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20年优秀材料

2024-04-22

乡村教师20年优秀材料(通用18篇)

篇1:乡村教师20年优秀材料

王xx是杭六中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师,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特别是在学校图书室工作以来,立足平凡岗位,脚踏实地,爱岗敬业。积极投身图书管理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繁重的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亲力亲为,团结协作,出色地完成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交给的各项任务。

为了适应现代图书馆工作,不懈的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图书管理员业务培训,促使自己由一个“外行”成长为行家里手。

在历次国家级验收,尤其是国家教育均衡发展验收中,将学校40000余册原有图书重新整理、上架,又将上级增配30000余册新图书经过分类、编号、贴码等十几道工序进行科学管理。

无论是早年承担一线繁重的教学任务,还是服从安排做教学辅助工作,都已极大的工作热情和饱满的精神面貌投身其中,工作成绩有目共睹!

篇2:乡村教师20年优秀材料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毫无保留得将自己的点滴经验呈现给年轻、需要引导的教师们,与他们一起交流分享,一起反思提高,采取讲公开课、备课辅导、各类讲座、教学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引领,在《轻松快乐识字法》课题研究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灵动开放的识字经验已经在全县推广应用,收到良好的效果。几年的轮回之中,通过耐心细致的带领,多名年轻教师不断成长,在班务工作及教学工作中取得可喜的成绩。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年的教育工作让我深深的感知,要想当一名好老师必须自身拥有过硬的文化素质,积淀文化底蕴,才能做到“厚积薄发”。

历尽春秋,无怨无悔。“梅花香自苦寒来”,今后的路上虽然还会有更多的风风雨雨和沟沟坎坎,我将不断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在新课改的洗礼中寒梅绽放!

篇3:乡村学校如何留住优秀教师

长期以来, 好教师“进不来, 留不住”, 这是农村学校存在的普遍问题。农村学校为什么留不住优秀教师的心?原因是复杂的, 诸如生活条件、待遇、资源以及职称评定都是制约因素。这不但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也关乎社会公平问题。2015 年6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2015—2020 年) 》, 《计划》中说, 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对于解决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 稳定乡村教师队伍, 带动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从现实角度来看, 乡村学校如何才能留住优秀教师呢?

篇4:乡村优秀教师

三十而立的刘立芳出生于河北省临城县城关镇陈刘庄村。望着那因知识的缺乏而贫瘠的村落,让他感受到了农村教育的重要性。他没有辜负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一头扎进乡村学校,一干就是整十年,现已成为临城县城关镇贾村学区冯村小学负责人。

建校难、管理难、施教难,是所有乡村教师所面临并接受考验的现实。刘立芳自2006年9月担任学校负责人以来,紧紧抓住老师少、学生少,教学工作随意性大的特点,从基础入手强化管理。先是规范了作息时间,做到了学生按时到校,老师按时上课。在此基础上,把贯彻落实教学大纲作为主线,增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学校的教学工作走向了正规。尤其是针对农村学生“散”、“野”的问题,从提高素质教育效果入手,开展了“爱惜书本、求知上进、爱护公物、爱护学校”等多种活动,让学生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遵章守纪,杜绝了“撕扯书本、无故旷课、损害公物”等现象的发生,主动把学校当成了“家”。

刘立芳抓管理不忘教学。他教的是英语课,为了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他把做游戏与实物演绎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把表扬和鼓励与加深印象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的单词储备量。每次上课时,首先让学生做一个游戏,用来复习学过的内容,然后再导入要讲的新课程。对个别学生还采取发挥“长项”的做法,调动学习积极性。班里有个爱说爱动的学生,就利用他的活泼劲儿给同学演示单词,让不爱说话的同学与他一起互动。特别是坚持让学生分组拼读朗读单词和课文,老师现场纠正发音,不仅做到了学中有玩儿、玩儿中有学,还达到了学了就会的目的。几年来,刘立芳教的英语课成绩一直在全县名列前茅,他本人也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教师”。

篇5:优秀乡村教师推荐材料

扎根农村教育事业,无怨无悔无私奉献

作为从教二十七载,始终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他无怨无悔,自84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初中英语的教学工作,其间做过20年的班主任工作、做过教研组长等工作,但无论在什么位置,始终都兢兢业业,认真从事教师的本行----那就是“教书”和“育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他的职业准则,“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是他的人生追求。

一、爱岗敬业,默默奉献

二十八年前,他在本县最偏远的乡镇---辛庄乡参加工作,交通不便靠步行,刚拿起教鞭没有经验就虚心求教,这一呆就是28年。校长、老师换了一茬又一茬,可他仍然眷恋着那块深情的土地、依依不舍的乡亲。在28年里,他始终没有放弃课堂教学。英语、政治等样样内行。为了适应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他始终坚持学习,努力提高个人的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95年自学大专毕业,特别是农村英语教师师资紧缺,作为一名中老年教师,为了适应这一新情况,他又刻苦学习本科英语知识,长期承担英语教学任务。

几十年如一日,他始终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年华。上班在人前,下班在人后,严格执行校纪校规,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建湖县中小学教师行为“五条禁令”,诚实做人,扎实做事,是 他的一贯作风。虽然作为一个老教师,他对工作仍然是一丝不苟,严谨扎实,深受学校领导的信任。通过自己的努力,他在全镇英语教学领域里享有盛誉,多次为青年教师进行“青蓝结对”,多次主办示范课教学。94年建湖县首届英语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建湖县两个有效精品课竞赛一等奖,并荣获骨干教师称号。几年来,有近十篇论文在区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或获奖。教研成绩突出。2008年在“十一五”教科研工作中被评为优秀骨干教师、2008年在全县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活动中被评为科学学科带头人。2009年在全县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二、严谨治学,植根课堂

身为教育一线老师,深感教书育人任务的艰巨。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根据学生实际写出适合本班学生的教案。作为一个从教多年数学教学的他,从不含糊、从不懈怠。年年上一样的课,年年都有不同的教法。为了做到这一点,他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不断充电,除了上班就是学习,从不参与娱乐打牌,浪费时间。他常说的一句话是:“真正的好老师是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的。”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教学中,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避免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进行学习思想的辅导,让他们自觉的把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转化,就有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进,是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的一部分。

为了适应新课改环境,让自己不仅拥有“一桶水”,还拥有“自来水”,他抓住一切机会,认真学习,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及教学管理水平。在校内,虚心主动的向青年老师学习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抓住学校安排的校外听课机会,虚心学习,及时消化,吸取别人的精华,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提高。爱生如子,因材施教是他提高教学成绩的重要秘诀。对留守儿童倍加关注,对学困生精心辅导,耐心说教,他所任教的学科成绩一直处在全镇上游,2007年元月期末抽测全镇第一,考核为优秀,09年6月所任教的四英期末抽测中,教学成绩全镇第二。近三年所任教的英语均是排在全镇的前列。

三、爱生如子,教书育人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他真诚关爱每一名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爱。班上同学病了,他就赶紧通知家长并且及时送去医院;雨天,远路孩子不能回家,他就撑伞出去给他们买吃的;冬天,看到学生冻红了小手,他就带来手套让孩子防寒;对父母打工在外地的学生,他就利用节假日经常进行家访„„记得在1999年,他所教教的班中,有一名叫张红的学生,因为他爸爸常年有病,妈妈因换精神病吃药也去世了,由于经济情况不好,孩子面临辍学的危险。他知道后,把妹妹家孩子穿的衣服拿来一些给小张红送去,又找到村委会和乡政府的有关负责人,多次商讨,为小张红家办了低保,使孩子又能继续坐在教室里读书了。用“心”去爱学生,把爱奉献给全班学生。在20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他热爱学生,恪尽职守,满腔热血精心育人。用爱心对待各种各类学生。对于后进生,给他们更多的是关注,更多的是投入,我用“爱”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他们体验到温暖和同学的友谊,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关心热爱学生,从不放弃一个学生,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各尽其才,实现自己的理想,在多年任教毕业班,他从学生的思想工作入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个别谈心教育,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学生,用鼓励的眼神给学生以自信,用亲切的语言肯定学生的进步,为了使工作更有实效性,他从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和科目发展的平衡性出发,给每个学生制定了成长目标和方案;确立优势,明确劣势,取长补短,让学生可持续的不断发展,每个学生有成长目标,有成长纪录,有发展档案,真正落实“不求个个升学,但求个个成才”的思想。他的不懈努力和脚踏实地的工作得到了全体教师和广大学生家长的认可。2008年被评为优秀班主任的光荣称号。

篇6:最美乡村教师优秀事迹材料

——记杉木桥完小最美乡村教师周玉莲同志先进事迹点滴

随着时光的流逝,三十五个春秋默默耕耘在乡村小学的三尺讲台上,使曾年近十八岁豆蔻年华的她,步入教学生涯,现已五十多岁,两鬓已经花白,身体多患疾病、日趋下降,但在一次又一次的质量检测中,频频获奖,她的意志使其克服各种困难征服病魔。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教学工作,从未放弃,从未退缩,她的性格使其学生和家长敬仰。她的爱心使其社会无不为之感动。

一、倾心投入事业。

一九八一年秋,周玉莲同志刚从高中毕业步入社会,就被当时的村级干部把这位品学兼优的青年聘任为民办教师。刚走上讲台,且在偏远的山村小学,她就倾心投入到这光荣与神圣的教师事业上,尽管开始不熟悉业务,她不倦地学习、努力工作,不管白天黑夜,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业之中,视学生如亲人、知己、如朋友,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上课是师长教学严谨、要求严格、纪律严明、态度严肃;下课是朋友,游戏、谈笑,气氛格外轻松,慢慢师生感情日渐深厚,连学生要走出这所小学时都依依不舍。教学质量也连连获冠,一时在全乡镇名声大扬,后来招考民师,她又很轻松地考入耒阳师范转为正式公办教师,她一如既往把工作当作首位,不管家事或个人私事多大多重要,她的原则是不影响工作,几十年间,她一直如此,事业为重,这是同事和领导有口皆碑。2003年曾被评为衡阳市级优秀教师。

二、专心从事工作。

自走上讲台的那一天起,周玉莲同志就一直把教育当作自己最酷爱的事业,每接一个班,她都会对学生及家长的基本情况家庭经济状况等摸的一清二楚,并经常到学生家里、田间地头和学生家长寒暄、谈心、交流,贴近学生家长的心。几十年间,她与学生家长情谊深厚,感情融洽,社会情况特别了解,从而得到广大群众的敬重、理解与支持。每上一堂课,她都会专心致志地从备课、授课、阅卷、讲评一丝不苟,从不马虎。几十年来,从未有过因家事或个人私事耽误一堂课影响上课质量,尤其在2013年10月,她偶尔发现自己胸头常有短时疼痛,几次诊治而未能见效,经家人及亲友劝说去衡阳附一检查,诊断为心肌肿瘤,幸在吉人自有天象属良性,一个月的手术切除并住院治疗,医院嘱咐回家维持休养,可她心系学生执意回到教室与学生打成一片才感到特别欣慰,曾在住院期间多次问及有关班级与学生情况,可见她的一生几十年如一日最大的心愿就是专心从事工作。

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一直是秉着教书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宗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能在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德语,较好地运用教育理论,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在课堂教学中能灵活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全面发展,她长期从事五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且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每次的升学考试都是名列前茅。在2015年小学升初中的质量检测中,她班的综合名次位居全学区第一名。

三、爱心献给学生。

她是学生的楷模,她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她能从严要求自己,为人师表,以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为准绳,时刻对照自己的言行,收到学生们的爱戴,爱生如子是我从教以来的职责,对待学生她如一位慈母关新照顾他们,倾注了自己一腔浓浓的爱意,很受家长们的称赞,理解和支持。发现学生的进步她就及时进行表扬、总结,让学生找到进步的自信。

在她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大家给她的评价就是对学生特别富有爱心。凡是学生遇到饿或冷时,她是慈母,关怀备至,多少曾受过她教育的学生,都曾受到过周老师饥饿冷暖的关怀,每当遇到学生病了,她是保姆、是护士,端茶送水、寻医问药,她无怨无悔,以自己的勤劳与善良献给学生深深的爱。2013年5月的一天,四(2)班柳颖同学在操场比赛时不慎将圆珠笔头吞入气管内,危在旦夕,周玉莲老师闻讯急忙将其抱在胸前,一边安慰学生,一边联系救护车,送往衡阳附一医院,她一直陪护在学生身边,直至医院手术做完,她才松了一口气。因抢救及时,学生转危为安,但周老师将家中的老小撇下,全然不顾,第三天,学生家长从广东赶回,感激不尽,周老师却只为学生脱险欣慰不已。几十年间诸如此类关心爱护学生的事件不胜枚举,她对学生的关怀爱护,以爱教育学生是社会公认的。

篇7:乡村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人们都说“教书育人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崇敬赞美。唐克周老师却说“我的职业学生是太阳最灿烂的一束光辉,我用心血呵护守望。”这是唐老师对教师职业的理解诠释。唐老师二十八年如一日,执着而痴情地守望着他心中的那一束阳光,谱写了一曲淡定优雅的乡村教师之歌。

矢志不渝 双鬓始不忠

唐克周,19XX年出生在红河县龙普村委会龙美新寨自然村。19XX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该村地处高寒山区,土地贫瘠,闭塞偏僻、愚昧、贫穷、落后。19xx年他中师毕业后,为彻底改变他童年苦涩的记忆,追随他心中的阳光,他根基家乡,毅然执起教鞭,走上讲台。在村里当起了十几个学生的“孩子王”。春去冬来,寒暑往返,一干就是二十八年。唐老师曾风趣的说:“我的职业生涯,真是‘二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二十八年来,他的学校一直是“一校、一师、一班”的“三一”学校,他一直坚守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家住校门口的村民说,28年来、唐老师从没有无故放过一天假,从没有因私事耽误学生一节课,每逢刮风下雨,总是见他背着学生,拉着学生,往返在上下学的路上其实,二十多年来,唐老师有很多外调的机会,但他都放弃了。他舍不得他的这一特殊的岗位。直至今日,他还“单兵”奋战在龙美新寨教学点,执着地守护着他的那片热土,守护着他心中的那一束阳光。

艰苦创业 二十八年风雨路

龙美新寨教学点,地处龙美新寨自然村,距离龙美小学3公里山路,中间还有一条小河,小学生入学十分不便,84年,当时的村公所决定在该村创办一所小学。

19xx年,唐老师开始上班。这所学校只有一片场地,两间破草屋,一个拥有11名学生的复式班,桌凳都是石头垒起来的,无厕所。唐老师与村民一起人拉肩扛,建造起了石木草的一共三间教室,垒起了厕所,学校就算建起来了。

随着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视。唐老师积极主动的争取改善办学条件,他到村里、乡里求哥哥拜姐姐,不知跑过多少路,磨破多少次嘴皮,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强烈的事业心感化了村民,感动了上级。县乡村三级陆续多渠道集资,建成了一间伙房,一间办公室,一间教室,有木质课桌凳,简易教具、器材、篮球场,木球架的简陋学校。19xx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使他更加坚定了信心。

“单兵作战”的工作是很难想象的,谁能没有私事,谁能没有儿女情长。在处理家庭事务与工作的关系上,唐老师尤为痛苦,令人感叹。20xx年,其父病重,在红河县城住院两个多月,他只能利用星期天去照顾尽孝,其间的每周日下午,他每次都是在姊妹们抱怨声中,在父亲留恋的眼神中,匆匆含泪返校,回到自己深爱的学生身边。

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是唐老师最感为难的问题,为让这些孩子找回近乎失去的亲情母爱,他耐心说服妻子,抛去家务农活,来到学校,无偿地为学生做些事情,嘘寒问暖,献上温馨的母爱。

在二十八年风雨路上,唐老师用良知指引着自己前进的方向,用行动守望着心中的一束阳光。

植根乡土 呕心沥血育新人

二十多年来,唐克周老师植根乡土,与龙美新寨小学相生相伴,互为见证、呕心沥血、默默耕耘、哺育新人。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龙美新寨小学现已成为一个教学点,同往年一样,仅有一个教学班,学生十来名。唐克周老师一人扮演着学校的多重角色,上好每一堂课,教育管理好每个学生。作息表,课程表,周工作安排表,应有尽有。学生档案,学校公物、报刊图书、教具器材管理有条不紊。学校各种计划安排得细致合理。翻开学生作业,可看出红色笔迹,无论是改符号,还是评价意见都一丝不苟。作业批改记录、学生家访记录、学生成长记录等各项记录齐全详实。教室的学习园地里,学生的手工制作、表扬与警示、学生的作业展,每一个细微之处,无不透视出唐老师的心血汗水。

唐老师在龙美新寨村几乎被神化。他是龙美新寨村的第一个中师毕业生,他是龙美新寨小学的创办人坚守者。龙美新寨村,一个不足四百人口的自然村落,二十多年来考取了二十多名中专(中师)生,这与唐老师他创办的学校的启蒙基础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他还义务承担起龙美新寨村民的科技文化的义务宣传工作,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龙美新寨村无论是男女老幼都公称唐克周为“可敬老师”。这不是客套逢迎,而是发至内心的挚诚的爱戴崇敬。

唐克周老师,是一位普通的山村教师,他用二十八年的时光守望着他心中的那一束阳光,他用二十八年的汗水诠释了人民教师的丰富内涵,他用二十八年的心血塑造了一位乡村师魂的光辉形象。

乡村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二

xx市xx镇xx村镇,离xx镇区约20公里,是xx镇有名的贫困村。xx小学,到xx镇要步行40分钟,由于交通不便,办学条件差,学校长期只 有6名公办老师一些代课老师、援教老师任教。就是在这样一所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小学,xx奉献了自己26年的青春,生活清贫却内心充实。

回顾xx的从教历程,似乎并无壮举,她只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工作着,用自己的坚守执着默默耕耘。

作 为母亲,xx有自己的孩子要照顾;作为子女,有父母、公婆要赡养;在家庭学生之间,她选择了学生。由于教学繁忙,师资缺乏,她带的课在全校一直最多,并 承担着班主任的工作。由于学校离家不足300米,每逢寒、暑假其他节假日,xx一家就到学校居住,承担着守校的重任,这一守就是二十多年。

待人热忱、乐于助人、责任心强,是学校老师对xx的评价,xx所带的六年级数学一直名列xx镇的前茅,xx镇区许多学校都来挖她,xx说:“毕竟我是个农村人,还是要关心农村里面的教育,在这个学校我干的时间很长了,要是我调走了,那别人谁愿意来教呢。”

xx 村经济困难,村民大多都外出打工了,许多学生成了留守儿童。为了便于掌握学生的情况,每年春节乘家长回家过年的时机,xx就抽出时间,到每位学生家中进行 家访,遇到家庭困难的学生,她还会找机会“奖给”学生一些学习用品。xx说:“班主任经常开会,对这些留守儿童经常多关心一下,平时有些生活费,学校里面 照顾他一下,有的时候他没有本子,没有学习用具的,我平时基本上都资助他,我们学校反正老师都蛮好的,能帮的尽量帮一下。”

篇8:乡村教师20年优秀材料

19年前, 曾维奋不小心一脚踏空, 从楼上摔下, 造成腰椎骨骨折, 他的“教师梦”随之搁浅。突遭横祸的曾维奋陷入绝望, 甚至写下遗书想轻生。然而, 母亲对他不离不弃, 老师和同学不断前来探望和鼓励, 曾维奋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 在家里靠着两把椅子练习站立。

经过无数次的跌倒和爬起, 5年后, 曾维奋终于能依靠双拐行走了。“站起来”的曾维奋多次向学区提出工作申请。2001年9月, 曾维奋的执着终于打动了学区领导, 他被安排到永发镇南洋教学点任教。双腿膝盖以下完全没有知觉、腰间还嵌着钢板的曾维奋每天要忍着腰上的剧痛, 凭双拐在讲台上旋转几十回, 课程多时一天要拄拐站立4小时。但他说, 听到学生喊“老师好”的时候, 觉得疼也值得。曾维奋从不坐着讲课, 他说坐着讲课不生动, 对孩子也不负责任, 他要证明自己和正常老师一样能教好书。

2008年, 南洋教学点撤销后, 曾维奋来到儒林小学承担五年级语文科教学, 这是曾维奋的母校。针对班上不少是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的情况, 曾维奋格外关注这些孩子, 经常和孩子一起唱歌, 绐孩子牵跳绳一起玩, 再顽皮的孩子都变得乖巧懂事。

篇9:乡村教师20年优秀材料

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实施规模,重点支持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贫困地区补充乡村教师,适时提高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鼓励地方政府和师范院校根据当地乡村教育实际需求加强本土化培养,采取多种方式定向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高校毕业生取得教师资格并到乡村学校任教一定期限,按有关规定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

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的补助标准,中央财政继续给予综合奖补。各地要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依法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在现行制度架构内,做好乡村教师重大疾病救助工作。加快实施边远艰苦地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各地要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统筹予以解决。

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其中村小学、教学点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通过调剂编制、加强人员配备等方式进一步向人口稀少的教学点、村小学倾斜,重点解决教师全覆盖问题,确保乡村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临聘人员,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占用或变相占用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乡村教师评聘职称(职务)时不作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师德素养,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

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各地要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县域内重点推动县城学校教师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乡镇范围内重点推动中心学校教师到村小学、教学点交流轮岗。采取有效措施,保持乡村优秀教师相对稳定。

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到2020年前,对全体乡村教师校长进行360学时的培训。要把乡村教师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经费投入,确保乡村教师培训时间和质量。将师德教育作为乡村教师培训的首要内容,推动师德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贯穿培训全过程。全面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积极利用远程教学、数字化课程等信息技术手段,破解乡村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难题,同时建立支持学校、教师使用相关设备的激励机制并提供必要的保障经费。加强乡村学校音体美等师资紧缺学科教师和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按照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改进培训方式,采取顶岗置换、网络研修、送教下乡、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2015年起,“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地区乡村教师校长培训。鼓励乡村教师在职学习深造,提高学历层次。

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国家对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按照有关规定颁发荣誉证书。省(区、市)、县(市、区、旗)要分别对在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10年以上的教师给予鼓励。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建立专项基金,对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优秀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在评选表彰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方面要向乡村教师倾斜。

篇10:乡村小学教师优秀事迹材料

他,就是县乡小学教师。今年59岁的他,满头白发,脸上布满皱纹,手掌上长着老茧,衣着简朴。而在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用心教书,做一个负责任的教师;用爱育人,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在常人眼里,他是那么普通和平凡,但是他经历的故事却让我们那样的感动。

一、用心教书,做一个负责任的教师

教师是善与美的化身,是光明与信仰的传承者;是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代名词„„见到老师,他憨厚老实的形象使大家感觉到这是一位农民。1955年生,今年59周岁,1973年高中毕业后,以民办教师身份进校教书,一干整整41年。1997年抓住最后一批民转公的机会,成为正式教师„„谈到自己的经历,胡老师思路清晰,41年过去了,回首当年的理想,早已不是玫瑰色的朝霞,身后只有一条平凡而执着的路。据了解,现在小小学只有一二年级,之后学生会转到乡中心小学就读。一年级学生共16人,二年级学生共7人,加上学前班学生,整个学校学生有40多人,但只有2名当“爷爷级”老师,其中有一位今年8月份退休,他俩负责了孩子们的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美术等所有课程。但是从教这么多年,胡老师的教学一直是农村低年级教学的领头羊,老师和学生没有不佩服的,2011年9月被县人民政府授予第三届“研教学‘名师’”的“骨干教师”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他不求轰轰烈烈,但求踏踏实实;不求滴滴相报,但求桃李满天下。41年如一日坚守,有苦有累。谈到过去的辛酸,胡老师眼中充满愧疚:“1982年以前挣得是队里的工分,没有工资。1982年到1989年每月只有10块钱的报酬,后来增加到30多元。1997年以前,因为没有转正,作为临聘人员每月只拿到80元。而在同时期,刚参加工作的正式教师已经拿到了300多元。家里上有父母,下有2个子女上学,我的一点工资根本不抵事,全靠妻子和我务庄稼支撑。但是他一直也没有动摇,农忙时,他早上5点钟起来收稻子,7点到校上课,中午休息和放学时间他再到地里干活。一年四季,他脸庞黝黑,手上附着一层厚厚的老茧,一眼望去,像一位地地道道的老农。可胡老师从不耽误教学和工作。即使父亲住院,他也是利用午休时间照看一下,下午又按时赶回学校。

2001年,胡老师骑摩托车去中心校开会,为躲避一头在路上闲逛的牛,摔断了右大腿股骨,造成残疾,固定钢板至今还留在他的大腿里。十多年来,胡老师坚持上班,从未耽误一天课。他真是做到了“教了就要教好,就要对学生负责,就要用心去做。”的承诺。

二、用爱育人,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

“用爱心、关心、耐心、宽容心对待每个学生,特别是那些调皮不爱学习的学生,我们要耐心地引导教育他们,用关爱打动他们,而不是一味地责备。”胡老师向人们道出自己的育人心得。他常说:“严是爱,松是害”。作为班主任,他有自己的工作作风,就是以德育人,以爱育人,爱中带严,从严治生。他平时注重自身修养,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率先做到,充分体现自己的人格力量对学生人格的深切关注和有效影响。小小学的学生基本上是留守儿童,爸爸妈妈在外地务工,由爷爷奶奶在家带着,孩子有点小事,家长就打胡老师的电话,久而久之,胡老师手机就成了家长热线电话„„

不仅要教孩子们知识,而以爱自己孩子那样,时时关心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困难,关怀帮助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常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与学生打成一片(甚至放弃星期天的休息),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他对班级的管理,学生的言行,从小抓起,“严”字当头,以情感人,常抓不懈,全乡闻名。

胡老师始终坚持蹲下身来与学生说话,走下讲台为学生讲课,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他坚信,皮格马利翁能用真情使石头变成少女,他也一定能用至真至诚的爱心感动学生。2012年农村学校实行“营养餐计划”,由于学前班学生不在供餐范围内,为使学前班学生也能吃上营养餐,胡老师自掏腰包让学前班学生同样享受到了“国家的温暖”。

春来秋去,一晃41年啦,孩子们的笑是灿烂的。胡老师在孩子们甜甜的笑容中,找到努力耕耘的价值。胡所带的班级每次在各项评估中都名列前茅,胡老师连年被评为校、镇、县优秀教师,2010年9月被县人民政府授予“十佳班主任”荣誉称号,这就是对他最高的奖赏。

篇11: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优秀材料

一、忠于事业,勇挑重担

26年默默无闻辛勤耕耘于农村教育事业,从不因待遇差懈怠工作,相反样样工作都能出色的完成。6年前母亲身患癌症,住院2个多月,去年3月父亲患脑梗瘫痪在床,为了教育工作,很少请假。他爱校如家,经常很早来到学校检查学生自修情况,从不嫌报酬低、条件差、责任重,起早摸黑细心管好每个住校学生。教导处工作尽管工作很忙,还勇挑重担,针对学校教师编制紧、学科建设不全,20__学年兼任了初三3个班的社政教学任务,针对班主任队伍建设的薄弱,又兼任了班主任工作。

二、勤于钻研,争创一流

一直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工作目标,认真学习教学理论,探索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学质量一直处在学校领先,多次处于区前列。在做好教学工作同时,带头搞课改,做科研,他业务能力强,在区教研室组织的社政老师技能竞赛中屡次获奖,如在20__年区教研室组织的九年级社政老师单项技能竞赛中还荣获一等奖。最近四年撰写教学论文6篇,其中获得市级二等奖3篇,获得区级一等奖2篇,主持完成区级课题1个。

三、认真负责,真抓实干

对于学校分配的工作,总是认真负责,做实做好。在他的班主任生涯中,一直用“勤奋”与“爱心”辛勤耕耘着,工作细致扎实,所带班级班风正,学生纪律好,学习积极性高,成绩突出。如20__年带的毕业班有7位同学考入嘉兴一中,有17位同学考入三校重点,创造了洛东中学历史的最好成绩。担任教导主任后善于把学校领导的工作思路转化具体教学行为,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勇于创新,注重实效,很抓落实,扎实的教务工作为学校教风、学风的好转,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作出了贡献。

篇12:乡村教师20年优秀材料

关于推荐赵宗勇同志为“乡村优秀教师”的个 人 材 料

一、个人基本情况

赵宗勇,男,1975年1月出生,汉族,大专文化,小学一级教师,四川省通江县铁厂乡人;1996年7月毕业于通江师范,同年8月被分配到铁厂乡小学任教至今,在此期间,曾先后在村小工作过8年,并兼职过4年报账员工作和5年教务主任工作。

二、政治思想表现

该同志自1996年参工以来,在工作中自觉拥护党的领导,履行公民义务,遵守国家法纪法规,认真贯彻和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结合实际,积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求真务实,谦虚谨慎、廉洁正直、关心学生、团结同志;敢于创新、任劳任怨、勤于奉献、成绩显著。

三、工 作 业 绩

该同志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求真务实,兢兢业业,敢于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中有以下主要成绩:

1、在2007级毕业汇考中所任数学成绩名列全县第五名。

在2010全县组织的统考中所任班级的数学成绩名列全片区7乡1镇第一名。

在2008年全片区组织的青年教师赛课活动中荣获第二名。

2、1999年被平溪区委、区工所评选为“优秀教师”。

2000年9月被铁厂党委、政府评选为“先进教师”。

2007年被通江县教育文化体育表彰为“优秀教师”。

2007年被巴中市委、市政府评选为“优秀山村教师”。2009年被铁厂党委、政府表彰为“优秀骨干教师”。

3、1998年12月所撰写的论文《小学教学板书设计之“管见”》,在巴中地区小语会举办的第一届论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02年所撰写的论文《妙用比例巧解八类应用题》,在山西《小

学教学参考》编辑部举办的全国小学论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2008年撰写的《素质教育要加强学生六种意识的培养》发表于《教坛撷萃》;

2011年撰写的《培养学生兴趣 学好小学数学》在《中国教师教学研究》杂志上发表,并评选为优秀论文。

4、在该同志全面负责管理的铁厂乡四川烟草希望学校的四年期间,该校教育教学工作及常规管理成绩显著。2007、2008连续两年被通江县教育文化体育局评选“全县示范村级小学”与“优秀村小”。

鉴于该同志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出色表现,经学校校务会研究,决定推荐赵宗勇同志为2011我校优秀乡村教师。通江县铁厂乡小学

篇13:乡村教师20年优秀材料

一、20 世纪末, 教师继续教育开始走向法制化道路

自1990年召开“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座谈会”后, 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在试点基础上逐步展开。

1991年12月, 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开展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意见》的通知, 提出了今后十年, 要大力开展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1992年5月, 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加快中学教师学历培训步伐的意见》, 要求建立函授、卫星电视教育、自学考试“三沟通”的培训方式。

1993年2月3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1993年10月3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五号公布, 自1994年1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是教师享有的权利。

1995年9月1日起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意味着“教材教法和学历补偿阶段”逐步向“继续教育时代”的转变。

1995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88号发布《教师资格条例》, 此条例有利于优化教师队伍, 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

1999年1月13日, 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提出了“跨世纪园丁工程”。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提出:“把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师资培养、培训的重点”。

1999年9月, 发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定》, 文件明确指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是指对取得教师资格的中小学在职教师为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进行培训”。

二、21 世纪初, 主要以“三新一德”培训为主

2001年5月, 国务院颁发《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同年6月, 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机制与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主要是以“三新一德” (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 为主。

为加快农村教育发展, 深化农村教育改革, 2003年9月17日,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文件明确了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开展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

2004年3月3日, 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批转教育部2003- 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通知》, 明确提出: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 促进“人网”、“天网”、“地网”及其他教育资源优化整合, 发挥师范大学和其他举办教师教育高等学校的优势, 共建共享优质教师教育课程资源, 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水平。

2004年2月1日, 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对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提出了“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 不上岗”的要求, 并对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统筹规划、保障制度、管理制度、资源共享机制、教师培训体系都做了具体规定和部署。

2007年5月8日, 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通知》 (国发〔2007〕14号) , 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综合大学培养和培训中小学教师, 逐步形成开放灵活、规范有序的教师教育体系, 提高教师教育的层次和水平。

此外, 2007-2009年, 教育部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中央财政投入9000万元, 采取“对口援助”、“送培到省”、“送教上门”、集中培训、远程培训等方式培训全国近百万中小学教师, 其中, 农村中小学教师占80% 以上。

三、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来, 以全面落实纲要、建设高素质 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标

2010年是在中国教育史上可以浓墨重彩的一年。这一年, 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7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 2020年) 》。会议的召开和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 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11年1月4日, 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文件围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目标要求, 标志着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进入了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12年7月21日, 教育部印发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关键环节, 特别是突出了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供给体制与国家的产业结构、区域发展、城镇化战略和对外开放战略紧密协同。明确要求:教师实施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

2012年8月20日, 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文件明确提出:教师实行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 推行教师培训学分制度。

2012年11月8日,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的要求。为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11-2020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战略部署以及中央领导同志的要求, 充分发挥教育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促进连片特困地区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教育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扶贫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安部、农业部等部门研究制定了《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 明确提出: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国家和省级培训计划、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进一步向片区倾斜。

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总体要求, 充分发挥“三通两平台”效益, 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 决定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文件要求:到2017年底完成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 (含幼儿园) 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 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 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和校长培训必修学时 (学分) , 原则上每五年不少于50学时。

摘要:本文就1990年以来国家教育发展中关于继续教育特别是中小学继续教育的相关文件进行了收集梳理分析。按时间先后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90-2000年) , 中小学继续教育逐渐由学历教育向继续教育过渡;第二阶段 (2001-2010年) , 主要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实行了以“三新一德”为主的教师继续教育;第三阶段以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标, 并首次提出了重点加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

关键词:国家政策,继续教育,教育规划纲要

参考文献

[1]王俊明.新时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几点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 2005 (4) .

篇14:乡村教师20年优秀材料

魏卓表示,为了促进优秀教师向农村流动,《职称改革的指导意见》对乡村教师评定职称制定了相对倾斜的政策。一是具体评价标准要综合考虑乡村小学和教学点的实际,对农村教师予以适当倾斜。二是城镇中小学教师评高级职称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任教的经历。三是对乡村教师任教三年以上、表现优秀并符合条件的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四是出现岗位空缺,教师可以跨校评聘,鼓励教师向基层一线流动。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教育部,按照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和《职称改革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落实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工作,加大对乡村教师的倾斜力度,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良好发展。

魏卓还介绍了2015年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健全制度体系,建立了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增设了正高级职称。二是完善了评价的标准,设置了新的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改变了原来过分强调论文和学历的倾向,把教书育人的工作实绩作为评价的一个重要依据。三是创新了评价机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突出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水平和能力评价。四是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有效衔接,职称评审严格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不再进行与岗位聘用相脱离的资格评审。

我国将再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证书

《中国青年报》消息 近日,在二十国集团(G20)劳工部长会议闭幕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我国将再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证书。

尹蔚民说,职业资格制度是人才评价制度的重要内容,20世纪90年代建立职业资格制度以后,在一定时期内对人才的评估、使用、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职业资格证书存在的问题是过多、过细、过乱,本届政府提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就是为了降低就业门槛,激发创业和创新的活力。

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要求,人社部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下大力气整顿职业资格,国务院已先后六批取消了319项职业资格,占国务院部门设置职业资格总量的52%。在此基础上,将再精简合并撤销一批职业资格,取消的数量将达到占国务院部门设置职业资格总量的70%以上。

山东明年起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

新华社消息 记者从山东省教育厅了解到,从2017年春季学期起,山东省将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将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范围统一扩大到在校寄宿生的30%。

据介绍,除了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2017年还将进一步提高农村规模较小学校的经费保障水平,对农村超过100人不足200人的规模较小的学校,按200人核定公用经费。

篇15:乡村教师20年优秀材料

——投身乡村教育 默默无闻贡献

丁西俊,女,汉族,1982年7月21日出生,2000年7月毕业于舒城师范学校,同年8月参加工作。2011年1月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2012年取得本科学历。2000年至今先后在干汊河镇复元小学、干汊河镇中心小学任教。

丁老师扎根农村、默默耕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已经在农村教育战线上工作了15个春秋。她15年如一日,以校为家,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长期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她师德高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教育、教学成效显著,是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十几年来,丁老师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其主要事迹如下:

一、以德为本,注重思想教育的特色性

1、加强自身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她深知:教师担负培养下一代青少年的重任。她主动进行业务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理论先进,觉悟鲜明,品德高尚的人,并时时、事事、处处发挥共产党员的先 锋模范作用。2011学年以来,她连续3年履职考核均为优秀。

2、以人为本,抓好学生品德教育。

乡村的孩子大多顽皮,首先她十分重视学生的日常管理,利用《守则》和《规范》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班纪校规,爱护公物,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学习勤奋刻苦,按时完成作业,不旷课不早退;穿着大方、干净、得体,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按时佩戴红领巾,升旗时恭敬端庄;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乐于助人……

其次,抓礼仪教育,创文明班风。她经常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鼓励学生争取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形成良好的讲文明班风。学生的巨大转变,也换来家长的啧啧称赞:“我们的孩子懂事了!”“我们的孩子变得有礼貌了!”“还是丁老师指导有方呀!”……

二、严谨治学,不断探索教育教学的新路子

在农村学校工作,教学设备、教学信息总与城市存在较大差异。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她积极探索新课程的路子,对新课程新理念理解深刻,掌握扎实,运用熟练,能够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1、树立“良师益友”型的师生关系。她通过自身的人格 榜样,影响和鼓励学生明确目的,端正态度,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与学生一起享受成绩进步的喜悦。

2、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她上课时力争教学方法新颖得当,读、说、写、演、唱,形式活泼多样。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她常常因地制宜,动手制作相关教具,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前她精心准备,查找资料,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从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及时予以肯定表扬。课后及时批改作业,鼓励学生认真订正,并对学生进行辅导,补缺补差,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3、学生进步明显,成绩优异。

她多年从事高年级的教学工作,每接到一个班,她都要经过调查分析,加以有效措施,彻底改变学生贪玩任性的陋习。她所教的班级通过努力,进步很大,成绩总是在年级组前茅,经常受到学校的表彰。

三、辛勤耕耘,教学硕果累累

她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自觉认真学习新课程新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她积极探索,大胆改革,积极运用教育局推广的“参与式教学法”,教学效果好。另一方面积极 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科研活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注重总结,提升自己。她积极撰写论文,总结教学经验。付出终有回报,丁老师辛勤耕耘,一路收获着教学的累累硕果:2013——2014学在舒城县教学质量监测中荣获四年级语文综合评价一等奖;2011——2015年参加优质课评选获县一等奖三次,二等奖两次;获六安市小学语文教学光碟比赛三等奖;2015年12月参加舒城县干汊河教研分会教师基本功比赛获一等奖;2011——2015年辅导学生参加县、市书法、美术、歌唱、演讲等比赛获市三等奖两次,县一等奖四次,二等奖四次,三等奖多次;2011——2015年她先后获得第五届青少年书信大赛“优秀辅导教师”、镇教学视导“先进个人”、“爱心妈妈”、“优秀共产党员”、“模范教师”等光荣称号;我撰写的论文四篇荣获了县一等奖、两篇获县二等奖、一篇获市二等奖、一篇获市三等奖;2013年8月1日至2014年7月30日她被聘为舒城县小学教师集中培训授课教师。2014年10月她被授予舒城县第三批中小学“骨干教师”称号。2015年11月被聘为六安市第二届中小学中华经典诗文朗诵比赛的评委。

总之,在乡村学校任教15年来,丁老师热爱自己的事业,工作成效明显。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她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用自己的勤劳、朴实、智慧、爱心,把乡村女教师这一普通 的职业书写得绚丽多彩。在我们眼中,她就是江淮好教师。我们相信,丁老师一定会在教育这片热土上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优秀。

干汊河镇中心小学

篇16:乡村教师20年优秀材料

优秀乡村教师事迹材料:辛勤耕耘杏坛上默默奉献深山中

z先后任教于金寨县长岭中心小学、两河中心小学、长岭乡中心学校。三十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他自始至终恪守“兢兢业业做事,诚诚实实做人”这一准则,在教师之间、学生之中、家长中口碑很好。z老师扎根山区数十载,默默奉献光和热,把人生最美好的光阴献给了山里的孩子。

三十年的坚持

z常说:“我家祖祖辈辈是农民,当初能走上教育岗位深知不易,所以要爱岗敬业,现在身为父母的人,看着眼

前一群孩子,我觉得不能耽误他们,所以我不敢怠慢。”在工作中的确是这样。当年妻子在两河工作时,家离学校有30公里的路程,山路崎岖坎坷,为尽早到校,他总是早晨4点钟就起床,骑着车子,往学校赶。几十年间,当年的同学有下海经商的,有进入行政的,都过得很好,当初他也有机会,乡政府办公室缺人手,准备叫他去,并许诺先借后调。他开始有些动心,静下心来想到班里的孩子,想到学校本来就缺老师,自己走了,课怎么开?最后还是婉辞了对方的好意。此事一传开,朋友半开玩笑地说他没出息。但陈老师不动声色,依然拿着课本进教室上课。陈老师不仅注重自身的师德修养,还影响着年轻教师。z是2009年招考到学校来的特岗老师,在大学时,曾在一家电脑公司做兼职,收入颇丰。他是满怀信心地来到山区学校的,但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条件简陋的现实使他动摇了,想走人。知道这一情况后,陈老师主动找彭老师谈心,讨

论面临的困难,交流人生的意义等,动摇情绪打消了,彭老师给孩子们上课也不再愁眉苦脸了。陈老师有自己的一份坚持。眼下社会物欲横流,部分老师也利用节假日经商,学校附近的书店老板几次三番地找到陈老师,要他为自己推销复习资料,陈老师一口回绝了:“你的资料好,学生会买的,叫我推销不行,我不能做有违师德的事,你给再多回扣也不行!”其实陈老师家境并不宽裕。

几十年来,社会在发展,人的思想也在变化,但z老师却依然如故,和三十年前背着洗得发白的布包来学校报到时一样,脸上透着激情,心里揣着执着。

工作上给力

z担任了几十年的班主任,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经验。亲近学生有爱心。不要看他言语不多,走进课堂,一见到学生就换了一个人似的。“同学们,今天课外活动我们去敬老院献爱心,大家知道吧!”“不知道!”“昨天不是通知你们了,怎么不知道?”学生故意

大声嘻笑,教室里充满了欢快气氛。学生喜欢陈老师,乐意与他逗乐;同学间闹小别扭,与父母亲闹情绪都喜欢跟陈老师说,因为陈老师会为自己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学生王观成星期日在家玩电脑,与父母发生了冲突,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家人多方寻找,最后在远房亲戚家找到的,但孩子生死不回家,嚷着不上学了。这下急坏了大人,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他们想到了陈老师。陈老师得知情况后二话未说就去了。通过他说服开导,孩子不声不响回到家,背着书包到学校去了。事后,陈老师与其父母进行了沟通:孩子大了,有自尊心,不能张口就骂,伸手就打,要讲究方法。z老师勤奋扎实的工作作风,为全乡师生家长所称道。以至于学期初家长都要把孩子送到他班,因为送到他班放心,不愁孩子走上邪路,不愁孩子学习不好。这成为学校领导颇为纠结的事。他所带的班级是全校乃至全乡公认的品牌班。他自己也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z是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毕业班语文、历史学科的把关教师。几十年的语文教学,早已轻车熟路,但他备课却一丝不苟,字典都翻破了好几本。有这样的教研组长,学校的语文教研活动自然开展得有声有色。陈老师上课有激情,按他自己说,许多问题是常讲常新的。学生说陈老师提问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认真思考,同一个答案,甲同学回答是对的,乙同学回答了不一定能得到老师的赏识,这是陈老师在因材施教吧。罗高军同学入学成绩极差,连自己的姓名都写不全,且经常尿床。通过陈老师三年的教与导,罗高军大有改变,2010年考入燕子河高中,连家长都感到意外。陈老师钻研教学,除了订阅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报刊外,还买了一套名师教学光盘,休息日他在家看教学光盘,一看就是几个小时。多年的摸索,陈老师在初中作文教学方面,有一套成功的经验。他班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高。去年暑期,在全乡作文教学经验交流中,我们得知

其中的奥秘---多做、多改、重评讲。批改作文时,他注意其中好的篇目、好的段落、哪怕好的句子,在评讲课中进行“高光透视”。评讲学生作文,有针对性、目的性。同时利用评讲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的作品通过学生读,老师讲,师生交流,再把它张贴在学习栏上,学生写作热情也就高涨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z老师作为山区农村学校的一名极普通的教师,能以赤诚之心献身教育教学并取得如此成绩,是相当不容易的,也是难能可贵的。

献上一颗爱心

z不但工作上让人称道,而且与同事、领导、家长、学生相处中也透出他的真诚、豁达与爱心。2009年秋季某天晚上,陈老师在办公室备课,一学生告诉他沈高老师摔倒在石岸下面了,一查脾脏破裂。陈老师等人急忙包车送沈老师到湖北省英山县医院,一宿未合眼。后来沈老师常说,是陈老师他们救了自

己。多年来,他都带两班语文课,另加一个班历史,还兼任班主任。他从无怨言,默默地工作着。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他常把作业带回家改。陈老师从没感觉到累,与同事谈心时说:“趁身体好,多做一些,到退休后,别人提到z三个字,觉得我没有耽误学生的前程就行了。”班上留守学生多,父母都把钱打到陈老师的卡上,孩子们的所需,都由他去置办。留守学生肖本海本由爷爷监护,爷爷去世后,父母颇觉为难,外面催着工期,无法脱身,孩子怎么办?后来他们找到陈老师。陈老师答应做他的监护人,且吃住在陈老师家。今年暑期,陈老师遇到一件高兴事,言语不多的他,主动把这事告诉了好几位同事。原来是5年前的学生汪宏兵,半个月前带女朋友回来了。几年前,汪宏兵在作文中写到:“一只眼睛瞎了,我是个残疾的人,我知道自己的一生将是怎样的,是黯淡、孤独、潦倒……”如今能不叫陈老师欣喜吗?对陈老师来说,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

篇17:2015年参加优秀教师评比材料

几十年的从教生涯,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激情豪迈的誓言,只是在教育这片热土上用爱心演绎着一个个平凡的故事。

在思想上爱国爱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积极上进,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工作中积极主动,乐于接受学校的工作安排,勤勤恳恳,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乐于奉献,热情帮助同事,以诚待人,严格要求自己,处处都以为人师表的形象要求自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是一个无愧于社会、家长、学生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多年来,作为一名老教师,常年担任班主任作,工作压力很大,最近几年高血压、高血脂、骨质增生等多种疾患接踵而至,但我从没有缺学生一节课,始终自觉履行人民教师光荣而神圣的职责,以学校和教育工作为重,正确处理和安排好工作与家庭之间的矛盾,一心扑在学校的工作上。面对许许多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实际困难的现实,坦然处之,对所承担的各项工作都能做到认真负责,充满热情、一如既往,毫无怨言,努力做好,从而得到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认可。

作为一位站讲台多的老师,一直坚持做到认真备好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上讲练结合,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努力钻研教学,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能力。工作再苦、再累,我也不能落后,积极学习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熟练操作和制作课件。教学上,我能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入手,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求知欲和上进心。探讨高效课堂,大胆地开展教学实践充分发挥的主导地位,学生主体位,注重学生的情感交流,采用“自主、合作、探研”的教学方法。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班级管理上,我积累了不少之有效的经验。我最深的体会就是“只要你全心全意地爱孩子,孩子们就会爱你,只要心中充满爱就一定能教育好孩子们”。教育中,寻找机会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他们,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我对他的亲近和“爱”。我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贯穿在于教学始终,关心每一位学生,特别关注后进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如:“你最近学习明显进步了,上课认真听讲,并能踊跃发言。”“别灰心,失败乃成功之母。”“从哪里跌倒了,再从哪里爬起来。没关系,拍拍身上的尘土,继续往前跑。”经常对他们讲激励性的话,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给予前进的动力。如,现在教学的班级里一位名叫宋俊锦,是个弱智的孩子,个子不高,长相欠佳,说话吐音不清,做操动作有点奇形,记忆力欠佳,但我没有嫌弃他,在课堂上目光多关注他,作业练习的时候,多在的身边进行指导,多加强他的朗读能力的培养,挖掘他的闪光点,鼓起他学习的兴趣,课间游戏时,多拉着他的手与他共同玩耍,就像妈妈一样,不离不弃,一年来他的学习兴趣浓了,作业书写有进步了。又如班中的一位活泼好动的黄一峰同学,聪明可爱,记忆力好,学习悟性高,但顽皮捣蛋是他的特长,不管是课间还是课堂上,无时不在发挥他的特长。我经常将他“请”进办公室,或是在教学楼前的树根底下,强压怒火,真想揍一顿他,可是,我揍能凑效吗?他毕竟是一个七岁的小孩呀?在对他的教育过程中,进行了“坑蒙拐骗”手段,对他只能是进行冷处理,挖掘他的闪光点进行表扬,有时进行物质奖励,经过一年来的训练,慢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了。注重孩子们的行为规范教育,从实抓起,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用榜样的力量,促使学生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一直以来,得到了家长朋友对我信任和尊敬。

我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指导指导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征文比赛,不少的学生获得不同的级别的等级的奖励。工作之余,把自己在教学中反思、案例、收获等收集起来,撰写论文,多篇论文获不同级别,等级的奖,其中论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一些做法》获全国“新作文”教学论文二等奖;《读写结合,引导学生轻松写作文的一些做法》获全国“新作文”教学论文一等奖,并发表在《新作文》总271期。

篇18:乡村教师20年优秀材料

一、中国共产党和乡村建设派的乡村教育的共同点

1.二者都承担更重要的使命。中国共产党和乡村建设派都以乡村教育作为乡村建设的起点和入口, 借以实现更高的理想, 达到更深层的目的。有“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之称的晏阳初认为, 要实现“民族再造”的使命, 最有效的办法莫如教育。而梁漱溟认为乡村是中国文化有形的根, 要救治中国的衰败, 要以乡村为根, 复兴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 从乡村的重建中探索通往现代化的新道路, 而乡村建设的关键就是设立集政、教、养、卫于一体的乡农学校。梁漱溟希望用教育力量组织乡村, 重建社会组织构造, 进而复兴中国。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初期就把乡村教育作为开展农民运动的入口, 提出“运用平民教育做接近民众, 宣传民众, 组织民众, 训练民众的工具……由教育入手引导他们走到经济斗争和地方政治斗争的路上去”[1]76。为了启发农民的阶级觉悟, 教育的内容注重宣传中国的政治经济现状, 帝国主义和军阀的罪恶, 人民所受的痛苦, 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等, 使农民能够自觉投身到革命斗争中去。乡村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政治斗争, 点燃农村革命火种的方式, 为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阶级觉悟, 建立和发展党团组织、开展工农运动创造了条件。

2.二者都注意贴近农村和农民的实际。1922 年晏阳初在全国发起“除文盲, 作新民”的识字运动, 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平民教育热潮, 他提出要“化农民”, 必先“农民化”, 并在识字运动中厉行实践“:我们科学地选择了一千个字, 是从白话文资料选出来的, 即是说从人民口头语言而不是从学者的古典语言选出来的。我们用选出来的一千个常用字, 编写了《千字课本》。普通文盲, 每天学一小时的千字课本, 四个月就能完全掌握。”[2]晏阳初在定县进行的生计教育, 主要是改良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农业科学知识的教育, 是贴近农村实际进行乡村教育的光辉典范。

中国共产党非常注意用农民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 循序渐进, 因势利导, 达到教育的目的。被称为农民运动大王的彭湃就是善于接近农民进行教育的典范“, 为更好地宣传革命道理, 他到农民家中, 到田地里, 一边帮农民干活, 一边向农民讲述其生活困苦的原因以及解脱农民痛苦的方法, 号召农民团结起来, 组织农会。他把革命道理用方言编成歌谣演唱, 到农民赶集的地方讲演。为了吸引农民, 他学会了玩魔术, 借表演时向农民做生动的政治宣传”[3]18。

3.二者的共同路径:知识分子下乡。五四之后, 知识分子自觉接近劳苦大众成为中国知识界主流的价值取向。不仅是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脱下学生装, 穿上粗布衣, 走进工农群众, 宣传革命思想;乡村建设运动的代表梁漱溟、晏阳初、陶行知、熊佛西等这些知识分子, 也由书斋走向社会, 由城市走向乡村, 试图以乡村教育为突破口, 再造乡村, 使中华民族重获生机与活力。他们的实践, 在中国的教育史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在中国共产党的乡村教育实践中, 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到了在农村播撒革命火种的启蒙作用。恽代英曾在《中国青年》指出假期回乡的学生和乡村小学教师, 最便于做农村运动, 因为他们是本乡人回本乡, 或是乡村中比较受重视的人[1]。华东师范大学的刘昶教授通过研究发现2:在农村很多地方是乡村教师建立了当地第一个党组织, 最早在农民中宣传了革命的思想, 并在乡村开展了最早的革命活动。乡村教师了解本地乡村的实际, 能联系乡民的切身问题, 并以乡民能够理解的语言来宣传和解释共产主义, 在乡村教育尤其是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中国共产党和乡村建设派的乡村教育的不同点

1.农民参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同。乡村建设运动是一场维护现存社会制度和秩序的前提下的社会改良运动。乡村建设的领导者虽然不满于军阀和国民党的统治, 但又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不能与之决裂, 甚至希望获得政府自上而下的支持, 推进乡村建设事业。他们的乡村建设是站在政府一边来改造农民, 而不是站在农民一边改造政府, 这样, 本应作为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主体的农民就成了被动的接受者甚至旁观者。正如梁漱溟所说的乡村建设的难处“本来最理想的乡村运动, 是乡下人动, 我们帮他呐喊。退一步说, 也应当是他们想动, 而我们领着他动。现在我们动, 他们不动。他们不仅不动, 甚至因为我们动, 反来和我们闹得很不合适, 几乎让我们做不下去”[4]575。农民没有参与的主动性, 乡村教育的实效性也就大打折扣了。

中国共产党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让农民认识自己的处境, 启发农民的阶级觉悟, 调动农民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民协会浙江萧山衙前农民协会的宣言中提到“:我们的觉悟, 才是我们的命运。我们有组织的团结, 才是我们离开恶运交好运的途径。”小农习惯把命运寄托在别人身上, 如果不加以引导, 就容易成为革命和运动的惰性因素, 而中国共产党通过深入细致的乡村教育, 使农民从革命的客体转变为主体, 并上升为中坚力量, 成为决定革命成败的关键因素。在1924—1927 年国民大革命中, 国民革命军所到的农村, 到处发生农民协会领导的减租减息、抗捐抗税、打击土豪劣绅的斗争, 中国农村基层的沸腾燃烧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乡村教育的成效。历史学家徐中约认为中国共产党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而所有变革中最激烈的变化, 也许是农民从一种惰性的实体转化为一种积极型的国家成员”[5]12。

2.乡村教育的着力点和根本立足点不同。乡村建设派没能正确认识乡村崩溃和破产的根本原因:晏阳初把中国衰败的原因归结为“愚、弱、穷、私”四病, 梁漱溟把中国衰败的原因归结为文化失调, 都没有认识到“社会的不健全大于个人的不健全”, 倒果为因, 无法找到改造乡村的根本出路。吴半农在《论“定县主义”》一文中分析道:定县的工作并没有抓到中国整个问题之痒处, 愚, 弱, 私都和穷困有关, 穷困的根本原因可分为外在的及内在的方面, 外在的原因包括:第一是帝国主义商品的长期侵入, 第二是军阀混战, 第三是水旱天灾, 第四是匪患。内在的方面是地主、高利贷资本及商人资本三位一体的高度剥削作用。平教会却没有注意这些根本问题, 他们只是把这四个轻重各异的病态现象, 相提并论地拿出来, 作为他们实验工作的理论之基础和出发点[2]。在这些根本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 乡村教育的努力不过是舍本逐末, 孙冶方曾经分析过“:即使农民们能够相当改良技术, 使农民的每亩田能够多产一石谷, 多结几十斤棉花了, 然而帝国主义的一场倾销, 就可以使你的农产物跌去一半价钱, 两次兵差一派, 就已蚕食了你的全部收入。”[6]480在不触及根本制度坚持改良立场的情况下, 不仅乡村建设派的教育救国理想没有实现的可能性, 乡村教育本身也是举步维艰以致最后黯然收场。

与乡村建设派的改良主义立场不同, 中国共产党主张通过革命手段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从而改变中国乡村的面貌和农民的命运。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的实施紧紧围绕土地革命而展开, 通过“耕地农有”的土地革命调动农民参与政治斗争和乡村教育的热情和积极性, 担负起改造自身与农村的使命, 农民的文化素质和阶级觉悟也有所提升。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到“开一万个法政学校, 能不能在这样短时间内普及政治教育于穷乡僻壤的男女老少, 像现在农会所做的政治教育一样呢?我想不能吧。打倒帝国主义, 打倒军阀, 打倒贪官污吏, 打倒土豪劣绅, 这几个政治口号, 真是不翼而飞, 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7]34。虽然旧思想旧习俗的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 但比较起乡村建设派的教育实践, 中国共产党的乡村教育无疑在移风易俗、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等方面有更根本的转变。

综上,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教育运动, 不仅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活跃一时的重要的教育思潮, 也是一次重要的社会改革运动。中国共产党和乡村建设派的实践具有共同点也有相异之处, 但都为中国的乡村建设和农村的现代化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也为今天的乡村教育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理论启示和历史经验。

参考文献

[1]高熙.中国农民运动纪事 (1921-1927) [G].求实出版社, 1988.

[2]于建嵘.中国农民问题研究资料汇编:第一卷, 上册 (1912-1949) [G].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3]李德芳, 杨素稳.中国共产党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4]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编.梁漱溟全集:第二卷[C].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

[5]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 中国的奋斗[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8.

[6]郑大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上一篇:2022西游记读书笔记800字下一篇:代数式的值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