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措施和管理制度

2024-05-06

保密措施和管理制度(精选9篇)

篇1:保密措施和管理制度

保密措施和管理制度(2016)

第一条

为保守公司秘密,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证公司正常经营管理秩序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公司秘密是关系公司权利和权益,依照特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第三条

公司所属组织和分支机构以及全体员工都有保守公司秘密的义务。

第四条

公司保密工作,实行既确保秘密又便利工作的方针。

第五条

对保守,保护公司秘密以及改进保密技术,措施等方面成绩显著的部门或职员实行

保密范围和密级确定

第六条

公司秘密包括本制度第二条规定的下列秘密事项:

1、公司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

2、公司尚未付诸实施的经营战略,经营方向,经营规划,经营项目及经营决策;

3、公司内部掌握的合同,协议,意向书及可行性报告,重要会议记录;

4、公司财务预,决算报告及各类财务报表,统计报表;

5、公司所掌握的尚未进入市场或尚未公开的各类信息;

6、公司员工人事档案,薪资待遇,劳务性收入及资料;

7、其他经公司确定为应保密的事项。

一般性决定,决策,通告,行政管理资料等内部文件不属于保密范围。

第七条

公司机密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个等级。

1、绝密是最主要的公司秘密,一旦泄露会对公司的权益造成特别严重的损害。

2、机密的主要的公司秘密,一旦泄露会对公司的权益造成严惩严重的损害。

3、秘密是一般的公司秘密,泄露会对公司的权益造成损害。

第八条

公司秘级的确定

1、公司经营发展中,直接影响公司权益的重要决策文件资料为绝秘级:

2、公司规划,财务报表,统计资料,重要会议记录,公司经营情况为机密级:

3、公司人事档案,合同,协议,员工工资性收入,尚未进入市场或尚未公开的各类信息为秘密级.4、属公司秘密事项但不能标明密级的,通过口头通知,传达接触范围的人员.第九条

属于公司秘密的文件,资料,应当依据本制度第七条,第八条之规定标明密级,并确定保密期限,保密期限届满,自行解密.保密措施

第十条

属于公司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的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摘抄,保存和销毁,由公司行政部或主管副总经理委托专人执行;采用电脑技术存取,处理,传递的公司秘密由电脑使用者负责保密.第十一条对于密级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必须采取以下保密措施:

1、非经总经理或副总经理及特别授权人员批准,不得复制和摘抄.2、收发,传递和外出携带,由指定人员负责,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3、在设备完善的保险装置中保存.第十二条

属于公司秘密的设备或商业机密,由公司指定的专门部门负责,并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

第十三条 在对外交往与合作中需要提供公司秘密事项的,应当事先经总经理批准。第十四条 具有属于公司秘密内容的会议和其他活动,主办方应采取下列保密措施:

1、选择具备保密条件的会议场所;

2、根据工作需要,限定参加会议人员的范围,对参加涉及密级事项会议的人员予以指定;

3、依照保密规定使用会议设备,管理会议文件;

4、确定会议内容是否传达及传达范围.第十五条

不准在私人书信和通讯中泄露公司秘密,不准在公共场所谈论公司秘密,不准通过其他方式传递公司秘密.第十六条公司员工发现公司秘密已经泄露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及时报告总经理或相关领导,由其及时作出处理.责任与处罚

第十七条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给予警告并予以5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1、泄露公司秘密,尚未造成严重后果或经济损失的:

2、违反本制度第十二条, 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规定的:

3、已泄露公司秘密但采取补救措施的;

第十八条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辞退并罚款五千元并酌情赔偿公司因此受到的经济损失直至追究其刑事责任:

1、故意或过去泄露公司秘密,造成严重后果或重大经济损失的;

2、违反本制度规定,为他人穷取,出卖公司秘密的;

3、利用职权强制他人违反保密规定的.附 则

第十九条

本制度规定的泄露是指下列行为之一;

1、使公司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的;

2、使公司秘密超出限定的接触范围,而不能证明未被不应知悉者知悉的.

篇2:保密措施和管理制度

一、保密制度和纪律:

1.1各级保密人员要相互协调配合,应主动为公司和公司各业务部门服务,公司各业务部门应自觉接受保密部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1.2在对外交往与合作中,对方以正当理由和途径要求提供属于公司机密事项时,将由公司保密委员会立会研究决定后,方可提供。保密委员会严格执行国家的保密规定,该提供的提供,不该提供的坚决不提供。

1.3对公司下发的保密文件及重要会议材料各单位进行妥善保管,并进行登记管理,不得乱扔乱放。

1.4 保密文件的复制必须履行审批、登记手续。要严格按照批准的份数,不得擅自多印留存。密码电报一律不得复印。复制文件应按原文密级进行管理,复制中形成的废页应作为密件销毁。

1.5 绝密级文件、资料和密码电报不得全文抄录,确因工作必须摘抄的,须经公司领导批准,并履行登记手续。未经同意,不得擅自复印、翻印和摘抄。

1.6 保密文件在发送装封时应按批准份数认真清点、装封,切忌将不同密级的文件混放于同一信封中。密级的信封上要以戳记标明文件的密级。封口时,不应用钉书钉封口的方式,应采用密封的方式。

1.7

涉及国家机密和公司商业秘密的文件,原则上不用传真方式发

送,确因紧急情况需要时,要用密码传真传送,不允许用普通传真机和电子邮件传送;绝密级公文不得利用计算机、传真机传输;不得以明码电报拍发秘密文件,也不得明电密电混用。

1.8

保密文件接收时应由公司保密人员拆封,其他人员一律不得拆封。保密文件的登记、编号,要与一般文件分开进行。

1.9

传阅保密文件时,必须由指定的人员统一掌握。不经过领导批准,不得擅自扩大秘密文件的阅读范围。公司工作人员应在办公室阅读秘密文件,公司领导确需在家中阅读秘密文件时,应按照有关规定,做好保密工作。传阅或借阅文件,要严格坚持登记制度。

1.10 保密文件必须存放在有保密设施的办公室及设备中保管,并经常检查。常用的秘密文件随手入柜加锁。

1.11 建立公司保密文件清退制度,每逢重大节假日前两天各部室需将所传阅的保密文件清退给办公室。如发现遗失,要及时追查处理。1.12 如保密人员因工作调动或其它原因而长期离开岗位前,必须把自己经营的秘密文件全部移交清楚。移交时,要造册、清点、核对,并且要履行签收手续。

1.1

3保密人员每年对办理完毕的保密文件收集齐全,对有查考价值的要整理立卷,其他文件可按有关规定处理。调阅公司的保密档案,须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

1.14 保密文件销毁前,必须逐一登记,并在报领导批准后派两名以 30

上工作人员进行销尽。绝密文件应指定专人在公司内销毁。1.15 以上保密文件拟制、处理、管理的各个环节,要建立严格的登记制度,在工作过程中保密文件管理人员要注意不要谈论文中的机密事项,不让无关人员随意浏览,不得在无保密措施的无线电话中谈论机密事项等等。

1.16 公司印制各类简报、刊物及向宣传、新闻出版单位提供公开发表的稿件、信息,承办人应经公司主管领导审批,不得涉及和泄露国家及公司秘密。

1.17 公司工作人员在外出访问、涉及业务技术谈判、学习交流展览演示等公务活动中,不准随身携带密级文件、资料,要严格遵守保密纪律,在预案中应采取措施,防止泄露事件发生。安全防范工程保密措施体系

二、事前预防措施和方法:

2.1 加强对保密工作的领导。调整并成立了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局保密工作的领导,并确定局办公室具体负责保密日常工作。同时,实行保密工作责任制,把保密工作责任具体落实到各股室和具体的审计组,做到万无一失。

2.2 组织机构建立。公司为保证保密工作的顺利开展,公司以负责人牵头成立保密工作组,组员由档案管理专职人员、技术负责人、项目管理人员和公司经理组成,并为档案管理配备专用的档案室,针对每个工程由项目负责人兼任保密责任人。

2.3 明确保密内容。保密内容包括:工程技术实现原理、软硬件使用密码、工程施工线路及设备布局图、工程进度及扩展方式、通信及交换协议、工程实施细节合同等。

2.4 保密知识学习教育。结合当前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总体要求,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保密法规及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文件精神,观看保密教育宣传影视片,大力普及保密知识,进一步提高全体审计人员对保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保密观念,增强保密意识。

三、事中预防措施和方法:

3.1对使用单位的需求情况由项目负责人落实并保证不得向外界透露,并以书面形式传递给档案管理人员和技术负责人;

3.2档案管理人员对以上信息以书面、电子等方式存档,公司员工在借阅时必须经领导同意且确定借阅时间方可借阅;

3.3档案管理人员不得将机密文件带回家中或带上出入公共场所,相关人员不准随意谈论、泄露机密事项、不准私人打印、复印、抄录文件内容、不得将朋友、他人带入档案室,不得外传、外借相关资料。3.4起草、打印、复印机密文字资料时由专人负责,其它人不得随意查看;

3.5打印过的废纸和校对底稿应及时清理、销毁;

3.6合同签订后的相关文档资料立即存档,并建立保密所必备的借阅制度;

3.7是严格督查落实措施。对本单位重点涉密部门办公室、档查室、信息内网等涉密信息系统、涉密文件资料的定密、印制、保管、使用和销毁等制度的落实情况,以及通信、办公自动化等的保密管理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详细的检查,确保国家秘密信息的安全。

3.8是加强审计现场保密工作。要求审计人员要把保密工作贯穿审计工作的各个阶段,保守被审计单位涉及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工作秘密;采取技术措施,加强对外出携带手提电脑、涉密软盘、光盘、U盘等秘密载体的管理,严防因丢失造成涉密信息的泄露。

四、事后预防措施和方法:

4.1是强化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严禁审计业务资料并入互联网中,禁止储存审计信息资料的计算机上网。严格按照“上网不涉密、涉密不上网”的工作要求,加强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坚持谁上网、谁泄密、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不私自、擅自扩大知悉范围。

4.2出现泄密事件后,应立即上报公司负责人,做到机密不得扩散,同时认真追查相关人员的责任。

河南华夏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篇3:保密措施和管理制度

一、计算机局域网的安全保密问题

网络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针对来自不同方面的安全威胁, 需要采取不同的安全措施和技术手段, 这就对建立有效的网络安全措施提出了新的要求。电磁泄漏、非法终端、搭线窃取是计算机网络设备实体的三个主要安全隐患。所以在计算机局域网的构建和设备安装阶段就要加以重视。

1. 电磁泄露是指计算机设备工作时辐射出电磁波, 外人可以借助高灵敏度的仪器在一定范围内稳定、清晰地看到计算机正在处理的信息。另外, 网络端口、传输线路等都有可能因屏蔽不严或未加屏蔽而造成电磁泄露。实验表明, 未加控制的电脑设施开始工作后, 用普通电脑加上截收装置, 可以在几百米内抄收其内容。防范电磁泄露的根本措施是采用屏蔽双绞线、屏蔽机柜、屏蔽机房、专用交换机, 即建立一个屏蔽网络系统。资金等条件不具备时, 也应选用低辐射设备。显示器是计算机保密的薄弱环节, 而窃取显示的内容已是一项“成熟”的技术, 因此, 选用低辐射显示器十分必要。此外, 还可以采用距离防护、噪声干扰等措施, 把电磁泄露降到最低。

2. 非法终端是非法用户有可能在现有终端上并接一个终端, 或趁合法用户从网上断开时乘机接入, 使信息传到非法终端。

3. 搭线窃取, 指内部通讯线路被搭线窃取信息。防范非法终端、搭线窃取的措施, 一是在网络布线时采用综合布线。室内布线, 楼与楼距离较远的线路应从地下管沟埋线, 尽量从钢管和铁盒内走线, 以保护外部线路的安全。二是定期对网络实体进行检查。特别是对文件服务器、光缆、终端及其他外设, 防止非法侵入。

二、解决的措施探讨

1. 建立全面的法律。

法律是强大的后盾, 建立一套安全管理标准和方法, 即通过建立与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使非法分子慑于法律, 不敢轻举妄动。

2. WEP加密机制安全性分析。

WEP (Wired Equivalent Privacy) 是所有经过Wi-Fi认证的无线局域网所支持的一项标准, 它主要利用40位加密密钥有效地保护网络。WEP是IEEE802.11标准规定的另外一种加密方案, 它提供了一种保护WLAN数据流安全的机制, WEP的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的密钥和算法。它是由标准中定义的一种可选的无线加密方案。虽然是可选的, 但是WECA要求所有认证的产品都必须支持WEP。WEP是所有经过WECA Wi-Fi认证的无线局域网所支持的一项标准功能, 一部分运营商使用软件的方法来实现计算密集的加密和解密计算而其他的运营商则采用硬件加速器来最小化加密和解密数据流的运算量。WEP可以提供三个安全: (1) 存取控制:存取控制能够保护对无线局域网络的访问。对于所有没有通过WEP加密的数据包都要丢弃。 (2) 数据完整性:通过校验和方式保证数据不被修改。 (3) 机密性:通过机密性来防止对无线数据的非法窃听, 机密性是WEP协议的首要任务。

3. 认证机制的安全性分析。

有两种认证方式的定义:

(1) 是开放形式的系统身份认证;

(2) 共享方式的系统身份认证。每个用户都必须配置上述两种认证方式中的一种, 并且该配置应该和它想要连接的接入点的认证方式相匹配。

开放认证是一种默认的认证方式, 开放系统认证的实质就是一个值为空的认证算法。如果站点的认证属性被设置为开放系统认证, 那么与该站点进行通信的任何站点的认证请求都会得到确认;整个认证过程是一种完全透明的状态下进行的, 用户可以和接入点相连, 即使被认证用户不提供正确的WEP密钥也能通过系统的认证。

4. 严格的管理:

各网络使用机构、企业和单位应建立相宜的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加强内部管理, 建立审计和跟踪体系, 提高整体信息安全意识。用户对自身面临的威胁进行风险评估, 决定其需要的安全服务种类, 选择相应的安全机制, 然后集成先进的安全技术。

5.

将安全策略、硬件及软件等方法结合起来, 构成一个统一的防御系统, 有效阻止非法用户进入网络, 减少网络的安全风险。定期进行漏洞扫描, 审计跟踪, 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通过入侵检测等方式实现实时安全监控, 提供快速响应故障的手段, 同时具备很好的安全取证措施。

6.

使网络管理者能够很快重新组织被破坏了的文件或应用。使系统重新恢复到破坏前的状态, 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在工作站、服务器上安装相应的防病毒软件, 由中央控制台统一控制和管理, 实现全网统一防病毒。

结语

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的问题, 是不可以一劳永逸的, 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策略, 先进的技术是信息安全的根本保障。不断完善内部网络、公开服务器网络和外部网络管理模式, 贯彻规范的安全防范措施, 搭建切实可行的长远安全策略, 才能将网络安全保密工作的关切实做好安全保密工作。H

参考文献

[1]胡道元.计算机局域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篇4:涉密网络安全保密防护和管理

涉密网络安全保密隐患

1.违规外联。涉密网络严禁和互联网连接,但是有些工作人员贪图便利,采用断开内网连接的方式违规将计算机接入互联网,甚至直接将接入涉密网的计算机同时又通过拨号、宽带和无线等方式接入互联网,破坏了内外网的物理隔离,极有可能将病毒、木马、后门等带入内网,导致黑客入侵并把涉密计算机作为跳板,渗透到内部网络,给涉密网络带来非常严重的危害和后果。

2.计算机端口滥用。涉密网络内部使用的涉密计算机的光驱、USB接口、红外接口等很容易被违规接入未经授权批准的外接设备,然后利用“信息摆渡”技术实现在物理隔离的两台计算机上的信息传递,在此过程中很容易造成信息泄漏或致使涉密计算机感染病毒。

3.权限失控。在涉密网络中如果没有使用用户身份鉴别和权限控制措施,工作人员可以毫无障碍的调阅出高出自身知悉范围内的涉密信息,从而导致泄密。“棱镜”事件就是一件典型的权限失控导致的泄密事件。

4.系统漏洞。系统漏洞是指应用软件或操作系统软件在逻辑设计上的缺陷或错误,这些漏洞成为入侵者进入计算机或网络的一个“后门”,可通过植入木马、病毒等方式来攻击或控制整个计算机和网络,窃取其中的涉密信息。由于涉密网络与互联网物理隔离,工作人员不便于进行系统补丁升级,导致这些漏洞无法得到及时修补,极易被黑客所利用。

5.人为因素。一些单位的工作人员保密意识不强,在工作中没有遵循基本的安全防范规则操作造成泄密,例如涉密计算机不按规定设置口令或者口令设置过于简单容易被破解、没有定期升级系统软件或病毒库等。此外还有一些由于保密技术知识缺乏或操作失误导致的泄密,例如管理员对防火墙配置不当为外来的程序攻击创造了机会,计算机中的硬盘或某些文件夹被设置成共享状态,使非法人员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功能非常容易地下载到这些计算机硬盘中的文件等。

涉密网络安全保密防护技术

1.虚拟局域网技术。虚拟局域网技术可以根据网络用户的位置、作用、部门或者根据网络用户所使用的应用程序和协议来进行分组,不同的虚拟局域网之间不能进行相互的联系和通讯,这就避免了病毒感染和黑客入侵。此外虚拟局域网技术中对于交换机端口的划分操作简单灵活,这就使得在涉密网络中网络设备的灵活移动成为可能,单位不同部门可以规划到不同的虚拟局域网中来,既方便了数据的传输、信息的共享,又提高了涉密网络的安全性。

2.防火墙系统。防火墙系统是计算机与内部网络或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安全的屏障,配置防火墙是实现涉密网络安全最基本、最有效的安全措施之一。利用防火墙对涉密网络进行安全域划分,禁止不同虚拟局域网在非应用系统使用时相互访问,同时在交换机配置阶段,就进行端口隔离,这样同部门同虚拟局域网之间也存在了基础的安全网络防护,可实现重点服务器网段和非密服务区网段隔离,从而降低重要数据或敏感信息安全问题对整个涉密网络造成的影响。此外,防火墙系统还能实时地记录所有用户访问信息的日志情况,并对涉密网络的流量情况进行统计。一旦发生网络异常现象,防火墙系统还能及时报警,确保涉密网络的安全稳定。

3.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是一种对网络传输进行即时监视,在发现可疑传输时发出警报或者采取主动反应措施的网络安全设备。它可以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对网络进行监测,提供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时的实时保护。在涉密网络中,可以在需要保护的服务器网段上部署入侵检测系统,实时监视各种对服务器的访问请求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控制台。

4.访问控制技术。访问控制是限制已授权的用户、程序、进程或计算机网络中的其他的系统访问本系统的资源的过程,它是涉密网络安全防护的主要核心策略。通常在涉密网络中实施访问控制的策略是在交换机的某个端口上绑定合法的计算机MAC地址,所有未在该端口上绑定的MAC地址全部为非法入口,会在进入该端口时予以屏蔽,这样就杜绝了非法MAC地址的入侵,可以防止非授权的计算机从数据链路层进入涉密网络。

5.漏洞扫描技术。漏洞扫描技术是指通过扫描等手段对指定的远程或者本地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脆弱性进行检测,发现可利用的漏洞的一种安全检测技术。它和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互相配合,能够有效提高网络的安全性。通过漏洞扫描,网络管理员能了解网络的安全设置和运行的应用服务,及时发现网络内计算机与服务器等网络设备的各种漏洞和隐患,如端口和服务、系统漏洞、弱口令及共享文件等,并给出修正建议。此外,当有计算机接入涉密网络中时,还可以通过扫描计算机的系统漏洞,自动对入网计算机进行系统补丁升级,确保所有接入涉密网络的计算机系统漏洞都能及时得到修复,降低计算机被入侵攻击的风险。

6.身份鉴别和授权。身份鉴别是保证涉密网络安全的重要措施。经过身份鉴别进入涉密网络的合法用户,需要对其访问系统资源的权限进行限制。设置访问控制应当遵循“最小授权原则”,即在应当授权的范围内有权使用资源,非授权范围内无权使用资源。并且在授权时按照该人员的最高涉密等级进行身份认证授权。在涉密网络中,工作人员的各种操作行为均需进行个人身份鉴别。

7.涉密计算机监控和审计。涉密计算机监控是指通过安全策略对受控计算机的移动存储设备、外部连接设备、网络连接等输入输出端口进行监控,防止非法文件拷贝、打印、扫描、非法外联等安全事件的发生,对于正在发生的高危行为予以及时制止或预警。涉密计算机审计是指记录涉密计算机用户的实际操作,包括计算机访问应用系统情况、文件的拷贝打印操作、病毒感染情况、擅自连接互联网情况、非工作软件的安装和运行等内容,通过分析日志,能够在事后有效发现用户的违规操作或非法入侵行为,以便管理人员及时发现问题以及事后追究责任。

nlc202309010757

8.数字加密和数字签名。数据加密和数字签名技术是提高涉密网络安全性的必要手段。数据加密技术可以用于涉密文件的加密上,通过公钥、密钥的分发确保文件即使被盗取也无法解密。数字签名是利用密码技术生产一系列符号和代码组成电子密码进行签名,来代替书写签名和印章。将数字签名添加到文件正文中后,能够保证文件的机密性、发送者身份真实性、文件数据的完整性和发送者对自己行为的不可否认性,构造一种更加完善、高强度的文件加密方案。

9.电磁泄漏防护。涉密网络电磁辐射主要有四个因素产生:显示器辐射、通信线路辐射、主机辐射、输出设备(打印机)辐射。这些设备是依靠高频脉冲电路工作的,由于电磁场的变化,必然要向外辐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会把计算机中的信息带出去,窃密者只要具有相应的接收设备,就可以通过接收电磁波从中窃取涉密信息。针对电磁泄漏可采用的防护措施有选用低辐射设备、利用噪声干扰源、距离防护、电磁屏蔽等。

10.容灾备份技术。涉密网络中的数据安全是重中之重,但由于敌对势力、自然灾害或其他网络、硬软件故障、操作失误、病毒等因素的影响,随时可能导致数据丢失、破坏、业务中断等灾难事故的发生。容灾技术可以保证在遭遇灾害时信息系统能正常运行,实现业务连续性的目标,备份技术可以应对灾难来临时造成的数据丢失问题。在具体操作中,容灾备份技术通常是将系统变化发生时的每个时间点都捕获下来,一旦系统发生写数据的动作,就实时复制将要写入存储的写操作,在写入本地磁盘的同时复制一份到本地或远程数据保护中心,这样一旦灾难发生,就可以从数据保护中心中获取丢失的数据。

涉密网络保密管理措施

1.完善涉密网络安全保密规章制度建设。规章制度是涉密网络安全管理的基础,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保密职责,才能确保涉密网络和涉密信息系统正常、有效运行。涉密单位应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规定,充分发挥创新精神,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建立有针对性的涉密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将原则性的标准进行细化,明确安全职责的划分和人员分工安排,让涉密网络的建设、管理、使用、维护等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同时要对规章制度进行动态化的管理,及时发现规章制度中不适和问题,对规章制度的适应性进行改进。

2.提高工作人员保密意识和防护技能。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薄弱、保密防护技能缺乏是泄密事件发生的主因,由于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知识更新换代频繁,一些工作人员平时不注重学习,认识不到安全威胁,保密意识淡漠,不注意个人的安全防护,认为涉密网络安全防护是信息中心的事儿,与他们毫无关系。还有部分人员存在侥幸心理,为图方便甚至不遵守相关安全规定,违规接入互联网或外部设备,给涉密网络防护带来较大隐患。因此需要加强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和网络安全意识,切实使更多的工作人员充分认清当前网络条件下的保密形势,认清网络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给保密工作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在思想上保持警惕,筑牢思想防线。同时要通过举办讲座、学习班等形式普及涉密网络安全防护知识,使其熟悉危害涉密网络安全的行为以及其基本原理,让安全操作成为一种工作习惯和自觉行为。

3.强化保密监督和检查。保密监督和检查是防止失泄密事件发生的有效手段。利用网络安全技术做好日常保密监督和检查是充分发挥涉密网络防护体系作用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具体措施有:对非授权存取、非授权外联、非授权接入采取必要的技术检测手段,作出及时响应,并形成日志记录;对涉密网络中的设备运行态进行监测,例如可以每周查看安全审计记录;每月对监控和审计系统的日志进行分析整理。通过日常化的保密监督和检查,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与管理缺陷,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与改进管理,提升涉密网络安全防护的技术水平和保密管理水平。

涉密网络的安全保密防护和管理是一个涉及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和保密管理的庞大课题,而且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会出现越来越多新的安全保密防护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新技术新知识,不断完善和调整防护策略,才能构建一道网络信息安全的铜墙铁壁。

(作者单位:宁波国研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篇5:保密管理措施

保 密 管 理 措 施

1、工作人员必须做到:不该说的秘密,绝对不说;不该问的秘密,绝对不问;不该看的秘密,绝对不看;不该记录的秘密,绝对不记录;不在非保密本上记录秘密;不在私人通讯中涉及秘密;不在公共场所和家属、子女,亲友面前谈论秘密;不在不利于保密的地方存放秘密文件、资料;不在普通电话、明码电报、普通邮局传达秘密事项;不携带秘密材料游览、参观、探亲、访友和出入公共场所。

2、建立健全收发文制度,科室要有专人负责履行文件登记、管理和清退工作,发现属于国家秘级文件资料丢失、被窃、泄密时,必须立即报告,及时追查,力挽损失。

3、各部门年终清退与本部门无关的并无保存价值的文件和一些刊物,必须进行销毁或碎纸处理,不得擅自出售。

4、档案专、兼职管理人员对秘密档案材料应严加管理,严格传递、借阅手续,如需借阅者,须经分管领导批准,并在档案阅览室内查阅,不准带出档案室,不准摘抄;档案人员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扩大利用范围,以确保档案的安全。

5、计算机房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进入机房必须进行审批和登记制度,确定专人负责计算机的应用管理。凡秘密数据的传输和存贮均应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录有文件的软盘信息要妥善保管,严防丢失。

6、保密安全管理要求:

①根据“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党政一把手对本单位要害部位管理负全面责任。

②与本职工作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要害部位,因工作关系需经单位领导同意后,才能借阅有关资料和进行公务活动。

③贵重物品、现金、票证落实专人负责,责任人要认真做好保管、使用、防火、防盗、防潮、防爆及保密工作,对要害部位认真按安全保卫保密要求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防范于未然。④建立要害部位管理呈报制度,要害部位安全值班及交接班登记制度,要害部位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并建立要害部位处置突发事件预案。

⑤建立各要害岗位保密安全责任制,开展经常性安全保卫保密检查,针对存在隐患及时整改不留后患。

⑥按规范要求对要害部位做防爆措施及安全用电。结合业务工作中涉及国家秘密的各个环节,制定严格的保密防范措施,并组织实施。

⑦加强计算机系统的保密安全管理。对涉密与非保密计算机予以明确区分,涉密机必须完全与局域网脱离连接,并禁止上因特网以防泄密。并采取身份认证、存储传输加密、配置防视频泄密干扰器等措施加强保密防范。

7、档案保密范围:

①批量运输档案的时间、路线的保卫方案;

②档案库的收藏档案内容、数量以及保卫方案、措施;

③历史档案及其编研材料中涉及的特种工艺、技术决窍、秘方及涉及中外产权的内容;

8、档案管理不得擅自扩散的范围:

①未经公布的档案工作统计数字;

②正在研究、尚未做出结论的干部调配、内部评议问题。

③历史档案及其编研材料中涉及个人隐私的部分。

篇6:安全管理及保密措施

一、检查范围与检查内容

这次保密检查的范围是:办事处各社区、科室。检查的内容为计算机、移动存储介质、办公网络使用管理情况,检查具体内容参照《地方党政机关保密检查目录》。

二、检查方法及时间安排

这次保密检查,采取以技术检查为主,自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办事处各社区、科室负责组织本部门的自查,办事处保密办将会对各社区、科室进行抽查。时间为即日起至6月28日。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此次检查,防止保密检查做虚功、走过场,确保检查工作圆满完成。

篇7:保密措施和管理制度

第一类 在职在岗人员(担任相当职务和涉密岗位工作正式人员):上岗前进行安全保密审查,在岗期间进行安全保密教育,明确安全保密职责,签订安全保密承诺书,进行安全保密提醒,控制知悉国家秘密范围,限制因私涉外活动,监督检查安全保密法规制度执行情况;,领导干部要将安全保密情况纳入民主生活会内容,一般涉密人员每半年要向所在部门(单位)报告保密工作情况。第二类 挂职返聘借调人员(在涉密岗位挂职返聘借调人员):挂职返聘借调期间参照在职在岗人员管理,挂职、返聘、借调结束后,向挂职、返聘、借调单位全部移交挂职、返聘、借调期间留存的涉密载体,签订保密协议,不再从事涉密岗位的,按挂职、返聘、借调期间涉密人员等级实行脱密期管理。

第三类 学习实习人员(在军工单位学位学习和专一业实习人员):学习实习期间纳入在职在岗人员管理,提出安全保密管理要求,严格限制涉密范匝和活动区域,学习实习结束后,向单位全部移交学习实习期间留存的涉密载体,签订保密协议。

第四类 外协外包人员(涉及外协外包涉密业务的外单位人员):对外选择外协外包单位要审查保密资格,与外协外包单位签订保密协议;涉及外协外包涉密业务的有关人员要签订保密承诺书,进行安全保密培训,严格限制涉密范围和活动区域;完成外协外包任务的涉密人员要全部移交个人留存的涉密载体,并签订保密协议。

第五类 离岗离职人员(因各种原因离开涉密岗位的人员):离岗离职之前,全部移交个人在职在岗期间留存的涉密载体,签订保密协议;离岗离职之后,禁止从事与原来涉密岗位相同的涉密业务活动;实行脱密期管理,脱密期内不得到有境外背景的机构工作,不得因私出境。

第六类 离休退休人员(因年龄或其他原因由涉密岗位退下来休息的人员):办理离退休手续之前,要向单位全部移交在职期间个人留存的涉密载体,签订保密承诺书;离退休之后,末经原单位批准,不得从事与原来涉密岗位相同的涉密业务;实行脱密期管理,脱密期内不得到有境外背景的机构工作,严格限制因私出境。

第七类 工勤服务人员(因工作关系可能接触涉密信息、的内勤安保服务等人员):上岗前进行安全保密培训,在岗期间进行安全保密教育,提出安全保密管理要求,签订保密承诺书;严格控制活动区域和知密范围,禁止私自单独出入涉密场所,因故离开服务单位要签订保密协议。

篇8:新时期档案保密管理措施研究

一、新时期档案保密管理特点分析

(一) 档案管理环境的变化导致档案保密管理难度提高

随着信息化以及互联网应用技术的推广, 档案信息资料的整理、存档以及传输利用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执行措施, 相对开放的网络环境势必会对档案资料的安全性造成威胁, 各种人为的攻击或者是入侵也极易造成档案资料泄密的发生。

(二) 档案管理形式的变化导致档案保密管理工作更加繁琐

在新时期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下, 档案保密管理工作中保密级别的确认、解密以及密级降低工作流程更加复杂繁琐, 导致档案保密管理工作安全风险因素较多, 档案资料的保密控制难度加大。

(三) 档案信息资料的利用形式多样化对档案资料保密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时期档案资料的利用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档案资料的利用已经不是传统的查阅以及复印, 更多的是通过身份认证在互联网环境中进行查阅使用。档案资料的使用访问权限以及验证信息经常会被非法获取, 导致档案资料的安全管理受到威胁, 档案资料的失真问题也时有发生。

二、档案保密管理现状问题分析

(一) 档案管理工作中保密意识薄弱, 对于档案保密管理没有明确的认识

在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单位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更加密切, 档案的利用更加频繁, 因此档案的开放程度与利用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但这也为档案安全保密管理带来了新的困难, 部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保密管理意识薄弱, 对档案资料的保密规定以及要求不够明确, 因而导致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经常出现疏漏。

(二) 档案保密管理部门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部分档案管理部门未能严格依照《档案法》以及《保密法》中的相关规定, 制定完善的档案保密规章制度, 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在落实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指导依据。而且部分档案管理部门虽然针对档案保密管理工作有明确的规章制度要求, 但是缺乏相应的落实执行措施, 导致各项制度形同虚设, 难以形成强有力的档案保密管理体系。

(三) 档案保密管理工作技术手段落后, 制约了档案保密管理水平的提高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 档案资料的载体形式也日益多元化与数字化, 各种各样的多媒体以及电子档案被广泛使用, 对于这些档案资料的保密管理, 需要更先进的管理技术。但是现阶段档案保密管理技术手段相对落后, 各种信息化的防盗加密技术未能及时的应用, 对于档案资料的安全性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新时期档案保密管理完善措施研究

(一) 开展档案保密管理普法宣传, 强化档案保密管理意识

为了实现涉密档案资料的安全可靠, 应该通过开展法律宣传等手段, 对档案资料的管理者以及利用者进行宣传教育, 使其明确档案保密管理的重要性, 并在档案资料的保存或者是利用过程中, 严格按《保密法》的要求管理使用档案资料。其次, 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建立一支专业的档案保密管理工作队伍, 通过选拔法律意识强、责任意识高的档案管理人员, 对涉密档案资料进行重点的管理, 实现档案保密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完善化。

(二) 建立健全档案保密管理规章制度, 强化档案保密管理监督体系的建设

档案保密管理规章制度作为开展档案资料保密管理的主要依据, 对于保障档案资料的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档案保密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 应当结合档案管理工作部门的实际情况以及档案借阅使用群体的情况, 能够规范查阅者的档案利用行为, 形成具有档案保密保存制度、档案库房管理、档案借阅查询以及档案利用管理为一体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 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性。其次, 应该建立完善档案资料保密管理监督管理体系, 对于涉密档案资料的使用, 必须完善监管流程, 通过多层次的审批制度, 避免档案资料的泄密现象的发生。同时, 应该针对档案管理工作部门定期开展监督检查, 对于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应该及时按照相关法律以及政策要求进行处理, 通过强有力的监管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性。

(三) 针对多媒体以及电子档案, 进行重点的保密管理

多媒体以及电子档案的保存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借助于存储盘进行保存, 另一种则是直接存 (下转第88页) (上接第85页) 储与网络数据服务器上。对于通过存储盘等存储介质保存的电子档案资料, 重点应该做好存储介质的安全保管, 定期进行消磁以及修复, 避免档案数据资料的丢失。对于存储于网络数据库内的档案资料, 则首先应该强化与网络数据库相关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管理, 通过设置内外网隔离或者是登录访问权限, 并设置完善的防火墙, 保证档案资料不会受到非法的窃取。此外, 如果保存档案资料的计算机出现损坏需要修复时, 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保密管理规章规定, 上报档案管理保密委员会, 由指定的电脑维修部门对电脑进行修复处理, 避免涉密计算机中档案资料的流出泄露。

(四) 确保档案资料利用与档案保密管理的协调性

在档案保密管理过程中应该坚持档案资料利用与档案保密协调管理的原则, 既要防范当资料的泄密造成集体利益的损失, 同时也要提高档案资料的利用效率, 充分发挥档案资料中所蕴含的信息价值。实现档案资料利用与档案保密管理协调的关键在于做好开放档案资料的审查, 通过对档案资料的开放范围以及适用范围进行准确的控制, 实现档案开发利用与档案保密管理的协调发展。其次, 应该强化开放档案资料的审查管理, 档案资料的审查应该按照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 在相关部门经过初审、中审以及终审, 明确档案资料的开放利用范围后, 方可对档案资料开放利用。此外, 协调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与保密管理, 也必须做好档案资料的解密以及降密管理, 根据《保密法》的相关规定, 对于机密保管期到期的档案资料, 则可以通过划密以及解密等处理流程, 实现档案资料在特定范围内的开放利用。

四、结语

档案资料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 其保密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到国家以及集体的安全与利益, 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与完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 档案管理部门应该严格按照《保密法》以及《档案法》中的相关要求开展档案保密管理工作, 在完善档案保密管理工作的基础上, 实现档案利用率的进一步提升, 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精细化。

参考文献

[1]唐海鸥.如何科学做好档案利用过程中的保密工作[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2007 (22) .

[2]黄衍芳, 毛伟.煤炭企业档案的利用与保密[A].煤炭企业档案管理优秀论文集 (2010) [C].2011.

[3]肖永菊, 王有涛.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档案保密工作[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03) .

篇9:保密措施和管理制度

关键词:企业;信息系统;保密管理;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

一、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员工保密责任意识、保密知识和教育薄弱。

2.保密专职人员配备少,保密团队不够强大。

3.各项保密制度和措施的执行有待在实践中检验,保密专项检查还须不断加强。

4.工作及学习训练过程中存在泄密可能。

5.保密工作团队上的问题。

二、对保密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对保密工作要有的放矢地开展,堵塞泄密途径。可成立保密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公司的保密工作,并制订保密管理制度,由保密领导小组监督制度执行情况,同时,制订如下措施:

1.设置涉密项目管理区域,凡是用户项目涉及秘密,都经由专门安排的涉密负责人进行处理,其他人员不得接触此类项目。

2.涉密项目管理区配备专门的资料存档柜,钥匙交由保密领导小组管理,涉密资料查阅必须经过批准,不得外借、复制。

3.涉密项目使用固定的涉密计算机及打印机,涉密计算机不能上网,不得带离涉密工作区域。

4.涉密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知悉的保密事项,不能向外泄露,不得对外从事技术服务。必须妥善保管各种保密资料,不得丢失泄密。

5.涉密员工离职,应将自己保管的保密资料上交,不得带走或留存。

6.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涉密岗位责任制度,与涉密员工签定《保密协议》。

7.涉密办公区计算机系统由专人管理,并配备好防范设施,涉密文件的打印需用专用磁盘由专人负责。

8.建立健全涉密载体管理制度,对涉密资料做好真实详细的记录,存档保管。

9.建立系统访问控制。

10.涉密系统必须建立一套安全监控系统,全面监控系统的活动,并随时检查系统的使用情况。涉密系统应建立完善的审计系统和日志管理系统,利用日志和审计功能对系统进行安全监控。

11.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方面,要求计算机网络抵御来自外界侵袭等应采取的安全保密措施。必须采用国产的设备来实现网络的安全保密。目前主要通过采用安全防火墙系统、安全代理服务器、安全加密网关等来实现。

12.对于计算机信息传输的保密,要求采取不易被截取的通信方法(如光纤通信),并对传输数据进行数据流加密,使非法攻击者无法读出所截获的传输数据。

13.应制订严格的保密制度。通过对应用人员、系统设备、系统软件和所处理的信息及介质的制度化管理来保证用户的利益和安全。这主要是通过各单位机房管理制度或守则,计算机系统维护管理制度和介质管理制度等实现,各单位必须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订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三、进一步加强保密工作的措施

根据近年来的形式,大力开展保密风险评估,作为企业开展保密工作的前提,能为单位领导准确把握本单位保密工作所面临的风险,进行重点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1.进一步加强保密“软件建设”。

保密条件建设分为“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两大类,其中“软件建设”是灵魂,“硬件建设”是基础。加强保密“软件建设”,就是要从根本上进一步强化人员的保密意识,建议有关部门领导要加强教育,统一思想,通过认真学习《保密法》和《保密法实施条例》,切实开展好保密工作的教育与宣传。及时传达贯彻上级保密工作会议精神及保密局文件精神,按照工作要求落实措施,对重点涉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保密教育。通过宣传教育,使所属人员的保密意识明显提高,政治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同时,要结合本单位保密工作面临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本公司《保密制度》,严肃保密工作纪律,发生失密、泄密,视情节轻重、危害大小,依据国家有关保密规定给予批评教育或处分。将保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确立“保密工作无小事”的思想理念,从思想教育入手,将保密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努力做到领导不唱“独角戏”,全员上阵抓保密,及时纠正“关好门、锁好柜、封住嘴、管好件”就能万事大吉的认识偏差,形成人人参与保密的氛围,努力为本单位的安全保密工作筑牢思想上的“防火墙”。

2.进一步加强信息设备的安全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高技术信息设备不断涌现,它们在为员工日常工作、学习、训练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保密工作带来了更多挑战。为此,要进一步加强信息设备的安全建设,对一些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设备坚决不能引进使用,使用时要制订严格的使用规则。另外,建议对本单位的所有办公计算机、移动存储介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设备进行了一次全面、彻底的保密清查,将所有设备登记入册,进一步明确使用范围和责任人,同时对这些信息设备要进行不定时检查,将有隐患的设备及时处理。同时,要制订必要的防范措施,对网站要进行全天候监控,严防病毒攻击与木马植入,涉密计算机软件要安装先进软件,安装防辐射、即时杀毒、备份软件,涉密信息设备要有防电磁辐射、防内置、防失控、防失窃功能。多管齐下、全方位防护,为本单位信息设备的安全使用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3.进一步完善保密工作机制。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同样,企业保密工作也需要完善的保密机制来保障。近年来,随着保密形势的日益严峻,对保密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建议单位保密部门领导要加强制度建设,始终把落实规章制度作为抓好保密工作的关键环节,认真贯彻落实《保密法》及有关保密工作的规定,从文件的登记、收发、传递、归档、销毁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落实管理规定,做到了按制度管人管事。

4.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员工保密义务和竞业限制。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3条、第24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面对日益严峻的保密形势,保密风险的控制更为困难。所以,建议保密部门领导要建立良好的保密秩序,有效遏制泄密问题的发生;要努力做到领导不唱“独角戏”,全员上阵抓保密,保密工作人人抓,常抓不懈的良好局面;要建立长效机制,有章可循,真查实改。公司领导要带头做好保密工作,齐抓共管、综合治理,要适应新要求、采取新措施,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做好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做好各项保密工作,努力促进本公司的保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四、总结

上一篇:2011.5教师校本培训阶段性工作总结下一篇:大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认同感的调查研究5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