术动作也被渐渐运用到女篮比赛中。

通过图对82位市级女篮运动队队员、教练员,南京大学、南京航空大学校女篮队员,苏州大学、上海体院篮球专修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从“亚洲女篮‘男子化’发展情况”来看,认为中国女篮“男子化”发展情况较好的有49人,占59.8%;认为韩国女篮“男子化”发展情况较好的有24人,占29.3%;而认为日本女篮“男子化”发展情况较好的,仅有9人,占10.9%。从亚洲来看,女子篮球运动一直呈现中国、日本、韩国“三巨头”的局面。而近年来中国女篮亚锦赛表现突出,第23届亚锦赛一举夺冠,这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国女篮比赛中逐渐表现出的“男子化风格”有关。虽然对比欧美女篮还有很大差距,但是就亚洲而言,中国女篮是走在了前面,已具有向“男子化”过渡的意识,但是通过观看比赛能够发现这种发展比较缓慢且不深入,直到现在,提及“男子化技术风格”更多地是让人联想到苗立杰、陈楠等个别队员,而在其他队员,尤其是年轻队员身上所体现的还远远不够。

3.3.2 对我国基层女篮“男子化”实施情况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在82名受访人员里,有57.3%的人员表示日常训练中强调女篮的“男子化”发展,主要表现为思想建设;23.2%的人表示日常训练中有安排“男子化”的专门性练习,主要方式是与男篮进行教学比赛。由此看来,我国女篮“男子化”的发展力度不够大,不够全面,绝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以励志口号出现,方式也比较单一。

4 结论

1.女篮的“男子化特点”应该包括:全面的技术、多样化的进攻手段、快速攻防转换的能力、严密的防守能力、激烈的身体对抗,包括争抢篮板球的挤位、卡位等。而中国女篮存在篮板球薄弱、防守缺乏攻击性、个人技术单一等问题,在培养“女子篮球男子化打法”这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

2.现阶段欧美国家女子篮球运动在“男子化”的技战术应用方面已经比较完善,要追赶世界强队,中国女篮必须加快实现“男子化”的进程,重视女篮后备力量的选拔、培养。改善基层队伍对女子篮球“男子化”认识不足、贯彻不坚决的问题。

3.对比世界女篮强队,中国女篮先天条件的不足,身体素质处于劣势,这也是导致中国女篮“男子化”发展落后于欧美国家的原因之一。

5 建议

1. 在女篮“男子化”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女篮应该向欧美女篮学习,积极地向世界优秀男篮靠拢,借鉴其成功经验,选取适合我国女篮的训练手段和管理体系,做好基层后备力量的建设,从而实现我国女子篮球运动的“男子化”发展。

2.教练员应从日常训练中出发,有意识地向运动员灌输“男子化”的理念。培养“男子化”的技术动作、战术意识,并针对中国女篮防守移动慢、缺乏攻击性,篮板球拼抢意识薄弱的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案与阶段性的目标。

3.女子篮球的“男子化”不仅要注重专项练习,也要注重加强身体素质的专门性练习,特别是力量素质,从而改善女篮身体对抗的弱势。此外,在日常训练中应注意将专项练习与身体素质训练相结合,并定期进行体质测试。

参考文献

[1]蔡卫清.中国女子篮球技术男子化发展现状的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3):158-162.

[2]王长琦.女子篮球“男子化风格”以及影响女子篮球“男子化风格”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11.

[3]陈钧.从第29届北京奥运会看当今世界女篮发展趋势[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3):51-54.

[4]李辉.08年奥运会中国女篮制胜因素的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9,5.

篇4:草食男子与肉食女子

不少日本人是以“生活必需品”的理由购买汽车的,这些人通常都购买小型的混合动力车或者油耗低的“飞度”或“威姿”等小型车。今年上半年销量前4名都是这样的车。第1是“AQUA”,第2是“飞度”,第3是“PRIUS”,第4是“花冠”。不过,SUV和运动旅行车的销量较高也是上半年的特征。

1990年日本国内汽车销售量达到了778万台,是历史最高记录,此后一直没被打破。1989年到1991年这3年被称为“日本汽车黄金时代”。由国内景气环境推动,企业允许汽车设计者自由想象和积极加入新技术。当时在第一线进行开发的设计者说:“和现在的开发环境完全不一样”。在那个年代,即使是作为生活必需品的汽车,也会拥有很高的基本性能。

这个开发态势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同,消费者舍得为性能和机能买单。1987年前,日本市场基本被轿车统治,此后SUV和皮卡开始热卖。1990年卖出的778万台车中,包含了很多SUV、运动汽车、和真正的4轮驱动汽车。

1990年前这种市场模式,今年好像又有了点这种感觉。铃木汽车的“HUSTLER”,是世界上最小的CROSSOVER车型。大发的“COPEN”是世界上最小的两人乘坐敞篷车。多款有特点的车型互相进行竞争的情况这几年都没有见过了,简直就是90年代日本市场情况的再现。

然而汽车业界相关人员却认为不能太乐观。他们的理由是,购买这些有特点车型顾客的年龄层偏高。购买“HUSTLER”和“COPEN”的人不像铃木汽车和大发汽车期待的那样年轻,大多数在40-50岁。

从10年前开始,日本就出现了“年轻男性远离汽车”的情况。“最想要的东西”不是汽车,相反汽车被认为是“对环境有害”、“造成交通事故的源头”等。调查显示,现在想要出人头地的年轻男性很少,很多人认为能和家人平稳无事生活就好。日本将这些人称为“草食男子”。

另一方面,喜欢汽车的年轻女性开始增加。有出人头地的愿望、想要的东西就要得到,这样的女性被称为“肉食女子”。

现在,支撑着汽车市场的是40岁以上中年男性和肉食女子。购买“COPEN”的大多是中年男性,而购买“HUSTLER”的中年男性和肉食女子差不多是各一半。汽车制造企业为了让年轻男性购买汽车想了很多方法,比如说降低价格,在开发上想办法等,可就是难以调动他们的购买积极性。丰田汽车“花冠”和“皇冠”顾客的平均年龄都是60岁左右的人。

但另一方面,对年轻男性的调查显示,有15%的人表示“如果出现了自己想要的汽车,自己怎么都会购买”。并不是所有人都“远离汽车”了,汽车制造企业开发出有魅力的商品后热卖的可能性很高。但怎样的汽车能让人感受到魅力,这是很难推测的。

上一篇:护理专业学生信下一篇:《听说教学系列课型》听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