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优美灵动的语言

2024-04-07

为了优美灵动的语言(共7篇)

篇1:为了优美灵动的语言

为了优美灵动的语言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

华蓥市华龙初中

罗大芬

语文这门基础工具性学科,近几年来似乎受到了不应遭受的冷落。文化底蕴相对薄弱的农村学校,特别是学生的作文水平更是每况愈下,今人担忧。原因大概是:一是小学升初中没有了压力,于是部分师生投机取巧,背诵两个范文(一个写人的,一个叙事的)以不变应万变,应付考试了事。二是部分高中招生学校(收择校生时)在中考时干脆取消了语文考试,这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主动性。如此一来,初中语文教学便重任压肩。语言的实际运用,作文水平的亟待提高,成为迫在眉睫的核心问题。下边,笔者就近几年来初中语文教学中关于语言教学的心得作粗浅的小结,以供同仁贻笑大方。

从七年级说起吧,刚入学的初中生,写了篇自我简介式的作文《我》,毫不夸张地说,全班60多个人,没有一篇像样的作文。语言之贫乏、苍白、错别字、病句之多令人心寒,更不用说布局谋篇合理、中心明确、语言流畅等要求。怎么办?心急如焚的我只得沉住气,一步一个脚印的采取如下方式:

一、激发兴趣,告诉学生什么是语文

通过近三周的“入学教育”和观察,搜集生活中的语文现象,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语文,它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是文以载道的统一,是高山流水的知遇,是霸王别姬的豪壮,是愚公移山的赤诚,是美仑美奂的吟哦,是义薄云天的大气,是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妩媚,是调素琴,阅金经的儒雅,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傲骨。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是“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惆怅。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居所,是我们精神和理想的家园……

二、让学生在倾听中感悟语言的魅力

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会不断提高升华。教师课堂语言的优美准确会对学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重大影响。于是,我总是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导语、小结等。比如:《陋室铭》就这样导入:有一处佳境很诱人,一户人家,青砖碧瓦,绿草茵茵,更有文人雅土,抚琴吟诗,谈笑风生。想去看看吗?让我们共同赏析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

同时,我还让学生自己经常朗读一些课外精美短文,影视中的小品文,小文段等。让学生谈点心得体会,说说好在哪儿,美在何处。由浅入深,让学生在倾听中感悟语言优美灵动的魅力。

三、让学生在阅读中玩味语言。读书如品茶,小口呷,慢慢品,“味”才会出。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还需师生一起“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课本文段,课外读物——名著,报刊杂志等,均为可读可品物。农村孩子,小学六年,课外阅读量少之又少,甚至趋近于零。初中了,课外读物从哪里来?我一般这样告诉他们:

(一)向图书馆或亲朋处借阅;

(二)办读书卡租读;

(三)几个同学联合购买(在家长允许下)

(四)网络阅读(农村学生目前尚不大可能),学语文,品语言,不将阅读进行到底决不可行。

四、让学生在积累中模拟语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大凡成名成家之伟大文人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当然,模仿不是抄袭,也不是生硬的改头换面。它只是临时仿效的一个蓝本。要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有自己的创见和灵性。

进入初中,我要求学生养成天天积累的习惯(一般都用硬面抄),积累的内容很丰富:课本上的、课外读物上的、影视小品、网络歌曲、短信中的、田夫野老打趣的、道听途说的、老师写的、本班学生说的、写的等。总之,无论出处,只要自己觉得有可取之处的语言,均可积累。当然,这需要教师进行引导、筛选、提取、不可杂乱无章。比如,名人名言的积累可分为:立志篇、真理篇、修养篇、惜时篇、友谊篇等;《威尼斯商人》中可积累那些犀利尖刻的语言;《背影》中“望父买橘”这一细节;《安塞腰鼓》可积累气势强烈的排比句式;《社戏》中可积累描写江南水乡美景和“月下归航”的名段:《围城》中钱钟书智慧幽默的语言:“一觉醒来天气若无其事的晴朗”。“皮肤黑得像朱古力”。“ 电话是偷懒人的拜访、吝啬鬼的通信,最不够朋友”。他描写饭馆里的饮食是这样的:“汤是凉的,冰淇淋是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时期伏在水里;除醋以外,面包、牛油、红酒,无一不酸。”他对赵辛楣的肖像这样描写到“他身高马大,心却不大,像个空心大萝卜”。大诗人徐志摩的“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又如《再别康桥》中的名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又如一位企业家总结自己成功秘诀时的话:

平稳中求突破 逆境中待转机 决策时操先算 行动时无反顾

又如手机短信中比较经典的:

有一种默契叫心照不宣

有一种感觉叫妙不可言

有一种幸福叫有你相伴

有一种思念叫望眼欲穿

有一种执着叫死不悔改

有一种情怀叫义薄云天

张建华先生曾写过的:

每次预演都获得自己的掌声,大幕拉开却哑口无言。

历经艰辛找到了埋藏珠宝的洞口,开门咒语却遗忘在唇边。

当然,还如英国诗人布莱克的至理名言:

如果在时机成熟前强趁时机,你无疑将洒下悔恨的泪滴。

而你一旦错过成熟的时机,无尽的痛苦将使你终身哭泣。

朋友贺卡上的妙语也不放过:

我有贞心一片,愿得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天为你蓝,花为你鲜,燕儿为你翩跹,莺儿为你婉转…… 关于四季,有禅语如下: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又有诗云:

花是春的请柬,雨是夏的初恋。

果是秋的礼单,雪是冬的缠绵。电视中的只言片语:

从交谈中寻找友谊,从沼泽中寻找真理,从芬芳中捕获诗意,从玉兰飘香的树下

和野狼出没的荒野探寻生命的全部的意义。

——《寻找》

五月,如纯情的处子,淋林沥沥的梅雨,牵扯出一个火红的夏季。

放飞的思绪,亮丽的日子,盛满你无数的心事。

——《五月》

台湾知识分子倡导的“新读书主义”:

工作再累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

又如,笔者曾经写过的一些片断(因为是学生熟悉的老师,因而他们会更有兴趣朗读、欣赏、牢记这些优美的文句):

“那时的天,好蓝好蓝 那时的梦,好甜好甜

那时的心情,简简单单”

……

“那时的天,好暗好暗, 那时的梦,好残好残”

那时的心情,破破烂烂”

……

“让那天空,再一次湛蓝 让那美梦,又香又甜 让那受伤的心灵

轻轻松松,圆圆满满,自自然然……”

——《失落的红玫瑰》

错过了春光就错过了花季:

“停止了攀登就停止了进取,拒绝忠告就放纵了偏激。

诋毁别人也贬低了自己,缺乏思考就缺少了勇气,疏于弓耕就葬送了殷实。

…………

——《孩童,你可知》

别等失之交臂才回眸,别等心房落锁才敲门。

别等班机启动才购票,别等鏖战伊始才练兵。

别等雁儿过了才捎信,别等杜鹃啼雪才断魂。

——《别等》

结伴游园/风光美人儿欢,心比黄连甜。

冷眼旁观,风情万变,谁论清浊廉贪?

物竞天择,钱爷爷披肝沥胆一马当先

醒里来,醉里去,一向贪玩。

挥不尽满眼风花雪月意,忘不了千里红尘诗结缘

纵今生,玉陨香残;仍无悔,那相思如煎,贺新年,新人新事新诗篇。

唯春花依然!

——《贺新年-寄远》

曾相约雪山看日出,曾相约月下吟睡荷。

而今,山茶花已开遍原野。

那风中越狱的承诺,管它蜜饯还是苦果——

我依然

为你而歌。

——《我依然为你而歌》

五、让学生在运用中创新语言

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仿句/答题/辩论/演讲/作文,无一不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大胆发言,先学写一小段,逐渐写两三段,最后再进行启承转合的技巧训练,最后连段成篇。听多了,读广了,记牢了,思维发散了,运用也就水到渠成了。

要让学生的语言优美灵动,就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只有这样,学生的语言才会准确畅达,亮点多多,新意多多。

为了还课堂和学生以优美灵动的语言,作一个农村初中语文老师真的好难!可是,正因为难,才需要俯下身子,勤教苦练。

篇2:为了优美灵动的语言

你离开的时间

太漫长了

长得让夜静止

让心

变得慌张

你远去的足音

太忧伤了

忧伤的让门彷徨

让失眠

变得倔强

(二)愿望

你说到我们老了的时候,找一处僻静的山野,买一所小别墅,我们幽居在此,闲暇时你要牵着我的手,带我四处去旅游。

《清溪畔》

山中纳清凉

醉卧枫林间

溪水来相伴

与君话百年

日日戏田黍

夜夜绕竹床

花间相扶酒

雪落欢鸟啼

(三)枫殇

重拾寂寞,孤独上路,终点是地狱。爱是慈悲,所以无畏悲喜,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抬头看看,这世上,曾经只是经过了一次天堂。

《长相思》

长相思,在江东,郎骑马儿来塞北,为君换取绿罗裙。

篇3:让人物的语言描写灵动活泼

灰色生日

陕西省澄城县寺前嫩芽作文研究中心六年级田笑

早晨起床后,我翻看日历时,惊讶地发现今天竟然是我的生日。于是说:“爸,您猜猜今天是什么好日子?”

老爸说:“快告诉爸爸,是什么好日子?”

我说:“您宝贝女儿的1 1岁生日,您都忘了?还不给您的‘千金’买个大生日蛋糕啊?”

老爸说:“噢,好,好,没问题。”

下午,老爸一进家门就说:“笑笑,爸爸给你买回生日蛋糕了!”我一听,飞快地朝大门口跑去。

可是,我还是晚了一步。比兔子跑得还快的老哥,抢走了我的生日蛋糕。

我说:“我的,我的,你凭什么拿啊?”

老哥说:“嘿嘿……嘿嘿……”

我说:“快给我!快给我!”

“啪”的一声,蛋糕从老哥的手中滑落下来,摔在了地上,摔得满地都是粉红色的蛋糕碎块。我定睛一看:啊,那上面还依稀可见我的名字,还有“祝你生日快乐”六个大字。

我说:“你……你……你赔我蛋糕!”

老哥说:“别……别哭!都怪哥一时不小心,哥给你重新买一个,好不好?”

老妈说:“让你爸给你另买一个吧”。

我说:“算了,甭另买了,那意义就不同了。”

老妈说:“还是我们家笑笑懂事!”老哥趁此机会,急忙开溜了。

我悻悻地走回房间,躺在床上,蒙上被子,偷偷地哭起来……

唉,今天怎么过了这么一个倒霉的灰色生日。

名医诊疗

这篇作文的选材很好,结构也不错,可是在描写人物的语言时,只注重了描写人物说话的内容,而忽略了描写人物说话时的表情、神态、动作等。另外,人物的吾言描写形式也显得呆板,全都是提示语在人物所说的话前面。

在描写人物的语言时,首先,要把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语调、动作、表情、神态、习惯用语等都细致地描写出来。其次,可变换提示语的位置,不要一味地将提示语写在人物所说的话前面,可将提示语写在人物说的话中间或者后面,有时还可根据语言环境省略掉提示语,直接写出人物的语言。

康复出院

灰色生日

陕西省澄城县寺前嫩芽作文研究中心六年级田笑

早晨起床后,我翻看日历时,惊讶地发现今天竟然是我的生日。于是赶紧去找老爸,搂住他的脖子,跟他撒娇说:“爸,您猜猜今天是什么好日子?”

老爸一听,笑呵呵地说:“快告诉爸爸,是什么好日子?”

“您宝贝女儿的11岁生日,您都忘了?还不给您的‘千金’买个大生日蛋糕啊?”

“噢,好,好,没问题。”老爸抚摩着我的头,笑眯眯地连声答应。

下午,老爸一进家门就朝我喊起来:“笑笑,爸爸给你买回生日蛋糕了!”我一听,飞快地朝大门口跑去。

可是,我还是晚了一步。比兔子跑得还快的老哥,抢走了我的生日蛋糕。

“我的,我的,你凭什么拿啊?”我恼羞成怒,蹦跳着,就要去夺他手中的蛋糕。

“嘿嘿……嘿嘿……”老哥边笑着解开绑蛋糕的绳子,边将蛋糕举得高高的,好像故意要逗一逗我。

“快给我!快给我!”我拽住他的衣襟,跟在他屁股后面,蹦跳着抢蛋糕。

“啪”的一声,蛋糕从老哥的手中滑落下来,摔在了地上,摔得满地都是粉红色的蛋糕碎块。我定睛一看:啊,那上面还依稀可见我的名字,还有“祝你生日快乐”六个大字。

“你……你……你赔我蛋糕!”我又气又急,指着老哥跺着脚,夹着哭声喊起来。

“别……别哭!”老哥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故”吓得不知所措,忙向我赔礼道歉,“都怪哥一时不小心,哥给你重新买一个,好不好?”

“让你爸给你另买一个吧?”老妈过来调和我和老哥之间的僵局。

“算了,甭另买了,那意义就不同了”我碍于老妈的面子和老哥的窘样,开始心软了

“还是我们家笑笑懂事!”老妈嗔怪地瞅了老哥一眼,笑着夸奖我。老哥趁此机会,急忙开溜了。

我悻悻地走回房间,躺在床上,蒙上被子,偷偷地哭起来……

唉,今天怎么过了这么一个倒霉的灰色生日。

回访复查

篇4:让语言更加灵动优美

一、明确积累目标,重视语言迁移

在语言积累的过程中,学生往往着眼于一些文字的表象,即被文章段落的排列方式、被一些华丽的辞藻所迷惑,而对那些颇具内涵的质朴文字较少关注,缺少用心去感受的过程,更无法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在写作过程中,许多文字的运用也只是虚有其表。因此,在日常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现有的教学条件出发,帮助学生明确语言积累目标,从自身感情出发,通过更多的阅读体味更多的“人情世故”,了解以文字传达感情的手法,并实现对语言积累内容的有效梳理。

当然,语言积累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即实现语言的再加工和迁移使用,提升整体的语文素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以语言迁移为语言积累的最终目的,在重复性的课堂训练中,重视对学生语言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组织能力等的培养,帮助其不断架构新的语言思维,并实现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仿效课文细节,借鉴名家表达

细节描写作为提升文章质量的方式之一,能够让让描写更具体,让说明更详实,让论述更有力。在平时作文中进行有意识的细节培养训练,也可提升学生作文的行文水平。而在日常的教学当中,可以帮助学生从课文细节的注意入手,比如在进行人物描写时,可以借鉴鲁迅《祝福》中的内容“脸上瘦削不堪,……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此段内容完全集中于祥林嫂的眼部描写,同时也运用眼部描写形容出其状态低迷,形容呆滞,预示其结局凄凉。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此段内容的仿写,以某一人物特征为基础,进行系统性的教学。

名家表达作为中国语言文化的精粹,都是经过多次语言磨练形成的特定表达风格,代表着语言的不同风格特色。因此在细节描写过程中,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更多的参照一些著名作者如鲁迅、老舍、沈从文等,从其语言表现风格中提炼其语言表达的具体形式,并帮助学生结合自身行文特征进行模仿和语言使用方式的锻炼。

三、着力语言特征,夯实语言基础

在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和语言迁移的过程中,要想将各类细节描写的更加形象到位,需要着眼于语言的基本特征,感受语言的温度、色彩、情感等。教师可以从语言的画面感、语言中色彩的表达方式、语言所传递的温度、语言中气味特征的表达、语言音律的表现形式、语言中形体的展示手法等角度入手,进行画面,尤其是散文、古诗词、景物描写中的画面再现,并通过不同感受内容的划分,进行语言内容的体会表述。同时借助感官的分析,逐一明确语言的律动以便最终的实践和语言基础的夯实。

比如在语言画面体味中,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曾写道“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此类的语句,很容易勾起人们对于“浪漫”“幸福”“悠闲”等内容的联想,因此教师可以加入对此类语言特征的描述,将写作内容与抽象感觉联系起来,并实现情感的文字落实。

四、多种手法运用,打破语言常规

语言之所以吸引人,一方面语言能够传达情感,能够进行思想表述,能够记录人们生活,另一方面则因为语言中各类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够推动语言本身的不断发展,因此,在进行语言学习过程中,除了细节使用、不同语言风格的仿写、语言特征的表现等,还需要借助比喻、排比等表述方式,明确自身的语言特征,并利用不同的语言搭配进行句式的重组和灵活运用,突破现有的语言常规,实现对语言的进一步丰富。

篇5:如何使自己的语言灵动起来

一、用词贴切,来点活用

中国古典诗歌因巧妙活用而成佳句的例子俯拾即是。

例: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中的名句。“时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和“绿”就是典型的通过活用翻新出意境的例子。诗人将游子的乡思惆怅,万种缠绵,用一“红”字和“绿”字,揉进了岁月惊心而看似轻巧的流逝中,令人吟读百遍而不厌。这个中的韵味全在“红”“绿”二字的活用中见功夫。

其实考场作文,如果我们能够巧妙活用词语,会让文章境界全出,韵味无穷。我们来看高考满分作文《角色转换之间》一个文段。

“静数秋天,参天古树误了心弦,不经意间,几片落红从枝丫间舞落,来年化成春泥反哺于古树”。

鸟儿归巢,衔食喂养母鸟,温馨而动人,大千世界,万物在角色转换之间生生不息,循环不已……人类亦是如此,角色的转换温柔了时光,惊艳了岁月,变换出感人,繁衍出壮阔的历史和文明。

文段中“温柔了时光,惊艳了岁月,变换出感人”句式整齐,更重要的是“温柔”“惊艳”两词的活用使文句灵动而有韵味,让读者对角色的转换给人类带来的温情产生了由衷的赞美之情。

二、句式灵活,错落有致

作文中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陈述句和疑问句等等灵活搭配,交错使用,语言就会摇曳多姿,表现出一种参差错落,灵动自然之美,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味。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有这么一个文段:

或作讲演,甲乙丙丁、一二三四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

这个文段是灵活运用句式的一个典范,短短几十个字的文段中,长句短句,整句散句,再加上口语和书面语的结合运用,使得枯燥的论文显得灵活生动,语调抑扬顿挫,既有节奏感,又使文句错落有致,读来趣味横生。

考场作文如果能灵活运用句式,灵活运用不同语体的语言,能足显文风的老道,用语的娴熟。

来欣赏一篇高考作文《人生无极限》中的文段。

一条路,走了很久,没有尽头;一首诗,作了很久,终难完美。一杯水,一块石,折射出无限的可能,无限人生:放了石头的杯子看似已经满了,然而沙子和水还是可以放进去……这正如我们的人生,看似已经涉之于“极限”的事物总会有“惊世”转机和意外收获。

———这篇考场满分作文的开头除了运用借物起兴的方式外,而长短句、整散句的灵活运用,也是文章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

值得注意是,有时改变句子的正常语序,能突出强调某个句子成分所负载的语义,更有一种特别的美。

例如: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中的句子。

1、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点。

2、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的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三、巧用修辞,形象生动

有人说修辞是作文的魔水,恰当地运用,能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巧妙运用修辞,理解运用修辞的独特效果,你的语言就会或生动灵活,或气势磅礴。

欣赏满分作文《母爱》中的文段:

母爱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志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旦飘落,眼前立即一片青翠。母爱是黑暗中的一颗明珠,当你不能辨别方向时,一束柔光会指引你迈开坚定的脚步。

母爱是困难中的一把拐杖,当你脚步蹒跚时,帮助你找好重心,支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

———文章巧用比喻,化虚为实,形象具体地诠释了“母爱”的内涵,同时段落间的排比,使文章既形象生动,又气势磅礴。

再看2009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踮起脚尖》的文段:

踮起脚尖,听晨风抚过松林,飒飒作响,即是林海的呼吸;踮起脚尖,感受初阳掠过草地,拾起珠玑,那是天外的暖意;踮起脚尖,看蝶翅轻拍花朵,曼舞飞扬,那是生命的活力。踮起脚尖的人生异样的精彩。

———该文段排比修辞及长短句式的灵活运用,使文章语句生动形象,韵味无穷,当然细腻的景物描写也使文句余味无穷。

总之,作文中如果能善用、巧用、妙用修辞,定会使文章文采飞扬。

四、来点哲思,意蕴无穷。

较之平白的语言,富含意蕴的哲思会使语言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能启发读者去思考,去寻味。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例如:下面的文段:

几千年前,一位诗人说:“真正的勇敢不是为某件事壮烈地死去,而是为某件事卑贱地活着。”于是一阵秋风呜咽,吹起《史记》发黄的纸页。

———高考满分作文《历史从那一夜开始》

——该文段的亮点在于引用富含哲思的名言,使文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浓的书卷气。结尾一句的环境描写含蓄地表现了司马迁那份能承受天地之重的勇气和宽容的情怀。

再如学生习作的结尾:

你可愿化作那姑苏的舟,摇着橹荡到上海,在十里洋场看尽后,仍旧宠辱不惊;你可愿化作那霸桥的柳,千年繁华过眼,始终坚守本心。

我携一身远古的芹香,越陌度阡朝你走来,只为告诉你“别走太快,等一等灵魂!”

———《别走太快,等一等灵魂》。

使文句有意蕴的方法很多,蕴含哲思,字词巧排,幽默讽刺,以及典型的环境描写和暗示,这都会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迪。

篇6:幼儿诗歌教学需要灵动的教学语言

一、精心预设,表达规范

诗歌是语言美的体现,幼儿诗歌通过精练、简洁、生动的语言营造着美好的意境、诉说无尽的童趣、散发着感人的情怀……读懂诗歌的“精彩”需要老师从“细”处入手,精心设计诗歌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和每一句话。随意提问会大大的破坏诗歌的意境,也破坏了诗歌在语言表达上的统一性。久而久之,会影响孩子对诗歌语言的感受力、表现力。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目标精心预设好每一个提问,每一句过渡的语言,并采用统一的情感基调来贯穿活动始终。例如:诗歌“摇篮”这一活动中,教师的提问、过渡、回应语言的预设是围绕着宁静、温馨基调展开的。可见,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话的设计都十分重要,一堂生动的诗歌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是十分规范、清晰、有序,显得百密而无一疏,唯美自然。

二、形象引导,灵动如水

诗歌教学活动不仅需要生动、感染力的语言、流畅的表达,还需要富启发性的教学语言才能处处充盈灵性、涌动精彩。

1、引导语言情境性

在诗歌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为了“诗歌”而“诗歌”的教学活动,教师的语言直白、单调,孩子机械般的迎合,完全打破了诗歌应有的意境和风采。诗歌学习也变得异样的枯燥。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围绕着诗歌的情景而进行的。通过用语言创设虚拟的情景并让孩子沉浸其中,那么孩子对诗歌的感受会更丰富和真实。例如在小班散文诗欣赏:“橘子花”活动中,面对着小班的孩子,老师始终托着橘子花,用体态和温馨可感的语言来与孩子互动:“摸一摸橘子花?觉得?闻一闻橘子花呢?”孩子在老师形象的引导下马上进入了诗歌的情景,孩子感受到了橘子花的色香味的美,喜爱之情油然而生。诗歌的情境性需要老师通过用语言设计来实现,可以通过诗歌中的角色来把孩子带入情境,提问时可以从直接把孩子置于角色中。例如:如诗歌教学《风来了,雨来了》活动,贯穿了母子关爱的情感。教师是这样提问的:“鸡妈妈张开了大大的翅膀为小鸡挡风遮雨,(你们)小鸡感觉怎样?”诗歌朗诵练习环节,往往是显得很枯燥的,我们同样可以通过角色来引导。如诗歌教学《风来了,雨来了》活动中,教师是这样引导朗诵的:“小动物不害怕呀,我们一起来朗诵给动物妈妈听吧!”、“小袋鼠,你来朗诵给袋鼠妈妈听一听!”等等。孩子深情的朗诵着,仿佛走进了诗歌的情境中。教师用语言情景引导可以让孩子产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2、引导语言的灵活性

在诗歌的研读和学习中,不难发现每一首诗歌都有其精彩的地方。有的诗歌词汇贴切、有变化。有的诗歌中句式整齐押韵,朗朗上口。有的诗歌,表达富有想象,修辞丰富……这些都是诗歌语言特色。不仅是需要孩子了解,更需要让孩子“活”学。《纲要》的理念让我们树立了以幼儿为本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学语言体现了平等,更多的运用与孩子商讨的语言、语气。一些启发性提问的设计也越来越具开放性。如“你还看到了什么?还像什么?”等开放性的提问给孩子的语言思维带来了发展。可是,教师却把诗歌中一些精彩的语言丢弃了。因此,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需要灵活的启发,既有民主,又有集中,集中是指最终教师要自然、毫无痕迹的把诗歌的语言通过自身的教学语言渗透给孩子。例如:诗歌教学“风来了,雨来了”活动中,孩子创编小鳄鱼(小鳄鱼钻进妈妈的嘴巴里)这一段时,教师是这样启发:“小鳄鱼不害怕,躲进妈妈的大嘴里?还可以怎么进去?你说呢?”通过孩子充分的表达,孩子大胆的运用了缩、游、跳、爬等词后,教师充分肯定了孩子,便用这样的语言进行了丰富:“是的,小鳄鱼就像你们说的一样呀,还很快的,哧溜!钻进了妈妈的大嘴里。”孩子马上通过老师形象的语言理解、巩固了:“钻”这个形象的动词。增进了对诗歌作品的理解与感受。

三、适时点拨,机智应变

教学智慧,藏在教师每一个手势上,匿在教师每一个眼神里,隐在教师适时的点拨中,跃动在教师如金的话语里。在诗歌教学中,教师适时的点拨,机智的应变往往能使幼儿对诗歌的理解变得更具体、更深刻。

在诗歌教学中,孩子对诗歌的理解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不乏许多精彩的语言,有针对性的反馈。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及时的提炼和肯定精彩点来提示孩子向着这个方向努力,例如:诗歌《拔河》中描述小象拔河的动态时,教师是这样回应的:“太好了!他用了一个‘卷’字,你还想说什么?”指向明确的点拨,大大的促进了孩子多样的运用动词来描述小象拔河的动态。

孩子在诗歌学习活动中,根据老师创设的情景会产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我们发现当孩子走进诗歌时,便会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蓝天翱翔。但在理解的过程中,孩子也会出现各种偏差,此时需要教师通过及时、机智的点拨来拨乱反正,把孩子从千里之外,引入诗歌的内容。例如诗歌:“花瓣鱼”是一个充满想象的诗歌教学活动。当教师问道:“小溪里有了花瓣儿‘鱼’,大家舍得捕捉它们吗?说说你们的感受?”孩子们都沉浸在花瓣鱼的美好意境中,一个孩子突然发问说:“花瓣鱼,是花瓣,时间长了会枯、会烂掉的呀。”孩子没有走进意境是因为孩子对真实的一些思考。教师马上给予了这样的回应:“是的,大家也明白花瓣鱼只是一片小小的花瓣,它会枯萎,可是大家还是很珍惜,很舍不得,那是因为?”也是这个孩子马上回应了老师的话:“它很美、很香。”就这样,孩子在老师巧妙而又机智的点拨中又回到了诗歌美好的意境中。教师适时点拨,机智应变使孩子豁然开朗,语言魅力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展现。

四、感染激励,热情如火

每一首诗歌都表达着一定的情感,或平静优美、或诙谐幽默、或是情真意切。诗歌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清晰、自然、精炼、充满诗意便能给孩子一种语言美的熏陶。诗歌的情感性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具有情感性。这就要求教师能合理把握情感火候,以情促情。在教学中,在诗歌富有情感的环节描述时,教师要善于运用语气助词来抒发诗歌的情感。如:啊!呀!呢!吧!等。在情感达到高潮的环节,教师的语言表达时通过语气、语调、语速的处理来实现情感的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巧设互动来层层激发。如:诗歌《老师的手》老师是这样引导的:“老师的手会做些什么?”(折小鸭)“啊!老师的手?”(真巧!)(捏小狗、画小羊、做飞船……)通过孩子的每一个反馈与孩子无形中增进了对老师的热爱之情。有时也可以通过音乐的辅助作用来强化情感体验。总之,诗歌最具感染力的语言,需要老师通过认真,完美的演绎,才能编织出美丽的画卷。

篇7:为了优美灵动的语言

3~6岁是掌握语言的关键期, 也是幼儿发展语言的黄金年龄。如果错过这一阶段, 或者在这一阶段给幼儿以不恰当的示范或指导, 那么很可能使幼儿出现语言障碍, 或者形成不良的语言交往习惯。大家都知道“狼孩”的故事, 印度“狼孩”卡玛拉7岁回到人类社会, 她虽然具备人的生理解剖特点, 但不会说话, 只会像狼一样嚎叫。经过7年的教育, 也只学会了45个词语。一位名叫基尼的美国女孩, 从小被父母关在一间小屋子里, 13岁被人救出来时完全没有语言能力, 心理成熟程度只相当于一岁的幼儿。后来有专人对她进行辅导和训练, 经过四年, 她说的话依然支离破碎, 接近两岁左右孩子说的“电报语”。相反, 日本侵华时期, 在我国东北地区抓捕了许多的农民做劳工, 其中有一名叫刘连仁的, 逃进深山老林中藏身, 新中国成立多年后被人发现并解救出深山时, 由于多年不说话, 已经丧失了语言能力。但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 他的语言能力逐渐得到恢复。

通过平时的观察, 幼儿在平时的语言表达中存在很多的问题, 如词不达意、说脏话、不能大方主动地交流等, 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好好把握教育的契机, 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而家庭教育在幼儿语言发展的空间、时间上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这是幼儿园不能取代的。因此家长应该把握好幼儿语言发展的这一最佳时期, 随机进行亲子交流, 打开幼儿语言发展的空间, 让幼儿跨出成功的第一步!

一、“给力”的前提:鼓励与引导促幼儿乐意表述

幼儿到了3岁以后, 随着大脑迅速发育, 听音器官和发音器官相应成熟, 语言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孩子不仅爱说话、爱提问、爱听别人讲话, 也喜欢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由于语言与思维的不同步, 心里想说的话, 通过语言表达时, 往往出现重复、停顿、不连贯、吃力等现象。我去北京出差学习的那段时间, 父母总带着儿子边看新闻边描述:“妈妈现在在北京学习, 你瞧这就是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呢!”胡爷爷在开会哦!看天气预报时也不忘指指地图上的北京, 并带着儿子一起读。当我出差回来后的一天晚上正吃着饭, 儿子在客厅指着电视机大声地一遍一遍地说:“妈妈、北京、胡爷爷……”孩子这样的表述很正常, 家长不仅要鼓励孩子说话, 更重要的是学会等待, 让他把话说完, 并善于引导。爸妈后来一解释我才明白。于是我静静地走过去, 蹲下来抱着儿子说:“宝贝刚才是说胡爷爷开会的地方是妈妈这次去学习的地方——北京, 对吗?”儿子点点头, 于是我带着儿子完整地练说两句话:“胡爷爷在北京开会。妈妈在北京学习。”

在家长的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下, 孩子不但能乐意表述, 还能在家长的引导教育之下慢慢学会怎样完整流利地表述, 同时也有利于表达的爱好从情境性的不连贯语言向连贯性语言过渡。

另一种乐意表达的方式:申辩, 也是俗话说的“顶嘴”。有的家长喜欢那种俯首贴耳“听话”的孩子, 家长怎么讲, 孩子就怎么做。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了, 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打骂孩子, 不允许孩子申辩, 这样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 还会使孩子滋长一种抵触情绪, 为撒谎、推脱责任埋下隐患。孩子的“强词夺理”本身就是一次有条理地使用语言的过程, 也是与父母交流的过程。如果家长能有意识地找一些问题来与孩子辩论和引导孩子, 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训练。

二、“给力”的习惯:耐心倾听促幼儿自信表达

家长的耐心是幼儿教育中十分重要的问题, 没有耐心的教育必然失败。不论在怎样的情况下, 家长首先就应该养成良好的“三不”交流习惯:不要打断讲话、不能不假思索地做出某种结论、不要随意评价或简单地应付。家长应该有耐心, 同时力争让孩子感到家长与他们对话时地位是平等的、朋友式的, 而绝非专制式的。这样孩子才能放松, 在宽松的氛围中, 自信大方地表述和交流。同时要寻找适当的机会为孩子搭建展示表达的平台, 在众人面前应该鼓励幼儿表现, 无论是唱儿歌还是讲故事都可以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也可以鼓励幼儿与他人进行交往。这样孩子的语言表述才能大胆而充分。

三、“给力”的技巧:随机教育让幼儿正确理解

幼儿语言教育也是随机教育的一种体现。在生活中随时都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在2010年下半年街头巷尾都张贴着那个头戴鸭舌帽的通缉犯的通告。一天在车上儿子问我这张通告上是个什么人?我认真而严肃地告诉儿子, 这张通告上的人因为偷窃和故意杀人而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现在警察叔叔要请大家帮忙一起抓住他。听完我的讲述后, 儿子稍作思考后静静地问:“妈妈, 你偷了别人的菜吗?”我一愣, 立马感觉到平时在电脑上玩的农场游戏让儿子产生了误解。于是随即对儿子进行教育:妈妈在电脑上玩的游戏不是“偷菜”, 而是“收菜”, 是帮别人将成熟了的瓜果蔬菜采摘下来。听完, 儿子似乎松了一口气, 煞有其事地答道:“哦, 明白了!”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我也万万没有想到孩子居然会把通告上那个人所做的事情与我玩的游戏联系在一起。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因此在这样的随机教育和亲自交流中, 让孩子正确地理解, 区分一字之差的不同意思, 这样让幼儿更好地认知、理解、接受和再利用、再创造。无形中也促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

四、“给力”的环境:营造良好环境, 促幼儿语言智能发展

幼儿的语言环境是成人与幼儿共同构成的相互交流的情境, 成人对幼儿语言智能发展的关注和幼儿自身言语活动的自发倾向创造了一个动态的、幼儿自己也参与其中的环境。理想的发展语言的亲子交流环境包括:

(1) 在温馨的房间内摆放幼儿感兴趣的玩具、物品和材料, 在家长的引导之下边探索边学习, 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功能, 努力营造游戏的氛围。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语言是最自然的。父母不仅要鼓励孩子多玩耍, 也要多和孩子说说话、做做游戏。

(2) 多带幼儿走出家门去超市、动物园、公园, 从多种场合观察、体验, 丰富和充实其经验, 增加学习和表达的愿望;充分利用各种环境, 利用孩子们感兴趣的周围景物, 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认识事物, 鼓励幼儿勇于交谈。

(3) 鼓励幼儿与人交往, 因为语言智能发展是一种不可抑制的人类特性。当幼儿想表达时, 消极词汇变成积极词汇, 由听到说才成为可能;围绕孩子在幼儿园里的学习和生活, 谈一些符合孩子语言特点的、孩子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同时让孩子愿意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还应注意用规范的语言来与幼儿进行日常对话。

(4) 让幼儿听儿童广播、看儿童电视, 形成亲子共读的图书环境, 可使他们在学习、欣赏文学语言的同时, 激发表达自己的愿望, 发展其语言智能。讲故事对孩子们来说是最温馨最幸福的时候, 不但是一种美的享受, 还可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到语言的熏陶。讲完故事后让孩子通过说来表达对故事中人物的看法等, 从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上一篇: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下一篇:浅谈学术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