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一角命题作文

2024-05-20

家乡的一角命题作文(共9篇)

篇1:家乡的一角命题作文

我的家乡———调兵山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最美的地方要属兵山广场了!

兵山广场上有一个大型音乐喷泉,由音乐控制,此起彼伏,惟妙惟肖,随着音乐节奏,有时水流向两边喷出,有时向高空直射而出,至少喷出二三十米,还有时形成一个巨大的桃子形状,有趣极了。一阵微风掠过,将水滴吹落到身上,使人浑身凉爽,惬意极了!

小小的广场,非常热闹,有唱歌的,有拉手风琴的,有扭秧歌的,还有唱二人转的,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娱自乐之中。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属扭秧歌了,那鼓点非常欢快,长龙般的队伍中,每一个人都踩在鼓点上,加上其它乐器组合起来,变成了最亮丽的一道的风景线!

在广场的一角,有许多健身器材,小朋友们都在那里快乐地玩耍嬉戏。我最爱玩的莫过于双杠了,我喜欢在上面倒挂着,能坚持三四分钟呢!我还能坐在上面,有时我将两手抓在上面支撑着身体还能坚持好久呢,我每天都到这里来锻炼。

这就是兵山广场,家乡最具人气、在我眼里最美的地方,我爱兵山广场,更爱我美丽的家乡!

家乡的一角

我的家乡在襄樊这里很美,有很多美丽的景色。就拿美丽的人工湖来说吧!它很美,中间是一个很大的喷泉。前面是老年活动中心,湖水的上面是一座桥他的宽大约1米,长约40米。桥上有风景厅。人工湖的四周是栅栏,栽的有柳树,还有枝条树可好看了。湖里还有鸭鸭船,龙船。夏天到了小朋友就在家人的带领下坐上小船玩耍。

春天来了,柳树发出了嫩呀湖里的雪都化了,孩子们就在这里玩耍。水里的鱼也出来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夏天到了,湖里的`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可多啦。这时候小朋友们就拿来馒头掰给鱼吃。很多叔叔在这里钓鱼。人们在湖边趁晾。可晾快了

秋天,湖里的鱼偶尔游上来几次,湖边的树叶都落了。

冬天,就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季节,孩子们可以打雪仗,堆雪人可开心啦!

你说我家乡的人工湖美丽吧!要是有时间来这里看看或玩玩吧!

家乡的一角

我的家乡在蚌埠,外号“珠城”,应为我们蚌埠盛产珍珠,我们的土特产除了珍珠,还有石雕茶壶、沱湖螃蟹、五河大甲蟹、怀远石榴等等,其中石雕茶壶和沱湖螃蟹最有名,下面我就说说沱湖螃蟹吧。

为什么说沱湖螃蟹最好呢?因为螃蟹分六种:一等是湖蟹,二等是江蟹,三等是河蟹,四等是溪蟹,五等是沟蟹,六等是海蟹,我们的沱湖螃蟹当属一等湖蟹中的极品,所以沱湖螃蟹十分著名。而且它的所含水分少,蛋白质、脂肪质、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a等营养成分特别丰富。据专家测定,每100克沱湖螃蟹肉中含蛋白质15克,铁14毫克,维生素aptx4869国际单位,你看沱湖螃蟹里含多少营养成分。难怪朱元璋对沱湖螃蟹情有独钟,“沱湖螃蟹真乃天下第一美味!”在洪武二年四月朱元璋说。在当地还有一句俗语:吃蟹饭,住蟹房,娶蟹婆,嫁蟹郎。可见人们对沱湖螃蟹的爱恋。真是看上去诱人,吃上去让你忘不了。

蚌埠有那么多文物古迹、风土人情和美味佳肴,我为我生在蚌埠,长在而骄傲!

篇2:家乡的一角命题作文

我看见过百花争艳的公园,风景如画的森林,但没有一个比得过春天的钢琴花园。春姑娘睁开眼睛,挥一挥衣袖,带来一片沁入心脾的花香,在空气中四处流窜。这儿花团锦簇,各种各样的花朵争相绽放,姹紫嫣红:它们有的像灿烂的笑脸,有的像小巧精致的铃铛,有的犹如一盏盏颜色各异的小酒盅……姿态曼妙,各具特色。在那波浪起伏的花海里,馥郁的清香吸引了翩翩翻飞的蝴蝶,成群结队的小蜜蜂。它们或踮起脚尖跳舞,或提着花篮采蜜,蝇蝇嗡嗡,热闹非凡。

夏天,酷暑难耐,大地仿佛都被烤成焦土。可走在钢琴花园中,却感觉不到一丝炎热,墨绿的大树枝叶童童华盖,形成了一把天然的绿色巨伞,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光透过层层叠叠的绿叶漏在地上,仿佛在路面撑开了一柄柄金色的小扇子。夜晚,月光皎洁,一阵阵凉爽的风光着脚丫在寂静的钢琴花园中穿梭奔跑,彼此玩着捉迷藏的游戏。

秋季,清甜的桂花香拂过面颊,走在钢琴花园中,脚下的落叶“嘎吱”做响,头顶上的银杏叶与枫叶互相辉映,一个黄的似金帛,一个红的似火焰。风起过处,便有叶子轻盈掉落,像一个个穿着礼服的少女在空中旋转,直至谢幕。

冬日,钢琴花园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雪白棉毯,大树也换上了银白色的棉袄:千里冰封,银装素裹。同学们在雪地间滚雪球、堆雪人,脚印留在雪地上,好似一串串音符,这时钢琴花园中仿佛真的出现了一架钢琴,在雪花的飘舞中弹奏着脚印描画出的乐谱。随着乐谱的弹奏,钢琴花园里慢慢浮现出许多晶莹剔透的“生物”:翘着鼻头的雪人,鼓着腮帮子的小狗,一只小兔子忧郁地面朝北方……

篇3:家乡的一角命题作文

正是基于这样的评价认识, 在分省命题政策下, 高考英语北京卷首先冲破高考英语写作命题单一、禁锢的传统命题思路, 2004年率先在本市的高考英语卷中引入开放性作文命题。通过分析高考英语北京卷的开放性作文, 发现其已经有了一些鲜明的开放性特点, 但是, 要达到真正的开放, 我们还可以进行更多的探索。

一、已经形成的开放

综观2004年以来高考英语北京卷的开放性作文试题, 其开放性特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试题表述客观

客观、公平是试卷命制的基本原则之一。作文试题的命制极容易暗含命题者的主观倾向, 因此命题者应尽量选用客观性比较强的语句、语调呈现所提供的作文材料, 尽力避免或排斥材料叙述过程中所隐含的主观判断及主观情感, 否则, 考生的立意与命题者的倾向一旦产生冲突, 形成对立而不一致时, 考生将会牺牲自己的想法去迎合命题者的观点, 从而影响考生写作水平的发挥。综观全国卷和分省卷, 命题者在叙述时流露主观倾向性的问题普遍存在。如2008年的浙江卷提示语为:

人们完成工作的方式通常有两种:独立完成和合作完成。两种方式各有特点。请你以“Working Individually or Working in a Team”为题, 按照以下要点写一篇英语短文:

(1) 独立完成:自行安排、自己解决问题。

(2) 合作完成:一起讨论、相互学习

(3) 我喜欢的方式和理由

且不说对工作方式的“合作”与“独立”的二元划分是否合理, 这种把个人的认识强加于人的做法本身就值得商榷。而北京卷的开放作文, 在这种强加于人的做法上有了很大改观。2008年北京卷的开放作文如下:

In an English speech competition, 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following picture and explain to the judges how you understand it.

提示语只是提示考生写作的背景为英语作文比赛 (an English speech competition) , 读者对象为作文比赛的评委 (judges) , 写作内容为对图画的理解, 叙述方式比较客观, 尽量让材料自己说话, 去除了以往材料叙述中的明显倾向性的阐释或评价。从外在形式来看, 将原来的表述模式“材料———命题者阐释或评价———写作要求”, 简化为“写作要求———材料”的表述模式。这种处理方法, 能比较有效地避免流露命题者的主观倾向, 让考生的立意角度大大增加。

2. 价值取向多元

分析北京卷的开放作文, 可以发现这些作文命题反映出多元的价值观念。如2006年北京卷的开放作文就是要求考生就下面的街头雕塑向自己的外国朋友谈谈自己的看法。

试题材料———街头雕塑, 颇具对比性。从雕塑中的人物特征看, 性别特征形成对比——一男一女、年龄特征形成对比———一老一少、穿着特征形成对比———女孩时髦老人传统;从雕塑情景看, 时髦女孩正坐在一张似乎是公园里的椅子上操作电脑, 老者站在她身边。这样的雕塑, 可以让学生形成褒贬均有的多角度观察事物的价值判断, 旨在考查学生多元化的思辨能力。

这种设置的深层意义在于彰显不同主体的价值观念。不同主体从自我的价值观出发, 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并不一定是一致的, 有时甚至完全相反:如有的学生可能从现代人过度地依赖电脑, 从而会给人的记忆、思维等带来缺陷的角度理解这个雕塑;有的考生则可能是从现代科学高度发达, 电脑应用会带来很多优势这样的角度来理解。判断的不同, 缘于个体的价值观念建立的基础不同。

另外,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材料中的电脑、雕塑等物品特征为北京城市考生所熟悉, 比较接近于考生的生活实际, 有利于考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由此达到了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开放性命题目标。

3. 情境真实可信

情境真实性既是交际性测试和任务型测试的基本要求[2], 也是开放性试题命制的基本原则。如果写作的背景没有真实性的基础, 这样的开放就是伪开放, 就会把考生导入幻想、滥想;这样的开放就会脱离理性、脱离生活实际, 把开放变为随心所欲的胡编滥造。情境真实性是指开放作文题的写作背景而言, 就是说开放题的提出往往基于真实性情境, 一般具有现实性依据。例如, 2008年的高考英语北京卷写作背景为英语作文竞赛, 2007年为英语课堂上向同学描述图画并谈谈对其的理解, 2006年为跟外国朋友逛街时看到街头雕塑、谈论雕塑, 2005年为课堂上讨论。这样的写作背景在实际中都是真实存在的, 应该说都具有真实性, 所以从写作情景真实性角度审视, 北京卷的开放性作文保证了真实性。

二、有待形成的开放

高考英语作文要真正开放, 命题者还可以开拓思路, 进一步加以改进, 具体来说, 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高考英语开放性作文尝试。

1. 文题选择范围的开放

文题范围选择开放的通常做法是多题选一。多题选一是指命题者为考生 (作答者) 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作文题目、作文话题, 提供两则或两则以上的作文材料, 由考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作答能力自主选择其中的某一个题目 (话题) , 按要求构思成篇、完成作文的一种开放手段。这种手段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提供几个不相关的题目;另一种是提供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 规定“可任写一个方面, 也可兼写几个方面”, 将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化为几个题目。

多题选一相对于单一命题来说, 更多地关注到作答者的个体差异, 不同的考生感受生活、接触生活的情况不同, 思维方式也存在着差异。用一个题目或范围来考查所有的考生, 对没有此种生活经验的考生而言客观潜伏着命题的不公平, 作答时就很难避免不受该命题的干扰, 从而影响到已有写作水平的发挥。多题选一可以扩大命题的范围, 尽可能照顾考生生活经验的差异。多题选一可以组合不同思维类型的题目或话题, 命题时为了照顾考生思维方式的差异, 可以将形象思维的命题与抽象思维的命题组配;为了照顾考生不同层次的写作水平, 可以将难度层次不同的题目或话题进行组配。无论如何组配作文命题, 其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让参考的学生均有话说, 都能在考试中充分展现个人的写作水平。

但是这种方式目前也存在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 如何把握公正的评判标准。多题选一涉及不同评分标准的制定、阅卷老师的思维转换等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 将会直接影响评分的公正性。其次, 如何处理搭配问题。即多个命题如果难度不一, 或者是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思维空间的话, 就可能使卷面上的多题, 变成实际作答中的一题, 大大降低了试卷命制时试题多向性的开放意图。

2. 题目结构的开放

题目结构的开放, 是从高考命题的历时角度提出来的。近5年北京卷的开放作文试题的结构大致为:写作要求+写作提示+写作材料。写作要求的内容大致是写作的根据 (一般是要求根据提示写作) , 写作词数要求 (一般要求词数不少于50) ;写作提示, 即写作要求的具体化, 交待写作背景、阅读对象、写作内容 (如演讲稿、作文比赛稿等) ;写作材料无一例外地为图画。下面以2007年高考英语北京卷的高考开放性作文为例说明。

请根据下面提示, 写一篇短文。词数不少于50。

In your English class, 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following picture and explain to your classmates how you understand it.

在这个开放性英语作文试题中, 写作要求为:请根据下面提示, 写一篇短文。词数不少于50。写作提示为:In your English class, 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following picture and explain to your classmates how you understand it.写作材料为图画。

从共时角度观察, 与传统的高考英语作文试题相比, 这样的结构颇具开放性特征;但是从历时角度观察, 这样的结构几年来不曾变化, 这大大地提高了考生和教师对开放性写作的预测性, 导致了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形成写作程式的僵化, 从而在无意间把开放性试题转换成了封闭性试题。这样的外语写作考试导向, 与培养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外语写作教学目的背道而驰。要实现高考英语作文的开放性, 就要注意高考作文题结构历时变化, 减少考生对高考英语作文的机构预期性, 从而测出考生的真正写作水平。

我们可以把北京卷的开放性作文暂且称为读图写作, 其实, 要实现作文结构历时性的开放, 具有多种命题方法。除读图写作外, 还可以有读表写作、读文写作、读句写作、直接提示写作等等, 不一而足。在读图写作、读表写作、读文写作中, 图画、表格、文本也不一定拘泥于一个, 可以是两个或者是多个, 只要注意限制在考生的认知负担范围内即可。

3. 写作背景的开放

北京近几年的开放作文命题写作背景如下:2009年为在英语口语课堂上向同学谈论对一幅图画的理解 (In your spoken English class, your teacher shows you the following picture.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picture and explain how you understand it.) ;2008年为英语演讲比赛 (In an English speech competition, 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following picture and explain to the judges how you understand it.) ;2007年为在英语课堂上向同学描述图画并谈自己对其的理解 (In your English class, 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following picture and explain to your classmates how you understand it.) ;2006年为在街头向外国朋友谈自己对一尊雕塑的感受 (You and your Australian friend Jim are visiting a city in China where you see the street sculptures as shown below.You and Jim are discussing what the artist is trying to say.Now you are telling Jim how you understand this piece of art and what makes you think so.) ;2005年为在课堂上向同学谈对教师展示的一幅图画的理解 (In your English class, the teacher shows this picture of a little boy looking into a mirror, and asks the class to discuss it.Your classmates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Look at the picture carefully and tell the class how you understand the picture.Write what you would say on the next page.) 。研究这些写作背景可以发现, 北京卷的高考英语开放作文写作情景与学校场景高度相关, 如2009年、2008年、2007年、2005年都把写作的场景定位在校内场景中, 更有甚者, 2009年、2007年和2005年的写作场景都设定为课堂。种写作场景校园化甚至课堂化是开放性作文中的封闭性败笔, 它的负向引导功能为:封闭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脱离社会生活实际, 导致学生外语写作幼稚化、学院化。

高考英语开放性写作应凸显考题对现实的关注, 要求考生要立足现实、审视现实、思考现实生活、反映生活实际。作文紧密地联系生活, 这是外语学科实践性特质的必然要求。写作同生活联姻, 是近年外语教学生活化改革实践中达成的共识, 应该在高考英语写作情景中体现出来。

考虑到高考大规模、高利害的特点, 高考英语作文应该是一种有限度的开放, 并不能对其进行自由主义式的开放, 这就要求我们在开放与封闭之间寻找最佳的平衡。对于高考英语写作命题还有哪些方面可以进一步开放、怎样开放、应该开放到何种程度、如何科学评价开放性试题的答案等问题, 还有待更多的理论探讨和实践验证。

参考文献

[1]黄根初.数学开放题及其教学[OL]www.ecnuce.org, 2004-07-08.

篇4:家乡的一角命题作文

符号是指代一定意义的意象,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组合,也不妨是声音信号、建筑造型,甚至可以是一种思想文化、一个时事人物。有人说,符号是特征;有人说,符号是代表;有人说,符号是象征……有人说,如今的篮球明星姚明是一个商业价值的代名词,一个融合了中国概念和西方文化的符号,更是一个稀缺的、升值潜力无限的品牌。姚明被称为“中国符号”。

你留意过身边的符号吗?请以“____是家乡的符号”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思路点拨1书写自然,表达情感。通过对家乡的某一自然现象或景观的描写,写出对家乡的特有认识和情感。如以“水,是家乡的符号”为题,可以以“水”贯穿全篇,表现家乡雨水、溪水等的特色和韵味,以水寄情,写出了对家乡的热爱。

2描绘场景,表现特色。可着眼于家乡某一景象或场面,写出家乡的另类特征。如以“集市,是家乡的符号”为题,通过集市表达家乡特色。集市,在家乡的分布很有特色,不仅在几个特定地点发展成一大片密集区,还有的零散地分布在各个较为繁华的路段。清晨、上午、中午、傍晚,集市上的商品各有特色。集市生活,是家乡人生活中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是家乡活力与生机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地方的原始形象。

3某描摹服饰,赞美风情。每个地方的居民都有自己的特色服饰,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也折射出文化遗产的灿烂光华。通过对家乡人服饰的描绘,赞美家乡的文化和人物风情。

4关注方言,抒发乡情。“乡音未改鬓毛衰”,家乡的方言,牵系着我们心中的乡情,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听到那朴素的乡音,都会激起我们思乡的情怀。家乡的方言体现着家乡人与众不同的待人接物的方式、态度,若在他乡相遇。因为方言让大家的心灵相通,即使是素不相识的家乡人也能走到一起,相互支持。我们可通过表现方言的人情味,抒发我们对家乡的那份深情。

佳作展示

狗尾巴草,是家乡的符号

欧阳昳兰

狗尾巴草,其貌不扬,甚至丑得有点让人不敢恭维,却不料,它以其低微浅陋的姿态成为家乡的符号。

记忆中的家乡,像狗尾巴草一样普通渺小,甚至会被人遗忘。遍地的狗尾巴草却是夏日家乡独有的风景。

儿时,喜欢在家乡小道上嬉戏,累了,在烈日下,躺在草地上,用手臂遮住眼睛,感受微妙清凉的风拂过的那种闲适。突然,鼻子痒痒的,像有小虫试探性地触碰了一下。但不断搔痒的感觉让我不情愿地睁开眼,看着好友一脸认真好笑的表情,手里一棵狗尾巴草不断摇晃。顿时,因一根狗尾巴草而起的“血案”,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我们在狗尾巴草的“丛林”里跑着,笑着。

偶尔,大家会用狗尾巴草编成小戒指,表达有关友情、快乐的心情。狗尾巴草毛绒绒的,圆滚滚的,像一块可爱的糖果,不仅甜而且耐看、温暖。

童年时对家乡的感受才是最真实的,当长大后,走在高楼林立的城市时,我们会为大城市的繁华所吸引,不再思念曾养育了我们的家乡。城市中不再有狗尾巴草,却有美得惊人的花朵与碧绿整齐的草地。

我们真的不再思念家乡了么?其实不然。当一个人闯荡于陌生的城市时,当一个人寂寞地吃饭时,当一个人观赏中秋的月亮时,那淡淡的思乡情绪就会爬满心头,久久不能释怀。你心头那关于家乡的不舍情结从未在记忆中抹去,就像你仍会在城市某个长满草的角落找到那一棵毛绒绒的狗尾巴草。不管你桃李年华还是知命之年,家乡的那一棵棵狗尾巴草总会在你心灵深处长出来,带来问候与企盼,让你睹物思乡。

狗尾巴草,曾经被遗忘,再次记起,再次遗忘,又被记起……家乡亦如此,在情感的宣泄口来来去去,但从不消失。

狗尾巴草是家乡的符号,它与家乡从未远离,在我们心里从未消逝……

模拟评分这是一篇小中见大、情感真挚的文章。具体评分如下:

内容:以常见的狗尾巴草为家乡符号,让人眼前一亮。选材有个性并充满真挚的深情。得14分(满分15分)。

结构:文章前半部分以叙事为主,表现童趣:后半部分以抒情为主,通过抒发狗尾巴草情结来表现乡情。结尾呼应题目,结构明晰。得15分(满分15分)。

语言: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语言精妙。例如“鼻子痒痒的,像有小虫试探性地触碰了一下”,“淡淡的思乡情绪就会爬满心头”,语言具体、丰富、形象。得15分(满分15分)。

创新:文章选取狗尾巴草为家乡符号,选材有新意。文章明写狗尾巴草,暗写家乡情怀,立意深刻。如果对狗尾巴草“低微浅陋的姿态”多一些具体刻画,并与家乡人的性格联系起来,内容会更加妥贴自然。得6分(满分10分)

总分:内容14分+结构15分+语言15分+创新6分=50分(满分55分)

白开水,是家乡的符号

江文婷

白开水,无味,透明,解渴。这正如同我的家乡,虽是一个小小的地方,但它正应了那句“水利万物而不争”,养育了一方人民。

白开水,是家乡平凡的符号。清晨,体育场上便出现舞剑的老人、锻炼的中年人、打球的年轻人。在淡淡的白云下,人们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儿。喝上一碗稀粥,吃上几个炸得金黄的大饺子,便是清晨最惬意的事了。小城如同白开水,普普通通,却平凡有味。

白开水,是家乡热情的符号。中午,每户人家都在厨房中忙碌,一盘盘可口的饭菜摆上小小的桌子,有些热情的邻里会互赠零嘴:你送我一个玉米棒子,我送你一个马铃薯。大家一边吹着电风扇,一边吃得热火朝天。小城如同白开水,像被消毒灭菌,心间没了芥蒂,大家热情相处。

白开水,是家乡和谐的符号。傍晚,夕阳微醉,天空带着几抹红晕。家长们在接孩子的过程中交谈着,等待着,眼神中充满了希望与骄傲。中年人下班归来,去街上顺便淘几件宝贝,翻几页书,生活过得蛮“小资”的。年轻人,有的在安静地听着MP3,有的在滑旱冰,有的在唧唧喳喳地谈论自己的偶像明星……小城如同白开水,平平淡淡,却和谐如水。

白开水,是家乡的符号。这里一碗清澈透明的水,一杯甘甜可口的水,一盅不含咖啡因的水,……我的家乡是这碗平凡中拥有神奇、静默中蕴含热情、和谐美好中带着不寻常味道的白开水。

白开水,是家乡的符号,是江淮儿女的栖息地,是各路人物共同演绎的舞台,是人们心灵最终的港湾……

模拟评分这是一篇选材角度小、结构明晰、语言顺畅的优美文章。具体评分如下:

内容:以日常生活中普通的白开水来写家乡的热情、平凡、和谐,表现了家乡特有的人情风貌和人文特色。内容具体。得15分(满分15分)。

结构:开篇总写白开水的特点,接着巧妙地用一天的时间表现家乡小城的性格,最后用抒情排比段来赞美家乡。并列式结构,一目了然。得15分(满分15分)。

语言:文章连用相同的语句开头,一连串排比,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连贯性。但有的语句还不够形象自然。得12分(满分15分)。

创新:用“白开水”的特点喻指家乡小城的特色,比喻精妙。立意独特。但个别地方,如“小城如同白开水,平平淡淡。却和谐如水”似乎没有说到位,此段内容与“和谐”不太相关。得7分(满分10分)。

总分:内容15+结构15分+语言12分+创新7分=49分(满分55分)

素材卡片

1建筑,是北京的华彩霓裳,也是我们最直观的符号。记得梁思成先生曾提出保护北京老城,在老城旁建设新城的建议,却未被采纳。于是,在震天的推土机声中,四合院一个接一个倒下,然后,立交桥、摩天大楼拔地而起,速度之迅捷,令世人瞠目。然而,一位旅美作家这样写道:“一样的星巴克,一样的玻璃大楼,站在家乡的路边,我却分不清这是北京、东京,还是纽约……”或许宏大的紫禁城、零星的四合院还守着我们心中北京的最后一道防线,但长安街的古雅早已被国家大剧院的玻璃幕墙反射的刺眼光芒破坏殆尽。可以想象有一天最后的四合院在隆隆的推土机声中轰然倒地,而故宫也被更“巨大”的高楼大厦淹没之时,那位作家的话或许就会应验。

点评受“全球化”、“现代化”大潮的冲击,北京的符号面临危机。从这个最直观的符号——建筑的角度来看,北京符号的消失令人忧心。

2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她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点评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东方朔与元宵姑娘的故事反映了人们渴望团聚的心情。元宵是团圆的象征,是元宵节的符号。

3郭沫若爱吃野菜,也爱吃花,入夏以后,木槿花开,这时锅内加好清汤,下精盐、味精、香油,汤开后放下木槿花,味道异常鲜美。郭老每喝此汤总赞不绝口。据说,国画大师张大千曾与家中的厨师合制“兰花鹅肝羹”,成为“大风堂食谱”中的名菜佳肴。作家梁实秋喜欢专门约请饼铺为其精心制作玫瑰花饼和紫藤花饼。文史作家郑逸梅特别喜欢吃用南瓜花等花卉烹调的具有田园风味特色菜肴。当代作家汪曾祺在散文《泰山片石》中说到他在泰山中溪宾馆餐餐有野菜吃,其中有油炸木槿花,即整朵油炸后花形不变,一朵朵开在盘里,吃起来酥脆好玩。

点评饮食也是文化符号。古往今来,许多名人不仅会赏花之俏丽,而且能品花之滋味,还为人们留下了不少趣闻轶事。

4古代的老百姓主要靠扇子纳凉,扇子多是用竹编的,古人称之为“摇风”,又叫“凉友”。经济条件好的人家会买用绢帛制成的扇子,摇起来也轻松,如果是文人墨客再在扇面上写诗作画,还真有些情趣。如果是达官贵人,在酷暑则可以享受“人工风扇”带来的惬意。“人工风扇”即在一个轴上装上扇叶,轴心上拴有绳索,仆人手摇轴心上的绳索,扇叶被带动旋转则可生成凉风,当然布衣是享受不起这种“电扇”的。

篇5:家乡的一角命题作文

穿过那细细的羊肠小道,眼前是一片片竹林,一到春天,生机勃勃。竹子们有的长得笔直,高大粗壮;有的弯着身子,像一位驼背的老爷爷;有的又嫩又小,弱不禁风。那碧绿的叶子打扮着这些竹子,一阵微风吹过,那是乐器正在为春演奏着优美的赞歌。小笋子从地下探出头来,仔细地打量着这个世界。下山后,如果是晴天,山塘就波光粼粼,有时候,渔翁还会来钓鱼呢!这里面常常有鸭子在玩耍,有小鸟在嬉戏,景色十分迷人,是我度假休闲的好地方。

这就是美丽的家乡一角,我爱这里俊秀的风景,我爱我的家乡!

作者:石欣平

篇6:四年级家乡的一角作文

在春姑娘到来的时候,柳树抽出了淡绿色的枝条,长出了碧绿的叶子,成千上万棵柳树连成一片。从高出看,水上公园简直就像一个碧绿的绒线团,漂亮极了。

夏天,鸟语蝉鸣。水上公园里的小鸟无忧无虑的跳着、唱着。最有趣的,还是喷泉了,其中,最神奇的是“彩虹泉”。四周的泉口冒出无数朵水花,落在一个大铜盆里,水花溅了出来,形成了许多 水雾,在阳光的照射下,水雾中呈现出一条美丽的彩虹,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彩虹又呈现出不同的样子。左边,放眼望去,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呀!

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加苍翠了,左边的水面上,真是“荷尽已无擎雨盖”呀!这时,盆景园成了水上公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一年一度的菊花展又在水上公园打响了。菊花 们白似雪、红似火、粉似霞、黄赛金,一朵朵、一团团、一簇簇,争奇斗艳,芬芳迷人,他们用自己的色彩,打扮着秋天的美好,令人赏心悦目。

冬天,腊梅挺身而出,为冬日增添了许多生机。它抗严寒、斗风雪,多么像那些顶风傲雪的英雄豪杰们呀!

篇7:家乡一角作文

诸葛亮广场在三十二中的旁边,我先介绍几个好玩的地方把!

游戏一:扔沙包。

这个游戏并不是普通的扔沙包,而是用沙包砸东西!中间着几米远呢,不过可以得东东也挺好的~!

游戏二:火流星

这是一个超级刺激的游戏,一个超级大的圆形滑道,你坐好了以后他就开始拼命的旋转,而且它不管三七二十一的象过山车一样,你下来了以后包你头晕眼花。

游戏三:波浪秋千

刚刚玩了刺激的,缓和一下心情吧!等你上了秋千以后,它就开始慢慢的旋转,就象在大海一样,心情真舒服啊!

休闲:看音乐喷泉

你看见音乐喷泉吗?我现在来给你介绍一下。音乐喷泉是由电脑自动控制的,随着音乐的响起,喷泉就翩翩起舞,让人的心情一下就放松了许多。

休闲:滑排轮

看完喷泉之后可以去滑排轮,可是要小心别摔到脑袋了。

篇8:命题作文的写作指导

正如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样,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因而审题至关重要, 我们要在审题上苦心孤诣, 作文的范围、角度、中心、材料、文体等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 都与审题不准确、不全面有关。不解题意, 不明写作方向, 写出的文章肯定是离题万里。要审好题, 我们首先要了解命题作文的一些知识。命题作文的题目一般有这样几种形式, 词语类, 如“旧书”“风景”“收藏”等;短语类, 如“怀想天空”“绿色生活”“拒绝平庸”等;句子类, 如“必须跨过这道坎”“我为什么这么幸福”“这世界需要你”“花落春犹在”等。不管什么类型的题目, 首先题目中的每一个字我们都要重视, 要尽收心底。以“我为什么这么幸福”为例, 写的只能是“我”幸福, 虽然这个我可以是不同人, 可以是老师、学生、家长、孩子、领导等, 但是文中必须是以第一人称“我”出现, 而且必须写的是幸福的内容, 更为关键的不是写什么是幸福, 幸福的具体展现是什么, 而是要传达出为什么是幸福的。这就涉及到我们要谈的第二点, 关键词。关键词有的时候又称为“题眼”, 题眼找准了, 审题的方向基本也准确了。不同的题目, 题眼也不一样, 像“我为什么这么幸福”中“为什么”至关重要, 同学们一定要写出幸福的原因。像“绿色生活”中“绿色”这个修饰语是审题的重点所在, 对绿色的理解和阐释决定了写作的方向, 而这个绿色可以是实体的青草, 草原的绿色, 也可以理解为诗意的, 环保的, 朴实的等。这就又要涉及到对题目中本义和象征义的理解。题目中的名词一般来说都有象征义, 比如“花落春犹在”, 这其中的花除了可以指自然界的花, 也可以指机遇, 物质的东西, 运气, 健康, 漂亮的外貌等等。春, 可以是实在的春天, 也可以是精神、影响、毅力、信念、操守等等。而要把题目审透, 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表层意思上, 一定要过渡到象征义上来。有的时候为了更好地把握题目。我们可能需要在原有的题目上加上恰当的成分, 缩小题目的写作范围, 从而更好的落笔。比如“收藏”, 有的同学是收藏具体物体, 例如旧报纸, 糖纸, 妈妈的白发等, 有的同学是收藏父母的爱, 勇气, 四季美景等。“怀想天空”有的同学怀想鲁迅先生的天空, 有的怀想老家农村的天空等, 这样作文的“切口”小了, 具体写作时避免了空谈泛论, 能抓住熟悉的内容, 写得具体实在。

一般而言, 审题和立意应该是密不可分的。审题正确是立意高的必须要素, 其实在审题的具体过程中, 也是一个立意渐渐呈现的过程。例如“小人物”, 我们对小人物的理解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 普通而平凡。这里“小”无疑是题眼。扣住“小”来写, 基本把握住题目内涵。怎样展现“小”之特点或者说为什么“小”, 亦或者是小人物可以不小应该是最基本的立意, 也是绝大多数人都会写的, 怎么样在这里脱颖而出就尤为可贵了。笔者以为方法有二, 一是形式上创新。有位学生用四个字写了小人物的特点“削”“笑”“逍”“小”, 写了小人物削尖脑袋追名逐利, 不怀好意窃笑, 逍遥事外图清净, 人小心不小, 文笔诙谐幽默, 读之让人忍俊不禁, 拍案叫好。由文中的题眼“小”衍生这样的立意, 真会“推敲”也!还有位学生以小小说的形式勾画了两对善恶分明的小人物夫妻生活图。善良者相依为命, 举手投足的温情让人感动落泪, 而恶劣者歹毒泼辣, 势利世故的本性让人汗毛倒立。一个高中生能这样敢于创新, 有这样的构思立意, 实乃作文教学幸事也!二是思想上有深度。帕斯卡尔说过:“人是能思考的苇草”、“人全部的价值在于思考”。善于思考, 作文就不会仅仅停留在表层, 作文时考查学生的写作水平, 更是在考查学生的做人水平, 人格高度, 思想的深度, 感情的厚度。文章有了思想, 也就有了分量。以2011年江苏高考作文“拒绝平庸”为例, 一位考生写到周国平评价自己:“成为一个职业作家本身就是一种堕落, 一种平庸。”有“舞神”之称的杨丽萍在自己的舞剧中加入类似“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你们好吗”的吆喝呐喊时, 一位著名的舞评家说, 这是中国舞蹈界一根脊梁的坍塌!直指文化缺位、集体冷漠之弊, 呼吁时代、民族坚拒平庸。小作者笔触探及文化的角度, 直指当今文化的堕落、平庸, 如当头棒喝, 发人深省。作文的立意要勇于探寻生命, 人文, 思想, 心灵这些领域, 让自己的文章有思想的火花, 从而跳出千篇一律的窠臼。

笔者曾经给学生做过一个比喻, 写作文就像存钱一样, 只有先到银行存了钱才好取钱, 那么我们的学生必须要通过关注生活, 阅读积累, 肚子里才能有大量的写作素材, 写作时才能是倚马可待, 下笔如有神。否则就是古典文化生搬硬套, 文章千篇一律, 让阅卷老师味同嚼蜡, 厌倦至极。两耳不闻窗外事, 积累的素材没有文化内涵, 贫乏可怜。如今的学生课业负担重是不争的事实, 因而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素材积累的时候, 要有的放矢。首先最重要的还是要关注课本。苏教版语文课本内容非常丰富, 而且以专题形式出现, 以必修一为例, 分为“向青春举杯”“获得教养的途径”“月是故乡明”“像山那样思考”四个版块。分别选取了古今中外不同大家像毛泽东, 食指, 毕淑敏, 韩愈, 老舍, 郁达夫, 梭罗等人的作品, 谈了青春的激情和美好, 教养的重要性, 故乡情结以及自然情怀, 不需要面面俱到, 只要我们的老师能适当的点拨, 引领学生去思考, 学生会发现自己欣赏的东西的。笔者的很多学生对毕淑敏的《我的五样》以及梭罗的《神的一滴》记忆犹新, 而且有的学生因为喜欢《神的一滴》而涉猎《瓦尔登湖》。选到书中的很多美文文质兼美, 范围广泛, 如果能把这一块阵地开发好, 受用无穷呀!其次, 今天的孩子嗅觉相当的灵敏, 对时代主流、社会时政等很有兴趣, 那么这一块也是我们很宝贵的资源。笔者从教高三以来注意引导孩子写时评, 关注时政热点, 颇有收益。在《小人物》这篇文章中, 有的学生就能很好的课内外结合, 从鲁迅笔下的麻木看客, 芸芸众生, 谈到今天的农民工, “小悦悦事件”中的十八个看客和拾荒阿姨。《斑痕》中学生能从圆明园是我们耻辱的斑痕, 谈到今天社会的道德斑痕。当然在这里要注意一点, 就是不要涉及太敏感的话题, 主要是中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不够全面, 不能对敏感的政治人物、复杂的政治事件进行客观辩证分析。还要注意时评材料不能低幼化、恶俗化。高中阶段正是孩子们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教师在这点上要做好筛选和指导工作。再次, 关注优秀文章。我们不提倡学生背诵范文来应付考试, 但是我们绝对可以学习优秀学生的作文写法。笔者每次讲解作文的时候, 都会挑选班级同学的文章来“奇文共欣赏”。让同学们自己来讨论老师选出的文章好在哪里, 是审题准确, 还是立意深刻, 是材料新颖, 还是结构巧妙、语言优美等等, 让学生自己当老师来寻找作文的亮点该是什么, 只有明白了亮点为何物, 才可以去寻找亮点, 创造亮点。除了班级同学的文章, 笔者还会定期印发高考满分作文, 来补充大家的阅读, 来增强大家的阅读厚度。在高考规定的时间内能写出满分作文的学生是了不起的!他肯定有我们学习的东西, 同学们可以通过对优秀作文的阅读, 明白自己的劣势所在, 规划好努力的方向。

篇9:家乡的一角命题作文

一、潜移默化,养成习惯促实践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尚未形成完备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他们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自制力较差,缺乏耐心。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们往往抱着草草收尾,早早收工的心态,没有检查与修改、润色与加工的写作习惯。由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潜移默化地渗透文章修改的写作理念,如通过一些名家、名作实例、文章修改前后对照等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深刻体会“改章艰于造篇”、“好文章离不开千遍改”的写作原则,帮助学生养成重视修改,主动修改,反复修改的良好习惯。

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开展“玩转修改,文章逆袭”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笔者会在课上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随意抽出一名同学的课堂作文,并以匿名的方式将这篇作文通过图片的形式呈现在PPT上。首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阅读、探讨,这篇作文哪里写得好?哪里写得不好?我们可以怎么修改,并组织学生提出自己的修改方案。通过小组探讨、自由发言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共同完成对这篇文章的修缮工作,在完成过后,同时展示修改前与修改后的文章,再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讨:通过此番修改,这篇文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同学们有何感想?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以亲身的体验,鲜明的对比,加深学生对于“文章修改”的认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修改这道工序在写作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强化指导,有效修缮提质量

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双边互动的活动过程,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应该充分发挥指导的教学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授学生“捕鱼”的技巧,如通过自查,检查文章是否紧扣主题、文章基本格式是否规范、文章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有不通顺的地方;反复朗读自己的文章;与范文进行对照、比较等,帮助学生掌握修缮一篇文章的基本方法,并引导学生将这些方法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修改活动中,使学生通过有效的修改与完善,提高自己文章的水平与质量。

例如在教授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1时,由于本课写作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并在观察描绘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在习作之前,笔者引导学生开展“生活微观察”的访谈记录活动,通过互相采访的方式,记录组员间的“生活小发现”,引导学生在动笔前,制定写作提纲。再次,在习作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开展以“自查(查格式、查有无错别字、查语句是否通顺)——互查——范文对照”修改路线,进行文章修改活动。通过习作前后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修改技巧,提高学生的文章质量,促进学生写作修改水平的有效提高。

三、小组探究,互动交流共进步

小组合作探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呼唤中应运而生的一种学习模式,将它运用于写作修改教学活动中,可以以同伴群体的力量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主动修改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更加宽松、自由、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开展写作修改活动,实现修改经验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由此,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小组评分互改的探究性活动,引导学生以“旁观者清”的立场,对他组学生的作文进行统一的阅读、评分与修改。如笔者在学生完成牛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4,有关剪纸内容的扩展性描写为主题的写作活动后,将收齐的作文本以小组为单位调换地发给各个小组,如第一小组的作文分发给第四小组,以此类推。随后,通过PPT呈现作文修改、批改的基本准则(如一个错别字扣0.5分等),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交流、讨论,开展修改、评分的探究性活动。通过这样的作文批阅方式,引导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热情,增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共同发展。

上一篇:雕塑定做合同下一篇:中班体育活动:小猴摘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