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处培训计划

2024-05-01

医务处培训计划(通用6篇)

篇1:医务处培训计划

2014医务处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规范医疗质量管理,防范差错事故,保证医疗安全,医务处制定2014年工作计划如下,并组织实施,不断完善、修改和补充。

一、防止医疗事故,确保医疗安全

认真做好医疗质量考核工作,严格执行医疗防范措施和医疗事故处理预案,实行医疗缺陷责任追究制,严格按医疗操作规程标准开展医疗活动。请医院法律顾问对医院职工进行医疗法律法规相关内容的培训。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科室的质量管理,把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从医疗终末质量评价扩展到医疗全过程中每个环节质量的检查督促上去。重点包括:(1)强调入院告知书、授权书、各种诊疗知情同意书的规范完整书写。(2)真实、准确做好“死亡病例讨论”、“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术前病例讨论”的记录及医师交接班记录;(3)组织科室加强对诊疗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与考核。(4)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做到“多解释、多安慰、多理解、多温暖、多帮助”,使医院服务质量更上一层楼;(5)加强对诊疗计划、用药安全性的检查力度。

二、医疗质量管理

1、每月业务查房制度化、规范化

每月组织相关职能科室对临床进行两次业务查房;医务处每周进行一次夜查房;每周上午定期到科室进行全程查房,全院所有临床科室轮流循环进行。

2、病案质量管理

(1)环节质量 利用每月的业务查房和医疗夜查房抽查在院病历,对病历

中三级查房、讨论、会诊、医嘱病情的查对等方面进行监控。

(2)终末病历 每月到病案室抽查各科出院病历,每月对抽查的终末病历进行点评。

(3)逐步完善病历三级质控体系。

3、处方管理

每月对门诊及住院部处方进行点评,规范处方的开具格式,并依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办法》,督察临床医生是否合理使用抗生素。

三、继续医学教育

1、加强对新进人员的培训

针对新进人员在病历书写不规范、法律知识薄弱、医院特点不了解等,配合人力资源部进行岗前培训。

2、强化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

根据我院院情,在按需培训的原则和医院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选派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学习,吸收先进技术,提高技术水平。邀请上级专家对我院进行专业技术指导,以查房、手术、讲课等形式不断提高我院业务水平,并支持各科邀请专家指导开展新技术、新业务。

3、组织 “三基”培训、考核

组织医生进行“三基”理论的学习和考核,定期进行临床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考核。

医务处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二十日

篇2:医务处培训计划

计划一:201x年医院提出“优质服务,发展专科”的工作思路,我科护理人员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精神风貌,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努力整改,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创优质服务、培养专科人才的宗旨,逐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在院领导、科主任指导下和全科护理人员的努力之下顺利完成全年的护理工作计划。

一、全年各项护理工作量及工作达标情况

1、工作量:急诊人次。参加抢救人次。配合急诊手术 例。护理留观病人人次。出车车次。处理突发事件次。

2、工作达标情况:急救物品完好率达。无菌物品合格率。病历书写合格率。护理综合满意度。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合格率

二、加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提供优质服务

1、强化服务理念

全科护士参加医院组织的优质服务培训班活动,不断进行礼仪行为培训、规范常用礼貌用语及操作过程中的交流用语,并使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就沟通技巧方面问题进行学习和讨论,培养护理人员对纠纷苗头的预见性,有效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分歧,共同构建护患之间互相信任感,全年实现0投诉,综合满意度达99.1%。

2、以人为本,充分满足病人的就诊需求

不断改善输液大厅的环境,安装电视等设施,提供纸巾、水杯、无陪人患者床头一杯水等便民服务。不断优化就诊流程,及时进行分诊,对急危重患者采取使用急诊优先服务卡优先缴费取药等措施,减少候诊取药的时间。并通过环境的卫生督促、护理巡视及健康宣教等工作来提高服务质量。重视三无人员的病情处理、基础护理和三餐饮食、及时了解其情况、帮忙联系家属或救助站,今年救助此类病人达人,通过身份证联系省外家属人。此举措受到了患者家属及其他病人的赞许。对患者的意见及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整改,不断提高服务形象。

三、科学化、制度化的护理管理,重点监督制度落实情况。

1、通过分组区域管理,进行分组连续性排班,减少交接班次数,有效利用人力资源,通过高年资护士的动态质控,减轻年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减少护理隐患,保证各班的护理质量。

2、对质控员进行明确分工,专人负责各区域的物品、工作流程等管理,发现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并讨论修订,保证各区域的护理质量。切实履行绩效考评制度,如实反馈人员层级能力,使护理质控落实到位。

3、通过一年时间调整,护理队伍结构趋于合理,根据急诊区域划分,基本上按个人工作能力定岗,基本实现护士层级管理,达到人员的合理分配使用。

4、畅通急诊绿色通道,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对于各种急、危、重症病人就诊时,合理利用绿色通道的措施,为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5、不断完善护理工作应急预案包括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6、制定各区域详细工作指引及各区域工作告知事项,新入科人员工作注意要点等,系统引导新入人员和年轻护士更好地完成护理工作。

四、急诊专业护士岗位培训及继续教育

1.全年科室组织业务学习次,病历讨论次,操作培训项。

2.第二季度组织全科人员按要求完成了急诊岗位技能培训,操作考核人人过关,全科护士业务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3.全院考核毕业三年内护士急救药品知识,全部合格,达标率为。新毕业生考核岗位技能操作,全部达标。成绩良好。

4.基本完成全年护士进修培训计划,安排了护士到icu进修学习危重病人护理,安排年轻护士到儿科注射室进行小儿头皮针穿刺技术,提高小儿头皮穿刺技术水平。外派多名护士外出短期学习,并将新的护理理念带回科室。全年完成了名轮科护士的急诊培训工作。

5.每季度进行三人、两人配合抢救演练,通过演练不断加强护士的应急应变能力,反复加强急救技能的训练。

6.根据护理部要求进行微型培训,培训年轻护士的技术操作熟练度及急救仪器的使用能力,要求每组人员利用班上空闲时段进行小组病例讨论及护理查房。效果良好。

7.制定急诊岗位培训小本子,组织人员对科室人员层级能力评定,指定辅导老师,实施一对一辅导教育。要求每人每季度完成护理病例个案分析一例,通过案例分析培养护士评判性思维,提高护理人员素质,保证护理质量。

五、护理实习生带教 学生带教工作进一步规范,小讲课、操作示范、教学查房、抢救配合演练等教学工作的实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尤其是抢救配合演练的教学方法收到全体实习生的一致好评。今年顺利完成人次的实习带教任务

六、配合医疗开展专科发展调整原办公室建简易监护病房,留观病人逐渐增多,护理方面加强落实留观病人的病历书写、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等,同时安排人员到icu进修危重病人护理,腰穿配合、胸腔闭式引流等管道护理。

201x年护理工作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足之处,未能顺利完成护理研究课题,个别人员在培训中存在消极、被动的态度。在为患者服务过程中,个别人员语气较冷淡、生硬容易引起患者的不满情绪等。计划二

计划一:201x年医院提出“优质服务,发展专科”的工作思路,我科护理人员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精神风貌,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努力整改,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创优质服务、培养专科人才的宗旨,逐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在院领导、科主任指导下和全科护理人员的努力之下顺利完成全年的护理工作计划。

一、全年各项护理工作量及工作达标情况

1、工作量:急诊人次。参加抢救人次。配合急诊手术 例。护理留观病人人次。出车车次。处理突发事件次。

2、工作达标情况:急救物品完好率达。无菌物品合格率。病历书写合格率。护理综合满意度。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合格率

二、加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提供优质服务

1、强化服务理念

全科护士参加医院组织的优质服务培训班活动,不断进行礼仪行为培训、规范常用礼貌用语及操作过程中的交流用语,并使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就沟通技巧方面问题进行学习和讨论,培养护理人员对纠纷苗头的预见性,有效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分歧,共同构建护患之间互相信任感,全年实现0投诉,综合满意度达99.1%。

2、以人为本,充分满足病人的就诊需求

不断改善输液大厅的环境,安装电视等设施,提供纸巾、水杯、无陪人患者床头一杯水等便民服务。不断优化就诊流程,及时进行分诊,对急危重患者采取使用急诊优先服务卡优先缴费取药等措施,减少候诊取药的时间。并通过环境的卫生督促、护理巡视及健康宣教等工作来提高服务质量。重视三无人员的病情处理、基础护理和三餐饮食、及时了解其情况、帮忙联系家属或救助站,今年救助此类病人达人,通过身份证联系省外家属人。此举措受到了患者家属及其他病人的赞许。对患者的意见及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整改,不断提高服务形象。

三、科学化、制度化的护理管理,重点监督制度落实情况。

1、通过分组区域管理,进行分组连续性排班,减少交接班次数,有效利用人力资源,通过高年资护士的动态质控,减轻年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减少护理隐患,保证各班的护理质量。

2、对质控员进行明确分工,专人负责各区域的物品、工作流程等管理,发现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并讨论修订,保证各区域的护理质量。切实履行绩效考评制度,如实反馈人员层级能力,使护理质控落实到位。

3、通过一年时间调整,护理队伍结构趋于合理,根据急诊区域划分,基本上按个人工作能力定岗,基本实现护士层级管理,达到人员的合理分配使用。

4、畅通急诊绿色通道,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对于各种急、危、重症病人就诊时,合理利用绿色通道的措施,为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5、不断完善护理工作应急预案包括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6、制定各区域详细工作指引及各区域工作告知事项,新入科人员工作注意要点等,系统引导新入人员和年轻护士更好地完成护理工作。

四、急诊专业护士岗位培训及继续教育

1.全年科室组织业务学习次,病历讨论次,操作培训项。

2.第二季度组织全科人员按要求完成了急诊岗位技能培训,操作考核人人过关,全科护士业务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3.全院考核毕业三年内护士急救药品知识,全部合格,达标率为。新毕业生考核岗位技能操作,全部达标。成绩良好。

4.基本完成全年护士进修培训计划,安排了护士到icu进修学习危重病人护理,安排年轻护士到儿科注射室进行小儿头皮针穿刺技术,提高小儿头皮穿刺技术水平。外派多名护士外出短期学习,并将新的护理理念带回科室。全年完成了名轮科护士的急诊培训工作。

5.每季度进行三人、两人配合抢救演练,通过演练不断加强护士的应急应变能力,反复加强急救技能的训练。

6.根据护理部要求进行微型培训,培训年轻护士的技术操作熟练度及急救仪器的使用能力,要求每组人员利用班上空闲时段进行小组病例讨论及护理查房。效果良好。

7.制定急诊岗位培训小本子,组织人员对科室人员层级能力评定,指定辅导老师,实施一对一辅导教育。要求每人每季度完成护理病例个案分析一例,通过案例分析培养护士评判性思维,提高护理人员素质,保证护理质量。

五、护理实习生带教

学生带教工作进一步规范,小讲课、操作示范、教学查房、抢救配合演练等教学工作的实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尤其是抢救配合演练的教学方法收到全体实习生的一致好评。今年顺利完成人次的实习带教任务

六、配合医疗开展专科发展调整原办公室建简易监护病房,留观病人逐渐增多,护理方面加强落实留观病人的病历书写、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等,同时安排人员到icu进修危重病人护理,腰穿配合、胸腔闭式引流等管道护理。

201x年护理工作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足之处,未能顺利完成护理研究课题,个别人员在培训中存在消极、被动的态度。在为患者服务过程中,个别人员语气较冷淡、生硬容易引起患者的不满情绪等。计划二

:医务科是医院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的管理中心,其责任重大,项目繁重,涉及面广,为了使医疗业务工作正常运转,进一步确保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抓好医疗业务运作,确保医疗质量

1、全院各科在确保医疗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下,要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要把医疗质量纳入医院的重点工作之中,对医院重大医疗质量问题要及时做出调研,分析和决策,对医疗质量每月要进行检查、反馈,每季度要进行分析、评价,并作出相关措施,要建立院科二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各科室科主任是第一负责人,要求科主任每月要组织科内质量评价会2次,并有记录,定期上报医务科。

2、定期或不定期下科室检查,了解各科室医疗业务运转情况,每月底召开一次由科主任、护士长参加的业务分析会,总结本月医疗业务运转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3、医疗质量检查要与评优奖惩相结合,对质量检查中出现问题要进行认真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和对策,质量好的要进行通报、奖励。(具体办法按医院考评细则执行)

4、协调临床科室对危急重病人的抢救,由医务科协调召集并组织力量,对危重病人的抢救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脱,延误时间,抢救全力以赴,分秒必争,医护人员必须明确分工,紧密合作,严肃认真,准确执行医嘱,详细完整做好记录。

二、狠抓制度落实,确保医疗安全

1、要个执行首次责任制,主治医师查房制,查对危重病人抢救 制度,会诊制度等共计12项核心制度,并严格将该项工作纳入每月医疗质量检查之中,发现问题坚决按医院考评细则处罚,并将以通报或通知的形式告知全院

2、强化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加强管理,定期督促检查,提升应急水平,确保紧急救援任务的完成。

3、严格执行《手术分类分级管理标准》,任何人不得超出本级手术范围,遇特殊情况应请示上级医师并报医务科或分管院长。

4、强化医疗安全教育,并作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做到警钟常鸣。不断提高义务人员的安全意识,狠抓事故苗头,严查事故隐患,防范于未然,每月要有1次医疗安全专题教育,及时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确保医疗安全。

5、及时处理医疗纠纷,协调医患关系,及时召开医疗纠纷点评会议,实行医疗纠纷责任追究制。

三、抓好内涵建设,提高全院医务人员整体素质

1、强化临床医护人员的三基训练,权利提高义务人员的整体医务素质,强化各环节的质量和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并准备在上半年开展一次全院技能操作大比武,做到各项基本技能人人过关,奖励优胜个人及科室。

2、计划组织实施医师、医技人员专业技术培训、考核(护理人员由护理部组织实施)开展学分教育、组织全院学术活动,计划全院性的业务讲课,每月一至二次(详细见安排表),督促科室小讲课,疑难病例讨论学,要求每月1-2次,不惜有记录,并纳入医疗质量检查项目。

3、对医德医风好,表现好,求上进的有执业资格的医务人员,按计划选送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具体按各科室申请,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合理进行)。

四、狠抓科研教学,促进科技兴院

1、科研教学水平充分反映医院医疗水平的高低,积极组织临床,医技各科开展科研,教学时医务科的工作职责之一,不惜认真负责,正确引导,提供相关服务。

五、人才引进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根本,只有引进人才,医院的服务质量才能得到提高,医院的业务也相应得到提升,同时更进一步提高我院的社会知名度。故医院将在各医学院校招聘10-20名优秀大学生,5-10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六、组织会议,扩大影响

医务科将每月组织1-2次大型义诊活动,特别是南边乡镇,进一步宣传医院,扩大医院的影响。

篇3:医务人员风险意识培训与效果评价

大量的问责和严厉的处罚会使员工感到十分紧张,因而隐瞒在工作中发现的各种差错[5,6]。尽管大多数差错并没有给病人的安全带来直接的后果,但是这种隐瞒差错的文化氛围可能使差错积少成多,积小成大,最终造成不可弥补的重大后果。因此,避免错误的重复出现,预防差错可能给病人带来的安全隐患,成为风险管理的核心指导思想。

要做好风险管理,首先须尽早全面发现各种安全隐患。一种不以惩罚个人为目的,而是从系统的角度处理安全隐患的风险管理策略,正逐渐受到卫生行业的重视[3,7,8]。然而遗憾的是,中国的医疗卫生机构还很少涉足该领域的探索。本研究着眼于建立一种保密的医疗差错报告系统,变被动处罚式的风险管理为主动预防式的风险管理。该系统的建立,离不开单位员工的风险意识的提高,和对系统预防式的风险管理的认同[9,10]。因此,在研究前期,本项目组首先进行了针对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培训干预试验,现将培训效果评价结果报告如下。

1 研究方法

1.1 对象

于2008年12月至2009年3月,在某三甲医院门诊部进行医疗风险意识培训干预试验,对象为该门诊部的全体医务人员。

1.2 干预试验设计方法:

1.2.1 第一阶段:

风险意识评估与干预。首先,通过专题小组讨论和个人深入访谈,了解职工对医疗风险的认识,以及目前的风险管理办法和文化氛围对病人安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项目组全面回顾整理了近1年的病人投诉记录,并结合文献综述,设计了员工风险意识调查问卷。经过对89名职工的预调查后,对问卷进行调整,然后对全体职工(共107人)进行风险意识的定量评估。根据风险意识评估结果,从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提供的风险管理培训包中选择有针对性的课件,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干预。首先安排一次大讲座,内容包括医疗风险类型、来源及发生的根本原因分析,风险管理的意义与方法,以及开发保密的差错报告系统的重要性等。接下来组织部分职工分组分次讨论学习。

1.2.2 第二阶段:

自愿差错报告。本研究通过组织小组讨论的方式,请员工以头脑风暴的形式主动暴露2008年工作中出现的差错或隐患,探讨预防隐患的有效措施,但不寻求差错的责任人。

1.3 干预效果评价方法:通过干预对象自身前后变化的比较进行干预效果评价

1.3.1 风险意识的改变:

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采用自行设计的风险意识调查问卷,对职工的知-信-行模式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对风险的一般认识(5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12题)、对风险管理的态度(12题),以及对风险管理的行为意向(6题)等,每题均采用单向5分制(1~5分)进行计分。问卷以匿名自填的方式填答,共104人交回问卷,前后两次填答均有效的问卷95份,占91%。1.3.2暴露差错的数量与类型:对员工自愿暴露的差错的数量与性质进行总结和归类,并且与同年度的科室投诉记录进行对比,分析员工在暴露差错的过程中存在的顾虑和障碍。

1.4 数据分析方法:研究过程中采集的数据包括定量和定性两种类型

1.4.1 定量数据的分析:

用Epi-data10.0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管理、统计描述和Z检验、卡方检验等统计学检验分析。评价指标包括在自制问卷各维度及合计的得分、及格率和优秀率。大于{(m-n)*60%+n}和{(m-n)*8 0%+n}者分别判为及格和优秀,其中m为各维度的理论最高分,n为各维度的理论最低分。

1.4.2 定性数据的分析:

访谈记录录音,然后抄录成文字,对文字结果按关键词或者含义,进行主题归类。

2 结果

2.1 干预对象基本情况

干预对象年龄在19~70岁之间,平均34.7±12.1岁,中位数32岁。男性占17.0%,女性占83.0%。工作年限1~49年,平均13.1±12.3年,中位数8.5年。其中医生占26.4%、医技人员占13.8%、护理人员占42.5%、管理人员占3.4%、其它人员占13.8%。在受教育程度上,初中及以下者占2.3%、高中/中专占20.9%、大专占44.2%、本科及以上者占32.6%。

2.2 培训前后干预对象风险意识的改变(见表1)

培训前,职工对医疗风险有基本的认识(及格率95%),但是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态度及其行为意向水平较差,及格率仅在40%~50%左右。通过医务人员风险管理培训的干预实施,职工“对风险的一般认识”、“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对风险管理的行为意向”得分的绝对值和及格率均有所提高,另外,“对风险管理的态度”、“对风险管理的行为意向”得分的优秀率也有所提高。可见,各项得分均有所提高,相应地,总分的绝对值、及格率和优秀率也均有所提高。

2.3 报告差错和隐患

干预对象自愿报告2008年一年的差错和隐患53例,比同期病人投诉事件多47例。

报告差错主要分六类:(1)医疗资源不足:如药品暂缺、门诊手术衣重复使用、为节约成本使用废纸背面打印处方、检验仪器设备陈旧且数量不够等;(2)行政管理漏洞:如漏收费、错收费等;(3)医疗服务程序不当:如检验科样本容易混淆、配药错误、候诊时间长、医务人员之间协调不当造成患者多跑路、机打化验单分方不当、医生让护士代开处方、排班不当、发错药等;(4)职业安全:医疗操作的职业安全保护不好、接触有害物质等;(5)医疗操作失误:如抽血技术不好、有风险的临床治疗未让患者签知情同意书等;(6)医、患之间沟通不当:如讲话简单、太粗、解释太少等。

通过访谈发现,大部分员工认为上述风险可以通过改善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而加以规避。例如:通过改进发药流程预防发错药的问题。原来药房同时开放两个窗口,两个药剂师各自收方、取药、发药,没有审核,容易出差错,访谈时建议改为三人一组,即两人负责收方、取药,另一人负责核对、发药,该项建议已经被采用。再如检验科样本混淆的问题,访谈时建议自制一个样本放置容器,将样本、化验单、样本编号均一一对应,这样做,不但可以避免混淆样本,还可省去为样本编号的工作量,此项建议已被实施。还有配药问题也采取了修改流程的方式即打包分组的办法而得以改变。至于操作失误、误诊等技术问题,可以提供技术培训逐渐加以改善。

虽然干预对象主动上报了一些以前未报告的差错或隐患,但从所暴露的问题的性质看,基本都是些未曾对病人造成不良后果的问题,说明员工对自愿报告还是存在一定的顾虑。另外,员工在暴露问题时,主要考虑的仍然是医务人员的本职责任问题,尚未真正从病人的角度考虑安全问题。在53个差错和隐患中,没有出现病人摔倒、暴露于医疗有害物等常见负性事件。

3 讨论

通过本次干预试验研究发现,鼓励职工积极参与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些风险差错(例如发错药、检验样本混淆等问题),如果一线职工不提出来,管理者是不会知道的。很多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起来并不难,但是如果长时间不予关注,则可能让问题日积月累,酿出大事故。只有鼓励一线职工主动暴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管理者才能主动防范安全隐患。

另外,由结果可见,通过风险管理培训课程的干预实施,医务人员在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上的知信行均有所提高,且能主动上报未被管理层发现的医疗差错和隐患。但是,在目前的医院管理大环境下,要想消除员工担心被处罚的心态,是非常困难的,这可能是本次干预未能有效转变员工对风险管理的态度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许多员工还很担心这种差错匿名报告系统可能对同事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上报差错并非最终目的,正确处理上报事件更为关键。过去,报告数据通常都上报给管理者,给人一种可能被处罚的直接印象。如果以学习为目的,可以将数据交由医务人员的同事处理(受理者最好是一个“第三方”,既非当事者也非行政干部)。病人安全文化建设是风险管理过程中最重要,但也是最困难的环节。只有医院领导的态度积极,管理层首先要有风险管理的概念,整个机构还要建立起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制定相应的免责机制,才有可能消除大家对风险管理的顾虑,单靠培训是远远不足以解决这些问题的。

此外,在鼓励员工上报病人安全隐患时,应该鼓励上报途径的多样性,如网络、书面、口头等多种形式。要让医院员工接受自愿差错报告系统,必须要让他们体会到该系统的利益。在进行系统设计时,除了应关注保密问题,还必须关注信息反馈的及时性。要及时、公正、客观地分析上报数据,从中找出避免隐患的程序和系统问题,并有效地加以处理,帮助组织机构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11],将其建立成学习型组织[12]。

摘要:目的:通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为建立医疗差错报告系统奠定基础。方法:对某三甲医院门诊部医务人员(107人)进行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培训,鼓励医务人员自愿上报医疗差错或隐患。用问卷调查比较培训前后医务人员风险管理知信行水平的改变。比较分析培训后医务人员上报隐患与同期投诉记录的数量及其性质的差异。结果:干预前,医务人员对医疗风险有基本的认识,但对风险管理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意向较差;通过培训干预,医务人员的风险管理知识明显提高,但对风险管理的态度变化不大。自愿报告差错和隐患53例,比同期病人投诉事件多47例,但是全部都是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差错。结论:本研究所设计的医疗风险培训课程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风险管理知信行水平,但在建立医疗差错报告系统时,如何消除员工担心被处罚的心态仍是尚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医疗风险,风险管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吴疆,吕敏,王全意.中国七城市部分企业应对流感大流行风险意识的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1):42-45.

[2]丁德臣,何建敏,吴广谋.企业风险管理模型方法综述[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29(7):189-194.

[3]张晓全,燕春光.民用机场空防安全的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9):125-130.

[4]Kohn LT,Corrigan JM,Donaldson MS,et al.To err is human:building a safer health system[M].Washington,DC:National Academy Press,1999.

[5]任仲杰.美国的医疗差错和不良事件报告系统[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6):425-427.

[6]吕略钧,高也陶.美国医疗差错的概念、定义和特点[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2,(11A):23-25.

[7]孙瑞山.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经验分享[J].中国医院,2005,9(12):19-21.

[8]孙瑞山.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J].中国民用航空,2002,(8):42-44.

[9]张振伟.摈弃处罚,鼓励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EB/OL].中国医学论坛报(网络版),2007,33(25).http://www.cmt.com.cn/article/070705/a070705a0903.htm.

[10]陈同镒,赵萍.患者安全与医疗系统的持续改进[J].中国医院,2005,9(2):2-4.

[11]邱仁宗.译后评论:从错误中学习和进步[J].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2002,5(3):162-163.

篇4:医务处培训计划

关键词:素质教育;立体培训模式;岗位践行

D64

所谓“立体式培训模式”是指不论是训前的培训内容、训中的培训方法,还是训后的践行督导均呈现为多层次、多角度有机综合的培训模式,是笔者应企事业单位员工素质教育“实效性”的要求研发的一种新型的培训模式。本培训模式已经应用于医疗、教育、企业等行业的职工素质教育实践,均获得了成功,证明其科学性和可行性。从2012年开始,笔者及研究团队先后在上海市浦东医院等多家二甲医院实施了《全员代言医院形象》的公共关系培训项目,旨在提高医务工作者人文服务能力和医院人文服务水平,和谐医患关系,塑造人民心中“好医院”的形象。本文从上海市浦东医院培训项目行进中,总结立体式培训模式应用的成功经验,为提高成人职业素质教育水平提供一套“立体式培训模式”理论依据和可行的立体式培训操作路径。

笔者认为:立体式培训模式的目标是让学员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其从事的职业所需要的能力,并能把这种能力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赢得服务对象的认同。这个定义有四个关键词:“知识”、“转化”、“能力”、“行动“。

立体式培训模式由“课程设置”、“教法”和“督导”三元素组成。通过立体式课程设置,解决某一素质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结构”的问题;通过立体式教法的应用,解决把知识“内化”为“能力”的问题;通过立体式践行督导,把员工在课堂所获得的能力转化为岗位的实际行动,让培训结果落地生根。由此形成围绕受训单位员工某一职业素质提升所需求的课程设置套路、教法应用原理和能力践行轨迹。

上海市浦东医院《全员代言医院形象》公共关系项目,全面应用立体式培训模式,实现了医务工作者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的培训目标。

一、立体式课程设置——“领心”与“塑人”的内外结合

培训实践表明:单一的课程培训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职业素质培养的要求,取而代之的是组合课程。不论是哪一类素质教育课程的组合,都是一个非常具有专业要求的“技术活”(许多社会培训机构缺少这个技术,形成课程“乱搭”,导致培训的事倍功半)。立体式课程设置至少分三个层面:也叫“三课”原理:一是观念课——领“心”。解决观念问题,激发学员的学习和提高职业能力的热情。二是基础课——补”漏”。引导学员把与该素质紧密相关的知识要素备齐;三是应用课——练“行”。推动学员把所拥有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把学员塑造成为符合岗素质要求的职业人。如果把“立体式课程设置”比作一个金字塔,观念课程就是位于塔尖的“导航”,基础课程和应用课程就是金字塔的底边的“两只脚”。这三个角度的课程,在职业素质教育中互为依托,缺一不可。

医务工作者人文服务能力是指医务工作者在实施医疗过程中向患者提供情感关怀和帮助的能力。医务工作者的服务能力不是单一的一种技能,它们是由内强理念、外展形象、服务技术三个层面构成。这三个层面不是平行的,而是一种“立体式”的元素构架“格局”。其中精神层面在最高端,引领服务形象和技术层面。因此,立体式培训课程设置,一是要符合“三课”原则,修内塑外;二是对具体课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各个课程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渐进养成。

(一)观念课——破解员工心理的魔方

课程一:医务工作者的价值取向与追求目标。

(1)课程价值:医院价值观前期调研显示,医疗纠纷不仅仅是医疗事故造成的,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不佳和服务行为不当引发的。价值观决定服务态度和服务行为。由于医院长期缺少对医务人员进行“集体价值观”的培育与引导,致使一些医务人员用自己的价值观衡量工作的得与失,“得”即高兴,“失”便沮丧。带“怨”工作,必然会服务不佳,造成医患不和谐。因此,观念课的首要任务是对医务工作者进行集体价值观引导和培育,强化医务人员的“核心价值观念”。

(2)课程目标:把医院价值观打进医务人员的心里,成为其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员工珍惜、感恩和爱岗敬业之心,用实际行动践行医院的价值观。

课程二:医务工作者公共关系意识与形象。

(1)课程價值: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诸多,如医疗卫生体制不健全、社会文明环境不佳、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认知度差异、医患双方自身存在的道德风险、个别媒体导向的偏颇等。因素诸多,意味着只有各方都主动担责,才能早日使医患关系趋于和谐。启发医务工作者认识到: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院作为公共关系主体,不仅我们主导作用更显重要,必须率先垂范,而且相对松散的患者群体而言,医院作为社会组织,能够在和谐医患关系中集体有作为。倡导每一位员工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成为医院正面形象的代言人。

(2)课程目标:提升医务工作者的公共关系意识,明晰作为医院代言人的具体形象指标。

(二)基础课——传递四个人文服务能力

课程一:医务人员岗位视觉形象塑造能力。

(1)课程价值:视觉意义岗位形象是指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让患者所看到外观形象,包括发式、妆容、着装以及色彩配饰等。穿着打扮这样一种常规能力,在医患关系相处中,却赋予了更多的含义。提升医务工作者塑造视觉“岗位形象”能力,不仅会提升医务工作者严谨的岗位形象,增强患者对医者的信任度,从视觉上凸显医务工作者的“主导”地位,还会提升医务工作者的职业意识和敬业精神,使其产生责任感和自信感,更好地对患者尽责。医务人员规范、得体、雅致的视觉形象与其严谨、多学的内涵是一致的,这也是医务工作者乐于接受和传播的形象。

(2)课程目标:医务工作者学会自我视觉形象塑造。

2课程二:医务人员行为举止规范能力。

(1)课程价值:医务工作者在为患者服务中的行为举止包括表情、站姿、坐姿、手势等,这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所传递的信息直接展示了医务工作者的个人修养和对患者的态度。表情冷漠、轻视,手势随意指指点点,诊疗过程动作过于生硬,在岗位中坐姿过于随便或懒散等等负面信息的传递是导致患者对医者服务不满意的重要因素。得体适度的行为举止是医务工作者人文服务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得体”指的是医务工作者的举手投足要符合自己作为医者的文明身份;“适度”则要求医者在服务中的行为举止表达得恰到好处。规范医者行为举止是实现其“得体适度”服务患者的基础。

(2)课程目标:每个医务人员都能够正确运用礼仪举止,向患者表示尊敬。

课程三:医务人员“语言沟通”能力

(1)课程价值:对患者施以人文关怀意义上的沟通,主要指在特定情景下,针对不同的沟通对象,选择恰当的沟通语言和语气,对患者施以安慰、疏导和鼓励。事实上,医者沟通不够或医患沟通不畅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沟通是链接医者与患者关系的一条金色纽带。美国医生特鲁多在他的墓碑上刻有这样的字句:“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安慰,总是去帮助”,道出了医务工作的本质:医学最大的价值不仅仅是治愈,更多的是安慰和帮助病人。医学不仅仅是技术的产物,更是情感的产物。 安慰、帮相、情感铺垫非常重要,而沟通就是实现这个铺垫的必不可少的途径。

(2)课程目标:医务工作者在语患者交流中,娴熟地掌握如下两个体现人文关怀的沟通能力: 一是岗位服务中“常规关怀语言”的表达能力;二是正向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语言运用能力。

课程四:预防、识别和化解“危机”能力

(1)课程价值:“医患关系危机”已经成为大众耳熟能详的一个词,表明医疗卫生是一个危机高发行业。医务工作者必须面对这个现实,充分认识到危机随时发生的可能性,并具备通过“优化人文服务”应对危机的能力。

(2)培训目标:提高医务人员预防危机的能力;掌握化解危机的方法。

(三)应用课——践行人文服务模式

根据医院岗位的分类,分别设置四个应用、践行课程:

课程一:窗口人文服务模式。

课程内容:践行导医、挂号、收费、签收窗口等部门的人文服务操作流程。

课程目标: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医院每一个窗口医务人员爱的阳光。

课程二:医生人文服务模式。

课程内容:践行门诊、急诊、诊疗、手术、首次查房、三级查房、值班查房、出院等不同岗位的人文服务操作流程。

课程目标:让患者既收获医生的仁术,更能感受到医生的仁心。

课程三:医技人文服务模式。

课程内容:践行胃镜、抽血、B超、放射、POCD窗口、取药窗口等部门人文服务操作流程。

课程目标:让患者得到规范服务,感受到被尊敬的喜悦。

课程四:护士人文服务模式。

课程内容:门诊护士、注射护士、预检护士、住院护理(清创护理、舒适护理、治疗护理、专科护理)等人文服务操作流程。

课程目标:让患者得到周到服务,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

二、立体式教法——“教”与“练”的双向互动

笔者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首创了“立体式教法”。该教法共由四个阶段组成,也称为“四段式教学法”,即讲授——示范——模仿——评估。由于该教法突破了传统教学的纯理论讲述或者说教的呆板模式,注入了情景设计、操作、测评环节,从而解决了行为学科和素质教育“知易行难”问题。立体式教法的核心是解决如何把正确的观念“内化”到学员的心里,把拥有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问题。老师是推动“内化”和“转化”变为现实的关键,因此,立体式教法对老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予老师最大的权限:老师是课堂的主宰,是实操环节的总设计师,是实操活动的教练、总导演和评估学习效果的权威。师生在教与练的互动中,把老师的传递的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观念,把老师描述的职业素质从“知道”转化为“做到”,从而实现了素质教育“知行合一”的最高目标

瓦尔德说:“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好的老师讲解,优异的老师示范,伟大的老师启发。”其中“示范”就是立体式教学的灵魂,“启发”是立体式教学追求的目标。在医务人员服务能力提升的培训中,完全贯彻立体式教法的四段模式:第一段“讲解”,让医务工作者了解提高人文服能力的意義和人文服务能力所涉及的知识要领;第二段“示范”,把人文服务能力的内容形象化地再现出来,让医务工作者通过视觉途径印证该项能力的要领;第三段“模仿”,医务工作者模仿、实践、体验,扎扎实实地落实各项能力规范,并把其内化为自己的人文素质;第四段“评估”:通过课堂测评,检验医务人员学习效果,起到巩固和提高其人文服务意识和行为的作用。该教法反映在医务工作者人文服务能力培训中就是“四点式”教学过程。

(一)明晰所学价值之“观点”

明晰每个服务技能所蕴含的价值之“观点”,回答“为什么医务工作者要具备这个能力”的问题。培训者如果不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所有的培训内容都不能得到学员的接受。这也是很多医院培训不能达标的根本原因。

(二)传递所学内容之“知识点”

传递医院人文服务的具体“知识点”。医务工作者的人文服务能力是在掌握一门甚至多门学科知识基础上的一种实践能力。培训要准确传递掌握该技能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并让学员熟记和牢牢掌握。

(三)演示所学能力之“操作点”

操练医务人员践行人文服务的“演示点”。凡是涉及到能力的问题,其学习须上升到“演示”层面,因为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唯一途径就是演示。根据医务工作者的岗位要求,设计场景进行实地演练。培训实践表明:医务工作者能力培训说一千遍不如做一遍。

(四)考评综合素质之“践行点”

考核学员能力提升的“操作点”。考核是鉴定学习效果的不变法则。在学习之初,就要给学员提供专业的量化考核测评体系,让学员按照该体系对照自己,逐项进行改变。全部技能学习完毕后,组织能力考核。能力考核主要包括:对医院价值观念的熟练程度,人文服务技术在实践中运用的准确性与自然程度。考核采用“情景式”演示,专家现场点评的方式,再次强化岗位服务的操作要领。至此,医务工作者人文服务能力培养完成了最后一个环节。

三、立体式践行督导——“督”与“导”的辩证统一

立体式培训模式的落脚点是如何把课堂传递给学员的“能力”落实到其工作岗位的实际行动中,也就是“践行”能力的问题,“立体式践行督导”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立体式践行督导由三个部分组成:培训机构督导、组织自我督导、公众意见评估。这三个部分操作不是平行的,而是递进的过程。首先由培训机构设计出践行督导体系并进行督导,在督导过程中向受训单位示范和传递具体督导操作技术,并把督导效果以量化的数据形式反馈给受训单位。当受训单位学会督导后,则独立进行督导,督导效果反馈给本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当督导数据效果显示达标时,通过对外部公众意见调查,对践行效果做最出终极评估。

上海市浦东医院在对全体员工(1212名)培训后,立刻进入“岗位人文服务能力”践行督导阶段。在督导之前受训单位要做两准备动作:一是建立一套“践行人文服务能力激励机制”,对奖惩标准作出细化,并告知到每一员工。二是,召开践行督导动员大会,明晰践行人文服务能力的意义和督导的具体内容。浦东医院培训项目从以下三个方面展示了践行督导的价值:

(一)培训机构督导凸显指导和示范作用

首先,培训机构作为培训工程的主导,要对践行活动做出整体规划,包括对医院不同岗位人文服务践行督导体系设置,督导时间、督导方法、督导评分标准、督导结果统计原则、督导报告撰写与反馈机制等,在此基础上制定行动方案。

其次,培训机构作为先期督导,在督导活动中以“导”为主,以“督”为辅。“导”的目的是再次传递“医务工作者如何在岗位上展示自己的人文服务能力”的方法和意义,如此督导定位,一方面可以让医务工作者实实在在地把握践行的操作要领,另一方面,也减少其对被“硬性督查”的反感,这个环节,把握督导的“度”很重要。一旦员工熟悉地掌握的人文服务能力展示要领后,“督”就马上提上日程。那时,硬性督导的指标自然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再次,要把每一次督导结果,均以量化的形式及时反馈给受训单位。让其了解员工践行的进步与缺憾,进一步加强管理,督促其提升。

最后,培训机构有责任对受训单位进行践行督导队伍的培养。在督导过程中,带领该单位的督导人员随同一起督导,让其学会督导的每一个步骤。在培训机构督导后期,要让受训单位督导人员模拟督导的每一个环节,直至达标。

(二)受训单位自我督导养成常态规范习惯

把医务工作者的人文服务素养和能力固着为一种习惯,需要有一个长期养成的过程,必须有一个长期督导机制做保障。其中受训单位“自行督导”是这个机制的核心组成部分。自行督导要把握三个关键:一是督导人员要有权威性和代表性。上海浦东医院的督导人员全部是科主任、护士长担任。二是督导必须按照督导流程操作,以体现督导的科学性。三是督导活动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越是坚持,效果越明显。

(三)患者满意度实证评估实现反向督导

患者是培训践行的最具权威的“督导者”和培训效果评估的最佳“发言人”。通过对公众满意度调查,一方面了解培训的效果性,另一方面,也是对受训单位员工素质的一种“监督”。公众积极的评价,会对受训单位员工产生激励作用。即使是负面的评价,也会对员工产生敦促作用。实证调查是必须要做一个反向“督导动作”。

上海市浦东医院人文服务能力践行效果调查研究分为两个阶段。首轮问卷在培训前发放,以了解患者对浦东医院医务工作者人文服务水平评价。第二轮问卷在培训践行督导实施两个月以后发放,以了解医务工作者人文服务水平提高的程度。两轮问卷样本的对象都是正在医院就医的患者,培训前和培训后各发放问卷1200份,问卷回收率100%,问卷有效率99%。问卷涉及患者对窗口(包括医技)、医生、门诊护士、住院部护士四个群体的人文服务水平的感知。为了使患者回答问题更具针对性,调查人员根据问卷的内容,对所在医院相关区域的患者进行问卷发放并守候回收。调查数据表明,通过立体式培训员工的行动力与患者满意度成正比,各项满意度指标均有大幅度提升。具体提升指标如下:

1.患者对医技、窗口人员服务满意度

(1)感受到医务人员的微笑服务,培训前34%,培训后提升至到79%。

(2)感受医务人员用“您好”问候语,培训前只有5%,培训后上升到90%。

(3)感受到医务人员态度和蔼,指令清楚,协助病人,培训前8%,培训后上升到76%。-

(4)得到医务人员双手递物服务,培训前7%,培训后上升到91%

(5)就医结束时,医生用“谢谢,请慢走!”告别语,培训前18%,培训后上升到90%。

(6)感受到医务人员做检查时,动作轻缓,耐心安慰病人,培训前42%,培训后是90%。

(7)患者对窗口和医技部门工作的总体评价,“非常好”和“好”培训前非别是5%和16%,培训后分别上升到31%和43%。

2.患者對门诊护士服务满意度

(1)主动提供引导和咨询服务,培训前36%,培训后上升到56%

(2)微笑服务:培训前66%,培训后上升到97%

(3)在患者输液期间会做到巡视 培训前66%,培训后上升到97%

(4)在沟通时,语气和谐,注意事项讲得清楚,培训前52%,培训后上升到94%

(5)亲切称谓患者,培训前52%,培训后上升到82%

(6)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培训前42%,培训后上升到92%

(7)懂得安慰患者,培训前52%,培训后上升到92%

(8)护理水平高,培训前30%,培训后上升到90%

(9)服务举止规范,培训前46%,培训后上升到86%

(10)积极热情,不怕苦怕累,培训前32%,培训后上升到82%

(11)您认为,护士整体的服务质量是 培训前“很好”或“好”分别是1%和16%,培训后非别上升到21% 和36%。

3.患者对医生满意度培训前后对比

(1)医生在看病前说“您好,让您久等了”问候语, 培训前3%,培训后上升到80%

(2)醫生在诊治或交流病情时用“您”称谓?培训前经常用12%,偶尔用73%;培训后经常用50%,偶尔用50%

(3)患者从医生的眼神中感受被关注,培训前28%,培训后上升到90%

(4)医生主动询问病情,给患者较多表达的时间并做到耐心倾听,培训前19%,培训后上升到77%

(5)医生会在诊疗结束时说“请慢走”,培训前12%,培训后上升到100%

(6)医生在服务时做到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培训前32%,培训后上升到50%

(7)医生开的药是适当的:培训前21%,培训后上升到50%

(8)开自费药,不告知病人:培训前23%,培训后下降到0%

(9)您认为医生的服务质量总体上,培训前“很好”和“比较好”,培训前分别是11%和20%,培训后分别上升到60%和30%。

4、患者对住院部护士满意度培训前后对比

(1)让患者知晓与自己相关医护人员的身份。 培训前52%,培训后上升到76%

(2)用“您”这个敬语称谓服务患者:培训前28%,培训后上升到78%

(3)护士会主动给患者提供相关服务,培训前48%,培训后上升到70%

(4)护士态度可亲,经常面带微笑,培训前35%,培训后上升到75%

(5)对细节问题交代的非常清楚,培训前29%,培训后上升到59%

(6)会宽慰病人及家属心理,让人感到非常亲切,培训前21%,培训后上升到81%

(7)态度不耐烦,对病人和家属提出的问题置之不理,培训前68%,培训后下降到8%.

(8)护士与患者和家属沟通的时间比较多,耐心询问病情,培训前28%,培训后上升78%

(9)护士在为您做治疗时会从不告诉药物名称,培训前32%,培训后下降到2%

(10)亲切称谓患者,培训前32%,培训后上升到82%

(11)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培训前32%,培训后上升到82%

(12)懂得安慰患者,培训前52%,培训后上升到92%

(13)护理水平高,培训前50%,培训后上升到70%

(14)服务举止规范,培训前46%,培训后上升到86%

(15)积极热情,不怕苦怕累,培训前52%,培训后上升到82%

注释:本文是在“全员代言医院形象”公共关系咨询与培训项目行进中理性思考和成功经验的总结。

作者简介:鲍日新(1957年生人),女,籍贯:河北,蒙古族,工作单位:上海海事大学,职称: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篇5:医务处2001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抓好精神文明建设

1.医疗服务上更上一个阶梯,做到有问必答、热情周到。

2.医疗质量上更规范,免疫室及化验室参加市生化质控,保证质量,争取获奖。

二.努力完成院部400万经济指标

1.在原有设备上开展新项目,同时再引进进口全自动仪上开展项目。具体如下:

a)血管内皮调控测评。

b)功能性血管超声多普勒影像法血管反应性测评。

c)交感—应接调控系统测评。

d)肿瘤坏死因子、C反应蛋白、C肽、尿微量蛋白的测定。e)继续推广饮食负荷试验及全家幸福健康体检。

f)在普通体检中增设:血脂全套、肝肾功能全套、二对半测定、抗 HP、IR测定。

g)开展新保健I号、II号,新调控I号、II号及新综合保健体检。

2、争取在基因诊断上有所突破。

三.认真抓好日常工作

1.继续发挥班组长的作用,管理好组内工作。

2.完成电脑联网工作。

3.医务人员初级考试(安排在二月底)。

4.积极协助接待科做好营销工作,扩大宣传力度,宣传特色项目。

5.每日召开科内会议,总结工作。

6.完善奖金分配制度。

7.抓好协作医疗单位的共建工作。

8.督促、检查疗科、康复科的医疗业务工作。

篇6:医务人员培训计划及方案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提高医务人员专业水平,确保医务人员梯队建设,使学习资源能让全体医务人员共享,扩大培训覆盖面,使每次学习学有所获,学有所值,特制订本培训方案。

一.培训对象

1.新分配的大学生

2.无资格证人员

3.所有医学继续教育人员

二.目标

1.新分配的大学生,以树立正确的职业信念,巩固专业思想,熟悉有关卫生政策法规,提高业务水平,尽快适应临床需要为目标,将资格考试结果纳入绩效考核。

2.内每月组织医务人员开展业务学习不少于两次,开展不少于4个的岗位技术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全院职工100%上讲台讲课。确定2014年岗位大练兵主题分别为:合理用药知识、中医适宜技术、收费调剂服务技能、计算机使用技能。开展合理用药知识竞赛、拔罐、收费技能等竞赛。

3.深入开展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要求非中医药类别医务人员中医自学笔记不少于1万字,中医药类别不少于2万字,背诵汤头中医类别医师不少于50个,西医类别医师不少于30个。集中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培训,大李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中医类别医师掌握中医适宜技术不少于15项。

4.全部医务人员实行继续医学教育和特色专科专病治疗技术的学习。

三.内容

(一).对各级医务人员“三基三严”培训的内容与安排

1.每周组织一次业务知识学习

2.每月组织一次院内感染知识学习

3.每周组织一次护理业务知识查房

4.参加医院组织的学习,三基理论考试和技术操作考核。

5.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习、考核核心制度、相关法律知识、护理应急预案、临床急诊、急救。

(二)对各级医护人员“三基三严”培训的要求

1.新分配人员未取得执业资格的培训:要求以临床基础知识为主,兼学专科知识和技术。熟练掌握各种医疗操作技术,每月对其进行技术操作考核,理论知识考核及院内感染知识考核。

2.对取得医师执业资格或护士执业资格的培训、培养目标:

(1)具有熟练的基础护理技能操作,临床技能操作。

(2)掌握护理文书病历的书写。

(3)掌握心肺复苏及相关急救技术。

(四)措施

制定制度和奖励政策,采用学历教育、进修学习、专题学习、理论研讨、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带教医师的师德修养和业务培训,努力构建学习型医院。

1、提高对医护人员培训的认识是做好工作的关键,要提高医务人员对学习的认识,切实搞好培训工作。

2.加强培训的组织领导,加强过程监控管理和考核评价工作,做好相关记录,认真落实培训方案。

3.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模式。与外界建立广泛联系,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学习。

4.师徒结对,单位内部实行有证人员结对帮扶无证人员制度,让有证人员辅导、督促无证人员学习。

5.成立若干医疗、护理小组,定期开展业务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加强业务交流,实现互帮互学。

上一篇:石磊考研政治下一篇:教育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