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战略】探索军民融合产业园新模式

2024-04-24

【国家战略】探索军民融合产业园新模式(精选9篇)

篇1:【国家战略】探索军民融合产业园新模式

【国家战略】探索军民融合产业园新模式

2016年10月,滨州市政府和清华工研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随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清华工研院联合光大信托在市财金集团支持下,成立了首只十亿元人民币产业投资基金,并在12月份入股滨化股份,成为滨化股份上市公司的单一第一大股东。2017年7月27日,清华工研院、中国兵器集团以及滨化股份共同签署了建设军民融合产业园和高端化工产业园的合作协议。本次峰会上启动了军民融合产业园的建设,为了这个园区,滨州市政府和滨化集团、清华工研院,中国兵器五洲集团多次开会研究如何创建产业园、怎么真正做好军民融合的试点。最后形成一个共识,按照一只基金、一个园区、一个平台、一批项目、多个产业集群的一种新模式和新机制来建设这个园区。一只基金指的是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这只基金此次成功落地签署10亿元人民币,要通过基金支持这些项目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基金的一个GP和LP的模式,把各方的利益通过基金这样一种方式平衡好,使大家都有积极性。一个园区指的是,希望园区里能够建立一个军民融合的支撑体系,不仅解决军转民面临的市场驱动问题,也要解决民参军的“玻璃门”问题。一个平台是指上市公司,中国资本市场对于军民融合事业有较高的认可度,因此军民融合项目的资本市场财富效应放大是世界领先的。因此我们要利用这种放大效应,借基金这只手,让大家不仅把利益平衡好,而且能创造最大财富,这样参与各方才有更高的积极性。一批项目指的是,一个园区要真正的启动必须有优质的项目,此次签约的七个项目,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多个产业集聚指的是,用五到八年的时间形成多个产业集聚,希望通过这些核心领域企业的扩张,能够在滨州带动合作伙伴落户产业园,真正形成产业集群。希望此次启动的军民融合产业园能够建成中国军民融合产业的示范新高地,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项事业一定会成功,也一定能够成功。[本文根据朱德权在军民融合产业(滨州)峰会上的发言整理,有删节,未经本人审阅。](中国企业报)

篇2:【国家战略】探索军民融合产业园新模式

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成立于2017年1月22日,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设立的组织机构,由习近平任主任,对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负责[1]。

主要职责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是中央层面军民融合发展重大问题的决策和议事协调机构,统一领导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向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负责。[1] 领导

主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

副主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办公室主任张高丽[2]历次会议第一次会议(2017年6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于6月20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要加强集中统一领导,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突出问题导向,强化顶层设计,加强需求统合,统筹增量存量,同步推进体制和机制改革、体系和要素融合、制度和标准建设,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逐步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篇3: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军民融合

1 战略性新兴产业

1.1 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是指正处于产业自身生命周期过程的初期成长阶段的产业,是从产业的生命周期来定义的。战略性产业是从产业的性质及其影响力来定义的。新兴产业的“新”意味着刚刚兴起,处于生命周期的起步阶段,市场容量非常小,需求和技术存在着较高的风险。一般承担新的社会生产分工职能,代表着科学技术产业化的新水平、市场对产业结构的要求和产业结构转换的方向。新兴产业体现的新技术、新需求偏好对于已有的产业和市场需求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和互补性,可以提升和改造已有产业,替代已有产品和服务。剑桥学者赫费南对新兴产业的特征、发展路径和演进系统等都进行了深入分析。从Idea-to-product的转化过程为视角,新兴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当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新兴产业就会发生转变。根据其产生的根源不同,新兴产业可以分为以下2种。(1)技术催生型。这种类型的新兴产业是指由于技术上的创新所产生的新产业,随着新兴技术的规划化商业应用,新兴科技和金融、工业、商业的深度融合而产生的产业。由于技术是推动生产力的关键动力,这种类型的新兴产业对经济的整体带动性最强,对于经济的持续增长贡献也最大,对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和主导作用,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和产业发展的路径。(2)产业转移型。与技术催生型不同,这种类型的新兴是相对的概念,指一些产业虽然在发达国家已经发展成熟,但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未发展。这种产业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则是新兴产业。

1.2 战略性产业

战略性产业的概念具有一定的历史演进。1911年,美国经济学家Hirschman在其《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认为战略性产业是投入产出表中的主导产业,在投入产出连锁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与较多的部门具有密切的连锁关系。国内学术界对于战略性产业认识多从定性方面考虑。从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对国计民生、国家经济军事安全的作用等方面来考虑,战略性产业要对产业升级和国家长远发展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技术的渗透,要素的拉动,管理水平的提升等方面。从经济特性来讲,战略性产业应该具有范围经济、规模经济、集聚经济属性,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具有外部性,能够对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基础设施。

考察战略性产业的理论标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各经济体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处历史潮流的一个水平,从这个角度来讲,各国的经济体具有一定的共性;另一方面,由于先天自然资源、气候条件、人口、发展水平等禀赋不同,战略环境,政治诉求,地缘政治等不同,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体又有其特殊性。战略性产业既要考虑共有的特性又要结合本国特性,考虑到事物的一般性与特殊性两个方面。根据产业发展理论,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下,经济体的显著特征是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化分工,从经济周期和产业结构来分析战略性产业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理论界比较成熟的观点有以下几种,一种通过考察产业的收入需求弹性(即消费需求增长百分比率和收入增长百分比率的比值)来确定产业的发展情况。当对某产业产品的消费增长率大于消费者的收入增长率时,说明消费者每增加百分之一的收入,对于该产业产品的购买增加值超过了1%,那么该产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另一种通过考察技术进步及转化的能力来考察产业。在经济体中,各部门之间的技术进步能力和技术转化能力不相同,即生产力的发展是不平衡的,那么技术进步较快,技术转化较快的部门生产力提高就最快,该部门的增长潜力就最大。

我国发展战略性产业面临的特殊经济环境。从发展阶段讲,中国仍处于欠发达阶段,之前的发展得益于后发优势和人口红利。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依靠引进技术和依靠外资投资的后发优势逐渐减小;人口老龄化即将来临,中国的人口红利也将消失。粗放式增长带来环境的破坏也使得原有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这些因素都迫切要求我国的经济发展转变增长方式,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逐步从劳动密集型向着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提高自身创新能力,使得经济体从低端生产向高端设计和制造发展。从福利经济来看,我国分配体系、要素市场、金融系统等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目前中国分配不均,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要素价格存在不同程度的扭曲;中小企业无法通过金融体系融资等弊病的存在。在市场经济完善的条件下,这些转变本可以通过“看不见的手”来调节,但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于不断完善过程中,中国的经济体制处于转型过程中,完全依靠市场的作用并不能完成该转变。政府需要结合市场的基础配置作用,引导市场,通过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来解决遇到的矛盾。

战略性产业的范围。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社会分工进一步扩大并细化,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战略性产业的范围也在不断变化。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目标、不同角度出发,许多产业都可以被视为战略性产业,例如农业、钢铁、机械、化工等工业部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一国经济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属于基本的战略性产业;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业是发挥中国比较优势,吸收大量劳动力就业的产业,也可以说是战略性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是重要的战略性产业;机床制造业、大型成套设备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装备的产业,是一国制造业的基础和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战略性产业;航天工业、航空工业、核工业关系到国家军事安全,也应列入战略性产业范畴;国防工业是研制、生产国防所需的军事装备的工业总称,也是一个技术上处于“高、精、尖”地位的特殊战略性产业。由此可见,战略性产业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涵盖的范围很广。

1.3 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战略性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交集,兼具战略性和新兴性的特征,是以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相结合为基础的,在产业革命的变更中将发展成为支柱性产业。战略性,指具有对国家全局性的拉动作用,对未来的经济具有战略性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其产业规模在经济总体中具有可观的份额。新兴性指产业处于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具有先导性,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新的,处于增量需求,是高新科技成果转化的结果,同时具有较快的发展速度,主导引领相关产业兴起并达到战略性目标。一般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技术上的突破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推动”,发展需求为产业提供了“需求拉动”。同时对经济社会全局及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作用,从纵向上来看,要能够引领长远的发展,要高瞻远瞩,从横向来看,要能够带动全局,对于经济整体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这就要求产业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投入小产出大,成长潜力高,具有较好的综合效益。具体来讲,战略性新兴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要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预期,产业的发展能够进一步推进技术的发展,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兴起,最终带动整个产业集群的兴起。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促转型保增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战略决策,是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根据十二五规划,现阶段基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基础重点培育和发展以下几种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新能源汽车。

2 军民融合

军民融合是一种发展方式,是指国防与民用经济在生产、技术等多方面实行渗透,相互促进,是一个整体的经济体,而不是相互分割的孤立的体系。对于军民融合的考虑,先从产业融合开始,理论认为在传统工业经济发展进程中,产业间技术的相互融合是基础。军民融合要求把国防科技工业基础与民用科技工业基础相结合,形成统一的国家科技工业基础。技术上,要建立军民两用技术战略,实现技术上的融合;同时应该加强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化,通过国防采办的需求拉动,实现军民的融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军民融合的经济发展模式要以市场的配置作用为基础,实现各经济要素的军民融合。人才、资本、产品、服务等从生产要素到消费品等全过程的军民融合。国家要消除现有军用系统和民用系统两个经济体之间的种种障碍,为军民融合扫除体制机制以及政策上的障碍。进一步加强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建设,统筹规划,引导军用经济和民用经济之间的要素相互流动,军民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最终提高经济体的效率。建立军民融合的人才机制,包括军民两用人才的培养,人才的流动等。建立军民融合的投融资机制,通过现代金融手段,为军用高风险项目进行融资,分摊风险。建立军民融合的产品市场,使得民企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军品的竞争,同时增添军品市场的活力,促进技术创新。

世界各国根据本国的情况在军民二者互动发展中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军民融合是二者互动的一种方式。美国采取的“军民一体化”模式,日本是“以民掩军”模式,俄罗斯和印度是“先军后民”模式,以色列是“以军带民”模式。

3 战略性新兴产业军民融合式发展

3.1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军民融合式发展的产业基础

如果说企业是经济体的细胞,那么产业则是经济体的一个个器官。军民融合式发展最终要体现在产业的功能上,使得产业既能够满足国民经济的需要又可以满足国防经济的要求,最终达到富国强军。战略性新兴产业由于其战略性和新兴的特点,对于国民经济和国防经济具有重大的作用。

在信息时代,越是高新技术其军民通用性越高,战略性新兴产业所潜在孕育的技术很大比例是军民通用的技术。纵观人类的科技发展史,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制度几乎是从军队最先开始的。军队作为国家的武装力量,势必集全部优势力量于一身。很多新技术都最先应用于武器装备。现阶段经济发展处于从机械化时代向着信息化时代发展,统计表明,纯军事技术比例很少,85%的核心军事技术可以用于民用领域,80%以上的民用关键技术可直接用于军用领域。技术是人脑力劳动的物化。技术具有很大程度的通用性,那么创造技术的人才培养体系也具有通用性。对于军事科技人才的培养要更大程度的军民融合。

技术的通用性为技术要素军民融合提供了的前提。如果没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那么军民融合就无法落实在实处。军民融合最终要体现在产业上的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军民融合提供了基础,是军民融合的主体。

3.2 军民融合式道路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途径

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走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道路,才能实现富国强军的统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统筹军用市场和民用市场,军用资源和民用资源,军事需求和民用需求。根据具体的产业门类,判断其对于军事需求的依赖性和有技术特性决定的资产专用程度的高低,分别采取不同的军民融合形式。如对于高依赖性和高资产专用性产业则必须采取依托型军民融合模式;对于高依赖性和低资产专用性产业,则民企和军企可以展开互动,采取互动型军民融合模式;对于低依赖性和高资产专用性产业,应加强技术转化,增加技术的军转民;对于低依赖性和低资产专用性产业,则可以完全展开竞争,由市场来配置。

从国防工业基础的角度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构成国防工业基础的核心部分,十大军工集团中的很大部分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领域。要在现有市场结构的基础上,消除进入壁垒,预期未来新兴产业所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集中度,并根据民用需求和军用需求的不同,采取产品差异化策略,最大程度的满足强军兴国的需求。

参考文献

[1].Stewart R.Clegg,Carl Rhodes,Martin Kornberger,Rosie Stilin.Business coaching:challenges for an emerging in-dustry[J].Industrial and Comercial Training,2005,37(5):218~223

[2].Xiao Y.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distribution of invest-ment[J].Economic Research,Hitotsubashi University,1957,(4)

[3].艾伯特.赫尔希曼.经济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

[4].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R].2010

[5].侯光明.军民技术转移的组织与政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6].怀国模.中国军转民实录[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15~39

[7].梁清文,孟庆贵,兰卫国.军工集团军民融合式发展机制研究[J].军事经济研究,2010,(12):22~23

[8].阮汝祥.中国特色军民融合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9:19

篇4:【国家战略】探索军民融合产业园新模式

2016年“两会”正在举行,军费开支和军队现代化改革成为各方关注焦点。华夏军工安全拟任基金经理许利明表示,根据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中国军费预算增长幅度7.6%,这高于GDP增长6.5%—7%的目标,预计今年军工行业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速。

他认为,随着军改政策陆续落地,32项“民参军”措施任务全面实施,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军工主题的事件驱动型投资机会催化不断,军工板块有望迎来较好的配置时机。看好军工安全的投资者,3月18日前可在工行等各大银行、各大券商及华夏基金认购。

国家重点扶持军工行业增速有保证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3日下午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指出,要把军队创新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大力开展军民协同创新,探索建立有利于国防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也介绍了今年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工作。他指出,推动重要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随着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积极推进,军工企业的创业和活力也有望进发。”许利明分析说,军民融合的投资机会主要以“民参军”为主,去年已经有30余家民营上市公司参与到军工业务,2016年还将有更多“民参军”企业,这对改善军工企业的创新和活力有积极作用,并将为军工企业业绩改善提供助力。

在许利明看来,从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军工行业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速。过去的十年,我国军费支出从2006年的297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8890亿元,每年增速大都高于同期GDP的增速。

他认为,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GDP增速逐步下台阶时,很多产业增速都难以保证,但军工是国家重点扶持行业,受经济周期性波动影响偏弱,增长速度更有保证。在国家军事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军工企业和“民参军”企业都将保持稳定长期的增长速度。

首先,与美国相比,我国的军费规模还很低,我国军费增长也一直维持在比GDP增速略高的水平,在国家军事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军工企业和“民参军”企业都将保持稳定长期的增长速度。

其次,传统军工上市公司基本上都是“大集团、小公司”的格局,军工企业资产的证券化率还比较低,军工企业证券化的潜力仍然巨大。目前我国十大军工集团的平均资产证券化率仅为30%左右,相比国外军工企业平均70%的资产证券化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例如,兵器工业集团、电子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和航天科技集团的平均资产证券化率还处于20%左右的较低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受益军改或迎配置良机

“2016年军工投资的机会主要表现为长期增长趋势明确,短期催化剂密集的特点。”许利明称,一是在国家重大政策出台前后,可以根据政策落实的节奏,重点关注相关受益标的,如科研院所改制、五大战区军事改革等;二是运用事件性机会择时,如“两会”、国庆前后、“一带一路”、“军工改革”落地等都会有相关受益标的。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4日,中信国防军工指数7193点,还不到2015年6月最高17222点的一半。

许利明说,目前重点军工股多数处于2015年6月以来底部区域,虽然板块短期下跌,但今年军工板块或将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军工板块存在补涨动力,当前的大幅回调提供了良好的配置时机,今年二季度应该是较好的建仓期。

“我们在管理这支基金时,会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根据市场的阶段性表现,有计划地进行结构调整,并在市场风险较高时调低持仓,力争通过灵活的操作,为持有人有效控制风险,获取合理回报。”许利明提醒说,做军工类上市公司投资,专业性强,波动性大,择时非常重要。如果不做择时,投资收益很可能“坐电梯”,无法取得长期稳定的收益。在这方面,相比普通投资者,基金等专业投资者更有优势。

具体到看好的军工细分领域和板块,许利明说,当前看好的领域包括:一是军民融合领域,预计这方面政策改革会陆续加码,二是看好科研院所改制的落实,三是航空发动机等相关军事设备领域。

如果从基本面角度来选股,许利明分析,一方面会看军工企业的资产质量,包括公司的体量、集团公司改革推进进度、业绩改善预期等;另一方面,也关注上市公司的管理能力、科研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等。

篇5:航天科工军民融合战略报告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这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客观要求,是新时期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航天科工)是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和中国航天事业的骨干力量,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加速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航天科工决定大力实施“军民融合、创新驱动、人才强企、质量制胜”四大战略,努力实现“打造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的战略目标。

制定并发布军民融合战略报告,旨在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任务;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推动军、民用资源的统筹利用,推动军、民用产业的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协调发展。

一、发展实践的简要回顾

在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进程中,航天科工始终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全面履行“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企业使命,为我国国防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航天科工围绕以航天防务为核心的军用产业发展,建立了完整的科研生产和经营管理体系,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资源和技术成果,出色地完成了国防武器装备建设的各项任务。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军用产业的资源优势,积极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航天科工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部分军品任务不足的单位更是依靠军民结合技术、大力发展民用产业,拓展了业务领域,保持了队伍的稳定。实践证明,坚定不移地贯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理念是航天科工履行企业使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二)推动军民协调发展的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航天科工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基点,坚持市场牵引,技术推动,不断完善适应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建立了军民结合、资源共享的产品研发格局。通过不断加大创新平台建设和创新团队建设的投入,大力推进自主开发、技术引进和产学研联合,促使企业产品向高科技、高附加值和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显著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十多年来,航天科工科技创新工作硕果累累,先后荣获多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发明奖、科技创新特别奖等奖项和荣誉称号,充分展示了航天科工不断增强的科技创新能力。

(三)适应军民协调发展的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随着国家和企业自身投入的不断加大,航天科工科研生产基础条件跃上了新的台阶,建立了多个以军民两用技术、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发展为背景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和产业化发展基地,一大批有发展潜力和产业化前景的军用技术成果已经成功转化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急需的产品。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努力,航天科工的军、民用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武器装备研制捷报频传,民用产业发展成效显著,航天防务、信息技术、装备制造三大业务板块逐渐壮大,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从2007年起,民用产业的营业收入超过了军用产业,并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军民两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逐步形成。

(四)支撑军民协调发展的人才队伍逐渐壮大

航天科工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注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三支队伍的统筹协调发展,在稳步推进军用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大力培育和开发满足民用产业快速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通过自主培养、引进外部高层次人才等方式,民用产业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一批军民产业复合型人才已经担负起了推动航天科工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的历史重任。

(五)保障军民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日益健全

“十五”以来,航天科工在全面完成改革脱困任务的基础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战略性结构调整,不断完善促进军民结合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经营管理方式由传统的粗放型向科学的集约型转变,在建立健全制度、推动能力共享、加快成果转化、加速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软实力”。遵循“产权清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原则,航天科工积极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造,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经营管理,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并日趋完善。

二、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重要意义

(一)实施军民融合战略是航天科工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取得初步成效,后金融危机时代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将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矛盾和问题。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建设经济、有效的国防是新时期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任务。航天科工根据党中央做出的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的战略部署,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积极谋划未来发展蓝图,大力实施军民融合战略,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益实践,同时也是航天科工从自身实际出发,审时度势,适应形势变化要求,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实施军民融合战略是提升航天科工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武器装备发展的有效途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国防科技工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武器装备采购制度改革,提高武器装备建设质量和采购效益、进一步增强国防实力,成为国防建设的迫切要求。航天科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就是要履行“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企业使命,积极适应武器装备采购制度改革的要求,适应军品市场不断开放、竞争不断加剧的新形势,在满足军队多种使命任务需求的同时,通过推进自主创新提高武器装备的性能和质量,通过军民融合产业化发展和加强成本控制促进装备性价比的提升,更好地服务于国防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三)实施军民融合战略是航天科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树立“大防务、大安全、大融合、大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在大力服务国防建设的同时,积极融入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为经济发展服务是航天科工的重要任务。大力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就是要在巩固和发展航天防务、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三大业务板块的进程中,进一步发挥航天科工整体优势,适应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要求,加速推进航天科工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推进自主创新,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服务。

(四)实施军民融合战略是增强航天科工核心竞争力,打造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的重要方略

十年磨一剑,航天科工在过去的征程中,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方针,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取得了辉煌的成绩。面对新形势,立足新起点,航天科工正在朝着崭新的发展目标迈进,要求我们全面总结历史经验,清醒认识和不断缩短与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的差距,努力解决制约又好又快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必须充分发挥航天高科技优势,大力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军民结合产业化发展,加快“打造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的步伐。

三、军民融合战略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武器装备跨越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的军民融合发展模式。以建立健全军民兼容的体制机制、构建军民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打造适应军民协调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完善军民结合产业化发展平台为着力点,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增强军、民用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扩大航天科工的国内、国际影响力,走出一条具有航天科工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之路。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将航天科工初步建设成为体制机制基本健全、内部运转规范高效、核心能力优势突出、主业资源优化集中、人才队伍结构合理、经济效益稳步提升、风险防范基础稳固、战略地位不断加强、适应军民融合发展需要、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航天防务公司。

到2020年,全面建成军民一体、互动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产业发展体系、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和国际化经营管理体系,实现军民资源融合共享,军民两业协调发展,实现打造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目标。

四、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主要任务

(一)建立健全军民兼容的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满足航天科工军、民用产业快速发展需要的组织体系,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的军民融合发展新途径、新模式,以航天科工为主导、院等二级单位为主体、厂所等三级单位为支撑,推进军、民用产业领域科技成果、人才、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的交流融合,走出一条具有航天科工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道路,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大力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适应军民融合发展要求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组织结构,完善责权利相统一的运行机制,建立促进航天科工军民融合发展的监督管理与评价机制。全面提高科学决策与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和快速反应能力,增强防范和抗御风险的能力。

(二)构建军民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

按照军民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统筹军民用科技资源,以现有研发体系为基础,以满足军、民用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遵循科学技术发展客观规律的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加快军民科技发展的有机融合,着力提高航天科工的整体科技创新能力。

大力推进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认定的技术开发中心、企业军民结合产业研发中心以及其他研发能力、机构等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加快推进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搭建军民共用的科技创新平台。

着力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科技专项的实施,在牵引和带动基础与关键技术发展的同时,同步论证开发技术同源的民用产品。推动军、民用产业相关技术的双向转移,建立技术发展相互借鉴、科技成果相互转化、军民两业互动发展的运行机制。

(三)打造适应军民协调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

着力打造满足航天科工军民产业融合发展需要的结构合理、梯次有序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注重军民复合型人才队伍培养,加强人力资源的整体开发。建立制度完善,科学合理,机会均等,公平公正的军、民用产业人才培养与选拔机制,加速培养与造就满足军民协调发展需要的经营管理、市场开拓等人才,为军、民用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保障。

完善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军、民用产业各自发展特点要求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保证人才资源满足军、民两业发展的需要,实现人才资源对航天科工军民融合发展的有力支撑。

(四)完善军民结合产业化发展平台

围绕航天防务、信息技术、装备制造三大业务板块,以加速推进军、民用产业的融合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航天科工内部资源的专业化整合。努力把军品的通用生产制造能力寓于民用产业发展当中,提高民品制造水平,提高军品生产效率,实现信息化条件下通用生产制造能力的军民一体化,形成军民两业发展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加快推进一批具有航天高科技特色、符合区域经济布局和适应聚集发展需要的军民结合产业化基地和高科技产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军民结合的产业化发展平台。以军用技术的进步不断推动民用产业的技术升级,以民用产业的发展促进武器装备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

五、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主要举措

(一)加强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

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进一步提高对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的认识,加强对军民融合发展有关工作的组织领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适应军民融合快速发展的要求,以建立和完善适应军民融合发展需要的科学、合理、高效、协调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目标,稳步实施航天科工改革与调整总体方案,完善有利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导向。通过内部整合和收并购,吸纳外部资源,统筹军民能力配置,推动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按照国家有关政策,逐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大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力度;强化全员业绩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健全规章制度体系,提升科学化、规范化的基础管理能力。

(二)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能力建设

结合国家关于指导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方针政策,从航天科工层面加强顶层设计,系统策划军民融合发展的总体方向和发展思路,明确政策指引,完善发展规划,合理设定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做好分工布局,落实政策措施。坚持科学统筹军民用科研、生产、试验能力条件建设,加速推进科研生产的信息化。在推进军、民用产业能力建设的同时,注重发挥军用科研设施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民用科研设施服务于国防建设的作用,加快推进能力的兼容和兼顾;提高通用制造能力的柔性化水平,既满足民用产业的发展,又保障军品通用制造的需要,努力建设军民共用且适应军、民两业发展的科研生产能力。实现信息化条件下能力资源的共享、共用,进一步提高投入产出效益,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坚持以人为本,推动自主创新

重点培养在经营管理、资本运作等方面具有较高造诣的职业化、专业化、国际化的职业经理人才队伍;努力打造一支能将先进技术转化为市场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造就一大批重点工种、重点工艺、重点专业的技能领军人才。逐步建立和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相结合、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完善职位晋升、荣誉激励、培训激励等多层次的激励机制。推进全员终身教育培训体系的建立,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全面落实创新型企业建设要求,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完善军民两业尤其是民用产业、军民结合产业投入与回报再投入机制,深入推进军民用技术成果的相互转化与应用。增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将知识产权工作入项目、入管理、入品牌、入标准,提升航天科工的技术实力。

(四)加强市场营销,深化战略合作

根据军用、民用产业市场的不同特点,整合相关营销资源,逐步构建航天科工一体化的市场营销体系,提高军民一体化服务保障能力。应对军用产业市场进一步开放的要求,在充分挖掘航天科工内部配套潜力的同时,加强供应商管理体系建设,完善资源共享与利益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外部协作配套能力,整体推进市场开拓进程,提高航天科工市场开拓能力。遵循互利共赢的原则,充分利用航天科工与地方政府、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科研和金融机构、大学院校的良好关系,加强市场化运作,充分利用各项政策,积极开展强强联合,深化战略合作,形成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推动产业发展融入到地方经济发展之中,推动产业发展的国际化拓展。

(五)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品牌价值

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依法治企,以制理事,规范经营。进一步加强与中央和各地方政府的沟通和协调,争取优惠政策支持,为航天科工军民融合发展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充分发挥央企的“顶梁柱”作用,以发展成果回馈社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强航天科工品牌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品牌使用,全方位加强品牌保护,多平台开展品牌宣传,塑造航天科工品牌形象,提升航天科工品牌价值。不断提高航天科工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

篇6: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项目

作的通知

各市(州)、省财政直管县经(工)信委(局)、财政局,省直有关部门,有关企业:

为加快推进全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支持重点军民融合项目建设,根据《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国防科技工业局关于印发〈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湘财企〔2015〕18号,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要求,现将2016年我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1.申报项目应属于《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支持范围。重点支持军民两用核能、航空、航天、舰船动力、特种装备、信息安全、特种材料、爆破器材等产业重点项目。

2.国家、省级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规划的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的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3.国家、省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军民两用科研项目,军民两用技术深度研发及产业化专项(参照《关于发布湖南省军民两用技术深度研发及产业化重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湘经信军品研管〔2015〕415号)),国防科技重大专项成果应用项目。

4.军民两用实训基地重点项目,军工行业人才培训项目。

5.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其它需要支持的重点项目和重要事项。

二、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应符合《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的申报条件。

2.申报项目应符合《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的条件,已经办理项目核准(备案)等相关手续,项目资金落实情况较好,原则上必须是已经开工的在建项目。

3.每个项目单位原则上选择1个项目申请支持。凡当年享受过国家或省级财政其他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国家要求配套的项目除外),原则上不重复安排。

4.已申报了中央和其它省财政2016专项资金的项目单位,不得重复申报。

5.项目申请单位存在批复项目建设(研制)未达到序时进度要求情况的,或者上经审计发现存在违规使用项目资金情况的,不得申报新项目。

三、申报程序和申报数量标准

1.中央在湘企业项目由中央在湘一级单位直接向省经信委和省财政厅申报。每个企业(单位)限报1个项目。

2.省属企业项目由省直主管部门向省经信委和省财政厅申报。每个企业(单位)限报1个项目。

3.市州项目经市州经信部门、财政部门审核,上报省经信委和省财政厅。

4.财政省直管县市项目经县市经信、财政部门审核,上报省经信委和省财政厅,同时抄送当地上一级市经信委和财政局。

各企业(单位)要选择优质项目申报,我们将择优支持。

四、申报要求

1.项目申报资料提交方式:项目申报资料通过网上填报。项目单位必须通过《湖南省财政企业项目资金管理系统》(网址:http://220.168.30.70:28889/mainPage.jsp)填报并提交《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请报告》(产业类项目填报附件1,科研类项目填报附件2)。资金申请报告通过“湖南省财政企业项目资金管理系统”进行网上申报的同时,报送纸质材料2份至省经信委。

2.上报文件要求:各市州、省财政直管县、省属单位及中央在湘单位需上报专项资金申请文件、《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项目汇总表》(附件3)、单个项目的《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请表》(资金申请报告中的第二项,须加盖经信与财政部门或省直主管部门公章)等纸质文件一式4份(分别报省经信委3份、省财政厅1份),以及《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项目汇总表》电子版。

3.申报时间:市州、财政省直管县市、省直单位以及中央在湘一级单位向省经信委、省财政厅申报截止日期12月15日,过期不予受理。

4.申报材料保密要求:请各单位按照相关规定做好保密工作。如资金申请报告含有涉密内容,请脱密处理后再网上填报,上交省经信委的纸质材料无需脱密处理。

省经信委(国防科工局)地址:长沙市迎宾路238号,邮编:410011。产业类项目联系人:夏立斌,电话:0731-84666005;科研类项目联系人:钟年节,电话:0731-84666054。

省财政厅地址:长沙市天心区城南西路1号,邮编:410015。联系人:刘天学,电话:0731-85165299。

篇7:【国家战略】探索军民融合产业园新模式

产业融合 中国发展新经济的战略选择

信息技术对全球带来的产业影响已经极大地影响了各国经济政策的制定,我们认为,它对经济的.影响并不只是体现在技术方面以及它本身的飞速发展上,更为主要的是这是一场生产方式的革命,其强大的渗透性对所有产业都有影响.

作 者:黄建富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刊 名:沿海经贸 英文刊名:COASTAL ECONOMY AND TRADE 年,卷(期): “”(4) 分类号:F2 关键词: 

篇8:【国家战略】探索军民融合产业园新模式

1.1 海警装备建设为船舶信息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市场机遇

为服务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与应对周边严峻的安全形势, 十八大已明确提出要建设强大的海洋执法力量, 并于2013年7月成立了中国海警局。与迫切的海警建设需求和3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执法面积相比, 我国海洋执法装备还很缺乏, 真正能满足当前执法需求的大型船舶有限。且发达国家海警已形成了“以信息网络为基础, 以信息共享为“助推器”, 以最大化信息化效能为杀手锏”的信息化格局。与之相比, 我国海警装备信息化水平还有欠缺, 基本的互联互通能力还需完善, 信息共享范围与融合深度有待提升, 信息化效能亟需深入挖掘。因此, 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 我国除了要加大海洋执法装备建设力度, 更会重点落实信息化能力提升, 以助力海警整体执法能力倍增。由此带来的海警信息化装备市场需求无疑是船舶与信息产业的新阵地。

1.2 网络空间信息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重大课题与新“战场”

斯洛登事件暴露了我国脆弱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昭示着基于信息安全的网络空间战已经打响, 也打破了“物理隔离绝对安全”的传统信条。可以预见的是, 网络战将成为新的作战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明确指出网络安全与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针对新的安全形势, 国家于2014年3月成立了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 由国家主席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 全面统筹全国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工作, 信息化和信息安全已成为“一体两翼”的国家发展战略。

1.3 我国海警装备信息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装备信息安全产业市场空间巨大

海警信息化装备的迫切需求与严峻的信息安全国际形势必然需要自主可控的海警准备信息安全产业, 而自主可控能力薄弱恰巧是我国海警信息化装备面临的最大问题。从自主创新与集成创新两方面来看, 一是自主能力不足, 执法所需通信与导航设备大部分被国外产品占据, 装备工控核心器件主要依赖进口, 信息存储、数据库、应用软件缺乏信息安全考虑;二是信息安全不可控, 在集成创新过程中缺乏安全咨询、等级测评、风险评估、安全审计、运维管理、安全培训等信息安全服务支撑。

2 海警装备信息安全建设必须走军民融合道路

在巨大的海警装备建设与信息安全保障需求下, 从海警装备信息化的自身属性与保障信息安全的内在需求出发, 海警装备信息安全建设必须走军民融合道路。

2.1 军民融合是海警装备信息化的重要属性

海警的职责定位于维权、执法和服务海洋经济, 与海军主要满足作战需求不同, 海警装备用于执法取证、管理海洋国土、参与海上应急救援, 海警的业务需求本身就是半军半民。另外, 考虑海警装备建设成本与借鉴国际海警建设广泛采用商用成品的成功模式, 海警装备信息化必定以民用技术、产品为基础, 同时兼顾军用需求, 实现两者有机融合。因此, 军民融合是海警与生俱来的重要属性。

2.2 军民融合是保障信息安全的内在需求

一方面, 保障信息安全需要依托成熟的民用信息安全技术。由于军用系统一直遵循物理隔离的建设原则, 先天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基础。相比之下, 民用信息安全更早受到关注, 且经过广泛的市场用户群对信息安全技术的性能进行检验和反馈完善, 其成熟度要明显高于军用技术。另一方面, 网络空间信息安全需要军事力量与先进的军工技术保障。基于信息安全的网络战能力已成为保卫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是国家主权就应依靠军事力量进行保障, 也正是出于网络空间军事力量需求, 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建立了网络部队, 旨在借助军用与民用技术以保障网络空间国家主权。同时, 军工技术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尤其更关注战场和对抗环境下实现有效攻防。网络空间信息安全作为新的国家间战场, 其攻防需要传统军工技术提供支撑。

3 湖北省具备相关产业、科研、人才基础

面对难得的市场机遇, 湖北省具备抓住机遇、提升船舶信息产业能力、服务国家海警建设的基础。

3.1 湖北省船舶工业体系完备、国内领先

湖北共有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及配套企业385家, 科研设计机构21家, 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 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目前, 湖北省已逐渐形成了以武昌造船厂、青山船厂、宜昌船厂和武汉南华高速船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的特种船建造、出口基地, 以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武汉重型铸锻有限责任公司、宜昌船舶柴油机厂、武汉船舶配套工业园有限公司和湖北登峰换热器有限公司为主体的船舶配套基地, 以中船重工集团公司、长江航运 (集团) 总公司在鄂研究院所和船舶专业院校为主体的研发设计和人才培训基地。在“三基地一中心”的框架指导下, 湖北省船舶工业已实现弯道超车, 2014年总产值已达到645.35亿元[1]。

3.2 湖北省电子信息产业增势迅猛

“十二五”期间, 湖北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猛。一是规模不断扩大, 2013年已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18亿元, 工业增加值907亿元, 利润总额161亿元, 利税总额275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21.87%、22.25%、11.83%和12.93%[3]。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实现了电子设备向制造业、软件业、信息服务业综合发展转变, 其中, 软件行业收入占全行业的比重从2012年的16%提高到2013年的25%, 产业规模居全国第12位, 中部第1位。三是产业集聚态势明显, 一方面已落户湖北电子信息企业不断加大投资, 仅2013年投资额就达到613亿元;同时, 还有联想、雅图、百度、京东电子商城等一大批知名企业纷纷集聚湖北, 将落户发展;另一方面, 通过强化“武汉·中国光谷”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武汉中国软件名城”和湖北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建设, 形成了以光电子、移动通信、数字家庭、集成电路和软件为特色的信息产业集聚发展格局。

3.3 湖北省船舶与电子信息科研、人才优势全国一流

一是湖北省船舶研究设计、人才培养及科研能力全国一流, 具有绝大部分沿海省市无法比拟的优势。全国23家军工船舶研究所中, 7家在湖北, 位列全国之冠。其中, 701所代表了我国水面舰船设计的最高水平, 722、709是中船重工从事船舶通信系统、信息系统研究设计的专业研究所。另外, 湖北拥有5名船舶专业院士, 4名舰船设计大师, 18个国家级实验室和检测中心, 6个国家造船研究中心, 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二是众多电子信息行业的国内领先企业都纷纷落地湖北, 如烽火、华为、百度、联想等, 湖北具有丰富的电子信息企业人才资源;三是湖北省是科教大省, 有普通高等学校89所, 已形成了专业配套、研发能力较强的科研和教学体系。在电子信息、船舶等专业, 湖北省每年毕业生达到数十万之多, 其中武大、华科、武汉理工等更是国内电子信息与船舶专业的领先高校, 这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4 打造军民融合的海警装备信息安全产业发展战略体系

抓住海警装备大发展与信息安全建设的历史机遇, 顺应自主国产化进程, 依托湖北省船舶、信息产业基础, 发挥湖北科研、人才优势, 打造湖北省军民融合的海警装备信息安全产业发展战略体系。

4.1 加强政策环境建设, 扶持海警装备信息安全产业发展

包括制定海警装备信息安全产业发展政策, 完善招商引资环境, 设立海警装备信息安全专项科研基金、企业与人才培养扶持资金。

4.2 整合产学研科研人才资源, 开展船舶信息化装备自主可控软硬件攻关

发挥湖北省全国一流的船舶、电子信息科研人才优势, 联合在鄂军工船舶研究所、高校、企业建立船舶信息化装备自主可控软硬件攻关实验室, 攻克一批阻碍船舶信息设备实现国产自主化的关键技术难题, 转化一批军工技术, 融合一批民用信息技术。

4.3 依托船舶配套基地, 打造船舶信息化装备特色产业集群

发挥湖北省优质军工企业的吸附优势, 建立船舶信息安全产业园, 围绕海警信息装备所需的芯片、整机、控制系统等大力开展招商引资, 推进船舶信息化装备国产替代化, 形成以船舶信息设备为特色的产业集群, 培育船舶信息化装备龙头企业。

4.4 以创建“武汉中国软件名城”为契机, 完善海警信息化软件产业发展

当前, 完全针对海警需求的软件并未形成产业效应, 湖北省应抓住这一机遇, 发展适应于海警执法、指挥、服务需求的数据库、工业控制软件、应用软件, 鼓励数据挖掘、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海警信息化中的应用, 最大限度发挥“数据”价值与提升海警信息化效能, 填补这一软件产业空白。

4.5 以培育海警信息安全服务产业为切入点, 做强、做大湖北信息安全服务业

通过集成创新快速提升我国海警装备信息化能力是海警装备建设的重要途径, 也是发展捷径。在严峻的信息安全环境下, 强化信息安全服务支撑确保海警装备集成创新信息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湖北省信息服务产业规模已初具规模, 应鼓励企业继续开拓市场, 针对海警信息系统建立信息安全服务体系, 提供海警信息系统信息安全咨询、集成设备信息安全等级评测、信息系统安全评测、运维应急响应等服务, 并以此为切入点, 逐渐形成面向社会各行业的信息安全服务产业。

4.6 加强高校人才培养与信息安全领军人才引进

在全国都缺乏完善的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体制的大背景下, 湖北省应先行一步, 以省内船舶、电子信息专业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为基础, 设置船舶信息安全专业, 培养船舶与信息安全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同时, 湖北省已具备多名船舶类院士, 但信息安全领军人才仍十分匮乏, 应加大信息安全领军人才引进力度, 完善人才引进机制。

摘要:为满足巨大的海洋执法需求与应对严峻的网络空间信息安全局势, 我国亟需开展海警装备信息安全能力建设。为抓住这一市场机遇, 支撑湖北省海警装备信息安全产业发展, 本文首先阐述了海警装备信息安全产业的市场潜力;然后从海警自身属性与信息安全内在需求出发, 分析了以开展军民融合为依据进行海警装备信息安全建设的必要性, 在此基础上, 围绕湖北省相关产业、科研、人才基础三个方面论证了湖北省发展海警装备信息安全产业的可行性;最后针对海警装备信息安全最为关键的自主可控问题, 提出了湖北省军民融合的海警装备信息安全产业发展战略。

关键词:海警,信息化,信息安全,产业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篇9:探索军民融合式发展新路子

2015年2月,总参谋部总医院和威高集团战略全面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将满一年,在过去一年中,双方在医疗合作方面做出多项有益尝试,走开了军民融合式发展新路子。

近年来,总参总医院注重质量内涵,发展迅速,使社会和经济效益都有显著提升。其中军民融合式发展作为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的一部分,成为重要影响因素凸显出来。院长张聪多次谈道:“对军队医院而言,军民融合式所讲的‘融合’绝不是简单的国防和经济社会‘板块式’结合,而是首先要考虑军队医院的职能性质,考虑现代战争的特点和要求,考虑平时保健康,战时要保打赢的双重属性,这就对国防和经济两大系统的有机融合及一体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医院的管理者,肩上的担子很重,需要我们在广阔的医疗市场中,剔除一些市场经济的过度干扰,把姓‘军’为兵放在首位,在这个前提之下,对一些可以开展合作的地方企业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进行充分筛选,把企业爱国为军的深度内涵和服务方向作为合作的标准。”

作为一所军内外闻名的大型三甲医院,总参总医院选择的合作对象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总参总医院陆续过滤一些只看重在医院获利,而忽略相互促进支持以寻求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企业后,把目标确定在威高集团上。这家始建于1988年的民营企业,迄今已跨界发展成为我国最具投标实力的医疗器械品牌供应商之一。威高集团总经理张华威介绍道:“威高以一次性医疗器械和药品为主导的战略发展思想是分不开的,医疗器械市场在国际上很注重质量和品牌,我们国内的医疗市场与国际医疗器械市场规范性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就是要靠自己良心、诚心和忠心,生产高标准高规格并且让国人用得起的自主品牌。”

在考察了威高集团的生产厂区、高科技产品、耗材等情况后,总参总医院领导与威高集团的高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他们认为,威高集团近年来研制的新产品、新耗材经过了部队卫生系统多家医院的检验,受到了医务人员和专家的肯定,更重要的是,威高集团新研发的产品和耗材在军队的大医院、中心医院和基层医院普遍使用,并在关键时期发挥了作用,既为部队解决了难题,也促进了企业的研发,是很好的双向互动。而在总参总医院与其合作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就曾与其签署了一份重要协议:总部医疗器材供应站与威高集团的军民融合药材保障供应体系建设战略合作协议,还有第三军医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军队的重要医学研究机构都与其展开了合作,这些协议的签订,为总参总医院和威高的合作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对于总参总医院近年来的发展,威高集团也有关注,保障部队打赢,提高质量内涵等想法和威高的内在的发展战略也是不谋而合。威高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陈学利认为,医疗器械和耗材国产化增强了,创新能力增强了,就能根本解决产品受制于人的局面,少用华而不实、价格高昂的医用产品就是对医院的松绑。一是要把同类产品中,尤其是可以媲美国际同类产品中价格低、质量好的东西大胆拿出来进行检验,确认性价比高之后进行推广应用。二是威高十分愿意把自己多年的管理经验拿出来与总参总医院共享和借鉴,用于两家单位在管理质量和内涵发展上的提升。为深化与威高集团的合作,医院借助合作平台,请威高管理学院精英授课团队,对全院护士长进行了管理技能的系统培训,培训课程涉及到服务意识培养、团队合作、演讲的艺术、情境管理等多个与护士长管理密切相关的技能理论,紧贴实践,受到护士长们一致好评。

内在发展动力和活力,以及对借助外力的需求,是两家单位相同特质。近几年,威高除了医疗产品,还陆续发展了房地产、金融等五大产业,总资产近300多亿元,员工20000多人,下辖30个子公司,威高综合实力的提升,将促使集团研发出更多的高新技术产品、最先进的耗材适应在军队的使用。而总参总医院的特色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也吸引着全国各地更多病人前来就医保健、住院诊疗,生机勃勃的发展局面、团队内部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威高人的愿景不谋而合。

近一年的合作,是开始也是发现,更多的发现促使双方更好的契合。总参总医院人把是否“向善”视作很重要的一个情感基础。威高在行业领域内的善举,也是它走入总参总医院合作领域 和视野的重要原因。威高多年来捐资6000多万,为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还每年免费提供价值500万至700万元的骨科器械,已帮助800多个患有脊柱侧弯的贫困患者挺直腰板。他们还每年捐资500万元,与威海卫生局在2年内共同培养8个新疆班、2个青海班共计500名少数民族学生。而总参总医院也陆续开展为军为民的多种救助活动。10年来,总参总医院专家医疗队深入新疆察布查尔县、四川珙县、内蒙锡林郭勒盟等地的偏远山区进行帮带,为维族青年教师肉孜捐款换肾,为云南先心病儿童免费手术治疗等成为合作双方最看重的分值。医院近几年每年都投入近亿万元用于对部队伤病员的补贴,还和地方民政局、福利院、街道等单位开展了多类型的救助行动。

医院政委杜福胜表示:“今后要充分应用与威高的合作平台,在为部队服务和为民服务中发挥合作方作用,实现医疗技术和产品资金的最佳融合,取之于民,更要用之于民。总参总医院与威高集团的合作,开启了军民融合的新篇章,将为军民深度融合与合作双方吹来更强劲的东风。”

责任编辑 华南

上一篇:小舟晚归,小舟晚归陆游,小舟晚归的意思,小舟晚归赏析下一篇:一尘如梦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