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婚姻的感悟

2024-04-28

九年婚姻的感悟(精选3篇)

篇1:九年婚姻的感悟

九年工作的感悟

再次回到福事特技术部工作已经快一整年了,这一年里,整理技术资料,开发新产品,到各市场技术服务,匆匆忙忙好像就一直没有静下来好好想过关于工作的事。马上就步入参加工作的第十个年头。一切似乎真的有重来,多年以后,我又回到了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地方。有时候想想,大家是否还记得九年前,刚踏入福事特技术部,那个一脸稚气和茫然的小伙子吗?即将步入下一个十年,我是否还依然如初?如果现在的我遇见了九年前的自己会说些什么呢?

工作和自身价值的关系。这个是一个人比人气人的时代,谈钱伤感情,谈感情伤钱,很多人刚开始工作喜欢和同事比工资,甚至工作多年后依然会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和身边的同事比收入,对比之下总会抱怨工作多,收入低,甚至会找到自己的领导发牢骚。追求更高的收入,无可厚非,我也曾经也抱怨过,不过除了发现让自己难过外,没有任何作用。自从到了神东天隆液压件工作,一步步走上管理岗位后,我知道,一个员工的收入只跟付出有关,你能够为自己所在的团队,公司带来多少价值就会有相应的多少收入,收入只和你自身的价值有关。感谢一路过来曾经跟随的多位领导,让我幸运的在职业起步阶段就知道了“要有目标、沉住气、悄悄干”,“要在一个行业,一个领域成为一个专注并专业的人。”其实,在一个行业工作久了就会发现圈子很小,每一项工作的完成,每一次的项目负责,每一次的客户接触都会打上自己的印记,都会是一次个人品牌的传播,时间久了在这个圈子就会有属于你的价值。可能身边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一个很专业的人虽然离开部门或者公司很久了,依然会有很多东西留有他的印记,可能是一份详尽而重要的资料文件,或者是一个得到公司同事认可的作品,再或者解决类似问题的办法,这些都是一个人的品牌和价值,可能他已经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到了更高的职位或者更高的平台,但留下的传说会一直印证着这个人在圈子的品牌和价值。如果你觉得现在的收入达不到自己的预期,哪一定是自己的价值还匹配不了期望,与其感叹,不如沉下心,定好目标,好好打造自己,期待自己的重新出发。

工作和同事的关系。都知道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江湖,而那些身在江湖中人说出的每一句流言蜚语就是江湖中的血雨腥风。有人把公司同事相处比作江湖争斗,其实并没有这么复杂,与同事相处总有喜欢你,或者不喜欢你的人,同样也有你喜欢或者不喜欢的人,这都正常,不要玻璃心试着讨好每一个人,也不要冲动到看见不喜欢的人就马上要冷嘲热讽。不去关注那些流言蜚语,做好自己就行。凡事换个角度去看问题,不人云己云,一个人成熟与否的重要表现就是有没有属于自己独立的见解。曾经有个领导脾气暴躁,他可以因为一个小问题当着公司同事的面把你骂的一无是处,当众出丑,或者因为工作的方式不同而对你痛批一顿,那时候就很想不明白,纵然有错难道就不知道带人要“责过于私室,扬善于公堂”吗?你这样还有谁愿意跟着你干?后来设身处地的想想,也许领导的压力确实很大,有来自员工、业绩以及更高层领导的压力,又或者领导本身就不注重带人的艺术,只注重做事的细节和结果,本身并无恶意。回想到自己带领小团队因为不满意得到的结果而冷嘲热讽的时候就会哑然一笑,仔细观察周围,由向外看到向内看你会发现曾经自己也犯过很多一样的错误。比如工作中只想到做好自己的工作,而对同事犯的错误总是冷眼旁观,那么下一次你会得到同样的回报,将心比心,时间长了自然就会被同事孤立。又或者得到领导、同事的帮助总是急于说出感谢,殊不知太急着说出感谢也是一种划清界限,因为人都有一种心理暗示,谢完了就两清了,谁也不欠谁的了,其实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讲究的是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帮助,回报也应该是实实在在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对待同事多一点宽容和善意,每个人成长都需要经历,都需要贵人的指点,遇见了他们或许就是曾经的自己,成为自己的贵人,遇见真好!

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很多人都想找一份收入高,离家近的工作,从此家庭、生活、工作都不耽误,可惜我不是富二代。世界那么大,我也想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但我做不到,我还要考虑家庭、生活、票子。于是我们每每说到生活的时候都是感叹工作繁忙,压力太大。什么是忙?心亡为忙,我们真的很忙吗?又或者只是用战术的勤奋来掩饰战略的懒惰?也许工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参加工作九年一直都是远离家乡,特别是在大西北工作的八年里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好像从来就没有分开过,成了家之后也试着开始慢慢调整,因为我们除了工作要换取面包和实现自我价值之外,还要兼顾家庭和亲情,以及自己独处,而这些都需要花费时间成本和精力,需要自己去找到一种平衡。每得有空我总喜欢买一两本书,工作在哪看到哪,看完了带回家,获得精神满足的同时在思绪上放飞自我,又或者不管工作多忙,哪怕身在旅途都会在入睡前和自己的妻子通一次电话聊聊家常,偶尔也需要和父母打一下电话了解一下家里的近况。总之工作多年以后我们都需要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平衡,不然有一天我们会突然怀疑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现在这样到底值不值?当这种疑惑越来越重的时候就会陷入迷茫、徘徊、厌倦和不满,一旦陷进去可以自我调整出来最好,否则伤害无穷。好好平衡好工作、家庭、亲情、友情和自己之间的关系,正所谓“一张一弛,长久之计”工作、生活也是如此。

值此工作九年之际,走过西北打拼的岁月,步入奔四的年华,收获了成长,也收获了同事兄弟般的情谊以及一帮相互珍惜的朋友,值了!在我们这个年纪代表的是责任和担当,马上步入下一个工作的十年,期待再出发。

篇2:相伴客户成长的九年

双月刊设立了行业政策、行业动态、专家指点、技术交流、企业管理、设备检修、安全生产、读者信箱和聚祥之声等栏目。主要内容来自三个方面: (一) 转登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和中国砖瓦工业协会主办的《砖瓦世界》、全国墙材科技信息网主办的《墙材科技与信息》、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主办的《砖瓦》、山东省、河北省、河南省墙材科技信息网主编的《墙材科技与信息》、等期刊中的有关文章。 (二) 连续转登行业专家、总工曹世璞编著的“砖瓦机械实用修理技术”和“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砖生产技术”。 (三) 《聚祥砖业综合信息》双月刊编辑部, 根据聚祥公司的发展和客户生产的需要, 着重撰写聚祥公司狠抓技术革新、提高产品质量、搞好售后服务的报道;制砖设备出现故障排除方法;砖厂机修工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确保生产安全的基本常识;先进窑厂的典型事例等。还结全国墙改形势的发展, 及时写出了如何对真空挤出机机型和隧道窑窑型选择的建议。

《聚祥砖业综合信息》双月刊自创办以来, 已经走过了九年的历程, 出版了四十期, 都是免费发送给广大新老客户朋友, 最多时每期发送量达1500多册, 对指导砖厂的正常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受到广大客户的好评。为更好的发挥双月刊的应有作用, 在今后的编辑、出版和发送工作中, 聚祥公司决心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 将已出版的40期双月刊进一步核对整理, 装订成精美的合订本, 预计国庆节前后可以完成。 (2) 加强调查研究, 广泛征求意见, 使双月刊的内容针对性更强, 使用价值更高。 (3) 进一步做好双月刊的宣传工作, 争取让广大新老客户都能看到双月刊, 真正实现“帮助客户成长, 相伴客户成长, 共铸行业辉煌”的战略目标。

篇3:九年婚姻的感悟

女儿拼死抗争换得父母复婚

1993年春,28岁的赵克斌和26岁的刘欣芸相识了。赵克斌是辽宁省沈阳市一家大型化工厂的技术员,刘欣芸是沈阳一家广告公司的策划。郎才女貌,同事亲友都说他们是天生的一对。两个人经过短短几个月的热恋,就闪电式结婚了。

然而,婚后很快就暴露出问题:夫妻二人都是急脾气,经常会为一点小事争吵,恶语相向。结婚半年后,当刘欣芸在争吵时第一次说出“离婚”后,这两个字就在之后的每次争吵中不断出现。

刘欣芸的父母从大连赶来与亲家商议,双方父母都认为,年轻人性情不定,生个孩子就会好了。在双方父母的劝说下,赵克斌和刘欣芸二人互相认错,共同回忆起恋爱时的甜蜜,下决心生个孩子。

1995年夏天,女儿降生了,取名为赵彦莹。有了孩子,夫妻俩既要忙工作又要忙孩子,日子反而过得安宁而充实。可这样的好日子也只维持了一年多,他们又开始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父母争吵,彦莹吓得直哭,但她的哭声并未让父母停止争吵,反倒被父亲呵斥,她只能害怕地躲到墙角。

彦莹长到3岁多,渐渐开始懂事,父母争吵时因愤怒而扭曲的脸让她感到恐惧。“离婚”这个词彦莹听得越来越多,每次听到这个词,她都能看到父母的眼睛在喷火。那时,她还不明白什么是“离婚”,但她非常痛恨“离婚”,在她幼小的心灵里,认定是“离婚”这个词让父母变得如此暴戾。

当第一次看到父亲的手被母亲咬伤、母亲的眼睛被父亲打得青肿时,彦莹吓得不省人事。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医院里,父母都笑脸相迎。看到久违的父母的笑脸,彦莹忘记了自己被父母打架吓坏,而是开心地搂着父亲笑,又搂着母亲笑。这时,她已经朦胧地感觉到,父母害怕她出事。

2003年春,赵克斌和刘欣芸的婚姻走到了尽头。离婚那一天,两人都如释重负,他俩都相信,结束这段痛苦的婚姻,能让自己开始新的生活。

彦莹得知父母离婚的消息,放声大哭,但哭声阻止不了父母离婚。

母亲收拾东西离开了,赵彦莹归父亲抚养。父亲工作很忙,彦莹经常住在爷爷奶奶家。爷爷奶奶很疼爱她,可他们经常唉声叹气,彦莹很难过。父母离婚后的第一个周末,母亲来看望彦莹,母女俩抱头痛哭。母亲带她去逛公园、吃麦当劳、买玩具……与母亲分手时,彦莹抱住母亲的腿大哭:“我不要玩具,不去公园,我要妈妈!”

见女儿如此痛苦,刘欣芸也落泪了,可这时她也没有办法。她与同事合租房子,无法带女儿一起生活,并且她的工作时间不固定,不能保证按时接送孩子。

2003年年底,彦莹看到父亲带着新女友来爷爷家时,气得躲进房里不出来,一整天不吃不喝,爷爷奶奶坐在床边哭。父母赶来了,父亲急得来回踱步,母亲痛哭不已。直到第三天上午,彦莹才肯吃点粥,但她仍拒绝起床,拒绝上学,拒绝说话。

2004年年初,彦莹已经躲在床上半个月了,刘欣芸主动找到赵克斌:“为了彦莹,我们复婚吧,要不,她的命都保不住了。”

赵克斌看着前妻说:“婚姻不是儿戏,况且我都处对象了。”

刘欣芸急了:“我也处对象了,而且处得很好。可是,我们不能不管女儿的死活吧!”

2004年2月初,赵克斌和刘欣芸为了女儿终于复婚。重新拿到结婚证的那一刻,两个人都是一脸的无奈。赵彦莹看到父母的新结婚证,撑着虚弱的身体,搂着他们笑了。

父母婚姻反复,女儿行为出格

父母复婚后,彦莹非常开心。已经7岁的彦莹一放学就让父母一起陪她玩,陪她学习,陪她看电视……她想尽办法让父母在一起。这样美好的日子只过了四个月,赵克斌和刘欣芸又开始争吵了,他们每次争吵时都会大喊“离婚”!彦莹听到这个词,又开始害怕得哆嗦。

彦莹想尽办法讨好父母,她努力学习,每次考试成绩都是班级前几名;回到家她勤快地做家务,帮妈妈洗衣服收拾房间;父母都在家时,她想办法陪着他们说笑。可她的一切努力,都无法让父母和谐起来。相反,父母的吵架升级为暴力冲突。

一次父母打架之后,各自摔门进了房间,谁也不理谁。彦莹一心讨好父母,她进厨房为父母做饭。那是她第一次动手做饭,切菜时切破了手指也不敢声张,好不容易做好的饭,父母却都没吃。她很伤心,却强装笑颜,一会儿到父亲身边说说话,一会儿陪母亲看看电视。那一夜,彦莹失眠了,泪水打湿了枕头。

彦莹的一切努力都无法挽回父母的心。2005年秋,赵克斌和刘欣芸第二次离婚,彦莹仍归父亲抚养,住在爷爷奶奶家。得知父母离婚,彦莹故伎重演,又开始绝食。这一次,母亲又心软了,可父亲心硬如铁,坚决不回头。

这时,彦莹已经10岁,几天后她饿得受不了了,绝食计划破产。在学校里,原本文静的彦莹变得脾气急躁,因为一点小磨擦与同学大打出手,抓破了女同学的脸。老师把彦莹的父母都找到了学校。看着父母被气青的脸,彦莹竟感觉内心长出了一口恶气。那一刻,她恍然大悟:做乖女儿并不能留住父母,那就做让他们操心的事!

彦莹突然找到了做坏女孩的乐趣,她偷爷爷奶奶的钱,放学后和同学一起去网吧。深夜,父亲逐个网吧搜查,终于把她拎回家。赵克斌气坏了,扬手就给了她几个大耳光。彦莹的嘴角流血了,她扬了扬头说:“爸爸,你找你的快乐,我就不能找我的快乐吗?你和妈妈都是自私的人,为了自己的幸福而抛弃我,那我也想办法快乐去!”

从这以后,彦莹意识到:只要她一出事,父母肯定就得回到她身边,父亲的愤怒,母亲的泪水,父母的争吵,又回到她的生活中,她感觉既解气又痛快。打架,上网吧,偷爷爷奶奶的钱,对彦莹来说渐渐成了家常便饭。几乎每周父母都被老师叫到学校训斥,这样,她就能看到父母了,也能看到父母争吵的场面。那熟悉的场景让她很开心。

2006年春天,彦莹开始策划一个大行动,她想让父母再一次复婚。她偷了母亲的钱,又偷了爷爷奶奶的钱,买了一部手机,然后坐车去了上海。临行前,她给父母留下一封信:“如果你们不复婚,就永远找不到我……”

女儿离家出走,这一招让赵克斌和刘欣芸惊慌失措,他们马上给女儿发短信,谎称已经复婚,想把女儿骗回家。彦莹早有准备,马上回短信:“那就把结婚证的复印件发过来,我在商务中心找个传真电话。”

赵克斌和刘欣芸不得不又一次为了女儿无奈地复婚了。彦莹像个凯旋的将军,回家了。胜利班师的彦莹,悟出一个道理,做好孩子唤不回父母的心,那就做坏孩子。

这时的赵克斌和刘欣芸也改变了许多,从内心里,他们都无法割舍对女儿的爱,也都愿意为女儿的成长做出牺牲。他们也都懂得一个道理:女儿应该得到完整的父爱和母爱。夫妻俩商定,二人分工,每周一三五丈夫陪女儿,每周二四六妻子陪女儿,每周日夫妻共同陪女儿。父母这样的安排,让彦莹很感动,她突然又感觉到了浓浓的父爱和母爱,这不断升温的爱,让变冷的亲情重新回归。

然而,这段时间以来,彦莹已经玩惯了,回到每天除了上学就回家的日子,让她觉得有些不适应。两个月后的一天,彦莹放学后去网吧玩了一个通宵。

为了陪女儿牺牲了大量时间精力的赵克斌,凌晨把女儿从网吧拎出来的那一刻,怒火中烧,当众把女儿拖回家。已经10岁的彦莹极力挣扎,回家后,气极的父亲打了她。刘欣芸得知丈夫把女儿找回家,急忙赶到,见女儿被打,又与丈夫爆发了冲突。至此,夫妻联盟宣告破裂。

不久,对婚姻和女儿都不抱希望的赵克斌有了外遇。2008年夏,赵克斌和刘欣芸又离婚了。这次,彦莹自己要求和母亲一起生活,原因很简单,可以不挨父亲打。

父母再一次离婚,彦莹内心的温情已荡然无存,再加上脱离父亲的管束,她像脱缰的野马,不好好上学,整日与一些不良少年为伍。她逃学、打架、去网吧。

彦莹恨自己没有好父母,心里非常羡慕那些家庭幸福的同学。因为恨父母,她要学坏。“你们不让我幸福,我也不让你们快乐!”她最开心的事,就是自己做了坏事后,老师把父母找到学校。看到父母被老师训斥,彦莹简直是心花怒放,但随后又是满心苦楚。

彦莹感觉亲人都不爱她了,孤独感让她时常做噩梦。她越来越觉得活着没意思,有了自杀的念头。2010年年初的一天凌晨,彦莹拿水果刀割向自己的手腕,当鲜血流出来时,她害怕了,大叫救命。

在医院里,父母和爷爷奶奶都围着她。回到家,一向粗暴的父亲也轻声细语地和她说话。可一周后,她的伤口愈合了,亲人们对她短暂的温情和关爱又消失了。

这时,彦莹的心彻底变冷了,也绝望了。2010年2月初,彦莹留下一封遗书,割腕自杀。彦莹没有死,她被救了。

刘欣芸拿着女儿的遗书找到赵克斌,这是这次离婚一年多来两人第一次坐下来商量女儿的问题。赵克斌不情愿复婚,但看到女儿的遗书,看到从死亡线上抢回来的女儿,他又一次心软了,答应复婚。其实,这时的刘欣芸也不得已放弃了一次自己选择婚姻的权利,她与男友相处得很好,但为了保护女儿的性命,只能忍痛割爱。

女儿报复变本加厉最终伤痕累累

躺在床上休养的赵彦莹又一次体会到了亲情的温暖,父母每天早早回家陪着她,他们不再争吵,而是相敬如宾。但彦莹不敢再相信父母,因为每次得到深爱后不久,就会失去。她害怕再一次失去,不敢付出情感。既想享受父母之爱,又不敢陷入其中,这种矛盾的心情让她非常痛苦。

3月初,彦莹身体康复了。马上就要中考,可她的学业耽误太多,加上也无心学习,成绩自然很差。刘欣芸看着周围同事们的孩子个个学习优秀,回到家开始数落女儿。彦莹本来就不开心,条件反射地认为父母又会离她而去,她马上歇斯底里起来,与母亲大吵大闹。接着彦莹故态复萌,进网吧、交男朋友……父母又开始为她争吵、打架,一切又如从前。绝望情绪笼罩着彦莹的心灵,情感又回到冰点。

而赵克斌已不对女儿抱任何希望,他用自己的幸福和婚姻,换回女儿的性命,但他与刘欣芸之间怎么也找不回爱情和幸福。

中考后,成绩很差的赵彦莹只能读一所职高。女儿离开了家,2010年年底,刘欣芸与赵克斌又一次离婚。这已经是他们第四次离婚了。

面对父母离婚,彦莹冷笑面对。她选择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这时,她非常仇恨父母,她要报复他们。而她选择的报复方式只能是伤害自己。

这时,赵彦莹已经出落成标致的美人,有很多追求者。彦莹想,父母都为了他们各自的爱情离开她,那就在这方面让他们难过。她开始同时与三个男同学交往,并分别与他们发生了性关系,就这样挑起了三个男同学之间的争斗。他们大打出手,结果三人都受伤住进医院。

赵克斌和刘欣芸被叫到学校,他们感到无地自容。看到父母在老师面前如此狼狈,赵彦莹开心极了,她终于报复成功了。但这还远远不够,她要让父母更伤心更难过,让他们为自私付出更多的代价。最终,行为出格的赵彦莹被学校开除了。

为了不让女儿堕落下去,赵克斌和刘欣芸第四次复婚。他们和彦莹的爷爷奶奶轮流看管彦莹,不让她出门半步。那些找上门来的彦莹的男朋友们,都被赵克斌想办法打发走了。

被看管了两个月后,彦莹逃出父母的家,她竟一个月不回家在外与男同学同居,她就是要用这种方式让父母痛苦。这时,她已经完全不相信父母的爱,她一心想报复他们。

2011年12月,绝望的赵克斌和刘欣芸又一次选择离婚,这是他们9年来第五次离婚。他们发誓,再也不会复婚。

赵彦莹自己也绝望了。她胸中满是怒火和仇恨,觉得父母永远抛弃了她,幸福永远与她无关了。胸中的怒火熊熊燃烧,她要报复!

2012年2月初的一天傍晚,她约父母回爷爷家,说有重大事情商量。晚上7点多,父母都来了,赵彦莹把爷爷奶奶骗进卧室,她在客厅与父母面对面坐着,突然从怀里拿出菜刀向父母狂砍,边砍边吼:“你们去死吧!你们去死吧!”

毫无准备的赵克斌和刘欣芸身中数刀,赵克斌奋力夺下女儿手里的菜刀,爷爷奶奶也冲了出来。彦莹大笑后又冷笑……

赵克斌和刘欣芸被送到沈阳军区总医院急救,赵克斌的脸、胸部、手臂有十三处刀伤;刘欣芸的手臂和后背有六处刀伤。而赵彦莹被送进沈阳军区总医院心理科就诊,她患上严重的抑郁症和燥狂症,需要长期治疗。

2012年3月初,仍在医院治疗的赵克斌伤势还很严重,他的脸部血管和肌腱断了,手臂骨折,需要做整形手术。刘欣芸虽然伤得不重,却整日以泪洗面……

编后:

婚姻非同儿戏,既然结婚又生儿育女,就不应该轻率地离婚。如果婚姻真的走到尽头,也绝不要为了儿女而复婚,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文中的赵彦莹被父母的反复离婚多次伤害,以至于不敢再相信父母的爱,由此产生了心理的扭曲,错误地认为只有做坏女孩才能引起父母的注意,才能赢得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因此她的行为越来越出格,甚至不惜伤害自己。当她发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不再能换得父母的关注和爱护时,心理彻底崩溃,导致悲剧发生。可见,父母的婚姻破裂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离异的父母双方都要对孩子保有恒温的爱和亲情,千万别因为离婚亏欠了孩子而有那种可怕的补偿心理,亲情的忽冷忽热,是对孩子更大的伤害。孩子只有感觉到父母双方一如既往的爱,他们的心灵才能健康地成长。愿流血的伤痛警醒世人,愿悲剧不再发生。

(责编/方堃)

上一篇:三倍体育种下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员工队伍建设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