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

2022-08-13

第一篇: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

河长制湖长制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技术指南-水利部

附件2

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技术指南

水利部推进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水利

2018年1月

目 录

一、总则 ................................................ 1

(一)编制目的 ........................................ 1

(二)适用范围 ........................................ 1

(三)编制依据与引用标准规范 .......................... 1

二、总体架构 ............................................ 2

(一)基本组成 ........................................ 2

(二)基础设施 ........................................ 4

(三)数据资源 ........................................ 4

(四)应用支撑服务 .................................... 5

(五)业务应用 ........................................ 5

(六)业务应用门户 .................................... 5

三、河长制湖长制管理数据库 ............................... 5

(一)一般要求 ........................................ 5

(二)基础数据库 ...................................... 7

(三)动态数据库 ...................................... 7

(四)属性数据库 ...................................... 8

(五)空间数据库 ...................................... 8

四、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业务应用 ............................. 9

(一)一般要求 ........................................ 9

(二)信息管理 ....................................... 10

I

(三)信息服务 ....................................... 11

(四)巡河管理 ....................................... 11

(五)事件处理 ....................................... 12

(六)抽查督导 ....................................... 12

(七)考核评估 ....................................... 12

(八)展示发布 ....................................... 13

(九)移动服务 ....................................... 14

五、相关业务协同 ....................................... 15

(一)一般要求 ....................................... 15

(二)水文水资源 ..................................... 16

(三)水政执法 ....................................... 16

(四)工程管理 ....................................... 16

(五)水事热线 ....................................... 17

六、信息安全 ........................................... 17

(一)一般要求 ....................................... 17

(二)物理安全 ....................................... 18

(三)应用安全 ....................................... 18

(四)主机安全 ....................................... 19

(五)网络安全 ....................................... 20

(六)数据安全 ....................................... 20

(七)安全管理 ....................................... 21

七、其他要求 ........................................... 22

II

(一)部署方式 ....................................... 22

(二)河湖分级名录建设 ............................... 23

(三)数据更新 ....................................... 24

(四)数据交换 ....................................... 24

III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的通知》(厅字[2016]42号)精神,为全面推进和规范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国各级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等。

(三)编制依据与引用标准规范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的通知》(厅字〔2016〕42号);

《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厅字〔2017〕51号);

水利部 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实施方案的函(水建管函〔2016〕449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39号);

《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2007); 《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10114-2003); 《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顶层设计》(水信息〔2015〕169号);

《水利部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法》(水信息〔2016〕196号)。

二、总体架构

(一)基本组成

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应用支撑服务、业务应用、应用门户、技术规范和安全体系等构成,其逻辑关系见图2-1。

图2-1 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逻辑结构示意图

基础设施:是支撑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主要软硬件环境。

2

数据资源:是河长制湖长制管理数据库,用来存储河长制湖长制相关的基础信息、动态信息以及其他业务应用系统共享的相关信息。

应用支撑服务:是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业务应用乃至其他相关业务应用共用的通用工具和通用服务,供开发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业务应用的调用。

业务应用:是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支撑河长制湖长制主要业务工作开展,主要包括信息管理、信息服务、巡河管理、事件处理、抽查督导、考核评估、展示发布和移动服务等。

业务应用门户:是包括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业务应用在内的所有业务应用门户,对于已经建立业务应用门户的单位只要将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业务应用纳入其中,不应另行建立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业务应用门户,对于还没有建立业务应用门户的单位应按照构建统一的业务应用门户,也可服务于其他业务应用。

技术规范:是主要包括河流(段)编码规则、河长制湖长制管理数据库表结构与标识符、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数据访问与服务共享技术规定、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用户权限管理办法、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办法等内容。

安全体系:是主要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

3

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和安全管理制度等内容。

(二)基础设施

各地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基础设施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建立,主要模式如下:

1.利用现有计算资源池和存储资源池为该系统分配必要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

2.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资源,并做适当补充,实现计算资源动态调整和存储资源的按需分配;

3.利用公有云租用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 4.建立相对独立的计算与存储环境。

(三)数据资源

有效利用现有数据资源,构建数据资源体系,与已建水利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相关业务协同打下数据基础,主要要求如下:

1.按照各地河流、湖泊、河长、湖长、河长办、工作方案、工作制度以及“一河一档、一河一策”要求,建设河长制湖长制基础数据库;

2.按照巡河管理、事件处置、抽查督导、考核评估等河长制湖长制管理要求,建设河长制湖长制动态数据库。

4

(四)应用支撑服务

在面向服务体系架构(SOA)下,应用支撑服务主要提供通用工具和通用服务两类支撑服务,主要内容如下:

1.通用工具主要有:企业服务总线(ES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地理信息系统(GIS)、报表工具等;

2.通用服务主要有:统一用户管理、统一地图服务、统一目录服务、统一数据访问等。

(五)业务应用

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业务应用,在应用支撑服务支撑下,至少应支撑以下主要业务:①信息管理、②信息服务、③巡河管理、④事件处理、⑤抽查督导、⑥考核评估、⑦展示发布、⑧移动服务等,需要其他相关业务应用信息的,应通过业务协同实现信息共享。

(六)业务应用门户

业务应用门户利用现有门户或构建新的应用门户,至少应实现单点登录、内容聚合、个性化定制等功能,并实现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业务工作待办提醒。

三、河长制湖长制管理数据库

(一)一般要求

河长制湖长制管理数据库是支撑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业

5

务应用的基础,为了与其他业务应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数据库设计与建设应遵守以下要求:

1.应采用面向对象方法,贯穿河长制湖长制管理数据库设计建设的全过程,实现河长制湖长制相关数据时间、空间、属性、关系和元数据的一体化管理;

2.在全国范围内采用统一对象代码编码规则,确保对象代码的唯一性和稳定性,为各级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共享提供规范、权威和高效的数据支撑;

3.在全国范围内采用统一的信息分类与代码标准,并针对每类对象及其相关属性,明确编码规则和具体代码;

4.应按照河长制湖长制对象生命周期和属性有效时间设计全时空的数据库结构,保障各种信息历史记录的可追溯性。

河长制湖长制管理数据库的设计与建设按照以下方式完成:

1.根据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业务需要梳理相关承载信息的对象,如:河流(河段)、湖泊、行政区划、河长(总河长)、湖长、事件等;

2.构建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业务相关对象、对象基础、对象管理业务、对象之间关系等信息;

3.装载该地区(系统服务范围)相关对象基础信息,动态信息由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同步

6

更新;

4.与相关业务系统实现共享信息的自动同步更新,或采用服务调用方式相互提供数据服务。

(二)基础数据库

河长制湖长制基础数据库主要包括以下信息: 1.河湖(河段)信息、行政区数据、河长(总河长)数据、湖长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国家基础地理数据等基本信息;

2.联席会议以及成员、河长湖长树结构、河长办树结构等组织体系信息;

3.工作方案、会议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工作督察制度、考核问责制度、激励制度等制度体系信息;

4.“一河一档”的水资源动态台账、水域岸线动态台账、水环境动态台账、水生态动态台账等;

5.“一河一策”的问题清单、目标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措施清单,以及考核评估指标体系与参考值等。

(三)动态数据库

河长制湖长制动态数据库主要包括以下信息: 1.巡河管理、事件处理等工作过程信息;

2.抽查督导的工作方案、抽查样本、工作过程、检查结果等信息;

7

3.考核评估指标实测值、考核评估结果等信息; 4.社会监督、卫星遥感、水政执法等监督信息; 5.水文水资源、水政执法、工程管理、水事热线等水利业务应用系统推送的信息,以及环境保护等部门共享的信息。

(四)属性数据库

河长制湖长制属性数据库建设要求如下:

1.河长制湖长制对象表:用来按类存储系统内对象代码及生命周期信息;

2.河长制湖长制对象基础表:用来按类存储系统内对象基础信息,用于识别和区别不同对象;

3.河长制湖长制主要业务表:用来按类和业务存储管理河长制管理业务信息;

4.河长制湖长制对象关系表:用来存储河长制对象之间的关系;

5.河长制湖长制元数据库表:用来存储元数据信息。

(五)空间数据库

河长制湖长制空间数据主要包括遥感影像数据、基础地理数据、河长制湖长制对象空间数据、河长制湖长制专题图数据、业务共享数据等,主要内容与技术要求如下:

1.遥感影像数据主要包括原始遥感影像、正射处理产

8

品、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业务监测产品等;

2.基础地理数据包括居民地及设施、交通、境界与政区、地名等内容;

3.河长制湖长制对象空间数据主要包括行政区划、河流湖泊、河湖分级管理段、监督督察信息点等数据;

4.河长制湖长制专题数据主要包括河长湖长公示牌、水域岸线范围等;

5.业务共享数据主要包括水功能区、污染源、排污口、取水口、水文站(含水量水质监测)等;

6.空间数据库采用CGCS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坐标以经纬度表示,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地图分级遵循《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电子地图数据规范》(CH/Z 9011-2011),地图服务以OGC WMTS、WMS、WFS、WPS等形式提供。

四、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业务应用

(一)一般要求

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业务应用应本着服务河长、湖长,服务河长制、湖长制及其六项主要任务和四项保障措施落实为宗旨,关注主要业务,加强业务协同,具体要求如下:

1.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业务应用应围绕河长、湖长及其工作范围和实际需要开展工作,重点关注河长制湖长制管理

9

主要业务,避免将其他业务应用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造成系统过于复杂和庞大;

2.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业务应用主要开展信息管理、信息服务、巡河管理、事件处理、抽查督导、考核评估、展示发布、移动服务等;

3.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业务应用开发应按照面向服务体系结构,将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主要业务开发形成服务组件,在应用支撑服务基础上,完成业务应用。

(二)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支持各级河长办对河长制湖长制基础信息和动态信息的管理,实现各种信息填报、审核、逐级上报,以表格、图示和地图等方式进行显示,并提供汇总、统计和分析功能,主要信息内容如下:

1.河长制湖长制基础信息:河湖(河段)信息、行政区数据、河长(总河长)数据、湖长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国家基础地理数据等基本信息;联席会议以及成员、河长湖长树结构、河长办树结构等组织体系信息;工作方案、会议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工作督察制度、考核问责制度、激励制度等制度体系信息,“一河一档”的水资源动态台账、水域岸线动态台账、水环境动态台账、水生态动态台账等,“一河一策”的问题清单、目标清单、任务清单、措施清单、责

10

任清单等信息以及考核评估指标体系与参考值。

2.河长制湖长制动态信息:巡河管理、涉河事件处理等工作过程信息;考核评估指标实测值、考核评估结果等信息;抽查督导的工作方案、抽查样本、督导过程、抽查结果等信息;社会监督、卫星遥感、水政执法等监督信息;水文水资源、水政执法、工程管理、水事热线等水利业务应用系统推送的信息,以及环境保护等部门共享的信息。

(三)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整合水文水资源、防汛抗旱、水政执法、工程管理、水事热线等水利业务应用系统,共享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数据,积极利用卫星遥感监测信息,并汇同河长制湖长制管理数据库,一同构建河长制湖长制信息服务体系,为各地提供所关注的各种信息,服务于河长制湖长制管理工作。

(四)巡河管理

巡河管理支持各级河长、湖长和巡河(湖)员对巡查河湖过程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巡查任务、范围、周期等巡查计划,水体、岸线、排污口、涉水活动、水工建筑物、公示牌等巡查内容,以及巡查时间、轨迹、日志、照片、视频、发现问题等巡查记录。

11

(五)事件处理

事件处理支持各级河长办对通过巡查河湖、督导检查、遥感监测、社会监督、相关系统推送等方式发现的涉河湖问题和事件进行立案、派遣、处置、反馈、结案以及全过程的跟踪与督办。

(六)抽查督导

抽查督导支撑水利部和各级河长对相关部门和下一级河长履职情况开展督导工作,抽查督导的主要内容包括河长制湖长制实施、河长湖长履职、责任落实、工作进展、任务完成等情况,主要提供以下功能:

1.样本抽取:在所辖行政区范围内,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原则进行抽查督导样本的抽取;

2.督导信息管理:对督导方案、督导过程和督导结果等信息进行录入和管理;

3.督导信息汇总统计:对历次督导的成果信息进行汇总统计。

(七)考核评估

考核评估支持县级及以上河长依据考核指标体系对相应河湖下一级河长湖长进行考核,考核评估结果汇总至上级,服务于上级的管理工作。主要考核指标如下:

12

1.水资源保护情况:水资源保护制度、用水量、用水效率、纳污量等;

2.河湖水域岸线保护情况:河湖水域岸线保护制度、水面面积、河湖管理岸线范围及其土地利用、涉河湖建设项目等;

3.水污染防治情况:水污染防治制度、饮用水水质、行政断面水质、工业与生活污水处理、黑臭水体等;

4.水环境治理情况:水环境治理制度、面污染源、点污染源、垃圾清理、截污治理、水体垃圾清理(水生生物、动植漂浮物等)、清淤疏浚等;

5.水生态修复情况:水生态修复制度、生态红线、水系联通、岸带植被环境、山林水生植物、水生生物、生态修复措施等;

6.执法监管情况:水政执法制度、制度落实及其保障措施、部门联合执法、设施维修养护、水政执法案件处理等;

7.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情况:巡河管理、社会监督处置、遥感监测信息处置、执法巡查信息处置等工作情况以及相应效果等。

(八)展示发布

展示发布对内以可视化方式提供相关信息展示,对社会公众提供河长制湖长制信息发布,为接受社会监督创造条

13

件,主要内容要求为:

1.采用表格、图形、地图和多媒体等多种方式为各级河长办提供河长制湖长制基础信息和动态信息的查询和展示。展示内容主要有河湖(河段)信息、工作方案、组织体系、制度体系、管护目标、责任落实情况、工作进展、工作成效、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情况等;

2.向社会公众发布河长制湖长制管理工作信息,开展河长制湖长制管理工作宣传,发布内容主要有河湖(河段)信息、河长湖长信息、管护目标、工作动态、治河新闻公告等;

3.接受社会监督,受理社会公众对于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开展情况及河湖治理问题的投诉与建议。

(九)移动服务

移动服务主要服务于移动环境下的信息采集和信息查询,主要功能如下:

1.为各级河长湖长提供在移动终端上进行河长制湖长制相关信息的查询,主要包括河湖(河段)信息、管护目标、工作进展、工作成效、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情况等信息;

2.为各级河长湖长提供在移动终端上进行河长制湖长制相关业务的处理,主要包括巡河管理、事件处理、考核评估等业务;

14

3.为各级河长、湖长和巡河员巡查河湖提供工具,对巡查河湖过程进行记录,主要包括巡查时间、轨迹、日志、照片、视频、发现问题等内容;

4.通过APP和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为社会监督提供途径,包括治河新闻公告推送、河长制湖长制信息查询、公众投诉建议等等功能。

五、相关业务协同

(一)一般要求

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根据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的原则,按照“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相关要求,充分共享、积极协同,要求如下:

1.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应重点关注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业务应用,避免开展其他水利业务或其它部门应该进行的信息化建设,确有需要也要共建共享;

2.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积极开展与水文水资源、水政执法、工程管理、水事热线等信息系统对接,充分利用已有建设成果,共享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业务需要的信息。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与其他相关业务应用系统开展业务协同。

15

(二)水文水资源

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业务与水文水资源业务协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考核评估:利用水文水资源信息开展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工作进展与实际效果的评估;

2.对比分析:利用水文水资源信息评估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工作成果,开展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

(三)水政执法

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业务与水政执法业务协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考核评估:利用水政执法信息对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和涉河湖执法监管等工作和情况进行评估;

2.对比分析:利用水政执法信息评估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和涉河湖执法监管等工作成果,开展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

(四)工程管理

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业务与工程管理业务协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考核评估:利用工程管理信息对相关治理措施落实

16

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强化工程措施过程管理;

2.对比分析:利用工程管理信息评估相关治理措施成效,并开展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

(五)水事热线

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业务与水事热线业务协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获取与反馈: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业务从水事热线中获取相关信息,并有针对性开展治理工作,最后将处理结果反馈给事件相关人员,实现监督、处理和反馈的闭环管理;

2.考核评估:利用水事热线提供信息对各级河长办、总河长、河长、湖长的工作情况和成果进行考核评估。

六、信息安全

(一)一般要求

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建设应按照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开展定级备案、安全建设整改及测评工作。同时,信息安全应在原有网络安全基础上,进一步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等五个方面完善系统安全建设,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构建网络安全纵深防御体系。

17

(二)物理安全

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应部署在具有防震、防风、防雨能力的机房;机房配有严格访问控制措施,同时配备防盗窃、防雷击、防火、防水、防静电、温湿度控制、电磁防护及电源等相关设备及工具。

(三)应用安全

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安全主要包括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剩余信息保护、通讯完整性、通讯保密性等方面。

1.身份鉴别:采用专用的登录控制模块对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对同一用户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实现鉴别;

2.访问控制:按照访问规则决定用户是否能对系统进行访问,限制用户数量,授予帐户为完成任务所需的最小权限;

3.安全审计:针对每个用户进行安全审计,对信息系统重要安全事件进行审计并记录;

4.剩余信息保护:用户登出后,要释放或清除用户鉴别信息;

5.通讯完整性:为了防止数据在传输时被修改或破坏,信息系统应确保通信过程中的数据完整性;

18

6.通讯保密性:信息系统应利用密码技术进行会话初始化验证,并对通讯过程中的整个报文或会话过程进行加密。

(四)主机安全

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主机安全主要包括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入侵防范、恶意代码防护、资源控制等方面。

1.身份鉴别:对登录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对管理用户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技术进行鉴别,设置密码复杂度、口令定期更换及登录失败处理策略;

2.访问控制:根据管理用户的角色分配权限,严格限制默认账户的访问权限,及时删除多余的、过期的账户;

3.安全审计:对用户访问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行为进行审计并记录,审计记录应至少保存6个月;

4.剩余信息保护:确保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用户鉴别信息在被释放时得到完全清除,应确保系统内的文件、目录和数据库记录在被释放时得到完全清除;

5.入侵防范:实时检测并记录对服务器进行入侵的行为,及时更新操作系统补丁,避免遭受漏洞攻击;

6.恶意代码防范:主机应安装防恶意代码软件,并及

19

时更新;

7.资源控制:对主机的CPU、硬盘、内存、网络等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当系统可用资源降低到规定的最小值时报警。

(五)网络安全

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安全主要包括网络结构、入侵检测与防御及安全审计。

1.网络结构:根据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需求及业务重要性,为业务系统合理分配带宽,划分网段或VLAN,通过防火墙等隔离手段将系统与其他业务区分开;

2.入侵防范:部署入侵防护系统或者恶意代码检测系统,对网络数据包进行检测,对攻击行为、病毒木马、恶意代码实现防护预警;

3.安全审计:部署网络安全审计系统,用于监视并记录网络中的各类操作,监测系统中存在的威胁,实时分析网络中发生的安全事件,并及早预警。

(六)数据安全

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安全主要包括数据完整性、数据保密性及数据备份和恢复。

1.数据完整性:检测系统管理数据、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完整性,检测到完整性错误

20

时采取必要的恢复措施;

2.数据保密性:采用加密或其他措施,实现系统管理数据、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传输和存储保密性;

3.数据备份和恢复:制订备份策略和定期数据备份机制,采用备份软件和数据库数据备份技术,保障数据安全。

(七)安全管理

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制定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系统运维管理及应急预案等。

1.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安全管理制度,说明安全工作的总体目标、范围、原则和安全框架等;

2.安全管理机构: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对岗位、人员、授权和审批、审核和检查等方面进行管理和规范;

3.人员安全管理:制定人员安全管理规定,在人员录用、离岗、考核、安全教育和培训、外部人员访问管理等方面制定管理办法;

4.系统建设管理:在系统定级、安全方案设计、产品采购和使用、软件开发、工程实施、测试验收、系统交付等方面制定管理制度和手段;

21

5.系统运维管理:在系统运维过程中应有环境、资产、介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恶意代码防范、密码、变更、备份与恢复、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规定;

6.应急预案:制定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包括预案启动条件、应急处理流程、系统恢复流程、事后教育培训等内容。

七、其他要求

(一)部署方式

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应依据水利部出台的指导意见和技术指南进行建设。原则上水利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现两级部署,支持五级(部、省、市、县、乡)应用。各级系统应参照中央开发的应用系统,在符合水利部、省、市、县各级系统互联互通、协同共享的基础上,结合各自业务需求进行定制开发。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部署方式见图7-1。

国家平台汇总上报水利部汇总上报省级平台汇总审数核据上报汇总上报地市级汇总审数核据上报汇总上报数据上报汇总审核汇总上报数据上报汇总审核汇总上报汇总审核数据上报汇总上报数据上报汇总审核汇总上报数据上报汇总审核汇总上报县级

图7-1 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部署示意图

系统软硬件分别部署在中央及各省级单位,乡级单位可

22

通过网络直接访问省级平台进行数据上报,也可以进行数据的离线填报;县级单位对所属各乡镇的数据进行汇总、审核,以在线填报或本地编辑远程传输的方式上报;地市级单位对所属各县的数据进行汇总、审核,以在线填报或本地编辑远程传输的方式报送到省级;省级单位汇总审核全省数据,并通过远程传输的方式报送到水利部。

(二)河湖分级名录建设

已建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数据交换体系与水利部进行河湖分级名录的同步,未建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的地方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河湖分级名录的建设。

1.水利部根据全国水利普查成果45203条河流和2865个湖泊,结合当前全国最新(2016)省、市、县、乡四级行政区划,将河流和湖泊,按照行政区划编制河湖分级初始名录;

2.各地利用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根据实际情况,对河湖分级初始名录进行复核,同时将初始名录之外的河流和湖泊在系统中进行标绘补登,并对村级河段进行标绘补登,形成新的河湖分级名录;

3.水利部统一对河湖分级初始名录复核成果与各地标绘补登的河湖分级名录及其空间数据进行后处理,形成统一规范的全国河湖名录及其空间数据成果,为后续河长制湖长

23

制日常管理提供河湖基础数据。

(三)数据更新

河长制湖长制管理数据更新按照管理权限,逐级授权进行,主要要求如下:

1.河湖分级名录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各地河长办通过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更新,再由水利部对更新的数据进行后处理,形成新的、统一规范的全国河湖名录;

2.河长制湖长制基础数据和管理业务数据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各地河长办通过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和更新,并逐级审核上报。

(四)数据交换

各级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之间以及同级系统业务网与互联网区之间应注意处理好以下问题:

1.应充分利用水利行业统一的数据交换体系等前提条件,在统一的数据交换体系下,根据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需求,实现各级数据的填报、审核、汇总、上报、下发等流程;

2.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须实现业务网区与互联网区的数据交换,并严格禁止涉密信息在非涉密网中使用。

24

第二篇:河长制信息共享制度

为加强河长制工作信息公开共享的规范管理,建立跨部门的信息共享体系,实现河长制全方位工作动态的共享、发布通报机制,促进河长制信息工作安全可靠、互联互通、及时高效,加快推进河长制各项工作,特制订本制度。

第一章 原则

第一条信息公开共享工作原则

(一)及时。重要信息及时发现、及时收集、及时报送。

(二)主动。信息共享是各单位的责任和义务,责任单位要本着规范公开的原则,主动共享信息。

(三)准确。共享的信息要确保实事求是,表述、用词、数据、分析务求准确。

第二章 信息公开

第二条信息公开内容。

(一)公告重大决策部署。重大决策、重要规划、重要制度等重要信息应在当地门户网站或主要媒体上进行公告发布。

(二)公告河长名单。河长名单应通过当地主要媒体向社会公告。公告采取下管一级的方式进行,即市河长制办公室负责公告市、区市级总河长、副总河长、河长;各区市河长制办公室负责公告区市及乡镇两级总河长、副总河长、河长。河长名单如因工作调整等原因变更的,应及时在当地主要媒体上更新。

(三)设立河长公示牌。各区市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在所辖河流岸边显著位置竖立河长公示牌。公示牌的主要内容包括:河道名称,各级河长姓名、职务,管护起点、终点,联络员单位,河长职责,整治目标,监督电话,河流示意图,公示牌编号等信息。公示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增加,全市河长公示牌的内容、格式、样式应相对统一,以保证公示的规范性、严肃性。

第三条信息公开流程。

市河长办公室各成员单位、区市河长制办公室每月底前,将重要的政务信息、工作部署、工作举措、工作动态等信息,按照《河长制信息报送制度》要求及时报送市河长制办公室。涉密信息的报送,应遵守保密规定;每年12月10日前,各区市河长办公室将工作总结报送市河长制办公室。拟对外公开的信息,须经市河长办公室主任审定签发后,由市河长制办公室通过水利网站、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公开;市河长制办公室各成员单位在向媒体公开涉及河长制工作的重大事项信息前,应与市河长制办公室沟通。

第三章 信息共享

第四条信息共享内容。

(一)工作动态信息。总河长、副总河长、河长及河长制办公室各成员单位工作信息;贯彻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部署等工作推动信息;上级重点督办事项的处理信息;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信息;“一河一策”管理保护重点工作进展、阶段性目标、完成成果信息;河长制实施与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思路、好做法、好经验以及工作中的特色和亮点工作信息。

(二)基础数据信息。主要河库特征指标、地理空间信息资料、水域岸线使用情况、分级河流名录、分级河长名单等重要基础信息。重要监测断面水质水量水面监测数据;其它河库管理保护工作所需数据资料。

第五条信息共享流程

市河长办公室各成员单位,各区市河长制办公室为推动河长制工作需技术资料支持,可向资料持有单位提出技术需求。资料持有单位应在确保数据结果准确无误、表述清晰的前提下,及时向需求方提供相关资料。涉密数据资料共享应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工作要求

第六条考核激励。

市河长制办公室对信息公开共享情况定期统计、通报,结果纳入考核,对信息公开共享工作成效显著、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

第七条责任追究。 严肃信息公开共享工作纪律,严格执行信息管理规定。杜绝错报、漏报、瞒报、谎报等行为;因工作失职造成严重影响;因违反规定擅自对外共享、发布和报送信息造成不良后果的责任单位或个人,将被严肃追责。

第三篇:花石嘴村河长制工作信息共享制度

为实现河渠治理、管理、保护工作数据资源互通共享,河长制工作信息及时公开,营造全社会关注、参与、监督河长制工作的良好氛围,根据《花石嘴村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相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信息共享责任主体 镇村级河长,镇级河长办。

二、信息共享基本原则

1.信息共享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客观真实、准确规范、及时高效原则,做到信息早收集、早整理、早发布、早通报、早报告、早交流。

2.信息共享要严格遵守保密制度,涉密信息履行审查审批程序,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公开、谁审查”。

三、信息共享主要形式

河长制工作信息共享主要为信息公开、信息通报、数据互通三种形式,做到信息社会共享、上下共享、成员共享。

(一)信息公开

1.主要内容。村级河长名录、河长制工作职责、河长制工作制度、河渠管理保护情况等基本信息;河长制工作推进情况,重大事项处理情况、热点舆情;其他应公开发布的信息。

2.公开渠道。建立村河长办QQ群,微信群,开设村河长办工作专栏;在河渠管理保护范围内树立河长公示牌及河渠信息公示牌;

3.公开频次。河长制工作方案、政策、文件以及工作推进动态类信息需及时公开;河渠河长基本信息发生变动的应及时更新。

(二)信息通报

1.主要形式。村河长办将根据工作实际定期或不定期编发《花石嘴村河长制工作信息》简报、对河长制工作情况进行通报。

2.通报内容。贯彻落实河长制重大决策、工作部署等情况,村级总河长、副总河长、河长批示办理落实情况,河长制工作进展、先进经验、典型做法,存在的突出问题,河长制工作中重大问题的协调解决情况以及重大事项、突发事件、热点舆情及处理情况,河长制工作开展情况,河长制工作阶段性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以及督察情况。

3.通报范围。村总河长、副总河长、河长、相关负责同志,镇河长办、

4.工作要求。河长、村河长会议成员要按照《花石嘴村河长制工作信息报送制度》要求,及时向镇河长办报送河长制工作信息。

(三)数据互通

1.主要内容。河长会议各成员有关河渠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河渠及水利工程划界确权、执法监管、水质监测、水文、防汛防洪等河湖管理保护相关系统和数据资源、影像资源。 2.保密要求。涉密数据要严格履行有关程序。

四、其他事项

1.村河长会议成员、河长办要明确一名负责河长制信息共享工作分管人员,原则上与河长制信息工作报送负责人员一致。

2.信息通报中,对村河长成员存在问题进行通报的,应及时将问题整改反馈意见报送村河长办,反馈意见中应明确处理措施、整改完成日期,村河长办将对整改问题进行回头督察。

花石嘴村委会

2017.8.30

第四篇:乡河长制管理制度

为切实改善我辖区水环境质量,实现“青山绿水”和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乡目标,在不断加大治理工程投入的同时,也需要有健全有效的水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作为工作保障,根据《河长制管理工作制度》要求,结合我乡实际,现制定《乡河长制管理工作制度》,具体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推进绿色发展,通过抓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切实改善全乡河道水环境质量,加快推进河道整治力度,为全乡社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群众创造出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二、目标任务

(一)认真落实全乡河道“河长制”管理制度。

(二)年底前全乡70%水环境功能区达到标准要求。

(三)辖区河道做到“水质达标、河面清洁、河岸绿化”。

(四)建立辖区河道长效管理机制。

三、工作范围 *****河、****河

四、工作要求

(一)建立河道管理责任体系。按照“以块为主、属地负责”的管理责任体系,对全乡河道落实河长制管理,乡人民政府为河长制管理责任单位,由乡党委书记担任总河长,乡领导担任乡河长。严格落实“谁分管、谁负责”的管理工作责任制,各河长制管理责任单位要认真履行相关的河道管理职责,加强相互间的沟通、支持和配合,积极主动协调上及河道管理相关职能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切实保证河道的管理人(河长)、责任人、责任单位、管理制度“四落实”。

(二)明确河道管理责任内容。河道管理的主要责任内容:一是保证辖区河流水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要求;二是做好河道的疏通整治;三是加强河岸的卫生保洁;四是开展沿河道两岸餐饮业以及屠宰、养殖行业的整治;五是规范整治河道两侧非雨水排污口,做到全收集、全处理;六是加大河道两侧的生态绿化,改善生态环境。

(三)形成全社会参与河道管理的工作合力。一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对河道管理及整治工作开展重点宣传,推广经验,树立典型。对群众不满意,工作推进慢,措施不得力的单位要进行曝光。二是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在辖区“河长制”督查考核中,注重向河道所在地人民群众了解情况,让人民群众参与河道河长制工作测评,以人民群众满意程度作为检验河道管理工作乘此奥的重要衡量标准。三是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参与作用。通过多举措、多形式、多层面的宣传发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河长制管理,在河道管理和保护中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五、为进一步明确责任,切实落实河长制,对河道管理的职责分工如下:

(一)保证辖区河流水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要求。

责任单位:乡河长办

(二)做好河道的疏通整治。

责任单位:乡水管站

(三)加强河岸的卫生保洁。

责任单位:乡清洁办

(四)开展沿河道两岸餐饮业以及屠宰、养殖行业的整治。

责任单位:市场管理分局及兽医站

(五)规范整治河道两侧非雨水排污口,做到全收集、全处理。

责任单位:乡村规所

(六)加大河道两侧的生态绿化,改善生态环境。

责任单位:乡林管站

六、考核制度

(一)考核工作机制。乡政府组织对相关责任部门河道河长制落实及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同时纳入政府对责任部门目标考核、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目标考核。

(二)考核内容及标准。以建立河道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成效,实现长效管理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环境监测数据、落实“河长制”工作、河道疏通整治、管理及排污口封堵等等为考核标准,围绕“水质达标、二面清洁、河岸绿化”的要求,重点考核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河长制。由村委主要领导担任河长,成立长期管理工作组织,明确工作计划、整治方案和长效管理措施,由河长负总责,建立并落实“以块为主、属地负责” 的工作责任制,辖区内每一条河有专职责任人,并建立相应的工作台帐。

2.加强管理,落实措施,确保完成各项河道管理任务。通过实施辖区河道垃圾清运、排污口封堵、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卫生保洁、生态绿化、拆除违章搭建等工作,改善辖区河道水环境质量及周边生态环境。

3.加强河道管理宣传。各责任单位应加大对河道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即使通报实施河道疏通、排污口整治、水环境质量和长效管理机制运行等工作开展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和动员工作,提高群众知晓率,逐步调动群众水环境保护的意识,积极参与到河道管理工作中来,打造河长制升级版,为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而努力。

第五篇:2018推行河长制 “河长制”主要任务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明确,到2018年底我国将全面建立“河长制”。12月12日,水利部副部长周学文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回答《经济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河长制”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是水治理体制的重要创新,对于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河长制”主要任务(五)加强水资源保护。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强化地方各级政府责任,严格考核评估和监督。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防止不合理新增取水,切实做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坚持节水优先,全面提高用水效率,水资源短缺地区、生态脆弱地区要严格限制发展高耗水项目,加快实施农业、工业和城乡节水技术改造,坚决遏制用水浪费。严格水功能区管理监督,根据水功能区划确定的河流水域纳污容量和限制排污总量,落实污染物达标排放要求,切实监管入河湖排污口,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六)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严格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控,依法划定河湖管理范围。落实规划岸线分区管理要求,强化岸线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严禁以各种名义侵占河道、围垦湖泊、非法采砂,对岸线乱占滥用、多占少用、占而不用等突出问题开展清理整治,恢复河湖水域岸线生态功能。(七)加强水污染防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河湖水污染防治目标和任务,统筹水上、岸上污染治理,完善入河湖排污管控机制和考核体系。排查入河湖污染源,加强综合防治,严格治理工矿企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水产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船舶港口污染,改善水环境质量。优化入河湖排污口布局,实施入河湖排污口整治。(八)加强水环境治理。强化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按照水功能区确定各类水体的水质保护目标。切实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开展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依法清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加强河湖水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水环境治理网格化和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水环境风险评估排查、预警预报与响应机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建设亲水生态岸线,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实现河湖环境整洁优美、水清岸绿。以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为重点,综合整治农村水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九)加强水生态修复。推进河湖生态修复和保护,禁止侵占自然河湖、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在规划的基础上稳步实施退田还湖还湿、退渔还湖,恢复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开展河湖健康评估。强化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加大江河源头区、水源涵养区、生态敏感区保护力度,对三江源区、南水北调水源区等重要生态保护区实行更严格的保护。积极推进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强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和综合整治,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维护河湖生态环境。(十)加强执法监管。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加大河湖管理保护监管力度,建立健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立河湖日常监管巡查制度,实行河湖动态监管。落实河湖管理保护执法监管责任主体、人员、设备和经费。严厉打击涉河湖违法行为,坚决清理整治非法排污、设障、捕捞、养殖、采砂、采矿、围垦、侵占水域岸线等活动。

上一篇:河长制治理工作方案下一篇:华东理工大学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