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医患关系培训

2024-04-22

医务人员医患关系培训(精选9篇)

篇1:医务人员医患关系培训

医务社工在医患关系处理中的价值定位

一,研究背景(300字)

二,现阶段我国医患关系问题的处理特点及社会对此问题的处理结果的意见,同医务社工在问题处理时价值观的定位(3000字)

1,现阶段我国医患关系处理时的特点

(1)现阶段医患关系问题处理的特点

(2)特点形成的原因

(3)可以做哪些改进

2,社会群众对此类问题处理结果的意见

(1)群众正面的意见

(2)群众负面的意见

(3)群众意见产生的原因来至于对弱势群体的同情

3,医务社工在目前各类问题处理中不同的价值定位

(1)基于医院出发

(2)基于患者出发

(3)基于客观现实出发

三,社工应该在医患关系的处理中处在不违背科学的前提下基于患者的价值取向(3000字)

1,医患关系的处理中第一位的是保证患者的安全

(1)生命权第一位

(2)患者的弱势地位需要保护

2,医患关系的处理中应该基于患者的价值取向

(1)患者是消费者

(2)患者是被服务者

(3)患者对医学知识相对缺乏,并且在权利地位上与医疗机构不对等

四,社工基于此价值取向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解决医疗问题促进社会和谐,以及对未来医务

社工工作的展望(2500字)

1,医务社工的基本工作目的2,医务社工对社会和谐的作用

3,医务社工对医学伦理等等问题的促进发展作用

社工一班 童黄山 1311207039电话***

2010/4/14

篇2:医务人员医患关系培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不断提高,患者的参与意识、维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意识日益增强,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明显提高,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导致部分医务人员趋利逐势,使现医患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不和谐甚至是紧张,医生和患者在交往中相互不信任及相互戒备。

一.现医务人员价值观现状

1.从您在就医时,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满意吗?

这个调查结果表明普遍患者觉得就医时医生态度冷漠.思想观念陈旧 部分医务人员仍然停留在“以疾病为中心”,而不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旧医疗服务模式中,认为在医疗过程中为患者解除病痛,因而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无形中处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没有意识到有病就医与为病患之间是合作关系,没有积极为患者服务的意识,尤其是在当今医学技术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基础上,医疗服务增加了对医疗器械的依赖性,医疗设备越来越精细,医疗服务越来越高端,而医务人员“以人为本”的思想却没有相应同步跟上,更导致了医务人员对患者心理需求和情感归属的忽略。

2.从 在您看来,造成部分医生过度检查的最主要原因

调查结果分析一半受访者认为当下医患关系是经济利益关系.(医德医风沦丧 由于医患关系

不断呈现经济化趋势,商品经济等价交换原则不断渗透入医患关系中,一些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追名逐利,对待患者冷、硬、推、顶,收“红包”,拿“回扣”,在岗不敬业,坑蒙患者,治疗中出现不合理检查、不合理收费、不合理特殊治疗,给患者开大处方,做不必要的检查从中谋利,有的医生为了搞自己的研究项目,爱病不爱人。这些都严重扭曲了医患关系。

3.从:就医过程中,您觉得您信任医生吗?

医患间信任度降低一方面,由于部分医疗事故、商业贿赂、服务态度等行业不正之风使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降低。另一方面,一些患者的不理智行为等也导致了医生价值取向的改变,医务人员职业不安全感不断增强,医生在看病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保护自己,一些医生怕承担责任,对待分科界限不清的疾病或复合性疾病患者,相互推诿,以致延误治疗,而一些医生为了尽量避免承担风险,不愿意做出一些创新性的、真正从病人角度出发,但又存在风险的诊疗,这些都严重挫伤了医患双方的共同利益。

4.职业倦怠医生是一个任务重、高要求、高风险的职业。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医院引入竞争机制,医务人员的付出与回报无法与其他行业相比,而服务对象的要求却越来越高,从被动开始走向主动。另一方面,大部分医务人员没有职业自豪感和成就感,工作繁重而人员不足的情况下会表现出态度生硬、解释不耐烦、表情淡漠、不尊重患者,与患者缺乏沟通等情况,导致医患冲突。

5从:.您认为媒体报道在目前的医患关系中起到一个.什么作用?

旁边是一对心惊肉跳的老年夫妇。这些不负责任的宣传,一方面严重伤害了广大医务人员的感情,严重挫伤了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误导了舆论、群众。在老百姓心目中,医务人员形象大打折扣,老百姓对医生的信任度大大下降,造成医患关系的人为紧张。2001年某报在组织的医务患关系讨论中曾经见到这样的言论:“殴打医务人员的的患者及家属中不乏无理取闹乘机谋利者,但大多数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在一个法制社会,打人居然成了“不得已面为之”,这是什么逻辑?媒体的偏袒,使得本已倾斜的舆论天平倾斜的更加严重。

其二,重结果轻过程,对医疗纠纷与事故的分析失之笼统和简单。导致医疗纠纷和冲突的原因大多错综复杂,既有医患双方的原因,也有体制方面的原因。对医疗事故的划分与鉴定,往往要涉及一些新闻媒体和记者未必熟悉的医学专业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事件的客观、深入和全面的调查。因此,新闻媒体时常对医院和医生有不切实际的要求和过于苛刻的责难。其三,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少数媒体与记者对医疗纠纷与冲突的报导有新闻炒作、哗众取宠之嫌。而新闻媒体近几年在医药品广告中扮演的暧昧角色,也使它在介入医疗纠纷中追求的公正性遭到了医疗界的置疑, 之所以医务人员一下子从“白衣天使”成为“白大狼”除上述因素外,媒体没有客观公开的报道等因素也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因此,我们期待着媒体为改善医患关系,为共同战胜疾病,为迎接新的挑战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二.如何让医生回归人道主义的原身和真容

您认为,对于社会而言,一个良性、和谐的医患关系重要吗?.的医患关系是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建立的医患之间互相理解、尊重、信任、融洽。医务人员在医患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医务人员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尊重、沟通是影响医患关系和谐与否的关键因素。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理当医者先行,认真的履行各自职责及义务,把社会道德观转化为自身的、内在的需要,努力构建和谐的关系。从您认为下面的哪些途径有可能改善当前的医患关系

.加强医护人员的素质和道德教育68.97%

调查表明应该从医院体制及医生职业道德着重入手.1.理想的沟通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1)真情告知,详细解释,做到让患者对诊疗收费标准、药品价格、自己的病情、做何种检查项目、诊疗程序、诊疗价格都一清二楚,增进医患之间的信任感。医务人员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时时体现对患者细心、耐心、关心和爱心,处处体现对患者的人性化服务,是医疗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医疗服务工作不可缺少的。只有医务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得到患者积极支持、配合医疗工作,才能使医务人员工作者有良好的心态从事医学事业,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2)态度温和,多与患者进行感情交流沟通,多给患者一些人文关爱,多替患者着想,并尽其所能减轻患者痛苦。

2.扎实专业的医学水准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必要措施(1)医疗行为并不是纯商业行为,医生的行为是在人道主义的基础上产生的,患者身负疾病的物理与心理双重折磨,医生的失误也会让病人承受更加巨大的折磨。营造和谐的医患环境非常重要,既有利于医院的发展,又有利于患者的健康。(2)精益求精。医者要站在患者的角度和立场考虑,努力寻找自身不足,认识和解决问题,不断运用现代科学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用精湛的医术为病人解除病痛,对病人要有强烈的责任感,真正为病人着想,诚心实意的为病人服务,把为病人解除痛苦视为终身最高追求。

篇3:医务人员医患关系培训

医患关系中医是指医疗机构、医务人员, 患是指患者及其家属, 两者之间构成医患关系。近年来我国医患关系现状不容乐观, 医疗纠纷发生频繁, 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 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使得医患之间不再是单纯的医疗问题, 而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并且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之一。

1 医患关系现状

2005年6月—7月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对全国270家各级医院进行了相关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全国三级甲等医院平均每年发生医疗纠纷一般在20~30例, 二级医院平均每年发生医疗纠纷一般在5例左右, 而赔偿的数额三级甲等医院1年一般在100万左右。此外, 全国有73.33%的医院出现过患者及家属用暴力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59.63%的医院发生过因患者对治疗效果不满意, 纠集多人在医院内围攻、威胁院长人身安全;76.67%的医院发生过患者及家属在诊疗结束后拒绝出院, 且不交纳住院费用;61.48%的医院发生过患者去世后, 患者家属在院内摆设花圈、烧纸、设置灵堂等。一些地方甚至酿成打杀医务工作者的严重后果, 给患者及医疗机构均造成严重的伤害[1]。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医患关系紧张, 部分患者对医务人员非常不满, 失去信任, 并且出现很多过激行为, 对医务人员人身造成伤害, 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医务人员由以往人们眼中的济世救人、白衣天使变得不值一提。医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有了极大的压力, 有数据显示70%的医务人员不愿自己子女从事临床医疗行业。

2 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

医患关系紧张的成因复杂, 涉及众多因素, 本文仅从医方的服务意识方面来讨论。医疗服务技术含量高, 风险系数大, 但目前我国的国情现状使其价格没有完全体现出其价值, 这就使部分医院和医务人员没有设身处地地替患者着想, 而是较多地考虑医疗机构和自身的利益。比如:没有维护患者权利, 保证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服务态度生硬;收受回扣、红包现象广泛。医患双方在拥有医疗知识方面不具有平等性, 大多数患者不拥有自我诊治的知识和技能, 并且不能判断医务人员为自己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 在这方面医方相对于患者而言是主动的、强势的。患者对医学的局限性缺乏认识, 在当前医疗水平下, 很多疾病只能控制或者根本无法医治, 而患者及其家属对医学又寄予了过于理想化的希望。事实上, 任何患者对自身的病情变化、诊治方案、治疗结果以及预后都有着自然而然的关切, 当患者在付出了费用和精力, 对治疗结果抱有极大希望, 而治疗效果又不理想, 特别在要求了解自己的治疗方案、用药及病情预后情况又被忽略时, 使患者认为自身的权益受到侵害;特别是在平素诊治过程中医务人员态度恶劣, 盛气凌人, 自然就会引起医患纠纷。如果我们能够在接诊阶段、诊断阶段、治疗阶段、治疗结束阶段以积极的态度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良好沟通, 平时做到不卑不亢, 平易近人, 很多医学局限是可以被患者和家属接受的, 也就很自然地避免了医疗纠纷。由此可见, 除了尽最大努力提高医方的诊疗技术外, 服务意识的提高也亟待加强。

3 加强服务意识的措施

3.1 加强学习

医疗服务技术含量高, 但仍然隶属服务行业范畴中。如果一个医院有较好的医疗硬件条件, 医务人员也有较好的诊疗技术, 但是服务意识淡薄, 对患者居高临下, 冷漠轻视, 就会使老患者不再来, 新患者不敢来, 陷入一种劣质服务的恶性循环中, 渐渐失去了病源, 医院也就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国现阶段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拨款还有缺口, 所以患者的满意度决定着医院的生存与发展。提升患者满意度的前提是诚信服务, 患者满意度取决于医疗技术与质量、服务态度与服务质量、价格的合理性、品牌形象与综合实力。如果我们换位思考, 急患者之所急, 人性化、个体化、主动化、超值化提供服务, 完整的服务不仅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中, 同时医务人员与患者在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进行良好沟通, 也就不可能陷入劣质服务的恶性循环中, 医患关系也必然是一种和谐状态。医院可定期举办提高医疗服务意识的学习会议, 举办知识竞赛, 进行服务意识专题讨论, 从而使医疗服务意识深入人心。

3.2 健全规章制度, 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规章制度是医院一切活动的标准, 是管理工作的依据, 如果缺少了工作的标准和依据, 管理工作就无从说起。成立由院领导、医务人员和患者各方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 对临床医疗活动和行政后勤活动进行监管并定期召开会议, 听取各方意见, 以达到共识, 最终形成并制定出各方均认为合理的服务质量标准, 且形成严格制度。

3.3 做好出院患者的回访

通过建立出院患者档案、做到一定比例的出院患者电话随访、召开出院患者回访会、组织出院患者联欢会等形式, 使患者对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作出评价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汇总归类各方面得来的信息, 由医院领导定时召开医疗服务质量评价会, 让临床医务人员和行政后勤人员进行自评与他评, 达到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 不断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3.4 制定服务质量奖惩办法

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 对先进分子既要有精神鼓励, 又要有物质奖励, 破除精神万能论和金钱万能论, 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2]。对于患者反映好、工作态度积极、精通业务工作服务技巧、重视每一位患者、为患者营造温馨服务环境的工作人员要精神物质奖励双结合, 且不怕重奖;对于忽视患者正当要求、未尽到医务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者要提出批评, 同时按照相应规定做出明确处理。奖惩制度的严格执行是提高医务人员服务意识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使医学模式再次变革, 对疾病的认识已不限于生物医学模式, 而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卫生服务已扩大到整个社会[3], 所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医务人员既拥有良好的医术, 又拥有高度的服务意识, 能够急患者之所急, 想患者之所想, 树立救死扶伤的精神, 敏锐地观察和分析患者身心两方面的动态变化, 热情耐心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相信医患之间是能够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关心的和谐关系。

参考文献

[1]郑雪倩.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靠全社会共同努力[J].中国医院, 2005, 9 (11) :17-22.

[2]柏理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 (4) :119-120.

篇4:医务人员医患关系培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和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医疗诉求等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医患关系在这些变化中也呈现出新的形势。医务人员除了以精湛的医术作为技术支撑外,高尚的医德、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对医疗法律的熟知等都是处理医患矛盾的必要条件。长期以来,国内的相关教育一直处于缺失或十分薄弱的状态,已不再适应当前医务工作者的职业要求。笔者以为,加强医务人员医患关系教育,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起伴随医务人员职业生涯始终的、规范化的、实用性强的医患关系教育体系。

一、加强医学基础教育阶段的医患关系教育

医学基础教育阶段是医务工作者形成基本的医学伦理观、培养良好医德的关键时期。初入医学殿堂的医学生们怀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责任使命和救死扶伤的职业愿望,却又承受着现实中频发的医患冲突所带来的心理压力,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对神圣医学事业的怀疑,并影响其未来的从业信心和职业选择。因此,在这一阶段,应以对医患关系的认知教育为基础,通过理论学习、事实教育、沟通训练形成对医患关系的基本认知,培养处理医患关系的基本技能,使医科学生能够放下包袱、心态坦然地走入社会,顺利实现从学生到执业医生的角色转换。

首先,卫生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深刻认识国内医患关系现状的背景和成因,高度重视当前医患关系教育的不足和紧迫性,借鉴先进国家的成熟经验,结合国内实际,联合制订医学基础教育阶段医患关系教育大纲,设计制式课程,开发相关教材,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明确对医学院校的考核要求和评价标准,构建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现状的医患关系教育体系,并随着医患关系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其次,医学院校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将医患关系教育列为医学生必修的重要课程。一是要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顺应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当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医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为理论基础,注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引导医学生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着力塑造以人为本的医德价值观。二是要灵活运用教学模式,避免空谈理论和一味说教,可以将医生、医疗管理人员、律师、媒体记者乃至患者等请到课堂,客观呈现医患冲突的现状,通过讲座以及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研讨,加强感性和理性的双重认知。三是要进行专项沟通能力训练。沟通是建立信任的基础,绝大多数医疗纠纷是因为医患沟通不畅所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发布的《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而目前国内医学院校几乎没有专门的沟通能力训练课程。在国外,通过创设模拟情境,以移情体验为特色,进行角色扮演和信息反馈,是行之有效的提高医学生沟通能力的训练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四是要强化卫生司法教育,通过梳理和解读与医药卫生有关的法律法规,使医学生正视医疗行为中的法律责任,一方面约束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恪守道德底线,不违法犯法,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职业尊严,保障自身权益。

再次,对医学生而言,努力学习医学知识和熟练掌握临床技能是成为合格医生的基本前提,在专业上精益求精是降低未来医疗技术风险的根本途径。在此基础上,医学生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主动进行课外学习,加强医德修养,培养人文情怀,不仅学“技艺”,更要学“做人”,客观理性地认识医患关系,对医患矛盾不回避、不恐惧,学会与人沟通,培养健康的人际关系,有步骤、有目的地提高处理医患关系的技巧和能力。

二、加强岗前阶段的医患关系教育

岗前阶段包括医学见习期、实习期以及全日制临床研究生培养阶段,这一阶段是医学生开始与患者进行实际接触但并不独立承担医疗责任的时期,也是医学生从校园到社会、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时期。较之基础教育阶段,本阶段的医患关系教育更加侧重实际,并落实到具体的医疗行为当中,是培养医务人员医患关系处理能力的关键阶段。

第一,与基础教育阶段相同,本阶段亦需卫生和教育主管部门制订指导性的医患关系教育教学大纲,明确医务人员岗前各时期的教育目标,对教学医院相关的教学安排和教学质量提出具体要求。

第二,教学医院应细化岗前各时期医患关系教育内容,将医患关系的教育目标与见习、实习期和研究生阶段的医技培养目标相结合,将教学活动落实到每一个与患者打交道的环节。一支技术过硬、医德良好、善于沟通、经验丰富的带教医师队伍是实现本阶段医患关系教育目标的依托。教学医院应当严格带教医师的准入标准,明确考核要求,同时赋予相应权利并制订激励措施,调动带教医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相关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三,带教医师是本阶段医患关系教育的具体执行人,是岗前医生进入临床实践的引路人,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带教医师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到言传身教,树立良好的教育典范。带教医师一是要在思想上建立正确导向,不断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引导岗前医生进行换位思考,帮助他们准确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心理需求。二是要了解岗前医生的实际能力和心理状况,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通过良好示范帮助他们克服与患者接触的焦虑情绪和心理障碍。三是要积极鼓励岗前医生与患者进行沟通,提供锻炼的机会,并对他们的表现及时给与纠正或鼓励,使其树立与患者交流的信心。四是要有针对性地对岗前医生进行沟通训练,辅导他们在容易产生医疗纠纷时的谈话方式和沟通技巧,如问诊、病情解释、检查必要性说明、诊疗方案选择、术前谈话、预后评估、拒绝红包、告知“坏消息”等。五是要能够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模式,从临床中就地取材,帮助岗前医生深刻认识医疗纠纷的起因、避免方法和解决路径。

第四,本阶段岗前医生在进一步提高临床技能、丰富临床经验的同时,要树立“治疗从沟通开始”的观念,养成主动与患者接触和与上级医师交流的习惯,多观察,多学习,多思考,在医疗实践中强化训练、不断总结,为独立走上医疗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执业阶段的医患关系教育

在医患关系中,具备执业资格的医务人员由于对医学专业知识的掌控而成为这种关系的主导者,因而承担着更多的义务和责任。加强执业阶段的医患关系教育,依靠的主体是医院和医务人员自身。

在医院层面,一是要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围绕医患关系在医务人员中推行人文关爱文化、患者中心文化、职业精神文化等,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在院内营造文化氛围,使医务人员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加强身心修养,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二是要建章立制,对医务人员的医患关系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和标准,并与业务考核和工作绩效挂钩,从思想上引起大家对学习处理医患关系的足够重视。三是要把握成人教育的心理特点,丰富医患关系教育内容和形式,开展专家讲座、法律课堂、专题辩论、知识竞赛等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四是要为医务人员创造更多的医患沟通机会,如利用节假日宣传医疗知识和开展义诊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医务人员在压力较小的环境下得到沟通能力的锻炼,也增强了医务人员应对医患关系的信心。

在医务人员自身层面,要以职业精神为依托,了解自身权利和义务,强化综合素质,加强自身学习,主动投身实践,向着“德艺双馨”的职业目标不断努力。

加强医务人员医患关系教育是缓解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状态的有效途径,虽然不能彻底解决医患矛盾,却是医患双方关系中“医方”必须迈出的一步。医学是关乎人类健康和幸福的科学,不是纯技术的学科,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我们期待全社会动员起来,在不断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中,共同努力创造有利于全体人民的新型的和谐的医患关系。

篇5:医务人员医患关系培训

临床七大班-朱福仙-201101378

一、调查背景:

医患关系是医疗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一关系的协调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医疗卫生领域实践活动的展开与良性运转。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实现以病人为中心,减轻病人心身痛苦,创造最佳心身状态的需要,是促进医患间理解与支持,提高治疗效果的需要。作为医学生的我们,更加有必要了解当前医患关系。调查时间:7月20—7月25

调查地点:曲靖市会泽县待补中心卫生院

调查方式:实地访问调查

访谈对象:院长

二、调查内容:

“对于医院而言,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是医院管理、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的集中反映。加强对危重病人的管理,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预防医疗纠纷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建院以来,医院始终把对危重病人的管理作为一项核心工作来抓,不仅严格执行危重病人报告制度、三级查房制度,还对危重病人开通了绿色通道,使病人可以先入院治疗再办手续,必要时还组织全院专家综合会诊,及时和患者家属做好沟通解释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纠纷的发生。但是,在医疗这个大领域中,医患纠纷仍是各个医院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信任缺失是转型期中国医患关系最显著的特征。病人不相信医生,医生不相信病人,由此出现了一系列如“病人伤害医生,医生拒收病人”等恶性循环现象,归根结底,还是缺乏沟通造成的。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医生的工作强度大大增加,无暇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致使患者对医生产生了诸多误解。一旦遇到纠纷,要么挂横幅、设灵堂、聚众闹事,要么殴打、辱骂医生,不仅给医院带来了不良影响,更严重危害了社会公共秩序。我院院在2010年曾遇到一起医闹事件,由于病人家属屡次拒绝医生的治疗建议,致使病人贻误病情,最终抢救失败。而病人家属却将所有责任全部推给医院,在院内设灵堂、聚众闹事、殴打和辱骂值班医生,甚至强迫医生跪在死者灵前。医生的救死扶伤却换来病人的不理解和恶意殴打辱骂,这让很多医生心寒。后来,我院医患关系办公室积极和患者家属协调,并引入了第三方调解机制——社会法庭,社会法庭作为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在听取双方意见的同时,还认真阅读了医疗事故鉴定报告,并参照相关法律法规,最终给出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这样的医闹事件告诉我们,医患矛盾愈演愈烈,医患互信越来越弱,医闹这把双刃剑,既刺伤了医生,又刺伤了患者。因此,我们要重建信任、消除误解,努力推进医疗事业改革,建立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调解机制。目前,我院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原有余个临床科室基础上又开设了康复中心、血液透析等一批临床诊疗科室及亚健康体检区;引进各类优秀人才,选派进修人员外出学习深造。并在改善硬、软件医疗服务设施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求对策,通过加强医患沟通培训、加强医生医德建设、完善第三方调解机制等,构建更为更和谐的新型医患关系,为建设成为一个医患和谐,群众信任,患者满意的新型医院而努力。”院长说道。

三、总结分析:

人生五件事,衣食住行医。疾病,小则疼痛难忍,大则人命关天。医患关系,是在治病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医患关系很好,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病也好得快。医患关系弄得紧张,横眉立目,说不定会病上加病。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一般情况下,主动权在医生。病人到医院,要的是医生的良好服务,包括技术和爱心。病人经常用“求医”的字眼,几乎到了“求”的程度,谁愿意与为自己治病的医生闹别扭?

但是,良好的医患关系,病人也负有责任。来医院的病人,都满怀着治好病的期望,谁能迈进医院就想到医疗风险?谁愿意在自己身上出现医疗失败?大多病人的心态,以为进了医院就等于进了保险箱。既然医院是治病的,治不好病,当然就是医院的错。

什么事情都有两分法,具体的医患关系中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们不能不承认,偌大的医疗队伍总会良莠不齐,总会有人要个红包,吃个回扣什么的。但这样的害群之马终究是少数。可现在发生的一些事情令人费解,只要发生医疗纠纷,板子大多要打在医生身上。近年,一旦出现了医疗事故,不像过去要区分责任事故与技术事故,而是不分青红皂白,先惩罚医院,先谴责医生,这个部门诛之,那个部门讨之,几乎如过街老鼠。由于医生的压力增大,便出现了一种推脱责任的现象,遇到疑难病例,不必费事,不惹麻烦,敬请到上级医院。一位医生说得更直白,“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我决不下诊断,决不做手术。”

医患关系的矛盾是复杂的,有患者对疾病治疗结果的认知不同,也有医务工作者的不严格自律,更重要的是医疗成本的不断提高,使一般工薪阶层难以承受那沉重的治疗费用的负担矛盾更加突显。作为医疗单位单凭搭个台让市民诉诉心中的积怨,批评一下医院的服务情况等粗线条面对面的方法是很难解决的,反而容易激化医患关系的矛盾,强化了患者对医院部分医务人员个别违纪行为理解为是普遍现象,造成这样的舆论导向,虽然见面会给市民沟通带来了机会,但也给个别医闹和好事者搭建了一个平台,事实上绝大多数群众都是能通过正常途径去解决医疗纠纷的。我认为解决医患问题应从医院的过细工作做起,多做点正面宣传,多做点疾病预防及发展过程的分析,使患者感到医学领域还有很多的未知领域,不是每一种病都是一定能治好的,宣传大多数医务人员能尽心尽力为病人服务,造成一种舆论声势,患者也能理解这就是和谐的医患关系了。

医学是一个充满未知数的永远发展着的科学,尽管人类极尽自己的智慧,不断探讨医学的秘密,现在仍有大批的疾病尚未攻克,诸如癌症、糖尿病等等,就连几年前发生的非典,也有一些谜底有待探索。如果我们一味地苛求医生,磨灭了医生的进取精神,使医生人人只求稳当保险,人人明哲保身,医学还会发展么?

篇6:医务人员如何避免医患矛盾

摘要:医务人员需要频繁的与患者接触,是引起医患矛盾的主要群体。因此,在开展医务工作的同时避免医患矛盾意义重大。文章在总结引起医患矛盾的原因后,提出了几点避免医患矛盾的建议,力求促进医疗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关键词:医务工作;医患矛盾;医疗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

前言

医务人员是医疗、保健、卫生等机构实现治疗、康复以及预防疾病等工作目标的核心力量,在减轻患者疾病痛苦、维护患者生命安全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受医院管理制度不完善、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大以及患者医疗服务需求转变等因素的影响,医务人员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时常与患者发生纠纷,不仅降低了医务工作的质量,同时也阻碍了医疗机构诊疗工作的正常开展。换而言之,医务人员只有在开展医务工作的同时避免医患纠纷的出现,才能完善促进医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患者就医质量以及增强患者就医过程的舒适度等工作目的。

一、医患矛盾的形成原因

(一)医院管理体制不完善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医疗卫生资源大多集中在三级医院,以至于城乡居民无论是重大疾病、还是普通的感冒,都需要去三级医院才能得到有效救治,不仅增加了三级医院中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加深了患者因病致贫和因病致穷的程度,为医患矛盾的发生埋下隐患。此外,我国虽然已基本实现全民参加医疗保险,但医疗保障制度仍处于建设阶段,普遍存在着患者异地报销难度大、报销比例和报销范围狭窄等问题,致使患者在获取医疗服务过程中,很难及时、全面的享受医疗保障制度所带来的便利和实惠,从根本上增加了医患矛盾发生的风险。

(二)医务人员工作量大

我国整体医疗卫生资源匮乏,据有关资料显示,有90%的医疗机构都存在着超负荷运营的问题。然而,随着患者数量和就医需求的增加,医务人员所拥有的工作时间和工作精力等就会相应的减少,常常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务,使得医疗差错、医疗事故以及医患纠纷等安全问题频繁出现。此外,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就医过程中的医疗服务质量以及身心的舒适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具备了运用法律法规和人文关怀评价医务人员工作能力的意识。因此,医务人员除了需要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外,还需要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以防止患者因医疗服务不及时、不到位等原因产生医患纠纷,此项工作也在很大程度上消耗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精力和工作时间。

二、避免医患矛盾的对策

(一)健全医院管理制度

健全医院管理制度的措施有:首先,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不断提升患者小病小治、大病大治的意识,使其可以积极主动的选择能够治疗自身疾病的医疗机构,缓解三级医院的压力。例如,普通感冒可在乡镇卫生院治疗、私立医院以及村卫生室等医疗卫生机构治疗;部分常见的疾病可在相应的专科医院治疗;急危重症疾病才选择在大医院治疗等。其次,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开通异地报销通道,使患者可以在获取医疗服务的同时报销医疗费用,扩大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报销比例,防止患者因病致贫和因病致穷的现象出现。再次,根据各科室患者的特征和主要服务对象,完善医务人员的工作流程、工作目标以及工作职责,把日常所需开展的医疗服务工作具体化、明确化、目标化,使医务人员可以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

(二)合理减轻医务人员工作量

要想增强患者就医过程的满意度,避免医患矛盾,就必须要合理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首先,准确考察医务人员的工作内容,将专业性不强、操作简便的繁琐工作交由保洁、保安等人员处理,如指导患者进行垃圾分类、维持病房卫生以及维护患者就医秩序等工作,使医务人员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其次,完善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减轻其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医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经常会遇到患者和家属的不理解和不支持,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疏导和释放,势必会在其心理上产生过大的压力,并出现焦虑、恐慌、暴躁等不良心理疾病,严重制约着诊疗工作安全、稳定、高效的开展。对此,医院可通过定期举办户外活动、文艺比赛活动以及联欢活动等方式,为医务人员释放心理压力提供良好的平台,使其可以长期处于轻松、愉悦的工作环境中,促进医务人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升。

三、结束语

篇7: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技巧

月6日晚9点,我接到客房中心的电话,告知6F有紧急事情要我前去处理。当我以最快速度赶到6F时,看到603、604、605等几个房间的客人进进出出,江副市长、市旅游局局长和市接待处工作人员都在场。楼层领班简单地向我说了事情经过:中央电视台主持人鞠萍一行今天预订了603、605等几间房,但当他们一行进房时,603、605标间却变成了大床间(预订的是两个单人床的标间)。客人和接待处对这事意见较大,要求立即改成标间,并作出解释。听完事情经过后,我当即向有关人员道歉,立即安排服务员以最快速度将603和605改成标间。完成后,我再次向鞠萍道歉。事后,我向酒店领导汇报此事,将主动查明原因,并表示以后不再出现类似情况。

经过当天调查,造成这一错误的经过是这样的:4月6日早上,前厅部下了内部通启,通知客房在4月7日中午12点前将603和605改造成大床间,客房中心将事情告诉楼层当值主管,当值主管考虑第二天客情较旺,人手不够,于是当天就将603和605改成了大床间,但改好后,没通知前厅。另外,总台于当日上午将鞠萍一行当晚入住603和605通知了客房中心,中心服务员没及时将这情况告知当值主管,致使主管过早将这两个房间改成大床间,最后造成这一失误。

点 评:

篇8:高校医护人员如何处理医患关系

1 高校医护人员与服务对象医患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医院承担校内师生医疗保健任务, 属后勤服务, 医患关系的服务对象中学生流动性大、病情相对较轻、病种复杂多样、文化素养高且法律保护意识强、对医护人员要求高等[1]。与传统的医患关系比较, 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①受社会宏观环境的影响。市场经济下, 人的思想意识发生巨大变化, 社会上淡化了医学伦理, 缺失了显著人文关怀, 医疗服务已经商品化、物质化。受此思想影响, 以独生子女为主的高校学生有了用金钱衡量医护人员服务, 认为花钱就要得到优越服务, 直接影响到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②医患双方沟通交流缺位。高校医护人员在工作中, 通常面临如下以下情形, 一是学生多在课余时间内集中就诊, 时间短, 医患双方沟通言语简单, 无法全面理解学生真实情感的需求, 未能及时安慰病人的焦虑、恐怖等各种情绪, 使部分学生有被漠视的感觉。③存在明显不健康就医心态。与社会普通病人比较, 高校学生有自以为是的态度, 认为自己知识层次高, 运用自知的一些医学知识, 自我诊断或自以为小病而私自到校外药店购药治疗, 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甚至加重病情。一些农村学生, 受家庭经济条件影响, 担心治病增加父母经济负担而忌讳就医。也有的认为高校医院设施、药品不全、医疗水平低, 难以满足多种要求, 对医护人员不信任, 有病想方设法到校外大医院治疗。

2 改善高校医护人员与服务对象医患关系的具体措施

以上原因, 影响了高校医护人员医患关系的处理。基于此, 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发挥行医、育人作用, 创造和谐校园医患关系。

2.1 营造就医文化氛围, 引导正确舆论

医护人员日常工作牵涉到学生切身利益, 可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宣教活动, 向学生宣传普及基本医学知识与健康卫生知识, 满足认知需求, 搭建沟通联系的桥梁。消除彼此间误解和偏见, 重塑高校医院医护人员良好的口碑和社会形象, 正面舆论引导校园和谐医患关系构建。

2.2 明确肩负双重职责, 做好良师益友

在高校医院全员育人环境中, 医护人员既要注重言谈举止, 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文化修养, 帮助学生获取必要的医疗卫生和身心健康知识, 发挥育人职责。又要在学生诊疗中, 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惑, 包括不合理要求, 也要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 成为学生的真诚朋友。

2.3 加强理论知识学习, 提高自身素质

高校医护人员要有乐观积极生活态度、稳定情绪反应、开朗淡定性格, 从容面对心理压力, 以技术高超和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赢得师生的理解与尊重。同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不断更新专业知识, 还要了解心理学及教育学等多方面知识, 提高业务能力和拓宽知识面, 提高育人作用。

3 小结

处理医患关系是一项复杂工作, 高校医护人员应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充分了解学生特点, 做到在日常工作和医疗服务中掌握病人的真实渴求, 提升服务与医疗技术水平, 建立起良好的情感纽带, 从而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 充分发挥医务人员承担的行医、育人作用。

关键词:高校,医患关系,医患沟通

参考文献

篇9:医务人员医患关系培训

[关键词] 医患关系;医务社会工作者;功能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6-098-2

一、医患关系的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与此同时,医患关系也出现了越来越不和谐的局面,医疗纠纷等事件增多。在中国传统的医患关系里,大部分医务人员都能够从患者的利益出发,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因而患者对医务人员较为尊敬。但伴随我国逐步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改革医疗卫生系统,医疗资源的配置方式遂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医疗卫生系统机制具有的明显趋利性,成为“自负盈亏”的单位,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医患冲突日益加剧,医疗纠纷案件呈现上升趋势。当前我国的医患冲突引发原因复杂,发生频率高,调解难度大。一方面,患者抱怨医疗服务与昂贵的医疗费用不相对应,有时甚至遭受侵害;另一方面,医务人员在承担繁重的临床工作之余也承受各方的压力,自身的情绪、压力也无处宣泄。医患关系冲突的实质是医患双方之间的权利、利益的冲突。医患冲突一旦发生,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医患双方的权益纠纷、道德品性问题及相关法律责任。此外,医患沟通、服务态度、诊疗结果、卫生体制等多种因素也与医患冲突息息相关。

二、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大致上来讲主要有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微观方面主要指医患之间的沟通不顺畅导致信息不对称,双方不能够换位思考。

从患者角度讲,可以获取医学信息的渠道有限。很多患者对医学科学都不甚了解,更甚者认为“现代医学可以解决患者所有问题”。尽管现代医学技术快速发展,很多疾病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人类尚未攻克的医学难题还很多,科学技术条件也限制医学难题的攻克。但患者及家属并不了解,对治疗效果抱有过高的期望,一旦实际的治疗效果与期望不符,势必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甚至严重的医患冲突。其次,即使获取到有限的医学信息,因各人文化素质不同,对信息的理解也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及家属无法理解具体的治疗方案、治疗过程。在具体治疗过程当中,仅凭自己有限的医学知识主观评论医生的诊治行为,甚至过分干涉诊治行为。

从医生方面讲,技术至上的观念源于旧的生物医学模式。医务人员过分强调生物因素而忽略其他致病因素,造成旧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医学模式转化的困难。医务人员仍坚持生物医学模式的诊疗观并未转变,而患者又要求医务人员按照现代医学模式进行诊治。医患之间的期望差距较大,必然会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继而引发医患矛盾。其次,在临床医疗服务中,充分理解、同情和尊重患者是大部分医务人员所欠缺的,只解释病情结果而没有分析过程,造成患者一知半解的状况。现代医学模式要求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内心世界和所处的社会环境给予高度的关注,强调医学决策首要考虑的是以患者为主体而不是疾病本身。缺乏以病人利益和需要为中心的人文环境是诱发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宏观方面,我国现行的卫生医疗保障体系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未及时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现行的医疗保险机制不健全是医患矛盾尖锐的根本原因。

三、医务社会工作者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功能分析

一直以来,我国解决医患的途径主要有:医患双方协商和解、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和诉讼这三种,各有利弊。而医务社会工作者由于其本身的专业性、与病人及家属建立的良好关系,在调解医患关系中可以发挥传统调解途径所不能发挥的功能。

医务社会工作是医务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知识与技术在医疗卫生机构,从社会及心理层面来评估并处理医疗服务中的问题,作为医疗团队的成员,共同协助病患及家属排除医疗过程中的障碍,协助医生帮助患者早日痊愈,达到身心平衡,并使患者因疾病的产生之各种社会问题得以解决,同时对促进社区民众的健康也有很大帮助。具体而言,医务社会工作者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所能发挥的功能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当信息提供者,提供咨询服务

医务社工要深入社区、医院广泛宣传医疗常识。让社区居民、医院患者多渠道获取医疗信息,普及常见的医疗常识,了解医院的医疗资源,包括专业特色,治疗项目等。此外,医务社工也要普及医疗鉴定等信息,在处理医患纠纷时提供投诉途径、医疗鉴定途径等,让患者通过正式的维权途径维护切身的利益,避免患者及家属采取非法途径和手段处理医患纠纷。

(二)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有利于促进医患之间的良性互动,鼓励医患双方站在对方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

医务社工要协助医生的治疗工作,解答患者提出的有关疾病与治疗方案的种种疑问,并通过与患者的谈话了解患者以往的病史,致病的心理和社会因素,通过自己的专业判断,以评估报告的形式反馈与主治医师,最终协助医师制定合理准确,符合患者情况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与此同时,医务社工还需将医院及医生对患者的要求和期待解释清楚,需向患者解释医生的难处,也请医生尽量体谅患者的感受,尽可能多的与患者交流。这样,医务社工就架起医患双方沟通的渠道,减少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医患冲突。具体形式,社工可以组织医患的交流会,提供医患交流的平台。也可以采取情景剧的形式,如医生当病人,病人当医生的换位互动,运用同理心达到互相理解对方的效果。

(三)提供心理辅导,疏解情绪

对患者而言,心理状态和情绪也是影响病情的不可忽略的因素。医生往往只注重患者生理层面的疾病而忽略心理和社会因素,这就使得诊疗过程中患者感受不到人文关怀。患者对于自身患病已经情绪低落,冷冰冰的诊疗过程更加剧了患者的不良情绪,更有甚者会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甚至选择自杀。医务社工可以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疏解不良情绪。对医生而言,繁重的工作使得医生倍感压力,自身的情绪也无处排解,又怎么苛求医生时刻对病人微笑关怀。医务人员也需要医务社工对其情绪疏导,缓解工作压力带来的不良影响。医患双方各自的情绪有渠道予以疏解,从另一面来讲,也有利于缓解医患关系的冲突。

(四)提供政策建议,促进医疗卫生系统的改革

前面说的我国现行的卫生医疗保障体系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未及时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现行的医疗保险机制不健全是医患矛盾尖锐的根本原因。医务社工处在医患双方的中立面,可以了解病人对医院的抱怨和不满之处,搜集医院现有制度的不完善之处,形成政策建议向相关部门反映,促进现有医疗制度的改革,从根本解决医患矛盾。

参考文献:

[1]兰迎春,王德国.如何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1:26.

[2]罗卫东.医疗纠纷起因与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11(15):700.

[3]秦燕著.医务社工[M].台北:台北巨流图书公司印行,2000.

[4]莫黎黎.医务社工[M].台北: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1.

[5]吴任慰.现阶段我国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探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2):38.

[6]王卫平.医疗体制改革呼唤医务社会工作[J].医学与社会,2004,(4):3.

[7]曹文妹.医患关系物化的表现及法律控制[J].医学与哲学,1999,20,(12):25.

[8]李永生,朱海兵.医务语言学概论[M].河南: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88-170.

[9]常伟.医疗防范与应对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56-160.

[10]朱锡光.医患关系现状的多维视角思考的研究[J].医学与哲学,2005,26(2):16-18.

上一篇:项目部二级教育内容下一篇: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