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实名登记管理制度

2024-05-07

出生实名登记管理制度(共9篇)

篇1:出生实名登记管理制度

出生实名登记制度——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

高问题的有效途径

我省是出生人口性别比较高的地区之一,200

3年未实行综合治理之前,曾一度达到100:138.46,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这种情况,省委、省政府从社会稳定和人口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果断采取经济、法律、行政的得力措施,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进行了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出生人口性别比从综合治理前的138.46逐步下降到了2007年的118,下降了20个百分点。工作实践证明,出生实名登记制度是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科学有效途径。

11月在海南省昌江县召开的全国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工作会议上,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李斌表示:将推行住院分娩和出生实名登记制度。海南加强出生登记管理,全面落实出生实名登记制度,其经验值得在全国范围内借鉴和推广。

一、出生实名登记制度的主要内容

我省从2007年起全面实行出生人口实名登记制度。出生实名登记制度,就是以政府为主导,积极引导和鼓励孕妇到医疗、保健单位住院分娩;孕妇入院之后到出院之前,助产单位须按规定查验孕妇及其配偶的有效身份证明,填写孕产妇居民身份证上的信息及其配偶情况等各项记录及婴儿出生医学记录,并发放《出生医学证明》。目前,我省人口计生信息系统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统计信息采用率已达到95%以上。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发挥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作用

我省出生人口实名登记工作,始终发挥政府的作用,始终在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开展。实践证明,离开了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统一协调,出生实名登记工作将举步惟艰。从这个意义上讲,党委、政府的强有力的领导和统一协调,是做好出生实名登记工作和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工作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政府的主要职责:一是加强领导,把出生实名登记制工作列入其日常工作之中,组织相关部门制订工作方案并实施;二是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统一协调部门工作,解决出生实名登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三是组织部门联合督促检查,对出生实名登记制工作进行定期督查评估,对全省落实出生实名登记制工作情况进行通报。

至目前,在省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我省先后出台了《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省卫生厅省公安厅关于加强出生登记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海南省卫生厅关于全省统一使用新的海南省出生医学登记册的通知》、《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出生登记管理工作检查的通知》、《海南省卫生厅关于做好医疗保健机构外出生人口〈出生医学证明〉发放工作的通知》、《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出生登记管理工作检查情况的通报》等文件,有力地指导全省出生实名登记工作。

(二)出台利益导向政策

我省实行出生实名登记制度,始终推行政府主导,以政府制定的利益政策为杠杆和导向力,引导和鼓励孕产妇积极参与住院分娩和出生实名登记制工作。目前我省推出了以下主要利益导向政策:

——把住院分娩纳入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范畴,鼓励孕妇住院分娩。为了鼓励更多的孕妇到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提高出生实名登记的占有率,我省把孕妇住院分娩纳入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范畴,规定每个孕妇住院分娩,属自然产的,每例给予200-300元不等的报销,属剖腹或高危产的,另外按新型农村医疗规定给予报销。

——对农村接生婆进行奖励补助。我省有八个少数民族市县,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是国定省定贫困市县,长期以来,少数民族有在家中生育的习俗,导致出生高死亡率(感染和破伤风)。为了改变这种不良的接生习俗,引导和发动少数民族孕妇住院分娩,少数民族市县份份出台奖励补助政策,规定农村接生婆每带一名孕妇到医院分娩,给予50至100元不等的奖励补助金。这一措施大大提高了少数民族地区孕妇的住院分娩率。

——建立免费孕检制度。为了让更多的孕妇住院分娩,做好出生缺陷干预工作,我省从2006年建立了孕妇免费孕检制度,鼓励孕妇定期到医疗、保健机构进行胎位等孕情检查,免费为孕妇提供生殖健康检查服务。

三、建立规范的工作制度

——明确部门工作职责。由于婴儿出生都在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因而,省政府明确,出生实名登记工作主要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医疗、保健等助产单位须严格按规定做好住院分娩实名登记工作。公安部门把好新生婴儿入户关。人口计生部门积极给予配合,共同做好出生实名登记工作。

——建立住院分娩实名登记信息定期通报制度。从2007年起,我省进一步完善住院分娩实名登记工作。卫生和人口计生部门共同建立了住院分娩实名登记信息定期通报制度和工作联络制度,医疗、保健等助产单位,每月须向所在市县的卫生部门报送当月住院分娩《海南出生医学登记册》,同时抄报一份给人口计生部门。各市县人口计生部门汇总后每季度定期向省人口计生部门报送。人口计生部门对住院出生登记的人数进行分解核对,对查无此人的或信息记载不清楚的,及时与卫生部门或助产单位联系,把问题弄清楚。

——凭《出生医学证明》办理婴儿入户。我省明确规定,公安机关办理婴儿入户登记,必须凭卫生行政部门出具《出生医学证明》才能办理。

——建立部门互相协作、督查、评估工作制度。在出生实名登记和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工作中,我省人口计生、卫生、公安、药监等部门互相配合和协作。一是召开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综合治理工作小组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出生实名登记和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共同商讨,联合发文,规范出生实名登记制和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工作;三是联合制定工作方案;四是组成检查组定期对出生实名登记和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工作开展联合督查和评估活动;五是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向省政府报告出生实名登记工作情况,提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出生实名登记制度的作用和意义

实行出生实名登记制度,有以下作用和意义:

一是较科学客观地反映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比值,检验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工作成效;

二是提高了出生人口的统计质量,创新了较为科学的出生人口原始统计(助产单位原始记载)途径,减少了人口计生部门的人为统计因素的干扰(水分);

三是为广大妇女尤其是孕妇提供了优质的生殖健康服务,减少了婴儿出生缺陷,有利于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的质量;

四是较客观地反映市县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住院分娩登记率已占全部出生人口的95%以上)。对市县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工作和整体工作做出较符合实际的评估;

五是为领导和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人口计生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较客观、真实的参考数据。

篇2:出生实名登记管理制度

努力健全出生实名制登记长效机制

(2011年9月

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的安排,现将潢川县出生人口实名制登记工作向大家作一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为稳定低生育水平,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问题,我县从2004年9月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整治活动。根据各相关部门在性别比治理中的职责,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制定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今年,我们加大了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发挥部门的职责作用,建立健全出生实名制登记制度,提高出生登记管理水平,准确掌握出生人口信息,推进了我县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深入开展。近年来,在加强出生实名制登记管理工作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理解推行出生实名制登记管理的重要意义

人口出生实名登记是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在解决人口问题的各项工作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实行

实名登记,是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需要,是提高服务管理水平的需要,更是履行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的需要。加强出生实名登记管理,是人口统计和管理的源头性工作,有利于全面准确判断形势,为人口与社会协调发展综合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也是统筹解决和改善出生人口结构,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重要举措。我县进一步加强出生实名登记管理,探索建立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长效机制,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明确责任,强化措施,认真落实人口出生实名登记工作的各项任务。

在进一步加强治理我县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上,我们重点突破出生人口实名制登记上报。此项工作开始是艰难的,有不理解、不支持现象发生。卫生部门提供出生实名制登记报表与上级计生部门要求报表格式不一至,婴儿出生信息不完整,填写不全面不规范,导致我们收集的资料不能保证数据准确性,难以达到市出生实名制报表的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今年以来,我县性别比领导小组多次召开计生、卫生、公安、药监、妇联等部门联席会议,就进一步加强出生实名登记管理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安排,各医疗机构、公安派出所建立健全制度,强化监督,齐抓共管,信息共享,落实责任,彻底杜绝了出生人口漏报错报现象,有效提升了出生人口的质量。一是严格出生实名登记制度。全面推行孕产妇定点分娩,接生时,统一填写住院分娩孕产妇出生医学记

录,填写产妇姓名、身份证号码、生育证号、户籍所在地、现居住地、配偶情况及新生儿姓名、性别等有关情况。县妇幼保健院协同县出生人口性别综合治理办公室共同做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统计工作。二是强化《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定点分娩医院及其接生人员,在接收分娩住院对象时,分娩对象必须提供身份证、户口本、免费住院分娩卡,并认真填写住院分娩孕产妇出生医学记录,做到内容准确,字迹清楚,无涂改。县妇幼保健院在发放《出生医学证明》时,需凭定点医院分娩证明方可办理《出生医学证明》,及时与县出生人口性别综合治理办公室互通信息。三是落实出生统计报告制度。县妇幼保健院每月5号前将全县卫生系统各医院、乡镇卫生院新生儿出生信息进行汇总,按照统一表格填写,认真做好登记,并同时上报到上级卫生部门与县出生人口性别比办公室。

三、部门配合,加强督导,确保人口出生实名登记工作顺利实施。

一是建立了经常性联系制度和信息共享制度。人口计生、卫生、公安部门建立经常性联系制度和信息共享制度,定期沟通、协调和通报出生人口信息,实现出生人口信息的互通互惠共享。二是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县、乡人口计生部门完善全员人口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对有生育能力的已婚育龄妇女及其配偶按法定身份信息进行核对、校正,并加强出生

人口统计准确率的考核评估。同时,在潢川电视台以每周五定时播报出生实名登记制度、住院分娩和公民申请身份证明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卫生部门加强出生医学登记和《出生医学证明》发放管理工作,积极做好出生实名制登记,并对全县定点分娩医院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确保了我县出生人口登记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县公安派出所凭《出生医学证明》方可办理户籍登记手续。三是组织联合督查,不断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县出生人口性别比领导小组下发了《潢川县2011年关于出生实名制登记的奖惩办法》,对录入完整、数据真实,并能按时上报实名制登记材料的责任单位,年终给予通报表彰,并奖励现金2000元,由县财政统一拨付;对不认真核对身份、不如实登记信息、不及时录入实名登记信息的要限期整改;对限期整改后工作仍不到位的年终实行“一票否决”;对虚报、瞒报、拒报、伪造、篡改出生人口信息、授意统计机构及相关统计人员弄虚作假、出具假证明、假情况的,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取消其执业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并视情节轻重,给予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党政纪处分。

篇3:出生实名登记管理制度

宣贯+调研, 提高认识强化决心

早在去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后, 社会和业内对电话实名登记的关注度聚升, 江苏通管局领导清醒意识到, 电话实名登记工作能否落实, 关键是决心。为此, 江苏通管局通过法律宣贯和深入基层调研, 增强运营公司落实电话实名登记的信心。

一是组织集中学习。对各省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宣贯, 包括通信行业高层例会、省级市场规范例会等, 使各公司领导统一思想、强化意识、明确责任, 为推进电话实名登记工作奠定基础。

二是召开专题会讨论。江苏通管局召集各公司市场经营部门进行普法宣传, 从政策规定、业务管理和市场监管等方面, 进一步提高法律意识。要求各公司完善管理制度和考核问责机制, 强化技术手段和相关设备配置, 重点做好对不符合实名登记要求的代理渠道的清理, 对仍未售出的预配号 (活卡) 进行清理回收, 以确保9月1日起所销售的号卡满足电话用户实名登记要求。

三是赴基层调研摸清现状。结合省“三解三促”活动, 江苏通管局深入南京、盐城、泰州、镇江、南通等基层分公司, 实地了解营业网点现状、营业系统支撑情况和员工知晓度, 特别是对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有较为全面的掌握, 提出了落实好电话实名制关键是抓好五个环节, 即登记环节、验证比对环节、用户信息保护环节、数据动态管理和抽查环节、追究责任环节, 并形成书面调研报告供相关部门和领导决策。

舆情+动员, 制定方案分层推进

工信部颁布《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后, 江苏通管局主动向省委宣传部、政法委沟通汇报, 一方面通报电话实名登记工作开展的法律法规、江苏实际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另一方面恳请省委宣传部、政法委协调相关问题的引导和处置工作, 避免引发负面炒作和群体事件, 为稳妥推进我省实名登记工作创造良好舆论环境。

工信部全国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 江苏通管局立即召开了全省电话实名登记工作会议, 局长苏少林在会上强调, 开展电话实名登记工作时间紧、任务重, 涉及各公司的人员培训、系统改造、代理商的梳理和补签协议等一系列基础性工作, 各公司应对此高度重视, 按照部、省及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 扎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为此, 江苏通管局结合实际制定了全省实施方案, 提出了“3个100%”和“2完善1提升”的总体目标。要求各级电信运营公司在8月底前, 实现没有登记信息的预配号卡100%的回收清理, 实现代理渠道100%符合电话实名登记和信息保护的规定;9月1日起实现新增电话用户100%实名登记。同时, 完善信息登记及保护的管理制度、完善技术保障措施和设备配置, 提升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另外, 实施方案中还细化了具体措施, 特别是对同一身份信息下办理电话卡数量进行限定, 肯定了江苏电信承诺8个, 江苏移动、江苏联通承诺5个的做法;明确对所有新增电话用户必须做到“先在系统中登记信息后开卡”, 要求各公司细化引导鼓励老用户进行补登记的具体措施等。

督查+通报, 明查暗访找准问题

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工作全面实施后, 9月份, 江苏通管局结合校园营销巡查工作, 对南京、扬州、苏州、南通、徐州等市落实电话实名登记情况实地检查, 重点是运营公司的实名登记通告、营业厅和代理网点的落实情况。还组织电信、移动、联通、铁通四家省公司对南京9个手机大卖场进行了专项检查。11月中旬, 江苏通管局组织省电信用户委员在南京、宿迁、常州三市, 对电信、移动、联通部分营业场所的实名登记执行情况进行随机暗访。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江苏通管局及时通报全省, 帮助各公司在工作尺度和标准上同步推进, 在找准关键问题的基础上, 进一步落实管理责任。

检查发现突出问题仍然是代理渠道。主要是各公司对代理渠道是否符合实名登记和信息保护条件的审核不严、管理不到位, 有相当多的营业网点, 特别是末梢网点, 为了完成发展指标、获取佣金, 仍在违规销售移动电话卡号。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用户在不出示身份证件原件、只提供身份信息的情况下即可办理;二是用户在不出示身份证件原件、未提供任何身份信息的情况下, 部分营业员利用其身份证或已有身份证号帮用户办理;三是预配号仍大量存在, 主要是在一些末梢渠道, 如手机大卖场、路边小摊点等。

为此, 江苏通管局进一步明确要求:一是立即对已经签订代理协议的代理商 (点) 进行全面清理, 凡不符合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和信息保护条件的、或具备条件而违反规定的, 一律取消代理资格。二是严格加强对代理商 (点) 的管理, 严禁代理商 (点) 转让代理权, 堵住层层批发的漏洞。三是企业应诚信经营, 各公司对同一身份证件下限制移动电话码号数量的承诺必须严格执行。

服务+处罚, 多方结合确保落实

江苏通管局采取多种措施, 从政策引导、调查分析、完善手段、行政处罚等多途径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确保实名登记工作稳妥、顺利、安全推进。

一是组织讨论, 推进解决问题。9月底, 江苏通管局召集各省公司市场经营部负责人, 就前期电话实名登记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大讨论, 围绕以下六个方面, 思考完善公司管理措施, 以进一步帮助企业理清思路, 堵住管理漏洞, 扎实落实电话实名登记的各项规定。

1.与符合条件的代理渠道签订代理协议, 企业是否做到对代理条件的审核?具体有哪些条件?

2.如何落实对代理渠道的管理?有什么具体措施?

3.如何做到查验身份证原件?怎么证明已经完成对原件的形式性审查?

4.如何做到先录入信息、再开通通信功能?

5.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如何落实?有什么措施?

6.管局检查以什么为依据?如何认定企业 (代理商) 违规?

二是组织技术交流, 强化手段建设。为帮助各公司通过技术手段保证电话实名登记工作顺利开展, 江苏通管局邀请业内相关企业, 包括北京国政通、扬州怡丰、仁盈科技等, 为各运营公司介绍其电话实名登记的解决方案、信息数据保护方法、信息录入和查验设备等, 以便各公司学习、借鉴, 共同研究和交流电话实名登记工作经验。

三是明确监管红线, 加大处罚力度。江苏通管局加大市场监管力度, 不定期组织明查暗访和企业互查, 对发现的问题要求各公司进行落实整改, 对违反电话实名登记的公司直接给予行政处罚。截止11月中旬, 江苏通管局对违反电话实名登记规定的1个市分公司予以责令整改、7个市分公司给予行政罚款的处罚。

回顾我省三个多月来的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工作, 总体讲, 各公司能按照有关规定积极稳妥推进电话实名登记工作, 实名登记的相关管理制度初步建立, 新增电话用户基本实现实名登记, 工作成效明显。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虽然问题出在营销渠道, 实质上反映了长期形成的电信营销模式、发展指标考核模式与电话实名登记要求之间的矛盾。下一步, 江苏通管局将抓住关键问题, 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电话实名登记工作:

1.抓住运营公司是责任主体。督促各省公司合理确定发展考核指标, 将是否违反电话实名登记规定行为、是否受到电信主管部门处罚等情况纳入基层单位绩效考核。

2.抓住代理渠道是成败关键。督促各省公司清理不符合条件和违规的代理商点, 逐步改变依靠代理渠道发展的经营模式, 减少或取消预配号卡, 实现身份信息先录入系统后开卡。

3.抓住技术手段是准确率保证。督促各省公司强化实名登记管理系统建设, 通过完善技术手段来堵住各类漏洞。

4.抓住鼓励老用户登记是长效机制。稳步推进老用户的补登记工作, 督促各省公司通过各种方式鼓励老用户补登记, 逐步采取控制功能来约束未登记的用户, 不断提升全省电话实名登记率和准确率。

篇4:出生实名登记管理制度

关键词:实名制;快递;信息

一、广东省快递实名制实施情况

广东省是我国商贸的重要区域,同时也是我国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重要省份,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快递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快递企业成为我省各类经济活动的重要平台,电商的发展对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的影响显而易见。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同时也带来一系列信息安全问题,为此,中央综治办、公安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邮件、快件寄递安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要逐步实行寄递实名制,在2016年后实行全行业的实名收寄。2013年9月10日,广东省公安厅称该厅正在推快递行业实名制,2013年内即将在惠州、珠海试点,2014年全省全面推广。实行实名制后,寄、收每一份快件客户都需要出示身份证,将个人信息录入快递员手中的终端设备。[1]物流寄递实名制已在广东试点两年,2016年底,将在广东全面执行,目前相关规定已经进入立法层面,或将从源头上解决案犯利用物流寄送渠道进行涉毒犯罪的问题。

二、实施存在的问题

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全社会更希望要求加快发展快递业,加强寄递安全和服务质量监管,打造“放心快递”,但广东省物流实名制目前只在局部地区实行,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企业有客户竞争的压力,实名制的推广遇到不少困难。

一是执行难,客户信息存在被泄露危险。快递实名制有利于保护邮件的安全,但如果忽视信息安全,客户的个人隐私信息将遭到泄露。实名制的实施过程中,客户最直接的忧虑是在个人信息目前保障不力的情况下,担心自己的信息会增加泄露的危险,个人隐私权甚至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由此如无法做好客户信息保密工作,快递实名制难以开展,不利于快递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不公平竞争,企业经营成本增加。对于快递企业是否要实行实名制这一要求,目前尚无明确的法律法规,这很有可能引发快递行业的不公平竞争。快递实名制的实施将会使企业其成本会有所增加,收费增加,影响客户量和业务量;而不按规定实施快递实名制的企业则有可能通过低成本,低收费取得竞争优势。在利益驱逐的竞争性市场经济下,由于利润的趋驶,实施实名制的快递公司有可能迫于利润和市场份额丧失的压力而放弃实名制,这就很可能会使实名制形同虚设,无法真正贯彻执行快递实名制登记工作。

三、对策和措施

快递实名制关于到快递行业的有序发展,关于到客户的人身安全,快递实名制实施势在必行,如何让该项制度更接地气,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管齐下,深化政企合作

可联合公安、道路运输、工商、邮政等部门牵头组织成立快递物流行业管理协会,对快递物流公司进行规范化管理,明确快递物流行业各方主体的要求,统一业务流程和操作标准,严格规范收件、运输、投递等各环节操作行为,定期开展业务交流和培训,加强行业自我约束,推进快递物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2]

(二)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制度真正落地

快递实名制要真正得到执行,必要在要做好前提的宣传工作,尤其是寄递客户方面的宣传和引导,建议政府部门结合现代的通讯工具,如电视、网络及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向公众介绍该项制度的社会意义。可定期在小区内做好该项制度的正面宣传,引导舆论,提高公众的认可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三) 加强安全监管,严格收发验视

快递物流公司在收发件时须严格检查,杜绝盲目收发货物,提高对相关物品的识别能力。要求员工加强对收、寄件环节的监控力度,引入高科技安检设备,做到所有寄递邮寄都要安检,将安检作为业务流程的必经程序。在员工的业绩考核上,适当加入安全责任要求,提高员工对邮寄安全的重视。

(四)提升信息安全,建立信息监管平台

寄递企业要及时建设物流寄递实名制监管平台,严格做好信息录入工作,保证数据质量,规范操作规程,把好客户信息关,保证客户信息泄露。建立突发应急预案,严防客户信息遭到窃取,落实责任倒查机制。

(五)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员工业务水平

快递企业要建立健全人才技能培训和教育宣传制度,通过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帮助员工熟悉内部流程,认可支持实名制登记工作。[3]要落实岗前安全培训制度,强化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和教育,使其具备与本岗位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处置技能。凡是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六)要有法可依,尽快出台快递实名制实施细则

相关执法部门和立法部门要做好衔接,尽快出台快递实名制实施细则,明确实施流程、违规操作处罚等。结合实名制登记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制订相关快递法律配套和细则,加大地方法规制度的建设力度,争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参考文献:

[1]王振东.中国邮政物流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1(20):82-82,86.

[2]张均.邮政企业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的建立于对策研究[N].中国邮政报,2002.12(1).

篇5:出生实名登记管理制度

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乡认真贯彻落实县级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要求,乡党委、政府将人口出生实名制登记、信息共享等工作作为计划生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现将今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2年1至7月份,我乡共上报人口出生73人,其中补报1人,区间出生72人,性别比为87.18。区间出生的72人中,有61人通过卫生部门信息共享得来,有11人来自计生专干孕情跟踪得来(已和卫生部门共享,有7人已上报,有4人未报出),卫生部门信息共享的61人出生全部与全员人口信息库匹配,有59个产妇有身份证个案信息。

二、主要做法

一是严把上门服务环节。计生服务所计生专干和村计生专干对当年生育对象孕前、孕中和产后四次上门访视,建立相关资料。随时掌握孕情、生育、节育动向,确保生育对象不漏登、不错报。

二是严把录入登记环节。医疗卫生、妇幼保健机构,必须凭户口簿或身份证和乡、镇人民政府介绍等有效证件,实施计生技术服务和分娩,严格按照确认身份、造册登记、审核通报的程序进行“实名制”录入登记,确保出生人口准确记录。同时,严把 《出生医学证明》办理环节。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在首发和补发《出生医学证明》时,据实填写父母和新生婴儿的姓名、性别、出生详细时间和户籍所在地址、尤其是在填写新生婴儿出生日期时,要与分娩登记档案和新生儿父母本人认真核对,并按公历日期填发《出生医学证明》,确保计划生育档案资料与发放的《出生医学证明》完全吻合。

三是严把信息反馈环节。把县人口计生部门将县妇幼保健机构提供的出生实名登记名单认真进行分类整理。

四是严把新生儿入户环节。乡公安派出所在办理新生儿入户登记手续时,严格查验申请人的生育证明、出生医学证明及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计划生育证明。

五是严把统筹协调环节。乡、镇人民政府对县提供的出生实名登记名单,进行认真核查。同时,协调并按月与公安、卫生部门核对生育、节育、入户等信息。经核查生育、节育、迁移信息属实的,及时指导村健全相关统计资料,在规定时间内录入全员人口信息库。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出生人口实名制登记管理制度是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有力抓手和有效载体。乡成立了由乡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的出生人口实名制登记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乡计生服务所下设办公室,具体组织协调此项工作的实施。落实乡卫生院、派出所的出生人口实名制登记 管理工作的职责,进一步规范程序,严格管理,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实施。

(二)夯实工作责任。计生服务所、卫生院和派出所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确定专人负责出生实名登记工作,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建立经常性联系制度,定期召开协作会议,定期沟通、协调和通报出生人口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三)加强督查考核。乡镇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予以保障,扎实推进出生人口实名制登记管理工作,确保全乡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取得实效。

(四)实行责任追究。各定点医疗助产机构的助产医务人员、乡计生站的统计人员必须如实登记、上报出生人口情况,确保出生人口登记情况真实有效。对虚报、瞒报、拒报、伪造、篡改出生人口信息、提供虚假身份证件、出具假医学证明、授意统计机构及统计人员弄虚作假等行为,将依据有关规定视情节轻重对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篇6:出生实名登记管理制度

一、实行定点引产管理制度。定点引产单位是县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或有职业资格的县级医疗保障机构。非定点单位不得施行引产手术。

二、妊娠14周以上的孕情,属政策外要求终止妊娠,须经乡(镇、街道办事处)计生办审批;属政策内因医学需要要求终止妊娠的,必须在制定的医疗机构3人以上专家组进行鉴定,并出具医学诊断结果;非医学需要人工终止妊娠的,提供本人的身份证,离婚丧偶等相关证明,由县级人口计生部门审批,出具《人工终止中期以上妊娠证明》,孕妇持《人工终止中期以上妊娠证明》或《医学诊断证明》到定点的县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或医疗保障机构进行手术。

三、定点引产的县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或医疗保障机构对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应查明原因,并查验身份证和留存《人工终止中期以上妊娠证明》或《医学诊断证明》.四、政策内妊娠14周以上要施行引产手术,必须经医生、育龄妇女本人、村专干(孕情包保人)签字方可进行。

五、施行引产手术的机构,必须如实详细登记《引产手术登记本》和手术记录,建立终止妊娠手术档案,将受术者身份证复印件、医学诊断证明、《人工终止中期以上妊娠证批准明》,同手术医疗文书一并存档。孕妇出现紧急情况及生命安全,没有提供规定证明材料,确需立即施行引产手术的,应有分管业务的副院长审定,妇产科主任、主治医师以及相关辅助科室的医生签字,按医疗程序处置,并在病人入院48小时内必须将有关情况书面通报当地县级计划生育部门备案。

六、对施行中期以上(妊娠14周以上)终止妊娠手术的情况,应定期汇总,每月向计生行政部门通报一次引产手术名单。

篇7:新生儿出生、死亡登记报告制度

一、妇产科和妇幼管理人员要如实填写新生出生性别,同时,详细填写孕妇姓名和所属乡(镇)、村(居)及生育证明,对未持有生育证的,要及时通报孕妇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核查,按时上报,不得弄虚作假。

二、妇产科和孕产妇管理科要建立孕期保健、产期保健、分娩登记,并及时打印出生医学证明。

三、凡出生婴儿,在我院死亡的,不论是否足月分娩,实行双向报告制度。取生育证夫妻应向所管辖的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报告;助产医生应向本单位分管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报告,助产单位应当及时出具死亡证明,并在8小时内以书面形式报告孕妇所属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

篇8:财务岗位正式实名登记

2018-03-20 建筑业财税快递

加强会计监管、形成监管合力是“十三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

2016年10月8号,财政部制定并印发《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会计法制、会计标准必须适应环境变化不断完善、强化实施,会计从业人员必须转变观念、开拓创新,要求会计监管和宏观管理必须改进监管方式、形成监管合力和牢固树立服务理念。

认真开展对《会计法》及会计准则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按照定期随机抽查与不定期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创新监管手段,主动公开检查结果,严肃查处违法会计行为,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研究建立会计诚信档案和会计“黑名单”制度,将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的诚信记录和单位会计信用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政策出来后,相关部门也在积极探索合理有效的会计执业监管路径。今年上半年有了结果,根据《中国会计报》报道,以后会计监管要和驾照一样计分考核了,财政部以后可能会推广浙江省义乌市在会计监管方面取得的经验。

5月份,浙江省义乌市财政局联合国税局、地税局印发《义乌市会计执业记分管理办法(试行)》(下称《管理办法》),共12条,对会计人员的14种违法违规行为和代理记账机构的6种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记分:以一个会计年度为记分周期,对会计人员超过12分(含)、未超过24分的进行强制培训;对超过24分(含)的会计人员和记分末10位的代理记账机构,给予列入当年度会计信用“黑名单”并公告的处理措施,记入信用记录长期存档,建立会计从业信用体系。

1、代理记账行业乱象丛生,阻碍行业发展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小微企业发展迅猛,代理记账业务的需求也在日益扩大。会计代理记账行业作为中介服务这一朝阳行业也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在服务小微企业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各地对代理记账的需求很大,但真正委托合法代理记账机构代理记账的单位却很少,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会计人员未经批准、自行组织人员承接代理记账业务,有的会计人员“兼职”达几

十、上百户之多,盗用、借用会计证甚至无证从业现象也有存在。

这些非法代理记账组织和个人不仅无证经营,还帮助委托单位偷逃税收,使得税收征管基础遭到一定程度的侵蚀,造成纳税数据失真。就税务部门而言,会计人员的无法查找,或者不配合税收工作,也造成财税政策、管理手段和服务措施的落实不到位,使得纳税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大打折扣。另外,这些未办理营业执照和代理记账许可证的地下代理记账机构和私人兼职会计,游离在工商部门和财政部门监督之外,用不正当手段招揽生意、恶性竞争、互相压价的现象不断出现,严重扰乱了代理记账市场,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2、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对每个企业以及会计人员严查 据了解,现行《浙江省会计管理系统》仅仅登记了会计持证人员名单,但无法显示持证人员到底在不在或者在哪个单位从事会计活动。一些单位未签订会计人员任(聘)用合同,也就没办法监管到单位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义乌市财政局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发了义乌市会计应用管理系统,开展企业会计岗位(税务代理)实名登记。代理记账机构负责登记本单位的代理记账人员和委托单位,地税分局负责登记和排查专职会计人员和任用单位。

截至目前,已登记委托代理记账单位16222个,专职会计单位882个,代理记账人员774名,专职会计人员1034名,数据全部录入税收征管系统,实现财、税部门的信息共享。通过财税联动,实施会计岗位实名制,开展会计执业记分管理,加强会计信用体系的建设,强化了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打开了财政会计管理和税收征管的通道,落实财税政策和税收征管措施更加畅通到位;规范了中小微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以后会计违法的成本越来越高,个人信用不良会影响生活

随着基于大数据的会计信用管理系统的上线,每位会计人以后几乎每天都处于“聚光灯”下,违法的成本会越来越高。有了大数据系统的支撑,财政部门职能处室负责会计人员违规情况的考核,按季度将扣分情况及扣分依据报送财政会计人员管理部门。税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会计人员有违规情况的,依法扣分,按季度将扣分情况及扣分依据报送财政会计人员部门。会计人员管理部门负责会计人员的日常管理、会计执法检查中有违规情况的,据实扣分。

财政部门将会计人员的考核录入会计诚信档案,并实施动态管理,考核结果作为会计师任职资格评审和先进评比的重要依据。考核合格的会计人员接受财政部门的正常管理;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在媒体上进行公告,违反法律法规的依法分别予以行政处罚或追究刑事责任。如今,会计人员信用状况已变为“会计人身份证”,其作用正日益凸显。一旦出现信用污点,带上不良记录的“身份证”,你会发现以后换工作或者个人的生活都举步维艰。

4、会计信用制度实施后,会计面临巨大职业风险 6月9日,财政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会计人员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并于2017年7月21日前以书面意见反馈财政部会计司。预计7月底8月初会正式施行,会计人员诚信建设相当于给会计人戴上了“紧箍咒”,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进入会计信用“黑名单”。据一位相关人员说,“实践证明,会计人员诚信体系建设工作考核办法不仅为稽查部门规范、制约和惩戒失信会计人员提供了恰当的方式,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从源头防范偷逃税行为。”

5、查处企业,会计如果被牵连,后果很严重

如果一个单位因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被追究责任时,单位负责人跟会计都推脱不了关系。企业带来巨大的税务风险的同时,也让会计人员登上了信用“黑名单”,完全无法执业,后果不堪设想。

按照最新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保存期限由15年变为30年,总账、明细账的保存期限由15年变为30年。30年对于会计行业来说,基本贯穿会计人的整个职业生涯,是会计人每一步的脚印。

6、会计人一定要明白这五件事,远离职业风险 1.拒绝去假账、偷税逃税企业,尽量去正规企业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没有不湿鞋!金税三期上线以来,企业做假账,偷税逃税已经无处遁形,一旦被大数据系统筛查出来,税务局会查近三年的所有税种,决不姑息!对于会计人来说,为了那点微薄的工资赌上职业前途实在是划不来。

2.个人的证件不要随意外借

经常有会计朋友问,她的朋友开了个公司想借“会计证”“身份证”用一下,到底要不要借?小编觉得,能不借就尽量不借,不是说没有人情味,可是如果一旦被牵连,连朋友都没得做了。

大家都知道,现在已经是税收实名制,会计人的姓名、身份证件、手机号码、人像信息都会被记录在案。企业合法经营还好,一旦有违法行为上了“黑名单”,想撤下来就相当困难,具体看前面的介绍。

3.会计证书不要随便挂靠,以免因小失大

有的会计人觉得工资太低了,想通过证书挂靠额外增加一点收入。小编要提醒的是,挂靠证书都是有风险的,而且本来挂靠就是国家不允许的,换个说法就是不合法,不受保护的。挂靠在别人的地盘,不需要干活还可以拿钱,本身就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

打个比方,如果你的注会证书挂靠了,事务所用你的资质做审计工作,签的是你的名字,你知道他们做的事合法还是不合法?如果是违法的事,你能脱得了干系?为了这点小钱真的值得吗?准备挂靠的会计人要三思啊。4.做会计兼职一定要明白里面的风险

很多会计都有从事兼职的经历,比如帮很多家企业记账,会计证暂停考试后,兼职会计越来越火爆,这里面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兼职会计一般利用休息时间帮企业记账,多数兼职会计一天或几天便做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一年的账,导致企业当期的生产经营情况无法准确、及时反映。企业申报纳税时只能采取预缴或估算当期销售额和盈利情况,致使应缴税款难以及时足额申报入库。兼职会计通常仅依据企业老板提供的凭证做账,对企业的经营情况知之甚少,有的甚至按企业老板意图做假账,帮企业逃税。

5.会计离职后,要及时办理财务人员信息变更

篇9:出生实名登记管理制度

关于市直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

人员信息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

庆市编发〔2012〕25号

市直各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的意见》(甘办发〔2010〕88号),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意见》(庆办发〔2011〕19号),以及市编委《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实施工作的通知》(庆市编发〔2011〕124号)精神,为了规范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按编定员和人员信息采集录入工作,尽快实现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入轨运转,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采集范围

纳入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实有人员,包括市直各机关事业单位按照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录用、调入的,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人员,即在职正式干部职工,不含临时聘用、借调、挂职、服务期人员。经财政、人社部门正式下达聘用指标,单位与个人签订聘用合同的人员列入统计,在“进人方式”上选择“聘用”。本部门(单位)在外挂职人员列入本部门(单位)在职人员进行信息采集。

服务期人员用《事业单位人员模板》单独进行信息采集,在备注栏中标明服务单位,按招考项目类型由市编办列入“引导高校毕业生就业项目”中。

离退休人员、提前退休人员、供养人员不进行信息采集。

提前离岗人员按照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全市党政群机关工作人员提前离岗、提前退休有关待遇的通知》(市委办发〔2009〕109号)精神,在未经组织人社部门正式批退之前,列入本单位非在编人员进行信息采集,不占编制。

二、基本原则

结构相对应的原则:人员结构要与编制结构相对应,各类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和工勤编制互不挤占,各层级职数结构互不混用。

先进门后规范的原则:凡符合实名制信息采集范畴的人员,应录尽录,逐步回归到编制限额和编制结构内。实名制登记之后单位新进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进人控编制度进行。

以人为本、公开公正的原则: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严格按程序操作,确保工作过程公开公正。为了使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有序推进,各部门要充分考虑实有人员情况,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合理确定在编非在编人员。列入非在编的人员,其工资福利待遇、考核奖惩等与在编人员同等对待。

三、采集方法和程序

(一)扎实开展编制和实有人员核查摸底。由各行政主管部门牵头、所属事业单位参与,对本部门(单位)编制和实有人员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对实有人员按正式职工、聘用人员、服务期人员、借调人员、挂职人员等进行归类。对照《行政机关人员信息模板》和《事业单位人员信息模板》所列项目,重点对参加工作时间、进入本单位时间、职务层次、任职时间等关键信息项进行确认,必要时提供个人任职文件、调入凭据等资料。在核查过程中要严格清理混编混岗和机关事业单位交叉任职现象,实现实有人员和所在单位编制的初步对应。(二)合理确定在编和非在编人员

1、制订在编非在编人员确定方案。根据本系统各单位编制限额、编制结构和实有人员情况,在不同类型编制互不混用、不同单位之间编制互不挤占的大原则下,制订本系统在编人员和非在编人员确定方案。部分事业单位未经编制部门审批编制结构的,以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确定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结构为标准确定编制结构比例;未批编制结构,也未进行岗位设置的事业单位,可于方案制订前到编办按《甘肃省机构编制管理办法》核定领导职数和工勤人员比例。

2、按编定员。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要按照公务员管理和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的有关规定,遵循“编制与实有人员相对应”的原则,依据核定的编制管理各要素(单位性质、编制类型、编制数额、单位领导职数、内设机构领导职数等编制结构),参考实有人员职务层次、进入时间、参加工作时间、任职时限、学历层次等因素,逐一确定本机关、本单位在编人员和非在编人员。在编制限额内且符合编制结构的列入在编人员,要确定其占编类型;超编制限额或不符合编制结构的列入非在编的人员,其工资福利待遇、考核奖惩等与在编人员同等对待。非在编人员通过递补、离退休、提前离岗、调配调整、自然减员等分流措施逐步消化,最终回归到编制以内。

3、张榜公示。各部门(单位)按编定员工作结束并经主管部门审定后,报市编办审查核准,再填写《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公示榜》,在本部门(单位)进行张榜公示,接受广大干部职工监督。公示期为7天,公示无异议后,由本人签名确认后,再由主管部门组织进行信息填报。今后,部门(单位)由于编制限额增加或在编人员减少出现编制空缺时,依次从本单位非在编人员中按规定程序递补列入,部门(单位)应及时调整本部门(单位)在编人员和非在编人员名单并进行公示。

(三)认真做好信息采集审核录入工作

按编定员公示工作完成后,各部门(单位)要按照规范格式采集录入本部门实有人员信息,经主管部门党组(党委)审核,组织、人社部门审定后,报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录入。人员信息采集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部门单位实有人员数据截止日期为2012年4月30日,之前进入的在职正式人员,不论在编非在编,统一进行信息采集;之后新进人员,单独提交系统审核录入。

1、人员信息采集。公示期满无异议后,由主管部门组织,各部门(单位)确定专人填报《人员信息登记表》、《人员信息审核表》、《行政机构人员模板》和《事业单位人员模板》,并附2007年1月1日后本部门(单位)新增人员的增人依据(如任职调入文件、分配文件、调令、控编卡)复印件和本单位干部公务员过渡审批文件。由于个人信息需要导入系统,各部门(单位)必须如实规范准确地填写信息采集表格所列个人项目,对表格样式和内容不能做改动,切实做到应录尽录、不重不混不漏。在编人员填写入编时间和占编类型;非在编人员不填入编时间,编制类型根据单位编制种类和本人身份选填(但不代表正式占编),在其递补占编后,经主管部门申请,由机构编制部门按递补之日填写入编时间和正式占编类型。

2、人员信息审核。市直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部门及所属各单位人员信息的初步审核和收集上报工作,相关表册经职工本人确认签字、主管部门主要领导签字审核、主管部门加盖印章后,报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分别审核。

市编办主要承担部门(单位)编制限额和编制结构、人员数量及分类、占编类型等方面的审核工作。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要按照干部职工管理权限,对部门(单位)实有人员的姓名、职务层次、所在机构、进入时间、进入形式、毕业院校及专业、任职时间等模板所列各项信息逐一进行核实。重点要认真清理机关事业单位混编混岗、交叉任职等现象,人员所在机构要依据调配部门正式调配文件和《控编卡》确定,无正式调配文件而由主管部门自行调整所在单位的,其调整行为无效。

市财政局要依据财政供养人数,对各部门单位正式在职人数进行审核确认,防止出现财政供养人员与上报人员不一致的情况出现。

3、人员信息录入。市编办根据相关职能部门核准的机构编制实名制人员名单,将《人员信息模板》导入实名制系统,并按系统要求进行审核确认和信息上传。各单位在上报人员信息《模板》和《采集表》的同时,要一并上报相关表格电子版和本单位干部职工的电子版彩色证件照1张,照片规格按身份证照规格进行采集,具体规格:351像素(宽)×263像素(高),分辨率大于200dpi,大小不超过99KB。

4、签发《机构编制管理证》。人员信息录入完成并经省编委办审核通过后,由市编办按照《甘肃省机构编制管理证制度》给各单位签发《机构编制管理证》,并正常入轨运转。

四、工作要求

人员信息采集录入是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初始登记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工作量大、任务重、涉及面广,各部门(单位)必须充分认识其重要性,积极做好宣传动员和政策解释工作,要严格按照机构编制和干部人事管理相关规定,公平公正公开地做好按编定员等重点工作,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市纪委(监察局)、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人社局、市财政局等职能部门要按照分级管理、分工合作、共同监督的要求,以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做好按编定员指导、人员信息审核录入、政策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等工作。对虚填虚报人员信息或不按规定程序开展工作的,要追究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对不能按规定时限完成信息上报的部门或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附:

1、实名制公示榜

2、人员信息审核表

上一篇:公司总经理在春节酒会上的致词下一篇:初一年级假期生活的作文精选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