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教师研修日志

2024-05-13

学前教育教师研修日志(共9篇)

篇1:学前教育教师研修日志

学前教育教师研修日志

覃塘区黄练镇岭岑小学

潘桂红

通过聆听学前教育的《一日生活的观察与分析》,一日生活是学前儿童一天在幼儿园的全部生活,也是幼儿生命的重要保障。因此也是我们学前教师的一项工作。

学前儿童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内容很多。按活动的时间可分为上午活动、下午活动、晚间活动。按活动的内容可分为生活活动、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三部分。生活活动主要包括的内容起床,进餐,喝水,睡眠等。《指南》精神之处,喝白开水是一日生活必不可少的事情,而在生活中,学前儿童有不喜欢喝水,而他们只想和牛奶、营养快线等,这到底对他们好不好呢?那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第一、卖白开水游戏。经过游戏后,小朋友仔细观察,小明说:“伙伴们,我的感冒很严重,而现在嗓子里的小虫不见了。”小李说:“多喝白开水,我的尿不黄了。”

第二、种小树。小艺种的小树天天浇水,慢慢地长大了。小伟种 的小树从没浇水,不但不长大,反而枯死了。事实证明,水资源是对人体很重要的。我们要保证让学前儿童按需喝水。除定时饮水外,并教会正确的喝水方法和技能,人体内没有水分是不能生存的。

睡眠对于幼儿的健康十分重要。它能消除儿童一天当中的脑力、体力活动的疲劳,使得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等得到休息。尤其是睡眠时人体生长激素大量分泌,有助于促进幼儿身高的增长和大脑皮层的发育。因此,无论是在幼儿园里,还是在家里都应该保证儿童充足的睡眠,其中形成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培养幼儿独自入睡的习惯。第二、养成幼儿按时睡眠、按时起床的习惯。第三、培养幼儿正确的睡眠姿势。午睡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简单。在孩子们午睡中注意他们的睡姿。教育孩子们不趴卧、不跪卧、不蒙头睡觉,鼓励孩子侧卧或仰卧,以保证幼儿的睡眠质量和身体健康。同时在幼儿睡觉中做到巡视观察,及时发现午睡中出现意外问题要及时解决。

通过观察与分析,让我深得体会。在午睡过程中,学前儿童入睡时间长短,快慢不一样,文化背景不一样,要培养儿童自控自律,保持安静,尊重他人,养成午睡良好的习惯。让每个学前儿童保持充沛的精力,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地成长。

篇2:学前教育教师研修日志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收获匪浅。作为一位数学教师,对数学教学有一些新的想法,如下:

数学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数学。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在数学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小学数学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篇3:学前教育教师研修日志

【教育信条】做事如山, 做人如水。

当前, 中小学一线名师在教师教育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大学等培训机构的专家学者相比, 中小学一线名师更了解教师学员的实际情况, 他们给予学员的指导也更注重实践。对学员而言, 这样的指导是不可或缺的, 它与专家学者的理论指引、理念引领同样重要。所以, 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指导和辐射作用, 让名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惠及更多的教师, 已成为当前教师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作为特级教师, 赵群筠早在2008年就应“浙江省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和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的邀请, 担任了浙江省“领雁工程”初中语文班13名学员的实践导师;2009年3月、6月、9月, 她又受浙江外国语学院 (原浙江教育学院) 和杭州师范大学的委托, 承担了3批“领雁工程”学员的实践指导任务。在具体的指导工作中, 她以“对教师有实质性的帮助”为出发点, “从教师最需要的地方入手”“以教师最习惯的方式与他们交流”, 逐步建构和实施了教师教育的“实践研修”模式。同时, 作为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教研室的教研员, 她还将“实践研修”作为拱墅区校本研修工作的一项特色, 在中小学进行了推广。

那什么是“实践研修”呢?在《语文教师的实践研修故事》 (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 一书中, 赵群筠老师和她的学员们以鲜活的文字, 呈现了他们的研修活动和研修成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所谓“实践研修”就是导师从当前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 提出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师执教能力的思路, 以此策划几项研修活动并论证和介绍不同研修活动之间的内在逻辑和线索。研修活动的策划要确定“研修目标”“实践任务”和“研修作业”。研修活动的具体开展包括“研修故事”“体验分享”“研修成果”和“导师的话”四个部分:“研修故事”就是学员以叙事的方式呈现自己的研修过程;“体验分享”就是学员以叙事的方式分享自己的体会与收获;“研修成果”就是呈现学员们完成“研修策划”中确定的作业的情况;“导师的话”就是导师在研修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的生成性指导。在书中, 赵群筠老师呈现了她和学员们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14个适合初中语文教师的研修活动:

1.有关“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的研修活动 (3个) :阅读推荐、编写教学参考、独立备课;

2.有关“课堂体验与教学实现”的研修活动 (3个) :“同课异构”课堂研究、“同课同构”课堂研究、体验式模拟课堂;

3.有关“课堂诊断与改进”的研修活动 (3个) :白描实录式评课、对话追问式评课、诊断建议式评课;

4.有关“作业设计、批改与分析”的研修活动 (3个) :作业的解析与点评、作业的诊断与改进、作业的现场设计;

5.有关“试题研究与试卷编制”的研修活动 (2个) :体验考试与编制测验、试卷解读与试后分析。

在这14个活动中, 每个活动的呈现体例可用图1表示。

在《语文教师的实践研修故事》一书的最后,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张丰先生写了《从“培训”到“研修”:教师教育领域的课程改革 (代跋) 》一文, 文中, 张老师特别指出“实践研修”中的“研修”, 是“对传统‘培训’的一种反思”。他认为, “培训”一般以听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其作用主要是信息的传达与观念的冲击, 它能够帮助教师理解一些陈述性的或程序性的知识, 但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方面有着不可克服的局限。我们能够观察到的“培训”, 常常是一个“始于讲”, 又“终于讲”的过程。慢慢地, 培训组织者在意的, 可能不再是经历培训后学员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哪些变化, 而是那个时段讲台上有没有报告者, 他能否顺利完成“他的讲义”。这种培训目标的“腾挪”悄悄地成了惯例。与之不同的是;“研修”指向的是关于教师实践的策略性的知识, 它的作用不是简单地传达, 而是唤醒教师的思考;“研修”以经历为基础, 以体验和反思为主要学习方式;“研修”的关键在于蕴涵研修目标的结构性的实践任务的策划, 而“研修策划”的任务, 就是怎样使某一特定的“实战”具有明确的促进专业发展的作用;“研修”让学员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体, 它倡导的是教师根据自己专业发展的需要进行自主性的学习, 而导师的价值在于策划、引导和关键性的点拨与帮助。

以这样的理念观照赵群筠老师和她的学员们的实践研修故事, 我们可以发现:在“实践研修”中, 导师把工作重点放在学员研修任务的设计上, 并躬身去研究学员的需求和期待的学习方式, 不再自上而下地要求学员接受与遵守既定课程;研修的主要内容不再是成熟的学科化的系统课程, 而是紧密联系教师工作实践的、介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中间地带”的知识与技能;研修强调学员的先行研究, 强调学员的认识与理解的实践体现, 关注学员的体验与反思, 让更多真实情境中的生成进入课程。

据此, “实践研修”的要素也可以提炼梳理出来了, 图2所示是“实践研修”的八个要素。

篇4:学前教育教师研修日志

受2003 年“非典”时期的应急网络教研工作方式与效果的启发,区教委把建立西城教育研修网作为推进课改实验的一项重要的保障性措施,希望以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构建一种生态环境,摸索出一套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建立网络研修的保障机制

1. 创新管理思路

面对教育研修网这种新型的学习、交往载体,我们需要创新建设思路与管理思路。管理的目的不是用行政权力或者管理制度强迫教师学习或研究,而是通过对教师间关系的协调,来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共同体;通过对组织结构的再设计、对教育资源的再配置,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保障与资源保障。

2. 构建管理体系

西城区教委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信息化工作管理科。西城教育研修学院成立了西城教育研修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研修网工作办公室,各业务部门按照业务分工, 承担研修网的管理及业务工作。

西城教委主管主任、信息科、西城教育研修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管理全区的网络研修工作,在全区形成行政牵头,区教研、科研、培训和信息技术部门分工合作,有效推进网络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

同时,教委要求各中小学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责成一名校级领导专人分管网络研修工作。

3. 明确管理措施

西城区教委每年召开一次全区信息化工作会议,布置推进研修网建设的各项工作。区教委每年拨付专款,保证研修网的运行、建设、发展。在区学科带头人(含特级教师和市区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管理规定中,将参与研修网工作纳入学科带头人的职责,并列为对其每年履职考核的内容。

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经反复研讨,研修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西城教育研修网协作组组长工作管理办法”、“西城教育研修网工作指导意见”、“西城教育研修网先进协作组及先进工作者评选办法”等相关制度。

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的研修网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都制定研修网专项工作计划,使研修网建设与应用有序推进;每年召开若干次研修网工作经验交流研讨会、培训会、专项调研会;将研修网工作明确纳入教研员工作职责。组织每年一度的全区性研修网工作先进个人、先进协作组评选活动。

4. 形成奖励机制

我们建立了对参与研修网资源库建设人员奖励资源费的制度和证书发放制度。2006 年西城区第二届教育科研月期间,我们首次组织了“我与研修网”的“西城教育研修网应用与管理征文”活动,表彰了32 个西城教育研修网先进协作组、184 位来自教育一线的先进工作者。

二、网络设计注重服务功能

西城教育研修网的设计理念是“一个中心、三个立足”,即以校本研修为中心;立足于以教师为本,提供针对教师个体的服务;立足于同伴互助,提供针对团队协作式学习的服务;立足于专业引领,提供梯队专家与跨学校、跨学科甚至跨区域交流的服务平台。

1. 针对教师个体的服务

(1)为每位上网学习的教师创建个人工作室,目前已有11663个。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与便捷的研讨工具和知识管理工具,倡导教师在做学习者的同时成为研究者与资源提供者。

(2)让教师拥有学习的选择权、资源建设的规划权以及资源的发布权。即教师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可以自主创建个性化的栏目,定制互联网上的主题资源;可以自主发布自己的成果,并可在“完全公开”、“伙伴共享”与“私有”三种信息发布方式中自主作出选择。

2. 针对协作式学习的服务

我们以协作组为核心,组建不同类型的教师、干部学习共同体。

(1)教师自主选择合作学习的伙伴。既可以以学科划组,也可以以学校、年级、主题、课题、兴趣划组,教师可以跨学科、跨年级、跨学段申请加入协作组。

(2)协作组内采取组长负责制。研修学院的教研员、教师或学校的干部教师均可成为网上协作组的发起人。协作组的发起人任该组组长,负责审批协作组成员的申请,不断抛出研究计划与研究问题,管理并规范组内研究活动流程,指导和协调协作组的网络研修活动,创设互动交流共享的氛围。

(3)教师可以自主参加协作组的各种活动, 可共享组内成员公开的资源,提请组内成员共同探讨自己在本校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等。

3. 立足于专业引领的服务

(1)充分发挥教研员、学科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教研员分别担任年级学科主页的协作组组长,带领区内教师开展网上教学研究活动,共同探讨课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建立客座名师、专家工作室。依托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的专家资源,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中小学教师结成研究伙伴。同时,专家积极吸纳一线教师参加自己创设的协作组。

三、在网络平台上共建共享共发展

西城教育研修网是一个比校园网更为广阔的干部、教师专业化研修空间,是比互联网上其他平台更贴近和承载着西城教育积淀、教育实践、教育发展的研修平台。

1. 在建设自制资源库的过程中研修,促使教师从使用者成为开发者

对于众多教师来说,上网的第一需求是寻找自己需要的课例、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西城教育研修网上有一个深受教师喜爱的西城教师自制资源库,现在资源总数已达8 万多包件。不少教师经历了从资源库中寻找、下载资源为我所用, 到开始进入研究状态,分析、比较别人的课件资源,最终加入到开发者的队伍中来,到资源库中提交自己的研究成果的过程。

看到自己提供的资源被其他教师选用,原本默默无闻的教师说自己收获的是“自信”;还有的教师说, 助人者自乐,自己在资源共享中体验到了人生的快乐,体会到了人生的价值。

2. 在个人工作室中研修,促进教师个体的自修与反思

目前已有95% 的西城干部、教师在西城教育研修网上注册。在教师的网上个人工作室中,网络日志成为使用者记录自己学习反思成果的载体,目前有2499 条。西城教育研修网改用第四版后短短一个月时间,网络日志就有上千篇。

3. 在协作组中开展多样化的研修活动,拓展教师专业发展渠道

网络教研并不是要取代常规教研培训活动,而是要探索与常规教研、培训工作互补的常态网络研修模式。教师在网络教研的生态环境中逐渐成长起来。在西城教育研修网上最为活跃的是各类网上协作组,目前已有605 个。过去上一节区级研究课,只有少数教研员与作课教师备课,研修网的诞生使教师们可以参与研究课的备课、授课以及课后反思与评价的全过程,网上教研成为常规教研的拓展与延续。

篇5:义务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之研修日志

不知不觉中,国培已经走过了快一个月的历程。在这段时间了,我认识了很多新的朋友,认识了很多新的同志,学习到了各种不同的看待教育问题的方式和解决办法。

可以说,国培教育平台真的很人性化,他照顾到了各种能够可以呈现出来的教育模式,来让老师们在这个平台的尽可能多的汲取新鲜的教学理念。甚至在课程学习时间超时后,也不仅仅是简单的限制时间在十五分钟,还会在某些情况下,让你回答一些相关的教学问题,学中有练,循环巩固,加深印象。

如 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做到以下哪些方面?()

A 学习运用知识来解决书本或课堂中的问题

B 学习运用知识来解决书本以外的问题

C 学会学习,自我导向的、独立的、终身的学习

D 以上都对

答案是最后一个。这个题目有些老师说太简单了。其实在这个简单题目中,平台教育者想利用一些不难的题目,尽可能让我们把学习到得东西深刻的印在脑海中的苦衷。

说说我在国培以来的变化吧。在之前,每次打开电脑,总是会打开新浪网页,看看最近的新闻,看看近来的一些热点事件,或者是打开腾讯首页,看看我最喜欢的今日话题(里面对一些问题的分析很到位,基本上不带有任何的政治偏见,保持一颗负责、客观、还原真实、洞悉本质的宗旨,对较多问题分析很到位,一针见血。)再者就是挂上QQ,和久违的同学朋友交流一下生活和工作。而现在呢,基本上第一件事情就是上国培网页,登陆后查看一下自己班级的发帖、回帖,学习一下其他老师发表的教学经验,还有就是学习下自己所选报的课程。学习在很多人看来是辛苦的,但是我却觉得很充实、快乐和幸福。

国培结束了,然而,每一天,都想到国家教育对我们的需要,每一天,都想到学生对我们的需求,国培,每一天都要继续存在于我们身边。

研修日志二

父母常和自己说,我心静不下来。这和活到老学到老有关吗?

我刚数年前毕业那年,教学六个班,把年级十几个班的平行班前六名全部占据,甚至次快班的最高分和平均分,一学年大大小小的考试,每次都高分于所有的快班。然而,我的雄心壮志慢慢淡却了一些。

我乐于认识未知的东西,不喜欢守旧不变。思想前卫,喜欢思考。从非主流装扮到QQ飞车,从巴纳姆效应到最大傻瓜理论,从李嘉诚传奇到乔布斯传,从海边垂钓到酒吧夜店,从大学学生会到暑期兼职,从高三最繁琐的基因遗传计算题的简便方法的独创,到初中生苦瓜内空洞是不是空气的研究探讨,每样东西我都不拒绝,不放弃,不被动,不深陷,乐于知道。

篇6:中小学教师教育心理学研修日志

教育大事,我们共进

伴随新的学期的开始,心理培训开始了,带给我们很多教育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我们适当适时的指导,这次培训的几个题目内容正是我们所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新时代老师的必须技能。只有心理健康的孩子和心理健康的老师一起,才能创造社会的奇迹,开创美好的未来。

我首先学习的是关于《认知派的学习理论与教学应用》:认知派学习理论强调整体观,注重人的学习内部心理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内部心理结构、认知结构或图式的建构。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皮亚杰的图式理论、维果斯基的内化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均可作为认知派的代表性学说。

“教育基本理论”专题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教育的本质及其功能。学习教育学需要明确“教育是什么”和“教育能够做什么”这两个基本问题。前者关涉的是教育之“体”(是什么),后者关涉的是教育之“用”(为什么)。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促进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发展这两方面。从教育者说到受教育者,从古代教育说到现代教育,我们学习了关于教育最基本的理论内容,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最基础的保证,给我们最有力的指导。

对于《国内外著名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这一课中,主要目标是使学员了解古今中外教育家、教育名著(名篇)的教育思想。本专题

课程的主要内容共分为两部分,分别就中国教育家、教育名著和外国教育家、教育名著中的教育思想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讲解。

在这里我们就像是穿越到了教育家们所在的时代和国度,一同体会教育的特点和方式,体会各国教育的不同,体会不同历史时期对于教育的理解和诠释。从多角度,多方位给予我们现在的教育以指导。

篇7:学前教育教师研修日志

在省教育厅、市教委的精神指令下,作为一名老教师的我,也精神饱满地参加过各种各样的教育培训与学习。今天我主动的打开网络,按要求登上了《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再一次详细的了解了这次培训的任务、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技巧。通过学习我对这种先进的远程培训产生了兴趣。

我学习每一个案例,受益匪浅。是啊,我仿佛是一个饥渴的孩子,贪婪的吮吸着来自教育专家、精彩同行的班级管理理念和方法的营养。如此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而且能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对于 当我学习“忙要忙到点子上”这一主题的时候,很有感触,觉得自己很多时候,就跟案例中的张老师一样,陷于忙乱而琐屑的事务性工作中,忙忙碌碌不说,效果还不理想。也曾经多次像老师一样发出过“真累啊,真是不想干了”这样的感慨。经过同行的分析、专家的点评、自己的思考,我深深地感觉到,一个优秀的老师,必须学会自我管理,讲究策略和方法,把握工作的主旋律,有条不紊的做好以每一件事情,真正做到杂而不乱。一个积极上进,渴求知识的老师来说,是多么难得和值得珍惜的学习机会!像专题二“日计划”案例总结中所述:在学校里,“样样工作通向班主任”,班主任工作繁忙人所共知。做班主任,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地提高自身的素养,不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善于按班主任工作规律办事,工作效益不良的困境是难以摆脱的。我将抓住这次难得学习机会,进一步认真学习、积极思考、不断总结,努力将学到的先进理论和经验运用到日常工作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我们共同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我积极投身网络研修的学习当中,切实做到了三个自觉:自觉参加上级组织的网络学习培训,自觉参加讨论,自觉上交作业。使我更熟练了课堂教学设计的新方法、新思路,明确了现代教育的本质及课改给教师提出的高要求;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增强了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通过研修,引发了自己多层面的思考及深刻的感悟。我积极参加网络研修培训,聆听专家的讲座,细心琢磨每一节的课程资源。我通过课程作业反思了以往和展望即将启动的教学改革;通过网上探讨寻找到了思想的沉淀和共鸣。没有震动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评价体系都使自己对教学与教研工作不得不重新审视和重新思考。

通过研修,激发了动力,加快了继续努力、力求完美的步伐,我的研修虽然己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待加强和完善的内容,研修的动力将驱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克服惰性、无计划性,要通过各种学习,力求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自己的健康成长,切实为提高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而不懈努力。继续强化教师素质意识,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向名师迈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完善,争取有更多的、更新的教研成果。

通过研修,教师们收获了很多鼓励和感动。学员在的作业的留言里的那些鼓励的话语,让教师更加的明白:其实,友谊是需要鼓励的,学生是需要鼓励的,教学更是需要赏识的。我们总是被这些鼓励的发自内心真实的声音所感动着。

篇8:学前教育教师研修日志

一一、科学规划——““研修教育模式”的内涵解读

“研修教育模式”是沈阳市教育局为了大力推进基础教育, 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师、校长培训活动, 并取得了良好实效的一种教育培训模式。

(一) 一种理念:以人为本、全面教育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是培育人和塑造人的事业,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坚持以人为本, 体现了教育的本质特征, 回答了教育“为谁加快发展”的问题, 而加快教育发展, 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发展过程与人的发展过程正在成为同一个过程, 从人的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发展教育, 将使教育的本质得以极大丰富。

“研修教育模式”坚持以人为本, 旨在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师干队伍, 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 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坚持全面发展, 是适应教师终身教育的需要, 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提高全市中小学校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二) 两种原则:豫时孙摩、藏息相辅

豫时孙摩, 即预防、及时、渐进、切磋。事情没有发生就先防止, 这叫做预防;抓住时机进行教育, 这叫做及时;循序地而不越级地进行教育, 这叫做顺应自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这叫做观摩。这四点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因素, 也是学习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则。藏息相辅, 即主张把休息、游乐和进修学业三者结合起来, “藏”是“修”的基础, “修”又是“藏”的提高, 这样就能够充分做到亲师乐友、安学信道。

“研修教育模式”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培训, 既给教师、校长的专业知识及时充电, 也是助其摆脱思维惯性、关注周边教育环境、交流教育经验心得的好方法。

(三) 三种方法:教学相长、里应外合、举一反三

教学相长体现了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 二者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学”因“教”而日进, “教”因“学”而益深。它概括了教师自我提高的规律, 说明了教师本身的学习及施教相互推动不断进步的妙处。里应外合, 注重个体发展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举一反三, 着重启发式的学习和教学, 既调动了自身学习的积极性, 又可强调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让学生自行解难,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研修教育模式”强调教、学和启发的方法, 时刻提醒教师牢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授之与鱼”的同时更注重“授之与渔”。

(四) 四种创新:目标明确, 重点突出, 机制改革, 政策完善

目标是指引, 重点是关键, 机制是方式, 政策是保障。立足现在, 放眼未来, 从实际出发, 明确具体目标, 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提高全市中小学校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重点, 即集约项目、集中力量, 加快教育领军团队建设、重点扶持农村和薄弱学科。改革机制, 即建立起“立项评审、过程监管、效果评估”的培训管理机制, 使校长教师培训有助于我市教育的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即完善政策, 正式颁布了《沈阳市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十二五规划》, 下发了《关于深化中小学校本研训工作的意见》《沈阳市“十二五”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管理办法》《沈阳市“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办法》等三个配套文件。

(五) 五大特点:人本性、科学性、全面性、阶段性、可持续性

通过以上对“研修教育模式”的内涵分析, 推断出这种模式不同于其他培训模式的五大特性, 也是它的五大优势, 即人本性、科学性、全面性、阶段性、可持续性。

一为人本性。人是根本, 这种教育模式确立以人为中心的理念, 把尊重人、关心人、教育人贯穿教育于培训的全过程, 重视提升教师和校长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核心领导力, 加强领军团队建设。

二为科学性。“研修教育模式”遵从人类生理的发展规律, 对教师和校长适时进行教育培训, 又遵从社会发展规律, 补充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在合作方式上, 实行专家评审、行政决策、第三方监管相结合的管理机制, 遵从科学发展观, 顺应规律, 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

三为全面性。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的效果受多种因素制约, 如果过分地强调某一目的因素, 就会导致系统失去平衡。“研修教育模式”涉及多层次的教育者, 其教育意义也会通过这些教育者惠及广大受教育者, 对整个社会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

四是阶段性。“研修教育模式”有一整套的政策保障和监督机制, 便于横向比较, 能较准确判断受教育者是否到了某种标准;同时便于纵向比较, 能注意考虑历史发展情况, 便于对发展趋势做出分析和判断, 更好地调控、指导, 利于激发活动主体的进取精神。

五是可持续性。这种教育模式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师干培训模式, 既能满足这一时期受训者的需求, 又能对其以后的长期受训给予保证和支持, 还充分利用了时间、人力和财力等资源, 达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是一种可以推广的培训模式。

二二、追求卓越——探索师干培训研修教育新模式

当前, 师干培训教育尚未形成体系, 沈阳市教育局在理论指导缺乏、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下, 探索师干培训新模式, 实为勇气可嘉。近年来, 沈阳市教育局大力推进基础教育的师训与干训工作, 开展了多重层次、多种形式的校长、教师培训活动, 取得了良好的实效。同时, 沈阳市教育局加强了校长、教师的学历教育, 极大地提升了教师队伍整体的学历层次。这些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师干队伍专业化, 提高了师干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从实践层面来看, 沈阳市基础教育领域有很多优秀校长和教师, 他们在本职工作岗位上锐意进取, 探索创新, 积极推进学校整体改革, 并取得了优异的办学成绩。教育局针对这批校长和教师的实际需求, 提供高水平、高层次的专项培训, 帮助他们成为引领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教育家, 这是英明而正确的选择。

(一) 明育人之型:新目标

在《2011年沈阳市校长教师培训项目申报书》中, 孙绵涛教授提出的培训目标是:培养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学校管理人才, 提升校长的教育管理理论素养, 提高校长领导与管理能力与水平, 促进校长专业发展, 成就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优秀教育家校长, 推出沈阳教育事业发展的领军人物。

沈阳市教育局《沈阳市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十二五”规划》中指出的工作目标是:“十二五”期间, 通过校长、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进一步满足实施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需要, 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数量适中、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适应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高水平的中小学校长、教师队伍, 为我市教育强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全市校长、教师培训工作要着力实现四大目标:完成新一轮以提高人文素养和专业能力为核心的全员培训;培养一支金字塔型的教育教学改革领军团队;提高校长、教师队伍学历水平;建立健全分工明确、上下联动、效能显著的培训机制, 初步构建起以“购买服务”为基本方式的“菜单服务”校长教师培训新体系。

(二) 明育人之魂:新重点

依据《辽宁省“十二五”期间中小学校长培训方案》, 制订了《沈阳市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十二五”规划》, 召开全市教师大会对我市的干部培训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工作目标, 理清了工作思路, 将工作重点定位在整合培训资源, 突破培训瓶颈;拓宽培训思路, 探索校长培训新模式;构建人性化培训管理制度, 增强培训实效。

首先, 强化管理, 突出重点, 全面推进各类培训。开展领军团队培训, 打造一支引领教育内涵发展的领军团队, 实施后备优秀校长培训计划。

其次, 把握重点, 扎实推进出精品。打造一支教育领军团队、加强农村教师培训、强化薄弱学科教师培训是沈阳市“十二五”培训的三个重点。为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 2011年, 沈阳创新了农村教师培训模式。

最后结合辽宁省实际, 制定《沈阳市“十二五”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管理办法》。《办法》在内容上指出, 中小学教师培训要以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为重点, 以提高人文素养和专业能力为核心, 以提高实践能力为主线。在类别上, 中小学教师培训应当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进行。在形式上, 校本研训是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指导下, 以学校为基本单位, 将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有机结合起来的综合培训模式。

(三) 明育人之法:新机制

全市集约项目、集中力量, 建立起“立项评审、过程监管、效果评估”的培训管理机制, 明确分工, 创新机制, 关注实效, 加强监管。

1. 健全上下联动机制, 明确了责任分工。

按照“谁主管, 谁负责”的原则, 健了全市、区县 (市) 、校上下联动机制, 形成分工明确、上下贯通的培训管理体系。同时, 实行“项目对接”, 避免市、区县 (市) 和学校在相同时间段内交叉培训, 从而造成培训人员重叠或培训内容重复的状况, 形成了全市培训一盘棋的格局。

2. 完善培训递进机制。

完善了培训环节, 坚持“带题参训”。

3. 建立过程监管机制。

实施了项目申报管理, 加强了实施过程监管, 加强培训效果评估, 加强经费使用监管。

4. 形成开放培训机制, 进一步盘活内部培训资源。

加强导师团队的建设, 把更多的教育专家、首席教师以及拥有一技之长的教科研人员转变成培训的兼职教师;进一步拓展外部培训资源;建立“四个联合”, 推进“公开竞标, 购买服务”的运行方式。

(四) 明育人之道:新突破

1.开展领军团队培训, 包括城乡校长、教师培训。

打造一支引领教育内涵发展的领军团队, 以提高城乡中学校长、教师的综合素养为核心, 提高管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逐步形成以特色办学、自主办学、品牌办学的意识和能力, 从而促进教师文化素养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形成学校独特的办学思想、理念, 以引领、带动和促进区域的教育发展为载体的培养目标, 上至校长, 下至幼儿教育老师, 进行分类、分层、分岗的新一轮全员培训。

2.培训项目安排的过程及经费安排计划。

为从源头提高培训质量, 使培训经费得到科学合理的使用, 在2012年的项目和经费安排上, 沈阳市教育局突出了规范管理, 重点做了以下工作:第一步是建立起规范的项目评审程序;第二步是严格了项目经费预算的审核;第三步是做好周密的经费安排计划。

3.培训的主要方式以及基本思路。

学习形式以假期集中面授与业余时间授课相结合, 授课将在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进行。在两年的学习中, 将组织授课教师到学员所在学校进行诊断, 对学员的实际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还将组织受训学员参加全国最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和校长论坛, 为校长创造在会议和论坛上进行主题发言和与其他省市优秀校长、教育家进行交流、探讨的机会。

4.开展薄弱学科培训。

“十二五”期间, 要对薄弱学科教师进行一轮补偿性培训。区县 (市) 负责选拔参加市级培训人员, 并负责其他人员的培训。重点实施三个专项扶持项目, 分别是英语、体音美和课改新增学科教师培训计划。

(五) 明育人之果:新实效

1.总结经验, 迎接省评估检查。

2011年6月13日, 辽宁省教育厅对我市“十一五”师干训工作进行了检查评估。经过检查, 师干训工作档案资料完备, 内容翔实;培训工作成效显著, 特色鲜明, 出色地完成了辽宁省“十一五”期间师干训工作任务, 被评为“辽宁省‘十一五’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先进单位”。

2.经费规范安排取得的实效。

在2012年培训项目安排中, 我们突出了国家及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落实, 尤其是严格依据了《沈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实质上, 安排项目的过程就是我们贯彻落实各级文件的过程。与去年相比, , 2012年在经费安排上有所增加。主要是因为我市教育已经到了内涵发展的关键时期, 到了“拼队伍”的时候。所以, “十二五”期间我们计划逐年增加培训经费, 同时, 更加注重培训的管理, 实现培训成果最大化, 效益最大化, 让校长、教师队伍大变样。

3.把握重点, 扎实推进出精品。

打造一支教育领军团队、加强农村教师培训、强化薄弱学科教师培训是沈阳市“十二五”培训的三个重点。“沈阳市教育专家”是市政府在教育系统表彰的最高专业荣誉, 从2009年起, 沈阳市试行了市教育专家“以训代评”工作, 变评选为培训, 通过培训自然产生市教育专家。过去两年, 在教师节评比表彰, 并推广这一模式, 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使真正有能力的人凸显出来。2011年, 沈阳市教育局委托沈阳体育学院开展了四期农村体育教师培训, 累计培训600余人。很多老师感叹道:“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来到这样的专业学府参加培训。”

篇9:学前教育教师研修日志

一、引导教师走近大师,

从经典中汲取教育信念

幼儿教师的教育信念指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对幼儿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教育基本理论和原则以及规范的坚信不疑的认识,它同时还伴随着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真挚、热烈的情感和献身幼教事业的坚定不移的意志。《纲要》颁布10年来,各地不间断地开展教师培训与教师继续教育,走出国门的幼教培训也逐渐增多,但目前幼儿教师整体的专业素养仍不尽如人意,这与大部分幼儿教师教育信念的断裂、退化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众所周知,许多教育大师的经典著作,不仅总结了他们先进、科学的教育教学经验,同时也彰显了他们执著的教育信念。《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雷夫,在长达25年的光阴里,坚守在洛杉矶市区霍伯特小学的第56号教室,精心教导那些来自贫民家庭的孩子,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的教育奇迹。是什么力量让雷夫25年来,每天提前两小时来到教室和学生一起度过,是什么力量让他25年在同一间教室面对同样为一年级的学生,不断改进自己的课程与教学?创造了轰动美国教育奇迹的智慧和理念又是源自何处?我认为这是教育信念使然。因为在雷夫眼中,教育是其钟爱的事业,是值得用心去做并为之坚守一生的事业。《夏山学校》的作者尼尔,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的名言是:“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他用60年的时间,在夏山学校实践了这个突破传统观念的理想,尼尔全部的教育信念就在于坚信孩子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自己喜欢的路。《孩子们,你们好》的作者阿莫纳什维利,从取消传统教学中的分数、改变师生关系入手,开始了他长达数十年的没有分数的教学体系的实验,他的教育信念就是相信儿童,热爱儿童。除了这些教育家,还有我们所熟悉的苏霍姆林斯基以及国内的陶行知、陈鹤琴、李吉林等,他们用炽热的教育信念树立起了一座座教育的丰碑,成为我们获得教育信念的源头活水。

原联合国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负责人库姆斯曾这样说过:“使教师成为优秀教师的,不是他们的知识或方法,而是教师对学生、自己、他们的目的、意图和教学任务所持有的信念。”因此,在园本研修中,我们可以围绕经典著作开展关于教育信念的学习活动,从而达到用经典来润泽教师的心灵,增强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目的。

二、组织开展专题研讨,

从反思中深化教育信念

幼儿教师对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与省察,是培养教育信念的重要路径之一。教育实践反思能够促使教师从更深层次上探究教育教学现象后面的种种问题,加深对教育的理性认识,增进对教育思想的理解与把握,从而能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不断的提炼与总结,使自己的教育思想逐渐丰实与完善。

在一次园本研修活动中,两位教师围绕《蚯蚓的秘密》进行了同题异构。在找蚯蚓的环节中,第一位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了树枝,让他们用树枝把蚯蚓从泥土中挖出来,第二位教师则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小手轻轻把蚯蚓找出来。方法不同,效果自然不一样。活动结束后,幼儿园组织教师们对“用树枝挖还是用小手找蚯蚓”进行了专题的研讨活动。第一位执教者从自我的角度出发,认为孩子们肯定是害怕蚯蚓的,他们一定不会用手去触摸它们。结果是很多女孩子害怕蚯蚓,现场还发出了尖叫声,许多蚯蚓还被小树枝给弄伤了;第二个执教者认为,只要教师从内心里面真正喜欢蚯蚓,把蚯蚓视作和我们一样的生命来对待,那学生一定会受到教师积极情绪的影响,从而愿意亲近蚯蚓,主动投入到探究蚯蚓的活动中。事实也是如此。第二位教师执教活动中,所有的学生都表现出对蚯蚓的喜爱,探究的积极性也非常高。那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和蚯蚓之间的温情一直荡漾在整个课堂中。教学活动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不仅体验到了成功教学的喜悦,也对科学教育中的人文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从而更为主动地投入到科学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中。

不同的教学行为体现了教师不同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的园本研修要善于抓住一些有意义的、有争论的问题组织教师进行研讨与碰撞,引导教师在反思与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教育本质和幼儿的认识,使他们产生更为深刻而持久的专业体验和教育信念,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

三、提供各种展示平台,

从成功中升华教育信念

与大师为友,在经典的濡染中可以不断增强教师对教育信念的理解与追求;与实践同行,在反思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深化教师对教育信念的体验与认同,而能否以教育信念来统帅自己所有的教育教学行为,不仅是幼儿教师能否实现自主、持久、卓越的专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划分教育家与一般教师的分水岭和重要标尺。教师的教育信念是一种文化和习惯,是积淀于教师心智结构中的价值观念,它常作为一种无意识的经验假设支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育信念常常左右着教师的教育决策,影响着教师的教育判断,甚至控制着教师的教育行为。

幼儿教师教育信念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只有在积极的教育教学行动中才能够得到加强与磨砺。因此,幼儿园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园本研修活动,如同题课研讨、学术沙龙、教学基本功竞赛、手工制作展览、主题墙饰观摩、特长展示,等等,让不同的教师都能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中得到展示,获得成功的体验与感受,从而产生积极的自我效能感。如上述案例中的第二位教师,她在这次活动之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原来科学教育也可以如此的迷人,学生们探究蚯蚓时的专注神情历历在目。同时,她还发现自己对科学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把自己对科学教育的这种热情与喜爱带人到了日常的教育教学行动中。

自我效能感是教师教育信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积极自我效能感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始终坚守自己的教育信念,做到“不放弃、不抛弃”,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教育,从而使教师不断实现从“教书匠”到研究型、专家型教师,乃至教育家的转变。

上一篇:2009级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校外顶岗实习实施方案下一篇:幼儿园课前三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