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帮助你说课稿

2024-05-13

我来帮助你说课稿(精选4篇)

篇1:我来帮助你说课稿

会做家务活的孩子做示范抹桌子和扫地。

【通过活动,达到学生指导学生做家务的目的。】

(三)我们拟通过家务活大赛,把教学重点落实延伸到学生的社会生活中去,力图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1、比一比

比赛的内容是扫地比赛和抹桌子比赛,全班分八个组,四个组做扫地比赛,四个组做抹桌子比赛。

2、评一评

最后,邀请其他任课老师作裁判。评一评,哪些小组做的最好?

【孩子在比赛的气氛中感受到做家务活的快乐,促使孩子们积极主动的帮父母做家务。老师们的参与更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老师的肯定更能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快乐。】

(四)我们拟通过“活动四“妈妈,我来做” 把做家务活的快乐延续到课后,同时通过活动促进亲子关系。

篇2:我来帮助你说课稿

我代表文三嘉绿苑进行《品德与社会》课说课的内容是《我来做个小导游》。

本课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在第一课《了解我的家乡》的学习基础上,孩子们对于自己的家乡—杭州有了更多的了解,因此本课的目标定位在让孩子知道了解家乡的人文自然景观是一种爱家乡的表现并在将家乡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介绍给大家的同时,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从而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品德课是直接与孩子心灵对话的学科,因此,淡化教学痕迹,强调学生主体,对品德课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我校所提出的课题“主动参与*体验探究式学习”就是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思想为理论依据的,重在突出以下几个特性:生活性、参与性、探究性。

基于以上所述,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们也重在突出这几点:

(一)源于生活——让孩子的激情点燃课堂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课堂的.导入是以正在轰轰烈烈宣传中的休博会开始的,孩子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耳濡目染,报纸、电视、人们茶余饭后对休博会的讨论让他们很有话说,如此重大活动的承办让他们对于自己家乡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样的激情将点燃课堂,伴随他们参与到此后的每一个环节。而“青苹果社团”也是我校大队部一直以来都在进行的活动,孩子们既熟悉,又了解。让他们作为“青苹果旅行社”的小导游来介绍杭州,使他们备感亲切,就这样自然地融入到了角色中。

(二)真实体验——让孩子的风采飞扬课堂

人是最具能动性的动物。因此,我们在“主动参与*体验探究式学习”中,提倡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尊重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引导学生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参与、亲历活动。惟有参与,学生才能获得体验,惟有参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有可能发挥到极至。孩子们在学做小导游的过程中,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既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良好的口才,为了做好最佳小导游,孩子们不仅要参与组内的展示,还要参与全班同学对他的大考验。在角色体验的过程中,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获得了很好的发挥,他们的风采也将被展示地淋漓尽致。

(三)自主探究——让孩子的主动引领课堂

“主动参与*体验探究式学习”就是倡导自主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中所设计的活动或主题,大量都是需要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其中的,要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去做、去探究、去得出结论。学习过程是儿童用参与“查找资料”“讨、论”“展示”等多种方式去感受、体验、领悟与表达的过程。、为了争做最佳小导游,孩子们要在课堂上对于自己查找的资料进行组合,用最好的形式介绍杭州,短短几分钟的展示却要包含很多的内容,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孩子们的自主探究势在必行,既简短又精练的介绍才能吸引游客。品德教学中交往活动的主体应当是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不是老师和个别学生的交流。小组合作让他们有了互相学习的好机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一批批最佳小导游就这样新鲜出炉。40分钟的课堂,学生从中获得的不仅是丰富的知识,积极的情感体验,更是掌握了学习的技能和方法,这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一种对学生未来负责任的,终极式的关怀。

【品德与社会《我来做个小导游》说课稿】相关文章:

1.《品德与社会》品德说课稿

2.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3.《我来做个小开关》教学反思

4.品德与社会《民居特色》说课稿范文

5.小学品德与社会《我是谁》说课稿

6.品德与社会《分享的快乐》说课稿

7.品德与社会下册《说声谢谢》说课稿

篇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说课稿

【说教材】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首诗歌。该单元安排的都是以成长为主题的课文。而本文主题虽然是关于人生的,但也与成长有关,告诉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当现实生活与想象的不相符合时,我们应该像诗中所说的“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领悟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敢的面对生活、追求自己的理想,让生活充满阳光的正确的人生观。这既是审美的教育,又是品德的教育,可获得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双重功效。所以我依据以上内容将本课目标设定为如下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从诗歌的学习中领悟到一点做人的道理。

由本班学生的知识特点和年龄的特点,我又将重点、难点设定为:

【教学重点】

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体会普希金诗作的热烈深沉、富有哲理的语言。

【说学情】

本诗面对的是十二、三岁的七年级学生。对于诗歌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想象联想能力较差,往往不能在阅读中充分展开联想想象。他们也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但由于基础薄弱,鉴赏诗词的能力还不够。所以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引导,把问题一步步深入,教学生用理性的思维去判断。

【说教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借助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主要采用师友结合教师点拨教学法;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中,提倡“美读”的方法。在诗歌教学中,朗读更是重要的一环,通过反复的朗读作品,在朗读中把握诗歌的韵味。因此,在教法上我还采用朗读法,在朗读中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指导学生采用圈点勾画、师友结合、朗读品析法,等方法学习。(根据新课标中培养初一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要求)

【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由歌曲导入。

在导入课题时,我先是要求学生倾听《阳光总在风雨后》,然后让学生说说你听后的感受这样自然而然的地进入了课题。

二、鉴赏诗歌

整个鉴赏过程分为五步十环节。第一步:整体感知

诗歌的感情比其他文体来得强烈,要朗诵好一首诗,首先要认真阅读,领会作者的感情。然后,努力地去引起共鸣,使自己的感受接近作者的情感。只有这样,我们的朗诵才能成功地再现作者的情感。因此,首先让

1、同学们听读,进入诗境。

学生通过听读,注意语气、语调、节奏。以此带动学生有感情朗读。

2、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读,师友之间相互听读并给出朗读评价。

学生结合听读以及对诗歌的语气、语调和节奏的把握自由朗读,在朗读过程中注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自由朗读过之后,基本能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然后再请两组师友示范朗读,学友读,小师傅作出中肯的评价。

3、男女生分角色读。

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读,既调动了朗读的热情,又能让他们在反复的朗读中进一步熟悉诗歌,为诗词赏析做好准备。第二步:研读共品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诗,仔细品读你最喜欢的诗句(包括整首诗),并说说你的感悟?(学生讨论,教师启发巡视,抽师友回答。明确:围绕诗人强调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进行。)

设计依据:这是依据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要求来制定的,设计这道题就解决了难点。第三步:互助释疑

在学生把握了诗人所倡导的一种乐观、坚定、坦然的人生态度后,让学生结合生活经历,谈谈:

1、在生活中、学习中曾经历过什么困难、挫折?面对这些困难与挫折应该怎么办?

2、在往后的道路上,你会怎么办?

设计依据:借助诗歌教学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自身的烦恼,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说,让学生教育学生。通过这一步的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引导学生面对困难时要怀有一颗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第四步:巩固拓展

下面请同学们仿照原作写诗歌。试一试,展现你们的思想和才华。设计依据:让学生进行诗歌仿写,学生们的想法五花八门,内容异彩纷呈,他们的灵性与智慧得以充分展示。这一步把语文教学读落实到写上,也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第五步:总结提高

普希金的这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带给了我们很多思考,让我们把这节课的收获梳理一下。请大家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学会 4 了__;我明白了 __;我会变得__”的句式来说说吧。这一步的设置,不仅检测了学生整堂课学习的情况,还让学生更加明确:在生活道路上,尤其在遇到挫折与困境的时候,能够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笑对人生,成为生活的真正强者。

三、布置作业

为了更好地完成情感目标,课后应继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特布置作业:课下阅读宫玺的《假如你欺骗了生活》,写一篇读后感以劝勉自己。这对学生今后在人生道路上经历风雨,经受磨练有非常好的引导作用和巨大的教育意义。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

篇4:我来帮助你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叫谢红菊,来自下楼镇中心小学。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下面我将从活动背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评价、活动延伸等几个方面作具体的阐述。本次队课的内容选自《少先队活动课指导纲要》三年级活动养成道德好习惯教育内容。

一、说活动背景

现代社会有相当一部分人自我意识浓厚,小学生也有这方面的表现,原因主要是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中大人多以小孩子为中心,娇惯、放纵,导致孩子心中无他人,目中无他人,形成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思想。

二、说活动目标

本节课要达到两个活动目标:

1、认识目标: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重要性。

2、情感目标:观看视频,感受关爱他人体会其间的快乐,引起情感共鸣。

3、实践目标:学会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关爱他人。学生通过“帮帮能力弱的同学”等形式,“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三、说活动准备

1、编排《相亲相爱是一家》《叮铃铃,铃声响》的儿歌。

2、搜集班会所用文字小资料,整理平时学生照片,制作班会所用课件。

四、说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直奔主题。

1、播放木偶剧《孔融让梨》学生观看。

师生对话。说说你喜欢剧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他?引出一个班里的同学要互相谦让,互相关心。

2、说老师自编儿歌《相亲相爱一家人》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木偶剧入手,通过对话的形式,引出同学间要互相谦让,互相关心。在此基础上,学生齐说儿歌《相亲相爱一家人》,激发情感,初步形成一个班集体就是一家人的概念。】

(二)结合生活,建立理念。

1、播放郭明义的故事视频

2、放映同学间互相帮助,互相礼让的照片。有学习优等生帮助差等生的,有主动捡地上纸的,有帮同学放椅子的„„

3、放映师生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照片。

4、放映照片:我们有流动红旗了。建立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理念。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

5、《老师不在我“当家”》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为班集体,为同学做好事受表扬时的喜悦心情,正强化,树立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理念。】

(三)场景再现,相互关心

1、男女同学排排队。

具体操作过程:男生说说我有几个兄和弟,女生说说我有几个姐和妹。

齐说:大家都是一家人,亲亲密密同努力,你有困难我来帮,我有快乐你分享。

说完牵手成圆圈,将老师围在中心。齐呼: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2、演情境剧《不要急,我帮你》

情境:课上做练习题,优等生做完了,下课铃声响了,还有两名学生因为不会做而没做完,老师在一边辅导。这时有两名女生主动说,老师你去喝口水吧,我来教他。在小老师的帮助下,这两名学生做完了练习题。

3、演情境剧《还有一颗糖》

情境:联欢会上,老师请同学们吃糖。站在前面的同学有的吃得很香。小明和小军排在后面,等他俩排到的时候,还有一颗糖,此时,小军说:“老师,我比他大,让给小明吃吧。”小明说:“还是让给小军吃吧。”俩从互相谦让,老师表扬了他们之后,把糖分开给了他们。

【设计意图:通过让糖吃,培养学生间相互谦让,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精神,通过情境剧的表演,树立榜样的形象,学生学有榜样。】

(四)动作体验,提升情感。

随音乐做《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手操。学生全体起立,站好队形。一齐跟音乐做手语操。

【设计意图:学生在音乐声中感受一家人的亲切,感受一家人共同的奋斗,感受一家人的相互帮助,拱托气氛,深化情感。】

五、说活动评价

评价激励手段

辅导员评价:主要以班级发展主题图中的奖励为主。队员评价:过程评价以星和小奖章记录为主。

六、说活动延伸

1、在此次活动中通过幻灯片展示了同学生好的做法,引导队员在平时要以此为激励时时做好,事事做好,助人为乐。

2、在集会礼仪上,同学间要互相帮助,做得标准标一致。在生活中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谦让,营造相亲相爱一家人气氛。

最后我想,我们少先队活动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成长。活动全程,队员们的组织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统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生活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与成长,这就是我们组织少先队活动最大的收获。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开展好少先队活动课,真正的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负责,使少先队活动课真正成为育人、育心的课程,更好的为生活服务。

上一篇:员工转正申请自我鉴定下一篇: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计划_有进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