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麦子作文

2024-04-28

割麦子作文(共13篇)

篇1:割麦子作文

割麦子作文

麦子黄了,一浪一浪翻滚汹涌,看上去晕晕的。却看得人眉开眼笑汗珠子直淌。五月的太阳已经很热辣了,已经不象十七八岁的小姑娘,而是三十郎当的少妇了。而且是绝不装嫩的本色少妇。那热情真的就象一把火,不过不会燃烧沙漠,倒有可能燃烧脂肪。谁要再说减肥难,弯腰撅腚去割上三天麦子试试。

我不会割麦子,小时候不会,大了就在学校一掷千金(一寸光阴一寸金嘛),偶尔回家参加劳动也总象旧社会的大少爷一样,什么家什都提不起来,只能打打下手。比如捆麦个子,看麦场什么的。虽然不会割麦子也不会打麦子,可我会吃麦子,真的。

麦子似熟非熟的时候,麦粒是软软的,但芯里并不是汁液而是已经渐趋饱满的,这时候采一把来,再弄一堆离离原上草,点一把野火,把麦穗放在火上烤,边烤边转,待到麦香四溢的时候,放在手心里来回地搓上几把,再吹一口气,卟,麦皮飞扬之后,手心里就剩下喷香的麦粒了。一把填到口里,那个满足啊,什么麦当劳肯德基,比我小时候的烧麦差得实在太远了。当然此烧麦非彼烧麦了(烧麦是什么玩意儿嘛!)。

麦秆也是可以拿来玩的。编个小戒指戴在手上,折一只蚂蚱振翅欲飞,都是乐趣无穷的。大人把麦秆最好的部分收集了晒干,可以蒸馒头的时候垫在箅子上,也可以编成扇子乘凉时用,或者做成长长的卷帘盖草垛防雨。这些都是麦收的副产品了。

真正的麦收,以前都是纯手工的。把镰刀磨罢,戴一顶斗笠,于田间飞刀豁豁,麦子便齐齐地抓在手里倒在地上。我对此类技术含量很高的操作一直心存崇拜。后面便有人将麦子一捆捆地扎好,置于田间。到一定数量时,牵来毛驴,一垛垛地撂到驴背两旁,一条绳子飞檐走壁地捆扎结实,由小孩或妇女押送到麦场里,一拉绳子,刷地落地(由此看出如何捆扎也是绝对的技术活),驴子便一身轻松了。

麦收时节是顾不得回家吃饭的,午饭要送到田间地头上,就着咸菜就是一顿好饭。麦子在场里先晒上三两天,待差不多干透,打乱了一大片地放在那里,牵上驴子带上碌碡,一圈圈地碾,麦粒就乖乖地落地。然后收起麦草,趁有风来时用木锨扬起麦粒,麦粒间的.麦壳就飞出去,飞出去,只剩下黄澄澄的麦粒。也有用人工的,用摔用拉(阳平),总之要把麦粒折腾下来才算完。

麦粒在太阳底下还要晒上几天,这时候就要有人看场,防止鸡鸭牲畜糟蹋。不时还要翻场,就是赤脚走进去一圈圈地拖,拖出曲曲弯弯的沟谷,增加受光表面积,提高效率。一旦下雨,可就要耽误麦子的脱水,甚至会捂得霉变,所以要争分夺秒。看场是很枯燥的,不过也很休闲,想想看别人都在太阳底下割麦子,你捧本小说往树荫底下一躺,偶尔抬起眼往场院上一瞥,或者扔一块石头吓唬吓唬靠前贪嘴的麻雀和母鸡,清风徐徐,那是何等的享受。

最辛苦的是割麦和打场,麦芒会刺得身上一道道地,又热又累又痒又疼,若不是为了那些可爱的麦粒,才不会有人受这番苦楚。现在就好得多,有收割机脱粒机,大部分工作都被机器代替了,速度快质量高,省事得很。麦子可以拿去磨坊换面,回家做馒头花卷包子饺子随心所欲大快朵颐时,想起那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过往所有的一切辛劳便都有了回报。而城里的人们,钞票递过去,便有馒头拿过来,又哪知道小麦是怎么来的,麦苗和韭菜的区别?

三年前,我在下放当知识青年的时候,地里到处都被安排种了麦子。一到收割季节,大地全被染上了黄色。农民家里喂养了猪,粉碎麦子时余下的麸子拌着给猪吃。

我第一次割麦,根本没有悟出窍门。自己不明白怎样去割,更不深悟“磨刀不误砍柴功”的道理,结果不是弯身扭伤了腰,就是镰刀划破了腿,或者因工具的笨拙而落在了别人的后面。自己手把手地学着,开始几天根本无法出来活。农民们耐心地教我,言传身教式地引导我,才使自己逐渐掌握了割麦子的各种技巧。在麦地里,人们一字儿排开争先恐后地向前方摞动,熟练地展示着自己的技术。被别人丢在后头,会让大伙儿笑话,说你劳动能力低下。

割麦子很辛苦。收割之前,生产队要杀猪,每家分上二斤肉给壮壮身子。然后队长吆喝一声:“割麦了,掉肉的时候到啦!”人们纷纷带上锋利的镰刀,三三两两来到村边的麦地。那几天家家户户磨刀霍霍,似乎上战场一般,先把武器准备一番。在到肉的季节,每天清晨太阳还没露头就要下地,晚上摸黑才能回家。收割的程序太复杂,割完需要挑,挑进稻 ... .

篇2:割麦子作文

盼啊盼,终于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国庆节。忙碌而又紧张的学习生活告一段落了,心想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坐上了回家的汽车。回到家,看到家中父母忙碌的情境,我就知道我的这个愿望早已“破碎”,等待我的将是繁重的农活。

今年,收田的高峰期和国庆长假撞了个正着。哎,没办法,谁让我是农民的孩子。

假期的第一天早上,我正躺在床上做着美梦,可是还没过七点,就被母亲的叫声惊醒。起床后,母亲已经做好了早饭,随后我们草草地吃过早饭,准备好农具就出发了。去往地里的路真不好走,刚开始还是稍宽的小道,可没走多远便窄的只能通过一人,并且一路都是陡坡,没走多远我已经汗流浃背,看看爸爸和妈妈,他们却毫无倦意。

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望着那一大片金黄的麦田,原先的疲乏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喜悦。举目四望,家乡的田野在金黄麦田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金黄的麦穗像一个小姑娘,在风中轻轻舞蹈。金黄的麦穗像一个个小姑娘,在风中轻轻舞蹈。正当我沉浸于家乡山间的美景时,父母已经磨好了镰刀,开始割田了。他们手中飞刀豁豁,一把把麦子便齐刷刷地倒在地上。

稍做休息后,我也加入到父母割田的行列。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干了起来。首先,右手拿镰刀,左手抓住一把麦子,再把镰刀放在麦杆的底部,使劲地割,一把接着一把的割。虽然割出的茬高低不齐,割过的地方乱七八糟。但看着我割下的一片片麦子,心里还是美滋滋的。但问题又出现了,一堆堆麦子摆在了地里,因为我不会捆麦子。虽然爸爸妈妈会隔一会儿就过来帮我捆,但看到我身后一大片未捆的`麦子,我的脸上也不光彩。这样爸爸妈妈不光累,而且劳动效率也大大降低了。于是我央求爸爸教我捆麦子,爸爸同意了。

爸爸开始耐心地教我,可不知是何原因,面对捆麦子我好像是弱智一样,怎么也学不会。爸爸是个急性子,见此情景,一边训斥我,一边给我作示范,我心里真的很委屈,毕竟这是我第一次下田嘛!但是我却没有跟爸爸顶嘴,我知道他是因为着急才会这样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和爸爸的共同努力下,我终于学会了捆麦子。看到身后一堆堆的麦子变成一一个个麦捆,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镰刀在麦子上飞舞,一声声的刀响和三个人弯腰的情景,我想从远到近都是一副美丽的有声图画。

傍晚时分,麦子终于割完了。我们又把一个个捆子排在一起。这时我才发觉,手臂上有被麦芒划的一道红一道白,还有点点血迹,手掌上隐约有疼痛的感觉。脱掉手套,啊,是一个大水泡!爸爸说我握镰刀的方法不对,心疼地抚摸着我的头。但我却笑着说:没事,我已经长大人了。

篇3:我们在捡垃圾,我们在割麦子

其时,代理大公报主持笔政的是张季鸾一手提拔的王芸生。王在探视张总编时,两人交换了对抗日形势的看法。王芸生提及目前较为消沉的人心,请教如何从社论上给予鼓励。张季鸾略微沉吟,回复说:不如就说“我们在割麦子”。荡开笔法,不写日军飞机如何侵扰,只说百姓在割麦子。写社论,关键不过立意。王芸生意下领会,回到报馆书写成章。当月19日,大公报刊出了王芸生职业生涯的名篇《我们在割麦子》。

“就在最近的十天晴明而敌机连连来袭之际,我们的农人,在万里田畴间,割下了黄金之稻!”“这广大区域的早稻收获,敌机能奈之何?所以我们还是希望天气晴朗,敌机尽管来吧,请你来看我们割稻子!抗战至今日,割稻子实是我们的第一等大事。”

这就是张季鸾的高明之处,人人都在忧愁天上的日军飞机,人人都在担忧抗日的走向。可是他看到的是另外的景象,地面上的生活照旧。一边是大势下的必然纷扰,一边是无法截断的生活常态。

别人都在谈抗日的时候,季鸾先生谈的却是“割麦子”。61年后,广州成为系列游行的一站。涉日游行弄出了不小的动静,甚至出现小规模的失控,一帮广州志愿者在游行队伍散去后,走上街头,趁夜晚去收拾游行人群制造的垃圾。

他们游行,我们在捡垃圾。

如果说张季鸾以生活对抗大势,摆出农忙的景象,衬托出沉着抗日的内涵,而广州志愿者的行动,也在粗野的人群动向、激越的爱国潮流下,置入稳重的公益情怀。同样是涉日题材,同样是一动一静,两下的意蕴惊人的吻合。

在这次行动中,广州青年世代再次展现出令人欣喜的立场。去到花园酒店整理被踩踏的绿化带,收拾被砸烂的盆花,清扫矿泉水瓶等垃圾,有的是一直践行公民行动的举牌哥举牌妹,也有刚成立不久的民间NGO,还有在附近上班的市民,没人动员,他们出现了。对于他们的行动,中大郭巍青教授给予了恰当的评价:对中学生的广泛赞扬,是对于事件的“反思性判断”,属于“审美判断”范畴。“它不依赖广泛归纳和统计,恰恰依赖特殊性。表达喜爱、趣味与向往。

这番评价的潜台词是,在时下的喧嚣中,广州人、尤其是少年人做到了不入流俗。无论风往哪个方向吹,他们坚持公民行动不动摇,哪怕是在面对复杂的政治议题。

说到底,跟在游行队伍后面捡垃圾的广州人,不一定就是赞成那些口号,但他们出现在特定的集会场域,一下子就在衬托对比中具有了尖刻的符号意义。如果要细究这意义何为,无非是两个字:生活。无论游行对群众的卷入有多么狂热,此地人的生活要继续。大型集会,或暴风骤雨般的游行,不论其诉求是什么,但衡量集会质量、参与者素养的,是看他们如何处置所产生的垃圾。换言之,群众集会中是否顾及公益方面,决定了许多东西。

在去年名噪一时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中,所谓“占领者”看似叛逆和激进,可在对待环保上相当“保守”。他们有专门的志愿者做清洁工作。人民网记者在现场记录了以下场景:

“占领华尔街”示威者更加注意维持营地的清洁卫生。一位叫弗雷德(Fred)的志愿者告诉记者,从周三开始,他每天都来这里为扎营的示威者们打扫卫生。他带来扫帚,从上午11点到下午2点,在这里扫除垃圾,每天工作4个小时。而“占领华尔街”的组织者也用筹集到的捐款购买了足够多的扫帚和垃圾桶摆放在营地一角,每天早上8点,中午12点,下午4点,晚上8点,安排示威者们轮流打扫营地清洁。而现场摆放的几个巨大垃圾桶,也都有专人在每个整点时分负责清理。此外,组织者每天也都会将需要清洁的睡袋帐篷等器具集中到一起进行处理。

这一细节描写,足以安慰那些因不了解“占领运动”而对其感到恐惧、或认为其敏感的读者——他们在表达自己的愿望,申诉民意,他们也在收拾垃圾。

在香港的“占领华尔街”活动中,也有一帮香港年轻人聚集在中环汇丰银行楼下过道。他们也相当重视营地的卫生,营地里设有公共厨房,每一种垃圾都受到严格处理,哪怕是最容易脏污的灶火部分,也都像住家那样干净。

尊重环境,实际上就是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也就是尊重自己的诉求。他们当然没有麦子收割,他们在商业社会里固守着那么一点点“地盘”,观者能接收到明亮的情绪。

对于成熟的游行集会来说,包括那些不正式的群体聚集,如果只是一味表达诉求,忽略环保,呈现出对所在地的侵入,那么我们可以怀疑它的诚意。如何对待垃圾,实质上就是如何对待自己。

台湾曾发生过号称百万红衫军的超大型集会,可是没有发生违法的冲撞或突进。原因不只在于他们能做到人群散尽、片纸不留,更因为他们的秩序感与法治意识借此表现无遗。在香港最近一次的超十万人集会中,有分发垃圾袋来支持环保游行的习惯。这就不难理解,有一个人晕倒,十万人可以即刻闪出一条救护通道,这是属于应急状态下的秩序问题。

还记得2008年春运叠加雪灾,曾经严重考验广州的应急能力。流花火车站附近道路全封闭,十多万人拥挤在几条街道上。那时的垃圾只能靠环卫工人,没有人群的自觉支援。

有人昏倒,是从人群的头顶传递出去抢救的。报社拍到了这一幕,尽管在技术上属于上乘之作,可往深里想想:这何尝不是败笔?因为秩序感消失了,谁能说这与垃圾遍地没有因果关系?

去年日本大地震,一边是日本人一如既往地遵守社会秩序,默默排队领取相关的救灾物资,另一边是在日本机场,恐慌的中国人在候机厅乱成一锅粥。哪个更能显示力量呢?

小到一个人的力量,大到一座城市的力量,不是单靠狂呼吼叫的音量来决定的。若不能捡垃圾,就不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或者说,注定行将不远。没有什么大道理可言,生活自有力量,它不说话,但是它会以特定的方式“发言”或取态。

篇4:割麦子小学作文

田里的麦子已经变得金黄金黄了,还把它的“小脑袋”垂了下来。一阵微风吹来,麦子就摇摇摆摆,好像在说:“我已经成熟了,可以收割了!”

外公借来了收割机,我们开始割麦子。麦子在收割机巨大的“嘴巴”面前显得束手无策,只能坐以待毙。金黄的麦粒源源不断地被收割机“吞”进肚子里,它实在吃不下了就不停地“拉”到旁边的口袋里。一袋袋麦子就从收割机上“摔”了下来,好像母鸡下了一个又一个蛋。

篇5:割麦子作文300字

我已经把作业写完了,整天呆在家里一点意思也没有。一天,我提出要去地里割麦子,结果惹得大家像看外星人一样的目光打量着我,半天才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一个城里长大的女孩,能顶个啥?”,我不满地嚷道:“不试试怎么知道!”,二哥说:“好吧,明天带你去。”

第二天,我们一起去那金黄色的麦田,是那么的美,又是那么的香,我沉醉在浓郁的麦香之中。一个声音响了起来:“喂!别发呆!快干活!”,我一看,哦,是小叔。我在麦田里一顿乱砍,小叔又对我唠叨说:“嘿!要割得整齐一点。”看到小叔和二哥比我快,我耐不住急性子,放下镰刀拔麦子,因用力过大,一拔一个“后倒”,手上擦出了一道道红印,还磨了一个大水泡,我疼得往裤子上抹,一不小心给磨破了,我顾不了这些,继续埋头苦干,坚持狂拔,可是,小叔和二哥还是比我快,真搞不懂,那两个“机器人”咋那么快?渐渐地,我的胳膊上、腿子上挂了不少血淋淋的“红妆”。快到天黑了,我才在小叔和二哥的帮助下把我眼前的麦子割完。

篇6:割麦子作文300字

正焦急不安时,收割机还有一块地就到了,我们高兴的跑到地边,伸着脖子,探着头,瞪圆眼睛看着收割机突突突地来了,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收割机前面有个大大的铲子,上面有一个圆筒,其实也就是两个铁圈拉开距离,中间定着一圈锋利的刀片,一发动起来,圆筒就随着突突突的轰鸣声旋转起来。铲子铲到哪,圆筒一转就把那的麦穗割断,只把麦穗铰进肚子里去了,消化之后,从左侧两个口里,排泄出来一个个金黄色的麦粒,而麦粒皮却被它从后边吐了出来,这就形成了我刚刚看到的那条长长的尾巴。

终于割到了,看到它一点一点的咀嚼着麦穗,真香呀!可把接麦粒的爸爸忙坏了。

一会儿,收割机把我们家的这片麦田吃得精光,只剩下短短的麦茬挺挺的立着,它才慢慢的.向别处驶去。

我们把装好的好几麻袋麦子抬到车上,拉回了家。

篇7:和爷爷割麦子作文400字

今天是星期天,我和爷爷到地里去割小麦。

我家的这一小片地在村头,因为太小,一直不能用收割机,所以得靠手工来割。

到了地里,小麦金黄金黄的,散发着浓郁的清香。爷爷给了我一把镰刀,自己也拿起一把,对我说:“新儿,这次体验一下农民的生活吧。”说完,拉开架势,弯腰割起麦子来。这些麦子都成了爷爷镰刀下的“俘虏”,被爷爷一把把割下,用细绳捆起来。看着爷爷娴熟的动作,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干了。爷爷笑着催促我:“孩子,快割啊"我笨拙的`拿着镰刀,抓起一缕麦子,割了几下也没割下来。爷爷笑着走过来,对我说”割麦子,首先摇摆好架势,把劲运到手上,专心致志。来,学着我的样子。“爷爷再次给我做了示范,我照着做了,果然比较容易的割了不少小麦。

篇8:割麦子

电影《白鹿原》,想必好多人多看过吧。影片中就一幕幕割麦的镜头,先不说演员麦子割得如何,单就这割麦的场景,在如今农村已很难看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联合收割机。如今的夏收,就跟平常日子没啥区别,没有了割麦的辛劳,还真让我想起了过去割麦的情景来。

要我说,电影《白鹿原》里麦客割麦的场景,看着场面虽然宏大,可那些演员割麦的功底实在是太差了,简直糟蹋了农民的形象。你看看他们,一个个都不太会用镰刀,看看土生土长的庄稼汉,人家割麦的娴熟,弯着腰,镰刀“嚓嚓”地响着,胳膊上的麦子整整齐齐,随着一步步前行,身后的麦子一捆捆整齐的平放着,当然底下少不了捆麦子的要。再看看割过的麦地,一般地上也不会有多少掉落的麦穗,即使有,农人们也会拾得干干净净,一个不留;再看看那割过的麦茬,高低都是统一的。

在我的记忆中,村子里有一位在旧社会就当过长工的老汉,那时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他种的那六分自留地,要产量有产量,麦个子一个个栽在麦地里,就像那列着队的士兵,村里的人谁不羡慕老汉麦子种的好,管得好,割得好。到此刻,我都忘不了老汉割麦的一个个动作和姿势,虽然比别人慢些,可割过麦的空地上,你绝对找不到一颗掉落在地麦穗。

我的童年也是在割麦的夏收中度过,虽然没怎样割过麦,可在心里却留下了很深的烙印和记忆。当每年“算黄算割”一声声在田间、在村头鸣叫的时候,也就是人们开始割麦子的时候。晚上,家里的四五把镰刀务必要统一打磨,磨刀的差事常常就落在我身上,你还别说,我磨的刀子还真快咧。用镰刀割麦,对刀片的锋利度要求当然高了,刀片必须得锋利,否则遇到有露水的早晨,那麦秆本来就有些潮湿,刀片不快,割麦自然费力。

晚上割麦当然要比早晨强了好些,要说割麦的最佳时候当然中午太阳高照的时候了。我虽然割麦水平不咋地,可我也是跟着大人学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之后那三四年一年比一年割麦割得好了,尽管晚上腰酸腿痛,可第二天天还没大亮就跟着家里人一齐去地里割麦。中午时分,太阳跟火球一样,烤得人身上热辣辣的,尽管头上戴着草帽,额头上的汗滴还不住地往下滴着,穿着衬衫,背上被汗水寝湿了,尤其是颜色深的衣服,脊背上少不了发白,那是汗流浃背的具体体现。虽然热得人难耐,可干起活来,还得十二分卖力,谁都知道“三夏大忙是龙口夺食”,那几天都是最高强度的割麦过程,往往吃饭都在地头。即使回去,也是以最快时刻吃饭。在我家里,母亲既要割麦,还要回家做饭,那才是最辛苦的。在我的记忆里,我家就有一个军用水壶,它天天都在麦地里陪着我们,渴了就喝几口水,还真有点部队行军作战的味道呢。

割麦的味道还真不好受呢。热得人难受是其一,再就是一天甚至夜里都要劳作,那才是真的累人。早上五点多下地(麦子黄透的程度和天气的状况决定下地的迟早),一般要到晚上九点多才回家,那劳动强度要放到此刻确实已经很难做到了。我是孩子,父母要求不高,可我是男孩,尤其到了十六七岁,就成了家里的硬劳力,干活累了歇歇很快就能恢复过来,可割麦这活,确实有技巧,我掌握不了技巧,身体自然要累多了。穿着的衬衫,袖口都不敢解开,那麦穗碰到人胳膊上、手背上,扎疼都不说,光那痒就特备难受,尽管袖口紧扣着,可一天下来胳膊上、腿上都是割麦留下的.一片片深色的小点点,而且很浓很浓,痒比疼都难受。

割麦时少不了弯腰,长时刻弯着腰,还要一手挥动着镰刀,一手抓扶着割倒的麦子,对我来说,还真难做到很协调的配合,时刻长了,人站起来眼前火星都四溅,个性是腰损的难受。劳累了一天,本该回家能睡上一觉,可有时候逢到天气突变,睡觉就免了,用架子车拉麦就成了务必完成的任务,麦子不可能被雨淋到地里,这是每个庄稼都不愿看到的。

篇9:真实的关于高考的小小说:割麦子

8月底,夏,傍晚,有点风,很热,那时的夏天几乎天天酷热。残阳斜挂时候,人的影子被拉得很长,牵着牛羊的绳子也变得异常地长。牛羊归圈,鸡栖于树,满村飘逸着青草的芳香。对,我闻着青草味就是芳香的,我至今在城市生活二十一年,我还经常在梦里思念我的田地,以及田地里的芨芨秧、红薯梗、锅巴草和牛草……也许我上辈子是牛羊,当差当得好,这辈子变成人,来做牛羊才做的苦差。

8月27日后的每一天的这个时候,劳累了一天的家人都会聚在院子里,一边给牛铡草,一边听着收音机里传来的消息。那时候高考是在7月份,8月27日公布分数,之后就是漫长地等待录取信息。收音机是能够接受外界信息的重要方式,父亲把收音机的音量调到最大,保证我们每个人都能清晰听到,不至于漏掉我的录取信息。一天一天过去,本科院校的录取信息发布也进行了很久,我等得又着急又无可奈何,内心焦灼而疼痛。

那天傍晚,鸡上树,翅膀扑棱棱打在树枝上,老牛眼巴巴摇着尾巴等着铡好的青草。父亲续着青草,我抬压着铡刀,“咔哧”、“咔哧”,青草碎裂的声音清脆悦耳,一切都是原来的模样。大家一边干活一边听着收音机,突然就听到一个熟悉的名字从收音机里传出来,xx师院,准考证号xxx,马xx……家里一下子乱了套,大弟小弟欢呼起来,我也放下铡刀,瘫软在地上,心弦紧绷了那么久,突然放松,人一下子不知所措起来。

那天晚饭,我娘吃了两个馒头,我娘说,心里的石头落了地,肚子就空了。

从那天起,我成了我村第一个大学生。这之后很多年,我大妹小妹陆续读书读到大学,读到研究生,我村里才有了第二第三个大学生。

发榜的头天晚上,我娘做了梦,梦见两条鲤鱼跳龙门,一条顺利通过,顺着河流西南方向而去;一条跳了几跳,落回原地。我不算是唯心主义者,但这个梦确实意味深长。很多事情无法解释时,人们善于把它归结为“迷信”,这个词很万能,一词抵万语,多少年之后当我把这件事讲给爱人听,他总能用一句话终结我的幻想:马半仙,你老家是鹿邑,人人迷信,当然会有“鲤鱼梦”。

但我从来相信鲤鱼跳龙门的梦不是幻相。当年我大弟学声乐,和我同年高考,报考的是河南大学艺术系,仅差两分被拒之门外,大弟当年12月当兵去了新疆库尔勒。在部队十余年,声乐也没到用处,数理化远不及理科出身的学子基础好,所以无缘军校,年龄渐长只好复员。也许那只跳了几跳没跳出去的鲤鱼就是我大弟。我则乘了高考的东风,一路西南,顺风顺水脱离了农门。

我读的是一个师范院校,四年本科,中文系。19,河南省没有并轨收费的专业好像已经不太多,师范专业还在免费范围内。那时的师范专业,不仅不收费,好像每个月还有至少一百多元的补贴。我读四年大学,没给家里要过一分钱。中间的酸甜苦辣不是一篇文章可以说完。但可以肯定的是,从此后我不再成为家里的经济负担,时不时还能通过做家教发表文章赚点稿费来补贴家里的弟弟妹妹。

贫穷是打败人的利器,读书期间,贫困还是像钉子一样把我钉在内向不合群上。但我毕竟通过高考脱离了劳苦的土地,脱离了狭隘,大学开拓了我的思路,开阔了我的眼界,也给了我另一种生活方式。

6月,我从学校毕业到了郑州,那时候中学扩招,需要大量老师,我顺利地成了一名高中语文老师,工资解决了基本的生活费用。当年还把两个妹妹带来郑州读书,一个读初中,一个读高中,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父母的负担。这中间,慢慢接受现在的爱人的追求,他利用在媒体工作之便,获得一些经济信息,两人利用业余时间一起做了很多小生意。虽然没有赚到多少钱,但捋顺了我们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千禧年前后的郑州,遍地黄金,,跟朋友一起开办了公司,后努力几年,终于完成原始积累。

如今,弟弟妹妹都有了自己的生活,成了家立了业,在各自的城市生活得有滋有味。

如果我考不上大学,会怎么样

我老家鹿邑,属豫东平原。放眼望去,全是庄稼。春天播种,夏天成长,秋收冬藏。自从河南被定为农业大省后,河南人民就很自觉地为国家奉献汗水和劳作。

我家里孩子多,算上我兄弟姐妹五人,我是家中长女。家里七口人,有地的四口,三人“黑户”。叙述到此,一定有人会说,为什么生那么多孩子。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不是我能回答的,也不是你该问的,我们现在应该关注的是高考给了我什么。

孩子多,自然会贫穷。交了公粮,粮囤所剩无几,手里多了把“白条”,东拼西凑一个冬季,常常是过了年就再也没有凑的了。去借,七大姑八大姨有多余粮食的都借过来。借的粮和钱,我工作两年后才还清。

更难过的,是孩子都上学读书,都要花钱,而且家里缺少劳动力,干活都是两个大人,即使累死也没有人家过得好,家里自然就穷。贫穷是什么,我工作后,一个老同事告诉我,你一定好好干工作,毁灭一个人有三件武器:一是穷,二是专业差,三是男女关系。人活着活着就活成了狐狸,活成了精,老同事就是一个人精,当然人精也不一定害人。她说得没错,贫穷是毁灭人最重要的武器。穷是扎进人心脏的刺,它让人时时心里犯疼。即使以后拔出来,也会留下伤痕。

我最怕农业劳动。过完年就到了春天,劳作始于春天,小麦经过一冬的蛰伏,开始拔节般生长。这时候要除草,上肥料,旱了还要浇水。春季庄稼也开始栽种。大人们开始不分白天黑夜的大田地劳动,常常双腿裹满泥土回家。孩子也闲不住,放学回家要做饭,或者到地里帮助干活。能够老老实实坐在教室里学习的不多,反正我没有这种福气。

印象最深的是割麦子和收玉米以及炕烟叶。这些收种都是夏天最热的时候,麦芒和着汗水扎在身上滋味永远也不会忘记。三伏天玉米地里捉虫、掰玉米棒子以及烟叶油在手上脸上身上纠缠,让人甩都甩不掉的痛苦,深深印在我的不惑年的生命里。

近年里出现一些歌颂农村生活的文学作品,我真想说,哥们,你真是干活没有干够呢。站着说话不腰疼,站着欣赏农田风光自然也不会腰疼。

辛苦和汗水都不算什么,农村人习惯了劳作,最让人为难的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就是待宰的羔羊,谁高兴都可以宰上两刀,农民连哭号的资格都没有。记得最清楚的是交公粮,往往排队排上半天,轮到了,随便给个价钱,给个斤数,打个“白条”,农民就欢天喜地地拿着“白条”回家了。有必要解释一下“白条”,因为它要进入历史堆里了,会有年轻些的朋友不明白到底是什么。公粮实行收购政策,收购时要给钱呢,但地方政府没钱,就给打个“白条”,证明欠了多少钱。政府的钱呢?谁知道呀,有没有咱也不知道呢,但没有钱,农民也必须交公粮。至于农民怎么生活,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还有,烟叶的收购,实行区域管制,一个地区一个价钱,一个省一个价钱,给你多少钱一斤就是多少钱一斤,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除非你不卖。都炕出来了,怎么可能不卖?

村里上学读书的不多,女孩子更少。父母支持我上学读书,不知遭受多少嘲笑。女孩子十七八岁就嫁了人,生了孩子。如今回老家,会碰到儿时玩伴,刚上四十岁的她们,已经像半个老太太了。

不要相信高考无用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考已经不是走出乡村的唯一出路,人们通过打工、出门学技术等方式,也可以出门见识外面的世界。近几年,社会上泛起高考无用论,我想就这点谈谈想法。

过去的大学意味着“鲤鱼跳农门”,数以万计的人藉此实现了人生命运的转折。但在当下,大学生已不再包分配。大学提升传统意义上社会地位的作用随着分配机制的结束而成为历史。大学生也已经不是天之骄子。

现在的大学的意义,重在教育培养人。但在市场经济中,许多人获得了巨大的财富,这就导致如今的大学生群体产生极为强大的身份落差感。导致这部分人会逐步接受不读大学也可以发财,不读大学也可以“成功”的观点。知识改变命运的说法也从经济上自我打败。

篇10:麦子作文500字

一天,我正晒着温暖的太阳,一台收割机车开了过来,车上的人说:“杀牛、羊、鸡、猪……太残暴了,我不敢看,还不如割点麦子做成面食好吃哩。”听完这句话我很伤心,难道只有牲畜有生命,我们没有生命吗?这时,天突然黑了,“这是谁关的灯?”原来,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们被装进了“黑屋子”,也就是麻袋,一会儿我们又重见了天日,我们被送进了加工厂,我们被打磨成了面粉,接着我和兄弟姐妹们被做成了不同的东西,我是面包,有的是饺皮,有的是面条……现在让我站在亲人面前亲人都认不出我了。

我与我的兄弟姐妹被送去了不同的地方,我被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给买了,到了晚上我听见他说:“吃素食真好,这面包吃不完就扔了。”我想我们植物也是有生命的呀!不是我们不愿意奉献给你们延长你们的寿命,而是你们忽略了植物是吸收阳光,吸食露水、雨来给人们生命,给人们活力、希望的,我们也是有生命的呀。

篇11:麦子作文500字

下午铃声响过后,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拿着剪刀,迫不及待地来到陶园。一眼望去,只见饱满的麦子被风吹得弯下了腰,似乎在欢迎同学们来收割它们。我们走进陶园,感受着大自然的气息,闻着麦子的清香,心情舒畅极了!我走近细细地看,发现麦子跟我见过的稻谷长得不一样,麦子长着针一般的叶片,果实两端稍尖,不像稻谷长得松散,分枝多,成熟后的稻子是下垂,而麦子却是朝上冲的,好像充满了力量。

“剪吧!”随着老师一声令下,我们飞快地行动起来,同学们一手拿剪刀,一手拿麦子,“咔嚓”,麦子被同学们剪了下来,“咔嚓”又是饱满的一株。麦田里充满了剪麦子的“咔嚓" 声,一捆又一捆剪下的麦子被同学们放进箩筐里,没多久,箩筐就满了。我们一点都不觉得累,在麦田间弯腰,穿梭,忙得可开心了,一阵阵笑声回荡在麦田里。

篇12:烤麦子作文

山东省兖州市山东省兖州市实验小学

小学生作文大全

“这个麦子可怎么烤啊?”我问妈妈,妈妈说:“你把麦子放到火炉里,烤一会儿就行了。”我照着妈妈的话做了,先把麦子放到火边上,然后左右翻动它。突然,麦子上窜出了一团火苗,吓得我毛骨悚然,过了几秒钟,火苗才灭了,我的心终于平静下来。烤呀烤,麦子的边全都糊了,我把麦子用手搓开,嫩绿的熟小麦就展现在我眼前,我迫不及待吃了下去,“哇!真好吃!”我不禁脱口而出。我吃完了一跟麦子,觉得不过瘾,就又拿了几跟麦子烤了起来。但是,当我烤到第5跟麦子的时候,不小心烫了手,我一气之下,把烤熟的麦子全都仍在了地上。

这时,妈妈走过来,对我说:“干什么事情都不能泄气,只要努力,没有干不了的事情。”听了妈妈的话,我像“喝”足了“汽油”的车一样,又专心致志地烤起了麦子,终于把麦子全烤熟了。吃着自己烤的麦子,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指导教师:臧美娟

篇13:秋天的麦子作文

农夫心满意足地牵着吃得饱饱的收割机走在夕阳投下的那抹余晖里,拖下两道细长的破渔网似的阴影,一胖一瘦。

他晃了晃手中的破蒲扇,在微风中轻轻哼起小曲来。麦子被收走了,他便闲下来,静静地站在一边看鸟雀们不停地啄食着“残羹剩饭”。鸟雀们笑他又忙活了一年,还是什么都没得到,如今只能独自望着这狼藉的麦田了。他也不反驳,听着,只是微笑。有些鸟儿可怜他落寞的身影,上前去给他干瘪的胸膛里添了几把新截的麦秆,又替他正了正歪斜的帽子。

夜幕渐渐降临,他从黑暗中缓缓抬起头,睁了睁略显疲惫的双眸,鸟儿们早已吃饱回到了各自的家中,远处的树枝上不时飘来窸窣的鸟啼,那该是晚间的故事会。月光时不时钻出云层倾泻下来,轻笼整个儿麦田,又如青纱披洒在他的肩头。

他环顾四野,除了四伏的麦秆,别无他物。他扭了扭稍显僵硬的脖子,活动活动手指关节,慢慢地把自己从木架上放下来。也不顾是否光着脚丫,自顾自地漫步在这麦田里。

上一篇:国庆与重阳节联欢会主持词下一篇:2010年大学生党课思想汇报:人生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