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你的文章语言优美(讲座三句子)

2024-04-27

如何让你的文章语言优美(讲座三句子)(通用4篇)

篇1:如何让你的文章语言优美(讲座三句子)

语不惊人誓不休

----例谈如何让文章语言优美

厦门市翔安区青少年宫 林淑彬

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有深刻鲜明的主题,更要有优美的语言文字。语言文字表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文章质量的高低。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在诗歌创作中十分重视语言的选择和锤炼,因而有“语不惊人誓不休”的壮志豪情。现结合青少年宫小记者学员的习作,例谈写作技巧之二“美化句子”。

一、各种句型灵活多样

纵观小学生的习作,不难发现,一篇文章中,陈述句型占据了百分九十多,甚至全篇遍及陈述句的也不是少数:其实,小学生语基训练中常见的句型除了陈述句,还有祈使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感叹句等等。有必要在习作中强化句型的变换。

例:《小鸭和小鸡》中的句子——

小鸡和小鸭开开心心地来到小河边,小鸡停下了脚步,指着河对岸,兴奋地说:“小鸭,快来看哪,河对岸的风景多漂亮啊!我们到那里去玩,好不好?”

小鸭顺着小鸡手指的方向望过去,也被那美丽的景色迷住了,点点头,兴奋地说:“好啊!那么美的风景,我们怎能错过呢?”

“可惜这儿没有桥,怎么过去呀?”

“不用担心,没有桥,难道我们不会想办法吗?”

在这段话中,小作者有意地运用了祈使句、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反问句等句型,读起来让人感觉语句活泼多样、有节奏、有美感。

二、长短句式错落有致

写作文时,很多小朋友习惯写长句,短句写得较少。其实句子的选用搭配十分重要,一般来说,短句结构简单,简洁明快;长句修饰成分多,表意比较周密。

例一《小熊猫出游》中的句子——

小熊猫打开窗户,啊!户外的空气真清新!你瞧,蓝蓝的天空被棉花糖似的白云给遮住了,云与云之间衔接得天衣无缝,像给蓝天铺了块白绒绒的地毯似的,蓝白相映,可美了!

例二《快乐的节日》中的句子——

小狗、小松鼠、小兔、小鸡、小猫„„一起来到幼儿园门口的大操场上,这里空气清鲜甜润,一棵棵大树郁郁葱葱,一丛丛草儿绿油油,一朵朵花儿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两段行文中,小作者做到长短句合理交替,句型错落有致,节奏明快,活泼生动,富于韵律美。

三、修辞手法变化多端

小学生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比拟等,各种修辞的运用虽然其作用各不相同,但都能使语句鲜活,使文章增色添彩。

例一《夏天是什么?》中的句子—— 龙眼树下是一口大池塘,池水十分碧绿,像一块云南翡翠。池面也十分平静,像一面圆圆的镜子。池水中盛开着一朵朵亭亭玉立的荷花,有的全开了,像阳光男孩灿烂的笑脸,有的半开着,像羞涩少女半遮脸,有的还是花骨朵儿,饱胀得快要破裂似的。荷花上站着一只红色的蜻蜓,正在歇脚呢!一片碧绿碧绿的荷叶上,一个个小水滴,晶莹剔透,滚来滚去,十分顽皮。跳水运动员青蛙正伸展筋骨,做着热身运动,准备来一个“百尺跳台”优美的跳水展演。白鹅也带着出生不久的孩子赶来学游泳呢!哦,夏天是一个充满热情、充满青春、充满活力的季节。

在这一文字中,小作者大量地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夏日池塘荷花的风姿,刻画出小动物可爱活泼的形象,给人强烈的艺术享受,读起来朗朗上口,给文章的内容和形式都增添了美感。

四、名句引用丰富多彩

(一)合理引用歇后语、俗语、彥语

歇后语、俗语、彥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流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性的艺术语句,是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恰当地运用歇后语、俗语、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例一《有惊无险》中的句子——

“孩子,别害怕呀!你抓紧气球,我去叫人来救你。”熊妈妈嘴是这样说,可心里比小熊更急,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熊妈妈看见不远处,一只长颈鹿正津津有味地吃树叶,急中生智:长颈鹿个子高,一定能救下小熊。熊妈妈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到长颈鹿旁„„

例二《小熊参赛》中的句子——

运动会结束了。参赛队员有的戴着奖牌、有的拿着奖杯、有的举着奖状。只有小熊猫双手空空。

象伯伯见了,和颜悦色地说:“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你平时懒得训练,比赛怎能得奖呢?”小熊听了,脸红得像个熟透的大苹果。

例三《攻关》中的句子——

这一天,我和方明攻下了整整二十道奥数竞赛题;这一天,我深深地体会到,攻关是艰辛的,拼搏是乐趣无穷的;这一天,我也深深地懂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二)合理引用名人名言

在文章里适当地运用名人名言,能提升文章内蕴,增加可读性,吸引读者,增强说服力,突出文章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也体现小作者饱读经书,阅读面广,文学底蕴。

例一《我的课余生活》中的句子——

美国的富兰克林说过:“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 课余时间,有人喜欢看电视,有人喜欢玩游戏,我喜欢看书。

例二《快乐时光》中的句子——

上毕业班了,学习任务重了,可我还是到区图书馆过渡每周日下午那段快乐的时光。有个同学惊讶地问:“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时间地瞎逛呀!”

我一本正经地回答:“时间老人是很公平的,给每个人的一样多,不过鲁迅先生也这样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会有的。’”

(三)合理引用人们熟悉的诗词、歌词

诗人、词作家、歌词作家一般讲究练字炼句。在文章中穿插引用人们熟识的诗词、歌词,能彰显语言的趣味性,引起读者共鸣。

例一《厦门生长真幸福》中的句子——

“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鼓浪屿遥对着台湾岛,台湾是我家乡„„”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歌曲,人们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翱翔的白鹭、娇艳的三角梅、火红的凤凰花;一定会想起“美丽厦门——温馨鹭岛”这座令人心驰神往的海滨城市。是呀!生在厦门,我感到太幸运了,长在厦门,我感到太幸福了!

例二《登山》中的句子——

这兄弟俩,边唱歌边踏着轻松的步伐往家走了,田野上空回荡着他们优美动听的歌声。听!“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

例三《扫墓》中的句子——

祭拜完后,我们坐在坟墓边,有的吃糕饼、有的吃水果,有的喝饮料,大人们谈话风生,小孩们追逐嬉戏,犹如野饮一样的快活。

我突然想起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经典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满山遍野的扫墓人,哪里去寻找“欲断魂”的痕迹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抱着“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念头请教了爸爸。

例四《植树》中的句子——

那天早晨七点十分,我们就出发了。一路走来,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春草嫩绿嫩绿的,朵朵野花竟相开放,又绿又长的柳条随风飘动。这时,学习委员郑文涛吟起了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词、歌词的引用,可以抒发感情,突出主题,在平凡中显神妙,在朴素中显艳丽。

总之,好的文章让人爱不释手,津津乐道,流连忘返。好的文章离不开优美的语言,当然,要使自己的文章语言优美,仅仅懂得一些写作技巧那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平日学习生活 中注重大量的语言收集和积累。“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有了一定数量的语言积累,加上持之以恒的强化训练,久而久之,量变才能质量,笔下出彩生花就水到渠成了。

篇2:如何让你的文章语言优美(讲座三句子)

习作题目犹如人的眼睛。精彩的题目读前能够吸引人的目光, 读后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习作如何命题, 教师经常缺乏方法的指导。

某次单元习作童年趣事, 学生的习作题目又是千人一面。以第一和第二小组为例, 16个学生的习作题目大多数是《童年趣事》《难忘的童年》《童年的一件事》等, 只有两个学生的习作题目与众不同:一个是根据文章内容命题的《小鬼当家》, 另一个是引用故事中的话命题的《你还下来玩水?》。针对学生习作题目缺乏新意的状况, 我就把本次习作讲评的重点放在习作命题方法的指导上。

在课堂上, 我先出示第一和第二小组的16个学生写的题目, 让班里的其他学生判断优劣。显而易见, 学生都认为《小鬼当家》和《你还下来玩水吗?》比较好。接着, 我让学生说说这两种命题方法的好处。学生们认为, 这两种命题方法既能够吸引读者, 又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于是, 趁热打铁, 我结合课本抛出范例来谈好的习作命题方法及其优点——《冬阳·童年·骆驼队》以词语排列法命题, 容易引起读者联想, 形成画面感, 激发强烈的阅读期待。

由此及彼, 联系生活, 拓展思考, 我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出五种较为常见的习作命题方法及其优点。一是根据人物、时间和地点命题:能使读者初读印象深刻;二是拟人法命题:形象生动, 别有情趣;三是化用法命题:鲜明简洁, 趣味性强;四是感悟法命题:重点突出, 易于读者整体把握;五是特殊标点命题:吸引力强, 便于引发读者的思考。

一下子, 学生们的思维活跃了, 精彩的题目纷纷出炉:《晚风·童年·小山坡》《童年的“杯具”》《都是沙子惹的祸》《给麦当劳叔叔吃雪糕》《池塘边的惨痛回忆》《难忘2007》《谋杀“棉花糖”》《洗盐》……

就这样,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 学生得“捕鱼之法”。于是, 习作题目大变脸, 一扇神奇的大门打开了。

二、语言:案例分析, 赏析有“法”

当学生懂得了习作命题方法后, 如果习作语言能够准确、生动、形象和有趣, 想必其习作水平就可以有质的飞跃。在赏析学生的习作语言方面, 我采取的是“案例分析法”——即以学生的习作例文为蓝本, 从“欣赏角度”和“质疑角度”出发, 通过“读、找、评、议、改”五个步骤, 提升学生习作语言的感知能力。

1. 读前要求——提出赏析语言的两个角度

要提高学生习作语言的感知能力, 就要给予学生赏析习作语言的方法。我结合学生实际, 针对习作语言的要求, 提出赏析学生习作语言的两个角度:欣赏和质疑。即从字、词、句和段着手, 欣赏例文准确、生动、形象和有趣的语言;联系生活实际和习作技法, 质疑例文不够准确、生动、形象和有趣的语言。这样做, 既可激励例文作者, 又能提升例文水平;最重要的是能使课堂上的“读”有的放矢, 课堂上的“评、议”有话可说。

2. 读中感知——找出例文习作的“讲评点”

老舍先生说过:“我写作中有一个窍门, 一个东西写完了, 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再念, 念给别人听, 看念得通顺不, 逻辑性强不, 看看句子是否有不够妥当之处。”这一说法我十分赞同, 我也认为指导学生修改习作的秘诀是“多读”。但我更强调默读, 学生唯有静下心来, 默读思考、潜心钻研, 才能在语言文字中走一个来回。所以, 在课堂上, 我用PP T课件出示学生的习作材料, 与学生一起看大屏幕并共同默读:

一次, 爸爸买来一粒“小可爱多黄瓜”瓜种。我把它种到新的花盆里, 种了不到三天, 娇嫩的瓜芽从土里探出头来, 我每天给它浇水、杀虫。

又过了几天, 我终于看见它长出了嫩绿的藤, 我高兴极了。

几个星期后, 我看见它的藤已经包住了阳台上的栏杆, 而且长出了可爱的小黄瓜。小黄瓜成熟后, 我就把它摘下来。但是后来它的藤大半部都干枯了, 我极不情愿地把它剪下来。

两天后, 我猛的发现, 小黄瓜苗又重新长出了嫩绿的藤, 这真是一个奇迹。但我始终不知道是为什么。后来我问妈妈, 妈妈说:“植物的生命力很强, 它是永远不会放弃的!”

树, 砍了还能再生;草, 烧了还能再长;在山顶上的一棵松树, 不需要谁来灌溉, 也可以茁壮生长。虽然植物在人们眼里非常弱小, 但它包含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

结合读前指导, 学生会在默读中分别从赏析和质疑的角度找出“习作讲评点”。以第1段为例, 从赏析的角度出发, 作者文中的“娇嫩”“探出头”都可以称得上是形象、有趣的语言表达;联系生活实际, 文中的“爸爸”只买一粒黄瓜种就会引发学生质疑。历经一次次地寻找, 在欣赏和质疑中, 学生习作语言的感知能力在逐渐增强。

3. 读后实践——指导学生进行“评、议、改”

默读思考, 寻找习作讲评点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参与到习作讲评课的课堂实践活动中。

(1) 评:各抒己见, 发表感受

“评”的环节教师按照“赏析”和“质疑”这两个角度引导学生发表个人阅读感受。以第1段为例。

首先, 赏析。

学生小雷:“娇嫩”一词用得很好, 我仿佛看到了瓜芽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

学生小昊:“探出头”借鉴课文《乡下人家》的表述, 拟人的手法很生动。

学生小文:“每天”说明作者很喜欢这娇嫩的小黄瓜芽。

其次, 质疑。

学生小凡:既然是买黄瓜种, 怎么会只有一粒?

学生小明:小黄瓜芽探出头来有很多虫子吗?需要每天杀虫?

教师:既然是“我把它种到新的花盆里”, 后面“种了不到三天”的“种了”是否重复?

从以上点评能够明显地看出, 学生可以从语言的生动性方面赏析, 从语言的准确性方面质疑, 而“生动”和“准确”不正是习作语言所要表达的基本要求吗?

(2) 议:出示诊断, 规范语言

对教师来讲, 课堂如战场, 不打无准备之仗。因此, 教师的预设准备工作是必要的。结合课前预设和课后生成, 案例分析式讲评的“点睛之笔”出现在此环节——师生“会诊”例文, 规范语言。例如:

第1段:很欣喜地看到, 小作者这次习作语言简练很多。“娇嫩”、“探”和“每天”形象地写出了小黄瓜芽的惹人喜爱。“种了不到三天”的“种了”是不是可以删掉?一粒小黄瓜种不到三天发芽和每天浇水、杀虫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第2段:“终于”透露出小作者等待很久, 所以如果文中能够准确地描写小黄瓜苗的生长过程那就会更好;两个“我”连用感觉重复。

第3段:时间在过去, 小黄瓜苗在成长。“可爱的”和“极不情愿”运用得很好, 包含了作者对小黄瓜的喜爱之情。但是第一句不够通顺, 最后一句瓜藤干枯原因不清楚。

第4段: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 这就使文章更加吸引人。“发现”是动词, 所以“的”应该改为“地”;“这真是一个奇迹”包含着作者的震惊。用感叹号会更好!

第5段:文章的最后一句感悟可以直接改为“一粒小小的瓜种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 以便直接点题。

这样的诊断, 既是师生对例文赏析评议的感悟思考总结之所在, 又是师生修改定稿习作的依据和准绳。有此评议环节, 习作修改定稿呼之欲出, 教师习作讲评课堂实效显著。

(3) 改:遵循文意, 集体修订

历经课堂的“评”和“议”, 例文作者针对学生们的质疑一一说明, 最终, 师生集体修订的习作修改稿顺利地出炉:

一次, 别人送给爸爸一粒浸泡好的“小可爱多黄瓜”种子。我把它种到阳台上的花盆里, 不到三天, 娇嫩的瓜芽就从土里探出头来。我每天给它浇水, 偶尔也帮它杀杀虫、施施肥。

一片叶子、两片叶子……过了几天, 终于看到小瓜苗的叶子渐渐伸长开始变成嫩绿的卷须, 我高兴极了。稍作牵拉, 我把黄瓜藤须缠绕在阳台的护栏上。

几个星期后, 那嫩绿的瓜藤已经奇迹般地抱住了阳台的栏杆, 藤上还结出了一个个毛茸茸的小黄瓜。哈哈, “小可爱多黄瓜”真是名副其实!小黄瓜成熟了, 我美滋滋地把它们摘下来, 藤还是一如既往的绿。后来, 我们全家外出旅游, 回来发现“小可爱多黄瓜”的大部分瓜藤都干枯了。伤心之余, 我极不情愿地把干枯的瓜藤剪了下来, 浇水、施肥。心想:我的“小可爱多黄瓜”还能活下来吗?

两天后, 我猛地发现, 剪过的黄瓜藤蔓竟然冒出了新绿, 焕发出生机, 这真是一个奇迹!我万分惊诧, 却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妈妈告诉我:“植物的生命力很强, 它是永远不会放弃的!”

树, 砍了还能再生;草, 烧了还能再长;在山顶上的一棵松树, 不需要谁来灌溉, 也可以茁壮生长。一粒小小的瓜种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

对比例文习作, 此修改稿在尊重作者表达意图的前提下, 从赏析和质疑的角度, 通过“读、找、评、议、改”, 使得例文语言的表达更加准确、生动。另外, 直观的教学过程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真切地感受到习作语言变化的魅力。

这样的习作讲评, 既能吸引学生的关注, 又能调动学生的情绪, 最重要的是触动了学生的语言神经!通过“读、找、评、议、改”这五个基本步骤, 师生一起修改习作材料, 学生从赏中学法, 议中悟改, 触类旁通, 最终在习作语言方面收获颇多。

三、条理:拟定提纲遵循有“道”

众所周知, 在习作教学中, 我们遵循的规律是先文通字顺, 后布局谋篇。在习作前, 拟定提纲可以帮助作者调整习作思维, 彰显习作条理。因此, 教会学生拟定提纲, 学生习作时才可更加从容。

习作提纲一般包含三方面内容:题目、习作表达主题和习作内容 (含段落结构安排) 。习作主题是习作的灵魂, 在拟定习作提纲式时, 只有确立了习作主题, 才能围绕习作主题去选择写作内容、确定重点、安排详略等。同理, 习作内容只有紧紧围绕习作主题选择, 才能鲜明、深刻地表达出作者的习作主题。对于小学生来说, 经常犯的错误就是习作内容不能很好地表达习作主题。

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时, 因字数要求400字, 所以学生草稿完成后, 我发现班里大部分学生的文章内容繁杂、条理性差。针对学生习作乱凑字数、条理不清的问题, 本次习作讲评, 我采用“拟定提纲”的方法, 教会学生注意文章内在的条理性。

班里某学生的习作经教师的概括形成一个简略的提纲。

题目:《书——我的好朋友》

表达主题:书是我的好朋友

习作内容和习作结构安排:第一段, 总写书是我的好朋友, 可以解开心结;第二段, 介绍读书有很多好处;第三段, 介绍读书方法;第四至第七段, 讲述读书故事 (没有围绕主题展开) 。

习作提纲是作者习作条理清晰与否的直观呈现。概括提纲后, 作者习作时混乱的思维随着混乱的条理呈现出来。按照习作提纲三个要点, 我在课堂上引导班级学生就“习作内容表现习作主题”这一准则进行了两次小组讨论汇报。

1. 第一次小组讨论

(1) “火眼金睛两看”

“火眼金睛两看”, 具体而言:一是哪些习作内容没有表现习作的主题?二是哪些习作内容很好地表现了习作的主题?

(2) 汇报交流

习作主题在第一自然段明确地写出:书是我的好朋友, 可以帮我解开心结。全文一共七个自然段, 但与习作主题有关的只有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读书方法明显与“书是我的好朋友”这一主题无关, 第四至第七自然段中的读书故事也没有围绕题目展开。

2. 第二次小组讨论

(1) “妙手回春三改”

“妙手回春三改”, 具体而言:一是与主题无关的习作内容果断删除, 二是把与主题相关但不是重点的习作内容合并, 三是添加具体表达习作主题的习作内容。

(2) 汇报交流

第二自然段概括了读书的很多好处, 建议与第一自然段合并;与主题无关的第三自然段内容删除;第四至第七自然段涉及能够表现习作主题的读书故事, 需要重新选择。

在汲取了师生的意见后, 该学生很快理清了习作思路, 重拟了修改稿的提纲。

题目:《书——我的好朋友》

表达主题:书是我的好朋友

习作内容和习作结构安排。第一自然段:书是我的好朋友, 可以教给我很多东西;第二、第三自然段:书教会我在别人需要帮助时帮助他人;第四自然段:书教会我要宽容说错话的人;第五自然段:总写读书的好处。

显而易见, 这次拟定的习作提纲主题清晰, 习作内容具体丰富, 可以帮助作者根据表达的主题, 选择恰当的习作内容, 有条不紊地表达思想, 最终为该学生的习作修改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次习作讲评使该学生清楚了习作提纲对理清习作条理的重要性。此后, 班里学生在习作训练时都会先有提纲后动笔, 成竹在胸方成文。

一次精彩的习作讲评, 需要教师的精心备课、方法给予;一次精彩的习作讲评, 触动的是学生的语言神经, 点石成金。只有这样, 在习作教学的路上, 我们才能越走越远。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小学)

篇3:通过语言让你的文章出“彩”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重要载体,语言表达是文章的基本功,也是评判一篇作文的重要项目。精彩的语言不仅能更有效地表达思想内容,而且能够使文章更富有感召力和吸引力。高考作文对语言的大体要求有两点:一是“语言通顺”,二是“有文采”。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指导学生写作时,要更加重视作文语言“有文采”这一问题。

那么,怎样使作文语言有“文采”呢?

一、在词语上下功夫

1.使用富有时代特色的词,不仅使语言显得鲜活有趣,而且还耐人寻味,像这样的新词有很多,如:靓、克隆、含金量、擦边球等,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1)“开什么国际玩笑?你把我当傻子啊?”

“国际玩笑”这一新词,运用夸张手法,更能表现出玩笑非同小可。

(2)在中国队和瑞典队的那场比赛中,刘国梁打得棒极了,简直盖帽了。

句中的“盖帽”比用“好极了”更能新颖的表现出刘国梁球艺高超。

2.“旧词”新用

在语言表达中,如能有意识地在常态中求变,在常式外求变式,在共性中求个性,便更能使你的语言生动鲜活,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例如:

(1)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为使作者对当时统治者的讽刺意味更强,作者仿“自信力”为“他信力”,像这样根据具体语境,对现成词语作变形处理,确实能够收到增强语言表现力的效果。

(2)它们(火成岩、水成岩、变质岩)诞生于水深火热之中,经过了大水和烈火的锻炼。

“水深火热”原比喻人生活极端痛苦,此处据实陈述,反倒觉得它们是如此帖切,新意盎然。

(3)“七色花”,很诗意的一个幼儿园名,也很女性。

“女性”一词已由指称意义转换为性质意义,表达了丰富的内涵:温柔、美丽、娇弱、纤细、雅致。

(4)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观察,她爱我们。

“狡猾”一词反话正说,改变了词语的感情色彩,表现出“我”的机灵与聪慧。

(5)只要我们正确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不把物质享受看作生活目的本身,那么作为生活中的“知足者”,何愁进入不了“常乐”的人生境界呢?

该句拆解了“知足长乐”这一成语,从而使句子化陈旧为新鲜,变板滞为活泼。

二、在句式上下功夫

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排列整齐的一组句子叫整句;结构不同,长短不齐的句子叫散句。整句音节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散句自由灵活,富于变化,可以避免单调呆板的毛病。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的恰当运用,会使行文摇曳多姿,语言活泼流畅,从而增强表达效果。例如:

(6)心灵的选择悠扬而壮烈,如楚王项羽与虞姬在乌江之畔的诀别;心灵的选择清冽而浩瀚,如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的苦冥,使佛教源远流长;心灵的选择刚劲而缠绵,是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绝唱;心灵的选择悲切而欢乐,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

该句子长句和短句错落骈散结合,亦庄亦谐,听来铿锵悦耳,颇有文采。

三、在修辞上下功夫

修辞是一项富于实效性的语言表述方式,用得好可以达到化抽象为具体,化贫瘠为丰满,化粗略为细腻的效果。运用比喻,语言更加形象生动;运用拟人,文字亲切活泼;运用排比,语句韵律和谐;运用夸张,内容不失幽默;运用反语,文章更富有战斗性和嘲讽性等。这样,文章平添了几分与众不同的笔触。在作文时,我们应充分调动自身活跃、富有想象力的思维,把修辞恰倒好处地引入文章。例如:

(7)诚信是什么?活泼好动的孩子说诚信是两根纤小的手指,拉过钩就永不反悔;风华正茂的小伙子说诚信是一张精致的信用卡,是不能透支的诺言;耄耋之年的老人说诚信是一本厚厚的日记,是一张不容背叛的人生契约。

在这个例句中运用了设问、比喻、排比三种修辞格,从小孩、小伙子和老人三个不同年龄特征、不同人生阅历的人的回答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什么是“诚信”,从而使“诚信是什么”这个问题得到解决,令人信服。

(8)有人说:转折意味着机遇。有人说:转折可以使你远离失败。有人说:转折也许会让你距离成功更加遥远。究竟什么是转折?我问那串永不停歇的滴落的水滴,小水滴欢快地告诉我:“转折就是那样一滴可以穿透一块坚石的水。”我问山那边一树红梅,它笑笑说:“转折就是严寒冰冻下朵朵鲜花绽放的那一刻,转折就是那突然而至的满树灿烂。”路边的小草你又能告诉我什么是转折呢?枯黄的小草抬起头:“转折就是我们告别枯黄,重新吐翠的时刻,就是不久将至的春天。”

作者借形象包孕抽象,意韵深刻,令人回味。

四、在引用上下工夫

1.积累、引用俗语、歇后语等。

俗语、歇后语等来自民众,来自生活,言简意赅,耐人寻味。如:太岁头上动土、兔子尾巴长不了、刀子嘴豆腐心、好马不吃回头草、秃子打伞——无法无天、草上露水瓦上霜——不长久、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弄得措手不及等。

例如:

(9)赵编辑给他打气:“不过,好在现在出版社很多,东方不亮西方亮,你们不妨拿到别的地试试。”

句中“东方不亮西方亮”比用“这个地方不行别的地方就会行”显得更生动形象鲜明。

(10)一想到未来,她总有那种吃甘蔗上云梯的感觉——步步高、节节甜,幸运之神是不会遗弃她的。

句中“吃甘蔗上云梯——步步高、节节甜”这一歇后语,比用“越来越甜美”更生动形象。

2.巧妙引用名言佳句。

谚语、诗词名句、中外名人名言经过了历代时空的检验,具有表达精练、含义深刻、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等特点。我们在写作时恰当地运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画龙点睛”的效果。例如:写刻苦、意志之类的文章,可以引用“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颂扬人的品质,可以用“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来形容。

例如:

(11)自那以后,“该出手时就出手”,好汉们对班上的公共财物大打出手,风风火火闯了个够。

直接引用《水浒传》主题歌的歌词中的句子,从而使语言显得生动新奇,妙趣横生。

在写作过程中,根据上下语境的表意对名言佳句加以化用,同样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

(12)昨夜月朗星稀,沉读不知疲倦。试问催我人,却道懒虫一个。知否?知否?读书趣味多。我非“懒虫”,“书虫”是也。

这段话采用小令的形式,生动鲜活地反映了中学生勤奋好学的情趣。

以上只是在写作过程中的一些语言运用的技巧。而真正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除了技巧外,根本的还得注意平时的观察思考,学习积累,写作运用。

篇4:如何让你的文章深刻起来

《考试大纲》中关于作文发展等级的首要要求就是“深刻”,可见其地位之重要。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只要能揭示社会生活中富有意蕴的人和事,说理深入浅出,剖析有理有据,读后让人深思,给人启迪,使人产生共鸣、令人回味无穷的文章就可称为深刻。那么如何使自己的文章深刻起来呢?

一、 充实感悟,让文章在情思涌动中深刻

文章是生活的反映,如果感悟不深,就难以让人领会你要表达的思想。有些同学的文章能从生活中选取鲜活的材料,叙写也不错,但因为缺乏较深的感悟,没有真挚情感的涌动,不能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因为没有哲理思维的闪烁,不能给人以人生的启迪。倘若能够解读生活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捕捉生活所折射的深邃哲理,做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又怎会不深刻呢?如2010年湖南卷优秀作文《早》中的片段:

我说,早安,母亲。

她说,早安,孩子。

直到现在我都记得那个阳光般的清晨,早上的阳光,早上的空气,早上的蓝天,早上的白云,还有我那早上的母亲。一切都在流年的岁月里,水一样的春愁,唯独母亲的爱,早就在我出生的那一刻寄居在心中,早早的,早早的。

文章材料从生活中来,选择的是自己得了眼病治疗期间的事。当时处在无边的黑暗之中,作者的情感是敏锐的,后来得以睁开眼晴看到了美丽的早晨,带来这一变化的正是母亲。面对着母亲每天早晨的辛劳,作者所有的感动和爱戴喷薄而出,于是汇成一句“早安,母亲”。最后的“唯独母亲的爱,早就在我出生的那一刻寄居在心中,早早的,早早的”等句子更是作者情感的直接流露,将感悟充实起来,使文章的主题在感悟中深刻升华,闪耀着情思的光辉。

二、 辩证分析,让文章在理性思维中深刻

我们知道,文章要用事例来体现感情或观点。在列举事例时,一定要注意在叙写完具体事例后,联系话题或话题的观点对事例作简洁合理的分析,或类比分析,或对比分析。这样,文章才会在辩证的理性思考中变得深刻。如高考优秀作文《文化的性格》,作者就是依纵横组合的角度,将极具代表性的江南文化和西北文化作为行文的支点(纵向),从自然、文学、音乐等(横向)方面极尽“灵动”而辩证地阐述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使得论证更加深刻。再如2010年高考上海卷优秀作文《善擒者亦善纵》中的片段:

许多自诩不会把手中的机会放走的聪明孩子,两手持握着满满尚未成熟的机会,满意幸福地欢笑,欣然地不愿放手,以为自己终于掌握了命运,却忽视了成熟的机会已飞一般地与他们擦肩而过了。机会这种东西,来时悄无声息,去时损失惨重,更可悲的是受损失者仍一无所知地趴在准机会或伪机会的门口不愿起来。老人扶起那些饮鸩止渴的孩子,告诉他们应当善擒善纵,而不是钻进好看的死胡同。

作者从辩证的角度,将自诩不会把手中的机会放走的人对待机会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他们自以为掌握了命运,孰不知是成熟的机会飞一般地与他们擦肩而过,更可悲的是损失了机会还一无所知。这样就使得“善擒者亦要善纵”的观点更加深刻了。

三、 画龙点睛,让文章在睿智精警中深刻

即恰当地在要紧处用富有表现力的、最能体现文章思想精髓的关键性词句来突出全文的中心或思路。即便只一句两句,却片言居要,有一种“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美感,就有助于文章深刻起来,更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更易于为人们理解和接受。如2010年广东卷优秀作文《与你为邻》中的片段:

城市里,有匆匆忙忙的脚步声,有一闪而过的脸庞,也有忧愁抑郁的目光。快节奏的生活在机器的喧嚣中沉积,人的精神也在疾驰而过的汽车中变得空虚。但倘若能够在纷繁中建造一间自己的精神小屋,便能吟叹“心远地自偏”了。我有一间属于自己的精神小屋,与真善美的人为邻。与他们为邻,我受益匪浅。借此机会,我想向他们表达我的感情。

作者在文中设计了一间“精神小屋”,以此作为载体,统领文章内容。文段中先以此作铺垫,然后用“我有一间属于自己的精神小屋,与真善美的人为邻”进行“点睛”。这样就把有形的、无形的“邻”都统一到了一起,将“与你为邻”的内涵揭示得很深刻。文章最后再以“与你为邻,与真善美的人为邻”回应开头,既在结构上达到圆满的效果,又再一次深化了主题。

四、 化用形象,让文章在深入浅出中深刻

在写议论文时,我们会选取古今中外的材料来进行例证。假如能进一步对此作形象的论述,或将抽象的定义转化为形象的诠释,或将推理论证过程转化为形象丰满的画面,或将纯自然形象转化为审美形象,就会使得说理更加深刻丰富,触动人的内心。如2010年湖北卷优秀作文《点燃幻想之灯》中的片段:

幻想的灯盏,照亮了生命。画家梵高,一生与贫苦为伴,他为了一片面包、一支笔而向家人苦苦哀求,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疯子,整天生活在光怪陆离的的幻想中。是幻想,让他的生命绽放出新的光彩。在那一片扭曲、旋转的画面里,梵高以幻想为笔,以生命为墨,让举世无双的向日葵在他的笔下吐蕊绽放。身处黑暗中,是幻想的灯盏,让他的生命在燃尽之际,奏出如此有力的音符,流泻出如此灵动的光辉。

作者先提出观点,然后列举梵高的事例。但作者没有只停留在举例的层面,而是运用形象化的手法,将梵高虽贫苦但幻想使之奋起的事例构建得富有画面感,很有审美意韵,也使得“幻想的灯盏,照亮了生命”这一主旨更加深刻而鲜明。

总之,要想让我们的作文深刻起来,达到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我们就要注意技巧训练。但平时多积累、多思考、多联想才是根本之法,因为只有对生活认识得“深刻”了,文章才可能写得“深刻”。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只青蛙孤坐井中,快乐地歌唱着。歌声吸引了大雁,大雁飞到井口处朝下面一望,对青蛙说:“喂,亲爱的朋友,你的生活圈子这么小,可你为什么还能如此快乐地歌唱呢?我生活的空间比你宽广多了,但我从不歌唱。”青蛙回答说:“那是我们的追求不同罢了!我拥有着我的拥有,所以我快乐;你追求着你的追求,所以你飞翔。正所谓是大千世界,各有各的选择,各有各的活法!”说完继续歌唱。大雁听后不知如何回话,就展翅飞走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佳作示例】

珍惜拥有,最理智的美丽

黄 璐

大千世界,自然万象,各有各的追求与梦想,各有各的拥有与快乐。悠悠白云懂得珍惜自己拥有的轻灵,所以它能成就飘荡的美丽;细细雨丝懂得珍惜自己拥有的柔婉,所以它能完善梦幻般的美丽;青青小草懂得珍惜自己拥有的力量,所以它能铸就坚韧的美丽。人亦如此,唯有珍惜拥有,才能获得最理智的美丽。

珍惜拥有,是每个知足者应有的品质。没有腰缠万贯的财富,但珍惜自己拥有的广博的知识;没有华丽的外表,但珍惜自己拥有的纯真的心灵;没有别人前呼后拥的支持,但珍惜自己坚持的韧性。知足者总是欣喜于自己的拥有,所以获得最理智的美丽,获得无穷的生活乐趣。于是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坦然,才有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感喟。

珍惜拥有,其实也是实现理想的助推器。贝多芬双耳失聪,然而他拥有海浪般澎湃的激情。他珍惜着上帝的恩赐,凭着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创作出了不朽的杰作。海伦·凯勒承受着失明、失聪的双重打击,珍惜着自己拥有的独特人生,实现了人生的辉煌。自己没有的东西不一定会摧毁一个人的信念。而珍惜拥有,是将自己放在历史的车轮上,促成自己的飞跃,实现最理智的美丽。

珍惜拥有,才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快乐。大雁只知道在广阔蓝天尽情翱翔的快乐,却不知道青蛙拥有三尺见方的快乐。彩虹虽没长久的生命,却拥有绽放的美丽瞬间;河蚌虽没水里的快乐,却拥有历经痛苦之后凝结成晶莹剔透的珍珠的快乐;山鹰虽没有岩窝中的安逸,却拥有展翅高飞的快乐。

不珍惜拥有的人,碌碌无为,荒废生命,最终会被人类文明所遗弃。路瓦栽夫人沉湎于空想中,做着各种虚幻的美梦,最终落得艰辛悲苦的结局。现实生活中不也有这样的人吗?漂亮的单眼皮姑娘想拥有双眼皮,近视的姑娘想拥有正常的视力。其实这也无可厚非,然而如果始终沉醉在这样的幻想之中,而不珍惜当下的拥有,无疑是一种十分愚蠢的做法,到头来,还失去了自己的本真,失去了人生奋斗的真意。

海洋永远是那么的宽阔,潮水在海洋中荡漾,有涨潮也就有退潮。人其实也是有得有失,这种平衡性是自然的规律。只有珍惜拥有,才是对待人生的正确态度,才是最理智的美丽。

上一篇:对情人的晚安问候语下一篇:进博会安保工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