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长制信息化培训规范

2024-04-28

林长制信息化培训规范(共6篇)

篇1:林长制信息化培训规范

ICS 03.080.20 CCS A 02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XXXXX—2020

林长制信息化培训规范

Training specification for Forest chief system information

(工作组讨论稿)

2020-XX-XX 发布 2020-XX-XX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4/T XXXXX—XXXX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部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安徽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DB34/T XXXXX—XXXX 1 林长制信息化培训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林长制信息化培训规范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流程、资料(档案)管理和评价与改进。

本文件适用于林长制信息化培训服务。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请再增加一些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林长

Forest chief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负责协调、督促相应森林的管理和保护工作的人员。

3.2

林长制

Forest chief system 林长制是指将森林(含绿地)和湿地资源保护与发展的职责落实至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实行党政同责、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班子成员分片包保的责任制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创新。

3.3

林长制信息化

Forest chief system information 在林长制的背景下,以林业资源为基础构建具有高瞻性及极具创新性的林业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完成林业数据及林长制数据整合,实现数据共享服务,打造一款量身定做的大数据展示平台,用技术创新奠定林业信息化基础,用共享服务展示林业信息化风采。

基本要求 4.1 培训机构

DB34/T XXXXX—XXXX 2 培训机构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a)独立法人组织; b)培训机构经营范围应包含提供林长制信息化服务; c)应具备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资质、测绘资质(含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和林业调查规划资质; d)应根据培训服务需要,提供与业务范围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场地应选择位于符合 GB 50016 标准要求的建筑物; e)具有与培训课程、内容相适应的培训师资队伍; f)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培训服务管理制度、学员管理制度、培训讲师管理制度、后勤服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培训方案制定、负责培训教师的调配、培训方案实施、应急预案。

4.2 从业人员 4.2.1 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分为培训讲师和专业人员。

4.2.2 培训讲师 培训讲师分为机构内部老师和外聘行业专家,应符合以下要求:

a)具备与信息化行业相关的知识储备和工作经验,并得到社会或业界的认可的管理者; b)具备林长制信息化相关工作的知识,参加过林长制相关工作,为相关人员通过培训、咨询、管理等服务,且受到好评的专家学者。

4.2.3 专业人员 专业人员主要负责培训需求分析、课程项目开发、培训方案制定、培训考核评估等工作。专业人员应符合以下要求:

a)具有培训服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岗位能力; b)能坚持高质量的服务标准,能具备行业自律意识。

4.3 场地及设施 场地及设施应满足培训工作开展要求,具备情景模拟室等。培训对象 各省市、自治区及直辖市党政干部、林业主管部门人员以及需要学习了解林长制信息化相关信息的人员。培训内容 6.1 林长制相关理论知识 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国家出台与林长制相关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

本部分包括但不限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b.《森林防火条例》; c.《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

DB34/T XXXXX—XXXX 3 d.《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 e.《林地管理暂行办法》; f.《林业行政执法监督办法》; g.《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林长制工作指导思想。

2)属地地方政府制定的与林长制相关的现行有效文件; 本部分包括但不限于:

a.《关于建立林长制的意见》皖发〔2017〕32 号; b.《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实施意见》; c.《安徽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 d.《关于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的意见》; e.《安徽省财政林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f.《安徽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 g.《安徽省人工造林技术导则》; h.《关于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优化林业发展环境的意见》。

6.2 信息平台相关知识 6.2.1 理论知识 本部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林长制信息化重要意义; b)林长制信息化解决方案; c)信息化平台功能模块介绍; d)信息化平台应用操作指导; e)信息化平台案例实操演示; f)信息化平台售后服务。

6.2.2 操作演练 6.2.2.1 一般事件演练 包含但不限于以下事件:

1、日常巡林事务; 2、事件处理情况; 3、社会监督评价; 4、任务执行结果; 5、综合评价考评; 6、责任林区信息共享。

6.2.2.2 突发事件演练 包含但不限于以下事件:

1、森林火灾可能性辨识及防火处理; 2、森林病虫害辨识及处理。培训方式 7.1 应用多媒体和互联网等技术。

DB34/T XXXXX—XXXX 4 7.2 运用管理教练、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形式。

7.3 随时更新知识,调整培训方式,不断充实和完善培训内容。培训流程 8.1 确定培训需求 运用科学手段确定培训需求,包括:

g)调查林长制信息化培训需求,确定相关供需缺口; h)确定林长制信息化现有知识、能力现状与不断发展的要求之间的差距; i)确定适当的培训规模; j)形成需求文件,并实施于培训过程。

8.2 设计和策划培训 设计和策划培训营针对确定培训需求中识别的知识、能力差距,包括:

a)确定培训保证与制约条件; b)选择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 c)制定培训计划; d)为满足培训需求、评价培训结果和监控培训过程制定准则。

8.3 培训实施 根据培训方案由符合要求的培训师实施培训,并做好以下工作:

a)介绍培训意义、目的及培训内容;

b)运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c)教授学员运用服务平台对实际案例进行剖析; d)实地考察企业,学习管理经验; e)做好培训过程中图文资料的记录。

8.4 培训项目评估 8.4.1 学员培训效果评估 服务机构应对学员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方式包括:

a)应考核测评学员的学习获得程度; b)宜考察学员对知识运用的程度及其行为变化; c)宜考察学员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而提高的自身和组织的绩效。

8.4.2 学员满意度调查 服务机构应组织学员在培训结束前进行满意度调查,调查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

a)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b)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c)培训讲师的专业性; d)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e)设施设备的安全性; f)培训管理的高效性;

DB34/T XXXXX—XXXX 5 g)后勤服务的有序性; h)其他意见和建议。

8.5 考核鉴定 培训结束后,对学员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考核,考试合格后发放证明材料。资料(档案)管理 9.1 建立并依法管理好培训班学员档案、跟踪服务档案、考评资料等档案资料。

9.2 资料(档案)采用计算机和文字管理方式,存档期限 3 年。评价与改进 10.1 培训机构应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完善培训体系,定期开展服务质量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10.2 培训机构应在服务场所设立意见箱,公布客服电话和电子邮箱,或主动了解学员对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DB34/T XXXXX—XXXX 6 参

献 [1] 《关于全面建立林长制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2]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 [3] 《关于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优化林业发展环境的意见》 [4] 《安徽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 [5] 《安徽省林权管理条例》 [6] 《安徽省林业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

篇2:林长制信息化培训规范

标准编制说明

安徽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标准名称 《林长制信息化培训规范》 任务来源(项目计划号)

根据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 2020 年第二批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皖市监函〔2020〕341 号)文件要求,安徽美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林长制信息化培训规范》省地方标准获批。计划项目号为 2020-2-90。

负责起草单位 安徽美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单位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科学大道 114 号 参与起草单位

表 1 标准起草人(全部起草人,应于标准文本前言中起草人排序一致)

序号 姓名 单位 位 职务 职称 电话 1

编制情况 1、编制情况简介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申报 2020 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皖市监函〔2020〕72 号);安徽美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林长制信息化培训规范》省地方标准获批,批准文号见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 2020 年第二批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皖市监函〔2020〕341 号),计划项目号为 2020-2-90。

该标准编制说明为《林长制信息化培训规范》(计划项目号 2020-2-90)。

标 准 起草过程:

2020 年 9 月 14 日,《林长制信息化培训规范》主要起草人首次召开工作会议,确定该地方标准的起草方向为林长制信息化培训规范。因信息化培训服务涉及资质、场所、教学场

所、从业人员要求、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记录管理、服务与改进等环节。经过交流和多次讨论,初步形成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及定义;基本要求;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流程;资料(档案)管理和评价与改进的工作组讨论稿。

2020 年 11 月 18 日召开标准编写工作研讨会,对于标准的讨论稿进行沟通交流,提出修改及完善意见,同时将部分文字表述表格化处理。在修订期间,标准编制小组参照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安徽省林业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将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要求进行了吸收和协调,后续对该标准又进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

2021 年 2 月 3 日发布征求标准修改意见的通知,3 月 3 日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及其相关附件材料。

工作组将根据审查意见对标准送审稿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标准报批稿报归口单位评审。

2、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必要性:

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共识。2016 年,河长制在全国全面推行,为实现“绿水”提供了制度保障。而今,安徽又率先积极探索,为实现“青山”筑牢制度“靠山”。2017 年 9 月 18 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建立林长制的意见》,确定在全省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制体系,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运行高效的林业生态保护发展机制。信息化在林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任务越来越重。为打造全国林业信息化管理的安徽样板,更需要制定相关标准进行化管理。

意义: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健全森林、湿地等生态资源保护发展长效机制。在林长制的背景下,以全省林业资源为基础构建具有高瞻性及极具创新性的林业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完成林业数据及林长制数据整合,实现数据共享服务,并打造一款量身定做的大数据展示平台。为满足安徽省五级林长管理的信息化需求,形成一个“基层好用、领导好管、质量好控、数据好查”的信息平台。需要结合安徽省林长制信息化培训的基本需求和特点,制定相应的标准。提高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推动林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

3、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本着科学、规范、统一和实用的原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安徽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律,规范了我省林长制信息化培训规范的资质要求、从业人员要求、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记录管理以及服务与改进。与现行法律、标准无冲突。

3.1 本标准制定的依据:

本标准制定的依据:

3.1.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3.2 相关标准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4、主要条款的说明,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试验验证的论述(详细说明)

4.1 主要条款:

本文件规定了林长制信息化培训规范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流程、资料(档案)管理和评价与改进。

4.2 主要技术指标、参数:

4.2.1 术语和定义、本文件规范了“林长、林长制、林长制信息化”的术语和定义。

4.2.2 基础要求 本文件规定培训机构、从业人员、场地及设施的技术要求。

4.2.3 培训对象 本文件规定培训对象。

4.2.4 培训内容 本文件规定培训内容。

4.2.5 培训方式 本文件规定培训方式。

4.2.6 培训流程 本文件规定培训流程规范。

4.2.7 资料(档案)管理 本文件规定学员档案、相关资料的要求规范。

4.2.8 评价与改进 本文件规定培训机构完善和改进的工作要求规范。

5、标准中涉及专利,应有明确的知识产权说明 本标准不涉及任何专利。

6、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说明采标程,以及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 无。

7、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标准在编制过程中没有重大意见分歧。

8、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实施日期等)

本标准依据《安徽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皖发〔2013〕61》号)等相关管理办法,开展标准的编写工作。在本省各地林长制信息化培训服务过程中,建议依据本标准规范进行规范管理。

9、废止现行相关标准的建议 无 10、其它应予说明的事项

篇3:林长制信息化培训规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复旦大学2010期、2011期住培学员为调查对象,对象人数分别为2010年招录的429名及2011年招录的400名。复旦大学培训医院包括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华山医院、妇产科医院、儿科医院、眼耳鼻喉科医院、肿瘤医院、金山医院、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华东医院等9家附属医院及徐汇区中心医院。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复旦大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基本信息表》,该信息表包含学员姓名、性别、年龄、生源地、最高学历、毕业学校、毕业专业、研究生类型(科研型/临床型)、培训医院、培训专业、是否跨院轮转及轮转时间。

1.2.2 调查方法。

在调查对象确定后,将《复旦大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基本信息表》发至复旦大学各培训医院,要

求各医院在规定时间内反馈,课题组在收齐后进行统一整理。

1.2.3 统计分析。

将调查原始数据输入Excel 数据库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见,2011期复旦大学住培学员中博士研究生、本科分别较2010期增加4.10%和16.74%,而硕士研究生则减少20.84%。

首先,博士研究生参与度增加,主要由于博士研究生的培训年限相对较短,待遇相对较高,并且经过培训,若能够通过各项住培考核,留任三甲医院的几率较大。并且2010期住培顺利出站的博士学员大多都被本市三甲医院聘任,增加了博士毕业生参与住培的积极性。

其次,硕士研究生参与度减少,主要为复旦本校硕士毕业生参与度减少(表2),其原因主要为复旦大学已经进行医学学制调整,且其硕士多为优质生源,大多数的职业定位为一二线城市的大型三甲医院,而现在全国并未统一开展“社会人”形式的住培工作,如北京等地区仍然实施“单位人”形式的住培工作,所以,部分硕士毕业生为规避“社会人”形式住培后的“二次就业”风险,毕业后外流到其他地区就业。另外,部分复旦硕士在读生认为硕士毕业进入住培,留在上海大型三甲医院仍有困难,并且培训年限较长,加之上海市住培学员公寓等相关配套措施即将启动,在未来几年内会趋于完善。因此,部分硕士在读生或毕业生综合留院机会、专科需求、福利待遇、配套服务、培训成本等原因,选择直接转博或考博后,再进入住培。

第三,本科生参与度增加主要有3个方面的原因:其一,目前本市拟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衔接方案已获得教育部、卫生部和国务院学位办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并列入教育部上海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项目。作为改革试点项目,本科毕业生在“研究生阶段”可获得医院住院医师的相关待遇,加之复旦大学的品牌效应,无疑对本科毕业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其二,对于全国大多数本科毕业生而言,其就业形势较为严峻,进入生源地或就学所在地的三级医院工作均较为困难,而上海的住培改革在全国的关注中已稳步推进,其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如培训年限、福利待遇等方面)都逐渐清晰,因此,部分偏向于先进入临床工作的本科毕业生,把上海住培(尤其是进入全国一流三甲医院住培)当做其临床技能早期积累的重要阶段,并把其视为进入上海地区工作的必经环节。其三,由于2011年硕士研究生进入复旦大学培训医院数量减少,各培训医院为保证本院住培招录人数总量能够完成,所以,适当增加了部分学科本科生的招录名额。

由表2、表3可见,在住培学员毕业学校(本地/外地)分布方面,2010期本地学校比例/外地学校比例为73.66%/26.34%,2011期为53.50%/46.50%。参与住培的本地学校毕业学员减少20.16%,外地学校毕业学员增加20.16%。本地学校毕业学员减少主要原因来自复旦大学硕士毕业生参与住培减少,原因如前所述;外地学校毕业学员增加主要原因来自于自2010年以来全国一些省份、地区也开展了类似上海的“社会人”形式住培工作,导致所在省份或地区的学校学生,尤其是外地生源重新评估全国“社会人”形式的住培工作,上海地区先进的理念、优质的医疗和教育资源使其在全国同类“社会人”形式开展地区具有相当的优势,其培训合格证书“含金量”较高,使得更多外省市学校毕业的医学生更愿意进入上海住培。

3 讨论与建议

“社会人”形式的住培工作最先在全国部分省市的个别资质较好的医院开展[2,3],但往往仅限于一个医院或医院系统,而像上海这种全市大规模“社会人”形式的住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次。复旦大学住培学员基本信息作为上海市住培学员基本信息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年的变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应该引起重视。为进一步打造上海优质的住培品牌,吸引更多优秀的医学毕业生进入上海住培,提出3点建议。

3.1 建立绩效考核,明确奖惩制度

住培工作开展以来,市级层面、大学层面及医院层面逐步理顺了工作关系,明确了工作职责,但是,尚未对住培工作进行科学的绩效考核,导致各培训医院对市级层面及大学层面住培工作的安排执行力度不一,完成效果不同,无法形成全市一盘棋的局面。因此,建立完善的住培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已成为本市住培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当务之急。就上海而言,可将住培工作(含招录、培养、考核等工作)纳入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的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之中,并配以适当的权重,市级主管部门对于绩效考核结果,应有明确的奖惩制度,这样才能保障上海住培工作在医院层面上的公平、公正、公开,增加培训医院对住培工作的积极性。

3.2 保证培训质量,打造优质品牌

培训质量是上海住培工作的生命线,是吸引优秀医学毕业生参加上海住培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市级层面应加强对39家培训医院培训质量的监管和考核,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大学层面也应将所属培训医院的培训工作纳入原有的临床教学质量考评体系。上海住培的最终目的是为上海建立一支高素质、高质量、临床技能过硬的未来医生队伍,当然,由于上海这座城市人口众多,各级医疗机构需要大量的医生,导致住培学员招录规模较大,而临床带教有其客观规律,不可能一味地增加带教老师负责的住培学员数,所以,各培训医院每年应重视临床带教方面的综合评估(含本科实习生、研究生、住培生、进修生等),在不影响正常学历教育临床教学任务的情况下,优先考虑住培学员,并根据带教师资的质量和分布,合理上报每年的招录名额及各学科分布,这样才能从源头上保证培训医院的培训质量。“高标准、严要求”的培训才能使学员真正学到实用的临床技能,这样高质量培训出来的学员,才是上海住培的活品牌,才符合上海乃至全国人民的需求。

3.3 加大政策扶持,提升配套服务

无论是本地学校或是外地学校毕业,只要是外地生源,上海住培除了培训质量的吸引力外,相关配套服务也成为毕业生选择是否进入上海住培的重要影响因素。上海的高房价、高消费与住培学员的收入待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往往成为本地学校毕业生外流和外地学校毕业生止步的主要因素。但如果能在减少差距方面出台配套服务措施(落户专项政策、兴建住培学员公寓等),实际上是能够挽留和吸引很多优秀医学毕业生的。事实上,住院医师应该是住在医院或是医院附近的地方,但是,上海的大型三甲医院,多集中在市区,医院院区较小,院内有宿舍楼的并不多,即使有,也住满了院内职工、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很少能为住培学员提供住宿,这样就要求住培学员自行在医院附近租房,这样市区医院的住培学员生活成本随即上升。所以,在医院或医院附近兴建住培学员公寓成为上海住培项目推进的重要工作,降低生活成本就等同于增加待遇,务实地为优秀医学毕业生扫除进沪“障碍”,提供相关配套服务,而不是只用金钱数字来体现待遇,应该将“培养和引进高端医学人才”的工作适度前置,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好为“未来人才”服务的工作,这样才能让全国优秀医学毕业生看到上海推进住培工作的决心和气魄。

参考文献

[1]徐幻,杨国斌,易学明.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几点思考[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23(8):865-867.

[2]王星月,黄莉君,刘战培,等.以学员需求为导向做好住院医师培训工作[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21):3352-3354.

篇4:上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试水

“我们的生活大多在外科病房里度过,一周7天,一天14个小时。我们聚多离少,工作时不时就成了生活。”这是美剧《实习医生格蕾》中对残酷的外科住院医师培训的描述。

刚刚硕士毕业的李丁把自己称为格蕾“上海版”,他是今年上海市招录的1831名住院医师中的一员:每天7点之前到医院,白天写不完的病历,晚上加不完的班。

但与格蕾们能够经常亲自进行临床实践相比,李丁说,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很少,“大医院怕有风险,不愿意让培训生动手。”

从今年开始,上海市全面实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包括瑞金医院、中山医院等在内的39所医院被确立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院。

这也意味着,与李丁一样的医科生毕业后必须先经过3年的住院医师培训,通过考核后才能被医疗机构聘为临床医生。而为了配合这项制度,上海市各家医院已全面停止招聘。

该政策让李丁和他的同学们有些“胸闷”,“心理上完全没有安全感,未来几年就是悬着。”李丁说,等到培训结束,他已经30岁了,自己的许多同学早已是其他行业的精英,而自己还得再从头开始应聘,“如果有别的比较稳定的有编制的工作,我不愿意在这干了。”

医科毕业生们的困惑

自去年底上海市公布这一政策以来,这种抑郁情绪在医学院毕业生中不断发酵蔓延。仓促上台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让他们措手不及,有学生发帖指出,上海市卫生局应该提前告知,让学生在就业甚至入学前就得知毕业后有这个阶段。

对生活保障和前途的担忧,让学生们承受着很大压力。有些医院的教授也并不理解这一政策,“让那些硕士博士生再去轮转几年,这不是耽误他们的青春吗?”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肾脏内科主任蒋更如对本刊记者说。

“最担心的就是工作,”交通大学附属医学院的一名博士因此回了山东老家,以人才引进的方式进了当地最好的市人民医院。“如果留在上海,也许一两年后只能去崇明、嘉定等区县医院,去别的城市反而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本地生源也在瞅着机会跳槽。蒋更如发现,转眼10月、11月招聘季节又将来临,许多住院医师的心思早已不在医院,而又开始了投简历,“有些住院医师一周也见不到一两次。”蒋更如说,与医院相比,这些“准医生们”现在更青睐于医疗器械、医药公司等高收入行业。在他看来,这样的人才流失,对医疗事业的发展十分不利。

但上海市卫生局官员表示,学生和医生们的担忧是杞人忧天。上海市卫生局干部人事处副处长刘雄鹰对本刊记者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反倒让毕业生的前景更看好。

因为在开始培训的几年内,除培训医院外,用人单位不再从医学院校直接招录临床类毕业生,“三年内不招聘,会让前几批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毕业生更受欢迎。”刘雄鹰说。

“我们担心的反倒是二级医院。”他指出,非培训医院尤其是大部分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面临1~3年的人员短缺期。甚至3年“空窗期”之后,“二级医院还是招不到人,因为几年不招人的三级医院同样需要大量人才。”

为此,上海市卫生局鼓励各医院采取延长退休,退休返聘,吸引三级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柔性流动或直接下沉等措施予以过度,以确保过渡期稳定。

为了能让住院医师安心,原先“准医生”们担心的社会保障同样得到了卫生局的承诺。“每個人都有‘五险一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教处副处长许铁峰说,参与培训的住院医师收入标准与医院新进人员一视同仁,工资和社保待遇这部分由政府财政负担,而奖金则由医院承担。

但蒋更如指出,在医院里,实际上不可能真正做到同工同酬,“许多住院医师在科室里轮转一下就走,科室里的奖金和福利怎么可能轮到他们呢?”

变“单位人”为“社会人”

与学生们的不理解相反,在上海市卫生局官员看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

在国际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公认的临床医学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目前,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均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我国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可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由北京协和医院首次实行,并提出了严格的“24小时住院医师负责制和总住院医师负责制度”,一代医学大师如张孝骞、林巧稚、曾宪九等都脱胎于该体系。

但中国的医学教育体制从解放后一直没有理顺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回归,由此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期待。

许铁峰告诉本刊记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上海贯彻落实国家医改方案的四项基础性措施之一。

上海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从1988年开始探索,已经执行了20多年。但以往的医疗人才培养机制,医学毕业生由医院自行负责培训,“有些分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甚至还没有培训项目,直接就工作了。”许铁峰说,这就导致了医学院毕业生之间的培训机会不均等。因为住院医生能力的进步,很大程度取决于所在医院的等级和水平。

在这样的体制下,近年来,我国二、三级医院的差距也日渐增大。医生之间水平的差距反过来又扩大了医院之间的差距,病人也就越来越向大医院汇集,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老百姓的看病难问题才特别突出,”瑞金医院副院长郑民华指出,“重新规范和完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是把住院医生从‘单位人’变成‘社会人’。”

他认为,在三级医院培训出来的医生,起码具备了合格的临床医务水平,而不会像目前这样水平参差不齐。

我们只是“廉价劳动力”

但在上海市实行的这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中,是否尽责培训学生主要取决于医院自身的责任感,尚没有强制性的激励和惩罚措施,这也让许多学生对培训质量心存疑虑。

“医院并没有义务要培养我们,只会把我们当做廉价的劳动力。”在某三甲医院进行住院医师培训的张远(化名)说,自己每天的工作就是写病历,很少有机会参与l临床实践。而写病历、开化验单也成了大部分住院医师的主要工作。

在另一家三甲医院培训的薛清虽然每天都很忙碌,“早上起来先统一去一个科室进行查房,到五点半工作结束后,晚上又开始有讲座、培训什么的,还有一些具体的学时安排。”但即便如此,他也表示自己很少有机会参与临床实践。

“其实医院也并不需要这样的廉价劳动力”,蒋更如说,曾有心血管专业的学生到他的肾内科轮转,但因为觉得留不下来,对工作根本就不上心。学生们这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也让医院深感担心。更何况,医院还要为培训住院医师支付一大笔额外的费用。

瑞金医院副院长郑民华认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应该细化,“比如住院医师要做多少手术、肿瘤怎么处理等,各个医院都要有统一的细则,”他指出,如果做不到这些细化的指标,就应该取消该医院培训的资格。

许铁峰也告诉本刊记者,对住院医师的培训标准将纳入对医生的考核,而具体的培训细则专家还在制定之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并不是个单独的体系,要实行下去还必须进行其他包括学历体制在内的配套制度的改革。

在蒋更如看来,让硕士、博士再去进行轮转有点本末倒置。“国外都是先有住院医师培训,然后才能进行专科培训;在我国,研究生基本上就是等于专科培训。”他指出,许多硕士博士,本身已经经历了2~3年的临床实习,已经非常专业了,再回过头进行轮转,根本就没有必要。

而另一些已经有过几年临床经验再回头读研的学生,因为没有中级职称,也仍然不得不重新进行轮转。

篇5:林长制实施方案111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现结合我社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时关于“把好山好水保护好,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重要指示精神,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生态优先、协调发展、绿色惠民,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森林资源保护发展机制,为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建设幸福美丽社区提供制度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维护生物多样性,全面提升森林质量效益。

(二)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结合区域特点,因地施策,大力拓展国土绿化空间,解决好林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科学利用林地,提高综合效益,实现森林永续经营。

(三)坚持改革创新,富民惠民。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创新机制体制,激发发展活力,进一步调动全社会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大力发展特色高效林业,实施惠民林业政策,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四)坚持党政同责,部门协作。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明确各级林长职责,强化部门协作,层层压实责任,建立横向联动和纵向激励机制。

(五)坚持制度约束,严格考核。依法治林管林,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价制度,强化监督检查,确保林长制落地生根。

三、总体目标 到2021年,全面完成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及绿化提升专项行动目标任务。全街道森林覆盖率达到21%以上,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0.58‰以下,完成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目标,建成完善的森林生态安全体系,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四、主要任务

(一)着力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实行严格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全面加强公益林管护和湿地保护,进一步提高公益林管护能力和水平。强化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全面推进森林保险制度。实施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森林生态系统修复力度,根据实际有条件申报市级级和区级湿地公园。完善、提高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街道管理水平,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二)积极推进造林绿化攻坚。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绿化美丽颍州。坚持人工造林、项目造林、植树增绿相结合,实现应绿尽绿。建立河道沿岸生态绿色廊道;涉农社区建立高标准农田防护林体系。

(三)逐步提高森林质量效益。持续巩固森林增长工程建设成果,不断加大中幼林抚育力度,促进林木健康成长,整体提升全街道森林质量。进一步推进林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良乡土树种和珍贵树种,建设优质花卉苗木、特色经济林和工业原料林基地,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培育现代林业示范街道。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提升林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延长产业链条,培育林业联合体,推动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

(四)提升森林灾害治理能力。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和野外火源管控,提高巡护能力,形成联防联查联打长效机制,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确保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重大人员伤亡事故,确保森林火灾受灾率控制在0.5‰以内。全面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加强预测预警预防,及时有效处置美国白蛾等林业有害生物灾害。

(五)强化执法监督管理水平。严格依法治林,深入开展林业普法宣传教育,全面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和执法监督,稳步推进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全面提升森林资源管理水平。严肃查处乱砍滥伐林木,乱占乱用湿地、非法征占用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毁坏古树名木、违法调运疫木等案件,严肃打击破坏林业生态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建设健康平衡的生态环境。

(一)分级设立林长。社区设立村级林长,分别由社区两委担任,组建管护队伍。

都要结合本地实际,比照街道林长制组织体系成立相应组织,负责本地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工作。村级林长要把成片造林、农田林网、通村连庄道路等所有林木,纳入林长管护范围,确保一园一林都有专员专管、责任到人。

(二)分级建立林长会议制度。社区建立林长会议制度,协调解决森林资源保护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林长会议由总林长、副总林长、林长、相关负责同志和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组成。林长会议原则上每年召开不少于2次。

(三)分级设立林长制办公室。社区林长制办公室设在社区综合服务站,社区分管领导负责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社区林长会议成员各个社区联络员为林长制办公室成员。

六、工作职责

(一)总林长职责。总林长负责领导、组织全社区城乡国土绿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和发展林业经济工作,承担推行林长制的总督导、总调度。

(二)副总林长职责。协助总林长做好林长制的组织、协调及调度工作。

(三)林长职责。督查指导各单位、物业按林长制要求开展工作,督促指导、协调单位、物业履行林长制相关职责。

(四)林长会议职责。研究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研究决定林长制工作的相关制度和办法。组织协调有关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的制定、衔接和实施。组织开展执法监督和综合考核工作。协调处理涉及部门重大林权纠纷和争议。

(五)林长制办公室职责。承担林长制的日常工作,落实总林长和副总林长交办的工作任务。

(六)林长会议成员单位职责。各个社区林长会议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推进林长制各项工作。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压实责任。社区林长要坚持守林有责、守林尽责,全面落实管理责任、管理人员和经费保障。林长会议要定期研究解决重点难点和突出问题。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积极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确保2018年5月底前在社区全面建立林长制。

(二)健全机制,细化任务。围绕森林的保护、建设与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林长制工作方案,拟定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明确时间节点,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林长制督查、信息及考核制度,明确具体工作措施,突出项目化、责任化、具体化,发挥林长制预期效益。

(三)严格考核,强化问责。建立健全林长制考核评价体系,将各社区推行林长制工作情况纳入社区综合考核内容。加强林长制实施情况第三方评估,强化评估结果运用。各单位、物业要加强对林长制工作的督查检查,督查结果及时通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篇6:乡镇林长制实施方案

为深入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建立健全森林资源发展保护长效机制,持之以恒推进全镇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按照《》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保护发展林业生态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宗旨,努力挖掘造林绿化潜力,夯实管护责任,强化日常监管,建立长效机制,实施综合保护,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坚决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发展绿色富民产业,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政主导,强化部门协作。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明确各级林长职责,层层压实责任,建立单位联动、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

*.坚持严格保护,维护生态安全。严格保护林木林地、古树名木、湿地等森林资源,严格依法治林管林,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林地、湿地等违法行为。围绕树种“珍贵化、彩色化、效益化”目标,注重优良乡土树种培育,提高林分质量,实现森林生态价值最大化,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维护生态安全,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

*.坚持生态优先,注重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维护生物多样性,把绿色发展作为处理好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关系的重要途径,加快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

*.坚持常态监督,严格考核奖惩。建立常态化“林长制”考核评价机制,制定考核奖惩办法,细化考核内容,优化考核程序,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严格奖惩兑现,形成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损害严惩、失职必究的分级治理考核体系。

三、工作目标

按照“明确目标、落实责任、长效监管、严格考核”的要求,建立健全林长制管理制度,落实森林资源保护机制,强化林业生态资源管理,提升林业生态资源质量,实现林业资源“三增、三保三防”目标(“三增”:増森林覆盖率、增森林蓄积量、增林地保护率;“三保”:保林地面积、保重点公益林面积稳定、保湿地面积稳定;“三防”:防控森林火灾、防治林业有害生物、防范破坏森林资源行为),促进全镇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四、管理范围

全镇范围内的林木资源、林地资源、湿地资源和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

五、责任主体

各村(居),各有关单位

六、工作任务

(一)增加森林资源总量

*.建设绿美乡村。坚持绿化、美化、文化结合,绿地、林地、湿地同建,经济、生态、景观效益兼顾,继续开展绿美村庄创建,重点推进庄台绿化和路网、林网、水网建设,栽种“三化”树种,改善村庄生态环境,村庄绿化覆盖率达*%以上。开展绿化合格村、学校、单位建设,绿化覆盖率达*%以上。加强园区和污染严重企业绿化工作,因地制宜规划建设绿化隔离带,因害设防选用对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等有毒气体抗性较强,有耐污抗污、抗烟尘、隔离噪音和耐火能力的树种造林,增加绿量,降低危害。

*.建设生态屏障。加强绿色路道建设,切实抓好已建绿色通道巩固、完善和提高;结合镇村通道、村内主干路拓宽改造,抓好路道绿化和绿化改造提升。加强绿色河道建设,遵循“生态护坡,岸绿景美”原则,抓好全镇干河、中沟及村庄河塘绿化,按照栽植*行以上乔木标准全部绿化到位。加强公墓绿化建设,充分利用公墓发展成片林,结合殡葬改革,研究探索生态纪念林建设。加强农田标准林网化建设,以水杉、落羽杉为主要树种,确保林网控制率达*%以上,其中一、二级林网(面积分别小于*亩、*亩)控制率达*%以上。

*.提升森林质量。加强森林抚育,用材林以提高蓄积量和木材质量为目标,强化施肥、灌溉、修枝、间伐和病虫害防治等抚育管理,促进速生,培育无节良材,适当延长轮伐期,培育大径材。生态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以建立功能完备、结构稳定、优质高效、景观优美的生态体系为主要目标,采取定株抚育、生态(景观)疏伐、卫生伐、修枝等技术措施,增强防护能力和景观效果。

*.发展林果产业。按照转型升级、特色发展要求,围绕农民致富增收目标,结合市场需求,大力发展高效优质种苗林果产业。大力推广绿化苗木新品种和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提高绿化苗木生产的标准化水平,打造优势品牌。鼓励发展苗木花卉专业市场和电子商务。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利用林下空地推广林苗、林禽、林药等林下种养模式,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发挥林业多种功能,条件具备的积极发展休闲观光林业,发展绿色旅游。

(二)加强森林资源管护

*.加强林地湿地管理。实行全镇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一张图”建设管理,及时做好林地变更调查工作,做到以图管林。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扩大湿地面积,提升湿地生态功能,丰富生物多样性。严格按程序办理林地、湿地占征用手续,做到占一补一,确保资源总量平衡。

*.加强林木采伐管理。严格执行森林釆伐限额管理制度,严控森林资漂采伐限额。严格执行森林采伐“伐一补一”制度,及时做好采伐更新工作。严格挑行林木采伐许可制度,采伐农村村民自留地、宅基地范围以外的林木,均须按规定申请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

*.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对全镇古树名木做好补充调查,建立健全古树名木信息档案。建立古树名木动态监测体系,定期对古树名木的生存环境、生长情况、保护现状等进行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对长势衰退、立地环境差的采取复壮措施,恢复古树长势。

*.加强陆生野生动物保护。规范陆生野生动物行政许可及监督检查工作,严格实行持证养殖和经营利用,严厉打击非法养殖和经营利用等违法犯罪行为。抓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及时上报监测信息,进一步提高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防控能力和水平。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利用“爱鸟周”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营造全社会保护野生动物,禁食野生动物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林业防灾御灾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制定防控预案,严防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建立健全镇、村二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体系和防治体制机制,推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科学化、立体化、常态化。注重统防统治和生物防洽,确保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以上。

*.加强森林防火。强化森林防火宣传,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确保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以内,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安全。重点抓好东郊森林公园、省级生态公益林、*亩以上连片种苗生产基地森林防火工作,建立健全检查督查机制,构建完善镇、村二级森林防火体系。

(四)加大执法监管力度

*.加强联动协作。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定期会商、案件通报、联合执法的工作机制,推行农服中心、派出所、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水利站、环保科、村建科等部门参与的森林督查综合执法,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无缝衔接。

*.强化监管手段。加强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抓好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更新工作,全面实现以图管林。建立健全自然资源执法巡查制度,采取视频巡查和实地巡查“双巡查”方式,全面加强巡查管护,有效遏制擅自占用林地、滥砍林木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

七、组织体系

(一)组织机构。

建立以镇、村二级林长为主要内容的林长制组织机构。

*.成立领导小组。成立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其他党政负责人任副组长,镇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姚王镇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镇林长办),办公室设在农服中心,分管农业农村负责人兼林长办主任,派出所、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水利站、环保科、村建科、司法所主要负责人兼林长办副主任。镇林长办主要负责贯彻领导小组的部署和要求,制定工作任务,拟定管理制度,监督各项任务的落实,组织实施等工作。

*.构建林长制体系。设立镇、村二级林长,建立镇、村二级林长体系,实现镇域内森林资源管理保护全覆盖。

(*)总林长由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

(*)镇级林长由党政负责人担任;镇级副林长由各村(居)第一分工镇干担任。

(*)村级林长由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担任。

(二)工作职责

*.总林长:对全镇林长制工作负总责,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部署要求,解决林长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村级林长:负责落实镇级林长办工作要求,配合镇级林长开展林长制工作,落实护林员并督导其履行日常巡查及管护职责,协调解决有关矛盾问题。

*.镇级林长:组织实施辖区内林业发展和森林等资源保护工作,组织实施森林等资源源头管理,落实源头管理责任,设立林长办并配备管理员,配合市级林长开展林长制相关工作,督导村级林长履行职责,牵头开展管辖区域内生态环境修复、保护和管理等工作,协调解决有关矛盾问题

八、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各村(居)、各单位要把全面推行林长制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确保取得实效。相关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切实抓好林长交办事项的推进落实。

*.落实资金投入。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落实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项目、信息平台建设与维护等所需资金保障。探索分级负责、分类管理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模式,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积极培育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市场主体,充分激发市场活力。

*.健全工作机制。制定林长巡查、联席会议、信息报送及检查考核等配套制度,建立单位联动机制,落实工作经费保障,完善考核评估办法,形成森林资源管理保护合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坚持因地制宜,实行“一林一策”,针对存在问题,由林长牵头组织编制工作清单,制定任务书,提出完成时间表和路线图,有序组织实施。编制林长工作手册,制定林长巡查、协调、督察考核和信息通报制度。对巡查发现、群众举报的问题,建立“林长工作联系单”,及时交办督办,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严格考核问责。制定林长制工作考核评价办法,每年对各部门、各村(居)林长制推进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镇村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将林长制与森林资源保护目标责任落实、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等制度相结合,切实加强监督评估和考核问责。

上一篇:一篇满分的高考作文下一篇:极度悲伤的句子能让人瞬间就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