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汇报材料

2022-08-05

在一个组织内部,我们必然要将自己的工作完成情况向领导进行汇报,那么,如何才能卓有成效的进行汇报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染病防治汇报材料》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传染病防治汇报材料

县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省学校传染病防治专项督查组各位领导:

下午好!

我受局班子的委托,向省学校传染病防治专项督查组汇报工作。首先,我代表**县教育局对督查组各位领导深入我县检查指导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感谢!

今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和州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直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深入贯彻省、州、县安全工作会议和相关文件精神,扎实开展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保障和促进了全县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下面,我将我县的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不足之处,请予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08所,在校生72027人。其中进修学校1所,完中4所,普通高中在校生3786人;初中13所,在校生16989人;职高1所,在校生1224人;小学482所,在校生45155人;幼儿园7所,在园幼儿5872人。全县共有教职工3932人,其中专职校医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74%,适龄少年毛入学率96.46%。高中毛入学率32.68%,幼儿入园(班)率29.01%。全县校园占地面积137525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59859平方米,普通中学生均校舍面积7.28平方米;小学生均校舍面积5.0平方米。全县有寄宿制学校219所,住校生43119人,食堂用房11319平方米。

二、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保障了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有力。一是成立了以县教育局分管领导为组长,县卫生局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教育局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协调全县的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工作,做到常抓不懈。二是成立了由各学校校长为组长,主管副校长为副组长,班子成员和各完小校长为成员的工作执行领导小组,负责统一组织本学校(校区)的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三是配设了各乡镇的义务兼职校医。义务兼职校医由各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担任,实行片区挂钩制,为各学校的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业务指导和帮助。初步形成了纵横一体的工作格局,有效地保证了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工作的长效监管和正常开展。

(二)全面完善工作制度,确保了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管理到位。一是落实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我局与各学校、幼儿园签订了《安全目标责任书》,要求各学校、幼儿园结合学校人员密集的实际,重点抓好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并实行学校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承办谁承担主要责任。各学校、幼儿园逐级签订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校点、到个人,实现层层监管,层层抓落实。二是实行局领导及职能科室分工负责联系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县教育局安委会设在教育股,负责综合协调,在安全工作中认真落实服务承诺制、首问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行政问责制四项制度,确保政令畅通。三是完善学校卫生安全事故及传染病疫情上报制度。明确规定中小学、幼儿园如发生学校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及传染病疫情要在半小时内以电话方式报教育局党政办,第二天上报书面报告,杜绝重大事件和疫情瞒报、延报或漏报现象的发生,确保学校卫生安全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得到及时、合法的处置。四是制定下发了《**县学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同时要求各学校(园)制定相应的工作应急预案,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处置程序,落实工作措施,确保事故和疫情发生时能够及时响应、妥善处置。

(三)深入开展知识宣传,保证了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科学开展。一是督促和指导各学校抓好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工作。各学校充分利用广播、板报等宣传阵地和通过挂横幅、警示牌等形式,向广大师生宣传常规卫生保健知识、食品卫生与心理咨询、疾病防治、个人卫生习惯、食品卫生法、食品与健康等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教育师生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全县各学校开展食品卫生讲座共56场(次),出板报450期,有效地提高了师生的食品卫生和疾病防治意识。二是广泛开展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结合“六月安全生产月”活动,我局组织城区学校到富州广场宣传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交通安全等常识,发放宣传单83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30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三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县的安全工作会议及有关文件精神。今年以来,我局制文下发或转发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文件共18份,全面传达上级精神,做好各季节时令和非常时期的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预警,指导学校抓好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邀请上海市第十一批青年志愿者赴滇扶贫接力队文山分队到我县举办“青少年儿童常见传染病防治”讲座,组织各乡镇中心学校和城区各学校、幼儿园主管卫生工作的副校(园)长、德育主任及城区学校部分班主任、校医参加讲座,听取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儿童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手足口病等11种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促进了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全力查排安全隐患,确保了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整治到位。一是对学校周边食品卫生安全隐患进行大力整治。与卫生、食药监等部门联合,对学校周边食品店和流动摊点进行检查整治,重点检查各类不合格、霉烂变质和“三无”食品,严厉打击不法销售行为。开展了2次大规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共检查学校门前食品摊点36处,依法取缔无证食品摊点23个,没收销毁盒饭300余盒,其它各类不合格食品10余种100多公斤,有力地保障了学校师生的身心健康。二是加大学校食品卫生的检查力度,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组织人员深入各学校开展食品卫生专项大检查,重点检查学校的食品卫生、传染病预防安全防范措施,共检查学校276所,食堂98个,学校小卖部53个,查出隐患76处,其中食堂卫生安全隐患14处,当场整改36处,勒令相关学校限期整改40处,并要求各学校(园)每月对食堂、小卖部、食品摊点进行食品卫生检查,认真填写《学校食品安全检查表》上报县教育局,有效地保障了师生的饮食安全。三是切实加强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今年以来,我局及时安排,周密部署,指导各学校和幼儿园加强对儿童手足口病的排查和防治工作,全县无一例病例发生,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在5月6日洞波乡中心学校出现甲肝疫情后,我局及时划拨甲肝病防控工作经费1万元,并派出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进驻该校,配合卫生防疫部门抓好疾病防治工作,有效遏制了甲肝疫情的爆发和蔓延,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及时消除,并及时发文通知各学校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与卫生部门联合对学校周边卫生状况、水源问题进行清理整顿,保障师生饮水安全,确保了全县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近日,我局与卫生局密切配合,顺利完成了适龄少年儿童的麻疹疫苗接种工作。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中心学校及其以下学校均没有专职校医,对食品卫生及传染病的宣传和防治工作落实不到位。

二是极少数学校领导对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认识还不足,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工作失误时有发生,责任心和工作力度尚需进一步加强。

三是由于办学条件差,部分学校食堂设施简陋,无功能分区,加工流程无序,食品加工过程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部分学校食堂在采购蔬菜、肉类食品中,没有向销售方索取相关证件,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

四是学校周边食品店、流动摊点较多,由于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商人心理驱动,加之缺乏食品安全责任意识,所出售的食品安全状况令人堪忧,而且这些店面、摊点已是学校周边环境治理的顽疾之一,整治行动一结束,马上死灰复燃,给学校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五是由于校舍不足,大多数学校存在学生上课、住宿拥挤,空气流通不畅的问题,不利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开展,一旦出现传染病,传染速度很快,疫情防控工作存在较大难度。

六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基本上没有开水提供给学生,学生只能喝井水或自来水,水质得不到保证;食堂餐具消毒工作薄弱,消毒设施不完善,消毒工作流于形式。这些都给传染病发生和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和方便途径。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建设。全面修订、完善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和管理细则,严格落实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尤其是要不断加强食品原料的采购索证制度。不断完善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目标考核机制,进一步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处理程序。

二是层层落实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责任制,加强责任追究。把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作为学校领导考核的重要内容,督促各学校领导自觉把健全、完善和落实学校安全责任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促进工作正常有效开展。

三是落实学校食品安全隐患整改措施,防范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大对各类食品安全隐患的整治力度,建立隐患整治责任制,做到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时间、整改措施、整改资金和应急预案“六落实”,对每一项安全隐患加强跟踪监督,随时掌握整改情况,直至得到解决。

四是主动抓住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兴边富民”工程、国门标准化学校建设等机遇,积极申报项目和筹措资金,加大对学校食堂、教室和学生宿舍的建设力度,确保食堂符合食品加工卫生标准,确保学生上课、住宿拥挤问题得到解决。

五是继续加强与卫生、食药监、工商等部门的配合,密切关注和监控学校及学校周边的食品卫生状况,着力构建“学校经常性自查和检查为主、各部门联合定期专项检查整治为辅”的工作格局,形成检查整治的长效机制,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安全的食品来源体系,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总之,今年以来,我局认真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和开展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距离上级的要求尚有一定的距离,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比较多。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关系到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关系到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我局将继续高度重视和加强此项工作,切实把食品安全隐患整治和传染病预防做好做实,以有力的工作督促和有效的工作措施,防范和杜绝学校食品安全事件及传染病疫情的发生,确保全县教育教学工作的安全平稳运行,为**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构建和谐**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汇报

我校历来高度重视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强领导,加大力度,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认真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几年来,我校没有发生一起传染病疫情事故,有效地保护了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维护了学校的安全稳定。

一、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

学校党政领导能把师生的身心健康摆在重要位置。遵循国务院关于传染病防控工作的24字方针“沉着应对、措施果断、依靠科学、有效防止、加强合作、完善机制”,切实加强对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学校主要负责人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传染病防治管理人。结合实际,制订、完善各项传染病防治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和操作规程,把传染病防治纳入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加强管理,加大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投入。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在管理机制上下功夫,不断完善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责任制,细化、明确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层层签订传染病防治工作责任书。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将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学校评估考核内容,对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部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不能积极履行传染病防治职责、违反传染病防治管理规定的部室和人员,依据相关规定做出严肃处理。

二、广泛宣传教育,提高师生传染病防治意识

学校将传染病防治教育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利用课堂、班会、团队活动、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栏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学练结合的传染病防治教育,积极推进传染病防治知识进班级、进课堂、进头脑、进家庭目标的实现,不断增强学生自我防治能

力,全面提高学生传染病防治意识,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一)保证传染病防治教育的课时、师资和教材三落实

每年九月,学校利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开设传染病防治知识教育课程,制订教学计划,请印台区疾控中心的刘晓芬进行授课;在每年冬季传染病高发期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定期组织学生学习。对落实传染病防治教育工作都能严格做到有安排、有落实、有检查,防止挂空挡、走过场等现象的发生。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

在组织开展传染病防治宣传活动时,学校能着眼长远,立足实际,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认知能力、认识水平和认知习惯,注重宣传教育形式、教育手段的多样化,组织富有时代性、创新性、趣味性、生动性、参与性的宣传活动,增强传染病防治宣传活动的吸引力和效果,不断提高广大师生学习传染病防治知识积极性。

(三)充分利用校园广播、互联网、校报校刊等媒体,开办固定传染病防治宣传栏目,形成强势而稳固的传染病防治宣传阵地

学校的图书馆、资料室都配备有传染病防治图文资料供师生借阅。还采用组织校园传染病防治图片巡展、传染病防治漫画展、举办传染病防治专栏、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开展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丰富师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有效提高传染病防治意识。

三、加强管理,严格落实学校传染病防治各项规章制度

学校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工程,涉及面广、工作艰巨,影响重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要求,下大力气,花真功夫,进一步加强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一方面,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体系和各项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在外部条件一时还不够完善的条件下,增强学校自身的责任意识,依靠本单位扎实工作,科学管理,弥补外部条件的不足,有效地预防和遏制学校传染病的发

生。

(一)强化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为深入贯彻卫生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于2009年成立了以校长雷辽宁为组长的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了 《市五中传染病报告制度》、《市五中传染病防治措施》、《班级卫生检查标准及评比制度》,《卫生轮流监督岗》等十多项制度,还制定了《市五中公共卫生安全防控工作预案》,强调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进一步明确了各处室的各项职责和要求。

(二)每周开展环境卫生自查工作,有效消除传染病隐患

学校教育处能坚持每周开展环境卫生检查工作,并且评分,每个年级三个选出环境卫生优秀班级并发放流动红旗予以奖励。总务处在厕所、花池、下水道放置灭鼠药和杀灭蚊蝇的药剂,并且做到病媒生消杀记录和除“四害”工作记录。

(三)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防治组织

学校根据实际,建立了教育处、教学处、总务处部分干事组成的“六病”防治机构、除“四害”工作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机构,在加强自身管理的基础上,能够与当地传染病防治部门积极联系,争取他们对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及传染病防治培训、宣传教育等工作的指导、监督,共同做好学校的传染病防治工作。

四、为了有效预防学生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配合印台区疾控中心对学生进行体检。

1、学校安排教育处每年9月末10初配合区疾控中心对学生进行体质检查,并建立一人一卡。

2、今年5月配合区疾控中心对全校学生进行乙肝的接种工作,建立表册,追踪调查,同时又在10月份对部分学生进行了乙肝的加强接种。

3、配合区疾控中心对初一新生进行蛔虫感染调查工作,可以有效

的做好寄生虫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4、配合上级部门对在校学生的用眼健康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为有效地保护学生用眼健康取得了第一手的资料。

几年来,我校在传染病防治管理中做了些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个别教职员工、班主任对传染病防治的认识还不到位,有走过场的侥幸心理;二是学校的传染病防治规章制度及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影响了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发展,我们必须要认真总结经验,找出薄弱环节,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学校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为建设平安、和谐校园做出应有的贡献。

铜川市第五中学

第三篇:学校传染病防治宣传培训材料

病毒性肝炎防治

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乙型和非甲非乙型)是法定传染病,具有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部分乙型和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可演变成慢性,对人民健康危害甚大。

防止病毒性肝炎感染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领导,深入宣传,发动群众,搞好爱国卫生运动,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甲型肝炎和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以切断粪-口途径,乙型肝炎和非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以切断肠道外如经血传播等途径为主。要力争早

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及早处理疫点,以防止流行,提高疗效。要做好易感人群的保护,减少疾病发生。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1.报告和登记:各级医务人员对疑似、确诊、住院、出院、死亡的急性、慢性迁延性和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例均应作传染病报告,专册登记和统计。报告卡必须填写完整、准确,并在备注栏内注明急性、慢性迁延性、慢性活动性、疑似或输血后肝炎。检测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

面抗原)的病例,应在报告卡上注明阳性或阴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创造条件设点试行急性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分型报告和统计,每个病例尽可能经抗-HAV.IgM(甲型肝炎病毒IgM抗体)、HBsAg、抗-HBs(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c(乙型肝炎病毒核

心抗体,包括抗-HBc.IMg和抗-HBC.IgG)检测,分成甲型、乙型、非甲非乙型和未定型。遇到急性肝炎暴发时,应先电话报告,然后填写卡片报告;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可作病原学分型报告。对疑似肝炎病例,应尽快确诊,或否定诊断后,作更正报告。对慢性

迁延性及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例,复发一次,报告一次。

各级卫生防疫站应做好疫情统计,各类肝炎应分别进行登记(包括按病原学分类登记),重复报告者剔除,其中慢性迁延性及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例,一年只登记一次,一年复发跨两个年度者只在第一年登记。

为了提高诊断质量,各级医院应开设肝炎门诊。

2.隔离和消毒:急性甲型肝炎隔离期自发病日算起3周。乙型肝炎与甲型肝炎不同,可不定隔离日期,如需住院治疗,也不宜以HBsAg阴转或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为出院标准,只要病情稳定,可以出院。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隔离期可暂同甲型肝炎,非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处

理同乙型肝炎。条件具备时,甲、乙和非甲非乙三型肝炎宜分室住院治疗。对留家病例,可开设家庭病床,由街道医院或公社卫生院负责隔离治疗。

病人隔离治疗后,对其居住、活动地区(家庭、宿舍及托幼机构等)应尽早进行终末消毒,由城区卫生防疫站和农村卫生院负责进行。对日常性消毒工作和留家病人的家庭隔离,由基层医疗机构和病人所在单位或家庭其它成员共同进行。各级卫生防疫站要进行肝炎病例个案和暴发流行

的流行病学调查。

3.有关行业人员肝炎患者的管理:对生产、经营饮食品单位的直接接触入口食品的人员、职工食堂全体工作人员、食品商贩以及保育人员等,每年应作健康检查,发现肝炎病人立即进行隔离治疗。急性肝炎患者待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后可恢复不接触食品、食具或幼儿的工作。

痊愈后观察半年,半年内无明显临床症状,每隔三个月作肝功能检查,连续三次均正常时,方可恢复原工作。患慢性活动性肝炎或慢性迁延性肝炎者,一律调离直接接触入口食品、食具或幼儿工作。疑似肝炎病例未确诊或排除前,应暂时停止原工作。 上述范围的新增人员和临时工作人员,在参加工作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

4.幼托机构中儿童肝炎患者的管理:幼托机构发现急性甲型或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后,除患儿隔离治疗外,应对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45天。医学观察范围,根据调查后确定,一般以患儿所在班级为主。观察期间不办理入托手续。对出院的肝炎患儿,尚需继续观察一个月,并

需持有区、县或街道、公社级医院痊愈证明方可回所。对与急性肝炎密切接触儿童,自最后一次接触日起,医学观察45天(如系留家病人的接触者,则延长至75天)未发病者方可回班。

5.献血员管理:献血员应在每次献血前进行体格检查,检测谷丙转氨酶及HBsAg(采用RPHA或ELISA法)。肝功能异常或HBsAg阳性者不得献血。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开展抗-HBc测定(采用ELISA法),抗-HBc阳性者不得献血。 6.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的管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系指血液HBsAg阳性,但无肝炎症状、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经半年观察无变化者。对这类携带者不按现症肝炎病人处理,除不能献血外,可照常工作和学习,但要加强随访。携带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和经期卫生

,以及行业卫生;防止自身唾液、血液和其它分泌物污染周围环境,感染他人;所用食具、刮刀修面用具、牙刷、盥洗用品应与健康人分开。HBsAg携带者应进一步检查HBsAg,如属阳性,则不宜接触直接入口食品、食具和婴幼儿。在人群中不宜无目的地进行HBsAg普查。

(二)切断传播途径:

1.提高个人卫生水平:利用黑板报、小报、电影、电视、广播等各种宣传工具,广泛开展以把住“病从口入”关为中心内容的卫生宣传教育。各企业单位应创造条件,提供流动水,供洗手及洗餐具、养成食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2.加强饮食、饮水、环境卫生管理:饮食行业(包括个体开业户)及集体食堂都应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尤其要做好食具消毒。食堂、餐厅应实行分餐制或公筷制。要加强生食水产品的卫生监督,加强对产地水域的卫生防护,防止粪便和生活污水的污染

。要掌握产地病毒性肝炎流行和水域水的污染情况,以及运销过程中的卫生问题。一旦发现有污染可能,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于短时期内供应大量贝类水生动物时,应留样以便查考。 要加强水源保护,严防饮用水被粪便污染。对甲型肝炎流行区的井水或缸水,须用漂白粉消毒,余氯保持在0.3毫克/升。对甲型肝炎暴发点,水余氯应保持在1.0毫克/升。中、小学校要供应开水,学生自带水杯。 要做好环境卫生及粪便无害化处理。医疗单位中的粪便及污水须经消毒处理后,方能排入下水道,废弃物应及时焚毁。 3.加强幼托卫生:幼托机构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对食具及便器消毒的制度,儿童实行一人一巾一杯制,认真执行晨检或午检制。对全托单位还应注意尿布消毒。使用的玩具各班组应严格分开。发现肝炎患儿,应立即隔离并及时报告有关防疫部门,对所在班进行消毒

及医学观察。要重视农忙期间设立的临时托儿所的卫生管理,掌握保育员的健康状况,增添必要的消毒设备。

4.各服务行业的公用茶具、面巾和理发、刮脸、修脚的用具,均应做好消毒处理。

5.加强防止医源性传播: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包括大队卫生室),均应加强消毒防护措施。各种医疗及预防注射(包括皮试、卡介苗接种等)应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各种医疗器械及用具均应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采血针、针灸针、手术器械、划痕针、探针、各种内窥镜以及口腔科

钻头等)。尤其应严格对带血污染物的消毒处理。对透析病房,应加强卫生管理。

6.各级综合医院均应积极创造条件建立肝炎专科门诊及肝炎病房,有关医务人员应相对固定。肝炎门诊及病房的病案、用具,应单独使用,各种诊治手段应单独施行。大队卫生室还应严格分清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的使用、存放。

7.加强母婴传播的阻断工作:妇产科工作者应向HBsAg阳性育龄妇女,广泛宣传乙型肝炎的危害性,及预防乙型肝炎的注意事项,宣传优生优育。应将HBsAg列为产前常规检查项目,检测方法为RPHA或ELISA。对HBsAg阳性尤其HBeAg也呈阳性者,应设专

床分娩。产房所有器械要严格消毒。有乳头病损的HBsAg阳性产妇,应暂停哺乳。对HBsAg阳性尤其HBeAg也呈阳性的孕妇所生婴儿,可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或乙型肝炎疫苗加以阻断。

8.加强血液制品的管理:血站和生物制品单位应按卫生部(82)卫防字第35号《关于加强生物制品和血液制品管理的规定(试行)》要求,生产和供应血液制品和含人体成份的生物制品,尤其要做好制品的HBsAg检测工作,阳性者不得出售和使用。

(三)易感人群的保护:

1.市售人血丙种球蛋白和人胎盘血丙种球蛋白对甲型肝炎接触者有一定保护作用,主要适用于接触甲型肝炎病人的易感儿童。剂量每公斤体重0.02-0.05毫升,注射时间越早越好,不宜迟于接触后7-14天。

2.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我国已小量生产,主要用于母婴传播的阻断,可单独使用或与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使用;其次,可用于意外事故者的被动免疫。

3.血源性乙型肝炎灭活疫苗:我国在有关生物制品研究所开始中批量试生产,主要用于阻断母婴传播。其他人群接种疫苗时,则需经HBsAg、抗-HBs和抗-HBc检查筛选,证明是易感者后方可使用。 活动性的肝硬化

第四篇:2020年传染病防治工作汇报

传染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我县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开展传染病疫情监测、分析报告,对突发传染病疫情开展流调、监测、防控等工作,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及有关公共卫生信息的报告、管理、预测、预报工作

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县卫健局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按照上级下达的目标管理任务要求,坚持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和重大传染病疫情控制为重点,加强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在全县医疗卫生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一定的成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单位概况

xxx于2002年3月由原来的高县防疫站更名为高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属于全额拨款的县级事业单位。事业编制xx人,现有在编人员xx人。人员类别:管理人员1人、专技人员24人、工勤人员2人。内部设立6科2室,分别是疾控科、性艾科、慢地科、结防科、卫生科、检验科、财务室、办公室。

二、健全疾控队伍,加强检查督导,提高工作质量

县疾控中心实行分片负责责任制,每月开展县级医疗单位和乡镇卫生院督导工作,每季度对乡镇疾控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一次督导或考核,把传染病防治、学校传染病防控、传染病报告与管理等作为重点工作进行检查。每次考核/督导工作,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除限期进行整改落实外,同时纳入基本公卫考核管理。县疾控中心与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员层层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加强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管理,使得各项工作的考核/督导更加到位,促进了传染病防治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

近年来,新发传染病不断发生,风险因素呈增加趋势,引起了各级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来,为进一步强化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中心成立了以中心主任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由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应急处置组,包括流调组、消杀组、检验组、后勤保障和信息宣传组。初步建立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为主的应急管理机制,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人员抓落实”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同时强化专业队伍培训,提高预警和处置能力,落实疫情处置消毒药品、器械、个人防护用品等的储备,坚持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大力开展健康教育。

三、传染病报告和发病情况

(一)全县传染病疫情报告单位xx个,开展网络直报单位24个,2019年传染病诊疗机构网络正常运行率100%;

全年无未及时报告卡片,及时报告率100%;无未及时审核卡片,及时审核率100%;有效证件号完整率100%;无重卡;传染病综合报告指数为100%。

(二)2019年全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xx种计xx例,发病率xx万,与去年同期相比报告发病数上升xx%。

其中乙类传染病xx种xx例,报告发病率xx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xx%;丙类传染病6种xx例,报告发病率xx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xx%。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艾滋病(xx例)、肺结核(xx例)、梅毒(xx例)、乙肝(xx例)、丙肝(xx例)。

(三)

县疾控中心全面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霍乱防治与监测、不明原因肺炎及手足口病监测工作,积极开展医疗单位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况调查,适时开展医疗单位重点传染病培训和疫情分析。落实1人专职、1人兼职负责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工作,按《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技术指南》要求负责传染病疫情数据的收集、核实、录入、上报、分析、反馈和质量控制工作,坚持传染病月、年分析制度,及时完成夏秋季和冬春季主要传染病趋势分析,并对散发疫情及时开展调查处置工作。

四、存在的困难

(一)

人力资源问题

1.编制名额少。疾控中心编制数占总人口的核编率为0.6%,据不完全统计在疾控系统排列全市最后,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2.人才流失大。2016-2019年招进17人,流出15人。

3.

没有形成阶梯型人才。队伍偏年轻,须继续培养。截止2020年2月现有在编人员28人,年龄在30岁以下的15人。

(二)

等级评审工作未达标

全市唯一未达标县。未达标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专业人员严重紧缺。现有编制xx人,在编xx人,在岗xx人(编制+临聘买保险半年以上),远未达到二级乙等疾控机构在岗40人的要求(其中临聘人员不超过20%)。按照川编发〔2015〕84号省三厅委文件要求,疾控中心需编制68人,人员编制严重不足。

2.

管理和服务能力差。领导班子不健全;需进一步培训检验人员,提高技能;需接受再,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程序,提高操作技能,提高质量控制水平;人员及设备仅满足部分常规项目检测,而不能满足省市县各阶层逐年提高的检测要求和需求;仪器设备陈旧,配套设施不完整,不能满足检测需求,急需添置。

3.

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中心现有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3个,包括传染病、免疫规划、饮水监测、突发公共事件、职业病、慢性病、乙脑、新冠肺炎、流感、基本信息等。2017年建设独立机房,数据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日常管理维护及应用。

(三)

基础建设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疾控中心业务用房尚在老县城-文江镇,这与县委县政府县城总体规划目标要求不符。

县疾控中心建设项目需新建业务用房4100平方米,现因经费等因素拟批2800平方米。由实验用房、业务用房、保障用房和行政用房等部分构成,同时配套冷链库房、冷链车及卫生应急车辆停车场、应急物资储备库房、医疗废物处理、污水处理、配电、绿化、消防等相关设施。

(四)缺乏卫生应急车和冷链运输车

两车均使用时间长、公里数多,现维修经费多,行驶操作困难,现急需更换。目前免疫规划工作任务重,群众预防接种需求多,只有一辆使用冷藏箱的冷链运输车,无疫苗专用运输车。现我中心急需一辆卫生应急车和一辆冷链运输车。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年5月6日

第五篇:《传染病防治法》工作情况汇报

石嘴山市卫生监督所

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工作情况汇报

面对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所在市卫生局的组织领导下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将一年来开展的传染病防治监督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治执法监督工作。在2003年初“非典”疫情骤然而至的情况下,所领导沉着应对,团结全所职工,在市卫生局的领导和组织下以最快的速度对“非典”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为了进一步加强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今年所里重新调整科室设置,单独设立了传染病防治监督科(目前该科室有4名工作人员,3人为中级职称)。

二、狠抓全所职工对传染病防治执法监督工作的业务学习,使大家对传染病防治工作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先后组织大家对《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学习,并对全所职工进行了考核。

三、加大《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力度。过去我们宣传《传染病防治法》主要针对卫生系统内部工作人员进行,现在我们在进一步提高卫生系统内部对该法认识的前提下,力争使全社会都来了解和认识

《传染病防治法》,共同参与到传染病的防止工作中去。

四、加大《传染病防治法》执法的力度。由于传染病防治工作大多牵扯到卫生系统的单位,过去执法工作开展的力度和深度在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而我所在这一年的传染病执法工作中一直坚持把加大执法力度作为工作的重点,在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原则上决不让步,不姑息迁就任何单位,对存在问题比较严重的2家医疗机构分别给予了行政处罚。

五、具体开展的工作

(一)抗击“非典”时期的工作

1、开展防治“非典”工作之初,各项工作千头万绪,无法使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我所在市卫生局的领导下拟订了发热门诊、检查站、留验站、哨点医院和定点收治医院的消毒隔离、工作规范、个人防护等制度,由卫生行政部门下发执行,并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予以纠正。

2、对医疗机构设立的发热门诊进行指导性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发热门诊位置、内部布局、消毒隔离、设施配置、人员配置及个人防护等是否符合要求。

3、举办了市辖区个体诊所执业人员《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培训班。先后有98人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工作,不仅使个体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学到了传染病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提高了法律意识,还就预防“非典”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培训,受到执业人员的欢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根据《卫生部关于加强预防非典型肺炎消毒产品监督管理的紧急通知》精神,对我市的17家药店,4家个体诊所,14家医疗机构销售、使用消毒剂的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检查中发现有2家医疗机构使用的过氧乙酸(总计1754公斤)不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均予以没收、销毁,并依法给予处罚。

5、根据卫生部关于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入法定管理传染病的通知精神,对辖区内8所设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和3家留验站进行了疫情报告的监督检查。检查发现这些单位均有专人负责疫情报告工作,每日报告均有记录。

(二)在市卫生局组织领导下开展了传染病执法检查工作。对我市的3家二级医疗机构,6家一级医疗机构,22家卫生所、1家中心血站、1家疾病控制中心,1家卫生防疫站进行了传染病防治工作执法检查,重点检查传染病疫情报告消毒隔离,医护人员消毒技术知识和培训工作等。检查发现大部分一级医疗机构、卫生所的负责人对《传染病防治法》的知识了解很少,对传染病登记、报告重视不够,传染病报告卡内容填写不全,书写不规范。

(三)在2003年共对28家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共采集样品296份,分别为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液等,对各医疗机构的消毒情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针对空气消毒合格率较低的情况,对各医疗机构的消毒工作作出技术上的指导,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保证消毒效果,力争杜绝院内感染的发生。

(四)为防止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发生,我所对辖区内所有禽

类制品经营户进行检查,把货物来源、加工场所卫生状况、禽类制品索证情况等作为检查的重点,不放过任何疑点,确保防治工作万无一失。

(五)传染病防治经常性监督工作。我们定期对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传染病控制措施进行经常性检查,对供水单位定期进行监督和水质的监测。

(六)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工作。在防治“非典”时期,重点检查其晨检、消毒制度落实情况;同时对16家托幼机构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共对毛巾、玩具、桌面、餐饮具等物品采样63份。

以上就是我所这一年多来对传染病防治监督开展的主要工作,由于卫生监督所成立时间有限,我所开展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的深度和力度均不足,工作中肯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

2004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