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之间误会的作文

2024-05-10

朋友之间误会的作文(精选14篇)

篇1:朋友之间误会的作文

同学们在一起学习、玩耍,是开心的,也是快乐的。但有时,小伙伴们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误会。有一次,我和好朋友王子悦之间就产生了误会。

那天下午,我去问了王子悦一道数学题,她耐心地给我讲了讲,并让我用她的一支很漂亮的钢笔把错题改正过来。我拿着本子,刚要回到我的座位,她就一下子从后面拉住了我,生气地说:“你偷了我的钢笔,把笔还给我!”“我没有啊!我连座位也没有回呢,你说的哪支钢笔我都不清楚!”我急忙反驳道。她拉着我不放:“就是刚才让你用的那支,我不信你,你拿出你的铅笔盒让我看看!”我拿出了我的铅笔盒,举着对她说:“哪一支?我这里没有你的钢笔!”“就是那支印着芭芘公主图案的钢笔,快给我,不然的话我就去告诉老师。”她伸手就要去拿。我急忙挡住,顿时,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我。我的脸上火辣辣的,我委屈极了。那是一支和她的差不多的钢笔,可是那支漂亮的新钢笔是妈妈星期天在胖东来给我买的,它确实是我的。这时,我的眼泪都快要掉下来,我既伤心又生气。我想,我一定要找到她的钢笔。于是,我开始到处找她的钢笔,讲台桌上、椅子下面、桌子里面……

就在我快要失望的时候,我的“全城大搜捕”终于圆满成功,我在周芊芊的桌子下面找到了王子悦的钢笔。原来,这只是一场误会。

我把找到的钢笔递给了王子悦,她拿着钢笔,不好意思地低着头,对我说了声对不起。就这样,误会消除了。从那以后,我们俩成了最好的朋友。

 

篇2:朋友之间误会的作文

“好啊!”他回答。说时迟那时快,又小又调皮的弟弟把我的书撕了一页。我便忍不住骂了他一句:“该死的。”结果小亮听见了。“你怎么骂我呀!”小亮说道。我着急地解释:“不是不是,是骂我弟,他撕了我的书,你别误会了!”

原以为他理解了,但事实并非如此,他用吓人的口气对我说:“你太可恶了,不仅骂我该死,而且骂我是小弟,星期一你走着瞧!哼!”

我失望极了,一位这么好的朋友居然因为一张纸而失去,岂不成大笑话?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水滴一样敲打着我沉重的心房。从他挂电话那一刻起,我就开始后悔,我一定是世界上最笨的人,为什么要为一张纸骂弟弟?为什么要日和朋友争辩来失去一位良师益友?就算我要骂我弟也应该打完电话呀!但这样虽然可以保住我位这朋友,然而日久天长,又能忍住几次?忍一次容易,但每次都忍便难上加难呀!改变自己急躁的脾气是关键。

我毫无疑义地判断他只是误会了,如果寻找合适的机会向他解释,再成为好朋友。尽管这是最佳选择,但那是难上加难了。我不知不觉地将目光转移到了弟弟身上,要不是他撕书我哪会骂他啊!不骂他,小亮怎么会误会呢?要不是看在舅舅的面子上,我真想揍他一顿。而调皮的他还是一脸憨笑,在地上爬来爬去,似乎在找地方躲藏我无比尖锐的目光。

我走向了在备课的妈妈,“妈妈,弟弟把我的书撕了一页,我正好在跟小亮打电话,我骂了弟弟一句,小亮以为是骂他,还说星期一要打我。”“弟弟还小,撕了书,你就要骂人,难怪别人误会你,要怪只能怪你自己,怎么能出口成脏?星期一应该向小亮郑重道歉。”她凶狠地说。

转眼间便是星期一,我早早地来到了教室,发现小亮已经坐在位子上了,我慢慢地走了过去,停在他桌前,正准备说对不起时,他先说了三个字,那三个字就是——对不起。一句对不起,是对别人发自内心的谅解。我懵了半晌,我醒悟过来,我们俩脸上露出了笑容,我紧紧地握住了小刚的手。

有时,小事可以铸成大错,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多加注意,多理解他们便可避免。生活中,朋友之间免不了会产生误会,只有充分相信他人,心胸开阔,主动原谅他人的过错,才能获得真正而长久的友谊,从而拥有更多的朋友。

篇3:朋友之间误会的作文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三组

【教学实录及点评】

一、交流入课, 引导质疑

师:同学们, 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去年的树) 一起读课题。 (齐读课题) 还有一个名字是不能忘记的, 他就是新美南吉。 (板书:新美南吉) 新美南吉是一位了不起的日本作家, 也就是本课的作者。谁能把课题和名字连起来说一句完整的话?

生:《去年的树》这篇文章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写的。

生:日本著名作家新美南吉写了《去年的树》一文。

生:《去年的树》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

师:你们说的话分别表达了三个不同的意思, 一个意思是说这篇课文是谁写的, 另一个意思是说谁写了这篇课文, 还有一个意思是说课文的作者是谁。同学们, 读书需要思考。怎么读?一句一句地读, 一句一句地思考。读题目也一样。大家仔细看看这个题目, 你能想到什么问题?

生:“去年的树”是什么样子的?作者为什么要以“去年的树”为题?

生:看到这个题目, 我想知道“去年的树”到了今年会是什么样子。

【评析:读书需要思考, 学生读完题目后, 一连提出了三个问题, 均有思考价值。正所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引导学生自主地质疑问难, 对学生而言, 是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 更应成为一种读书思考的习惯。】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刚才提的这些问题, 都是你们思考的结果。我欣赏同学们边读书, 脑子里边有相应的问题出现。这篇课文有四个生字是要求会读会写的。我曾在一个班里做过一次实验, 将这四个生字的词语让他们速记一分钟并马上听写, 结果全对的不到三分之一。不知道咱们班的同学能不能创造奇迹。请同学们仔细看, 用心记。

课件出示: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灯

(学生速记, 当场听写, 全班只有几个学生在“融”字的左下方多写了一横, 其余的全对。发现问题, 及时改正。)

师:了不起, 短短的一分钟, 生字不但会读了, 还会写了。生字是读书时的障碍。现在生字会读了, 要把书读正确、读通顺是不难的。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边读边想想课文中除了讲了这棵树, 还重点讲到谁。读完一遍课文后, 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说内容的时候, 最好用上刚学的四个词语。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刚才读书前老师提出的两个要求还记得吗?谁来说说第一个要求?

生:重点写了一只鸟儿。

师:你的意思就是课文中讲的这个故事是发生在树与鸟儿之间的, 对吧?你能继续说说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吗?记住用上这四个词语。

生:一棵树与一只鸟儿是好朋友。他们一个天天唱歌, 一个天天听歌。冬天快到了, 鸟儿与树分开了。临走前, 鸟儿答应树明年再来唱歌给他听。第二年, 冰雪融化了。鸟儿回来找树, 树不见了, 只剩下树根。鸟儿到处找, 到处问。她问了树根, 树根说伐木工人把树砍倒运往山里去了。后来, 她又问了大门, 问了煤油灯旁的小女孩。最后才知道树成了火柴, 点燃了灯火。鸟儿对着灯火唱起了歌。

【评析:常言道:“请将不如激将。”识记课文中四个要求会读会写的生字, 汪老师利用“不知道咱们班的学生能不能创造奇迹”这一“激”, 让学生现场积极主动地识记、听写、发现、修正, 收到了良好效果。看似“意料之处”, 实为“情理之中”。同时, 汪老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要求用上刚才所记、所写的四个生词。此环节, 汪老师清楚地明白———读书学习一定要遵循规律。】

三、细读课文, 感悟“好友”

师:我始终坚信, 学生是最能创造奇迹的。瞧, 这位同学讲述了故事的大概, 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故事的内容。更可喜的是, 四个生词他全都用上了。同学们, 有人说:“真正会读书的人, 能够把厚书读薄。他们能把一篇课文读成一句话, 甚至读成一个词。”下面, 请你们快速浏览课文, 细细想想, 验证一下自己是不是一个真正会读书的人。

生: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一对好朋友。

师:这是读成了一句话。还能读成一个词语吗?

生:好朋友。

(板书:好朋友。)

1.好朋友, 要彼此坚持。

师:嗬, 果然不简单。这就叫会读书。有人说:“还有一种会读书的人, 是能够把薄书读厚。”说树与鸟儿是好朋友, 课文中又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了他们俩是真正的好朋友呢? (生浏览课文, 交流汇报: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 天天给树唱歌。树呢, 天天听着鸟儿唱。)

(个别读、齐读。)

师:天天是什么意思?

生:每一天。

生:一天都不落下。

师:也就是天天如此。春暖花开的春天, 鸟儿———

生 (读) :站在树枝上, 天天给树唱歌。

师:树呢———

生 (读) :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烈日炎炎的夏天, 鸟儿———

生 (读) :站在树枝上, 天天给树唱歌。

师:树呢———

生 (读) :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凉风习习的秋天, 鸟儿———

生 (读) :站在树枝上, 天天给树唱歌。

师:树呢———

生 (读) :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大雪纷飞的冬天, 鸟儿———

(部分学生依然读“站在树枝上, 天天给树唱歌”, 学生笑了。)

师:你们停住了读书声, 是因为———

生:冬天来了, 他们就要分开了。

生:一到冬天, 这对好朋友就必须一个留下, 另一个离开。

师:对, 请你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生 (读) :日子一天天过去, 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 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师:知道“必须”是什么意思吗?

生:一定。

师:必须要去, 一定要去, 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这里已经是冬天了, 小鸟怕冷。

生:小鸟要飞到南方去。

师:对, 小鸟是一种候鸟。它到了冬天, 就要飞到南方去过冬。再看这两个“天天”, 你透过这两个“天天”, 能感悟到什么吗?

生:小鸟天天给树唱歌, 树天天听小鸟唱歌。我悟到了他们是好朋友。

师:不错。这一点, 第一句话写得非常清楚, 大家一看就明白。有位著名的作家说:“读书要学会用两只眼睛, 一只眼睛看到文字的表面, 另一只眼睛看到文字背后的意思。”后者告诉我们, 读书是需要用心思考的。汪老师开始读的时候, 也像你们一样, 读到了小鸟与树是好朋友。后来, 我边读边问自己, 他们两个都是“天天”, 雨天会吗?刮风的日子会吗?打雷的天气会吗?他们这样不是一天, 两天, 三天, 而是天天如此, 不是只有晴天来, 雨天来, 刮风来, 打雷也来。猛然间, 我明白了朋友与朋友之间做什么事都需要———

生:坚持。

(板书:坚持。)

师:是好朋友, 更需要———

生:坚持。

2.好朋友, 要学会欣赏。

师:有人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学会欣赏呀。”于是, 我又在读, 又在想, 小鸟唱的歌真的很悦耳吗?天天唱, 难道树就不会听腻了吗?回头再看句子:“树呢, 天天听着鸟儿唱。”哦, 我明白了, 原来好朋友需要坚持, 还需要懂得———

生:欣赏。

(板书:欣赏。)

师:树和小鸟彼此坚持着, 且懂得欣赏对方。这不是一般的朋友, 这是———

生:好朋友。

师:彼此天天坚持着, 而且懂得欣赏对方。这样的好朋友可以称得上是———

生:知己。

3.好朋友, 要懂得尊重。

师:如此的一对知己。因为冬天的来临, 要分手了。我们来读读分手前, 他们各说了什么话。

(出示:树对鸟儿说:“再见了, 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 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 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 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生自由读, 分角色读。)

师:听着同学们入情入境的朗读, 我听出了树和鸟儿说话特别注意。同学们, 知道他们说话特别注意什么?

生:礼貌。

师:请再读读树与鸟儿离别前的这次对话。

(齐读, 分角色读。)

师:朋友之间讲礼貌, 就是指彼此相互———

生:尊重。

(板书:尊重。)

师:一般人之间需要尊重, 朋友之间更需要尊重。尊重是相互的。你尊重别人, 别人就尊重你。你尊重朋友, 朋友就尊重你。咱们再来看看这段对话。

(树对鸟儿说:“小鸟!明年春天你回来唱歌给我听。”鸟儿说:“我明年春天回来给你唱歌。等着我!”)

(学生自己读, 分角色读。)

师:说说你们读后的感受。

生:感觉不出这是一对朋友, 更谈不上好朋友了。

生:不懂得礼貌, 就不懂得尊重。

生:我感觉树对小鸟说的话是一种命令。

生:我感觉小鸟的回答不是很乐意。

生:真正的朋友是需要尊重的, 说话也得注意有礼貌。

师:同学们, 朋友之间需要尊重。只有相互尊重, 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冬去春来, 离别之际俩人约好第二年春天再见。第二年, 鸟儿还会站在树枝上———

生:天天给树唱歌。

师:树呢———

生:天天听着鸟儿唱。

4.好朋友, 会为其担心。

师:如此好的一对朋友, 他们彼此坚持着, 他们相互欣赏着, 他们相互尊重着。春天, 鸟儿飞回来了, 可是树不见了, 只剩下树根。你觉得小鸟此时的心里会怎么样?她会怎么做?请默读课文6耀14自然段。

(生默读)

师:小鸟先后向哪些人问寻了树的下落?

生:问了树根、大门、小女孩。

师:她是怎么问的?把相应的句子画出来, 读一读, 想一想。

(学生依次读出了小鸟三次问寻树下落的句子:“立在这儿的那棵树, 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门先生, 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 您知道吗?”“小姑娘, 请告诉我, 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师:再看课文, 小鸟是在什么情况下问的?找出文中的句子读出来。

生 (读) :“鸟儿又回到这里, 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可是, 树不见了, 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

师:小鸟见好朋友树不见了, 心里一定会怎样?

生:担心。

(板书:担心。)

生:着急。

生:焦急万分。

师:是呀, 好朋友不见了, 最担心的是好朋友去向不知, 生死未卜。心里那个急呀, 只有好朋友小鸟内心最清楚, 最明白。读小鸟第一次的问话。

生 (读)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 到什么地方去了呀?”

(全班齐读, 让几个学生依次读。)

师:小鸟第二次问的是大门, 她是在什么情况下问的?找出文中的句子读出来。

生 (读) :“树根回答:‘伐木工人用斧子把他砍倒, 拉到山谷里去了。’鸟儿向山谷飞去。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 锯木头的声音‘沙———沙———’地响着。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

师:小鸟知道树去哪儿了?

生:山谷里。

师:心情急切的鸟儿, 虽然没有见到好朋友, 但知道他去了哪儿, 此时的心情自然就———

生:放心多了。

师:要放心多了, 也就不会像第一次那么担心, 那么焦急万分了。小鸟这一次问大门的语气自然也有了变化。读———

(全班齐读)

师 (对一学生) :知道好朋友去了哪儿, 你放心多了吧!读———

生 (稍显舒缓地读) :“门先生, 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 您知道吗?”

师:知道去了哪儿, 却还是没看见好朋友树。也就是说, 虽然有点放心, 但担心依然是存在的。再读———

生 (读) :“门先生, 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 您知道吗?”

师:小鸟第三次问的是小女孩, 她又是在什么情况下问的?找出文中的句子读出来。

生 (读) :“大门回答:‘树么, 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 做成火柴, 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鸟儿向村子飞去。在一盏煤油灯旁, 坐着一个小女孩。”

师:问大门之前, 鸟儿知道树去了哪儿, 心里虽急, 但有点放心。因为她知道了树的去向。这一次, 小鸟知道了好朋友成了什么, 却怎么也不知在哪里, 此时的心情又有了变化, 问的语气自然就发生了变化。内心的急切之情又再次陡然升起。请读小鸟问小女孩的话———

生 (读) :“小姑娘, 请告诉我, 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师:这是多么急切的一种心情呀!读——— (生读)

师:一而再, 再而三地寻找, 依然不见好朋友的影子, 内心的焦急也只有这鸟儿能体会。再读———

(生读)

5.好朋友, 要善于赞美。

师:小女孩回答说———

生 (读) :火柴已经用完了。可是, 火柴点燃的火, 还在这盏灯里亮着。面对这灯火, 鸟儿先后两次看了一会儿。

(出示:鸟儿睁大眼睛, 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 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 鸟儿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就飞走了。)

(学生自由读)

师:鸟儿第一次看, 是怎么看的?

生:睁大眼睛, 盯着看。

师:透过“睁大眼睛”“盯着”, 你能想象当时的鸟儿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高兴。

师:终于见到了好朋友, 是吧。可是眼前的只是灯火, 而不是树呀。你还能体会到鸟儿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疑惑。

生:惊讶。

生:诧异。

生:惊喜。

师:小鸟这次的看, 绝不仅仅在看, 心里一定还在想着什么?想想, 她的心里会在想什么呢?

生:朋友, 我终于找到你了。

师:“终于”一词说得好, 不是一找就找到, 而是找了许多地方, 问了许多人, 这才叫———

生:终于找到了。

师:心里还会想什么呢?

生:现在你虽然不是以前的树, 成为灯火, 但我看到了你的价值。

生:朋友, 找到你, 我的诺言就能实现了。

师:好一个朋友, 如此辛苦地找树, 就是为了实现诺言呀!真不愧是好朋友, 是知己呀!

生:朋友, 我认为你的价值在于牺牲了自己, 照亮了别人。我为有你这样的朋友, 这样的知己高兴!

师:小鸟为有树这样的朋友而高兴, 而自豪。树也为有小鸟这样的朋友而高兴, 而骄傲。 (板书:赞美) 请读最后两段。

6.好朋友, 要兑现承诺。

生 (读) :接着, 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 鸟儿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就飞走了。

师:第二次看, 也绝不仅仅是看看而已, 知道小鸟此时的心情吗?

生:很高兴, 很开心。

师:为什么开心、高兴呢?

生:她见到了好朋友树点燃的灯火。

生:她已实现了去年答应树要做的事。

师:这事就是———

生:给树唱歌。

师:这是去年的事, 有的人也许早就忘了, 但是小鸟没有。当小鸟回来找树, 不见树, 有的人也许就会放弃了, 但是小鸟没有。因为小鸟没有忘记自己的———

生:承诺。

(板书:承诺。)

师:你知道, 这时的小鸟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这仅仅是看看而已吗?

生:不是。

师:对。鸟儿的心里一定又在想着什么?联系前文, 想想她在想什么?

生:朋友, 你虽然不在了, 但我已对着你点亮的灯火唱了一首歌。

【评析:平时, 诸多教师都话及“解读教材”, 但是如何才能有效地解读教材呢?怎样才能在解读教材时做到“深入浅出”呢?我想, 汪老师对《去年的树》这一文本的解读称得上是一个“范”。他没有在教学方法、技巧、策略上一味地去追新追异、求活求变, 而是自然地沿着作者写作的思路及编者的意图层层深入思考着。我们看《去年的树》这一文本的核心价值究竟是什么?汪老师反复品读文本后, 读到了应是文章 (作者) 向读者讲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好朋友”, 即文章首句“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随着文脉的推进, 汪老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地体会到, 是好朋友, 一定要彼此为之坚持, 一定要学会欣赏, 一定要懂得尊重, 一定会为其担心, 一定要善于赞美, 一定要兑现承诺。这一切, 才是“好朋友”的真正内涵。】

师:虽然唱的是去年唱过的歌, 聪明的你, 能感受到这回唱的歌有什么不同吗?

生:这是一首赞歌。

生:这是一首友情歌。

师:同学们, 这是一首见证好朋友情谊的歌。这首歌告诉了我们, 好朋友是朋友与朋友之间的一种坚持, 一种欣赏, 一种尊重, 一种担心, 一种承诺, 一种赞美。同学们, 请记住这棵树。读课题。

生 (读) :去年的树。

师:也请同学们记住这对朋友。读———

生 (读) :去年的树、鸟儿。

师:同学们, 有一个名字, 别忘了, 他叫———

生:新美南吉。

篇4:朋友之间的误会作文500字

早上,坐在教室里惬意地看着书,我忽然发现少了点什么。手往口袋里一模,哎呀,不好!我姑姑给我当生日礼物的那块怀表不见了。我一下子急了起来,翻桌子,翻柜子,差不多把所有地方都翻了个遍。

好朋友见我这么焦急,跑过来问:“出了什么事?”弄清了原委,她立刻安慰我说:“没事,肯定在附近,一起去找找。”我们几乎跑遍了整个学校,却不见怀表的影子,我急得团团转,却什么办法也没有,只能干坐在座位上,想着怀表,失落着。

好朋友正在做题,这时突然从她口袋里掉出什么,我敏感地走过去,她慌忙想捡起,却被我抢先一步——是那块怀表﹗兴奋转瞬即逝,转而代之的是愤怒。我气愤地大吼:“你为什么要拿我的怀表?还假惺惺地帮我找,想要就直说。我一直把你当最好的朋友,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人。”她语无伦次地解释着,眼中露出深深的绝望。

放学了,我紧紧地握着怀表,拎起手包走出教室。她张了张嘴,最终没有说话,低下头,沉默着。

回到家,我径直走进房间,视线落到了书桌上。我张大嘴,一句话也说不出了——怀表正好端端地放在书桌上。我冲过去,抓起怀表,仔细看:没错,是我的!

那——口袋里的是怎么回事?我掏出来一看,心里“咯噔”一下,突然想起不久前好朋友故作神秘地对我说,她要给我一个惊喜。

我把另一个怀表翻了一个面,上面歪歪扭扭地刻着几个字——我们永远是最好的朋友。

我翻了个身,把两块怀表揣我在手心,心中满满的是后悔。窗外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雨,从来没有感觉过如此孤单。

明天我就去和她道歉,她会原谅我的吧。我心里想着,床头的闹钟“滴答,滴答”地走着,就像她轻快的脚步声。

作者|赵子晴

公众号:奋进作文

篇5:同学之间的误会作文

她是我们班的跳绳专家。去年,她参加了跳绳比赛。她看到三(6)班要赶上我们了。我们紧张得手心冒汗。我们班的旁观者和啦啦队员都在大声呼救。轮到她了,她不慌不忙地走上舞台,自信地对我们说:我一定会帮你赢得冠军!”当她完成时,她挥动跳绳,迅速跳了起来,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却看到她满头大汗。最后,在一阵欢呼声中,他以682个好成绩获得了跳绳冠军。

她也有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有一天,我在上体育课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我看见她从口袋里拿出卫生纸来清洁我周围的伤口,然后神奇地从口袋里拿出绷带,给我包扎。后来我问她:你为什么如此神圣?你知道我今天会受伤吗?把一些急救药物放进袋子里!”她说:上帝什么上帝,上体育课不可避免会有瘀伤,带点急事!”

篇6:同学之间的误会作文

在我的脑海里始终记着一件事,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了很久,可我却记得清清楚楚,就像在昨天发生的一样。

当时我正在上二年级。我的同学名叫邢原,他的学习很好,也乐于助人,我们一直是好朋友。有一次却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了误会。那天正好上美术课,需要用水彩笔。我正准备把水彩笔拿出来,却发现不见了,这下可把我给急坏了。因为这是爸爸刚给我买的一盒水彩笔,还从来没用过呢。我把书包、课桌翻了个遍也没找见。这时,坐在前座的邢原把他桌子上的水彩笔递给我说:“你先用我的吧,下课后再好好找找”。我心想只好这样了。好不容易等到了下课,我开始让前后桌的同学帮我一起找。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出现了,水彩笔竟然在邢原的课桌里!我问邢原:“这是怎么回事?”他急着说:“绝对不是我拿的,我不是那种人!”我很生气的说:“不是你拿的难道水彩笔自己会跑到你的课桌里?”同学们也开始指责邢原,说他不诚实、不怀好意。这时的邢原已经有口难辩,急的流下了眼泪。正当我们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我们班的.美术课代表抱着一些东西进来了。她得知我们因为水彩笔吵架,连忙解释说做完课间操她先回到教室的,发现课桌下有一盒水彩笔,她以为是邢原的,就放在邢原的课桌里了。听了她的话我们大家恍然大悟,原来是一场误会。刚刚还十分激动的我立刻感觉脸上烧呼呼的,我低下头连声对邢原说:“对不起,对不起,是我冤枉你了,实在对不起”。这时的邢原也没有刚才那么委屈了,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说道:“没关系,总算真相大白了,我也用不着背黑锅了。”一场误会终于结束了,从那以后我们成了更好的好朋友。

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两年了,可我却记得十分清楚,因为邢原诚实、善良,我要学习他宽宏大度的精神,学习他对任何事都不斤斤计较的精神!

篇7:美丽的误会

使我没想到的是, 类似的故事竟然会发生在我的身上, 而这个故事的起因, 却缘于一次“美丽”的误会。

那还是新学期开始的时候, 我在和爱人闲聊时, 无意间听她说她上司的儿子叫于渊, 今年升初中。我惊叫:“于渊在我们班!”老婆很高兴, 叮嘱我说:“于渊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你得多关注, 不要在你班上出了什么变故。”而后, 她又开玩笑地说:“还有, 今年我们单位就要评职称了, 讨好上司可是个关键哦。”我立刻拍着胸膛说:“放心吧, 我一定会让你的上司满意!”

由于得知于渊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而且有层“特殊”关系, 我便对他赋予了特别关注, 时时以欣赏一个优生的目光去看他。然而令我不解的是, 于渊却并不像说的那么优秀。“刚升学不适应初中生活, 学习状态不稳定也是正常的。”在为他辩护之余, 我仍然在想尽一切办法让他适应初中生活, 以尽快恢复他的“品学兼优”。

很快来到“十一黄金周”了。假后, 于渊竟搞了个怪异发型, 还把留海儿染成了黄色, 这可是严重的违纪行为!于是我要求他中午回去重新理发。然而下午他竟然逃课!我又气又急, 只得亲自上街去找他。当终于在网吧找到了他时, 我气急败坏地把他拖了出来。要是在以前, 我早就暴跳如雷了。但转念一想, 作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染发可能是为了张扬个性, 偶尔上网吧可能是一时的冲动。还有, 既然是“优生”, 自尊心一定很强, 肯定受不了激烈的批评, 更何况他还是老婆上司的大公子。想到这些, 我没有发火, 而是强作笑颜说:“我终于找到你了, 太让老师担心了。答应老师, 以后不要再来这里好吗?”可能于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嗫嚅着说不出话来……

随着接触的加深, 我越来越多地发现于渊身上的缺点。他上课听讲很不认真, 经常和同学交头接耳。

有一天, 我正在教学生读单词, 却发现于渊与后面的同学搞起了小动作。“于渊好好听, 请不要影响其他同学。”我严肃地说。“好的!”他随口答应道。

可是不一会儿, 意想不到的事又发生了。“老师, 于渊在骂你。”于渊的同桌说。这次我实在忍无可忍了, 快步走到他的跟前, 问:“你是怎样骂老师的?说来听听好吗?”于渊低着头, 没有做声, 他的同桌替他说:“乔老师———乔老爷上轿。”全班顿时大笑……

我实在是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了。此情此景, 我还能用什么来安慰自己?难道这就是优生的所谓“个性”?我真想大发雷霆, 但又转念一想, 这样做, 不但伤害了一个“优生”的自尊, 如果他再回家告诉他的老爸, 那可就惨了。然而, 如此严重的扰乱课堂行为, 只能不了了之?考虑再三, 我只能对他来个“冷处理”, 等找机会再说吧。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 不少老师向我反映于渊上课违纪的问题。苦于找不到更适合的教育方式, 我只能找机会和他“摊牌”了。有一次, 于渊在语文课上起哄, 被老师请到了我的办公室。在了解完大体情况, 进行了一番说教后, 我问于渊:“老师对你好不好?”

他说:“老师对我很好。”

我又问:“那你为什么老是违反纪律, 惹老师生气呢?”

他低下了头。我又说:“你知道吗?咱们俩有特殊关系, 都是自己人。以后不要再和老师作对, 好吗?”

他惊奇地问:“咱们有什么特殊关系呀?”

我强作笑容说:“我爱人在你爸爸单位工作, 而你又在咱们班学习, 你想想, 这个关系多铁呀!”只见于渊怔怔地看着我, 一脸的迷惑……

果然, 于渊在知道他和我是“自己人”后, 上课不再交头接耳了, 学习也变得主动了。有一天, 我突发奇想:爸爸是当官的, 于渊是不是也有“官瘾”?于是, 看到于渊自制力增强后, 我便让他当了班级的“纪律委员”;我还不时给他买个文具盒、钢笔什么的, 并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他“开小灶”。优生果然是优生, 不到一学期, 于渊终于恢复了他的“品学兼优”, 我也终于可以“交差”了。

一天放学回家后, 老婆高兴的告诉我, 她的职称有着落了, 并大大肯定了我的“功劳”。我也十分高兴, 心想, 有机会一定要让于渊代为感谢他爸爸。第二天, 于渊却突然来我办公室, 说要请假去探监。“探监?探谁?”我失声大叫, 难道他爸爸腐败了?“探我爸爸。我爸是开舞厅的, 后来犯了罪, 已经坐牢三年了。我以前不懂事, 在小学时成绩也一直不好, 老师都不喜欢我。”顿了一下, 他又说:“老师你对我这么好, 我再也不要学坏了。今天去看我爸, 我要告诉他, 我不会走他的老路, 一定要好好学习, 考上高中, 考上大学。”

原来如此!此于渊非彼于渊!这个于渊, 既非“品学兼优”, 也不是局长公子!我惊得好久没说出话来。我快速整理了那几乎快要失控的情绪, 说:“于渊, 看到你的进步, 老师很高兴。替我向你爸爸问好。”于渊说:“谢谢老师。我还有一件事想问一下, 当初你说过师母曾在我爸手下当差, 师母在舞厅当舞女?”

“啊, 这个……”我顿时感到无地自容, “这是个误会, 是我们俩的秘密, 以后别再提了好吗?”

篇8:同学之间的误会作文

有一次,我正在认真地写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突然,我旁边的潘嘉昊碰了我一下。我写错了字,但我没有责怪他。我只是擦掉了错误的字并重新写了一遍,因为我认为他不是这个意思。过了一会儿,中午的.铃声响了,我们拿起笔,开始写钢笔字。在写作的过程中,他多次感动我,但我原谅了他,心里在想:不认真写作是我的错!

几分钟后,他觉得我很容易被欺负,所以他重重地撞了我一下。这是一个可怕的打击。我的书被墨水覆盖了。我想这次他是故意的,所以我告诉了老师。老师要求他向我道歉,但他无论如何也不承认,但最后我道歉了。从那以后,我一直没有和解。

篇9:同学之间的误会作文

郭芷瑜又苗条的身材、蘑菇头和一双水灵灵的眼睛。

郭芷瑜小气的时候真让人受不了,但大方起来却能让人感动不已!

记得有一次,我回到学校,见大家都已经在抄作业,我连忙放下书包,拿出作业登记本,准备抄作业。谁知,我经忘带了笔袋。我翻遍了书包,又翻遍了抽屉,可还是没找到。正在我不知所措的`时候,一旁的郭芷瑜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她眼疾手快,很快的从她笔袋里拿出她最喜欢的圆珠笔递给我,笑眯眯的对我说:“李云浩,借你用,你赶快抄吧,一会儿就抄不成了!”我一看,问道:“这不是你最喜欢的圆珠笔吗?我弄坏了咋办?”“弄坏了再买呗!你赶快抄吧!”我拿了笔,谢过他后就认真地抄起作业了。

篇10:同学之间的误会作文

何明亮性格很自信,自信虽好,但自信也带来了很多笑话。有一次,中午休息我们一起去河边踢球。踢着踢着,一不小心,球飞进了河里。何明亮发现有一块木板浮在水面上,就说:“我会轻功水上漂。我来给大家捡球。”谁知,他刚踩在木板上,就扑通一声掉入了水中。

还有一次,老师让我们背课文。老师刚一说完何明亮就迫不及待的.举手了。刚开始他还背得有模有样。可过了一会就背不出了他直抓脑袋。最后只好坐下。他就是这么莽撞的一个人。

篇11:同学之间的误会作文

马瑶学习成绩一向很好,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她的成绩就没下过九十分。

张子华,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成绩竟然得了一百分,数学得了九十八分,是全年级最高分。

李淑凤,更有一个认真的态度,老师提问时也是一问一答,她上课时不说话,眼神不离开黑板,从不贪玩儿,你说这样一位同学谁不喜欢?

陈馨雨,悄无声息,总是在背后默默地付出努力,每当考试时,她像金子一样发光,她每次都以优异的成绩拿回三好学生的奖状,她数学经常考一百分,语文也没下过九十分。

篇12:和爸爸之间的误会作文

那天,吃过晚饭,班里的一个同学打电话说让我到职工之家去看别人演节目。我对着电话说:“行”。挂了电话我拿起提包去装橘子,可是爸爸说:“刚吃完饭拿橘子干什么?”“吃。”我顺口答应,爸爸见我对他不理不睬的样子,严肃地说;“刚刚吃完饭,再吃橘子也不怕撑着?再说吃橘子吃多了会上火的!”看他那吹胡子瞪眼的表情吓得我不敢再拿了。

那天风也大,我出去站到门外正准备关门,风咔嚓一下把门给刮上了。爸爸在里面大声喊;“吴思嘉给我回来。”我没听见一直往下走,可是爸爸不甘心,把门打开,把我叫回去。

他那两只大眼睛瞪着我拿起旁边的木棍说:“把手伸出来。”就打起我来,边打我边说:“哦,我说你两句你就生气了,脾气不小啊。”“是风。”我争辩到。“你走吧。”爸爸失望地对我说。当时我就哭了。

爸爸,您知道您的女儿在路上流了多少眼泪啊!

篇13:同学之间误会作文

想起前几个星期我和刘佳丽发生的一个小误会,现在觉得有点好笑。

那是一个星期五下午的体活课,我和付晨媛正在练跳绳,忽然我的手被什么东西甩了一下。还听见嘻嘻笑声,我转头一看,刘佳丽捂着嘴在笑,我气极败坏地问“刘佳丽,是不是你故意甩我?”她嬉皮笑脸地说:“谁叫你刚才甩到李锦怡的,还装作不知道,哼,我要以牙还牙。”我心里十分气愤,真想骂她几句。可是我转念一想起妈妈经常说的话。同学之间都是好朋友,要互相谅解,大度一点,朋友就会多一些。这么一想,我就不和她争了,干脆和付晨媛一起跳绳。

通过这件事让我更加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宽容,相互谅解。

篇14:小学叙事作文:和老师之间的误会

像是过了一个世纪之久,突然,爸妈回来了,一看时间,“哇,才过了一个小时,以前家长会不是要开两三个小时的吗?”不管了,先问问情况吧,毕竟这才是我关注的焦点。

“爸妈,老师说了什么啊?”他们一进房间我就迫不及待的问出了我一直心系的问题,然后爸妈的回答还是不出我所料,就是说了成绩什么的,不过,有件事吓了我一跳,还好我够镇静。

妈妈说,老师在家长会上当众说了我,让她觉得特别尴尬。老师说,她怀疑我有谈恋爱的迹象,当时我一下子就懵了,怎么会这样?我什么时候有那什么呀,只不过跟男生走的近了点,不过我也是向人家学习啊,政治都有学的啊,男生跟女生如果是正常的朋友关系的话,那么,这也不失为一个学习的良策。

可是,这样还是被老师给误会了,而且还当着那么多家长的面说的,其实吧,我也知道老师是为我好,是想让我好好学习,考上一个好的高中,可是这一次老师的“为我”变成了“害我”,现在有好多老师都用异样的眼光来看我,我真的好想解释,可是,“真金不怕火炼”“解释就是掩饰,掩饰就是根本就是”我能怎么说,我要是说的话,肯定会越描越黑,该死不死的,我这次家长会后的月考还偏偏考得很差,差不多每科都有下降,唉,这下更加解释不清了。

老师,现在我在这里说出我的心声,希望您能听到,并理解我,我真的只是跟他们讨论学习,您能改变一下对我的态度吗?

上一篇:例谈化学探究实验的教学生成下一篇:天津大学环境学院综合人才培养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