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间爱情的作文

2024-05-13

父母之间爱情的作文(精选6篇)

篇1:父母之间爱情的作文

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但有时,我也会觉得天塌下来了,那必定是爸爸妈妈吵架时了.

那是一个静得可怕的夜晚,爸爸妈妈由于白天的争吵变得不说话了.此时,我正与妈妈在小床上睡着.妈妈突然问我:“思佳,如果爸爸妈妈离婚了,你跟妈妈还是爸爸?”我听了,“哇”得一声大哭起来“我不要爸爸妈妈离婚,我不要啊!”这种嘶声裂肺的哭声,蕴涵了我对家庭和平的渴望.

这时,在另一个房间的爸爸听见了我的哭,从房间里走出来,把我抱进了另一个房间,并气势凶凶地对妈妈说:“你那样对我也就算了,我希望我们俩的事不要牵扯到孩子,孩子是无辜的,我们的事我们自己解决,行吗?”妈妈没有吭声,转过头睡了.从那件事后,爸爸妈妈好几天没有和对方说话,我比天塌下来还要害怕.

我已经长大了,我知道,夫妻之间拌拌嘴是家常,可对我们小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爸爸妈妈吵架更可怕了.我永远也希望爸爸妈妈不吵架.

篇2:父母之间爱情的作文

记得有一次,我们一家人回爸爸的老家,晚上,我突然发烧,还抽筋了。妈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便一把把我抱了起来,怕我冷,还给我身上裹了一层棉被。带我去医院,当时家里没有车,爸爸向叔叔借了辆面包车,我们去了一家离爷爷家比较近的医院,不幸的是,当地的医生说:“现在没有救护用品,你们只能去省中心医院了。”爸爸说了声谢谢,便抱着我上车,开往省中心的医院。

大概过了两个多小时,车子停了下来,原来雾气太大,有事故造成大堵车,妈妈见我抖得厉害,把我搂得更紧了,又过了好长时间,我们终于到达省中心医院,爸爸妈妈一起抱着我跑进了医院,走了一级又一级的台阶,似乎已经没有力气了。那时我隐隐约约有了一点知觉,轻声念到:“爸爸、妈妈……,”妈妈听了眼角开始湿润,我看到妈妈的泪水忍不住地流了下来。抵达加夜班的医生那里时,爸爸妈妈已经满头大汗了,可他们一点也不在意,打完针后,我的烧慢慢地退了下来,也不抽筋了。可那时已经凌晨两点多了。

在回家的路上,爸爸把车子开得很慢,因为雾气还是很大,而我依偎在妈妈的怀里睡着了。

篇3:《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

这篇文章出自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 摘选美国哲学家弗罗姆《爱的艺术》一书, 是一篇社会科学方面的随笔, 阐释了一个人爱的能力的成长过程及母爱父爱在构成孩子健康成熟的灵魂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二.说大纲

大纲对阅读的要求是: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整体把握阅读内容, 理清思路, 概括要点, 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受到感染和启迪。学习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三.说学情

学生对从理论上来分析父爱母爱的文章从来没怎么接触过, 这篇哲理性的心理性的议论性的随笔, 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对西方式的思维方式和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分析及译作的语言风格接触较少, 对语句的解读有一定的障碍。

四.说教学目标

1.了解一个人爱的能力的成长过程, 理解弗罗姆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需要父爱与母爱的综合的观点, 将“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知识目标)

2.初步掌握阅读论述类文章的方法, 理清思路,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 培养探究意识, 对生活现象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能力目标)

3.认识父爱母爱的本质, 体悟父母之爱的伟大无私, 学会爱自己的父母, 培养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情感目标)

五.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理性的高度认识父爱、母爱的本质及其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难点:理解成熟的爱的内涵。

六.说教法学法

阅读法、交流法 (心灵对话) 、探究法

七.说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勾画自己认为对理解文章有重要影响的词句, 以及自己理解有困难的词句, 以便课堂上与同学们共同探讨。

2.思考你与父母之间的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幻灯片1———课题)

(幻灯片2———小诗) 我们首先来看一首诗“世界上有一种人叫父母”。

从呱呱坠地那天起, 我们就接受着父母的关爱。相信大家有许多值得珍藏到永远的记忆。今天将跟随美国哲学家弗罗姆来重新解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相信大家今天的阅读定能受益终身。

二、学习目标:

1.了解一个人爱的能力的发展过程

2.理解父爱母爱的本质及其在孩子成熟的爱的能力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体悟爱是一种能力, 发展自己爱的能力

三、初步感知:

纵观全文, 看看本文写了一些什么内容。 (阅读方法:速读, 一目十行, 抓住过渡句, 筛选文章主要信息, 从整体上把握主要内容)

提示:抓住过渡段 (即第四段“同爱的能力发展密切相关飞是爱的对象的发展”) 及文题“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给予分析把握。

明确:本文阐释了一个人爱的能力的成长过程及母爱父爱在构成孩子健康成熟的灵魂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四、研读品味:

(一) 了解一个人爱的能力发展的年龄特征

1.阅读1-3段, 完成下表 (前后同学讨论, 用最专业的话来作答)

(幻灯片) 答案一

1、婴儿期:无爱的意识;2、八岁以下:有被爱的意识;3、八至十岁:有爱的观念;4、少年时代:创造爱, 有成熟的爱。

答案: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成熟的爱。

2.品读哲学语言, 理解两种爱的原则, 结合自身深化理解:

按照哲学家同时也是精神分析学家和社会家弗罗姆的观点, 在座大多已经告别或即将告别“六一”要作为“五四”的主角了, 我们应该属于爱的哪个能力层级?实际是这样的吗? (交流自我认识, 可以畅所欲言, 即使是检讨式的, 也应给予肯定, 因为他意识到了自己的爱的能力, 这本身就是一种提高。)

提示:应该属于“克服自我中心, 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 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 爱比被爱更重要, 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快乐!”的阶段, 即能创造爱的阶段, 而不应该把自己的快乐完全建立在别人满足自己需要的基础上。因为爸爸给我买了一直想要的OP音乐手机我喜欢老爸, 父亲节时我孝敬他一朵郁金香, 表达我无尽的最爱。这段时间找妈妈要篮球, 到今天还没到手, 回家懒得跟她说话。有这样的现象不?因为被爱而去爱或因为你能满足我的需要我爱你, 这都是天真的孩童式的爱, 不是我们这个年龄应该有的特点。

(幻灯片) 孩童式的爱——我爱, 因为我被人爱

我爱你, 因为我需要你

成熟的爱———我被人爱, 因为我爱你

我需要你, 因为我爱你

小结:从爱的发展过程来看, 爱不是与生俱来的, 也不是随着人的生理年龄的增加就会逐渐成熟的, 它是一种能力, 需要我们主观去发展的一种能力, 需要我们努力去创造的一种艺术。

(二) 理解母爱父爱在构成孩子健康成熟的灵魂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话题导入:在孩子爱的能力发展过程中, 有两个密切相关的因素, 是什么? (第四段过渡句: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相关的爱的对象的发展) 这对象就是母亲和父亲和我自己, 文题也告诉我们父母之爱在孩子爱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下面我们来具体感受一下。

1.感受母爱

第一步: (跳读1-6段, 重点第5、6段) 找出体现母爱特点的语句, 精读并结合实际仔细体味)

自我感受———母爱不仅是孩子, 也是我们每个人最深的渴求

母爱是我们的故乡, 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母爱是一种祝福, 是和平

母爱是无条件的爱和关心, 生活上的安全感

实例:汶川地震血奶孩子的母亲、高考送考坚强的母亲、为儿子捐肝的暴走妈妈

母爱特点———本质:无条件 (我只需要是母亲的孩子, 我只要是我, 我就会被母亲爱)

———积极面: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 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

———消极面: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得到, 而且根本无法赢得

(幻灯片) 母爱本质———无条件

第二步:探究母爱真的是无条件的吗? (讨论)

无论多么伟大的母亲, 都会因孩子的离去而感到空虚, 也都会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意识, 孩子会给她慰藉和希望, 这其实就是母爱的条件。母爱是一种潜意识的, 并不一定明确意识到这一条件性, 但没有明确意识到并不等于客观上不存在。空虚正是因为她期待孩子的慰藉而造成的, “成龙成凤”正是母亲寄希望于孩子的反映。

2.感受父爱——— (合作讨论)

第一步:自读6-8段, 看看父爱与母爱有什么区别有什么特点, 结合实际有理有据的分析。

父爱———父亲代表思想世界, 代表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 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 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

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 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 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 因为你同我相像”。

父爱特点———本质:顺从是最大的道德, 不顺从是最大的罪孽, 不顺从者将会受到失去父亲的惩罚

———积极面: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 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消极面: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 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 可能会失去父爱

援例———红楼梦里贾宝玉, 《西江月》两首词是塑造宝玉形象的基本构图:无故寻愁觅恨, 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 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时务, 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 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 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 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 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 莫效此儿形状。

因为叛逆, 不愿历练仕途经济, 与父亲贾政望子成龙、重整家业的期望背道而驰, 被呼为“混账东西”“孽障”。当他在外流荡优伶, 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 淫辱母婢;不乐意与贾雨村等官僚阶层周旋, 可谓数罪齐发, “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 以绝将来之患!”说着, 便要绳索来勒死。

(幻灯片) 父爱本质——有条件

第二步: (阅读8-10段) 研讨“父母之爱”对孩子爱的成长的作用

第8段:中心句“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符合孩子的要求”。

孩子有什么要求?

对母亲———生活上的安全感, 最终脱离母亲自己独立

对父亲———宽容、耐心, 指导正视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 产生自信心, 成为自己的主人。

孩子最终会脱离母亲的依赖和父亲的权威, 自己是自己的父母, 跟父母爱自己一样爱自己, 跟父母爱自己一样爱父母, 爱他人, 这就是我们成熟的爱。

第9段:自读体会成熟的爱的内涵。

中心句“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 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一个成熟的人他就是自己的父母, 从爱他人中学会爱自己, 既有爱自己的能力, 又有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

(幻灯片) 男子半蹲给老人当凳子

感悟:小时候总被大人这么抱着, 长大了, 我们自然应该回报, 可是这么理所应当的一幕, 竟让人感动万分。我们学会给予长辈的太少了。

比尔·盖茨接受意大利《机会》杂志记者采访, 在回答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么时说:“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真的, 世界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 有些东西永远无法弥补。“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父母的爱, 是我们一生都无法偿还的。

五、小结:

篇4:对当今父母和孩子之间关系的探讨

【关键字】亲子关系 教育 亲子交流

“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落后家庭教育观念和先有“严父”,然后有“慈母”的家庭教育模式,孩子的个性和创新思维能力会受到限制,自尊心和情感意志会受到挫折。作为家长要清醒的认识到:孩子就是一颗刚出土的小幼苗,他们应尽可能地沐浴阳光,吸收空气,多一些土壤的培育而少一些拔苗助长的徒劳。

一、莫以成人的标准教育孩子

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环境并不是指家庭经济的富有,而是指家长为子女提供的良好的教育环境。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说话的语气和面部的表情、神态,行为方式,生活作风,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等都直接影响孩子。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在这些方面往往不注意,以成人的思维习惯和标准要求孩子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这样下去的结果,必然会扼杀孩子的兴趣,把孩子的天赋扼杀在摇篮之中。我们从古至今都崇尚一种强制的严惩教育方式,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教育孩子。用训斥和惩罚等方式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是这标准并不符合孩子的心理和成长规律,只会使孩子不敢脱离成人的视野,不敢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不敢大胆想象创造,以致让孩子害怕在想象和探索的过程中犯下错误,遭到家长的严惩。

事实证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任何伟大的成就都源于其浓厚的兴趣。只有爱护和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发展他们的天赋,孩子们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如果一味地不允许孩子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孩子长大之后也只能是一个平庸的人。回想一下我们自己的成长历程,我们不少天赋就是被那个保姆一样的大人给扼杀了,而且更为可怕的是我们长大就忘记了童年之痛,又用那样的教育手段去对待下一代,就这样一代代地延续下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尽头。我呼吁广大家长莫以成人的标准去教育孩子。

二、要正确理解孩子,始终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我们都羡慕像比尔盖茨、李嘉诚一样的富有和成功,羡慕居里夫人、华罗庚一样的科学成就,也羡慕像梵高、徐悲鸿一样的艺术成就,我们都有培养下一代出类拔萃的急切愿望,都想让孩子成为象他们一样的杰出。于是我们很多家长给孩子一个很高的期望,特别是在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上,为了实现这个期望,往往给孩子太多物质上的满足和对一些生活方面无微不至的照顾。在现实生活之中,我们大多数的家长都感到孩子并没有沿着我们设定的方向发展,反而越来越觉得孩子在厌学,在反抗我们所作的一切。其实我认为,衡量一个孩子出色的标准并不是只看他的学习成绩,孩子出色的标准是“先成人,后成才”。想想,世界上60亿的人里面,我们羡慕的才有多少,更多的是和我们一样的默默奔波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的劳动阶层的人,也正是这样的人才是世界的主角,才是这个世界发展的支撑者和创造者。所以我们不能要求自己的孩子非要是第一名或者前几名,因为每个孩子在智力和体力方面是不一样的,他们或许在别的方面就高人一等。每个家长一定要明白成“人”的重要性,不要过分强调单方面的学习成绩。家长要了解孩子智力和体力上的差异,不要对孩子提出过高过量的要求,要通过长期的观察去发现孩子自己的特点、优势、长处,要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为孩子创造并提供发展的良好条件,促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意志,尽力尽早地发现孩子的独特潜力,因势利导,定向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勇气。

三、要学会夸奖孩子

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话一点也不假,可真要想把孩子夸好,還得讲究夸的艺术,其实夸孩子是为了孩子良好的思想行为的发展。有的家长因为白天忙工作,下班忙家务,在繁忙劳累的状况下,与孩子交流时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嫌他们啰嗦,就随便回应孩子几句爱听的话,以便摆脱孩子的纠缠,这样,容易将错误的言行进行肯定,造成误导;也可能对应该充分肯定的好行为表现冷漠,影响了孩子的积极性。所以,夸孩子要做到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仔细观察他们的表现,耐心倾听他们的讲述,并不惜时间去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然后,再对应该肯定的言行进行充分地表扬。同时,也要对不正确的言行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教育。

四、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子女做表率

家长在家中给孩子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非常重要。面对富裕起来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切实感觉到了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享受。现实生活使得父母们没有更多的时间给孩子,没有同他们交流,缺少沟通。他们会将这一切看到眼里,他们会用他们自己那颗幼稚的心去理解和认识大人的生活方式。久而久之,使孩子在模仿中养成了不良行为习惯,这就是现阶段青少年儿童中普遍存在的“隐形逃学”现象形成的原因,是目前较为突出的教育问题。所以,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方面要从我们自身开始做起,在生活中我们要坚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改变你的孩子,避免空洞的说教,相信“孟母三迁”的科学道理。其实,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对我们大人行为和品德的一次审视和评判,我们的行为就是孩子将来的榜样。

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悲剧不可重演,几千年来,我们付出的代价已经太大太大。教育,首先要让孩子感受到“爱”。犹如种庄稼,有了风调雨顺,就有了勃勃生机,我们要让教育找到回家之路。

【参考文献】

[1].蒋杜黎.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安全感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1

篇5:父母之间的爱作文

记得那是一个冬天的夜晚,妈妈临时下班的时候下起了大雪,于是打电话给爸爸让爸爸去接她回家,我有点儿不乐意:“爸爸,你在家陪我玩儿吧,我一个人在家害怕。”爸爸温柔地说:“齐齐,爸爸去把接妈妈回来就接着陪你玩,好……”“不嘛!”我不满地打断道。爸爸想了想,对我说:“昨天那个玩具汽车还记得吗?要不我去给你回来?”“好啊,好啊!”我高兴地回答。于是爸爸急匆匆地走了。

不一会儿,爸爸回来了,我看他没有带汽车回来,一下子就不高兴了,爸爸看了马上变魔术似的拿出了玩具汽车,我高兴地抱了抱爸爸,这时候我才看到妈妈也跟爸爸一起回来了,我不解地问妈妈:“妈妈,你怎么回来的?”妈妈说你爸爸接我回来的呀,回来时还不忘给你买玩具呢!我一下子觉得我太不懂事了。

篇6: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道歉作文

每次考完之后,我都不厌其烦地问孩子考的怎么样,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孩子分析原因,总是希望她进步得快些,再快些。

这不,孩子刚考完,最后一科是英语,刚一见到孩子,随口就问道:“考得怎么样?”对于孩子的分数我一直不是很在乎的,只要女儿的学习状态有,不愁分数。唯一担心的就是她做事马虎大意的恶习。结果,我的担心还真的应验了!

孩子说,有一道排序题中有一个单词不知是什么意思,文中没有,是自己猜想的。

路上碰上了同班同学,情不自禁交流起了答题情况,尤其是那道排序题,孩子知道了那个不认识的单词。在短文中第一句话出现了,根据语境能猜出那个单词的意思,而孩子的猜想有些远了,影响了正确排序!

于是,我很丧气,好像自己考试失利一般。

我不满地质问孩子:是不是阅读时心不在焉了?是不是自己每一句话每一个单词都仔细阅读了?是不是只是囫囵吞枣地只看了一遍?然后就完事大吉地东张西望?

面对我一连串地质问,孩子低着头默不作声,好像自己犯了不可饶恕地罪过一样。

回到家,我还不依不饶地指责:“你怎么就那么大意呢?你马虎大意的恶习什么时候才能改正呀?和你说过多少次了,你怎么就不能不让我操心呢?

孩子很委屈的样子,申述着她真的看了三遍的文章,但就是鬼迷了心窍,愣是没看出来。

我一听就更火了,看三遍还没看出来,这说明哪一遍都没认真看呀,你的注意力有问题吗?愁死我了,孩子。

孩子不再说话,只是低声地啜泣。

好像,我赢了。

好像,我错了。

我真的错了。孩子的一次马虎大意是她学习经历史的`一次宝贵经验或教训,而我却这样反复地强调着对她缺点的不满,超越了我对孩子学习态度的认可。对于孩子而言,我的质问与指责,不是她前行的动力,而是打击。孩子的马虎大意,不但不会改正,反而会更加严重。因为厌恶出现马虎大意的排序题,因为让她痛苦过,她会觉得自己学习的路上,母亲给予她的鲜花会减少,而更多的是荆棘,她慢慢地厌恶考试,厌恶学习,因为那里有反映父母态度的晴雨表。

孩子会变得很累,很苦,体会不到学习与成长的快乐。

想一想,多么可怕呀!

孩子,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你需要我热心的鼓励,需要我真诚的理解,需要我及时的点拨与指引??

上一篇:凤台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合规测试试题下一篇:高考新规定10类人可降分上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