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家小学绿色学校创建申请报告

2024-04-30

燕家小学绿色学校创建申请报告(精选10篇)

篇1:燕家小学绿色学校创建申请报告

济南市绿色学校申请报告

沙 河 乡 燕 家 小 学

二0一四年三月

济南市绿色学校申请报告

济南市环保局、教育局:

商河县沙河乡燕家小学坐落于沙河乡南马村西300米,布局合理,环境幽雅,始建于1984年,并于2009年搬迁新建,现有6个年级,12个教学班,在校生517人,任课教师28人。学校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 3100平方米,绿化面积6000平方米。

近几年,环境保护教育已成为沙河乡燕家小学办学的一大特色。树立了“关爱生命,改善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教育理念,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在环境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有力地推动了我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2004年被评为“商河县绿色学校”,根据《济南市绿色学校创建标准》,我校通过自查自评,已达标,现提交申请报告。

一、明确环境教育意义,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分工

保持生态环境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事,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为此学校领导形成共识,高度重视环境教育工作,建立健全了以校长为组长,校级副职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有详细的职责分工,形成教育合力和整体效应,为保证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奠定了组织基础。校长主管全部创建工作,做到组织、计划、人员、经费四落实;政教处负责环保活动的组织、宣传工作,将绿色教育理念从德育工作的内容和途径上加以落实;教导处负责环境教育计划地制定,落实环境教育和绿色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渗透;总务处负责学校的绿化、美化和环境卫生管理等绿色硬件环境建设;少先队、班主任和学科教师负责具体校内外绿色教育实践活动操作;教研组用科研来指导学校的绿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制定学校环境教育工作计划,组织师生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活动,真正做到了责任落实,分工明确,全员参与。

二、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渗透环境教育

课堂是落实环境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环境意识最直接、最广泛、最有效的途径。小学许多学科中含有十分丰富的环保教育内容,我校特别重视环境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机渗透,我们要求任课教师制定学科渗透计划,在备课中要充分钻研教材,挖掘环境教育的素材,将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精髓引进课堂,构建融洽和谐的绿色教学模式,并遵循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文化知识水平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形式多样、潜移默化的环境教育,使学生在接受文化知识的同时,初步懂得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大自然要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例如:在思想品德课上,教师通过感知、明理、导行,激发学生的环保热情。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减少污染、噪音,节约水、电,保护珍稀动物等方面的教育。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学生通过运算认识绿化造林,消灭害虫天敌的作用。美术教师指导学生描绘可爱的校园和美丽的大自然,开展写生活动,制作以环保为题材的贴画、手抄报。语文教师渗透环境教育更是得心应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大瀑布的葬礼》、《只有一个地球》等一篇篇饱含环保内容的课文,深深的触动了学生的心弦。在主题班队活动课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环保信息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环保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素养。通过各学科“润物细无声”的环保知识渗透,使学生既增长了环保知识,开阔了视野,又从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促进自发的环保行为。

为了真正搞好环保知识在课堂教学的有机渗透,学校着重做了这样几项工作:一是抓好一支“绿色园丁”队伍。各学科的教材中均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资源,但这些资源能否得到挖掘,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增强学科渗透的意识,充分挖掘学科中的教育素材,落实教育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环境教育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我校没有专职环保教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一方面请环境教育行家和从事环保工作的专业人员作讲座,另一方面加强在职社会、科学等各科教师的环保培训,组织教师学习一系列的环境保护的文件和有关环境教育的报刊杂志,提高教师素质。二是对其他各学科教师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各任课教师对本学科所涉及的环境知识要讲全,讲透,联系实际,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目的,环境知识的教学要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学校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听课、检查教案、评教调查等,对环境知识教学进行检查讲评。三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计算机、投影、录像机等,解决环境知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使环保知识更形象、直观、灵活有趣,强化学生环境意识,丰富了环保知识教学形式和内容。四是结合环境知识课内教育,建立兴趣小组,组织部分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潜移默化中提高环境道德素质。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拓宽环保教育的渠道

在课堂渗透环保知识,激发学生环保热情的同时,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环保教育活动,寓环保教育与活动之中。

1、结合相关环保纪念日,广泛开展环保教育活动。

学校结合每年3月12日的植树节、3月22日的节水日、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5月31日的世界无烟日、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积极地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人和事做起,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植树节”学校号召全体师生植树造绿,还大地一片绿色;“节水日”中组织学生开展“节约一杯水”活动;“地球日”学校开展以“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主题的环保征文活动以及书画比赛。“无烟日”里学校号召教职员工“远离烟害,享受健康”,组织学生给吸烟的爸爸写一封信,做无烟好公民活动;“世界环境日”少先队大队部组织开展了以“关爱生命,改善环境”为主题的演讲活动。通过一系列别开生面,丰富多采的教育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关注自然,了解自然,更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素质。

2、利用多种阵地,开展环保教育。

学校除抓好课堂教学渗透这个主阵地之外,还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校会、班队会、宣传栏、讲座、知识竞赛等常规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环保宣传教育,使学生牢固树立环保意识,充分认识环保的重要性。学校还经常利用多媒体,组织广大教师开展环保法律知识的专题培训与学习。各班级还召开环保主题班会,通过故事、诗歌、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趣味性,寓环境教育于轻松愉快的活动之中,使学生们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环保知识。

3、积极开展环保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行为。

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学校利用节假日、星期天安排教师带领高年级的学生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自带劳动工具,上街进行义务劳动,清理居民区和校园周围的杂草杂物,清理和洗涮不规范张贴物。学生还走进商场、超市、菜市场,配合国家发出的限塑令,了解塑料袋分发的情况,走进各饭店、餐馆调查一次性餐盒、筷子的每日使用量,采访农民使用塑料地膜的情况,利用网络、书籍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活动结束后,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强烈地感受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他们有的给县环保局写信,有的给全乡群众写倡议书,用这些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环保理念,来号召大家一起加入到环保行列中来。这一系列扎实的环保实践活动使学生开阔了眼界,获得了深刻的情感体验,增强了环保意识,培养了创新实践能力。

4、从小处着手,从点滴做起,使学生的环保行为成为习惯。

为了让学生的环境意识转变为良好的环保行为,我们注重从常规入手,引导学生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每一粒粮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不攀折花木,不污染环境,并进行强化训练,使之成为习惯。

全校每个班级都坚持“一天两小扫,一周一大扫,节假日有值日生”的环境卫生制度,使学生养成爱卫生、讲卫生的良好习惯,教室保护整洁,窗明几净,厕所干净无异味,校园无卫生死角,垃圾分类回收。为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总务处制作了环保警示牌,如“绿色代表生命,爱护体现文明”、“珍惜一片绿色,赢得一份快乐”等,文字生动、发人深省,时常警示全体师生学会爱护环境,对师生们的环保意识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全体教师也深刻地认识到“身教重于言教”的含义,积极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学生,影响学生,时常弯腰拾起一片纸屑、一块瓦砾„„给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可以说,热爱绿色、保护环境已成为我校师生的自觉行为。

5、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使环保教育从学校向家庭、社会延伸。我们还经常开展家庭绿色行动,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家长会、我是环保小老师等形式,发动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环保知识向家长进行宣传:买菜不用塑料袋,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不吃青蛙,节约水电、粮食,不使用含有机磷的洗衣粉,家庭垃圾分类等,通过小手拉大手,培养家长良好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以实现“通过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作用。

四、注重校园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校园环境建设是环保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一个清洁、美丽的校园,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环保教材。为此我校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育人氛围。

1、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让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

我们认为,创建绿色学校应体现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精髓。如果不能让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学校即使修建得再漂亮也是虚有其表。为此我们积极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2010年暑假,国家拨款480万元把我校的旧教室翻新成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2011年上学期,上级教育部门又为我校配备了十余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同年学校重修了院墙,硬化了主要道路,进行了大面积绿化,同时,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条件不断改善。

2、因地制宜,广泛发动学校师生自己动手,美化校园。

作为一所偏远的农村小学,我们的教育经费有限。现在一些不锈钢标语牌、宣传栏、垃圾箱动辄数百元,甚至上千元,我们没有条件购置这些来装饰门面。但是我们面对困难,不等不靠,根据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积极创造条件,自己动手绿化、美化校园。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一片盐碱地上,这给我们的绿化工作带来了困难。走进我们的校园,没有珍贵的花木,没有靓丽的景点,学校绿化树木以常见的好种易活的杨树为主,龙爪槐、小叶黄杨、月季、美人梅交错其间。学校以前垃圾箱的样子都是一些可爱的珍稀动物,通过争创绿色学校活动,我们意识到这与环保是相背的,全部撤换成了材料环保、价格便宜的垃圾箱。

我们学校有一个优良传统,学校的绿化、美化都是学校师生自己动手,从不雇佣外人。学校的标语牌、宣传栏都是教师自己用木板制作的,上面的标语也是我们老师自己写上去的;学校的门窗粉刷油漆也都是由教师义务完成;每年的植树节我校教师带领学生完成校内的绿化任务后,还要到社会上参加义务劳动。全校师生为学校的绿化、美化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

五、创建“绿色学校”工作取得的成效

在开展“绿色学校”创建活动中,我们以提高广大师生员工保护环境意识和提高环境道德素质为目的,坚持以课堂为重点,以活动为载体,采取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形式,做了一些有效的工作与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创绿”活动提高了师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我校在创绿过程中努力发挥学校环境建设的功能,坚持以人为本,以大力提升学生文明水准为根本宗旨,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宣传和教育工作,使广大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环境意识和环保道德素养大大提高,保护绿色、保护环境已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

2、“创绿”活动绿化、净化、美化了校园环境。

创绿活动的开展,加快了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的步伐。学校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校园绿化、净化、美化,使校容校貌更加整洁、美丽,真正成为了“绿色”的花园式学校。创建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学校的档次,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3、“创绿”活动促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通过“创绿”活动,我们认识到:保护环境、创建绿色学校,是校园文明的综合体现,环境意识是衡量一个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保护环境,美化校园”有力地推动了我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创绿”活动,使全体师生、家长树立了环境保护意识、环境公德意识和环境文化意识,引导大家学会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4、提高了办学效益。

比如通过节水、节电、节约纸张、保护校园内一草一木等活动的倡议,为学校减少了支出,降低了成本,从而提高了办学效益。

5、促进了学校教学与管理水平的提高。

创建绿色学校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教师必须结合所授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把相应的环保知识、环境道德与环境法制传授给学生。这无疑对教师备课的广度、深度与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得不精心备课,翻阅大量资料,关注环境保护形势与动态,从而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教学水平随之提高。

绿色学校不只是简单的进行校园绿化,栽几棵树,种几束花,保持清洁,“绿色”应该是生命、朝气、健康的象征,是生态、节约、可持续的代表,绿色学校应该是从办学目标到校园布局,从学科教育到学生活动,从学校管理到日常规范,都应渗透这种理念。植树种草只是一种低层次的绿色,重要的是创建一种绿色的文化、理念,并且把她深深的植入广大师生的心里,让她生根、发芽。作为学校,虽然无法改变社会环境的现状,但是,我们在学生心中播下了一颗颗绿色的种子,一颗种子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千万颗种子必将撑起我们为之奋斗的绿色家园!

几年来,我校在创绿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我们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走出了符合我校实情的创绿之路。回顾几年来的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走出学校的绿色行动安全隐患突出;社会实践基地没有建立;校园绿色文化提升中的资金短缺;学校绿色教育内容体系还不完备;学生行为养成进一步提升等问题均有待改进和完善。我们一定会总结经验,发扬成绩,正视问题,继续努力,孕育绿意盎然的学校绿色文化。综上所述,我校对照《济南市绿色学校创建标准》,认真自查自评,自评分为85分,认为已经符合创建条件,特此申报济南市绿色学校,请于批准。

沙河乡燕家小学

2014年3月

篇2:燕家小学绿色学校创建申请报告

2014年7月15日

马龙县红桥小学创建“马龙县无烟单位” 申 请 报 告 马龙县教育局: 马龙县红桥小学位于马龙县旧县镇红桥村委会红桥村,始建于1921年。学校现占地5661平方米,建筑面积203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7个,学生206人。教职工13人,专任教师13人,其中,高级教师9人,市级骨干教师5人;50岁及以下教师都达到了大专及以上学历。学校马龙县文明单位、语言文字示范学校、远程教育项目试点示范学校、市绿色学校、师德师风先进集体、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省二级一等示范学校等荣誉。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坚持“以德立校,依法治校,民主办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治校方略。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打造和谐校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全面优质教育,科学育人,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2014年,学校以“积极营造良好控烟环境,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了马龙县“无烟学校”创建工作,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组,完善了学校控烟工作制度,大力开展了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教育,学校已形成了良好的控烟氛围,吸烟有害健康已形成了师生们的共识,全校师生已养成了自觉抵制烟草危害、校园内不吸烟的良好习惯,和谐、优美、绿色校园也逐步形成。经过开展创建活动,不仅促进了我校健康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而且提高了我校师生对烟草危害健康知识的认识,预防与控制了师生尝试吸烟及吸烟的行为;提高了全体师生拒绝香烟的自制力。为创造良好的无烟环境,促进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清新的育人环境、一个美丽纯净的校园环境。经对照《马龙县无烟单位评定标准》,进行了认真细致,客观公正的自查评估,自评得分98分,我们自认符合马龙县无烟学校的各项要求,经学校认真研究,决定申报马龙县无烟学校,敬请领导评估验收。

特此申请!

篇3:小学创建声乐特色学校的实践研究

当今, 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之一是发展教育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个性特色, 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一所学校要有强大发展后劲, 必须创建自己的特色, 创建属于本学校特有的独特品质, 以适应新时期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机制。因此, 我把这一年多来在创建工作中的一些实践操作整理成文, 希望大家能一起讨论、探索, 共同把创建特色学校的工作做得更好。

从20世纪80年代提出素质教育以来, 一大批特色学校在我国出现, 特色学校在素质教育中起了某种先锋作用。特色学校在自身发展的同时, 为更多的学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办出各自的特色。”纲要肯定了特色学校的方向, 特色学校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可观的。我校在占地面积较小、教育教学设备稍显落后的情况下, 也开始了声乐特色学校的实践探索。

一、正确的定位

“特色”一词随着在教育报刊、学校宣传中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多, 争创特色学校呼之欲出。“特色”———《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注释是“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色彩”比喻人的某种思想倾向或事物的某种情调。“风格”是指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主要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所谓特色, 顾名思义就是与众不同, 不是平平常常, 而是有自己的特点。我校在征求多方意见后, 决定以声乐特色为契机, 创建声乐特色学校,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1. 音乐教育功能巨大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一个人在倾听音乐时, 他也在认识自己, 并且首先会认识到, 他作为人是美好的;他降临人世也就是为了成为一个美好的人。”20世纪以来,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并对国际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欧洲的德国、匈牙利、苏联, 北美的美国, 亚洲的日本等, 虽然各自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不尽相同, 但对音乐教育本质的认识却完全一致———音乐教育的价值在于“人的发展”。如对世界音乐有着深远影响的德国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首先关注的是音乐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巨大作用;又如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依多次指出:“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 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修养, 教育就不完整, 离开了音乐就谈不上是个全面发展的人。”这些都为我们的创建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2. 历史积淀深厚

我们所说的特色学校是指通过长期教育教学实践, 形成稳定的、鲜明独特的学校色彩和风格。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 我们成立了校合唱团, 十几年来一直坚持训练, 并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我们也不定期地举行“校园小歌手”比赛, 发掘、培养一大批声乐演唱人才。所以, 经验的积累与人才的发掘, 成为我们创建声乐特色学校的前提。

3. 师资力量雄厚

在声乐特色学校的创建过程中, 教师是实施创建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我校既有担任市音乐教研大组组长的音乐教师, 兰溪市音乐课改小组副组长的教师, 又有金华市音乐教坛新秀和兰溪市音乐教坛新秀, 同时还有一批专心教学、潜心教研的中青年教师, 这就为创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4. 学生情况分析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 学校是一个社会, 班级也是一个社会。学生在每天的生活中, 接触时间最长、最多的就是学校的老师和同学。而现在不容忽视的是: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 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越来越强, 从而缺少了参与意识 (积极参加到集体活动中) 、尊重意识 (倾听对方陈述, 尊重对方观点) 、学习意识 (承认对方长处, 学习对方优点) 、合作意识 (帮助别人解难, 共同完成任务) 和表现意识 (陈述观点、坚持观点) 。所以, 我们要以声乐特色学校的创建为契机, 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 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二、构建完备的教育体系

学校的特色教育与常规性工作的区别在于:常规性的工作是学校的基本工作, 而特色教育是在基本工作基础上的一项综合性的工程。既然它是学校的教育工程, 那就必须完善这一工程的基本体系。

1. 形成特色教育的目标内容体系

学校的特色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所以, 在创建之初, 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和探讨, 我们针对个人和群体制订了不同的声乐特色教育目标。

(1) 个人目标

通过“校园小歌手”的比赛, 挖掘声乐人才, 进行独唱、重唱及小组唱等形式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个人演唱水平。

(2) 群体目标

首先, 针对校合唱团的成员, 每周对其进行两次系统、正规的声乐训练。如演唱姿势、呼吸方法、歌唱方法等, 以提高合唱团成员的识谱能力, 准确的乐感、音高和节奏感。通过训练, 培养合唱团成员团结合作的精神。其次, 针对全校学生开展“班班有歌声”活动。到现在为止, 学校的每个班都有一个合唱队, 我们也鼓励班级中的每一个同学参加到班级合唱队中来, 让学生在学习声乐过程中感受美、实践美。

2. 形成实施特色教育的组织保障体系

从准备创建声乐特色学校那天起, 全校教师就积极行动了起来, 把创建工作融入学校教育教学运作机制中。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 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音乐教师为组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对创建工作实行统一管理, 分层实施的工作策略, 并把声乐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纳入教师工作考核奖惩条例中, 在每学期期末对教师进行考核。学校还不定期地举行创建声乐特色学校的理论学习与交流活动, 帮助老师确立“教育理念”, 以支配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促进学校特色教育的评比发展。

3. 形成学校特色教育的课程及渗透体系

学校的特色教育, 不仅是学校在一个方面开展的活动, 更应该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门课程。声乐特色课程开发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个性化需求, 并促进其发展。校本教材建设必须成为一个民主、开放、生成的过程。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又能生机无限的校本教材是根本不存在的。我们在一年多的声乐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 也在不断地完善学校的声乐校本教材。现在, 我校的声乐校本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正确的声乐演唱方法与练习

学校的普通音乐教材中涉及了歌曲演唱、音乐欣赏、知识技能等多方面的内容, 所以有些学生在歌曲演唱方面并没有完全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在声乐校本教材中, 我们就声乐演唱的正确方法进行了介绍。通过图文并茂的材料, 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正确的呼吸方法、歌唱方法等。

(2) 少儿歌曲的补充

学生在音乐课本中接触到的歌曲是有限的, 并且有些歌曲学生并不是很喜欢。在我们所编写的这本声乐校本教材中, 就向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少儿歌曲,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来演唱。

但是, 我们现在所编写的这本声乐校本教材还不全面, 在今后的创建过程中我们还要继续完善。如在现有的基础上, 将教材中的内容继续扩展, 介绍学生喜爱的歌唱家、歌星、明星, 介绍他们“星路”历程中的一些值得孩子们学习的事情;也可以介绍世界上一些著名的童声合唱团, 让学生聆听他们的歌声, 感受童声的清纯;还可以介绍一些与音乐有关的姊妹艺术, 如舞蹈、戏剧、影视等。

4. 形成和完善特色教育的评价体系

“评价”一词, 源于英文Evaluate, 《辞海》对评价一词的解释是:“指衡量人物或事物的价值。”从本质上来说,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 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因此, 评价一词可以解释为:依据一定标准对可观事物进行观察, 并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我们把“星级小歌手”评定作为特色教育的评价, 把它和平时的音乐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成为一种既统一又独立的评价体系。

(1) 一、二、三星级小歌手的评定

一、二、三星级歌手由各班班主任和每班学生投票选出的5~8名学生共同评定。评定内容为本学期音乐教材中的学唱歌曲。能较有感情地背唱本学期学唱歌曲60%左右的, 即可评定为“一星级小歌手”;有感情地背唱80%左右的, 即可评定为“二星级小歌手”;有感情地背唱本学期所学的所有歌曲的, 即可评定为“三星级小歌手”。每学期评定一次。

(2) 四星级以上小歌手的评定

四星级以上小歌手的评定由学校组织进行。在学校“校园小歌手”比赛中, 获得三等奖的选手, 将被评定为“四星级小歌手”, 二等奖为“五星级小歌手”, 一等奖为“六星级小歌手”。如在市级以上声乐比赛中获奖的, 星级以此类推。

能够参加声乐比赛的学生只有一小部分, 为了面向全体学生, 我们正在考虑学校每学期专门组织四星级以上小歌手的评定。事先选择一些校本教材中的歌曲, 依照学生演唱时的表现及歌曲的难易程度进行星级评定。

今年三月, 市教体局特色学校创建检查小组来我校检查创建工作的实施情况, 给我们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也正在一步步地改进。期待有更多的学校、老师能关注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 为学生提供更多可发展空间, 走出更多特色学校创建之路。

摘要:所谓特色学校, 就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独特办学风格或学校风貌, 其本质是创优。它具有个别性、优质性、发展性。从2004年5月开始创建声乐特色学校, 一路摸爬滚打, 走了不少弯路, 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主要介绍特色学校的定位和构建完备的教育体系, 特色学校的定位以介绍为何确定声乐特色为主要内容;构建完备的教育体系包括目标内容体系、组织保障体系、课程及渗透体系、教育评价体系四方面。既有在创建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些创建机制, 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关键词:声乐特色,学校实践研究,定位,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金亚文.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7) .

[2]顾明远, 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 2003 (7) .

[3]王振宇.心理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 (12) .

篇4:燕家小学绿色学校创建申请报告

一、校本课程开发与创建特色学校的背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首次明确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随着新课改实验工作的深入推进,开发能够体现学校办学思想和特色,充分满足学生兴趣、个性、爱好的校本课程,已成为每个学校面临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我校是一所国扶贫困县农村小学,教学资源短缺,师资力量参差不齐,生源质量较差。如何结合农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具有能够形成学校特色、体现学校独特发展方向、并能为新农村建设发挥作用的校本课程,是我们亟需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以上认识,我校申报立项开展了“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创建特色学校的研究与探索”课题研究,经过我们的认真调查了解和分析,决定开发和实施《热爱生命 学会生活》校本课程。

二、多措并举推动校本课程开发与特色学校创建

1. 加强学习,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主力军,我们针对本校师资力量差次不齐的现状,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培养,着力提高他们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一是开展专题学习,学校选编了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文章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讨论;二是组织教师收看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案例;三是开展结对帮教,组织骨干教师与非骨干教師结对,通过“能带新,一帮一”活动提高他们的素质;四是邀请农技员、司法助理员、交警协管员及镇、村卫生所人员为校外辅导员,邀请他们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提高实施校本课程教师的专业水平。

2. 加强组织管理

在课题实施中,我们认真制定了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成立了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具体领导、组织、协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 认真编写校本教材

从2005年8月开始,我校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了校本教材的研究和开发。通过“初编——试用——修改——再试用”的循环,选编出了我校校本教材《珍爱生命,学会生活》。教材选编的主要原则:一是要尽量做到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要通俗易懂,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二是强调课程与农村生活实际相结合,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结合,通过农村社会生活生动、具体的实例进行编写;三是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我校始终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教材编写中我们就侧重通过“小手拉大手”来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学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推动作用。

4. 革新传统教学方法,提高校本课程实施效果。在校本课程实施中,我们把自主性和实践性做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基本策略,始终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置于核心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其次还要让学生把校本课程内容与农村实际相结合,与学生家庭生活相结合,通过动手实践改变家庭精神面貌,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适应社会和家庭生活的能力。在课时安排上,我们每周安排一课时进行校本课程教学,每个班每月开展一次校本综合实践活动。具体实施分以下三种方式进行: (下转67页)(上接38页)一是开展专题讲座。例如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等校本课程内容,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和集中收看光盘的形式进行教学,在讲座期间以及讲座结束后由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辅导。二是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呈现。在每周一节的校本课程教学时间,教师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与生命有关的知识,懂得如何热爱生命,保护自己。三是以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呈现。对学生家务劳动、家庭环境治理等课程内容,在授课教师及家长的指导下,采用主题实践教育活动的形式进行学习,学习成果以展览、比赛、表演等形式呈现。

三、校本课程开发与特色学校建设硕果累累

通过二年来的实践和探索,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一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一些文化课上的“学困生”通过家务劳动、家庭环境治理等校本课程,使自己的“闪光点”得到了充分展示,树立起了学习的信心。学生们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改变了农村孩子自卑、胆小的现象,变得主动、大方、积极了。二是通过校本教材的教学,学生们懂得了不少生活中的知识,他们把这些知识带到家庭,带给家长,使家长们也受到了相应的教育,提高了他们的文明程度。三是通过校本教材的教学,教师的教研能力和业务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学校涌现出了二名市级骨干教师,1名县级骨干教师,2名教师获古浪县“园丁奖”,6名教师获县教育局和镇政府奖励;有6篇论文获县级以上奖励或发表,2篇经验总结在市、县教育专题工作会议上交流。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新课改在农村学校的实施工作。

篇5:燕家小学绿色学校创建申请报告

一.学校艺术教育工作领导机构和对艺术教师的培养。

多年来,学校领导一贯重视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始终把艺术教育摆到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艺术教育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紧紧联系在一起。

学校建立了校长负责,教导主任老师分管,学校艺术总指导和艺术教师负责落实具体工作的领导机构。每学期学校艺术教研组制定有工作计划、教研组建设培训计划,学期结束时,写有工作小结。每次艺术活动均有文字和摄影资料,有的活动还制作了音像资料。学校重视不断丰富本校校艺术特色的内涵和对艺术教师的培养。为推广学校“昆歌吟唱”的特色教学,为提升广大教师文化素养和底蕴,学校还多次组织文艺活动。

二.学校艺术教育和教学工作措施具体,教科研活动蓬勃发展,艺术活动丰富多样、普及面广。

学校开设了音乐、美术、艺术课程。确保每周有音乐、美术2课时的艺术教育课。

艺术教学和研究已成为学校整体教育和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艺术教研组老师在组内每学期要开课一次,以加强交流和教学研究。学期结束,每位艺术教师要写一篇教学体会或教学案例。同时,艺术教研组老师也在努力探索将教科研与创建学校特色有机结合,为展现学生书法、绘画的个人特长,多年来学校组织了第二课堂 1

活动,不定期展出学生们的艺术作品和习作。

三.学校在人力、财力、物力上支持各项艺术活动,保障了各类艺术活动的开展。

学校艺术教育教学工作的建设和发展与广大师生的努力合作分不开,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并在校领导的支持下,我校的艺术教育教学工作已取得了一些成绩,展望明天,我们豪情满怀。我们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在校领导的重视下,在艺术教师们的不懈努力下,我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必将翻开崭新的篇章。

篇6:学校创建无烟学校申请报告

@@市爱卫办:

学校始建于@@@年,学校占地面积¥¥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目前,全校有¥¥个年级,¥¥个教学班,##名学生,教师$$名。

2017年我校以“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无烟学校”创建工作,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学校控烟工作制度,大力开展了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教育,为了争创无烟学校,我们制定了以下工作计划:

1、领导重视,制度健全。学校成立控烟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网络组织,由校长具体组织计划及实施。建立严格的禁烟规章制度,制定学校控烟规程。

2、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学校的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教师电子阅览室、会议室、教师办公室等公共场所,一律禁止吸烟,并设有醒目的禁烟标志,进入校门一律不得吸烟,包括外来来访人员。

3、校长带头,人人参与控烟活动。

校长及学校领导带头参与控烟行动,学校党、政、工等组织齐抓共管控烟工作。全体教职工和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控烟活动,人人争做控烟主人。

4、积极开展控烟教育。

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团队活动、主题班会、板报、校小广播等各种形式,对学生开展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控烟知识,培养学生不吸烟行为的好习惯,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利用政治学习活动,开展教职工的控烟、戒烟、禁烟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职工的控烟能力。

5、控烟宣向及家庭和社区延伸。

学校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短信平台等形式积极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科学知识和国家对控烟工作有关法规,倡导学生规劝家长戒烟、禁烟。

到目前为至学校已形成了良好的控烟氛围,吸烟有害健康已形成了师生们的共识,全校师生已养成了自觉抵制烟草危害、校园内不吸烟的良好习惯,和谐、优美、绿色校园也逐步形成。我们对照《西宁市无烟学校考核评估表》,进行了认真细致,客观公正的自查评估,我校符合西宁市无烟学校的各项要求,经学校认真研究,决定申报西宁市无烟学校,敬请上级领导评估验收。

特此申请!

学校

篇7:创建“市级示范学校”申请报告

市教育局领导:

经济开发区大堰坡小学成立于秋,办学规模由小到大。从刚开始的办学习班到今天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培训、指导家教工作,期间经历了将近6个春秋。现在的学校有专用教室1个,有固定的校牌,有10名兼职教教师。学校现有在校学生数400余人,学员400余人。多年来,我们一直以“通过宣传家庭教育知识、方法等,促进广大教育水平和教育技能的提高,增强家庭、学校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联系,保证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沟通,促进教育目标的早日实现”作为办学宗旨。

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学校办学宗旨明确,学校机构健全,办学条件优良,教学计划规范,教学经费由保障,各类工作制度健全,考试测试完备,工作总结及时,档案资料收集整理规范;学员参学率达98%,知识知晓率达75%,办学效果明显。我们对照《随州市教育系统市级示范学校》评估细则,自查得分95分。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学校办学水平,特向中心学校、市教育局提出“市级示范学校”验收申请,请领导前来指导为盼!

申请学校:

篇8:创建家长学校的申请报告

县关工委:

菜花坪镇中心小学,地处106国道南郊,学校占地面积42504平方米,在校学生980余人。学生来自全镇10个村,留守学生将近一半。为加强家校联系,提升教育质量,我校近几年来为创建家长学校做了大量工作:

1.每期召开了家长会,举办一期家长培训班。2.有家长学校的组织机构,有专门的活动场地,有专人负责管理。

3.家长学校各项设施较为完善,各项资料较为齐全。2012年我校被评为“关心下一代示范单位”,今年特向县关工委申请创建市级家长学校,请予批准。

篇9:燕家小学绿色学校创建申请报告

县教体局“平安校园” 创建活动领导小组: 根据县教育局有关会议精神,我校按照《平安校园》创建工作评估标准,于近期对我校“平安校园”创建工作进行了自评,经XX乡镇中心校考核认定,我校已达到创建要求,经研究决定我校作为2014年“平安校园” 创建工作申报单位。特此申请

XX乡镇XX学校(盖章)

篇10:燕家小学绿色学校创建申请报告

相关单位:

潘津乡中心学校,始建于1913年,当时以宗教学校为中心,1933年正式开办科教学校。1950年学校开办了正式的初中班级。1976年,学校初次招收高中班学生,直至2007年,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整合教育资源,将我校的高中班整合到市级高级学校,并将全乡三所学校的初中生合并到我校,这样,我校成了全乡唯一的一所九年制学校。学校共有4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856人,教职工203人。

近年来学校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大校园软硬件的建设力度,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推动学校发展,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学校在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平安校园等诸方面下大力气,从而创建“平安校园”。

一、组织有力,加强领导,创建工作扎实。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开拓进取,作风扎实。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每周召开一次例会,总结、部署阶段工作。班子坚持集体领导,坚持会议民主决策,实行校务公开。

成立以学校领导班子为成员的创建“平安校园”领导工作小组,由校长伊力扎提亲自任组长,小组内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有健全的学校规章制度,组织开展好份内的相关工作,创建“平安校园”工作扎实有序。

二、充分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

人人树立安全意识,强化安全工作管理责任制,落实安全工作具体措施,及时全面排查、清理和整顿校园内安全隐患,努力创建一个管理有序、防控有力、整改迅速、环境安定、校风良好的安全文明校园,确保学校在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及生活秩序中稳步发展。

每年学校领导教职工人人签订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强化相关人员的安全工作责任心,真正使学校安全工作落到了实处,杜绝了责任事故的发生。

成立安全工作领导机构,统一指挥、协调全校工作的开展,第一时间传达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安全工作的指示、任务要求和相关的安全考核;各班班主任具体负责一线安全管理,明确分工和职责。进一步增强了每一名教职员工的安全意识,调动教师职工重视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制度规范,措施得力

1、为完善学校安全工作有序完成,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学校详实制定了各类工作制度及工作预案。

2、为保证学校各类工作制度的实施,确保制度的执行,学校实行层层督导的工作方式,学校各级逐层检查督导。加强学校安全制度的落实,完善落实过程中的记录,形成良性的工作程序。定期对学校校舍和各项安全设备进行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定期对全校消防设施进行检查整改。每年节假日前,学校领导都要对学校安全进行自查和整改,并作记录存档。

3、加强门卫和值班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出入校园实行登记制度和学生中途离校实行请假条制度。加强门卫管理,不准校外人员随便进入校园,不准机动车辆进入校园。

4、开展好安全教育,加强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学校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过抓学生的文明礼仪、课间纪律、上课纪律、卫生习惯和广播操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行为规范。每学期还举办法制安全教育周活动,通过国旗下讲话、法制报告、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形式,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做到遵纪守法和自我保护。

5、学校、社会、家庭共建“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网络。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立体化教育网络。我们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家校配合的重要意义。

创建平安校园,有赖于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帮助,有待于学校内部不断加强管理,拓宽工作思路。今后,我们还将把本项活动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抓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探索教育方法、继续落实安全责任制和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进“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望相关部门批准为盼!

伊宁市潘津乡中心学校

上一篇:呆账核销解读下一篇:强化课型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