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塘小学评估工作制度

2024-05-02

翁塘小学评估工作制度(共9篇)

篇1:翁塘小学评估工作制度

翁塘小学评估工作制度

自评意义: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建立学校自评制度,是学校自我约束、自我调解、自我发展的有效机制。搞好学校自评工作,对引导学校端正办学方向,加强科学管理,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自评要求:

1、建立组织机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2、每学年自评一次。

3、实事求是,全面总结学校各方面工作,从严掌握标准,按评估方案的项目逐项严格打分。

4、发动师生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找出薄弱环节,提出解决措施,写好自评报告。

5、学校认真制定整改措施,逐步完善办学条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不断优化学校管理。

篇2:翁塘小学评估工作制度

自我评估是学校自主管理与自主发展的重要环节,是督导评估的基础。为了能更好的自我评估,根据学校实际,特成立自我评估领导机构如下:

组长:张强(校长)

副组长: 吴光祥(教导主任)

成员:龙和权(翁塘村支书)、杨再元(翁塘村村长)、张乾德(教师代表)、吴尽恒(教师代表)、姚百树(学生家长)、舒秀恒(学生家长)

领导机构下设办公室,吴光祥同志负责日常具体事务工作。

翁塘小学

篇3:督导评估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督导评估,问题,解决措施

一、前言

近几年来, 小学的办学得到了国家、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等多方面的关注和重视, 大部分小学的教育水平已经获得了相当程度的提高, 尤其是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步代, 教学理念的更新, 小学语文教学已经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走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通过督导检查, 看到了小学语文在教学中向着健康良性的方向不断的发展着。我们必须加强督导工作, 使督导工作成为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动力, 使督导检查真正发挥小学语文教学指示方向的作用并正视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 理性的去思考、处理, 寻求解决方法。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

(一) 各个学校教学质量、教学水平不一

根据了解的五所小学语文成绩总体来看, 教学效果总体比较好, 但各个班级成绩体现不均衡的态势, 有的班级成绩很好, 平均分达80多分, 而有的班级成绩相对较差, 班级平均分只有50多分;各个题型之间的侧重点也存在严重偏差, 除了看拼音填写词语这类的题目之外, 其他题型类别的分数, 大都不尽人意、不够理想, 尤其是阅读理解题, 成绩尤为不理想。

(二) 师资力量薄弱

从各个小学配备的教师编制来看, 若按规定根据各个学校学生人数来匹配教师, 教师配置上肯定会出现过多或过少现象, 这主要是由于进城务工、人口流动性过大造成的。这就导致了小学教学出现了教师过多或过少的现象, 兼课现象也时有发生。多所学校都存在一名教师兼多种学科的现象, 这样就势必导致专任教师的短缺。部分教师不具备语文教学的基本功, 且专业不对口:其他学科的教师任教语文学科, 或者是由于语文教学量大, 学校课程安排不过来, 也只能暂时用其他专业的教师代课。有些教师不懂语文教学方法, 对于字词句段的解读不透彻, 或者是由于教学当中的不连贯, 从而导致了上一节是一节的现象, 使以前学过的知识无法连贯起来, 这种情形导致了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 教师学科教育钻研活动少, 教学方法落后

要想从本质上提高教学质量, 开展教育科学钻研活动是必须要走的有效途径之一, 但是这种科研活动对于小学来说, 有相当大的难度。首先, 从经费上, 经费不足而且没有经费使用自主权, 使得小学在语文教学中, 维持正常的运转都有困难, 更没有多余的费用投入到科学教育研究方面;其次, 从观念上, 目前大部分教师认为搞科学教育研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来的, 把科研看成是遥不可及的, 而且不懂得怎样去做;再次, 是缺少真正能静下心来进行思考和研究的教师, 科学钻研对于教师来说吸引力不大, 没有人愿意把精力过多的放在科研方面;此外, 是由于小学的教师们参与活动的机会少, 对科研内容了解的太少, 对教科研工作感到无从下手, 即使有想进行研究的老师也大都放弃了。

(四) 办学经费紧缺, 硬件配置不全, 教学设施简陋

自从义务教育不收取学杂费之后, 小学的费用来源主要是上级拨款。上级财政部门拨放到学校的费用是按照学校拥有学生数量下拨的, 近年来, 由于学生大量涌进市内的学校上学, 小学的学生人数呈逐年递减趋势, 这也就导致了按在校生数量匹配的费用也逐年减少。小学俨然成了“难为无米之炊”的“巧妇”。所以造成教学硬件设施配置不齐全, 教学设施陈旧、简陋的现象。

三、对小学语文进行督导检查目标与相应指标

(一) 进一步加强“学生为本”的评估目标

首先, 在评估的过程中要牢固树立起“以生为本”的督导评估目标。英国教育标准局对学校督导评估, 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上, 就提出了非常明确的目标:“帮助学校提高语文教学的总成绩, 找出不足,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实现每个学生发展的最大化增值。”这种在教育增值理念指导下的督导评估目标就非常准确地诠释了“以生为本”的观念。我国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督导评估要促进学校深化改革,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确, 学生是教育工作的对象, 育人为本是对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衡量教育工作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学生发展得怎样。在小学的督导评估中, 我们同样要坚持以学校的培养目标———学生为中心点。也就是说, 我们要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来建设, 建立一支集教学研究、师资队伍比较优良的语文教育教学队伍。学校在对语文教学的管理上, 应当向更好地方向发展。

(二) 突出以“学生为本”的语文教学评估指标

科学严谨的评估体系是实施语文教学高效督导评估的重要依据。目前英国拥有相对完整的语文教育督导评估体系, 它的框架与重点都非常看重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比如说在英国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估过程中, 评价指标就主要包含学生语文学习程度与发展、语文教育质量及学校的领导与管理三个主要方面。其中, 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发展方面, 主要从小学生的认知成果、学生的价值观以及学生个人素养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提高与评价的。我国目前也正在紧锣密鼓的在语文教学上实施教育评价制度改革, 教育部最近出台的《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国家课程标准等有关规定, 突出重点, 注重导向, 把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培养作为重要评估目标。

四、督导评估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上的措施

对于小学语文督导评估工作, 重点应当放在提高教学质量、改变教学方法、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成绩、课后及时测评等工作方面, 在督导评估当中, 要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提出解决对策, 使督导评估工作真正能够成为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源动力, 真正使督导评估工作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引路人, 发挥其指导、促进、指引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作用。

(一) 灵活使用督导评估工作流程和方式

县市学校教育督导室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督导评估过程中, 程序性和时间性比较强, 但是对于乡镇学区中, 我们对普通小学的督导评估完全可以安排灵活的流程和方式。总体上来说督导评估的过程中我们遵循督前培训—学校自评—督导复评—督后整改—督导回访的工作流程。但是由于学区所处地域的特点、全乡镇工作的统一性和对各学校情况掌握的全面准确性, 在具体督导评估过程中, 也可以为方便工作打破常规, 进行有效的整合。例如对某所小学的硬件建设、师资配置、内配建设、周边环境等方面的评估工作中, 对于学区工作人员即使不用查阅资料, 也是心知肚明, 在督导复评时, 就没有必要在这些方面花费过多精力和时间。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一部分是全乡镇统一进行的, 学区作为组织者和领导者, 有些评估信息平时已经准确收集, 督导复评时也就没有必要查阅资料了。督导复评时还可以根据当前工作重点和缓急程度, 事先对评估指标体系二级指标或三级指标进行专项评估, 然后对复评信息进行汇总, 形成督导评估整体意见。

(二) 突出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之一, 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对于各个小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 学区工作人员在平时掌握不够全面, 所以在进行评估时, 应该格外的严格, 按照规定, 认真、细致的完成评估。要注重评估和指导并重的理念, 既要通过督导评估深刻了解学校课堂教学现状, 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准确评价, 又要根据评估的结果作为依据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要做好课堂教学的规范性培训, 加强对初上讲台的年轻教师的辅导和培训, 使他们能够快速的、灵活正确的运用教案上课, 规范板书的书写和语言的表达, 有效进行组织教学;做好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指导, 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督促和指导, 克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

五、结束语

以上就是我们在小学的督导评估过程中所发现的小学中存在、面临的各种问题, 和我们督导评估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以及我们根据困难所采取的各项措施。随着我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不断落实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各项目标的不断实现, 小学的教育现状一定会得到根本的改变, 我们相信, 通过不断完善我们对小学的督导评估工作、各级政府对小学的不断投入及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的努力, 小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篇4:翁塘小学评估工作制度

在我国建立并逐渐完善普通中小学督导评估制度的进程中,中小学校普遍建立了自查自评制度,在此基础上大体每隔三年接受一次上级督导部门的综合评估。在两次综合督导评估间绝大部分学校总体办学水平都会程度不同地有所提高,一些学校能够实现超常发展,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其内在联系就是督导评估机制在学校发展中发挥了特有的推动作用。由此笔者认为,教育督导行政部门在科学制定普通中小学督导评估工作机制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教育工作自查自评制度,使之成为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动力源泉

自我评价具有主动性、灵活性、总结经验快、发现问题早的特点,是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最为有效的机制,可以直接转化为挖掘自身潜力、推动地方教育工作水平、学校办学水平逐年提高、逐年进步的内在动力。因此,各地、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建立起自评为主、督导评估为辅的教育督导评估工作体制,坚持自评与评估的有机、适时结合,并在形式上、内容上不断完善和创新,构成推进事业稳定发展的工作合力。

2.建立健全常规性评估与选择性评估结合递进的教育督导评估机制

教育督导部门按工作规划,在基层自评基础上开展的综合性督导评估,是督导部门的常规工作,在一个规划期内要使评估责任范围内的单位普遍接受一次评估。常规性评估具有特定的评价指导作用。但这类评估长期在一个模式下展开,反复实施,显现出周期长、激励调动作用不强的弊端,势必产生活力逐次递减的倾向。如果受评单位对督导建议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又没有必要的复评做依托,其效能可能反而不及学校自评突出。选择性评估是通过评估,在优秀单位中选拔某一特定方面具有样板示范作用的突出代表,这与人们普遍存在的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和声誉、体现自身价值的心理状态相吻合,会收到常规性评估不可能有的评估效果。选择性评估与常规性评估不能截然分开,既然是择优,就应在常规性评估中那些成绩优秀的单位中选择,一方面强化常规性评估的作用与地位,另一方面形成选择性评估的高起点。实际操作中,拟进行的任何一项评估都应以合格为底线,形成合格、重点、示范等几个层次,并分期部署各层次的评估预期,预先下达评估标准,给拟申报上一层次择优评估的单位整改时间,把争先创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然后适时进行选择性评估。凡接近标准边缘的学校,都会主动进行全面整改,奋起直追,加速发展,为能进入预选名单而你争我赶,从而调动一大批学校比学赶超的热情。因此,择优性评估前的整改其收效是十分显著的。选择性评估可以分级进行,哪级评估哪级命名,地方可以为推动本地某一方面工作而确定自己的择优评估项目,下一级督导部门对上一级开展的择优性评估负有预评责任。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检查必须与督导评估进行有效的整合,同时必须解决把督导检查变成检查督导的倾向,使教育督导制度日趋完善,通过这样一些措施建立起常规性评估与择优性评估的有机联系,丰富督导评估的形式与内容。

3.构建选择性评估有进有出的工作机制

重点校命名后,如果常期不动,事实上会挫伤一般校赶超重点的积极性。如果构建动态工作机制,老牌重点校会感到有压力、有危机,边缘学校会感到有奔头、有希望,整个普通系列都活了起来。这充分说明,选择性评估不关门是十分必要的,样板单位不定终身也肯定具有同样的意义。应该建立健全有进亦有出的动态评估与管理机制,使选择性评估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对基层工作的拉动作用。这里有三点建议:一是任何一个单位的工作都不能十全十美,总会存在某些差距,只不过是范围、程度上的差异而已,因此,从对样板标杆单位高标准、严要求的角度出发,命名的同时一定要就其存在的相对突出问题下达限期整改指令,确无任何问题的也可以责成其总结可供借鉴的工作经验。对没有达到整改目标要求的单位进行包括取消称号在内的适当处置。二是当择优性评估产生的样板队伍达到一定量时可以制定专项的巩固提高复评标准,进行实实在在的阶段性复评。对问题较突出的单位果断地取消其称号。三是教育督导评估的项目、内容或选择性评估的命名要有阶段性的变化,要适时把常规性评估转换为选择性评估。

4.形成良好的沟通与协调的工作机制

一是督导组内部要加强沟通磋商。调查表、调查题、测试题、座谈题等等要科学地编制,特别是要把各三级指标的构成因素进行分解,并确定出各评估要素的权重值。这样可以保证评估组在各学校开展评估时把握评分标准的一致性。填写评价表时可以做四舍五入技术处理。评估组内部虽然有分工,但有些重要指标仅靠其本身的信息不能做出准确的认定结论时,一定要成员间相互提供查到的信息。例如:某校直接评价要素虽然执行得很好,但艺术课、劳技课不开,仅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课时高比例偏差,就难以认定教育指导思想端正。那么负责此项评估的工作人员就不能直接获得评价依据,需通过沟通研究才能获取补充资料,完成整体把握。二是督导组要与受评学校融为一体,边评估边指导,针对存在的差距共同研究整改方向,特别是对一些难以确认的问题,评估组要与受评校进行平等式的讨论。教育改革在深入,新因素层出不穷,很有可能出现指标或指标标准不符合发展变化新情况的问题,开展评估要从有利于推动学校改革的基本原则出发,对于新情况、新问题必须进行探讨。在评估方、受评方取得认识上的一致后再做出评价判断,以形成一种受评学校主动参与的氛围。

二、 基层学校督导评估工作的实施策略

基层学校在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学校评估指标标准的基础上,在年度工作中要瞄准优等标准,认真组织落实。除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督导部门指导、扶持外,主要靠学校自身的努力。因此,学校在确定学校评估工作指导思想时,必须明确评估工作的主攻方向是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推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办学条件的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并把这一指导思想贯穿于学校自评工作的全过程。

1.认认真真找差距,落实标准要求

学校在将评估的实施责任进行内部分解后,各责任领导、各责任部门就要坐下来,结合文件来深入学习,逐条对照评估标准,自查哪些做得好、需要巩固提高,哪些有不足、需要完善,哪些是空白、需要填充弥补,硬件缺什么,软件少什么,管理环节差什么,然后研究相应的整改措施,做到思路清楚、责任明确、措施到位、整改有方向。

2.严肃细致地抓好培训,形成多元参与机制

把所有承担自评责任的人员都纳入培训范围,在培训方法上采取解读法介绍评估标准,即将学校综合评估、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标准的构成要素预先分解后进行培训讲解,使用人在了解了评估标准构成要素后易于全面理解和掌握评估标准,如果对各构成要素的权重值也确定下来,自评和评价时评分的偏差也会降低。要重点进行培训自评表、评价表填写要求的指导。从实践看,学校或教师的自评报告表以及对教师的评价报告表填写普遍不理想,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自评写虚不写实,评价认定不具体,多数是照抄标准,量化指标不量化回答,从认定评语中看不出等级差别,有的看内容应评一等,但却打了二等;评估标准实际上是一道问答题,问的是你怎么做的,做的怎么样。二是对各栏目的填写要求不明确,因此所填内容满足不了栏目设计的期望,偏离指标体系限定的范围。三是评分的二次量化运用不得当,抛弃加权系数,随意给个分,哪个等级分也够不上。四是不会使用评分综合统计表,这点在越低层的学校越突出。关于这些容易出问题的地方一定要针对性地讲解,面对面分类指导各报告表的填报方法。另外,大部分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是由教研组长或教务处具体承担的。现在来看产生的弊端很多,因为教师评估指标体系是个综合评价体系,由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进行评价难以做到客观准确,需实施多元参与机制。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统一组成综合评估组,由各方面管理人员参加,进行指标评价分工;二是将评价责任分解,落实给指标项目主管部门或主管人员由工作管理责任人分别进行评价,由评估办公室或评估组进行综合评价认定。

3.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完善办学条件

总体上看,多数在评估中成绩不理想的学校,在办学条件方面都存在校舍不足,功能教室不配套,图书资料、体音美器材不全,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比例偏低等问题。况且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对办学标准要求也在随之提高,所以办学条件需要逐年完善。但是由于事实上存在着预算内投入普遍不足,所以高标准落实办学条件评估标准仍有很大困难,这就需要合力攻关,在集中自有财力的前提下,通过争取政府政策扶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4.在评估标准的指导下,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管理水平

“硬件从实、软件从严”仍然是学校评估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从评估指标体系可以明显看出,关于学校管理的指标占二分之一,权重占二分之一,并且指标的包容量明显增大,这也体现出学校评估的导向意图。因此,落实学校管理的规范性要求是学校评估的重点所在,要贯穿全年,常抓不懈。管理水平的高低,内在因素取决于学校领导、职能部门能力、水平、作风和改革创新意识,外在的表现则看学校管理规则的形成和落实规则的一系列行为及取得的实际成效。这需要通过一系列资料性信息来反映。评估组对学校的评估是阶段性的,评估检查要通过听取汇报、调查访谈、现场查验、抽查测试、参加学生活动、深入课堂听课、参阅佐证资料等多种方式获取对自评报告验证的信息。通过综合分析,做出对学校办学方向是否端正、办学条件是否完善、管理措施是否得力、教育教学质量实际水平的判断。特别是对管理状况的评估,由于管理过程不能再现,主要的和大量的评估依据要通过管理工作中积累的资料信息来获取。因此在推进评估标准实施落实的整改过程中,有意识地遵照评估标准制定、修订、完善、积累那些反映基本情况、管理规范、管理措施、管理过程、管理效果的文件资料就具有特定的意义。评估检查要求提供参证资料,但积累资料不完全为接受检查使用,应该作为推进规范化管理的措施和对管理人员进行基本素质实践训练的途径切实抓好。管理资料是否完备规范,主要责任在校内各职能部门,应该将其作为检验处室职能作用发挥状况和中层管理干部水平状况的一项重要标志,校内各职能处室也应该以开展自评为契机,建立起相对独立的本处室档案系统。学校在每年自评时对资料的形成状况应做认真的讲评,使反映学校各方面工作概貌的资料日趋完善。

站在上级部门角度,所应备的资料都是学校常规管理中自然形成的,如果管理人员在理论上、实践上确实熟悉教育、教学、行政管理的基本要求,管理指导到位,那些反映学校管理过程的资料就必然具备,否则就说明该校领导集团管理能力不强、水平不高或工作不到位。从学校管理的实际来看,要达到有意识地在工作过程中建立、健全完善各类软件资料,在研究指标落实责任分工时,完全可以通过对各个评估要素的分析,结合上级关于学校日常管理的规范性要求,对应各个三级指标拟出一份完备的资料参考目录,分解落实到各责任部门,由部门负责积累完善。关于学校评估中软件资料的形成和使用应注意这样几点:一是除规划、计划、规章制度类文件外,佐证资料不能为应付检查而在工作尚未进行前就预先造就,而应该形成于实施指标的工作过程中,随着工作进程而逐步形成,要把软件资料形成过程作为规范管理行为、完善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水平的过程,这样资料才能反映工作原始状况,具有更高的可信度。二是资料形成后不能一劳永逸,每年都要进行自评,接受评估时评估组参阅的主要是当年及上一年的相关资料,所以除那些仍在有效期的规划、规章制度外,属于反映当年基本情况、工作过程、工作效绩的管理性资料每年都要重新积累。三是要消除有资料就有分的误解。没资料不可以,最多说明学校管理薄弱,可能失分;但有资料不一定就得分,资料中提供的信息在得到印证及确实符合评估标准的前提下能变成实在的得分。四是佐证资料不是越多越好,应以是否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了指标实施状况为尺度,应该在内容质量上下功夫。

参考文献

[1] 吉林省教育厅[EB/OL](吉政教督字[2004]8号2004年10月15日)《吉林省办公办普通中小学督导评估实施方案》.http://www.jledu.gov.cn/dd/zxxpg/jl/2004/1015/

3150.html.

[2] 吉林省教育厅[EB/OL](吉政教督字[2004]8号2004年10月15日)《吉林省教育厅:吉林省普通中小学校校长指导性意见(试行)》.http://www.jledu.gov.cn/dd/wjjh/

st/2004/1015/2845.html.

[3] 迟学智[EB/OL](吉政教督字[2004]4号)《在2003年全省教育督导工作会议上的讲话》.http://www.jledu.gov.cn/dd/zhcl/jl/2003/0403/

2965.html.

[4] 陈玉琨.教育评价与测量.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篇5:翁塘小学领导班子例会制度

为了规范管理,促进我校各项工作有序协调进行,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决策、指挥、协调”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切实加强学校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增强对工作的指导性。经学校研究决定,制定我校领导班子例会制度。

一、会议准备

1、领导班子例会由校长主持召开。如果校长出差,则由教导主任主持会议,2、会议时间为每周一下午最后一节课。

3、会议地点:学校办公室。

4、参会人员为中层以上领导。根据会议需要,有关人员可列席参加。因故不能参加会议者,需在会前直接向校长请假。

5、会议记录人为教务主任。

6、对需要在领导班子例会上讨论的议题,应提前向校长做好汇报并提供相应的材料,并提前通知有关人员。

7、领导班子例会的议题,有关人员应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做到情况明了,建议思路具体、清晰。

二、会议内容。

1、传达、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确定贯彻落实措施。

2、讨论决定有关学校改革和发展的规定,计划及重大工作部署。

3、校长总结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4、重大决策领导班子成员举手通过。

三、会议落实

1、领导班子例会的决策事项,由校长进行整理贯彻落实。

2、所有制度、办法等提交教代会审议通过实施,解释权归领导班子。遇特殊情况或未尽事宜校长有权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后作出处理、决定和修订。执行过程接受工会和全体教职工监督。

3、校长负责督办和信息反馈工作。

四、会议保密

篇6:翁塘小学评估工作制度

一、摸清底子,建立完善需特别关爱学生群体档案

通过对全校学生日常表现以及家庭情况的调查,属于单亲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等学生,为需特殊关爱的学生群体。并建立完善一人一档的特别关爱学生成长档案。

二、实施导师与需特殊关爱学生双向选择,结成对子

针对不同学生群体情况,由品德高尚、责任心强、学生信任的教师做特别关爱学生的成长导师。制订具体可行的方案,必须做到每周和学生进行两次谈话,每月对学生进行两次学习和生活指导,每学期两次家访。

三、建立健全督导考核机制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等其他校委会成员及具体工作人员组成的督导考核小组,加强对需特别关爱学生群体教育工作的督导,定期研究、分析这些学生的成长状况,及时调度工作开展情况,通过查看过程性工作材料、学生的转化效果、每学期导师工作总结或心得体会,对指导学生成长成绩突出的导师,在评优树先、职称聘任等方面优先予以倾斜。

四、创新做法,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帮助学生快乐成长

通过大课间、兴趣小组、课外活动、体育艺术节等体育娱乐等各种活动平台,开展联谊活动,以增进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了解、增进感情。并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心理、行为、习惯予以全方位关注,全程管理,通过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五、营造良好成长环境,促进每位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通过多种形式,在全校范围内,努力营造一种“每位学生都能取得成功”的成才理念,在教师队伍中牢固树立“每位学生都是好的”,等教育理念,形成尊重学生个性,对他们进行积极引导的良好氛围,使特殊群体学生在学校这个大家庭每个成员的关爱中,感受自身的价值和尊严,体验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幸福,从而改变自我,激发出生命的创造力。

篇7:翁塘小学评估工作制度

工作目标责任书

为继续开展学校“平安和谐校园”建设工作,进一步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护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增强全体教师的责任感,确保我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学校安全工作、特拟订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

一、签订对象:岗位责任人。

二、责任期限:二零零八年三月——二零一二年三月

三、工作目标:在责任期内,杜绝因管理不善而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学校安全工作岗位规章制度,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安全工作岗位职责。

1、学校校长是本校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各分管领导及全体教师要经常检查校舍、设备设施(门、窗、楼梯扶手、旗杆、电教器材、电教设备、体育设施、照明线路,电源插座等)。学校教育活动场地设施设备无安全事故隐患,各种内部保卫制度健全,保安设施齐全。特别是恶劣天气更要重视对校舍的检查,防止不安全因素的产生。如发现危险隐患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师生的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有效的活动,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护自救能力。

2、各班班主任每天必须强调安全工作,每周工作安排要有安全教育,重点教育学生掌握交通法规知识,初步了解消防知识和重大灾难预防知识,使学生在遇险、遇火、遇难时能及时自救,及时报警,有安全教育工作记载(资料齐全,按要求存档)。

3、值日教师要切实做好护导工作,早晨、课间、午间,学校集体活动,班主任和值日教师及时到位,保证秩序正常。

4、加强对学生活动安全的管理。严禁在校园内乱接电源、违章使用电器。严禁以任何名义自行组织学生集体服用药品和饮品,严禁组织学生参与非教育性的社会活动,严禁未经学校审批同意私带学生外出,严禁学生攀高、玩火等不安

全行为。由各部门组织的一切活动要严密计划、精心组织、严格管理,做到谁主落到实处,打造“平安和谐校园”,特制订本责任书。管谁负责。

5、严格体育课、活动课以及大扫除等各项活动管理。在教育教学中由于班主任和任科教师组织和管理不妥导致发生事故的将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直接组织者的责任。

6、班主任应严格教育学生不得乘坐非法运营载客的车辆,严禁不满法定年龄的学生骑车上学。经常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7、做好每天的清校工作,教师不经学校同意推迟教学时间,发生安全事故由教师本人承担相应责任。严禁提前放学,一切责任由相关责任人自负。

8、严格执行重大事故报告制度,凡本班学生发生重大事件、突发事件、伤亡事件,必须立即向学校值班领导报告。

四、工作职责

(一)班主任职责

1、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坚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育学生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国家政策、法令和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

2、及时检查、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身边的各种安全隐患,扎实开展安全教育和防范工作;

3、加强晨读、课外活动、课间活动、两操等班级日常管理,建立班级常规和各种记载簿;

4、经常与科任教师联系,协调各项活动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禁假期组织学生补课;

5、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健康,加强生活管理;

6、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

7、发现流行性传染病应及时报告值班领导,避免疾病扩散。

8、加强本班学生在教学楼道上活动管理和教育,放学时组织本班学生有序下楼,杜绝学生在楼道上开展不安全的游戏或上下楼梯发生拥挤踩踏事故。

(二)任课教师职责

1、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坚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育学生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国家政策、法令和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

2、做好一切课前准备工作,按时进教室上课,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保证学生作息时间,按时下课;无特殊情况,不坐着上课,不随便离开教室,不与无关人员闲聊或接打手机;

3、杜绝讽刺、挖苦、体罚及变相体罚学生;

4、因事、因公外出需调课的,必须提前报教导处安排;因故要变动授课时间的需经教导处批准。

5、因教学要求需带学生外出的,必须提前申报,制定相关应急预案,经分管副校长批准后方能外出开展活动;

6、严禁假期校外补课;

7、按时向学校医务室上报晨检和午检情况。发现流行性传染病应及时报告医务室和值班领导,避免疾病扩散。

8、加强教学班级学生在教学楼道上活动管理和教育,放学时组织教学班级有序下楼,杜绝学生在楼道上开展不安全的游戏或上下楼梯发生拥挤踩踏事故。

五、考核与奖惩

将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列入教师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安全意识淡薄,玩忽职守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年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并报县教育局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凡考核合格的责任人,由学校获得发给相应的奖励。

六、其它

1、在责任期内,责任书各条款不因责任人变化而变更或解除,接任责任人继续履行相应职责。

2、本责任书由学校保存一份存档,责任人保存一份,双方签字生效。校长签字(盖章):岗位责任人(签名):

杨柳塘镇翁塘小学

篇8:欧洲中小学公民教育评估及其特点

一、评估中小学生公民素养状况

1.制定公民素养评估标准

多数欧洲国家教师考察中小学生公民素养的主要依据是国家课程规划中的公民教育目标,或适用于所有科目的学生评估标准。但仍有少数国家(如西班牙、拉脱维亚、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和瑞典)制定了较为详尽的评估准则。瑞典国家教育总署制定了一套专门测评7~9 年级学生公民素养的6份试题,为“社会研究课”教师评估学生对民主原则的理解程度提供了很大帮助。然而,就评估手段而言,除法国和奥地利外,欧洲其他国家教育部门几乎没有为教师提供评估学生公民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辅助材料。如2011 年秋起,奥地利公民教育中心出版了专门针对青少年公民素养评估的一个新手册。该手册通过提供实践经验和诊断练习帮助教师评估学生的决策能力、概念性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愿。

2.对中小学生单独性公民教育课的学习成效进行考评

目前,近20 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小学不同阶段设立了单独的公民教育课。多数情况下,学生的公民成绩(作为一个单独学科)被作为衡量其能否毕业或者升学的依据,这门课的考核工作往往由学校或者其他组织开展。在法国、罗马尼亚、芬兰和英国英格兰地区,独立课成绩被作为学生获得初中、高中毕业证书的重要依据。在法国,由教师对学生高中三年里所学习的课程———“公民教育、法律和社会”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可能被学校学位委员会作为审议其能否获得毕业证书的依据。与多数国家不同的是,有些欧洲国家(希腊、法国、葡萄牙、罗马尼亚、芬兰、英国英格兰地区和挪威)较为特殊。如在挪威,教师们认为学生公民素养的评估难度非常大,因此在挪威整个初中阶段,“学生安理会工作”这一课程并入考核范围之内。就考核方式而言,欧洲中小学通常采取校内持续性评估或期末考试的方式考察学生公民教育课的学习效果。但在部分国家,公民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由校外机构进行评估。如保加利亚、塞浦路斯和卢森堡学生必须在高中毕业前参加校外机构组织的公民教育课期末考试。

3.对学生校内外实践活动的参与情况进行评估

目前,约1/3 欧洲国家(主要包括法国、西班牙、德国、波兰、意大利、荷兰、爱尔兰、保加利亚、拉脱维亚等)已发布了评估学生校内外实践活动参与情况的指导纲要。依据这些指导纲要,它们采取了较为多样的途径和方法,如建立学生个人档案。颁发证书等。大多数国家通过考察学生在公民教育课或其他渗透性课程学习中的表现来评估学生的公民参与能力。相比之下,德国较为特殊,学校在每学年结束前或者毕业前会专门评估学生校内外实践活动参与的情况,且其分数被作为衡量学生能否毕业以及顺利升学的依据之一。而在保加利亚、法国、拉脱维亚和波兰,这方面的评估结果往往被记录于个人档案作为其参与学校生活的标志。如在保加利亚中小学每学年年底,班主任将每个学生的课外活动情况(如项目、会议、竞赛、奥林匹克竞赛等)记录于个人档案之中,并在学生毕业之际,学校为其颁发毕业证书和一份更为完整的个人档案。在保加利亚、西班牙、拉脱维亚和波兰的小学阶段,参与班级、学校和志愿活动的情况被作为评估学生行为的标准之一。在意大利、荷兰和波兰,初中生参与课外社区活动的学分或分数是评估其能否升学(波兰)或获取高中毕业证书(意大利和荷兰)的重要依据。

对于学生参与校内外实践活动的评估标准,部分国家的课程教育大纲中有所涉及。如在西班牙、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和土耳其,公民教育课程大纲中包含教师用于评估学生参与学校或社区活动的建议性标准。相比而言,一些欧洲国家并没有为教师提供这方面的评估标准,在某些情况下,教师可根据自身要求评估学生的公民参与情况。

二、评估学校公民教育实施情况

1.对中小学公民教育实施状况进行校外评估

就校外评估而言,欧洲各国之间没有实质性差异,且这方面的考察在官方文件有明确规定。如英国苏格兰地区教育部门制定了非常详细的中小学教育校外评估指南,其中包含很多公民教育的评估指标。如参与和促进体育、文化和公民发展活动以及校外学习的比率;参与同伴支持活动和社区活动的比率等。大多数欧洲国家的教育行政部门会对中小学各个阶段校园生活中有关公民教育的四个领域,即校园文化、学校管理、与社区之间的合作关系、教学和学习进行考察。如在比利时德语区,校外评估人员会考察校园氛围(如学校各部门之间是否具有学校认同感,教师是否遵守行为规范,以及学生在校园中是否具有安全感等)。他们还会考察学校是否已明确并公布了校长的职责,以及校园生活参与者,包括:校长、教师、家长、学生和其他所有教职员工等是否定期收到并了解学校各个部门所做的决策。同时,这些评估人员也会考察学校与校外周边社区或学校之间的合作关系。然而,有些欧洲国家较为特殊。在丹麦、马耳他和爱尔兰,只对初中、小学阶段进行公民教育校外评估。有三个欧洲国家和地区,其校外评估只涉及公民教育的一个领域,即学校管理(比利时法语区)教学和学习(荷兰、丹麦)。在爱尔兰,校外评估人员只对初中公民教育中的教学与学习进行重点考察,而对小学阶段公民教育的所有领域进行评估。

就校外评估途径和方式而言,欧洲国家所采取的措施较为多样。在一些国家,评估人员会通过检查学校制定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发展计划中关于公民教育的规定考核学校公民教育实施状况。如在法国,评估人员依据学校计划中的公民部分来考核校长、家长和学生参与健康与公民教育委员会的情况,以及学校与校外社区、组织之间的合作情况。与此同时,学生家长也可为评估学校公民教育提供相关的信息。如在爱尔兰,评估人员通过会见家长获得家长委员会或协会的活动信息,以此考察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实际参与程度。

2.对中小学公民教育实施状况进行校内评估

相对于校外评估,多数欧洲国家将公民教育纳入校内评估体系之中,评估内容涉及校园文化、学校管理、教学工作、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四个领域。然而,有些国家或地区较为特殊。比利时德语区和马耳他(仅小学阶段)的评估指导大纲/ 准则只包括除教学与学习外的其他三个领域。比利时弗莱芒语区和丹麦(仅高中阶段)在其校内评估分别只考察教学与学习以及学校管理。此外,一些欧洲国家的教育督查机构或其他评估组织鼓励和支持学校不断提升自身公民教育评估能力。例如,在英国北爱尔兰地区,监察局发布了旨在支持学校开展自我评估的资料———“共同迈向完善”。该资料涉及评估中学公民教育质量的一系列指标。与此同时,部分欧洲国家中小学根据法律规定和官方规定、建议等制定了校内评估方式和标准。如在法国,中小学校根据官方对于校领导职责的规定和财政法规评估其自身学校教育质量,其中包括检查各种委员会的活动报告(如管理、纪律、公民和健康)和学生社团。

总体而言,多数欧洲国家按照教育管理规定和建议通过校内和校外两种途径来考察中小学公民教育的实施情况。而有些国家较为特殊,如荷兰、奥地利、斯洛文尼亚和瑞典仅开展校外评估,而爱沙尼亚和意大利均实行校内评估。

三、欧洲中小学公民教育评估的特点

1.评估主体多元化

欧洲国家在中小学公民教育评估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教育行政部门、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当地社区代表等多个评估主体的积极作用。事实上,评估主体多元化具有两个方面的好处:一是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校公民教育活动以及学生公民素养进行更为全面、客观的了解和把握。教育评估是一项价值判断活动,单一的评价主体所开展的评价活动,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公民教育教学的整体情况和学生公民素养的全貌,因此欧洲国家在中小学公民教育评估中充分发挥了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有利于他们更加完整、准确地了解中小学公民教育实施状况以及教育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和不足,调整公民教育政策。二是能够帮助教师在多样化评价中反思自身教育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从而提升公民教育教学质量。校外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家长和社区代表共同参与评价活动,能够使教师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自身所开展的公民教育教学活动是否能够满足国家、社会和学生的教育需要,是否真正提升了学生的公民素养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能够不断调整教学策略,进而提升公民教育质量,帮助学生成为积极的、负责任的未来公民。

2.评估方式多样化

我们知道,各种评价方式都是为一定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服务的,而且每一种评价途径和方式都有着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所以在教育评估过程中有必要采取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和方法。这样才能够在充分发挥各种评估方式优势的同时避免其不足,从而提升评估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此外,采取多样化的评估方式还有两个方面的好处:一是有助于调动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教育评估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受教育者的学习心理和情绪,单一性的笔试往往使受教育者处于被动地位,其主动性难以得到发挥。而多样性的评估手段和方式能够从不同角度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同时,富有趣味性的评估方式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二是有助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单一性笔试往往会加剧“灌输”式教育方法的使用,这容易导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产生隔阂。而多样化的评估方法,为教育者与受教育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提供了更多机会,从而使教育者全面了解受教育者的真实情况,进而反思自我,改善教育教学方法。

3.评估内容多维化

欧洲中小学公民教育评估的内容多维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就中小学生公民素养评估而言,评估内容不仅包括公民基本知识,而且还包括学生的公民参与能力。由于在多数欧洲国家教育专家和决策者看来,公民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向受教育者灌输、传播公民知识的层面上,而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态度、情感、价值观以及公民行为参与能力。因此欧洲国家在评估中小学生公民素养中,并非单纯考察学生公民知识的掌握情况,而是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考察学生参与课堂、校园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的情况。二是就学校公民教育评估而言,不仅评估课堂教育教学工作,而且非常注重考察校园文化、学校管理、学校与社区之间合作关系。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教育,公民教育是一项内涵丰富、涉及面广泛的教育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工作直接影响学生对公民知识的认知、了解、理解和领悟,而校园文化、学校管理等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学生的公民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公民参与能力。因此,欧洲各国在考察课堂教学活动的同时,注重评估校园文化、管理以及学校同校外社区之间的合作关系。这样能够使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以及学校领导、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等全面、准确地了解中小学公民教育的实施情况。

参考文献

[1]郑艳芳.英国中学公民教育的评估述评[J].基础教育参考,200 8(3).

[2]奥骓·奥斯勒,侯·斯塔克,王小飞,公民教育的进展研究:发达国家的探索[J].中国德育,2007(4).

篇9:翁塘小学评估工作制度

关键词:学校体育;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中小学体育

中图分类号:G8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3-0048-04

2007年5月7日国务院颁发了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下称《意见》),该文件把青少年体育工作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要战略位置提升到新的高度,它是建国以来关于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最高规格的文件和我国新时期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南。紧接着在《意见》的基础上,教育部于2008年8月12日又颁发了《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试行)》(以下简称《指标体系》),这是教育部首个专门针对中小学体育工作开展督导评估的指标体系,是建国以来首次专门为单一学科而作的督导评估体系。

1《指标体系》出台的背景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素质教育和学校体育工作一直是我们几十年来都在努力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指出:“从1985年开始,中国进行了4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调查显示,最近20年,中国青少年体质在持续下降:学生肥胖率在过去5年内迅速增加,近1/4的城市男生是‘胖墩’;近85%的学生因视力不良以致专业受限。”教育部2007年1月对8省(市、区)8000余所学校的调查显示,76%的学校没有按照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平均比规定课时少1~2节/周,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不能保证,其中有37%的学校没有组织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很多家长对子女健康的关心远远比不上对学习成绩的关心;体育设施条件落后仍然是制约青少年体育的重要因素;学校专职体育教师严重不足,兼职体育教师素质不高。上述情况充分说明了实施素质教育和学校体育工作仍然是一项艰巨的战略任务和紧迫的现实课题。

当我们正在为学校体育工作和素质教育的现实问题而困惑,为继续寻找一种有效解决途径而苦恼,为学校体育工作和素质教育的发展前景而担忧时,一个全新的思路豁然出现。周济部长在2007年第8届国家督学会议上表示:“扎扎实实地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可见,加强体育督导被赋予了新时期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历史使命。《指标体系》就是产生于这一背景下,面对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时代要求,深刻认识加强体育督导的重要性和《指标体系》的特点刻不容缓。

2《指标体系》的总体特点

2.1《指标体系》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教育要实现科学发展就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具体到学校体育中,就要“以学生的健康为本”,以着力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指标体系》的出台充分表明了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

1)《指标体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全面性。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可以从全局性、全体性、全方位性3个维度来分析:全局性。学校体育的全面发展不是平均发展,体育督导也不是对某一地区、某一学校的督导,而是要多方兼顾、全局把握。《指标体系》构架了学校体育硬件建设和管理的科学体系和标准,同时对学校体育的“软”、“硬”件提出了基本的要求,而条件较好的地方则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提高标准,这就保证了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校的体育工作的整体推进。全体性。体育是全民族的事业,面向全体人民是体育公益性的要求,而不单是哪一级部门、哪一个学校或学生自己的事。《指标体系》对政府、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及广大学生都提出了全面的要求。指标体系强调了针对政府部门进行的督导检查,一级指标从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能分解出4个指标,指标既指向政府部门,又指向学校和学生个体。全方位性。《指标体系》提出了3级指标。一级指标涵盖教育管理、条件保障、评价机制、体质状况4方面,注重的是机制、管理、效果和过程。其中,教育管理包括是否建立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落实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和定期召开运动会等指标;条件保障包括体育教师配备、体育场地和器材达标等指标;评价机制包括中考中体育分数比重、视力检测率等指标;学生体质状况包括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视力不良率等。可以看出,指标全方位涵盖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各个方面。

2)《指标体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协调性。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体育督导工作的协调发展包括体育督导工作与外部关系的协调,也包括内部关系的协调。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决定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协调外部关系,没有政府的领导和重视,没有政府的投入和协调,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必将困难重重。《指标体系》的2级指标中提出“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因为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落实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它需要社会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指标体系》也体现了体育督导工作内部关系协调。与其他教育工作相比,学校体育工作有其特殊性,它是以一定体育场地设施为基础,以身体活动为载体,以促进健康为目标的教育工作。《指标体系》的第2大指标就是条件保障,师资配备与培训、体育场地设施都是开展体育工作的基础,且非常关键。《指标体系》的第1大指标第3项就是落实1小时锻炼时间,并设置几个制度来检查:体育课、1小时课外活动、大课间活动、早操制度等等。如果1小时锻炼时间落实不了,其他活动和制度都只能是空中楼阁。体育工作的成效需要通过评价来反馈,评价同时具有激励促进功能,《指标体系》第3个一级指标是评价机制。评价机制中要求各地形成经常性的督导机制,形成经常性检查学校体育工作情况的制度,同时,还必须有反馈制度。评价机制中突出了体育中考,希望通过初中考试,带动中小学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建立和完善监测学生体质健康的制度。

3)《指标体系》可持续发展性。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除了解决眼前学校体育工作

的问题,还规划了更长远的问题,以保持它的可持续性发展。例如《指标体系》要求“各地要有计划、有步骤开展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实行督导结果公告制度;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定期监测并公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对成绩突出的地方、部门、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实行合格性评估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这些要求有利于建立学校体育管理长效机制,有利于逐步转变全社会的人才观、教育观,有利于突破长期形成的应试教育的壁垒,推动素质教育进入新的阶段。

2.2《指标体系》的指导性、法规性和操作性

教育部在印发《指标体系》的通知中强调“《意见》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意见》对我国学校体育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等问题进行了客观、公正、全面、具体的阐述,最终意在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性。”《指标体系》是根据《意见》提出的“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体育的督导检查,建立对学校体育的专项督导制度”要求而研制的,是《意见》在督导工作要求上的深化,它进一步强化了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性。

虽然我国早在1990年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就规定“将普通中小学校的体育工作应当列入督导计划”,2007年《意见》也提出要加强对学校体育的督导检查,建立专项督导制度。但这种依据文件督导、缺乏科学系统规范和制度的体育督导工作难以落实。2008年《指标体系》的出台填补了我国“无体育督导制度”的空白,使学校体育工作形成有法可依的良好氛围。

此外,《指标体系》还进一步强化了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操作性。我国除在学校体育的有关文件中提出要加强督导工作之外,还在1991年和1999年颁布的《教育督导暂行规定》和《关于加强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意见》等法规和文件中提到督导问题,但其督导范围多限于整个基础教育,对体育工作的专项督导力度细致程度不够。2008年《指标体系》比以前的督导标准更加规范和细化,整个评估体系对各级政府、各级学校乃至学生都提出了具体而全面的要求,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3《指标体系》的实施办法

3.1不断深化和提高认识

教育督导制度是现代教育制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的有效教育监督制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我国已提出将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把教育督导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并出台了体育专项督导评估体系,因此,只有在不断深化和提高对体育督导以及《指标体系》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切实解决我国教育工作中的问题。

3.2狠抓落实,依法治教

从教育发展规律来看,要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调整各种教育活动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教育立法是根本保证。近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央7号文件和《指标体系》相继出台,使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方面都有了法律的依据和保障,尤其是学校体育督导工作已从“无法可依”步入“有法可依”的阶段,为使学校体育督导工作质量和效率得到真正提高,实现其科学发展,还要坚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反必究,否则《指标体系》难以落实。

3.3加强督学培训,完善督学队伍建设

督学代表国家教育意志,行使对教育工作的监督和指导职责,具有较高的水平和权威。当前,我国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了新的重要时期,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和真正发挥体育督导的重要作用,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适应新时期体育督导工作需要,数量足够、素质较高的专业化督学队伍,开展一系列富有成效的体育专项督导检查,进行大量的体育督导调研,为体育事业改革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此,要进一步加强体育督学培训,增强督学培训的规范性、专业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体育督学的专业素养。要认真研究体育督学培训l的需求,制定体育督学培训规划,开发体育督学培训课程,注重培训效果追踪,促进体育督导事业可持续发展。

3.4处理好新时期体育督导工作的关系

1)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科学的理论来源于实践,科学的实践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目前,我国还缺乏成熟的体育督导理论,而体育督导工作的深化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加以指导。因此,我们首先要处理好体育督导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即将两者结合起来。作为体育研究者,一方面是通过对实践现象的准确描述和发掘,在实践中构建完善的体育督导理论;另一方面是探讨如何运用所发掘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增加人们对体育督导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2)处理好“督”与“导”的关系。督导在辞海中的解释是监督和指导,监督的解释是察看并督促。这就是说督导具有监督和指导的功能。监督是教育督导的首要职能,这是由我国教育管理体制决定的,但从前人的调查问卷结果、访谈结果及其相关的文献材料看到,我们的教育督导过分强调监督职能,忽视指导功能。新时期的体育督导工作有必要总结前车之鉴,处理好“督”与“导”的关系。从性质上讲,教育督导是行政监督,目的在于“导”,“督”是“导”的基础和前提,通过监督发现问题,通过指导解决问题。“过分强调‘督’会导致以预定计划的基准,去衡量、监督、指挥、命令被督导对象达到标准,强调数量化、标准化、程式化”。督导的目的不在于对被督导者的工作结果作出优与劣的简单判定,而在于让被督导者了解自身发展变化的轨迹,树立发展的信心,明确发展的重点,优化发展的策略,更多体现“导”。

3)处理好督政与督学的关系。2008年的《教育督导条例》(征求意见稿)第2条规定:教育督导的任务是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所属有关部门、下级人民政府和有关学校的教育工作进行督导。从上述规定的任务中可以看出,教育督导包括督政和督学。督政和督学是我国的教育督导特色,符合国情。没有政府的领导和重视,督学是教育督导工作的最基本的任务,即通过对所属学校贯彻教育方针、执行政策法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以及办学条件改善等情况进行督导评估来实现的。学校是教育目标和教育成果直接体现者,是督导工作的落脚点。

现阶段,我国还存在督政为主、督学为辅,由此带来了督导人员结构不合理、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现状。因此,当前我们要坚持督政和督学相结合的原则。作为兼督政和督学于一体的政府专设机构,教育督导部门应是协调与整合社会资源为基础教育服务,确立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基础教育事业观念的最适宜的机构。为此,将督政和督学有机地协调起来、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实现体育督导的基本目标。

《指标体系》是符合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前进趋势的,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新事物,给我国学校体育事业发展带来新的希望,学校体育教育在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时,也伴随着巨大的挑战。随着全党全社会对学校体育事业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注,学校体育事业将打开新局面,青少年健康水平将得到有效提高。

上一篇:让ADSL开机后自动拨号连接网络下一篇:做女孩真好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