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

2024-04-26

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共6篇)

篇1: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

第五课第一框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文化发展的实质,理解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采风活动,揭示文化创新的源泉,培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培养手机、加工、整理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激发学生在各个领域勇于创新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难点:文化创新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方法:情景设疑、讨论探究 手段:使用电子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简要回顾前两课的内容:第三课和第四课我们学习了文化的传播和继承的有关知识,无论是传播还是继承,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要求。由此可见文化发展的实质是?

生: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

师:文化创新就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话题,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教学目标。(幻灯片展示)

【新课教学】

一、不尽的源泉 不竭的动力

师:谈到文化创新,大家都知道有哪些文化创新的例子? 生:„„(教师引导由近及远,由古及今)

师:不错,大家知道不少。诚然,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才能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由此可知文化创新的必要性是——

生: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1、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必要性: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师:我这里选取了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先请大家看这个视频。播放视频《云南印象》之《月光》。师:你看了《月光》之后有何感想? 生:(略)师(点评):它由我国著名的舞蹈家杨丽萍编导主演。杨丽萍一直以为女人就如同月光一样有形或无形,在“月光”中,她是一棵树、一只鸟、一条蛇,她与自然交流、融合,犹如月光下的精灵,展示着女人的柔美和月光的圣洁。《月光》、《云南印象》不愧是一部文化创新的杰作。

杨丽萍没有进过任何舞蹈学校,她是云南白族人,从小酷爱舞蹈,有着惊人的舞蹈天赋。下面看一组图片,请观察她的舞蹈元素。(展示图片,引导说明)

为进一步了解《云南印象》的创作背景,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则材料(展示并请一位同学朗读材料)。

为创作《云南映象》,杨丽萍用一年时间在云南各族的田间地头采风寻觅,观看了无数民间舞蹈,再将其中精彩的动作“剪辑”下来浓缩在歌舞之中。而演员中,70%是来自云南各地民间,很多本身就是常年在田间地头劳动的少数民族群众;演出服装也是各民族民间生活着装的原型。

受现代文明的冲击,云南不少民族民间艺术濒临消失。在大力打造文化强省的背景下,杨丽萍等人对民族文化艺术进行挖掘抢救,并向世人展示了云南各民族独特的习俗、历史、思维、哲学和生活方式等。“给观众和后人留下一个活的民俗文化博物馆”。

杨丽萍在创作札记中说:“云南有数不清、用不完的民族文化资源,它本身就是一块瑰丽的宝石……我的工作只是把云南民族文化资源这块宝石上的灰尘擦干净,让世人看见它的光彩。”

通过对这些材料的了解,我们一起来探讨《云南印象》创作成功的原因。(展示探究一)

1、看过《云南印象》人们感叹杨丽萍舞蹈天赋。你认为她的文化创作为什么能够成功?请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2、杨丽萍为什么要创作原生态舞蹈《云南印象》?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对两个问题分别进行讨论。第一个问题:要求学生明白天赋很重要,但社会实践也很重要,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天赋只有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得激发灵感;离开了社会实践就不可能创造出任何有价值的文化作品。第二个问题:意在引导学生明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学生在回答的时候,不仅要从材料中得出结论,还要结合教材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动力的原因。)

师:大家发言很积极,对问题认识也比较准确。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文化创新不尽的源泉和不竭的动力。(多媒体展示)2.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3.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

(1)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

(2)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过渡)

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源泉和动力,有着巨大的作用,那反过来,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和文化本身有没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则材料。(展示材料)

探究二:《云南印象》一经上演就受到世人的关注,国内外游客纷纷奔赴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观光,这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杨丽萍的原生态歌舞也向世人宣传了环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它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云南印象》及其姊妹篇《云南响声》的上演,使杨丽萍的舞蹈和纯朴的音乐成为原生态的代名词以及云南的身份证。经过挖掘、开发,云南各少数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和发展;云南亦成为兄弟省市进行文化建设的典范。请结合材料分析文化创新有哪些积极作用?(对两个问题的回答,学生不能仅仅从材料中找到材料,还应得出理论——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和促进民族文化繁荣的原因,组织学生讨论并引导得出结论)

二、巨大的作用 深刻的意义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1)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

(2)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1)从提升文化竞争力的需要看:只有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2)从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和凝聚力看: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过渡)

在现今社会,文化要不断地创新以实现其发展。请大家结合《云南印象》的创作过程,思考文化创作的主体是谁?从杨丽萍等人的所作所为中我们得知中国文化工作者有怎样的使命和职责?(组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1、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

2、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自觉投身于、充分认识、关注、理解、学习„„(参照课本P51本框最后一段)

【小节】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完成这个知识框架。

【课后讨论】

蕲春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先后都出现过哪些名人?今天,蕲春要实现新的发展,必修利用古文化资源进行创新,将李时珍和教授县这两张“王牌”和独特的自然条件相结合,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

请你说说蕲春的发展为什么要倡导文化创新?

第五课 第一框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2009-10-18 12:46

第五课

文化创新

第一框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课前感知】

1.文化创新的源泉

(1)文化在的过程中传播,在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2)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

(3)文化创新,是

发展的必然要求,是

发展的内在动力。

(4)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也是文化创新的。新的文化形态的诞生、旧的文化形态的消亡、先进文化的发展,都是在中实现的。2.文化创新的作用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的发展。文化

社会实践,又、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发展先进文化,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所在。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的繁荣,是一个民族永葆生机和富有的重要保证。3.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我们生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这是一个呼唤文化创新的伟大时代。

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谁想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谁就应该自觉地投身于的伟大实践中。

【即讲即练】

〖典题例释〗

【例1】 新华社电讯来自九寨沟、峨眉山、黄山、故宫等全国33个世界遗产地的管理者代表,12月1日在四川峨眉山共同签订了《世界遗产保护共识——峨眉山宣言》,共同呼吁:以科学的手段保护世界遗产,合理利用世界遗产资源,为人类保护好共同的宝贵财富。据统计,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位列世界第三,共有33处世界遗产地。宣言倡导人们站在文化继承和创新的高度上审视历史和未来,力争在实践中“多留遗产,少留遗憾”,为后人创造更多“新”的文化遗产。这里突出强调“新”是因为

()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②文化创新可以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离开了创新,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思路分析】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故①正确;②③正确指出了文化创新的意义和作用;④观点错误,应把“创新”改为“社会实践”,故正确答案为A项。【答案】A 【解后反思】组合选项规律的试题,注意排除错误选项。

【例2】新华网北京11月10日电,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0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都要担当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积极投身讴歌时代的文艺创造活动;都要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反映人民心声;都要大力发扬创新精神,积极开拓文艺的新天地;都要做到德艺双馨,积极履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责。胡主席的讲话说明()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先进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实践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④社会实践要服务于文化创作的成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思路分析】创作素材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文化创新更是离不开群众的实践,因此①正确;这里的创作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创作,是先进文化,故②正确;③强调了社会实践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也应当选;④颠倒了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排除。【答案】A 【解后反思】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离开人民群众的实践,文化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启示我们必须与工人农民的实践结合,才能在文艺创作的天地里大有作为。〖我行我秀〗

【题 1】(1).综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总是以文化的变革为先导的。材料表明()

A.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B.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D.文化创新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题 1】(2). 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材料表明()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C.文化创新的动力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D.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题 2】(1).进行文化创新,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使文化更贴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材料反映的道理是()A.文化创新是被动地反映环境的变化

B.文化创新要适应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 C.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适应实践的变化

D.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

【题 2】(2). 据央视国际消息,中国南极第22次科考内陆冰盖考察队目前开始对格罗夫山区核心地带展开全面深入的地质考察,着手绘制首张南极内陆地质图,这也将是世界第一张格罗夫山地区的地质图。专家表示,这张地质图的制作完成,将大大提高中国在南极事务中的国际地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具有多样性

D.尊重历史就是尊重科学

【超越课堂】

〖基础巩固〗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句话表明了

()A.文化创新的源泉

B.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C.文化创新的作用及意义

D.文化创新的方法

2.文化创作的灵感来自于

()A.文化创作者的头脑

B.文化创作者的判断思维 C.客观事物本身

D.社会实践

3.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

()A.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文化继承

D.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当前的文化创新

()①文化创新就是创造新文化的过程

②文化创新就是抛弃传统文化的过程 ③文化创新需要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 ④文化创新需要汲取人类一切文化成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中医药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据此回答5~7题:

5.中医药学在推广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难题,如配药速度慢、熬药时间长、携带不方便、服药痛苦大、用药技术要求高等。这说明

()A.中医已不适应现代生活 B.应该对中医药进行彻底改造

C.传统文化如一成不变,会妨碍其自身的传承,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和人的健康发展

D.中医药学应经常发生变化

6.现代中医药学在保持独特配方和精选药材等前提下,吸收了西药的一些优点,采用先进工艺,制成了中成药:有的制成瓶装汤药,有的制成冲剂,有的制成丸药。中成药的制成是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这体现了

()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C.西药优越于中药

D.人们的生活节奏在加快 7.上题还能说明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C.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D.文化在交流中自然发展 〖能力提升〗

8.著名音乐家聂耳同他的朋友在黄浦江边散步闲谈时,突然听到码头工人劳动的号子声,他不禁叹道:“这有节奏的劳动呼声,是多么壮美啊,旋律是多么有力啊!”聂耳由此受到启发,谱写出著名的《码头工人之歌》,成功地塑造了中国工人阶级的艺术形象。这个故事说明()

A.劳动群众的生产实践,为人们从事精神生产提供了前提 B.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精神财富是劳动群众直接创造的 D.工人阶级的艺术形象是伟大的

9.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为马克思主义的完善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现在,相继产生了中国不同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体现了()①文化自身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③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发展和完善主要是党的领导人智慧超群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鲁豫有约》是深受大家喜爱的一个大型电视访谈类栏目。2005年3月的一天,邀请了一位20岁的女孩作家,讲述她成才的曲折故事。据此回答10~11题:

10.鲁豫问:“你的作品为什么有那么多年轻人喜欢?”她说:“我是用心写的。”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只要用心写,都能写出好作品 B.实践是写作的源泉

C.只有虚心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D.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1.鲁豫问:“你的创作之路能走多远?”她说:“只要我不脱离生活,经常去感受人们的心灵,可能20年吧!”鲁豫说:“一种创作,特别是一个年轻小姑娘的创作,要能走20年,的确是难能可贵的。”这说明文化要有生命力()

A.必须植根于社会实践,必须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

B.必须多写作品

C.必须是年轻人的作品,才能紧跟时代 D.必须接受高等教育 12.文化创新只有立足于生机勃勃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才能获得鲜活的素材,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这是因为()A.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B.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D.文化创新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

13.2005年10月7日,中国中央芭蕾舞团创编的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在美国华盛顿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首次演出并获得巨大成功。专家指出,该剧成功主要在于它的独创性,以西方的古典艺术形式,以中国自己的特有形式,讲述了一个非常动人的中国故事。这表明()①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②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文化才能焕发生机 ③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④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有人说:“文化创新是文化创作者的事,与一般群众无关。”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

15.延安时期,我们党一大批文艺工作者立足实践,深入生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创作出许多具有时代气息且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和作品,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

〖探究拓展〗

16.材料一

新华网格尔木7月1日电 胡锦涛在庆祝大会现场发表讲话说,必须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青藏铁路建设面临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解决这些难题,世界上没有现成的经验。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体建设人员在充分借鉴世界铁路先进技术的同时,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开展大量科学试验,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为进行多年冻土施工、发展高原医学事业、保护生态环境积累了宝贵经验。

胡锦涛说,这一事实再一次充分说明,中华民族是富有创造精神的民族,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实力、攀登世界科技高峰,我们就一定能够为世界科技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材料二

中新网12月7日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5日至12月7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确定明年经济工作八项任务之一是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结合材料回答:

(1)什么是文化创新?

(2)我国为什么要把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

篇2: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

专业论文

企业文化是企业持久发展的动力源泉

企业文化是企业持久发展的动力源泉

摘 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这是对文化建设重要作用的明确强调。近几年,炼化公司七里村采油厂,以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发展机遇为契机,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凝聚了人心,发挥了正能量。

关键词: 企业文化; 软实力; 建设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11-12)-0060-02

涉临延河下游这块苍茫的黄土高原,历史必将注定它不同反响。“?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出脂水,即此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的确如此,1905年,延长石油官厂成立;1907年,“延一井”的诞生以及炼油房的竣工投产,填补了中国陆上石油工业的空白,成为中国近代石油工业的摇篮,倍受世人关注。

革命战争时期,七里村采油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被誉为“功臣油矿”。1944年,毛泽东主席为当时的石油厂厂长陈振夏亲笔题词“埋头苦干”,这是对那个年代石油儿女的概括与白描,也是对后人的殷殷期望。从此,“埋头苦干”便根植于石油人的心中,溶于石油人的血液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石油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国家和地方经济的繁荣前仆后继,艰苦奋斗;从此,“埋头苦干”便成为引领老矿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代代相传。经过一代又一代石油人的艰苦创业,七里村采油厂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谱写了壮丽的篇章。这其中有技术的发展,有设备的进步,更有以“埋头苦干 开拓创新”这一企业精神为主线的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的烘托。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2003年,七里村采油厂(时为七里村油矿)党政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明确提出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成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制定了《文化建设纲要》。《纲要》内容包括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应遵循的原则等四部分26条,这是指导企业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提炼形成了以“三个一”(弘扬一种精神、健全一种机制、塑造一支队伍)的企业文化建设核心内涵,按照“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密切配合、务求实效”的要求,初步形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从此,七里村采油厂的企业文化建设由过去的分散型走上了目标明确的轨道。

高度重视、坚持不懈、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拓展建设领域是七里村采油厂企业文化建设的突出表现。2006年,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为了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明确提出了“三项活动 四个建设”工作措施,扩大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原有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将管理文化、安全文化、廉政文化、青年文化纳入了文化建设范畴,给各项管理工作注入了鲜明的文化特色。

企业职工的共同意志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决定企业的命脉,关系企业的兴衰。2012年,企业文化领导小组经过讨论和广泛征求意见,将“努力实现百年老厂科学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共同目标纳入到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中,将“三个一”变为“四个一”(弘扬一种精神、健全一种机制、塑造一支队伍、实现一个目标),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明确的共同志向,坚定意志,推动各项工作在上新台阶。

春雨润物细无声。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一排排破旧的窑洞变成了一幢幢高耸的楼房;泥泞的厂区变成了绿树环绕的林荫小道;茶余饭后的闲聊变成了羽毛球、篮球、门球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一股新的文化力量在百年老矿逐渐形成。

以文塑形,营造文化氛围。

走在七厂厂区,时常会听到悠扬而动情的歌声――“美丽的七里村哟,千古留美名,风雨中耸立着哟,大陆第一井,中国石油从这里澎湃汹涌……”抒发着石油人对这个老矿的厚爱深情;会发现那代表企业形象的石油花标志绽放在厂区的主要建筑物上,流动在随处碰到的七厂石油人的胸前,默默表达了“我是石油人”的自豪情怀;会发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现沿路展示廉政文化的图片及隽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句佳言古训,无声地敲响着清政廉洁之钟;会发现这里高楼林立,街道整齐,人们业余生活有声有色。

近年来,七里村采油厂为打造和谐采油厂,注重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开展了“改陋习树新风”、“我与老矿共荣辱,我为老矿添光彩”等活动,树立职工爱厂如家的主人翁意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坚持 “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障,监督是关键”的方针,通过开办“警钟常鸣”警示教育专题广播、播放警示教育宣传光盘、电影、报告会等形式,营造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同时,又开展了廉洁文化“四进”活动,形成了具有老矿特色的廉洁文化理念;注重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以服务企业中心工作为立足点,坚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系列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广泛地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增强了企业,团队的凝聚力,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

以文铸魂,培育企业精神。

“我们是光荣的石油工人,是延长石油的主人,肩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延一井”前,一群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正在专注而庄严的宣誓,这是新工入厂所上的第一课。为使新入厂的职工了解老矿历史,继承老矿优良传统,近年来,七里村采油厂加大了对新入厂职工的传统教育。在加大对新工教育的同时,该厂还通过报告会、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形式对全厂干部职工进行老矿传统教育。

教育是根本,宣传走在先。该厂坚持利用广播、电视、《七采通讯》、橱窗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报告生产一线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教育引导职工积极、文明、健康、向上。教育职工向先进学习、向先进看齐。多年来,该厂已形成了热爱劳模、尊重劳模的良好氛围。先后涌现出以陈振夏、吴志忠、董存秀、马树业、屈兴才、徐京科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劳动模范和马晋昌、吴英邦、宋继承、韩占福、刘宝珍等技术革新能手。人们至今都记得2008年,当闻听该厂劳模徐京科入选奥运火炬手时,全厂上下为之兴奋欢悦。一位小学生在欢迎火炬手归来的晚会上说:“徐叔叔为什么是火炬手啊!”人们这样回答:“因为他是我们陕西省的劳模!”孩子听后思索了片刻说: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长大了我也要当火炬手,也要当劳模。”

读书数年,必有好处。1996年7月27日,“村里人”读书会成立,这是一个自发性的民间文学团体。它以“培养会员读书兴趣,提高会员写作水平,繁荣企业文化建设”为宗旨,吸收和凝聚了一批爱好文学写作的职工,以读书为荣,以写作为乐。读书会成立初期,一位老领导题词写到“读书数年,必有好处”,读书会坚持不懈的努力验证了这句话。十多年来,读书会会员相继在《诗刊》、《散文》、《中国青年》、《地火》、《中国石油报》、《陕西日报》、《延安日报》、《延长石油报》等十余家报刊杂志发表各类作品500百余篇,著有会员作品集3册,会员个人出版文集八本。2000年,“村里人”读书会被陕西省总工会评为全省的“读书自学先进集体”,为该厂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以文育人,培养团队精神。

企业综合素质的提升,首先是人的素质的提升。近年来,七里村采油厂以学习十八大精神为重点,以抓好干部职工道德教育为主线,坚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老矿传统教育、形势教育,不断加强职工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制作标语牌、悬挂横幅、组织签名、举办演讲比赛、发放倡议书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教育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七里村采油厂又以提高职工业务水平为目的加大专业培训力度,采用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的方式,有计划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另外,还通过组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拜师学艺“结对子”等活动,积极开展岗位技能培训。激发职工潜能,提高职工技能水平。

以文促管,实现文管双赢。

2006年,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将管理文化提上了议程,对过去单纯的管理工作注入了鲜明特色的文化内涵,增加人文理念,富有说服力和感召力。坚持在标准化上下功夫,在制度的宣传教育上做文章,使文化建设融入到了生产工作管理的实践之中,保证了文化建设成果的长效效能。2006年以来,制定各类标准461项,完善各种制度388项,编印成册,供干部职工学习执行。

重视宣传教育。高度重视和大力进行制度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各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类标准制度普及率逐年提高,形成人人关心标准,各个遵章守纪的良好氛围。

注重模范作用。在管理项目的检查考核中,不仅严考核硬兑现,而且改变了以罚代管的不良现象,对管理好的单位部门认真总结经验大力宣传,促进了管理文化的不断提升。

信息化建设。2006年起,该厂成立了厂区域网,搭建了信息平台,开通了OA办公系统,建立油井资料数据库,实施了车辆GPS定位和行驶仪跟踪管理,提高了企业管理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使管理文化迈上新台阶。

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基石和永恒的追求,更是职工家庭美满幸福的保障,为了营造和谐的安全文化的氛围,多年来,该厂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重教育、重宣传、重制度建设、积极编制安全环保工作规划,做到了安全无重大事故,连续三年被油田公司、集团评为“安全生产先进集体”称号。

以文引领,构建和谐企业。

十八大的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这是对文化建设重要作用的明确强调。

企业文化的作用是引导,是教育,是通过创造一种氛围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它的作用是漫长的、巨大的、是规章制度不可代替的。对于石油企业七里村采油厂来说,企业的形象要靠企业文化来塑造,企业的信誉要靠企业文化来传播,企业的素质要靠企业文化来推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延河之畔的七里村采油厂,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春雨滋润下,一定会以完美的姿态,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最新【精品】范文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篇3: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

一、加大科技投入

高新技术产业一个重要特征是高投入、高回报。高投入是高回报的重要前置条件,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没有高投入,哪来高产出。实践表明:企业的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企业生产困难;企业的科技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2%,企业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企业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3%~5%,企业才有竟争力。世界500强,企业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大都在10%左右,所以世界500强有很强的国际竟争力。

近6年来,公司投入科技创新的总经费超过5640万元,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在5%左右,其中用于更新生产设备、改造节能技术2860多万元,直接用于人才的教育培训300多万元,用于新产品开发2480万元。

公司积极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加快淘汰高耗能设备。2006年以来,先后淘汰高耗能印刷机3台,制袋机12台,改造5台电加热印刷机。2011年率先使用天然气加热印刷机,改造前综合能耗920吨标准煤/年,改造后综合能耗为825吨标准煤/年,综合能耗降低15%,节省费用90多万元。2013年又进一步投资引进全自动检品复卷机和无溶剂干式复合机,投资600多万元建立了10万级净化车间,这些举措都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使企业取得了节能、高效、优质的可喜成果,在全县工业企业技改名列前茅。

二、强化人才战略

科技创新的制约因素,人才问题都摆在第一位,共同呼声是高端人才不愿到温州来,在温州请人是第一难题。今天的人才稀缺,就是明天的发展落后,人才流动的背后,伴随着资金、技术、先进制度与管理模式的流动,而人才、资金、技术、机制正是经济腾飞最重要的要素。

人才战略是企业科技发展的核心,企业发展靠产品、产品靠创新,创新靠科技、科技靠人才。公司以人才培养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人才培养上,大胆提拔年轻有为的技术干部(研发中心)的领军人物,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努力工作,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公司倡导积极向上的员工申报各类专业技术职称,输送到相关高等院校深造,接受成人继续教育,并鼓励自学成才。公司实行人才创新战略,注重人性化管理,推行岗位考核机制和三级教育培训制度,开展“脱产、半脱产、以师带徒”等方式提高在岗职工的专业技能;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技术、管理人员进行轮训,每年至少三次组织相关人员到同行先进单位学习取经,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在福利方面,公司为员工缴纳住房公积金,还计划扩建职工宿舍,为企业留住人才创造条件。

与此同时,公司也是很注重人才的梯队建设。近几年,公司一直面向高等院校招聘实用型人才,参加温州、杭州、上海等地人才现场招聘会,成功地从湖南工业大学包装工程与印刷工程系、温州大学等高等院校引进11名专业对口人才,增强技术研发力量。

公司现有员工400多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0多名,大专以上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30%,直接从事研发的科技人员占职工人数的10%以上,他们为企业的高科技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全国普遍产生企业用工荒时节,公司人员流动率始终保持在3%左右,管理人员流动率低于0.5%。

三、致力开发科技新产品

没有先进的技术,就没有高质量的产品;没有高质量的产品,就没有叫得响的品牌。企业要提高市场竞争力,必须在引进、借鉴、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基础上,努力培育自己的核心技术。否则,必定受制于人,只有制造,没有创造。由于公司卓有成效的技术创新,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技术优势,技术研发实现了从“跟随型”向“领先型”转变。自主技术创新的优势加快了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

公司积极导入ERP管理系统,建立质量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先后通过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体系认证、HACCP食品包装体系认证和国家药品GMP认证。2007年组织技术专业人才成立“技术部”(产品研发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先导,自主研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目前企业拥有国家专利20项。公司通过品牌导销,拓展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先后与知名品牌“康师傅”、“伊利”、“农夫山泉”、“纳爱斯”、“维维豆奶”、“王老吉”等结为合作伙伴,淘汰了部分低端客户;又同世界500强企业沃尔玛、亨氏等结缘,产品打入美国、新西兰、巴勒斯坦、荷兰、墨西哥、澳大利亚等欧美、大洋洲及中东地区市场。

2007年“鸡年松月饼包装袋”荣获第五届中国包装、印刷行业产品质量评比铜奖,同年“,PLAXTERS食品袋”“、鸡年松月饼包装袋”荣获浙江包装印刷行业优秀产品奖;2012年获中国包装印刷质量评比铜奖(potato cheese pierogi袋),印刷行业优秀产品奖(Dripcafe包装彩膜)(potato cheese pierogi包装彩膜);2013年获浙江包装印刷行业优秀产品奖(largeking prawns袋)。

四、高科技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技研发带动产业升级,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2012年公司投入研发经费628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6亿元,创税收929万元;2013年投入研发经费741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亿元,创税收1028万元;预计2014年可完成工业总产值2.9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的产值占总产值的60%以上。

实践证明,抓科技就是抓效益,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科技创新,是打造温州实体经济的“升级版”的正确路径;科技创新,是解决温州“低、小、散”产业结构的有效途径;科技创新,是温州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篇4:创新:繁荣的源泉,增长的动力

费尔普斯:谢谢你提出这个问题。它给了我长篇大论谈论自己的机会,但我不会这么做,或者至少要努力抵挡这么做的诱惑。上世纪60、70年代,我曾以为自己是一位相对具有创新性的经济学家。当时,我在研究中引入了不完全信息理论,并在思考,在不知道其他企业打算做什么的情况下,一家企业应如何做出决策。到了90年代,随着柏林墙倒塌和苏联解体以及其他新经济体的崛起,我开始思考经济体系。起初进展十分缓慢,但在2002年和2003年,我偶然碰到了两个课题,它们后来变得至关重要。我一直对于研究工作满意度课题兴趣浓厚,但到了这时我才开始扩充理

论,从而能够谈论工作满意度的话题。

在工作场所中加入新鲜事物有助于提升工作满意度,因此创新很重要。这很有道理,但既然如此,为什么经济学不是完全关于创新的呢?因为,经济学中所说的创新存在一个小问题:即便经济学家偶尔谈到创新,他们采用的也是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在1911年提出的观点。当时熊彼特很年轻,他采纳了德国历史学派的观点。后者认为,所有的新想法都来自科学家和航海家,至于经济和其中的企业家,是没有想象力、创造力的,他们创造不了任何事物。他们所做的就是围坐在桌旁边喝咖啡边思考最新的科学成果,然后其中一个人说,我觉得要开发一下这个,我能开发出它的实际意义和用途。也就是说,企业家只能开发外部“思想扰动”的商业用途和意义。这是熊彼特的思想,而那些经济学家竟接受了。

我觉得这很荒谬。我们生活的世界早已发生变化。我们不再依赖科学家和航海家为我们改变世界,企业界本身在改变世界方面也做得非常好。企业界不乏创造力和想象力。这确实是革命性的变化。因为我意识到,我在思考一种之前从未系统存在过的经济学。

我的朋友理查德·纳尔逊(Richard Nelson)在上世纪60年代的论述显然已十分接近这一观点,但没有真正说透。近些时期,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写过几本书,他认为企业必然具有新思想,但这一假设没有得到重视,与传统经济学之间的反差也不明显。因此当我意识到有一种无人系统论述过的思考经济学及其回报的新思路时,我兴奋极了。

张维迎:你提到了熊彼特,他的主要贡献是把企业家和创新引入经济学。现在,主流经济学却很少讨论企业家和创新,这与所谓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非常不同。你觉得我们需要改变现在主流的经济学吗?需要改变大学里所教授的经济学吗?

费尔普斯:没错。熊彼特的整个观点就是德国历史学派的观点。从科学发现到新产品的转化过程是几近魔术般的、无成本、无缝的。而熊彼特的唯一贡献,是他提出了,如果你有一个新产品,那么你就需要一家新公司来生产它,得有人组织这一切,这就是商人、企业家的职责所在。顺便说一句,熊彼特甚至没有使用法语中的“企业家”这个词。他只用了“unternehmer”这个词,意思仅仅是“项目发起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赋予了企业家“企业家精神”这一神奇的光环,不论它到底是什么,企业家必须具备许多技能和才华。并非所有企业家都是创新者,而企业家精神所需要的一系列才华和能力确实与创新者大不相同。当然,一些创新者也为自己充当了企业家角色:他们想出点子,在一定程度上指明如何开发,然后要么将点子交给企业家,要么自己开发。

我认为,企业家精神与我喜欢称之为的“创新者精神”是两回事。

张维迎:许多人都觉得这两者是一样的,因为你要想当企业家的话,就必须创新。不管怎么说,我觉得有一种经济学的流派叫做奥地利学派,或者说叫维也纳经济学派,他们强调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认为企业家是市场有效运行的核心力量。然而,这种奥地利学派现在被大大边缘化了,主流的经济学家很少追随他们的精神。你觉得主流经济学应该从奥地利学派中学习一些东西吗?应该借鉴他们的想法吗?或者应该把他们的想法融入到主流经济学教科书吗?你也提到了,除了熊彼德的这种企业家精神,还有哈耶克(Hayek)所提到的企业家,哈耶克也是奥地利学派中的一个代表人物,你怎么看哈耶克呢?

费尔普斯:奥地利学派在经济学史上十分重要,因为它率先尝试提出反对社会主义的理论,路德维希·冯·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是第一个,哈耶克是第二个。他们的许多理论在经济学界广为接受,但如你所知,现在全世界没有多少经济体带有强烈的社会主义特点。奥地利学派提出的另一种重要理论,是关于经济波动和导致经济滑坡的过度投资。我认为,这一理论同样为经济学家们接纳吸收了。

因此,我不认为,还有空间可以留给来自奥地利学派的更多理论。

哈耶克关于企业家的观点非常独特有趣,他并不是真正在讨论创新,而是在讨论他所称的“适应”。在他的想象中,有一天,一名徒步上班的企业家,注意到了之前没有注意到的东西。于是,他说:“这个缺乏效率。我之前从来没有注意到,或许是因为它是新出现的,或许是因为经济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我的公司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调动资源去满足它,然后赚点钱。”

这种想法不同于构思一种之前从来没有人造出来、甚至想象出来的新产品。很明显,创新是一个需要想象力、远见以及大量试验的过程。在我看来,它与所谓的适应完全不同。

张维迎:就我的理解,哈耶克所强调的是企业家如何发现、创造和扩散知识。所以,企业家对市场过程趋向均衡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哈耶克式的企业家也是创新的,因为如你所知,创新呢,必须以知识为基础。

不管怎么说,我们谈了很多关于经济学方面的問题。现在我们来谈谈历史。你说两百年前的价值观,到现在已经发生了改变,特别是从英国开始,这个变化是如何发生的?两百年前,是什么促使人们转变了价值观?从传统的那种静止观念变成现代的、你所讲的这种“活力”。

nlc202309041930

费尔普斯:我在这个问题上做了大量研究,在我的书(《大繁荣》)里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一章。我在思考什么是理想的生活方式,并由此发展出了新的价值观和理念。我所说的不是意识形态,而是人们关于希望如何生活的理念。这种新的思考始于文艺复兴,当时有人断言,人类拥有创造力,而我们能够运用我们的创造力。换言之,人们可以独立思考。

进而得到的一条价值观是,这种独立思考将获得丰厚回报。如果你独立思考,就能获得成功,你会比遵从别人的观点获得更大的成功。另一条价值观是,为自己奋斗。你不一定要为整个社会的福祉奋斗,只为你自己奋斗沒什么不妥。

我认为,这些新价值观在整个16世纪和17世纪不断涌现。有一套思想称为生机论。该思想认为,过一种充满生机、积极行动、活力四射的生活,与假想敌或者生活中的任何挑战斗争,将令你受益。塞万提斯(Cervantes)和莎士比亚(Shakespeare)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到了19世纪,就出现了许多关于不确定性和未知事物的思想。

我在写完书(《大繁荣》)之前的两到三个月,才读到克尔恺郭尔(Kierkegaard)的理论。他教给我的是,你当然会有焦虑,你或许会经历艰难困苦,但踏上驶向未知的航程,着实是一件趣事。这才是真正美好的生活,这才是生活的方式。

还有后来的尼采(Nietzsche)说,人们需要困难,因为这样他们才有东西去克服,他们的生活才有目标。所以,你应该去经历风雨,将自己置于面对艰难险阻的境地。

最后是20世纪初的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他谈到“生成”(becoming),对更早的蒙田(Montaigne)做出了如下附和与诠释:如果你度过如此丰富的一生,最终会成为与最初不同的人,这种个人成长本身非常令人满足且有趣。

这种新思想的发展鼓励了人们,让他们敢于与众不同,实现自我,尝试冒险。我认为,被我称为现代价值观的新价值观,在过去与现在都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张维迎:你是说启蒙思想家吗?在改变人们的社会价值观方面,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觉得,古希腊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观点,有关生命的观点,似乎很类似于你刚才所提到的观点。更好的生活,意味着要能够真正地挖掘自己的潜力。

费尔普斯:是的。亚里士多德所定义的美好生活是,你羡慕的、并愿意去效仿的生活。这是亚里士多德观点里美好生活的意义。同样,这与道德无关。你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多数人头脑中都有一个关于美好生活的观念:他们敬仰楷模,并且想效仿他们。

亚里士多德在其伟大著作《尼各马可伦理学》(Te Nicomachean Ethics)的末尾写道:“那么,美好生活意味着什么样的行为呢?你会做什么?幸运的人们所能过的美好生活是什么?”然后他指出,是学习。当然,这有点怪。我们并不都愿意在图书馆度过一生,给老旧的书籍掸灰尘,为了获取知识而获取知识,但亚里士多德的方向是正确的。他深知美好生活意味着探索、研究和试验。因此亚里士多德在研究价值观方面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张维迎:最后,我想问一个关于中国的问题,虽然你的书没有谈到中国,但却在中国出版了这本书,想必两者之间是有关联的。中国有两个传统,一是中华传统,另一是社会主义传统,对创新都不是非常友好。你认为,应该如何改变?在不发生大的政治变化的前提下,中国能否像一两百年前的欧美国家,成为一个创新性的国家?如果需要发生变化的话,你觉得什么样的变化是最重要的?

费尔普斯:我认为,应该乐观。即便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国仍可取得许多进步,变得更有活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创办公司,并且得到允许,能够得到一些融资,获得一定成功。这种自然演变是非常强大的。中国并不一定需要彻底的变革,才能实现诸多经济变革。我认为,私人部门是中国最大希望所在。

毫无疑问,政府政策和态度的转变将有极大的帮助。

我能想到的重要变化有两点。一是公共部门吸收了太多有才华的大学毕业生。中国需要让这些有才华的人进入私人部门,进入初创企业,从事创新项目。政府可以改变政策,让私人部门能够在平等的基础上争夺人才,而不是只能自己积累人才。二是政府可以做许多事来改善金融业,以刺激创新。在我印象中,中国的银行业和二级银行业根本不重视向企业发放贷款,尤其是向从事创新项目的企业发放贷款。

美国在这方面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美国必须让大银行更容易向企业发放贷款,包括鼓励创新。银行目前热衷于购买政府债券和住房抵押贷款,从事大量投机活动,这些行为实际上对社会没什么好处。

篇5: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国内保险市场进一步向纵深拓展,保险产品的技术含量在不断提高,产品开发的周期也在不断缩短。产品开发在整个公司的业务运营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发市场需要的新产品,更新换代已有的老产品。保险市场正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使得以往的大众市场经营策略转向无数的分散市场。一个崭新的变革开始了,直接与消费者互动取代了原先大众市场中冷漠的消费关系,人性化的消费哲理代替了原先的销售哲学。在现代保险市场条件下,尤其是目前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不断向个性化发展,技术日新月异,保险公司数量与日俱增的情况下,原有的部分保险产品将逐步会被淘汰,原有的产品体系将会被打破。迫使我们要以创新的能力开发新产品,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要注重六个有利于即:有利于保险职能在社会的发挥,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有利于调整的资产结构,有利于长期盈利能力的形成,利于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核心竞争力的增强,有利于销售队伍的稳定与发展。现就产品创新谈几点看法,仅供借鉴。

一、产品创新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导向

产品开发的导向是一家公司文化和价值观的体现,是保险公司在未来市场中定位的导向,创新产品我们还要以下共同需要遵守的导向:

1、国家宏观政策导向。保险公司的经营需要体现自身的盈利能力水平,从而获得自身不断发展的能力,同时更要注重研究宏观经济发展方向和政府监管导向,要考虑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结合,在保险职能的基础上部分行使社会管理职能,为社会稳定和谐做出贡献。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品开发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调市场需求分析、研究。为了满足客户需求,保险公司要站在客户的立场去了解客户的需求,逐步实施保单通俗化。尽量让客户参与公司的营销决策,包括产品的开发和设计。

3、市场细分导向。随着社会发展趋向多元化,消费者的需要也有个性化的趋势,公司所要满足的已不再是单一的市场,而是有个别的,有个性的消费者。强调目标市场的细分,根据不同销售渠道、保险消费者阶层、不同年龄层次的特点,进行产品的开发,积极完善、逐步到位,形成完整产品框架体系;

4、竞争导向。过去公司面对竞争所采用的营销策略和做法,往往针对特定的竞争者而来,使得客户导向转变为竞争者导向。这种固然有其优势,但也可能被误导为随竞争者的步伐亦步亦趋,而使自己脱离了顾客,忘记自己的核心优势和条件。

5、客户关系导向。虽然目前都在说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目的,但在实际上仍以个别交易为考虑单位,而在一个流动性很强的保险市场,忽视了与客户建立长期关系。一次交易完成不应是关系的结束而是开始。

二、各级保险机构在产品管理中的定位和作用

(一)保险公司的总公司在产品管理中的定位和作用

1、从自己的庞大信息网络中不断获取市场需求信息,组织开发和引进新保险的元素,开发适合保险消费需求的产品,使险种与客户需求的最大匹配。建立和健全在目标市场的产品体系,为销售渠道不断提供新产品。所谓新产品:就是指一个产品的多个维度,如技术,性能,服务,品牌,形象,质量,包装,价格其中改变产品任何一个维度都意味着一个新产品的产生,真正的原创性产品只占总开发产品数的10左右。在当前保险市场中,影响保险公司销售问题,突出问题的是产品同质化,企业缺少个性化的险种。许多企业经营不好总是认为是销售问题,实际上首先是产品问题,是产品同质化,甚至明显不如人家的问题。因此,如何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不断推出个性化的好产品才是关键,这正是营销战略的核心问题。现代营销是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首先开发符合特定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的产品,然后才是整合传播,把产品想办法送到消费者手中。是否满足市场需求是新产品成功的基础,如何可获得先发优势,建立品牌忠诚、获取经验优势、占有稀缺资源,进而具有全新的独特技术是维持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

2、必须明确的是产品是有生命周期的,公司要对正在销售的产品生命周期进行把握和管理,通过对市场和产品的分析,对不同的产品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调控手段。公司通过费用政策、竞赛策略、销售引导、考核机制调整产品销售结构和险种占比,达到综合的平衡。同时总公司要周期性地对公司产品体系及各销售渠道的产品线进行评估提出产品线调整意见对不符合公司经营和产品策略的产品应结合业务部门及相关部门的意见提出停售建议和善后应对本网版权所有。保险公司要建立自己的产品库,能够源源不断地提供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有的企业销售失败的原因就是陶醉于现有产品的销售业绩,在成功的道路上多走了一段。

3、产品开发明确两个细分:一是目标市场的细分。产品推广工作的核心目的是“把产品卖出去”,搞

清楚要“卖给谁”显然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产品设计工作一定不能闭门造车,必须充分结合市场状况,保险公司自己的客户资源情况。二是销售渠道的细分,产品推广工作还要解决是“谁在卖”的问题。不同渠道会面对不同的客户群体,采取完全不同的销售办法,即使在同一渠道,销售队伍同样存在高、中、低端能力的业务员的差异性问题,忽视这个现实将可能导致我们对部分市场的丧失。本网版权所有

4、产品需要对购买者定位和包装。总公司要围绕产品的不同分类和特色优势,实施对产品的系统性的包装工作,最后推广到各基层销售单位。另一方面,充分要依靠分支机构,结合当地情况实现紧贴市场的产品包装和销售推动。优秀的产品包装和产品同等重要。社会上保险行业的信任度下降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业务人员对客户的误导,分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也存在公司对产品销售理念认识不到位,产品缺乏整体定位和包装,任由销售人员自由发挥和随意包装造成的。

(二)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在产品管理和销售中的定位

组织销售是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在产品推广中的`主要工作。核心围绕:卖什么?卖给谁?和怎么卖?谁来卖?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1、卖什么?(差异化产品市场定位分析)

如果说总公司是产品的供应商,那么分支机构就是销售商,作为销售商首先要研究所处的市场环境,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合自身环境特点的产品类型。更重要的是能从利于销售的角度分析产品,使我们通过做这项工作知道该向什么人、以什么方式、销售哪些产品,这要求我们伴随客户定位与市场推广工作同时进行。其次在销售过程中不断发现市场的需求,积极向供应商提出客户需求,提出这些保险需求的形态和潜在的市场价值分析。

2、卖给谁?(客户发现和客户区隔)

建立以解决客户问题为核心的销售理念。保险公司是由于客户的需求存在而存在。我们把目光投向市场,发现目标客户的需求。回过头来看产品,找到解决客户需求的产品方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需求也会发生变化。目前市场上重点是中端和中高端客户群,客户群另外的两极考虑较少,一是广阔的农村市场,在农村市场中同样存在部分先富起来的人群,他们需要财产保险、养老、医疗保障。另外,还有很多不富裕的人他们为孩子上学、结婚,自己的养老、医疗做准备,保险的积累资金功能正好可以满足这种需求,要开发适合这个层面的产品,特点是实用和收费相对低廉。另外一极是社会中非常富裕阶层,人数不足总人口的5,却掌握75左右的储蓄货币资源,这部分人由于没有很适合的产品和相匹配的业务员,基本是保险的空白地带。面对庞大的保险市场需求,管理水平在现阶段仍然是制约保险发展的主要矛盾。本网版权所有

3、怎么卖?(产品销售的管理技术)

首先如果产品由相对独立的保险元素构成,为给投保人和销售人员提供了自由选择和发挥的空间。保险组合是“新产品”的再造过程,使产品数量从有限拓展到无限延伸。既体现了以“满足客户需求”的原则,也赋予营销人员无限创作空间。

其次,要总结市场规律和特性,实施与其相符合的业务拓展工作。保险没有淡季的市场,只有淡季的思想。不同客户在不同时期和时点集中存在购买欲望,销售队伍要做好不同市场的时间匹配,做出业务的节奏感。

第三是产品包装。我们常说“二流的业务员卖保单,一流业务员卖理念”。保险企业管理者的层面越高,越注意产品战略,就是“道”的问题,越往下面越关注战术,就是“术”的问题。一个产品如果销售人员对产品不感兴趣,公司通过“话术”让业务人员去忽悠客户,往往很难有好的效果。通过降低价格手段进行销售是技术含量最低的竞争手段。

第四是市场开发与市场环境保护。保险公司要共同维护保险市场环境,遵守竞争规则,竞争要由简单的价格竞争转向以产品、服务、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实力竞争。

第五是风险防范。目前市场中类似险种或同一险种在不同机构销售,产生的结果差异性很大,说明由于销售通路和队伍素质的差异性,会带来产品效益的差异性,要运用险种风险监控系统加强险种预警和管控,同时要建立对销售团队的业务品质管理体制,确保险种销售过程中风险防范。

4、谁来卖?(销售通路和销售团队建设)

首先,销售通路和销售机制是产品转化为商品的最重要环节。对适应不同保险需求的人群要采用不同渠道进行销售,渠道创新是销售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要适合特定渠道销售的特点,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其次,不同的产品由于销售通路的不同,必然带来用于流通领域的成本不同。在相同销售模式下,分配机制的先进性和相对科学性,是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不断创新和完善分配机制才能保持销售的相对优势。

第三,优秀的销售人员产生:一是相对优势的薪酬和较为科学的人才选拔措施,吸引和选择相对优秀的人才;二是优秀的培训机制造就优秀的人才;三是科学的销售管理机制,培养销售人员良好的工作习惯,带来良好业绩。四是特定客户的产品要匹配相适应的销售人才。

三、服务提升使保险企业获得发展的加速度

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意识,以客户良好感受为标准,实现服务提升,为保险企业发展提供加速度。保险业的服务提升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更新服务理念。一是由以往的客户管理观念向客户服务观念转变。以往是对客户要求为主,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经营模式,要求公司的整个业务运作皆围绕如何向客户提供服务,尤其是围绕服务改变流程,主动积极与客户联络提供服务甚至是超值服务。

二是由保单管理转变为客户服务管理。为客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从而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

三是由保户投保为外勤服务结束,转变为投保是服务的开始,实现由满意客户向忠诚客户的转变,让客户和公司一起成长,培育大批忠诚度客户群。

2、使服务为保险产品增值,为客户提供超值服务。一是要引入客户关系管理(crm),建立完善的数字化的客户档案、客户服务知识库和服务记录,了解客户真实需求,向顾客提供针个性化的服务项目。

二是提供具有保险特点的服务项目,如急难救助服务、车损后的短期免费车辆提供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三是提供最便捷的缴费、查询、报案、保险金领取等常规服务。

四是通过电子、通讯、网络系统提供生活和情感类关心服务,如通过电子邮件、自动传真、语音电话、短消息服务等现代通信手段,为客户提供如缴费通知、报案、新险种推介、节日和纪念日问候等自动服务项目,亲密公司与客户之间关系。

通过服务提高客户与保险公司之间的相互信任度,实现公司与客户的双赢和共好,实现保险行业的加速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篇6: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学案

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编写者:陌南中学高二政治组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记忆: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的源泉与作用

2.能力目标:能列举实例说明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学习重点】

1.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及文化创新的作用

2.理解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自主学习】

【学习内容】

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这一诗句蕴含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请简要说明。

2.辨析:“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因此,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依靠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3、有人说“文化创新是文化创作者的事情,与一般群众无关”,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

【学习小结】(自主构建)

【课堂反馈】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

1.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生物学家。他曾经解剖过几百种动物,从外部结构、生活习性、生殖方式到毛发、血液等各个方面,都对动物

进行了详尽的研究。通过研究,他发现他的老师柏拉图的“理念论”是错误的。有人批评他背叛师门,亚里士多德却说:“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由以上材料可知()

A.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B.文化创新必须推翻前人的观点

C.真理比老师更重要D.亚里士多德从柏拉图的学说中得到了启发

2.关于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正确的是()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③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②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因此,中华民族文化要实现创新就必须()

A.对传统文化进行大胆的抛弃B.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丰沃土壤C.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D.面向世界,汲取世界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

4、今天我们应如何看待孔子的儒家思想()、(1)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有深刻的影响

(2)其消极作用已随时代的发展而消失(3)已经不适应今天时代的发展要求

(4)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的继承

A、(1)(2)B、(3)(4)C、(2)(3)D、(1)(4)

5、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研讨会中,某同学以“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的事例来说明主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①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切合主题

②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题

③事例中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切合主题④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不切合主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2011·福建卷] 徐悲鸿的《八骏图》

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参用

西方的透视方法,用笔刚健有力;毕

加索的《斗牛》似中国的写意画,用

笔奔放洒脱。以下选项最符合题意的是()

A.两幅作品成功实现了中西文化和艺术的融合B.B.两幅作品以不同风格表达了共同的审美感受

C.艺术的创作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因而不可承袭

D.艺术的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因而不可复制

7、[2011·山东卷] 2011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年活动,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山西省忻州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宋朝理学家朱熹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它说明的道理是

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C.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二、非选择题:

1、复旦大学庆祝建校100周年,全国人大委员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庆祝大会上代表党中央发表了重要讲话。吴邦国强调,一流大学应该成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前沿领域原始性创新的重要源头,应该成为理论创新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力量。应该成为汇聚优秀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结合材料和文化创新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谈谈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2)科技进步和创新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有何重要意义?

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手段 D.实践是文化创新的途经

导学案参考答案

自学释疑

(一)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源泉动力

(二)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 根本目的 根本标准民族文化生命力凝聚力

(三)社会实践文化创造根本利益文化生活伟大实践

合作探究

1、朱熹的这一诗句蕴含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实践,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人们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因此,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2、文化创新与创作者的灵感和聪明才智是分不开的,但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特有的文化。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同时,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题目的观点过分夸大创作者的主观性,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基础作用,因而是错误的。

3、这种说法是片面的。文化创新与文化创作者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但不能因此认为文化创新只是文化创作者的事情。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主体,离开了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文化创作者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活动;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文化创作者的创作必须服务于人民群众。可见,认为文化创新与一般群众无关是不对的。文化创作者必须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巩固提升1-5ADCDB6-8 BBC1、(1)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上一篇:大学园林论文下一篇:可燃气体和可燃液体蒸气报警系统的一般规定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