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酷为话题的作文大全

2024-04-23

以酷为话题的作文大全(精选11篇)

篇1:以酷为话题的作文大全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可能走向成功之路,但必须有坚强的毅力去开创。 ――题记

夜,无声,操场上,举班皆疾。第一个冲出的我原本一马当先,跑在全班的开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速度渐渐放慢。不多时,肋骨痛,双腿酸,我被迫放慢脚步。半圈的优势一瞬即逝。看着身旁逐渐赶超的同学,望着前方渐渐缩小的身影,顿感无力,焦虑、紧张、绝望,一齐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心中,既有对自己无法坚持的无奈,也有对同学疾步如飞的羡慕。

举足,抬腿,迈步,妄想能不被落下,可双腿若有千斤之重,愈加难以迈动。剧痛,似针扎肋骨,如拳打腹部,又一次将我击垮。感受着阵阵冷风似刀刮过脸庞,甚是沮丧,恍惚间,若坠冰窖,寒冷刺骨,冰冻了五脏六腑。我两手叉腰,垂头注视脚下的塑胶跑道,气喘吁吁。

夜幕云散,皎月现,柔光明。举头遥望皎洁的明月高悬在空中,倾心感受柔和的月光如流水洒在我的身上。“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什么是一蹴而就的,都要经历风吹雨打。铁是愈炼愈硬的,只要我要坚持住,迟早也能像他们一样,我一定要完成这一次对自我的挑战!”

猛然间,目光坚定。双手握拳,微抬头,步履渐急,心间唯留一念“坚持”。痛,猛然加剧,强忍,亦渐消褪。隐隐灯光之下,人影渐渐散去,唯独留下我一人形单影只,努力维持步伐的速度。迎风疾步,汗水似瀑布狂涌,随风而落,不觉间,5圈已过。一抬头,望明月如玉,畅然一笑。

在奔跑中,我冲出了无边的境域,战胜了自己,人生也莫过于此。面对漫漫远途,脚踩个个挫折,不放弃,不停止,不管风吹雨打奋力向前奔跑,而那迎风奔跑的身姿,便是酷的最好诠释。

篇2:以酷为话题的作文大全

中学时代,是我们汲取知识的黄金时期,而且学习的任务重,时间又紧,精力很有限。如果不把精力都放到学习上,不认真学好各门功课,怎能为将来打好坚实的墓础。如果因一味的追求“酷”而放松学业,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时“酷”的正确态度。)

曾有一个中学生,以前学习成绩优秀。有一天他看见斑上一位同学剃了光头,还穿了双“N1KE"鞋,一下课。大家都赞不绝口:“啊,酷,你真酷!”这个同学有些不服气,结果为了与那个学生比“酷”,失去了理智的他,也剃了光头,把新买的牛仔裤剪了几个洞,结果父母见了大发雷霆。他却不予理会,甚至,变本加厉,想方设法做出有轰动效应的事情,说话也带起了广东口音。由于他把时间都用在了摆“酷”、比“酷”上,中考的结果也很是“酷”,连普通高中也可望而不可及了。(反面教材,给人教训。)

篇3:如何缩小话题作文的话题

一、缩小外延使之具体

所谓外延,就是概念的范围。缩小话题外延就是在话题前面加上一定的修饰语,从范围、对象、内容、时间、地点、性质等方面进行限制,以增加内涵而达到缩小外延,使写作内容变得具体、明确。

在添加一些限制性成分后,文章选材、主题或中心论点的指向会更加明确和集中,极便于我们的写作从小处着眼而有机展开。如话题为“诚信”,那么考生可以根据题目要求和自己的写作需要,在它的前面分别加上一些定语,就使话题变成了下面一些文题:“爸爸的诚信”、“一位卖鞋老板的诚信”、“一个农民工的诚信”等。如此对话题进行限制,它的外延就缩小了不少,写作内容也明确了许多,考生也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应用示范:生活中我们见过多种形状、多种色彩、多种质地的绳,长的、短的、粗的、细的,有形的、无形的……假如此时在你面前放着一根绳,你会想到什么?请以“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缩小话题外延:

绳——一根绳——-根细绳——一根栓在木桩上即将断裂的细绳。

绳——一根绳——一根粗绳——一根挂在悬崖上摇摇晃晃的粗绳。

绳——根绳——根长绳——一根牵在孩子手中悠悠荡荡的长绳。

绳——根打了套结的绳——一根挂在高高的绞刑架上的绳。

绳——根无形的绳——一根在我心灵上打了一个死结的绳。

二、扩展话题使之成句

即将话题扩展成一句话,从而使话题的范围具体、清晰。如高考满分作文《诚信不可抛》《诚信归去来》《丢弃“诚信”之后》《诚信无价》等,就是如此。又如作文的话题是“战胜脆弱”。这一话题采用缩小话题外延法并不奏效,然而使用扩充话题成句法来化小却十分合适。如可将话题扩充为“战胜脆弱才能有所成就”、“我是这样战胜脆弱的”、“战胜脆弱对我尤为重要”等等。把话题扩充为一句话,话题的内容范围就变得更具体、更明确,有利于从小处、实处打开我们的思路,进而“大题小作”,“虚题实作”。

三、多点设问使之化小

所谓多点设问话题就是围绕话题进行多方面的设问、自答,从而缩小写作范围、开通写作思路的一种有效方法。

如作文的话题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该话题使用上述两种方法来化小显然不行,但当其采用多方设问话题法时,就可以这样来化小:为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看问题的标准、角度不同),何种原因造成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人们的出身、地位、经历、受教育的程度不一样),如何看待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一些文学作品本身所蕴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经过对话题作如此多方面的设问和自答,写作内容的范围就逐步地得到了缩小,写作思路也逐渐地明朗起来,最终即可实现话题化小的目的。

应用示范:请以“压力”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写好这篇文章要善于“以问领写”:“什么可以构成压力?”“有没有压力?”“压力来自何方?”“压力带来什么?”“怎样对待压力?”等等,然后自己同答这些问题,从这些回答中选择一二来写文章,达到“化大为小”的目的。例如,可以写压力来自过重负担,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责任感;可以写压力的从无到有,也可以写压力的从有到无;可以写压力来自外界,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自身等等。要选择其中一个来写,不要贪多,否则会造成东拉西扯,空谈漫议。

四、多角度梳理使之细化

因为题目或者材料往往不是单义的,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梳理出多个小的话题,使大话题进一步细化。比如高考作文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经过认真梳理,就会发现这个话题包含了一个“四维结构”:一维是感情性质,即亲近与疏远;二维是认知性质,即正确深刻与错误肤浅;三维是对待方式,即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四维是情知方向,即由情到知与由知到情。再综合这四个维度,从“认识事物的角度”可以得到如下八个小话题:“认识事物时”,“感情上的亲近造成对事物认知的正确或深刻/错误或肤浅”;“感情上的疏远造成对事物认知的正确或深刻/错误或肤浅”;“对事物认知的正确或深刻造成感情上的亲近/疏远”;“对事物认知的错误或肤浅造成感上的亲近/疏远”等,反之,从处理问题的角度考虑,又可以类推出另外八个小话题。

篇4:以酷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当前社会上,许多青年人都追求着一种风度。但不少人片面地认为风度等于外表。有些人胸无点墨,不学无术,却附庸风度,装腔作势,摆出一副所谓的风度来,自诩是什么“阿兰·德隆”。出现在社交场合,与人,一问三不知,腹中空空,窘相中露。这种人只能给人一种俗不可耐之感。“东施效颦”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西施所具备的是“病美人”的风度,而东施无病装病,结果适得其反,弄巧成拙,她的愚蠢就在于不切实际地简单模仿。

一味地追求外在“酷”,让那些讲究时髦打扮的同学有他们的高见:现在不是实行个性潮流吗?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中学生买不到理想的服饰,买不到合适的鞋帽,这依然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希望设计师叔叔阿姨们能多为中学生想一想,设计出款式新颖的学生时装来。

作为年轻人,拥有最能吸收营养又有创造性的黄金时代。正如一枝刚刚绽放的花朵,颜色最鲜艳,芳香最浓郁,形态最完美,最有魅力,最有风韵。但是无论多么“酷”的年轻人,总有一天会容颜易老。而一个老年人,他的五官再好,人们也不会说他“酷”。因此年轻人有一个美好的心灵,那么无论如何,人们都会用“酷”字形容你,那样你的“黄金时代”得以延长或在生命中永驻。

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并不都是仪表堂堂的,即便有较好的外表,“酷”的外表,也无法伴他一生,因此内心美才是真正的“酷”,才是永恒的美,外表的“酷”只是虚浮。

一个年轻人,要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首先是思想上要美,在学业上要美。这种美和具有个性的衣着打扮统一起来才会形成一种高格调的美。我们应该记住美学大师培根的话——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90后的中学生,缺少一种内在的气质,真正意义上的“酷”不在外表。这个时髦的词眼——酷,像一阵风几乎刮遍了中学生文坛的每个角落。你谈“酷”,他论“酷”,忙得不亦乐乎。细思量,自问何谓“酷”?

篇5:以酷为话题的作文500字

有一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听着音乐坐在公交车上。“哎呦!”我听见一声惨叫。全车人的目光都转向前方的马路。原来是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奶奶在过马路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就倒在了公交车前方十米处。

那个老奶奶试图爬起来,可是每一次都是没站稳就重重的摔了下去。一次,两次,三次,四次,次次失败。终于,老奶奶放弃了,就那样坐在了地上。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没有一个人过去帮忙,旁边的车主甚至都按起了喇叭。许多人是想帮忙又不敢帮忙,一个个都像乌龟似的缩起头,匆匆地从老奶奶身边走过。

突然,有一个小小的身影从马路的另一头冲了出来,大喊一声“奶奶!”跑到老奶奶身边,把老奶奶扶了起来,他几乎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才让老奶奶站稳,扶着老奶奶过了马路。

车上发出了一些数落、责备的声音“这小鬼,自己奶奶都不看好,我上班都要迟到了。”“这小朋友真是太不懂事了,奶奶都在马路中间摔倒了才来找奶奶。”车子缓缓的启动,我却看见那个小男孩和老奶奶分别了。

原来他们,不是祖孙!

一个七八岁的男孩都知道尊老爱幼,老人家摔倒了要扶起来。而我们这些比他大的人却不懂得去做,真是惭愧。“酷”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篇6:以酷为话题的作文700字

我走在路上,天阴沉沉的。寒风刮过我的面颊,冰冷刺骨,我抬头看了看灰蒙蒙的天空,思绪飘回了几小时前……

“快看!他又穿了一身新衣服!”“对啊还是名牌!“好酷啊!”本应该充满学习氛围的教室,现在却成了时装秀。同学们都在互相攀比着自己的衣服鞋子,比品牌,比价格。可这么做却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我看着周围的情况,耳朵里围绕着这种声音,不禁叹了口气,心想:到底什么才叫酷?难道就只是这种时尚吗,是这种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吗?

正当我还在思索着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酷时,上课铃响了,信息老师走了进来,出乎意料的是老师并没有讲课,而是给我们放了一部关于最近抗击疫情的纪录片。我看着影片中一个个穿着防护服的白衣战士,不由的热泪盈眶,周围虽然还夹杂着不愉快的声音,可是我的心却跟随着影片来到了前线,一个个鲜红的数字烙印在了我的心里,在这危难时刻是谁毅然冲往了第一线?是白衣战士们。是谁把自己的存活抛在了脑后,为人民,为国家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是他们!是白衣战士们!他们在本应该团聚的春节里,选择了前往抗疫前线,这些逆行者们有的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我看着影片中他们的背影不禁热泪盈眶,他们所做的一切才值得我们的敬佩,他们的背影才叫酷!

我走在路上想着影片中发生的一切,着那些逆行者们,不由得升起一股敬佩之情。风还在呼呼地刮着,打在我的脸上虽冰冷,可心里却是温暖的,阴云渐渐飘散了,有道一光穿透了云层,照在了我的身上“千里不辞行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有那些逆行者们,疫情一定会被战胜!

篇7:话题作文的写作

关键词:话题、话题作文、审题、命题材料

一、什么是话题作文

“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话题作文”就是以某个话题为中心而展开的作文。话题出现之前,常常是一段文字材料。如:

07年山东淄博卷话题作文

著名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请以“美就在身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又如:

08年云南中考仿真卷(一)的作文题在话题“敞开心扉”出现之前,用了两百多字来讲述打开窗户就可以得到阳光的故事。引用这么多的文字。其主要目的就是用来引出话题。

二、如何完成话题作文

(一)审题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审题的正误关系着作文的成败,如何审题?首先是审阅材料,审阅材料的内容意义。材料的意义表现形式常常有两种:一种是显而易见的,一种是隐晦含蓄的。隐晦含蓄的,可倒过来用话题来促进对材料的理解。

1、显而易见

2007年湖北随州的中考作文是:

追求并享受快乐,是每个人的梦想。快乐到底在哪里?有人说,快乐在学习、工作的辛勤汗水中;有人说,快乐在关爱、沟通的温暖情意中……

请以“快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题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这个作文题所牵涉的文字材料的意义很显露、很直接、一目了然,就是谈“快乐”的。

2、隐晦含蓄

2007年江西中考作文则是这样:

一位屡屡失意的青年人去请教得道高僧,高僧拿了两只装有茶叶的杯子,用温开水冲了一杯,叫青年人喝,青年人觉得一点香味也没有;高僧又用沸水冲了另一杯,没冲满,只见茶叶在杯子里上下沉浮着,一会儿,一丝清香缓缓地从杯中飘出来……高僧这样加了三次水,茶叶在杯子里一次比一次沉浮得厉害,于是,青年人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芳香,茶叶经历多次的沸水浸泡,终于绽放了芳香!

人生如茶,人的成长需要磨炼。

请以“磨炼”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自拟题目,文体自选。

这个作文题中,用来引出话题的材料内容讲述的是高僧用温水冲茶和用开水冲茶的事。用温水冲出的茶喝起来无味;而用开水反复冲加的茶却是香气四溢。这则故事的言外之意究竟是什么呢?我们不妨用下文中的话题“磨炼”来帮助一下,这一借助,的确让我们对故事的内涵理解更深刻了:温水冲一次的茶没有味,是因为温水的温度不高,对茶的刺激不够;只倒一次水,对茶的冲击不够。而用开水加三次冲出的茶芳香、沁人心脾,那是因为沸水的温度高,对茶叶形成强烈的刺激,连加三次沸水,对茶叶的冲击很大。这里的刺激、冲击、沉浮就如同是人生经历的磨难困苦和大起大落。如果人生如茶,那么经历的困苦越多,人生才越有味。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分别提出两个话题

材料1:①智者说:“将一份痛苦分给别人,便得到两份的痛苦;将一份快乐分给别人,便能得到两份快乐。”

当你无私地给予,你便会加倍地得到精神的欢愉。会分享的人,是幸福的人。

话题是:

材料2:②从前有个国王,他有十个儿子,这十个儿子平时因争权夺利而相互勾心斗角。一天,老国王把十个儿子都叫到身边,拿出十支箭来,让儿子们每人折一支,十个儿子都轻而易举地将箭折断了。然后老国王又拿出十支箭,紧紧地把它们捆扎在一起,再让十个儿子去折,他们用尽力气,谁也折不断。这时十个儿子都明白了老国王这样做的目的。

话题是:

(二)命题

命题就是拟定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和灵魂,关系着文章的内容和中心,题目的恰当与否同样关系着作文的成败。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如何去命题呢?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命题:

1、直接引用话题

如“从头开始”、“走进和谐”、“分享是美丽的”如此一类意向较为鲜明的话题都可直接作为作文题目。

2、抓住话题中关键的词来命题

如:话题是“力量”

题目可拟作:

“宽容是力量”

“微笑——成功的力量”

话题是“心灵的距离”

题目可拟为:

“流淌在心灵的乐曲”

“心与心的距离”

3、以材料的主旨来命题

上述材料2(国王叫儿子折箭的故事)引出的话题宽泛地讲是“力量”,针对这个材料之下的话题作文,在拟题过程中,可以以材料的中心“团结就是力量”来拟题。

4、用跟话题相关的妙句来命题

以“美德”为话题作文

题目可拟作:

③“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与人方便,方便自己”

④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以“磨炼”为话题作文

题目可拟作:

⑤“梅花香自苦寒来”

“我破茧成蝶”

审题和命题是话题作文的开始,搞好了这两个环节,后面的选材和组材便有了思路。

①http://zxl19191919.blog.163.com/

②http://wenku.baidu.com/view/e67790c2d5bbfd0a795673b7.html

③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199611.html

④出自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编写《初中生古诗文必读》116页

《竹石》,晨光出版社

篇8:以酷为话题的作文700字

早上醒来,揉揉眼睛,伸个懒腰,睁开懒惰的眼皮,直到看到一缕阳光,新的一天,新的活力。早上这么好的时光,怎能不好好运动一下呢?看到乒乓球拍,想起:好久没有打乒乓球了,战一场吧!跨出屋门,对着那面墙开始打球。我尽量保持不让球落地,用球拍再把球打回去。不过,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啊!刚打一球,球已落地,而我未来得及。哼!一个小球我还征服不了你了?打了20多回合,哈哈哈!我练出神功了,一下100球不是问题,哈哈哈,“就这样被我征服。”

吃过早饭,想要读书,毫不犹豫地投进书的海洋里。科幻类书籍,我的最爱。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深深沉迷于其中。看完一大章,不行,灵魂还被书牵着,深吸一口气,回过神来。正是:毫不犹豫投书洋,科幻书籍我最爱。情节有趣吸引人,深深呼吸唤灵魂。

读了书吃饭,吃饭了学习,身体很疲惫,想要发泄下。跑步对于我来说无不是最减压的发泄方式了。我出门前拿着手机,为什么?跑个步还拿手机?一是计步,二是音乐。开始计步,播放着最适合跑步的音乐,开始跑步了。发泄嘛!要有个发泄的样子。等到歌曲高潮,我也开始唱了起来,“这就是飞翔的感觉!”心中燃气一阵烈火,“这就是自由的感觉!”,眼睛泛出蓝光,“这是奔跑的感觉!”跑的速度越来越快,“这是挣脱的感觉!”我朝天大吼一声:“我的天空!”田野的广阔,发泄了我心中的能量。我想:也就只有田野的广阔能容纳这巨大的发泄能量,谁还能够与田野媲美呢?边跑边唱,边燃边唱,就在唱歌的时间里我跑了一公里。

篇9:酷为话题初二语文作文

前不久的运动会上的你,才是真的酷啊,我心想。

那天的你带来了一顶粉色的帽子和滑稽的太阳镜,与你这个一米八的大男生毫不相称。你还带上它们,去向别人夸赞自己的“酷”。可惜,除了你没有别人这样想。

这时,班级出了一些变故,本应参加1500米的同学在接力赛中受伤了!距离开赛只剩10分钟,到哪去找运动员来替代呀!身为负责人的我急得团团转。无奈之下,我只能沿着班级的座位,一个一个的问,一个一个的劝。正午的太阳是那样毒辣,没有人愿意去揽这个苦力活。

远处正装酷的你走过来,看见了我的难处,摘下帽子和眼镜,坚定地吐出两个字:“我来!”

比赛开始,你第一个冲出去,也保持住了第一名。一圈、两圈、三圈——七圈半的漫长距离,仿佛永远都不可能达到。我死死握着拳头,目光锁定在你的身上,我担心你体力不支而倒下。你的目光突然望向我,其中满是对胜利的渴望及坚定。我也被震撼了,望着你真正酷的背影,点了点头。

你依旧领先,将步子迈得很大,眼睛死死望着跑道每一圈的终点。你的身上再也没有了往日的调皮,幼稚,有的是王者浴血重生般的危险、凶猛。跑道上的二十八名选手,都是咬着牙关向下一圈,向终点冲去。

你累了,眼前仿佛被抹了虚影,一切是模糊的,耳朵也听不到声音,只有尖利的嗡嗡声。你站在了终点,没有倒下,后面随即到达的选手们几近虚脱,在终点处倒下了。

这一瞬间,如冬日的腊梅独自盛开,如夏日苍松岿然屹立,如山海之边的穷奇,冷冷地望着世界。你突然转过头,给予了我一个如清风般清凉温柔的笑。不,一个“酷”到极致的笑。

篇10:中考话题作文的创新

一、把握材料。立意求新奇。

例:幸福是每一个人穷其一生都在追求的目标,但因个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目标及生活环境的不同,对于幸福,人们会有不同的理解。那么,你是如何看待幸福的呢?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针对此话题作文,应注意以下三个环节:

1、化大为小。“幸福”是一个大而空的概念,如果就此写开,文章一定会空而无物、苍白无力;而把它“化小”,则会使材料容易把握,立意明确。(1)限制法,即在话题词语前加上必要的修饰或限制成分,使话题变小。如“不可思议的幸福”、“老张的幸福”、“妈妈幸福的一生”、“一个平民心中的幸福”等,这样一限制,作文就容易多了。(2)置疑法,即用设疑的方式把话题变小。“他真的很幸福吗?”、“怎样才能得到幸福?”、“幸福离我们有多远?”等。这样设疑后,话题的中心或主旨就已经呼之欲出了。(3)联想法,即围绕话题进行发散思维。展开联想,从而使话题变小。如“幸福从哪里来”、“幸福怎样去争取”等,这样,文章的中心就会浮出水面。

2、化虚为实。话题作文所给的话题,往往是比较空泛的概念,在进行构思立意时一定要把它落实到具体实在的观点或主张之中。“幸福”这个话题,可以实化为“吃亏是福”、“有钱不一定是幸福”、“我感到很幸福”等实在的观点,实化后文章的主题或立意就凸显出来了。

3、化抽象为具体。有些隐性材料,难以发现其意旨,只有在吃透材料的基础上,明白材料的寓意所在,才可能把握其意蕴,从不同角度去立意。在宽泛的题材之下,不妨适当进行反向、多向思维,别人肯定我否定,别人写熟我写生。尽量做到“与众不同”,文章方才耐人寻味。

二、巧拟标题,文体出新。

如“幸福”为话题的作文,可拟下列标题来写作:“吃亏才是福”、“多子一定多福吗?”、“幸福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一切都靠自己来把握”、“珍惜拥有”、“拜金者的下场”等。

如果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表达方式便是一针兴奋剂。一篇话题作文,可以通过不同的文体加以表现。记叙议论、书信日记、诗文小说等等,究竟采用何种文体,这就要据具体情况而定。看所选材料角度适合哪种文体就用哪种表现,再者看作者本人擅长哪种文体,熟悉哪方面的材料,在不脱离材料范围的前提下采用擅长的文体表现熟悉的材料,自然会得心应手,优秀之作便举手可得。

三、巧妙布局,文采飞扬。

在写家乡题材时,一位学生以《古树作证》为题,写了这棵古树在这个贫瘠的小山村站立了一个半世纪,古柏树干疮百孔,却虬枝横生,在这棵古树下曾有部队安营扎寨,大炼钢铁时,在这棵树下支过锅炉,合作化时,古树更是集合点……全文以古树为线索,反映小村的历史变迁,而今,小村富起来了,古树旁茶园叠翠,小村茶厂星罗棋布,高速公路由古树前横穿而过……山村的巨变,古树可以作证。匠心到处,尺水兴波,小作者以一棵普普通通的树來反映小村的沧桑变化,以小见大,结构巧妙。作文结构安排不可忽视,语言技巧更应讲究,好的语言在文章中如行云流水,如空中蹁跹的蝶影,如地上缤纷的落叶,给人以美感,给人以无穷的魅力。文章千古事,语言是载体,语言优美,方能击人心扉,扣人心弦,语言精妙,才可把平常之事、平淡之事写得生气盎然,神采飞扬。在话题作文里,倘能巧妙地借助独特优美的语言表现文章深邃的思想内容,文章则定会妙笔生花,才情无限。

故此,在平时作文训练中,要让学生逐步具备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灵活运用,把翔实的内容、隽永的语言和华美的结构完美结合,定能写出其个性和风格。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把作文写得斑斓多彩,摇曳生姿,也只有这样,作文教学才能真正走上创新之路。

学生作文道路漫长,需要学生日积月累,走逃生活,需要教师勤于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作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篇11:话题作文的审题指导

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从命题形式上看,尽管呈现出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开放格局,但从整体上来看,话题作文仍以其独特魅力占据着重要席位。命题者为了避免宿构和抄袭成文的可能,在内容上加大了限制。这样,就给学生审题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再加上以前较少限制的话题作文,让学生产生了一种思维定势:作文只要粘上话题的边就不算离题。因此,审题的意识相对淡薄了,作文中偏题、离题的现象比较严重。针对学生作文过程中的这个弱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审题指导。

一、吃透“材料”,准确把握命题意图

话题作文所给出的材料,是经命题人精心挑选,用于启发引导考生思维的媒介。所以材料中往往隐含着命题者的一些意图,如对作文范围与立意的某种限定等。因此,在审题时,首先一定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的意图挖掘出来,并据此确立自己的作文方向。

“审材料”的关键在于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审清材料中的思想倾向,即材料中暗含的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美什么、批判什么、讴歌什么、鞭挞什么等等。

如2001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的话题材料是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青年在人生路上必须有所取舍时,将“诚信”抛掉了。对于人生来说,诚信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做人的根本,怎么可以抛弃呢?尽管这个故事并没有结论,但其中蕴含的道理是很清楚的:诚信不可抛。要按这个道理立意,才切合材料的寓意,切合命题者的用意。2004年高考江苏卷作文的材料是: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这个材料告诉人们,事物具有多面性,应全面地看问题;事物处在动与不动的对立统一之中,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事物往往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应保持并张扬个性。读懂了材料,明白了这样的中心,写作时才不至于跑题。

再如2005年全国卷Ⅲ的话题材料:

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

关键句是材料的最后一句:“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过去,正确地看待历史。”考生只有正确解读了材料的内涵,方能从容应对,写出精彩的文章。“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这句话具有很强的的思想倾向:忘记仇怨,铭记恩情;忘记矛盾,铭记友善;忘记厌恶,铭记感激。它正好暗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中“结草衔环”“乌鸦反哺”等美德。“忘记”意味着宽容、大度和与人为善,“铭记”意味着感激、感恩和知恩图报,但不论是“忘记”还是“铭记”,都要有宽广的胸怀、高尚的情操。

二、推敲“提示”,抓住关键问题思考立意

话题作文的提示部分,起着引领考生的思维方向的作用。能否审清提示,往往直接影响着考生思路打开的宽窄程度,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审提示”的关键在于围绕提示展开联想和想象,寻找与所给材料相似、相反、相关、相连的作文素材。

如2000年高考作文,在引出“话题”之前,有这样一段提示: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对问题的看法、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这里面包含着很多信息。如,它提示了“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命题的认识论、方法论的哲学基础,如果要写成议论文的话,这个提示中的有关内容就可以成为文章的分论点。为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因为“世界是千变万化的”(客观原因),人们“对问题的看法、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主观原因)。在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里,有这样两个分论点,完全能够把道理说得比较透彻了。这个“提示”还告诉我们,写关于这方面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都是符合题意的。再如2005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提示“一叶飘零而知秋,一枝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干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

正如最后一句“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所言,作文的提示能让考生展开无限的遐想。

萧乾的“几个枣核”写出一个老华侨的深深乡思,张新民的“两次下棋”确定一个车间主任,鲁迅的“一个圆圈”刻画出阿Q的麻木无知,吴敬梓的“两根灯草”写活了严监生的悭吝本性,奥莱尔的“车厢一幕”鞭挞了二战的血腥残酷,茹志鹃的“两棵樟树”讴歌了宋庆龄的人格品质……

生活中看似很简单、很平常的小事,却往往能挖掘出极丰富、极深刻的内涵。不是常说“一粒砂粒看世界”,“一滴水能折射出一个太阳”吗?相信只要考生抓住生活中的一些平常小事进行联想、开拓、深思、挖掘,一定能通过“一枝、一叶”发现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写出令人惊喜的文章。

三、看清“话题”,深刻理解话题内涵

话题作文的“话题”一般是一个词语或者短语,对话题内涵的理解不可脱离材料,应据材料确定词义。汉语词语含义很丰富,如果没有语境,很多词其语义是很难确定的;在话题作文中,话题材料就好比词语的语境,话题中词语的内涵应是明确而固定的。

如2004年高考全国卷的作文题话题:

“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山东等地用)体现了“对立统一”的关系,但二者并不完全矛盾。强调“相信自己”,不能否定“听取他人的意见”;强调“听取他人的意见”也不能否定“相信自己”。对于“相信自己”和“听取意见”,应该是既充满自信又虚心纳谏。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偏重“相信自己”,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偏重“听取别人的意见”。

“遭受挫折和放大痛苦”(吉林等地用)体现了“客观”与“主观”的辩证关系。“遭遇挫折”是经历,“放大痛苦”是态度;“遭受挫折”是前提,“放大痛苦”是重点。有的人遭受挫折,能坚强面对,化解苦难;有的人遭受挫折,却常常夸大事实,放大痛苦。前者是乐观、积极的;后者是悲观、消极的。

再如2005年高考山东卷作文的话题“双赢的智慧”:

“双赢”的内涵是利人利己,“智慧”的内涵是处理问题的能力。“双赢”是目标,“智慧”是方法。“双赢”是话题范围的外圈,“智慧”是话题范围的内圈。作文不能只重视“双赢”而忽视“智慧”,也不能大谈“智慧”而抛弃“双赢”。话题旨在引领考生在将来的为人处世中,不“损人利己”,也不一味“损己利人”。前者有违道德良心,后者有违正常人性,最恰当的方式就是取得“双赢”。不过,在立意中还必须强调“智慧”两字,解决“如何争得双赢”这个问题。

四、审读“注意”,明确具体写作要求

在引出话题之后,都有一个“注意”(有时写作“要求”),对写作作一些明确的限制,诸如写作范围、角度、文体、篇幅等,这些内容考生绝不能忽视,否则,前面的功夫可能会付之东流。

“审注意”的关键在于看准作文要求中的“能”与“不能”、“可”与“不可”。

如1998年的试题要求考生“举出自己心理承受方面的实例”,那么你就一定要联系自己来写。又如2000年高考的试题,“注意”中说: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只要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都符合要求。如果你仅仅抱住“四个图形”不放,或者以图形类比不同性格的人,或者以图形类比国家与民族,甚或只是对原来材料进行简单地扩写,都是不切合题意的。近几年在写作字数上都有“不得少于800字”的要求,那么写作时就不能少于800字,低于800字就要扣分。“不得抄袭”,则是要求考生写作时引述材料要特别小心,不可去“穿靴戴帽”进行套作,更不可完整地搬用别人的文章。

总之,话题作文虽然淡化了审题,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但不是不要审题。考生写作时,一定要绷紧心弦,认真揣摩题意,千万不能马马虎虎、掉以轻心。

上一篇:酒店工程费用浅析下一篇:欧洲文化入门文艺复兴