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车小学创建“无烟学校”组织管理机构

2024-04-23

上车小学创建“无烟学校”组织管理机构(精选6篇)

篇1:上车小学创建“无烟学校”组织管理机构

上车小学

创建“无烟学校”组织管理机构

一、上车小学控烟工作领导机构

1、组长:达选亿 副组长:达强海

成员:张永香

达朝梅

达瑛

赵文燕

宗兴萍。达选亿负责总体工作安排。达瑛负责组织宣传工作。

各成员负责具体的控烟落实工作。控烟监督员名单 一年级:达朝梅 二年级:张永香 办公室:达强海 学生监督员:张瑞明 学校总监督员:达强海

上车小学 2012年5月

篇2:上车小学创建“无烟学校”组织管理机构

为使我校控烟活动深入开展,继续加大控烟工作的力度,给广大师生营造一个无烟、清洁、健康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使学生在无污染的环境里健康成长,学校特制定本制度。

1、坚决执行上级部门关于无烟学校的所有规定。

2、校园内实行24小时全日制禁烟,任何人(包括外来人员)都不在校园内吸烟。

3、大力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观念。

4、学校成立组织,有负责学校控烟工作的学校领导和教师。

5、校园内有醒目的禁烟标志。任何人(包括外来人员)都不得破坏校园内禁止吸烟的标志。

6、学校每年至少开展两次向教职工、学生和学生家长宣传吸烟危害健康的教育活动并有记录。

7、教导处: 负责安排控烟教育内容、课时与落实,把控烟教育安排到学校卫生工作(健康教育课)计划中,做到有计划、有教员、有课时、有教案,并注意充分利用学校师资和多媒体设备提高教学效益。安排教师定期更换“控烟宣传栏内”的宣传内容。通过一学期的努力让100%的教师和100%的学生知晓“吸烟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癌症”的科学知识。

该项工作纳入教导主任学期工作考核细则之内,学期末有校长考核评分。

8、总务处:学校总务处在教师办公室、会议室、图书室、实验室等公共场所张贴“禁止吸烟”或“无烟办公室”的标牌。

该项工作纳入总务主任学期工作考核细则之内,学期末有校长考核评分。

9、少先队大队部:每年举办一次“拒绝烟草,创建无烟校园”签名仪

式。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控烟知识手抄报比赛。在今年年的世界无烟日中组织部分少先队员散发宣传单,号召成人戒烟。

该项工作纳入教导处学期工作考核细则之内,学期末有校长考核评分。

10、教研组:要倡导教职工“口袋不装烟,工作不带烟,办事不敬烟”。鼓励、教育教职工戒烟。组内如有不按期在校园内戒烟的教职工,学年不得评为优秀教研组。

11、班主任: 各班每学期召开一次“主题班队会,组织学生自办一期禁烟知识手抄报,让学生深刻认识吸烟的危害。定期调查有无吸烟行为,耐心细致地开展转化教育。各班还要通过学校创建“无吸烟学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千方百计带动家庭开展控烟行动。家长开会或参加学生集体活动时,要向家长宣传学校控烟要求,劝止家长的吸烟行为。班级中如有一名学生一学期累计吸烟2次以上(含2次),班级不得评为先进集体。

该项工作纳入班主任学期工作考核细则之内,学期末由副校长考核评分。

12、教职工: 自2017年3月18日起,凡在校内公共场所吸烟,首次发现批评教育,再次发现扣岗位责任制3分,第三次及以后吸烟每次扣岗位责任制5分。同时教职工不按期改正在校园内公共场所吸烟的行为,不得评为各级各类优秀。

13、学生:严格禁止学生吸烟。学生如有在校吸烟行为,经查实,一人次扣班主任岗位责任制3分,扣科任教师岗位责任制2分。吸烟学生本学期不得评选为各级各类优秀学生。

14、本制度解释权归学校控烟领导小组。

15、本制度自2017年3月18日起实施。

兴义市丰都街道办事处丰都中心小学

篇3:上车小学创建“无烟学校”组织管理机构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每个市县抽取1所小学和1所中学参与基线调查;每个市县再从中选择1所学校作为重点干预学校(重点干预组,Ⅱ),开展创建100%无烟校园一系列干预活动;每个市县再抽取类别、性质、规模与重点干预学校相当的学校作为阳性对照(一般干预组,GI),但不开展创建活动。

基线共调查学校83所,包括中学43所,小学40所;创建无烟学校51所(重点干预组,II),其中中学28所,小学23所;调查非创建学校(一般干预组,GI)54所,其中中学26所,小学28所。基线、一般干预组、重点干预组3组的调查对象在性别、角色及学校类型的分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1.2 干预策略与方法

一般干预组不开展创建活动,但学校所在市县作为项目地区开展市县层面的干预活动。市县层面综合实施项目五大策略[6]:(1)促进项目地区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立法及有效执行;(2)广泛传播吸烟、被动吸烟的危害及项目目标等关键信息;(3)选择典型公共/工作场所创建100%无烟环境;(4)创建无烟社区和无烟家庭,改变社会习俗,逐步建立和营造一个免于被动吸烟的社会环境;(5)建立控烟网络,提高各地区控烟能力。

对于重点干预组,除了所在项目市县开展干预活动外,每所学校均开展100%无烟校园创建的综合性系列干预活动。干预措施[6]包括:(1)准备阶段。学校内部领导层进行讨论;以班会、队会、文体活动等形式进行群众(教师、学生)动员;制定无烟学校政策(包括禁止吸烟标记、规定),明确各岗位在无烟学校创建中的职责。(2)执行阶段。确定执行时间和计划;校长在公众场合宣布并承诺创建100%无烟校园;张贴控烟制度、标记及宣传材料等;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履行职责,并安排班队活动、家长会、兴趣小组、检查评比等各类活动。(3)媒体传播。利用媒体对学校创建活动进行跟踪报道,扩大创建活动的影响。(4)培训。对教师和教务人员培训,将控烟融入教学中;对班主任,辅导员,党、团、少先队员培训,将控烟融入学生素质教育;对宣传技能和材料制作的培训,提高学校板报等宣传材料质量。(5)评价。对创建活动定期督导、反馈、改进;开展过程评价及创建效果评价。

1.3 评价方法

1.3.1 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包括:学校禁止吸烟制度的制定及知晓率、学校人群对吸烟和吸二手烟危害知识的知晓率、控烟相关态度的赞同率、学校人群吸烟率和二手烟暴露率、校园中未观察到吸烟现象的比例。吸烟的定义为每天吸烟者、偶尔吸烟者和已戒烟者的总和;二手烟暴露的定义为不吸烟者中每周至少有1 d吸入他人呼出的烟雾15 min以上者。

1.3.2 资料收集

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场所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收集资料。观察法利用调查员观察校园内的各类禁烟标识、以及各类吸烟现象的发生情况。同时在学校内采用方便抽样方式,每所学校至少调查66人,包括校长1名,教师10名,行政后勤人员5名,学生50名(大约1个班级,其中小学调查四年级以上的学生),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人群吸烟及二手烟暴露情况以及烟草危害相关知识的认识和控烟态度。

1.3.3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经双录入核查、清理后采用SAS 9.1.3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分析方法包括:计算各指标(场所吸烟现象、认知、态度、吸烟及二手烟暴露等)阳性率(比例);以各评价指标为因变量,干预组别为自变量,同时考虑学校类型、性别、角色等混杂因素,拟合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显著性检验、计算比值比(OR值)和比较各评价指标在干预前后、干预组别之间的差异及程度,评价干预效果。

2 结果

2.1 场所吸烟现象

基线调查时59%的学校在醒目位置粘贴了禁止吸烟标识,效果调查中一般干预组70%的学校粘贴了禁止吸烟标识,重点干预组中全部学校均粘贴了禁止吸烟标识。对各学校内吸烟现象的观察结果显示,基线、一般干预组、重点干预组分别有63.86%,66.67%和92.16%的学校未观察到有人吸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51,P=0.003);分别有80.72%,77.78%和98.04%的学校观察时未闻到烟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30,P=0.038);分别有39.76%,51.85%和80.39%的学校未看到烟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79,P<0.01);总的来说,基线、一般干预组和重点干预组的无吸烟现象(吸烟、烟味、烟头)比例依次升高,分别为36.14%,42.59%和7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63,P<0.01),主要表现为重点干预学校显著高于一般干预学校和基线,但后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场所人群对烟草危害的认知和控烟态度

基线调查中有79.82%的调查对象表示知道所在学校有限制吸烟的规定,效果调查中一般干预组和重点干预组人群的这一比例分别提高至87.00%和98.07%,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0.00,P<0.01 )。调整性别、角色、学校类型等因素的影响后,一般干预组人群的制度知晓率是干预前的1.585倍,重点干预组人群的制度知晓率是干预前的12.006倍,重点干预学校人群的制度知晓率是一般干预学校的7.575倍。

表2显示,干预后学校人群的烟草危害知晓率和正确态度持有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来看,校正性别、角色及学校类型因素影响后,各知晓率和正确态度持有率基本表现为重点干预组高于一般干预组,一般干预组高于基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注:与基线组比较,*P<0.05,**P<0.01;与一般干预组比较,△P<0.05,△△P<0.01。

2.3 场所人群吸烟和被动吸烟情况

基线调查时中小学校男性吸烟率为12.13%,经过1 a的干预后,一般干预组男性吸烟率上升为14.51%,而重点干预组下降至10.61%(表3)。调整学校类型、性别、角色等因素的影响后,后者分别是基线和一般干预组的0.747倍和0.529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基线调查时不吸烟人群的二手烟暴露率为25.01%,经过1 a的干预后,一般干预组和重点干预组不吸烟人群二手烟的暴露率分别下降为19.54%和10.15%。调整学校类型、性别、角色等因素的影响后,二者分别是基线的0.706 2倍和0.292 2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此外,重点干预组与一般干预组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者是后者的0.413 7倍。

注:与基线组比较,*P<0.05,**P<0.01;与一般干预组比较,△P<0.05,△△P<0.01。

3 讨论

学校是广大青少年和教职员工集中学习和工作的场所。实践证明,以学校为基础,开展创建100%无烟环境,是预防和减少学校人群遭受二手烟雾危害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具有其他场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评价结果显示,项目制定的综合性干预策略初步取得了显著成效,重点干预学校人群二手烟暴露率较干预前有了显著下降。同时,51所创建无烟学校中未观察到吸烟现象的比例有了显著提高,男性吸烟率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说明不吸烟人群暴露于二手烟雾的机会和环境减少,不吸烟人群烟草危害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控烟相关态度的赞同率显著升高,人群选择不受二手烟危害的意识得到了明显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控烟相关态度的改善程度不如烟草危害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而男性吸烟率的改善程度不如控烟态度的改善程度。与国内外有关研究结果[7]类似,该结果与健康教育的传统KAP理论一致[8],即“知识的提高→态度的转变→行为的改变”由先及后、由易至难的过程。此外,对于项目的长期效果,国内外文献报道结果不尽一致,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研究结果还发现,一般干预学校在控烟政策的知晓率、烟草危害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以及控烟态度的赞同率等部分评价指标上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在场所观察无吸烟现象的比例、男性吸烟率、二手烟暴露率等指标上却改善不明显,一般干预学校的男性吸烟率反而高于干预前。该结果一方面说明,虽然54所一般干预学校未开展创建活动,但由于学校所在的市县作为本项目的干预地区,在市县层面上开展了以五大策略为核心的一系列综合性干预措施,为非创建学校提供了一个干预的大环境,这个大环境对提高非创建学校人群的烟草危害认识水平仍然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说明这种大环境的促进作用对于学校人群(尤其是青少年)吸烟行为和二手烟暴露等方面抑制作用有限,这可能与行为较难改变(相对于认识和态度)、学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单位有关。提示学校控烟工作不能仅限于社会层面,还应该深入到学校每一位学生和教职员工,制定专门针对和适用于学校人群的干预措施。

志谢 感谢“迈向无烟中国”项目的各级负责机构及创建无烟学校的工作人员对项目付出的辛勤劳动!

参考文献

[1]ROCKVILLE M.1986 Surgeon General Report:The health conse-quences of involuntary smok ing.W ash ington DC:US D epartm ent of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1986:7.

[2]卫生部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领导小组办公室.2008中国控制吸烟报告.2008-05-31.

[3]吴曦,杨焱,姜垣,等.我国青少年被动吸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08,24(9):661-686.

[4]季成叶,主编.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综合报告.2005.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91-135.

[5]GTSS Collaborative G roup.A cross country comparison of exposure tosecondhand smoke among young.Tobacco Control,2006,14(SupplⅡ):ii4-ii19.

[6]杨功焕,主编.迈向无烟中国项目干预计划制订指南.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6-24.

[7]B IGLAN A,ARY DV,SMOLKOW SK I K,et al.A random 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a commun ity intervention to prevent adolescent tobaccouse.Tobacco Control,2000,9(1):24-32.

篇4:创建有竞争力的学校组织文化

【关键词】 学校文化 教育质量观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6-011-01

对于北京最大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以下简称海外)来说,组织文化就是组织所具有的个性,也就是组织成员共有的一种价值和信念体系。学校组织文化也就是整个学校所有组织人员所持有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视觉形象的综合性的体现。虽然说,“应试”制度下的学校组织文化往往是以“分数”为核心,领导的理念、教师和学生行为、方式及学校的形象等都支持着这个目标。但是,知识经济背景下,人们依然追求着和谐、民主的学校组织文化。民主、和谐的学校组织文化应该是相信支持教师工作,关注欣赏学生发展的文化;是给予教师和学生以愉悦而不是压抑的文化;是师生将学校的发展与自己的发展融于一体的文化。因此,可以说:

学校的文化是培育民办学校竞争力的源泉!

哈佛大学学者认为:现在,企业的成功越来越依托于组织文化的建设,对组织文化的投资不但能营造企业发展所需的动力和氛围,还能够减少巨额的管理成本。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用文化管理企业。民办学校不仅和企业的运行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作为一个人才聚集之处,组织文化的建设更是重中之重。对于中国的民办学校来说,学校的文化建设的开展尤其重要,这也是提升学校文化建设质量的重要手段。国内外很多优秀的百年名校都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而作为在国内改革开放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民办学校,距离这样的理想组织状态尚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民办学校的组织文化受到社会、历史、领导方式和实践水平的制约,各自形成了独特的不可复制的学校组织文化;但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在内容上是对整个学校教育教学、运行管理的整体概括和综合,需要每个教师在心理上的认同和共享,且它一旦形成,会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形态和氛围在校园中弥漫扩散,员工能无形中感受到来自于它的约束, 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

这几年来,学校努力提高民办学校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和卷入度,作为管理者,我们更应该致力于兑现对教师的承诺,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首先,民办学校应该尽量给教师以安全感和信任感,并严格履行合同,关心他们的福利和生活。由于民办学校很多都是外地来的教师,因此他们格外关注这所学校是否能带给他们的稳定的生活和发展的空间,甚至是子女的教育问题和配偶的工作问题,如果能解决他们的这些后顾之忧,他们会非常乐意留在学校效力。

其次,根据马斯洛需求,人在满足了生存的基本需求后,会有更进一层次的人际交往需要。因此,民办学校应该搭建更多的平台给教职员工以交流工作和生活。让他们释放激情,展示才华。海外的体育馆,游泳池和健身房,球馆等常年为教职员工开放,工会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竞技活动,让教职员工在工作之余找到了生活的乐趣,还有的年轻教师在这里找到了事业,找到了家庭的归宿。另外,民办学校也应该充分发挥工会等其他非正式的群体组织,鼓励他们组织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

不仅如此,学校还应该从人才的招聘,培训、考核机制和愿景落地等几方面去促进学校的组织文化建设。

1. 民办学校在招聘教师的时候应该不仅关注他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更选择愿意与学校共同创造未来的年轻人并进行投资。由于有比公办学校更强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民办学校应不迷信“名牌”大学,打破专业限制,转向重视价值观的认同以及再学习能力。提供与学校运营和战略发展相匹配的培训,对培训进行评估,确保培训能带来回报。

2. 在培训上,民办学校应该把“培育”和“成长”融入吸引人才的价值卖点。教师的薪酬在行业中并不占竞争优势,如何吸引人才,不妨从加大对他们的培育和成长的力度出发。要注重培训方式多元化,为工作外+工作中+自我学习结合的范式,引导部分教职员工改变原有“把外培当成福利”的错误观念,给他们压力也给他们前进的动力和支持,并建立效果转化措施,尽量减少浪费培训资源的现象。

3. 民办学校的高层要努力让学校的愿景落地。他们应不仅在努力塑造企业文化,还要有永续经营的策略,不只“舟上的人”要“同舟共济”,更要有附加价值,要让“舟”因为载过的人把它变成“更大更好的舟”,民办学校才能从优秀到卓越才能基业长青。让人强大舟,也让舟造福人。要让学校的理念和愿景落地,落到实处,让一线的教职员工也认可并为之共同努力,为之奋斗。但是,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需要董事长和高层管理者反复强调,共启愿景。

综上所述,我们应从价值观和愿景的角度,从塑造文化人及人格的角度建设学校组织文化。用校园文化精神去影响教师,并内化为教师的价值取向;以价值观的改造为基础,激励教师献身私立教育事业和所在的学校。

[参考文献]

[1] 公平与效率的抉择——美国教育市场化改革研究.马建生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 教育组织行为学.宋凤宁等著.北师大出版社,2007.

篇5:小学创建无烟学校自查报告

一、学校基本情况。

天祝县华藏寺镇边墙沟小学坐落于华藏寺镇南山村,占地面积7221平方米,建筑面积945平方米,生均10.38平方米。这里有教师11名,其中本科学历8名,大专学历2名,中师1名,学历合格率100%;近年来我校坚持“文化立校、教研兴校、以生为本、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将健康促进工作以及控烟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之中,积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确立正确观念,抓住实施关键。

1.领导者要有责任意识。学校领导意识到:环境保护,创建无烟学校,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不断培养和提高下一代环保健康观念,是实施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我校凭着对健康问题的责任意识,确立了创建无烟学校工作目标。学校成立以校长贾脑武为组长,主任孔繁兴副组长,各班正副班主任为成员的控烟领导小组,同时制定了控烟制度、实施计划,形成了校长牵头抓,各部门具体抓,全校教职工配合抓的管理体系。

2.教师的认识统一。实施控烟工作需要有较强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教育能力的教师,而教师要步调一致,首先要认识统一。学校深入的开展健康教育,从“吸烟危害健康”、“吸烟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癌症”的科学知识出发,组织学习、交流、评比活动,虚心向兄弟学校学习,通过学习使大家认识到:控烟工作,刻不容缓,责无旁贷。3.开展多种形式的控烟宣传和教育。

(1)充分利用家长会、周末放学集队、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同时各科教师把“吸烟危害健康”的知识有机地融入到教学内容,对师生开展禁烟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控烟意识,不吸二手烟,增强师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时对家长宣传学校控烟措施、吸烟危害知识等内容,通过紧密的家校沟通,提高家长的控烟意识。

(2)学校利用教师会议等活动,开展教职工的控烟、戒烟、禁烟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职工的控烟能力。活动开展后,得到学校广大教师的积极支持。同时学校开展大量的业余活动,丰富教师业余生活,使有吸烟史的教师在一个无烟的大环境下慢慢戒除手中的香烟。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创建无烟学校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三、倡导控烟健康教育,规范工作管理。

如果说控烟工作的确立是我校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关键,那么开展控烟健康教育进行学科渗透适时点播种子就是控烟工作的灵魂。只有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赋予控烟工作有力的保障和良好的效果。

学校在将控烟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的同时,制定了可行的控烟规章制度,并有明确的奖惩办法,包括:任何人(包括外来人员)都不得在校园内吸烟;对教职工评先评优考核工作与控烟工作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将“遵守学校控烟规章”作为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的一项指标。

在创建期间,学校在校园内张贴有醒目的禁烟标志,有专门负责控烟工作的领导和教师。定期开展控烟健康教育,举行主题 讲座,创办手抄报,积极地向教职工、学生及学生家长宣传吸烟危害健康的知识。教职工均能将“吸烟危害健康”的知识有机地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内容中,目前学校100%的教师和90%以上的学生知道“吸烟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癌症”的科学知识。

学校在规定班子成员积极带头禁烟的同时,已经形成了一种不成文的规定,任何人不得向来访者、领导和检查人员敬烟。对吸烟教职员工、学生进行了建档管理,对戒烟人员进行鼓励帮助。学校所管辖范围内没有商店出售烟草制品,同时也不接受任何烟草厂商的赞助,以及在学校刊登、张贴、播放烟草广告。

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师生广泛意识到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巨大危害,部分有吸烟史的教师已戒除烟草。教职工吸烟人员控烟意识进一步加强,控烟自觉性不断提高,在校园公众场合已很少看到教职工吸烟现象。为师生开创了一个空气清新、无烟草危害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当然,我校在创建无烟学校的实施过程中,也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个别教师认识不足;学生家长控烟意识不高等问题,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充分地去认识自身地不足,在不断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校控烟工作必将迈上一个个新的台阶!

篇6:小学创建无烟学校工作总结

一、领导重视,制度健全。

1、成立了控烟领导小组。

组长:孙玮敏、陈剑新、刘珍。

组员:罗湘聆、肖海萍、王玮、傅军。

控烟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学校控烟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无烟学校”日常工作。

2、成立“无烟学校”监督小组。

组长:孙玮敏、陈剑新、刘珍(组织领导全体师生开展控烟活动)。

工会:(向教师进行控烟知识的宣传,监督)。

教导:罗湘聆(向学生进行控烟知识的宣传,监督)。

总务:王玮、傅军(为学校开展控烟活动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保健教师:肖海萍(控烟工作计划的制定实施并向师生进行控烟知识的宣传)。

控烟监督员:(对师生进行控烟监督及记录,并对本校和外来吸烟者进行及时主动的劝阻)。

控烟巡查员:(对师生进行控烟不定时巡查及记录,并对本校和外来吸烟者进行及时主动的劝阻)。

3、建章立制。

建立健全控烟、禁烟各项规章制度,既做到了分工协作,责任到人,又有制度保障。

二、广泛宣传,全面动员。

搞好舆论宣传,营造一种浓郁的氛围是创建无烟学校的关键。我校广泛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控烟宣传教育活动。使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在公共场所吸烟是一种不文明、不健康的生活行为,使全体教师自觉戒烟,做控烟的表率,努力做到自己不吸烟,劝戒别人也不吸烟。

1、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学校校园网,对教师、学生、家长开展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教育,提高教师、学生、家长的控烟知识,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不吸烟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2、坚持每年至少开展两次有关吸烟危害健康的教育活动,向教职工、家长进行广泛宣传,每学期利用健康教育课,就控烟有关知识进行专题讲授。

3、进一步倡导讲文明、讲卫生、改陋习、树新风的良好社会风尚,全校师生积极行动,争当先进个人、争创文明集体,形成了创建无烟学校的合力。另外,我校把控烟工作与教师的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倡导“每天健身一小时,幸福工作五十年”,使全体教师更加珍视健康。

4、在各公共场合张贴了“禁止吸烟”标志牌,严禁吸烟。

5、利用世界无烟日,组织全校学生,以“拒吸第一支烟,做不吸烟的新一代”为主题进行签名活动。

三、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学校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电教室、会议室、办公室等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并设醒目标志,不设烟具,进入校门一律不得吸烟,包括来访人员。

四、领导带头,表率引领。

校长及学校领导带头不吸烟,学校行政、工会、教导处、少先队等组织齐抓共管控烟工作。全体教职工和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控烟活动,人人争做控烟的主人,相互监督。有力地提高了师生员工的禁烟责任感,增强了控烟能力。

五、家校结合,齐抓共管。

学校主动和家长配合,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积极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科学知识和国家对控烟工作有关法规,倡导学生规劝家长戒烟、禁烟。在5月31日无烟日,学校要求学生给自己家长一封劝烟信,劝阻家长禁烟、戒烟,同时学校也给家长一封信,宣传学校禁烟措施、吸烟危害等,建议家长禁烟、戒烟,以身作则为教育学生养成不吸烟的习惯做表率。

六、严格检查,奖惩分明。

为了教育、引导和帮助教职工认识吸烟的危害性,远离烟草,学校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检查巡视制度的基础上。坚持自查和学校统一检查相结合,由“无烟学校”监督小组会同值周教师和值周班学生,负责巡视、检查,对校园内有吸烟现象进行及时制止,有效控制了校内吸烟的现象。

将控烟工作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之中,与教师的年度考核相挂钩,对违反学校控烟工作细则的师生,学校控烟领导小组组织人员专门进行谈话教育,并限期整改。

上一篇:无线电社章程下一篇:护士变更延续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